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性侵害加害人的評估與處遇: RNR模式 鄭志強臨床心理師 私人執業 大綱 1.目前對性侵害加害人的處遇有效嗎? 2.心理病態 3.RNR模式 目前性侵害加害人的處遇有效嗎? 性侵害加害人處遇 • 醫療處遇 – 心理治療 • 多數採用團體治療 (主要考量是成本效 益) – 藥物治療 – 環境治療 • 法律處遇 – 刑罰的處罰 • 公平正義 • 應報 • 阻嚇或使無能 • 復建治療 – 監控或法律監督 – 隔離 一般(心理)治療療效的研究有兩類 • 效能研究(treatment efficacy research) – 理論導出某種臨床問題(病)的原因或病理,處 置是操弄原因或病理,原因或病理是否因此變 化,而此變化是否改變臨床問題(病)。 – 有時也會繼續追蹤之後臨床問題(病)是否復發。 • 效用研究(treatment effectiveness research) – 治療計畫通常有治療手冊(可能包含多個原因或 病理的治療)、橫跨多位治療者、更可能橫跨多 個機構的整體治療療效。 論斷的心理治療療效 • 先進行效能研究(Efficacy research) – Efficacy research是著重內在效度的研究 • 再進行效用研究(Effectiveness research) – Effectiveness research是著重外在效度的研究 • 也就是先驗證理論,再談臨床效用 – 在性侵害的心理治療療效研究中少見效能研究, 較多效用研究 • 把性侵害看成同一類問題的人 – 根本沒有任何病理模式發展出來 性侵害加害人治療的效能與效用研究 • 多數使用再犯(recidivism)為標準 – 也好,社會對這類個案的容忍度是很低的 – 但以治療的角度是很嚴苛的標準 • 醫療的標準是症狀減除、復發… • 請大家想一想,下列一定有效,不用研究 – 醫療中的環境限制 – 法律處遇中的隔離 監控的效用 • Rice, M. E., Harris, G. T., & Quinsey, V. L. (2001).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adult sex offenders. In J. B. Ashford, B. D. Sales, & W. H. Reid (Eds.), Treating adult and juvenile offenders with special need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Rice, M. E., Harris, G. T., & Quinsey, V. L.認為沒有 法律監督,治療不會有效,而且治療應該 是個別治療。 八類性侵害加害人治療療效研究 • • • • • • • • Random assignment/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 Descriptive Risk band analysis Incidental cohort designs Statistical control of group differences Matched comparison groups Within-treatment change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性侵害加害人心理治療效用研究 八篇meta-analysis的研究 • Gallagher, C. A., Wilson, D. B., Hirschfield, P., Coggeshall, M. B., & McKenzie, D. L. (1999).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sex offender treatment on sexual offending. Corrections Management Quarterly, 3, 19−29. • Hall, G. C. N. (1995). Sexual offender recidivism revisted: A meta-analysis of recent treatment studie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3, 802−809. • Hanson, R. K., Gordon, A., Harris, A. J. R., Marques, J. K., Murphy, W., Quinsey, V. L., et al. (2002). First report of the collaborative outcome data proje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sex offenders. Sexual Abuse: A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Treatment, 14, 169−194. • Kenworthy, T., Adams, C. E., Bilby, C., Brooks-Gordon, B., & Fenton, M. (2004).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those who have sexually offended or are at risk of offending.