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普通心理學 心理學簡介與歷史 心理系 郭柏呈 第一章 p.2-40 (2ed) 大綱 • 心理學的定義 • 心理學的目標 • 心理學的歷史淵源與演進 • 心理學的思維 何謂心理學? • Psychology (Greek) o Psyche (靈魂): spirit, soul, mind, or self o logos (道理或學問): branch of knowledge (word, reason or logic) o心靈的學問 Psychology 研究人類個體心智與行為的科學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behaviour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mental processes (探討心智與行為,以及兩者關係的科學) Psychology 1. Scientific method 2. Behaviour 3. Individual 4. Mental processes Scientific method Set of procedures (實證的步驟與證據) o Collect data 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o Draw conclusions Scientific study Repeatable Public Empirical Skeptical Behaviour 肌肉、神經或腺體的反應 o Action (smiling, crying, running, talking…) o Adjust to their environment Individual 個體與個別差異 o A person o A chimpanzee o A rat … Mental processes 認知、情感、意志 Stimulus Mental processes Response E.g. thinking, planning, reasoning, creating, and dreaming… Psychology – Science? • Social science o 心理學 vs. 社會學、人類學 • Biological science o 心理學 vs. 生物學、神經科學 • Cognitive science o 心理學 vs. 哲學、資訊科學 • Heath science o 心理學 vs. 醫學、教育 大綱 • 心理學的定義 • 心理學的目標 • 心理學的歷史淵源與演進 • 心理學的思維 心理學的目標 • 對行為或心理現象 o 描述 (Describing what happens) o 解釋 (Explaining what happens) o 預測 (Predicting what will happens) o 控制 (Controlling what happens) 描述 • Behavioral (neural) data • Levels of analysis • Objectivity vs. Subjectivity 解釋 Synthesis of information • Seek to explain how behavior works • Internal factors • External factors 預測 Scientific predictions oBase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events relate to one another 預測 Suggests what mechanisms link those events to certain predictors • Causal predictions • Specifie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behaviors will change 控制 Making behavior happen or not happen • Interventions: e.g. help people gain control over problematic aspects of their lives 終極目標 • 滿足好奇心與獲得知識 • 解決現實問題 大綱 • 心理學的定義 • 心理學的目標 • 心理學的歷史淵源與演進 • 心理學的思維 心理學的家族史 心理學的歷史淵源 • 心理學的根源 o哲學 o生理學 • 影響心理學的重要學科 o物理學 • 影響心理學的重要大事 o第二次世界大戰 心理學的根源: 哲學 (philosophy) • 心理哲學的基本問題: o 模糊而零散的感官經驗, 如何成為有系統的抽象知 識。 o 心理表徵(如觀念、思考、 知覺等)的類別與特性為何? Plato 從希臘時代就開始的議題 • 每個人看到的外界事物是否一樣? 個體能交換主觀經 驗嗎? • 靈魂是否存在? 是否一定需要肉體來感知與接納經驗? • 知識是否來自於感官經驗? 還是來自於回憶或推理? • 心智能力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決定? • 可以透過聯想,將一個概念過渡到另一個概念嗎? • 精神狀態異常的原因為何? 心靈與肉體的關係 • 靈魂是心智的根源,意識是心智的展現。 • 心物一元論 (monism):心物一體兩面,相互影響 o 唯物論 (materialism):肉體運作產生心靈活動。 o 唯心論 (mentalism): 物質世界是心靈活動所產生的感知。 • 心物二元論 (dualism):心靈與肉體獨立存在,各有原則 心物二元論: 笛卡兒 Rene Descartes (1596-1650) • 肉體服從機械原理,以反 射(reflex)進行活動 • 靈魂存在於松果體(pineal gland),指揮身體 • 靈魂(非物質)與肉體(物質) 透過松果體連結與產生互 動 理性論 • 先天有詮釋機制。 • 外在的感覺訊息是沒有組織,也不具意義的。只有以知識 的形式投射時,才會產生意義,其形成的意義不會因為其 外顯性質改變而改變。 • 以時空架構解釋事件發生的因果關係。 經驗論 • 主張所有的知識都來自於感覺經驗,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 源。 • 任何複雜的思想都由簡單的思想組成。 • 由於空間與時間的緊鄰關係,可以產生聯結。 • 心智運作與機器類似,可由基本單位了解。 聯結論 • 單純的感覺經驗並不能形成智慧,不同感覺經驗需要依照 特定規則組織才能形成智慧。 • 聯結是心智的基本運作原則。 心理學的根源: 生理學 (physiology) •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 體液學說(Humoralism) o 認為人體由四種體液構成:血 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 o 四種體液在人體內失去平衡就 會造成疾病。 