4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Yuan Dynasty to Present) • • • • “回回国子学” in Yuan Dynasty, “四夷馆” in Ming Dynasty, “俄罗斯文馆” in Early Qing Dynasty, “洋务学堂” in Late Qing Dynasty. 4.1“回回国子学” in Yuan Dynasty • In Yuan Dynasty, there are three major types of education manag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y are: • those for studying Confucian Classic works; • those for studying the newly created Mongolian Characters, and • those for foreign languages, especially Persian and Estifi (亦思替非文字). • The controversy around “Estifi” • What is it? Is it “栗特语”? Or is it “Istanbuli”? Or is it “Arabian language”? It is a chronic unsettled controversy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 In 1992, Mozafar Bakhtyar from Iran pointed out that it means “to obtain what is one’s obligatory” and when it is used as a proper noun, it means “the checking and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nd tax revenue”. • In ancient times, most Islamic countries have a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similar to the financial ministry, called “estifi” department. Estifi, as far as we know today, is a special system of symbols and characters, used only in the affairs concerning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and fiscal administration. • The point i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do research to have a wider horizon, and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can open a new window for us to see the world, greatly widening our horizon. 4.2“四夷馆” in Ming Dynasty • • It was established in 1407 (明永乐五年). 《明史·职官三》(张廷玉,北京:中华书局,1974:1797)卷74记载:“提 督四夷馆。少卿一人(正四品),掌译书之事。自永乐五年(1407),外国 朝贡,特设蒙古、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置译 字生、通事(通事初隶通政使司),通译语言文字。”(高晓芳 2007:31) • [蒙古(鞑靼)馆(蒙古语)、女真(满族语)、西番(藏语)、西天(印度语)、回 回(波斯语)、百夷(其他语种)、高昌(维吾尔语)、缅甸(缅甸语)八馆。注: 当时还没区分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 • 又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正 德六年(1511),增设八百馆;万历七年(1579),增设暹罗[xian luo]馆 (泰国)”(见《明会典》(申时行,北京:中华书局,1989: 1097-98)卷 二百二百二十一。)。 Q: “正德六年(1511),增设八百馆”,what does “八百” mean? • • 唐、宋两代将译员统称为“译者”。因文字各异,又有通事、唐帕、蒲义的 称谓,即北方称为“通事”,南方海舶称“唐帕”,西方蛮徭称“蒲义”。 (邱树森1992:138) 4.3“四译馆”and“俄罗斯文馆” in Early Qing Dynasty • In 1644 (顺治元年), “四夷馆” (Si Yi House, or Ethnic Houses) was changed its name to “四译馆” (Si-Yi-Guan, or literally Four-Translation-House) when the Manchurian took the throne from the Ming Dynasty. It was then in the charge of “翰林院” (the Hanlin Academy). • It also went through an institutional reform – there were only eight branches (or houses) kept intact, i.e. “回回、缅甸、百 夷、西番、西天、高昌、八百、暹罗”, having aborted鞑靼 and女真. • 清康熙年间,中俄交战,经过两次雅克萨战争(16851687),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89-9-7)。由于双 方少有接触,竟然找不到懂得双方语言的人,最后只好用 当时通行于欧洲的拉丁语签订。清朝聘请的是两位欧洲人: 法国传教士张诚(Franciscus Gerbillon Joan)和葡萄牙传教 士徐日升(Thomas Pereyra)。 • 于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清政府设立了俄罗斯文 馆,专门培养俄语翻译人才。 • After Kangxi, the emperors of Qing Dynasty had adopted a different foreign policy – having gradually closed the door to the outside world. 