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al media c

advertisement
i
目錄
引言
iii
議題 1
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
P.2
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
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P.3
重點 b
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P.37
重點 c
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P.57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民主社會
P.97
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P.130
重點 a
媒介與流行文化
P.131
重點 b
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P.193
重點 c
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P.217
重點 d
個人的選擇
P.245
議題 2
ii
引言
教育統籌委員會在改革建議中提出:「提供一個寬闊的高中課程,讓學生
有機會獲得涵蓋各個學習領域的經歷,建立一個廣博的知識基礎,及加強從不
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教育統籌委員會,二零零零年九月)。綜合人文科
(中四至中五)課程的設立是對上述建議的一項回應。這課程的內容包括四個
核心單元,即個人成長、香港社會的特徵、現代中國的發展和全球化;此外,
亦有三個選修單元,即宗教與人生、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和大眾傳播與現代文化
的關係。學生修讀這課程,可以擴大知識的基礎和發展多樣化的技能與能力。
教育統籌局將會編訂一系列學與教資源材料,以支援綜合人文科的推行,
本冊子《綜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學習資源冊—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
代文化的關係》便是其中一項教材配套。
本冊子由教育統籌局委托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編訂。
學校可因應本身情況,選取適用部分作教學之用。任何人士不得翻印本冊
子的內容以作商業用途。
iii
歡迎教師就本教材提出建議或意見,請致函
灣仔皇后大道東 213 號
胡忠大廈十三樓 1319 室
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總課程發展主任收
電郵地址:pshe@emb.gov.hk
傳真號碼:2573 5299 / 2575 4318
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 2892 5735 或 2892 5859 與本組聯絡。
iv
選修單元三
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1
議題 1
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
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2
重點 a
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探討問題建議
傳媒有否經常傳遞某些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若有,為甚麼這些價值觀會成為傳
遞對象?主流價值觀如何影響現今社會?我們能否在傳媒中找到一些另類的價
值觀呢?
課前預備
請同學準備一本「傳媒事件簿」(簿的外形不重要,只要方便隨身携帶,方便
隨時做一些傳媒現象的記錄即可)。
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1:提高傳媒素養的方法
閱讀
大眾傳媒廣泛傳遞不同的價值觀及生活方式給大眾,它是現代社會提供閱
聽人資訊、娛樂及教育的主要來源之一。要明白大眾傳媒的功能及傳遞的
種種訊息,我們須透過一些方法去認識及分析這些傳媒的功能和訊息內
容,及其因此營造的價值觀及生活方式。
要提高我們的傳媒素養,懂得如何和傳媒打交道,我們就有必要具備以下
的能力:
一. 對大眾傳媒的影響有警覺性;
二. 認識傳媒的功能及運作模式;
三. 懂得分析傳媒訊息;
四. 對傳媒有鑑賞力;
五. 能透過傳媒獲取新知識;
六. 懂得媒體製作及運用媒介來自我表達;
七. 監察傳媒,並影響傳媒體制的發展。
許多傳播研究均指出,傳媒並非如鏡子般反映現實,相反地它們是根據傳
媒機構的立場或傳媒工作者的意識形態來塑造社會現實,這也就是所謂
「傳媒建構現實」。例如數年前的「陳健康事件」就是傳媒一手炮製出來
的新聞,另外如「平機會主席王見秋解僱余仲賢」事件,其真相並沒有完
全顯露,我們知道的只是傳媒建構出來的拼圖。至於電影、電視劇和廣告
所描繪的生活,與現實生活更是兩回事。所以要提高傳媒素養,其中一個
重點就是要讓人了解傳媒所傳遞的訊息與客觀現實的分別。
所謂「認識傳媒」,主要是喚起我們對傳媒的警覺性,讓我們發覺原來大
眾傳媒的訊息對日常生活及社會均有影響。很多年青人以為看過一套電影
或一些電視廣告後,只要不再想它們,就不會受到影響。其實傳媒一方面
在社會文化的宏觀層面產生作用,另一方面亦潛移默化地在微觀的個人層
面引發意識的改變,所以傳媒教育鼓勵我們由自己的經驗出發,觀察傳媒
各種現象,進而思考這些現象背後的價值觀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舉個例
說,傳媒從來沒有正式談到美麗的標準,但電視劇的女主角、所有化粧品
廣告的女郎和時裝模特兒,都是清瘦的可人兒,肥胖的女藝人只會在推銷
絲苗米或月餅廣告中出現。透過那些清瘦的身影,傳媒其實已為美麗下了
定義,而大家在不知不覺間也接受了這個審美標準,令到很多女孩子為了
要減肥而煩惱。傳媒教育鼓勵我們主動認識大眾傳媒,從而醒覺到,我們
日常生活的行為及價值觀,其實處處均會受到傳媒的誘導和指引。
參考資料:
李月蓮。〈傳媒教育與公民意識〉。出自李少南編,《香港傳媒新世紀》。香港:中文
大學出版社,二零零三年,頁二三四至二三五。
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討論
將全班同學分為七組,每組從上文所述的七種素養選一項為對象,來討論下列
問題,然後分組滙報。
1. 文章提到所謂傳媒建構現實的觀點,大意是說,在傳媒之中所見到的世界往
往和真實的世界有出入。你同意這個講法嗎?試以武俠小說(或者劇集和電
影)為例,說明你們的理由。(如果同學想用其他類型的傳媒產品來說明他
們的觀點,可讓同學自由選用。)按你們的分析,傳媒描述的世界和真實的
世界分別有多大?
2. 你認為傳媒產品是不是愈接近真實世界就愈好?傳媒產品和真實世界有差異
有甚麼好處和壞處?它們貼近現實世界又有何好處和壞處?
3. 按文章作者的見解,傳媒素養是很重要的。試以你們所選的素養為例,討論
作者的觀點是否合理,並說明理由。(討論時宜反覆思考支持和反對作者見
解的理由。)
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2﹕學習分析傳媒的技巧
閱讀
分析傳媒一般有四個取向:分析傳媒及文化文本 (analyzing media and
cultural texts— 當 中 包 括 內 容 分 析 (content analysis) 和 文 本 分 析 (textual
analysis)、制度分析(institutional analysis)、媒介分析(medium analysis)及閱
聽人分析(audience analysis)。我們可選擇其中一個方向解讀傳媒訊息,也
可以同時採納多個角度作剖析。其中分析傳媒及文化文本中的內容分析和
文本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例如把雜誌內的廣告分類,或數算一本雜誌內
有多少個纖體廣告,此為內容分析,而分析電視劇情或者流行曲歌詞,研
究這些媒體如何塑造角色、演員或歌手的形象,以及這些作品所隱藏的某
些對人對事的看法,則是文本分析。制度分析是透過研究經濟因素、政治
因素、媒體專業守則、組織因素(傳媒運作的結構性限制)和科技等因
素,以了解傳媒現象,例如財團壟斷傳媒是否會妨礙言論自由之類。至於
媒介分析,則是是透過了解每種傳媒的特性及功能,以及不同媒體如何傳
遞各種不同的訊息。至於閱聽人分析,則是研究閱聽人由於其各自不同的
背景,如何在接收同一傳媒訊息時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參考資料:
李月蓮。〈傳媒教育與公民意識〉。出自李少南編,《香港傳媒新世紀》。香港:中文
大學出版社,二零零三年,頁二三四至二三六。
討論及活動
1. 注意文中提到四種傳媒分析取向,並以自己的說話表達它們的意思。
2. 試以任何一個近期流行榜上的歌曲名單,將歌詞分類,如勵志、愛情、友
情、親情及其他。
3. 第二題中採用了甚麼分析方法?透過這種分析方法,可看出有關流行曲的一
些甚麼特性?
4. 試以下列四份報紙為例,看看不同的報章在報道同日同一則港聞之時,手法
和重點有何異同。
a) 文匯報
b) 大公報
c) 東方日報
d) 太陽報
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5. 試就「Cosmopolitan」與「Monday」兩份不同的雜誌,查看及分析它們處理
時裝的不同手法,以及為甚麼會有這些差異:
a) 攝影手法
b) 品牌選取
c) 模特兒質素
6. 以「Cosmopolitan」一輯(系列)的時裝圖片,展示與家長(分男女)、高
班同學(分男女)及低班同學(也分男女),問他們是否覺得吸引。不同年
齡組別或性別各有甚麼反應?為何有這些不同?
課後活動:傳媒訊息分類統計
請同學在課後做一個傳媒訊息分類統計,記錄在他們的「傳媒事件簿」之中,
方便他們在兩節之後進行教材 4 問題 6 的討論。
指示
請記錄你由今日開始至教材 4 的課節期間,從任何傳媒接觸到以下兩組相反訊
息的次數:
訊息
次數
訊息
子女應孝順父母
子女毋須孝順父母
民主是好的
民主不一定是好的
追上潮流是重要的
追上潮流是不重要的
女孩子的外表是很重要
女孩子的外表是不重要
的
的
財富是成功的指標
財富不是成功的指標
男孩必須細心
男孩毋須細心
與眾不同是很重要的
與眾不同是不重要的
科學是造福人類的
科學不一定造福人類
*
*
*
*
* 餘下兩題可由教師/同學共同擬訂。
8
次數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3﹕媒體分析──圖像性敘述
活動:圖片分析
圖一
此圖片可於《綜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學習資源冊—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
與現代文化的關係》網上版下載。
< http://www.em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3233>
1. 圖一的主題是甚麼?(1) 試解釋你的看法。
a) 香港
b) 中銀大廈
c) 日本
d) 現代都市建築
e) 繁榮富裕
f) 其他(請注明)
2. 對第一題,同學能得到一個大家都能同意的答案嗎?為甚麼?
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3.
現在請看圖二。圖二同樣是一幅在香港中環拍攝的圖片。請同學盡量列舉
這幅圖片的主題。
圖二
此圖片可於《綜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學習資源冊—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
與現代文化的關係》網上版下載。
< http://www.em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3233>
圖二可能的主題:
a) 香港
b) 中環
c) ________
d) ________
e) ________
1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討論題目
1. 兩張圖片的取材有何不同?(兩張圖片分別把甚麼不同的事物攝入鏡頭?)
這些不同取材表達了香港生活中的甚麼成分?
2. 兩張圖片的燈光,哪一張色彩比較豐富?較豐富的色彩和較單一的色彩給你
甚麼不同的感覺?不同的燈光運用怎樣影響你對照片拍攝對象(例如香港)
的印象?
3. 哪一張圖片給你的印象比較好一些?可以嘗試解釋一下你的印象嗎? (2)
4. 班上如有同學曾親身到過中環,請講解一下,有些甚麼事物是他們在中環見
過,而兩幅圖片都沒有表達出來的。這些事物給人的印象,和兩張圖片給人
的印象,有甚麼不同?
5. 由以上兩題的討論引伸,圖片隱藏了怎麼樣的評價(評價就是有關甚麼好和
甚麼不好的判斷)?
6. 圖片一和圖片二各用了甚麼攝影手法如距離、角度等來拍攝?這樣的攝影手
法產生了甚麼不同的效果?
7. 照片是如實地呈現現實世界嗎?為甚麼?
課後活動
請同學回家後,在任何報章或雜誌尋找兩張主題相同的圖片(主題是否相同基
本上由同學自己決定,但須注意有關判斷必須持之有理),分析兩幅圖片對同
一主題的呈現有何不同。
注:
(1) 這一題其實並無所謂正確的答案,討論目的只是要讓同學了解,解讀一份圖
像的資料往往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是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可能將圖片任意
解讀,例如答案(c)日本,在一般情形下,我們就可以相當有把握地說它是錯
的。
(2) 部分學生可能較少機會到中環活動,教師可考慮將這一題省略,也可以考慮
安排一次中環的走訪活動,然後請同學撰寫一篇簡短的中環印象,與圖片中
所得的印象比較。
1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4﹕呈現1、典型化與文化
閱讀
文化霸權和自由多元主義
根據文化霸權論(Hegemony),傳媒是由一群既得利益者控制的。這些
既得利益者既擁有了權力,就以傳媒為手段,向閱聽人灌輸一套有利於鞏
固他們權力的觀念。因此,這個理論認為,傳媒是當權者鞏固其霸權,強
化有利霸權的價值,而打擊其他價值的工具。備受批評 的三種霸權為
(一)資本主義的霸權、(二)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霸權,和(三)男
人的霸權。
這個觀點受到很多其他理論的挑戰。其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可以稱為二級傳
傳 播 理 論 ( Two-step Flow Theory ) 。 這 個 觀 點 是 由 拉 查 斯 斐
(Lazarsfeld)所提出,他認為傳媒無法直接決定閱聽人的信念或行為。
相反,在傳媒與閱聽人之間,隔著一群所謂的意見領袖。這些意見領袖其
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裏所接觸的平常人,因為對某些事物具有心得,因此
得到一些人的信任,在處理傳媒資訊之時,別人會尋求這些所謂意見領袖
的意見。因為有了這些意見領袖從中左右閱聽人,而他們又是閱聽人判斷
認為可信的人,這樣傳媒單方面控制閱聽人的言行就成了不很可能的事
情。2
另一個和霸權理論相對立的理論是自由多元主義論(Liberal Pluralism)。
這個理論認為,在一個自由的社會之中,各種不同的聲音是並存的。社會
是由許多不同的群體(例如不同的宗教組織、工人團體、環保團體、商人
等等)組成的,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想法、關懷和需要,這些團體都需要
一個途徑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傳媒正好提供了渠道。
參考資料:
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 1970-2000》。香港:牛津,二零零一年。
呈現一詞是英文“representation”的翻譯,一般學者譯為「指涉」,因為「指涉」一詞對中學
生來說較難理解,故改譯為「呈現」。
2
張志偉。〈普及文化研究簡述〉。出自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 19702000》。香港:牛津,二零零一年。頁七十八至七十九。
1
1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分組討論
討論之前,把同學分組。每組同學帶備三日的報紙(每日三份報紙)備用。
1. 按資本主義霸權批評者的觀點,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是經濟優於一切,僱員
必須無止境地自我增值,以配合僱主不斷提升的要求。另一方面,資本主義
又往往以消費為生活質素的最高甚至是唯一指標。同學可參考「傳媒事件
簿」舉例說明,在傳媒的資訊之中,有沒有一些資料是有鞏固資本主義霸權
之嫌。(提示:請留意媒體(如電視、電影以及廣告)一般對成功以及享受
的界定)
2. 按西方霸權的批評者的觀點,擁護西方霸權的人盲目以為西方事物就是美好
的。請同學舉例,在傳媒呈現的世界之中,有沒有以西方為美的傾向?(提
示:留意媒體(如電視、電影以及廣告)展現娛樂、消費、衣著等方面,有
多少是從西方傳入的)
3. 男人的霸權,是指一些有利鞏固男性權力的價值體系,例如女性必須美麗性
感等等,必須順從男性等等。請同學舉例說明傳媒之中有沒有鞏固男權的現
象。
4. 除了以上的價值觀,傳媒有沒有傳遞其他價值觀?
5. 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成為你和傳媒的中介者的意見領袖?試舉例說
明。(怎樣決定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意見領袖呢?我們可用購買運動用品作
為例子。假設你在廣告裏看見一款新的球衣,廣告說這款球衣的透氣功能特
佳,你會立刻相信廣告所說的,還是會先詢問一位對球衣有心得的朋友的意
見?如果你會先詢問朋友,那麼這位朋友就是你在運動用品方面的意見領
袖。)
6. 從傳媒訊息統計的結果看來,請同學公布傳媒訊息類型統計數字(見教材 2
課後活動),有沒有一些問題是傳媒的意見比較多元,而另一些問題的意見
卻比較單一?為甚麼有這分別?(這問題將在本資源冊議題 2,重點 a 中深
入探討)
7. 綜合全班同學的觀察所得,傳媒傳遞的觀點比較多元還是比較單一?
參考資料:
馬傑偉。〈電視文化的歷史分析(節錄)〉。出自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
1970-2000》。香港:牛津,二零零一年。
馬傑偉。〈愛國工程〉。出自馬傑偉,《解讀普及媒介》。香港:次文化堂,一九九六年。
1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5﹕大眾傳媒與我們的生活方式
問卷
請選取以下活動的目的(請在適當的空格中加,並可選多項)
活動
目的
每星期大約
花在該活動的
娛樂
資訊
學習
其他
時間
(請註明)
a) 看報紙



b) 看雜誌



c) 看漫畫



d) 看電視



e) 聽收音機



聽音樂/流
行曲(音樂
光碟)
g) 上網






f)
討論
1. 以上列舉的活動有甚麼特點?你能舉出其他擁有這特點的活動嗎?
2. 請描述你進行以上活動的習慣(何時、何地、平均每星期看多少次等等)。
3. 根據上表,你平時花較多時間在哪些活動?為甚麼會這樣?
4. 綜合以上的討論,我們的日常生活受著甚麼影響?這影響大不大?何以見得
呢?
注:
在討論問題 4 時,教師可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並請班中其中一位同學把意
見記錄下來。在完成研習本單元後,教師可再跟同學討論此問題,並比對同學
在不同時期給予的答案有甚麼異同之處。
1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6﹕從傳媒取材與報道手法看價值觀的傳遞
活動:說甚麼和如何說
說甚麼
開始時,請教師以下面的演詞做一個演講。
各位同學,今天要為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話說有一天,我起床上班去。後
來我就到了公司工作,到下班時我就回家了。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謝謝各
位。
討論
你覺得這個演講怎樣?為甚麼?
如何說
將同學分成甲乙兩組,每組閱讀一段報道,比較兩組同學對有關事件的觀感。
甲組閱讀文章
沉悶的選舉
本年度的區議會選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悶的一次選舉。在這次的選舉之
中,沒有一如上屆多位「政治大明星」參選﹔沒有做成巨大震撼的「黑材
料」﹔沒有兩大黨派戰情激烈喊打喊殺﹔只有一個選區有兩位立法會議員
級人馬對壘、雙方戰情激烈。除此之外,就沒有吸引人的戲碼。
對比起四年前,田先生到街頭鞠躬,李先生當眾灑淚、周太大熱倒灶,都
讓人津津樂道﹔還有民建聯的得票率與議席都跟民主黨亦步亦趨,政治意
義重大。今年的選舉,卻是大局已定,沒有激烈的對壘,是以氣氛沉悶。
希望明年的立法會選舉會刺激些。
1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乙組閱讀文章
祥和的選舉
本年度的區議會選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祥和的一次選舉。在這次選舉之
中,沒有一如上屆一般用「政治大明星」來製造明星效應﹔沒有做成巨大
震撼的「黑材料」﹔沒有兩大黨派戰情激烈的喊打喊殺﹔只有一個選區有
兩位立法會議員級人馬對壘,雙方戰情激烈。除此之外,一切平靜。
對比起四年前,田先生到街頭鞠躬作秀,李先生當眾灑淚、周太大熱倒
灶,選舉鬧得沸沸揚揚。這明顯是因為當時建港黨和人民黨的得票率貼
近,爭持激烈,所以人人大搞噱頭。可是看今年的形勢,卻似乎大局已
定,選民立場清晰,沒有激烈對壘的空間,是以氣氛平和。希望明年的立
法會選舉也能像這次的選舉一樣,冷靜成熟。
(以上兩篇文章改寫自《明報》。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二十日,D6 版,〈沉悶的
選舉〉。)
討論
你對這次選舉有甚麼印象?你和另一組同學對這次選舉的印象有甚麼不同之
處?
注:
由上述的分享為起點,教師與同學探討報道與價值判斷之間的關係。
上述活動的重點在於說明,報道並不是價值中立的活動。我們選擇甚麼來報
道,本身就是一個價值判斷。當我們報道一件事件,就假定了那件事件有報道
的價值,而這就是一個價值判斷。此外,選定了題材之後,用不同的方法描述
一件事情,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如果想了解傳媒如何塑造價值,我們就
要留意兩個問題。第一,傳媒說了甚麼?第二,傳媒怎麼把這事件說出來。
1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7:說甚麼──實例分析
在教材 6,我們討論了傳媒選擇「說甚麼」和「怎麼說」都隱含了價值判斷。
在接下來的兩個教材,我們會透過一些實例,看看傳媒的「說甚麼」和「怎麼
說」傳遞了一些甚麼值價。在教材 7,我們要處理「說甚麼」的問題。
每年的選美活動進行期間,我們都會看見報章上有許多跟以下相似的報道,請
同學細心閱讀引文,然後回答問題。
閱讀
二零零四年一月八日,《明報》C8 版報道有關華裔小姐活動的情況,標
題如下:
華姐 3 點式引死男泳客
(2)王彥文泳褲移位走光
版面有幾幅插圖,其中的文字說明如下:
圖一:曹敏莉(左)與徐靜潔兩大熱門身材均勻。
圖二:男泳客見到華姐穿泳衣駐足觀看。
圖三:馬尼拉洪巧玲(左)與多倫多李翹欣同是有料之人。
圖四:台北小姐王彥文泳衣移位不慎走光。
圖五:紐約冼麗欣口話不舒服,但影相就風騷非常。
圖六:利馬徐美儀搔首弄姿相當熱情。
內文方面,以下有一些重要的引文供同學參考:
引文一(報道首段):21 位《國際華裔小姐》前晚於大連水上人間室內
泳池拍攝泳衣片段,佳麗均穿上 3 點式泳衣。其中(2)台北小姐王彥文三角
泳褲移位走光;而論身材以(16)多倫多小姐李翹欣及(21)馬尼拉小姐洪巧
玲最為出眾,上圍分別是 35 吋半及 35 吋。由於泳池還有其他泳客,佳麗
到場後吸引大批男泳客駐足欣賞。
引文二:佳麗穿著泳衣先給傳媒影大合照,唯獨不見(18)紐約小姐冼麗
欣,直至影單人照尾聲時,她才由大會副統籌經理陳紫蓮陪同出現。當被
問何以這樣遲﹖她說﹕「我不舒服喎﹗」……過她接受訪問及影單人相時
表現精神,還舉起勝利手勢,予人感覺她似向大會撒嬌多過病。
引文三:大會形象監督陳惠英指今次每個女仔身材都好,泳衣一穿便適合
不用加墊。
1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引文四:台北王彥文從記者口中得知泳衣移位走光﹖她愕然說不知道……
引文五:港姐曹敏莉當日選港姐時亦曾有走光疑雲,今次是否已做足安全
措施﹖她說上次沒有走光。
引文六:(8)洛杉磯小姐徐靜潔樣子標青但身材輸蝕,但她自覺身材還
好,若腰幼一點更好……
討論題目
1. 這篇報道有沒有傳遞有關「何謂美」的價值訊息?如果有,其美的標準是甚
麼?
2. 從這個報道看來,男女兩性的角色關係被呈現為怎樣的關係?
3. 報道之中選取了哪些事情作為報道的焦點?這樣的選材暗示了怎樣的價值?
4. 這樣的選材焦點常見嗎?試以一些流行的雜誌為例,說明你的觀點。
1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8:怎麼說──實例分析
閱讀
而家做藝人絕對唔能夠獨沽一味,好多藝員拍拍吓劇會走去做歌星,不過
唔係個個都紅得起,無綫姐仔胡杏兒雖然係港姐出身,但係有二五話佢有
好大野心,最大心願係做歌手,仲成日喺人面前話自己好唱得添!
唔怪得有次二五見胡杏兒同個朋友行中環,行完時裝店,跟手就去咗
HMV,而且逗留成個幾鐘,佢走去本地歌手嗰欄唱片架,之後帶上耳筒
逐隻試聽,而且仲「Un」吓「Un」吓跟住唱,當時店內有好多顧客,見
胡杏兒唱歌都好奇怪,佢唱得好唔好真係見仁見智,不過咁樣即係迫人聽
佢唱歌啫!開演唱會都返屋企先啦!
參考資料:
《三週刊》。二二四期,頁十四。
討論題目
1. 試簡述上述報道的主要內容。
2. 試分析文章之中的用字表達了對事件的怎樣評價。(1)
3. 請同學嘗試除去文章的價值判斷用語,改用一種價值中立的語調來報道事
件。比較兩種寫法,哪一種較能吸引讀者的注意? 何以見得?
4. 你會怎樣形容作者的語調?類似的語調在今日的傳媒中常見嗎?試舉例說
明。另外,這種語調在時下年輕人之中常見嗎?
5. 你認為傳媒的內容會影響我們的價值觀嗎?為甚麼?
注:
(1) 同學如有困難,教師可引導同學分析一些具有較強烈的情緒或價值意涵的詞
句(如「唔係個個都紅得起」、「佢有好大野心」、「開演唱會都返屋企先
啦」等),並協助同學分析文章的語調。
1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9﹕傳媒中的主流社會價值——個人化及非政治化,欠缺整體意識
有一種廣獲認同的觀點是,大眾傳媒往往最關心營造及傳遞個人感情世界、家
庭生活、工作及消閒生活的境況,絕少講述及提及社會政治、經濟及世界形勢
問題,這是主流價值觀往往非政治化及不關心整體社會的特色。試以下面的活
動和討論來檢查,以上的觀點是否能夠成立。
活動
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推選一齣近期最吸引的時裝電視劇,簡述一下劇集的故
事內容,然後討論下面的問題。討論之後,請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報告他們寫
下的故事結構及討論結果。
討論題目
1. 電視劇中最重要的主題是甚麼?它的主題和甚麼有關(可選多於一項)?
a) 家庭
b) 愛情
c) 社會經濟
d) 政治
e) 國際關係
f) 其他(請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試描述男女主角具備一些怎樣的品質?(請在適用的方格內加上號)
男主角
女主角
俊美的外表
聰明能幹
事業有成
有上進心
溫柔體貼
關心社會
正義感
其他
3. 歸納以上有關劇集主題及男女主角品質的分析,說明這些劇集的關注焦點比
較偏重於哪一方面?你認為劇集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取捨?
2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10﹕傳媒中的「典型化」
閱讀
「典型化」是一個社會學的名稱,泛指一切用簡單化的方式來理解或將事
物定性,例如紋身等於不良分子,男人等於好色,女人等於弱者等。某程
度上,典型化無可避免,人在生活上得到大量的資訊和經驗,他們勢必要
應用一些簡化的模式及原則來幫助他們去解釋及了解一切。問題是,很多
時候,這些模式及原則容易導致偏見及偏差。原因是,典型化並不只是簡
單地把事情歸類,而往往和某些情緒、利益考慮或是價值連繫起來。例子
如精神病等於可怕,領取綜援等於沒用等。
在傳媒及大眾文化之中,典型化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傳媒學者加
利.賀賓斯丹(Gary Hoppenstand)指出:「典型化在比擬為高度方程式
化的故事形態上,它的功能可以理解為(1)使故事的運作繼續下去;
(2)可細緻描繪性格,省下不必要描述的時間;(3)創造有簡單動機的
英雄或壞蛋,無論是好與壞的發展,都是充滿煽情元素的。」簡單地說,
典型化有著易於理解的好處,因此在傳媒之中,典型化就成了常見手段。
參考資料:
Hoppenstand, Gary. Popular Fiction: an Anthology. Longman, 1997.
活動:角色扮演
請幾位同學分配以下角色,做一個很簡短的角色扮演(半分鐘之內的演出已經
足夠),其間不可明言其身分,由其他同學猜這幾位同學所扮演的角色是甚
麼。
a)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b) 新來港人士
c) 大學教授
d) 黑社會成員
2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討論題目
1.
演出者採用了甚麼手法向同學傳達這些角色的身分?這些手法有沒有典型
化的成分?
2.
試在你所看過的電影或劇集之中,找出三個典型化的例子。
電影/劇集名稱
角色名稱
身分類別
用以將該類人士典型化的特質
*古惑仔
陳浩南
黑社會分子
帥、具英雄氣概、身手不凡、
情深義重
*供學生參考
2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11﹕傳媒的主流社會價值——男性中心社會
活動
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每名成員先各自說出自己喜愛的兩部時裝電影/電視
劇,然後找出所有男女主角及重要角色,講出這些男性及女性的社會職業和身
分,製成下面的表格,然後集合組員的表格,討論下面的問題。
電影/
電視劇作品
男
人物
女
職業/身分
人物
職業/身分
討論題目(1)
1. 從這些傳媒作品所見,男女職業、身分一般有沒有甚麼差異?
2. 由此可見,傳媒有沒有為兩性塑造某些身分定型?
注:
(1) 有學者認為,傳媒產品往往塑造男主外、女主內,男性比女性更專業、地位
更高及權力更大的情況。教師可以協助同學從這些作品檢視這個理論是否成
立。
2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12﹕典型化與角色分工
一個與兩性典型化關係密切的問題是兩性的分工。有些人認為,所有的性別角
色的分工都是典型化,而典型化等同於歧視 (1),因此是不好的。這個觀點在今
日的社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而這一點在傳媒之中也得到了某程度的反映。例
如二零零零年一月二十三日,明報一篇特稿報道,一位任社工的男士和任教師
的太太協議,由他辭職回家當全職的「湊仔公」,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健康的成
長環境。報道形容這位男士是「廿一世紀男主『內外兼修』的新典範」。另外
一種觀點則認為,性別角色的分工並非完全不合理,也有其合理的地方,因此
性別角色的典型化不一定是壞事。以下一篇網上討論區的文章,頗能代表這種
觀點。
閱讀
困獸之家
我和太太的工作裏都充滿了挫敗感。我回到家裏,一直在和我的挫敗感搏
鬥。我太太回來,很想得到一些支援。我使盡了氣力,企圖給她一些。她
聽出了我的語氣的勉強,感覺到更多的挫敗。回港工作五年,我們的生
活,就是這樣一場困獸鬥。
告訴你,我們不是例外。
夫婦二人是一個互相支援的群體。從前男主外,女主內。今天,為了男女
平等 ,女人和男人一樣,捲起了衣袖到外邊征戰去。結果,家裏每天都
是兩條遍體鱗傷 的可憐蟲。沒有人主內,家就成不了一個療傷的地方。
可是我真的不很清楚,女人出去征戰,為的果然是平等,還是如布林美
(Alan Bloom)所講,是為了吸啜社會另一半人口的生產力。
如果內外的分工有好處,我們就得問該怎麼個分法。我的意見是,男外女
內是有道理的。女人可以/要生小孩子,若要由她來主外,對女人本身也
是不公平的。加上男女確有先天的稟賦上的差異。按一個新的研究,傳統
印象中男性長於實務、女性長於情感的區分是正確的。這樣,男主外、女
主內的分工,其實是符合我們家庭幸福所需的。
當然,我們知道,男外女內的分工,造成了男權的濫用。分工僵化,也造
成了許多才能的浪費。可是現在平等了,我們也失去了生命裏最後的避風
港。平等是要的,但有更重要的問題在前頭。
參考資料:
愚公沙龍網頁—討論區—困獸之家,
<http://yksalon.debate.com.hk/index.php?showtopic=28&hl=困獸之家>[下載日期:2004 年
11 月 4 日]
2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Female Stereotypes in the Media.”
http://www.courseworkbank.co.uk/coursework/female_stereotypes_the_media_1082/.
Eliza Olczyk, Anna Twardowska, “Women and Media.”
http://free.ngo.pl/temida/media.htm.
討論題目
1. 個案討論:教師和班上的同學在籌備一個晚會,有粗重工作時,教師通常都
會請男同學而非女同學幫忙。你認為這是性別定型嗎?教師的做法合理嗎?
為甚麼?
2. 上文作者認為男主外女主內有合理之處,你同意嗎?男女有一個分工合作的
關係嗎?你認為怎樣的合作關係(分不分工?如何分工?)最理想?為甚
麼 ? ( 網 上有 更 詳 細的 討 論 , 教師 和 同 學如 有 興 趣 可參 考 下 列網 頁 :
http://yksalon.debate.com.hk/index.php?showtopic=28&hl=困獸之家)
3. 以上有關角色分工的兩個個案來自哪些媒體?在甚麼程度上,個案中不同的
觀點改變了你對典型化和角色分工的看法?
注:
(1) 所謂歧視,字典的定義是:給予某個人或某群體不公平的對待(這種不公
平的對待一般因偏見而起)。而所謂不公平的對待,必須含有至少兩個要
素。第一,某些人被給予一些與其他人不同的對待,因而處於一個不利的
位置;第二,這些不利的對待欠缺道德上的理據。男士只能進男洗手間而
不能進女洗手間,並沒有令他處於不利的位置,因此不能算歧視。而一位
女士在按摩時指定要女性按摩師,雖然令男按摩師處於不利的位置,但因
為選擇在道德上有其合理的基礎(想想這是為甚麼),因此也不能算是歧
視。
因為這個理由,在處理歧視問題時,我們必須注意,不可以一看見男女在
廣告(或其他傳媒產品)中受到不相同的處理就一口咬定這是歧視。要決定
這當中有沒有歧視,必須先決定(一)這種分別對待是否真的造成了對某
些人不利的結果(也許根本沒有不利,也許不利的結果其實有其他成
因),以及(二)這種不相同的對待有沒有道德上站得住腳的理由。
2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13﹕傳媒對成功的看法
問卷
請以號表示你的意見。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我對成功的看法
1
2
3
4
5
1. 成功就是勝過別人。
2. 成功就是勝過自己。
3. 成功就是活得豁達。
4. 成功就是做個正直善良的人。
5. 成功就是不屈不撓,全力以赴,不計勝敗。
6. 成功的人比不成功的人有價值。
7.
8.
9.
10.
(老師可以自行加入其他界定成功的方法,或者在課堂上收集同學的提議,列
入問卷第七至十題。)
討論題目
1. 問卷之中對成功的理解,各有甚麼可取與不可取之處?試在與同學討論之
後,重整你對成功的理解。
閱讀
二零零三年七月四日高級程度會考放榜,下面是七月五日幾份報紙的標題和內
容節錄:
6A狀元減半
名校歸因拔尖
本地大學去年推出優先取錄會考成績優異中六生的「尖子計劃」,吸納大
批優秀學生,導致今年參與高考的最頂尖學生人數減少,獲 6A 的狀元由
去年六名減至今年的三名。(報紙附表列出部分過往「盛產」狀元的傳統
名校,如喇沙書院、皇仁書院等,其中不少「交白卷」,最佳成績的學生
只獲 3A。)
2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6A狀元
三地區名校首誕狀元
大學「尖子計劃」吸納大批會考狀元,高考5A、6A生減少,多間傳統名
校在狀元榜上交白卷,反而地區名校有不少狀元,如順利天主教中學、中
國婦女會中學和聖公會陳融中學,今年便首次誕生6A和5A狀元。
今年全港只有3名6A狀元,來自觀塘順利天主教中學的黃安溢是其中之
一,他亦是該校創校二十一年來的首名6A狀元。雖然他會考獲8A,卻未
參加拔尖計劃,接受高考挑戰成「雙料狀元」。他說,中學生活讓他「開
竅」,「學校老師盡責、同學友善,我學會思考、關心社會,這是高中生
活的最大得著。」
孖女孖心肝齊摘A
出身草根家庭的考生,讀書條件或不及他人,但無損鬥志。在旺角勞
工子弟學校就讀的盧顯珺,家境不富裕,父親已退休,家庭只靠母親任清
潔工及綜援金維持,但她沒有灰心。她七年前從內地來港時,不諳英語,
經努力學習,是次高考取得1A2B……
伊利沙伯中學文科班出了一對姊妹高材生,她們是李蘊婧和李蘊妍,
分別取得5A和4A1B成績。這對孖女自言考試時會有心靈感應,她們更不
約而同地說,會猜到對方選答哪些題目,還會選答同一條題目呢﹗
殘疾生考試身體好
甘迺迪中心今年有七名高考生,其中兩人成績符合入大學資格,分別是患
肌肉萎縮症的陳家豪和李啟亮。他們都說,身體比準備高考前好。該校校
長謝宗義認為,這可能因為有明確目標推動,生命力也強大了。
討論題目
1. 每年會考及高考放榜後,傳媒都有大量有關「狀元」的報道,從這一類報道
所見,傳媒一般如何理解成功?
2. 近年報章通常都會在上述報道之下加入一些苦學奮鬥有成的例子,報道所暗
示成功的概念,和單單報道「狀元」有甚麼不同?
3. 報章有沒有報道一些成績很差的同學的處境?這顯示報章對失敗者持怎樣的
態度?
2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4. 綜合第一至三題的答案,你認為報章處理成敗問題的手法理想嗎?為甚麼?
5. 翻看報章,看看報章對於受歡迎的藝人和不受歡迎的藝人的報道有何分別。
6. 試在電視或電影中選取三個成功人物的例子,分析傳媒塑造的成功人物有甚
麼特點。你同意這些特點能界定成功嗎?
2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14﹕傳媒中的「典型愛人」
活動
選出三部你最喜歡的愛情劇或愛情電影,抽取其中的男主角或女主角,填寫下
面的表格。(三個角色必須性別相同。)
電影/劇集名稱
角色名字
飾演者
角色外型特點
角色學歷
角色職業
角色性格特點
電影如何表現出
他是個好情人/
壞情人
分組討論
1. 將同學分成小組,每組歸納電影/電視中的好情人/懷情人形象,從而分析
電視/電影中的好情人標準。
2. 請同學設想自己若有一天要選擇男朋友/女朋友,你的條件會是甚麼。比較
這些條件和傳媒所塑造的好情人形象有無相似之處。
3. 做一個腦力激盪練習,嘗試在傳媒塑造的理想情人形象之外,構想有甚麼可
能的質素,是一個好的伴侶所應具備的。然後討論這些質素的重要性,並將
之和傳媒所宣揚的標準比較,看看相比之下有無分別。最後總結反省結果,
看看在現實生活裏理想伴侶和傳媒塑造的理想情人有無分別。
4. 反省一下,如果不刻意擺脫傳媒所塑造的形象來思考問題,你選擇理想男朋
友/女朋友的標準會不會與傳媒上所見的很相近?由此推論,傳媒對我們的
價值觀影響大不大?
(教師可以此部分的討論結合核心單元一:個人成長,重點 2c 有關建立關係部
分的討論來幫助同學思考。)
2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15﹕天生一對
活動:電影評析
播放電影《向左走向右走》片段。
建議片斷(一):金城武與梁詠琪在小學時相遇。
建議片斷(二):二人一再在不同地點做相同的事情。
建議片斷(三):二人在地震時重遇。
討論題目
1. 你認為電影安排二人重複做相同的事情,暗示了怎樣的訊息?
2. 電影中,愛情與命運的關係如何?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為甚麼?
3. 結合第一二題,你認為類似的訊息在傳媒產品中常見嗎?試舉例說明。
4. 接上題,若是常見,你認為這樣對以下各方面有甚麼好處和/或壞處?
(i)
閱聽人
(ii) 社會
(iii) 傳媒本身
3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16﹕流行歌曲中的價值觀
課前準備
上課前,請同學先記錄近期任何一個流行榜的十首上榜歌,並先根據下列的討
論題目分析這十首作品,然後在課堂上分組討論。
活動
1. 在這十首歌曲中,不同題材的作品各佔多少?
情歌(
)
友情(
)
親情(
)
勵志(
)
社會現象(
)
人生哲理(
)
其他(請註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哪一類題材佔的比例最大?你能解釋這現象嗎?
3. 有沒有一些題材是備受忽略的?
4. 在上榜情歌中,哪些對愛的看法或態度最常見?
愛情是不由自主的。
愛情是浪漫的。
愛情是一種感覺。
愛情之中要承擔責任。
只要有了愛情,人生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愛一個人就不要自尊。
愛等於順從。
愛情之中只有甜蜜,沒有難題。
除了追求的過程之外,人不必為戀愛的質素而努力。
其他(教師自訂)
討論題目
1. 你在甚麼程度上認同這些歌曲中的愛情觀?(教師可以此部分的討論結合核
心單元一:個人成長,重點 2c 有關建立關係部分的討論來幫助同學思
考。)
2. 若有需要,教師也可抽取其他類型的歌曲,引導學生探討該些歌曲中的價值
觀。
3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17﹕傳媒偷窺現象
閱讀
1. 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有一點偷窺狂傾向。我們的眼睛總是被非法的、不
道德的、或駭人聽聞事物所吸引。(轉引自卡爾 Amy Carr《芝加哥每
日前鋒報》一九九六年六月的一個專欄。)
2. 媒體可能創造出我們對媒體偷窺需求的另一個方式,很可能是透過持
續提升我們感官刺激水準,提升到一個很高的水準,如此一來,唯有
最新、更生動而又更真實的影像,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因此,我們
可以忍受的東西和我們想要觀看的東西就逐漸合而為一了……
3. 我們的享樂傾向和消費與娛樂的慾望,讓我們想盡辦法打聽別人家的
事情,而這最終會腐蝕掉品味和道德標準。所有的克制和關懷都不見
了。伯克認為:「為了符合自由主義1的進程,大眾娛樂通常會—更糟
糕的是,特別會 —熱烈頌揚放蕩不羈的人,激烈抨擊循規蹈距的
人」。2
參考資料:
克雷.卡佛特(Clay Calvert)著,林惠琪,陳雅汝譯。《偷窺狂的國家》(Voyeur nation:
media, privacy, andpeering in modern culture)。台北:商周出版,二零零三年。
以上的引文(3)又和傑米森(Kathleen Hall Jamieson)所謂的「誇張行為正常
化」(normalization of hyperbole)現象相關3。傑米森認為,在一個資訊太發達
的社會裏,人會漸漸對他們所接觸的資訊感到麻木。為了使閱聽人注意到他的
訊息,資訊的發放者只能加強資訊對閱聽人所造成的刺激。漸漸地,閱聽人對
於加強了的刺激也感到麻木,於是刺激就會進一步加強,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隨著這些誇張的訊息不斷刺激我們的神經,久而久之,我們對所有誇張的表達
手法不但習以為常,而且簡直有點欣賞它們,至少有時是如此。
所謂自由主義,簡單(而不嚴格)地說,就是一套主張盡量減少干預個人行為的思想。按這套
思想,通常只有對他人有明顯而直接傷害之時,我們才能干預別人的舉動。
2
克雷.卡佛特著,林惠琪,陳雅汝譯。《偷窺狂的國家》。台北:商周出版,二零零三年,
頁二七六、一一四、九十九至一百。
3
大衛.申克著,林宜靜、陳美岑譯:《資訊超載:數位世界的綠色主張》,台北:商周出
版,一九九九八年,頁一二零。
1
3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討論題目
1. 你同意人人都有偷窺慾嗎?何以見得?
2. 在香港的傳媒裏,你見到這種偷窺的風氣嗎?試舉例說明。(教師如認為有
需要,可備數日報章,要求同學尋找揭人私隱式的報道。)
3. 當你看見娛樂雜誌報道某某明星,港姐走光照時,你有甚麼感受?你認為傳
媒這樣報道的原因和目的是甚麼?
4. 你同意傳媒會撐大我們的偷窺胃口嗎?為甚麼?
5. 香港的媒體一般是怎樣報道或呈現放蕩不羈和不守規矩的行為?(如頌揚、
抨擊等)試舉例說明你的看法。
6. 很多時候,娛樂傳媒都認為須以大膽刺激、創新去吸引觀眾,為觀眾帶來歡
樂,你認為他們還有其他方面需要考慮嗎?(在處理道德考慮的問題時,可
結合學習資源冊,核心單元一:個人成長,教材 44「四大道德考慮因素」
來討論)
3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18﹕傳媒教壞人嗎?
課前預備
請喜歡看打鬥漫畫的同學帶備打鬥漫畫,以便進行下節課的活動。
閱讀
自有傳媒事業以來,傳媒就一直背負著一個「教壞年輕人」的惡名,例如
七十年代的打鬥漫畫《龍虎門》、《李小龍》等,以至於九十年代的《古
惑仔》系列電影,都被認為是毒害青少年心靈的罪魁。可是也有學者認
為,傳媒並不能決定我們的價值觀。
以偶像崇拜為例,心理學家拉康(Lacan)指出,偶像就如一面鏡子,崇
拜者之所以崇拜偶像,是因為他們在偶像身上照見了自己。如果這個講法
屬實,那麼傳媒就不能透過捧紅一個偶像來塑造一個社會的價值。相反,
是社會上先有某套價值,然後才有一些人因為迎合這套價值而成為偶像。
偶像就和英雄一樣:我們時常問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
同樣我們也可以問,是「價值塑造傳媒」,還是「傳媒塑造價值」。
參考資料:
杜聲鋒。《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一九九六年。
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 1970-2000》。香港:牛津,二零零一年。
活動
活動一:個案分析──童黨燒屍案
一九九七年五月,香港發生了一宗轟動一時的案件。十四名青少年把一個
同伴帶到秀茂坪一個屋邨單位內虐打三小時,將同伴活活打死。把同伴打
死後,兇徒把屍體燒毀,以圖毀屍滅跡。少年被捕後,其中一名兇徒的心
理報告指出:「青少年受暴力電影與漫畫荼毒,因為那些英雄都是『打不
死』的,青少年被感染至麻木,因此他們打人時根本沒有想過會打死
人。」可是也有學者認為,「青少年的暴力行為關鍵不在於漫畫,否則童
黨打死人的個案數目會多得多。」
3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討論題目
在兇徒心理報告和學者的意見之中,你比較同意哪一個?為甚麼?
