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张旭春教授发言PPT

advertisement
英语专业在当代
中国的社会使命
——兼论“跨文化能力、国际化
人才与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张旭春
 一、问题的引入
 二、英语学科在英国的兴起及
其社会使命
 三、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及其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使命
 四、川外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
学方向建设思路简介
一、问题的引入
英语为何有博士?
应该如何来理解英语专业?
 英语与其他所有语言一样,既是工具,也是人
文 学 科 的 组 成 部 分 。 即 所 谓 linguistic
competence and cultural competence的两个
方面。
 就其工具性而言,英语不是专业,是公共英语
的教学任务。
 就其cultural competence而言,它不仅是一
个专业,而且是人文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就
此而言,这个专业的设置应该有相当高的要求。
二、英语学科在英国的兴起
及其社会使命
 1831年英国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伦敦国
王学院被正式确立下来。此后经过维多利亚文
化主将的艰苦努力,英语或英国文学英国大学
课堂的学科设置终于在维多利亚晚期得到了全
面的确立(牛津大学1894年剑桥大学1911年才
设立英国文学课程)。
 其背景是从“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社会的巨大
变化: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以中产阶级的出
现为标志)和精神信仰的危机(宗教的衰落)。
 在 T. Eagleton 和 Chris Baldick 等
人看来,英国文学学科在维多利亚
时期的确立有诸多意识形态控制的
因素,其中教化粗鄙的中产阶级是
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驯
服工人阶级、培养民族想象和帝国
认同、从而取代宗教成为整合社会
各 阶 层 的 精 神 粘 合 剂 ( social
cement
)
等
。
 但也有许多人——如巴里——不同意伊格尔顿
对英国文学兴起的社会控制的意识形态解读,
认为那太过简单化,事实上,在早期倡导设立
英国文学学科的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如对
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愧疚、传播文化和启蒙心智
的宗教般热情等。
 ( “ the reality
wa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ere was, behind the
teaching
of
early
English,
a
distinctively Victorian mixture of
class guilt about social inequalities,
a genuine desire to improve things for
everybody, a kind of missionary zeal to
spread culture and enlightenment, and a
self-interested desire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 但不管怎样,提炼从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
中提炼民族文化精粹(distilled essence)、
并用于全社会文化启蒙和抵抗Utilitarian
empiricism、提升英国社会的文化敏感、道
德修养和现代公民意识,从而培育出一种新
型的英国文化来引领英国实现社会的现代转
型——是英国文学在维多利亚时代兴起的主
要原因。这个思想被 F. D. Maurice 、George
Gordon等早期英国文学教授表述得非常清楚。
 1840年,F. D. Maurice被任命为伦敦国王学
院的英国文学教授,在起就职仪式上,莫里
斯阐述了英国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目的,那
就是“把我们从……这个时代(狭隘庸俗的)
观念和习俗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我们的
生活”与“某种永恒的价值维系在一起”。
( “ the study of English literature
would serve ‘to emancipate us … from
the notions and habits which are
peculiar to our own age’, connecting
us instead with ‘what is fixed and
enduring’.”)
 在其牛津Merton Professor教授职位的就职演
讲中,George Gordon说:“英国生了病,英国
文学必须救治英国病。教会在这方面已经失败,
社会改革又太慢,英国文学现在负担起三重功
能:除了寓教于乐之外,她还必须负担起拯救
我们的心灵治疗我们的国家的功能。”(It is
briefly this: that England is sick, and
that English Literature must save it.
The Church (as I understand ) having
failed, and social remedies being slow,
English Literature has now a triple
function: still, I suppose, to delight
and instruct us, but also, and above all,
to save our souls and heal the State. )
 这些思想经过以阿诺德等为代表的
维多利亚文化主将几代人的阐发和
努力,并随着1921年《关于在英国
进行英国文学教育的纽伯特报告》
(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England,1921”)的出炉而得到了
国家层面上的确立。从此,英国文
学学科作为一种教育国策终于被确
立了下来。
三、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及其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使命。
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与文化价值
危机所面临的问题与18、19世纪的英国非
常相似。
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正在经历的在许多方
面正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所经历过的。
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无需过
多空泛的理论或主义争论——英国文学学
科在维多利亚英国的确立已经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
 当然国情不同,文化不同,维多利亚的
英国文学学科建设思想我们也不能完全
照搬到中国英语专业建设中来。然而,
用文化的精粹来教化社会、熏陶社会、
启蒙社会、培育心智健全、有社会责任
感的现代公民,从而引领中产阶级以至
于整个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这
些出发点却是共同的。
 就此而言,中国大学的英语系所肩负的
任务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语言训练、复合
型人才培养,甚至也超出了所谓批判性
思维苍白等表面问题,而应该有更为庄
严的社会使命——那就是为当代中国向
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
世界情怀的、能够汇通中西文化精粹的
新文化引领者。
 中国文化虽然也源远流长、不乏精义,然而,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事实早已证明,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难以为现代性提供原驱力,
所以我们必须“别求新声于异邦”,吸纳域
外具有普世性的文化因素以改造我们的文化、
甚至我们的国民性。
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对此有深刻的揭示
(如《李尔王》和《懵教官爱女不受报》)。
简言之,作为英国文学传统中主要组成部分
的 “ 自 由 人 文 主 义 精 神 ” ( liberal
humanism)以及对人性的拷问和批判、追问
精神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化的弱项。
四、川外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方向建设思路简介
 本方向定位:坚守英语作为人文学科的学
科根基。
 招生规模与课程设置:小规模招生、精英
化培养和中外文学文化以及比较文学/比
较文化等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如英语小
说选读、英语戏剧选读、英语诗歌选读、
圣经选读、西方思想史与经典选读、比较
文学与比较文化入门、中国思想史与经典
选读等。
呼吁国家教育行政
当局和业内人士:
请尊重这个学科!
请尊重这个专业!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