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Jack Liu

高中國文 鹿港乘桴記 補充教材

advertisement
第一單元 經典散文
補充教材
鹿港乘桴記
學習之鑰
1. 從荷人治臺到清領時期,鹿港一直是中臺灣重要的港口,當時和府城(今臺南 安平)
、
艋舺(今臺北 萬華)並稱為全臺三大港市,當時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譽。然
而,由於港口淤積,讓營運受到影響,儘管當局積極處理,仍無法遏制。到了日治
時期,其運量已大不如前,當時日人興建縱貫鐵路,已經將鹿港排除在路線之外。
日治末期,鹿港近郊已經完全陸化,連小船也無法進入,完全失去當年風光的模樣。
2. 洪繻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紀錄鹿港由盛轉衰的情況,文中保留當時的風土民情,
也對日人的治臺措施提出諸多批評,最後發出物是人非的感嘆,或許題目定為〈鹿
港乘桴記〉隱含有「鹿港沉浮」的意義吧!
學習精粹
1. 借代修辭:在談話中,捨棄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或語
句替代。
(1) 「帆」本為船帆、
「榜」本為船槳,可用來借代船,屬於用部份代全體。
(2) 「絃誦」指弦歌和誦讀是老師教授學生的方式,可用來借代教育,屬於以
事物的特徵與標幟代之。
(3) 「艟」是一種古代的戰艦,可用來借代船,屬於用特定代普通。
2. 通同字:字形不同,但意思相同,可以通用的字。
(1) 「估」帆=「賈」帆。
(2) 巨「貲」=巨「資」
。
(3) 篙工撐「棹」=篙工撐「櫂」
。
(4) 「裁」三家而已=「纔」三家而已。
1
高中 1 年級 國文
文章結構
今昔演變
敘述鹿港由繁華到沒落的景色變化,令人傷感。
港口變遷
說明鹿港的由盛轉衰的過程,差距頗大。
政策誤人
批評日人開墾鹽田的政策,使得人民負擔變重,生活環境受到影響。
乘桴感慨
敘述自己乘坐小船遊歷港口,眼見港口淤積,屋舍頹傾,人口銳減,
風華不再,發出深長的感慨。
鹿港
乘桴記
作者
1. 作者:洪繻。
2. 字號:本名攀桂,學名一枝,字月樵,日治後改名繻,字棄生。
3. 籍貫:彰化 鹿港。
4. 生卒:生於清穆宗 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卒於民國十八年(西元一九二九),年六
十二。
5. 生平要略:
(1) 在書房接受啟蒙教育,後讀於鹿港 白沙書院。
(2) 清德宗 光緒十五年(西元一八八九年)考取秀才,前往福州參加鄉試,四試不第。
(3) 清德宗 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
《馬關條約》簽訂,臺灣割日,絕意仕進,
改名繻,字棄生,以文人身分響應唐景崧抗日活動。
(4) 臺人抗日失敗後,以半隱居的方式,消極抵抗日本統治:日人欲拉攏其當官,不就,
選擇教授漢學,寄情詩酒;日人推動日語學習,不說,仍以中文創作溝通;日人改用
天皇年號,不從,仍以干支紀年;日人改穿短袖窄衣,不改,依舊身穿長袍馬褂,薙
髮留辮,種種不合作行為成為日本政府的眼中釘。
(5) 期間遂潛心於詩詞、古文,並積極創作,諷刺日本當局,並忠實記錄臺灣歷史與社會
概況。
2
第一單元 經典散文
