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advertisement
Chapter 6: Cognition
•
•
•
•
•
•
•
•
6.1 Introduction: What Is Cognition?
6.2 The Concept of Self
6.3 Thought, Foresight, and Problem Solving
6.4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Cognition
6.5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al Syndromes
6.6 The Frontal Lobe and Impulse Control
6.7 Animal Emotions
6.8 Are Cognitive Abilities Under- or OverAttributed to Animals?
• 6.9 Summary
古典制約學習與操作制約學習的相似性
古典制約學習
• 聯結學習(CS與US或CS
與CR)
• 趨近與逃避
• 消除現象
• 刺激概化與區辨。
• 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
操作制約學習
• 聯結學習(S與R,R與
reinf,或S與reinf)
• 反應上升或下降
• 消除現象
• 刺激概化與區辨。
• 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
古典制約學習與操作制約學習的差異
古典制約學習
• 受試者處於被動
• 產生反射的動作
• 反應是引發出來的
• 反應後沒有酬賞
• 使新的刺激可以控
制舊有的反應
操作制約學習
• 受試者處於主動
• 產生自主性反應
• 反應是自動產生
• 反應依賴酬賞的回溯
作用。
• 產生全新的反應
行為主義心理學對於學習的觀點
• 低等與高等動物的學習法則是一致的。
• 動物學到的是刺激與刺激間或刺激與反應間的
聯結。
• 學習需要動機,「知不足」,才有學習產生。
• 操作制約學習需要透過強化才能形成聯結,而
在古典制約學習中,UCS是引發動機與得至滿
足的一個要件。
• 學習是一個連續而漸進的現象。
• CS與US或operant與reinforcer之間相隔的時間越
短越好。
認知學習
•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學習可分為兩種:
– 為保持而學習
• 若小朋友被傳授正確的知識,並期待他們日後可以
表現所學的學習,稱之。
• 古典制約和操作制約屬之。
– 為解決問題而學習
• 如果給兒童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的正確答
案或是解決方式,稱之。
• 認知學習屬之。
認知學習重視以下學習原則
•
選擇性的知覺與注意
–
受以下因素影響:
1.
2.
3.
4.
5.
6.
−
−
個體過去的經驗與學習
個人的特殊動機
個人的價值觀念
個人的期待
個人的認知方式
文化差異的影響
關係的瞭解:需瞭解關係,學習者才能接受
結構與領悟:教材的結構、組織可以幫助記憶與理解
認知學習 Cognitive Learning
• 方位學習或反應學習
• 潛伏學習 (latent learning)
Edward Tolman 的實驗
– Tolman發現沒有酬賞也出現學習,動物可以在
沒有動作下獲得資訊、評估、計畫與思考。
• 頓悟學習(insight learning)
–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學習是漸進的。但德國
完形心理學家Kohler發現學事件中個關係時常
是突然被發現,猩猩常顯出猛然瞭解的狀況。
6.1
Introduction: What Is Cognition?
6.1 Introduction: What Is
Cognition? Language
• Morphology
– Speaker is not free to change this
• Language controlling the speakers,
rather than the other way around
• Morphology serves as the ‘rails for
your thought’
– You see things your language will tell
you to notice
• In English you immediately recognize
‘number’ – one, or more than one
– ‘A bike is fun’
– ‘Bikes are fun’
• In some languages the first thing you
have to say is ‘how did you get your
information’
‘Rails of thought’
Components of Language
• Syntax – order and arrangement of ‘words’
– Native speaker does have some control over this
• Artists work with this the most
– Some languages allow greater freedom than others
• English has strict word order
Components of Language
‘Grids’ of language
Components of Language
6.1
Introduction: What Is Cognition?
Darwin
• 第一個以科學的方法來探索情欲影響的人
•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
(1872, 1965)
– 人類的情緒表現可遺傳
– 外在環境的自然選擇會影響以生俱來的知識及功
能
– 情慾之所以發生演化,因為它們會導致有用的行
動,並增加物種生存的機會
• 恐懼 - 逃避行為
• 憤怒 - 對敵人反撲
• 性興奮 - 物種的繁殖
• 人類的的情緒是從其動物的遠祖衍生而來,二者具
有相同的價值和表達。
情欲的心理學
• 缺乏主觀的情欲研究
• (Freud 和 William James除外)
• 進行學術研究的心理學家對文學和戲劇中
的重要主題-情欲-興趣缺缺,這真是怪
事一樁。[Ernest Hilgard]
• 心理學家認為對主觀感覺狀態(動機、
情緒)的報告是超出科學範圍之外。
6.1
Introduction: What Is Cognition?
