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中期花鳥畫發展進程之再討論與鳥類互動視角分析── 以黃居寀《山鷓棘雀圖》為例 國企三 林佳霓 B10704046 一、 緒論 放眼北宋花鳥畫的發展歷程,在歷代研究者經由文獻的爬梳與畫作的 脈絡闡釋,大體可收攏為前、中、後三個分期,其各自對應的指標畫者為 徐熙與黃氏父子、崔白與吳元瑜,以及徽宗畫院體系的衍伸體裁。進一步 關注隨時代推展的繪畫風格,觀得花鳥畫著重的目標,從起初的「形似」 的據實描寫,逐漸轉變為「神似」的意境追求;換言之,也就是逐步脫離 純粹的寫實樣態,轉以摹劃繪者欲藉畫作體現的所思所想。儘管如此,在 學者既存的斷代秩序中,我們可否尋得關於既有分期的討論空間?現今以 畫者活躍年代為主的劃分標準,其畫作又是否有跳脫刻板特質的可能性? 基於上述問題,本研究預計從黃居寀〈山鷓棘雀圖〉作為出發點,嘗 試藉黃筌〈寫生珍禽圖卷〉與後期崔白〈雙喜圖〉、〈寒雀圖〉等畫作進行 視線映射的空間分析,以探討作品中鳥雀的視角互動與空間配置,以及各 畫者對於鳥類姿態描繪的特色比較。於此同時,本研究也將叩問,這些分 期的指標畫作有否「寫生」或「寫意」之繪畫意涵,進一步針對既有學術 界對於北宋花鳥畫分期的框架進行反思與再詮釋。 二、 研究現況回顧 綜觀文獻素材,目前可約略將北宋各期的花鳥畫風格分為「寫實」、 「寫生」與「寫意」三個階段,且以現有研究成就觀之,此三階段是為承 接、而非重疊的樣態。因此本研究在文獻回顧的小節,將依循如此具次序 性的方式,來論述黃筌、黃居寀父子/黃居寀與崔白的畫作特色異同與傳 承特質,並延伸討論花鳥畫從「形似」到「神似」的轉變歷程。 (一) 文獻探討與反思 黃筌與黃居寀父子承襲五代西蜀繪畫風格,在北宋初期成為領導 花鳥畫壇的代表人物,也被視為當時宮廷花鳥畫的品評標準。1因其二 人長期任職於朝廷畫院,造就「院體畫」的風格鮮明,2與同一時期作 花鳥畫的南唐徐熙之灑脫情調各具異趣,也不外乎當代流傳「黃家富 1 2 吳文琦, 《綺麗夢境──花鳥畫創作之研究》 ,台南:長榮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 李玉珉, 〈黃家體製的代表作──黃居寀〈山鷓棘雀圖〉 〉 , 《故宮文物月刊》 ,卷 277,頁 33 貴、徐熙野逸」的流派觀點。基本而言,黃居寀繼承其父勾勒填彩的 寫實豔麗畫風,3但在現今唯一據信流傳之作〈山鷓棘雀圖〉中,卻在 景致的鋪排上有所進展。黃居寀始於關注禽鳥與景致的個別關係,藉 由片狀景色的配置,讓山石之景脫離花鳥陪襯,開始有了各自的述說 內容。4藉由組合不同類別的物件在同一畫面,「隨物造景」的論點也 被學者始於採用,但要留意的是,當代既有的寫實特徵,僅為追求形 似的呈現,忠實輸出眼底所見所聞是北宋早期的花鳥畫時代特徵。 進一步探討〈山鷓棘雀圖〉與〈雙喜圖〉的脈絡傳承性質,可以 觀得許多層面的突破性變革。〈山鷓棘雀圖〉的造意與用筆,較〈雙喜 圖〉而言皆更為穩實古樸。從石景描繪以相對早期的逆鋒乾擦形式, 到七隻麻雀造景呈現的繁簡有別,都可以窺見北宋早期描繪花鳥刻意 求真的特色。從構圖形式觀察,崔白〈雙喜圖〉脫離唐代以來花鳥畫 的居中構圖形式,且景物的鋪排也自片狀、不連貫的佈景,來到了綿 延景深的嶄新繪圖手法。5值得關注的是,此一現象也能呼應到與黃居 寀年代相近的范寬,其〈谿山行旅圖〉同樣為片狀的山水構圖;但與 崔白年代相近的郭熙,其作〈早春圖〉就推進到邊界感模糊的連綿山 水景緻,這或能作為同一時期畫家有所切磋交流的合理解釋。 