活動二:打鬥漫畫推廣實驗
將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必須包括喜歡看打鬥漫畫和不喜歡看打鬥畫的同
學。
1. 請同學先分享一下喜歡或不喜歡打鬥漫畫的理由。
2. 請喜歡打鬥漫畫的同學嘗試說服不喜歡的同學,要後者相信打鬥漫畫是很好
看的。
討論題目
1.
要令不喜歡打鬥漫畫的人喜歡這類漫畫容易嗎?為甚麼?
2.
請喜歡打鬥漫畫的同學分享一下,在漫畫中他們比較喜歡哪些角色?這些
角色具有哪些吸引他們的質素?他們是否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這些吸引人的
質素?
3.
那些不喜歡打鬥漫畫的同學對這些漫畫的角色有甚麼看法?
4.
總結上面兩個活動的分析,你認為打鬥漫畫對青少年有沒有影響?如果
有,是甚麼影響?
3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a:傳媒與主流價值觀
教材 19:傳媒中的另類價值觀
很多人都關心傳媒能否反映不同人士的不同觀點。要做到這一點,傳媒就
要既能反映主流價值觀,同時也反映非主流的價值觀。以下是一些傳媒中
的非主流價值觀的例子。我們在教材 12 提到報章報道一名任職社工的男
士回家當全職的「湊仔公」,並稱讚他是二十一世紀的典範,就可以說是
打破男主外女主內的另類價值觀。我們試再看看幾個其他反映另類價值觀
的例子:
二零零零年二月八日,星島日報有一篇專題報道,介紹倉頡輸入法的發明
者朱邦復對電腦科技的看法。朱邦復發明了倉頡輸入法,卻沒有申請專
利,造福了無數華人社會的電腦使用者。他說:「賺錢的事我不管,我只
做我的研究工作。」
二零零一年二月十三日,台灣學者何春蕤在明報發表文章,力言性工作是
好工作,因為妓女和男妓正開闢著一片性自主的空間。
二零零四年五月十六日,《鏗鏘集》的〈養生之道系列之三〉採討了不同
的社會人士尋求平靜生活的經驗,指出都巿緊張的生活以及對物質與成就
的追求如何傷害我們的身心,從而指出養生之道在乎生活得輕鬆、簡約和
自 在 。 ( http://www.rthk.org.hk/rthk/tv/hkcc/20040516.html , 建 議 播 放 片
段:7:25-10:30)
討論題目
1. 另類價值觀和主流價值觀有甚麼分別?試以文中所舉出的例子加以說明。
2. 試舉出一些傳媒反映另類價值觀的例子。
3. 傳媒在選取價值觀時,應如何取捨?
4. 作為一個閱聽人,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傳媒反映的不同價值觀?
36
重點 b
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
其他決定因素
3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探討問題建議
不同的媒體依靠甚麼收入生存?這些收入來源如何影響它們的製作方式?各媒
體與其他商業機構之間有沒有商業聯繫?除了商業因素之外,傳媒運作會否受
政治立場、傳媒道德或公眾意見等其他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媒體的製
作方針?
3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20﹕介紹傳媒生產製作流程
閱讀
一. 基本的傳媒生產製作流程表
計劃
概念
媒介
融資
技術
市場
製作
發行分銷
後期製作
二. 傳媒生產製作重點
傳媒生產與製作都有一定過程,稱為生產過程。以下是傳媒生產過程的重
點。
概念
所有傳媒製成品都由概念開始,例如一首歌、一本雜誌或劇本等等。概念
可以源自靈感、個人/朋友的興趣、或是對市場敏銳的觸覺,不一而足。
生活在資訊發達的今天,任何人只要有一部電腦和基本的電腦知識,就可
以進行傳媒生產,不過沒有細緻的想法和概念,生產過程是難以開始和成
功;任何製作過個人網頁的同學都理解這一點。
計劃
傳媒生產必須有計劃,生產計劃至少包括對媒介、技術及市場有一定的掌
握。
3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媒介
有概念也須有適當的媒介作為管道,掌握媒介的特質,對整個生產過程有
相當大的影響,包括內容設計和對生產技術、時限的掌握。
技術
以製作雜誌為例,如果以印刷方式發行,或是網上發行,技術和有關製作
知識的水平直接影響成敗。除此之外,編輯技巧如約稿和修改稿件等方面
的處理,須配合原定的概念和取向。
市場
市場調查或是營運上的可行性,是任何傳媒製作(包括非牟利)必會考慮
的部分,目的將受眾支持與否列入計劃中,甚至成為最重要考慮之一。此
外,市場計劃也包括後期的推廣計劃,許多電影推廣成本可以高達總成本
的一半。
融資
傳媒製作成本可以不菲,要得到強而有力的經濟支持,難免要有資金注
入。為了爭取資金,要有相當完整的計劃書,向有潛力的投資者遊說,或
爭取傳媒製作公司加入,實現有關概念。在這部分,要對開辦經費和收入
作出預測,是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製作
將概念製作成為基本的材料,例如文章、圖像、聲帶、影帶等,是構成最
後製成品的組件。
後期製作
主要包括編輯、設計、加工及校訂等工作,使基本的組件成為受眾手上的
製成品。
發行和分銷
配合推廣計劃和透過分銷商將製成品推出市場,有些傳媒集團擁有自己的
發行和分銷網絡,甚至製作公司,整個生產過程不假外求。
透過分銷成績和市場反應,傳媒機構可以重新釐訂整個生產過程,以適應
市場需要。
參考資料:
陳世光。《香港大眾傳播產業概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二零零一年。
4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活動
第一部分
請同學預先分組,並預備一本雜誌作為分析對象。按上一課所教的生產過程,
對開辦手上雜誌進行分析:
 概念
 計劃—媒介、技術、市場
 融資
 製作
 後期製作
 發行與分銷
請同學分析手上雜誌受眾對象,分析內容越詳細越好:
 收入/社會地位
 年齡
 生活圈子
 生活態度和動力
 評估該雜誌成功或不成功的可能因素
第二部分
請各組同學撰寫一份有關雜誌期刊的計劃書,要求投資者(由老師扮演)資
助。
計劃書包括生產流程表各重點之外,還須包括確定受眾對象以及如何滿足對象
的需要。一星期後,各組須以三至五分鐘的時間重點介紹開辦的雜誌計劃,並
接受同學諮詢。最後,同學和老師一起推選最佳計劃書。
討論題目
試反思及分析在不同的生產過程中各重點怎樣影響你的製作方針。
4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21﹕傳媒的收入來源
閱讀
傳媒的收入有許多不同的來源,以網絡媒體為例,就有以下幾個主要的收
入來源:
一、訂閱費
二、廣告費
三、供應內容(有些內容供應商憑藉自己獨特的人才、資訊的優勢,為其
他網絡媒體提供內容,出售資訊、文章、圖片等等)
四、建立網上社區,展開營銷活動(如向上網者發送經過許可的廣告,或
者直接向社區的成員出售書籍、音像、培訓資料等產品)
五、出售市場研究資料
六、出售與網站內容相關的商品(如書籍、音像製品、培訓材料、辦公用
品,以及 IT 產品等)
七、相關延伸服務(如舉辦會員俱樂部、開展競賽、策劃展覽會等等)
參考資料:
瀟瀟雨站網頁—〈網絡媒體收入模式〉
<http://www.xxy8.com/v2/2003-10/20031025215532.htm>[下載日期:2004 年 12 月 15 日]
活動一
試填寫以下類型之傳媒的收入來源:(請在以下適當位置加上√)
廣告
資助/捐款
報章
電視
電影
唱片
電台
網上媒體
雜誌
報章
42
產品銷售
相關商品
收益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活動二
角色扮演
首先將同學分成每組六人的小組,每組再分為甲乙兩組。甲乙兩組的同學都受
聘主理一個網站,甲組的僱主是一個私人機構,開設網站完全出於商業動機。
乙組的僱主是教會,開設網站的目的是傳福音,所有經費由教會支付。現在甲
乙組的同學分別召開高層會議,商討以下問題:
1. 網站內容包括甚麼?除了提供資訊,網站是否還提供其他服務(例如遊戲、
聊天室、精品銷售之類)?
2. 網站是否收費?
3. 網站是否接受廣告客戶的贊助?對於廣告客戶及其廣告的內容,有沒有任何
篩選的準則?
4. 在考慮以上問題之時,以下因素的重要性如何?
a) 商業考慮如盈利
b) 信仰考慮
c) 閱聽人的口味
d) 社會道德責任
e) 個人或小組的創意發揮
5. 比較甲乙兩組在第一至四題所提供的討論結果,兩組在內容和價值取向方面
會有甚麼不同?
4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22﹕私營媒體
閱讀
任何一個龐大的媒體,都要依靠多方面的收入來源,才可以支持下去。香
港的「九倉有線」(Wharf Cable)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於一九九三年
十月三十一日開播。和廣播電視不同,它最大的特色是能夠向收看的觀眾
收取費用,它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靠六十萬訂戶的月費,其他收費來源可包
括:
a) 廣告贊助
b) 一些機構應用九倉有線的頻道播放節目(例如天主教會在有線電視
租用頻道播放《始終係天主》)
c) 出版刊物的廣告及售賣刊物的收益
參考資料:
馮應謙。〈媒體競爭、擁有權及政治過渡〉。出自李少南編。《香港傳媒新世紀》。香
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二零零三年,頁七十一至九十八。
討論題目
1. 班上有多少同學在家裏有收看有線電視的節目?只收看免費電視台的同學又
有多少?為甚麼有這個差異?
2. 免費的廣播電視共有多少頻道?九倉有線共有多少頻道?
3. 找一本刊有詳細電視節目表的雜誌,試把一星期中的廣播電視節目歸納分
類,看看廣播電視(包括免費及收費電視)共有甚麼類型的節目。(可參考
港台網頁 http://www.rthk.org.hk 中「欣賞指數」的節目分類方法,也可另外
設計其他分類法。)
4. 從第 2-3 題來看,收費電視和免費電視的節目之間,哪一個節目類型比較多
樣化?為甚麼兩者之間會有這樣的分別?
4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23﹕私營傳媒和傳媒產品
在教材 20 的討論之中,我們發現傳媒機構的收入並不單單限於傳媒產品的銷售
和廣告收益,而也往往依賴其他周邊產品和服務的收入。以電影為例,除了門
票收入之外,電影公司還可透過銷售各種和電影相關的紀念品、影碟、玩具
等,以增加其收入。以九十年代哄動一時的《侏儸紀公園》為例,其收入共九
億五千一百萬美元,而史匹堡取得了二億九千四百萬美元,以下是細節:
一、佔片廠收益的百分之十七點五,即八千三百萬。
二、環 球 片 廠 收 入 的 百 分 之 五 十 。 史 匹 堡 全 資 擁 有 的 公 司 「 艾 姆 布 連 」
(Amblin)獲得一億二千一百萬。
三、百分之五十的錄影利潤,即六千萬。
四、百分之五十的電視及有線電視(播放權)費用,即二千萬。
五、《侏儸紀公園》的玩具及其他商品中百分之五十的版權收益,總共一千
萬。
討論題目
1. 試列舉你或你的親友曾經消費過的傳媒產品的例子。(1)
2. 按同學的觀察,傳媒產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滲透力如何?
3. 這些與傳媒有關的商品滲透到生活之中,對傳媒產品有沒有宣傳作用?你可
以由自己的經驗作為思考的起點,例如:你會因為在先接觸某些傳媒產品的
相關商品(例如以多啦 A 夢為主題的玩具),因而對傳媒產品本身(多啦
A 夢的漫畫或卡通)產生興趣嗎?
4. 從第三條的答案看來,傳媒產品的受歡迎與否,除了受到傳媒產品本身的質
素影響之外,還會受其他因素影響嗎?請盡量列舉影響傳媒產品受歡迎程度
的各種因素。
5. 接第 4 題,如果傳媒產品在市場的成敗受到這些因素影響,那麼經過市場淘
汰後,剩下來的傳媒產品大致上會具有哪些特色?
注:
(1) 請教師特別提醒同學,很多同學平日所消費的產品之中都包含了一些傳媒
產品的元素,簡單如文具上的卡通人物(如麥嘜、Hello Kitty、比卡超、史
諾比等),都是在原傳媒產品(包括漫畫、電影和電視)先取得了成功,
然後才滲入其他消費的領域。另外,如傳媒產品中人物的閃咭、海報、玩
具等,當然也括在內。
4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24﹕公營媒體
閱讀
公營媒體指以公帑支持的媒體,在香港,主要的公營媒體為香港電台。香
港電台成立於一九二八年,初期名為「香港廣播電台」,隸屬於政府新聞
處,一九五二年脫離政府新聞處,由廣播處處長主管。一九七六年易名為
「香港電台」,增加電視節目製作。七十年代爭取得到「編輯自主」,在
新聞報道方面不受官方立場限制。(有關香港電台的歷史,可參考
http://www.rthk.org.hk/classicschannel/history.htm)
討論題目
香港電台的電視節目目前沒有自己的頻道,其節目都是佔用私營電視頻道的時
段來播放。試參考每週電視節目表,回答以下問題:
1. 港台節目在一個私營電視台中,平均每天佔多少時間?
2. 私營電視台平均每天播放節目時間又有多長?
3. 你認為現時港台節目在私營傳媒中所佔用的空間是太多、太少還是適中?
4. 將電視節目分類為「新聞時事」、「資訊」及「娛樂」三大部分,比較三類
節目在港台節目中和在私營電視台節目中的比例有沒有不同。你能解釋這個
現象嗎?
5. 你認為公營傳媒機構有存在的必要嗎?為甚麼?
6. 你認為港台佔用私營電視台頻道時段是否合適?這樣做有甚麼好處和壞處?
你對現時的安排有更好的建議嗎?
4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25﹕亞視打入珠三角市場與港人資訊權利
活動:觀看電視節目
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2003 年 1 月 20 日。
節目內容簡介
二零零二年六月,有「愛國商人」之稱的陳永棋,與鳳凰衛視主席兼行政總裁
劉長樂合組公司,收購亞視股權成為大股東,陳永棋並出任行政總裁一職。亞
視近年減少本地製作及大量增加外購節目比例,而來自內地的廣告亦大增。由
於陳永琪與特首關係密切,加上有調查顯示亞視立場日漸與中央靠近,不少論
者都擔心他的上任會對亞視造成威脅。
討論題目
1. 亞視近年的製作方向是怎樣的?跟節目中論者的疑慮是否吻合?
2. 陳永琪一再強調多報道國內現況(例如西部大開發)是傳媒人應有之義,你
同意嗎?為甚麼?
3. 接上題,你認為陳永琪的立場,對亞視的製作方向、內容、工作人員、觀眾
以至香港傳媒的發展有甚麼影響?
4. 你會怎樣解釋亞視節目加強內地元素的現象?亞視這個發展方向對香港和內
地的社會有沒有好處?節目中的受訪者一般都對這個現象表示憂慮,你同意
他們的看法嗎?為甚麼?
4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26﹕傳媒擁有權
閱讀
傳媒與商業機構的關係根本上是千絲萬縷的,我們可用簡單的圖表來分析
傳媒與非傳媒(商業機構)之間的擁有權:
被擁有
傳媒
擁有
傳媒
A.
非傳媒企業
C.
非傳媒企業
傳媒擁有傳媒(可涉 B.
及跨傳媒擁有)
企業旗下擁有傳媒
D.
傳媒延伸至其他商業
活動
(不相關)
一、傳媒機構擁有其他傳媒
傳媒擁有傳媒的例子很多,在美國,一個顯著的例子是美國在線時代華納
(AOL Time-Warner),在它旗下的機構包括:
一、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
二、時代華納書籍集團(Time Warner Book Group)
三、時代華納互動錄影(Time Warner Interaction Video)
四、新線影院(New Line Cinema)
五、時代公司(Time Inc.)
六、時代華納有線電視(Time Warner Cable)
七、華納兄弟娛樂(電影公司)(Warner Brother Entertainment)
八、華納音樂集團(Warner Music Group)
很明顯,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是一個全球巨大的傳媒集團,有壟斷地位,它
轄下全是傳媒。而大企業壟斷傳媒的現象,並不單只見於一個機構。
很多人擔心,傳媒受到少數大集團壟斷,會威脅到傳媒的多元化空間。資
深傳媒工作者何良懋說:「在美國和加拿大,講到傳媒集團化,本質就是
壟斷化過程。全美國一千五百家日報當中,百分之九十九是以「一市一
報」方式經營,缺乏競爭對手。而全國四大電視網絡 ABC、CBS、FOX
和 NBC,加上旗下地區附屬電視台/電台,因為擁有權瀕於寡頭壟斷性
質,讓受眾1 每天看到的,幾乎接近工廠流水作業式的標準化內容,另類
選擇不多。」
按受眾與閱聽人為同義詞。為免假設觀眾、聽眾和讀者是被動的訊息接受者,本教材若非為了
忠於引文的原文,通常採用閱聽人一詞。
1
4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二、傳媒擁有其他企業和企業擁有其他傳媒
在香港,傳媒擁有其他企業的一個例子是明報機構,在明報旗下的機構包
括報紙、雜誌、書籍出版、網站及兼營旅遊(翠明假期)。(可參看明報
網
站
主
頁
—
集
團
簡
介
,
<www.mingpaonews.com/adbanner/profile/profile1.htm> ) 另 外 , 蘋 果 日 報
也曾經營蘋果直銷,但因生意欠理想而結束。其他例子包括九龍倉集團擁
有九倉有線(Wharf Cable),而新力(Sony)大集團本來是生產電器的
商業機構,但現在的集團分為新力音樂(Sony Music)、新力電影娛樂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等,都是典型的綜合企業集團擁有傳媒的
例子。
討論題目
1. 香港的傳媒也有類似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例子嗎?試舉例說明。
2. 媒體擁有權愈來愈集中於少數大企業和趨向媒體集團化的現象,對媒體的製
作方向、內容、媒體工作人員、閱聽人和整體的傳媒發展有甚麼影響?
3. 香港特區政府有法例禁止廣播電視集團同時擁有報紙和電台,為甚麼?這政
策有甚麼好處和/或壞處呢?
4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27:傳媒與商業利益
閱讀
香港近年沒有傳出傳媒因與其他機構連繫而妨礙了其新聞客觀性的例子。
可是在外國,這類例子卻時有所聞。以下是其中一例。
據報道,紐約時報對星巴克咖啡表現得情有獨鍾。今年四月,紐約時報花
了一千三百多字來介紹星巴克,把它描述為紐約生活方式的代表,為紐約
人提供了一個「做家課、寫劇本、進行商務會談、工餘社交,以及閱讀書
報」的好地方。與此同時,紐約時報和星巴克達成合作協議,該報成為星
巴克店內唯一發售的報章,而該報則替星巴克刊登宣傳廣告。數星期後,
星巴克在歐洲開業,也得到紐約時報的大肆報道,讚揚星巴克在歐洲的業
務獲得到空前成功。
參考資料:
Fairness & Accuracy In Reporting website – Archives - Advertiser Influence - Fear & Favor
2002 -- The Third Annual Report: How power shapes the news, by Rachel Coen, Janine Jackson
& Peter Hart (3-4/03)
<http://www.fair.org/extra/0303/fear-favor-2003.html>[下載日期:2004 年 12 月 22 日]
討論題目
時代雜誌和星巴克的緊密商業聯繫對該雜誌的內容和閱聽人,以及星巴克的顧
客有甚麼影響?
5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28﹕市場與傳媒道德
閱讀
雖然蘇珊‧季林斯基在製作節目時會竭盡所能做到不負她新聞專業的良
心,但她也承認,在黃金時段和娛樂節目一爭高下,還是面臨了很大的經
濟壓力,她覺得像在打一場寂寞而又必輸的仗。今天,其他的新聞從業人
員對於公司老闆的盈虧要求,好像太易屈服。電視新聞經常低俗地混雜了
新聞和娛樂,只為了迎合觀眾的「所欲」(wants),而非滿足他們的所
需(needs)。
位於芝加哥的伊利諾大學政治學教授多.賈柏(Doris Graber),在最近
刊出的《哈佛大學新聞國際期刊》中總結了製造出資訊娛樂的種種經濟因
素:
傳媒的困境是出在美國傳媒體系的架構上。傳媒首先是民營企業,所以財
務收入大部分來自廣告收入和觀眾付的收視費用。為了一直有利可圖,一
般的媒體必須盡可能地爭取最多的觀眾。這經常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新
聞的內容必須符合大眾的口味,而所謂的大眾,其實對政治議題並不嫻
熟,也沒有甚麼興趣。一般說來,傳媒採取比較簡單明瞭,甚至是具有娛
樂效果的角度來處理新聞,這些機構利用這個方法來應付大眾口味的重大
挑戰。而在傳媒採取這些方針處理新聞時,它們就會炮製出資訊娛樂。
參考資料:
克雷.卡佛特(Clay Calvert)著,林惠琪,陳雅汝譯。《偷窺狂的國家》(Voyeur nation:
media, privacy, andpeering in modern culture)。台北:商周出版,二零零三年,頁一三
三。
討論題目
1. 作者批評現在的傳媒「低俗地混雜了新聞和娛樂」,你同意她的看法嗎?為
甚麼?
2. 閱聽人應該如何回應「資訊娛樂化」的現象?
3. 傳媒工作者如何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掙扎求存,仍能持守傳媒對社會和道
德的責任?
5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29﹕對傳媒的監察
閱讀
廣播事務管理局發出的勸喻引起爭議。廣管局昨日向無線電視翡翠台發出
勸喻,指該台較早前播放青春電視劇集《戀愛自由式》期間,播放酒精飲
品廣告,橫跨了闔家欣賞時段,廣管局認為有關時段仍有青少年收看,故
向電視台發出勸喻,但電視台則認為值得商榷。
根據廣管局規定的闔家欣賞時段,以晚上八時三十分為分水嶺,但翡翠台
卻被指在今年七月三十一日及八月一日,三度在八時半至九時,即青春電
視劇集《戀愛自由式》播映期間,播放酒精飲品廣告。
廣管局昨日討論有關投訴,認為有關廣告是在八時半後才播放,但由於劇
集可能有家庭觀眾,包括青少年持續收看,故不適宜在八時半至九時期間
播放酒精飲品廣告,廣管局已向無線發出勸喻。不過,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助理總經理陳志雲則稱,廣管局發出的勸喻值得商榷,他認為該公司沒有
犯錯,但倘若公眾認為橫跨闔家欣賞時段,不應播放酒精飲品廣告,該公
司會作出檢討,亦不會就今次事件上訴。
理工大學通識教中心首席講師史文鴻亦認為,廣管局發出的勸喻「不太合
理」,他表示,既然廣管局已將闔家欣賞時段定於下午四時至晚上八時
半,無線於八時半以外播放有關廣告,原則上無犯錯。他認為,若廣管局
認為八時半至九時仍會有不少年輕人持續收看,應將規範時段推遲至晚上
九時。
參考資料:
《東方日報》。2003 年 11 月 16 日,版權屬《東方日報》所有。
討論題目
1. 你對廣管局的判斷和「無線」的回應有甚麼看法?你較支持哪一方?
2. 在這件事上,你認為觀眾和廣管局在監察傳媒方面扮演了甚麼角色?
3. 試觀察適合成年人的廣告有沒有橫跨了闔家欣賞時段播放?你認為這現象跟
以上討論的投訴有甚麼關係?
5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30﹕色情與《鐵達尼號》
閱讀
色情一直是傳媒道德討論的焦點。對於怎樣界定色情,社會一直無法取得
共識。也因此,對於有關色情的審裁,也就經常引起社會人士的爭議。以
下是一個頗為有趣的例子。
事件背景
二零零四年二月十四日,無線電視在晚上播出電影《鐵達尼號》,出現女
主角露乳的鏡頭,廣播事務管理局收到十八宗投訴。有一位電檢顧問成員
徐先生致函報章,稱該片段可刪除而無損劇情,並質疑該片屬ⅡB 級別,
加上「有色情鏡頭,根本不宜於晚上『合家歡』時段播出」。無線電視助
理總經理陳志雲堅持該片段「純屬藝術,並無色情」,對觀眾的反應感到
驚奇。
數天後,影視處長通知無線電視指「投訴不成立」。據報,影視處的判決
理由是鑑於影片在深夜播放,影視處長亦認同露點鏡頭有「劇情需要」。
事件引發了不少社會人士的討論,而大體上以為播放電影辯護的觀點佔多
數。以下是幾段評論的節錄:
電影拍攝多年,已成經典,當日更風靡一時,全球觀眾過億,看過這戲的
人,從未聞為「露乳」而惶恐過……那場戲,是最正經的教育,男主角為
女主角畫像,看著她赤裸上身,但只深深吸一口氣,便埋頭畫中。沒有淫
褻,亦無不雅動作。──徐詠璇
……徐某(電檢顧問成員)又批評,這場露點戲刪剪掉,不損劇情。這是
完全不懂戲劇的陋見。真的可以刪掉這場戲嗎?鐵達尼在海上,只航行了
四天三夜,男女主角在船上從相識到殉情,只有短短不足一百小時。理性
一點考慮,在舞台時空之中,相處如此短暫而愛得這樣深,是不夠說服力
的。為了加強兩人情感發展的渲染,李安納度的這場裸體寫生戲,不但絕
不能刪,而且是兩人感情深化的轉捩點,就像中國風水佬說的「龍穴」,
已是全片的「戲眼」所在……──陶傑
參考資料:
《信報》。二零零三年二月十九日,第三十一版。
《蘋果日報》。二零零四年二月十九日,E14 版。
5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討論題目
1. 無線電視的發言人稱裸露片段是藝術,不是色情。你同意嗎?如何判斷一件
事物是藝術還是色情?有甚麼準則?
2. 你認為這次的公眾討論有沒有影響傳媒的運作?何以見得?
3. 接上題,除了傳媒運作,這次公眾討論對閱聽人、傳媒工作者和社會有甚麼
影響?
5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教材 31﹕音樂去派對
活動:觀看電視節目
香港電台節目《點解兒童不宜》,〈音樂去派對〉。
<http://www.etvonline.tv/etv/front/archive.jsp?PROGRAM_REF_NBR=2672>
建議播放片段:唱片製作人開會及訪問片段
節目內容簡介
本節目介紹 MTV 的性質和製作過程。MTV 的意思很簡單,不過是把音樂或歌
曲配上活動的畫面而已。但 MTV 同時是個廣告,用以宣傳某首流行曲或某張
唱片。因此在製作 MTV 之時,就加上了許多音樂和影像之外的考慮因素,如
經濟、政治、潮流等,才能吸引電視台播放。另外,將哪一首歌拍成 MTV,本
身也已經牽涉到市場策略的考慮。
在這一集〈音樂去派對〉之中,有幾段唱片製作人開會的片段,特別能幫助我
們了解 MTV 的製作過程。而當中一些製作人(包括歌手)的訪問,也很能夠
幫助我們了解 MTV 製作過程的考慮因素。
討論題目
1. 從一個閱聽人的角度,試討論你對以下各項的看法:
a) MTV 的功能
b) MTV 要有甚麼特性才會經常被播放
c) MTV 的選材標準
d) MTV 怎樣才受歡迎
2. 試從節目中,歸納一些唱片製作人對上題(a)-(d)的意見。你們的答案和唱片
製作人的意見是否一樣?如有不同,試分析其原因。
3. 其中一位唱片製作人認為創新就是要挑戰道德,你認為有甚麼原因引致他有
這種想法?你認同他的看法嗎? 為甚麼?
4. 製作人對傳媒產品的製作方向有何影響?製作人受甚麼因素影響他們的製
作?
5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b:傳媒運作的商業考慮及其他決定因素
56
重點 c
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5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探討問題建議
廣告對商業社會的運作有何作用?我們的消費行為在甚麼程度上受廣告影響?
我們在何時、何地、及如何收取廣告的信息?在廣告中,「美」是如何表達出
來的?廣告有否/如何把性別角色定型?大部分廣告所表達的價值觀是怎樣
的?為甚麼有些廣告會帶有歧視的意識?這類廣告普遍嗎?
5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32:甚麼是廣告
閱讀
「 廣 告 」 是 英 文 “Advertisement” 的 中 譯 。 “Advertisement” 一 詞 來 自
“Advertise”,意思是「使大眾知道」。在這個意義下,所有公開發放的資
訊都是廣告。今日「廣告」一般指任何透過公開渠道向人推薦商品、服務
或意念的活動。“any public offering of goods, services, or ideas through any
medium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按《簡明哥倫比亞百科全書》,廣告的支持者認為廣告並不塑造價值,它
不過是推銷商品的工具而已。而且由於廣告促進了產品之間的競爭,它還
有促使供應商改良產品的功能。可是對廣告持反對態度的人卻認為,廣告
製造虛假的價值,催使人去購買他們本來既不需要也不真想要的東西。
參考資料:
The Concise Columbia Encyclopedi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second edition, 1989.
活動
1. 按上文的定義,試分辨以下的事物是否廣告,並說明你的理由。
a) 一段付款在電視台廣告時段播放的短片,介紹某快餐店最新推出的套
餐。
b) 某瘦身公司推出瘦身計劃,在某大廈外牆掛上巨型宣傳海報。
c) 一篇呼籲香港人支持環保的報章社評。
d) 電影《野蠻師姐》和時裝連鎖店合作,推出以該電影為主題的一系列汗
衫(T 裇)。
e) 在沙士肆虐期間,時裝連鎖店推出一系列汗衫,印有「攜手抗逆」字
樣。
f) 政府電視宣傳短片呼籲全港居民「防疫抗炎」
g) 某歌手推出新唱片時,在電視台和路訊通播放 MTV。
h) 某名牌時裝公司推出最新的秋裝系列,在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時裝展,獲
得傳媒廣泛報道。
i) 在某系列電影中,主角永遠開同一牌子汽車。
j) 某旅行社贊助電視台開拍一個東南亞的旅遊特輯。
2. 試將上述廣告分類。
a) 從宣傳的內容看,上述廣告可以分成甚麼不同的類別?
b) 從功能看,它們又可分成甚麼不同的類別?
c) 從資訊提供者(廣告商)看,它們又可分成甚麼不同的類別?
d) 從以上的廣告看,廣告有甚麼不同的發放渠道?
5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3. 在你接觸過的廣告之中,你能列舉上述例子所未曾包括的其他內容、功能、
資訊提供者和發放渠道嗎?
4. 在你心目中,最典型的廣告宣傳方式包括了甚麼?從問題 2-3 的討論看來,
這些所謂典型的模式是廣告宣傳的必然方式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廣告資
訊和非廣告資訊的界線清晰嗎?為甚麼?
5. 在支持和反對廣告的意見之中,你比較同意哪一方?為甚麼?
6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33:廣告在商業社會中的角色
閱讀
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模式,由以前手工作業的小規模生產一變而為
大工廠的大規模生產。大量商品製造出來後,自然需要大量消費來把商品
轉換回資金,而要貫連大規模生產與大量消費,便需要接觸面廣大的廣告
宣傳。因此,廣告有三大功能:
一、通知消費者:使大眾都知道某件產品的存在。
二、介紹產品:向大眾介紹產品的主要功能及特點。
三、製造需求:在現代社會中,絕大部分產品都不是我們的最基本需要,
非用不可的。廣告的作用,就是要告訴消費者「應該有」或「應該
要」甚麼,誘導他們產生對這些商品的需求。
參考資料:
何國良。〈廣告與香港文化〉。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網頁—傳媒透視—前期資料—2000
年2月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md0002/07.html>[下載日期:2004 年 12 月 22 日]
討論題目
1. 現代社會的生產及消費,有些甚麼主要特徵呢?
2. 廣告可以有如上文論述的三種功能,試就你生活上遇到的一些廣告為例,看
看這些廣告是否真能發揮以上的三種功能呢?
3. 文中提到廣告可「製造需求」,你認為這種「製造需求」的功能是否一件好
事?為甚麼?
6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34:廣告及商業社會的運作
課前預備
請準備一系列廣告,以備下節之用(詳見活動 1-2)。
閱讀
在教材 32 中,我們討論了廣告的定義。廣告可界定為有關服務、產品或
意念的資訊,透過公開的渠道表達出來,它的特定目的是要說服消費者有
某些思想和行為。
廣告是現代商業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它推動了社會上的經濟活動。廣告
可以使銷售商提供資訊給消費者,讓他們知道有甚麼商品或服務,以甚麼
價錢及在甚麼地方可購得。
廣告雖然是商業社會運作的命脈,但社會也可能要為廣告付上代價。以下
是一些論者所提出來的例子:
一、廣告費用會轉嫁在商品價格之上。
二、廣告可能轉變社會的道德信念和規範。
三、廣告可能引發消費主義及物質主義。
四、廣告可能影響青少年及兒童的價值觀及信念。
五、廣告可能挑戰家庭、宗教及學校所傳遞的常規價值觀。
六、廣告對不少媒介應用者來說,可以是一種時間浪費和滋擾。
廣告另外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它和大商業機構的關係較為密切。簡單來
說,越大的機構,就越有財力、物力來做廣告宣傳推銷。相反,小商號及
一般商品幾乎沒有太多財力來做推廣。這樣,廣告往往被認為是大財團壟
斷市場的重要工具。
參考資料:
Folkerts, Jean and Lacy, Stephen. The Media in Your Life: An Introduction to Mass
Communication. Boston, N.Y.: Pearson, 2004, pp88-89.
6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活動:資料搜集及分析
1. 將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每組處理一類傳媒的廣告(電視、電台、報章、雜
誌)。
2. 處理每類型廣告的組別,必須事先預備以下資料,按下表進行整理和記錄。
a) 電視:在商業電視黃金時段抽取其中一小時內所播放的所有廣告。
b) 電台:在商營電台抽取其中一小時內所播放的所有廣告。
c) 報章:一份報章除去分類廣告之後的所有廣告。
d) 雜誌:一份流行雜誌中的所有廣告。
廣告分析表格(請同學自行複製下表以作記錄和分析)
廣告編號(同學自行擬定):
發放渠道(刪去不適用者):電視/電台/報章/雜誌
廣告命名(同學自行擬定):
商業廣告/非商業廣告(1)(刪去不適用者)
推介事物:商品/服務/公司/理念
(如屬商業廣告)商品/服務/公司名稱及類型(商品:飲品、食品、
運動用品等等;服務:理財、瘦身、速遞等等)
公司名稱:
類型:
廣告客戶性質(刪去不適用者):
跨國企業/本地大型企業/本地小企業/非商業機構/政府
(如屬商業廣告)廣告內容(在適用的方格內加剔號):
 提供有關產品/服務/公司的具體的資料
 不提供有關產品/服務/公司的具體的資料
總結以上的記錄,在你們所抽取的樣本中,有多少廣告是商業廣
告?這些商業廣告推銷些甚麼?
(ii)
這些廣告的宣傳,有多少是有用的資訊,使你更能掌握產品的資
訊?
f) 樣本之中有多少是非商業廣告?它們又宣傳些甚麼?
e) (i)
g) 有多少是推銷商品及服務以外的廣告呢?這些廣告又推銷甚麼呢?
6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h) 就你得出的分類資料中,看看有多少是跨國大集團的廣告,有多少是本
地大機構及小機構的廣告?它們的比例怎樣?
3. a) 在這些廣告之中,有多少是你熟悉得已經覺得沒有新意的呢?你認為有
多少比例的廣告已無法吸引你,而只是浪費你的時間呢?這些是甚麼廣
告?為甚麼會這樣?
b) 在觀賞電視節目時,廣告對你會不會構成騷擾?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在
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在上網之時),有沒有受到廣告騷擾的其他例子?
c) 如果你有受到廣告騷擾,你的反應通常是怎樣?為甚麼有這樣的反應?
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對策嗎?
注:
(1) 非商業廣告的例子包括,政府或民間組織(如環保團體)會透過廣告宣傳他
們的理念。
6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35:公益廣告
課前預備
每位同學收集五個非商業性質的廣告。
閱讀
商業廣告一直受到許多批評,我們在上面的討論也比較偏重處理商業廣
告。可是有關社會公眾利益與價值的資訊,也同樣需要透過廣告來發放,
這一類廣告稱為公益廣告。公益廣告所能發揮的社會功能,大致上可歸納
為以下五點:
一、傳播功能:傳遞有關社會建設的資訊;
二、教化功能:傳遞正面價值訊息,教化社會成員;
三、審美功能:廣告往往加入各種審美元素以打動閱聽人,公益廣
告也不例外,而這些審美的元素也有培養品味的功能;
四、視聽調節:透過和諧的影視資訊的刺激,幫助人達致愉悅和諧
的心境;
五、制約商業告:提倡有別於商業值的其他價值,使社會發展更為
平衡。
參考資料:
〈論公益廣告的社會功能〉,
<http://www.cass.net.cn/chinese/s14_zxs/facu/wuyuanliang/lunwen/l38.htm>[下載日期:2004
年 12 月 22 日]
討論題目
1. 你同意上文所列舉的公益廣告功能嗎?公益廣告還有沒有其他功能?
2. 檢視課前收集的廣告,按照你在第一題的反省結果,分析哪些廣告可發揮公
益廣告的社會功能。
3. 大體而言,你認為現時流通的公益廣告水準如何?試舉例支持你的看法,並
說明理由。
6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活動:觀看電視節目
香港電台節目《點解兒童不宜》,〈我向你宣傳〉。
建議播放片段:有關廣告深層訊息的分析(以清潔香港為例)(2:54-3:29)
<http://www.etvonline.tv/etv/front/archive_wmp.jsp?PROGRAM_REF_NBR=2676>
節目內容簡介
由中學生在校內製作「公益宣傳廣告」的經驗,分析「公益宣傳廣告」的性質
及製作方法,並透視廣告的宣傳策略。公益宣傳廣告的特色在於它所宣傳的不
是商品,而是一個有關價值的信念。這一類廣告往往有多於一層的意義。以清
潔香港的一系列廣告為例,除了表達清潔的重要性之外,也嘗試強化觀眾對香
港的歸屬感。
討論題目
1. 播放或展示同學事前收集之廣告,讓同學自由發表他們對這些廣告的觀感。
2. 節目提及一個清潔香港的廣告,這個廣告在帶出表層訊息的同時,還希望為
市民塑造一個「香港是我家」的深層觀念。這種雙層訊息傳遞的情況,是不
是單單限於公益宣傳廣告?抑或也出現在商業廣告之中?試列舉例說明之。
廣告:
內容撮述:
公益宣傳廣告/商業廣告
表層訊息:
深層訊息:
3. 我們在教材 32 中介紹過,廣告的支持者認為廣告不過是推銷,而不傳遞價
值,從以上的分析推論,這個講法是否成立?
4. 你認為廣告中的深層價值能影響閱聽人嗎?為甚麼?
6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36﹕網絡廣告行動行銷
閱讀
傳統廣告的發放途徑,主要包括電視、電台、報章、雜誌,以及公眾場所
的大型海報等。隨著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廣告也有了新的發放途徑。近
年比較值得注意的新興廣告發放途徑,包括網絡廣告和流動電話短訊的推
廣短訊。
雖然網上媒體是新興媒體,但網絡廣告卻已經發展出一系列不同的表現形
式,又有各具特色的表現手法,包括橫幅廣告、畫中畫、通欄、彈出窗
口、全屏收縮、游標、摩天大樓廣告、按鈕廣告、文字鏈接、直郵廣告
等。1
除了網絡廣告外,由於流動電話的功能愈來愈強,也給廣告商提供了多一
個發放廣告的有力渠道,形成一種行銷手法,稱為「行動行銷」。所謂行
動行銷,大意指「利用無線媒體與消費者溝通並促銷或傳遞其產品、服務
或理念,藉此創造利益」的行銷模式。目前以手機為媒介進行的行動行
銷,並不限於發放有關產品及其銷售的資料,同時也可以透過提供有獎遊
戲,或是向用戶提供其他服務,用以與用戶建立關係之類。2
討論題目
1. 網絡廣告和流動電話的推廣短訊在推廣商品和服務方面,跟一般的廣告有沒
有分別?若有,分別在哪裏?為甚麼有這分別?若沒有?為甚麼會有這新興
的廣告媒體出現?
2. 你有沒有因為網絡廣告或流動電話短訊的推廣而消費?
a) 若有,那是甚麼商品或服務?甚麼因素促使你去消費?你認為它的推廣
成效如何?
b) 從你的經驗或就你所知,這些新興廣告有沒有引發一些麼問題?為甚麼
會這樣?
3. 除了網絡和流動電話,你還留意到其他新興的廣告發放途徑嗎?這些廣告對
你的生活有沒有影響?
4. 如果有一個世界,我們都可以享受免費的傳媒服務,但在這個世界之中卻完
全沒有廣告,你會喜歡這個世界嗎?為甚麼?廣告的存在對我們的生活有何
利弊?
1
2
詳見 http://past.people.com.cn/BIG5/other7018/7022/。
詳見 http://www.migosoft.com/svr29/migoservice/enewsletter/issue24/marketing_24.html#n1。
6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5. 廣告商和閱聽人有互惠互利的地方嗎?他們之間又有沒有衝突?
課後活動
試寫一篇短文,反思我們可怎樣把廣告的弊端盡量減少和強化它的優點。
教師提示
教師可著學生留意網絡上提供的一些收費服務(如占卜或遊戲等)的呈現模
式。
6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37:廣告的功能與影響
活動:小型調查
1. 請每位同學列出十個最熟悉的品牌,並填寫下表。
認識途徑
品牌
對品牌
有無好
感
廣告
內容簡介
好感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有/無
直
接
接
觸
朋
友
推
介
傳
媒
推
介
其他
2. 集合全班同學數據,統計:
a) 通過廣告及非廣告途徑認識的品牌數目比例;
b) 對廣告的好感和對品牌的好感的關聯性。(同學喜歡的品牌之中,有多
少是同學也喜歡它的廣告的?)
3. 就以上結論來看,試討論廣告有何功能。
6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38:消費行為受廣告影響的程度
一九九九年,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三年級學生舉行一項電視廣告意見調查,共
訪問了九十五名中二至中四學生,研究他們對電視廣告的看法。我們可以從下
面的表格看到一些有趣的發現。
表一:朋輩影響
項目
百分比
反對
中立
贊成
如果我要買些不太熟悉的產品,我多數先問問朋友
16
12
72
買東西前,我通常先向朋友查詢
22
32
46
我只會買那些我的朋友會接受的產品和牌子
42
30
28
我很希望我的朋友喜歡我買的產品和牌子
17
32
51
從表一我們可以看到,有四成六的受訪者在買東西前,會先徵詢朋友的意見;
若是購買不熟悉的產品,會先問問朋友的人數更高達七成二。不過有趣的是,
問是會問朋友,卻只有約三成人表示只會選購朋友接受的產品和牌子;另一方
面,在買了之後,卻有超過五成人希望朋友喜歡。
表二:市場資訊
項目
百分比
反對
中立
贊成
我對產品的市價十分熟悉
35
44
21
我對各種商舖十分熟悉
35
55
10
電視廣告提供的產品資訊往往不足夠
12
32
56
大部分電視廣告內容值得我相信
44
31
25
從表二則可以看到,對產品市價及各種商舖表示非常熟悉的被訪者,分別只有
兩成及一成。另外,有五成六的人認為電視廣告提供的產品資訊並不足夠,更
有四成四的人懷疑電視廣告的內容。
參考資料:
陳家華。〈青少年看電視廣告〉。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網頁—傳媒透視—前期資料—1999 年 6
月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md9906/06.html>[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7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討論題目
綜合表一及表二的資料和你自己的經驗,配合你們在教材 37 中所得到的數據,
討論及回答下列問題:
1. 對於青少年來說,產品的資訊來源主要來自哪些方面?你們會比較相信哪
些產品資訊來源?為甚麼會這樣?
2. 有甚麼因素影響青少年的購買決定?為甚麼他們在買東西前會問朋友,但
又不是只買朋友接受的東西,而另一方面卻又希望朋友喜歡自己選購的東
西?
3. 綜合以上問題,廣告對青少年消費的影響大嗎?如影響大,表現在哪方
面?如影響不大,主要是甚麼因素影響他們的消費?
延伸活動:問卷調查
1. 試以表一及表二中的述句訪問不同班級的同學,看看他們是否同意這些句子
適當地描述了他們自己的情況。
a) 中一至中三
b) 中四至中五
c) 中六至中七
各組別約不少於三十人,數目越多,則準確度會越高。
2. 比較不同組別的答案,看看不同的班級組別,是否會有不同?哪一個組別的
消費比較受朋輩的影響?
