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實務專題報告 太陽能產業管理效率之評估與影響因素分 析-以台灣上市、櫃、及公開發行廠商為例 指導教授:李東杰 教授 學 49570061 生:鄭雅云 中 華 民 國 九十九 年 三 月 二十二 日 摘 要 工業技術的提升,傳統能源的減少,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替代能源的開發 已成為各國永續發展的重要目標。然而替代能源中,有些是會產生環境汙染,有 些是會受到地理限制,無法大量利用,目前最具潛力的應是為太陽能,因其具有 環保、無危害與限制的特色,已成為研究、發展的重要能源。台灣原就有半導體 與液晶顯示器兩兆雙星的產業實力,若能在世界能源危機愈趨嚴重之際,提升太 陽能產業的管理績效,將是台灣發展本產業,並立足於世界的一個契機。 本文乃是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與應用 FLSY 之 SFA 法,進行台灣太陽能產業 廠商的績效評估與顯著性影響因素的檢定,作為政府與廠商之參考。其實證結果 如下: 一、就各年的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進行各種績效排名之 Mann-Whitney U 檢定,發現除 2008 年下半年的規模效率與總效率具顯著差異外;餘則在 廠商間均未有顯著差異。 二、就兩年間之 Wilcoxon 符號等級和檢定而言,上游廠商的純粹管理效率、 規模效率、及總效率的排名變動均未呈顯著變化;而中、下游廠商則在 規模效率與總效率的排名變動上,呈顯著的變化。 三、外生變數對營收無效率之影響:研究發展費用率、總資產週轉率、經營 年限、及類別對營業收入的無效率,皆呈顯著的負向影響;負債比率與 年度別則呈正向影響。 關鍵字:太陽能產業、資料包絡分析法、經營績效 I 誌 謝 歷經大學四年的鍛鍊是人生難得的體驗與經歷。學校具有完善設 備資源、頂尖師資、專業知識的傳授、及與社會結合的就業學程,加 上同學相互鼓勵、學習以及經驗的分享,更讓我心存感激與懷念。 這篇專題從概念產生、確定研究主題、蒐集與探討文獻、數據分 析、實證結果與分析、到撰寫完成,將近花費一年多的時間與努力, 和結合大學裡所學之理論與實務並加以應用,終於全部完成,在此特 別感謝 李東杰老師指導與提攜、母親的愛心與支持、親戚們的認同與 體諒、碩士班學長姐們的協助與幫忙、朋友們的關心與幫助,才能順 利完稿。 在此要感謝李東杰老師在百忙之中,教導我資料分析方法、及專 題文具與寫作格式的指導,才能讓這篇專題從最初的想法,衍生成今 日的成果。也承蒙 李東杰老師不辭辛勞數次耗費極多的心力與時間, 逐字詳讀專題的初稿,細心修改架構與文句,遠遠超過多數指導教授 對大學生專題投入的心力,師恩浩蕩,銘感於心,在此獻上最高的謝 意與敬意。 另外,還要感謝 蔡宗岳老師對本專題不吝指教,使得本專題能夠 更加專業、充實及完整呈現,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也特別鄭重的感 謝企業管理系鄭滄祥主任與黃馨瑩助教的行政協助與其他事務的幫 忙,使得學生在無後顧之憂中撰寫專題。 最後,再次感謝於大學期間所有曾經給予協助的師長、前輩、朋 友與同學,使我受益良多,願與各位共享這份喜悅。 鄭雅云 II 謹誌 目 錄 摘要 ............................................................................................................................................ I 誌謝 ...........................................................................................................................................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 IV 圖目錄 ....................................................................................................................................... V 第ㄧ章 諸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資料說明與限制 ..................................................................................................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太陽能產業簡介 ..................................................................................................4 第二節 有關太陽能產業上管理議題之文獻回顧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資料包絡分析法 ................................................................................................27 第二節 應用 FLSY 之 SFA 法檢定變數之顯著性........................................................29 第四章 實證結果 ....................................................................................................................30 第一節 資料的基本統計性質 ........................................................................................30 第二節 績效分析 ............................................................................................................32 第三節 外生變數對無效率之影響分析 ........................................................................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0 第一節 結論 ....................................................................................................................40 第二節 建議 ....................................................................................................................41 參考文獻 ..................................................................................................................................42 中文文獻 ..........................................................................................................................42 英文文獻 ..........................................................................................................................44 III 表 目 錄 表一 臺灣太陽能產業之供應鏈 ............................................................................................8 表二 本文樣本廠商一覽表 ....................................................................................................9 表三 近年來國內太陽能、光電管理議題之文獻一覽表 ..................................................16 表四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衡量科技產業績效之文獻 ..........................................................17 表五 近年評估國內科技產業績效文獻之投入項、產出項次數統計表 ..........................23 表六 本文蒐集近國內年文獻曾探討影響科技產業績效之變數統計表 ..........................24 表七 各變數之基本統計性質 ..............................................................................................30 表八 投入項與產出項間之 Pearson 相關檢定 ....................................................................31 表九 外生變數間之 Pearson 相關檢定 ................................................................................31 表十 2008 年下半年之上游太陽能廠商的各種績效及其排序 .........................................32 表十一 2008 年下半年之中、下游太陽能廠商的各種績效及其排序 .............................33 表十二 2008 下半年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之 Mann-Whitney U 檢定 ..........................34 表十三 2009 年上半年之上游太陽能廠商的各種績效及其排序 .....................................34 表十四 2009 年上半年之中、下游太陽能廠商的各種績效及其排序 .............................35 表十五 2009 年上半年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之 Mann-Whitney U 檢定 ......................36 表十六 廠商各種績效之排序變動 ......................................................................................36 表十七 廠商在各種績效排序變動的歸類 ..........................................................................37 表十八 不同年間各種績效之 Wilcoxon 符號等級和檢定 .................................................38 表十九 營業收入無效率受外生變數影響之檢定 ..............................................................39 IV 圖 目 錄 圖一 本文研究流程圖 ............................................................................................................3 圖二 臺灣太陽能產業鏈 ........................................................................................................9 V 第ㄧ章、諸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面對工業革命後至今,經過時代的輪替變遷、科技與工業技術的提高、人類 生活品質的提升、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使人類生活在舒適安全的空間裡,但也 因為如此,形成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由於人們的食、衣、住、行、育、 樂都跟石油化工的產物息息相關,這些產物亦提升了人類生活的物質享受,但根 據美國能源部相關研究,全球已近 36 年沒有發現新油田;由於石油能源並非是取 之不盡、用之不竭,生活的供不應求,加上中東國家政局的動盪不安,使得各國 家必須想出各種因應對策,然而隨著科技的日新進步,石油價格卻不斷地攀升, 能源嚴重不足已促使先進國家積極尋找或發展多元的替代能源,包含天然氣、煤 炭、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以及核能…..