4.4“洋务学堂” (Schools of Foreign Affairs) in Late Qing Dynasty • • • • 京师同文馆、 上海广方言馆、 广东同文馆、 湖北自强学堂 • 4.4.1京师同文馆 • In Late Qing Dynasty the first school devoted to foreign affairs was 京师同文馆. It was established on August 24, 1862, taking the example of the House of Russian Language (俄罗斯 文馆). • Shortly after the Second Opium War, 《通筹善后章程折》 was memorialized to the Emperor by , 大学士桂 良, 户部尚书文祥 on January 13, 1861. The fifth part of the Memorial has especially mentioned the affair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 认识外国文字,通解外国言语之人,请饬广东、上海各派 二人来京差委,以备询问也。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 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 协!从前俄罗斯馆文字,曾例定设立文馆学习,具有深意。 今日久视为具文,未能通晓,似宜量为鼓舞,以资观感。 闻广东、上海商人,有专习英、法、美三国文字语言之人, 请敕各该省督抚,挑选诚实可靠者,每省各派二人,共派 四人,携带各国书籍来京。并于八旗中挑选天资聪慧,年 在十三四以下者各四五人,俾资学习。其派来之人,仿照 俄罗斯馆教习之例,厚其薪水,两年后,分别勤惰,其有 成效者,给以奖叙。俟八旗学习之人,于文字语言悉能通 晓,即行停止。俄罗斯语言文字,仍请饬令该馆,妥议章 程,认真督课。所有学习各国文字之人,如能纯熟,即奏 请给以优奖,庶不至日久废弛。 (贾桢,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79/八:2679) • 具文:指徒有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一纸空文。一般会说视为具文,就是形容面对法规法令、文书 条款等,仅将其看作一纸空文而全然不加以执行、实施。 • Tongwen Guan (Chinese: 同文館), or the School of Combined Learning was a government school for teaching Western languages (and later scientific subjects), founded at Beijing, China in 1862 during the late-Qing Dynasty. • The establishment signifies that the Qing Empire, after years of reluctance, at last tried to learn about the West of their own accord. • Tongwen Guan, in fact, was an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and a branch of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It was founded on August 20th, 1862. • From the above “Constitution” of Tongwen Guan, we can see that Tongwen Guan at Beijing was established as a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1900, it was dissolved as a result of the Yihetuan Movement and the Intrusion of Eight-Power Allied Forces. • In 1902, Jingshi Daxuetang (京师大学堂) was establish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Tongwen Guan was taken in as a sub-institution – Yixue Guan (House of Translation )(译学馆). Organization: • Teaching Houses • Printing Office (1873) • Chemistry Lab and Museum (1876) • Observatory (1888) • Physics Lab (1888) • Library and Translation Office (1888) The Teaching Hous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nd it consists of 9 House. They are: • • • • • • • • • English House (1962) French House (1863) Russian House (1883) Astrology (Astronomy) and Mathematics House (1867) German House (1871) Physics House (1888) Japanese House (1897) and Chemistry House (?) and Medicine House (?)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The courses • Before 1866, the courses taught were chiefly confined to foreign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fter 1866, there were more courses introduce: • Chemistry (1866) • Mathematics (1868) • International Law (1869) • Medicine and physiology (1871) • Astronomy (1877) • Physics (1879) • It is clear that the objectives of education were adjusted. The enrollment was enlarged and new courses were introduced. Tongwen Guan was no longer an institution for training experts in 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graduates were required to be diplomatic and familiar with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 1876, the first Eight-Year Teaching Program was officially announced. It stipulates: • 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肄习洋文四种:即英、法、 俄、德四国文字也。其习英文者,能籍之以及诸课,而始 终无阻;其余三国文字虽熟习之,间须籍汉文以及算格诸 学。 • 首年:认字写字。浅讲辞句。讲解浅书。 •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 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 • • •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 以上课程,惟汉文熟谙、资质聪慧者可期成就,否则年数 虽加,亦难望有成。至西语则当始终勤习,无或间断;而 天文、化学、测地诸学,欲精其艺者,必分途而力求之; 或一年,或数年,不可限定;此其大纲。至于细目,仍宜 与各馆教习随时体察,酌量变通可也。 ——《同文馆题名录》(1879年刊) Works translated • The president (manager-in-chief) of Tongwen Guan, Ding WeiLiang (丁韪良(美国传教士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 was well-known for his translation of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Henry Wheaton 1838) into Chinese, i.e. 《万国公法》(1863). The other well-known translation works are: • 《陆地战例新选》 • 《化学指南》 • 《全体通考》 • 《法国律例》 • 《化学阐原》 • 《格物测算》 • 《公法会通》 • • • • • • • • • • 《分化津梁》 《星[车召]指掌》 《公法便览》 《英文举隅》 《富国策》 《俄国史略》 《西学考略》 《各国史略》 《中亚洲俄属游记》 《(戊寅)中西合历》 • Extra-class language practice • The major activities are to accompany the governmental officials in visiting foreign countries and to take part in the governmental negotiation with foreign delegations. • Studying abroad • The first group of students to be sent abroad was selected as late as in 1896.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s only sixteen: four from each of the four foreign language houses, namely, the English, the French, the Russian and the German. • The second group was sent abroad in 1899, exactly the same with the first group – sixteen students, four from each of the four Houses. • After graduation • Mainly worked in governmental offices involved in foreign affairs. These graduates were allowed to atten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there were altogether thirteen that passed the examinations of different grades – two PhDs, five MAs, and six BAs.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T • 首先,从课程设置和教材来看,本着“以夷制夷”的态度,其外语教 育注重外国语文与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授。 • 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不仅注重外国语文和近代科学知识的学习, 而且非常重视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 第三,从考核制度和教学活动来看,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其人 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 • Achievements and influence to later time • 其外语教育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开创近代新式教育; • 培养出一批活跃在外教和教育领域的毕业 生; • 引进西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5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 • • 曾国藩(1811——1872) 左宗堂(1812——1885) 李鸿章(1823——1901) 张之洞(1837——1909) 左宗棠(1812——1885) 曾国藩(1811——1872) 李鸿章(1823——1901) 张之洞(1837——1909) •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 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 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 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 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 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 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 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 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 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 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 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 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 争议的历史人物。 • 《治学论道之经》 •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换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 • “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 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 • 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 力而得自然之味”。 • 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 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 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 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 1861年(咸丰11年)51岁 8月23日,是《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 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 1862年(同治元年)52岁 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岛 人借助剿为图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 当之”,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 土地”。 • 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气机,曾国 藩见后,于当天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 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瓦特发明时间: 1769】 • 1863年(同治2年)53岁 1月28日,安庆内军械所造出的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 曾国藩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黄鹄号”。 • 5月7日,致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谓“洋人本有欺凌之心, 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处可怯之地 ”,反对购买要由海军上校指挥控制的船舰。 • 9月,与容闳见面,商筹建立一个可以灾圃旎器的工厂。 • 12月3日,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 • 1865年(同治4年)55岁 10月,将金陵制造局上迁海虹口,和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 购自美国人的铁厂合并,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 江南制造总局。 • 12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及营制营规。 • 1867年(同治6年)57岁 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 书馆。 • 5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 扩迁,规制大增。 •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1866年上 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 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亦称 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时逢西北事起, 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 一年后,福州船政局(亦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 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 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 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 陕甘任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 造局)、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 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 1864年6月,新疆库车爆发农民起义,建立热西丁政权;7 月,和田建立帕夏政权;10月,伊犁建立苏丹政权;1865 年1月,浩罕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浩罕市一带)军 官阿古柏入侵新疆;3月,乌鲁木齐建立清真王政权; 1871年7月,沙俄武装强占伊犁;1872年6月,阿古柏在新 疆的喀什、英吉沙、莎车、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悬 挂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并发行货币;1874年,日本国 入侵台湾。 • 在这种局势下,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 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 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 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同年5月,左 宗棠以64岁的高龄,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次年4月,左宗棠坐镇甘肃酒泉,收复新疆战役打响。 • 1876年,指挥多路清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 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阿古柏在绝 望中服毒自杀。左宗棠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 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 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 决之于战阵”。 • 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坐镇,命令三 路大军并进,彻底击溃了阿古柏残余势力,收复大片国土。 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 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 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左宗棠应诏至北京任军 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左宗棠在新疆 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 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 左宗棠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字季高,号朴存, 湖南湘阴人。四岁时,随祖父在家中梧塘书塾读书,六岁 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九岁开始学作八股 文。道光六年(1826),15岁的左宗棠参加湘阴县试,名 列第一。次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 • 道光九年,18岁的左宗棠开始读顾社禹的《读史方舆纪 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南的《水道提 纲》。这些是完全不同于儒家经典的学问。正是这些不算 是正统的学问,为左宗棠日后的成功奠定了知识基矗。 • 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以监生身份参加湖南乡试,中第18名。 之后六年,三次赴京会试,均未考中。左宗棠最初的心态 是复杂的、迷离的。 • 二十三岁结婚时,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气壮山河的宣言,是 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 1838年,左宗棠取道江苏南京,谒见赫赫有名的老乡陶澍, 陶澍是连任了十多年的两江总督,是当时经世致用之用的 代表之物。陶澍对左宗棠的到来,显得格外热诚。他们有 过一段缘分。 • ——那是一年前的春天,陶澍回乡省亲。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 联让他怦然心动: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副对联,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敬仰和欢迎之情,又 道出了陶澍一生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走进公馆,迎面是 一幅山水画,上有两句小诗: 一县好山为公立,两度绿水俟君清。 • 意思是醴陵县那傲然屹立的山峰,皆是仰载陶公一腔凛然 正气而生。小小醴陵,居然有我的知己!这位60多岁的封 疆大吏,当即提出要见见这诗文作者。 • 左宗棠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时任渌江书院山长。 陶澍决定推迟归期,与素昧平生的左宗棠彻夜长谈,共议 时政。左宗棠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拜陶澍为师,毕生仿效。 陶公爱才,欣然应允。 于是,一个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四 品幕僚。陶澍甚至以一代名人之尊,提出要与左家结秦晋 之好,将年仅五岁的惟一儿子陶桄,许配给左宗棠为婿, 表明他对左宗棠才学与人品的器重。 • 左宗棠正是在这里开始接触军国大事,开始了解夷人的船 坚炮利与世界大势。他将自己的命运与朝廷的命运连在一 起了。 • 左宗棠开始初试锋芒。以至几年后的1849年,民族英雄林 则徐途经长沙,指名要见隐逸在老家读书的左宗棠。 去见林则徐是在夜里。37岁的左宗棠行色匆匆,心情激 动,一脚踏空,落入水中。林则徐笑曰:“这就是你的见 面礼?” 林则徐一见他,混沌的眼睛顿时一亮,真是“众里寻他 千百度”,可以托付终身大事的人找到了。他将自己在新 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吾 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 欲将此重任托付!”他还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 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 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 年逾年甲的林则徐是用滴血的心说这段话的,好比临终托 孤,后来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 此刻,左宗棠的眼睛湿润了,心里暗暗立下誓言,决不负 重托!临别,林则徐还写了一副对联相赠: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趋避之。 • 这是传世名言,左宗棠将这对联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时时 激励自己。他说:每遇艰危困难之日,时或一萌退意,实 在愧对知己。“回福建后,林则徐身染重病,知道来日不 多,命次子聪彝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 “绝世奇才”、“非凡之才”。 • 左宗棠的名字引起了京城的注意。 • 咸丰九年腊月,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向 咸丰帝写了一道奏疏,其中说: •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 宗棠也。” • “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 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曾国藩 • 张之洞,人称张香帅,自号抱冰老人,南皮人,南京大学 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 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第一所幼稚园,选聘了3名日本 保姆)。中国重工业奠基人。张之洞13岁中秀才,16岁中 顺天乡试第一名(解元),26岁中会试第三名(探花)。 • 1881年(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为任封疆大吏之始。 以后政治态度一变,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 的主要代表人物。 • 1884年春,中法战争前夕,奉命署理旋又补授两广总督。 