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johnstonhuang

Workshop Three

advertisement
Workshop Three: Services Development
CARITAS MACAO 2022
STRATEGIC PLANNING
6 Thinking
Hats:White
continued
從人口看服務需求
林玉鳳
老化
舊社區
數字看到的第一個重點
孤獨
澳門2021人口普查
 人口增速放緩,老化情況持續
2021年8月澳門總人口共682,070人,較2011人口普查的
552,503人增加23.5%;過去十年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1%,
低於2001至2011年間的2.4%,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

澳門人口老化持續,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較2011
年大幅增加107.2%至82,812人,佔總人口12.1%,比重較十年
前上升4.9個百分點,老化指數更上升23.0個百分點至83.7%。
按數據推算及參考數值,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六十五歲以
上人口佔比百分之七屬高齡化社會、百分之十四屬高齡社會、
百分之二十屬超高齡社會。澳門十年前至今已屬高齡化社會,
現時更接近高齡社會。
2021
201
1
長者設施需求
 目前老人社區照顧設施及整體政策是否需要調整? 我們長期
將新增設施放在新發展區域,舊區長者面對的問題將會日益
增加,如無電梯,樓宇殘舊,無社區配套。
 政府應更針對處理即將進入高齡社會的系列問題,包括長者
需要及社區等配套設施。
 下一代長者(目前五十歲一輩)的需求又是什麼?這是澳門
老齡化後遇到的問題。
2021
2011
大量孤獨人口的精神健康配套做好了
嗎?
澳門2021人口普查
 女性人口多於男性,未婚人口佔比增加
 女性人口有361,785人,男性人口有320,285人,分別佔總人
口53.0%及47.0%。性別比為88.5。本地人口方面,性別比由
十年前的92.7進一步跌至88.7,女多男少的情況更為明顯。
 年齡在16歲及以上人口中,未婚比例為27.4%,較十年前增
加2.8個百分點;已婚比例64.1%,下跌3.3個百分點。平均初
婚年齡持續上升,由2001年及2011年的28.6歲及29.0歲,再
上升至2021年的30.0歲。
撫養比例
 十年前撫養比例總體為二十三點七,去年的比例則為三十六
點三,即每百人要撫養三十六點三人。
 報告顯示長幼兩端人口增加,青壯年人口減少,反映未來長
幼照顧壓力較大。現時很多居民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撫育
負擔加重,社會關注城巿人口老化時,也不能忽略青少年、
幼兒人口。
澳門2021人口普查
 人口密度上升,氹仔中心區人口最多
澳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0,620人,高於2011年的
18,454人。密度最高的仍是黑沙環及祐漢區、林茂塘區及新
橋區,分別為每平方公里153,104人、144,424人及141,621
人。
氹仔中心區已超越黑沙環新填海區和黑沙環及祐漢區,
成為全澳人口最多的統計分區,這三區分別佔全澳陸上人口
的11.1%、10.4%及10.1%。另一方面,人口增幅最大的分區
為路環區、青洲區、大學及北安灣區、北安及大潭山區,較
2011年分別增加7.54倍、1.44倍、1.24倍及1.21倍。
路氹問題
1.
路氹人口增幅大,惟交通配套及社會設施仍未足夠,
2.
建議政府可從城市規劃著手,處理好城規、社會及
教學設施等配套。
3.
路氹區的家庭問題和司打口有什麼不同?
澳門2021人口普查
 教育程度提升,擁有高等教育學歷人口增
過去十年整體人口的學歷有所提升。2021年年齡在15歲
及以上人口中擁有高等教育學歷的比例為30.2%,共175,956
人,較十年前增加接近一倍(+99.9%);完成高中教育/文憑課
程的佔29.3%,擁有初中及其他學歷的佔40.5%。
按性別劃分,男性人口擁有高等教育學歷的比例為
30.4%,略高於女性人口的30.0%。
 高學歷人士需要什麼社會服務?
出生地:谁是澳门人?
人口文化
離婚比例
如何促進大湾区、澳门社会健康、
共融?
 老年人?
 成年人?
 青年人?
 其他群体?
香港智經研究中心調查2015
 香港中文大學在去年8月28日至9月27日,通過電話訪問了
1001名18至29歲沒有內地就業經驗的香港青年,以瞭解香港
青年對往內地就業的意願及考慮因素。
 調查結果顯示,過半受訪香港青年(64.7%)不願意前往內
地就業的主要原因“與內地社會層面”有關,有人指“不習
慣內地生活”。
 2015年01月13日 19: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ga/2015/01-13/6964918.shtml,
20170714
香港青年不共融(突破2015)