等。其中天然氣與煤炭的使用會產 生二氧化碳,導致地球的溫室效應;風力、水力、及地熱的替代發電,因受到地 理環境的限制,無法更進一步的使用;核能的運用則會產生輻射等環境維護問題。 因此,目前似乎只有太陽能較不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因子。 人類的生活裡,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石化產物,因為石油的供應受到限制, 所以為了減少石油使用量和環境的汙染,各國政府都開始提倡綠色概念,由於太 陽能的應用範圍愈來愈廣,且沒有數量的限制,因此如何有效地轉換太陽能為電 能使用,就變成重要的議題,我們可以預知太陽能對未來的生活將占很大的重要 性。 此外,各國政府又為避免地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已於 2005 年 2 月 16 日簽訂京都議定書並正式生效,全球估計有 141 個國家簽署該協議;已開發國家 將率先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而化石燃料由於具高污染特性,因此其國家之發 電產業勢必面臨壓力,例如瑞典、挪威、瑞士、英國、義大利、紐西蘭等國已開 始課徵碳稅,歐盟亦自 2005 年起開始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機制。至於台灣太陽 能產業亦由 2005 年的新台幣 70 億元產值,可望增加至 2009 年的 500 億元,平均 年增三倍。因此,本文想進行台灣太陽能廠商經營績效之分析,及探討影響太陽 能產業績效水準之顯著因素,以作為政府或廠商之參考。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由於京都議定書的簽訂,先進國家對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將會採取鼓勵措施, 因此亦會影響到台灣太陽能各游廠商之發展,導致該產業新進廠商如雨後春筍, 紛紛成立且萌芽,成長期階段,產業發展瞬息萬變,故為求績效評估固延完整, 本文乃以半年為單位,針對資料較完整且較近的2008年下半年與2009年上半年進 行績效評估,並比較績效是否具顯著差異。又基於黃旭男(1993)對資料包絡分析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之優點評述,及Fried ,Lovell ,Schmidt ,and Yaisawarng (2002,簡稱FLSY)之SFA(Stochasitic Statistical Frontier Analysis),因較 Tobit迴歸分析在誤差項的考量周延,因此本文將利用其進行以下幾點研究目的之 達成: 一、建立太陽能產業之上市、櫃及公開發行廠商的績效評估模式,亦即透過 文獻整理、理論探討及資料取得性,選出適當的投入與產出等評估項目。 二、進行每個半年之上與中、下游廠商間的績效評估,並作Mann-Whitney U 檢定,以獲得上與中、下游廠商間的績效是否具顯著差異。 三、利用Wilcoxon符號等級和檢定進行太陽能產業各游廠商之績效,在兩個 半年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以獲得績效變動趨勢。 四、分析並檢定研究期間影響太陽能產業樣本廠商績效水準之因素的顯著 性。 第三節、資料說明與限制 本文將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針對 2008 年下半年與 2009 年上半年有關台灣 上市、上櫃、公開發行之太陽能產業廠商,在管理資源投入與產出的績效表現作 評估。本文將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證劵商業同業公會提供名單、新報資料庫進 行樣本的選擇,且若有下列幾項原因存在,則因不符合本文的樣本需求,將被排 除在外: 一、太陽能產業廠商因未上市、上櫃、及公開發行,而無法取得資料者,如 威士通、聯相、富陽光電、旭能光電、宇通、鑫笙、威奈、永炬、大豐、 奈米龍、東城、太陽動力等。 二、廠商成立時間晚於本文研究期間者,如華宇光能。 2 三、 太陽能相關產品或零組件之營收比率未居首位者,即不符合本文太 陽能產業廠商的定義,如尚志、統懋、茂矽、華上、海德威、崇越、光 華開發、大億、科風、鼎元、中電、台達電、系統電子、千附實業、台 虹、錸德等。 第四節、研究流程 確定研究主題 蒐集並探討文獻 確定研究方法 確定變數與資料來源 DEA 實證結果與分析 結論與建議 圖一 本文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3 三階段 DEA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太陽能產業簡介 一、太陽能的源起與發展過程: 以太陽能發展的歷史來說,光照射到材料上所引起的「光起電力」 行為,早在19 世紀時就已發現;到了1930年郎格(Lange)製造太陽能電池 (Solar Cell),使太陽能變成電能;隨著半導體物性的逐漸了解,以及加工 技術的進步,第一個實用單晶太陽能電池在1954年誕生於美國貝爾實驗 室;1960年代開始太陽能光電已應用於太空,其中美國所發射的人造衛 星就利用太陽能電池做為能量的來源。到了70年代爆發能源危機,因此 開始把太陽能電池的應用轉移到一般的民生用途上,只不過太陽能電池 的成本還是偏高,即使各國政府優惠補助太陽光電產業發展,但整體而 言廠商經營並不順遂,虧損連年,且倒閉時有所聞,影響所及使許多廠 商經營上抱持審慎態度,不敢輕言擴產。2004年4月全球太陽能產業受惠 於德國通過新再生能源法,補助條件大幅放寬,刺激需求大增,繼而同 年9月再因油價創下歷史新高,因而使太陽光電產業得以大幅邁進。 太陽能產業科技之重要歷史: (一) 1839 年: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光生伏打效應”,即“光伏 效應”。 (二) 1876 年:亞當斯在金屬和硒片上發現固態光伏效應。 (三) 1930 年:肖特基提出Cu2O勢壘的“光伏效應”理論。同年, 朗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應”製造“太陽電池”,使太陽能 變成電能。 (四) 1941 年:奧爾在矽上發現光伏效應。 (五) 1954 年:恰賓和皮爾松在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首次製 成了實用的單晶太陽電池,轉換效率爲6%。同年, 韋克爾首次發現了砷化鎵有光伏效應,並在玻璃上沈 積硫化鎘薄膜,製成了第一塊薄膜太陽能電池。 4 (六) 1955 年:吉尼和羅非斯基進行材料的光電轉換效率優化設 計。同年,第一個光電航標燈問世。美國RCA研究 砷化鎵太陽電池。 (七) 1958 年:太陽電池首次在空間應用,裝備美國先鋒1號衛星 電源。 (八) 1970 年:開始太陽光發電系統地面應用(Si) 。 (九) 1975 年:非晶矽太陽電池問世。 (十) 1976 年:Carlson 製作出第一個非晶薄膜太陽電池。 (十一) 1980 年:消費性薄膜太陽電池應用(a-Si, CdS/CdTe)。 (十二) 1990 年 : 與 公 用 電 力 併 聯 之 太 陽 光 發 電 系 統 技 術 成 熟 (Grid-Connected PV System, Si),國提出“2000個光伏屋頂 計劃”,每個家庭的屋頂裝3~5kWp光伏電池。 (十三) 1992 年:歐美、日各國推動 PV 補助獎勵。 (十四) 1995 年:高效聚光砷化鎵太陽電池效率達32%。 (十五) 2000 年:建材一體型太陽電池應用(BIPV1)。 太陽能光電技術發展至今,世界太陽能電池元件的年產量達200MWP 以上,已投入應用的各種太陽能光電系統的累計容量已超過1100MWp。 太陽能電池及其元件的製造技術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太陽能的運用科 技近期發展的速度極快,在20世紀的100年間,太陽能科技發展歷史大體 可分為以下七個階段: 第一階段(1900年~1920年):在這一階段,世界上太陽能研究的重 點仍是太陽能動力裝置,但採用的聚光方式多樣化,開始採用平板集熱 器和低沸點工質,裝置逐漸擴大,實用目的比較明確,造價仍然很高。 第二階段(1920年~1945年):在這20多年中,太陽能研究工作處於 低潮,參加研究工作的人數和研究項目大為減少,其原因與礦物燃料的 大量開發利用和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而太陽能又不能解決當時對 BIPV:建築設計手法將具有建材功能之太陽光電模板導入與建築物結合,使系統元件 不單只有發電之功能,也是建築外殼的一部份,更可進而替代既有建材,降低初置之 相關成本,並且結合遮陽處理、採光照明等設計手法,增加建築節能之效益。 1 5 能源的急需。 第三階段(1945年~196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20年中, 再次興起太陽能研究熱潮。在這一階段,加強了太陽能基礎理論和基礎 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如太陽選擇性塗層和矽太陽能電池等技術上的重大 突破。平板集熱器有了很大的發展,技術上逐漸成熟。太陽能吸收式空 調的研究取得進展,建成一批實驗性太陽房。對難度較大的斯特林發動 機和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進行了初步研究。 第四階段(1965年~1973年):這一階段,太陽能的研究工作停滯不 前,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利用技術處於增長階段,尚不成熟,並且投資大, 效果不理想,難以與常規能源競爭,因而得不到公眾、廠商和政府的重 視和支援。 第五階段(1973年~1980年):自從石油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擔當主角 之後,石油就成了左右經濟和決定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發展和衰退的關 鍵因素。人們認識到,現有的能源結構必須徹底改變,應加速向未來能 源結構過渡。從而使許多國家,尤其是工業發達國家,重新加強了對太 陽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興起了開發利用 太陽能熱潮。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等產品開始實現商業化,太陽 能產業初步建立,但規模較小,經濟效益尚不理想。 第六階段(1980年~1992年):進入80年代後不久,開發利用太陽能 逐漸進入低谷。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石油價格大幅回落, 而太陽能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缺代競爭力;太陽能技術沒有重大突破, 提高績效和降低成本的目標沒有實現,以致動搖了一些人開發利用太陽 能的信心;核電發展較快,對太陽能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七階段(1992年至今):由於大量燃燒礦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 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世界各國加強 了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將利用太陽能與環境保護結合在一起,使太陽 能利用工作走出低谷,逐漸得到加強。其特點是太陽能利用與世界可持 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全球共同行動,為實現世界太陽能發展戰 略而努力;太陽能發展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得力,有利於克服以 往忽冷忽熱、過熱過急的弊端,保證太陽能事業的長期發展;在加大太 6 陽能研究開發力度的同時,注意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發展太陽能產 業,加速商業化的進程,擴大太陽能利用領域和規模,經濟效益逐漸提 高;國際太陽能領域的合作空前活躍,規模擴大,效果明顯。 二、太陽能產業介紹: 太陽能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依序為矽原料製造→矽晶棒→矽晶 圓→太陽能電池→中游的太陽光電模組及電力調節器→下游的系統組 裝,其中最大的問題即是上游矽沙之取得,故「掌控原料」目前成為矽 晶圓製造業的關鍵成功因素,現階段矽晶圓製造商欲擴張生產線、綁住 客戶、進行產品配置、增加市場占有率、達成利益極大化,這些目標均 是依賴與原料製造商的關係良好、訂立長期供貨合約、將量集中或聯合 採購、預先加入上游多晶矽原料商的擴產等策略。