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4), doi:10.1002/14651858.CD004858 Art. No.:CD004858. • Lösel, F., & Schmucker, M. (2005).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for sexual offenders: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riminology, 1, 117−146. • Polizzi, D. M., MacKenzie, D. L., & Hickman, L. J. (1999). What works in adult sex offender treatment? A review of prison and non-prison based treatment programs.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 43, 357−374. • Quinsey, V. L., Harris, G. T., Rice, M. E., & Lalumiere, M. L. (1993). Assessing treatment efficacy in outcome studies of sex offender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8, 512−523. • Rice, M. E., & Harris, G. T. (2003). The size and sign of treatment effects in sex offender therapy. In R. A. Prentky, E. S. Janus, & M. C. Seto (Ed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Vol. 989 (pp. 428–440). 目前的治療研究(一) • 多數研究來自於CBT的研究,一部分為動力 治療 – 雖有控制組但無隨機分派 – Meta-analysis的結果是小效果量的療效效果 • 12.3%(treat) vs 16.8%(untreat) – 限制在近期的CBT或CBT+RP研究的meta-analysis 的結果顯示是中效果量 • 9.9%(treat) v.s. 17.4%(nontreat) – 由於這些研究都無法做到隨機分配的研究設計, 因此無法做下『性侵害加害人的CBT或CBT+RP 治療是有效』的結論 目前的治療研究(二) • 近期唯一的一篇由Marques(與Pither兩 人一起將RP帶進性侵治療的領域)本人 進行的大樣本且為隨機分派的CBT+RP 心理治療療效研究,結果顯示CBT+RP 是無效的 – 22%(treat) vs 20%(untreat) – Marques, J. K., Wiederanders, M., Day, D. M., Nelson, C., & van Ommeren, A. (2005). Effects of a relapse prevention program on sexual recidivism: Final results from California’s Sex Offender Treatment and Evaluation Project (SOTEP). Sexual Abuse: A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Treatment, 17, 79–107. CBT+RP無效的原因 • Bartol, C. R., & Bartol, A. M. (2005). Criminal behavior: A psychosocial approach. – 這是預防模式(持續因子的處理) ,必須先有病因(前置 與誘發因子)的治療 – 沒有改變的動機,治療是不會有效 • USA與UK沒有強制治療的 • 台灣是全面強制治療 • Ward, T., Polaschek, D. L. L., & Beech, A. R. (2006). In the book “Theories of sexual offending.” – 基本上看法一致 – 認為CBT+RP流行的原因是因為可以減低治療者的焦慮 暫時的看法 • Kirsch & Becker (2006) – “…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is far from conclusive regard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programs for reducing sexual recidivism.” – Kirsch, L. G., & Becker, J. V. (2006). Sexual offending: Theory of problems, theory of change, and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11, 208–224. • Harkins & Beech (2007) 暫時結論: – “… However, in spite of great effort and numerous studies, this has yet to be conclusively demonstrated.” – Harkins, L. & Beech, A. (2007). Measure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ex offender treatment.