3. 對於消費比較受朋輩影響的組別,他們對消費資訊的掌握度是否也較低?為
甚麼?(請作總結討論)
7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39﹕透視廣告宣傳手法
課前預備
1. 上課之前,老師先錄映一些電視廣告(約二十則,也可代之以其他廣告材
料,如報章廣告、海報、電台廣告等)。
2. 香港電台節目《點解兒童不宜》,〈我向你宣傳〉
<http://www.etvonline.tv/etv/front/archive_wmp.jsp?PROGRAM_REF_NBR=26
76>
宣傳手法及策略:
(i)
廣告歌(5:17-6:13):廣告歌曲是一個極常見的宣傳手段。資深廣
告創作人黃霑指出,廣告歌的好處是容易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
象。
(ii)
論宣傳策略(7:54-9:21):在製訂宣傳策略時,製作人必須考慮他
的主要宣傳對象。廣告的內容、形式和風格,都必須貼近目標群眾
的生活和品味。以年輕人為例,廣告往往講求新意,節奏明快,而
且必須善用年輕人所喜愛的媒體,如網頁和漫畫等。
(iii)
口號(10:07-11:42):黃霑分享他個人創作廣告口號的心得,指出
好的廣告口號有幾個特點。第一,必須盡量避免使用負面的描述;
第二,好的口號往往能給予閱聽人一個強烈而清晰的圖象暗示;第
三,內容必須簡單,且便於記憶。
討論題目
將準備好的廣告播放或向同學展示,並讓同學討論下列問題:
1. 分析廣告中的宣傳策略。
2. 廣告的批 評者認為 廣 告是一種 操控人的 工 具。例如 洛西可夫 ( Douglas
Rushkuff)就在《誰在操控我們?》一書中指出,現代社會的資訊有一個特
點:它們的編寫和發放,大部分都經過一群專家的精心設計,而這群專家的
任務,就是替財團操控我們的行為(尤其是消費行為)。從節目提及的各種
宣傳策略來看,這個講法成立嗎?為甚麼?
7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40:廣告分析的元素
課前預備
預先請同學收集一些房地產平面廣告(至少兩幀)。
閱讀
學習分析廣告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深入探討廣告的各個重要組成元素,
從而對廣告所傳遞的訊息有一個更深層的理解和掌握。我們要分析一個廣
告,必須留意以下五個重點。
第一,圖像分析。正如我們在 1a 課程裏已經討論過的,圖像往往並不像
展示實物那麼簡單,而是藏有豐富的訊息。因此,對於我們理解廣告,分
析圖像,就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察廣告所隱藏的訊
息:
1.
人物特徵(性別、年齡、社會地位等)
2.
身體語言(姿勢、人物之間的關係、人與物之間的關係)
3.
構圖主題(如何引導讀者閱讀整個廣告,一般終點為商品本
身)
4.
整體佈局(商品和圖像的比率、圖像的重要性)
第二,文字分析。文字是盛載意義的符號,當然能傳遞大量的訊息。要注
意的是,很多時候,用文字來傳遞訊息也不一定要和盤托出,有時候,文
外之意更能逃過閱聽人的防備心理。要考察這些文字的意義,我們可以留
意以下因素:
1.
品牌名稱
2.
標語或口號(如何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3.
其他文字(內容的特點)
4.
敘述或配樂(如果是電視廣告,這方面特別重要)
5.
字體/字型和外文(外文如日文或法文可以增加商品某方面的
份量)
第三,技術和處理手法。同一個人物或物件,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就會得
出很不同的效果。例如從高角度拍攝一個人,會把他表現很很渺小,低角
度拍攝,人就顯得高大威猛多了。另外,偏紅的色調使人覺得溫暖,偏藍
的色調使人覺得清涼,諸如此類。技術處理手法的分析又可分五個主要方
面。
1.
視覺技術(照片、動畫、電影或圖表;彩色或黑白;有沒有色
彩主題)
2.
燈光(凸顯了甚麼)
3.
鏡頭運用(鏡頭角度、距離感或親密感)
7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4.
5.
鏡頭內外(鏡頭如何限制讀者的景觀,特別是背景)
剪輯(圖像有否處理過,剪接手法,版面的風格)
第四,商品本身。如果我們分析商品廣告,我們當然不能忽略商品本身的
位置。要分析商品的位置,我們可以特別注意以下三個要素。
1.
擺放位置(畫面與商品實物之間的關係)
2.
那一類商品(如高消費品、高科技產品或高競爭性商品之類)
3.
商品哪一方面的價值被強調(實用或形象上,或兩者俱備)
第五,廣告類型。最後,我們也可以將廣告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它的整體
結構,以及廣告和其他相關事物的關係。例如:
1.
哪一類型(有沒有令讀者想起另一些廣告或傳媒文本 ,如電
影)
2.
敘事手法(有沒有故事,怎麼樣的故事)
3.
閱聽人對象
4.
所用的媒體(甚麼類型的雜誌、報章、電視時段)
參考材料:
Duncan, Barry, Janine D’lppolito, Cam Macpherson and Carolyn Wilson. Mass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Canada: Harcourt Brass, 1996.
活動
請同學應用上述元素分析所帶備的廣告,並回答以下問題:
1. 廣告中有沒有人物?
2. 如有,人物的打扮和姿態給你怎樣的印象?把人物用紙遮住,觀感和原廣告
有甚麼分別?
3. 廣告中有沒有推廣中屋苑的圖像?
a) 如有,廣告畫面,包括了屋苑的甚麼(例如單位內部情況、景觀、樓宇
或屋苑的外觀、會所設備、單位圖則等)?為甚麼要把這些東西包括在
圖片之內?有甚麼東西在屋苑內一定有,廣告卻不展示給你看?
b) 如沒有,為甚麼房地產廣告可以沒有推廣中屋苑的圖像?那廣告在推銷
甚麼?
4. 屋苑起了個怎樣的名字?這個名字給人怎樣的感覺?這個名字有吸引力嗎?
對甚麼人有吸引力?
5. 廣告有沒有口號?借用教材 39 所提及的口號設計準則,可以分析這個口號
在設計上所用的技巧嗎?
7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6. 試描述廣告中商品本身(住宅單位、會所等)和其他元素(人物、區內環
境、屋苑所代表的形象等)之間的關係。
7. 廣告在甚麼刊物上刊登?佔據的版面面積有多大?刊物圖像和廣告面積會不
會影響到讀者對樓盤的印象?
延伸活動
試比較推廣香港房地產和內地房地產的廣告,看看兩者在推廣策略上有甚麼分
別?為甚麼有這些分別?
7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41﹕廣告偶像化
閱讀
用明星賣廣告來為商品宣傳促銷,是很早便已有人使用的手法。遠者如鄭
少秋以「太陽出來了」來比喻位元堂養陰丸,後來則有周潤發、梁家輝、
梁朝偉、鄭裕玲等以不同形象出現於念慈菴川貝枇杷膏的廣告之中。今
日,我們仍然經常看見不同的影星成為諸如打印機、汽水、瘦身服務等產
品的代言人。偶象不一定是藝人,也可以是一些知名人士如運動明星。米
高佐敦為耐克(Nike)運動鞋拍攝廣告,結果將耐克的事業務推上高峰,
可說是其中的經典。
不過,以偶像歌手主唱歌曲來賣廣告,則雖非並無先例,卻也是近幾年才
大行其道的手法。近年偶像廣告的一個明顯趨勢,就是除了以歌星的知名
度及形象作宣傳外,還利用他們主唱悅耳的廣告歌曲,令短短的廣告片變
成一齣 MTV,以聲色藝全方位刺激消費慾,讓廣告閱聽人可以由歌星的
外形以及歌曲聯想到該商品。於是,廣告既推廣了商品,也推廣了藝人的
形象和唱片;反過來,藝人的形象和歌曲也推廣了商品。
活動
1. 試列舉你記憶中明星擔任產品代言人的例子,越多越好。
明星/名人
代言產品
以明星擔任商品代言人的情況普遍嗎?
2. 有代言人的產品在比例上大不大?
3. 在上述例子中,有多少產品代言人是你喜歡的明星/名人?你會傾向買明星
/名人當代言人的產品嗎?為甚麼?
7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4. 為甚麼這些產品要用明星/名人當代言人?廣告對這些當代言人的明星/名
人又有甚麼好處?
5. 從以上的問題來看,產品跟代言人的關係會影響廣告帶給我們的訊息嗎?何
以見得呢?
7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42﹕廣告與價值
閱讀
廣告除了提供商品資訊之外,往往附帶著許多有關價值的訊息。其中一個
常見的現象是將商品連繫到個人/本港形象,以下是幾個例子:
一、 憶苦思甜式廣告:例如匯豐的「漁民」廣告,描述主角在香港戰
後,經歷了各種辛酸,艱苦奮鬥,最終獲得(物質上的)成功,能
夠豐衣足食、安享晚年,把該企業的茁壯與個人奮鬥拉上關係,並
描述成香港歷史的一部分,更說成是「與你一起成長」,迎合中年
以上香港人的自我形象。
二、 常見的國內樓盤廣告:強調住客專車、住客會所、港式管理,宣傳
住進該樓盤後,生活仍可保持「香港特色」,與國內隔絕,自成一
角。這其實是迎合香港中產階級的自閉式家居生活,可說是「大香
港生活模式」的宣傳。
三、 針對青少年的廣告:青少年比兒童有更高的消費力,用錢也較成年
人少顧慮,故此,很多商品的廣告都旨在引起及提高青少年的消費
意慾。青少年消費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自我形象、突出自己、「推銷
自己」。於是,廣告就自然在這方面下功夫,教導人如何推銷自
我。例如:強調衣著品味可向其他人展現自己的青春活力,宣傳某
台流動電話可以突顯自己的冒險精神,瘦身廣告告訴大家肥胖使人
自慚形穢等等。似乎,只要有消費品的裝飾配襯,個人就可以不再
平凡,而變成與別不同、鋒芒四射。
四、 香港文化長期鼓吹人要做「醒目仔」,不要「執輸」,於是,大家
都害怕「老土」,擔心落後。針對這種心態,廣告就由購物指南一
變成為自我形象設計大全,推銷「大香港」的意識和形象,推銷流
行的「本土文化」,推銷各式各樣的自我形象,如「青春無敵」、
「瘦就是美」等等。
參考資料:
何國良。〈廣告與香港文化〉。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網頁—傳媒透視—前期資料—2000
年2月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md0002/07.html>[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7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討論題目
1. 除了文中提及的價值訊息,你還可以找到廣告宣揚不同價值觀的例子嗎?
2. 為甚麼這些廣告會附帶價值訊息?這種手法對推廣有關產品有甚麼好處?
3. 你認同廣告應附帶價值觀嗎?請以一些廣告例子,說明你的看法?
7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43﹕正面連繫與符號學
閱讀
廣告的一個常用宣傳手法稱為正面連繫(positive association)。所謂正面
連繫,指的是把廣告所要推介的事物(如商品)和生活中的美好一面連繫
起來。而在這過程之中,很自然會得出一個結果,就是把該事物和生活中
的負面事物的關係隱去。以汽車廣告為例,它只會將富豪氣派或動感生活
連繫到汽車之上,但不會將擠塞、污染和失事傷亡連接過去。
正面的連繫有多種方式,有直接的手法,說明產品的好處,例如美白和纖
瘦用品由收到實效的明星或偶像示範出來,不用讀者作出連繫;另一種手
法是將產品的好處間接地展露出來,例如香水或是鞋子廣告放入幸福的異
性戀關係,甚至是家庭生活中,由讀者將兩者連繫起來;最後一種手法是
將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連繫上來,除了所謂「無厘頭」廣告,還有用歡笑
和諷刺的手法連繫到商品的好處。
著名思想家巴特(Roland Barthes)的符號學(Semiotics)可以幫助我們進
一步了解廣告中正面連繫的現象。巴特指出,符號是人類社會無處不在的
一種東西。文字是符號,而圖案、影像,乃至於實物,同樣可以是符號。
所有符號都由兩個成分構成,包括(一)符徵和(二)符意。符徵是可感
的,符意則需由使用的群體去意會。例如上課打鐘,鐘聲是符徵,上課就
是符意。又例如「人」這個字,一撇加一捺的筆劃就是符徵,人的概念就
是符意。
將某種符徵和某種符意連繫起來,是廣告常用的手法。明顯的例子包括和
美容相關的一系列廣告:將瘦(符徵)等同於美(符意),又或是將白
(符徵)等同於美(符意)。此外,某品牌的運動鞋,用大量的超級球星
作代言人,使得該牌子的運動鞋(符意)和卓越(符意)等同起來。可是
事實上,穿上和米高佐敦同一型號的球鞋,並不表示就會和米高佐敦一樣
卓越。這時,符徵和符意之間的關係就很薄弱。
巴特說,由於這些符徵和符意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係(甚至可以根本沒有
關係),因此,這些符意和符徵之間的關係未滲透到閱聽人的心靈之中猶
可,一旦滲透了閱聽人的心靈,就會產生迷思(欠缺理據的印象或信念,
甚至是錯覺)。人陷入了這種迷思之中,時常會感到迷惑。以美白為例,
如果一個女孩相信了白等於美,而美又等於受歡迎,她使用了美白產品
(假使美白產品真的有效)之後,人際關係沒有得到改善,她就會感到無
所適從──尤其是在未反思「白等於美等於受歡迎」的迷思之前。
8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參考資料:
Langan, Catherine R. Intertextuality in Advertisements for Silk Cut Cigarettes.
<http://www.aber.ac.uk/media/Students/crl9502.html>[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Structuralism and Roland Barthes’ Semiotics
<http://www.eng.fju.edu.tw/Literary_Criticism/structuralism/2003f_semiotics_representation.ppt>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活動
1. 請同學在廣告中找出五個符號,判斷符徵與符意之間關係的強弱,並說明你
的理由。
品牌名稱 符徵:商品(如
球鞋)或商品號
稱能達致的效果
(如纖瘦)
符意
關係
(強、中、
弱、無)
理由
2. 以上一節列表中的商品為例訪問同學,看看你對某品牌所做的符徵與符意的
連繫,是否廣為同學所接受。(以球鞋為例,看看希望追求卓越的同學,是
否多半喜歡該品牌的球鞋。)然後,反思為甚麼這些連繫會廣泛/很少為同
學所接受。
8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44﹕廣告與消費社會
閱讀
廣告最為人詬病的一個特性,是它製造不必要的渴望、侵入人的內心、加
強企業霸權、以及操控意義。包德利雅爾(Jean Baudrillard)在《消費社
會》The Consumer Society 一書中指出,廣告和商品並不叫人滿足,反而
叫人不斷的消費。原因是擁有商品,叫人與別不同,而其他人亦因此爭相
擁有,小學流行的一些玩意如搖搖等便是好例子,許多小學生其實不一定
喜歡,甚至談不上喜歡與否,只求看齊而跟風;當風氣一變,其他人又追
隨。我們透過商品來顯示自己的優越,那麼,不能擁有名牌產品的人就必
定是低人一等了。所以說商品是財富標記的同時,也是貧窮的標記。
參考資料:
黃月媚。<名牌霸權下的勞工與消費者>。《全球化監察雙月刊》。二零零一年七月
號。<http://globalmon.uhome.net/11_may.html>[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討論題目
1. 參考教材 43 的表格,回答以下問題:
a) 你對表格中的商品有好感嗎?
b) 你想擁有表格中商品(符徵)所代表的那些質素(符意)嗎?
c) 歸納全班同學的答案,看看商品的符號意義對我們的消費行為有沒有影
響?如果有,影響大不大?
2. 請同學看看自己身上及手邊有多少用品是為了「合時」或「合潮流」而經常
更換。這些用品通常的「壽命」有多久?有沒有一些用品會比較「長壽」,
而另一些則比較「短命」?為甚麼會有這分別?
3. 追趕潮流和消費有甚麼關係?追上潮流重要嗎?為甚麼?
8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45﹕何時何地接觸廣告
活動
試填寫下表,整理日常生活與廣告的關係。(在填寫的時候,特別注意容易被
人忽略的宣傳策略,如 T 裇上的廣告圖案等。)
活動場所
接觸廣告數量*
接觸廣告途徑
主要廣告類型(商業/
(例如:電視廣告、
非商業)
海報)
家中
學校
街道
公共交通
工具
*教師可按同學的情況和能力,要求同學填寫不同精確度之答案,如僅分為多/
少/沒有,或者要求同學在某一時間內(如十五分鐘),嘗試統計期間所接收
到的廣告數量。
討論題目
1. 歸納同學製作的表格,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廣告多不多?能免於接觸
廣告的空間又多不多?
8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2. 同學在製作上表時,有沒有遇上一些難以確定是否屬於廣告的事物?試列舉
這些事物的類型,並分析它們何以難於歸類。
難以歸類的事物
可歸類為廣告的理由
不能歸類為廣告的理由
3. 就其宣傳效果而言,明確地以廣告姿態發放的宣傳資訊和不明確以廣告姿態
發放的宣傳資訊之間,各有甚麼優點和缺點?比較而言,兩者的影響力如
何?
4. 由以上分析看來,廣告在我們生活中的滲透力如何?
8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46﹕廣告如何接觸閱聽人
課前預備
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回家搜集下列題目的資料,準備展開下一課的活動。
第一位組員:收集某日無線電視下午四時至五時的所有廣告資料。
第二位:收集某日無線電視下午八時至九時的所有廣告資料。
第三位:收集某日無線電視下午二時至三時的所有廣告資料。
另外,如果同學家中有裝設有線電視,則請該同學收集某日有線電視新聞台任
何一小時內的所有廣告資料。
收集資料後,請同學製作一份簡單的筆記,記錄:
1. 廣告的總數量。
2. 廣告的類別(商業、非商業)及總數量。
3. 每一種曾出現的商品及其出現的次數。
閱讀
接觸廣告的差異可以很大,我們基本上可以列出以下重要的條件。
第一,不同的媒體所提供的廣告會有性質上的差異,特別由於不同的媒體
接觸的對象不同,因此廣告商最基本的考慮,是在甚麼媒體才最能接觸到
它的目標觀眾,以達到最高的宣傳效果。
a.
b.
群體廣告(Mass Ads)—— 對一些產品服務及形象宣傳來說,如
果它愈適合所有人應用,它就要選擇最多人應用的傳媒來做宣
傳。廣播電視的黃金時段,明顯是滲透度最高的媒體,也最適合
群體的廣告。
具目標對象的廣告(Targeted Ads)—— 對更多的產品、服務及
形象宣傳來說,往往只適合社會中特定的對象使用。如果要達到
最佳的效果,就要找尋一些媒體,可以最有效地接觸到這些目標
對象。例如雜誌和直接郵遞廣告,就最適合針對目標對象宣傳的
手法。
第二,地區的不同:對一個國家來說,例如中國,廣告可選擇中央電視台
作為全國的廣告渠道;也可以選擇省的地域,例如省電視台;更可能是只
針對一個小社區,這當然和廣告商所提供的產品、服務或形象宣傳的廣泛
適用程度相關,而應用的傳媒也可以極之不同。以香港為例,雖然香港地
域細小,但也有全區性與分區性廣告的差異。試想一間開設在大埔的洗衣
店,很可能會依賴大埔區的傳媒,如郵遞、廣告版及地區報紙來宣傳它的
8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業務,可是一間在香港各區開設分店的連鎖店,就必須透過一些全港性的
傳媒來進行宣傳了。
第三,不同時段:不同媒體在不同時段播放廣告資訊,也肯定有很大的差
別,例如電視及電台節目,在不同時段會接觸到不同的閱聽人,晨早節目
接觸到的,和午飯後接觸的,下午四時到六時左右接觸的,晚間電視(不
適用於電台)黃金時段及深宵節目接觸到的閱聽人都不同。此外,平日和
週末的時間,接觸到的閱聽人,即使相同時段,也可能不同。例如平日下
班時間和週末同樣時間派發廣告單張,對象就不同。
第四,不同社會階層及其他社會因素: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社會中,人
與人有階層、性別、品味喜好等分別,廣告要達到最佳效果,也往往要看
不同社會背境的人士,應用傳媒的不同習慣,以達到最有效的接觸及宣傳
效果。比如收看有線電視「國家地理頻道」觀眾,和收看免費電視晚間劇
集的觀眾,就會很不一樣,前者主要集中在教育水平較高的人士,後者會
包括更多的普羅大眾。
參考資料:
<http://www.stayfreemagazine.org/ml/targeting.pdf>[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活動一
1. 分析上課前收集到的資料,看看不同的電視頻道或時段/不同報章,其廣
告數量及商品類別有何不同。
2.
就電視廣告而言,試以不同時段以及不同頻道閱聽人群體解釋這些廣告的
差異。有其他因素可以解釋這些差異嗎?
活動二
將同學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代表一間廣告公司,負責策劃下列的宣傳項目
(每個項目由兩個小組負責,每組構思一個獨立的宣傳計劃):
1.
2.
3.
4.
宣傳超級市場價廉物美
在各區文娛中心演出的粵劇
半山區豪宅
政府最新制訂的環保政策
請撰寫一份計劃書,包括以下元素:應用的媒體、發放時段、目標對象(請注
明目標對象的社會背境),並說明計劃書的優點。
8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活動三
1. 全班同學一起制訂一系列能評估廣告宣傳效力的準則。
2. 各組向全班報告。
3. 根據先前訂下的評估準則,選出最切合有關宣傳項目和最具宣傳成效的計劃
書,並說明理由。
4. 檢討及評估準則是否全面。若評估準則不夠全面,還有甚麼問題需要處理/
解決?而這些問題又可以怎樣改善?
8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47﹕廣告中的角色定型和價值觀
活動
把在教材 34 搜集相同媒體廣告的同學編成一組。每組同學分析廣告內男女各自
呈現甚麼特質,並在下表列出。
呈現的特質
推廣的產品
廣告類型
1. ( 例 ) 男 士 商業
香水
男性
女性
年輕,有型,有品
味,成功,懂得享受
生活
美麗,性感,年輕,
懶洋洋,小鳥依人
2.
3.
4.
5.
討論題目
1. 綜合以上分析,廣告中男性和女性呈現了怎麼樣的特質?
2. 分析以上的結論,你認為廣告有沒有把男性/女性角色定型?何以見得?
3. 在教材 42 提及過,廣告通常都附帶著不同的價值觀,以上列出的廣告有沒
有附帶甚麼價值觀?舉例說明之。
4. 你認為這些廣告會影響我們的價值觀嗎?何以見得呢?
8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48﹕電視廣告接觸閱聽人一例
閱讀
廣告滲入社會各階層,兒童亦不例外。香港近年的生育率急劇下降,一般
家庭中的小孩數目大大減少。正因為如此,現在的父母對小孩更為重視,
亦更願意為滿足小孩的需求而花錢。於是,兒童也就成了廣告的主要促銷
對象。
由於香港的小學主要仍是半日制,再加上學校假期較多,而兒童留在家中
的時間亦較長,所以,比起青少年和成年人,兒童有更多時間接觸電視。
電視收視率調查顯示,四至十四歲的兒童觀眾,比十四歲以上的觀眾多出
一至兩成。很自然,他們接觸電視廣告的機會亦相應增多。假如每個兒童
平均每日觀看電視四小時,每小時節目出現十個廣告,兒童一年內就有機
會接觸約一萬五千個銷售訊息!這些廣告對兒童的智力發展、消費意識、
價值觀及對社會、對世界的認識有多大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陳家華博士,曾帶領三年級同學進行了一項調查,訪
問了 108 位五至十歲的兒童,以了解兒童對電視廣告的認知和感受。
該項調查的其中一項結果發現,兒童對廣告的認知與其年齡有很大的關
係。在五至六歲的兒童中,只有四成多的人能自動講出電視節目中途播放
的訊息是廣告,表示不知道是廣告的則有四成。在七至八歲的兒童中,有
九成知道是廣告,而其目的是介紹或推銷商品。在九至十歲的兒童中,則
大部分人都知道廣告的目的,而且有三成人知道廣告是電視台的生財工
具。
參考資料:
陳家華。〈香港兒童眼中的電視廣告〉。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網頁—傳媒透視—前期資
料—1998 年 1 月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md9801/jan_03.html>[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討論題目
1. 兒童在現今社會成為廣告推銷對象之一,其原因是甚麼?其實,青少年也是
廣告的主要促銷對象,原因又是甚麼呢?
2. 文中提到對兒童接觸廣告,有一些擔心和考慮,試列出其重點,並解釋其原
因。
3. 你認為對青少年來說,這些論點是否仍然成立?為甚麼?若然成立,我們可
以怎樣消除這些憂慮?
8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49﹕另一種眼光看廣告
活動:觀看電視節目
香港電台節目《傳媒春秋》,2003 年 11 月 7 日。
建議播放片段:第三節,八十年代廣告知多少。
討論題目
1. 按節目的分析,總結由八十年代以來,香港廣告經歷過的不同階段。從節目
所見,昔日的廣告反映了甚麼?對照起來,今天的廣告也有這樣的元素嗎?
試舉例說明之。
2. 曾錦程在訪問中指出,廣告不一定要處處宣揚享樂和消費,也可以用來提醒
我們一些諸如人情味、社會關懷之類的道德價值。你能在近期的廣告之中找
到類似的例子嗎?
3. 反過來看,你認為道德價值作為吸引閱聽人消費的手段,會否衍生其他問
題?如果會的話,是甚麼問題?這些問題能夠解決嗎?
4. 廣告以人性價值(對人的關懷)為促銷手段,會不會使人性關懷也變得商品
化(彷彿這些人性價值是可以用錢買的)?
9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50﹕瘦即是美——廣告的洗腦效果
活動:觀看廣告
在閱讀文章之前,選播一段瘦身的電視廣告,然後請同學發表對該廣告的觀
感,並詢問同學是否會羨慕廣告中代言人的纖瘦體型。
閱讀
我們上面反覆提及,廣告的批評者認為廣告是操控的工具。這種操控,有
時比喻地稱為洗腦。近年的瘦身潮,正好說明了廣告洗腦的觀點。
近年瘦身廣告大行其道,相信大家在很多不同的媒體中都看過。其中一個
廣告請了薛家燕作為代言人,宣傳它在兩個月內減了 10 吋腰圍。《TVB
周刊》更曾以此作為專題訪問,其內容大致如下:
一、薛家燕由 38 – 40 – 42,體重 152 磅,減至 38 – 30 – 36,體重
120 磅。
二、薛家燕決心減肥是受到兩個男人所「激」。一是黎小田說自己
比她更「fit」,二是吳啟華說與她跳舞時不知道她的腰在哪
兒。
三、肥胖會影響健康
四、減肥後容易買衣服,更可以穿著暴露,盡顯身材,吸引一眾男
士,再不用擔心老公有外遇。
以上是一個典型的瘦身廣告例子。這個廣告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特點。第
一,它以一篇娛樂新聞的形式出現,反映現今傳媒中的資訊與廣告已逐漸
滲雜融合,難分彼此。第二,它像絕大部分瘦身廣告一樣,強調瘦身前後
的對比,找來瘦身者「肥胖」的照片與瘦身後的照片作一比較,瘦身者又
細數肥胖時受到的痛苦待遇,以及瘦身後的美滿幸福。
一項調查發現,其實市民的平均體重,較一九九六年明顯下跌;其中,女
性的跌 幅尤為 明顯, 尤其是 過輕一 族,由 九六年 的 13% 增至今 年的
30%;而十五至二十四歲的女性,差不多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體重過輕
(文匯報 2002 年 9 月 26 日報道)。另一項調查顯示 63.1%女性不滿意自
己的體型,61.8%曾瘦身(經濟日報 2003 年 6 月 16 日)。由此可見,即
使女性整體體重減輕,仍有很多女性要再瘦一點。這些資料似乎都證明瘦
身廣告「洗腦」相當成功。據外國(澳洲及美國)的研究證明,女性看了
這些瘦身廣告後,即使只有數分鐘,就令自信降低、對體型的不滿增加,
甚至自我評價下降,嚴重的更會因瘦身廣告而令抑鬱指數提高。
9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討論題目
1. 你認同瘦身廣告提及瘦身的好處嗎?除了瘦身外,有沒有其他途徑可以達到
相同或類似的正面效應?
2. 上文所引的一則「專題訪問」指出瘦身後有甚麼好處?這些聲稱的瘦身好處
背後,附帶了對女性怎麼樣的價值觀?
3. 將廣告對閱聽人的影響說成是洗腦,暗示了閱聽人是被動地受支配。你同意
嗎?是先有「瘦即是美」的觀念,才有「瘦即是美」的廣告攻勢,還是反過
來,先有廣告的攻勢,才有「瘦即是美」的觀念?
9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51﹕廣告與歧視
閱讀
CTI 及有線電視廣告
一九九九年三月,香港城市電訊有限公司透過不同的媒介發表了一系列廣
告,鏡頭焦點正對著一個女子兩膝與短裙所形成的三角地帶,標題「任你
上」。輿論嘩然。當時有婦女團體批評,指這個廣告歧視女性。另一方
面,也有一些主張性解放的人士指廣告並無歧視。他們指出,一個女人真
的對別人說「任你上」,不過反映她對性的態度比較開放而已。婦女團體
一看見廣告把女人描述成性開放的樣子,就指責廣告歧視,反映她們認為
性開放的女人就是要不得的。由此可見,婦女團體其實是在歧視性開放的
婦女。不久之後,廣告因惹來太多批評而被抽起。
二零零二年八月,有線電視推出一系宣傳其無線上網計劃的廣告,畫面上
有一年輕裸女,全身只以電線纏繞胸部及下體,廣告的宣傳標語為「拎走
哂啲線只需$248」(要挪去電線只需$248)。這個廣告沒有惹來任何抗
議。
除了這兩個廣告之外,這一類以男性對女性的慾望為主題的廣告簡直可說
是多不勝數。這裏再舉兩個二零零四年的電視廣告的例子:
Sunday
報章廣告,一個年輕裸女背著鏡頭站立,廣告口號說:「轉過來梗好
D。」(轉過來當然好一些。)
Double A paper
男同事將一包又一包 Double A paper 放在一個很高的架上,然後影印,離
開時漏了一個影印本在影印機裏。接著一個穿短裙的美麗女同事也進來房
間影印,發現影印機沒有足夠的紙張,因為長得不夠高,伸手也拿不到架
上的紙,於是爬到影印機上拿紙,一不小心,碰到了影的按鈕,影印機就
把她的裙下春光影了出來。這時,男同事剛好回來,看見了女同事春光的
影印,目瞪口呆。旁白說:「幾時都話,唔 jam 紙,的確係好 D。」(不
論何時都可這樣說:影印機不吃紙,確是好一些。)
結果,這兩個廣告都遭到平等機會委員會起訴。
9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討論題目
1. 你認為上面提及的幾個廣告把女性塑造成怎樣的形象?這些形象對女性有影
響嗎?
2. 針對城市電訊的廣告,在婦女團體與性解放論者之間,你比較同意哪一方面
的主張?為甚麼?
3. 上文提及城市電訊的廣告和有線電視的廣告都是以女性身體為瞄頭,為甚麼
有線電視的廣告沒有引起像城市電訊廣告那樣大的迴響?
4. 你認為廣告為甚麼會受社會壓力而被抽起?這反映了甚麼?
5. 平機會決定起訴 Sunday 和 Double A Paper 的廣告製作公司,你認為這是否
恰當?為甚麼?
6. 你還找到其他帶有歧視的廣告嗎?
產品
廣告內容
被歧視的群體
94
將之定性為歧視的理由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教材 52:另類廣告頒獎禮
在美國,有表揚優質電影的金像獎,也有諷刺劣質電影的金草莓獎。香港也每
年舉行選舉優質廣告的頒獎禮,卻沒有一個檢討劣質廣告的活動。在這一課的
活動中,我們請同學自己策劃一個另類廣告頒獎禮,既表揚優質廣告,也選出
廣告中的劣品,以警惕業界人士,也提醒社會人士,對這些廣告有所省思。
將同學分成小組,每組策劃一個另類廣告頒獎禮,共頒發十個獎項。在策劃之
時,請參考以下步驟:
1. 為頒獎禮構思一個名稱。這個名稱最好既有吸引力,又能反省頒獎禮的性
質。
2. 商討頒獎禮所設立的獎項。商討之時, 同學可以盡量發揮創意,構思適合
的獎項,但必須考慮這些獎項是否真能幫助參加者和觀眾反映廣告的質素及
其對社會的影響。
3. 為每個獎項提名候選廣告,並說明提名的理由。
4. 商討每個獎項的評選準則。
5. 向全班公布得獎名單,並解釋獲選的理由。
9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c:廣告對社會的影響
96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民主社會
9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探討問題建議
傳媒如何能夠促使社會更多元化和民主化?為甚麼我們需要維護言論自由?多
元的媒體文化對社會有甚麼好處及壞處?在民主社會中,傳媒如何維護少數人
的價值觀及生活方式?我們應該如何保持及促進傳媒的多元化?
9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53:傳媒觀點追踪
本部分牽涉到大量有關傳媒與社會價值的討論。由於部分學生平時較少留意時
事,老師或須提早吩咐同學用「傳媒事件簿」作一些傳媒觀點的記錄,以便同
學在本部分的學習活動之中進行討論。老師可將同學分成六人的小組,每組由
兩位同學主理一類媒體中至少兩個機構的報道,共處理三類媒體。媒體可以以
下方式分類:
1.
2.
3.
4.
5.
報章
流行雜誌
電視
電台
網上媒體
同學獲指派所要處理的媒體以後,老師可以分給每組同學兩個題目,讓同學追
蹤這些題目在傳媒獲得處理的次數、場合以及傳媒的立場。由於傳媒的討論議
題經常因時而異,老師可以參考下列題目,或按當時的社會狀況作出增刪(部
分題目基本上是不受時間限制的,該些題目即使在授課期間沒有成為討論的熱
門題目,也宜酌量予以保留):
1.
2.
3.
4.
5.
6.
7.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民主是好的。
經濟發展對香港來說最重要。
女孩子必須漂亮。
男士必須事業成功。
我們必須尊重和遵守基本法。
其他題目(老師自訂)。
同學在追蹤傳媒觀點時,可參考下列例子:
題目:反對婚前性行為是不合時宜的
立場:贊成
處理場合:某電視台某劇集(註明)
內容簡介:劇集男主角的未婚妻是基督徒,拒絕和男主角進行婚前性行為,男
主角大為不解。男主角將此事告訴朋友,朋友都覺得未婚妻是古老石山。
9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54:傳媒與多元性
閱讀
一般而言,自由社會都認為,多元性是自由社會的重要價值,理由有二。
第一,多元化社會環境本身就是社會自由的體現。第二,多元化的社會環
境使人得以接觸不同的觀念與生活方式,有利社會進步。但是,即使在自
由社會,媒體仍會受到市場的因素或社會道德的限制,而不能隨心所欲任
意發揮。因此,所謂多元的傳媒環境,也不是毫無界線的。
當然,這種對多元性的限制,並不一定是壞事。對於是非早有公論的事
情,單一性就比多元性來得理所當然。例如,你不會期望在傳媒看見有歌
頌日本侵華的社評,也不會期望大眾傳媒會對納粹德軍的評價莫衷一是。
問題是,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像上述問題一樣黑白分明。比方說,社會應
該如何回應愈來愈開放的性風氣?怎樣的學校環境最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在這些情況下,多元化的討論
環境應較有助於社會人士討論和尋求共識,以解決問題。
傳媒有幾個方法可以協助社會塑造一個多元化的討論空間。第一,為不同
有關問題提供多方的相關資料;第二,提供渠道讓社會上的不同聲音得以
表達。
參考資料:
Michael Gurevitch, Tony Bennett, James Curran & Janet Woollacott (ed.). Culture, Society and
the Media. London: Methuen, 1982.
討論題目
1. 上文說,社會對某些議題可以持有較為單一的觀點,而對另一些議題的討論
則比較需要。你同意嗎?試以例子說明你的看法。
2. 你認為現時香港的傳媒有沒有協助我們的社會建立多元化的討論空間?何以
見得呢?
10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55:言論自由、民主與傳媒
閱讀
言論自由一向被視為民主社會的基石,有兩個最重要的理由。雷杜格
(Douglas Ray)認為,民主的意思,就是指人民擁有自己做選擇的自
由,除非他們在行使自由時傷害了別人。按這個定義,民主的意思也就包
括了言論自由。如果我們說我們支持民主但不支持言論自由,我們就自相
矛盾了。
如果我們採納民主的另一個定義,我們就會得出另一個支持言論自由的理
由。民主另一個常用的定義,是指一個政府的系統,能夠讓人民—不限於
某些階級、獨裁者或特權群體—參予決定有關國家的事務。如果人民不能
對社會事務發表意見,那麼他們當然不可能參予決策。只有在言論自由保
障了人民的知情權,並且保障了一個論政空間的情況下,人民才能真正地
參 予 決 策 。 所 以 哲 學 家 兼 教 育 家 亞 歷 山 大 . 密 克 爾 江 ( Alexander
Meiklejohn)說:「言論自由的原則源自民主自治的需要。」
參考資料:
Ray, Douglas. “Freedom of Speech” Spirit of Democracy website-Ideas in DemocracyFundamental Freedoms-Freedom of Speech.
<http://www.unb.ca/democracy/English/Ideas/Freedoms/Speech/Speech.html>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克雷.卡佛特(Clay Calvert)著,林惠琪,陳雅汝譯。《偷窺狂的國家》(Voyeur nation:
media, privacy, and peering in modern culture)。台北:商周出版,二零零三年,頁二七二
至二七三。
傳媒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它為言論自由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透過傳媒,言論
自由可以發揮的功能很多,包括:
1. 傳媒除了可以報道政府政策、官方消息、社會時事之外,更可以對之加以評
論,以及報道公眾有關的意見,因而可以對政府及社會產生監察作用。
2. 透過不同傳媒的報道,公眾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資訊,從而比較不同的消息,
有助於去偽存真。
3. 不同的傳媒往往有不同的立場,因而會表達、傳播不同的意見和觀點,讓公
眾可以參考取捨。
4. 傳媒與傳媒之間,也可以互相監察及批判,使傳媒的立場和操守更符合社會
利益。
10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討論題目
1. 想像你在一個沒有傳媒世界,你現在要行使你的投票權利,投票選舉立法會
的議員,你會從何途徑獲取有關候選人的資料?從這些途徑得到的資料和經
傳媒取得的資訊有甚麼不同嗎?由是而言,傳媒對民主社會有甚麼重要性?
2. 試比較「明報」、「蘋果日報」、「東方日報」及「文匯報」對同一個政府
政策或事件的報道及評論(社論),看看它們立場及處理手法有何不同之
處。
3. 你認為不同的報章有不同的觀點是健康的現象嗎?為甚麼?
10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56:言論自由的重要性
閱讀
當我們強調言論自由促進民主社會發展時,我們往往假定了思想言論透過
自由流通,就可以幫助人們在互相交流之中鑒定消息的真偽,確立真相;
此外,不同的言論思想也可以互相衝擊,使正確的及合理的得到採納及支
持。沒有了言論自由,當權者就可以控制思想,支配人民的信念和生活,
而在當權者犯錯甚或濫權時,也沒有渠道可以讓人揭發和批評,這樣社會
和人民都會蒙受巨大損失。
可是我們必須考慮另一個可能性,也許容許言論自由會導致錯誤的觀點有
機會散播,蠱惑人心。萬一如此的話,那麼我們可不可以說,錯誤的觀點
就不應享有言論自由?對於這個問題,彌爾(John Stuart Mill)在《論自
由》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答案。他指出,社會通常都有一些眾人
接受的主流觀點,但「聖人也有錯」,更何況是一般人呢?故此,這些主
流看法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如果這些看法是錯的,我們當然要容
許人民提出不同的意見,才能指出這些既有觀點的錯誤。在這情形之下,
言論自由當然是重要的。即使社會原有的看法是對的,言論自由還是有存
在的必要。因為即使是一個正確的觀點,也需要時常受到質疑和討論,才
能得到社會成員的真正理解。沒有這種在質疑和反省之中建立起來的真正
理解,人民就只會盲從,變成了一種迷信,而終有一天,因為不理解的緣
故,他們就會不再甘心樂意地信守了。對他們來說,無論是主流觀點還是
異端之見,都同樣是未經理性反省的一種信念。結果,正因為沒有受到質
疑,合理的觀點反而不能發揮它應有的功能。這解釋了言論自由為甚麼是
重要的。
參考資料:
Mill, John Stuart. Utilitarianism.. UK: Fontana, 1985.
分組討論
1. 請同學分組討論以下題目。討論之時,同學請盡量提出正反兩面的觀點及疑
問。
a) 孝順父母是子女的義務嗎?
b) 學校要求學生穿著校服對學生有益嗎?
c) 學生應該尊敬師長嗎?
d) 戀愛應該專一嗎?
10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2. 在討論之後,你對哪些題目的看法改變了?對哪些題目的看法仍和討論前相
同?
3. 對於你在討論後維持原有觀點的題目,你對自己的觀點和討論之前有否深化
或豐富了?由此推論,你同意彌爾指反對聲音有助於保持合理觀點的說法
嗎?
4. 綜合本教材和教材 55 的討論,請進一步分析言論自由的利弊。
5. 言論自由和資訊自由有甚麼利弊嗎?
10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57
活動:觀看電視節目
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免於恐懼〉,2004 年 6 月 13 日。
節目內容簡介
二零零四年五月,三位 Phone-in 電台節目名嘴相繼封咪,我們的言論自由怎樣
了?七年前接受訪問的記者協會前主席麥燕庭,今日依然是記者,她說我們學
得不夠乖。新聞工作者聯會主席陳思國說,我們只是捕風捉影,反應過敏,今
日的言論自由比九七年前更自由。處於干預言論事件風眼的電台主持梁文道
說,我們的言論空間在收窄,更甚的是,我們沒有了理性討論的餘地,只有表
態,政治只是表態政治,到最後是赤裸裸的相互實力血肉交鋒。
(節錄自<http://www.rthk.org.hk/rthk/tv/hkcc/20040613.html>)
討論題目
1.
節目中的受訪者,對「名嘴封咪」事件是否顯示言論空間在收窄持不同看
法。你較同意哪方面的看法?為甚麼?
2.
你認為「名嘴封咪」事件,對香港這論自由有沒有甚麼啟示?
10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58:傳媒中的共識觀點
閱讀
對不同的社會問題,公眾人士會對某些問題的觀點比較分歧,對另外一些
問題的觀點比較一致。傳媒也一樣。以新聞為例,電視新聞的任務當然是
要將事實客觀地報道出來,但是電視新聞在題材揀選、製作,以至報道,
都基於一些關於社會共識的考慮和假設;電視劇集基本上是虛構出來的,
但是劇集同新聞仍然有相近的地方,在題材、製作,以至演出,同樣會基
於一些關於社會共識的考慮和假設。
甚麼是「共識觀點」?英國社會學家賀爾(Stuart Hall)指出,新聞和大眾傳
媒的訊息是社會共同文化的基礎。共同文化指社會大部分成員在行為模
式、價值觀、理念和思想上的共識;而電視新聞會按照對共同文化的理解
去編制出來。以下是個顯淺的例子:
電視新聞傳媒在為我們訂定議程和安排其播放的先後次序時,都假設我們
都是香港人。既然我們都是香港人,自然最關心香港事;以翡翠台的晚間
新聞為例(二零零二年秋季),雖然在節目開始時的動畫將地球展現出
來,但是報道員出現後,我們看到的背景還是香港地圖。
在新聞事項的編排上,一般來說都會以港聞作為「頭條」,港聞之中亦會
以關於政府的事項為主;例如外國雖然發生重大事件,但不一定會成為
「頭條」,因為電視新聞傳媒假定香港人會覺得本地事件比較重要。在港
聞之後,才會有其他地區的新聞,當中內地新聞佔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
電視新聞傳媒假設我們都是中國人。
參考資料:
“Revealed: How UK media fuelled race prejudice”
<http://www.thechronicle.demon.co.uk/tomsite/8_6_1rev.htm>[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討論題目
將同學按教材 53 的追蹤習作的安排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 在你們追蹤的媒體之中,有沒有就教材 53 的題目得到共識?如果有,得到
共識的是哪些題目?
2. 除了新聞以外,你還可以在其他媒體中找到傳媒共識觀點嗎?試舉例說明
之。
10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3. 傳媒對某個課題有共識,是否表示這些共識觀點都有足夠理由支持?試以你
們追蹤過的論題為例說明之。
4. 這些共識是討論的成果嗎?還是傳媒只是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既有看法?
5. 傳媒的共識觀點對我們理解或分析社會事件有甚麼好處或壞處?對整體社會
又有甚麼影響?
10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59:報章的類型
閱讀
報章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最常見的分類是把報章區分為大報和小報。以
下是兩類報章特點的一些簡介。
1. 小報(Tabloids)
特點﹕
a) 「普及」的報章
b) 以低下階層為對象
c) 顯眼觸目的排版方式,附有大幅且戲劇性的圖片
d) 較短篇幅的報道文字,較多的圖片
e) 會用開玩笑或雙關語作頭條標題
f) 使用各種噱頭吸引讀者,如附送贈券、有獎問答等
2. 大報 (Broadsheets)
特點﹕
a) 「高質素」、「嚴肅」的報章
b) 以收入較高的階層為對象
c) 較長篇幅,較詳盡的報道文字
d) 嚴肅的頭條標題
e) 側重政治、經濟及國際新聞
參考資料:
蘇鑰機。〈完全市場導向新聞學——《蘋果日報》個案研究〉。出自陳韜文等編,《大
眾傳播與市場經濟》。香港:鑪峰學會出版,一九九七年。
現在,將同學分成四組,每組把教材 70 表一中的報紙歸類為大報或小報,然後
其中兩組分析歸類為大報的報紙有甚麼共同特點和/或獨持之處,另外兩組則
以同樣的方式分析小報。
討論題目
1. 在香港的報章中,有多少是大報?多少是小報?從這分類可顯示香港人的閱
報習慣嗎?如可以,是怎樣的閱報習慣?