任内力主抗法,筹饷备械,起用前广西提督老将冯子材等, 为战事的进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在广东筹建官办新 式企业,设立枪弹厂、铁厂、枪炮厂、铸钱厂、机器织布 局、矿务局等;以新式装备和操法练兵,设立水师学堂。 • 1889年,调湖广总督。以后十八年间,除两度暂署两江总 督外,一直久于此任。他将在广东向外国订购的机器移设 湖北,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包 括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并开办大冶铁矿、内 河船运和电讯事业,力促兴筑芦汉、粤汉、川汉等铁路。 • 1894~1895年署督两江时,仿德国营制,在江宁(今江苏 南京)筹练江南自强军,后又以之为基础在湖北编练新军。 为培养洋务人才,尤注重广办学校,在鄂、苏两地设武备、 农工商、铁路、方言、普通教育、师范等类新式学堂,并 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在举办洋务事 业中,还大量举借外债,是为中国地方政府直接向外国订 约借款之先。1898年4月,撰《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宣传洋务主张,攻击维新思 想,反对变法运动。 •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设督办政务处,命张之洞 以湖广总督兼参预政务大臣。旋与刘坤一联衔合上“江楚 会奏变法三折”,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及调整中法关 系十二事,采用西法十一事,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 1903年,会同管理学务大臣商办学务,仿照日本学制拟定 “癸卯学制”(即1903年经修改重颁的《奏定学堂章程》), 在全国首采近代教育体制。 • 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 三练新军。 《清史稿·张之洞列传》 • …… • 之洞耻言和,则阴自图强,设广东水陆师学堂, 创枪砲厂,开矿务局。疏请大治水师,岁提专款 购兵舰。复立广雅书院。武备文事并举。十二年, 兼署巡抚。於两粤边防控制之宜,辄多更置。著 沿海险要图说上之。在粤六年,调补两湖。 • 会海军衙门奏请修京通铁路,台谏争陈铁路之害, 请停办。翁同龢等请试修边地,便用兵;徐会沣 请改修德州济宁路,利漕运。 • 之洞议曰:“修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徵兵、 转饷次之。今宜自京外卢沟桥起,经河南以达湖北汉口镇。 此幹路枢纽,中国大利所萃也。河北路成,则三晋之辙接 於井陉,关陇之骖交於洛口;自河以南,则东引淮、吴, 南通湘、蜀,万里声息,刻期可通。其便利有数端:内处 腹地,无虑引敌,利一;原野广漠,坟庐易避,利二;厂 盛站多,役夫贾客可舍旧图新,利三;以一路控八九省之 衢,人货辐辏,足裕饷源,利四;近畿有事,淮、楚精兵 崇朝可集,利五;太原旺煤铁,运行便则开采必多,利六; 海上用兵,漕运无梗,利七。有此七利,分段分年成之。 北路责之直隶总督,南路责之湖广总督,副以河南巡抚。 ” • 得旨报可,遂有移楚之命。大冶产铁,江西萍乡产煤,之 洞乃奏开鍊铁厂汉阳大别山下,资路用,兼设枪砲钢药专 厂。又以荆襄宜桑棉麻枲而饶皮革,设织布、纺纱、缫丝、 制麻革诸局,佐之以堤工,通之以币政。由是湖北财赋称 饶,土木工作亦日兴矣。 • 张之洞则被日本名臣伊藤博文誉为中国第 一能办事之人。 • 毛泽东说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6. 湖北自强学堂(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FLT in teacher’s college) •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也是我国近代外语教育 的奠基人。 • 他以“人才维国势”、“中体西用”为教育宗旨, 主张取 “西学”之长补“中学”之短, 特别重视外语教育, 全面深 刻地论述了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亲自创办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 • 制定《癸卯学制》 , 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外语课程的设置, 使我国大中学校普遍开设外语课程; • 主张派遣留学生, 学习西方先进的教材教法(朱 忠 焰 1999)。 • 他在《劝学篇》中指出:“学术造人才, 人才维国势”, 将兴 学育人与国势盛衰联系在一起。他还说:“考日本教育, 总 义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三大端……诚足为我前事之师。” 在中国教育史上较早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强 调“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 张之洞在《改定自强学堂章程》中指出:“自强之道, 贵乎 周知情伪, 取人所长。若非精晓洋文, 即不能自读西书, 若 不能多读西书, 必无从会通博采。” • 他在《劝学篇·广译》中讲道:“知中不知外, 谓之聋瞽。夫 不通西语,不识西文, 不译西书, 人胜我而不信, 人谋我而 不闻, 人规[规劝]我而不纳, 人吞我而不知, 人残我而不见, 非聋瞽而何哉?” • 张之洞不仅倡言外语教育, 而且亲自创办外语学堂, 培养外 语人才。他上奏说:“洋务日繁, 动关大局, 造就人才, 似不 可缓。亟应及时创设学堂, 先选两湖人士, 肄业其中, 讲求 时务, 融贯中西, 研精器数, 以期教育成材, 上备国家任使。” • 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求, 张之洞于1893 年在武昌创办了当 时全国最著名的外语学堂之一——湖北自强学堂。初办时, 分方言(外语)、算学、格致和商务四斋。后因办学困难, 算 学并入他校, 格致和商务停办, 仅剩方言一斋。 • 1896 年改订章程后, 实际上成了一所外国语专科学校, 分英、 法、德、俄四个语种, 每个语种招生 30 名, 分堂授课。次 年, 增设日语。 • 1898年5 月, 张之洞又设立了以培养外交人才为目的的湖北 方言学堂。学生来源, 先于自强学堂内选拔其品端文优者, 后招收普通中学毕业生。学习历史、地理、公法、交涉等 课程, 分习英、法、德、俄、日五种语言。学制五年。方 言学堂后发展成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武昌大学, 是 今天著名学府武汉大学的前身。 • 自强学堂的教学管理较严, 规定: 学生宜专心致志, 习学堂 讲授诸课, 不准在堂兼作时文试帖, 亦不准并应各书院课试, 以致两误; 教授西文, 忌陆续增收学生, 新旧搀杂不能成班, 令教者窘于指授; • 五年毕业后, 必须以所学外语才能为国效力, 如借端“改习 卑下之业, 甚或不自爱惜, 受洋行雇充翻译” , 必须缴还所有 学习费用。