在崔白的兩幅畫作中,皆能看到物象與景致的交錯關係,以及精 心設計的佈景單元,是在黃氏父子的作品中無法看見的創新意圖。〈雙 喜圖〉建構出聯繫角色視線與靜景的 S 形構圖,在刻意營建的造景 中,能感受到更加生動的觀感;6〈寒雀圖〉也藉著雀鳥顧盼的豐富姿 態,及樹枝的加以區隔、定位,營造繪畫空間中的靈巧穿越與物景互 動關係。7於此,寫生的意味已然明確,畫者追求的不再是單純的形體 相像,而是生物眉宇之間的盎然生趣。 觀察畫者與時俱進而逐步轉向的形意描繪,研究者或能看出當權 3 林順得, 《北宋畫院花鳥畫風格的轉變──談黃筌、黃居寀、崔白、宋徽宗、李安忠之間「花 鳥畫」的差異》 ,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8 4 陳韻如, 〈八至十一世紀的花鳥畫之變〉 ,收入《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 ,台北:石頭出 版股份有限公司,頁 350-371 5 江兆申, 〈山鷓棘雀、早春與文會──談故宮三張宋畫〉 , 《故宮季刊》 ,卷 11,第 4 期,頁 14-15 6 譚怡令, 〈精彩瞬間──宋崔白〈雙喜圖〉 〉 , 《故宮文物月刊》 ,第 342 期,頁 61 7 陳韻如, 《畫亦藝也:重估宋徽宗朝的繪畫活動》 ,台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論 文,頁 253 者與品畫者對於畫作呈現的偏好有所不同,而進一步去提問:「北宋時 期花鳥畫的轉變,究竟是越畫越像,還是越畫越不像?」這個問題並 無法從單一面向就能完整解答,僅能統合出一個脈絡的大方向,那就 是繪者逐漸脫離純粹形似的追尋,走向更高層次的精神意境描寫。 綜上所述,能發現單是使用「寫實」與「寫生」等辭彙來作為時 代斷面的總括性論述,或許顯得較為片面與去脈絡化。藉由「形似」 與「神似」的觀點提出,就能轉以關注意境神態的描寫,發掘各年代 繪者接續進化的「以意入畫」能力。 (二) 本研究的觀點推進 本研究從作品觀察著眼,嘗試提出自存有的北宋早期「寫實」、中 期「寫生」到晚期「寫意」之框架中,提出既定分期之下的再討論空 間,並佐以形似與神似的相關舉證說明。「〈山鷓棘雀圖〉有否寫生意 涵?」、「〈雙喜圖〉和〈寒雀圖〉有否寫意意涵?」諸如此類的研究問 題,都將在下節的作品分析部分,藉由視角映射的模式來尋得解答。 三、 作品分析 本次研究欲觀察畫作中鳥類角色的視角互動,以及各畫面物件的空間 配置關係,因此會透過「線性視角映射」的觀測方式來延伸角色視線,藉 此尋找彼此的交集與互動有無,以深入探究形似神似、寫生寫意等不同闡 釋形式的論述,是否具備再次修正與完整論點的空間。 (一) 線性視角映射 開始分析畫作前,在此先介紹本研究的作品觀察模式。何謂「線 性視角映射」?其方式為延伸選定鳥雀角色之視線,觀察各角色是否 有較為隱晦、不易尋找的互動意圖。藉由視線的拉伸與互動表現的文 字具象化詮釋,能更加細膩地討論不同作品間有否寫生與寫意等深層 意涵存在,也可說明作品是否到達繪製神情意境的「神似」境界。 (二) 個別作品藉「線性視角映射」之模式解析 1. 黃筌〈寫生珍禽圖卷〉 黃筌的〈寫生珍禽圖卷〉為付予其子居寶的寫生習作,8能看 到即便經由視線延伸,各鳥雀角色依然沒有明確交點,在生物佈 景的層面未能稱之「寫生」,充其量僅可說是鳥雀的圖鑑式陳列。 