2. 比較你對大報或小報特點的分析,在媒體文化方面,各類報章有甚麼異同之
處?
10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3. 你認大報和小報有沒有優劣之分?如果有,那麼「劣質」報章有存在的價值
嗎?為甚麼?大報和小報並存有甚麼好處和壞處?
4. 要建立一個開明、理性的社會,報紙宜具備怎樣的條件?
5. 要結合不同類型報紙的優點有可能嗎?若有可能,那報紙應該是怎樣的?若
不可能,何解?
10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60:傳媒報道的選擇性
課前預備
大眾傳媒經常會傳遞人們對各種社會事務的看法。可是,是不是所有人的看法
都能得到相同的傳遞機會呢?傳媒究竟是根據甚麼標準來選擇的呢?我們可以
仔細分析大眾傳媒的內容,來找出這些標準。不過,這需要很大型的研究,所
以,現在我們只用電視及電台的新聞節目來作為例子,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試選取(一)某一天亞洲電視的六點鐘新聞或無線電視的六點半新聞,以及
(二)同一天任何一個電台的新聞報道,記錄所有在節目中出現過的受訪者的
資料,並嘗試解釋選擇該受訪者的理由。在記錄中,請列明:
1.
2.
3.
4.
受訪者
受訪者身分(例如:議員、文化界人士、專業人士、學者、消費者等等)
訪問題目
選擇受訪者理由
討論題目
請同學檢視上課前所取得的傳媒訪問對象記錄,然後回答以下問題。
1. 就社會問題上,
(i) 電視台跟電台的新聞節目的受訪者在數目和類型上是否相近?若是,怎
樣相近?若否,它們有甚麼分別?為甚麼有這(些)分別?
(ii) 比較亞洲電視和無線電視在受訪者的數目和類型上是否相近?若是,怎
樣相近?若否,它們有甚麼分別?為甚麼有這(些)分別?
2. 不同類型新聞所選擇的受訪者類型是否有所不同?如果有,為甚麼有這
(些)分別?這種分別有理由嗎?
3. 你認為電視和電台所反映的社會人士的意見是否全面?請說明你的看法。
4. 你認為傳媒若要塑造一個多元的討論空間,在處理新聞訪問中應該採取甚麼
方針?採取這樣的方針,有甚麼好處?有沒有甚麼限制呢?
11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61:傳媒公審
閱讀
二零零三年,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因為在發表財政預算之前「偷步」買車而
受到傳媒群起攻擊。同年,平等會委員會主席王見秋也因為解僱未上任的
行動科總監余仲賢,被評為專横和武斷。二人最終都以辭職收場。事件引
起了有關傳媒公審討論。以下是一篇報紙文章的節錄:
何謂「輿論審判」?簡單來說,是由媒介煽動及發起,以公開討論形式迅
速凝聚民意及為事件下定論,由於輿論掌握的資料有欠全面,而民意又很
容易受情緒牽動,「輿論審判」一般不能像法院審判般公平衡量多方的證
據,作客觀理性分析。回歸以來,牽涉到「輿論審判」的新聞事件愈來愈
多,從幾年前鄭耀宗干預民調風波,到近期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
事件等,同樣皆因「小事」被拖累下馬。這獨特的媒介現象一方面反映香
港社會的政治遊戲已非常西化,作為政治及公眾人物須要具備高度政治智
慧;另一方面亦凸顯了傳媒介入政治功能在回歸後顯著加強,特別當政府
缺乏認受性及被架空的立法會皆處於弱勢時,挾民意以自重的傳媒便成為
左右政策的主要力量。
輿論審判是任何新聞自由社會的普遍現象,差異只在規模的大小,因為自
由地區的傳媒都傾向發揮其監察政府的第四權 1,喜歡月旦2政治,問題是
當一些小事開始在媒介被討論時,會否升級至超級新聞繼而引發政治危
機?端視乎當事人面對媒介的反應及化解政治危機的能力。事實上,目前
本地傳媒的生態是不斷發掘可以炮製超級新聞的題材,背後的動力一方面
出於市場考慮,同樣亦與回歸以後的政治氣氛有關。
參考資料:
〈媒介議政與弱勢政府〉,《信報》。二零零三年十一月十二日,頁二十五。
是指傳媒擁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足與政府(廣義)的三種主要權力(立法、司法、行政)分
庭抗禮,故稱第四權。
2
月旦者,評論批判之意。
1
11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其他可供選用例子
「SARS 遺屬:不能彌補傷痛」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楊永強的下台可以說是栽在郭
善雄手上(淘大 E 座居民)……郭善雄致電到電台批評楊「厚顏無恥」的
話,在傳媒中廣泛並反覆報道,對公眾產生了很強的情緒反應,輿論即時
逆轉,他(蔡)相信這是楊永強突然壓力增加至要下台的轉捩點……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四年七月八日。
楊永強下台前夕報章標題(二零零四年七月七日)
「沙士苦主轟問責制 楊永強被斥厚顏無恥」《蘋果日報》
「一聲對不起怎算負責」《蘋果日報》
「下台問責以昭公允」《東方日報》
「官家無能百姓受害 罪孽難消恩恤何來」《東方日報》
「沙士遺屬斥厚顏無恥不下台 倒楊永強怒潮澎湃」《太陽》報
「受害者怨恨難消楊永強下台謝罪」《太陽報》
「痛斥楊永強「『厚顏無恥』」喪妻漢盼中央聽到心聲」《成》報
「去年溫總曾探望 淘大苦主斥楊永強拒下台無恥」《星島日》報
討論題目
1. 從以上列舉的事件來看,你認為傳媒的力量大嗎?為甚麼會這樣?
2. 傳媒議政有何好處和壞處?
3. 在傳媒議政現象出現之時,閱聽人應該怎樣才可將傳媒議政的害處減至最
少?
注:
(1) 老師如欲加深同學對傳媒議政現象的具體理解,可以報章報道「王見秋事
件」或「楊永強下台事件」為例,讓同學討論傳媒公審的性質。
11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62:新聞自由與濫用—以色情為例
閱讀
新聞自由可說是言論自由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只有透過自由的傳媒,思想
言論才能發揮其功能。對於如何保障新聞自由,密西根大學校長李.波林
傑(Lee Bollinger)提出了一個「堡壘模式」的說法。這個模式認為,阻
止政府侵犯言論自由或新聞媒體的一個辦法是,「我們得在距離我們真正
珍視的言論活動還相當遙遠的距離外,就築起保障言論自由的邊界,並且
努力捍衛這個邊界。」
顯然,這個模式會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可讓新聞從業人員濫用新聞自由。
在香港,濫用新聞自由的情況實在多不勝數,以下便是一例:
二零零三年五月,香港一本暢銷刊物《壹週刊》刊登了一個聲稱關於中學
女生自拍裸照的特輯,內有多張該名女生的裸照,受到報業評議會讉責,
指該期雜誌為求銷量,刻意賣弄色情,有違新聞從業員專業操守。但由於
該刊物並非報業評議會的會員,故評議會除了加以讉責外,並未能對該刊
物施以實質的懲罰。
不過,按照波林傑的意見,為了保護言論自由這個更重大的價值,我們不
得不接受大量低質素,甚至是對社會風氣有損的報道及言論,那是要有言
論自由所必須付上的代價。
參考資料:
克雷.卡佛特(Clay Calvert)著,林惠琪,陳雅汝譯。《偷窺狂的國家》(Voyeur nation:
media, privacy, andpeering in modern culture)。台北:商周出版,二零零三年,頁一九
六。
討論題目
1. 波林傑的堡壘模式認為,為了保護我們珍視的言論自由,我們就得接受大量
低質素,甚至是對社會風氣有損的言論。你同意嗎?為甚麼?
2. 像上引《壹週刊》這類報道對社會有好處嗎?新聞自由足夠成為這類報道的
理由嗎?何以見得?
3. 在社會道德和新聞自由之間,我們應該如何取捨?
4. 言論及新聞自由有沒有條件限制?如果有,這些限制是甚麼?又應由誰人或
以甚麼機制來執行這些限制?
11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5. 接上題,對新聞和言論設限,有沒有甚麼危險?若有的話,又有沒有方法防
止這些危險,以平衡社會道德和言論/新聞自由?
延伸活動:觀看電視節目
香港電台節目《人權無國界》,〈私隱何價〉,2004 年 6 月 26 日。
討論題目
新聞自由與個人私隱如何平衡?
11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63:傳媒、理性討論與民主社會
課前預備
老師預先錄取一個「峰煙」(phone-in)節目或城市論壇的片段,在課堂上播
放。
閱讀
民主可以說是現代社會公認的價值,無論我們採納哪一種定義,民主社會
總少不了一個民選的政府。在選舉中,候選人既然不可能得到整個國家每
一個人的認同,難免就要採取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方法來決定政府的人
選。
有了少數服從多數的選舉機制,社會上的理性討論風氣就非常重要,理由
是多數人的意見並不一定就正確。舉例來說,在一個多數人吸煙的社會,
若沒有理性討論,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決定一定會是任何地方都不會禁
煙,但這樣帶來的社會損失及對非煙民權益的侵害,卻會非常巨大。故
此,理性討論也可以防止對民主選舉機制的濫用。
甚麼是理性的討論呢?所謂理性的討論,無非就是講道理而已。要講道
理,就要符合某些條件。以下是這些條件的例子:
1. 公平對話,不同意見的人有相同的發言機會。
2. 尊重參與討論的每一方。
3. 尊重證據。任何觀點若有有力的理據支持,就得接受,否則就要以更
有力的證據來推翻它。任何觀點,若無確據,不能強以該觀點為正
確。
討論題目
老師播放節目片段之後,引導同學討論以下問題:
1. 片段之中有哪些言行比較理性?哪些又比較不理性?為甚麼?
2. 單從有限的片段來看,這些節目對於塑造一個理性社會風氣是否有幫助?為
甚麼?
3. 理性討論除了上文所述的條件之外,還有其他條件嗎?
4. 怎樣可以提升社會上的理性討論?
11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64:多元化意見與媒體
閱讀
在街談巷議、烽煙節目以至報章評論中,我們都不時會聽到或看到類似以
下的言論:
綜援養懶人
港府在一九七一年設立綜援,目的是協助最貧困的階層維持最基本的生
活,資助對象主要是傷殘多病,年老無依或生活無著的人。但近幾年,隨
著失業率上升,領取綜援的人數也直線上升,而且濫用綜援的個案也越來
越多。
經濟不佳,一時失業,又無積蓄,無以維生,領取綜援並不為過。然而,
現在有些人卻把領取綜援視為天經地義之事,明明有工作能力,卻因為嫌
人工低微,收入少於綜援,於是完全沒有重新找工作的意欲,寧願閒來無
事,天天逛街、飲茶、打牌,成為長期依賴政府的寄生蟲。如此看來,說
「綜援養懶人」,其實並不誇張。
尤有甚者,傳媒揭發:竟然有人居於大坑道高尚住宅而仍領取綜援;另外
有些受助人因為「得閒過頭」而北上尋歡,包其二奶,用綜援金「玩女
人」,又有人為了領取更多綜援而多生子女!
凡此種種,都為我們的綜援制度敲響了警號。
調查反駁綜援養懶人
一項調查顯示,近七成領取綜援的失業人士,在最近一個月內曾不斷嘗試
找工作,但有近兩成完全沒有面試機會,另外有兩成雖獲錄用,但最終因
薪酬太低而拒絕受聘。
由立法會議員羅致光及六個社區團體組成的「我要工作運動聯席」,為了
解失業綜援者的工作意欲,在六月中至本月中成功訪問了三百零九名失業
綜援人士,約佔整體失業綜援者的一成;其中六成被訪者年齡在四十歲以
上,七成三人的學歷在中三程度或以下﹐一成七被訪者有五至十年工作經
驗。
調查結果顯示,有大約七成受訪者在之前一個月都有找工作,四成半更找
過逾十份工作,其中五位甚至在一個月內申請過百份工作,但有五十五人
11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連一次面試機會也沒有。另外,有近兩成被訪者表示曾成功獲得僱主錄
用,但最後拒絕受聘,主要原因是人工太低,未能抵銷因工作引致的開
支,或未能滿足生活基本需要。調查亦顯示,在申領綜援的被訪者中,有
過半數人士的申領時間均少於一年,領取綜援超過十年的則不足 1%。
羅致光指出,調查結果反映大部分失業綜援人士均會積極找工作,並非如
外界所說,是「綜援養懶人」﹐只是因為市道不好,加上他們受到背境、
年齡和學歷的限制而已。
調查結果公佈後,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總幹事何喜華亦評論說:「有幸找到
工作的被訪者中,超過一半表示因工資低得未能滿足生活需要而拒絕接受
工作,反映現時人力供過於求,工資水平已低得趕不上生活所需。這批中
年低學歷、低技術、領取綜援的人士,無論多積極參加培訓,也未必能找
到工作。加上在市場上的年齡歧視,令他們更難自力更生。政府應設法制
訂最低工資,並積極協助製造就業機會,否則無論工人如何努力尋找工
作、如何努力培訓也是徒然。」
參考資料:
《香港商報》。二零零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信報》。二零零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東方日報》。二零零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二零零二年八月三十日。
討論題目
1.
「綜援養懶人」一文怎樣報道「領綜援」人士?跟「調查反駁綜援養懶
人」一文有甚麼分別嗎?
2.
接上題,以上哪一個觀點在傳媒報道方面比較常見?這種觀點怎樣影響社
會人士對「領綜援」人士的看法?
3.
不同的傳媒帶出不同的觀點對社會有甚麼好處和壞處?
4.
面對傳媒不同的報道/評論,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立場?(可連繫到上兩課
有關理性討論及判斷資訊可靠性的原則。)
11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65:傳媒與少數群體
課前預備
著學生收集不同媒體如報紙、廣告、電視和電影對以下社會群體的報道:
1. 新來港人士
2. 南亞族裔人士
3. 失業人士
4. 低下社會階層的長者
5. 單親人士
6. 長期病患者
分析資料時,請考慮以下問題:
i) 我們有多經常在傳媒中找到有關這些社會群體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ii) 傳媒怎樣展現這些社會群體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大體來說,這些呈現的
印象是較單一的還是多元的?在傳媒中,有沒有一些對這些社會群體比較
另類的觀點?
討論題目
1. 在傳媒中,這些社會群體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有多常見?試舉例說明。
2. 傳媒在呈現這些社會群體的印象是比較單一的還是多元的?
3. 是不是有了言論自由,這類維護少數群體利益的言論就能存在?為甚麼?
4. 在甚麼程度上,傳媒所呈現的觀點是挑戰還是加強了對這些社會群體的刻板
印象?這些刻板印象對這些社會群體和社會整體來說有甚麼影響?
5. 傳媒有多經常顯示對這些社會群體的另類觀點?這些觀點對這些社會群體和
社會整體來說有甚麼影響?
11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66:多元性的敵人──自我審查
探討多元傳媒文化一個重要的課題是傳媒的自我審查。
除了政府的壓制之外,傳媒的自我審查一向被認為是傳媒的健康多元化發展的
大敵。所謂自我審查,就是出於政治或商業的理由,傳媒自發地打壓某類型的
意見。以下是一篇有關香港近年的傳媒自我審查的文章節錄:
現時不少人士(包括新聞工作者)都認為香港出現了新聞機構「自我審
查」的狀況,不願批評當權者,以及低調處理反對當權者的聲音,損害了
市民的知情權。
是否真有其事?
當然,就讓我舉數個例子給你看。無線電視曾於一九九三年九月買下了英
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兩輯紀錄片:《毛澤東: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和
《勞改》,但到現在還未公開播映。這兩套紀錄片在英國播映時,曾遭中
國政府強烈抗議。
一九九四年初,國際報業大亨梅鐸購買香港衛星電視股權,成為最大股
東。一段時間後,香港衛星電視隨即宣布從發射到包括香港和中國大陸地
區的節目中,抽掉英國廣播公司的國際新聞。其後梅鐸在接受訪問時,承
認抽掉這個新聞節目是為了改善與中國的關係。
另外,一九九四年亞洲電視買下了一套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清晨,中國學
生及民運人士撤離天安門廣場的紀錄片。亞洲電視新聞部原本已經安排在
六月四日播放,以紀念「六四民運五周年」。但遭到管理階層反對,臨時
抽起該片。結果亞洲電視新聞部六名主管及編輯辭職,抗議這種自我審
查。
參考資料:
潤之。〈新聞自由 ABC〉,香港人權監察網頁—出版刊物
<http://www.hkhrm.org.hk/chinese/booklets/chi_bk4.html>
延伸活動:觀看電視節目
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免於恐懼〉,2004 年 6 月 13 日。
建議播放片段:自我審查(0146-0703)
11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討論題目
1. 你怎樣理解「自我審查」?
2. 文中和節目中的例子都有提及傳媒自我審查的例子,你同意嗎?為甚麼?
3. 你有沒有感受到傳媒在自我審查?試舉例說明。
4. 傳媒應否自我審查?為甚麼?
5. 甚麼因素造成傳媒自我審查?
12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67:言論自由建基於多元化
……要珍惜得來不易的言論自由,民眾先要爭取一個多元化的廣播業架
構。在一個多元社會,並不只有鄭經翰、黃毓民、李鵬飛、梁文道等幾張
嘴,只有個別名嘴的社會,其實也是一種寡頭政治主導的社會。香港不止
有四張嘴,還有很多張嘴同時發聲,才算得上有基礎穩固的言論自由。
而筆者心目中的理想廣播業架構,由以牌照費為基礎的公營廣播機構、具
有良好企業管治的私營廣播機構以及眾多小功率電台、網絡電台所組成。
一、以牌照費為基礎,或以捐款為基礎的公營廣播機構。
像英國廣播公司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般,以牌照費為基礎,
能在不向廣告壓力屈服之下,向公眾提供不偏不倚的報道、評論,亦有維
持公眾鑑賞水平的作用。就香港情況而言,香港電台應該以英國廣播公司
模式進行改革。
二、具有良好企業管治的私營廣播機構。
絕對不能以家族企業的方式經營,這很容易有管理層干預編採自主的流
弊,而應像《紐約時報》、Google 等著名企業,有嚴格的公司憲章,限
制董事局及控股股東的權力,確保編輯自主性不會受管理層影響。而這類
電台,在節目製作上可以力求迎合市場。
三、眾多小型的小功率社區電台,或網絡電台。
除了為特定社區服務,亦可以提供一些另類而偏鋒的節目,或為特定受歧
視社群提供服務,以補主流傳媒的不足。像為只懂閩南語的社群提供服
務,或為同性戀者提供度身訂做的內容。
更重要的是,三種電台在功能上是互相補足的。小功率社區電台或網絡電
台,不可能提供全港性的新聞,但可以製作一些主流電台不願製作的節
目;商營電台可能有政治觀點偏頗的問題,而公營電台就可以盡量做到不
偏不倚。
在數碼技術飛躍發展的今天,這種三層廣播架構更有可為。現有的 DAB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技術,可以容納更多的頻道,讓小功率電台在
香港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在全民擁有寬頻的今天,加上數碼剪輯技術的
普及,有很多人可在家中一嘗當唱片騎師的滋味。
12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當 DAB 能夠容納更多商營廣播機構時,那機構間的競爭會刺激起人才的
需求,他們會更願意向小型網上電台或小功率電台購入節目。而由 MP3
浪潮激發的有聲書市場,亦讓小型電台的節目有了商業上的出路。在一個
活躍的內容交易市場配合下,不同廣播機構的新陳代謝才能夠維持,而廣
播業結構的多元性之下,才不會有人認為透過黑社會來恐嚇個別節目主
持,就可以令不利自己的言論被嚇走。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四年八月十二日。
討論題目
1. 我們應怎樣才可以使香港的言論有更穩固的基礎?
2. 作者提出了他對廣播的理想,你認為他的廣播理想有甚麼重要元素?在香港
可行嗎?為甚麼?
12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68:多元傳媒文化的塑造──公眾媒體與公眾頻道
閱讀
媒體的運作模式大約可分為三類:私營、國營及公營。私營媒體由私人機
構擁有,按市場規律運作;國營媒體隸屬於政府,直接向政府負責。公營
媒體的特色則是,它一方面不直接由政府管轄,同時也不需要受制於市揚
考慮,因此能夠提供第三類的聲音。理想地講,公營媒體應該是「由一個
服膺於公眾利益的機構去經營,它享有充裕的自主權,也免受政府和官僚
的干擾。」公營媒體的主要精神,可以用以下四點來說明:
公營廣播存在的理由是為公眾服務,但又不受制於商業或國家利
益。
公營廣播機構面向每一個作為公民的個人。
公營廣播鼓勵接觸及參與公眾生活。
公營廣播啟迪知識,拓展視野,使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以至人類
本身。
為了實現以上的目標,公眾媒體一般必須達到以下四點:
一、普及化:公營廣播不必與商營廣播競爭收視率或收聽率,但是,公營
廣播要盡力讓整個社會都可以接收它的節目,確保每個人都可以明白
節目內容及經常收看。
二、多元化:公營媒體節目必須多元化,製作不同類型的節目,照顧不同
階層閱聽人的品味和需要,以及對社會上不同的議題作出討論。
三、獨立自主:免受政府及商業干預,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間。
四、獨特性:在質素和節目性格方面,公營廣播必須有別於其他廣播。
由於在私營媒體之中,只有具市場價值的產品才能生存,而在公營媒體之
中,又只符合政府利益的資訊才能發放,所以一般人都認為,它們兩者都
不能有效地促進多元的傳媒文化。理想地說,公營媒體應該能提供一個有
效的途徑去解決這個問題。在香港,主要的公營媒體是香港電台。另外,
政府計劃在二零零六年引入數碼電視廣播,由於這項新技術可以支援多電
視頻道,有議員因而建議設立公營電視頻道,認為這樣做有利於建立一個
更多元化的傳媒空間:
12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政府打算在二零零六年引入數碼電視廣播,這項嶄新的廣播技術可大幅增
加廣播頻譜,能同時支援更多電視頻道,為本港設立公眾使用電視頻道帶
來契機。將來這條頻道可以播放由民間製作的電視節目,內容包括實驗電
影、音樂、藝術、科技、宗教、教育與地區資訊等,包羅萬有。此外,這
條頻道亦可以提供一個平台,讓市民及團體議事論事,甚至進行公民教
育;言論可以更多元化,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大原則。
參考資料:
戴健文。〈公營廣播─為甚麼?怎麼辦?〉。(摘譯自世界電台與電視議會及聯合國教
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於二零零一年五月出版的政策文件)。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網頁—
傳媒透視—前期資料—2002 年 7 月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20715_76_33706.html>[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余若薇。〈「廣播政策」動議辯論〉。2004 年 2 月 18 日。余若薇網上辦公室網頁—文
章講辭—講辭—2004—2 月。
<http://www.audreyeu.org/speech2004/speech20040218.htm>[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討論題目
1. 你認為香港現在的傳媒發展是否多元化?何以見得?
2. 除了設立公營媒體,還有其他方法去促進傳媒的多元化嗎?
12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69:塑造健康傳媒空間──新聞工作者的角色
要塑造一個健康的傳媒空間,很明顯是社會各方面的責任。我們首先由新
聞工作者入手處理這個問題。下面是香港新聞從業員專業操守守則。
《新聞從業員專業操守守則》
我們的理念
我們確信言論自由是一項基本人權。
我們確信新聞自由是言論自由的具體呈現,獲基本法保障。
我們確信新聞從業員應竭力維護新聞自由,以公眾利益為依歸。
我們確信新聞從業員須遵循真實、客觀、公正的原則。
我們認為傳媒機構擁有者及新聞行政人員,更有責任鼓勵和要求員
工信守這些理念。
操守守則
1
2
3
4
5
6
7
新聞從業員應以求真、公平、客觀、不偏不倚和全面的態度處理新聞
材料,確保報道正確無誤,沒有斷章取義或曲解新聞材料的原意,不
致誤導大眾。
若報道失實、誤導或歪曲原意,應讓當事人回應,盡快更正。
新聞從業員在處理新聞的時候,尤其是涉及暴力、性罪行、自殺等社
會新聞,應避免淫褻、不雅或煽情。
新聞從業員應尊重個人名譽和私隱。在未經當事人同意,採訪及報道
其私生活時,應具合理理由,適當處理,避免侵擾個人私隱。
4.1 兒童的私隱尤須謹慎處理,傳媒報道涉及兒童私生活的題材時,
必須要有合理理由;不應單單基於其親人或監護人的名聲和地位
而作出報道;
4.2 傳媒報道公眾人物的個人行為或資料時,須有合理理由;
4.3 擁有公職的公眾人物當其個人行為或資料涉及公職時,不屬於個
人私隱。
新聞從業員應致力避免利益衝突,在任何情況下,其工作均不受其個
人、家庭成員、機構、經濟上、政治上或其他利益關係所影響。
5.1 不應利用因履行職責而獲得的消息,於消息公布前謀取私利,或
轉告他人而間接獲益;
5.2 不應因廣告或其他考慮而扭曲事實;
5.3 不應報道或評論自己有份參與的投資項目、組織及其活動;若須
報道或評論,亦應申報利益;
5.4 不應因外界的壓力或經濟利益而影響新聞報道或新聞評論。
新聞從業員不應因政治壓力或經濟利益而自我審查。
新聞從業員應以正當手段取得消息、照片及插圖。
12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在處理有關年齡、種族、膚色、信仰、殘疾、婚姻狀況、私生子女、
性別或性傾向等內容時,應避免歧視。
9 新聞從業員應保護消息來源。
9.1 為免錯誤引導公眾,應盡量避免引述不願透露身分人士所提供的
消息;
9.2 如需引述,應加倍謹慎查證不願透露身分人士所提供的消息。
10 新聞從業員應切實遵行本守則,除非涉及以下的公眾利益範疇:
10.1 揭露任何個人或組織濫用權力、疏忽職守、或不法的行為;
10.2 防止公眾受到個人或組織的聲明或行動所誤導;
10.3 防止任何對公眾安全、香港防務、公眾健康受到威脅。
8
運作細則
(I) 新聞攝影
1 新聞攝影以記錄真實為首要任務,記者在新聞現場應據實拍攝,不得
參與設計或導演新聞事件,作誇大和不實的報道。
2 記者在拍攝意外事件時,應顧及受害人及其家屬的感受,盡量把對他
們的心理影響及傷害減到最低。
3 攝影記者在拍攝過程中應該尊重被攝者的私隱。
4 新聞攝影工作者(包括攝影記者和圖片編輯)應謹慎處理血腥、暴
力、噁心和色情圖片。使用時須考慮:
4.1 對說明新聞事件是否必要;
4.2 對社會的影響;
4.3 對當事人及其家屬的影響。
5 新聞攝影工作者在處理照片時,應以拍攝現場所見的真實情景為依
歸,任何事前或事後的加工,都不能接受。
6 新聞照片在新聞媒體上有時會用作插圖或作局部整合以配合版面編輯
效果,但應註明照片曾經「加工處理」,或指明是「設計圖片」。
討論題目
1. 你認為怎樣才稱得上是健康的傳媒空間?
2. 新聞工作者在促進健康的傳媒空間之中有甚麼角色?
3. 你認為這些守則在現時的傳媒之中有沒有廣泛地遵守?試舉例說明。
4. 現行守則主要關注於確保新聞工作者獲取資料的途徑是否正當、報道是否忠
實、有沒有保護受訪者,以及有沒有侵犯其他人的權利。這些要求足夠嗎?
你認為守則應該加入其他內容嗎?
5. 除了新聞工作者的角色,還有哪些方面可以有助促進健康的傳媒空間?
12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教材 70:港人讀報習慣
閱讀
表一
香港主要報章讀者人數
東方日報
181.4 萬
南華早報
13.8 萬
蘋果日報
156.9 萬
新報
9.4 萬
明報
65.2 萬
信報
7.4 萬
太陽報
35.5 萬
文滙報
2.5 萬
星島日報
31.6 萬
英文虎報
1.0 萬
經濟日報
25.2 萬
大公報
0.5 萬
都市日報
21.2 萬
香港商報
0.5 萬
成報
16.3 萬
表二
讀者心目中最客觀中肯的報章
明報
27.9%
南華早報
2.9%
東方日報
12.6%
太陽報
0.9%
星島日報
5.4%
新報
0.7%
成報
5.0%
文滙報
0.3%
信報
4.5%
商報
0.3%
經濟日報
3.0%
大公報
0.2%
蘋果日報
2.9%
都巿日報
0.1%
12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表三
讀者心目中最具娛樂性的報章
蘋果日報
40.7%
星島日報
0.2%
東方日報
23.5%
成報
0.2%
太陽報
4.1%
信報
0.1%
明報
0.6%
南華早報
0.1%
經濟日報
0.2%
新報
0.1%
調查機構: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
調查日期:二零零三年八月及十二月
取樣方法:隨機抽樣
受訪人數:1685
受訪者年齡:15-64
最大可能抽樣誤差:2.39%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四年一月十四日。
討論題目
1. 比較「讀者心目中最客觀中肯」的報章排名和「讀者人數」的排名,二者的
差異大不大?由此推斷,香港讀者對報章有怎樣的喜好取向?
2. 比較「讀者心目中最具娛樂性」的報章排名和「讀者人數」的排名,二者的
差異又如何?和第二題的結果比較,香港讀者比較喜歡哪一類型的報章?你
對這個現象有甚麼評價?
3. 你認為香港報業在甚麼程度和從哪(些)方面是一個多元的傳媒?試從媒體
擁有權、媒體文化和閱聽人的喜好取向加以分析。
4. 在甚麼程度上,其他傳媒例如電視、電影和雜誌,和從哪(些)方面,是一
個多元的傳媒等?
5. 就香港傳媒的種類、媒體擁有權、媒體文化和閱聽人的喜好取向,在甚麼程
度上,你認為香港傳媒是多元化的?還有甚麼因素可有助顯示傳媒的多元
化?
12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1:是傳媒在影響我們的文化發展還是文化主導著傳媒的製作方針?
重點 d :傳媒與多元文化社會
129
議題 2
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
有害還是有益?
130
重點 a
媒介與流行文化
13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探討問題建議
香港青少年最普遍的消閒活動是甚麼?這些消閒活動是否都跟傳媒有關?他們
有否受傳媒影響而跟隨流行文化的意識形態?
13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71:流行文化與大眾文化
閱讀
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又稱普及文化,和大眾文化(mass culture)
是非常相似的一對概念。傳統來說,普及文化和大眾文化都是和所謂精緻
文化對立的概念,也因此含有貶義。所謂精緻文化,大概指那些需要一定
的閱歷、訓練和反省才懂得欣賞的文化。相反,不論是普及文化還是大眾
文化,都沒有一套正規的標準來評價這些文化產品的優劣。因此,普及文
化和大眾文化被認為是比較低級的事物。
雖然普及文化及大眾文化是很相近的東西,可是按傳統的用法,二者之間
還是有一個細微但重要的差別。大眾文化是工業化社會的產物,在工業化
社會之中,人被逼屈服在一個固定的生產活動的規律底下。不但如此,連
日常的精神和創造活動也被工業化的生產和消費所取代,因此大眾文化是
基本上被視為一個反人性的東西。相比之下,普及文化卻指那些由人在日
常生活之中衍生出來的文化活動和產品,它仍然保有較多的主動性,也更
貼近正常的日常生活。
現代學者比較不喜歡上面那種有價值判斷的方法來定義普及文化,而改用
比較中性的方式來理解它。譬如字典給普及文化的定義就是「對整體社會
有吸引力的創意娛樂產品以及品味風格」(objects of creative expression,
entertainment, and style that appeal to the society as a whole)。而大眾文化
則被界定為「透過大眾媒體被散播的文化」(the culture that is widely
disseminated via the mass media)。
參考資料:
“Popular Culture”<http://www.jahsonic.com/PopularCulture.html>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Kristina Ross. “Mass Culture” <http://www.mediahistory.umn.edu/masscult.html>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Popular Culture". Microsoft Encarta 97 Encyclopedi. 1993-1996, Microsoft Corporation.
“massr culture”<http://www.thefreedictionary.com/mass%20culture>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3 日]
討論題目
1. 試舉出精緻文化和普及文化的例子
2. 精緻文化和普及文化有清晰的分界嗎?為甚麼?
3. 你認為精緻文化和普及文化有沒有優劣之分?何以見得呢?
13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參考資料
1.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文化委員會諮詢文件2002〉(可參考章節5.4)
<http://www.legco.gov.hk/yr02-03/chinese/panels/ha/papers/ha1108cb2-289-2c.pdf>
2.
香港藝術發展局網頁—藝術人生—名人與藝術,〈陳嘉上的視野與包容〉
<http://www.hkadc.hk/chi/arts_life/1-5-2/index_cheng_jia_shang.html>
13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72:香港青年生活文化調查
閱讀
香港青年協會在二零零三年四月初進行的一項「香港青年生活文化調查」
的部分資料。該調查用電話抽樣訪問了 543 名 15 至 24 歲的青少年。發現
了以下情況:
1
2
3
近七成半的被訪者在過去一年內沒有聽過演奏會、看歌劇或欣賞戲
曲,反映青少年普遍很少觀賞精緻文化節目。
他們大多熱愛具本土色彩的大眾文化產物,如港產電影、電視節目、
流行曲、報章雜誌及本地藝人。
調查發現,受訪青少年過去一年最喜愛的電影是港產片《無間道》,
最喜愛的偶像是本地人氣組合 Twins。
流行音樂、港產電影、花式滑板和 hip-hop 舞蹈都是青年人喜愛的消閒娛
樂,普及文化始終是青年生活的主流。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三年十一月十日。
討論題目
1. 上面的發現,能反映你自己的情況嗎?
2. 你喜歡上面提到的所謂精緻文化嗎? 1 為甚麼?所謂精緻文化是不是有點不
吃人間煙火?它有沒有可親的一面?
3. 有論者認為普及文化也是普羅大眾追求卓越和自我實現的的途徑,你同意
嗎?
4. 調查機構建議香港政府多向年輕人推廣精緻文化,你同意嗎?為甚麼?
按一個慣常的看法,精緻文化和普及文化是對立的東西。這個對立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第
一,精緻文化的觀賞者和參與者通常是社會上受過高深教育的精英,而普及文化則在一般教育
水平的群眾之間流行。第二,精緻文化通常指那些需要較多的體驗、訓練和反省才能欣賞的事
物或活動,而普及文化則一般並無要求。請參考網頁
<http://acc6.its.brooklyn.cuny.edu/~phalsall/texts/culture.html>及
<http://www.jahsonic.com/PopularCulture.html>。
1
13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73:香港普及文化發展概況
課前預備
請同學在網上、影音產品店、雜誌、報章,或是在親友的珍藏之中,尋找一件
八十年代以前的傳媒流行文化的相關產品(如某齣電影或某本雜誌),準備在
下一節向同學介紹。在介紹之中,請說明:
1. 產品性質
2. 產品所屬的年代
3. 產品特色
閱讀
簡單來說流行文化不外是一時一地社會人士所普遍接納的事物。所以流行
文化的覆蓋面很廣,由各式各樣的文藝活動到飲食衣著,都可以成為流行
文化的內容。而本文所介紹的,會集中在媒介消費的活動方面。
流行曲
四十年代,二戰剛剛結束,香港並沒有太多娛樂,流行曲成了一個相當普
遍的娛樂途徑。早期流行曲以國語歌為主,代表歌手有顧媚、劉韻等。六
十年代,香港受到西方文化的薰陶,掀起了英文歌的熱潮,披頭四和「貓
王」皮禮士利大受歡迎。七十年代開始,因為電視的普及,電視劇主題曲
將流行曲帶入粵語時代,羅文、鄭少秋、汪明荃都是當時的代表人物。另
外,出身樂隊唱英文歌,後來藉電影主題曲大紅大紫的許冠傑,也是非常
重要的歌手。
自此,粵語歌一直是香港流行曲的主流。八十年代的紅歌手有譚詠麟、張
國榮、梅艷芳等,九十年代有「四大天皇」:黎明、劉德華、張學友與郭
富城,以及幾位「天后」如林憶蓮、彭羚、關淑儀、王菲等。踏入二十一
世紀,歌手之間的爭持愈趨激烈,很難再用少數歌手代表整個時代。同
時,歌手漸趨多元化。本地、英美、日本,甚至韓國等地的歌星,都同樣
受到樂迷的支持。
電視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無線電視 TVB)於一九六七年啟播後,收看
電視成為廣大市民的一種免費娛樂。電視於七十年代漸漸普及,百集長劇
造就了一群忠實電視迷。經典電視劇如《狂潮》、《家變》等,都成了當
13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時家庭觀眾長期追看的作品。劇集播映大結局,或香港小姐的選舉,都是
城中的大事。
八十年代生活節奏加快,造就了中篇劇的興起。《上海灘》可說是中篇劇
的經典,其他如《千王之王》、《神鵰俠侶》,以及麗的(亞視的前身)
的《天蠶變》、《大內群英》等,都令八十年代電視迷津津樂道。
九十年代比前多了一些講述專業人士如醫生和律師故事的劇種。另外,隨
著電腦技術的進步,又興起了以電腦特技為賣點的劇集。九十年代的代表
作品有《壹號皇庭》、《西遊記》、《我和彊屍有個約會》等。同時,外
購劇也掀起了熱潮,如《包青天》、《還珠格格》、《雍正皇朝》等,都
可說是代表作。
電影
戰後香港的電影以國語片和外語片為主,票價非常昂貴,一般市民負擔不
起。六十年代本地電影公司相繼成立,票價下調,港產粵語片才開始流
行。這時期的電影題材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例如《飛女正傳》、《李子
長活畫》、《好夫妻》等。七十年代,動作片成為主流,李小龍是最重要
的代表。七十年代後期,許氏兄弟的電影雄霸影壇,自此喜劇成為香港電
影主流,從八十年代的新藝城到九十年代的周星馳,都是香港電影的重要
標記。動作片和喜劇的結合,亦造就了成龍的成功。此外,自九十年代開
始,外國電影包括亞洲電影也日漸受歡迎。
報刊與漫畫
報刊是戰後一種最主要的傳播媒介。它是香港市民獲取最新消息的來源之
一,也是最普遍的讀物。早期,報刊種類較少,主要報道港聞要事。現在
的報刊,種類繁多,除了報道時事,還有馬經、地產、財經和娛樂新聞
等。最特別的是報刊的專欄,這些專欄多為短小的散文,早期也有連載的
小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最初就是在報章上連載的。而董橋也是因為寫專
欄而成為廣為人知的優秀散文家。
漫畫也是頗受大眾歡迎的讀物,在六、七十年代開始,興起了本地漫畫,
主要是反映當時市民的心態,或者是以打鬥奇情吸引讀者,最著名的例子
有《老夫子》、《龍虎門》、《中華英雄》等。到了八十年代,本地漫畫
開始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漫畫,熱潮至今仍未減退。
13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活動:流行文化產品介紹
將同學分為四至五人的小組,並著每組選擇某時期的流行文化產品作介紹,並
分析該時期的潮流文化產品的特色,最後每組將討論結果向全班匯報。
討論題目
1.
那時期的產品特色和當時香港的社會發展有沒有甚麼關係?
2.
在產品特色上,那時期的產品和今日同性質的產品比較,有沒有甚麼異同
的地方?是哪些地方?為甚麼?
13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74:新興媒體的影響(一)—互聯網
閱讀
媒體與大眾文化向來關係密切。在過去,我們討論媒體與大眾文化的關係
時,焦點往往集中在電台、電視、電影和報章雜誌之上。可是踏入九十年
代,隨著資訊科技的發達,湧現了許多新興的媒體。其中互聯網的興起,
尤其令人注意。此外,手機(手提電話)的發展,也使手機超越了通訊工
具的功能,而成為了新興媒體的一個構成部分。
互聯網和手機有幾個重要而共通的特點。第一,它們都既是通訊工具,又
同時是媒體(更準確說是廣播的工具)。第二,由於第一個特點,以致它
們具有高度的互動性。由於互聯網和手機是傳播的工具,因此對傳統的傳
媒分析也能適用於這些新媒體;但另一方面,因為它們有以上的特點,卻
又使它們的影響也有別於傳統的媒體。以下是一些關於互聯網的報道撮
述。
1
2
3
4
5
6
突破機構一項研究顯示,約有一成四青少年有沉迷上網的跡象;香港
中文大學社工系的研究更顯示,約二成四的小學生有上網成癮的危
險。
英國和新加坡的上網人士之間出現了一種新病症,名為「互聯網打印
輸出綜合症」(internet print out syndrome)。就是病人總喜歡帶同擇自
互聯網的資料看醫生﹐挑戰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病人甚至有可能不
看醫生,意圖「網上自診」。
英國一個少年,在網上聊天室一人扮演多個間諜角色,並要求網友暗
殺自己。專家分析指少年人沉迷網上活動,會導致無法區分虛擬和真
實。
一項研究顯示,英國僱員每天耗費一小時清理垃圾電郵。
二零零零年,北京大學女生邱慶楓在回校途中遭姦殺,校方以穩定為
由拒絕讓學生舉行紀念活動,結果學生在網上討論區發動抗議。論者
認為,這是網絡衝破言論控制的好例子。
數碼科技公司 Octavo 將四十多本名著的古本逐頁拍攝上網,供喜愛歷
史文物的人士及愛書人在網上欣賞。
參考資料:
突破機構網頁—青少年研究資料庫—突破青少年研究資料庫—突破青少年研究調查—
2003 年 1 月,〈青少年網絡危機研究〉
<http://www.breakthrough.org.hk/ir/researchlog.htm>[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4 日]
《明報》。二零零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二零零一年五月七日、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三十
日、二零零四年五月九日、二零零四年五月三十日。
BBC 中文網—〈北大學生抗議女同學被殺〉,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762000/7621201.stm>
13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黃世澤。〈電腦網絡衝擊中國言論自由〉。《明報》。二零零零年七月二十二日。
<http://xinsheng.net/xs/big5/da4print.asp?ID=688>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10 日]
討論題目
1. 互聯網的出現,對我們的生活習慣有沒有影響?何以見得?
2. 專家擔心互聯網的使用會使一些人混淆虛構與真實,你認為這個擔心是否合
理?傳統媒體有沒有類似的問題?如果有,其具體表現有否因媒體不同而有
差異?
3. 很多學者認為傳媒能傳遞某種價值信念,且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理解。你認
為上面的例子能支持這講法嗎?你又能否列舉其他例子說明你的想法?
14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75:新興媒體的影響(二)──手機
隨了網上媒體以外,手機也成了傳媒中的新貴。以下有兩段有關手機傳媒的報
道。
手機色情聲帶無王管
科技發達下,近年手提電話短訊(SMS)成了私人公司的宣傳渠道,最近
更有「玩 Line」公司透過手機用戶的「自動話音提示」功能,向全港用戶
抽樣播放宣傳聲帶。由於此類聲帶部分含有色情成分,又浪費客戶手機通
話用量,對客戶造成極大滋擾。電訊管理局發言人指,本港暫時未有法例
監管濫發訊息,但局方稍後將向市民作全面諮詢。
參考資料:
《東方日報》。二零零四年五月八日。
3G 改變生活方式
亞洲領先歐美—紀碩鳴
新一屆歐洲國家盃在葡萄牙開鑼,歐洲時間六月十三日晚英國與法國球隊
的比賽最為引人注目,然而這場球賽卻在香港時間的十四日凌晨二時四十
五分才開哨。在香港從事證券業工作的何炯炯是球迷,但第二天上班有生
意談,為不影響工作,何炯炯只能放棄通宵觀球賽的打算。他向朋友借了
一部香港和記電訊推出的 3G,晚上安然睡覺,第二天在上班的路上就急
忙打開手機進入體育頻道的「足球天地」,服務商提供的數小時前的球賽
實錄依然精采,加時階段法國隊兩個精采入球令何炯炯興奮。3G 推出使
何炯炯上班時仍精神飽滿,也滿足了自己喜愛足球的興趣,更利用上班途
中看球節約了時間。
參考資料:
《亞洲週刊》。第十八卷第二十六期,頁二十八。
14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3G 成人資訊「不設防」
影視處跟進
市民投訴 3G 服務淪為不雅渠道,客戶縱使不欲接收成人資訊,也無法不
要「花花公子」及「迷人性地」等媒體頻道,而使用有關頻道時只要首次
輸入密碼,日後便可在毋須密碼的不設防情況下,收看色情短片,有家長
對此感到擔憂。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討論題目
1. 你認為資訊科技被濫用的情況嚴重嗎?請說明你的理據。
2. 你認為第三代手機的流行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甚麼轉變?對我們的思想行為
又有沒有甚麼影響?