蜜蜂的語言:有限的符號
動物的通訊信號可以簡單地起源於動物行為的附帶效應和動物用
於其他目的的感覺能力,但是我們也應當知道,累積選擇(累積
選擇)對於通訊系統其統中很多細小變化的累積而完成的。最好
的一個實例就是蜜蜂的舞蹈通訊。
發現新蜜源地後,它就會飛回蜂箱在巢礎的垂直表面跳一種圓圈
舞或8字舞。圓圈舞表示新發現的蜜源地離蜂箱大約50米以內,
如果距離超過了50米,偵察蜂就會跳8字舞。應當說明的是,8
秒鐘擺尾的次數越多,表示蜜源地與蜂箱的距離越近,而每15秒
鐘擺尾的次數越少,表示蜜源地與蜂箱的距離越遠。例如每15秒
擺尾9.3次表示蜜源地離蜂箱61M,每15秒擺尾6.4次表示兩者相
距305M,而每15秒擺尾4.5次表示相距610米。
蜜源地,蜂箱和太陽三者之間的相對位置或夾角=回蜂箱後跳8字
舞時所走直線與垂直線的夾角,重量8字舞時所走直線就會向左
偏離垂直線80。當蜜源地位於蜂箱與太陽中間的連線上時,偵察
蜂跳8字舞時就會垂直向上走直線。但當蜜源地位於蜂箱的另一
側時(也在連線上),偵察蜂跳8字舞時就會垂直向下走直線。
蜜蜂的舞蹈通訊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卡爾·馮·弗里希經過20年的試
驗研究得出的結論。
Lack of novelty of info.:
Always food sources & nest sites
6.1
Introduction: What Is Cognition?
黑長尾猴 vervet monkey
6.1
Introduction: What Is Cognition?
白嘴鴉 rooks vs. tools in the wild
松鴉,烏鴉,喜鵲 jays, crows, magpies
6.2
The Concept of Self: 心智理論
consciousness of self: as a cognitive sp.
何謂意識
• 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考、記憶等心理活
動對自己的身心狀態與環境中人、事、 物變化
的綜合覺察與認識。
• 個體對當下的內在及外在刺激的主觀覺察,也
就是個體對環境事件和身體感覺、記憶及思想
的覺知
• 佛教唯識宗,分為八種﹕
– 一曰眼識、二曰耳識、三曰舌識、四曰鼻識、五曰
身識、六曰意識、七曰末那識、八阿賴耶識
何謂意識
• 一個人能持續的覺查到自己的思想、感覺、心情
與存在—我思故我在
• 評估環境中的訊息並將之過濾的複雜過程。
• 意識和注意力是不同的。
• 早期的心理學家將意識和心靈視為相同
• 心理學為對心靈和意識的探究
– 使用內省法
– 無法由他人觀察
– 測量的困難
意識的層次
• 最基礎的層次是針對內、外刺激的覺察
– 外:影音、美食、影像...
– 內:喜怒哀樂,想法、意念...
• 對我們覺察事物的反省
– 紅燈的意義,成績不好的原因...
• 我們覺察到自己是一個有覺察能力的個體
• 社會團體的層次:意識型態是指一套價值觀或理想
系統。某一個學派或團體所認為理所當然的觀點
6.2
The Concept of Self Awareness & Mirror Tests:
THEY are the elephants in the Mirror!
6.2
Gaze Following: Follow the other’s gaze
6.2
Facial Mimicry is an empathetic behavior:
Feel other’s emotion
認知一致性理論
自我知覺 :
• 我們會利用判斷他人的相同推論過程,
對自我進行判斷
• 人在自己的態度不明確的時候,會以一
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行為,並
藉由自己的行為來推論自己當時的態度,
嘗試去定位自己的態度或感覺 。
離群獨居的,不是動物就是神。(Aristotle)
• 人在極度孤獨的情況下會:
– 容易產生幻覺,正常的判斷也會受影響,導致
扭曲
• 我們的思考、情緒、判斷、甚至行為舉止,
無時無刻不受社會當中其他人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
•
•
•
Gordon Allport的定義:
試圖了解,並去解釋,個體的思考,感覺和
行動,如何會因為他人的存在,或隱含的存
在而受影響。
社會認知、態度和態度改變、人際關係和溝
通
例如:
–
–
–
他人的實際存在會影響個人的態度(見面三分情)
想像他人的存在會影響工作的勤勉度
他人的隱含存在會影響作某事的勇氣
認知一致性理論
• 指一個人的想法和行為一致
• Festinger 和 Carlsmith
– 受試被要求做一個非常無聊手眼協調的工作
– 工作完成後,實驗者要他們去告訴下一個受試,這個
實驗工作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工作
– 其中一部份受試接受二十元為報酬,另一部份則只有
一元的報酬。
– 最後所有受試都接受一個工作有趣程度評量的問卷。
– 接受一元的受試會覺得工作比較有趣。
認知一致性理論
• 認知失調論
• 受試者為了使想法和行為達到一致性。
–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 個體視工作是有趣的事,因此雖對工作的報酬
不滿意,就會自行調整想法,認為他是因為有
趣來作這件事
• 對自己的行為表現,找理由來說服自己
• 會產生認知失調是因:
– 這是自己的選擇
– 已經投入
– 行為會影響別人。
6.3
Thought, Foresight, and Problem Solving:
Count 1, 2, 3, 4, 5, 6…
6.3
隻次
Foresight = Anticipating 熱帶無刺蜂
有糖水 vs. Control
Time (sec.)