因此,近年來已研發 出薄膜技術,其原料(如玻璃基板、矽甲烷、ITO 靶材、壓克力樹脂、環 氧樹脂、氟樹脂等)可低於傳統結晶矽的價格,且轉換效率也提升,在可 塑性和搭配性上亦優於目前主流的太陽能電池。 以目前台灣太陽能上游產業來說,主要是以結晶矽為主,但也有小 部份廠商是和國外技術合作,開發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產品。另外,聚光 型太陽能電池(CPV)市場亦正蓬勃發展2,全球目前使用 CPV 技術的商業 化運轉太陽能電廠集中在西班牙。而台灣則投入聚光型太陽能電池的廠 商不多,但由於其製程技術與發光二極體(LED)雷同,因此 LED 的相關 廠商並未排除投入聚光型太陽能領域。 在中游太陽能模組方面,可分為一般型和建物一體型兩類3,其除電 池外,亦均包含玻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及鋁框,但差異 在於一般型太陽能模組為不透光,背面是以聚氟乙烯薄膜(Tedlar)為主要 部件;而建物一體型則為半透光型,正、背面均為強化玻璃。在模組市 聚光型太陽能電池模組是聚光型太陽能電池(Concentrator Photovoltaic)、高聚光鏡面菲涅 爾透鏡(Fresnel Lenes)、及太陽光追蹤器(Sun Tracker)而成,主要材料是砷化鎵(GaAs),也 就是三五族(III-V)材料,以在極少的晶片面積上,達到高倍的聚光效果,且耐熱性比一般 晶矽型太陽能電池來得高。 3 所謂建物一體型太陽能模組,是指建築設計手法將具有建材功能之太陽光電模板導入與 建物結合,使系統元件不僅有發電功能,也是建物外殼的一部份,除替代了既有的建材, 降低初置之相關成本,還結合遮陽處理、採光照明等,增加了建築節能之效益。 2 7 場中,晶矽太陽能電池模組仍佔有超過九成的市場,其餘以薄膜太陽能 電池模組為主。 最後在下游太陽能系統組裝上,其應用已益趨廣泛,涵蓋手錶、計 算機、玩具…等消費性電子產品,以及照明、工商用發電系統…等,主 要是將太陽能以高科技的方法轉換成電能或者是熱能,再和一般生活用 品做結合,作為最終使用。 由於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市場還很小,以至有些廠商還無法達到上 市、櫃、或公開發行的規模4,有些則僅占其營收少量5。目前台灣已有70 餘家廠商投入太陽能產業,但均須仰賴國外的市場與原料,其中晶圓 (Wafers)有98%進口,太陽能電池則有97%外銷。表一為台灣太陽能產業 之供應鏈,其中茂迪、益通等太陽能電池領導廠商於2007年進行垂直整 合後,已擁有自己的模組產線,而台達電則是結合集團內的資源與工研 院簽署合資成立旺能光電廠商,完成從電池到終端系統的垂直整合。而 晶矽型與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產業鏈,則如圖一所示。 表一 臺灣太陽能產業之供應鏈 中、下游 b 上游 多晶 矽 晶 棒 (ingot) 產品別 矽材 矽 晶 定 、 晶 圓 料 電 池 元 件 (PV cell) 太陽能電 太陽能電池 池模組 系統應用 (wafer) 中美晶、合晶、 茂迪、益通、昱晶、 茂迪、益通、頂 茂迪、益通、 台灣廠商 無 嘉晶、綠能 a、 昇陽科、新日光、旺 晶科、立碁、旺 旺 能 、 新 日 台勝科、旭晶、 能、太陽光。 能。 光、九豪。 達能、碩禾。 註:a.綠能的產品有一部份是屬中游的元件,但因其大部分營收仍來自於晶片,故歸類為 上游廠商。 b.由於太陽能產業的中下游廠商其產品多橫跨,難以明確歸類,故予以合併。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例如:大豐、鑫笙、聯相、威奈、旭能、富陽。 例如:綠能、茂迪、益通、大億。 4 5 8 一、晶矽型太陽能電池產業鏈: 上游 中游 矽晶圓/ 片 矽材料 下游 太陽能 電池模組 太陽能 電池 太陽能 系統 二、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產業鏈: 上游 中游 下游 原材料(例如玻璃基板、矽 甲烷、ITO靶材、壓克力 樹脂、環氧樹脂、氟樹脂 等封裝材料) 太陽能 電池模組 太陽能 系統 圖二 臺灣太陽能產業鏈 資料來源:上櫃監理部 彙整。 有關符合本文樣本之太陽能產業上市、櫃、公開發行的廠商,本文整理如表 二所示: 表二 本文樣本廠商一覽表 產業 位置 上市 類別 、櫃 廠商 營收比率 主要經營業務 時間 太 陽 能 矽 晶 圓 64.68% 矽晶圓 18.39% 上 游 上櫃 中美 90.03.02 晶 太 陽 能 晶 棒 拋光晶圓、磊晶晶圓、擴散 10.22% 晶圓、太陽能晶圓、藍寶石 其他商品等 3.26% 晶圓。 擴散晶圓 2.99% 磊晶片 0.39%、晶 棒 0.07% 9 矽晶圓 59.31% 其 他 商 品 等 上櫃 91.05.16 合晶 21.82% 材料之研發、設計、製造、 矽晶棒 18.25% 進出口及代理銷售等。 矽晶圓代加工收入 0.62% 磊晶矽晶圓生產 80.14% 上市 91.12.24 嘉晶 磊晶代工 19.83% 磊晶矽晶圓之研發、生產、 銷售。 其 他 營 業 收 入 0.03% 多晶片 69.31% 其 他 營 業 收 入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子材 上市 97.01.25 綠能 17.45% 料批發業、電子材料零售 晶碇 11.67%、單晶 業。 片 1.57% 正 品 級 矽 晶 圓 上市 台勝 96.12.10 科 80.07% 試 用 級 矽 晶 圓 矽晶圓電子材料之製造及 銷售進出口業務。 18.09% 其他 1.84% 興櫃 98.02.27 旭晶 多晶片 84% 代工收入 16% 太陽能矽晶片生產、銷售。 太陽能多晶矽晶片 興櫃 98.10.08 達能 91.15%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子材 太陽能多晶矽晶錠 料批發業、零售業。 8.85% 10 興櫃 98.10.12 碩禾 太 陽 能 導 電 漿 太陽能導電漿。 100% 太 陽 能 電 池 98.37% 太 陽 光 電 系 統 0.65% 測 試 儀 器 設 備 上櫃 92.05.15 茂迪 三用電錶電腦之製造裝配 加工買賣(數位式三用電 錶),電源供應器信號產生器 電感電容歐姆測量器程式 0.31% 非自產品 0.25% 太陽能電力轉換器 設備 0.22% 通 訊 儀 器 設 備 燒錄器線材測試器自動販 賣機之製造加工買賣,太陽 能電池,太陽能發電模組及 發電系統設備之買賣。 0.19% 太 陽 能 電 池 上櫃 95.03.08 益通 64.86% 商品 35.14%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子材 料零售業、國際貿易業。 太 陽 能 電 池 上市 96.11.02 昱晶 98.01% 太陽能電池。 矽晶原料 1.99% 上市 昇陽 97.12.05 中 下 游 科 太 陽 能 電 池 太陽能電池。 100.00% 研究、開發、設計、製造及 上市 新日 98.01.12 光 太 陽 能 電 池 銷售下列產品: 91.59% (1)太陽能電池。 商品及原料 8.41% (2)兼營與本廠商產品相關 之進出口貿易業務。 太 陽 能 電 池 興櫃 96.11.12 旺能 80.82% 其他業務相關產品 11 太陽能電池。 18.98% 太陽能模組 0.20% 太陽 興櫃 96.06.21 上櫃 97.06.17 頂晶 公開 發行 光 96.11.15 科 銷貨收入 100.00% 太陽能電池。 太 陽 能 模 組 太陽能電池模組製造、銷 100.00% 售、太陽能電池系統設計。 立碁 太 陽 能 模 組 太陽能電池模組製造及買 光能 100.00% 賣。 太 陽 能 光 電 52.39% 上櫃 91.01.10 九豪 氧化鋁陶瓷基板 太陽能光電、氧化鋁陶瓷基 板。 46.19% 原物料 1.42%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本文整理。 三、太陽能產業近況: 能源的使用,產生環境的汙染,因此各國簽訂協議京都議定書已於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式生效,全球估計有 141 個國家簽署該協議;已開發 國家將率先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計劃於 2008 年至 2012 年間將六種 溫室氣體減少至比 1990 年下降 5.2%。而化石燃料由於具有高污染的特 性,在京都議定書生效後,歐盟及日本等國家之發電業勢必面臨溫室氣 體排放量縮減之壓力;例如,瑞典、挪威、瑞士、英國、義大利、紐西 蘭等國已開始課徵碳稅,歐盟亦自 2005 年起開始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機 制,對於未遵守排放範圍之設備(目前排放權總額分配實施對象包含電 力業者),將依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課以罰款,因此將導致傳統化石燃料 發電技術成本逐漸升高。 目前太陽能產業發展遭遇的障礙,很多國家政府尚未肯定再生能源 的重要性,政策上面臨兩難猶豫期,給予的經費補助有限;且目前傳統 電價仍比太陽能發電廉價,推廣上就更加困難。 12 經濟部能源局擬定一套推動偏遠地區及離島「太陽光電發電系統」 方案,獎勵這些地區裝置太陽光電板,未來就算電力網中斷,只要有太 陽,這些偏遠地區也不會缺電。能源局指出,目前推動國內太陽光發電 應用已有初步成效,政府機關裝設太陽光電系統都給予裝設費用半額補 助,目前已完成系統包括總統府、立法院、經濟部、南沙太平島、國立 海洋生物博物館等 91 處,核准補助的案件達 165 件,核准補助容量 1,700 瓩。 就替代性能源的使用被認為是減緩二氧化碳的排放方式最有效的方 法之一,其中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之一,因此各國國家 開始著手提升太陽能的使用,使得市場目前太陽能產品的需求,超過上 游矽供應商的預期。由於矽晶圓的原料昂貴及缺少,因此近年發研發出 薄膜技術,對於原料來說薄膜技術可低於傳統結晶矽的使用,且轉換率 也提升,並且可溯性和搭配性優於目前主流的太陽能電池。 因此太陽能電池可以粗略分為三代,其為第一代技術是以結晶矽太 陽能電池為主流且目前仍為主流材料,其比較適合用於戶外有自然陽光 直接照射之處,較不適於室內小功率之應用。結晶矽太陽能電池價格較 高,目前降低成本之重點工作為: (一)減少矽晶片厚度,提升載子壽命、降低不純物。 (二)開發使用薄晶片以提升效率之製程技術,調整製程參數及開發高 效率製程技術,以提升薄晶片太陽能電池之效率,並減少變形、 破片損失。 第二代太陽電池則以薄膜技術為主,多為在玻璃基板上沉積一層矽 薄膜,或以CdTe、CIS等材料製造較高光電轉換效率之薄膜型太陽能電 池;前者因可吸收人造光線,因此十分適用於室內如太陽能手錶等小功 率消費性電子產品。這類太陽能電池,因這兩年來矽晶的短缺,已加速 其商業化並已開始量產。 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技術目前正研發中,係以奈米科技、有機材料、 無機奈米結晶半導體材料等為主軸,可製造能彈性彎曲、大面積的太陽 能電池,適用於室內及室外環境,但其轉換效率及可靠度仍低有待提升。 13 對目前台灣太陽能電池產業的市場來說,台灣太陽能電池產業主要 以結晶矽為主,但也有一小部份的廠商開始投入其他類型的太陽能電池 的研發與生產,其中以聚光型與薄膜為主要發展方向,但主要是和國外 廠商以技術合作的方式開發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產品。 另一方面,受惠於太陽能電廠計劃,全球聚光型太陽能電池(CPV) 市場正蓬勃發展,全球目前使用 CPV 技術的商業化運轉太陽能電廠集中 在西班牙。在台灣方面,投入聚光型太陽能電池產業的廠商不多,並由 於聚光型太陽能電池的製程技術與 LED 產業雷同,因此台灣 LED 相關產 業也有多家正在評估聚光型太陽能電池產業,待時機成熟後不排除投入 聚光型太陽能領域。 為了保持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競爭能力,建立完整的產業鏈,規劃建 立上游矽材料生產線,目前以引進國外專業團隊和發展冶金及純化技術 為主,預計在 2010 年時能夠到達年產太陽能級矽原料 1500 噸。 因此對於台灣太陽光電產業而言,其所面臨問題主要包括: (一)我國廠商多半使用 Turn-key 技術,技術門檻低。 (二)我國廠商產品無差異化、缺乏長遠競爭力。 (三)缺乏高效率技術的解決方案。 (四)原料、技術、設備受制於國外,不利未來發展。 (五)缺乏系統整合驗證之技術能量,附加價值較難提升。 四、太陽能的應用: 太陽能的應用廣泛涵蓋手錶、計算機、玩具…等消費性電子產品,以 及照明、工商用發電系統…等,最主要是將太陽能以高科技的方法轉換 成電能或者是熱能,目前社會上的應用較偏於把太陽能轉成電能使用, 再和一般生活用品做結合,作為最終使用,例如: (一)太陽能電池: 太陽電池發電最主要的就是轉換光能成電能的晶片部分了,而 此部份也最容易破碎;故於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勿使此部份受到壓迫 而破碎。