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729648168

自然草甸群落对人工构建野花组合的启示 房味味

advertisement
LA Plants
自然草甸群落对人工构建野花组合的启示
Enlightenment of Natural Meadow Communities for Artificial Wildflower Meadow
房味味 / FANG Wei-wei
摘
要:为探索自然草甸群落对人工构建野花组合的启示,解决野花组合配置中花卉种类的选择及数量配比问题,调查了中国
袁 涛 / YUAN Tao
华北地区4处具有观赏性的典型草甸,按株高将草甸群落划分为3个亚层,分析其垂直结构、各亚层植物种类的性状特点及季相特
付桂荣 / FU Gui-rong
征与动态变化,绘制自然草甸群落景观模拟图,最后从群落结构、群落外貌和季节动态等方面,为人工野花组合群落构建提供可
*
借鉴的途径。
关 键 词:园林植物;自然草甸群落;野花组合;启示
文章编号:1000-6664(2015)07-0059-05
中图分类号:S 688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4-09-25;
修回日期:2015-05-20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节水型宿根地被植物速繁及建植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Z151100001015015)资助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guidance of natural meadow on artificial wildflower meadow creation and solve the questions of how to select
the species and match the numbers of each specific species, four typical meadows with high appreciative value located in North China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ree sub-layers were divided by plants' height in each meadow community, the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the
selected traits in each sub-layer and the seasonal change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a simulated picture of natural meadow community was
offered as well. This paper finally provided the enlightenment of natural meadow for artificial wildflower meadow establishment via three
angles, the structure, the appearance and the seasonal dynamic.
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s; natural meadow community; wildflower meadow; enlightenment
野花组合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美国家
的一种新型草本花卉应用形式,是经由观赏特
1 研究方法
变化多种多样,盛花期时具华丽外貌,是野花
1.1 野花组合模仿的对象
组合模仿的对象。
性和生物学特性等思考,将多种草本花卉种子
野花组合景观是对自然界草甸景观的模
进行混配、播种后创造出的类自然界野花草甸
拟,而草甸通常按生境类型或生态原则划分为
景观。因其具有自然之美、创建和维护成本低
不同的类型。
[1]
1.2 调查地点、时间和方法
调查地分别位于北京市小龙门国家森林公
园,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内蒙古桦木沟国家森林
廉、景观效果稳定且生态效益良好 等优点,
草本植被是以禾草、禾草类以及其他草本
公园和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的“空中草原”景
21世纪以来开始在中国流行。人工构建的野花
植物占优势,而木本植物少量存在(盖度不超过
区。群落调查采用样方法,于2014年7、8月进
组合应建立在对自然界草甸群落的模仿或再现
