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蔡昀辰

伤寒论六经经证解图表

advertisement
本
寒(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故也)
中氣
少陰(腎與膀胱為表裏
標(主外)
太陽
太陽
本經之標、本、中三氣
傷風症
經
病
(
本
經
自
病
)
太
陽
經
證
解
傷寒症
兩感症
腑症(蓄水)
腑症(蓄尿)
腑症(蓄熱)
變
症
腑症(蓄血)
脈浮、頭項強痛、惡寒,發熱 是也。(經病情形) 兼 自汗而
惡風者, 則為傷風症,是太陽之衛分為風邪所傷也,主以
桂枝湯,協和營衛, 驅風邪外出,淺一層立法也,服此方
而若解則病癒(此刻節令之氣寒,客風亦寒,故曰風寒。寒
氣即是風氣,風氣即是寒氣。仲景以風寒冠首,一示厥陰迴
圈之意, 一示風輪主持大世界之意,風字宜活看。
經症而兼無汗者,則 為傷寒症,是太陽之 營分為寒邪所傷也,主以麻黃
湯,大開腠裏 ,俾 營分之寒邪,盡從汗出,深一層 立法 也。服此方而
解,則病癒(此際若不知發汗,則病進從實;若過發汗,則症變從虛;
若妄下, 則症變從誤)。
經症而兼 壯熱煩躁脈浮緊者,則為 兩感症 ,是太陽之營衛,為風邪寒
邪所傷也。 主以大青龍湯,營衛兩解,風寒並驅,又深一層 立法也。
服此方而若 解,則病癒。 兩感症,又有一日太陽,而與少陽同病,
亦名兩感症。三陽症與三陰症同見,亦名 兩感,用藥即當解表溫經,再
看表裏重輕 。
不傳經則必傳腑(傳經則現經症,傳腑則 現腑症)。腑症者何? 口渴
而小便不利是 也。 是邪由太陽之經,而轉入太陽之腑也,主 以
五苓散,化太陽之氣。氣化一行,小便亦利,邪亦可從此而出,病亦
可從此解矣 (此處便是太陽首尾界限)。
蓄尿一症(病形小腹滿,便短赤不利,口渴),蓋膀胱乃儲水之區,今
為寒氣所束 ,太陽之氣微,不足以勝其寒邪之氣,氣 機於是乎不運矣,
氣機一刻不運,則所儲之水,即不能出, 勢必上湧,而小腹作滿,故名
之曰蓄尿, 主以五苓倍桂。桂本辛溫,力能化太陽之 寒氣,氣化一行,
小便得出,病亦立解, 此法中之法也。
蓄熱一症(病形小腹不滿,口渴溺赤), 由寒邪入腑,從太陽之標陽而化為
熱。熱甚則必涸其所注之水,故小腹不滿而便不利,故名之曰蓄熱,主以
五苓去桂加滑石以清利其熱。熱邪一去,腑自立安,亦 法中之法也。
蓄血一症(病形小腹硬滿),緣由寒邪入 腑,阻其太陽之氣機,而循行本經
之血液 ,失其常度,不得歸經,流入腑中,聚而不散,少腹硬滿,故名之曰
蓄血,主以五苓散中,加桃仁、紅花、當歸、萬年霜之 類,從小便以逐其瘀
,即可移危為安,皆 不易之法也。另有癃閉一症,與熱結膀胱不同。熱結者
,尿常可出一二點,此則脹翻出竅,尿不得出,由三焦氣機不運,水 道壅塞
太甚,法宜升提,俾壅者立開(此下陷從上治法也),尿即得出,病亦可解
,此皆不易之法也
太陽經,有經症初見,不傳本經之 腑,而傳陽明、少陽,三陽經症同見者,
名三陽並病,即以三陽之法 治之,如桂枝湯加葛根、柴胡是也 。
有經症初見,傳陽明而不傳少陽者 ,名二陽為病,即以二陽之法治之,如
桂枝加葛根湯是也。
傳經
又有三陽經症同見,而見太陰之腹滿自利,即于三陽表藥中,合理中 之法
治之。
有經症初見,轉瞬而見少陰之身重欲寐者,腎與膀胱為表裏,表病而 及裏
也,當從少陰之法治之,如麻黃附子細辛湯是也。
