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陳柏安

稅評

advertisement
失控的巨靈與吹破的牛皮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
10 September, ’23
七○年代財政學中之公共選擇學派學者,提出了「巨靈政府」的假說;以舊約聖
經中,釁孽四海的巨大生物「利維坦」
(Leviathan,又譯為「巨靈」)作為譬喻,
說明政府是以租稅剝削人民、極大化收入的怪物;不受約束的巨靈政府,結果將
吞噬整體經濟。
近年來,我國中央政府規模的擴張,讓人憂心巨靈已然失控;情形的嚴重,從近
年來蔡政府編列的預算,可窺一斑。
八月底,行政院會通過蔡政府任內最後一個總預算案—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
案,提請立法院審議。雖然記者會中,不論是院長的簡報,亦或是主計總處與財
政部對於總預算案編列情形的新聞稿資料,強調的都是遵守財政紀律,但政府支
出的大幅成長,悖離了財政紀律首重之「對於政府支出成長之節制」的要求。
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規模為 2 兆 9,968 億元,直逼 3 兆元的大關。歲出 2 兆
8,818 億元,相較於本年度預算案歲出 2 兆 6,891 億元,「僅不過」增加 1,927 億
元、增幅 7.2%。
但只比較兩年的變化,忽略了「溫水煮青蛙」的效應。本年度總預算案歲出,相
較於 111 年度增加了 4,680 億元、增幅 20.8%。因此,將 111 至 113 三個年度間歲
出的擴張加總,合共 6,627 億元、增幅高達 28%!
再進一步將比照基準回推至 2016 年,蔡政府上任後所編製的第一個總預算案—
106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 1 兆 9,980 億元,因此,不過是六年的時間,總
預算案歲出增加了 8,838 億元、增幅高達 44.23%;巨靈政府在總預算歲出,增長
了將近 1.5 倍。
更有甚者,在總預算外的政府花錢,更是驚人。前瞻基礎建設、防疫紓困振興、
新式戰機採購、海空戰力提升與疫後特別條例共五項特別預算,已執行完畢與已
編列法定預算者,歲出合共高達 2.47 兆元;其中前瞻基礎建設,尚留有 705 億
元額度,可編列第五期預算。
而在經濟表現方面,名目 GDP 由 2016 年之 17.56 兆元,提高至 2023 年預估之
23.36 兆元,增加 5.8 兆元、增幅 33.03%。總預算歲出成長,大於名目 GDP 成
長;略言之,政府花錢增加的速度,遠遠大於經濟成長的速度。
綜觀 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編列說明,至少還有兩點大吹牛皮之說:
「維持財
政穩健」與「蓄積財政能量」,甚為偏頗。
首先被作為政績宣揚的是:蔡政府七年來歲入逐年成長、維持財政穩健。按決算
審定數,111 年度中央政府歲入,相較於 105 年度蔡政府上台,成長 43.1%。然根
據上述討論,就算不考慮特別預算,僅是總預算案歲出 44.23% 的成長,就大過
歲入的 43.1% 成長,所謂的「維持財政穩健」
,不過是報喜不報憂。試問:花錢
(歲出)增加的幅度,大於賺錢(歲入)增加的幅度,何來「穩健」之有?
