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ED1235 中國百年思潮 (2023-24,下學期) 授課講師:胡芷妡博士 時間:星期四 2:30-4:15pm 課室:SWH LT2 語言:廣東話 電郵:jessiewoo@cuhk.edu.hk 如加退選後有任何選科問題請自行向通識部查詢 主旨: 本科探討中國由清末到近代的思想及文化轉變,包括西學的引入對中國傳統文化 的衝擊。本科亦討論中國近代思潮對知識份子及社會的影響。 學習成果: 1. 學生能理解中國近代知識份子及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2. 理解近代中國的「傳統」及「現代」文化 3. 明白西方學說如何影響近代中國知識份子 課程大綱: 1. 11 Jan 從士紳到新知識份子:理論與研究評述 2. 18 Jan 嚴復的天演論 3. 25 Jan 李鴻章與洋務運動 4. 1 Feb 梁啟超、康有為與百日維新 5. 8 Feb 馬禮遜與追隨者:基督教在中國 15 Feb 假期 6. 22 Feb 容閎與留美學生 7. 29 Feb 蔡元培、胡適與新文化運動 7 Mar 閱讀周 8. 14 Mar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革命思想 9. 21 Mar 王國維與新史學 10. 28 Mar 4 Apr 陳獨秀和李大釗:社會主義 假期 11. 11 Apr 毛澤東思想:新民主主義與群眾路線 12. 18 Apr 錢穆與新儒學運動 分數 繳交日期及方法: 1. 在家期中測驗 50% 於 4 月 8 日星期一下午五時前上傳至 veriguide,並將功課及回條傳上至 Elearning Blackboard (無需列印) 2. 期末家課式報告 50% 於 4 月 26 日星期五下午五時前上傳至 veriguide,並將功課及回條傳上至 Elearning Blackboard(無需列印) (四選一題,題目 於第一講派發, 每題 1500 字或 以上,不可多於 3000 字) 所有功課請於繳交前自行放上維誠(veriguide),並將回條上載至 Blackboard。手 寫者不在此限。有關維誠(veriguide)資料,請參閱 https://academic.veriguide.org/academic/login_CUHK.jspx -遲交報告者每日扣減 5 分,三日後當不及格論。 建議讀物: 1. 從士紳到新知識份子:理論與研究評述 a. 王爾敏, 〈十九世紀中國士大夫對中西關係之理解及衍生之新觀念〉 , 《中國近 代思想史論》,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頁 1-94。 2. 嚴復的天演論 a. 周昌龍, 〈嚴復自由觀的三層意義〉 , 《漢學研究》13:1 (1995.6),頁43-59。(又 收入劉桂生、林啟彥編,《嚴復思想新論》,頁63-85。) b. 黃克武,〈走向翻譯之路:北洋水師學堂時期的嚴復〉,《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49,頁1-40。 3. 李鴻章與洋務運動 a. 夏東元,《洋務運動史》,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頁 11-29。 4. 梁啟超、康有為與百日維新 a. 黃進興, 〈追求倫理的現代性-從梁啟超的“道德革命”談起〉 , 《新史學》19:4, 頁 77-120。 5. 馬禮遜與追隨者:基督教在中國 a. 王立新, 《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代化:近代基督新教傳教士在華社會文化 和教育活動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頁 146-209。 b. 邢福增, 〈革命時代的反革命:基督教「王明道反革命集團」案始末考〉 , 《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7,頁 97-148。 6. 容閎與留美學生 a. 陳瑋芬,〈西學之子—容閎與新島襄的異國經驗與文化認同〉,《中國文哲研 究集刊》30,(2007),頁 223-265。 b. 王奇生,《中國留學生的歷史軌跡》,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頁 92-129。 7.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革命思想 a.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頁 262-330。 8. 蔡元培、胡適與新文化運動 a. 應星,〈蔡元培的北大改革與大學精神的塑造〉,《二十一世紀》(1990),頁 116-126。 b. 黃克武,〈胡適與赫胥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8.06),頁 43-84。 9. 郁達夫和徐志摩:浪漫主義與存在主義 a.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頁 188-208。 10. 王國維與新史學 a. 周明之, 〈王國維的教育思想〉 ,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0.06),頁 109-134。 b. 楊國榮,〈王國維的內在緊張: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對峙〉,《二十一世紀》 (1992),頁 44-45。 11. 陳獨秀和李大釗:社會主義 a. 高力克,〈李大釗與民粹民主主義〉,《二十一世紀》(2002),頁 44-45。 b. 郭成棠, 《陳獨秀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 ,臺北:聯經出版社,1992,頁 121-154。 12. 毛澤東思想:新民主主義與群眾路線 a. 林毓生,〈二十世紀中國的反傳統思潮與中式馬列主義及毛澤東的烏托邦主 義〉,《新史學》6:3 (1995.09),頁 95-154。 13. 錢穆與新儒學運動 a.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頁 412-443。 參考書目: 1. 