这些规定对保证外语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 为实现其教育目的——培养国家所需的外语、外 交人才提供了保证。 • 除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外, 张之洞还创办了广东水陆师学 堂、湖北武备学堂等。这些学堂多聘用洋教习,用外语授课。 学生入学后均先学外语, 即使在学习军事、科技知识时, 外 语仍然是主要课程。 • 张之洞兴学育才, 创办外语学堂, 在培养其洋务运动所需要 的外语人才方面, 耗费了不少心血, 他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 张之洞不仅创办外语学校, 倡言外语教育, 他还制定了《癸 卯学制》 , 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外语课程设置方案。该学 制是张之洞晚年在教育上的一大业绩,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 经正式颁布在全国推行的新式学制。 • 它把整个教育分为三段七级: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 教育。规定“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勤习洋文, 这便是我国 大中学校普遍开设外语课的起始。 • 张之洞在《奏定学堂章程》 (即《癸卯学制》 )中详细阐述 了外语课程设置问题, 指出:“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勤习洋 文。今日时势不通洋文者, 于交涉、游历、游学无不窒 碍……假令中国通洋文者多, 则此种荒谬悖诞之翻译, 决无 所施其伎俩。故中学堂以上各学堂, 必全勤习洋文, 而大学 堂经学、理学、中国文学、史学各科, 尤必深通洋文而后 其用乃为最大, 斯实通中外, 消乱贼、息邪说, 距[讠皮]行之 [穴 款]要也。” • 各级学堂外语课程设置情况可归纳如下: • (1)小学堂各学科均以汉文讲授, 勿庸兼习洋文。但高等小学堂, 如设在 通商口岸附近之处, 或学生中将来意在改习农工商实业, 不拟入中学堂 以上各学堂者……可在学堂课程时刻之外兼习洋文, 各地可酌情办理。 • (2)中学堂必勤习洋文。外国语为中学堂必需而最重之功课, 其钟点除 经学外此为最多。“盖中学教育, 以人人知国家, 知世界为主, 上之则 入高等专门各学堂, 必使之能读西书; 下之则从事各种实业, 虽远适异 域, 不假翻译。方今世界舟车交通, 履欧美若户庭, 假令不能读其书, 不 能与之对语, 即不能知其情状。”因此, 外语钟点不能不增加。 • 中学堂学制五年, 每周上课 36 个钟点, 前三年外语每周 8 个钟点, 后两 年每周 6 个钟点, 外语占总钟点的百分之二十。最后一年如不开设 《法制及理财》, 其3 个钟点可加入于外语。外语教学当以精熟为主, 先审发音, 习缀字, 再习文章之读法、译解、书法、文法、会话、作文 等。 • (3)高等学堂必学两门外语。高等学堂学制三年, 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 旨, 以各学皆有专长为成效。高等学堂学科分为三类, 不同类别外语课 程的开设与要求也略有不同。第一类为经学、政法、文学等科的预备 科,对外国语要求高,“外国语惟英语必通习, 德语或法语选一种习之。 其有志入法科大学者, 可加课拉丁语。”前两年英语和二外(德语或法 语)每周各9 个钟点, 最后一年各8 个钟点。外语课占总课时的百分之四 十八点一五。 • 第二类为格致、工科、农科的预备科。“外国语于英语外, 听其选德 语或法语习之。惟有志入格致科大学之化学门, 工科之电气工学门, 农 科大学之各门, 必专选德语习之; 有志入格致科之动物学门、植物学门、 农科之兽医门, 可加课拉丁语。”第一年英语和二外每周各8 个钟点; 第二年各7 个钟点; 第三年各4 个钟点。外语课占总课时的百分之三十 五点二。 • 第三类为医科大学的预备科。“外国语于德语外, 选英语或法语习 之”。前两年德语和二外每周钟点分别为13 和3; 第三年德语每周9 个 钟点, 二外3 个钟点, 拉丁语2 个钟点, 外语课占总课时的百分之四十二 点六。 • (4)大学堂外语课程的设置。大学堂分八科, 根据专业设置 外语课程;“英法俄德日语, 应于高等学堂中习其一、二种, 不能待至大学堂始习, 故选科生不准专习英法俄德日语科, 以致成就太小, 不合大学堂程度。如该生所选专修之科目 与语学有切要关系, 必不可不学习。”故“周易学、中国 史学、中外地理学、中国文学、银行及保险学、贸易及贩 运学、关税学等科目, 必开设外国语文, 每周 6 个钟点, 外 国语文课占总课时的百分之二十五。涉外较多的专业, 如: 贸易及贩运学、关税学等, 除英语外, 还必须兼习俄法德日 语之一种。 • (5)译学馆的外语课程设置。译学馆招收专学外国语文之学 生, 以译外国之语文, 并通中国之文义为宗旨。以办交涉教 译学之员均足供用, 并能编纂文典, 自读西书为成效。“译 学为今日政事要需, 入此学者皆以储备国家重要之用。” 外国文分设英、法、俄、德、日五科, 每人认习一科, 务期 专精, 无庸兼习。教授法:“先授以缀字、读法、译解、会 话、文法、作文法, 二、三年后兼授各国历史及文学大 要。”译学馆学制五年, 功课以语言文字为重, 前两年外国 文每周授课16 个钟点, 后三年每周18 个钟点。外国文课时 占总课时的百分之四十七点八。其它课程如法律、交涉学 等选用外国教材也用外文讲授。 • (6)师范学堂的外语课程设置。张之洞认为教育的质量取决 于教师的质量, 而合格的教员非经正规师范训练不可。在 《癸卯学制》中, 各级各类师范教育相互配套, 形成独立的 完整体系。主要有初级师范学堂, (相当于现在的师范专科 学校)和优级师范学堂(相当于现在的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 • 初级师范学堂主要培养高等小学堂和初级小学堂教师。因 小学堂不开设外语课, 故初级师范学堂只视地方情形, 加设 外语, 列在各课钟点之外, 以英语、东语为要。先讲习读法、 译解、文法等, 再进而习修辞作文。教师务须正发音、审 读法, 使学生以中国语译解回讲, 又时便翻译书文。 • 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 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学科分为三节: 公共科、分类科和加习科。公共科课程限 一年毕业, 外语每周授课18 个钟点, 占公共 课课时的百分之五十。一年后分类, 第一类 以中国文学、外国语为主, 外国语每周 12 个 钟点, 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第二、三、四 类, 因培养目的不同, 外语课酌情减少。 7 FLT in Republic of China an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FLT in Republic of China and • FLT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homework)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