(6) 西元一九二七年,長子虧欠公款,潛逃大陸,他是保人,遭受牽累,被日警以此名義
逮捕入獄,翌年還清款項才被釋放,因此悲憤抑悶,含恨而死。
6. 文學:
(1) 洪棄生學識淵博,才華超絕,文學和史學素養精深,詩文創作的「質」與「量」,都
足以居全臺之冠。
(2) 其作品內容範圍廣泛,包括憫民、紀實、仇日、遊觀、懷古、言志、史論、詩評,字
裡行間流露出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兼具文學和史學的價值。
(3) 楊雲萍評論:
「近代學人之中,博聞篤學,抱樸守貞,儼然有古大師之風。」
7. 著作:著有《寄鶴齋詩話》
、
《寄鶴齋文臠》
、
《臺灣戰紀》
、
《中東戰紀》
、
《八州遊記》
、
《八
州詩草》等書,近人合編為《洪棄生先生全集》。
篇旨
1. 文體:記敘文。
2. 出處:選自《洪棄生先生全集》。
3. 篇旨:
(1) 桴,是用木、竹編排成的小船,本文為作者乘坐小船在鹿港遊歷的經歷。
(2) 題目雖為〈鹿港乘桴記〉,但文章前三段是在記錄鹿港由盛轉衰的過程。鹿港在全盛
時期為貿易重鎮,人聲鼎沸、車水馬龍,但時過境遷,讓鹿港已失去往日風華,日漸
蕭條。文章的最後才是乘桴的見聞,除了描述沿途的景色外,更流露出今非昔比,物
是人非的感慨。
課文第一段
【注釋】
樓閣萬家,街衢 衢對峙 峙,有亭翼然。
街衢對峙—街道兩邊互相對望。衢,
亙二、三里,直如弦、平如砥 砥,暑行不汗
音衢,道路。峙,音峙,聳立、對立。
翼然—鳥兒張開翅膀欲飛的樣子。
身、雨行不濡 濡履。一水通津,出海之涘 涘
砥—音砥,質地細緻、縝密的磨刀石。
,估 股帆葉葉,潮汐下上,去來如龍,貨
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濡履—夏天行走
舶相望;而店前可以驅車、店後可以繫榜 蹦
不會滿身大汗,雨天漫步不致於沾溼
鞋子。由於鹿港夏天高溫多雨,冬天
者,昔之鹿港也。人煙猶是,而蕭條矣;
海風強、風沙大,因此早期鹿港大街
邑里猶是,而泬 泬寥 寥矣。海天蒼蒼、海水
的商家就在街道上搭起棚子,讓客人
3
高中 1 年級 國文
茫茫,去之五里,涸 涸為鹽場,萬瓦如甃 甃
、長隄如隍 隍,無懋 懋遷、無利涉;
望之黯然可傷者,今之鹿港也。
遮風避雨,後來逐漸改為涼亭。演變
到最後店家互相合作,將涼亭相連,
並針對排水、通風、採光進行強化,
更有利於往來的商旅交易。從高處鳥
瞰,街道的青色屋瓦如翼展,綿延長
達二、三里,置身在街內,能夠遮日、
翻譯
以前清廷統治時的鹿港,有萬家的房屋和樓閣,
街道兩邊互相對望,高聳的亭子像展翅的大鳥。綿延
有二、三里長,筆直得如弓箭的弦,平坦得像磨刀石,
夏天行走不會滿身大汗,雨天漫步不致於沾溼鞋子。
擋雨、阻風,不受天候干擾,非常舒
適,此景象被稱「不見天街」。
涘—音涘,水邊、岸邊。
估帆—商船。估,音鼓,同「賈」。
榜—音蹦,船槳,這裡借指船。
泬寥—音泬寥,空曠無雲的樣子,這
裡用來形容鹿港空蕩冷清的樣子。
一條溪流直通海口,就可以出海了,港口中做生意的
涸—音涸,水乾竭、乾枯。
商船數量像樹葉子一樣多,隨著潮汐來去自如,如同
甃—音甃,裝飾。
龍一樣敏捷迅速,貨船彼此對望;商店前的街道可以
駕車通行,商店後面可以停泊小船,這是以前的鹿港。
現在日本統治的鹿港,居民仍在,但是已經變得蕭條
隍—音隍,圍繞在城牆外圍沒有水的
壕溝。
懋遷—勸勉搬有運無,互相交易,此
處指通商。懋,音懋。
利涉—貿易利益。
了;屋舍依舊沒變,但已變得空蕩冷清,沉寂不少。