是一種可再生的綠色發電方式,發電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 化碳等有害氣體,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按照製作材料分為矽晶半 導體電池、染料敏電池、有機材料電池等。對於太陽能電池來說最 14 重要的參數是轉換效率,目前矽晶太陽能電池中的單晶矽電池的最 高轉換效率(實驗室)為29%,多晶矽電池為24%,非晶矽為17%。 (二)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是目前太陽能利用最為成功的實例,對環保家居 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現在許多現代化居住區在設計規劃時就 將太陽能熱水器納入到建築設計過程中。太陽能熱水器的基本原理 就是利用真空管集熱,促使管內水溫高於水箱水溫,因熱水比冷水 輕,形成對流,最終使水箱中的溫度達到使用所需的溫度。 (三)太陽能手電筒: 太陽能手電筒的概念很早就被人們所提出,但還是被許多人當 作笑話看待。因為以太陽能當作能源的機械只能在有光源的情形下 運作,這和手電筒一般用於無光情形下使用的概念互相違背,以至 於認為會大大的減低他的實用性。但是太陽能手電筒並不是不切實 際的構想,只要在設計上能儲存到足夠太陽能源,手電筒一樣可以 在無光的情形底下使用一段時間。尤其在野外,要得到陽光比找到 新的電池容易多了,所以許多太陽能手電筒是設計為野外使用。 (四)太陽能計算機: 太陽能計算機採用太陽能水銀電池雙電源,當燈光下使用時主 要電力來自於太陽能電池板,但是當操作環境光線不足太陽能電力 低於電池時,計算機就必需使用到更多的電力因此水銀電池的意義 僅是備用電源,即使在燈光下使用太陽能也不具備充電功能。當計 算機字幕漸漸模糊就表示電池快沒電,只能依靠太陽能供電(需視太 陽能板轉換效率而定),或者直接更新電池確保有足夠電力使字幕更 清晰,否則當光線不夠時,太陽能板也可能無法提供足夠電力使用。 (五)太陽能光熱轉換器: 太陽能科技將陽光聚合,並運用其能量產生熱水、蒸汽和電力。 除了運用適當的科技來收集太陽能外,建築物亦可利用太陽的光和 熱能,方法是在設計時加入合適的裝備,例如窗戶使用能吸收及慢 慢釋放太陽熱力的建築材料。 15 第二節、有關太陽能產業上管理議題之文獻回顧 近年來國內太陽能產業方面管理上之文獻探討很少,如表三所示。因此本文 針對利用 DEA 進行績效評估的文獻,若涉及至其他科技產業者均予以蒐集,並整 理如表四所示,且作為本文在投入、產出等項的參考。 表三 近年來國內太陽能、光電管理議題之文獻一覽表 作 者 題目 研究方法 變數 結論 台 灣 1. 1.隨機邊界模型。 1.投入:(1)固定資產; 結果顯示:(1)光電產業歷史短,技術效率相對較低, 光 電 2. 2.Tobit 迴歸分析。 (2)人力。 且有遞減現象。 (2)規模彈性估計結果,光電產業呈規 江 產 業 2.產出:營收淨額。 模報酬遞增特性;依行業別檢定,僅顯示器業呈規模 振 生 產 3.外生變數:(1)用人費 報酬遞減。(3)整體光電產業的技術水準進步;依年度 隆 效 率 用率;(2)權利金;(3)董 別或行業別分別檢定,亦均呈顯著進步現象。(4)由 (20 與 影 監事持股; (4)ICRI 評 Tobit迴歸分析,顯示用人費用率與時間對技術效率有 03) 響 因 比;(5)時間。 顯著負面影響;而TCRI信用評比則呈顯著正向關係。 子 分 析 賴 建 宇 (20 台 灣 1. 鑽石模型 1.現有廠商的競爭程度 一般在討論核心競爭力時,多只專注於其定義、概念、 太 陽 2. 六力分析 2.替代品的威脅 特性、及構成要素等,並運用在企業層面,探討企業 能 光 3. 價值鏈分析 3.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成功之因素;並未探討哪些核心競爭力具本土化特 電 產 4. SWOT分析 4.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性,可成為特定地區之競爭力產業。本文探討台灣太 業 本 5.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陽光電產業,發現具四個本土化核心競爭力要素: 「知 土 化 6.協力業者的互補力量 識、人才與經驗」 、 「群聚效應、 「策略聯盟」 、 「品牌與 核 心 聲譽」 ;並提出應整合現有競爭利基之策略,以建立台 競 爭 灣於全球太陽光電產業之定位,發展成獨有的競爭優 力 之 勢。 06) 探討 管 理 公司深度訪談法 1. 1.領導者的態度 研究發現:(1)領導者態度、管理制度、及企業文化具 林 創 新 2. 2.管理制度 相互影響關係;(2)領導者的經營理念、高階主管的價 明 之 探 3. 3.企業文化 值觀、用人決策是企業創新的動力;(3)領導者的參與 毅 討 -以 4. 4.領導者的經營理念 有利於創新議題的推動;(4)技術創新在尚未成熟的再 (20 台 灣 5. 5.高階主管的價值觀 生能源產業中,重要性略高於管理創新之議題;(5)管 08) 茂 迪 6. 6.用人決策 理創新推動企業技術創新;(6)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循 為例 7. 7.領導者的參與 環創造企業長期競爭力。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16 表四 作 題目 者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衡量科技產業績效之文獻 投入項 產出項 影響績效 結論 變數 Thore, Phillips, Rusfli and Yue (1996) DEA and the 1.costs of goods 1.gross sales The empirical observations confirm the key management of sold revenu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iency and the product the product 2.selling,general 2.income cycle. Since computer companies differ greatly in cycle: The U.S. ,and before taxes their success in managing their produce cycles, computer administrative 3.market they will also show quite different efficiency industry expenditures capitalization results. A few companies, like Apple and 3.labor force,in Compaq, manufacturing products with long and thousands of sustained cycles, were consistently located at the workers efficiency frontier. But most companies, spending 4.plant,property heavily to bring on line a stream of innovative ,and equipment, products, were inefficient. gross 5.capital expenditures 6.expenditures on R&D Kozmetsky and Yue (1998) Comparative 1. R&D 1.Profitmargin 1.The Japanese companies have exceeded the performance of 2. labor rival US companies. global productivity 2.The South Korean and Taiwanese companies semiconductor 3.assets are directly challenging the Japanese and US companies competitor companies. 3.The European companies grew slowly, particularly in 1990-1994, which reduced their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global market. Hong, Ha, Shin, Park and Kim(1999) Evaluating the 1.labor hour efficiency 2.material of and 1.customer In conventional DEA , it can only (1)identify satisfaction inefficiencies ; (2)identify comparable efficient system equipment index units and ; (3)locate slack resources. But, we integration resource 2.schedule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discriminant performance descriptors among input and output variables, data 3.bedget which affects the efficiency of DMUs, rules for envelopment performance classifying new SI projects, and stepwise analysis 4.rework after improvement path. (DEA)and delivery project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17 Sueyoshi (1999) Tariff structure 1.labor price 1.residential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n particular, the of Japanese 2.capital price services Minister of MITI) believes that all the electric electric power 3.materials 2.commercial power companies should equally (20%) reduce companies: an price services their service tariffs. However, as found in this empirical 3.other study, such cost reduction depends upon both the analysis using services level of managerial capability (efficiency) of each DEA 黃 金 祥 (20 02) utility and the type of its electric power services. 1998 年至 2000 年源興在整體技術效率、純技 DEA方法之產 1.員工人數 1.營業額 業效率與產業 2.固定資產 術效率、及規模效率,皆處於相對有效率的情 發展策略的實 3.研發經費 形。Malmquist Index 顯示,大部分的企業在技 證分析-以光 術上呈進步,而這可能是因不斷的研發與先進 電產業為例 設備的購置所致。在規模報酬上,大多數樣本 皆處於規模報酬遞增階段。 Ho and Zhu (2003) An empirical 1.capital 1.sales 1.The estimated results show that efficiency units study on 2.asset have only nine corporations. measuring 3.employee 2.The corporation with better efficiency doesn’t performance 4.operating always mean that it has better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revenues There is no appare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he electronic two indicators. industry in Taiwan 周 啟 文 (20 04) 影 響 台 灣 1.固定資產 營業收入 友達的整體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及規模效 TFT-LCD 業經 2.研發費用 率,皆處於相對有效,可提供其它廠商學習參 營績效之關鍵 3.員工人數 考的對象。台灣 TFT-LCD 產業的生產力提升大 因素分析 多來自廠商生產技術變動的提升,而生產技術 變動的提升又來自於投入購置先進的機械設 備,所以固定資產是目前台灣 TFT-LCD 產業發 展上,廠商在制定產業策略時所需考量的關鍵 因素。 