從士紳到新知識份子:理論與研究評述 -余英時, 《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 -楊洪承,《廢墟上的精靈—前現代中國知識份子思想文化的理路》,臺北:秀威 出版社,2010。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商務出版社,1995。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天津 :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3。 -Goldman, M and Leo Ou-fan, Lee (eds),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Cambridge, 2002) 2. 嚴復的天演論 -嚴復,《百年嚴復: 嚴復研究資料精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王建龍,〈長治久安: 理念、制度及其推進:嚴復政治哲學研究〉,上海:人民 出版社, 2010。 3. 李鴻章與洋務運動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李鴻章,《李鴻章家書》,北京:中國華僑出版,1994。 4. 梁啟超、康有為與百日維新 -梁啟超, 《太陽的朗照 : 梁啟超國民性研究文選》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5. 馬禮遜與追隨者:基督教在中國 -王立新, 《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代化:近代基督新教傳教士在華社會文化和 教育活動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6. 容閎與留美學生 -舒新城,《近代中國留學史》,上海:上海書店,1989。 -黃福慶, 《清末留日學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 頁,211-253。 -季羨林,《季羨林留德回憶錄》,香港:中華書局,1993。 7.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革命思想 -桑兵, 《孫中山的活動與思想〉,中山: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1。 -孫中山,《三民主義》,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9。 8. 蔡元培、胡適與新文化運動 -胡適,《胡適全集》,合肥市 :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林毓生,《五四 : 多元的反思》,香港:三聯書店,1989。 -王汎森, 〈從傳統到反傳統—兩個思想脈絡的分析〉 ,收入周陽山主編, 《從五四 到新五四》,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9,頁 242-267。 - Grieder , Jerome, Hu Shih and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liberal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17-1937 (Cambridge, 1970). - Schwarcz, Vera, 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 : intellectuals and the legacy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of 1919 (Berkeley, 1986). 9. 王國維與新史學 -王汎森, 〈陳寅恪與近代中國的兩種危機〉,《當代》,122 (1997):44-63。 -桑兵, 《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 : 兼論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臺北: 花木蘭文化出版 社, 2010。 -《國立中央研究院章程》,國立中央研究院,1929。 10. 郁達夫和徐志摩:浪漫主義與存在主義 -李歐梵,《中國現代作家浪漫的一代》,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11. 陳獨秀和李大釗:社會主義 -裴贊芬, 宋杉岐編著,《李大釗與早期中國共產黨》,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1。 -郭成棠,《陳獨秀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台北,聯經出版社,1992。 - Wen-hsin, Yeh, Provincial passages : culture, space,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 (Berkeley, 1996) - Dirlik, Arif,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 (Oxford, 1989) 12. 毛澤東思想:新民主主義與群眾路線 -皇甫瑗、李曉彤(主編),《毛澤東思想概論》,西北大學出版社, 2006。 13. 錢穆與新儒學運動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國立編譯館,1964。 -路甬祥,《鄧小平與中國科學院》,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樊洪業主編,《中國科學院編年史 : 1949-1999》,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 -溫濟澤(等)編,《延安中央研究院回憶錄》,北京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湖南 人民出版社,1984。 -金耀基, 〈中國發展成現代型國家的困境:韋伯學說的一面〉 , 《廿一世紀》 , (1991), 頁 56-72。 -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