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12, 36–44 暫時性的結論 • 目前沒有任何心理治療被證明是可以有效 (effectiveness)改變性侵害加害人的再犯率 (recidivism) • 降低性侵害加害人再犯率的唯一途徑仍舊 是心理治療 – 分類必須更細且有效 • 法律監督是處置中重要成分,目前心理治 療無法獨立於法律監督之外 – 法律監督+心理治療?(心理監督) 監獄與社區處遇 • 監獄的強制治療 • 美國的社區處遇模式 – English的印第安納州抑制模式 – 佛蒙特州的鑽石監控模式 • 性侵害加害人刑後強制治療 團隊 • 團隊領導者應該為觀護人(Probation Officer) – 法律手段的執行者 – 檢察官與觀護人可以調動警察 • 性侵加害人的治療 – 再犯風險評估:(不會有時間限制地去評估)而 本應包含在心理治療之中。 – 心理治療:沒有確定療效的治療方法,僅可能 去治療,但同時可以不斷進行再犯風險評估。 以心理監控為概念的評估與治療 • 每次治療都必須小心去評估再犯的穩定動 態風險因子以及急性動態風險因子 • 通報觀護人(性侵家暴防治中心) • 定期與觀護人(性侵家暴防治中心)開個案 (監控)討論會 RNR模式 對於臨床工作所運用的知識 • 通則性模式(nomothetic model) – 以理論驗證為主,所有個案具有的共通性 – 以統計來說,用一條迴歸線來描述所有人的某 個行為的所有變異 – 研究就是通則性模式 • 特異性模式(idiographic model) – 以建構個案一個人的心理學為主 – 以統計來說,用一條迴歸線來描述這個人某種 行為的所有變異 – 臨床就是特異性模式 風險衡鑑是一種臨床工作 • 風險衡鑑是一份臨床判斷,這判斷會影響: – – – – – – 1.個案是否需要接受強制治療 2.個案是否可以結束強制治療 3.個案是否需要法律監控 4.個案是否可以在社區皆治療 5.個案是否需要轉至刑後強制治療 6.…? • 所以風險衡鑑的回答,絕對不是風險而已,而是 實質上的『會或不會再犯」。 – 當你認為個案再犯風險極高時,他事實上已被認為會 再犯而送入刑後強制治療 風險衡鑑v.s.特異性模式 • 所以進行風險衡鑑(幾乎所有的臨床工作)都 會引用一般通則性的知識(通則性知識,如 病理學…)以及對這個人特別的了解(特異性 的知識,如個案的背景資料…)來建構這個 個人的心理學(囊括符合此人的病理學以及 你對這位個案已驗證且符合此個人的假設)。 • 所以風險衡鑑(幾乎所有的臨床工作)都是特 異性模式的運作 風險衡鑑的進展 • 第一代 臨床判斷(Beech & Ward, 2004; Hart et al., 2003) ,預測再犯0.03~0.14 (Andrew, Bonta, Wormith, 2006) • 第二代 精算模式(Beech, 1998; Hanson & Harris, 2000; Thornton, 2002) ,預測再犯0.26~0.46 – • 第三代 臨床校正精算模式(靜態+動態風險) (Doren, 2002) ,預測再犯0.36 – • 第四代 RNR模式(Doren, 1996) ,預測再犯0.41 引自黃健(2012)的概念與整理 RNR Model: Risk-Need-Responsivity Model • RNR模式是指 Risk, Need 及 Responsivity模式 (簡稱RNR),又稱Risk Need 模式(簡稱RN) • 發展於犯罪心理學並源發於UK體系,由加 拿大學者James Bonta, Don Andrews, 以及 Paul Gendreau 提出 (Andrews & Bonta, 1998; Gendreau & Andrews, 1990) • 並不僅用於性侵害加害人的處置,也用於 各類犯罪者的處置 RNR Model的基本假設 1.最佳降低再犯的途徑就是辨識並且減少或消 除個案的動態風險因子(目標與病因假設) 2.關注風險因子的管控(risk management)以致 降低對社區的為害(價值觀的承諾) 3.動態風險因子構成臨床需求或是臨床問題 4.風險衡鑑引導治療,且依犯罪者的風險決定 治療的頻率與長度。 RNR Model的四個基本原則 1.The Risk Principle:以風險高低配對治療所需要的量 2.The Need Principle:治療需求著重改變犯罪需求,也 就是那些可以降低再犯率的動態風險因子 3.The Responsivity Principle:治療的風格與方式必須符 合個案的特徵與屬性 4.The Professional Discretion or Override Principle:某些 特殊情況下,治療者有彈性判斷治療的適當性並 調整 風險 -Risk• 風險因子(risk factors) – 相關因子或因果關係因子(變項) • 風險因子的分類 – 靜態風險因子:不可改變、歷史或發展因子 – 動態風險因子:可以改變的因子 • 穩定動態因子 • 急性動態因子 風險因子是病因或病理 • 靜態因子與動態因子不是互斥關係 – 靜態風險因子的測量(變異)中,部分可能以囊 括了穩定與急性動態因子(變異部分重疊) • 靜態風險因子與動態風險因子是兩種不一 樣的測量,但可以運用統計(迴歸)去比較這 兩類風險因子影響再犯率的大小(能否進入 回歸模型中,影響變異量)有多大 風險因子 • 風險因子與研究模式兩向度對風險因子做 分類,可以分四類: – – – – 通則性靜態風險因子 通則性動態風險因子 特異性靜態風險因子 特異性動態風險因子 • 通則模式與特異模式的風險因子 – 通則模式可以求得精算數據 – 特異模式無法求得精算數據 通則性vs特異性靜態風險因子 • 通則性靜態風險因子是指那些經過通則性 研究而具有預測再犯的靜態風險因子,特 別是那些經過meta-analysis之後還是具有預 測效度的靜態風險因子 • 特異性靜態風險因子是指那些沒有研究上 支持其預測性的靜態風險因子。