海天顯得曠遠迷茫,再往前五里的地方,海水已經枯
竭變成鹽場,房屋只是用來裝飾點綴,長長的隄岸好
像城壕,沒有通商往來,沒有貿易利益;放眼望去,
令人黯然神傷,就是今天的鹿港。
課文第二段
【注釋】
昔之盛,固余所不見;而其未至於斯之衰也,
扼—音扼,據守、控制。
尚為余少時所目睹。蓋鹿港扼扼南北之中,其海
口去閩南之泉州,僅隔一海峽而遙。閩南、浙、
粵之貨,每由鹿港運輸而入;而臺北、臺南所需
靡—音米,無、不。
絃誦—弦歌和誦讀,此處代指教育。
黌序之士—於學校讀書之人。黌,音
黌,學校。序,學校。
春秋試之貢於京師—經由考試和拔貢
之貨,恆由鹿港輸出。乃至臺灣土產之輸於閩、
的途徑。清代選拔人才的制度。由學
粵者,亦靡米不以鹿港為中樞。蓋藏既富,絃誦
政選拔秀才中品行兼優者,送往國子
4
第一單元 經典散文
興焉;故黌黌序之士相望於道,而春秋試之貢
於京師、注名仕籍者,歲有其人,非猶夫以
學校聚奴隸者也。而是時鹿港通海之水已淺可涉
矣,海艟艟之來,止泊於沖西內津;之所謂
「鹿港飛帆」者,已不概見矣。綑載之往來,皆
以竹筏運赴大艑艑矣。然是時之竹筏,猶千百數
也;衣食於其中者,尚數百家也。迄於今版圖既
易,海關之吏猛於虎豹,華貨之不來者有之矣。
監,稱為「拔貢」
。待會試、廷試及格
後,分發任用。
注名仕籍—姓名登錄於官吏名冊,此
處指擔任官吏。仕籍,記載官吏名籍
的簿冊。
艟—音艟,一種古代的戰艦,此處代
指船。
沖西—鹿港的別名。
內津—內港。
艑—音艑,船。
洎—音洎,及、到。
洎乎火車之路全通,外貨之來由南北而入,不
復由鹿港而出矣;重以關稅之苛、關吏之酷,牟
販之夫多至破家,而閩貨之不能由南北來者,亦
復不敢由鹿港來也。
翻譯
鹿港昔日最興盛繁華的時代,固然是我不曾見;
但尚未像現在衰落到今日這種地步,我小時候曾經親
眼所見。鹿港位於臺灣中部,港口距離福建的泉州,
只隔著臺灣海峽。福建、浙江、廣東的貨物,都由鹿
港輸入;而臺北、臺南所需的貨物,也經由鹿港輸出。
甚至臺灣土產要輸往福建、廣東的,也以鹿港為集散
地。由於人民富裕,文教因此興盛;接受過教育的人
滿街都是,經由考試和拔貢途徑、擔任官吏者,每年
都有,才不像日本人辦的學校,聚集了一批奴隸學生。
日治時期,鹿港通往海的溪水已經變淺,已經可以涉
水通過,海船來了,只能停泊在鹿港的內港;從前所
說的「鹿港飛帆」景象,已經一概不見了。貨物的裝
卸往來,都仰賴竹筏載運到大船。然而清領時期,竹
筏數量成千上百;依靠竹筏載貨維生者有數百戶人
5
高中 1 年級 國文
家。如今改由日本統治,海關的官員兇猛如虎豹,從
前中國的貨物有些已不再進口。等到縱貫鐵路全線通
行後,外來貨物從南北運輸,不再從鹿港出口;加上
關稅苛刻、官員嚴厲,很多商店攤販因此破產,最終
導致福建貨物不能從南北鐵路進來,也不敢由鹿港港
口直接進來了。
課文第三段
【注釋】
鹽田之築,肇肇自近年。日本官吏,固云欲
肇—音肇,首度、開端。
以阜阜鹿民也;而其究竟,則實民間之輸巨貲貲
阜—音阜,使……富裕。
貲—音貲,通「資」,財貨。
以供官府之收厚利而已。且因是而阻水不行,
潦—音老,積水。
山潦老之來,鹿港人家半入洪浸;屋廬之日就頹頹
由然—原委、原因。
毀,人民之日即離散,有由然矣。
翻譯
鹽田的修築,從最近才開始。日本官吏,原本想
要用這項德政使鹿港人民富有;推求其原因,其實是
想讓民眾供給巨大的財貨讓官方收入更豐厚而已。而
且因為開墾鹽田阻礙了水道的暢通,當洪水來了,鹿
港有一半人家浸入大水中;房屋頹倒日漸損毀,人民