孫 松 增 (20 04) 台灣 TFT-LCD 1.資產總額 1.營業收入 1.每人配備率 由 Tobit 迴歸分析得出,廠商可藉提高每人配備 業產力與效率 2.營業成本 2.營業淨利 2.資產週轉率 率、總資產週轉率、流動比率、研發費用率、 分析 3.營業費用 3.流動比率 及經營年限等變數,提昇廠商的整體技術效率。 4.員工人數 4.研發費用率 5.經營年限 18 陳 俊 銘 (20 04) 我國光電產業 1.員工人數 1.營業收入淨 1.存貨週轉率 結果顯示,光電產業無效率的原因多是技術無 經營效率之研 2.固定資產 額 2.研發費用率 效率導致。而在 Malmquist 生產力指數上,光 究–資料包絡 3.營業成本 2.稅前淨利 3.TCRI 評比 電產業只有在 2000 年至 2001 年間,因技術退 分析法的應用 4.營業費用 步而使得生產力衰退,往後的期間則皆呈進步 態勢。在迴歸分析的結果,存貨週轉率對於整 體技術效率有顯著正向影響;研發費用率則是 顯著負向影響。 陳 華 鼎 (20 05) 賴 文 玲 (20 05) 運用 DEA 法評 1.研發費用 1.營業收入淨 四技平均效率值依序為廣輝、奇美、友達、華 估 TFT-LCD 產 2. 固 定 資 產 支 額 映、及彩晶。 業之績效 出 2.稅前淨利率 3.每股盈餘 我 國 TFT-LCD 1.固定資產 1.營業收入 1.TCRI 信 用 1. 友 達 、 和 立 的 整 體 效 率 值 表 現 最 佳 ; 由 產業經營效率 2.營業費用 淨額 評等 Malmquist生產力指數獲知,技術變動是造成生 之研究-以資料 3.員工人數 2.營業利益 2.總資產週轉 產力變動主要來源。 率 2.由Tobit迴歸得知,廠商可藉由TCRI信用評等 3.研發費用率 的增加,來提昇廠商整體技術效率。 包絡法分析 4.存貨週轉率 5.負債比率 謝 榮 明 (20 05) 台灣 TFT-LCD 1.研發人力 大尺寸液晶面 2.研發資本 專利件數 1.碩士以上研 友達的整體相對效率、研發績效、規模效率皆 發人員佔研 為1;以Tobit回歸分析發現,影響大型TFT-LCD 板廠商研發效 發人員比例 研發因子,有碩士以上研發人員占研發人員比 率與影響因子 2.研發人員年 例、研發人員年約收入、研發人員平均年資、 分析 約收入 專利累積數量、專利數量變化量等會影響技術 3.研發人員平 效率。 均年資 4.專利累積數 5.專利數變化 6.公司規模 7.技術移轉費 19 Kneller and Stevens(2006) Frontier 1.自然資本 1.資本儲備 利用SFA分析跨國9種產業12個組織經濟合作 Technology 2. 有 效 的 勞 工 2.職業 與發展組織,結果發現無效率確實存在,關鍵 and Absorptive 供應 Capacity : Evidence from 在於國家勞動力的人力資本。 3. 人 力 資 本 儲 備 OECD Manufacturing 4.知識儲備 Industries 洪 秋 湧 (20 06) 魏 嘉 伶 (20 06) 王 志 方 (20 07) 企業經營規 1.總資產 1.稅前淨利 市佔率最大的Samsung其經營效率並非最佳, 模、績效與效 2.員工人數 2.營業額 而市佔率最小之Sharp其經營效率亦非最差,顯 率實證分析-以 3.研發規模 大 尺 示經營規模大的公司,短期規模經濟並未顯現 寸 出來,且其資源運用及管理不一定是最適的。 TFT-LCD 面板 因此,友達合併廣輝,可能是著眼於長期的全 產業為例 球佈局,而非短期的規模效應。 以資料包絡分 1.研發費用 1.營業毛利 結果顯示:(1)顯示IC設計業營運效能仍有近 析法評估創新 2.研發人員 2.市場價格 40%的改善空間:且無效率大部分來自純技術 資本投入對企 3. 專 利 權 核 准 3.市場佔有率 無效率。(2)各IC設計公司營運規模過小,有擴 業經營績效之 數 4.勞動生產力 大規模之必要性。(3)處於規模報酬固定之IC設 影響─以我國 4.商標核准數 計公司,其經營效率相對高於其他處於規模報 IC 設計業為例 酬遞增或遞減之IC設計公司。 全 球 TFT-LCD 1.營業成本 營業收入淨 1.各國政府產 結果顯示:(1)多數日本廠商的經營效率有不錯 產業的發展與 2.總資產 額 業政策 表現,而台灣廠商仍須提高經營效率。(2)產 競爭優勢分析 3.員工人數 2.產業投資環 出、投入量高的廠商,不代表即具有較高之經 4.總流動資產 境 營效率。(3)大廠具有較充裕的資源及財力,在 3.物價指數 擴產上相對較具優勢,所以規模效率遠較小廠 4.GDP 表現佳。 5.關稅 20 李 東 杰 、 吳 坤 龍 (20 07) 台灣液晶顯示 1.員工人數 器相關產業管 營業收入 1.員工平均年 結果發現:1.組裝類廠商的總效率、純粹管理 2. 研 究 發 展 費 資 效率,均呈明顯改善的情況,但零組件類廠商 理效率與影響 用 2.碩博士人數 則不論是TE、PTE、SE,皆未呈顯著改善趨勢。 因素之探討 3. 固 定 資 產 總 佔公司總人 2.外生變數檢定方面,員工平均年資對無效率 額 數之比例 的影響,是顯著呈先遞減在遞增的關係;碩博 4. 管 理 及 總 務 3.員工平均年 士人數佔公司總人數的比例與無效率的關係卻 費用 資之平方 是相反地,此外零組件類廠商的無效率顯著較 5.推銷費用 4.碩博士人數 組裝類來的低。 佔公司總人 數之平方 5.LCD類別 張 世 其 等 三 人 (20 07) 王 本 正 等 六 人 (20 08) 台 灣 TFT-LCD 1.固定資產 1.營業收入淨 視窗分析結果顯示奇美的效率平均值表現最 產業經營效率 2.資產總額 額 佳,其次為友達;華映的整體波動性最小,但 動態分析之研 3.營業成本 2.總資產週轉 其效率平均值也最低;整體波動性最大的是廣 率 輝。根據Malmquist生產力指數,TFT-LCD整體 究 產業的生產力在觀察期間呈衰退(-4.6%)趨勢, 而個別廠商中僅有友達的生產力為提升 (6.9%)。 亞太地區太陽 1.營業成本 營業收入 研究顯示:(1)大多數公司無效率的原因在於規 光電產業之績 2.營業費用 模與技術均無效率,其中在規模上須遞減;(2) 校評估:應用 3.總資產 太陽能產業近年來矽原料的供需失調,使營業 資料包絡分析 4.固定資產 成本對總體效率值影響幅度最大。 法 21 李 正 文 、 陳 翔 修 (20 08) 台灣光電產業 1.營業成本 營業收入 結果發現,在2003-2005年光碟片、光碟機與 之經營效率分 2.推銷©費用 LED廠商的生產力皆下滑,表示國內的光電廠 析-資料包絡 3. 管 理 及 總 務 商,在刺激銷售之餘,應追求整體生產力的提 分析法之應用 費用 升。 4. 研 究 發 展 費 用 以生產力指數 1.資產總額 1.營業毛利 研究發現緯創經營效率相對較好,而英業達相 孫 嘉 祈 等 三 人 (20 08) 探討全球前四 2.營業費用 2.營業收入淨 對較低。本研究建議未來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 大筆記型電腦 額 應以多角化經營發展為未來策略方針,積極創 代工廠商之經 3.稅前淨利 新與研發,逐漸減少筆記型電腦產品線佔總營 營績效趨勢 4.每股盈餘 收之比例。 Liu and Wang (2009) Efficiency The first stage: 營業收入 將台灣印製電路板(PCB)製造廠商生產過程,分 Measures of 1.員工人數 為二個子過程:生產取得與利潤獲取。發現所 2.經營成本 有的印製電路板製造廠商都是低效率,其低效 3.研發成本 率來自第二階段的無效率,即利潤產生過程, The 這也反應在台灣因價格競爭,確也導致低利潤 PCB Manufacturing Firms Using Relational Two-Stage second stage: 收入的現象。 1.銷售額 Data Envelopment 2.產品量 Analysis Tseng, Chiu and Chen(2009) 銷售淨額 台灣大尺寸 TFT-LCD 面板廠商應更加重視對 Measuring 1.銷售成本 Business 2.固定資產 競爭及財務績效,還要將重點放在增加其市場 3.產品成本 份額和銷售額的增長速度,保持穩定和足夠的 4.資本價格 上游材料,並加強關鍵技術和專利能力的獲得。 Performance in the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Taiwan’s Large-Sized TFT-LCD Panel Companies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22 根據表四,統計文獻所使用作為評估科技產業績效的各項投入、產出,及解 釋影響績效水準的外生變數之次數,整理如表五、表六所示。 表五 近年評估國內科技產業績效文獻之投入項、產出項次數統計表 變數 次數 文獻 黃 金 祥 (2002) 、 周 啟 文 (2004) 、 孫 松 增 (2004) 、 員工人數 8 陳 俊 銘 (2004) 、 賴 文 玲 (2005) 、 洪 秋 湧 (2006) 、 王志方(2007)、李東杰與吳坤龍(2007)。 黃 金 祥 (2002) 、 周 啟 文 (2004) 、 陳 俊 銘 (2004) 、 固定資產 8 陳 華 鼎(2005) 、 賴文 玲 (2005) 、 李東 杰、 吳坤龍 (2007)、張世其等三人 (2007)、王本正等六人(2008) 營業費用(或銷管費用) 7 孫 松 增 (2004) 、 陳 俊 銘 (2004) 、 賴 文 玲 (2005) 、 李東杰與吳坤龍(2007)、王本正等六人(2008)、孫嘉 祈(2008)、李政文與陳翔修(2008) 資產總額(總資產) 6 孫 松 增 (2004) 、 洪 秋 湧 (2006) 、 王 志 方 (2007) 、 張世其等三人(2007)、王本正等六人(2008)、孫嘉祈 等三人(2008) 投 入 項 孫 松 增 (2004) 、 陳 俊 銘 (2004) 、 王 志 方 (2007) 、 營業成本(或銷貨成本) 6 張世其等三人(2007)、王本正等六人(2008)、李政文 與陳翔修(2008)、 黃金祥(2002)、周啟文(2004)、陳華鼎(2005)、魏嘉 研發費用 6 伶(2006)、李東杰與吳坤龍(2007)、李政文與陳翔修 (2008) 研發人力 2 謝榮明(2005)、魏嘉伶(2006) 專利數、商標核准數 各1 魏嘉伶(2006) 研發資本 1 謝榮明(2005) 研發規模 1 洪秋湧(2006) 總流動資產 1 王志方(2007) 23 黃金祥(2002)、周啟文(2004)、孫松增(2004)、賴文 營業收入(營業額) 8 玲(2005)、洪秋湧(2006)、李東杰與吳坤龍(2007)、 王本正等六人(2008)、李政文與陳翔修(2008) 陳俊銘(2004)、陳華鼎(2005)、賴文玲(2005)、王志 營收淨額 6 方(2007)、張世其等三人 (2007)、孫嘉祈等三人 (2008) 稅前淨利 2 陳俊銘(2004)、洪秋湧(2006) 營業毛利 2 魏嘉伶(2006)、孫嘉祈等三人(2008) 每股盈餘、稅前淨利率 各1 陳華鼎(2005) 營業淨利 1 孫松增(2004) 專利件數 1 謝榮明(2005) 各1 魏嘉伶(2006) 1 張世其等三人(2007) 產 出 項 市場價值、市場佔有率、 勞動生產力 總資產週轉率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表六 本文蒐集近國內年文獻曾探討影響科技產業績效之變數統計表 外生變數 次 數 文獻 研發費用率 3 陳俊銘(2004)、孫松增(2004)、賴文玲(2005) 產業政策 2 黃金祥(2002)、王志方(2007) 存貨週轉率 2 陳俊銘(2004)、賴文玲(2005) 總資產週轉率 2 孫松增(2004)、賴文玲(2005) TCRI 信用評等 2 陳俊銘(2004)、賴文玲(2005) 每人配備率、流動比率、經營年限 各1 孫松增(2004) 各1 謝榮明(2005) 碩士以上研發人員比例、研發人員年 約收入、研發人員平均年資、專利累 積數、專利數變化、公司規模、技術 移轉費 24 產業投資環境、物價指數、GDP、關 各1 王志方(2007) 各1 李東杰、吳坤龍(2007) 負債比率 1 賴文玲(2005) LCD 類別 1 李東杰、吳坤龍(2007) 稅 員工平均年資、碩博士佔公司總人數 之比例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本文依據表五、表六、經濟學生產理論、及資料可取得性,最後決定評估太 陽能產業廠商績效的各項投入、產出、及外生變數,如下說明: 一、投入變數: (一) 固定資產:供目前營業上使用,非以出售為目的,且使用年限在一 年或ㄧ營業週期以上(以較長者為準)之有形資產,包括資產負債表上 的土地成本、房屋及建築成本、機器及儀器設備成本、其他設備成 本、固定資產重估增值、累計折舊、損失準備、未完工程及預付款 等合計後的總額;本項資料來源為公開資訊觀測站。 另外,所謂總資產(或稱資產總額)則是由流動資產、基金與投 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資產等之合計數,但並不符本文所 對應的產出項:營收淨額,即營業活動所產生之收入,不應該包含營 業外收入。 (二) 營業成本:或稱銷貨成本,包括進貨費用(進貨運費、進貨保險費、 或進貨退出)、原物料、薪資等等的金額;本項資料來源為公開資訊 觀測站。 (三) 營業費用:或稱管銷費用,是由推銷費用、管理及總務費用、研究 發展費用等之合計金額;本項資料來源為公開資訊觀測站。 二、產出變數: (一) 營收淨額:指營業收入總額扣除銷貨退回與銷貨折讓所得到的金 額;本項資料來源為公開資訊觀測站。