公佈香港青少年的身份認同調查,該項調查於2014年9月至
2015年6月間進行,訪問了約1100名14至29歲的香港青少年,
分為高中組及18至29歲的成年青年組。

香港青年在對香港人身份認同得分頗高,均有約八分;
但對“中國人”身份認同,成年青年組只得五點二分,高中
生組更僅得三點八分。

約七成受訪香港青少年認為,“香港人”身份不受尊重。
 約一成八的成年青年及一成六的高中生,並不抗拒內地政府。
《星島日報》2015年12月13日

http://www.kunlunce.com/myfk/fl111/2015-12-14/16463.html, 20170714
香港九龍社團聯會(2014)
 2014年3月1日至3月10日期間,電話隨機抽樣訪問了1000名年齡
在15至35歲的香港青年人。
 對於對到內地升學是否可行的升學出路的問題,有35.2%受訪者
認為到內地升學不是出路,但同時有32.6%卻認為是一種可行出
路;
 對於到內地就業的問題上,有45.1%的受訪者認為到內地工作是
一條可行的就業出路,但同時有31.5%持相反的意見。

2014年03月29日02:09 來源:人民網 ,http://hm.people.com.cn/n/2014/0329/c4227224769188.html, 20170714
香港學生內地升學
•
2017年: 2568人報讀高校中國內地免試入學,占考生68,
000人的4%,名額1391人;
•
2016年,港生就讀內地高校人數13,000人,8000多人在廣
東,2000多人在福建;
•
原因:1)香港沒有想讀學科,2)能建立人脈;
•
學校: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東中醫藥大學;
•
學科:醫學,經濟管理,語言
社會共融

老年人:社會安全指數 Social Order, Income
Security and Healthcare Indicator

成年人: 社會進步指數 Social Improvement and
Prosperity indicator

青年人:社會進階指數 Social Opportunities
and Upward Mobility Indicator
讨论1:
明爱的使命,服务的未来
讨论要以澳门明爱整体
为单位
6 Thinking Hats:
Red Hat
Service Areas
 Children and Youth
 Older People
 Disabled Persons
 Vulnerable Groups
 Holistic Health
Children and Youth Trends
 Multimodal families
 Societal affluence
 Popular education but decline in readings
 Narcissism
 Confused Identities
 Blaming culture
Older People Trends

Increase in numbers

More educated and exposed to the world

Higher life expectation

Diversified interests

Very Health conscious

Aging at place

Grey power in politics and economics
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with you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Disabled Persons Trends
 More educated
 Breaking barriers of work in digital environment
 More vocal and empowered
 Eager to contribute back to the society
 Redefine disability
 Demand family lives
 New power base in politics and economics
 Social inclusivity
Vulnerable groups
 Migrant workers and grass-root labors
 New vulnerable’s: educated, singles,
unemployed, young sick
 Career skills and life long learning
 Mental health needs
 Issue of empowerment and social justice
 Sustainable Assistance?
Holistic Health Trend
 Physical,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 Rising deaths in NCD non communicable deaths
 Behavioral health (anti-smoking, sleep, diet,
exercise and stress control)
 Health for all and All for health (WHO)
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Education,
Income, Housing, Transportation, Social relations
Services Development
Discussion themes
Changing Trends
Goals
Strategies
Components
Quality
Outcomes
Green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