6.3
觀察他人移動食樔:
有顯著的智力。善於隱瞞食品在幾十個地點,並有足夠的智慧避免暴露自己的
食物,而且還記得避免別人看他們藏匿食物。能否預測對方的行為。可以提前
規劃。當左右移動,根據每天的時間表內隔離的籠子裡的鳥的經驗教訓,經過
幾次試驗中分泌的地方,他們習慣於飢餓 - 甚至隱藏最喜愛的食物在普通食品
很多時。
6.3
猴子預測數字
6.4 Intelligence help cognition
1. prob. Solving = 快速學習、資訊留存
2. Social Cognition
環境對知覺發展的影響
• 關鍵期 (critical period)
–
–
–
–
產前 :胎兒酒精中毒症候群
發展某一階段最重要的時期
鴨子的實驗 導盲犬的訓練
人類六歲時,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的區域發展完成。人類語言能力
的發展可以達到50%。所以,六歲前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
– 嬰兒出生的頭兩年是極為關鍵的時刻,因為這段時期是嬰兒建立心
智功能,影響日後成人行為模式的時期。
• 指的是過了那段時間,就無法recover
– 缺乏刺激
– 限制刺激
• 知覺運動協調
限制外在刺激及運動
Bayley 嬰兒發展量表
身體的發展
• 一個月
– 喜歡躺著
– 無法將頭直立,頭向下垂
– 手通常緊握
• 二個月
– 當撐住腰時,嬰兒可以將頭抬高 45度,並仰展
腳
– 逐漸出現點頭動作,有些嬰兒可以將頭直立
身體的發展
• 四個月
– 可以翻身側臥
– 當腰被抬高時,可以抬高頭部 90度
– 可抬高手臂和腿並伸展
– 可以被撐著坐直 15分鐘
• 五-六個月
– 可以翻身
– 被撐著住直立時可以踢腳
身體的發展
• 七八個月
–
–
–
–
當撐住胄部時,可以將手抬高到嘴
可以坐直幾分鐘
可以爬行
如果被撐著可以讓腳充分撐著身體
• 九十個月
– 以手及膝蓋爬行
– 可以無限期地坐著
– 可以將自己扶起保持站的姿勢,並能行動腳步,蹣跚
走步
– 可以從站立,恢復為坐暮
身體的發展
• 十一個月
– 不用支撐自行站立,並扶著桌子或床慢慢走路
– 可以爬行
– 如果被撐著可以獨自走幾步
• 十二個月
– 可以獨自走幾步
– 可以蹲坐
– 可擲球
嬰幼兒智力的研究取向
• 訊息處理取向
• 心理計量取向
• 皮亞傑派取向(認知取向)
訊息處理取向
• 習慣化 (Habituation) 當一個刺激呈現多次之後,
嬰兒對他會逐漸習慣,不感興趣,不再注意
• 去習慣化 (Dishabituation) 嬰兒對原先的刺激,再
度感興趣,再度注意
• 記憶 (Memory) 認知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特
徵,是個體對經驗過的事物的保留
– 嬰兒失憶症:無法記得嬰兒期的經歷
• 模仿 (Imitation) 嬰兒在生命的前72小時就會表現
出模仿的行為,9個月大的小朋友會模仿 24小時
以前看到的行為
心理計量取向:智力測驗
•
•
•
•
•
IQ智商指數
是一個相對智力功能的指標
測驗分數不穩定
與未來智商相關不高
因嬰幼兒重視感覺運動的發展;較大兒童
偏重語文及抽象概念的測量
皮亞傑派取向:認知階段
• 著重幼兒思考過程中呈現階段性的不同類
型(質)思考模式
• 在感覺運動期的重要認知概念:
– 物體恆存、因果律
皮亞傑的理論
• 運思是Piaget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與基模有密
切的關係。運作(operation),最原始的概念來
自於數學。
– 數學中加、減、乘、除,都是運思,它是一套操作數
目的規則。
– 它的特性是抽象,不拘操弄對象之特性(我們可以加
香蕉,也可以加人,無論什麼東西都可以用運算規則
來操作,只要有數目)。
• 基模 (Schema)
人類對同類或相關心理訊息加以結合而形成的
有組織架構
– 用來辨識、分析、歸納、記憶及建構相似或相關的刺
激或信息。
– 是經由先前經驗累積而形成的,當它逐漸形成心智結
構後,使我們能有效而快速地組織所接收的信息。
兒童發展的認知歷程
• 組織 (Organization)
– 將現有基模與較新而複雜的基模作結合的歷程,
組織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適應的歷程。
• 適應 (Adaptation ):因應環境要求而調整智
力結構的歷程
– 同化(Assimilation)
• 以現有的基模來解讀新經驗的歷程
• 西施 -> 拉不拉多
– 調適 (Accommodation)
• 為描述新經驗而修改現有結構的歷程
• 狗 -> 獅子
不變的發展序列
Invariant developmental sequence
• 感覺運動期 (The sensorimotor period)
• 運思前期 (The preoperational period)
• 具體運思期 (The period of concrete
operations)
• 形式運思期 (The period of formal operations )
感覺運動期 (The sensorimotor period)
• 0-2歲
• Piaget的每一個階段,都代表那個階段的認知結構。
• 嬰兒由出生到語言出現大約一年半或兩年的時間
內
• 特點是依動作、知覺為思考基礎,因而稱其為感
覺動作期。
• 例如一個成人看到一個球,心中就知道是球,且
知球有許多用功能(可以滾、可以丟、可以拍),
他不必以動作來表明其知識。
• 但一個嬰兒是以行動來表明其對球的認識。
• 主要之工作為形成各種的概念,而此完全依賴對外界刺激
感覺,同時,當感覺刺激消失之後,便會覺得東西不存在,