細緻觀看鳥雀角色的繪畫細節,可見他們的目光也稍顯無神,由 此可知黃筌的繪圖重點並非眼神、神情樣貌,而著重於身體與鳥 羽的姿態描繪,忠實呈現不同種類與站立角度(大多數鳥類角色 是以立姿被描繪,在此略以概稱)的鳥兒們。 儘管如此,右方的麻雀卻略有一絲談天的擬人形態出現,這 可否說是寫生的最初樣式?筆者認為這應解釋為黃筌珍禽寫生的 一部份,是其中一組鳥兒互動的描繪物件,可以被視為「寫生」 的最基礎樣態,基於鳥雀造型體現的層面而言。雖然只是畫作一 隅,但已能窺見花鳥畫畫者對於動物互動姿態的捕捉及追求。 8 林順得, 《北宋畫院花鳥畫風格的轉變──談黃筌、黃居寀、崔白、宋徽宗、李安忠之間「花 鳥畫」的差異》 ,頁 8 2. 黃居寀〈山鷓棘雀圖〉 藉由四繁三簡麻雀、山鷓的視線延伸,最先發現的部分是山 鷓所代表的近景,與麻雀盤踞的遠方山石是無所互動的。9但位於 枝幹上居中繪製的兩隻細緻麻雀,卻有視線交集的情景,此觀察 顯示出黃居寀不僅畫出鳥類姿態,也有意描繪鳥雀互動的視角交 會。進而將飛行中較為動感的兩隻麻雀與前二者連線,可以看到 一個 S 型構圖隱藏於後方的遠景處,對話與相互關注的成員增加 到四隻,呼告及吆喝的群組已然成形,寫生的生趣也呼之欲出。 換個連線形式,將畫工繁瑣與粗略的麻雀們分組串聯成三角 形的討論單位,可以再次把居中構圖的論點落實到作品中,觀得 圖形的中線約略落在圖軸的正中間。如此的連線群組,也能發現 三繁三簡的麻雀各自形成相互觀看的新聚落,山鷓後方的鳥群們 儼然被營造成生機盎然的遠端場域。 可以多加留意的是,右上方飛行姿態的麻雀,其頭部、身體 與尾巴的繪製角度各異,而這些角度並不會自然呈現在同一隻鳥 身上;10換言之,黃居寀對於這隻麻雀的繪畫的形式,是有所刻 9 陳韻如, 〈八至十一世紀的花鳥畫之變〉 ,頁 373 林順得, 《北宋畫院花鳥畫風格的轉變──談黃筌、黃居寀、崔白、宋徽宗、李安忠之間「花 鳥畫」的差異》 ,頁 15 10 意安排的,成就了「擺拍」的極致目標,目的在於同時畫出飛翔 的動感與主角視線的銳利性。這可以作為從形似前往神似境界的 說明,繪者以畫出「理想中所呈現的鳥類姿態」為目標,不惜脫 離原有的觀看動態,追求神情切合畫中情境的更高境界。 而站在枝頭上的四隻麻雀,其各自的前後關係並未表現得很 明確,枝條並非作為定位鳥雀的物件,而是純粹的設景及提供鳥 兒直立的載具。在作品中,我們也僅能藉由視角延伸的方式來創 建鳥雀互動的解釋模型,無法明確看見物景交流的事實,動植物 各自為政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認同黃居寀〈山鷓棘雀圖〉尚未抵 達物景交融的境界,如此的學術理解;該作以呈現寫生意象為主 題,也仍未指向追尋作者心境的寫意層次。 3. 崔白〈雙喜圖〉 〈雙喜圖〉為崔白傳世的經典之作,其鑑賞重點在於構圖與 生物間的生動樣態,以及植物與土坡造景的恰如其分。在鳥雀與 野兔間的視線交會層面,巧妙的部分在於,我們無法準確目測出 「野兔正在看哪隻鳥」,這不僅可作為崔白成功建構活潑生態空間 的註解,也正可作為繪畫空間立體化的最佳說明。在地景融合與 相映的前提下,兔子身軀的亮部反而是出現在接近土地的下緣, 好似地面的反光映照回兔子身體,形成一個視線聚焦的效果,崔 白完美地藉此細節做到「景物交融」的層次。 在此畫作中,刻意為之的造景手法也是關注的其一重點。土 坡的流線型態,提示了觀者的觀看順序與方向,11也連帶托出畫 面中疾風勁草的精彩瞬間。