3.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達,我們是擁有更多自由,還是更容易受傳媒操控?
14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76:流行文化的特徵
閱讀
資料一
在香港流行文化世界裏,經常有許多即食又沒有太大意義的東西充塞在我
們面前,因為,我們都習慣了快來快去的事物,沒有足夠時間想清楚每個
意義的背後。
參考資料:
〈過界〉。《東方日報》。二零零三年四月二十七日。
資料二
由日本第二大廣告公司博報堂 ( Hakuhodo ) 進行的調查顯示,有 90%的香
港青年表示享受消費日本文化產品,並認為此是趕上潮流。
參考資料:
<新東亞時代>。《經濟日報》。二零零三年三月十九日。
資料三
流行文化是現代人「無『新』不歡」傾向的產物;但此處所謂的「新」,
跟真正「革新」,是完全不同的;「革新」意味著一種跟「過去」的完全
斷裂,一種制度、認知或本體上的完全革新,而現代人所追求的「新」,
則不過是新聞、時裝等等那樣的「新」;「新」之所以被欲求,並不是因
為它為我們帶來新的制度、認知、事物,而僅僅是因為它「新」。
參考資料:
〈我們真的無新媒體不歡?〉。《明報》。二零零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14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資料四
文化是歷史的投射,有怎麼樣的社會大環境生態就有怎麼樣的大眾流行文
化,台灣目前在新世代引爆趨勢下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而流行語則反映 E
世代的新思考方式,以顛覆創造好玩翻轉原先語言結構。最近台灣股市不
景氣,年輕一輩就以總統大套房來形容資產被套牢,蛋白質等於笨蛋、白
癡加神經質,她長得不錯(長得那麼醜不是她的錯)、嘿咻嘿咻、種草莓
都有那檔事的意涵。新世代流行語從注音符號、台語、英文單字、數字、
到電視語彙可說是應有盡有,青少年最 IN 的語言,實在是很不一樣。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新世代族群正以語言解構台灣社會主流價值。
參考資料:
〈「哈啦流行語」見證新世代〉。《公正報》。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討論題目
你認為流行文化有甚麼特徵?
14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77:「潮」人「潮」事
課前預備
教師著學生在上課前把工作紙完成。
活動
教師派發每組一張 A3 白紙及顏色筆。著學生就工作紙,分組交流時下潮流趨
勢。根據討論結果和他們的意見,繪畫他們心中的流行人物,然後向全班展
示和說明。由學生投票哪一組的圖畫是最「IN」的潮流人物。
討論題目
1.
在潮流圈中,一般人或物「IN」多久就會「OUT」?試以一個例子來說
明。
2.
你從哪裏知道他們「IN」或「OUT」?
3.
誰或甚麼因素來決定它們「IN」或「OUT」?
4.
你會很留意這些潮流資訊嗎?為甚麼?
5.
我們對潮流的看法,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
14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工作紙
流行文化大檢閱
青少年常以「IN」或「OUT」來代表那人或那物是否流行。就下列指標,舉出
一些「IN」和「OUT」的例子。
資料來源
指標
「IN」
「OUT」
髮型
服飾/鞋/球鞋
手提電話
書報/雜誌/漫畫
電影/電視
音樂/流行曲
藝人/歌星
其他
146
(如雜誌、電視、廣告、
朋友、網絡資訊、
觀察街上人群)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78:口語和潮流──以「
」為例
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語言習慣。以追求女孩子為例,很多年前大家都說「追
女仔」,後來不知怎地,都說起「溝」來。踏入二十一世紀,連「溝」也顯得
老套了,大家的新興術語是「 」。究竟這些術語的轉變是怎麼一回事呢?是
單純的一個用詞的選擇嗎?還是在選詞時暗藏了某種心態或價值觀?我們先看
一看兩位作者的意見。
近日聽得最多的一個新動詞為「 女」,驟耳聽來,其意似不難明,但要
細解,卻又不得其門,唯有請教學生。甲說此字跟「溝」同義,我問那為
什麼不乾脆沿用舊字?反正原來那個字都夠難聽了。乙說,這個字含有快
而準之意,表示追求異性不費吹灰之力。丙則認為此字源於 刀的
「
」,寓意男女分手時,有如讓
刀割線。
雖然我們始終無法為此字下一個最「正確」的定義,但背後那種視男女關
係為兒戲的心態還是清楚不過的。
參考資料:
朱順慈。〈拆穿「
女」西洋鏡〉。《明報》。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十日,E3 版。
「 」,鋒利、冰冷、迅速、割裂、準確,更可聯想到見血、入肉、疤
痕。追、溝、冧都明顯地表達了感情成分;但「 」,純動作,狠而酷,
不帶一點情感色彩,只求成果和姿勢。「 」,要用利器,乾脆快速,不
留情面。被「 」之後的東西都不能完全回復原貌,變得破碎、支離、殘
缺,好端端一個人,若被「 」後又會如何?「 」人者的成就滿足感,
是一種勝利者的光榮,以掌握「 」人技巧為榮。追、溝、冧即使一樣顯
示主客對立,但多少亦暗示了兩情相悅,有人肯入甕有人去掘窿。但
「 」,全然標示郁手者是絕對的主角,幾時有聽過有嘢自動獻身話:
「喂,埋嚟『 』我啦。」「 」,將主體無限放大,主子是獵者,獵物
只有乖乖受死。
參考資料:
鍾菊芳。〈追溝冧之後,終極一 〉。《星島日報》。二零零二年八月二十六日,D4
版。
14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活動
請同學製作一個表格,列舉近日在同學之間流行的口語,並說明學曉該些用語
的途徑。
流行用語
(例)
認識途徑
同/近義詞
用語與近義詞的深層意思比較
雜誌
追
「追」—比較單方面的追求對
象,而且好像要花很多時間似
的。
「 」—很能繪影繪聲地展示
現代速食愛情觀。
討論題目
1. 你和你的同學喜歡以流行用語來交談嗎?為甚麼?
2. 你們大多是從哪些途徑認識這些用語的?
3. 比較透過傳媒接觸與並非透過傳媒接觸的各佔多少,你能否推斷傳媒對我們
的潮流用語的影響力有多大?還有其他因素嗎?
4. 為甚麼這些用語會流行起來?它們的流行有沒有反映了甚麼?
5. 當一個人選用了某些流行用語來表達自己時,這是否代表他/她己接受了隱
藏在那流行用語中的價值觀?
14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79:流行文化、傳媒、青少年
閱讀
資料一
今日,除了找到 19 歲愛作原宿打扮,被傳媒稱為潮流人辦的阿寶,為大
家推介世界性的心水潮流物,他更會講講冒起中的本地創作。我想,潮流
友除了懂得 「來路貨」外,關心本地創作更加重要!
重點推介
Number (N)ine
「喜歡 Number (N)ine 的原因,是其品牌無論在 Fashion Show、雜誌上的
Styling 到其店舖本身設計都能貫徹地做到每一季的主題……
參考資料:
〈阿寶論盡 02 潮流大趨勢〉。《蘋果日報》。二零零二年一月十七日。
資料二
華華老師與中二同學談論潮流文化。華華老師聽到美娟同學說現在最流行
的文化是「奈良智美文化」,便知道自己落伍了。「奈良智美」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曉。美娟同學介紹說:「奈良智美是日本最著名的畫師
之一,他繪畫的人物以冷酷聞名於世。」志業同學更說:「日本興起了
『不笑的文化』。據一些社會學者研究,現今不少日本時裝雜誌封面的模
特兒都是沒有笑容的,甚少封面人物會笑。」 華華老師追問:「為何會
如此?」美娟同學回答:「不笑便是現實的反映!現今的世界充滿悲哀,
大家為何要笑?」
參考資料:
〈奈良智美文化〉。《大公報》。二零零三年三月七日。
14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資料三
中學時候,英語對我,是一個冰的世界。幫我破冰的,正是流行文化。
中學時,我的住家日間是爸爸的塑膠玩具貨倉,晚間是哥哥練歌的 band
房。哥哥是 John Lennon 迷,而且唱歌很好聽,我就這樣陸續學了點好英
文,我知道最重要的 pronoun 是個 'Who'字,最有動感的物體叫做 Rolling
Stones,從 Peter, Paul and Mary,我學到人離家五百哩會有鄉愁;檸檬
樹,就好像人生一樣,既漂亮又苦澀;我學懂戰爭是殘酷的,因為戰爭令
人心與花朵一併枯萎。
流行文化趣致有勁,情緒直接。學英語,要自發自律,聲到人到。忘記考
試,在流行文化中取氧,說聲 hello goodbye,也更雄渾有氣。
參考資料:
〈聽歌學英文和流行文化的前生今世〉。《信報財經新聞》。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十九
日。
資料四
一個由八位年齡介乎十七至二十一歲的學生組成的「青少年偶像關注小
組」,早前進行了一項名為「青少年價值觀『補完』計劃—偶像效應」的
調查,以了解偶像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調查結果指有近八成受訪者有
崇拜偶像,約六成受訪者認為青少年會模仿明星講粗口、吸煙、紋身和衣
著暴露,逾七成受訪者認為青少年會模仿明星染髮和「瘦身」。
參考資料:
〈七成青少年:仿偶像染髮瘦身者眾〉。《明報》。二零零一年九月七日。
15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討論題目
1.
根據資料一至四和你的個人看法,你認為流行文化有沒有影響青少年?如
何和在哪些方面影響青少年?
2.
你認為你有受傳媒影響而跟隨流行文化嗎?如有,你最受哪一個傳媒影
響,以及它如何影響你?試以你的經驗說明。如沒有,試以例子說明你如
何不受傳媒影響而跟隨流行文化。
3.
如上題答「有」,你為甚麼會受傳媒影響而跟隨流行文化呢?
延伸活動
對某一流行人物或事物進行專題研習。可參考以下問題來思考研習方向:









從哪些地方看到「它」流行?
「它」的流行情況是怎樣?
為甚麼「它」會流行?
那一群人比較擁護「它」?為甚麼?
其他人對「它」的評價如何?他們的理由是甚麼?跟擁護「它」的那群
人的觀點接近嗎?為甚麼?
甚麼因素使「它」流行起來?
「它」的流行有甚麼象徵意義嗎(如對個人、社會或世界)?
「它」為我們帶來了甚麼嗎?還是,讓我們失去了甚麼?
對這些流行的人和物,我們應該怎樣面對?
15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80:流行文化、傳媒、青少年的意識形態
課前預備
教師著學生在上課前把工作紙完成。
討論題目
1.
你喜愛的歌曲是否流行曲?你以甚麼準則來判斷它是流行還是不流行?把
準則列出來。
2.
從你和你的組員喜愛的歌曲中,分析你們喜愛的歌曲有甚麼相同之處(如
主題、歌手、歌手類型和/或喜歡原因等)。為甚麼會有這些相同的地
方?
3.
除了你們提到的歌曲,有沒有其他好的音樂值得推薦讓其他人欣賞?為甚
麼這些音樂不能成為你們喜愛的歌曲/或流行歌曲?
4.
跟你的同學分享你最喜歡/最有共鳴的歌詞。然後,反思為甚麼這些歌詞
會讓你感動。
延伸活動
就你最喜歡的一首歌,寫一篇短文說出你喜歡這歌的原因。以下問題可幫助
你反思:











你最喜愛的歌曲是甚麼?誰唱這首歌?
你喜歡這歌手嗎?如果喜歡,你為甚麼喜歡他/她?
這歌曲傳遞甚麼訊息?
歌手如何演繹這首歌?
如果這歌已拍攝音樂錄影帶,這首歌以甚麼手法表達(如演唱、故事
形式、歌手以第三者訴說故事、塑造意境(如大自然、迷離、熱鬧、
狂野、童話式等)和帶出了甚麼感覺或訊息?你喜歡這音樂錄 影帶
嗎?
哪部分的歌詞你最喜歡或最讓你有共鳴?它傳遞了甚麼訊息?
仔細描述你聽到這些歌詞時的一些感受/思緒和腦海所浮現的畫面
為甚麼你喜歡這些歌詞?為甚麼這些歌詞會讓你感動?
這歌有否使你對一些事情或觀念等產生不同的看法?
這歌的看法或觀點有甚麼可取和/或不可取的地方嗎?
你是以甚麼態度接收這些新的看法或觀念?為甚麼?
(建議參考近年分析香港流行歌曲/歌詞研究的書籍)
15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工作紙
我最喜愛的歌曲是……
歌曲名稱
接觸這歌的管道
歌手名稱
歌手類型
(如偶像派、實力派)
歌曲主題
(以相關歌詞說明)
喜歡原因
最喜歡/最有共鳴的歌詞
(選一至兩句)
15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81:媒介消費
在已發展國家,大眾傳媒滲透度高,成為市民主要的消閒方式,先觀察以下的
數字:(數字為小時/天)
電視
電台
唱片
報紙
書籍
電影(包括家庭影院)
雜誌
互聯網
總共
1997
4.3
3.0
0.7
0.4
0.3
0.2
0.2
0.1
9.2
2001
4.4
2.8
0.8
0.4
0.3
0.2
0.2
0.4
9.5
2003
4.4
2.7
0.9
0.4
0.3
0.2
0.2
0.5
9.6
參考資料:
Vivian, John. The Media of Mass Communication. Boston, London: Allyn and Bacon. 2004,
p.3.
第一部分
1. 從以上數字,可見有些大眾傳媒在消閒中重要性減低,有些在增加,試找出
來這些媒體,並分析有關現象。
15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第二部分
消閒日記
請根據你過去三日的活動,製作以下的消閒日記。
大前天
項 上 午 / 使用時間
目 下 午 / 長度
晚上
1
2
3
4
5
6
消閒活動性質
跟傳媒有關
(是/否)
模式:
個人/與家人/
與朋友
消閒活動性質
跟傳媒有關
(是/否)
模式:
個人/與家人/
與朋友
消閒活動性質
跟傳媒有關
(是/否)
模式:
個人/與家人/
與朋友
前天
項 上 午 / 使用時間
目 下 午 / 長度
晚上
1
2
3
4
5
6
昨天
項 上 午 / 使用時間
目 下 午 / 長度
晚上
1
2
3
4
5
6
15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討論題目
1.
歸納班上同學的數據,應用傳媒在消閒娛樂之中所佔的比例是多還是少?
2.
按班上同學的數據,你們最常接觸的是哪類媒體?
3.
你在消閒娛樂之中使用傳媒時,你的參與模式多是哪一類型,這樣的參與
模式對你的生活有甚麼影響?
4.
不同的媒體會否使參與模式有所不同?
5.
怎樣使用媒體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得到均衡的發展(例如,同時照顧個人興
趣、跟家人的相處和維持跟朋友的社交關係)?
15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82:快閃黨
所謂「快閃黨」(Flash Mob),是指一群互不相識的人,透過手機通訊
或電腦網絡,相約於某日某時到達某地,集體做出一個短暫而突出的行
為,然後快速各自星散,各人事前互不認識,事後也不再聯繫。快閃黨現
象,於二零零三年六月首次出現於紐約,一群人突然衝入一間百貨公司,
對售貨員說:「我要買地氈。」隨即四散。之後,「快閃」活動相繼傳到
英國、意大利、荷蘭、日本、台灣等的大城市,最近更傳到香港。香港快
閃網站曾呼籲各人到中央圖書館大叫「董建華下台」、到超級市場拍打西
瓜、到尖沙咀鐘樓大叫「我愛香港」、到銅鑼灣地鐵站票務處「扮等
人」,但都未能成功,直至八月二十二日,終於出現香港的首次「快閃」
活動,約五十人在世貿廣場的麥當奴,突然一起拿起紙巾跳舞喧嘩,一分
鐘後散去。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陳韜文教授,曾在報上撰文討論快閃活動,他
的分析主要可歸納為六點:
1. 快閃活動之所以可能,是因為網絡的接觸面廣泛。
2. 快閃活動的代價非常低,但成功卻可帶來集體活動後的滿足感,更可
成為朋輩之間引以自豪的話題。
3. 快閃活動是一種反叛,一種對社會常態的嘲弄。
4. 快閃黨的對手是其他快閃黨,大家鬥創新意,各出奇謀,以新穎好玩
的提議來增加吸引力,使活動比其他快閃黨更多人參加,以建立自己
的「江湖地位」。
5. 快閃黨對傳媒又愛又恨,因為事前曝光會使保安人員或警方提高戒
備,記者在場也可能使有意參加的人不願在「鏡頭」前做出古怪的行
為,但另一方面,秘密進行又可能會令參與者減少。
6. 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疏離,造成都市人對集體認同的渴求。快閃黨的特
色,在於成員彼此互不認識,但同時又屬於一個臨時集體,可說正正
反映了現代人在孤獨疏離與集體認同之間來回跳動的狀態。
參考資料:
陳韜文。〈快閃活動對傳媒愛恨交加〉。《明報》。二零零三年九月四日。
《明報》。二零零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九月一 1 日、九月四日及九月十九日。
《蘋果日報》。二零零三年九月三日、九月七日及九月十四日。
《大公報》。二零零三年九月十六日及九月十八日。
《星島日報》。二零零三年九月十日。
《東方日報》。二零零三年九月十四日。
15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角色扮演及討論題目
1.
將同學分成四人的小組,每組策劃一個「快閃」活動。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宣傳方法
擬邀請參加活動 的
對象
2.
你們選擇活動內容時,有甚麼考慮因素?
3.
每組由一位同學報告其計劃,然後統計對該活動感興趣的同學人數。
4.
整體而言,同學對這快閃活動感興趣嗎?為甚麼?
5.
在同學策劃的活動之中,包括了甚麼不同類型的活動?在上文中,又有甚
麼不同類型的活動?在同學策劃的活動中,哪些類型的活動比較受歡迎?
你能解釋它們受歡迎的原因嗎?
6.
同學通常選擇甚麼途徑宣傳他們的活動?為甚麼?如果選擇其他媒介來宣
傳活動,能收到相同的效果嗎?
7.
人的活動怎樣受到大眾傳媒的影響?
8.
你贊同陳韜文教授對這種行為的心態分析嗎?
15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83:傳媒影響──美國經驗
閱讀
隨著各種新媒體的興起,電視在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生活所佔的
分量漸漸減輕。可是,即使如此,我們仍然不能對電視的影響力掉以輕
心。以下是一些有趣(也可說是可怕)的相關小資料。
1. 美國四歲至六歲的孩子被問及喜歡電視還是喜歡爸爸多些時,百分之
五十四答:電視。
2. 傳媒在美國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例子:
a) 只有百分之五十九的成年在黃昏時會和家人談話。
b) 只有百分之三十四的父母在黃昏時會陪伴自己的孩子。
c) 美國的夫婦平均每天只花四分鐘認真地談話。
d) 父母平均每天花五點五分鐘和孩子認真地談話。
e) 與此同時:
f) 看電視是美國人的主要消閑活動,他們看電視的時間是和人交往時
間的兩倍。
g) 美國家庭之中的電視,平均有七個小時是開著的。
h) 百分之二十五的美國人在一星期內至少有三晚是在電視機前睡著
的。
參考資料:
Silverblatt, Art. Media Literacy: Keys to Interpreting Media Messages. Westport, Connecticut:
Praeger, 2001, pp. 1-2.
活動:小型調查
1. 試設計一份問卷,調查傳媒如何影響同學的家庭生活和社交生活。以下是一
些同學可以參考的問題。
a) 同學一般每天花多少時間和家人談天?一般花多少時間使用媒體產品
(電台、電視、流行音樂、上網、電影、影碟、漫畫、雜誌、報章)?
b) 同學一般較享受和親人相處,抑或使用這些傳媒產品?
c) 使用傳媒的活動有沒有增加同學的社交活動,例如一起購買唱片、交換
看電影或電視的心得之類?
d) 不同的使用媒體習慣會不會成為同學之間社交活動的障礙,例如不聴流
行曲的人可能無法融入喜歡流行曲的人的圈子?
2. 由上述的問卷調查所得,傳媒的使用如何影響同學的(a)家庭生活和(b)社交
生活?
15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84:電視與生活(一)
活動:分析照片
仔細看看從報章地產版或房地產雜誌內客廳陳設的照片,然後回答以下問題
討論題目
1.
照片內的客廳是環繞那一樣物品而佈置?
2.
這樣的傢俱安排,對家庭生活有影響嗎?為甚麼?
提示:教師可採用報章地產版或房地產雜誌內客廳陳設的照片(以能突顯傢俱
均圍繞電視擺設為佳),或自行拍攝照片。
16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85:電視與生活(二)
閱讀
資料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九日「麗的呼聲」有線電視(RTV)在香港啟播,當
時只有一個英文台,用戶約一千五百個,全是外籍人士;一九六三年九月
麗的增設中文台,用戶開始增加,至一九七三年已擁有超過十萬用戶。一
九六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無線電視(「香港電視廣播公司」)開台。一九七
零年無線電視開始實地播映彩色電視,首先在「歡樂今宵」節目上進行,
本港電視開始進入彩色時代。無線開台後十年內全港 90%的家庭都已擁有
電視。時至九十年代,絕大部分家庭都擁有電視,部分更不止一部。
資料二
一九六七年香港各電視台每日提供僅二十二小時的節目,但在一九九一年
已達八十小時。加上衛星電視、有線電視、其他資訊服務和加入新收費電
視台,電視頻道和節目不斷擴展。
資料三
美國每個家庭每天開電視超過七至八小時,據估計美國人一生中有七年時
間看電視。還有,美國人因而睡少了,留在家中的時間長了,閱讀少了,
與人談話也少了。
16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資料四
突破機構「傳媒與青少年」的研究結果指出,青少年有開電視的習慣,或
者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功課、玩遊戲機,或打電話等。這樣電視就成為我
們家居生活的背景聲音,它為我們提供了安全感,像是個老褓姆陪伴生
活。另外,電視像時鐘一樣,指揮我們的生活節奏和規律。相信許多人都
有同樣的經驗,就是按電視節目時間表來作息。例如:在第一線劇集開始
的時候就要吃飯,收看了最後新聞後就上床睡覺。
參考資料:
突破機構。《傳媒教育摶擊會:突破傳媒教育教材套 2》。二零零零年,頁 9。
討論題目
1.
你認為資料三及資料四,是否也是你和你家人的寫照呢?
2.
有學者認為電視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產物。結合教材 83 的討論,你同意
嗎?為甚麼會出現這現象?
16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86:電視與生活(三)
課前預備
教師著學生在上課前把工作紙完成。
討論題目
1.
根據工作紙,你昨天花了多少時間看電視?
2.
根據電視節目表,比較翡翠台和本港台在早、午、晚不同時段所安排的節
目類型,以及可能的觀眾對象,例如中小學生、主婦、家庭等。電視台為
甚麼有這樣的安排?
3.
這些電視節目之間有怎樣的連接?為甚麼要這樣連接?在你的工作紙內,
有沒有類似的連接情況?
4.
參考工作紙內「觀看電視節目的原因」,反思你是否都以「隨意」的態度
來看電視呢?(即是對電視節目不太選擇)
5.
觀看這些電視節目會為你帶來甚麼好處和/或壞處?
16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工作紙
我的電視記錄表
電視節目
名稱
___月___日
看電視的時間
播映時間
(如 6:30pm(如½小
7:00pm)
時)
1
2
3
4
5
總共:
________小時
________分
164
觀看原因
好處/壞處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87:電視與生活(四)
活動
試以自己為例,填寫下面的表格,以分析電視對你生活的重要性(如果同學根
本不看或極少看電視,也可以以他自己喜歡的媒體消閒活動來取代):
我在甚麼情況下會
選擇看電視
如果沒有電視,在這
情況下我會做甚麼
以第二欄的活動取代電視,你覺
得是好事還是壞事?為甚麼?
討論題目
1. 除了上表所顯示的之外,如果沒有電視(或你所喜愛的媒體活動),你的生
活和現在會有甚麼分別嗎?
2. 結合第 1 和第 2 題,總結你現在使用電視方式的好與壞。
16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88:雜誌與潮流
閱讀
資料一
……本地周刊的《Milk》編輯李漢興說,雜誌是為讀者提供潮流資訊的一
個渠道。他承認潮流雜誌有可能引導讀者購物,但最終的選擇權在讀者身
上,他們應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才購買。但他坦言有許多人仍會對雜誌內容
不假思索地模仿﹕「香港人對衣著的認識非常有限,有些人只知道買最流
行、最昂貴的品牌,卻不懂得如何配襯。儘管他們大花金錢,卻不得其
法。」
「我喜歡在雜誌裏收集流行情報,從中取得靈感。」阿朱拿起一條頸巾續
道,「一次看見雜誌上有一條白底藍花的頸巾,靈機一動,便把這條白色
頸巾繡上圖案。圖案相同,價錢可就差得遠了。」在雜誌上看見喜歡的衣
服,阿朱第一個念頭不是購買,而是改裝。她曾將牛仔褲改成牛仔裙,甚
至把五六年前買的短褲加上珠片變成時興款式、自製紮染及用拼布技術造
裙等。她說:「只要我把家裡的襯衫稍稍修改,便能變成雜誌內的必買貨
品了﹗」
阿朱認為雜誌裏的推介不一定是好的,也未必適合自己,最重要的還是自
己審美、判斷,但她覺得閱讀這類流行雜誌對提高自己的審美眼光有一定
的幫助……
16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資料二
……這些年來,潮流雜誌的經營手法仍不斷轉變,由起初著重經濟消費到
現在強調自然、講究生活品味。李漢興說改革的原因主要是迎合市場需
要:「現在的讀者不會盡信書中介紹的就是好,所以我們在撰稿時不會只
介紹新的產品,更會略述產品的背景資料、設計師的生平,甚至某種文化
的興起,讓讀者了解並選擇適合自己的資訊。」
但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馮應謙認為,青少年長時期閱讀這類
雜誌,價值觀必定會受影響:「他們可能因沒有足夠的金錢而在行動上沒
有明顯的改變,但這些雜誌卻會令他們潛意識地定下了甚麼牌子屬高品
味。」
而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馬傑偉認為,年輕人會利用一些指標來顯示
自己的實力、文化修養及消費能力,肯定了自己與別不同,而雜誌就正正
提供了他們眼中的潮流指標。他更質疑年輕人所謂的選擇權:「這類雜誌
具有指標性,有專業設計、帶有美學的元素,正面可以凝聚、強化個性及
標準,但反面卻形成一種壓力,影響年輕人去跟隨。」
參考資料:
〈雜誌副作用 年輕人潮流新態度〉。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大學線月刊(在
線)—昔日大學線。2003 年 3 月第 55 期。
<http://www.com.cuhk.edu.hk/ubeat/>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11 日]
討論題目
1.
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你較同意哪一方的說法?
2.
你認為青少年怎樣才可建立自己的個性和品味?
16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89:誇張行為正常化
閱讀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一般都相信,資訊發達能使我們免
於無知,可是與此同時,許多學者和文化人卻認為,資訊發達也有一些內
在的危險。所謂「誇張行為正常化」就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例子。David
Shenk 在他的《虛擬入侵》中這樣描述有關的問題:
在歷史上,粗魯無禮總是意味著缺乏思考能力;在過去,自
我炫耀被認為是没有品味的、低級的。然而,在今天注意力
不足的社會裏,粗野的行為最容易上頭條新聞、獲得利益和
權力。拜這些跳樑小丑和天才煽動之賜,我們的社會正經歷
著溝通學者凱撒琳‧傑米森(Kathleen Hall Jamieson)所謂
的「誇張行為正常化」(normalization of hyperbole)。嘴巴
變成擴音器,廣告變成令人瞠目結舌的戲劇。大眾不僅寬恕
極端譁眾取寵的行為,甚至讚美它。個人的野蠻行為也可以
獲得財富和影響力。
參考資料:
大衛‧申克著,林宜靜,陳美岑譯。《資訊超載:數位世界的綠色主張》。台北:商周
出版,一九九八年。頁一二零。
二零零四年二月,報章一連報道了好幾宗事件,分別牽涉到好幾類不同的媒
體,包括免費及收費電視、網上媒體,以及視像手機。這幾宗事件,頗令人聯
想到史洛卡的憂慮。請同學先看下面有關報道的簡介,然後回答下面的問題。
報道一:Janet Jackson 逾百萬觀眾前露胸
在美式足球超級碗(Super Bowl)決賽中場表演環節中,Janet Jackson 自
編自導一齣鬧劇,由拍檔 Justin Timberlake 假裝意外扯脫 Janet Jackson 黑
皮外套,露出右邊胸脯。事件引來大量投訴。後來 Janet Jackson 承認事件
由她一手設計,公開道歉。而美國聯邦電訊委員會(簡稱 FCC)決定插
手調查事件。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四年二月三日,二零零四年二月四日。
16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報道二:剝衫 MTV 疑地鐵偷拍
網上有音樂「MTV」檔案流傳,片中貌似空姐女主角在地鐵港島線列車
中公然「脫剩內衣褲,再剃腳毛,最後換上制服」,不少乘客因此目瞪口
呆。其後證証實該片段是由本港「黐線」(Chiseen)製作公司拍攝,供
「MTV asia」電視台於全亞洲區播放的數十輯「搞笑短片」之一。該批短
片中還有另一「黐線」版本,片中男主角在地鐵車廂中公然從衣服內倒出
大量昆蟲(疑是蚱蜢),結果整個車廂乘客給嚇至雞飛狗走。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四年二月十一日,二零零四年二月十二日。
報道三:女星扮慰安婦 南韓鬧翻天
……二戰日軍迫令亞洲婦女當慰安婦,從來都是不能輕易觸碰的敏感議
題,南韓女星李丞涓不惜闖禁,以慰安婦為題拍寫真,結果國內鬧翻天,
直斥她賣國。
三十六歲的李丞涓拍慰安婦寫真集,激發了南韓人如潮的批評。多個網上
聊天室網民,紛紛炮轟李丞涓藉慰安婦搞噱頭賺錢,直斥她是國家「叛
徒」。
二戰期間慘被日軍充作慰安婦的黃金珠,前日更激動地說:「我想李丞涓
跪在我面前,解釋為甚麼這樣做。」關注團體上周亦入稟法院,以李丞涓
的裸照有辱所有慰安婦受害人為理由,申請禁售令……
參考資料:
《蘋果日報》。二零零四年二月十六日。
16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報道四:收費電視脫衣新聞報道
香港某寬頻電視收費頻道,播放脫衣新聞報道節目女主播一邊報道新聞,
一邊脫衣,最後全身赤裸。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八日。
討論題目
1. 傑米森所稱的「誇張行為正常化」可以應用在以上四段報道嗎?為甚麼?
2. 你怎樣評價以上四段報道中的行為?請說明你的理由?
3. 為甚麼傳媒會有這個誇張行為正常化的傾向?史洛卡認為誇張行為正常化是
資訊發達的副產品,你同意嗎?
4. 誇張行為正常化的傾向有不妥當的地方嗎?為甚麼?
5. 如果你是傳媒機構的主管,你會避免自己的傳媒工作走上誇張化路途?為甚
麼?
6. 接上題,如果會,你會怎樣做來避免自己的傳媒工作走上誇張化路途?你會
遭遇困難嗎?如果會,這些是甚麼困難?又可以怎樣解決?
7. 你認為透過傳媒接觸多了誇張行為,對我們自己的行為模式有沒有影響?試
舉例說明之。
17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90:三級迎新營
閱讀
二零零二年八月,香港中文大學的迎新營被揭發大玩三級遊戲,又大喊淫
褻口號。口號內容包括以女同學的身形來開玩笑,取笑女同學是妓女,甚
至繪形繪聲地描述性行為。而遊戲方面,則用各種不同的藉口,要求同學
做出各式各樣男女身體上意識不良的接觸。隨後,傳媒又報道,淫褻遊戲
並非中大獨有,其他院校同樣大玩淫褻遊戲。
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在回應事件時表示,大學生玩這類遊戲是濫用了自由,
並且認為傳媒經常渲染色情,要負上一定責任。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及三十日。
討論題目
1. 事件發生後,迎新營籌委會的成員堅持遊戲「得啖笑」,無傷大雅。你同意
嗎?為甚麼?
2. 參加迎新營的女生投訴說,口號將女同學比作妓女,是對女同學的侮辱。可
是與此同時,也有文化評論員指,性工作者堂堂正正地出售性服務,這些迎
新營的籌委們卻拿性工作者開玩笑,其實是侮辱了性工作者。言下之意,女
生被稱妓女而覺得備受侮辱,其實是女生歧視妓女的表現。你同意哪一方面
的看法?為甚麼?
3. 口號拿女性的身體開玩笑,你覺得這個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嗎?這反映了
我們的社會對女性的外表有怎樣的期望或要求?這種要求在傳媒中有沒有被
鼓吹?
4. 有人認為,「只有不斷挑戰禁忌,社會才能進步」。你同意嗎?大學生不也
正是在挑戰社會的禁忌嗎? 你認為挑戰禁忌的道德界線在哪裏?我們能將
相同的原則應用到傳媒上嗎?試詳析之。
5. 教育統籌局局長認為傳媒要對大學生的行為負上部分責任,你同意嗎?試比
較迎新營和傳媒中所見的遊戲節目,有沒有相似的地方?你認為大學生的行
為有沒有受到傳媒的影響?何以見得?
17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參考材料
李月蓮。〈從「涵化分析」看中大迎新營事件〉。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網頁—
傳媒透視—前期資料—2002 年 10 月
<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21015_76_46616.html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11 日]
17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91:傳媒使用情況調查
閱讀
突破機構於二零零二年的一個研究中發現以下現象:
本地青少年接觸媒體的頻密程度相當高,平均每天看 3.3 小時電視、聽
1.7 小時流行曲;每星期有 3.6 天看電視連續劇;每月看 4.2 套電影(包括
到戲院、看 VCD 及在電視看)、看 4.5 本漫畫,及每月花約 100 元買流
行曲 CD。
……
受訪青少年中,發現約一成半(15.1%)有沉溺使用媒體的傾向。這一成
半的青少年接觸媒體的時間及使用的數量平均較受訪青少年為高,包括每
天看電視、聽流行歌的時間,每月看漫畫的數量等。同時,他們會「經常
或幾多」出現一些沉溺徵狀,如「當自己响屋企的時候就一定要開著電視
或者聽著流行歌」(89.2%)、「因為要追電視節目而留在家中,不願出
街」(41.9%)、「睇漫畫睇到唔願瞓覺」(33.3%)等。
……
研究又顯示,有沉溺媒體傾向的青少年同時有仿傚傳媒內容的傾向,例如
「在有意無意間去學習劇集、電影或者漫畫人物處理問題的方法」、「會
代入歌詞、劇情或者電影角色,去諗自己的感情問題」等。研究結果指
出,若青少年對傳媒缺乏判別能力,容易引致在日常生活中過份沉醉於敘
事性的媒體內容,並且增加仿傚媒體訊息的可能。
參考資料:
突破機構網頁—青少年研究資料庫—突破青少年研究資料庫—突破青少年研究調查—
2002 年 11 月,〈青少年傳媒素養研究(敘事媒體)〉。
<http://www.breakthrough.org.hk/ir/researchlog.htm>[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11 日]
17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討論題目
上面是青少年使用傳媒情況的一個調查。請同學在討論之前,先到上述網頁取
得報告全文,參考調查的取樣方法、樣本大小、回應率及誤差率,判斷是次調
查的可靠性。
1. 按上面的描述,你認為傳媒對青少年的影響大不大?為甚麼?
2. 報告認為年輕人有沉迷使用傳媒的傾向,你同意嗎?為甚麼?
3. 以上所描述的沉迷表現,你自己有沒有呢?如果有,你會如何處理這問題?
4. 從報告結果看來,傳媒是否有操控青少年的力量?為甚麼?
5. 綜合問題 1 至 4 的答案,你認為現時年輕人所受的傳媒影響是否健康?
6. 你認為自己沒有被傳媒操控的可能?何以見得呢?
7. 如有被傳媒操控的可能,你可以想到甚麼辦法以避免受到操控嗎?
17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教材 92:我們的集體回憶
課前預備
著學生帶一張中一時的「型仔」/「型女」照片回學校
活動
利用學生帶回來的照片跟學生回味和分享他們在中一時的流行打扮、音樂、玩
意或話題等,藉此讓學生共同建構他們的集體回憶。
討論題目
1.
照片中的流行服飾,讓你想起甚麼?其他的同學有共鳴嗎?
2.
在照片上或你的記憶中,有沒有一些東西在那時候是你很喜歡或讓你很引
以為傲的,但現在你卻覺得很難看或很過時呢?為甚麼會這樣呢?
3.
你相信有些東西是歷久常新的嗎?如有,哪是甚麼?請詳細說明。如沒
有,為甚麼?