另一點被作為政績宣揚的是:蔡政府連續六年總決算歲入歲出產生賸餘、蓄積財
政能量。按決算審定數,中央政府尚有累計賸餘 5,908 億元;由於累計賸餘可供
作以後年度預算融資財源之所需,這「蓄積」財政能量之說,乍聽之下,煞有介
事。
但事實是,各項預算從累計賸餘中所編列之移用情形,包括有:112、113 年度總
預算預計移用,以及新式戰機採購、防疫紓困振興與疫後特別條例三項特別預算
預計移用數,合共 5,877 億元;正負相抵,中央政府累計餘絀,只剩 31 億元!號
稱「蓄積」財政能量,實為「用罄」財政能量。
當稅收預測方法像月亮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
16 September, ’23
審議中的一一三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除整體規模直逼令人不安的三兆元大關、
顯現「巨靈政府」的擴張外,稅收預估方法的改變,也引來了在野黨的質疑,認
為行政部門有「虛編稅收」的情形。
首先應有的認知是,愈是要花大錢的政府,就愈有虛編稅收的誘因。預算之編製,
收入與支出必須相等,有一百元支出,必須要有相對應一百元之收入。因此,在
政府有巨額支出的情形下,如無足夠的稅收支應,編列債務之舉借,預算審議時,
又恐遭致「債留子孫」的批評;此時虛編稅收,就可以避免「預算編不出來」的
窘境。
讀者或許好奇,如果稅收是虛編的、屆時沒有錢入庫,政府如何花錢?其實這一
點都不需擔心;只要沒有超過舉債上限,政府大可透過向銀行融資、發行國庫券,
甚至是發行公債等方式取得資金,來挹注已經通過的預算。
有趣的是,政府也有可能透過「虛編歲出」的方式,籌措所需財源。根據《公共
債務法》
,政府每年度可舉債的上限與歲出有關,虛編的歲出,未必真的要執行,
但一定可以讓政府多借一些。此一手段,本質上有如民間之「詐貸案件」;過往
就有部分地方政府,長期虛編歲出,以規避舉債上限,而遭到監察院糾正。
回到一一三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的討論,究竟行政部門是否虛編稅收?這個問
題,永遠也不會有答案。沒有人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如果實際執行預算,稅收確
實能達到所編列之金額,何來虛編之有?就算實際徵起的稅收,並未能達到編列
的水準,行政部門也可以輕鬆地以「估計誤差」,一語帶過。
一個有參考價值的數據是,如果稅收預估方法不變,一一三年度稅收預估金額為
何?筆者以最受人質疑的營業稅與證券交易稅試算,行政部門改變稅收預估方法,
確實帶來了相當程度估計結果的提升;兩稅因預估方法改變,預估稅收「超額增
加」了一五四億與三五五億元。
如將此差額視為「虛編」的稅收,則僅僅是營業與證券交易兩稅目,「虛編」金
額就高達五○九億元。
是以,面對外界的質疑,行政部門應認真解釋的是:為何改變了稅收估計方式?
難道稅收估計像月亮?何以新預估方法會使稅收驟增?又,在不同方法所估計出
的結果中,何以採用較為「樂觀」的數字?
最讓人擔憂的是:總統大選選戰即將揭開序幕,若是目前執政之一方,為贏得選
票,挾其行政優勢,在編列明年度預算時大灑幣,違反財政紀律。
財政紀律首重在於政府支出成長之節制,若有政治、選舉因素影響預算編製,而
出現「政治預算循環」;在大選年,掌握行政資源的執政者,操作財政與貨幣政
策工具,以擴大政府支出、減稅與增加貨幣總計數的方式,討好選民,則是民主
的災難,嚴重傷害國家未來。
指鹿為馬、欺世盜名、雞鳴狗盜的賸餘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
24 September, ’23
施政績效的宣傳,當然挑好的說,於是訊息的偏頗、不完整,遂成為常態;很多
時候,資訊的公布,明明會引起國人的誤解,但只要此一誤解有利於當權者,又
何必清楚解釋;曖昧一下,也就呼嚨過去了。各級政府機關,皆設有「即時新聞
澄清專區」
,向來都是澄清外界的可能誤解,未見對於可能造成外界誤解來澄清。
就此而言,
「政府」與「詐騙集團」相異者幾希?後者不能課稅,而且一旦被抓
到,必須接受法律制裁。
日前行政院通過總規模達 3 兆元的 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院長記者會 9 頁
的簡報內容中,有 3 頁在頌揚施政成果;特別強調財政管理績效:「連 6 年歲入
