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张维迎 教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23年9月12日 思维方式 • 所有的科学和理论都是思维方式。 • 也就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的逻辑构造,分析范式。 • 思维是地球上生活的人的思维。 • 所以,理论也会束缚人的认知: • 以知识分子为例 • 以天文学为例。 乔治·奥威尔(《1984》作者) • “一些理念是如此愚蠢,以至于 只有某些知识分子可能相信它,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普通人会愚 蠢到相信这些理念。” (25 June 1903 – 21 January 1950) 丹尼尔·卡内曼 (Daniel Kahneman) • Theory-induced blindness: • Once you have accepted a theory and use it as a tool in you thinking, it is extraordinarily difficult to note its flaws. If you come upon an observation that does not seem to fit the model, you assume that there must be a perfectly good explanation that you are somehow missing. 1934 年 3 月 5 日生 Two Sphere model of Universe 哥白尼的日心说预测能力不如地心说 目录 •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 市场的逻辑; • 经济学研究什么? • 经济学家如何思考? • 理解中国经济改革; • 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 经济学的发展史及经济学的未来; • 理念的力量---为什么需要经济学家?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 理解人类世界:人类是唯一有兴趣了解自己本身的动物;纵向的(历史) 和横向的。 • • • • • • • • • 人类历史; 中国发展; 社会问题; 经济危机; 改变观念和制度,使人类生活得更好; 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指导个人决策,如果改善生活; 人生修炼; …… 距今10万年前智人的迁徙 David Christian: Maps of Time: An Introduction to Big History 一万年前的两件大事 • 冰盖融化将世界隔离成三大世界,每个世界独立发展直到500年前; • 农业革命产生定居生活,村庄、城市、国家相继出现。 全新世的世界区 最近500年来 • 自哥伦布到达美洲来,这三大重新联系起来,全球化开始; • 200年前开始,逐步走向工业社会。 • 过去两百年全球化中的两大现象: • 大发展; • 大分流; 公元前1万3前年:90 公元前1千年(西周):150 公元1750年:180 公元2000年:6600 世界人均GDP,1500-1998 30000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年份 西欧12国 西欧衍生国 日本 中国 世界 2100 世界人均GDP(MAX/MIN) 25.0 瑞士/中国 21.7 21.3 美国/中国 20.0 18.7 美国/非洲 15.0 10.0 9.6 美国/中国 英国/非洲 荷兰/殖民地 5.0 荷兰/美国 2.0 意大利/墨西哥,北美洲 西亚/墨西哥 1.6 2.8 5.2 6.4 4.4 荷兰/非洲 3.5 意大利/北美洲(美国) 0.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人口数与GDP规模的相关系数(1000-2003) 1.2 1 0.9979 0.9873 0.964 0.9423 0.8 0.733 0.6393 0.6 0.5185 0.4 0.3404 0.2 0.1554 0.148 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可能的解释 • 地理决定论: • 孟德斯鸠(气候决定论);Jeffery Sachs; • Jared Diamond:生物地理学(植物和动物的富有程度); • 人种决定论(社会达尔文主义); • 文化决定论:从Max Weber开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宗教, 信仰,价值观,伦理等;格里高利·克拉克; • 制度决定论;经济学的解释; • 观念决定论。 推荐阅读 •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 ---Contours of the World Economy 1-2030 AD; •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 Kenneth Pomeranz: The Great Divergence; • 格里高利·克拉克:《应该读点经济史:一部世界经济简史》; • Daron Acemoglu and James A. Robinson: Why Nations Fall: Origin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 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第15章; 人类的进步来自合作 • 人类的进步都来自合作: • 荀子:“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则穷。” (《富国》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 群也。。。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王制》) • 休谟:人类的欲望和个人能力不匹配; • 协作提高能力,分工增加才能,互助减少了风险; • 中国30年与世界200年; • 亚当·斯密:“没有成千上万人的帮助,一个文明国家里微不足道的人,即便 按照他一般适应的舒服简单的方式也不能够取得其日用品的供给的。” (P.10) • 经济学是研究组织和制度如何使人类更好地合作的科学; • 哈耶克:市场经济---“扩展的秩序”。 