30%)的植被类型。草本植被通常根据草本植物
行。在4个调查地分别于地形均匀、起伏轻微的
的基础上。本文调查了中国华北地区4个典型草
群落的优势生活型划分为草甸、草原以及稀树
阳坡均匀布设5个10m×10m的样地,相邻样地
甸的外貌和结构特点,总结草甸的垂直结构、
草原等类群,其中草甸是草本多年生植物的群
间距离为50~200m,在样地的4个角各设置1个
物种组成及性状、季相特点及变化,并基于这
丛。根据优势种的生活型和层片结构的差异,
1m×1m的样方,共计80个样方。群落季相的观
些调查结果,绘制自然野花草甸群落景观模拟
我国草甸可以分为4个植被亚型:典型草甸、高
察于2014年4—9月进行,每隔15d记录一次。
[2]
图,从植物材料的选择原则及数量比例等方
寒草甸、沼泽化草甸和盐生草甸 ,其中典型
面,探讨人工野花组合的构建。
草甸以高草及中草为主,层次结构复杂,季相
1.3 调查内容
调查各样方中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以及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yuantao1969@163.com
59
风景园林植物
各物种的生长期、株高、密度、频度、冠径
(丛径)和茎型、叶型、叶倾角、叶片数等几
个性状。
选择与生境过滤有关的叶片性状、茎型来
表1 各性状值指标等级
性状
性状值等级
茎型[5]
1:匍匐,2:半直立,3:直立,4:丛生
叶面积[3]
1:鳞叶或细叶(0~25mm2),2:微叶(26~225mm2),3:小叶(226~2 025mm2),
4:中叶(2 026~18 225mm2),5:大叶(18 226~164 025mm2),6:巨叶(>164 025mm2)
探索性状在各亚层的组配规律。各性状指标等级
叶形
1:≈1.0,2:1.5~2.0,3:3.0~4.0,4:>5.0
如表1所示。其中,叶面积=叶片长度×叶片宽
叶倾角[2]
1:≈90°,2:≈0°,3:30~60°,4:不定
叶片数
1:3~10,2:11~30,3:31~50,4:>50
度,按C. Raunkiaer的叶型分类系统以叶面积
[4]
大小分为6级[3];叶形状=叶片长度/叶片宽度,
按照叶长、宽的比例值分为4个等级,1~4级叶
形分别代表阔卵形叶、卵形叶、披针形叶和线形
叶[4];叶倾角按叶片与铅垂线的夹角分为4个等
级,1~4级分别代表平叶型植冠、垂直叶型植
冠、斜叶型植冠和泛叶型植冠[2]。同时具有茎生
叶和基生叶的植物,仅选择测量茎生叶的性状。
图1 群落各亚层植物种数、株数比例
2 结果与分析
2.1 垂直结构分析
植物群落按地上部分的高度形成的垂直
种类花色、花形美丽,是草甸缤纷色彩的来
该亚层的植物种类观赏性并不高,但如同第二
配置称为地上垂直结构。草甸群落生活型较简
源,如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 )、瞿
亚层的薹草类植物一样,在整体观赏性和群落
单,基本层片较少,但仍可按高度划分亚层 。
麦(Dianthus superbus )、翠雀(Delphinium
稳定性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本试验依6月中旬草甸群落结构基本完成分化时
g r a n d i f l o r u m ) 、 华 北 耧 斗 菜 (A q u i l e g i a
2.2 群落外貌——各亚层物种性状分析
植物的株高划分亚层。调查结果显示,各群落
yabeana )等,而另外一部分种类并不具有观
2.2.1 叶型
中植物的株高数值一般会出现2次较大的跨越,
赏价值高的花朵,如薹草类(Carex spp.),但
叶型包括叶面积和叶形状。
以此可将群落划分为3个亚层,且样方间群落各
它们在观赏性和群落稳定性上都充当了极其
各亚层植物均以小叶种类占优势,其中第
亚层植物种及其数量分布相近,具有相似的群
重要的作用。观赏性上,它们提供了绿色的
一、第三亚层均为小叶型;第二亚层由于种数
落外貌。各个样方各亚层植物种数、株数的平
背景,为景观增添色彩与质地;稳定性上,
多,同时具有细叶与中叶的叶型,是性状出现
均值比例见图1。
其具有为高大的开花植物提供支撑与保护、
分歧的一层。
[6]
图1显示,群落第二亚层的植物种数及株丛
填满野花周围的空间不让杂草入侵、保护土
[7]
对各亚层物种的叶片形状观察发现:第一
数均最多,是植物分布最为密集的一层,第三亚
壤、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与保护等功能 。群
亚层植物一般兼具茎生叶和基生叶,茎生叶主
层次之,第一亚层则密度最小。植物种数在各亚
落第三亚层主要由3种成分构成:第一、二亚
要呈卵形、披针形,叶面积小、叶片数少,如
层的分布比例约为第一亚层:第二亚层:第三亚层
层植物的幼苗,阴生、耐阴的春花种类和秋
地榆、拳蓼;第二亚层植物叶形分化较大,阔
=2:5:3;植物株丛数在各亚层的分布比例约为第
花种类。第一、二亚层植物的幼苗在夏季进