17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附錄一:香港的大眾文化與消費生活
資料來源:史文鴻〈香港的大眾文化與消費生活〉。出自王賡武編。《香港史
新編(下冊)》。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
一、 引言—大眾文化與傳媒
大眾文化是現代社會的伴生現象。傳統杜會有民間文化,市民一樣可以分享著
共同娛樂消閒的方式:如節日娛樂中有中秋及元宵的花燈、端午節龍舟競賽、
新春的拜年、孟蘭節的神功戲;傳統的工餘消遣如麻雀耍樂、粵劇表演或歌曲
的欣賞。傳統娛樂方式的主要特色是依靠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接觸。
大眾文化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式。它是透過現代社會大眾傳媒為中介的生
活、消費及娛樂的方式。它的出現,與工業及集體社會出現息息相關。工業社
會的大量生產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物質充裕。人的反省、行為及互動都依賴
傳媒創造種種訊息的能力及表現。基本上,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有三種特徵:
第一,它的群眾是龐大及混雜(heterogeneous)的;第二,它是公開、快速及
轉變快的;第三,它的生產及傳遞,依賴龐大的開支,複雜的社會體制及其廣
泛的分工。
香港大眾文化及消費生活急促的發展,可以說是從五十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飛
做起點,一直發展到今天的。
香港六十年代經濟起飛的重要指標,是大量就業的出現,特別是婦女方面,而
伴同而來的就是愈來愈高的消費與入息。
17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表一
性別
年份
男
1961 - 71
1971 - 76
1976 - 81
1981 - 86
1961 - 71
女
1971 - 76
1976 - 81
1981 - 86
兩性總數 1961 - 71
1971 - 76
1976 - 81
1981 - 86
經濟活躍的人口
非經濟活躍的人口
總人口增長比率(%)
增長比率(%)
(15 歲以上)
增長比率(%)
(15 歲以上)
(15 歲以上)
2.4
2.9
5.5
1.2
4.8
3.9
6.7
3.2
3.1
3.2
5.9
1.9
8.0
8.5
2.6
3.4
2.2
3.3
1.3
1.9
3.2
4.5
1.7
2.3
3.1
3.8
5.0
1.6
3.2
3.5
3.8
2.5
3.2
3.7
4.4
2.0
資料來源:Hong Kong 1986 By-census. Vol.1, p.34。
從上表顯示,香港女性的就業人口增長極為急速,特別在 1976-1981 年間,香
港經濟發展極為蓬勃,整體就業人口大增。以實質人口數目比較,就更明顯:
表二
性別
男
年份
1961
1971
1976
1981
1986
1961
女
1971
1976
1981
1986
兩性總數 1961
1971
1976
1981
1986
15 歲以上
經濟活躍的人口
852,850
1,084,355
1,265,180
1,218,389
1,716,411
334,708
534,627
657,320
885,415
1,037,437
1,187,558
1,618,982
1,922,500
2,103,804
2,753,848
15 歲以上
非經濟活躍的人口
90,914
196,127
305,470
343,414
406,415
574,141
713,617
849,760
901,835
988,787
665,055
909,744
1,155,230
1,245,249
1,395,202
15 歲以上
總人口數目
943,764
1,280,482
1,570,650
1,561,803
2,122,826
908,849
1,248,244
1,507,080
1,787,250
2,026,224
1,852,613
2,528,726
3,077,730
3,349,053
4,149,050
資料來源:Hong Kong 1986 By-census. Vol.1, p.34。
就每人工作的工時平均中位數看,1976-1986 年間,則有顯著的減幅。
17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表三
年份
每周工時
1976
男
51
1981
女
48
男
50
1986
女
47
男
48
女
45
資料來源:Hong Kong 1986 By-census. Vol.1, p.39。
就收入方面,同期間香港人工資也有大幅的增長(以 1986 年物價為準)。
表四
年份
港元
1976
1,697
1981
2,310
1986
2,573
資料來源:Hong Kong 1986 By-census. Vol.1, p.41。
簡而言之,大量就業人口,工時減少及收入增多,都可以說明香港人為何能增
加消費及娛樂,使大眾文化及消費生活急劇發展。以下是對香港不同階段發展
起來的大眾文化及消費生活之分析,計有廣播、電視、流行曲、廣告消費及閱
讀文化等。
二、 香港的廣播文化
在各種透過大眾傳播媒介而滲透入香港市民生活之中的大眾文化形態,以電台
為最早,也最先創造高度消閒娛樂的效果。
香港的廣播文化始於 1928 年。當時香港的電台廣播以業餘方式出現,到了
1938 年,才出現中文的香港電台節目。據 1935 年 2 月的統計,全港只有 4,441
部收音機,到了 1949 年,數字增至 22,000 部,而到了 1965 年,繳交了牌費的
共有 135,000 部,估計實際上當時全港有 650,000 部。
1949 年 3 月 22 日,香港出現了麗的呼聲有線收費商業電台服務,剛開始時只有
1,500 部收音機,但 1949 年末,麗的呼聲的收音機數目已經躍升至 20,000 部,
到 1950 年末,數目又再倍增至 40,000 部,可見香港人在這時期對資訊娛樂的
廣大需求。麗的呼聲廣播一直維持到 1972 年 4 月,終於無法和無線電台競爭而
以停播結業。
1959 年 8 月 26 日,香港出現了無線的商業電台廣播,每天廣播時間由早上七時
到晚上十二時。五十至六十年代可以說是廣播電台的黃金歲月。
早在四十年代末及五十年代初,香港電台還依賴大量粵語戲曲的現場轉播以吸
引聽眾,把電台播音寄生在傳統的娛樂形態之上,每星期播三次,每次三小
時,通常是普慶、高陞、中央等粵劇院的表演。除此之外,播音室也會播出大
17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量現場表演的音樂節目。這些節目有 30%是出自工會組織提供,而舞蹈音樂方
面,則由酒店和餐廳樂隊表演。現場及播音室直播如此普遍,當然和港台當時
欠缺中文唱片而又有大量本地人才息息相關。
五十年代港台的播音故事還在相當傳統的階段。個人說故事的,有陳弓、陳步
煒、林樹及吳國衛等,故事有《岳飛傳》、《唐太宗》、《儒林外史》、及
《嶺南廿四俠》等。
此外,港台也透過一些業餘的播音人士編播流行故事及偵探故事,提供他們表
演之機會。而五十年代中期,播音故事日趨戲劇化,不單取材現代背景,也加
入對白及背景聲音,而題材往往是偵探、失戀及三角戀愛的故事。另外,東區
婦女福利會也和港台合辦“生活雜誌”之節目,題材涉及烹飪、育嬰、縫衣、裝
飾、美容、插花及家庭問題。到 1956 年,港台更引入兒童節目,每月一次播兒
童劇。
五十、六十年代,由於有大量國內人士遷居來港,電台播音有相當重要部分是
不同方言的節目,1956 至 1957 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港台中文台粵語播音佔
57.43%;國語佔 31.76%,汕頭語佔 9.23%,客家語佔 1.58%。
同樣,麗的呼聲的金色中文台,也有國、潮語及滬語的方言節目。港台在四十
年代末及五十年代初,以粵劇選曲、國語時代曲及音樂為主要節目骨幹。但麗
的呼聲的出現,以大量播音故事吸引聽眾。就以 1956 年 4 月 12 日為例,麗的
呼聲銀色電台分別有民間故事《梁天來》、倫理小說《天之驕女》、長篇播音
劇《遺腹子》、諧劇《尋金熱》、長篇小說《冬天的太陽》、武俠小說《洪熙
官與虎鶴雙形》及偵探小說,共播三個半小時,可見廣播劇受歡迎的程度。
由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播音劇中講故事的表演家,極受歡迎。四十年代在廣
州崛起的李我,1949 年來港,首先在麗的呼聲擔任小說播音,後轉至商業電台
擔任“天空小說”講述員。他的故事多講述 1949 年前後中國政治改變及香港匱乏
社會的倫理悲劇,極能打動人心,不少作品更以單行本流傳,或改編拍成電影
問世。另外一位重要的播音故事演講家是鄧寄塵。他個人能扮演故事中不同人
物的聲音,各有特色及性格,可謂神乎其技。而李我及後來南台的瀟湘女士的
廣播小說受歡迎,其原因之一,也是他們能在廣播中以不同聲音來演繹劇中不
同的人物。
麗的的金色電台在推動不同方言文化方面,也作出了貢獻。其在六十年代的日
常節目,包括了京劇選曲、客家山歌、福建歌曲、越劇、廈語武俠故事及歌
曲、潮語故事及歌曲、國語及潮語的戲劇化小說,還有上海滑稽的表演。
六十年代是電台播音劇的全盛時期,商業電台在這方面不單有李我的“天空小
說”,更有馮展平的《雷克探長》的偵探小說,均是晚上黃金時間的重點節目。
深夜的“寒夜驚心”“夜半奇談”是後來靈幻及鬼故事的先驅。而“歐西文藝小說”
改編不少西方小說名著,如《基度山恩仇記》、《塊肉餘生》、《雙城記》、
17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及《三劍俠》等,都在口碑及通俗娛樂方面,獲得一定良好的反應。
踏入了七十年代,由於電視日益普及,電視劇比播音劇更具真實感及震懾力,
因此電台廣播劇慚慚式微,連商業電台也把廣播劇減至每天不足三小時。到了
七十年代末,歐西流行曲及粵語時代曲的廣播,則成為電台最重要的節目。隨
之而興起的,是電台唱片騎師文化,他們拉雜閒談,是歌曲以外的伴同消閒方
式。電台文化也是電視文化主流之外的邊緣文化。
三、 二十世紀香港電視的大眾文化形態
香港的電視文化始於麗的呼聲的有線電視。1957 年啟播初期,只有下午五時至
六時及七時半至十一時播送新聞和天氣報告的短暫時間,到了 1968 年,麗的共
有十萬客戶,達到最高峰。而面對無線電硯(TVB)的挑戰,麗的電視中文台
也於 1973 年 12 月轉為彩色電視,同時由收費轉為靠電視廣告收益維持經營。
無線電視於 1967 年 11 月 16 日開台,初期已經有三十萬觀眾;到了 1968 年 6
月,全港接收電視廣播的電視機有七萬部;到了 1968 年尾,急增至十二萬部;
到了七十年代中,香港電視觀眾接近三百萬,而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黃
金時問的平均收視在三百萬左右。
香港電視文化發展初期,到七十年代初,最吸引的節目當然是劇集,而無論麗
的及無線,都在這時期以外來劇集來饗娛觀眾,特別是美國及日本的劇集。這
種初期發展模式主要基於本地無論在製作費、技術及人才方面,還未建立和發
展起來的原因,相比之下,從外國購入的劇集就較低廉及有質素保證。
無線電視在這階段,最具突破的,是以許氏兄弟(許冠文及許冠傑)主持的綜
合娛樂節目《雙星報喜》(1971),當中一些嘲弄市井之徒及社會上各種不合理
現象的內容,成為了他們後來電影喜劇作品的藍本。當然還有《歡樂今宵》綜
合節目,結合趣劇、流行歌曲及舞蹈雜技表演,可以算是寄生在傳統文化的娛
樂表演節目形式,是無線最長壽的娛樂節目。
香港本地製作電視劇,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探索時間,才建立起不同類型而又受
歡迎的形態。無線最早的連續電視劇是《夢斷情天》(1968),這套倫理通俗劇
可以算是後來發展的藍本。後來的《星河》(1972)、《啼笑姻緣》(1974)、《梁
天來》(1972)及《秋海棠》(1975)等,都成為廣受歡迎的通俗劇典範。其中《星
河》是第一部有主題曲的電視劇集,由顧嘉輝作曲。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粵語
流行曲的地位。《啼笑姻緣》的主題曲,更成為流行榜首名歌多月,吟唱於香
港街頭巷尾。粵語流行曲和電視劇連結在一起,互相彰顯。這個類型的成功,
固然因為題材基於觀眾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如《啼笑姻緣》及《秋海棠》均
是民初動人的傳奇故事;《梁天來》是清代著名冤案故事,電視劇將這些情節
影象化地表現出來,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的。而且,演出這些電視劇的均是當
時香港重要的話劇人才,如黃淑儀及馮粹帆(《夢斷情天》及《星河》)、陳振
18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華(《梁天來》及《啼笑姻緣》)、梁天(《梁天來》及《秋海棠》及殷巧兒
《秋海棠》)等。可見這階段電視劇的創作還是依賴或寄生在傳統的文化藝術形
態上。隨著電視劇進一步的發展,這類接近傳統文化及戲劇表現形式的類型,
就在全盛的時期被更具動感及更豐富的類型所接替。
踏入 1976 年,麗的和無線兩大電視台的競爭非常激烈。在傳統故事方面,麗的
節目總監推出《十大奇案》(1976)及《十大刺客》(1976);而在通俗劇方面,無
論麗的的《變色龍》(1978)、《鱷魚淚》(1978)或無線的《狂潮》(1976)、《家
變》(1977)、《大亨》(1978)、《強人》(1978)等,都是長篇現代倫理電視劇,
描寫的內容,主要是大家族的衰敗及具野心的人物力爭上游以求飛黃騰達的故
事。其中《家變》及《強人》均達一百一十集,《大亨》也達八十五集,《狂
潮》竟達一百二十九集。這些片集能吸攝近二百萬觀眾天天收看,主要的原因
是香港觀眾在急劇經濟發展下的社會,經驗了人際關係的割離與傳統家庭關係
瓦解的喜怒哀樂,以此為題材的長篇電視劇必能使他們產生極大的共鳴。
1979 年到 1980 年,無線劇集得到空前的成功。《網中人》(1979)及《上海灘》
(1979)吸引了三百萬的觀眾,亦非偶然。《網中人》之中的亞燦,是同期大量
流入香港的「新移民」之一,他在辦公室做雜工,但並不適應現代香港社會講
求效率的要求。他在工作時會隨興之所至,模仿電視節目的功夫動作,遭上司
責備。片集中最為人樂道的,是他打賭可一口氣吃二十九隻漢堡包,把辦公室
變成賭博場所。儘管這個意念來自約翰.斯特奇斯(John Sturges)的《逃獄金
剛》(Cool Hand Luke,USA,1967)片中保羅.紐曼(Paul Newman)打賭一口氣
吃八十隻蛋,但在《網中人》的應用,充分反映「新移民」被標籤化為易衝
動,有自卑情意結,而要設法肯定自己,以博取他人對自己接納與認同的心
態。這套片集受歡迎的程度,可透過一個事實反映出來,就是“阿燦”變成是大
陸來港「新移民」的代用詞,也可見電視這種傳媒的大眾文化塑造形象的能
力。
《上海灘》是描寫民初上海黑幫之間的情仇片集,深賦懷舊意味。這套片不單
塑造了周潤發式的黑幫英雄形象,更引發了後來直接描寫香港黑幫及暴力類型
片的濫觴。無論大量情仇引發之打鬥、幫會中人之義氣及主人翁由不名一文到
發跡的經歷,都成為了通俗娛樂的基本元素。
電視劇集另外一個極受歡迎的類型是武俠片集。這類劇集由於是古裝,需要特
技及更具動感鏡頭的運用,在成本及技術上的要求較高,故此,要到 1976 年,
才在電視台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誕生。率先的是佳藝電視(佳視)1975 年 9 月
6 日推出第一套武俠片集《射雕英雄傳》。
武俠電視劇依賴既有的電影武俠片的傳統,是非常明顯的,故事依賴金庸及古
龍的武俠小說,製作則繼原來電影而有所發揮,如電視的《流星蝴蝶劍》(1978)
遲電影兩年,而《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等金庸小說,早在六十年代已
有電影製作。肯定的是,受歡迎的劇集如《小李飛刀》(1978,無線)及《射雕
英雄傳》(分別為《鐵血丹心》、《東邪西毒》及《華山論劍》三部分,
18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1983,無線)都在拍攝技巧及人物塑造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徐克在佳視中的
《金刀情俠》(1978),就有很快速的節奏及流暢的鏡頭運用,為他在八十年代
到九十年代的風格定下基本格局。武俠片吸引觀眾的地方,除了動作的官能刺
激,還有英雄人物的自由自主、無拘無束的表現,和現實生活中升斗市民的局
限與無奈產生強烈的對比,構成一種幻覺上的滿足。
在官能刺激及娛樂以外,能達到社會反省及批判,在藝術上表現寫實及追溯社
會發展至今的豐富題材的,要數港台的電視劇集了。1970 年香港電台就開始了
電視製作。1974 至 1975 年一系列的《香江歲月》,以香港幾十年來社會發展
的不同階段做題材,使觀眾能對香港產生歷史感、歸屬及認同感,一般都採用
寫實及小品的方式。1975 年張敏儀掌管港台戲劇組,推出《獅子山下》系列的
單元劇。著名的有方育平的《元洲仔之歌》(1977),深刻揭露元洲仔的惡劣環
境及生活壓力,引起輿論的廣泛注意,間接促使政府採取改善行動……。又如
許鞍華的《橋》(1978),大膽批評多個政府部門的官僚作風及漠視民意.…‥深
入關心馬仔坑村民面對天橋拆卸的問題的困擾及行動。雖然香港電台是政府部
門,但隨著七十年代社會更開放,知識分子一方面受社會良心的驅使,憑著悲
天憫人之情,使港台突破了作為政府喉舌的角色,以寫實及社會批判的方式,
推動了社會輿論的關注、共鳴及政府內部的一些改革,可以算是大眾文化引發
杜會意識提升及社會改革的一個典範。踏入八十年代,隨著香港社會普遍中產
化,《獅子山下》的取材也愈見結合中產的生活形態,以個人境況及情懷的表
現取替了社會批判。
最後,商業電視這種大眾文化,對兒童這類缺乏消費力的觀眾的需要,是不會
照顧的,只有港台才能發揮資訊平衡的作用,而八十年代的《小時候》、《好
時光》、《陽光下的孩子》及《晴天雨天孩子天》等兒童劇集的出現,使青少
年及兒童的資訊娛樂的需要,受到了照顧;而兒歌如《小時候》、《香蕉船》
等,也得以成為潮流文化中珍貴的部分。
四、 香港流行曲文化的發展
香港的流行曲發展,經歷最重要的階段,是和電影、電台及電視的連結、配
合。香港最早期的流行音樂,來自廣東的傳統文化,如粵劇,南音歌唱及廣東
小調,只可以算是民間的傳統文化。到了電影的出現,隨電影而普及的流行
曲,是真正廣泛普及的大眾文化形態。香港流行曲文化是在四十年代末開始,
繼承了上海的流行歌傳統,而進一步發展的歌曲文化。這時期最重要的,是圍
繞周璇及白光這兩位南來的女歌影紅星的作品,計有周璇在電影《花外流鶯》
(1948)中的主題曲“高崗上”、電影《莫負青春》(1949)中的主題由與那膾炙人口
的“小小洞房”,而白光則在電影《蕩婦心》(1949)中,唱出哀怨的“嘆十聲”,還
有電影《血染海棠紅》(1949)中的“東山一把青”及電影《一代妖姬》的名曲“送
情哥”,都成為歷久猶新的作品。這個時期的歌曲,往往有北方小調的純樸優美
的氣息,如“小小洞房”、“嘆十聲”及“送情哥”,都是抒情及極易上口的作品。
18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五十年代的流行曲也就循著這方面發展。《月兒彎彎照九州》(1952)、《翠
翠》(1953)、《雪裡紅》(1956)等,都是好例子。《月》及《雪》中的主題曲都
是小調形式,而《翠翠》片中的“熱烘烘的太陽”、“船夫曲”及“你真美”都賦有
藝術歌曲的氣息。
流行曲的新突破來自歌舞片《桃花江》(1956),姚敏作的歌曲如“月下對口”、
“我說東來你說西”及改編的“桃花江”,開始出現了現代流行歌曲的節奏。他後
來為《那個不多情》(1956)作的“春風吻上我的臉”,節奏鮮明,旋律輕快,配合
了歌舞片的特色。到了他為葛蘭的演出而作的“我愛恰恰”。電影《曼波女郎》
(1957)“我愛卡力蘇”,電影《空中小姐》(1959),都是為當代舞蹈節奏及配合舞
蹈而作的歌曲。歌舞片《龍翔鳳舞》(1959)可以說是在電影類型及在時代曲的
創作上,總結了五十年代的成績,無論改編以前“毛毛雨”、“何日君再來”及“玫
瑰玫瑰我愛你”,到活潑的“三輪車上的小姐”及“雪人不見了”,都體現了國語流
行曲繼往開來的成就。
六十年代是煽情劇及黃梅調戲曲的年代,前者產生的流行曲代表作品有“世上只
有媽媽好”來自電影《苦兒流浪記》(1960);姚敏唱的“送郎”來自電影《星星、
月亮、太陽》;電影《不了情》中的主題曲及“山歌”;電影《小雲雀》(1965)中
姚敏唱的“情人的睛淚”,以及電影《藍與黑》的主題曲等。然而,我們也應該
看到,這個年代的國語流行曲是依循一些既定的模式寫作,所以導致後來逐漸
變成陳腔濫調。
粵語流行曲在五十、六十年代,由初期來自廣東小調的“荷花香”到鄙俗的“歌仔
靚”或帶有道德主義教化的“賭仔自嘆”,漸漸隨著電台廣播劇文化而衍生出獨立
的風格。六十年代初商業電台推出廣播劇《勁草驕花》及《薔薇之戀》(粵語
劇,但主題曲用國語唱出,反映了粵語平仄較國語複雜,國話歌填詞較容易),
均有風行一時之主題曲。雖然粵語片的歌曲沒有國語片廣受歡迎,但這時期也
偶有佳作,如邵氏出品的粵語片《榴槤飄香》(1959)主題曲,就曾流行一時。
此外,粵語片的煽情劇經典《一水隔天涯》(1966)之主題曲,也是深入民間之
作。
隨著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粵語片式微及國語片走進武俠片的小胡同,香
港本土時代曲亦趨向衰落,代之而興的,是台灣的流行曲及歌廳文化。隨著煽
情劇《負心的人》(1969)的主題曲而來的,有“淚的小花”、“淚的小雨”等悲悽情
歌;也有姚蘇蓉的“今天不回家”(1969)及青山的“尋夢園”等適合歌廳文化的歌
曲。前者唱出物質富裕社會的人要擺脫清教徒道德心態的掙扎;後者是傷感懷
舊之音,反映了成長起來的富裕一代對往昔情懷失落的懷緬。而無論改編的“月
兒像檸檬”,帶小調氣息的“三朵花”或帶台灣歌廳味的“像霧又像花”,都能在香
港盛極一時。七十年代初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崛起的年代。這個綜合節目
是這個年代最吸引的一項節目。表演嘉賓多是被邀請來香港大小歌廳及夜總會
表演約台灣名歌星,順道也來《歡樂今宵》,這個「大眾夜總會」表演。
七十年代中葉,港產電視劇集的興起,帶來粵語流行曲文化的新高潮,電視劇
18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啼笑姻緣》(1974)的主題曲可以算是潮流之始。連香港電台也策動在第二台
《新天地》節目播出粵語流行曲,開始了本地流行曲文化的發展階段。其後,
很多電視劇主題曲及插曲,都能名噪一時,使粵語歌成為了流行曲潮流的領導
者。至今仍為人所熟記的“狂潮”(關菊英唱,1976)、“家變”(羅文唱,1977)、“小
李飛刀”(羅文唱,1978)、《倚天屠龍記》中的“熊熊聖火”一曲(鄭少秋唱,
1978)、“變色龍”(關正傑唱,1978)、“網中人”(張德蘭唱,1979)、“上海灘”(葉
麗儀唱,1980)。這些家傳戶曉的歌曲,有力地促進了本土電視劇及流行曲結合
一起、深入民心的潮流。事實上,電視劇集歌曲及粵語流行曲雖然大部分是言
情,但其中勵志、嗟嘆蒼生人世的也不少,其表達的層面也相當廣。
七十至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曲出現的另一個新轉化,是港產片成為主流電影之
後,使電影插曲也進入了粵語流行曲文化之列。事實上,歌影、歌視或歌影視
共棲是香港大眾文化偶像的特色,這亦是大眾文化中的壟斷現象。憑藉一個藝
人在某方面的成就,可不費成本地把她(或他)轉到另一方面,以得到即時成
功的效果及收益。許冠傑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和許冠文合作的《鬼馬雙星》
(1974)、《天才與自痴》(1975)、《半斤八兩》(1976)、《賣身契》(1978)等,
都伴以極為流行的主題曲。這些流行曲不但歌詞風趣詼諧,更每每痛陳時弊或
諷刺社會上既得利益者。八十年代的電影主題曲,佳作亦不少。如《上海之
夜》(葉倩文唱,1984)、《似水流年》(梅艷芳唱,1984)、《傾城之戀》(汪明
荃唱,1984)、《最愛》林子祥唱,1986)、《胭脂扣》(梅艷芳唱,1988)等,都
是充滿懷舊情調的感性歌曲。
大眾偶像歌星加梅艷芳、林子祥、葉倩文、譚詠麟、張國榮及張學友等都是以
流行歌壇上的地位兼拍電影的,可謂歌影視結合的傳媒偶像。但在電影電視的
框框以外,不可不提的是八十年代異軍突起另樹一格的新派獨立樂隊,以及由
之而建立起來的樂隊流行曲文化。著名的有 Beyond 及達明一派。他們的歌曲有
表現當代青少年的失落和對社會的不滿,有勵志及探索人生目的和生活價值的
取向,為流行歌曲開闢了一條較清新和有思考深度的道路。
表五:香港本地演唱會在紅磡體育館(紅)及灣仔新伊館(伊)所舉行場數及
觀眾人數
年份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表演日數
(紅) (伊)
18
3
29
4
69
5
65
14
85
0
83
10
129
10
(總)
21
33
74
79
85
93
139
(紅)
155,724
251,661
700,523
663,001
914,063
823,104
1,350,271
184
觀眾人數
(伊)
9,649
8,295
8,358
25,927
0
13,171
19,756
(總)
165,373
259,956
708,881
688,928
914,063
936,275
1,370,02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八十年代的流行曲文化之獨立形態,沒有甚麼比演唱會的高度發展更能表現出
來。由 1983 至 1989 年,就以紅磡體育館及灣仔新伊莉莎白體育館的場地所舉
行的演唱會及到場觀眾人數為指標,可以看到表演場數及參與人數的增長。
香港流行曲文化的重心是演唱會,而更有趣的,是紅歌星演唱會通常是最貴的
門票會最早被搶購一空。箇中的原因,除了香港人消費能力很高外,也因為演
唱會是真人表演,最好的座位才能使狂熱的歌迷看到自己偶像的真實風采。更
且,紅歌星通常都有歌迷會,狂熱的歌迷通常會不吝購下最好的位置,以表示
對偶像的支持。而演唱會的高峰期通常是暑期、聖誕節與農曆新年期間,可見
青少年是演唱會的重要捧場客。流行曲文化是由五十年代以成年人及熟習國語
傳統文化的人為重點對象,發展為以本土年青一代為主要對象。
五、 香港消費文化的發展
香港人的消費文化及物質生活模式,戰後至今經歷了很大的變化,主要的脈絡
當然和香港經濟近三十年來飛快發展及物質條件急劇改善有關。
一個很明顯的反映指標,是來自大眾傳媒的廣告內容及表達手法的轉變。就報
紙廣告而言,香港市面上推介的服務及商品,慣常有醫生及藥物,一些傳統中
藥成藥如「歐家全皮膚水」、「保濟丸」、「敬德堂小兒八寶驚風散」等,和
醫治奇難雜症的醫生廣告,是常見的項目,一直延至八十年代。以《星島日
報》為例,1938 年 9 月期間的一些例子顯示:日常用品及化妝品如三星牙膏
(9 月 19 日)、先施護髮霜、先施庇冧頭水及半日消美顏香膏(均為 9 月 30
日);食品如辣椒豉油王、蝦子麵、豉油王(中國食品公司出品)(9 月 29
日)、及壽星公煉奶與鷹嘜唂咕(9 月 20 日);服裝如美華有限公司手袋、女
褸、茂機女服及保陸女服,都可算是其代表的廣告,反映當時生活水平偏低,
質素高一點的食品,就成為推介的重點。此外,廣州和香港之間的貨客運及廣
州大酒店廣告,可常常出現,可見廣州和香港之間的關係密切。
戰後香港物質條件有所改善,奢侈品及非生活必需的高質素貨品,開始在報章
廣告中湧現,貨品種類逐漸繁多。五十至六十年代,手錶廣告是很矚目的項
目,老牌的司馬錶(1949 年 3 月 1 日)、GP 錶(1950 年 12 月 17 日)、天梭
錶(1950 年 12 月 18 日)都是在星島日報大篇幅宣傳的好例子,手錶廣告是無
日無之的。此外,聖誕期近,大百貨公司如龍子行、龍光行、大新、永安、先
施及中華等,都大事宣傳(參看 1950 年 12 日)。而汽水、汽車、煙、酒的廣
告,也相當盛行。
五十年代中葉以後,香港的資訊娛樂事業開始發達,報紙上湧現大量夜總會廣
告;除著“源子粒”,即電子半導體的發明,原子粒收音機漸漸成為重要商品,
到 1959 及 1960 年,因應商業電台的出現,原子粒收音機踏入推銷的高峰期。
18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七十年代,是香港家庭電器化的重要時期。由於女性大量就業,使用家庭電器
是幫助婦女就業的重要方法。七十年代初,除了電視機配合了廣播電視的急速
發展以滿足市民娛樂的需求之外,音響器材、冷氣機、電飯煲、吸塵機等的廣
告,都成為了重要的項目。到了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初,旅遊的廣告開支,
佔了各項目開支的最大宗。以 1991 年為例,旅遊廣告的廣告總開支為三億九千
六百萬,比第二位鐘錶二億六千多萬及第三位屋宇地產的二億多元都遠為高,
可見香港人的消費由實物轉向服務性。除了煙、酒等奢侈品長期佔據重要的位
置之外,餐廳及消費娛樂場所與信用咭服務的推廣,也成為大宗的開支。在開
支增多及範圍擴闊以外,香港廣告內容及形式轉化是很明顯的。由早期以圖象
展示貨品,以文字描述其優點,到七十年代以戲劇形式強調消費可帶來需要的
滿足及生活問題的解決。踏入八十年代中葉至九十年代初,廣告再進一步強調
消費與形象及身分的關係。
六、 香港的大眾閱讀文化
香港人在閱讀方面的大眾文化,除了特別關注報章、雜誌的資訊及消費情報
外,就以通俗小說及連環圖的廣泛流行,最具特色了。
本地化通俗小說的發展,最重要及較為早期的,是金庸的武俠小說。早在 1954
年,金庸就以長篇連載於《新晚報》,如《書劍恩仇錄》等小說。及至他於
1958 年加入創辦《明報》,就以《神雕俠侶》開始另一階段的創作。他一共創
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在六十年代盛行的粵語片,七、八十年代盛行的電視劇
集,以至九十年代的港產片中,都有以金庸的武俠小說改編的作品,不少成為
了青少年以至成年人廣泛閱讀的通俗小說。他的小說吸引人的地方在於角色分
化及心理描寫的複雜,而且故事橋段往往耐人尋味及出人意表。此外,在一個
日趨建制化的社會,社會角色極為分化及難以全面自主的現代人,閱讀武俠小
說中自由自主及能通醫卜星相的英雄人物,可以得到幻想上的極大滿足,而愛
情故事及武功比試,亦更可為讀者提供不少官能上的滿足。另外一條發展脈
絡,是倪匡的「衛斯理」系列的科幻小說。倪匡的武俠、怪異及科幻小說,項
目、數量之多自不在話下,加上其文字通俗流暢,使之成為廣受青少年歡迎的
消閒讀物。
在言情通俗小說方面,最早吸引香港人的,要數台灣女作家瓊瑤。自她 1963 年
首部《窗外》,到連同電影的《纏雨濛濛》、《幾度夕陽紅》、《婉君表妹》
及《啞女情深》等,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成為女中學生及小白領的基本
讀物。這當然反映了當時香港女性的教育程度及經濟能力不斷提高,但在愛情
觀方面,就顯得與瓊瑤一樣較保守:把愛情視為生命至高及對感情失落表現極
度自憐。本港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成名的依達,對男女感情的描寫就較直
接裸露,但也脫離不了才子佳人的基本意念。
18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到了七十年代末,亦舒的小說就有進一步的發展,她的《玫瑰的故事》、《兩
個女人》、《今夜星光燦爛》、《舊歡如夢》、《玉梨魂》及《流金歲月》
等,都是相當受歡迎的通俗作品,但亦舒筆下的女性就一如她自己在感情方面
主張獨立,追求個人的滿足感,反映出新一代女性對獨立自由自主的追求。
香港人的通俗閱讀文化發展,最明顯在於八十年代的突破:袋裝書的出現,使
通俗小說、散文及小品作品更能廣泛流傳,以下是「博益」及「明窗」兩大袋
裝書出版集團的統計數字,均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末,香港袋裝書的
飛快發展,及在八十年代末電視衰落的時期裡,閱讀文化異軍突起的現象。
八十年代初明窗出版社還是停留在印行小量武俠小說及科幻小說階段,自 1985
年,明窗每年書種維持一百本左右,但在營業額方面有很大的增長。(下頁的表
六、表七按每年 4 月 1 日到翌年 3 月 31 日統計。)
香港漫畫文化有相當長的歷史,一方面是報紙上的政治諷刺(如《明報》的尊
子)、另一方面又諷刺時世及嘲弄人性軟弱(如王司馬的《牛仔與契爺》),
分別出現在報紙及單行本漫畫中。但成為具商業價值,和西方迪士尼爭市場
的,早在五十年代末,就有許冠文的《財叔》。其主題是抗日游擊隊的抗敵鬥
爭活動,以迎合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國人對日本侵略的猶新記憶。此外,
《神犬》及《神筆》屬怪異及儆惡懲奸的道德主義連環圖,與模仿美國蝙蝠俠
的《蝙蝠俠》,都是以黑白分明及正必勝邪的簡單世界觀為基調,重點則是提
供讀者打鬥動作引發的官能刺激;這正是商業漫畫的主要特色。六十年至七十
年代風摩一時的是王澤的《老夫子》,中心是以一些卡通人物暴露及嘲笑人性
的種種弱點。
表六
年份
1986-87
1987-88
1988-89
1989-90
1990-91
1991-92
1992-93
營業額(百萬元)
6.8
15.0
18.0
30.0
30.0
28.0
27.0
資料來源:明報出版社。
18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表七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書種
86
69
111
194
204
153
139
113
114
資料來源:博益出版社。
除了這些通俗漫畫以外,還有以章回小說、民間故事或歷史人物為題材的漫
畫,如《三國演義》、《西遊記》、《七俠五義》及《水滸傳》等。肯定的
是,通俗及傳統漫畫在處理手法上,都太畫像化,後者更在小畫格內伴以大量
文字,以敘事為中心。
到了七十年代,黃玉郎的漫畫興起,他的《龍虎門》強調電影感,大量特寫、
出格、輻射線以表現打鬥動作,使漫畫提供暴力動作的刺激性大大提高。到了
八十年代,在「五郎集團」下創作的馬榮成,以《中華英雄》的劇烈動感,創
造了新的本地漫畫,1983 年創刊後不久,每期銷量達到了十九萬本。
18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附錄二:流行音樂的意義與價值
資料來源:史文鴻。史文鴻的社會文化批判。香港:次文化。1993。
流行曲的社會特性
不少喜歡古典、鄙視流行音樂的人,都認為嚴肅音樂(Serious Music)或古典
音樂,是超凡脫俗的,它的美感是完全擺脫現實社會的限制;相反,流行音樂
只是社會的潮流及時尚的東西,經過一大堆的制度及商業的決定,填詞人的個
人心境,只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音樂作曲家關心的是人們喜歡聽甚麼,唱片公
司的監製要判別選擇甚麼可以賣錢,甚麼不可以,灌錄的時候要看歌手是否紅
人,及音樂混合的設備水平,市場推廣的手法是否卓越,和最後電台電視的播
放及介紹,才到聽眾的耳裏。現代流行音樂是一種複雜的社會行為,是不容置
疑的事實,但這種複雜的社會行為的背後,是否就是我們不能分好與壞流行曲
的理由?
事實上,無論欣賞古典音樂或現代音樂,只憑個人張開耳朵聽,而寄望得到滿
足,是最粗淺的方式,連欣賞都談不上,但這是一般人享樂的心態,音樂的價
值,和糖果雪糕沒有兩樣。
但若我們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及社會境況,不同人在生活中的體驗、疑慮、關懷
和寄望,而音樂成為這些內容的表達方式,則音樂無論是古典的及流行的,都
會變成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生活及社會經驗的交流,或人與人的感情溝
通和傳遞。
了解流行音樂的一些特徵
不同的流行音樂是有它獨特的與共通性,獨特的地方往往關乎個別音樂潮流衍
生的不同背境,如爵士樂源自黑人的音樂;好萊塢的電影流行曲往往和舞台
(特別百老匯)的輕音樂及輕歌劇傳統息息相關;而貓王皮禮士利的歌曲,帶
看美國戰後一代追求歡樂及自主的時代氣息;而披頭四音樂早期和利物浦社會
青年在失業及找尋生活方向的失望及挫折感,心懷希望及種種訴求等心態相
關。而英國 Sex-pistol、當今的 Heavy-Metal 及 Rap,對分別英國及美國社會的
青年邊沿文化不可分割。要明白這些音樂的意義,也就要明白他們所處於的生
活境況之中,才能掌握到其神神粹,這是不同流行音樂對聽眾要求的獨特認
識,使欣賞成為真正人與人在生活的具體現實下的溝通。
不過,流行音樂在共通的層面上,也有一定的特徵,反映出不同社會、種族及
文化的人們,對流行音樂,都有共同的追求。換句話說,流行歌曲和音樂,也
有其共通的特點及社會功能,反映出它們在不同文化、種族及社會中能吸引大
量的聽眾,不單不是偶然的,而且有一些共通及普遍的因素或理由。
18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青年人的認同感
流行音樂可以算是一個年青人世代自我認同的方式,透過一班人共同喜愛一類
歌曲、一個歌手或共同參與一次表演,人們得到自己及和其他歌迷之間的認
同,大家是有共同品味及生活在同一世代中。這種身份認同方式極為強烈,反
映在不同歌手或歌曲類型的支持者之間的強烈排斥及敵視的態度上,比不同電
視或電影紅星迷的互相抗拒程度遠為激烈。當然,這也和歌手與歌迷,和歌迷
與歌迷之間的接觸更親切有關。
不過,若再進一步探究的話,我們可以了解到這種認同感應該有深刻一點的意
義。不少人對披頭四的認同,是基於他曾代表失業青年、年青及有活力一代對
英國保守及虛飾的社會,一種反叛及質疑。到後來反越戰及支持和平主義,以
嬉皮士的生活方式來表現對資本主義社會那種物質主義的抗拒。如今不少人喜
歡麥當娜,也和她是塑造主動及解放的性形象有關,可見偉大的流行音樂表演
者,一定有觸發我們認同的方式,這些可在歌詞、表演、生活態度中找到。
更且,社會是多元的,我們都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現實之中,有不同的職業、家
庭及社會的關係,有不同的年齡、嗜好、品味,對生活有不同的態度,對人生
有不同的目標及價值觀。可以認同一些流行音樂是好事,但不應就對其他流行
曲的類形、表演及愛好者,有所排斥。而愛好流行曲和愛好電影及其他藝術品
相似的,是愈有品味的人,是更不會獨沽一味的,就好像懂得美食的人,一定
要甚麼都吃,才能欣賞到種種美食的好與壞,偏食症是最大的障礙。對某些流
行曲,無理由及主觀的排斥心態是最不可取的,學會欣賞是重要的,當然,學
會欣賞的人也自然能懂得批評。
——感情宣洩
無疑人是感情極為複雜的動物,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往往依賴語言在一些特殊
的境況及關係之下溝通,但一般日常語言的表達是較為簡單的,而詩詞配上音
樂,就成為較豐富及多內涵的表達了,換句話說,透過不同的媒介,感情也就
被不同的媒介轉化為更豐富的內涵了。這可以充分解釋為何言情、勵志、哀
傷、悲憤等 ,本來在日常語言上是簡單的,甚至可能是鄙俗的,要透過歌曲、
歌詞或純音樂,而得到更豐富的溝通表達。不過好和壞的音樂,是有標準的,
好的是有清新格調,對生活境況及個人經驗有更深刻的描寫,而壞的則只是模
倣及無深入體會的陳腔濫調。
19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生活經驗的開拓擴展
當我們透過音樂來建立共同的經驗,了解到音樂是人與人 —— 作曲填詞人、歌
手與歌迷聽眾之間的溝通,是一群歌迷之間的認同,則我們不能不問流行音樂
的功能。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一個最低層次的功能,是娛樂,這可稱為心理的
需要,因為我們日常的生活充滿常規、呆滯的情況,音樂是一種舒解,及使人
精神上可得到一種抽離的作用。難怪不少人一天辛苦工作後,要用流行曲或音
樂來鬆弛自己。不過,這就假定生活是充滿壓迫感的,而音樂成為一種解脫或
鎮靜劑,一種安眠藥。
其實,若我們不單只是希望利用音樂或流行曲來幫我們脫離呆滯的現實,我們
更應關心流行曲或普遍音樂的境界。這種要求其實是很普通的,我們每個人其
實不單滿足於自己的經驗,人與人談話、經驗交流、學習和種種溝通,基礎是
人有好奇,有願望想增進自己的知識經驗,以了解生活現實,這一切不但對人
適應環境及為未來生活做好相關準備,也表現出人是對其他人及整體人類共同
生存的社會,有種種的關懷。而欣賞流行音樂也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方式之
一,流行音樂最重要及有意義的,是它「流行」的特性,我們熱愛莫扎特的音
樂,就要回到十八世紀,當然生活內涵及人們生活方式對我們太遙遠了。相
反,流行音樂對我們最大的感力,是狂於它的時代性,它表達著現今的人,在
現今的社會、生活境況及人際關係中的種種體會和感受,使我們有莫大的親切
感和認同感。
故此,若喜愛古典音樂的人強調古典音樂使人抽離生活中的社會現實,達到一
種歷史超越。我們同樣可以說流行曲或流行音樂也是一種超越,雖然它不是帶
我們脫離現實,但它帶我們超越出自己,使我們不單只是滿足及執著於自己的
體驗,更可透過流行音樂,體會他人的經驗、了解現今社會現實及氣息,感受
到社會的希望、恐懼、探索和種種喜與悲。
總結
若我們認清到流行音樂或流行歌,不單只是糖果,而是一種溝通、人的自我及
群體認同的建造、生活經驗的開拓等,則欣賞流行音樂就不能是靜態的及被動
的,我們要認識到潮流的成因,要了解音樂結構及歌詞的意義。要捕捉大家溝
通的境況,也要觀察流行曲的客觀及實質的社會影響。而欣賞流行曲就是一種
活動、一種探索、一種智性的認知活動,不單透過流行曲認識自己,也更要透
過它來認識愛好它的群體、認識社會及生活現實。
19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a:媒介與流行文化
192
重點 b
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19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探討問題建議
香港的流行文化是否受傳媒操控?為甚麼我們的流行文化會轉變得那麼快?不
同的消費模式如何反映不同人的身分及社會地位?當中可見有甚麼社會問題?
19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93:大眾社會理論
閱讀
按大眾社會理論(mass society theory),現代社會的流行文化主要是大眾
文化的產物。由於現代工業化都市的生活方式不利於建立緊密關係的社群
(如舊式村莊和教會)。在傳統社會之中,人的生活習慣和品味是由人際
關係網絡塑形的。隨著這些網絡的瓦解,唯一仍能擔當起這個塑形工作的
力量就只剩下工業的力量。結果,文化活動就淪為一種工業式的生產活
動,只有具有市場價值的文化產品才會生產出來,而文化產品也因而好像
生產線上的產品一樣,變得公式化和標準化。不但如此,因為文化產品要
遷就市場,它們就只能遷就所有那些鑑賞能力較低的人,以致文化活動無
可避免地走上低俗化之途。
參考資料:
Strinati, Dominic.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討論題目
1. 現代社會人際關係較疏離,你同意嗎?你可以在個人及其他相識的人的經驗
來支持你的看法嗎?
2. 按大眾文化理論,人際關係疏離是低俗的大眾文化形成的原因。你同意嗎?
為甚麼?
3. 大眾文化理論認為大眾文化不免有低俗化傾向,你同意嗎?試舉例說明。
19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94:填詞人自白
流行文化有沒有受到傳媒的操控?我們可以由側面從流行文化的創作人有沒有
受到操控來看這個問題。以下我們引用著名填詞人林夕的幾段文字,看看創作
人的創作空間究竟有多大。
閱讀
……填詞人創作的主動權實際是掌握於唱片監製的手。監製要做一張唱
片,他首先要找歌,然後選擇合適的填詞人。所謂合適的填詞人,據我的
理解,是指跟他合作慣的,或者他認為「就手」的──例如有 call 機,或
者填詞人已經有一些流行的作品,監製有信心,填詞人會在限期內完成工
作,而且出來的作品不會跟自己心目中的差距太遠。監製不會先考慮填詞
人是否失戀才要他填一些悲慘的歌詞,那是不大可能的。除了監製外,還
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對歌詞創作有著一定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歌手。填詞
人最先做的是聽歌曲本身的旋律,監製會先給填詞人一個 Demo(示
範),看這首歌給填詞人引發一些甚麼的內容,然後看看甚麼內容是適合
他的。當然歌手的形象是相當重要的,例如為新人和舊人填詞的做法將會
完全不同。填詞人沒可能為一個新人填一些很滄桑的歌詞,或者他在歌壇
上怎樣風風雨雨,順流逆流之類,這是歌手對填詞人的一種限制……
新詩作品本身跟作者的關係是單純的,但填詞卻牽涉到歌手的聲線和歌
曲,也就是要跟整體配合,不能夠像寫詩那般獨立。……從以上的說法看
來,填詞好像是為市場服務,但我填詞的時候,是將這些前提作為一些
「硬件」、來處理,在「軟件」的發揮方面,即填詞的時候其實是甚少意
識到「這是歌,不是詩」,我不能以詩的寫法去填詞。我真正填詞的時
候,不會因為將它視作歌詞去填而不用力去寫。歌詞的面貌和詩的面貌之
所以不同,並非是填詞人瞧不起歌詞,以為歌詞是年輕人的玩意,或只是
流行的和賣錢的東西,於是故意填得差一點……
參考資料:
林夕。〈從寫新詩到填詞〉。出自梁秉鈞編。《香港的流行文化》。香港:三聯,一九
九三年。
19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討論題目
1. 由上述的分享看來,流行曲的製作受到了甚麼條件的限制?這些限製對流行
曲的內容和質素會構成甚麼影響?這些限制和大眾社會理論所講的低俗化會
不會上扯關係?
2. 林夕變得像今日這樣多產(可查看流行榜)時,他還能有上文的堅持嗎?林
夕的多產,展示香港的樂壇是較單元化還是多元化?
3. 在傳媒創作人之中,有沒有一些例子是比較能堅持其創作誠意的?舉例說
明。
教師提示
這篇分享已經是十年前的作品,教師如果能找到更新的資料,而又能反映傳媒
創作人所受到的限制,可以加入補充討論。
19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95:法蘭克福學派與文化工業
「文化工業」是法蘭克福學派兩名重要成員阿多諾和霍克海姆 (Adorno
and Horkheimer)提出的。所謂文化工業,意指傳統的文藝活動如文學創
作、音樂、繪畫等等,在工業化的社會中,以大規模工業生產的方式製造
出來,所以將「文化」和「工業」放在一起。根據阿多諾的看法,由文化
工業炮製出來的文化產品(例如流行音樂)有兩大特點,第一是標準化,
第二是被動的受眾。
所謂標準化,是指文化工業的產品彼此之間十分相近,不同產品之間有著
一個共同的公式。例如動作電影一定有打不死的英雄,歷盡了千死萬難,
最後大團圓結局之類。當然,這些公式之中任何一個個別細節都不見得完
全沒有例外,可是基本上所有流行產品都有這些公式的痕跡。(例如一部
動作片之中,「打不死」的英雄在歷盡千死萬難之後或許會出人意料地壯
烈犧牲,但不可能沒有打不死的英雄,沒有歷盡千死萬難,就傻乎乎地死
掉。)結果,文藝產品中的挑戰性、原創性、誠意或是思想上的刺激,很
大程度上都被剔除掉。
至於被動的受眾,則是文化工業賴以生存的一個重要要素。文化工業為了
保障利潤,因此會致力模造被動的受眾,即是倚賴、倒退及順從的消費
者。例如流行音樂提供的是輕鬆和辛勞工作後的偷閒,不必用腦去聽,更
不像古典音樂要有相當的背景學問或努力才曉得欣賞;流行音樂只須不專
心和不集中地欣聽賞。以流行音樂為例,歌迷愈沒有獨立的品味,愈是凡
有偶像的唱片都不問情由地購買,就愈符合唱片公司的胃口。因此,所有
唱片工業都必定在塑造歌手形象方面費盡力氣。
文化工業理論和大眾社會理論有兩點非常相似。第一,兩者都認為流行文
化是被大眾文化牽著走;第二,兩者都對大眾文化持批判的態度。可是兩
者側重點卻有所不同:大眾文化理論著重的是傳統人際關係的瓦解,因為
它的瓦解,讓傳媒填補了這個空缺;而文化工業理論則強調工業社會的興
起,以及工業文明將社會生活劃一化的力量。
19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討論題目
將全班分成四至五人的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 香港的流行文化產品有沒有上述的標準化現象?若有,程度如何?每組試
在下列類型的流行產品中選出一類進行討論。
漫畫
愛情小說
電影(若有需要可集中討論某一類型的電影,如愛情片、動作片、喜劇之
類)
電視劇集
流行音樂
電台「峰煙」節目
電台的音樂節目
2.
阿多諾和霍克海姆顯然認為,做一個被動的受眾是不好的,你同意嗎?為
甚麼?
3.
怎樣才能做一個「不被動」的文化產品使用者?
19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96:吳宇森的荷里活體驗
閱讀
吳宇森談及他在荷里活拍電影的經驗時,提到以下的情況:
「我發現原來拍荷里活電影可一點也不浪漫。我一向的電影裏,都有著很
浪漫的情懷,例如設計一些動作場面時,我就很喜歡營造張徹式的浪漫,
有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所以我總愛描寫一個英雄面對三十幾
個、五十幾個對手,然後一場激烈槍戰,把他們解決掉。但來到荷里活,
他們有很多規矩,對英雄的設計也有很多限制,第一、英雄是不能流眼淚
的;第二、英雄不准講粗話;第三、英雄不可以在人家背後開槍……。」
「我設計一場大決戰時,本來找一個人打三十多個,那位製片很驚訝,說
阿 John,這是不行的!因為美國人很注重邏輯問題,太誇張的話,觀眾
會笑的。」
「在荷里活無論你拍什麼電影,都不能超預算。這裏有一個不明文協定,
只要你拍戲不超預算,就永遠有戲拍。至於導演有沒有才華、作品是不是
優秀,反是其次。」
「在荷里活,每個人、每個崗位都很缺乏安全感,人人都得想盡辦法去保
存自己的職位。為了保護自己,他們不惜去踐踏他人,無所不用其極地去
破壞人家的東西,這就形成荷里活的所謂政治遊戲與鬥爭,還有人與人之
間的複雜關係。」
美國著名影評人則這樣形容吳宇森:「吳宇森融入荷里活的態度教我最感
興趣,《奪面雙雄》的宣傳海報有句妙語:『為了抓到他,先要變成他』
(In order to catch him, I must become him.)吳宇森似乎把這個意念轉化成
進軍荷里活的態度:為了征服荷里活,必須首先變成荷里活。」
參考資料:
黃曉紅。〈吳宇森征服了荷里活?〉。《信報》。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六日。
20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討論題目
1. 作者在原文曾問到,究竟是吳宇森征服了荷里活,還是荷里活征服了吳宇
森。你的意見怎樣?為甚麼?
2. 從這篇文章和教材 95 的資料來看,商業考慮是否真的如大眾社會論和法蘭
克福學派所言,支配著大眾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形成呢?
3. 大眾社會理論和文化工業理論都認為傳媒的世界是一個單一化的世界,這個
觀點正好和自由多元主義背道而馳(教材 4)。在這兩類觀點中,你比較同
意哪一類觀點?為甚麼?
20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97:個人潮流消費回顧
本課題目的是引發大家回顧喜愛的潮流文化,無論是電影、流行曲及偶像,或
轉變的情況及原因:
第一部分:流行歌(小組分享)
各同學可以從家中找每年自己買的流行 CD 等,至少最近三年,但也可以由自
己一開始喜歡的流行歌曲作為起點。你可以在 CD 背後出版日期找到你大約購
買的年份,起碼這年份是樂曲流行的日子。
第二部分:電影(小組分享)
各同學可以就自己喜愛的電影(荷里活和港產片),列出一個名單,看看你喜
愛的電影的年代,並加以排列。
搜尋電影年份:香港影片可上香港影庫網頁<www.hkmdb.com>及電影第一站網
頁<http://www.filmplay.com/>
荷里活影片可用<www.amazon.com>打入電影片名查 VHS/DVD
反思問題
1. 你這些年來所喜愛的流行曲和電影在內容、類型及風格上有沒有經歷任何改
變?你怎樣解釋自己品味的發展?這些品味上的改變和你的成長有沒有關
係?和社會及個人生活環境的改變又有沒有關係?