而且,一切的思想均只能從活動中表現。
• 物體恆存
– 0-2 月 :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 2-4 月 : 被動的期待,不會去尋找不見的東西。注意力集中在物體
消失處,不預期會再度出現。
– 4-6 月:對特地注意會動的物體
– 6-12 月 :物體恆存,但找尋之策略有明顯之停滯現象
(preserverance),重覆在過去找到該物體的地方尋找。
• 12-15月:只有看得見藏在那兒就會去找,會轉換地方,
但沒有變通思考能力
• 15-18月:開始沒有動作的思考,小孩開始主動探索物體
• 模仿
– 虛擬模仿:看見別人作自己的動作,又在重複一次。
– 真實模仿:真正的在學習別人的行為。
物體恆存
Preservation error
• 出現在 7-12個月
• 因大腦的額葉還未發育完成
Preservation error
1
A trials
Preservation error
1
A trials
運思前期 (The preoperational period)
• 大約是學前階段(2至7歲)
• 語言開始發展(語言)能用象徵性的符號代表事物—如木
塊代表火車
• 運思前期是由感覺動作的認知轉成運作(operation)認知
的一個過渡階段。
• 由於語言及其他心理表徵能力-如象徵遊戲畫圖、延宕模
仿(deferred imitation)的出現,
• 此時兒童可以突破現時(now)現地(here)的限制而思
考未來(比如說,明天去動物園)
• 回憶過去,他也可以想像未曾見過、或經驗過的事件而產
生創造性的思考成果。
• 語言,分類概念,玩想像遊戲
• 自我中心
• 推理方式十分不完整:
– 看到天上的月亮位置一直不變就認為月亮是跟著他走;
• 能從家裡走到學校卻無法推論家裡與學校的相對位置(無
法畫出方向圖);
• 也常常不能理解笑話的幽默;
• 對事物的判斷往往以直覺(perceptual intuition)而非以觀
念(conceptual)為基礎。
• egocentrism此一時期小孩相當自我中心,以為別人看見的
觀念和他的一樣
• 所以,把五顆糖散開來放會使他覺得比同樣五顆糖集中一
起要多,因為前者看起來佔的面積大些。
• 這種種的行為都反映了學前兒童認知的特色。
?
具體運思期
•
•
•
•
•
•
(The period of concrete operations)
7-11歲
守恆的概念
具體事物轉換成心像
侷限: 只能在作具體的事物的運思。
三支長短不一的竹棒,要他作長短排列,他能做得很好。
能將事物按照其大小加以排列及比較兩個物體之大小,但
是無法做遞移性的推理A>B, B>C, A>C,一直要到此階段的
末期方能進行此種推理。而以符號(語言)方式問問題,
無法回答。例如問他:
– 張三比李四高,趙五比李四矮,誰最高?
• 因無法看到真實(具體)的物件或人,便無法作答。
• 思考從自我中心開始轉移到考慮他人之觀念,譬如:開始
時只從自己的立場說明一個故事,完全假設別人具有相同
的知識,或使用代名詞而不考慮別人是否了解所代替之事
物。假設性問題無法回答
心理發育
• 比亞傑的階段論
Concept of Conservation:
“Which is the larger?”
形式運思期
(The period of formal operations )
• 11歲以後
• 形式運思是指運思能完全獨立於具體的內容,以抽像形式
方式(form)操作。
• 形式與內容的區分可以用加法來說明。
– 如果我們把兩根香蕉和三根香蕉放在一起,知道共用5根香蕉,這
是有內容(香蕉)的加法。
• 如果我們僅以數學符號為加法的運作(即2+3=5),則是
形式操作。
• 具體運作期的侷限就是兒童擺脫不了具體內容,而形式運
作的進步在於運作的一切規則可以完全形式化,不必在藉
助實體。
• 這種能力通常在國小5、6年級的學生出現,到國中畢業時。
便趨於穩固。
• 研究發現小孩在更早的階段就能達到Piaget所聲
稱的各種思考運作。低估小孩的能力。
• 小孩幾乎從一歲開始就像是一個小科學家一樣去
組織分類社會與世界,判斷某一物體是否相屬。
構思假設。
• 小孩能從行為觀察中去揣摩別人心中所想的信念、
企圖、感覺。能夠把自己擺在別人的位置去思考
問題,「假如我是他,我會怎麼想?」。或是對
於見到的情境提出一個假設性的理論(看到一個
人被狗咬到然後嚎啕大哭,就會有一個理論產生,
咬傷是很痛的。
社會情緒的發展
• 嬰兒期會逐漸地展現出情緒的分化與對情緒的控
制
– Eg. 巨大的聲響,嬰兒會有驚嚇反應
– 較大的嬰兒則有特殊的臉部表情
– 對陌生人恐懼
• 對人的敏感度,覺察度,及與他人互動能力增加
• 依附情結 (Attachment)
– 人與人之間產生的一種強烈且持久的情緒連接
• 對父母及重要他人產生一種強烈而持久的情緒連
結
• 嬰兒會透過社會微笑 (social smile)及社會參照
(social referencing)鼓勵父母的依附情結
嬰幼兒也可以表現出和大人相同的面部表情或情緒行為。
6.7
Animal Emotions
意識
何謂意識
• 指個人運用感覺、知覺、思考、記憶等心理活
動對自己的身心狀態與環境中人、事、 物變化
的綜合覺察與認識。
• 個體對當下的內在及外在刺激的主觀覺察,也
就是個體對環境事件和身體感覺、記憶及思想
的覺知
• 佛教唯識宗,分為八種﹕
– 一曰眼識、二曰耳識、三曰舌識、四曰鼻識、五曰
身識、六曰意識、七曰末那識、八阿賴耶識
何謂意識
• 一個人能持續的覺查到自己的思想、感覺、心情
與存在—我思故我在
• 評估環境中的訊息並將之過濾的複雜過程。
• 意識和注意力是不同的。
• 早期的心理學家將意識和心靈視為相同
• 心理學為對心靈和意識的探究
– 使用內省法
– 無法由他人觀察
– 測量的困難
意識的層次
• 最基礎的層次是針對內、外刺激的覺察
– 外:影音、美食、影像...