卵形叶、卵形叶、披针形叶和线形叶4种叶形均
一亚层:第二亚层:第三亚层=4:10:5。群落整体的
入花期后植株增高,脱离此亚层,进入一、
有,但以线形叶占多数,这主要是因为调查的
2
植物平均种类约为20种/m ,平均密度约为200
二亚层,如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石竹
4个群落以细叶薹草(Carex duriuscula )、细叶
2
株/m 。据此,可得出各亚层植物种数和株数的
(Dianthus chinensis )、华北蓝盆花(Scabiosa
鸢尾(Iris tenuifolia )等丛生植物在分布上占优
平均数值。
tschiliensis )、糖芥(Erysimum bungei )等;春
势;第三亚层植物叶片呈圆阔卵形、卵形或披
对群落的垂直结构进行分析,群落的第一
花种类是草甸春季最早复苏、开花的种类,此
针形,无线形叶植物。
亚层物种数较单一,如:地榆(Sanguisorba
后一直存在于该亚层中,如地黄(Rehmannia
2.2.2 叶倾角
officinalis )、拳蓼(Polygonum bistorta )、瓣
glutinosa )、点地梅类(Androsace spp.)、堇
调查发现,4个群落中,斜叶型植物在第
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 )等,但是
菜类(Viola spp.)等;秋花种类在秋季进入花
一、二亚层均占有显著的比例,而具平叶型这一
优势层的优势种决定了群落的外貌,该层为主
期时生殖枝伸长,株高达到第二亚层物种的标
遮光度最大的叶型的植物种类较少,反映了第
要观赏层。群落第二亚层物种多样性最高,层
准,如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 )、小红菊
一、二亚层植物在叶倾角这一方面具较小遮光度
盖度也最大。该层的植物种类构成中,一部分
(Dendranthema chanetii )等。此外,存在于
的趋势;第三亚层植物叶片均呈平叶型,如小红
60
LA Plants
菊、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平车前
(Plantago depressa )等。
表2
群落亚层
群落各亚层植物主要株型
植物株型
株型特点及典型种类
2.2.3 叶片数
第一亚层植物叶片数全部为3~10枚,叶片
数少,遮光度小;第二亚层叶片数分布等级范
围广,约60%的种类叶片数多于10枚,因而使
茎生叶叶片数少、冠径小、株高
第一亚层
高、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如
地榆、拳蓼、瓣蕊唐松草、败酱
类(Patrinia spp.)等
群落第二亚层盖度较大;第三亚层植物株丛较
小,以具3~10枚叶片的植物占多数。
2.2.4 冠径/丛径
植物种类多,丛生植物种类丰
综合上述4个指数,可较全面地描述冠层遮
富、密度大,此外有部分茎直立
光度的是植物个体盖度,即冠径或丛径[2]。重要
值最大的3种植物的性状基本决定了群落各亚层
或倾斜的植物,并且植物叶片数
第二亚层
较多且排布较紧密,使第二亚层
呈现出茂密的外貌。如:薹草
的外貌,计算各亚层重要值最大的3个物种的冠
类、石竹类(Dianthus spp.)、景
径,并将各个亚层同重要值等级的植物冠径进
天类(Sedum spp.)等
行比较,结果为:第一亚层<第三亚层<第二亚
层。由于第一亚层的植株冠径最小,遮光度小,
较好的光照条件使第二亚层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而第二亚层植物的平均冠径最大,遮光度大,使
叶片数少、低矮、茎短,呈匍匐
第三亚层
或莲座丛状。如:堇菜类、点地
梅类、小红菊等
得第三亚层主要由耐阴、喜阴植物种类构成。
2.2.5 茎型
茎型是草本植物群落重要的外貌特征。第一
亚层均为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的茎型;群落第
有层次感。根据调查结果中每平方米的平均植
特性,也同时关注景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但
二亚层茎型较为丰富,其中丛生的茎型占优势,
株密度及图1所示调查结果,人工野花组合群
基于该群落结构配置出的野花组合与当今各地
近直立、直立茎型次之;第三亚层植物植株低
落适宜由20%高大的植物种类、50%的中间层
实践中的野花组合作比是否具有优势,还需要
矮、茎短,主要呈匍匐状或莲座丛状。
次种类和30%的低矮种类构成。实际配置时,
田间试验验证。
2.2.6 株型
综合各亚层植株的叶性状和茎型,得到相
2
以1m 为单位面积,可选择4种高层种类、10
3.3 季节动态启示
种中间层种类和6种低矮种类共20种植物构成
由表3可见,自然草甸的优势种及外貌特
应层次的主要植物株型如表2所示。
群落;各亚层的株数配比可由40株高大植物种
征随季节而变化,第三亚层最先开放,早春开
