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黃岳振

生物学复习资料:细胞、营养、运输、协调

advertisement
7 上重點總複習 第 2 章 第 3 章 第 4 章 第 5 章 第 6 章
章節 內
重點
容
第一章生命世界與科學方法
1-1
多
彩 1.具有代謝、生長、感應和生殖等生命現象 的個體稱為生物,不具生命現象的物體稱為非
多 生物。
姿
2. 生物生存的要素:陽光、空氣、水和養分。
的
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體和其賴以生存的區域,合稱為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上下各約一萬公尺
生
命 的範圍。
世 4. 生物和周遭環境極為相似的體色,稱為保護色。
界
1-2
1.常用的科學方法流程如下:
觀察、提出問題、參考文獻資料、形成假說、設計與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和提出結論等
探 2.設計實驗時,必須有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為主要的觀察對象,對照組則是要與實驗組
究 作為比較之用。
自
3.設計實驗時,各種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稱為變因,在實驗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及
然
操作各種變因。
的
科 4.變因的種類:
a.控制變因-實驗組和對照組相同的因素
學
b.操作變因-實驗組和對照組不同的單一因素
方
c.應變變因-實驗後要測量或比較的項目
法
5.假說經過科學家多次的實驗探討和證實後,會成為學說。
6.顯微鏡是觀察微小生物及微細構造的主要儀器。
1-3
1.複式顯微鏡低倍率和高倍率鏡頭之比較
低倍率鏡頭
高倍率鏡頭
進
入
實
驗
室
目鏡鏡頭長短
長
短
物鏡鏡頭長短
短
長
視野範圍
大
小
視野亮度
亮
暗
觀察細胞數目
多
少
觀察細胞大小
小
大
適用反光鏡
平面鏡
凹面鏡
適用光圈
較小
較大
2.複式顯微鏡
(1)功用:能觀察透光的標本,可用來觀察物體內部細微的構
(2)標本的放大倍率=目鏡放大倍率 x 物鏡放大倍率
(3)所見的像與實物方向為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3.解剖顯微鏡
(1)觀察立體、不透光的物體,因此常被用來觀察物體的表面構造
(2)視野方向和實物方向相同
第 2 章生物體的組成
2-1
生 1.虎克觀察軟木栓薄片,發現許多蜂窩狀小格 子的構造,他將這些小格子稱為「細胞」,
物 實際上虎克所看到的細胞,僅僅是細胞死亡 後所留下的細胞壁,細胞內部的物質早已經消
體 失不見了。
的 2.細胞學說重要的理論為:細胞是生物體構造與機能的基本單位。
基 3. 細胞的形態與功能
本 (1)植物表皮細胞扁平且排列緊密,具保護的功能
單 (2)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所構成的氣孔,可讓氣體進出葉片
位 (3) 腦中的神經細胞具有許多細長的突起,可將訊息傳遞至身體各處
2-2
1.動、植物細胞的主要構造及其功能:
構造
功
能
細胞核 含有遺傳物質,能控制細胞的代謝作用
細質
細胞質由膠狀的水溶液與散布其中的各種微小構造所組成,是細胞進行代謝作用
的場所,而這些微小的構造各有不同的功能
粒線體:將養分轉換為細胞活動所需要的能量
液胞:成熟植物細胞的大型液胞,可儲存水分、養分和廢物,維持細胞形狀
葉綠體:存在於綠色植物細胞,可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
細胞膜 能區隔細胞與外界環境,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粒線體 利用養分進行呼吸作用,產生能量
液胞
儲存水分、養分或廢物
細
細胞壁 由纖維素構成,具有保護與維持細胞形狀的功能
胞
2.動、植物細胞的比較:
的
構
種類
造
動物細胞
植物細胞
構
造
2-3
物
質
進
出
細
胞
的
方
式
細胞膜
有
有
細胞質
有
有
細胞核
有
有
粒線體
有
有
葉綠體
無
有些植物細胞有
液 胞
有(小)
有(大)
細胞壁