– 內:喜怒哀樂,想法、意念...
• 對我們覺察事物的反省
– 紅燈的意義,成績不好的原因...
• 我們覺察到自己是一個有覺察能力的個體
• 社會團體的層次:意識型態是指一套價值觀或理想
系統。某一個學派或團體所認為理所當然的觀點
意識狀態
– 監控自身和外在環境以便覺察知覺、記憶及思
想
– 控制自身及環境以便適時發動和終結行為及認
知活動
監控
• 對身體的內部及周遭的環境事物有所察覺
• 專心看書,看電視時,對周遭刺激不會察
覺
– 突然聞到焦味,聽到很大的聲響
• 求生相關的信息有較高的優先權
– 看書時,肚子餓,疼痛
控制
• 計劃、發動及導引我們的行動
– 簡單易達成的計劃
• 如某人駕車上學,一向左轉去學校,一旦意識到前
面發生車禍,調整向右轉以其他路前進。
– 複雜長期的計劃
• 在計劃階段
– 未來的可能性存在意識中
• 非所有活動皆為意識決策導引而行
• 非所有的問題解答都源於意識歷程
我們有多少意識的層次?
意識層次
• 焦點意識
– 指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事物時所得到的清楚明確的意
識經驗。
• 前意識(Preconscious level)
– 忽略,選擇及拒絕刺激
• 潛意識
– 不能輕易被取出使用
– 大部份重要的記憶與衝動是潛意識的
– 透過防衛機轉來抑制記憶的浮現
• 無意識
– 指個人對其內在或外在環境中一切變化無所知與無
所感的情形。
前意識層次
(preconscious level)
– 可被意識擷取到,但無法持續性地使用。
– 長期記憶中的訊息,但在不使用,個人對之
並無意識;
– 只有在提取使用時,才會對之產生意識。
– 此等意識屬於記憶,故稱前意識記憶。
• 個體自己知道記憶存在,但一時無法立即擷取出
存在的記憶。
– 前意識訊息可能難以回憶,但仍然可被意識所用。
自動化歷程
• 在某些情況下,一些想法和行動可以不需
意識獨立運作
• 原本需要意識關注反應漸漸的習慣化的歷
程
• 自動化的行為不會被意識所控制
• 開車,騎腳踏車,彈鋼琴..
• 行為越趨自動化,所需的意識控制愈少
• 自動化的行為中發生的事情較不易被記得
潛意識
• Freud提出
• 某些記憶、衝動及慾望無法進入意識狀態而被
歸入潛意識
• 雖然不會察覺到其存在,但這些記憶仍會繼續
影響我們的行動
• 某些引發痛苦情緒記憶和慾望會被潛抑,並轉
入潛意識,之後我們並未察覺其存在,但這些
記憶和慾望仍繼續影響我們
– 我們難以記起是因為 「壓抑」(repression)
• 個體阻擋困擾的思緒感覺進入意識中,因此造成內在衝突
與不安。
– 刻意遺忘
意識狀態的改變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ASC)
– 精神疾病
– 睡眠
– 夢境
– 催眠
– 靜坐入定
– 藥物
意識狀態改變時發生了什麼事?