但因個案 有上述的問題,而就合理性或一些理論上 來看,個案也可能因為這樣的問題而出現 再犯的一些靜態風險因子。 通則性vs特異性動態風險因子 • 通則性動態風險因子是指那些經過通則性 研究而具有預測再犯的動態風險因子,特 別是那些經過meta-analysis之後還是具有預 測效度的動態風險因子 • 特異性動態風險因子是指那些沒有研究上 支持其預測性的靜態風險因子。但因個案 有上述的問題,而就合理性或一些理論上 來看,個案也可能因為這樣的問題而出現 再犯的一些動態風險因子。 Beech&Ward(2004)風險因子病因模式 靜態風險因子 動態風險因子 具有預測再犯的通則性風險因子 D D S S S S S S D S D D D 通則性的靜態因子 • 如Static-99,Static-2002, RRASOR, MnSOSRT, RM2000/S等等 • 請各位依所規定的評分運作 – 台灣唯獨Static-99做過ROC等研究,且static-99 經過多樣本多國多研究者不斷複製研究 – 青少年也可使用Static-99 – 女性則可以使用RRASOR • 這邊我們不討論台灣自己的工具穩定度 與研究法問題 通則性靜態因子所測得的 變異量可能隱含的動態因子 • 以Static-99(2003)為例 – 異常性偏好 • • • • • 性侵犯次 非接觸性犯罪 非親屬犯罪 陌生人犯罪 男性受害者 – 犯罪 • 非性暴力 • 暴力前科 • 前科次數 – 其他 • 年齡<25 • 未曾同居 性侵害加害人風險因子病理病因模 式的現狀 • 共通的病理病因學目前可以預測到的再犯 變異量小的可憐(通則模式) – 舉例來說常用的工具static-99 相關係數是0.32 – 解釋的變異量百分比約為所有再犯變異的10% •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說的靜態風險因子 的病理病因可以解釋的只是總體再犯變異 的一小部份 The Risk Principle • 以風險高低配對治療所需要的量 • 以通則性靜態風險因子精算工具如Static-99 來安排治療頻率與次數(可參考黃健等 人,2005) – 低度風險少量教育即可或完全不需要治療 – 中度風險適當的治療次數與時間 – 高度風險治療次數最多、頻率密集(以美英體 系非強制治療制度下,dropout也是最多的) • 不當次數與頻率的心理治療與法律監督是 會增加再犯率。 需求 -Need• 治療需求應該著重在改變犯罪需求,犯罪 需求是指會直接影響再犯的動態風險因子 – 犯罪需求(criminogenic need):這類的動態風險 因子的變化會影響是否再犯。 – 非犯罪需求(non-criminogenic need):不一定是 必要要治療的部份 通則模式中犯罪需求 • 常見的兩大套體系 – 黃健等人(2005)有許多的回顧Hansom, Beech等 人的看法 • Sexual interests • Distorted attitudes • Socio-affective functioning • Self-management – VRS:SO • Sexual Deviancy • Criminality • Treatment Responsivity 通則模式中的動態因子工具 • 現在以Hanson的Stable2007(內含acute 2007) 為最主要的工具 – 穩定度仍有待考驗 – 初步研究結果支持這些測量工具有某些增益效 度,但效果不大。 • Static-99(在性侵上完全沒有顯著增益效果 • SORAG(在性侵上有顯著的增益效果) 一篇研究 • Wakeling, Freemantle, Beech, & Elliott (2011) Identifying predictors of recidivism in a large sample of United Kingdom sexual offenders: A prognostic model. Psychological Services, 8, 307-318. • 研究目的:利用靜態以及三大類動態因子治療前 後的分數來預測是否再犯。 – 樣本3773位性侵害加害人 • 結果: – 靜態因子:釋放時的年齡、性侵前科次數、犯罪前科 次數。其他動態因子,沒有一個可以增加預測效用, 最接近可以增加預測效用的動態因子是,衝動的前測 分數 – 只有三大類動態因子前測的異常分數總分可以增加預 測再犯的效用而進入模式中 研究的意涵 • 通則性動態因子的預測力顯然小於通則性 靜態因子的預測效力 • 用心理計量工具只有在前測可能有用,而 且不適合用來作為評量通則性動態因子在 治療後是否有改善的工具 演講者自己的延伸 • 性犯罪是變異極大(異質性)的一群人(病) – 以通則性靜態因子可解釋10%,而通則性動態 因子則進不去性犯罪需要分類或需個案評估 • 通則模式中具有或未具有預測再犯效用的 所有病因病理因子,均可能會是個人犯罪 行為的原因(病因或病理)。 • 共通的病因與病理就算存在在某一個體病 因病理中,其影響程度不等於通則模式的 變異量(統計是用在一群人身上,而不是一 個人身上) VRS:SO • 但以Hanson與其他學者(1998,2005)研究認 為有下列幾項穩定風險因子(動靜態皆有) – 異常性偏好(動靜態皆有) – 反社會傾向 • 衝動性格* • 心理病態**** – 未完成治療者(dropout or attrition) • The Violence Risk Scale-Sexual Offender Version (VRS:SO)(Oliver等人 D D 通則性模式動態風險因子中 • VRS:SO具有預測再犯效用的因子 – 異常性偏好 – 犯罪性 – 治療反應性 • 除了靜態因子外,VRS:SO的三個因子可以預 測再犯,三個因子分數的變化也可以預測 再犯 異常性偏好 • 異常的定義 – 社會無法容許 – 無法容易獲得到滿足 • 不易測量 – 有改變意願的個案,MSI最有效 – 陰莖體積測量儀對兒童的反應(與再犯的相關 0.32) – 通則性靜態因子的預測 性異常 • 慾望強 • 性倒錯或性變態(paraphilias) – 對象是人 – 滿足與高潮 • 同性戀 性倒錯或性變態 • • • • • • • • 露陰癖(暴露狂) 戀物癖 觸磨癖 戀童癖 性虐待癖 受虐淫癖 扮異性戀物癖 窺淫癖 • 其他 – 戀巨乳癖 • 多數有一個性倒錯診 斷的個案,通常也會 有別的性倒錯 • 現實生活中不易滿足 • 有些甚至違法 性倒錯或性變態,NOS • The term chronophilia was used by John Money that he defined as a form of paraphilia in which an individual experiences sexual attraction limited to individuals of particular age ranges. – Pedophilia (or paedophilia) refers to the sexual preference for prepubescent children . • Nepiophilia and infantophilia describe a sexual preference for toddlers and infants (usually ages 0–3) • Pedohebephilia(DSM-V) – Adolescentophilia • Hebephilia (or korophilia, parthenophilia )refers to the sexual preference for individuals in the early years of puberty (generally ages 11–14, though onset of puberty may vary) • Ephebophilia is the sexual preference of adults for midto-late adolescent, generally ages 15 to 19 – Teleiophilia (adultophilia)refers to the sexual preference for adult. • Androphilia or androsexuality describes sexual attraction to men or masculinity, and gynephilia or gynesexuality describes sexual attraction to women or femininity – Gerontophilia and graeophilia describe erotic or sexual preference for the elderly • Under Paraphilia NOS, the DSM mentions telephone scatalogia (obscene phone calls), necrophilia (corpses), partialism (exclusive focus on one part of the body), zoophilia (animals), coprophilia (feces), klismaphilia (enemas), urophilia (urine), emetophilia (vomit). • The DSM's Paraphilia NOS is equivalent to the ICD-9's Sexual Disorder NOS. 犯罪性或反社會傾向 • 衝動 • 心理病態(其他人格疾患沒有預測效力) 心理病態性 -Psychopathy• 單獨心理病態可以預測暴力攻擊,但單獨 心理病態並也可預測性侵,但效果未必有 暴力攻擊高 • 只要心理病態與異常性偏好或是酒精濫用, 就具有預測性侵與暴力的效果。 心理病態與性偏差 • Barbaree, H., Seto, M.,& Maric, A. (1996).研究發現心理病態 特質並有異常性興奮之個案,比其他個案更快再犯、再犯 率更高。 • Rice與Harris(1997)研究發現性侵害加害人為心理病態 (psychopath)且具有偏差性偏好或以陰莖體積儀測量到對 兒童有性興趣就為高風險群(>50%)。 • Serin, R. C., Mailloux, D., & Malcolm, B. (2001)研究發現心理 病態特質並有異常性興奮之個案,比其他個案更快再犯、 再犯率更高。 • Harris, Rice, Quinsey, Lalumiere, Boer, & Lang (2003)同時為心 理病態與性偏差則為高風險群(>50%)。 