動態感十足的兩隻鳥兒,以逆風的姿 態前來觀察野兔,一隻貌似原地騰飛、保守地留心關注,而另一 者則「主動出擊」 ,呈俯衝姿態的張嘴喝止野兔進犯。相對於植栽 造景的柔軟迎合,崔白筆下的兩隻雀鳥更像破除弧形的和諧態, 加深了畫面生趣與分析的可看性。 於此同時,即便能在〈雙喜圖〉裡嗅出崔白有意繪製神似意 象的繪圖靈感,但更深一層探討畫意與否,似乎未加隱藏畫中有 話的複雜內涵。因此,筆者能根據上述觀察與舉證,認定〈雙喜 圖〉仍停留於寫生的層次,在描寫畫外思致的寫意向度而言,尚 未臻至成熟。 4. 崔白〈寒雀圖〉 〈寒雀圖〉的焦點為九隻各具靈動樣貌的麻雀,藉由折枝樹 幹的穿插錯節,讓前後景深始於建構跟可視化。透過視線的線性 延伸,大致可將這九隻麻雀分成三個群組:左方的三隻鳥雀,其 中兩隻若有其事地望向畫面外的一點,讓整個繪畫空間獲得無形 的拉伸效果,而另一隻麻雀姿態略微詭異的回頭看向觀畫者,讓 互動的形式不僅僅停留於平面中的鳥兒之間,更進階到了三度空 間中的「鳥與觀者」視野。中間群組的三隻鳥雀,左下與右下兩 11 陳韻如, 〈八至十一世紀的花鳥畫之變〉 ,頁 373 隻麻雀同步觀望上方麻雀,整個畫面單元呈現從構圖到互動地位 的「由上至下」 ,顯示上方鳥兒在該子群體中的地位與其餘二者有 所區別,崔白透過其獲得關注的樣貌來強調與他者的相異身份。 最後的右方三隻麻雀,佔了全幅約一半的畫面,卻未形成互 動的局面,可歸因於牠們各自生動的樣態已足以撐起通篇畫作。 觀看整幅作品, 〈寒雀圖〉的造景並未多加鋪飾,但視線優先關照 到的部分──右方俯衝與懸掛的兩隻麻雀──卻淡化了這個景致 鋪排的問題,轉而關注的反而是姿態各異(且略顯滑稽)的雀鳥 在各處的動態。本就刻意安頓於同一折枝的九隻麻雀,在畫面右 側「生動組」麻雀的賣力演出下,到達了最具戲劇張力的一刻。 筆者認為〈寒雀圖〉已然來到追求畫意神似的寫意境地,從 乾隆為其題詩,就可略知畫面賦予圖像外意義的可行性。儘管此 詩並非成畫年代所作,後續的題詩作為也無法肯定是否依循畫作 本意而下筆,但透過乾隆如此望圖生意的舉動,能確認的是〈寒 雀圖〉確實為觀者帶來畫面之外的全新思考議題。 (三) 小結 綜合上述四幅作品的視覺分析與意境揣摩,可以將本研究的作品 賞析章節收斂回兩大新有觀點: 第一是分期的解釋歧異。既有北宋花鳥畫的斷代觀點,對於許多 畫作細節的詮釋,是無法完備涵括的。花鳥畫以脈絡相承的模式持續 發展,因此介於固有分期交界的作品,本就可能含有雜揉不同時代特 質的圖像符號與構圖手法,而這甚至都還未提及畫者在當代頻繁交流 的狀況,與當權者喜愛的繪畫體系問題。忽略漸趨渲染與相互影響的 花鳥畫成畫事實,會無法精確解析許多作品中無法以該年代典型特質 述說的繪畫妙處。 而第二點的景致選擇差異,也是觀察後三幅圖(〈寫生珍禽圖卷〉 並未有景致構圖的元素,故在此不論〉可以歸納的新奇論述。該三幅 畫作的構圖進程,是越來越聚焦在鳥雀本身,淡化了佈景與其餘景致 物件的篇幅及重要性,顯示「焦點式構圖」的創作型態可能成為流行 形式。而這也能延伸到北宋後期徽宗朝畫院體制的「一鳥畫」潮流, 以景色襯托生物、「相得益彰」的模式已經不再受到青睞,反倒是竭力 把鳥畫的更加生動與細緻,才是當時蔚為風潮的畫法。 四、 結論 總論全篇研究的焦點,在於啟發筆者對於北宋花鳥畫發展的既有斷代 分期之再討論空間,藉由線性視角的延伸手法,細部觀察選定作品之間鳥 類姿態與神情的特色,進一步歸納與詰問固有框架的武斷與不足之處。