• 不同的意識改變在思考、知覺及行為的自
我控制上有幾個共通點:
– 在意識狀態改變時,你不可能和平常一樣想得
深而仔細。
– 你對自己及世界的知覺與平時正常狀態不同。
– 你的自我抑制與行為控制能力會變弱。
多重人格
• 多重人格異常(DSM-IV的定義)
• 一個人具有二種或二種以上不同身份或人格狀態(準則一)
• 此二人格會一再的控制此人的行為(準則二),
• 並且不能記起重要個人資料,其範圍太廣泛無法以普通的
遺忘來解釋 (準則三)
• 此障礙並非由於某種物質使用或一種一般性醫學狀況的直
接生理效應所造成的(準則四)
• 在兒童,此症狀無法歸因於想像玩伴或其他的幻想遊戲
解離認同異常
• 身份,記憶,意識等各層面無法整合
• 每一種人格都有其獨特的個人史,自我形像,及身份,
包含另一個名字。
• 主要身份擁有此人原先的名字,且為被動,依賴,罪惡
感重,及心情低落。
• 另一身份則有不同的名字及與主要身份相反的的個性(
如敵意重、愛掌控及自我毀滅)
• 特定的身份會在特定的情境下出現,而所報告的年齡性
別、說話用語,一般常識,字跡,最顯著的情感表現都
彼此不一樣。
• 各身份會按順序接管主控地位
解離認同異常
• 一個去了另一個接著來,可能否認彼此認識、互相指責
爭吵
• 偶爾可見,權力較大者分配時段給其他的身份
• 富侵略性的身份有時會插入其他身份,使其他身份處於不
舒服的狀況
• 個人史的的記憶會有頻繁的空白間隙
• 各身份的失憶程度不同
• 易自我催眠及被催眠
• Eg三面夏娃
Jonah的故事
• Jonah
原始人格,17歲男子
• Sammy
• Kim Young
• Usoffa abdulla
• 情緒方面的測驗,四種人格的結果差異很
大
• 智力,字彙測驗結果正常
• 無法整合記憶,身份意識
• 不同的人格
• 多重人格
成因
• 造成多重性格的原因還未能完全確定,但研究顯示,這種
心理障礙多在兒童期產生,和以下的因素有關:
– 兒童期受到身體和∕或性虐待:這些虐待是極為殘酷
的,帶給兒童極大的身心傷害。
– 兒童經歷或親眼目睹一些和邪教有關的恐怖祭祠或入
會儀式。
– 在被虐待期間或之後,兒童缺乏其他成人的支援或愛
護。
解離性漫遊症
• 主要障礙為突然且非預期地離開家或慣常工作地點,開始
長途旅行,且無法記起其過去經歷。
• 對個人身份迷惑不清,或採用新的身份(部份或完全地)
。
• 此障礙非僅發生於解離性身份疾患的病程中,也非由於某
種物質使用(如:藥物濫用、臨床用藥)或一種一般性醫
學狀況(如顳葉癲癇)的直接生理疾應所造成。
• 此症狀造成臨床上重大痛苦,或損害社會、職業、或其他
要領域的功能。
睡眠
研究睡眠的方法
• 1.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 cortical activity
• 2. electro-oculogram(EOG)
– eye movements
• 3. electromyogram (EMG)
– neck muscle activity
• used to define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sleep.
研究睡眠的方法
睡眠
– 人生有三份之一的時間在睡眠狀態
– 睡眠和清醒是相反的,然而二者間卻有許多相
似之處
– 睡夢中會思考,形成記憶
– 可計劃睡眠
日夜節律
• 生理周期 (biological rhythms)
– 身體受到自然規律的影響,從清醒到睡眠,再
從睡眠到清醒,此周期性的規律變化
• 日夜節奏 (circardian rhythms)
– 許多生理功能都有周期性的的運作,且以 24
小時為一周期
睡眠的周期性變化
• 從腦波型的分析發現睡眠包括了5個階段:
– 快速眼動期和四個睡眠階段
– 四種波型
– α波:打盹淺睡,閉上眼睛時,EEG出現8-12 herz 規律
的型式
– 紡綞和K-複合體波:12-16 herz的節奏韻律反應,然而會
出現陡升陡降的現象
– θ波 4-7 herz 呈現慢波的特徵,較深層的睡眠
– δ波 1-3 herz
睡眠時的電生理活動
快速眼動期(REM)
• 成人入睡一小時左右,睡眠狀態開始變化,腦波圖變得十
分的活躍
• 眼睛附近的電極偵測出快速眼動的現象
• 眼球在蓋上的眼皮下轉動
• 比NREM慢波睡眠更為深沉的睡眠,所以也被稱為深睡睡
眠,雖然稱之為深睡,但腦電活動的特徵卻與清醒時相似
。
• 此時EEG呈現低幅快波,肌電張力明顯減弱,肌肉完全鬆
弛,眼電張力顯著增強,伴隨出現50~60次/分的眼球快速
轉動,歷時10~30分鐘。
• REM睡眠有時候稱作夢境或者D睡眠;因為它與作夢有關
,或稱為異型睡眠﹝paradoxical sleep﹞,
NREM sleep第一期
• 第一期為打盹淺睡,對外界的刺激仍有反
應,有不少像是軀體麻木、顫動、沉浮等
等奇怪的感覺,此時腦中有片段的清醒後
仍可回憶的思維活動,其腦波圖的表現為
α波降低和呈現若干θ波(此階段通常不
會出現紡錘波或K-複合體波,即使有的話
,出現頻率每分鐘亦不會超過一次)。
睡眠周期
NREM sleep第二期
• 進入第二期的時候,對外界刺激已無
反應,也沒有可回憶的精神活動,腦
電圖的表現為在θ波活動下出現紡錘
波和“K-複合體波”,這部分也可出
現δ波,但δ波所占比例在20%以下。
睡眠周期
NREM sleep第三期
• 至第三期時則是中至深度的睡眠,腦
電圖上呈現高幅的δ波,δ波占
20%~50%,期間偶有紡錘波會出現。
睡眠周期
NREM sleep第四期
• 第四期為深度睡眠,腦電圖呈現大量的δ
