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Tom jim

让数字化手段为小学生阅读助力 白永兵

advertisement
网络首发时间:2023-10-23 16:08:39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4754.T.20231023.0846.002
·图书视界
10.3969/j.issn.1671-489X.2021.03.062
让数字化手段为小学生阅读助力
◆白永兵
闫敬霞
摘 要 阅读过程是一个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
与学生间多元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数字
化手段的支持下,把阅读教学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
式,并把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融为一体,让学生的
阅读变得更富情趣、更有兴致、更接地气、更有品位,
最终实现多维度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目的。笔者结合自
己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方面的尝
试和心得。
关键词 阅读教学;阅读素养;数字化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3-0062-03
0 引言
对小学阅读教学来说,阅读是一个由浅入深的
思考、体验、感悟的过程。传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读”,方式是围绕“读”采取的不同形式,手法
比较单一。新课改以来,数字化手段对阅读教学形
式、课堂结构、指导方法的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教师借助数字化手段可以让阅读活动由平面
转变为立体;由纯视觉传感转变为视听共同感知;
由呆板的纯文本阅读转变为生动而具体的情境体
验,使阅读教学变得更具情趣、更有兴致、更接地
气、更有品位。
1 数字化手段让阅读变得更具情趣
数字化手段介入阅读教学后,使阅读形式更具
时代性。教师可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电
子白板、PPT、Flash、微课、抖音、快手等手段,
通过文本和数字化手段的交融,赋阅读以音画一体
的理想情致,使阅读从视听等多个角度丰盈学生的
头脑、净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
1.1 要让导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如果设
计的好,就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指导学生
读《松鼠和松果》时,导入时笔者利用 Flash 技术
把松鼠耳朵设计成被遮挡三分之二的形式,让学生
猜猜是什么动物。学生明白要求后,争先恐后地抢
着回答问题;下一步,笔者让镜头陆续露出松鼠的
半边脸部、躯干和四肢、毛茸茸的大尾巴,设置了
如下的问题:“你猜对了吗?要是猜对了的话,能
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吗?”让孩子们猜,成功唤起了
学生积极表述所读内容的欲望,激发起学生主动对
文本内涵的探究欲。
1.2 要对文本进行合理的情境演绎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恣意于联想、钟情
于想象、沉浸于幻想的年龄段。教师可抓住这一特
点,借助现代化技术,把文字转化为贴近学生心理
和认知水平的微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法刺激他
们多种感官的兴奋点,激起他们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为后续环节的顺利推进打好基础。
如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笔者以“高山
流水”为背景音乐,制作了 PPT 课件,选用了从网
上搜集的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图片、视频,分别从
视觉——“红松、白桦、柞树、乳白色的浓雾、野
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嫩绿、苍翠;味
觉——酸甜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听觉——哗哗地、
呼呼的;触觉——又松又软、又肥又厚的角度,引
导学生用感官来体验小兴安岭的四季。笔者一边播
放课件,一边要求学生找出能够诠释文本的内容的
课文、图片和视频,体会文本的内涵。这样,学生
不光对文中的词句、手法产生了深刻的体会,还对
如何领会同类型的文章产生了经验性认知。
1.3 要给学生消化所读内容的思维空间
千篇一律、千文一法的内化形式是阅读指导的
不足。教师应该更多地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竞赛、
情景剧表演等手法,对文本进行全新的诠释,让学
生对教师指导阅读的方式方法始终保持新鲜感。如
阅读《快乐的小公鸡》《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
借尾巴》等适合改编成课本剧的文章时,教师可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配音、配置简单的道具或进
行场景设置,对文本进行个性化改编,并让学生扮
演不同的角色,对文本、人物、情感、主题进行个
性化演绎。
作者:白永兵、闫敬霞,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中心学校,一级教师(255311)。
2022年2月上 第03期(总第525期)
- 62 -
图书视界·
导读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事实证明,
采用合理的手段指导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实现由“会读”向“深读”转变。
2 数字化手段让学生读得更有兴致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
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借助数字化技术,以
灵活多样的形式,带领学生多感官、全方位、深层
次地“赏”和“品”,具体地体味文本的美感,接
受艺术的濡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致。
2.1 教师要善于抓“赏”点设计课件
教师要精心设置导读问题、线索、方式,吸引
学生主动展开与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如,阅
读《用冰取火》一文时,这个标题本身就很有吸引
力,笔者紧紧抓住“冰”与“火”的对立关系,在
导读中先从反映南极气温、气候变化的纪录片中,
选用了反映南极气温低下、气候恶劣的视频资料,
并在视频中插入了近十年的气温统计数据。
然后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在南极,你觉得用冰能点火吗?你怎么看
待这个题目的可信度?
2)读完课文后,你能告诉大家真相吗?能给
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悟吗?
3)你在写作文时,会采用这样的拟题方式吗?
为什么?