歲出有賸餘」,並製圖呈現賸餘金額,自 106 年度之 25 億元、增加至 111 年度的
4,993 億元。但「歲入歲出有賸餘」是甚麼意思?耐人尋味。
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賸」字通「剩」
;是以,
「賸餘」為「多餘」
、
「餘留」之意。按此,政府在一會計年度的歲入與歲出有賸餘,字面的意涵是:
歲入減歲出,得出之差大於零;政府花費,用之而有餘、財政有餘裕。但這真是
一個天大的誤會。
首先,課稅收入為歲入的主要組成;所謂「量入為出」
,預算編製時,稅收估低
一點,歲出就無法過度的擴張。一旦執行預算,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決算時,
很容易就會出現歲入大於歲出的情形。因此,歲入歲出賸餘的數字,是可以操弄
的。
第二,查閱資料顯示,106 年度至今,中央政府普通基金債務餘額從 5 兆 3,960
億元、攀升至 5 兆 9,520 億元;其間除 107 至 108 年度略有下跌外(322 億元),
其餘各年間,中央政府債務節節攀升。在政府財政確實有餘裕的情形下,既有債
務若沒有因多還債而減少,也應該維持不變,絕對不會出現,政府財政有餘裕、
債務卻又同時增加的情形。此種號稱有剩、而且越剩越多,卻又要持續不斷借錢
的「賸餘」,是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指鹿為馬的「賸餘」。
第三,在債務不斷攀升的情形下,所謂的「賸餘」,很有可能是跟後代子孫「硬
借強取」而來的。試想,總預算有歲入歲出賸餘 100,另有特別預算,經由舉債
因應歲出 100。此時,就整體財政收支(總預算加計特別預算)來看,並無賸餘;
但只要在宣傳時,刻意轉過頭去不看特別預算、只看總預算,仍然會有歲入歲出
賸餘 100。這種透過由後代子孫負擔的債務所「創造」出來的「賸餘」
,是不折不
扣的欺世盜名。
最後,政府有許多本帳,展示其中一本的賸餘,並無法呈現財政全豹。以今年度
為例,不考慮國營事業與非營業基金預算,中央政府除年度總預算外,尚有:疫
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新式戰機
採購以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 4 期,共四項特別預算。其中,除總預算可能出現
「歲入歲出賸餘」外,四項特別預算—由於歲入皆為零—全都是「歲入歲出差短」
(短絀)。拿總預算賸餘作為政績宣揚,然後選擇性忘記、不說清楚其他預算的
差短,豈無雞鳴狗盜之嫌?
漂綠是碳權交易的市場失靈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
14 October, ’23
「漂綠」是由表示人為刻意的「漂白」與象徵環境永續的「綠色」
,所合成的一
個新詞;用以說明企業、其他組織或政府,以某些經濟活動展示其對環境永續的
付出,但實際上卻是反其道而行,甚至對於環境造成更大的傷害。
但曾幾何時在許多公共論壇的討論,不明就裡地將「多種樹」或「買碳權」等行
為,都冠上了漂綠的汙名。
「世界經濟論壇」將常見的企業漂綠「態樣」分為兩大類,第一、
「選擇性揭露
資訊」:只揭露對環境有正面影響的訊息,卻忽略或漠視對環境可能造成負面影
響的訊息;第二、
「象徵性的行動」
:汲汲營營以表面作為來塑造環境永續的形象,
卻怠忽應有的實際減排行動。
按此,漂綠是指一味地宣傳種了多少樹或高調地購買碳權、卻絕口不提自身的碳
排或減排努力;多種樹或買碳權本身,並不是漂綠。
根據財政學理論規範面的討論,在既定減排目標下,為達成資源配置效率,要追
求的是「成本有效性」
;亦即,以整體經濟體系成本最小方式,來達成減排目標。
在各種可以達成減排成本有效性的機制設計中,碳權交易制度,最為學者所推崇。
擁有碳權的廠商,固然可以使用其所擁有之碳權,也可以將碳權出售給其他廠商,
而以自行減碳的方式,來補足所售出的碳權。賠錢的買賣不會成立,碳權交易的
進行,必然是擁有碳權的廠商,出售碳權所能獲得之利益,大於其自行減碳的成
本;而購買碳權的廠商所支付之代價,低於其自行減碳的成本。
因此,碳權交易一旦成立,意味的是,市場「看不見的手」,將高減碳成本廠商
的減碳責任,經由購買碳權方式,轉移給低減碳成本廠商,進而降低整體減碳的
成本。是以,如果買碳權是「漂綠」
,這種可以降低整體經濟減碳成本的「漂綠」
,
難道不應該多多益善?