心理病態與物質濫用 • 心理病態與物質濫用 – 心理病態因易於無聊(idle cycle),所以本來就易 於追求刺激,也因此個案容易有藥酒癮、性侵、 暴力或賭博等等的冒險行為(為了追求刺激,不 顧他人感覺) • 心理病態又有酒癮(或濫用)比較容易造成暴 力與性侵,藥癮(或濫用)比較不會造成直接 性侵與暴力。 – 其中有很多理論,就實際數據上 無法完成治療 -Treatment Dropout or Attrition- • 由於USA體系或是UK體系並無台灣一般強制 治療的制度(利用制度鼓勵治療) • 可以將此視為是一種responsivity因子來看, 請見治療反應性的治療動機、治療關係等 等來評估 治療反應性 -Responsivity• External Responsivity Factors – Therapist characteristics – Setting characteristics • Internal Responsivity Factors – Psychopathy – Treatment Readiness & Motivation – Denial & minimization – Demographic responsivity factors • Age & Marital factors – Cognitive responsivity factors • Intellectual ability • Interpersonal responsivity factors • • • • • • Hosiility Personality Pofile Past mental health history Substance abuse Deviant sexual arousal Sex offender type • Methods of Treatment delivery • Individual or Group 治療者對罪犯與性的態度(一) • 性侵害加害人治療關係可解釋25%的心理治 療改變的變異量 – Non CBT: Morgan, R., Luborsky, L., Crits-Cristoph, P., Curtis, H., & Solomon, J. (1982). Predicting outcomes of psychotherapy by the Penn Helping Alliance Rating Method.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39, 397–402. – CBT: Marshall, W. L., & Laws, D. R. (2003). A brief history of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approaches to sexual offenders: Part 2. The modern era. Sexual Abuse: A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Treatment, 15, 93– 120. 治療者對罪犯與性的態度(二) • 治療理論可以解釋的變異量極小。Luborsky, L., Rosenthal, R., Diguer, L., Andrusyna, T. P., Berman, J. S., Levitt, J. T., et al. (2002). The Dodo Bird Verdict is alive and well—mostly.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9, 2– 12. • 所以治療歷程變得比較重要 – Treatment delivery • Group vs individual – Therapist characteristics – Treatment delivery × Therapist characteristics 有效治療性侵害加害人治療者特徵 • 同理、真誠、溫暖、有資源的、支持的、 自我揭露、有能力問開放問句、具指導性 但又夠彈性、鼓舞治療的參與、能夠鼓勵 個案、適當地幽默、值得信任、能注入正 向期待 有礙治療性侵害加害人治療者特徵 • 具攻擊性的刺激者(面質)或在治療時過 度控制的治療方式,容易造成個案出現負 面情緒,因此影響治療效果。 • 面質、批判、諷刺、過度要求次序等等的 特徵 • 有性侵害加害人需要被懲罰的想法的治療 者狀況最糟。 治療機構的特徵 • 社區比監獄好 • 沒有研究實證 心理病態性 -Psychopathy• 在英國,PCL-R>30是不需接受治療 – Harkins, L., & Beech, A. R. (2007b). A review of the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exual offender treatment: Risk, need, responsivity, and process issues.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12, 615–627. • 在北美,PCL-R>30是排除在傳統監獄或社區 的治療計畫中 – Looman, J., Dickie, I., & Abracen, J. (2005). Responsivity Issues in the Treatment of Sexual Offenders. Trauma, Violence, & Abuse, 6, 330-353. 