至於當汗而不汗,表裏不通,壯熱煩躁者,大青龍是也。經症誤下遂利者
,桂枝加葛根湯是也(誤下邪 陷於內,故加葛根以舉之)。
過汗而至汗不止者,桂枝加附子湯是也。
美國雙桂書院
製作
下後而至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是也。
本
燥(陽明之上,燥氣主之,故也)
中氣
太陰(脾與胃為表裏)
標(主外)
陽明
陽明
本經之標、本、中三氣
病
機
(以下承接上太陽經)太陽之寒邪未盡,勢必傳于陽明,則治陽明,必兼治太陽,若全
不見太陽之經症、腑症病情,獨見陽明之經症、腑症,則專治陽明,方為合法。當知寒
邪走入燥地,即從燥而化為燥邪,乃氣機勢時之使然也(寒邪化燥,乃本經病機主腦)。
陽
明
經
證
解
經
病
(
本
經
自
病
)
前額連眼眶脹痛,鼻築氣而流清,發熱不惡寒,此際寒邪初入陽明之經,
寒氣尚有一線未化盡,故還見築氣流清涕之寒形,漸漸發熱不惡寒(不惡
寒三字,便是寒邪俱化為熱也)。邪在經尚可解肌,故用葛根湯以解肌,俾
邪從肌肉而出(陽明主肌肉,故也),此本經淺一層立法也。服此方而邪若
解,則病癒。
設若不解,有傳少陽之經,而不傳本經之腑,有傳本經之腑,而不傳少陽之
經者出矣(便是分途處)。
若本經經症,合少陽之經症,名二陽合病,即以二陽之法治之,如葛根湯合柴胡湯
是也。
裏症
若本經經症,而傳入本經之裏,則現口燥心煩,汗出惡熱,渴欲飲冷(這便是裏症
情形)。此刻全無一點寒形,儘是一團燥熱之邪氣,盤據胃中,兼之胃乃多氣多血
之府,邪熱之氣,又合胃中之氣,二火交煽於中,則邪熱熾矣。熱甚則血虧,故口
燥心煩,熱蒸於外,故汗出,內熱太甚,則乞救于外之水而欲為之撲滅,故大渴飲
冷,仲景用白虎湯以救之,有不使邪熱歸腑之意,深一層立法也。
腑症
設若白虎力輕,未能撲滅其邪熱,邪即入腑,便見張目不眠,
聲音響亮,口臭氣粗,身輕惡熱,大便閉塞等情,此際邪已歸腑。邪
至腑中,熱已過盛,熱盛必將腸胃中之血液灼盡,即腸胃中所存宿穀
糟粕中之津液,亦必灼盡。胃中枯槁,陰氣不得上交,所以張目不眠,
胃火旺極,故聲音響亮,口臭氣粗,身輕惡熱,腸胃此際,無一毫血
液運其糟粕,故大便閉塞,通身上下不啻一盆烈火。若不急為撲滅,
頃刻將周身血液灼盡,臟腑有立壞之勢也,主以大、小承氣湯,苦寒
陡進,推蕩並行,火邪一滅,正氣庶可複生。即有痞滿實燥堅言嚴語狂
走等情,皆緣熱邪所致,俱當以此法為主,不可因循姑惜,釀成脫症
之禍矣(陽旺極,而陰必立消)。
變
症
美國雙桂書院
製作
本
火(少陽之上,相火主之,故也)
中氣
厥陰(肝與膽為表裏)
標(主外)
少陽
少陽
本經之標、本、中三氣
病
機
少
陽
經
證
解
經
病
(
本
經
自
病
)
(以下承接陽明經)如陽明之邪未罷,勢必傳于少陽,則治少陽,必兼治陽明
;如全不見陽明之經症、腑症,而獨見少陽之經、腑症者,則專治少陽,方為
合法。
經症者何?頭痛在側,耳聾喜嘔,不欲食,胸脅滿,往來寒熱是也。夫寒
邪之客氣,每至陽明燥地而化為燥邪,燥邪之客氣未盡,遂傳入少陽(客
寒至陽明,從燥而化為燥邪,燥邪入少陽,為病機主腦)。蓋少陽主樞,
有樞轉陰陽之道,今因燥邪之客氣幹之,阻其少陽條達之氣機,正邪相擊
,故兩側頭痛作矣(耳前後兩側,俱屬少陽),膽脈入耳,燥邪幹之,清
竅閉塞,耳遂驟聾;木原喜乎條達,嘔則氣動,木氣稍泄,病故喜嘔;木