2.3 自然草甸的季相分析
类,100株的中间层次种类和50株的低矮种类
花的种类大多集中在第三亚层,第二亚层的植
草甸群落中的植物,随着季节的转变,优
共190株植物构成。该构成比例仅作为参考,
物种类从5月中旬开始旺盛生长,花期贯穿6—
势种类更替比较显著,亚层结构也处于动态变
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建植的立地条件与景观需
8月,而第一亚层的多数种类也于6月中旬进入
化中,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外貌。草甸各亚
求作调整,同时每种植物具体需要分配的株数
花期,第一、二亚层均以6月下旬—7月中下旬
层季相分析如表3所示。
要按景观对花期、花色、花型等观赏性要求进
时开花植物种类最多,各亚层观赏特性突出、
通过对草甸在不同季节中物种成分的分
行配置。此外,在种类选择上,并不要求所有
特色分明。这些给予野花组合花期配置的启示
析,可为野花组合创建中花期的配置提供启
参与群落构建的植物种类均具有突出的观赏价
是:野花组合宜由早春及秋季开花的矮生种
示,使野花组合配置突破对草甸群落的静态模
值,第二、三亚层可选择部分只充当背景的植
类、春夏开花的中间层次种类和夏季开花的高
拟,也同时考虑其动态变化。
物,以使景观观赏特性主次分明。
层种类构成,株数比例仍可参考构成垂直结构
3.2 群落外貌启示
的数值,这样有利于营造三季有景可观的均衡
3 讨论
综合垂直结构上各亚层植物的数量分布(图
景观。在实际应用中,为创造适合不同季节观
1)及株型特征(表2),模仿6—7月份自然草甸处
赏的野花组合系列,着重某一季的观赏期时,
模仿自然草甸群落的垂直结构,创建野花
于生长巅峰时群落的复层结构与外貌,初步绘
可以调整植物的比例,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有
组合景观时应选择株高错落的植物进行配置,
制出野花组合群落静态配置图(图2)。该图立足
所侧重,如要突出5—7月的景观,可适当增加
不同株高的植物种数和株数应不同,使景观具
于基于性状的群落构建机制,不仅关注其观赏
第一、二亚层的植物种类。
3.1 垂直结构启示
61
风景园林植物
表3 时间
各亚层植物生长期
草甸各亚层季相分析
季相特点
第三亚层早春开花的种类开放;第一、二亚层 低矮、匍匐种类为优势种;颜色
4月中旬—5月上中旬
植物尚未萌动或刚进入生长初期,此2层尚未 以白色、蓝紫色为主,为枯黄的
草甸增添了色彩和生机
形成
第二亚层的植物次第开放;第一亚层的植物仍 群落高度加高,草甸色彩逐渐丰
5月下旬—6月上旬
处于营养生长期,此2层尚未分化;第三亚层 富,具有初步的结构和较强的观
赏性
早春开花种类逐渐进入结实期
典型观赏种类
第三亚层:点地梅类、堇菜类、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 )、地黄、
假水生龙胆(Gentiana pseudoaquatica )、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等
第二亚层: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 )、委陵菜类(Potentilla spp.)、野
罂粟(Papaver nudicaule )、桃叶鸦葱(Scorzonera sinensis )等
第一亚层:花荵(Polemonium coeruleum )、缬草、瓣蕊唐松草、拳蓼、地
榆等
第一、二亚层植物渐次进入花期;第三亚层少 植物处于生长顶峰,为草甸最美
6月中旬—7月中下旬
量植物进入花期,秋季开花种类处于营养生 的季相,色彩斑斓,群落结构已
分化,形成郁闭稳定的植物群落
长、花芽分化期;3个亚层分化明显
第 二 亚 层 : 石 竹 类 、 糖 芥 、 蓬 子 菜 (G a l i u m v e r u m ) 、 小 黄 花 菜
(Hemerocallis minor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蓝花棘豆
(Oxytropis coerulea )、歪头菜(Vicia unijuga )、灯心草蚤缀(Arenaria
juncea )、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等
第三亚层:紫斑风铃草(Campanula puncatata )、鼠掌老鹳草(Geranium
sibiricum )
第一亚层:柳兰(Epilobium angustifolium )
第一亚层唯有少数种类处于花期,其余种类进
入结实期;第二亚层开花种类尚还丰富;第三 以蓝紫色、粉色种类占优势,开 第 二 亚 层 : 翠 雀 、 黄 芩 类 ( S c u t e l l a r i a s p p . ) 、 毛 水 苏 ( S t a c h y s
8月初—8月中下旬
9月上中旬
亚层秋季开花种类进入花期,一些种的生殖枝 花种类和结果种类同时可见