無
有
1.擴散作用就是物質分子由高濃度的地方往低濃度的地方移動的現象,最後均勻分布的現象
2.物質分子藉由擴散作用進出細胞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為直接進出,一為利用細胞膜上的特
殊蛋白質進出。
3.水分子以擴散作用的方式通過膜的現象,稱為滲透作用
4. 紅血球置於濃食鹽水中,較多水分會從紅血球中滲出,造成細胞脫水而萎縮;相反的,
若置於純水中,較多水分會滲入紅血球,使細胞逐漸膨脹,最後導致細胞膜破裂而死亡
2-4
生
物
體
的
組
成
層
次
1.單細胞生物由一個細胞構成,一個細胞就可以表現所有的生命現象。例如:草履蟲、新月
藻與變形蟲
2.多細胞生物由許多細胞構成,每個細胞只擔任某些功能,藉由分工合作表現生命現象。例
如:人類與辣椒植株等
3.多細胞生物的組成層次:
生物
組成層次
動物
細胞→組織→器官→器官系統→個體
植物
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4.植物的營養器官具有維持生存的功能,包括根、莖和葉;生殖器官與繁殖後代息息相關,
包括花、果實和種子。
menu
第 3 章生物體的營養
3-1
1.食物中的養分有醣類、蛋白質、脂質、水、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而醣類、蛋白質和脂質是
生物獲得能量的主要來源。
2.食物中的能量可用燃燒的方式測定,澱粉可用碘液測定,葡萄糖可用本氏液測定。
成分
澱粉
葡萄糖
食
試劑
物
碘液
+(藍黑色或紫紅色)
-(黃褐色)
中
本氏液
-(淡藍色)
+(綠、黃、橙或紅色)
的
3. 無法產生能量的養分
養
(1)水、礦物質和維生素在生物體內雖然無法產生能量,但對於維持正常的生理運作卻很重
分
要。
與
(2)水是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細胞內大部分的物質需先溶解在水中才能進行反應。
能
(3)礦物質可構成細胞組織並調節生理機能,例如:鈣和磷是骨頭和牙齒的重要成分;鐵質
量
則是人體造血的重要成分。
(4)維生素又稱為維他命,可以調節生理機能,缺乏時會導致生理失調或疾病,例如:人體
缺乏維生素 A 可能會造成夜間視力減退(又稱夜盲症),而缺乏維生素 C 易造成皮下或牙齦
出血。
3-2
1.酵素:
重要性
可加速代謝作用反應的進行
主要成分
蛋白質
特性
專一性,並可重複使用
影響因素
溫度、酸鹼性
2.酵素和受質的結合具有專一性,特定的反應須由特定的酵素來協助進行,例如:唾液中的
酵 酵素能與飯中的澱粉結合,將其分解成具甜味的糖,此時受質是澱粉,分解澱粉的酵素為澱
素 粉酶,而澱粉酶不能分解澱粉以外的受質,如肉類中的蛋白質。
3.大部分酵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其活性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例如:不同的酵素各有適宜
作用的酸鹼性,人體唾液內的酵素在中性的環境活性最高,胃中的酵素須在酸性環境中才具
有活性,而小腸內的酵素則適合在鹼性環境中作用
4. 溫度也會影響酵素的活性。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酵素才具有活性,在未達最適溫度前,
溫度愈高酵素活性愈大,若超過最適溫度後,溫度愈高活性反而會降低,甚至永久失去活性,
如人體內有許多酵素,約在 37℃左右活性較佳。
3-3
1.光合作用:
產物
葡萄糖、氧氣、水
階段
第一階段:光反應
第二階段:碳反應
重要性
直接利用光能合成葡萄糖
植
物
如
何
製
造
養
分
3-4
2.光合作用光反應與碳反應的比較:
光反應
碳反應
影響因素
光、葉綠素
酵素
原料
水
二氧化碳
能量來源
光能
光反應所轉化的能量
3.葉片的構造
(1)葉片的構造可分為上下表皮、葉肉和葉脈。
(2)上表皮與下表皮是由許多排列緊密而透明的表皮細胞所組成,可以保護葉片。多數植物
在表皮外還有角質層,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
(3) 表皮上散布著成對的保衛細胞,兩個保衛細胞中間的縫隙稱為氣孔,氣孔是氣體進出植
物體的主要通道,可由兩側的保衛細胞控制其開閉
