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Eugene Sun

秦灭六国之战

advertisement
秦灭六国之战相关史实
小丑组
目录
• 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
• 远交近攻
• 六国衰落
• 秦灭韩赵
• 秦灭魏
• 秦灭楚
• 秦灭燕
• 秦灭齐
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
• 《六国论》忽略了秦国自身的实力
• 秦国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和中央集权、内外并举的
战略、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的提升,以及战国时期天下向
统一的发展趋势。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秦国的崛起,并最
终实现了战国时期六国的统一。
远交近攻
•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驱逐了擅权的魏冉,任用范雎为相,
并积极推行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远交近攻先把斗争
重点放在近旁的韩赵,对较远的齐燕暂置不顾,稳住楚国
和魏国。从而“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
六国衰落
• 五国相王合纵连横接连的“并力西向”,还是会导致失败。
• 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共同组成联军,推举楚考烈
王为盟主,庞暖为联军主帅,联合进攻秦国。然而,当联军攻
至函谷关时,秦军出击,使联军溃退。联军转而进攻秦的盟国
齐国,夺取了饶安城。秦国在秦王政六年粉碎了楚、赵、魏、
韩等国发起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合纵对秦的军事进攻,
并利用反间计除掉了魏国的反秦势力信陵君。
六国衰落
• 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
国兵罢。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并韩灭赵
• 赵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差,内部权力斗争频繁。赵国杀李
牧,使秦国的离间计得逞。(虽然与文中所说事实相符,
但是与“不赂者以赂者丧”无关)对优秀将领不予重用,
被秦国攻伐,国力衰败。地震和饥荒等自然灾害。最终被
灭亡。赵王也割地。虞卿谏赵王割地(资治通鉴卷五之十)
并韩灭赵
• 韩国:作为关东六国中最弱的国家之一,早在秦王政时期
就臣服于秦国,疆域缩小,加上其改革不利,环境恶劣,外
交乏力,最终被秦国占领。前290年:韩入武遂地二百里于
秦
• 前231年:韩向秦献南阳地其他皆被秦国打打下的。
并韩灭赵
• 1. 秦国挑拨燕赵战争,然后进攻赵国。
• 2. 秦军攻占重要战略要地和城市,逼近赵国都城邯郸。
• 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
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於平阳,
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并韩灭赵
• 3. 赵国抵抗,李牧统率赵军并取得胜利。
• 4. 秦国灭韩国并采用反间计,导致赵国内乱。
• 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鄴,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六年九
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於秦。秦置丽邑。
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并韩灭赵
• 5. 秦国发动第三次进攻赵国,赵国最终被灭亡。
•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
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
东阳,得赵王。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秦灭魏之战
• 魏国:与秦国长期对抗,打不过,不断割地,导致疆域缩小,
国力衰退,内部纷争,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魏国衰弱直至灭亡
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魏国人才的大量流失。(吴起、商
鞅、范睢和孙膑)
• 魏国曾经是关键势力,但多年战争削弱了实力。秦王政二十二
年(公元前225年),秦军攻击魏国首都大梁。利用水攻三个月后,
城垣崩塌。魏国国王降服,但被秦将杀死,魏国彻底灭亡。秦朝
在魏国建立了东郡。
秦灭魏之战
•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
降,尽取其地。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秦灭楚之战
• 楚国:吴起变法,变法不力。政治腐败,不明大势。在与秦国的战争
中失去首都,被迫割让大量土地,国力受挫,都城多次迁移,无力与
秦朝抗衡。
• 秦王政派出军队进攻楚国,楚国是中国南方大国,拥有广阔的领土。
李信被委以重任,率领20万军队进攻楚国,计划采取两翼包围楚军的
战术。然而,李信在棠溪遭到楚军的沉重打击,战败后撤退。秦军遭
受挫折后,重新起用王翦,他率领60万大军再次对楚作战。王翦采取
固守策略,并令部队不出战,双方相持数月。最终,秦军追击楚军至
蕲南,击败楚军,攻陷楚都寿春,楚王被俘。仅经过一年多的战斗,
楚国彻底灭亡。
秦灭楚之战
•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
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史记·七十列传·蒙恬列传》
秦灭燕之战
• 燕国:统治者无能,频繁与邻国发生战争(政治错误,灭齐自削,疲赵自
弱),国力大幅衰退,成为相对较弱小的国家。
• 公元前227年,秦灭燕之战爆发。秦王率军攻打燕国。秦将王翦采用迂回包
围战术,击败了燕军,包围了燕都。燕王喜和太子丹逃亡至辽东。燕太子丹
提出了刺杀秦王的计划,即著名的"荆轲刺秦王"。刺杀行动让秦王政丧命,
使他对燕国怀恨在心,立即增兵并全力进攻燕国。秦军追击太子丹,燕王喜
被俘,燕国被彻底灭亡。(六国论描述事实与历史事实相符,但是与“不赂
者以赂者丧”无关)
秦灭楚之战
• 引兵欲攻燕,屯中山。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
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
年,王贲攻。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
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秦灭齐之战
• 齐国:政治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缺乏领导才能和军事实力,国策失误
(趁五国攻秦之际,独灭宋国,引发诸国不满),齐国灭宋引发了各国之间
力量的不平衡,失去强国地位。
• 秦灭齐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在此之前,齐国置身度外,坐视其他国家
被秦国灭亡。齐国缺乏战略准备,政治上麻木不仁。齐王建昏庸无能,相国
后胜贪财无厌,为秦国效劳。秦将王贲率军突袭齐国,齐没有抵抗能力,齐
王建被迫降服,最终饿死在松柏之间。
秦灭齐之战
•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
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结论
• 秦朝最终成为统一六国的原因很多,六国最终相继灭亡的内部原因也
很多,但是如果说最重要的“弊在赂秦”那肯定是不准确的。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