波,約占了50%以上。
• 從第一期睡眠隨著睡眠之加深,來到第四
期慢波睡眠,此時呼吸、脈搏均勻,肌張
力維持,臉部無肌肉活動,通常無夢。
• 約經歷70~100分鐘後不久,又回到第三、
第二期,然後轉入快波睡眠(REM)。
睡眠的特徵
•
•
•
•
•
固定的姿勢(a stereotypic posture)
最少的移動量(minimal movement)
對刺激的反應力降低
可回復性的(reversibility),
睡眠發生的時機和持續的期間是因物種而異的(
species-specific)。
• 對於內在的或外在的刺激反應能力降低,但卻不
是完全喪失反應力。
• 對於刺激的反應能力與可回復性等特性,可以明
顯區分睡眠與死亡、昏迷(coma)、以及冬眠(
hibernation)。
睡眠的演化與發展
• REM sleep 是在胎盤哺乳類發展到至極。
• 隨著年齡的增長,總睡眠量、深睡與REM
睡眠均越來越少,睡眠品質益差。
• 同床共枕通常出現同步的睡眠週期。
隨著年齡的增加REM睡眠會減少
不同動物的睡眠時間
冠軍Sloth
Brown bat
opposum
armadillo
Sleep Cycles: REM vs. NREM
Sleep
Minutes
of
Stage 4
and
REM
Decreasing
Stage 4
25
20
15
Increasing
REM
10
5
0
1
2
3
4
5
Hours of sleep
6
7
8
REM vs NREM
• NREM
– 無眼球運動,心跳和呼吸速率降低,肌肉放鬆
,腦部的新陳代謝率降低 25-30%
• REM
– 快速眼球運動,心跳和呼吸速率增加,腦部的
新陳代謝率和清醒時一樣
– 全身痲痺
大腦的睡眠中樞
• 上視交叉核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
– 在下視丘內
• 網狀結構 (Reticular
Formation)
– 在腦幹
– 經過橋腦,延腦到
視丘附近的位置
夢
• 克第特曼(N. Kleitman) 記錄正常人睡眠的腦波變化,發現
在某段時間眼球會急速不規則的運動,腦波亦呈現特殊變
化 (REM);
• 這時如果喚醒睡眠者,80%通常可以說出一個鮮明的夢。
( 7% non-REM 睡眠被喚醒可以說出來)
• 夢的功能
– 激發整合理論
– 反向學習理論
外在的環境刺激可融入夢境 ?
• 外在的環境刺激可融入夢境 ?
• Dement & Wolpert (1958) 在受試者 REM
夢眠出現時灑水
• 幾秒後把受試者喚醒,然後問他們有關他
們所作的夢
• 14/33 的受試者將水融入他們的夢境中
Do dreams last only an “instant”?
• 夢是否持續很短的時間 ?
• Dement & Kleitman (1957)在受試者 REM夢
眠出現的5-15分鐘把受試者喚醒
• 問他們有關他們所作的夢的內容、記得多
少 ? 這個夢持續多久了 ?
• 5-min or 15-min?
• 92/111 報告說大概 5-15分鐘
• 夢也以正常的時間速度在進行
Do some people never dream?
• 有些人說他們從來沒作過夢,不過他們的
REM睡眠的時間跟有在作夢的人一樣的長
• 不過有些人在 REM夢眠時被喚醒,他也報
告自己作夢
• 不過他們作的夢比較少而已
• 忘記 ?
為何在睡眠和作夢時男生的生殖器會勃起
• “What’s up” with erections during sleep &
dreaming?
• commonly assumed to be indicative of dreams
with sexual content (春夢連連 ?)
• BUT: erections no more likely to occur during
dreams with sexual content than without
(Karacan, 1966)
• even babies have REM-related erections.
Are sleeptalking and sleepwalking associated with
dreams?
• 夢遊是否跟夢有關係 ?
• 答案是「沒有」
• 說夢話跟夢遊很少在作夢時出現,因為主
要的肌都放鬆了
• 比較常出現在第四期的睡眠,不非第一期
的睡眠
Lucid Dreaming
• 神志清醒的夢
• 作這類夢的人會覺得自己在一個夢中,在一個
夢中醒過來
• 令人無法區分是在作夢還是意識清醒時發生的
事
• 宣稱 (claims):
– 可以控制夢的過程
– 可以隨時離開這個夢can exit the dream at will
• 作清醒的夢的人可以在夢中傳達信息給實驗者
• movie: “Dreamscape” (1984)
為何有夢?
– 顯性夢 (Manifest content) vs 隱性夢(Latent content) :
表達潛意識中的慾望、而求或想法。『為通往心靈
的潛意識,提供了一條康莊大道』 (Freud)
– Off-line,REM期時,大腦會處理白天輸入的信息,
將它存入記憶。 (Evans)
– Activation-synthesis hypothesis:腦中會有自發性的隨
機神經活動,並且與過去的知識整合。形成一個怪
異而不諧和的故事。(Hobson)
– 清洗掉不必要的聯結 (Sir Francis Crick)。
– 強化剛剛學習到的聯結,尤其是與有情緒內容的學
習。(Karni)
Why do we sleep?