市场的力量 • 戴维·兰德斯在《国富国穷》一书中讨论了为什么国家有穷富之分 的问题。他考察了地理、气候及宗教文化等因素,特别是对工作 努力、进步和主宰自然的看法,总结道:“归根到底,我要强调市 场的作用。”他指出,在欧洲,‘创新起到了作用并得到回报,统 治者和特权阶级阻止创新的能力有限。成功引发了效仿,孕育了 力量感,从长远看,这种力量感几乎能将人提升到神的高度。” 市场的逻辑与强盗的逻辑 • 个人利益与合作: •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无需完全理性); • 追求幸福的两种途径: • 强盗的逻辑:通过剥夺别人的幸福而获得自己的幸福; • 市场的逻辑:通过使别人幸福而达到自己幸福; • 市场是最有效的合作制度; • 市场的逻辑与宗教的逻辑; • 宗教与赚钱的罪恶感。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 人类历史的演变 强盗的逻辑 “敌众我寡则商,我众敌寡则抢”。 市场的逻辑 近代 资料来源:Michael Shermer: The Moral Arc, p.37. 孟德斯鸠等论商业社会与和平 • 四类社会:采集社会(hunting),畜牧社会(herding), 农业社会和商 业社会; • 采集社会和畜牧社会的民族经常处于相会冲突和战争中,而商业 社会的民族处于相互依赖中。和平是商业社会的自然结果。 • “商业的自然作用就是导致和平。彼此从事贸易的两国会变得相互 依赖:如果一国从买进中获利,另一国则从卖出中获利;所有的 联合都是基于相互需要。”(转引自《欲望与利益》第74页)。 • 弗朗索瓦·梅隆(孟德斯鸠的密友):一个国家的征服精神和商业 精神是相互排斥的。 巴斯夏论贸易与战争 • 巴斯夏原理(the Bastiat’s Principle):Where goods do not cross frontiers, armies will, but where goods do cross frontiers, armies will not. (cited from M. Shermer, The Moral Arc, page126.) • 推荐文章:巴斯夏,“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英国记者诺曼·安吉尔 • Norman Angell 《大幻觉》(The Great Illusion):战争是没有经济 效益的。掠夺在原始经济中也许有利可图,因为财富的形态是有 限的资源,比如黄金、土地或者自给自足的匠人的手工产品。但 在一个财富来自交换、信用和分工的世界里,征服不可能使征服 者更富有。事实上,征服者要付出金钱和生命,而且他破坏了人 人受益的信任和合作系统,他只会变得更穷。(引自斯蒂芬·平克 《人性中善良的天使》第290页。) 市场交易与信任 • 神经经济学家Paul Zak: 陌生人之间发生交易时,会释放出信任荷 尔蒙,因而强化了信任,并带来正反馈环。(M Shermer, p.126; ) • 心理学家Joseph Henrich的ultimatum game实验:全世界15个不 同的社会,2-人交易博弈(其中一个人决定给另一个人分多少 钱)。采集狩猎社会人们分给对方的是25%;在贸易活动更为频 繁的社会,比例是45%。(M. Shermer, P.127, p.363 ) 贸易、民主与战争 • 政治学家Bruce Russett and John Oneal: 当两个国家都是完全民主 国家的时候,冲突下降50%;当其中一个是非民主国家或专制体 制时,冲突翻一番。 • 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会显著降低国家之间的冲突。他们发现:市 场经济的自由民主国家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治理体制和经济体制更 繁荣、更和平,也更公平。特别的,只有当两个国家都是民主体 制时,和平才会出现,但当任何其中一个国家是市场经济时,贸 易就会促进和平。这意味着,就和平而言,贸易更重要。(M. Shermer, p.128) 和平的进步:随着民主整体的增加和专制政体的减少, 和平的进步 战争下降 民主国家 民主 民 数国 量家 的 国家 卷入战争 的国家 资料来源:Michael Shermer: The Moral Arc, p.129 专制 专制国 家家 资料来源:转引自:斯蒂芬·平克,第346页。 中国的市场化转型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从强盗的逻辑到市场的逻辑 • 用产权(property-based rights)替代职权(position-based rights)的 渐进过程: •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聚万者与王者同乐”。(司马迁) • 决策主体由政府官员转向企业家; 中国各省人均GDP: MAX/MIN 16 上海/贵州 14 12 14.2 12.512.4 11.6 10.9 10.610.710.6 10.610.410.410.4 10.3 9.8 10 8.7 9.1 8 9 9.4 9.7 9.8 9.2 8.7 8.5 7.9 7.9 7.4 7.1 7.9 7.3 7.4 6.9 6.3 6 5.8 5.2 4.7 4 4.3 4.3 4 4.1 4.4 北京/甘肃 2 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中国各省人口和GDP相关系数 0.9 0.847 0.852 0.851 0.849 0.847 0.846 0.85 0.832 0.806 0.8 0.797 0.775 0.779 0.769 0.815 0.814 0.806 0.792 0.78 0.774 0.75 0.722 0.718 0.712 0.702 0.7 0.666 0.65 0.6 0.55 0.536 0.5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为什么强盗逻辑根深蒂固? • 传统社会,土地(领土)是财富的主要形态,土地的有限性决定 了财富的有限性,使得人们认为,竞争就是零和博弈,就是分割 蛋糕; • 从演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传统社会中,具有强盗逻辑思维的人 更有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因为他们的基因更可能遗传下来; • 与此同时,社会学习(“榜样的力量”)形成了强盗逻辑的社会文 化:社会地位最高、最受民众顶礼膜拜的人,就是那些杀人最 多、掠夺财富最多、统治和奴役人最多的人。