2. 你認為自己品味的改變是屬於進步、退步,抑或純是中性的改變?為甚麼?
20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98:潮流的前世今生
課前預備
從報紙或雜誌剪下十份推廣產品的廣告。
討論題目
1. 在你剪存的十個平面廣告中,有多少個提到產品的「新」,或跟「新」有關
的概念(如在款式、設計、功能方面等)?「新」在商業活動中有何重要
性?
2. 你認為潮流的轉變和商業活動之間有甚麼關係?為甚麼?
20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99:流行文化與傳媒操控
閱讀
阿多諾和霍克海默不約而同地認為,流行文化是工業的商品,是傳媒操控
的產品。可是也有學者認為,潮流是社會眾多因素湊合而成的產物,費斯
克(John Fiske)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或謂傳媒操控潮流文化,因為流行的事物許多時候是在傳媒廣泛報道、提
倡、宣傳之後才變得流行的,亦在傳媒停止有關的資訊後,該事物不流行
了。歌手和藝人的作品是較為明顯的例子,正如傳媒界中流行的一句話:
「看不見便想不起(Out of sight is out of mind)。」從事潮流文化事業的
企業認為,他們不可能透過傳媒創作去推測市場的反應,但是要透過傳媒
不斷發放各式各樣有關的資訊即可。可是事實並非如此,企業可以推出許
多產品,並且有足夠的宣傳,但最後真正能流行卻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
本港唱片公司的作業也是如此,他們每年推出大批新進歌手,並透過傳媒
作各樣的宣傳,但最後能走紅的卻只有其中少數。企業家認為潮流文化始
終由大眾的喜好決定,傳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卻不能操控潮流文化。當
然,我們可以懷疑大眾的喜好最終亦由傳媒決定,不過事實上喜好是人天
生的傾向、後天的教育、家庭價值、主流文化、朋輩壓力、潮流文化、傳
媒等多種元素互動的結果,把它單單訴諸傳媒,恐怕過分簡化了事實。
參考資料:
Fiske, John. 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 Rouledge, 1995.
如果費斯克是對的,那麼結論就很明顯,潮流文化不可能由傳媒或商業機構單
方向地強加在社會大眾身上。
活動:小調查
1. 請同學列舉目前最為流行的活動、口頭禪、話題、衣著、飾物等等。(要列
舉哪些和多少流行事物,老師可自行決定。)
2. 請同學於每個項目中選出最為流行的首三件事物。
3. 請同學將這些流行事物歸類為(a)曾經由傳媒廣泛報道與推介;(b)經傳媒報
道與推介,但並不算廣泛,以及(c)基本上不經傳媒導與推介。(做一個更容
易掌握的分類方法)
20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討論題目
1. 除了傳媒的報道與推介,有甚麼因素能使一件事物流行起來嗎?
2. 請從小調查中第 3 題的整理結果,選取例子詳細說明,在傳媒推介之外的其
他原因之中,有沒有間接仍是受到傳媒所決定或影響的?(例如朋輩影響我
對流行事物接受的程度,可是朋輩的態度本身可能就是傳媒造成的。)
3. 你認為自己的喜好和行為有多大程度是受到傳媒影響的?
20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100:潮流與感應
另一個解釋潮流如何形成的觀念是感應(sensibility,一譯感性)。感應的
特點有二:第一,它是一些很主觀的感受,因此很難給出一條公式;第
二,雖然它是很主觀的感受,但也不見得完全無從捉摸,因為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同類型的人在相同的情況下,主觀反應往往也有相近之處。這
就使得企業要推動某個潮流時可以有所參考,可是偏又沒有萬試萬靈的策
略。
正如費斯克指出,並不見得一經傳媒宣傳,就甚麼事物都會流行。格斯堡
(Lawrence Grossberg)指出,要解釋流行文化為何流行,都和所謂著迷
的現象相關。我們要注意,著迷者(fans)的喜好是高度選擇性的,因
此,不可能所有廣泛流傳的事物都流行起來。於是,在廣泛流傳和流行之
間,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決定因素,我們可以稱之為感應(sensibility,一
譯感性)。一件事物即使能廣泛流傳,若是不能引起那一代人的感應,是
不可能受歡迎,也因此不能流行的。
甚麼東西能引起人的感應呢?這中間並沒有一定的規律。我們只能說,這
只能由每個社會、每個時代的獨特環境來決定。比方七十年代的人看「半
斤八兩」,看見裏邊的刻薄老闆會很有感應,因為七十年代香港人普遍生
活條件還不算太好。八十年代富裕的香港人就很難有共鳴。
可是這種感應又不見得完全沒有規則。比方以美女來吸引男觀眾,就好像
有相當大的把握,而且好像不大受到時代限制(雖然美的標準也有變
化)。我們經常都有一些想法,認為某一類型的事物特別容易引起某些群
體的感應,例如糖果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但要引起成年人的興趣相對
地效果就要小一些。
除了個人的因素外,社會因素也會影響我們感應。譬如當一個政治人物傳
出醜聞之時,忽然間幾乎所有針對他的笑話都會顯得特別好笑,到事件丟
淡之後,這些笑話的吸引力又好像消失了。
按感應的學說,潮流的形成不再是傳媒所能單方決定的,閱聽人有較
多的主動選擇成分。可是閱聽人再主動,也往往只能在流行文化所提供的
素材(通常稱為文本)之中發揮其主動性,加上受到外在的社會環境影
響,因此,其主動性畢竟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流行文化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強調歡愉的感應。歡愉的感應並不完全是
受眾的自由選擇,而常常有其重要的社會因素,用學術一點的話說,它是
社會建構出來的。我們慣性地享受流行文化文本並從中得到歡愉,進而投
入某類文本而放棄其他;一經投入,好像進入新境界,就會更投入,從這
境界而言,「迷」的文化便出現了。
20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討論題目
1. 試參考感應學說,解釋下列事物所以流行的原因。
a) 七十年代,李小龍的武打片,借中國人打外國人來宣揚民族意識。
b) 八十年代,成龍武打片一改李小龍的英雄形象,改以佻皮而不怕死的小
人物形象出現。
c) 九十年代初,黃子華一系列探討社會和政治問題的棟篤笑。
d) 二千年後,Twins 以一個天真爛漫的形象走紅。
2. 「感應說」能解釋潮流的急速轉變嗎?為甚麼?
20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101:流行文化的急速變化
閱讀
文化學者費斯克認為,潮流之所以急速變化,原因和人的對抗與逃避心態
有關。請閱讀下面的引文,看看你是否能同意其中的觀點。
潮 流 文 化 的 特 性 在 於 對 主 流 文 化 ( dominant culture ) 的 對 抗 與 逃 避
(resistance and evasion),但它同時有普遍化的特性,而普遍化日久便成
為主流,它又必被新的潮流所取代。因此,潮流總是不斷轉變的。這樣說
來,潮流之為物,最重要的特性是它和舊有的事物不同,除此之外,它就
沒有其他的存在的道理。潮流企業深明此理,故不斷推出新的事物以取代
已經流行若干時間的事物,因為舊東西的流行價值已經因為其舊而折損。
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潮流企業要比對手更早察覺潮流的動向,推出新的
產品,以圖取得更大的利益。潮流總是在一事物方興未艾之時,便有另一
物與之競爭或取而代之。消費者在眼花撩亂之際,很多時候亦增加了不必
要的消費。比如人們喜歡以潮流為理由購買新衣服,使得仍然完好而光鮮
的「舊」衣服被迅速丟棄。近年的流動電話(手機)也是如此。這樣,不
單止造成浪費,也造成不必要的落於人後的不安感。
參考資料:
Fiske, John. 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 Rouledge, 1995.
討論題目
1. 你同意上文對潮流文化的解釋嗎?
2. 你是否同意潮流文化的基礎在於人的反抗及逃避心理?還有其他元素嗎?
3. 你得到了(譬如說)一部最時款的手機時,你會覺得自豪嗎?還是因為要追
趕潮流而感到壓力?追上潮流與否會不會影響你的自我形象?
4. 羅列追趕潮流的消費模式對個人及社會的利弊。你認這種消費模式是否合
理?
5. 你認為全球化對於潮流的轉變有沒有催化作用?試舉例說明。
20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102:潮流變化與符號消費
我們在議題 1 重點 c 之中討論過,廣告的其中一個宣傳手法是將商品化身為某
些美好事物的符號。這種廣告的成功,造成了一種很值得注意的現代社會現
象:符號消費。所謂符號消費,是指人在消費的時候並非單單是在消費商品本
身,而是在消費商品背後的意義。當我穿上一對名牌的球鞋時,我穿上的不單
是(也不主要是)球鞋本身,而是球鞋所代表的敢作敢為與青春活力。由於商
品的意義是人為地附加在商品之上的,因此也就提供了財團以人為手段調節社
會消費行為的較大空間。
活動
1. 請列舉三個你最喜歡和三個最不喜歡的品牌。
最喜歡
a)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
最不喜歡
d) 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__
2. 請描述這六個品牌給你的印象。在你的主觀印象之中,使用這個品牌的人是
哪一類人?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試歸納一下,你所喜歡的品牌和形象之間有關聯嗎?由此可見,符號消費的
現象有出現在你身上嗎?
4. 你認為符號消費現象能幫助解釋潮流的轉變嗎?為甚麼?
20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103:潮流變化與炫耀性消費
活動一:小實驗
試設想以下二種情況,你會喜歡哪一種?
1. 你生活在一個社會之中,人人都住五千方呎的大宅,你住的房子卻只有二千
方呎。
2. 你生活在一個社會之中,人人都住三百呎的小房子,你的房子卻有一千七百
方呎。
解釋你選擇的理由。
閱讀
經濟學者法蘭克(Robert Frank)假定,大部分人都會生活在第一種情況
下而不是第二種。理由是,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一旦超過了基本需要,再
擁有多些就不增加我們的快樂。超過了基本需要之後,擁有所帶來的滿
足,是建築在比較之上的。因為我擁有的比別人多、比別人新……所以我
幸福。
這 類 型 的 消 費 , 法 蘭 克 稱 之 為 「 炫 耀 性 消 費 」 ( conspicuous
consumption)。所謂炫耀性消費,就是指這些在比較的基礎下才能帶來
快樂的消費。炫耀性消費有兩個先天的缺憾。第一,這類消費使人的快樂
互相抵銷。當所有人的房子都是五百呎的時候,住七百呎的房子已經令人
歡天喜地了。可是到所有房子都加大到七百呎的時候,所有原先的快樂就
都無影無蹤了。第二,炫耀性消費使人陷入無止境追求的困局。本來擁有
七百呎的房子已經夠快樂了,可是別人的房子都加大到七百呎時,擁有大
房子的滿足感就失掉了。除非我能放棄以擁有大房子來滿足我自己,否則
我就唯有追求換一個八百呎的房子。可是我會這麼做,別人也會這麼做,
不久所有的房子都變成八百呎了,我唯有再儲更多的錢,換九百呎的房子
去。
21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討論題目
1. 想像你在今年夏季穿著一對今年春季推出的球鞋,而你身邊的人都還穿著去
年的款式,你的球鞋算不算得上入時?你覺自己有怎樣的身分和社會地位?
2. 想像你在今年夏季穿著一對今年春季推出的球鞋,而你身邊的人都已換上了
今夏的款式,你的球鞋又算不算得上入時?你覺得自己有怎樣的身分和社會
地位?
3. 從第 1-2 題答案分析,潮流產品的消費和和上面所講的炫耀性消費有沒有相
關之處?試詳析之。
4. 炫耀性消費的概念能否幫助解釋潮流轉變的速度?為甚麼?
5. 炫耀性消費有沒有影響我們對個人身分或社會地位的看法?為甚麼?
21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104:傳媒與身分
流行文化最明顯和可怕的地方是它對著迷者有極大意義,流行文化的歡愉
和文化資源強而有力,可以為著迷者建立身分。流行文化和大眾傳媒文本
是建立個人和群體身分最普遍和有力的資源。
所謂身分,是指一個人或一群人對「我是誰」或者「我們是誰」這個問題
的看法。有關身分的特質,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以為身分是固定
的,是基於某些既定事實建立起來的,因此不能改變。最明顯的例子是種
族或家族所界定的身分,如某某是華人,或者某某是皇室成員之類。另
外,也有一些身分是基於歷史事實的,例如我們自稱香港人,是因為我們
在這裡出生,或者在很久以前就已經來港定居。
第二種看法則以為身分是是動態的,會隨著社會和文化轉變而有所不同。
例如,我們往往會把自己和某些有相同或相異特質的人來界定自己。例如
不同歌星的歌迷會以他們所擁戴的歌手來彼此區別,球迷也會根據所擁戴
的球隊而分成黨派。此外如時裝品味,消費和娛樂的習慣,生活方式等
等,也可以成為某些人的身分認同的構成元素。
從第二個看法出發,我們會看見社會環境和物質條件往往會大大影響人的
身分認同。譬如一個新來港人士,很可能因為衣著的品味和我們不同而被
視為非我族類;同理,一個在社會低下階層生活的年輕人,也可能因為買
不起名牌球鞋而無法融入較富裕一群的圈子。
在現代社會中,人愈來愈容易受到所謂「身分危機」的威脅。在一個全球
化的世代裏,各個地區的生活方式都受到大量外來文化的影響。結果是我
們愈來愈不清楚作為一個群體的一分子到底有甚麼特點。譬如,我們愈來
愈分不清楚,在港式的「飲茶」文化和美式的速食文化之間,究竟哪一個
更能代表香港人的性格;在香港足球代表隊和皇家馬德里足球隊之間,究
竟香港人從屬哪隊多一些。這在二零零三年皇馬訪港踢友誼賽之時,就充
分表現出來。當時全場觀眾都為客隊而非主隊打氣,可是在香港隊入球
時,全場球迷卻又歡喜若狂。而皇馬擁躉和香港人身分之間,明顯地藏著
一個重大的矛盾。
21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討論題目
1. 請列出你所喜歡的流行文化產品/品牌/人物的類型。然後逐一檢視:和你
同樣喜歡這些產品/品牌/人物的人,和不喜歡這些產品/品牌/人物的
人,你會比較樂意和誰交朋友?還是都一樣?(愈是喜歡和同類的人交往,
這些產品/品牌/人物就構成你身分的一部分。)
2. 請為下列每一個項目評分,評估每一項目在你身分中的重要性(五分為極重
要,一分為完全不重要。)問一問自己,如果這個條件不同了,你覺得自己
會因而變成一個很不同的人嗎?又或者,失去了這個條件,你會失去很多東
西嗎?
a) 我喜愛的歌星
b) 我喜愛的時裝
c) 我作為家庭成員的身分
d) 香港人的身分
e) 中國人的身分
f) 我的流行品味
g) 我的性別
h) 我的學生身分
i) 我的理想事業
j) 我的朋友圈子
3. 參考第二題的答案,列舉構成你身分的元素。
4. 在你的身分元素之中,有沒有一項是「香港人」?如果有,是甚麼東西使你
認同為一個香港人?
a) 擁有香港身分證
b) 看港產片、聽廣東歌,消費本地的流行文化產品
c) 講廣東話
d) 晚上喜歡吃糖水
e) 吃雲吞麵
f) 光顧茶餐廳
g) 吃辣魚蛋、煎釀三寶和雞蛋仔
h) 其他(請註明)
5. 看看這些身分的因素,哪些身分的元素是流行文化的直接產物?哪些不是流
行文化的產物,卻也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例如你可能認為香港人的身分
對你很重要,而這並非流行文化的直接產物,但它也可能受到流行文化的影
響,因為:第一,你所接觸的流行文化產品可能大多以香港為背景,也以香
港人為主要對象;第二,你對香港人的理解可能也是流行文化塑造出來的。
諸如此類。)
21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6. 在同學中,有多少人所列舉的身分元素之中,流行文化的事物佔了一半或以
上?流行文化對年輕人身分(以班上同學為例)的影響有多大?
7. 在你身分的元素之中,有彼此衝突地方嗎(例如又是父母的孩子,又是某歌
星的歌迷,但父母卻不喜歡你崇拜歌星之類)?請同學分享一下處理這些衝
突的方法。
21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教材 105:衣食娛樂的煩惱
活動:思想實驗
1. 你和一群朋友去看電影,大家都穿上了今夏最流行的便服,可是你的一身打
扮卻還是九十年代的款式,你有甚麼感覺?
2. 你的朋友在高談闊論,談到他們身上的衣物,原來都是號稱優質的品牌,動
輒數百元一件。而你的衣著,最貴的不過是價值數十元的貨式,你有甚麼感
覺?
3. 看完電影後,朋友建議大一起去唱「卡拉 OK」。到了「卡拉 OK」後,你
發現他們所唱的歌你一首都不懂,你又有甚麼感覺?
4. 你很喜歡粵曲,就點了一首粵曲來唱,朋友對你的品味都有點不以為然,你
會有甚麼反應?
討論題目
1. 由上述實驗看來,消費和我們的身分和社會地位有沒有甚麼關係?
2. 除了身分和社會地位,消費方式還會對我們有甚麼影響?上述的思想實驗能
不能說明你的論點?你還能舉出其他例子來說明嗎?
21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b:流行文化與商業社會
216
重點 c
傳媒文化與個人成長
21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探討問題建議
現在的流行文化與上一輩的有甚麼分別?為甚麼會有這些分別?哪些是香港青
少年最喜愛的偶像?他們有甚麼特點?偶像的形象對青少年有甚麼影響?
21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06:光影歲月:不同時代的普及文化
活動:觀看電影
可以考慮播放的:玉女添丁、鬼馬雙星、追趕跑跳碰、新難兄難弟、麥嘜故事
之菠蘿油王子
教師從電影中自由選取片段在課堂上播放,然後將同學分組,每組從下列各個
項目中選取一題,分析今昔流行生活方式之間有甚麼不同,最後每組派出一位
代表報告分析結果:(1)
1. 飲食
2. 消遣娛樂
3. 戀愛態度
4. 社區人際關係
5. 衣著
6. 家居擺設
(以上項目請選擇適用者)
討論題目
1. 從這些片段看來,上一輩的流行文化和今日的流行文化分別大不大?
2. 電影所反映的時代和今日的香港有甚麼不同?試從經濟、社會結構、教育水
平、政治、價值觀等方面分析之。
3. 第 2 題分析所得的差異,能解釋今昔的流行文化的差異嗎?為甚麼?
教師提示
(1) 本課活動旨在幫助同學了解不同時代的普及文化的差異。但由於採用的資料
是編劇的創作,其真實性有商榷之處。教師宜提醒同學上述討論的局限。另
外,如果教師認為可行的話,可以請同學做一個課後活動,將上面的比較結
果用作基本資料,在課後訪問與電影人物相同年代的親友,進一步考察本課
節分析結果的可靠性。
21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07:對照記
課前預備
請同學收集父母的生活照,照片必須反映父母年輕時 的(一)社交生活;
(二)消閒娛樂;(三)家居生活。另外,同學亦請預備自己的生活照,同樣
須反映自己生活中以上的幾個方面。老師也可以準備一些自己十多歲時的照
片,來和同學的照片比較。
將同學分組,每組先從照片分析父母年輕時的衣著及生活方式的特點,再從自
己的照片對自己的生活作相同的分析,然後比較兩代之間的異同。如果老師備
有自己的照片,可先用自己照片來做一個分析,當作示範。最後每組派出代表
滙報分析的結果。
討論題目
1. 在父母和你們兩代人的流行文化之間,有沒有一些顯著的差異?你能解釋這
些差異的原因嗎?
22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08:我的偶像—心儀文化人物選舉(1)
偶象崇拜是今日社會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因此也構成了今日流行文化的一個
重要成分。
活動:小型調查:
同學最心儀的文化人物
1. 請同學寫下十個「我最心儀的文化人物」的名字。教師收集後,公佈統計結
果,並選出十名得票最多的文化人物。
2. 在這十名心儀文化人物之中,有些甚麼不同類型的人物?這些人物有些甚麼
特點?
3. 同學有沒有視這些心儀的人物為榜樣?歸納同學的意見,能成為同學榜樣的
人必須具備甚麼特質?由此推論,年輕人會受到他們所心儀的人物影響嗎?
注:
(1) 這 個 小 型 調 查 是 參 考 中 國 新 浪 網 一 個 網 上 選 舉 而 設 計 的 ( 詳 見 教 材
109),原選舉用的字眼是「文化偶像選舉」,本教材在字眼上作出了一些
改動,原因是香港人已經習慣於將「偶像」一詞等同於「心儀的普及文化
藝人」,因此沿用「文化偶像」一詞會曲解評選原意。而所謂文化人物,
則泛指學者、作家、藝術家、科學家、思想家、宗教家以及普及文化的藝
人等。本教材旨在探討同學心目中的偶像具有甚麼特質,並協助同學反省
偶像對他們的影響。
22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09:內地網民的偶像—十大文化偶像選舉
新浪網在二零零三年聯同多個媒體舉辦了「中國 20 世紀十大文化偶像」
網上評選,截至二零零三年六月十五日止,頭十名的人物如下:
1. 魯迅
2. 金庸
3. 錢鍾書
4. 老舍
5. 巴金
6. 張國榮
7. 錢學森
8. 雷鋒
9. 梅蘭芳
10. 王菲
這次評選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很多人認為將魯迅等文化大師和流行文化的
藝人相提並論並不恰當。例如魯迅的兒子周海嬰就強調:「各階層的人都
會有自己喜歡的偶像,我無權干涉他人的思想。但有一點我要肯定,文化
名人和偶像的概念不應該混淆,他們不能與文化界的名人排在一起。」
參考資料:
《明報》。二○○三年六月十五日。
討論題目
1. 在這十名文化偶像中,有些甚麼不同類型的人物?這些人物有些甚麼特點?
2. 比較同學在上一節的評選結果和新浪網的評選結果,分析兩者之間的異同。
3. 由此推斷,同學和內地網民的兩地品味和價值有何分別?為甚麼?(有關評
選,可參看〈20 世紀以來我心目中的十大文化偶像評選揭曉〉。新浪網
<http://cul.sina.com.cn/focus/whgx/>)
4. 周海嬰認為文化名人和偶像的概念不應混淆,你同意嗎?
22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10:偶像—著迷者的分析
有偶象,必先有著迷者。對於著迷者的分析,大約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
類視著迷為一種病態,是一種行為上的偏差和瘋狂。曾遜(Joli Jenson)
在一篇論文「迷是個病態:典型化的結果」(Fandom as Pathology: The
Consequences of Characterization)主張,著迷通常以兩個不同的形態表現出
來。第一種形態是群~眾的歇斯底里,例如在流行音樂會中樂迷的尖叫和
球迷在足球比賽後的暴亂都是明顯的例子。第二種形態是孤獨的癡迷,一
個明顯的例子是一名仰慕麥當娜的男子,不但跟蹤偶像多年,甚至多次闖
入她的家中。
不論是群體還是個人,按曾遜的觀點,這些病態著迷者都是在現實生活中
無法得到滿足──特別是人際關係中得不到滿足,於是將渴望投射到偶像
身上,結果做出各種走向極端的行為。
按 曾 遜 的 觀 點 , 著 迷 主 要 是 被 動 的 而 且 是 病 態 的 。 曾 健 思 ( Henry
Jenkins)卻不同意,認為「迷」是大眾文化受眾的積極投入的創造性現
象。他在《文本的竊取》中(Textual Poaches, 1992),對著迷者和著迷者
的文化有正面看法。在他的眼光之中,著迷者是一群手握主動權的受眾。
這種主動性可以在從以下方面表現出來。例如,著迷者將傳媒的文本(例
如一首流行音樂就是一個文本,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也是一個文本)連繫到
他們的日常生活,並以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
這樣,著迷者並不是被動地從傳媒文本中接受訊息,反而是賦予文本意
義。例如一個歌手的歌迷會重複聽歌手的歌,他們對那些歌太熟悉,不必
留心旋律和歌詞的意境,反而他們會注意不同音樂專輯的異同、技巧上的
進步,以及社會上對歌手的不同看法,然後自己選擇作出何種反應。從這
角度來看,著迷者自己重造了文本的意義,為文本添加了自訂的內容。
著迷者不但從文本中創造意義,更重要是他們還會將之與其他人分享。著
迷文化的一個重要成分,就是把自己從文本中創造出的意義與其他人(特
別是其他著迷者)溝通,從而獲得一個自我表達的途徑。
22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活動
請同學列出自己的偶像,然後列舉偶像吸引自己的特質,再判斷是否覺得自己
缺乏該些特質,並由此判斷偶像是不是對自己生命中匱乏的一個補償。
偶像名稱
偶像有何品質吸引你
你有沒有這種特質
討論題目
1. 曾遜和曾健思對「著迷」持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你比較同意哪一方的看法?
為甚麼?
2. 著迷者的主動與被動是截然二分的東西嗎?主動的「著迷」是不是等於健康
的?為甚麼?
3. 你認為偶像崇拜有益成長還是窒礙成長?為甚麼?
22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11:現代偶像崇拜現象
閱讀
大眾文化中的偶像
大眾文化中的偶像,是最現代的崇拜形態,若我們理解到古代的宗教偶像
是全能的神明;近代的偶像是超人的英雄人物,不能像神明可掌握一切,
而是要靠個人努力來完成使命及實現自己的願望,克服現實的困難。那
麼,當代的偶像就更不同了,當今的大眾文化偶像絕大部分不是英雄,而
只是成功人士,他們不需要為人類社會承擔甚麼社會道德責任,以前的關
德興,在黃飛鴻片中,一定在結尾要說教,申張「禮義廉恥」等傳統社會
的價值觀。但今天的周星馳成功在於「無厘頭」,葉玉卿以「三級片」成
名,劉德華由電視轉到電影,影而優則唱;黎明、郭富城及林志穎這些青
年偶像能吸引千萬歌迷觀眾的,也不是甚麼道德感和超人的才智。當然他
們成功有一定的條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代價,但他們也要有一定的際
遇—整個大眾文化企業的基礎來推廣及營造。每個人成功的背後,都一定
有他們的故事。不過,值得人崇拜的,不是他們付出甚麼的代價,而是他
們所得的榮耀和成就,遠遠比能見到的努力多。崇拜偶像也就變成是對成
功的崇拜,崇拜大眾文化的企業,能產生種種當今的神話及偶像人物。
目前香港偶像文化,問題不是在於有偶像,而是只局限於影視娛樂潮流中
的紅人做偶像,這當然和大眾傳媒在一個高度商業的社會單單偏向娛樂有
關。更且,潮流文化中的偶像,此起彼伏,此消彼長,人們對偶像的認識
能有多深?認同某影視紅星或歌星,是否真經過透徹的了解,還只是因應
潮流及跟風呢?最後,認同某紅星是個人的偶像,欣賞他的表演,都可能
是賞心樂事,因此他或她們在商業上推銷一些產品,就並不表示這有同樣
的說服力,紅星在他們表演及藝術活動的範圍以外,還是一個常人。青少
年能認識偶像的限制,多認識生活,多在生活各方面追求登峰造極的理
想,及將各方面有成就的人做榜樣及偶像,是件好事。把一個偶像奉為一
切最高的標準,很快會失望及改變,更障礙了我們對生活應有的開放態
度。人不錯是崇拜偶像的動物,但合適的崇拜是使人更努力向上的,只有
單一及錯誤的崇拜,才會自誤,使個人的生活及思想陷於更狹窄、盲目和
愚昧。
參考資料:
史文鴻。《史文鴻的社會文化批判》。香港:次文化。一九九三年,頁一一八至一二
三。
22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討論題目
1. 上文作者指人是崇拜偶像的動物,你同意嗎?為甚麼?
2. 參考教材 108 的評選結果,回答以下問題。
a) 這些偶像有甚麼特點?(如年齡、你認識他們的途徑)
b) 綜合上題答案,你認為大家所評選的偶像會有這樣的組合嗎?為甚麼會
有這個現象?你認為這個現象健康嗎?
22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12:今日香港偶像—TWINS
踏入二千年後的頭幾年,Twins 大受歡迎。按二零零三年香港青年協會的
一個調查,Twins 高踞最受歡迎藝人排行榜的首位。按馮應謙的分析,
Twins 的成功例子至少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Twins 的 音 樂 除 了 有 娛 樂 大 眾 的 功 能 外 , 也 能 填 補 生 活 上 的 不 足
(compensation)以及滿足自我的幻想(fantasy)。《明愛暗戀補習
社》、《女校男生》、《戀愛大過天》、《眼紅紅》等,都充份表達
了少女對愛情的憧憬。
2. Twins 的形象清新,從外型到打扮,都表現得清新而且很平民化。
3. 少男少女從 Twins 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和一般年輕人一樣,她們都
喜歡 Hello Kitty 和 Mickey Mouse,都喜歡郭富城,喜歡喝奶茶,喜以
銅鑼灣作蒲點。
4. 年輕、美麗、天真活潑,高呼「我未成年」、「讓我膚淺」,不唱高
調。與此同時,在她們的作品之中(例如二零零三年出版的
《Evolution》)也表達了一個與青少年共同成長的主題,充份回應年
輕人的心靈需要。
5. Twins 透過歌曲反映了著迷者對現實生活、學校和家庭的不滿。
6. Twins 藉著擔任各種消費品的代言人,加強了歌迷本身的凝聚力。歌迷
在消費由她們擔任代言人的商品時,彷彿就能得到一個身分:我是
Twins 的歌迷/影迷。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四年二月九日。
22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討論題目
1. 上文分析了 Twins 受歡迎的因素,你同意嗎?你認為偶像受歡迎必須擁有甚
麼條件?偶像的成功有沒有一條可以遵循的公式?為甚麼?
2. 由 Twins 的例子看來,偶像的成功和商業活動有甚麼關係?
3. 由上面的分析看來,偶像的成功和他們的才藝有甚麼關係?
4. 在教材 111 之中,史文鴻指出,從前偶像的出現是因為他們能引發我們發奮
的力量。今日 Twins 的成功因素卻在於她們高呼「讓我膚淺」,你對這個現
象有何評價?
課後活動
1. 請同學分組,每組選取一個今日的偶像,分析他的成功原因。
22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13:Twins 與青少年文化
流行歌曲是同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意思包括流行歌能夠將他們的生活經驗
指出來(貼近同學的生活),同時也構成了同學對事物的觀點和期望,兩者互
為因果,構成所謂青少年文化,即是同成人和兒童文化不同的生活世界。
活動:解讀 Twins 歌詞
明愛暗戀補習社
先生早 校長早 各位早
誰共我研討 展開初戀的態度
AB 君誰又會待我最好?
談情可否當「代數」?
他七歲那天有多高?「歷史」可否看得到?
他的舞跳得有多好?「會計」科可會預計到?
問愛戀易學難精 可否惡補 然後你也會勸我 嬉戲別要那麼早
若愛戀亦是成人班必修一課 盼望能提前共我探討
坐下來陪我放膽傾訴
先生早 校長早 各位早
來讓我提早知多一點怎去做
想跟他含著笑問句你好 台詞可否靠電腦?
給擁抱到底 有多好?「Bio」可否教得到?
給寵愛到底 有多好?「物理」科可會驗證到?
History gives me love
Chemistry gives me love
Biology gives me love
So let me feel what is love
Song Title﹝歌曲名稱﹞:明愛暗戀補習社
Original Composer﹝原作曲者﹞:伍樂城
Orig inal Author﹝原作詞者﹞:黃偉文
Original Publisher﹝原版權公司﹞:BMG Music Publishing Hong Kong Ltd. / Warner/Chappell
Music, H.K. Ltd.
22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戀愛大過天
學業要緊 我會小心 喜歡的他卻在走近 聊聊天竟比考試更專心
難道沒有他 我會更自愛 何時可戀愛 理論為何沒記載 要哪樣才是應
該
同學愛新鮮 戀愛大過天 想不想也日夜懷念 連甜夢也不夠甜
當然 現在我未成年 讓我膚淺 只知戀愛大過天 忘記有益的格言
自動掠過他眼前 怎麼閃 同學始終會遇見 學習太多 愛好太少
光陰一眨眼便跑掉 為何他竟比功課更緊要 難道沒有他
我會更自愛 何時可戀愛 理論為何沒記載 要哪樣才是應該
少女愛暗戀本是自然 現在志願以後或會變
而我是否懂得愛 不應該也難改變
(未大個女
(未大個女
(未大個女
(未大個女
(未大個女
你大概應該)天空海闊什麼都喜愛
你大概應該)談些少戀愛 談更多未來
我大概應該)應不應該為他鍛鍊期待
我大概應該)如果可愛 愛愛亦無害
你大概應該)難道老來先可以戀愛
Song Title﹝歌曲名稱﹞:戀愛大過天
Original Composer / Original Author﹝原作曲者 / 原作詞者﹞:伍樂城 / 林夕
Original Publisher﹝原版權公司﹞:BMG Music Publishing Hong Kong Ltd. / EEG Music
Publishing Ltd.
討論題目
1. 試看歌詞對下列問題的看法:
a) 戀愛
b) 長輩
c) 學業
d) 青春
2. 你是否同意歌詞對這些問題所表達的態度?為甚麼?
3. 以下哪一項是你喜歡一首流行曲與否的主要因素?
a) 作曲家
b) 填詞人
c) 歌手
d) 歌詞
23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4. 在你說你喜歡某首流行曲的時候,同學對這首歌有共鳴嗎?共鳴何在?你是
否認同這歌的內容或附帶價值觀呢?
5. 分組列舉同學最喜愛的情歌,分析這些歌詞之中的愛情觀,從而歸納流行文
化之中的愛情觀是怎樣的。以下問題可以幫助你分析流行曲中的愛情觀:
a) 愛情和生活之中其他成分(如學業、工作、家庭生活、友誼、志願、生
活習慣、人生觀、人生計劃等等)之間關係如何?
b) 愛情和浪漫的關係如何?(留心浪漫一詞,理解可能人人不同。)和感
覺的關係如何?
c) 愛情和肉體的吸引關係如何?
d) 愛情和人與人之間的了解關係如何?
e) 愛情和人格修養關係如何?
f) (老師可以補充更多有意思的問題幫助同學思考。)
6. 請以上述問題剖析你的愛情觀,然後比較自己的愛情觀和流行曲之中的愛情
觀的相似程度。
7. 由第 4 題的推斷,流行曲對你和其他同學的愛情觀影響大嗎?傳媒有沒有在
其他價值觀上有某些主流的看法?試列表分析。
問題
主流觀點
證據
自由(例) 傳媒一般認為自由等
於……
劇集(或其他媒體產品):
相關情節或內容:
成功(例)
23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參考資料:解讀 Twins 歌詞
1.
《明愛暗戀補習社》
 描述情竇初開、躍躍欲試的心境。
 最重要是歌詞將青少年人的荳芽夢從學校和學習生活中分別出來,建
構成為兩個不同的世界。例如老師和校長似乎未能理解到歌者的心
境,令歌者覺得沒有人「坐下來陪我放膽傾訴」,表明學校裏的成人
跟歌者有隔膜;歌者更加質疑學校所學的各種學科,對她/他所面對
的困惑基本上沒多大幫助。
 對異性發生興趣,以青少年人來說是自然的事;但歌曲凸顯了青少年
人和成人世界之間的分明界線。
2.
《戀愛大過天》
 同樣,歌詞著意建構青少年人的個別世界,正如歌詞反問家長、教師
的忠告,說「難道沒有他,我會更自愛」?從成人的角度,或者可以
稱為反叛;但是從青少年的角度來說,「想不想也日夜懷念」這種心
境正是他們的生活經驗。
 流行曲之所以流行,其中一個原因是歌曲道出他們的感想。
23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14:昔日星光—許冠傑
課前預備
請同學收集有關許冠傑的生平資料。
活動一:許冠傑生平介紹
選出一位同學報告許冠傑的生平資料,其他同學可以自由作出補充。
活動二:MTV 欣賞
材料:VCD《許冠傑音樂特輯 1978-1981》
建議播放片段:〈半斤八兩〉、〈揾嘢做〉。(1)
討論題目
1. 這兩首歌的題材是甚麼?這種題材在今日的流行曲中常見嗎?
2. 試分析這兩個 MTV 的風格和今日的 MTV 有甚麼異同。
教師提示
(1) 為方便同學作比較,教師可以另選一首當時流行的歌曲的 MTV 播放。
23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15:昔日星光—吳楚帆、任白、唐滌生
先選播吳楚帆的電影片段。然後請同學閱讀下面的文章。
閱讀
吳楚帆
吳楚帆 Wu Chufan(1911 – 1995 年),原名吳鉅璋,祖籍福建,傑出粵語
文藝片演員,著名演員高魯泉之弟。他在日本橫濱出生,生長於天津。曾
於香港聖保羅書院就讀,十五歲失學,先後當過售貨員及工廠管理員。
1932 年開始拍電影,第一部作品是《夜半槍聲》(1933 年),成名作是抗
日戰爭片《生命線》(1935 年)。在 1936 年的《人生曲》之中,吳楚帆
一人扮演兩代的角色,由於表演出色,被輿論界封為「電影皇帝」,成為
香港第一個影帝,當時他只有二十六歲。論者認為他的演技「動作簡練,
分寸恰當,運目代言,神態沉穩含蓄,對白聲調或鏗鏘有力,或平緩柔
弱,處理得頗有性格,是位傑出的表演藝術家。」著名作家巴金也曾盛讚
他是「能夠從容控制自己的表演,並能有系統地解釋自己演出的表演藝術
家」。
抗日戰爭初期,他主演的代表作品有《中國青年》、《焦土抗戰》、《大
義滅親》等。1941 年,他因拒絕為日本侵略者主演影片《香港攻略戰》,
而和一些不甘附敵的影人偷渡廣州灣,組織「明星劇團」配合抗日戰爭演
出許多優秀戲劇,鼓勵軍民鬥志。
吳楚帆一直致力提高香港粵語電影的質素,堅持要以認真的態度拍攝高水
準的電影,履行傳媒的社會責任。40 年代末,香港的黃色、淫穢、荒誕、
神怪影片充斥市場,「清潔影片」的呼聲在輿論界響起,吳楚帆聯合白
燕、張瑛等粵語演員發起簽名表示拒絕拍「毒素電影」,從而掀起香港電
影史上有名的「粵語片清潔運動」。1951 年又提出「嚴肅對待電影藝術」
的主張,並組織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當選為董事長。「中聯」的成立
是粵語片的一次革命,被視為嚴肅製作的旗幟。出品的影片有《萬戶千
家》、《愛》、《路》、《危樓春曉》、《火窟幽蘭》等。這些描寫下層
勞動人民現狀、家庭倫理的影片,深受觀眾的歡迎。為此,吳楚帆聯合二
十名粵語片工作者,於 1952 年創辦「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製作不
少優秀粵語電影,其中吳楚帆參演的有:《家》(1953 年)、《春》
(1953 年)、《危樓春曉》(1953 年)、《秋》(1954 年)、《天長地
久》(1955 年)等等。
吳楚帆從影三十多年演出過二百五十多部電影,除上列「中聯」出品之
外,還有:《寒夜》(1955 年)、《原野》(1956 年)、《十號風波》
23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1959 年)、《人海孤鴻》(1960 年)、《火窟幽蘭》(1961 年)、
《珍珠淚》(1965 年)等等。
吳楚帆於 1995 年在加拿大病逝,享年八十四歲。其後,香港電影金像獎
主辦當局頒發「終身成就獎」,以表揚吳楚帆為香港電影所作的貢獻。
參考資料:
中文電影資料庫網頁—更多專題—香港電影演員小傳(1940-1969)—吳楚帆
<http://www.dianying.com/b5/topics/hkstars/WuChufan.shtml>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12 日]
大眾網
<http://www.dzwww.com/yule/xingguangcanlan/xirizhixing/200212170662.htm>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13 日]
少兒訊息港—藝術資源—中國電影庫—影人—吳楚帆
<http://web.sst.org.cn/ChinaMovie/right.asp?no=1636>[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13 日]
吳楚帆電影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珍珠淚(1965 年)
男男女女(1964 年)
海(1963 年)
火窟幽蘭(1961 年)
人海孤鴻(1960 年)
十號風波(1959 年)
慈母淚(1956 年)
原野(1956 年)
孤星血淚(1955 年)
寒夜(1955 年)
天長地久(1955 年)
秋(1954)
馬來亞之戀(1954 年)
危樓春曉(1953 年)
家(1953 年)
春(1953 年)
人海萬花筒(1950 年)
最後關頭(1938 年)
肉搏(1937 年)
人生曲(1937 年)
生命線(1935 年)
23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討論題目
1. 吳楚帆在四十年代末期發動粵語片清潔運動,反映了當時的電影圈風氣怎
樣?這樣的舊日電影世界和你想像的相同嗎?這說明了電影行業的一些甚麼
問題?
2. 你認同吳楚帆的做法嗎?為甚麼?
3. 比較吳楚帆、許冠傑和今日的偶像,你認為不同時代的偶像在形象、風格和
對社會的道德責任上有沒有重要的分別?你能解釋這些分別嗎?你對這些分
別有甚麼評價?為甚麼?
23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16:今昔偶像大比拼
活動:偶像推介
1. 將同學分為八組,每組選取一個全組心目中的偶像人物向全班進行推介,其
中四組以今日的偶像作推介對象,另四組必須選取九十年代以前的偶像作推
介對象。
2. 在推介過程中,同學可以借助任何實物和影音媒體進行報告,從形象、才
藝、創作或演繹的作品內容及風格等各方面分析所選偶像的特點及過人之
處。
3. 最後由同學投票選出最佳偶像。
討論題目
1. 同學選出的最佳偶像,有甚麼特質以致他們當選?
2. 你喜歡偶像也有這(些)特質嗎?
3. 你認為其他藝人也需要擁有這(些)特質嗎?為甚麼?
4. 在評選的過程中,你看得出不同時代的偶像有不同的特質嗎?他們之間有甚
麼分別?
5. 你能嘗試解釋這些分別嗎?在思考和討論的時候,請參考以下的因素:
a) 社會及經濟因素(如生活水平、教育等)
b) 政治因素
c) 香港和內地以及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關係
6. 同學列舉他們心中的偶像和父母心中的偶像,然後歸納兩代人的偶像有何異
同之處。
7. 比較兩代人的感應模式有何異同。
23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17:廣播道 FANS 殺人事件
活動:流行曲欣賞
廣播道 FANS 殺人事件
唱:軟硬天師
我歌神瘋魔幾百萬人 呼風喚雨叱吒風雲
領導樂壇靠哂你地 無咗你地我地會死
疑幻疑真既英文字 ABCDEFG
你的名字叫做 FANS FANS FANS 我支持你
黎張劉郭佢都鍾意 上勁歌金曲去 EYT
吹親 BB 就係 FANS 逢 SHOW 必到有早無遲
亂打拍子表示支持 萬人大合唱世界 KEY
黑色 Banner 襯反光字 永遠愛你我支持你
螢光漆筆傻瓜機 簽名要簽正喺大脾
撞到 secu 即刻做戲 偽造証件冒充娛記
話呢話路响後台哩 見到偶像成個彈起
軟硬天師我支持你 三個 FANS 一齊嚟
嘩!陸家俊 我地支持你
阿!鄭梓浩 我地支持你
喂!蔡興倫 我地支持你
ABCD 繼續支持
喂!梁雁翎 我地支持你
黎明詩 我地支持你
阿!何婉盈 我地支持你
真係奇 我諗 我喺 FANS
各位 FANS 揸住 BB 佔領紅館鎮壓 IP
守住門口廿四小時 啲秘密通道佢無所不知
勤力過 PR 非常準時 晨早六點棟喺唱片公司
牆上刻字地下寫詩 有起事嚟會震碎玻璃
見偶像架車轉出路口 佢就跑出馬路做長跑好手
跳高拍手仲擘大口 攤喺路中心扭兩扭
由清水灣追到隧道口 披頭散髮又成身汗臭
面青口唇白都唔識得嘔 嗌夠睇夠咪返屋企抖
賴碧芬 我地支持你
關藹恩 我地支持你
Cheung Wai Ming 我地支持你
各位 FANS 請你支持
黎婉雯 我地支持你
23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Mo Mo Ko 我地支持你
冼金鳳 我地支持你
求下你 嗌我
上台獻花你娶咗我啦 強行索吻都幾好架
摷到我電話知我 Call 機 Number 半夜三更講聲你好嘛
僕喺我樓下攤喺我花架 落雨不怕落雪也不怕
對住我同我嘻嘻哈哈 擰轉背拆蟹雕大花
FANS 係我地既食糧 買我隻碟又買我幅相
柱躉式中鋒次次捧場 來來去去得嗰幾個樣
陳李黃何歐陽林葛張 歡樂今霄請鼓掌
真真假假氣氛幻象 FANS 偶像齊齊大合唱
Leon 學友 我地支持你
Aaron 華仔 我地支持你
憶蓮 Sally 我地支持你
Beyond 草蜢 我地支持你
王菲 Shirley 我地支持你
Jimmy Dicky 我地支持你
各位 Fans 我地支持你
Sub-Title﹝歌曲名稱﹞:廣播道 Fans 殺人事件
Sub-author﹝改編作詞者﹞:江志仁 / 林海峰 / 葛文輝
Original Title﹝原歌曲名稱﹞:Moshikashite
Composer / Author﹝原作曲者 / 原作詞者﹞:Hiroaki Serizawa / Yasushi Akimoto
Original Publisher﹝原版權公司﹞:Fujipacific Music Inc. / Cinepoly Music Publishing Company
Ltd.