所以必須要釐清的癥結是,漂綠的問題,不在「多種樹」或「買碳權」等行為,
而在於碳權交易的「市場失靈」
。回到「世界經濟論壇」所列舉的兩種漂綠態樣,
一言以蔽之,其實就是在「資訊不對稱」下,所衍生的市場失靈問題。
企業實際排碳情形為「隱藏資訊」,外界不得而知;根據企業所公布的綠色資訊
判斷企業環境永續的努力,結果適得其反,挑選出來不過是善於隱匿排碳資訊的
企業,造成「逆選擇」的現象;這正是漂綠態樣一。
企業實際減碳努力為「隱藏行為」,外界難以觀察;既然如此,企業何必認真減
碳,應將資源用在象徵性的行動,造成浪費的「道德危機」現象;這正是漂綠態
樣二。
由臺灣證券交易所和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的「臺灣碳權交易所」
,已於日前掛
牌上路,臺灣即將出現媒合碳權供需的自有交易平台。如何促進碳資訊的透明公
開與避免市場支配力的影響,是維持市場良善運作、避免市場失靈的首要。
預算偷雞摸狗 作戰訓練計劃能切實?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
October 22, ‘23
「預備金」之設置,用意在於備不時之需,編列預備金時如已預定用途,如何因
應突如其來用錢所需?偷天換日將特定支出以預備金名義編列,是規避立法機關
監督;若其用意在便於經費之流用,則是視法律與財政紀律如無物。
政府預算於年度開始前即已預先編籌,實際執行預算時,必然會發生在籌編當下,
難以預料或無法設想之情事,為使政事得以順利推動、提高施政效率,是以《預
算法》乃設有預備金之機制。
我國預備金制度分為「第一預備金」及「第二預備金」
:
「一備金」於公務機關單
位預算中編列,其金額不得超過經常支出總額之 1%;
「二備金」則於中央政府總
預算中編列,其金額視財政情況決定。
一備金用於各該機關執行歲出分配預算遇經費有不足時,經報請上級主管機關核
定,轉請主計總處備案,即可支用,不須再經立院同意。按此,一備金乃用於已
編列之經費不敷使用時,而非用於新增業務或突發緊急事件。一般而言,總預算
內各機關、各政事及計畫或業務科目間之經費,不得互相流用,但一備金並不受
流用限制;雖編列在經常門,動支時經資門皆可,使用上比較有彈性。
二備金則是政府整體的預備資金,各機關因應政事臨時需要,必須增加計畫及經
費(或原列計畫費用,因奉准修訂致原列經費不敷、增加業務量致增加經費)時,
可經行政院核准動支;事後須由行政院編具動支數額表,送請立法院審議。由於
二備金之編列與動支,皆由行政院主導,較常用於特殊事故或緊急情況,因此,
常被外界稱為行政院的「救命錢」。
國防部所屬單位預算對於一備金之編列,103 年度(目前網頁所公布可回溯的最
早年度)至 112 年度,每年均編列 8 億元,唯獨日前於編制 113 年度預算時,暴
增至 28 億元、突然間多冒出了 20 億元。
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中,國防部所屬單位預算之經常支出合計為 3,770 億
元,依法可編列一備金之上限為 37.7 億元,按此,國防部編列一備金 28 億元,
並無違法之虞。但事情恐怕沒有那麼單純。
今年 5 月,約莫是在 113 年度預算編籌作業的概算階段,國防部修訂了行政規則
《國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
,增設:
「國防部報經行政院核准,得以第一預備
金支應已逾預算編列時程之新增迫切性建案」之規定,由於一備金不須經立院審
議,等同所有根據修正後新規定、以一備金支應之建案,皆不須經過立法機關審
議,有如是「快速通關」條款。
國防部一手修改內規、放寬使用一備金的條件,另一手於預算中大幅增編一備金
的作法,自然召來立法部門關注。國防部為說明正當性,以去年 8 月發生的金門
屢遭無人機襲擾事件為例,指稱反制系統預算於 113 年才得編列,造成「戰力罅
隙」。
許多國人聽到國防部此一說明,只怕會倒抽一口氣,隨即恐懼的涼意,從脊椎直
竄腦門:「天啊!難不成國防部壓根不知道,預備金可即時用來建置反制系統,
何須等到 113 年才編列預算?」又,
「113 年編列預算,豈不要等到 114 年方得執
行?」
堂堂國防部,如果只是在預算編列上,耍些雞鳴狗盜伎倆,規避立法監督、便宜
行事,貽笑國人也就算了,讓人擔心的是,作戰訓練計劃是不是也盡搞些自以為
是的小聰明?
主計總處為國防部緩頰的說詞,也讓人失望。老謀深算的主計長竟謂:
「增加 20
億元是因為中共的船艦頻繁繞台,導致國軍各項油料花費很多,所以要第一預備
金增加支出。」奇怪了,共軍船艦繞台,已然是「常態」,豈是這一、兩天才發
生的事,主計長要提醒國防部的是,因應共軍船艦繞台所需之軍費支出,應於一
般預算中編列,怎麼會去「呼應」其增加一備金的作法?
按主計長邏輯,因應中共對我在國際政治的打壓,外交部應增加一備金的編列;
因應中共對我農產品出口禁令,農業部也應增加一備金的編列。其他所有部會,
全都應該類推適用。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