所谓“窃钩者诛,窃 国者侯”。秦皇汉武,成吉思汗康熙乾隆,凯撒拿破仑。甚至不知 过了多少年,他们的后代仍然得到荫庇。(贵族制度)。 经济学研究什么? • 经济学是研究国民财富增长和分配的科学(亚当.斯密《国富 论》); • 经济学是研究市场如何运作的科学; •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科学(Lionel Robbins); • 经济学是研究理性人如何决策的科学; • 经济学是人类行为学(Praxeology; Mises及奥地利学派); • ...... 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政 策分析的结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 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 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只有个人才有能力决策(方法论的个人主 义); • 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机会成本); • 好坏在多一点与少一点之间(边际分析); • 自由交换是互利的(双赢;价值创造); • 分工创造财富; • 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的灵魂; •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 利润是一种责任; • 结果比动机更重要(适用于道德判断); • 制度比人强; 1、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 所有的行动都是“个体行动”,因为只有个体有行动能力; • 也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发现、使用信息; • 行动是为了某种目的(end); • 每个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 • 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尽管未必是个人选择的直 接目的; • 经济学同样适用于分析“非经济问题”; • “群体”、“集体”、“政府”、“国家”等,只是一个隐喻,本身没有目 的,也不可能行动。 2、没有免费午餐(机会成本) • 没有免费午餐(弗里德曼); • (三句经济学名言之一;另两句: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熊彼特 的“创造性破坏(毁灭)”.) • 资源(手段)的稀缺性; • 选择意味着存在着约束; • 价格是对稀缺程度的度量; • 机会成本:其他选择的最大(主观)价值; • 所有需要“权衡”(trade-off); • 政府的忽悠;福利国家的问题。 3、边际分析 • 价值的主观性; • 钻石与水的故事; • 总价值不同于边际价值; • 选择不是“非此即彼”; • 最有选择通常在多一点与少一点之间; • 经济学是“中庸的理论”,不主张极端选择。 4、自由交换是互利的 • 产权配置的原则不同于价值最大化原则(大卫·休 谟); • 交易是一种合作行为,创造价值: • 对自由交易的限制是违法自然法的: • 自然法准则(大卫·休谟):根据同意转移所有物的法则(自由交易、自 由签约权); • 国际贸易:自由贸易是双赢的; • 对自由交易的限制导致社会损失。 5、分工是进步的源泉 • 柏拉图:哲学家统治,士兵(护卫者)保护,人民生产; • 大卫·休谟: • 人类的欲望和个人能力不匹配; • 协作提高能力,分工增加才能,互助减少了风险 • 亚当·斯密: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工作技能,提高熟练程 度,扩大市场; • 外生比较优势和内生比较优势。 6、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的灵魂 • 企业家精神:想象力、判断、发现、创新、冒险;做非常规的事 情; • 市场均衡化的力量; • 创新的驱动力; • 传统经济学不理解企业家。 马路上的钞票,捡还上不捡? 7、创新是增长的源泉 • 配置效率驱动的增长: • 创新驱动的增长; • 创新是“创造性破坏”: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商业模式、 新体制、新观念,替代老产品、老技术、旧市场、旧商业模式、 旧体制、就观念。 • 持续的增长只能来自创新! 8、利润是一种责任 • 传统经济学难于解释为什么有利润; • 利润是“剩余价值”; • 利润是管理者的报酬; • 利润是风险回报; • 利润是创新收益; • 利润是一种制度安排,让企业家承担责任: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 责任。 9、结果比动机更重要 • 经济学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动机; • 经济学家对社会的价值判断没有太多发言权。 • 真理只有一个,但好坏以人而定; • 道德判断与经济学: •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门无孝子 •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客观后果 主 观 动 机 经济学评价政策的标准 • 标准一:政策的结果与目标的目标是否一致还是相反? • 一个政策之所以是“坏”的,不是因为经济学家不喜欢它的经济结果,而是它的结果与政 策制定者自己的政策目标不一致,甚至相反; • 标准二:同样的目标是否有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 • 北京市控制车辆的政策; • 标准三:政策是否承认“消费者主权”(米塞斯)? • 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真正的“老板”,企业决策的基础是预测消费者的支付决策; • 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不好,因为它鼓励企业家在决策是更多地考虑的是政府的偏好, 而不是消费者的偏好! 