学生结合课件,直观地感受南极的严寒程度;
了解——普通凸透镜取火的原理、聚光后温度可达
200 ℃以上(木材的燃点是 200 ~ 290 ℃)的知识;
且透镜口径越大,透光效率越高,聚光效果越好,
产生的温度越高。目睹了用冰透镜取火的过程,学
生彻底明白了用冰取火是怎么回事,轻松地化解了
学习难点。纵观整节课,观察、思考、讨论、分析、
抢答有条不紊,气氛非常活跃,一节课的时间不知
不觉就过完了,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似乎还意犹未尽。
2.2 教师要善于抓重点设计环节
教师要始终围绕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和能力进
行引导,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对学生给予充分的
信任,大胆地让他们按照教师规划的路线图通过合
作探究展开阅读。如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时,
“文中邱少云看到着火为什么既不去扑灭、又不躲
开,甚至大火烧到身上都不动?”是重点。针对这
一点,如果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说清楚。教师可以
在电子白板上以完成思维导图填空的形式把任务分
解到各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由地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进行屏幕批注、过程录制与回
放。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质疑解惑之中,对重点
语句赏析进行相互碰撞,学生就能明白邱少云的可
贵精神和品质了。教学环节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
每上一节阅读课都能在群体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主
体地位,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次智慧升级。
3 数字化手段让阅读变得更接地气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品读”
“探究”
“感
悟”的同时,还要重视拓展阅读的外延。所谓拓展
阅读,小而言之,其归宿是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写文
章,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尤其在写文章方
面,能够经得起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
基本能力的检验;大而言之,要让学生走出文本、
走进生活,让学生从现实中汲取养分,实现阅读的
终极价值。
文学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在指导学生
进行拓展性阅读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
学情和阅读体例,灵活地进行文本性拓展、对比性
拓展、生活性拓展、学科性拓展,让每一位学生都
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拓展路径、提升办法,
打开让阅读为我所用的智慧之门,释放阅读活力、
提升读以致用的价值。
就如何选择一种或几种拓展方式来说,笔者谨
提供以下建议,以抛砖引玉。
3.1 文本性拓展
适宜于对作者、作品类型、作品思想方面的拓
展,即相似性例举延展。如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后,教师可以把中亚、欧洲等其
他地区或国家的相关内容或类似体裁的文本推荐给
学生,以增加学生的文学积淀。
3.2 对比性拓展
适宜于对主题、手法、体裁等写作要素的相互
比较。如学习教材中的《母鸡》时,可以和课本中
曾学过的《猫》对比,看看内容、主题、结构、角度、
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
提升自己的联想能力,在比较中启迪学生的智慧。
3.3 生活性拓展
适宜于引导学生从课堂向生活和社会延伸,让
阅读与开展科技制作、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不同
生活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从阅读体验走向生活实际,
用手中的笔表达心中的感受,让阅读为生活服务。
3.4 学科性拓展
适宜于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无界限地融入阅读教
学之中,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阅读的内涵,把阅读和
学习、生活、自然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根据需要,
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拓展,但无论选择哪种形式、
进行怎样的拓展,都离不开数字化手段;借助数字
2022年2月上 第03期(总第525期)
- 63 -
·图书视界
化手段才能超越时空界限,为教师提供支持,为学
生搭建更接地气的平台。
4 数字化手段让阅读变得更有品位
小学生阅读更像是一场场美的畅想和体验,学
生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阅读过
程中,教师借助数字化手段给学生的阅读创设出各
具特点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
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尽情地张扬个性、不断地陶冶
性情、全方位升华情感体验,使他们的阅读与鉴赏
品味逐步得到提高。
例如,阅读《桂花雨》时,教师可以把文中“桂
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 !
真像下雨 ! 好香的雨呀 !’”转换为动画情境,以
情境带动学生去想象,体会缤纷的花雨落在头上、
身上的感觉,启迪学生把这种虚拟的动感、美感、
情感用语言描绘出来,与他人进行分享。这样,学
生内心的情感自然得到了升华、性情也得到了陶冶。
此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
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体验、解读文本,使学生真正
成为阅读的主体,真正体验鉴赏带来的快乐,不断
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能力。
在数字化手段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设计出深受
2022年2月上 第03期(总第525期)
- 64 -
学生喜爱、别出心裁的课件,让学生的阅读更具针
对性,更易于让学生接受艺术的濡染,感悟文本的
人文内涵,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熏
陶、人格得到升华,在品读、体验、感悟的过程中
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5 结束语
在新课改日趋深化的今天,小学阅读课在数字
化手段的辅助下,在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情操陶冶、
能力培养、水平提升、视野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
的成果,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 杭州大学教育系 . 现代西方
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M]. 北京 : 人民教育
出版社 ,1980.
[2] 夸美纽斯 . 大教学论 [M]. 傅任敢 , 译 . 北京 : 人民
教育出版社 ,1957.
[3] 第斯多惠 .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M]. 袁一安 , 译 . 北
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4] 秦娜 .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J]. 西
部素质教育 ,2018(9):227-228.
[5] 刘龙亭 .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思考 [J]. 名师
在线 ,2018(25):49-50.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