這 些北宋前期、中期的指標性花鳥畫作品,其實仍都有深入詮釋為「寫生」 與「寫意」的學術觀點空間,將論說方式改以漸趨轉變的渲染形式,會讓 畫作解析的邏輯更為條理分明及完備。 藉由全新的視線延伸手法,未來也可類推適用於不同花鳥畫或人物畫 的作品賞析,找尋更為精細與隱晦的畫中交流生態,嘗試為現有作品提出 不同向度的說明及鑑賞視野。留意畫作的成畫脈絡,並且加以前人未採用 的模式深入解析,或許不失為開啟新論述與學術發現的一個起點。 五、 研究前景 完成此次研究後,筆者尚覺在許多層面的追尋仍未稱完備,因此在此 提出該研究主題仍可努力鑽研的研究方向與延伸議題: 首先是關於崔白的生平與創作歷程之釐清。崔白雖有數件傳世作品, 但文字史料中並無提及太多其創作風格與繪畫取材的論據。理解崔白為何 跳脫黃氏父子的院體畫體製,且還可走出創新的繪畫路線並「自出一格」, 將能更客觀地解析不同畫者對於構圖、命題以及生物姿態拿捏的技巧。 再者是關於多鳥畫到一鳥畫的進程變革,值得關注的是從崔白再到宋 徽宗時代的鳥禽主題揀選,是什麼樣的偏好或應用,使得北宋前期與中期 數量可觀的多鳥畫形式不復再見,反成為單一鳥禽描繪的天下?這個問題 還需關注取景與鳥禽祥瑞物特徵的史料,本研究未有能力關注與處理如此 廣泛而背景網絡複雜的議題,因此先將其列為研究前景的可延伸論點,更 待來日竭力搜羅各式文本來補充論述。 六、 附錄圖板 圖一 黃筌〈寫生珍禽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上圖左)圖二 黃居寀〈山鷓棘雀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上圖右)圖三 崔白〈雙喜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圖四 崔白〈寒雀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七、 引用文獻 吳文琦 2014 《綺麗夢境──花鳥畫創作之研究》,台南:長榮大學美術系 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 李玉珉 2006 〈黃家體製的代表作──黃居寀〈山鷓棘雀圖〉〉,《故宮文物 月刊》,卷 277,頁 33 林順得 2013 《北宋畫院花鳥畫風格的轉變──談黃筌、黃居寀、崔白、 宋徽宗、李安忠之間「花鳥畫」的差異》,台北:國立臺灣藝 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8-18 陳韻如 2014 〈八至十一世紀的花鳥畫之變〉,收入《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 宋之變》,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 350-373 2009 《畫亦藝也:重估宋徽宗朝的繪畫活動》,台北:國立臺灣大 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論文,頁 253 江兆申 1977 〈山鷓棘雀、早春與文會──談故宮三張宋畫〉,《故宮季 刊》,卷 11,第 4 期,頁 14-15 譚怡令 2011 〈精彩瞬間──宋崔白〈雙喜圖〉〉,《故宮文物月刊》,第 342 期,頁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