另外,表四中ㄧ些文獻則採 利潤或盈餘作為產出項,此將會有共線性的問題,即犯了變數間重 覆評估的問題。 25 (二) 專利件數:指經過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登記許可的件數;本項資料來 源為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三、外生變數: (一) 研究發展費用率:在某一段時間內(通常為一年),廠商的研究及發展 費用除以營收淨額,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其公式為:研發費用率=研 究發展費用 / 營業淨額。 (二) 總資產週轉率:一段時間內(通常為一年),廠商銷貨總金額相對於總 資產的倍數,亦即以每一塊錢的資產可以創造多少營業收入;資產 週轉率反映了廠商整體資產的營運能力,周轉次數越多,表明其週 轉速度越快,營運能力就越大。其公式為:總資產週轉率 = 銷貨淨 額 / 資產總額。 (三) 負債比率:一家廠商的資產中向外舉債比率有多少,通常以百分比 表示,數值在 0 與 100 之間。比例越高表示該廠商財務結構越不健 全,每年需支付的利息費用就越多,此對廠商資金週轉會產生相當 大的壓力。其公式為:負債比率 = 負債總額 / 資產總額。 (四) 經營年限:是指從廠商成立起至本文研究年度為止的存在年數。 (五) 年度別:本文定義 2008 年下半年以 0 表示,2009 年下半年則以 1 表 示。 (六) 類別:本文定義太陽能產業廠商屬上游者以 0 表示,為中、下游者 則以 1 表示。 26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一節、資料包絡分析法 DEA 是由 Charnes, Cooper, and Rhodes(1978,簡稱 CCR)所提出,不過是衡量 規模報酬在固定下之總效率(Overall Technical Efficiency,簡稱 TE),因此稱為 CCR 模式;其後 Banker, Charnes, and Cooper(1984)再發展出衡量規模報酬可變之純粹管 理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簡稱 PTE),被稱為 BCC 模式,且透過 CCR 之 TE 除以 BCC 之 PTE,可求得規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簡稱 SE)。 DEA 有兩種不同衡量效率的作法,即調整投入在相同之下計算產出值的產出 導向效率,與調整產出相同下計算投入值的投入導向效率。由於本文是衡量太陽 能產業上市、櫃及公開發行廠商之績效,而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以產出導 向評估效率將可使廠商獲得所需的改善訊息。以下本文將就產出導向分別介紹 CCR 與 BCC 兩種模式的效率衡量: 一、CCR 模式: 假 設 本 文 第 k 個 (k=1,…,K ; K=18 個 / 年 *2 年 =36 個 ) 決 策 單 位 (Decision-Making Unit,簡稱 DMU)使用第 n 項(n=1, 2, 3)投入量為 X nk ,而有第 m 種(m=1,2)產出量為 Ymk ,則受評者 DMU0 之總效率(TE0)為: 3 2 TE0 Max 0 S m 0 S n0 n 1 m1 36 s.t. Y k 1 k mk 0Ym 0 S m 0 , m=1,2 36 X k 1 k nk X n 0 S n0 , n 1,2,3 k 0, k 1,,36 S m 0 0 ,m= 1,2 S n 0 0, n 1,2,3 …………….……………………...…………...……… 其中 0 為受評估者 DMU 0 之總效率(即 TE 0 ); k 為 DMUk 被 DMU0 所參考 改善之權重; S m、 0 S n 0 為 DMU 0 之第 m 種產出、第 n 項投入的差額變數(Slack 27 Variable)。又差額變數是指若 TE 0 <1 時,在改善效率並提升至 TE 0 =1 後,仍 然可在不影響其他 DMUk 之效率水準下,DMU0 還可繼續改善第 m 種產出、 第 n 項投入的空間。 二、BCC 模式: 不同於 CCR 模式是在固定規模報酬下衡量 TE ,BCC 模式是假設生產規 模可變,因此無效率的產生亦有可能是源自於規模不當所致,故須摒除規模 效率(即 SE )之影響,先衡量純粹管理效率(即 PTE)。假設符號定義如上,則 PTE0 為: 3 2 PTE0=Max 0 S m 0 S n0 n 1 m1 36 s.t. Y k mk k 1 36 X k 1 k 36 k 1 k nk 0Ym 0 S m 0 , m= 1,2 X n 0 S n0 , n 1,2,3 1 k 0, k 1,,36 S m0 0 , m= 1,2 S n 0 0, n 1,2,3 ……………………….……………………………….…… 其中 0 為受評估者 DMU 0 之純粹管理效率。又規模效率( SE 0 )則可利用下 式獲得: SE0 TE0 PTE0 0 0 …………………………………………………….. …. 28 第二節、應用 FLSY 之 SFA 法檢定變數之顯著性 Fried ,Schmidt ,and Yaisawarng (1999,簡稱 FSY)認為造成廠商在不具完全管理 效率的原因,除了 Leibenstein(1966)的 X 無效率,即管理才能或努力程度不夠等所 謂廠商內部無效率(internal to the firm’s inefficiency)因素外,還包括廠商外部無效率 因素,及地形、天氣、機器運作狀況等所謂隨機性因素的影響,但 FSY 卻僅利用 Tobit 迴歸分析,探討一些關鍵的廠商內、外部無效率因素之影響,並未考慮尚有 其 他 未 探 討 的 無 效 率 因 素 與 隨 機 性 因 素 之 差 別 , 因 此 乃 有 Fried ,Lovell, Schmidt ,and Yaisawarng(2002)提出應用 SFA 法。其較 Tobit 迴歸估計更具不偏性, 是因其在檢定各外生變數對無效率之影響時,將誤差項分為其他未討論因素項與 隨機性因素項進行估計,並考量了差額變數的資訊,故更為周延完整。由於應用 三階段 DEA 的部分步驟對 2008 年下半年與 2009 年上半年進行本文所探討影響變 數顯著性檢定,因此簡介其步驟如下: 一、利用第式,可得 ( 1 k 1)Yk 為 DMUk 的產出無效率,而 S k 為產出差額變 數。 二、加總 ( 1 k 1)Yk 與 S k 是為總無效率(以 ITSk 表示),並作為因變數,而以本 文所探討的因素為解釋變數,作迴歸分析: ITSk=f(Qkβ′ , vk+uk) , k=1,…, 36 ……………………...………………………… 其中 ITSk= ( 1 k 1)Yk + S k 為總無效率;Qk 為 DMUk 之可能影響變數向量,Qk = 〔1,Q1k,…,Q6k〕;β 為被估計之參數向量,β =〔β0, β1,…, β6〕;uk 為 DMUk 之其他 影響因素項,且 uk 服從 i.i.d truncated N(δ0, u2 ) at zero;vk 為 DMUk 之隨機性因素 項,且與 uk 獨立不相關,vk 服從 i.i.d N(0, v2 )。第式因符合 Battese and coolli (1995) 之隨機性統計邊界法(Stochastic Statistic Frontier Approach)的成本函數概念,故可利 用 Frontier Version 4.1 之成本函數指令,估計參數向量值 β̂ 。 又若 ˆ i ( i =1,…,6)具顯著水準,且符號為正(或負)者,則表第 i 項變數(Qi) 會增加(或減少)總無效率,因此可作為改善效率之參考。 29 第四章、實證結果 第一節、資料的基本統計性質 一、各項資料之基本統計量說明: 本文樣本廠商為18家,其各項投入、產出及影響績效之外生變數之各基 本統計量如表七所示。 表七 各變數之基本統計性質 2008 年下半年 變數別 平均值 標準差 2009 年上半年 極小值 極大值 平均值 標準差 極小值 極大值 固定資產(千元) 3,316,014.17 4,301,594.19 23,429.00 18,164,945.00 3,529,158.50 4,296,121.81 30,158.00 17,503,431.00 投入項 營業成本(千元) 2,896,430.44 2,918,996.35 26,064.00 10,043,313.00 2,318,360.56 2,415,092.42 84,406.00 7,273,608.00 營業費用(千元) 產出項 147,678.89 營收淨額(千元) 112,018.93 9,363.00 346,757.00 110,732.17 73,984.92 14,256.00 246,452.00 3,309,952.72 3,434,320.66 46,843.00 11,860,881.00 2,182,119.89 2,265,050.86 62,071.00 6,828,104.00 專利數(件) 1.06 2.84 0.00 12.00 1.22 3.12 0.00 13.00 研發費用率(%) 3.41 5.72 0.00 22.86 2.99 2.88 0.00 11.43 總資產週轉率(次) 0.47 0.42 0.04 1.87 2.65 6.32 0.11 23.49 外生變數 負債比率(%) 41.11 24.73 2.82 89.98 40.58 22.19 7.01 76.91 速動比率(%) 128.35 161.36 2.06 611.85 115.93 120.20 8.95 401.05 經營年限(年) 8.20 8.39 1.17 27.92 8.75 8.38 1.67 27.92 註:外生變數中年度別、類別均為性質變數,故不列入本表中。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二、Pearson相關檢定: 為進一步確認投入項與產出項間之相關性,是否符合DEA所要求須具同 向性(Isotonicity),故利用Pearson相關係數檢定,結果如表八所示。表中各項 投入均與營收淨額具顯著正相關(p<0.05);但與專利件數具顯著正相關者,僅 營業費用,惟由於太陽能產業的高科技性質,因此專利件數的表現,仍是值 得作評估探討。 30 表八 投入項與產出項間之 Pearson 相關檢定 投入項 產出項 固定資產(X1) 營業成本(X2) 營業費用(X3) 營收淨額(Y1) 0.422* 0.985** 0.906** 專利件數(Y2) 0.073 0.240 0.397* 註:*、**分別表在顯著水準 0.05、0.01 時,具顯著相關。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又為確認本文外生變數間的相關性,亦利用Pearson相關係數進行檢定, 如表九所示。其中,由於速動比率與負債比率具顯著負相關,因此本文所探 討的外生變數中,將速動比率剔除。 表九 外生變數 研發費用率 總資產週轉率 負債比率 速動比率 經營年限 研發費用率 外生變數間之 Pearson 相關檢定 總資產週轉率 負債比率 0.006 0.074 -0.066 -0.117 -0.300 0.125 -0.179 註:**表在顯著水準為 0.01 時相關。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31 -0.597 ** -0.049 速動比率 0.086 經營年限 第二節、績效分析 首先本文將分別依2008年下半年與2009年上半年各樣本廠商之績效,分成上 游與中、下游兩類,並將績效轉以DEA之三種指標分析,即純粹管理效率(PTE)、 規模效率(SE)、及總效率(TE),再進行排名比較,以評估其競爭力;其次以 Mann-Whitney U 檢定,作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在各種績效指標的排名分配是否 具有顯著差異;再其次,以Wilcoxon符號等級和檢定,以了解各游廠商在不同研究 年間的各項績效指標,是否具有顯著差異。 一、太陽能廠商在2008年下半年度之效率分析: (一)上游廠商: 1.純粹管理效率(PTE):依據表十觀察,PTE為1者有中美晶與碩禾,表示 其在資源管理上具有效率;而落居在後,且PTE在0.50以下者,有旭晶、 達能。達到完全純綷管理效率 2.規模效率(SE):SE為1者只有中美晶,表示其在經營規模上達到最佳狀 態;而其餘仍在0.79以上,其中僅碩禾的規模為IRS。 3.總效率(TE):TE為1者只有中美晶,表示其績效最佳;落居在後者,且 TE在0.50以下,有嘉晶、旭晶、達能。 表十 2008 年下半年之上游太陽能廠商的各種績效及其排序 廠商 純粹管理效率 (PTE) 排序 規模效率 規模狀態 (SE) 排序 總效率 (TE) 排序 中美晶 1.000 1 1.000 - 1 1.000 1 合晶 0.978 3 0.915 DRS 4 0.895 2 嘉晶 0.586 6 0.825 DRS 7 0.483 6 綠能 0.951 4 0.890 DRS 5 0.846 4 台勝科 0.837 5 0.943 DRS 3 0.789 5 旭晶 0.307 7 0.797 DRS 8 0.245 7 達能 0.211 8 0.974 DRS 2 0.206 8 碩禾 1.000 1 0.888 IRS 6 0.888 3 註:規模狀態中,DRS表示規模報酬遞減;IRS表示規模報酬遞增;-表示規模報酬固定。