10、制度比人强 • 制度是一种游戏规则:一种激励机制,决定选择与结果之间的关 系; • 人性没有办法改变,但人的行为因制度而变; • 经济学家不是道德学家;但不是说经济学家不关心道德; • 利己之心可以变为利人之行,也可能变为害人之行,关键看有什 么样的制度环境; • 道德堕落通常是“坏制度”的结果; • 最重要的制度: • 私有财产制度:私有财产是财富的基础,和平的基础,也是道德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 市场制度:将个人的善变成社会的善; 市场经济是什么? • 一只隐形的手(Invisible hand):价格 • 个人利益到众人利益的统一; • 一双隐形的眼(Invisible eyes):声誉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两只隐形的脚(Invisible feet):创新 • 财富不断增长,社会在不断进步。 亚当 斯密的精彩语录(1) • 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需要同袍的协助,但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仁 慈,那一定是不行的。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自利心,并表示对他 们自己有利,那么,他们的行动就容易展开,不论是谁,如果要 和他人做任何生意,请首先照这样做:请给我所要的东西吧,同 时,你也将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就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 要的大部分东西是以这种方式获得的。我们每天所期待的食物, 不是出于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仁慈,而是出于他们的自利的 打算。我们不要讨论他们的人道,而要讨论他们的自爱,不要对 他们讲我们需要,而要谈对他们自己的好处。(《国富论》 (上)第12页) 亚当 斯密的精彩语录(2) • (自利的人)受“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去尽力实现一个并非本意所 要达到的目的。没有考虑社会利益,并不见得就对社会有害。一 个人通过追求自身利益对社会利益的促进,往往比他有意促进社 会利益时更加有效。”(《国富论》(下)第30页) • 注意:自利(self-interest, self-love)不同于自私(selfish); • 经济动机也并不总是利己的;对金钱的欲望并不排除金钱以外的 东西,这种欲望本身也许是出于高尚的动机。(马歇尔) 市场经济与消费者主权 • 生产什么,谁说了算?消费者说了算! • 企业家就是伺候消费者的人; • 相对聪明的人伺候相对笨的人。 • 消费者每天都在投票决定谁输谁赢; • 市场经济是普惠大众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 个人是独立的; • 个人享有基本自由; • 个人财产是不可侵犯的; • 政府的职能:保护个人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 司马迁《货殖列传》 • 自由放任市场的最早倡导者; •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 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 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 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 期会哉? • 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 无休时,不召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 邪? • 企业家就是预测未来:时用则知物;择人任时;富无经业,货无 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 信誉: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 市场与理性 • 人的行为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 • 传统经济学:市场的有效性基于人的理性;非理性导致市场失 灵; • 我的看法:理性使市场成为可能;非理性使市场更为必要。 • 市场使得财富欲、权力欲、名望欲和信仰极强的人,最有可能给 社会带来好处,最少可能不给社会带来灾难。 我对市场经济的新理解 • 市场经济最大优越性在哪了?不是资源配置在边际上达到最优! • 市场经济的真正优越性在于:让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发挥;让那 些野心勃勃、有强烈的权力欲望、追求流芳千古的理想主义者, 只能通过为他人创造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欲望,而不给人类带来 灾难,至少不带来巨大的灾难。 • 原因是没有人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暴力手段占有他人的资 源。 • 我们需要一个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市场理论。 经济学与其它社会科学 • 所有社会科学都是有关人的行为的科学,但不同学科的方法、假 设、着眼点不同; • 经济学:从个人到社会(from micro to macro) • 社会学:从社会到个人(from macro to micro) • 心理学: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看人们实际上是怎么行为的。(行 为科学) 经济学与数学 • 数学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 经济学的数学化受物理学的影响; • 但经济学也为使用数学工具付出了代价! • 克鲁格曼:可以理解,并且不可避免,经济学是沿着数学阻力最 小的方向前进。 • 只在路灯下寻找丢失的手表。 • 削足适履:如果数学上没有办法处理,就假定它不存在。规模报 酬递增;技术进步;企业家; • 画蛇添足! 马歇尔论经济学与数学 • “数学训练是有用的,因为数学能通过异常简练准确的语言来清楚 表达一些一般关系和一些经济推理的简短过程,虽然这的确可以 用日常语言来表达,但不会有同样清晰的轮廓。