遷徙日漸離散,就是因為這些原因。
課文第四段
【注釋】
余往年攜友乘桴桴游於海濱,是時新鹽田未
桴—音符,用木、竹編排成的木筏或
興築、舊鹽田猶未竣工;余亦無心至於隄下,臨
海徘徊,海水浮天如笠,一白萬里如銀,滉滉漾漾
碧綠如琉璃。夕陽欲下,月鉤初上;水鳥不飛,
竹筏。
滉漾—音滉漾,水浮動盪漾的樣子。
篙工撐棹—船夫撐著長篙。篙,音篙,
撐船的竹竿或木棍。棹,音棹,船槳。
同「櫂」。
篙篙工撐棹棹。向新溝迤迤邐邐而行,則密邇邇
6
第一單元 經典散文
鹿港之舊津,向時估帆所出入者,時已淤為
新溝—指鹿港新開鑿的八堡圳,為了
與原有鹿港溪(或稱舊溝,是港灣並
沙灘,為居民鋤作菜圃矣。沿新溝而南至於大橋
頭,則已挈挈鹿港之首尾而全觀之矣。望街尾一
隅而至安平鎮,則割臺後之飛甍甍鱗次數百家
非溪水)區別,而稱為新溝。
迤邐—音迤邐,連續不斷的樣子。
密邇—接近、靠近。邇,音邇,接近、
親近。
燬於丙申兵火者,今猶瓦礫成邱,荒涼慘目也。
估帆—販賣貨物的船隻。
猶幸市況凋零,為當道所不齒;不至於市區改正
挈—音挈,提、舉。
,破裂闤闤闠闠驅逐人家以為通衢也。然而再
經數年,則不可知之矣。滄桑時之可怖心,類如
此也。游興已終,舍捨桴而步,遠近燈火明滅;屈
指盛時所號萬家邑者,今裁三千家而已:可勝
飛甍—比喻高大的屋宇。甍,音甍,
屋脊。
鱗次—像魚鱗般緊密排列。
丙申—丙申年,光緒二十二年,西元
一八九六年。
市區改正—指日治時期實施的都市計
畫內容,包括馬路拓寬、街屋美化,
慨哉!
以改善都市生活機能及和品質。
闤闠—音闤闠,市場。
翻譯
裁—僅,通「纔」
。
我過去曾與朋友作伴乘竹筏在海邊遊玩,當時新
的鹽田尚未興建、舊鹽田仍未竣工;我也沒有心情走
到隄岸下,只在海邊徘徊,海水蔓延到天際,像一頂
斗笠,一片白色如銀的萬里海光,碧綠的海水漂浮盪
漾如一片琉璃。夕陽將要西下,剛升起的月亮如鉤;
水鳥已經不飛,船夫撐著長篙。向著新溝的方向移動,
靠近了鹿港的舊港口,從前商船進出之處,如今已經
淤積成為沙灘,被居民開墾成菜圃了。沿著新溝向南
到大橋頭,大致就能掌握鹿港全部的景觀了。眺望從
街尾一角到安平鎮,在臺灣割讓日本之後,如魚鱗般
緊密排列的高大房舍,毀於戰火的者數百戶,現在仍
然瓦礫堆積成小丘,滿目瘡痍。幸好鹿港的商業活動
衰落,日本當局也不重視這裡;還不至於實行都市計
畫,拆除市場一帶的屋舍,強迫住戶搬家,用來拓寬
7
高中 1 年級 國文
道路。但是再經過數年,那就不一定了。滄海桑田的
變化令人可怕,就是這一類了。遊興已盡,於是走下
竹筏改為步行,遠近的燈火閃動不停忽隱忽現;仔細
計算,在全盛時期鹿港號稱有萬戶人家,現在估計,
大概僅剩三千家而已:實在令人感慨啊!
成語集錦
1. 暮色蒼茫—形容傍晚的天色朦朧昏暗的樣子。
反義 晨光熹微。
2. 櫛比鱗次—比喻建築物排列密集。
同義 鱗次櫛比、櫛比鱗差、櫛次鱗比。
字詞摘釋
1. 一水通「津」—渡口。
2. 「固」余所不見—固然、雖然。
3. 「固」云欲以阜鹿民也—原本、本來。
4. 「向時」估帆所出入者—以前。
異義精析
靡
1. 無、不—亦「靡」不以鹿港為中樞。(洪繻〈鹿港乘桴記〉)
2. 奢侈—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司馬光
〈訓儉示康〉)
3. 順勢倒下—訓若風行,應如草「靡」。(潘岳〈閑居賦〉)
8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