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32 (二)中、下游廠商: 1.純粹管理效率(PTE):依據表十一觀察,PTE為1者有茂迪、旺能、頂晶 科、立碁光能、九豪;除最差者太陽光外,餘則均在0.95以上。 2.規模效率(SE):本類廠商之SE均在0.92以上,其中有茂迪、頂晶科、九 豪則達到完全規模效率。 3.總效率(TE):TE為1者,分別有茂迪、頂晶科、九豪;最差者為太陽光, TE僅0.644,其餘則仍在0.93以上。 表十一 2008 年下半年之中、下游太陽能廠商的各種績效及其排序 廠商 純粹管理效率 (PTE) 排序 規模效率 規模狀態 (SE) 排序 總效率 (TE) 排序 茂迪 1.000 1 1.000 - 1 1.000 1 益通 0.954 8 0.999 DRS 4 0.953 7 昱晶 0.981 6 0.993 DRS 6 0.974 5 昇陽科 0.965 7 0.996 IRS 5 0.961 6 新日光 0.953 9 0.988 IRS 8 0.942 8 旺能 1.000 1 0.991 DRS 7 0.991 4 太陽光 0.698 10 0.922 DRS 10 0.644 10 頂晶科 1.000 1 1.000 - 1 1.000 1 立碁光能 1.000 1 0.933 IRS 9 0.933 9 九豪 1.000 1 1.000 - 1 1.000 1 註:規模狀態中,DRS表示規模報酬遞減;IRS表示規模報酬遞增;-表示規模報酬固定。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三)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之Mann-Whitney U檢定: 為了解2008年下半年太陽能廠商之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的各種績效 排名分配,是否具顯著差異,因此採雙尾Mann-Whitney U 檢定進行。有 關虛無假設(H0)與對立假設(H1)的敘述,分別如下: H0:2008年下半年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的各種績效排名分配是相 同。 H1:2008年下半年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的各種積效排名分配是不 相同。 由表十二可知,檢定結果僅PTE接受H0,表示2008年下半年在上游與 中、下游間的SE、TE之排名分配具有顯著差異。 33 表十二 2008 下半年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之 Mann-Whitney U 檢定 統計量 純粹管理效率(PTE) 規模效率(SE) 總效率(TE) Mann-Whitney U 值 21.000 12.500 12.500 P-Value 0.082 0.014* 0.014* 註:*表α=0.05下,以雙尾檢定具顯著水準。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二、太陽能廠商在2009年上半年之效率分析: (一) 上游廠商: 1.純粹管理效率(PTE):依據表十三觀察,PTE為1者為中美晶與碩禾;而 落居在後,且PTE在0.500以下者仍為旭晶。 2.規模效率(SE):SE為1者有中美晶與碩禾;其餘均在0.82以上,其中僅 綠能的規模為IRS。 3.總效率(TE):TE為1者有中美晶與碩禾;而落居在後者,且TE在0.50以 下,有嘉晶、旭晶。 表十三 2009 年上半年之上游太陽能廠商的各種績效及其排序 廠商 純粹管理效率 (PTE) 排序 規模效率 規模狀態 (SE) 排序 總效率 (TE) 排序 中美晶 1.000 1 1.000 - 1 1.000 1 合晶 0.799 4 0.903 DRS 7 0.722 4 嘉晶 0.537 7 0.820 DRS 8 0.441 8 綠能 0.813 3 0.999 IRS 3 0.812 3 台勝科 0.707 5 0.946 DRS 6 0.668 5 旭晶 0.467 8 0.980 DRS 4 0.458 7 達能 0.616 6 0.965 DRS 5 0.595 6 碩禾 1.000 1 1.000 - 1 1.000 1 註:規模狀態中,DRS表示規模報酬遞減;IRS表示規模報酬遞增;-表示規模報酬固定。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二)中、下游廠商: 1.純粹管理效率(PTE):依據表十四觀察,PTE為1者只有新日光;而落居 在後者,且PTE在0.50以下,有頂晶科、立碁光能。 2.規模效率(SE):沒有任何廠商之SE為1,且除頂晶科、立碁光能之SE在 0.8~0.9間外,其餘均在0.9以上。 34 3.總效率(TE):沒有任何廠商之TE為1,位在前矛者為新日光;而落居在 後者,且TE在0.50以下,有頂晶科、立碁光能。 表十四 2009 年上半年之中、下游太陽能廠商的各種績效及其排序 廠商 純粹管理效率 (PTE) 排序 規模效率 規模狀態 (SE) 排序 總效率 (TE) 排序 茂迪 0.958 2 0.987 IRS 3 0.946 2 益通 0.817 4 0.983 IRS 4 0.803 4 昱晶 0.779 6 0.999 IRS 1 0.778 5 昇陽科 0.783 5 0.946 DRS 5 0.741 6 新日光 1.000 1 0.993 IRS 2 0.993 1 旺能 0.728 8 0.938 DRS 7 0.683 8 太陽光 0.939 3 0.913 IRS 8 0.857 3 頂晶科 0.454 9 0.805 DRS 10 0.366 10 立碁光能 0.434 10 0.867 IRS 9 0.376 9 九豪 0.771 7 0.943 DRS 6 0.727 7 註:規模狀態中,DRS表示規模報酬遞減;IRS表示規模報酬遞增;-表示規模報酬固定。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三)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之Mann-Whitney U檢定: 為了解2009年上半年太陽能廠商之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的各種績效 排名分配,是否具顯著差異,因此採雙尾Mann-Whitney U 檢定進行。有 關虛無假設(H0)與對立假設(H1)的敘述,分別如下: H0:2009年上半年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的各種績效排名分配是相 同。 H1:2009年上半年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的各種績效排名分配是不 相同。 由表十五可知,檢定結果不論PTE、SE、TE,均接受H0,表示2009 年上半年在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的各種績效排名分配均是相同,兩類 廠商間的績效表現無多大差異。 35 表十五 2009 年上半年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之 Mann-Whitney U 檢定 統計量 純粹管理效率(PTE) 規模效率(SE) 總效率(TE) Mann-Whitney U 值 39.000 30.000 38.000 P-Value 0.929 0.374 0.859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三、2008年下半年與2009年上半年間之變動比較: 上游與中、下游廠商在不同年間的各種績效排序之變動,整理如表十六所示。 表十六 上游 廠商 中美晶 合晶 嘉晶 綠能 台勝科 旭晶 達能 碩禾 2008 年下半年 PTE SE TE 1 1 1 3 6 4 5 7 8 1 4 7 5 3 8 2 6 2 6 4 5 7 8 3 中、下游 2008 年下半年 廠商 PTE SE TE 廠商各種績效之排序變動 2009 年上半年 PTE SE TE 排序變動幅度 PTE SE TE 1 1 1 不變=1a 不變=1 不變=1 4 7 3 5 8 6 1 7 8 3 6 4 5 1 4 8 3 5 7 6 1 下降 1 下降 1 上升 1 不變=1 下降 1 上升 2 不變=1 2009 年上半年 下降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3 1 2 3 4 3 5 下降 2 下降 2 上升 1 不變=1 不變=1 上升 2 上升 2 排序變動幅度 PTE SE TE PTE SE TE 茂迪 1 1 1 2 3 2 下降 1 下降 2 下降 1 益通 8 4 7 4 4 4 上升 4 不變=1 上升 3 昱晶 6 6 5 6 1 5 不變=1 上升 5 不變=1 昇陽科 7 5 6 5 5 6 上升 2 不變=1 不變=1 新日光 9 8 8 1 2 1 上升 8 上升 6 上升 7 旺能 1 7 4 8 7 8 下降 7 不變=1 下降 4 太陽光 10 10 10 3 8 3 上升 7 上升 2 上升 7 頂晶科 1 1 1 9 10 10 下降 8 下降 9 下降 9 立碁光能 1 9 9 10 9 9 下降 9 不變=1 不變=1 九豪 1 1 1 7 6 7 下降 6 下降 5 下降 6 註:「不變」後所接之數字,是指名次;其餘則均是指名次變動幅度。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36 根據表十六,再將廠商在PTE、SE、TE的排序變動,摘要成表十七所示: 表十七 一直名列前矛 廠商類別 PTE SE TE 上 游 中 、 下 游 一直表現落後 PTE SE TE 中美晶 中美晶 中美晶 旭晶 碩禾 茂迪 茂迪 廠商在各種績效排序變動的歸類 嘉晶 排序大幅提升 a PTE SE TE 旭晶 排序大幅退步 b PTE SE TE 旭晶 碩禾 旺能 益通 旺能 昱晶 新日光 頂晶科 頂晶科 立碁光能 立碁光能 新日光 頂晶科 新日光 太陽光 立碁光能 九豪 太陽光 九豪 九豪 註:a.排序大幅提升乃是指進步4個名次以上者。 b.排序大幅退步乃是指退步4個名次以上者。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一)一直名列前矛者: 1.上游廠商:在PTE上有中美晶、碩禾;在SE與TE上均為中美晶。 2.中、下游廠商:在PTE與TE上均為茂迪;SE則無。 (二)一直表現落後者: 1.上游廠商:在PTE與TE上均為旭晶;而在SE上則為嘉晶。 2.中、下游廠商:在SE與TE上均為立碁光能;而在PET則無。 (三)排序大幅提升者: 1.上游廠商:在SE上有旭晶、碩禾;而在PTE與TE則均無。 2.中、下游廠商:在PTE上有益通、新日光、太陽光;在SE上有昱晶、新 日光;在TE上為新日光、太陽光。 (四)排序大幅退步者: 1.上游廠商:在PTE、SE、TE上,均無。 2.中、下游廠商:在PTE上有旺能、頂晶科、立碁光能、九豪;在SE上有 頂晶科、九豪;在TE上有旺能、頂晶科、九豪。 (五)2008年下半年與2009年上半年間,廠商在各種績效之Wilcoxon符號等級和 檢定: 為了解廠商在2008年下半年與2009年上半年間,其純粹管理效率、規 模效率、及總效率之排名中位數(分別以 PTE 、 SE 、 TE 表示),是否具有 37 顯著變動,乃利用雙尾Wilcoxon符號等級和檢定,故有關虛無假設(H0) 與對立假設(H1)分別敘述如下: H0:太陽能廠商在2008年下半年與2009年上半年間,各種績效排名 之中位數是相同。 H1:太陽能廠商在2008年下半年與2009年上半年間,各種績效排名 之中位數是不相同。 由表十八可知,檢定結果分別為: 1.上游廠商:在 PTE 、 SE 、 TE 上均接受H0,表示2008年下半年與2009 年上半年之 PTE 、 SE 、 TE 皆未具顯著變動。 2.中、下游廠商:在 PTE 上接受H0,表示2008年下半年與2009年上半年 之 PTE 未具顯著變動;但在 SE 、 TE 皆拒絕H0,表示2008年下半年與 2009年上半年之 SE 、 TE 皆具顯著變動,且呈退步現象。 表十八 廠商類別 不同年間各種績效之 Wilcoxon 符號等級和檢定 統計量 PTE SE TE Z-值 -0.105 -0.845 -0.338 P-value 0.917 0.398 0.735 Z-值 -1.886 -2.497* -2.191* P-value 0.059 0.013 0.028 上游 中、下游 註:*表α=0.05下,以雙尾檢定具顯著水準。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38 第三節、外生變數對無效率之影響分析 本文係利用Fried ,Lovell ,Schmidt ,and Yaisawarng (2002)所提之SFA方法,以探 討外生變數對廠商無效率之影響,此種作法乃是將一般 Tobit 迴歸分析的隨機誤 差項,再細分成其他未討論的外生變數項與隨機因素項,因此所估得的迴歸參數 值將較具不偏性。由於本文在評估有關太陽能產業廠商的效率時,是採產出導向 衡量,因此適合針對產出無效率是否受本文所討論的外生變數之顯著影響,進行 討論分析,例如若外生變數對產出無效率為顯著負向影響,則表示該外生變數可 降低管理產出之無效率;反之,如果為正向影響,則表示會增加管理產出之無效 率。