• 所有哺乳動物和鳥類都需要睡覺
• 牠們睡眠時所測到的腦電波圖跟我們睡眠
時測到的是一樣的
• 睡眠的理論theories:
– 恢復體力
– 長期醒覺會引起內在恆定系統(homeostasis)
失恆
– 睡眠是恢復身體內在恆定系統的必要方法
Circadian Theory
• 晝夜周期理論
– 我們內在的時鐘會調節睡眠和醒覺
– 此機制啟動會讓動物休眠
• 白天時:
– 如果他們無需出外覓食,便休眠
– 出外活動反而會有危險
– 睡眠因此被設定在每天的特定時候
• 不同動物之間的睡眠時間差異很大
• 某種動物的活動量,體型,體溫和和牠們所需的
睡眠時間沒有直接的相關
• 恢復體力理論無法解釋此證據
剝奪睡眠
• 快速眼動睡眠反彈 (REM rebound)
– 被剝奪睡眠,或晚睡早起,通常使REM不足,
– 常用安眠藥或酒精,壓抑中樞神經系統,也會使REM不足(因為
REM時神經系統相當興奮)。
– REM不足會產生反彈現象。REM反彈會產生連夜作夢。
– 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病人之REM增加,造成他們酗酒或服用藥物
,以減輕睡眠惡夢。
• 睡眠剝奪 (Sleep deprivation)
–
–
–
–
–
三晚後會有認知、情緒與身體的不適。學習記憶會變差。
視動作業(visual motor task)最受影響,如開車。
影響情緒,皮質酮上升,加速老化,損害記憶,降低免疫功能。
長期剝奪導致幻覺、失控、焦慮、瘋狂與妄想
生理(體溫、代謝、與賀爾蒙)異常。縱使兩倍的進食也會體重降低
。
– 在verbal learning時腦部興奮的區域和正常人不一樣。
失眠
• 短暫性失眠(transient insomnia)此類失眠,幾乎每個人
都有經驗,當你遇到重大的壓力(如考試或會議)、情緒
上的激動(如興奮或憤怒的事物)都可能會造成你當天晚
上有失眠的困擾。此外跨越多個時區的旅行,造成的時差
反應(jet lag),也會對你到達目的地的前幾晚睡眠有所影響
。
• 短期性失眠(short term insomnia)此類失眠的病因和短暫
性失眠有所重疊,只是時間較長。如喪偶、離婚、男女朋
友分手等,此類問題皆會造成一時情緒上的衝擊,其平復
所需的時間,往往需要數星期。
• 長期性失眠(long term insomnia)是患者至失眠門診求診
中,最常遇到的疾病類型,其病史有些達數年或數十年,
必須找出其潛在病因,才有痊癒的希望。
睡眠異常
• 夢魘(nightmare): 坐起、驚叫、出冷汗、無法
喚醒、事後全無記憶。通常在小孩睡眠早期之
第三、第四階段發生。
• 睡眠癱瘓(sleep paralysis): 昏睡症 (Narcolepsy)
:經常不自覺的突然睡著,而且立即進入REM
。可由情緒或過飽引起。遺傳。
• 睡眠窒息 (Sleep apnea):睡眠中暫停呼吸。因
為喉部肌肉鬆弛阻塞氣道。打鼾者常發生。會
使一個人無法深睡。醫科學生打鼾者被當較多
。
• 晝夜顛倒排班(Shiftwork):事故多半在突然變
換排班時發生。最好的方法是用漸進式的轉換
班次。在同一班次最好不要超過三天。一般而
言,體溫變化範圍大的人對排班轉換有較大的
容忍度。
嗜睡症
• 1、睡眠不足症候群(Insufficient sleep syndrome)
• 2、發作性睡病(Narcolepsy)
• 3、特發性中樞嗜睡症(Idiopathic CNS
hypersomnia)
• 4、反覆性嗜睡症(recurrent hypersomnia)
磨牙(sleep bruxism)
• 指在睡眠中,特別在睡眠第二期,重覆的磨動牙齒,產
生令人不舒服的聲音,而干擾到枕邊人或室友的睡眠。
• 磨牙的特徵動作為間歇性出現下顎肌肉等張性的收縮,
併伴有規律性咀嚼似的動作。在孩童或年輕人常見。
• 成人發生磨牙的現象通常暗指在情緒上有壓力,或有牙
齒或下顎的問題。有一些人,磨牙的現象在一晚可發生
數百次,造成牙齒的磨損,牙週的破壞,牙齒鬆動及顳
顎關節痛等症狀。如果磨牙發生在清醒時,患者常有心
智上的缺陷(mental deficiency)。
• 磨牙的症狀如果嚴重,造成牙齒嚴重受損,應找牙醫製
作牙套,保護牙齒,如果有牙齒或上、下顎的咬合異常
,亦應做矯正的治療。如果磨牙是由於情緒的壓力過大
,則應尋求醫師做行為或精神心理的治療。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