更为重要的是, 使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的经验会使人们深刻领会经济变化之间的 相互作用,这是其他任何途径都不可能达到的效果。”(经济学原 理附录四); • 马歇尔曾写信给他钟爱的学生A.L.鲍利如何使用数学:“(1) 把数学 作为速记语言,而非调查工具;(2)坚持使用数学直到研究完 成;(3)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文字;(4)通过真实生活中的重要 事例来解释说明; (5)去掉数学;(6)如果不能成功做到(4)那 就尽量做到(3)。最后一步是我经常做的。” 经济学的历史 • 亚当 斯密《国富论》(1776)与古典经济学; • 1870s边际革命与主观效用理论; •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与新古典经济学; • 凯恩斯主义革命(1936)与宏观经济学; • 被边缘化的“奥地利学派”; •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经济学的未来革命? • 科学的发展总是进步的吗? • Whig主义历史观对吗? • 新古典市场经济学是对市场最好的描述吗? • • • • 假设的现实性; 描述的正确性(没有企业家的市场); 预测的准确性; 理论的缺陷不等市场本身的缺陷。 理论与现实 • 理论是一张地图; • 但不应该在灯下找手表; • 亚当.斯密的增长理论为什么会丢失? 可能的选择 • 科学的危机与科学范式的变化; • 有限理性代替完全理性; • 生物学演化论的方法代替物理学均衡论的方法; • 实验经济学和实证研究(包括案例); •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是否有可能变成主流? 利益与理念 • British Economist F. Edgeworh (1845-1926 ): “the first principle of Economics is that every agent is motivated by self-interest.” (Mathematical Psychics, An essa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to the moral sciences, London, C K Paul, 1881) Basic Assumption of Economics • Everyone knows his interests; • Everyone maximizes his interests; • All human actions can be justified by utility-maximization; • Society is a game of interests; • Institutional changes is the outcome of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 or the outcome of benefit-cost analysis of the dominant group. Puzzles • Why we need economics and other social sciences? • Many of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s happened in human history were not because one (or new) interest surmounted another (the vested interests), but rather it was because the new ideas surmounted the old ideas, or because ideas trumped interests. 大卫·休谟和凯恩斯 • David Hume : • “though men be much governed by interest; yet even interest itself, and all human affairs, are entirely governed by opinion.” (“Whether the British government inclines to Absolute monarchy or to a Republic.” in Essays, Moral, Political and Literary, ed. E. Miller, pp.51. Indianapolis: Literary Press. • 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思想,不论它们正确与否,都比一般所想象的 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它们统治的。实用主义者自认为他们不 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其实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自以 为是的当权者,他们的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某个拙劣的作家的 作品中提炼出来的。我确信,和思想的逐步侵蚀相比,既得利益的力 量被过分夸大了。。。。或迟或早,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 利益,而是思想。 理念的力量:米塞斯 • 米塞斯:人所做的一切,是支配其头脑的理论、学术、信条和心 态之结果。在人类历史上,除开心智之外,没有一物是真实的或 实质性的。 • 一般认为,社会学术的冲突是由于利益集团的冲突。如果这种理 论成立,人类合作就没有希望了。 • 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问题是社会学说状态的结果 • 学说的冲突是关于手段的,而不是关于最终目的的。 