baicalensis )、硬皮葱(Allium ledebourianum )、野火球(Trifolium
伸长,株高达到第二亚层物种的标准,冲淡了
lupinaster )、华北蓝盆花、蓝刺头(Echinops sphaerocephalus )等
群落的颓败之势
第三亚层:晚花龙胆类(Gentiana spp.)、翠菊等
3个亚层植物生长势大都逐渐降低,多数种类
进入结实期
群落开始呈现枯黄的色调,进入
果熟期。独有抗旱能力较强的种 第三亚层:小红菊、阿尔泰紫菀(Heteropappus altaicus )等
类,仍在寒风中开花
3.4 人工群落的种类选择
根据表2、3所示植物株型、季相特点,适
宜参与野花组合各亚层群落构建的种类如下。
第一亚层:地榆、拳蓼、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瓣蕊唐松草、缬草、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藜芦(Veratrum nigrum )、花
荵等。
第二亚层:薹草类、委陵菜类、石竹
类、瞿麦、北柴胡、野罂粟、紫花耧斗菜
(Aquilegia viridiflora f. atropurpurea )、华
北耧斗菜、银莲花、毛茛、蓬子菜、蓝花棘
豆、野火球、歪头菜、灯心草蚤缀、华北蓝
盆花、展枝沙参(Adenophora divaricata )、
图2 6—7月份草甸群落景观模拟图
紫沙参(Adenophora paniculata )、水杨梅
(Geum aleppicum )、穗花马先蒿(Pedicularis
spicata )、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粗根
鸢尾(Iris tigridia )、糖芥、黄芩类、胭脂花、小黄
amara )、柳穿鱼(Linaria vulgaris )、白屈菜
地 黄 、 假 水 生 龙 胆 、 点 地 梅 (A n d r o s a c e
花菜、毛蕊老鹳草(Geranium platyanthum )、
(Chelidonium majus ) 、虞美人(Papaver
umbellata )、双花堇菜(Viola biflora )、总裂叶
硬皮葱、天蓝韭(Allium cyaneum )、长梗韭
rhoeas )、高山蓍(Achillea alpina )、矢车菊
堇菜(V. fissifolia )、紫花地丁(V. philippica )、
(Allium neriniflorum )、花菱草(Eschscholtzia
(Centaurea cyanus )、东风菜(Doellingeria
早开堇菜(V . p r i o n a n t h a )、米口袋、白头
californica )、红花亚麻(Linum grandiflorum )、
scaber )、紫菀(Aster tataricus )等。
翁、阿尔泰紫菀、小红菊、翠菊、秋苦荬菜
七里黄(Cheiranthus allionii )、屈曲花(Iberis
62
第三亚层:老鹳草类(Geranium spp.)、
(Ixeridium sonchifolium )、蒲公英等。
LA Plants
陈俊愉院士逝世三周年纪念暨陈俊愉园林教育基金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李庆卫 金荷仙
2015年6月8日, 在陈俊愉院士逝世三周
陈俊愉园林教育基金项目。基金将采用积累本
年之际,由陈院士弟子发起的“陈俊愉院士逝
金,用利息作为每年奖励的方式进行运作,支
世三周年纪念暨陈俊愉园林教育基金成立大
持全国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观赏园艺专业的优
会”在北京卧佛寺饭店综合楼会议室召开,来
秀本科生、研究生及青年学者。会议确定张启
自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
翔教授和李雄教授作为陈俊愉园林教育基金管
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
理委员会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李庆
学、浙江农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
卫副教授担任陈俊愉园林教育基金秘书长。
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植物园、
从即日起,陈俊愉园林教育基金正式启
国家知识产权局、河南龙都上梅苑生态农林发
动,现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集捐款,会议确
展有限公司的代表以及陈俊愉先生的家属代表
定李庆卫、陈瑞丹作为收款联系人。北京林业