Sub-publisher﹝版權代理公司﹞:Fujipacific Music (S.E. Asia) Ltd. / 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Ltd.
討論題目
1. 你認為這首歌能反映現在的偶像崇拜的現象嗎?
2. 你對歌裏所表達的偶像崇拜文化有何評價?理由何在?
3. 在你身邊有過分崇拜偶像的例子嗎?試解釋這些例子為甚麼是過分。
23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18:傳媒、偶像與模仿
傳媒會否影響青少年?怎樣影響?偶像的行為會直接影響青少年嗎?這些問題
在學界一直爭論不休。要證明傳媒對青少年有直接的影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事情,因為社會複雜了,我們不可能將傳媒和偶像的行為孤立起來,研究他們
和青少年行為之間的關係。可是,青少年如何看待自己的偶像和如何處理從傳
媒得來的資訊,會直接決定這些事物如何影響他們自己,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要討論傳媒和偶像的影響,我們不妨從傳媒和偶像影響青少年的角度出發。以
下有兩則新聞,一則和偶像崇拜有關,一則和傳媒產品有關。
大連學生為張國榮自殺
新華網報道,一個十六歲的女學生,因為得不到一隻張國榮的音樂專題而
自殺。以下是該名女學生母親的幾段說話。
「六月二十一日中午,我帶孩子去超市,買了孩子要的一種洗髮水。在音
像專櫃前,孩子看到張國榮的音樂專題碟兩眼發亮,非要買。我想孩子馬
上要考試了,就沒給她買。她非常生氣。回家後我們又為這事吵了一頓。
孩子拿了鑰匙,說去姥姥家,摔門就走了。我在窗口看著孩子走遠,誰知
道這一去就再沒回來。當她姥爺打電話告訴我孩子在暖氣管上吊了,我都
不相信。到現在我都接受不了。」
「孩子以前喜歡張國榮我也知道一點兒,高興時放張國榮的錄像光盤讓我
看,我想願意看就看,沒想到她陷那麼深。孩子最近變得愛洗澡、要我給
她買白衣服穿、剛剪完頭又要去剪個甚麼髮型,我都沒往深裏想。等孩子
死了,看了孩子日記,我才明白原來都是學張國榮。」
「她死後我看日記才知道她從 5 月 4 日開始喜歡張國榮,那時張國榮都自
殺一個多月了。她說『這不是喜歡,這是愛。』『我想他,哪怕一天看一
眼他的樣子,我就滿足了。』『聽到同學提張國榮就會激動,有人說張國
榮不好,我就難過』。英語考不好,她覺得對不起張國榮。還說 10 年後
到香港找張國榮的墓碑,去看他。孩子的筆記本上也寫滿了張國榮的名
字。」
參考資料:
新華網在線。二零零三年七月八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307/08/content_960522.htm>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13 日]
24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香港學生模仿《拳霸》「試招」
二零零四年明報報道,電影《拳霸》上映後,校園裏有學生找同學「試
招」。香港學校訓導人員協會理事高長泉批評,媒界鼓吹暴力和「打不
死」訊息,影響校園風氣。而有關學校欺凌的情況,社會各界人士意見不
一。教統局指情況並無惡化,但學者黃成榮則表示,調查發現兩成小五至
中三學生曾於過去半年內受到肢體欺凌,情況直逼歐美,令人憂慮。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討論題目
1. 你也試過模仿偶像或傳媒產品的行為嗎?試舉出一些例子。
2. 當你模仿他們的時候,通常有沒有經過很詳細的思考?如果有,針對上面的
例子,把你思考過的因素列出。如果沒有,為甚麼?
3. 和同學交換上題的思考結果,互相檢討彼此的思考是否夠全面,並說明理
由。
4. 你認同上面提及的女學生的行為嗎?為甚麼?
5. 你有偶像嗎?你有可能因為過份崇拜偶像而做出傷害自己和/或他人的行為
嗎?我們應該怎樣避免自己因為沉迷於偶像崇拜而做傻事?
24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教材 119:我的偶像
工作紙
我的偶像是:(只填一個)
1. 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歡他們的原因是(請選出適用者):
a) 儀表
b)
性格(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才藝/才幹(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其他(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我的偶像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
缺點
偶像對我的影響:
1. 我希望學像他們嗎?像他們些甚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試過為了偶像而忘記自己的學業或其他職責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試過為了購買偶像的產品而節衣縮食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的偶像永遠都是對的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c:流行文化與個人成長
我對自己的偶像崇拜的態度反省(老師在這部分宜盡量提供協助):
1.
年輕人崇拜偶像是不是必然的?
2.
可以區分健康的偶像崇拜和不健康的偶像崇拜嗎?如何區分?
3.
我的偶像崇拜有哪些健康的方面和哪些不健康的方面?
244
重點 d
個人的選擇
24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探討問題建議
在混雜的媒體世界裏,個人如何找到自己的立場?娛樂大眾與傳媒道德是否必
然互相衝突?香港有沒有一些出色的電視或電台節目?香港又有甚麼好的報章
或雜誌?它們的好處在哪裏?作為消費者,我們應否/如何保障一些非主流的
傳媒節目繼續生存?我們又如何鼓勵傳媒多製作高水準的節目?
24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20:傳媒存在的重要性
老師把學生分為六組,分別代表電腦工程師、金融經紀、社工、時裝店職員、
立法會議員和家庭主婦。請各組同學分別就所代表的人士,就他們的職業特
性,討論及回答以下問題。
1. 他們代表的人士會最重視甚麼資訊?
2. 列出對他們最重要的三種媒體,並解釋為何這些媒體對他們重要。
3. 續第二題,為甚麼這些媒體對他們特別重要?
24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21:新聞價值與傳媒的限制
資料一
卡里(Stephen Carey)在他的《論證的應用與誤用》中提出了一些有效處
理傳媒資訊的建議。第一,我們必須了解傳媒所受的限制;第二,我們必
須了解傳媒用以吸引我們的技巧。
活動
在課堂播放一段約十分鐘的電視新聞。同學在觀看有關片段之後,回答以下問
題:
討論題目
1.
在這十分鐘的新聞報告之內,包括了多少宗新聞的報道?平均每宗新聞所
佔的時間有多長?
2.
一般電視新聞節目時間約為三十分鐘,扣除廣告後,實際長度約有二十分
鐘。由此計算,一個新聞節目可以報道多少宗新聞?
3.
總結以上的討論,電視新聞節目製作對新聞的選材有甚麼影響?還有其他
因素影響他的選材嗎?
4.
影響報章選材的因素跟影響電視的有甚麼相同或相異的地方?
24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資料二
新聞價值主要由六個條件決定:(一)時效性;(二)重要性;(三)顯
著性;(四)接近性;(五)奇異性;(六)趣味性。
討論題目
1. 試以活動選播的新聞為例,應用上述的標準來衡量其新聞價值。
2. 試解釋上述新聞價值的標準,何以會被業界採納。
3. 你認為在這些標準中,哪一些比較重要,哪一些比較不重要?
課後活動
試從不同媒體中摘取一些新聞報道,以上述標準來評價其不同方面的新聞價
值,看看每一段報道在哪一方面得分較高,哪一方面得分較低。然後討論傳媒
的報道能否或在甚麼程度上反映現實。
討論題目
1.
新聞報道是反映現實、扭曲現實、重塑現實,抑或三者皆有?試說明你的
理由。
2.
如果我們希望從新聞報道中得到較能反映現實的看法,我們該怎樣做?
24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22:傳媒資訊與批判思考
如何判斷資訊的可靠性
閱讀
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從各種傳播媒介得來的資訊,多如恆河沙數,
我們又如何判斷哪些資訊較為可靠,值得相信它是反映了事實,而哪些資
訊又是不可靠的呢?留意以下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決定資訊是否可靠:
1. 有無註明資料來源?
a) 須小心無註明來源的資料 —— 無註明來源的資料通常較不可
靠。例如:從新聞得來的消息會比由不知名電郵散播的消息可
靠。
b) 有注明資料來源,便可據之判斷資料的可靠程度。例如:一般
而言,路透社的訊息比從街頭巷尾聽來的消息可靠。
2.
有無既得利益的問題?
沒有利益關係者提供的資料一般較為可靠;有利益關係者有可能因為
其既得利益而自覺或不自覺地歪曲事實。
例如:獨立機構的民意調查一般比政黨的民意調查可靠。
3.
資訊可否從其他途徑印證?
a) 盡量嘗試從其他獨立途徑印證一項資料,例如印證不同報章的
報道。
b) 須小心看似獨立而實非獨立的資料來源。一個有趣的例子是:
《大英百科全書》第十一版:「摩納哥面積約為八平方哩,長
二又四分一哩,闊度則由一百六十五碼至一千一百碼不等。」
很多書籍或文章都只是引述以上數字而不加查證。(其實以簡
單的乘數已可知道上述資料一定有錯誤。)
4.
是否有違已知事實?
a) 違背既有知識則可信性低。
b) 尋常的主張只需要尋常的證據;超乎尋常的主張則需要超乎尋
常的証據。
例如:很多有關超自然或怪異現象的報道,例如鬼魂、不明飛行物
體、打坐至懸空浮起、水晶治病等等,都只是依賴一些傳言式的證
據,並不能以嚴謹的科學方法測試。(而且,很多相信這些東西的
人都常會不自覺地忽略部分相關的事實或把事實歪曲。)
25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討論題目
細閱以下兩篇報道,然後討論哪篇報道較為可信。(1)
少婦接受人工授精手術誕下「人身狗面」怪胎!
現代科學和醫學昌明,在人工受孕方面,進展更快,想
不到竟而引起罕見的人類悲劇。
為了便利人工授精的研究和實驗,科學研究和化驗機構
往往要設立「精子銀行」,把人類和動物的精液儲存起
來,偶一失錯,後果嚴重。
加拿大多倫多市有位二十八歲少婦蓮達,因為生育器官
「人身狗面」怪嬰,醫
有問題,婚後無法成孕,由醫生為她施行人工授精手 學界相信外科整容手
術,果然夢熊有兆,誕下一個重六磅十二安士的男嬰。
術,可將其變回人
面。
蓮達產後,感到懨懨欲睡,嬰兒被接生人員抱去,她未
有機會看清楚兒子的面貌。
蓮達醒來時,發覺病房中女護士竊竊私語及人來人往的
聲音頻密,有時更傳來小狗吠聲,這是產房中罕見的現
象,原來她生下的竟是怪胎 —— 一個「人身狗面」的
嬰兒。
嬰兒全部似人,只有面部似狗,醫生追查蓮達被授精經
過,發現因實驗室人員錯將「人狗混合的精液」當作普
通人類精子,擺放在「精液銀行」中,蓮達所接受的,
正是人狗混合精液,這便是「狗面嬰」降生的原因。遺
傳學家相信嬰兒的面孔,日後會愈來愈似人,加上外科
整容手術,不難把「狗面」變「人面」。
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二日《天天日報》
25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操縱基因製造二郎神,科研果蠅周身生蟹眼
(美聯社華盛頓二十四日電)瑞士研究人員周五報告說,操縱基因可使果
蠅的翼或腿腳,甚至其觸角的頂端,額外地生出眼睛,像蟹眼一樣。
瑞士巴塞爾大學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撰文說,他們所做出的使果蠅各
處生出眼睛的示範,使人想到他們稱之為「無眼」的一種基因,可能是該
昆蟲眼睛整個複雜構成中的主要控制部分。
霍爾德、卡拉茨和格靈等研究人員說,這些非正常部位的眼睛,像蟹眼一
樣,它包含整個眼睛結構,有角膜、色素和對光產生反應的細胞 —— 光
感受器。
通過放大鏡對這些額外眼睛的外表進行觀察可見到有在正常的果蠅眼睛上
所見到的複眼結構和豎毛。
不過,研究人員指出,現在還未知道這種眼是否有視覺功能,或者它能否
將感光訊息傳到腦部。
(張勇新譯)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星島日報》
教師提示
(1) 以下因素,可以幫助同學作判斷。在討論之中如發現同學有困難,可以提醒
同學注意以下事項。
1. 前一篇有詳細註明資料來源,後一篇則無;
2. 「科學」(Science)是一本很嚴謹的美國科普雜誌,其報道一向可靠;
3. 前一篇的報道符合我們現有的科學知識,後一篇則否。
25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23:傳媒作品和分析價值觀
請同學觀看和分析一件傳媒作品(如電視節目,高質素或低質素的也可以),
然後寫一篇自己對該作品的觀感。
觀看前,先考慮以下問題:
1. 這件作品有甚麼可取的地方?又有沒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何以見得?
2. 作品有沒有一些人生中或社會上重要的問題(例愛情、家庭、友情、幸福、
宗教、平等、社會公義等等)?作品對些問題的價值取向如何?這些價值取
向值得認同嗎?為甚麼?
3. 你認為我們選擇傳媒作品時應注意甚麼?使用時又應注意甚麼?
參考材料
羅瑞蘭。<從學生中來,到學生裏去>。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教學設計—
綜合人文科—傳媒教育—活動後記
<http://www.cmi.hku.hk/Teaching/mediaedu/Evaluation.htm>
25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24:如果我是家長
活動:角色扮演
將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每位同學都來扮演家長,在一個家長討論會中討論孩子
使用傳媒的習慣,並商討教導孩子善用傳媒的方法。
在討論之前,可先參考以下文章:
 O'Connor, Richard. “Can Parents Counteract Mass Culture?”. Mental Health
Matters website.
<http://www.mental-health-matters.com/articles/article.php?artID=267>
 明光社。《傳媒哈哈鏡──中學生傳媒教育手冊》,香港:明光社,二零零
四年。
或參考明光社網頁—傳媒文化—活動消息
<http://www.truth-light.org.hk/form/main/booklet-media200401/>
討論題目
1. 身為家長,你最憂慮孩子在使用傳媒時出現一些怎樣的問題?
2. 要幫助孩子善用傳媒,你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甚麼?請同學先盡量提出建
議,然後再討論每一個建議的優劣。
3. 接上題,設計一個親子傳媒使用約章。
課後活動
向家長教師會的家長推薦你們設計的約章,看看家長的反應怎樣。如果家長反
應積極,可嘗試在校內實行約章的內容,一月後寫一篇報告檢討約章的實踐。
25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25:娛樂大眾和傳媒道德
資料一
對張國榮之死很痛心,更痛心是香港大部分報章、雜誌的不道德報道手
法,例如虛構新聞及摷垃圾等,這對已死之人及其家人朋友不敬,對讀者
侮辱愚弄,是香港的遺憾與不幸。
記者應具備專業操守去真實報道,不是傳媒劊子手、商業犧牲品,埋沒社
會良知。若傳媒不能自守自重,仍無的放矢去作假新聞及手法卑劣,香港
那能稱得上國際大都會。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三年四月十七日。
資料二
鄭少秋因曾演丁蟹一角,適逢股災,每次有新劇推出,都被傳媒拿「丁蟹
效應」來炮製新聞。今次他的新劇播映之日,股市上升,粉碎了所謂「丁
蟹效應」。筆者年前在本欄已指出,這說法根本無稽,傳媒一而再利用作
報道題材,是反智行為。
只屬無稽炒作
股市每日都有升降,說鄭少秋劇集會令股市大跌,記憶所及,除了頭一、
兩次有顯著跌幅之外,其餘的就算是跌市,也不是什麼大跌。
記得有股評人說過,「丁蟹效應」雖然無稽,但有可能被炒家利用,變成
事實。傳媒在炮製娛樂新聞時,應考慮到這一點,保留最基本的社會責
任,勿作反智的報道,愚弄讀者,給炒家多一個搵食機會。
參考資料:
《明報》。二零零三年十月十日。
25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討論題目
1.
記者為甚麼要虛構新聞和摷垃圾?
2.
你認為傳媒的基本責任是甚麼?
3.
如果傳媒只是偏重於某方面,這對社會有甚麼影響?
4.
傳媒怎樣才可以負起平衡各方面的責任?
25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26:東週刊事件反思
閱讀
二零零二年十月三十日,《東周刊》刊登了一位女星的半裸照片,雖然面
容及所謂「重要部位」均「打了薄格」,但圖片仍清楚顯示受害人曾被施
以武力,表情痛苦。雜誌在出版的第二天已經搶購一空。多個演藝協會、
婦女及勞工團體大聲譴責,而政府亦聲言徹查。未幾,《東周刊》在輿論
壓力之下宣告停刊。周刊在淫褻物品審裁處被評定為第三類,使周刊面臨
罰款,當事者亦面臨監禁的命運。
與此同時,另一雜誌《3 週刊》以報道《東週刊》事件為名,再一次將照
片公開。市民在大聲譴責之餘,卻也爭相購買。結果,《3 週刊》同樣賣
了個滿堂紅。
香港的週刊或主流報章,將某些案件中的受害人裸體照片刊登早有前科。
就在該年七月,一個妓女被賊人洗劫復挾持到街上,兩大報章就將受害人
的照片刊登在報章頭版,但社會並沒有如此大的迴響。
事情發生之後,《東周刊》曾以「求真」為理由為自己的行為辯護,《3
週刊》的報道,同樣以「真相公開」為標題。
參考資料:
梁旭明。〈求真與私隱—「裸照的反思」〉。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網頁—傳媒透視—前
期資料—2002 年 11 月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21115_76_50820.html>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13 日]
25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討論題目
1. 你認為以求真為由刊登女星的照片理由充分嗎?為甚麼?
2. 梁旭明在原文中指出,有一種意見認為,像《東週刊》這類所謂的「八卦」
刊物,根本不能把它們視為嚴肅刊物,故亦不能要求它們遵守其他新聞傳媒
應有的操守。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甚麼?
3. 以你對該雜誌的認識,你認為除了雜誌聲稱的「求真」理由,它還有沒有其
他刊登女星照片的考慮呢?
4. 上述所謂東週刊事件,揭示了傳媒在報道和社會責任之間出現了甚麼問題?
香港傳媒的一貫做法是怎麼樣呢?
5. 對於上文描述的傳媒現象,情況普遍嗎?你如何評價?你認為誰該為這種現
象負起責任?為甚麼?
6. 大部分傳媒工作者都認為,有關傳媒的專業操守問題,最佳解決方法不是由
政府監管,而是由傳媒自律解決,你同意嗎?為甚麼?
7. 在整件傳媒事件中記者扮演了甚麼角色?閱聽人又扮演了甚麼角色?傳媒可
以監察政府,誰來監察傳媒?
課後活動
請選取一段你認為有違傳媒操守的報道,簡述該報道的性質與內容,並解釋你
認為傳媒有違操守的理由,和建議如何防止這種失當行為繼續發生。
25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27:傳媒良知
其實,市民大眾對傳媒的質疑、批評和責難,並不限於前面提過的例子;引來
公眾強烈批評的還有一些報章經常在顯著版位刊登令人嘔心不安、血腥不雅、
色情的圖片、「召妓指南」,並繪形繪聲地描述犯罪或暴力虐殺受害者的經
過,對黑社會份子或罪犯仍英雄式報道,長時間大篇幅、鉅細無遺地報道娛樂
圈人士或各界名人一些毫無根據及純屬猜測的「煲水」新聞,經常侵犯非公眾
人士的私隱等。
對於這樣的辦報目的、採訪新聞和搜集資料的手段及方法,以致虛構誇張煽情
不雅及侵私的內容,閱聽人及市民的反應都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大部分閱
聽人似乎都喜歡這類題材,令到最「出位」、譁眾取寵及煽情的報章長期銷路
最高;另一方面,不少市民和新聞工作者對新聞媒體的信任程度卻又逐年下
降。請參閱下面一篇社評的節錄,然後解答以下的問題:
欺騙讀者終受唾棄
近年來的報章為了爭取讀者,經常弄虛作假、誇大渲染,較早前的「人辦
事件」便是典型例子;此外那些八卦和挖人私隱的「狗仔隊」,也令人反
感……
昔日文人辦報,是講求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但求自己「過癮」,做到真
正監察政府、為民喉舌的報章,內容難免枯燥乏味,所以這類型報章銷量
日降,走上末路。
現在報壇是改為商人辦報,將經營報社視為一盤生意,最終目的是要賺
錢,於是在保持監察作用的同時,偏於譁眾取寵,一切以吸引讀者為首要
任務;作為下屬的為了順應老闆的心意,也難免將新聞誇大渲染,甚至製
造新聞。
無可否認,現時以誇大失實為「司空見慣」的報章,因為仍可蒙騙讀者,
其生存環境是比較好,但長遠而言,能否樂觀則屬疑問。這比如商人開了
一間店舖,經常賣假貨和欺騙顧客,這間店舖還能長久經營嗎?同樣地,
經常誇大失實報道的報章,亦遲早會被讀者唾棄而銷路下瀉。希望報社老
闆和傳媒工作者,今後在力求銷量的同時,也該維持公司和個人的道德良
心。
參考資料:
<天地縱橫>。《天天日報》。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25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討論題目
1. 根據文中作者的看法和你的意見,你認為昔日和現在的辦報目的有沒有不
同?
2. 作者說,「希望報社老闆和傳媒工作者,今後在力求銷量的同時,也該維持
公司和個人的道德良心。」你認為這有可能嗎?為甚麼?
3. 文中作者大聲疾呼,希望報界要同時兼顧銷量和傳媒道德。但諷刺的是,刊
登本文的報章已經停刊,但是『以誇大失實為「司空見慣」』的報章卻大行
其道。這現象揭示了甚麼?
4. 作者認為傳媒的操守一直下滑,你同意嗎?為甚麼?試舉例說明。
5. 要令傳媒負起社會責任,你認為最好的方法是甚麼?試和你的同學討論各種
方法的利弊。
26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28:提升傳媒節目的質素
閱讀
自六十年代開始,英國大學的人文學科已有「媒介研究」課程。到八十年
代,「文化研究」已經成為一門顯學。媒介研究的訓練,目的在於訓練閱
聽人,使他們在接收資訊時,能夠做到主動、敢言,而且有批判力。
香港傳播學者馬傑偉在其《解讀普及媒介》一書中指出,雖然英國的文化
訓練並沒有令英國的煽情小報和色情光碟消失,卻能令英國發展得比較多
元化。英國第四頻道,雖然走小眾路線,竟然奇跡般地在商業上站得住
腳,英國傳媒生態多元化,是第四頻道成功的主因。
馬傑偉又建議,香港一些非商業機構,可以多辦課程、講座、研討會,幫
助參加者了解傳媒的各種現象。因為傳媒和生活關係密切,他認為這類課
程應該很有吸引力。透過教育提高閱聽人的質素,就可避免對傳媒作出過
多的監管,保留一個百花齊放的自由言論的空間,讓閱聽人發揮民主抉擇
的精神。因此,「傳媒教育遠勝審查管制」。
參考資料:
馬傑偉。《解讀普及媒介》。
<http://isubculture.ichannel.com.hk/F/F014/F014_002.html>
討論題目
1. 我們為甚麼需要一些高質素的傳媒作品?如果高質素的傳媒作品能夠一直生
存,而低俗的作品又永遠保有主流的地位,你認為這樣的傳媒生態健康嗎?
2. 作者說:「香港一些非商業機構,如突破中心、天主教傳播中心等,也可多
辦課程、講座、研討會。傳媒與生活息息相關,這類專題應不愁沒有聽
眾。」你同意嗎?為甚麼?
3. 作者認為傳媒教育遠勝審查管制,你同意嗎?為甚麼?
4. 為甚麼作者對傳媒管制有那麼大的保留?傳媒管制有何弊病或危險?
26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29: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
自一九八九年開始,香港電台每年都會進行「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以下
是二零零二年的調查結果簡述。
訪問對象:九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
調查方法:電話訪問
抽樣方法:從住宅電話簿中隨機抽出部分號碼,再用電腦配套另一部分。當成功
接觸目標住戶後,再用出生日期抽取其中一名被訪者接受訪問。
總回應人數:8719 人
平均回應比率:70.1%
抽樣誤差:少於 1.5%
調查結果排名(1)
二零零二年欣賞指數排名最高的 20 個節目按筆劃次序排名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生命激流(港台/資訊)
生活逼人來(港台/娛樂)
有線新聞(有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走出貧困(亞視/娛樂)
法證如山(港台/資訊)
孩子上戰場(港台/資訊)
星期二檔案/星期五檔案/星期六檔案(無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香港領袖系列之逆境自強(港台/資訊)
情常在(無線/資訊)
尋找他鄉的故事 V(亞視/資訊)
幾許風雨(港台/娛樂)
絕地探險—–最後之羅布泊(亞視/娛樂)
集體回憶 70 年代(港台/資訊)
愛子方程式(港台/資訊)
新聞/財經/天氣報告(無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新聞透視(無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獅子山下經典重現特輯(港台/娛樂)
頭條新聞(港台/時事及公共事務)
鏗鏘集(港台/時事及公共事務)
鐵窗邊緣(港台/娛樂)
26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參考資料:
香港港台網頁—特備項目—2004 年特備項目—最佳節目頒獎禮暨廣播研討會—2003 年電視節目欣
賞指數調查
鍾庭耀及彭嘉麗。<2002 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全年綜合結果調查撮要>
http://www.rthk.org.hk/special/tvai/2002/doc/summary_2002all.doc[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13 日]
討論題目
1. 你有沒有收看過排名最高的二十個節目呢?如果有,你是否同意那些節目值
得欣賞?
2. 排名最高的二十個節目多是甚麼類型的節目?和一向高躆收視榜的節目有甚
麼不同嗎?為甚麼會這樣?
3. 最高欣賞指數的節目一般都不是高踞收視節目,而且在排名較高的節目中,
許多更加是非黃金時間播放的節目,這反映了甚麼?
4. 你知道電視欣賞指數是甚麼嗎?
(a) 為甚麼會有電視欣賞指數?
(b) 誰或哪個機構首先動議這指數?
(c) 它的評審標準怎樣?
(d) 它跟一般的收視調查有甚麼分別?
5. 你認為電視欣賞指數能反映甚麼?不能反映甚麼?何以見得?
6. 你認為電視欣賞指數有甚麼價值?
注:
(1) 老師可自行下載最新調查結果。
26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30:流行曲賞析
活動:聆聽流行曲
光輝歲月
作曲/作詞:黃家駒
編曲:Beyond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 在他生命裏 彷彿帶點唏噓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 一生奉獻 膚色鬥爭中
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
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徬徨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問誰又能做到
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 願這土地裏 不分你我高低
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 是因它沒有 分開每種色彩
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
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徬徨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問誰又能做到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徬徨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問誰又能做到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徬徨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問誰又能做到
Song Title﹝歌曲名稱﹞:光輝歲月
Composer / Author﹝原作曲者 / 原作詞者﹞:黃家駒
Original Publisher﹝原版權公司﹞:PolyGram Music Publishing Hong Kong Ltd.
Administrator ﹝版權代理公司﹞: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Ltd.
26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討論題目
1. 單看歌詞,你能猜得到這歌是說甚麼嗎?
2.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繽紛色彩顯出的美
麗,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這些片段說的是甚麼?
3. 這主題在其他流行曲常見嗎?為甚麼?你覺得像這樣的創作值得鼓勵嗎?為
甚麼?
Shall we talk
曲:陳輝陽
詞:林夕
編:金培達
明月光 為何又照地堂 寧願在公園躲藏 不想喝湯
任由目光 留在漫畫一角 為何望母親一眼就如罰留堂
孩童只盼望歡樂 大人只知道期望 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體恤對方
大門外有蟋蟀 迴響卻如同幻覺 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
就當重新手拖手去上學堂 陪我講 陪我講出我們最後何以生疏
誰怕講 誰會可悲得過孤獨探戈 難得 可以同座 何以 要忌諱赤裸
如果心聲真有療效 誰怕暴露更多 你別怕我 螢幕發光 無論什麼都看
情人在分手邊緣只敢喝湯 若沉默似金 還談什麼戀愛
寧願在發聲機器面前笑著忙 成人只寄望收穫 情人只聽見承諾
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珍惜對方 螳螂面對蟋蟀 迴響也如同幻覺
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 就算牙關開始打震 別說謊
陪我講 陪我講出我們最後何以生疏 誰怕講 誰會可悲得過孤獨探戈
難得 可以同座 何以 要忌諱赤裸 如果心聲真有療效 誰怕暴露更多
陪我講 陪我親身正視眼淚誰跌得多 無法講 除非彼此已失去了能力觸摸
鈴聲 可以寧靜 難過 卻避不過 如果沉默太沉重 別要輕輕帶過
明月光 為何未照地堂 孩兒在公司很忙 不需喝湯
Shall we talk 斜陽白趕一趟 默令我聽得見葉兒聲聲降
Song Title﹝歌曲名稱﹞:Shall We Talk
Original Composer ﹝原作曲者﹞:陳輝陽
Original Author﹝原作詞者﹞:林夕
Original Publisher﹝原版權公司﹞:EMI Music Publishing Hong Kong Ltd. / EEG Music Publishing
Ltd.
265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討論題目
1. 歌詞說「為何望母親一眼就如罰留堂」、「孩童只盼望歡樂,大人只知道期
望」,這些經驗或感受你也有過嗎?這說明了人和人的相處出了甚麼問題?
是否變得越來越疏離﹖越來越不願意溝通?還是愈來愈只顧及自己?作者能
指出這些經驗,他的觀察力如何?他的詞寫得細膩嗎?
2. 作者說別人應該「陪我講」,講就真能解決問題嗎?別人是不願意講﹖還是
不願意聽?
3. 這首歌有沒有給你甚麼啟示?
香港地
曲:陳奐仁
詞:MC 仁/陳少琪/陳奐仁
編:陳奐仁
呢首歌 送俾我嘅香港 唔理事情有幾困難 環境有幾亂
你都仲係我屋企 之前係 而家係 將來都係
*同熱愛這遍土地 大家刻骨銘記
愁或喜 生與死 也是香港地*
對於呢個地方我同你同一個同感 同一個諗法
我同你同一種人 雖然你有你忙 我有我忙 佢有佢忙
各有各行業 但係用緊同一本黃頁
灣仔海旁 尖東海旁 中間係同一個海港
大街小巷 串埋就係我哋呢一個香港
以前有好多工廠 而家有好多銀行
就算點變 都係屬於我哋呢一個香港
經過幾多風暴 有啲嘢仍然屹立不倒
太平山頂大帽山頂 依舊一樣大霧
新機場唔再新 但係呢度多咗一個島
舊車站唔再用 但個鐘樓仍然喺度
新作風 新人事 新公司 新董事
邊個話事我唔懂事基本上係白紙黑字
經過幾多谷底 香港仔仍然係香港仔
見過幾多風浪 香港人仍然係香港人
雖然不是這裡出生 我來自新加坡 這裡的恩怨多多少少見過
那麼多的是非 來不及解脫 只不過為了看了自己星星閃爍
266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說甚麼民主社會 也只不過看你腦子裡要甚麼 若覺得自己受困
我又能教怎麼 怎麼幫你 突破 大聲說 到底
怎麼才能知道心裏要著甚麼 想呼吸莫非是周圍的環境真的沒了空氣
要出息 除非你向你的上司 下了手成立
三二一 就喊到沒甚麼公平 無論在做甚麼事情
都固定 只能把你搞到你失去了誠意
但人還在這裏 我並沒徹底放棄
好朋友在我身邊 好心情在我懷裏
我知你不斷維持鎮定 願你也知道我在支持你
同熱愛這遍土地
大家一句到尾
由自己
生與死
也在香港地
喺得呢一個地方出世 就預喺呢個地方度死 有人會睇到黃金遍地
呢度係一塊福地 有人會睇到唔一樣 樣樣嘢一敗塗地
有人會識得設身處地 有人會選擇逃避
有人會認為 呢個係環境同人嘅問題
呢度嘅文化一潭死水 點會居安思危 七百萬隻螞蟻
唔容易走埋一齊 向住同一個方向睇 一定會搵到大前題
係同一種人 點解要將人睇低 係同一種人
可以學埋同一種語文 講第二種語文 唔表示你係第二種人
I Rap The Police I Rap The Government 跌得起 輸得起
搵塊鏡照下自己 香港人至叻 唔使靠人個個靠自己
唔怕攬住一齊死 駛乜怕從頭做起 要有定企 首先要企硬自己
Song Title﹝歌曲名稱﹞:香港地
Composer / Author﹝原作曲者 / 原作詞者﹞:陳奐仁 / MC 仁 / 陳少琪
Original Publisher﹝原版權公司﹞:Warner/Chappell Music, H.K. Ltd. / Chance Music Ltd.
Administrator ﹝版權代理公司﹞: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Ltd.
討論題目
1. 歌詞講的是甚麼?作者對香港有何看法?作者如何表達這個意思?
2. 你聽這首歌曲時,有什麼感覺?
3. 這歌有沒有影響你對自己前景或對香港前景的看法?如果有,在哪方面?
267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進階討論題目
1. 你喜歡以上的歌曲嗎?你喜歡歌曲的甚麼?
2. 這些歌曲有沒有引起你的一些反思?如有,是甚麼反思?
3. 這些歌曲有沒有甚麼共通之處?它們和其他的歌曲有沒有甚麼不同?
4. 這些歌曲是主流還是非主流?這些創作值得鼓勵嗎?為甚麼?
5. 接上題,如果值得,我們可以怎樣鼓勵這些創作?
268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31:非主流創作—同人誌漫畫
閱讀
「同人誌」一詞源自日本,等於同人刊物,即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創
作及合資出版的刊物,其內容並不局限於漫畫,但就香港現時的情況來
說,「同人誌」多指自創及自資出版的漫畫……現時大部分在香港創作
「同人誌」的都是中四、中五學生,有個人創作,有二十多人集體創作,
也有人組成「同人誌」組織,創作並推廣「同人誌」作品。
……受訪者認為,「同人誌」與主流漫畫的最大分別,是創作動機不同。
「同人誌」為了與讀者溝通而畫,主流漫畫卻為了賺錢,因此題材不是打
鬥,就是愛情,非常狹窄。阿堅認為日本及香港兩地的漫畫正朝著兩個不
同的方向發展。他說:「香港的漫畫由單元化走向多元化,可惜大局仍受
控於一少撮人,因此難以走出框框。相反,日本漫畫卻由多元化走向單
元,太注重市場而變得缺乏生氣。」最令阿堅可惜的是由於漫畫的商業味
日濃,有些具社會意義的漫畫漸被淘汰,趕走了一群讀者。
漫畫店負責人梁小姐說,全港只有五家漫畫店設有「同人誌」寄賣服務,
讀者多是中學生。據她所知,很多「同人誌」作者希望擴闊讀者層面。她
又說,一般的「同人誌」都是無利可圖的,作者既要自資印刷,又要被漫
畫店抽佣一至兩成,卻不敢訂價太高,所以能封蝕本之門已是可喜。同
時,漫畫店也沒有甚麼利潤可言,設有寄賣服務多是為對「同人誌」作出
鼓勵。但近期「同人誌」的銷量有增加的趨勢,假期時一天可以賣出八至
十本。
「同人誌」讀者不多,但也有「擁躉」。一名中四讀者說,她看「同人
誌」是因自己也躍躍欲試,希望多看以汲取經驗。社工陳先生則較喜歡看
故事完整的漫畫,他相信有部分創作人是希望透過漫畫告訴讀者一些思想
及感受。
事實上,在香港發展「同人誌」有不少困難及限制。小沁是一個同人誌組
織的會長,該會成立的宗旨並非在於創作漫畫,而是在於加強「同人誌」
組織之間的溝通。小沁認為,現時「同人誌」的宣傳極為不足,她們唯一
的宣傳機會只是一年一度藝穗會主辦的藝墟,以及接受外界的訪問。這就
是「同人誌」在八四年已在香港出現,到目前仍不為人熟悉的原因。
小沁覺得很多人對「同人誌」漫畫存有誤解,以為它們是不良刊物。最可
惜是漫畫店也因無利可圖而不甚支持「同人誌」的發展。
269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說到期望,阿堅只希望各「同人誌」創作人早日脫離日本漫畫的規範,多
作突破,多嘗試真正的創作。他說:「電影界可以有電影新浪潮,漫畫界
也可以。」
參考資料:
陳韻雯、鄭翹楚。〈同人誌—漫畫愛好者的試練場〉。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大
學線月刊》(在線)—昔日大學線。1998 年 11 月第 25 期。
<http://www.com.cuhk.edu.hk/ubeat/>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13 日]
討論題目
1.
你認為「同人誌」的發展停滯不前是基於甚麼原因?
2.
香港還有其他像「同人誌」這些非主流創作嗎?他們有沒有跟「同人誌」
相似的困難?請舉例說明。
3.
非主流創作有沒有存在價值?為甚麼?
4.
接上題,若有,有沒有甚麼方法來保障非主流創作的生存空間?
270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32:高水準的傳媒作品
活動
1. 全班討論制訂用以評定傳媒素質的指標(以電視為例)。
2. 在下表填上對評定傳媒素質的指標的討論結果,及其對作品的重要性和有關
理由。
評定傳媒素質的指標
指標
重要性
理由
(高、中、
低、不相干)
討論題目
1. 這個表格和你平日對傳媒產品所做的抉擇相符嗎?如果不相符,試解釋原
因。
2. 以你訂出的指標來看,你昨天看過的電視節目是高質素還是低質素?在沒有
做這個練習之前,你的看法是否一樣?為甚麼?
3. 長期閱讀或收看素質低的傳媒產品對閱聽人會有何影響?對要提升傳媒素
質,你有甚麼建議?這些建議可行嗎?
271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33:報紙質素比較活動
可用以進行比較的報章:
1. 蘋果日報
2. 明報
3. 信報
4. 文匯報
(如果教師認為還有其他報章適合,也可加入其他報章或以其他報章代替本教
材中的報章。)
活動:報章比較
現時香港的報章一般都包括幾個主要版面:港聞、社論、娛樂、中國及國際、
體育、專欄等等。教師將學生分成七個小組,除了每個小組分別負責不同版
面,還有一組專門探討所謂報格的問題,然後著學生比較各份報紙在該類別有
甚麼優勝之處。以下是每一組比較活動的說明。
1. 港聞組:
a) 哪一份報紙的港聞數量最多?哪一份最少?
b) 不同報章以甚麼不同的港聞為頭條?
c) 不同報章的港聞取材有何不同的側重點?
d) 哪一份報章的港聞內容比較全面?
e) 哪一份報章的報道和分析比較詳盡和全面?
(可將問題 a-d 應用到中國新聞及國際新聞組。)
2. 社論組:
a) 不同報章的社論題材有甚麼不同?
b) 這些報章社論的風格有何差異?
c) 這些報章社論的立場又有甚麼差異?
(由於社論每日只有一篇,教師可選多於一日報章讓同學做比較。)
3. 專欄組:
a) 不同報章的專欄主題有沒有不同?
b) 不同報章專欄的立場有分別嗎?
c) 不同報章專欄的寫作風格有沒有差異?
272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4. 消閒娛樂新聞組:
a) 試比較不同報章,看看同在頁數、消閒及娛樂、消費資訊和廣告之間數
量的差別。
b) 這些報章在「包裝」方面有沒有分別(如標題大小,圖片多少及大小,
印刷精美程度等)?
c) 報章內的消費資訊有沒有推銷的成分?不同的報章,推銷的程度有沒有
不同?
5. 體育新聞組:
a) 各報章中體育新聞的篇幅和項目數量有甚麼不同?(可用表列出)
b) 各重點報章的體育新聞,是否有評論呢?又有多少數目?
c) 試找出不同報章中的體育新聞,有甚麼不同的優點及缺點?(關注重點、
引發參考之興趣、對技術之探討等,均可列為探討評價的重點。)
6. 報格組:
「報格」是指一份報章的品味和格調是否高尚。可以就其標題、內容、包裝
各方面著眼分析。
a) 新聞部分—試就一個星期(多星期更好)內,暢銷報章及其他報章中的
「頭條新聞」的差別來探討。暢銷報章的頭條是些甚麼事件?其他又以
甚麼事件做頭條?
b) 標題—暢銷報章的頭條新聞標題是些甚麼?有沒有駭人聽聞、刺激官
能,甚至煸情誇張的效果呢?標題的大小有甚麼特色?其他報章處理上
又有何不同?
c) 粗鄙庸俗甚至帶有色情成份的內容—你是否能從一些報章之中,找到在
其他報章中沒有的圖片、報道及廣告等,是涉及粗鄙庸俗、甚至裸露色
情的成份,是其他報章沒有的呢?又試試比較有這些內容的報章所刋登
的廣告(特別是大篇幅廣告)和沒有這些內容的報章,其間有何分別?
d) 觀察以上 a 至 c 項,不同報章有甚麼品味和格調?他們的廣告客戶又多
是甚麼商品和/或服務?以此推論,它們的讀者又多是哪些人?
討論題目
1.
整體以言,有沒有哪一份報紙是在各方面都較其他報紙優勝?優勝的地方
在哪裏?
2.
綜合以上分析,一份好的報紙應有怎樣的特質?
3.
我們可以怎樣使報界擁有以上的特質?
273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教材 134:提升傳媒質素
資料一
我們常常提及的「自由報業」(free press),應既講自由,也講社會責任,
兩者並不矛盾。《紐約時報》標榜「公正地處理新聞,無所懼,亦無所
私」原則,正是強調社會責任的承擔。若傳媒不講社會責任,除了把社會
引導往錯誤方向外,也會自食其果。
前幾年報刊、雜誌對色情暴力過分渲染,引起民眾及一些團體的不滿,社
會上產生不少要求傳媒自律以至要求政府加緊管制傳媒的聲音。
所以,傳媒負責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是保障新聞輿論自由的重要一環,而
吊詭的是,壓力有時可令傳媒表現得負責些!
參考資料:
《星島日報》。二零零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資料二
一番批評以後,我們也要認真地反省,為什麼誇張失實、煽情八卦、欠缺
品味的報道會特別有巿場呢?讀者明知這類報道低俗而不可盡信,為什麼
卻邊罵邊買來看呢?
有人說:有怎樣的的受眾,就有怎樣的傳媒。所以,我們作為受眾,就更
要問問自己:我們要的是真確的資訊和忠實的報道,抑或是可以滿足我們
偷窺慾的故事?我們有沒有能力去鑒別什麼是真正的專業求真,什麼是缺
德的報道和壞品味?我們有沒有使命感去杯葛不良的媒體,不做它們的幫
兇,制止惡性的循環?
參考資料:
《星島日報》。二零零三年十月二十七日。
274
選修單元三: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化的關係
議題 2: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害還是有益?
重點 d:個人的選擇
資料三
可持續的傳媒可行嗎?
最大的困局,是部份傳媒認為,將報道煽情誇張,手法嘩眾取寵,再在相
片及措詞中淋血灑鹽花,才是銷量的保證。今次事件說明,市場導向的香
港傳媒在這狹窄視野下運作,最終也只會挑戰這些做法的極限。可悲的是
讀者邊罵又邊看,最終受害的,不只是私隱受侵犯的受害人,更是廣大公
眾的利益及品味。要打破這困局,可能要假借在環保政策中的一個常用
詞:「可持續」的傳媒運作,意指傳媒在達致銷量收益之餘,不會犧牲公
民社會應有的人性尊重、知識權、品味及道德意識,但最終成就這個可能
的,是公眾本身。「裸照風波」引發的民間反響及討論,是一個可喜現
象,但監察傳媒的責任,並不能只依賴傳媒或政府,這個「可持續傳媒」
就視乎傳媒的消費者能否「持續」成為第三權—監察傳媒,讓傳媒得以發
揮其監察政府的「第四權」作用。而能增強公眾對此責任的意識及重視,
才是今次事件的正面作用。
參考資料:
梁旭明。〈求真與私隱—「裸照的反思」〉。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網頁—傳媒透視—前
期資料—2002 年 11 月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21115_76_50820.html>
[下載日期:2005 年 1 月 13 日]
討論題目
1.
根據資料一,你認為怎樣的壓力才可以使傳媒表現得更負責?
2.
除了向傳媒施壓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3.
「邊罵邊買」是不是你對「誇張失實、煽情八卦、欠缺品味」傳媒的反
應?如是,這樣的反應反映了我們怎麼樣的立場?
4.
你同意「有怎樣的受眾,就有怎樣的傳媒」的說法嗎?為甚麼?
5.
我們作為閱聽人,可以怎樣使傳媒有更高的質素?傳媒本身又有甚麼責任
呢?
275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