大腦與神經生理學研究 • • • • 神經細胞、突觸、訊息傳遞 動物研究 檢驗腦傷與功能的關係 大腦繪圖分區與功能區位化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影響心理學的重要學科:物理學 • 心理物理學 (psychophysics) o影響實驗心理學的測量方法 o量化心理感受 • 例如失戀有多痛? 剛經歷失戀的受測者,在 核磁造影(MRI)掃描時 ,觀看前伴侶的照片,並 回憶分手的經歷。當受測 者回憶起分手時… 心理學的演進 • 早期:結構主義、功能主義、完形主義 • 中期:心理動力論、行為主義、人本主義 • 近期: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 早期:結構主義 • 主張心智運作是否由不同的元素或成分所構成 oWundt:內省法(introspection) • 探討與分解意識經驗中的成分 • 檢驗知識是由簡單的感覺元素連結而 oTitchener: 進一步將結構主義的想法應用於概念與 思考 • 意識是在某一個特定時間心理內容的總和體 早期:功能主義 • 意識與心智都是為了個體適應環境與維持生命,主 張應從其功能去了解人類意識與心智功能。 o Charles Darwin o 適者生存:行為最重要的目的是生存與繁衍 o 為功能主義心理學的研究取向提供了理論基礎,使心理 學家能藉由動物模型來推斷人類心智運作與行為表現 早期:功能主義 • William James (當代心理學之父:心理學原理, 1890) o 強調行為目的為生存與適應 o 心智存在於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之中而無法切割出 不同的元素或成分 o 提出自我與意志理論,討論意識與情緒 o 心理學應注重心智活動的過程與功能,而非各活動間的結構關係 o 著重心理學的應用,影響教育界(John Dewey) 早期:完形(Gestalt)心理學 • Gestalt: o Max Wertheimer: 似動(apparent motion) o 應注重整體構造,而不是個別成分 o 認為如果許多獨立的成分在同一時空中出現,彼此間的 關係(如空間位置的接近性或出現時間的先後順序)對個體 知覺有很大影響 o 獨處與群體行為不同 中期:心理動力論 • 本能與驅力(性與攻擊) o o o o 探討潛意識(unconsciousness) vs. 意識(consciousness) 探討超我(superego)、自我(ego)與本我(id) 為了滿足本我的本能或解決衝突,此驅力需要尋求發洩 如果發洩受阻,會引發各種精神疾病,以偽裝的方式呈現,透過心理分析可 以尋找出疾病背後的潛意識原因。 • 貢獻 o o o o 強調潛意識歷程 (例如做夢) 常見日常生活現象 (例如說溜嘴) 心理分析治療法 (例如催眠) 建立一套完整的學說 (例如心理防衛機轉) 中期:行為主義 • 心理學是行為的科學。試圖建立如物理、化學、生物學的科學心理 學 • 探討刺激與反應間的關係 o o o o Pavlov:古典條件學習 Thorndike:law of effect (有效就會再做) J.B. Watson:行為是唯一可研究的對象 B.F. Skinner:認為心理學確立行為與環境刺激關係,排除心與內在歷程等 抽象概念 ,對刺激與反應的關係進行客觀的觀察與研究。(S-R Psychology) • 強化 (reinforcement):是行為形成的原因 o 行為主義建立了嚴格的行為法則以描述行為的產生與改變,為心理學奠定了 嚴謹的科學基礎 中期:人本主義心理學 • 注重心智活動的自主性,不受外在環境與先天本能的限制 : o 個體有自由意志,強調意識活動的自主性,不會受到潛意識主導 o 個體有自我成長向善發展的特性 o 人產生問題會自行解決 o Abraham Maslow:人有多個需求層次 (Need-hierarchy theory),由低至高分別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 自尊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 近期:認知心理學 • 內在歷程:例如記憶的維持、思考、推理、心像等等,這 些內在歷程仍可以影響與決定外顯行為,心理學並非只是 刺激與反應的連結 • 將個體心智歷程類比為電腦的訊息處理系統 (訊息處理論), 組織的方式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行為 • 沿襲行為學派的精神與實驗方法 • 使用電腦演算模擬認知運作 近期:認知科學 • 跨領域探討人類內在的訊息處理歷程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 • 神經科學的蓬勃發展影響了心理學研究 o 神經系統可以影響行為:中風、腦傷、腦部刺激造成行為改變 o 行為能影響神經系統 o 神經化學與行為藥物學的進展 o 腦功能造影技術可以直接觀察人腦的活動(在不破壞的前提下), 探討心智與大腦的相關,甚至包括情感或社會行為。 o 帶動了情感神經科學、社會神經科學、文化神經科學等研究領 域 當代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取向 行為測量 認知與內在歷程 + 腦影像 Bio-psycho-social perspective 研究派典(paradigm)的轉移 • • • • • 結構主義(內省法) vs. 功能主義 物理學方法 行為主義心理學 vs. 人本主義心理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認知心理學 o 語言學 o 電腦與計算科學 • 認知神經科學 • 人工智慧 (AI)? 大綱 • 心理學的定義 • 心理學的目標 • 心理學的歷史淵源與演進 • 心理學的思維 心理學的思維一 • 心理學是一門實徵科學 o可以檢驗的研究與實驗程序 o可以重複驗證的證據 心理學的思維二 • 先天與後天 o對於個體心智發展的探討都有貢獻 心理學的思維三 • 身體與心靈是一體的 o生理會影響心理 o心理也會影響生理 心理學的思維四 • 生物歷程的重要性 o人類基因體(human genome) o腦功能造影(brain functional imaging) o神經化學 心理學的思維五 • 多層次的互動: o生物與生理機制 o個體行為 o群體社會 (空間脈絡) o文化 (時間脈絡) 心理學的思維六 • 心智活動包含意識與無意識 o意識:控制的行為 o無意識:自動的行為 小結 • 科學心理學是: o 根據邏輯合理性 o 尋找支持或否定的證據 o 藉由批判性的思考 o 確立一個大眾都能認可與接受的想法 o 不斷地以科學方法進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