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图1)。
大学教育基金会将为捐资企业或个人开具国家
会议由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教授主
正式发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单位及
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李雄教授、北京
个人的捐款可抵所得税。定于2015年9月21日
林业大学教育基金会王平秘书长应邀出席会议并
(陈俊愉院士诞辰98周年之际)举办“陈俊愉园
讲话。与会代表从各个方面梳理了陈院士的学术
林教育基金成立大会”启动仪式,对捐助的单
思想及人格魅力。陈俊愉院士是我国园林植物与
位和个人进行授牌并颁发证书。
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北京植物园梅园及陈
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是备受尊敬的
园林学家、园林教育家、花卉专家,与会代表一
图1 会议现场(李庆卫提供)
俊愉院士塑像。
致认为应面向全国设立园林教育基金。
讨论确定在北京林业大学教育基金会下设
4 结语
人的审美需求顺应社会发展在不断发生
变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返璞归
真已成为新的环保理念和审美追求,野花组合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野花组合的人工配
置,不只是简单地在植物种类上对乡土花卉进
参考文献:
[1] 李旻,刘燕.野花草地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概述
[J].广东农业科学,2012(3):48-51.
1987.
[3] Raunkiaer C. The Life Forms of Plants and
Statistical Plant Geography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34.
行开发应用,还要模仿自然草甸的结构、外貌
[4] 郑湘如,王丽.植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
和季节动态,从群落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景观
版社,2007.
效果上取得突破,这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
大量实践。
致谢: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本文在调研、插
(编辑/金花)
[2] 王伯荪.植物群落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 Pillar V D, Duarte L D S, Sosinski E E, et al.
作者简介:
Discriminating trait-convergence and trait-divergence
房味味/1990年生/女/山西大同人/北京林业大学
assembly patterns in ecological community gradients[J].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应用(北京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 2009(20): 334-48.
100083)
[6] 杨持.生态学实验与实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袁
涛/1969年生/女/四川成都人/博士/北京林业
社,2008.
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栽培与应用(北京
图绘制过程中,得到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在读研究生
[7] Branhagen A. Maintain wildflower plantings for
100083)
凌隽同学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enduring beauty[J]. Grounds Maintenance , 1997, 9(32):
9-33; 38-42.
付桂荣/1969年生/女/内蒙古人/内蒙古赤峰市克
什克腾旗桦木沟林场(赤峰 025350)
63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