心理病態性 -Psychopathy• Do not(禁):小心心理病態個案約佔30% – 團體治療 – 心理分析或心理分析式的心理治療 – 一般監獄中的教育課程 • Do – 在法律監督下才進行心理治療 – 認知、心理動力、折衷的個別心理治療 – 團隊一起處理 治療準備與動機 • 動機是一個重要變項,研究發現臨床評估 的動機是與再犯率無關的(筆者自己的想 法??) • Pretreatment preparatory programs 否認與淡化 -Denial & Minimization• 否認、淡化或狡辯的認知扭曲 • 這些機轉常與治療退出有關 人口統計學變項 • Age – 年輕治療比較沒有效 – 團體中年長者會被年輕者影響再犯率變高 – 團體中年輕者會被年長者影響再犯率變低 • Marital factors – 結婚者治療效果較佳 認知因素 • IQ低或Developmental disability治療效果差 敵意 -Hostility• 敵意高者不適合團體治療 • 敵意高者也不是於治療,因容易中斷治療。 外顯人格 • 沒有依個外顯人格特徵戶人格疾患可以預 測治療效果 • 人格特徵 – 戲劇型:可以趨為主的因應策略 – 焦慮型:可以避為主的因應策略 過去精神健康史 • 有過去性虐待史(Past sexual abuse history)不 容易在團體中討論這個議題,而容易中斷。 物質濫用 • 高風險性侵害犯常會也物質濫用問題。 • 物質濫用呈現出生活方式的不穩定,容易 治療中斷,而造成高的再犯風險。 異常性興奮 -Deviant sexual arousal• 有異常性偏差者,療效差。 • 通常異常性興奮是可以改變,但維持不長 的時間。 性加害人的類型 • 性加害人的分類應該也會影響療效,但目 前沒有任何一套分類系統曾經進行療效反 應性的研究。 治療方式 -Treatment Delivery• 團體是目前治療主要方式。原因為經濟效益,為 現實考量。 • 愈是高再犯風險,治療愈是採用個別。理論上沒 有一位性侵害加害人是一樣的,若要考量針對個 案所設計的治療,應採個別為宜。 • Marques等人(2005)認為治療可能要調整為個別治 療(因此研究為性侵害加害人唯一的依片大規模隨 機分派到治療與對照組,高密度心理治療三年, 追蹤八年,治療組再犯22%,對照組20%。 • 少數如心理病態等原因,不適用於團體心理治療。 The Professional Discretion or Override Principle: 某些特殊情況下,治療者有彈性判 斷治療的適當性 性侵害加害人的評估與治療 性侵害加害人的評估 • 1.一般傳統的心理衡鑑(Lanyon, 2001) – 美國是例行會做的,英國UK體系也是會做的,只 有台灣不做 • 2.心理病態的衡鑑 – 性侵害加害人只是psychopath,而又出現異常 性偏好或飲酒,追蹤研究顯示就是高再犯(>50%) • 3.RNR衡鑑 – Risk-Need-Responsivity Assessment • 這些評估因為有法律與處置上的意義與目 的,評估不會受時間限制,但多數在40hrs 以內完成。 RNR衡鑑 -Risk-Need-Responsivity Assessment• 傳統的Risk Assessment的目的(Doren,2002; McGrath,1991,1992) – – – – – – 1.再犯的風險為何? 2.若再犯,傷害程度可能為何? 3.什麼狀況下,最可能再犯? 4.什麼樣的人,最可能是被害者? 5.犯案時段、地點與手法? 6.最小的環境限制為何? • 其他治療或監控為目的 再犯風險的精算工具 • 以靜態因子為主 – 美國規定至少要有兩種工具 – 台灣的情況以static-99為主(因為跨國、跨種族 以及cross-validation最完整,台灣自己也做過研 究) – 台灣本身的工具暫不考量(方法學,穩定度…的問 題) • 動態因子為輔去調升或調降靜態因子 – 以VRS:SO或Stable 2007(內含Acute2007)為主 再犯風險的決定與調整 • 1.以通則性動靜態因子的精算數據為基礎 – 心理病態衡鑑 • 2.以特異性動靜態因子來調整 – 資料來自一般心理衡鑑 – 可否治療、… • 3.以出獄後不再犯時間去做調整 – 出獄愈久沒再犯,風險愈往下調 風險精算判斷概念 • 評估者或治療者必須做出是否再犯的判斷 – 精算數據僅告訴你,與個案具有相同特徵之100 位個案在N年內有N個人再犯(不是N%的再犯 率)統計數據是統計一群人,不能引用於個人 • 你可以用一些條件來預測個案在某些情況 下會再犯或不會再犯 性侵害加害人的治療 • 囊括動力心理治療與Multi-component CBT (包括CBT+RP)(Hall,1995)但因這些metaanalysis的研究並沒有好的對照組(通常對照 組的靜態再犯工具分數都較高),所以治療 組的再犯率約為12%對照組16%。 • 雖然多數人認為採Multi-component CBT (包 括CBT+RP)(Hanson et al., 2002),但因這些 meta-analysis的研究並沒有好的對照組(通常 對照組的靜態再犯工具分數都較高),所以 治療組的再犯率約為9%對照組17%。 檢視你自己的態度呢? • 這些都是從事性侵加害人治療所需面對的 議題,也是督導工作中應該備好好探討的 議題。 – – – – – – 你自己的性態度? 你自己對自己性生活的態度? 你對他人性生活或性行為的開放度? 治療者對性侵害加害人的態度? 治療者對性侵害加害人自我接露的程度 … 感謝聆聽 惠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