氣不舒,上克脾土,土畏木克,故不欲食;胸脅者,肝膽所主之界限也,
肝膽不舒,脹滿並作(即此便可悟客氣之過也。客氣詳附解)。少陽與太
陰接壤,係陰陽交界之區,故曰半表半裏。邪附於膽,出與陽爭則熱,入
與陰爭則寒(陽指陽明,陰指太陰),故有寒熱往來也。主以柴胡湯,專
舒木氣,木氣得舒,樞機複運,邪自從樞轉而出,此本經淺一層立法也。
半表半裏症
變
症
腑症
美國雙桂書院
製作
即其所處之界,分而言之也。邪在三陽,俱以表稱;邪在三陰,俱以裏論
。半表者從陽分(少陽與陽明太陽為一家也),半裏者從陰分(少陽與太
陰接壤,太陰與少陰厥陰為一家也),故諸書言瘧病不離少陽,因其寒熱
之往來而決之于少陽也(表邪之為病,寒熱無定候;瘧邪之為病,寒熱有
定候。以此別之)。邪在少陽,不能從樞轉而出,直趨陽明地界。陽明主
燥,故病者發熱(即熱瘧也);邪苟不趨陽明,而專趨太陰。太陰主寒,
故病者發寒(即寒瘧也)。學者能于寒熱二字,探其輕重,則治瘧不難也。
用藥未當,邪不即出,則必入腑,即現口苦、咽幹、目眩(六字乃本經腑
症提綱),此際燥邪入腑,合本經標陽,燥與熱合成一家,熱甚則膽液泄
,故口苦、咽幹;肝開竅於目,與膽為表裏,表病及裏,裏熱太甚,必傷
肝中所藏之血液,故目眩。主以黃芩湯,清其裏熱,裏熱一解,邪自滅亡
,此本經深一層法也。
本
濕(太陰之上,濕氣主之,故也)
中氣
陽明(胃與脾為表裏)
標(主外)
太陰
太陰
本經之標、本、中三氣
病
機
太
陰
經
證
解
經
病
(
本
經
自
病
)
(以下承接少陽經)如少陽之邪未罷,勢必傳入太陰,則治太陰,必兼治少
陽。若全不見少陽之經腑證,則專治太陰,方為合法。
腹滿而吐,食不下,時腹自痛,自利益甚,手足自溫是也。夫太陰主濕
而惡濕(太陰為陰經,與陽經有別。寒邪由太陽、陽明、少陽,此際寒
邪全化為熱,並無寒邪之形,即有寒者,皆由太陽誤下,而寒陷於內者
有之。務要知得少陽火邪,傳至太陰,即從太陰濕而化為濕邪,為傳經
病機主腦),少陽之熱邪入而附之,即從濕化,濕氣太甚,阻滯中脘。
邪乘於上,則腹滿而吐;邪乘於下,則腹痛自利。四肢察氣於胃,邪犯
脾未犯胃,故雖有吐利,而手足尚溫也。主以理中湯,直守其中,上下
自定,乃握要之道也。若桂枝倍芍藥湯,是太陽經症誤下,而寒邪陷入
太陰之內也(三陰症,原不在發汗之例,不應用桂枝。若此方而用桂枝
者,仍是複還太陽之表也,須知)。
。
陽黃陰黃症
五飲症
變
症
著痹行痹症
美國雙桂書院
製作
夫黃者,土之色也,今為濕熱蒸動,土象外呈,故周身皮膚盡黃。陽者,
邪從中化(中者,胃也。少陽之熱,不從太陰之濕化,而從中化,胃火與
濕合,薰蒸而色黃);陰者,邪從濕化。陽主有餘,陰主不足,陽者主以
茵陳五苓散,陰者主以附子理中湯加茵陳。立法總在濕熱、陰陽二字分途
,外驗看病人之有神無神、脈之有力無力、聲之微厲,則二症之盛衰立決
矣。 (本經恒有之病)
夫飲者,水之別名也,即以一水字括之,不必另分名目。名目愈多,旨
歸即晦,學者更無從下手,故仲景列于太陰。太陰主濕,濕即水也(本
經是水,複得外來之客水),水盛則土衰,土衰即不能制水,以致寒水
泛溢,或流于左,或流於右,或犯心下,或直下趨,或化為痰,種種不
一,故有五飲之說焉。經云:“脾無濕不生痰。”即此一語,便得治五飲
之提綱也。治法總不外健脾、溫中、除濕、行水、燥脾為主,因其勢,
隨其機而導之利之,即得步步立法之道也。