(4) 葉肉及葉脈介於上、下表皮之間,葉肉的細胞內有顆粒狀的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製造葡萄糖;葉脈可輸送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和產生的養分,且具有支持葉片的功能
1.動物獲得養分的過程包括攝食、消化和吸收。
2.消化作用:
意義
較大分子的食物被分解成較小分子的養分之過程
重要性
人
體
如
何
獲
得
養
分
較小的分子才可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供細胞利用
消化構造
囊狀消化腔、管狀消化系統
3.人體消化系統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
消化腺則有唾腺、胃腺、肝臟、胰臟和腸腺,其中不屬於消化管的消化腺有肝臟和胰臟。
4.人體內各種消化腺及消化液的比較:
消化腺
消化液
主要功能
唾腺
唾液
分解澱粉
胃腺
胃液
分解蛋白質
肝臟
膽汁
乳化脂質
胰臟
胰液
分解醣類、蛋白質、脂質
腸腺
腸液
與醣類和蛋白質的分解有關
5.各種營養成分的大分子與小分子:
大分子
小分子
醣類
葡萄糖
蛋白質
胺基酸
脂質
脂肪酸、甘油等
6.小腸內壁有絨毛,可增加吸收養分及水分的表面積
menu
第 4 章生物體的運輸作用
4-1
1.維管束的組成
植
物
的
運
輸
構
造
4-2
植
物
體
內
物
質
的
運
輸
4-3
(1)木質部負責運輸水分與礦物質
(2)韌皮部則可運輸光合作用所製造出的養分
2. 維管束的排列方式
(1)維管束中,木質部分布在內側、韌皮部分布在外側
(2)葉脈中,木質部位於上方,韌皮部則位於下方。
(3) 主要又可分為兩大類散生狀排列和環狀排列
(4)散生狀排列:維管束散布其中,如水稻和玉米等植物莖的橫切面上
(5)環狀排列:如向日葵和南瓜等植物莖的橫切面上,在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通常還有一層
具分裂能力的細胞,稱為形成層
3.年輪的成因:因氣候差異,使新生的木質部細胞大小不均,造成深淺交替且呈環狀排列的
紋路。
1.維管束中,韌皮部運送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方向由提供養分的地方送至養分需求的地
方。木質部運送水分及礦物質,運送的方向一律由根部向上運送。
2.蒸散作用是水蒸氣由氣孔散失到空氣中的現象,除了可以調節植物體溫度外,更是水分在
木質部中上升的動力。
3.氣孔是氣體進出葉片的通道,一般多在白天開放而夜晚關閉。
1.動物的循環系統可分為開放式循環與閉鎖式循環。
2.人類的心臟由肌肉構成,內部分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與右心室。心房與心室之
間,還有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3.血管的比較:
動脈
微血管
靜脈
血液流動的方向
人
體
心
血
管
系
統
的
組
成
將血液帶離心臟
介於動脈與靜脈間
將血液帶回心臟
管壁彈性
最佳
無彈性
比動脈差
血液流速
5.人類的循環系統:
最快
最慢
比動脈慢
4-4
1.人體的血液循環:
人
體
的
循
環
系
統
2.從微血管滲出至組織間的液體,稱為組織液。組織液如果滲入淋巴管中,便稱為淋巴。淋
巴循環的功能除了可以把組織液送回血液循環之外,還可以協助過濾血液中的病原
體。menu
第 5 章生物體的協調作用
5-1
刺
1.生物體內或周遭環境所發生的變化稱為刺激,生物體中接受刺激的部位稱為受器,生物接
激
受刺激後,通常會產生反應,產生反應的部位稱為動器,動器包括肌肉與腺體等。
與
2.當受器連續接受刺激時會產生感覺疲勞的現象。
反
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嗅覺疲勞
應
5-2
1. 神經細胞(神經元)為負責傳遞訊息的基本單位。
2. 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
(1)中樞神經
腦
分左右兩半球,主管運動、感覺、語言、記憶與思考等,為下達命令的主要中
大腦
樞
神
小腦 協調全身肌肉,維持個體平衡
經
腦幹 與心跳和呼吸等生命機能密切相關
系
脊髓
統
為腦與軀幹之間神經傳導的通道,且為軀幹和四肢反射的中樞
(2)周圍神經
依發出位置,分為 12 對腦神經和 31 對脊神經;依傳導方向,分為感覺神經元和運動神