又本文將透過Frontier第4.1版軟體的成本函數指令,進行參數的估計與檢定, 結果如表十九所示。 表十九 外生變數 營業收入無效率受外生變數影響之檢定 研發費用率 總資產週轉率 (%) (次) 參數估計值 -0.162E+05** t值 -0.251E+02 統計項 負債比率(%) 經營年限(年) 年度別 類別 -0.200E+05** 0.182E+04* -0.956E+04** 0.297E+06** -0.270E+05** -0.462E+02 0.174E+01 -0.691E+01 0.260E+04 -0.231E+04 註:*、**分別表示α=0.05、0.01時,具顯著水準。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由上表可知,外生變數對台灣太陽能廠商之影響,分別說明如下: 一、 研究發展費用率:其對營業收入的無效率呈顯著負向影響,表示就太陽能樣 本廠商而言,當研究發展費用率愈高時,廠商之營收無效率愈低,因此樣本 廠商的研發多具有成效。 二、 總資產週轉率:其對營業收入的無效率呈顯著負向影響,表示當樣本廠商的 資產週轉率愈大,廠商之營收無效率愈小。 三、 負債比率:其對營業收入的無效率呈顯著正向影響,表示負債比率愈高,亦 即樣本廠商的財務結構愈不健全,會造成廠商的營收愈無效率。 四、 經營年限:表十九顯示,經營年限對營業收入的無效率呈顯著負向影響,亦 即經營年限愈久,樣本廠商的經驗愈豐富,愈能面對與管理廠商之營收無效 率。 五、 年度別:對營業收入的無效率呈顯著正向影響,表示以2008年下半年為基準, 當廠商進入2009年上半年時,廠商之營收無效率擴大。 39 六、 類別:對營業收入的無效率呈顯著負向影響,表示相對於太陽能上游廠商, 中、下游廠商之營收無效率較低。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 本文主要利用臺灣經濟新報資料庫與公開資訊觀測站之資料,採資料包絡分 析法進行太陽能廠商在2008年上半年與2009年下半年的績效評估,並作相關檢 定,獲得以下結論: 一、就各年的上游與中、下游廠商間,進行各種績效排名之 Mann-Whitney U 檢定, 發現除 2008 年下半年的規模效率與總效率具顯著差異外;餘則在廠商間均未 有顯著差異。 二、太陽能廠商在2008年下半年與2009年上半年間的各種績效之排名變動: (一)一直名列前矛者:無論是純粹管理效率、規模效率、及總效率皆一直名列 前矛者,在上游廠商有中美晶;而在中、下游廠商則茂迪只有在純粹管理 效率與總效率上,皆一直名列前矛。 (二)一直表現在後者:上游廠商在純粹管理效率與總效率一直表現在後僅旭 晶;中、下游廠商在規模效率與總效率皆一直表現在後則為立碁光能。 (三)排序大幅提升者:值得一提者是無論在純粹管理效率、規模效率、及總效 率皆一直名列前矛,為中、下游的新日光;而中、下游的太陽光,則在純 粹管理效率與總效率皆排序大幅提升。 (四)排序大幅退步者:上游廠商無論是純粹管理效率、規模效率、及總效率皆 沒有排序大幅退步者;而在下游廠商中,無論是純粹管理效率、規模效率、 及總效率皆排序大幅退步者,有頂晶科、九豪。另中、下游的旺能,則在 純粹管理效率與總效率之排序皆大幅退步。 三、就兩年間之 Wilcoxon 符號等級和檢定而言,上游廠商的純粹管理效率、規模 效率、及總效率的排名變動均未呈顯著變化;而中、下游廠商則在規模效率 與總效率的排名變動上,呈顯著的變化。 四、外生變數對營收無效率之影響:研究發展費用率、總資產週轉率、經營年限、 及類別對營業收入的無效率,皆呈顯著的負向影響;負債比率與年度別則呈 正向影響。 40 第二節、建議 由於地球溫室效應的影響,世界各國均開始管制污染產業,並鼓勵能源替代 產業,有關條約的簽訂與實施,目前外在的環境對太陽能產業是有利的,因而台 灣太陽能產業廠商更應注重管理績效的提昇,以趁勢崛起,提升本身的競爭力, 進而取得產業的優勢地位。 本文的探討結果可提出以下幾項建議,希望提供廠商或政府相關單位之參考: 一、 本文發現台灣不論在 2008 年下半年或 2009 年上半年的上游與中、下游廠商, 在各項績效上大部分均未呈顯著差異或變動,顯示目前台灣的太陽能產業是 呈群雄並起,因此政府應積極鼓勵與維護該產業的市場環境,以使廠商能百 花齊放,成為下一個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明星產業。 二、 各家廠商可參考本文的各項績效評估,以暸解本身的競爭力或缺點所在,因 此發揮自己的長處以繼續維持競爭力,並進行缺點的改善。 41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志方(2007),「全球 TFT-LCD 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優勢分析」,義守大學資訊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本正、莊銘國、宋明弘、林建銘、蔡宛珊、王昭懿(2008),「亞太地區太陽光電 產業之績校評估: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 ,台灣企業績效學刊,第 1 卷第 2 期, 頁 229-249。 江振隆(2003),「台灣光電產業生產效率與影響因子分析」,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東杰、吳坤龍(2007),「台灣液晶顯示器相關產業管理效率與影響因素之探討」, 企業管理學報,第 74 期,頁 99-136。 李正文、陳翔修(2008),「台灣光電產業之經營效率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 用」,中原企管評論,第6卷第1期,頁1-30。 周啟文(2004),「影響台灣 TFT-LCD 業經營績效之關鍵因素分析」,國立高雄第一 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毅(2008), 「管理創新之探討-以台灣茂迪為例」 ,國立東榮大學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洪秋湧(2006),「企業經營規模、績效與效率實證分析-以大尺寸 TFT-LCD 面板產 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拓墣產業研究所(2008),「探究全球太陽能產業發展」,TRI 產業專題報告。 孫松增(2004),「台灣 TFT-LCD 產業生產力與效率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 所碩士論文。 孫嘉祈、林亭汝、曾國雄(2008),「以生產力指數探討全球前四大筆記型電腦代工 廠商之經營績效趨勢」,台灣企業績效學刊,第 1 卷第 2 期,頁 147-173。 陳俊銘(2004),「我國光電產業經營效率之研究–資料包絡分析法的應用」,國立 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華鼎(2005),「運用 DEA 法評估 TFT-LCD 產業之績效」,企業管理學報,第 67 期,頁 71-103。 張世其、林哲鵬、盧孟欣(2007), 「台灣 TFT-LCD 產業經營效率動態分析之研究」, 42 臺灣企業績效學刊,第 1 卷第 1 期,頁 27-52。 黃旭男(1993),「資料包絡分析法使用程序之研究及其在非營利組織效率評估上之 應用」,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金祥(2002), 「DEA 方法之產業效率與產業發展策略的實證分析---以光電產業為 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文玲(2005), 「我國 TFT-LCD 產業經營效率之研究-以資料包絡法分析」 ,世新大 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建宇(2006),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本土化核心競爭力之探討」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榮明(2005),「台灣 TFT-LCD 大尺寸液晶面板廠商研發效率與影響因子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嘉伶(2006),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創新資本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之影響─以我 國 IC 設計業為例」,大葉大學會計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英文文獻 Fried, H. O., C. A. K. Lovell, S. S. Schmidt and S. Yaisawarng(2002),“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al Effect and Statistical Noise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17, pp.157-174. Hong, H. K.,S. H. Ha, C. K. Shin, S. C. Park and S. H. Kim(1999),“Evaluating the Efficiency of System Integration Project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 DEA ) and Machine Learning”,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16, pp283-296. Ho, C. T. and D. S. Zhu (2003),“An empirical study on measur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in taiwan, Industries and Finance Quarterly”, 118, pp.102-115. Kozmetsky, G. and P. Yue(1998).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global semiconductor companies”. Omega, int. J. Mgmt Sci, pp.153-175. Kneller, R., P. A. Stevens(2006), “Frontier Technology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Evidence from OEC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68, No. 1, pp.0305-9049. Leibenstein, H.(1966), “Allocative Efficiency vs. ‘X-Efficien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6,pp. 392-415. Liu, S.T. and R.T. Wang(2009), “Efficiency Measures of PCB Manufacturing Firms Using Relational Two-Stag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6, pp.4935-4939. Sueyoshi, T. (1999),“Tariff structure of Japanese electric power compan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DEA”,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18, pp.350-374. Thore, S., F. Phillips, T. W. Rusfli and P. Yue (1996), “DEA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duct cycle: The U.S. computer industry”, 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23, pp.341-356. Tseng, F.M., Y.J. Chiu and J.S. Chen(2009), “Measuring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he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Taiwan’s Large-Sized TFT-LCD Panel Companies”, Omega, 37, pp.686-697.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