理念的力量:哈耶克(Hayek) • The belief that in the long run it is ideas and therefore the men who give currency to new ideas that govern evolution, and the belief that the individual steps in that process should be governed by a set of coherent conceptions, have long formed a fundamental part of the liberal creed.” (p. 98,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Why Ideas Matter? • Human is creature of reason (rational being); • We think consciously and logically; act with purpose and plan; • “Action is preceded by thinking. Thinking is to deliberate beforehand over future action and to reflect afterwards upon past action. Every action is always based on a definite idea about causal relation…Action without thinking, practice without theory is unimaginable.” (Mises, HA, 177) • Everything we do needs to be justified! • Ideas can be understood as a theorem for justification. What are interests? • Interests are perceived through ideas: • Peasants vs. landlords; workers vs. capitalists • Interests are more than materialistic interests; • Non-materialistic interests are more sensitive to ideas. • Psychological externality: one person’s state of mind can affect that other person’s happiness or utility. • To meet others’ expectation; • Ideas of justice and fairness are important. 为什么需要经济学家? • 经济学家的主要职能是捍卫市场经济; • 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捍卫? • 无知:(科学和理性)(市场的优点与缺点) • 无耻: • 既得利益; • 哗众取宠; • 政治需要; 好的经济学家和坏的经济学家 • 一个好经济学家与一个坏经济学家之间的区别就只有一点:坏经 济学家仅仅局限于看到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 时考虑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那些只能推测到的后果。 • 巴斯夏:在经济领域,一个行动、一种习惯、一项制度或一部法 律,可能会产生不止一种效果,而是会带来一系列后果。在这些 后果中,有些是当时就能看到的,它在原因发生之后就立即显 现,他们能够注意到它;而有些后果则得过段时间才能表现出 来,它们总是不被人们注意到,如果我们能够预知它们,我们就 很幸运了。 • 中国过去四十年市场化改革的成就与改革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什 么关系?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 “事实本身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 的,但如果我们有关什么正确和有益的 问题认识有误,却会改变事实和我们生 存于其中的环境,甚至有可能不但毁灭 已经得到发展的个人、建筑、艺术和城 市(我们早就知道,在各种类型的道德 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破坏力量面前,它们 是十分脆弱的),并且会毁灭各种传 统、制度和相互关系,而离开这些东 西,几乎不可能出现以上成就,或使它 们得以恢复。”(《致命的自负》第27 页) (8 May 1899 – 23 March 1992)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 “事实本身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但如果我们有关什么正确 和有益的问题认识有误,却会改变事实和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环 境,甚至有可能不但毁灭已经得到发展的个人、建筑、艺术和城 市(我们早就知道,在各种类型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破坏力 量面前,它们是十分脆弱的),并且会毁灭各种传统、制度和相 互关系,而离开这些东西,几乎不可能出现以上成就,或使它们 得以恢复。”(《致命的自负》第27页) 如何做一个好的经济学家? • 马歇尔说:经济学家必须训练他的知觉、想象、推理、同情和谨 慎的能力; • 经济学家需要有三种重大的智力:知觉、想象和推理。 • 其中最重要的是想象力,使他可以探索可见的事件之不显著即处 于表面之下的那些因素,与可见的原因之不显著即处于表面之下 的那些结果。因为经济学没有办法进行有控制的实验,或者实验 的代价太大(如计划经济) • 经济学家的同情心:是大爱,不是小爱。 • “事实上,近代经济学的创始者,差不多都是些性情温和、富有同 情心和为人道的热忱所感动的人。他们很少关心为自己谋取财 富,他们却很关心财富在大多数人之中的广泛的分布的情况。” 本章参考阅读 • 张维迎:《经济学原理》第1章; • 保罗·海恩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章;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1-2章; • 罗伯特·墨菲《第一本经济学》第1-2课; • 经典阅读: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第一篇《导论》 1-4章; • 张维迎:“反思经济学”(“市场的失败,还是市场理论的失 败?”,《市场与政府》第7-29页); • 巴斯夏:“看得见的与看不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