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C-W 损伤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我们知道,连续介质损伤力学领域有众多的弹-塑性损伤的各向 异性理论。这些理论,大多数是基于有效应力与损伤影响假设,即 = M ( D) : ;剪应力损伤效应假设,最后在弹塑性理性力学与热力学 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的。下面我们通过通俗易懂的方法来推导这个热 力学框架并简述其原理。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d 1 ( v v + e) dV = f vdV + F vdA + rdV − q ndA dt 2 (0.1) 由理性力学运动方程: d 1 v v dV + : dV = f vdV + F vdA dt 2 (0.2) 由(0.1)与(0.2)可知: e = : + r − divq (0.3) 其中,e 为单位质量的内能,r 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外热源供应的 热量,q 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遵循傅里叶定律,ρ为 密度。 再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即孤立系统熵增定律,有类似的表达式: d r q S dV dV − ndA dt T T (0.4) 其中 S 是单位质量的熵,T 为绝对温度。 综上,结合(0.3)与(0.4)式,有: S − r q + div( ) 0 T T (0.5) 再进一步简化,得到表达式: : − ( + ST ) + g q 0 式中, g = − gradT ; = e − TS T (0.6) ,称为单位质量自由能。也可记作 = ( e , vk , T ) ,称为热力学势函数,与弹性应变、自然内变量与绝对 温度有关。 根据此和全微分定理,可以给出微分关系: = e : + : vk + :T e vk T (0.7) 代入(0.6)至(0.7)式,最终得出: e S =− T = (0.8) 从(0.8)式可见推论的合理性,与熵的定义相契合。 我们再定义与内变量 vk 耦合的广义热力学力 Ak : Ak = vk (0.9) 同理,通过定义耗散势函数,再经过勒让德变换,可得形式相似的表 达式: e = S= T Ak = − (0.10) vk = g= e q Ak = − p = q= (0.11) vk g vk = − (0.12) Ak 其中, 为对偶单位质量余能, 为耗散型势函数, 为对偶耗散型 势函数。 至此我们构建出了热力学框架下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内变量 演变方程,广义傅里叶定律。 1 Chow-Wang 损伤模型原理 此模型假设塑性与损伤间的耦合作用和弹性与损伤间的耦合作 用具有相同性,即我们可以假设在塑性耗散势函数中,用有效应力张 量代替了原来的应力张量,得到: Fp ( , D, R) = Fp ( , R) = p − [ R0 + R( p)] = 0 (1.1) 1 1 式中, p = ( : H : ) 2 2 (1.2) 称为有效塑性应力不变量;H 为四阶对称张量,且由于材料的不可压 缩性, H 的矩阵表达形式为半正定矩阵(若针对正交各向异性材料, ; p 为累积塑性应变, R0 为应变硬化阈 H 张量分量有 6 个独立分量) 值初值, R 为其增量,且 R 满足 R = Kp n , k 为材料参数。 由式(0.10) 、(0.11) 、(0.12)可得出: p = p p = p Fp p H : 2 p (1.3a) = p (1.3b) = Fp (− R) 其中, H = M T ( D) : H : M ( D) ,且拉格朗日乘子 p 为: Fp Fp : + D : D Fp Fp 0; 若 F = 0 且 : + : D 0 p 2 D Fp R p = p F F 0; 若Fp 0且 p : + p : D 0 D 综上,由(1.1) (1.2)(1.3)式,可导出累积塑性应变率: 1 1 p = 2[ p : H −1 : p ] 2 2 (1.4) 其中, H −1 为广义逆矩阵。 再定义有效塑性应变率张量 p = M T ,−1 : p (1.5a) 也可以写成 p = p H : 2 p (1.5b) 上述(1.3)与(1.5)为 C-W 损伤模型的主要内容,可见若有效应力 增大,则有累积塑性应变率成正比增大;在比例加载的情况下,更有 推论: 1 1 p = 2[ p : H −1 : p ] 2 2 (1.6) 此表达式与物理事实相同,且已经通过实验验证。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发现一些进一步的推论。 针对此塑性势(凸)函数 Fp ( , D, Y ) ,有结论: p = p= D= Fp Fp (1.7) (− R) Fp Y 其中, D 为损伤变量, Y 为损伤应变能释放率。 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塑性应变率皆与临界损伤面(屈服面)的外法线 方向相同,累积塑性应变率与损伤率皆与外法线方向相反。这一点, 正好与耗散率不等式 ij p − Rp − YD 0 相吻合并证实 C-W 模型中对 ij Fp 假设的有效性的合理性。我们可以称之为 C-W 模型的正交性。 2 基于广义力的 C-W 模型的推广 已知损伤应变能释放率 Y ,我们将其置于先前制定好的热力学框 架之中,有: Y = W e ( e , D) 1 e C e M = = : : = − e : ( M −1 : : C )S : e D D 2 D D (2.1) 也可由: Y = − W e ( , D) M S =− = − : (C −1 : M −1 : ) : D D D (2.2) 式中上标表示的是取括号中张量的对称部分,此为作者的简化举措, 可以避免繁杂的张量表示。 可以察觉到,表征广义力的损伤应变能释放率随损伤值的增加而 增加,正如屈服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因此我们假设存在所谓损伤加强 现象。我们选用损伤张量的一个不变量,称之为狭义损伤值 w ,再为 其匹配一个热力学广义力 B 来描述这一所谓损伤加强现象。不过这一 现象仍需可行性方法来使得实验可证实,我们后续会讨论。 书接上文,接着有广义力表达式: B= = − w w (2.3) 需要说明,此处我们正是利用了基于上述假设的我们重构的自由能方 程: ( e , D, p, w) = W e ( e , D) + p ( p) + w ( w) ,其中 p ( p) 为塑性硬化自 由能, w ( w) 为加强损伤自由能。 于是可设损伤能耗散势函数: Fw (Y , B) = Yw − [ B0 + B ( w)] = 0 1 1 Yw = ( Y : J : Y ) 2 2 (2.4) 我们可以把 B0 视作初始损伤加强阈值,B 为增量,J 为损伤强化张量, 表征损伤对损伤应变能释放率的影响,与 H 张量有相同的对称性。 综上,有加强损伤方程: D = w Fw = − w J :Y (−Y ) 2Yw w = w Fw = w (− B) (2.5) 其拉格朗日乘子 w 为: Fw Y : Y Fw 0; 若Fw = 0且 : Y 0 2 Y F B w = w B w Fw :Y 0 0; 若Fw 0且 Y (2.6) 1 2 1 综上,由(2.4) (2.5) (2.6) ,狭义总损伤率 w 为: w = 2( D : J −1 : D) 2 , J −1 为广义逆矩阵。 同时我们可以假设存在有效损伤演化张量表达式: J = MT :J :M 至于它的物理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