夫痹者,不通之謂也。經云:“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風勝為行痹,寒
勝為著痹(行痹流走作痛,著痹痛在一處),風為陽而主動,風行而寒濕
隨之,故流走作痛;寒為陰而主靜,寒停不行,風濕附之,故痛處有定。
風寒濕三氣,閉寒經絡,往往從本經中氣化為熱邪,熱盛則陰虧而火旺,
濕熱薰蒸,結於經隧,往往赤熱腫痛,手不可近,法宜清熱潤燥。若忽突
起,不赤不痛,則為溢飲所致,又當溫中除濕,不可不知也。
本
熱(少陰之上,君火主之,故也)
中氣
太陽(小腸與心為表裏)
標(主外)
少陰
少陰
本經之標、本、中三氣
病
機
(本經上火下水:上火,即手少陰心;下水,即足少陰腎。以下承接太陰經)
。太陰之客邪未罷,勢必傳于少陰,則治少陰必兼治太陰;若全不見太陰症,
而專見少陰症,則專治少陰,方為合法。
少
陰
經
證
解
經
病
(
本
經
自
病
)
脈微細,但欲寐是也。夫細微欲寐,少陰之病情悉具,元陽之虛,不交于陰,
陰氣之弱,不交于陽可知也。主以麻黃附子細辛湯,令陰陽交而水火合,非發
汗之義也(世多不識)。服此方而病可立解,立法之奇,無過於此。
。
協火症
病人真陽素旺,客邪入而附之,即從陽化而為熱。熱甚則血液必虧,故病見心
煩不眠,肌膚燥熯,小便短而咽中乾,法宜養陰以配陽,主以黃連阿膠湯,分
解其熱,潤澤其枯。
變
症
協水症
美國雙桂書院
製作
病人真陽素弱(陽弱陰必盛),客邪入於其中,即從陰化。陰氣太盛,陽光欲
絕,故病見目瞑倦臥,聲低息短,少氣懶言,身重惡寒,四肢逆冷,法宜回陽
,陽旺陰自消,病庶幾可愈矣。
本
風(厥陰之上,風氣主之,故也)
中氣
少陽(膽與肝為表裏)
標(主外)
厥陰
厥陰
本經之標、本、中三氣
病
機
(以下承接少陰經)少陰之客邪未罷,勢必傳于厥陰,則治厥陰,必兼治少陰;若
全不見少陰經症,而獨見厥陰,則專治厥陰,方為合法。
厥
陰
經
證
解
經
病
(
本
經
自
病
)
變
症
美國雙桂書院
製作
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是也。夫厥陰之
木氣,從下起而上合于手厥陰包絡,包絡主火,風火相合為病。風火相煽,故能消
;火盛津枯故見渴,包絡為心之外垣,心包火動,故熱氣撞心而疼;木氣太盛,上
淩脾土,土畏木克,故饑而不欲食;蛔蟲稟厥陰風木所化,故吐蛔;木既克土,土
氣大虛,若更下之,故利不止(是促其生化之機也)。主以當歸四逆湯、烏梅丸兩
方(當歸〔四逆湯〕是經症之主方,烏梅丸是厥陰之總方)。方中寒熱並行,重在
下降,立法大費苦心(細玩長沙歌括方解,便易明白)。
純陽症
乃客邪從本經之中氣所化也(少陽主君火,客邪從火化)。故見熱深厥深,上攻而
為喉痹,下攻而便膿血(外現張目不眠,口臭氣粗之火象,有似陽明腑症形),在
上則以黃連二冬阿膠雞子清,在下則以黃連二冬阿膠雞子黃治之,此潤燥救陰之意
也。。
純陰症
原由客邪入厥陰,不從中化而從標化,標為至陰,客邪亦陰,故病見純陰(外現必
目瞑倦臥,身重懶言,四肢逆冷,爪甲青黑,腹痛拘急等形,是也)。法宜回陽,
陽回則陰消,而病可瘳矣。
寒熱錯雜症
標陰與中同病也(外現腹中急痛,吐利厥逆,心中煩熱,頻索冷飲,飲而即吐者,是
也), 法宜大劑回陽,少加黃連汁同服,寒熱互用,是因其錯雜,而用藥亦錯雜也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