經元。
(3)不經大腦意識所控制的快速反應,稱為反射作用,可讓身體避開危險。
5-3
1. 激素會隨著血液輸送到動物全身,對某些特定的細胞發生作用,產生生理變化,通常極
少量的激素便足以調節個體的生理活動。
2.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
內
分
泌
系
統
腦垂腺
可分泌多種激素,與身體的生長發育有密切的關係,並可影響其他
內分泌腺的分泌
甲狀腺
分泌甲狀腺素,可調節人體的代謝作用
副甲狀腺
分泌副甲狀腺素,調節體內鈣的濃度
胰島
分泌胰島素及升糖素。胰島素能降低血糖的濃度,升糖素會使血糖
的濃度上升
腎上腺
分泌腎上腺素,使血糖濃度上升,心跳加快、血壓增高、腸胃蠕動
減慢、肌肉做有力的收縮
性
腺
5-4
睪丸
製造精子及分泌雄性激素,使男性表現出雄性的性徵
卵巢
製造卵及分泌雌性激素,使女性表現出雌性的性徵
1.動物的感應行為
行
為
與
感
應
2.動物的本能:
a.趨性 b.遷徙或迴游 c.溝通 d.求偶 e.育幼 f.獵食
3.動物的學習行為-可以經由大腦的思考判斷、生活經驗學習而改變的行為
a.習慣性適應 b.印痕作用 c.試誤學習 d.條件反射
4.植物的感應可分為向性(和激素有關)和快速的局部感應 (觸發運動,捕蟲運動,睡眠運動)
5.植物朝向或背離某一種刺激來源而生長的現象,稱為向性(會影響植物的生長)
a.光照---向光性及背光性
b.重力---向地性及背地性 c. 接觸---向觸性
6. 快速的局部反應:與水分的調節有關,當植物受到刺激,導致體內局部細胞失水,使細胞
內壓力減小所致。
7.莖則具向光性和背地性,可讓植物的莖和葉獲得充足的陽光。
8.向光性:“生長素”會累積在背光面,並且會促進植物莖的生長,使背光面長得較快,向
光面長的較慢
9.植物的根會表現出向地性,根往土壤深層生長,可使植物體固定,也有利於水分吸收。
10.有些爬藤植物具有向觸性,藉由纏繞依附在其他物體上以獲得支撐,並占據陽光更為充
足的位置
11.動物和植物的反應比較
反應速度快
動物
植物
反應速度慢
藉由神經系統,例如:脊神經
內分泌系統分泌激素,藉由血液運輸至作用部位,
例如:胰島素
藉細胞充水或失水進行作用, 激素,藉由擴散作用或維管束運輸至作用部位,
例如:觸發運動
例如:生長素
menu
第 6 章生物體的恆定
6-1
1. 在細胞的粒線體中,透過酵素的協助,葡萄糖可以與氧氣反應釋放能量,同時放出水及
呼 二氧化碳,此反應稱為呼吸作用。
2. 水中的小生物,可以藉由擴散作用直接由水中獲得氧氣。
吸
3. 呼吸器官必須有溼潤的表面和廣大的表面積,且有充分的血液供應。
與
4.人體的呼吸系統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及肺臟等。
氣
體 5.吸氣與呼氣時的身體變化:
吸氣
呼氣
的
恆
定
6-2
肋骨
上舉
下降
橫膈
下降
上升
胸腔
擴大
縮小
1. 生物體將代謝後的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排泄作用。
2. 不同生物排泄的含氮廢物比較:
含氮廢物
氨
尿素
尿酸
排
泄
與
水
分
的
恆
定
毒性
最強
較弱
最弱
溶於水
易
可
不溶
生物
單細胞生物、魚類
哺乳類
鳥類、昆蟲
3. 人體的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合稱為泌尿系統。
4. 動物的體表有皮膚或鱗片、植物的葉片上有角質層,以及木本植物的莖上有樹皮,都是
能防止水分散失的構造。
5. 人體水分的調節:
水分
過多
過少
排尿次數
增多
減少
口渴
6-3
1. 外溫與內溫動物的比較:
動物
體
溫
的
恆
定
與
血
糖
的
恆
定
menu
外溫
內溫
如何調整體溫的動物
依外界溫度
依靠內部代謝作用所產生的熱能
體表保暖構造
無
有毛髮或羽毛
例子
2. 人體體溫的調節:
體溫
過高
魚、蛙、蛇
鳥類、哺乳類
過低
血管
擴張
收縮
表現
排汗
肌肉顫抖
食慾
減退
增加
3. 人體血糖的主要來源有二:一是在攝食醣類食物後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中;另
一則是原先儲存於肝臟中的肝糖,分解為葡萄糖後,釋放到血液中。
4. 人體血糖的調節:
血糖
過高
過低
分泌增加
胰島素
升糖素
表現
飽足感
飢餓感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