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Jin Xia

塞思-卡拉曼 《安全边际》 读书笔记

advertisement
塞思卡拉曼 《安全边际》 读书笔记
导言
• 价值投资是以客观的折扣买入内在价值低估的证券交易策略,以最小的风
险获得较好的长期投资回报。大多数市场认识的关注点与价值投资者的关
注点不同。他们首先关心回报——他们能赚多少,而甚少关心风险——他
们会损失多少。价值投资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能在整个市场下跌时期取得
优异的表现。无论如何,只要市场没有将基本面价值完全反映到价格中,
投资者就能获得高安全边际。
• 价值投资者的第一目标是保证资金安全,为了避免未来较大的损失,价值
投资者会寻找安全边际。当以足够低于潜在价值的价格购买证券,允许人
们犯错,遇到霉运或者复杂、难以预测且快速变化的世界出现极其剧烈的
波动时,才能获得安全边际。
-
什么叫“内在价值低估”(minimum intrinsic value)?开始不能理
解为什么内在价值不是一个 specific 的数字,还有“最低”的限定。
想起在研究所实习中第一次接触估值模型的时候我的 mentor 教我
“估值就是追求模糊的正确,含糊的正确要好过精确的错误”,可以
用来解释这一问题。统计学有一个概念叫点估计,通常是做不到精确
的,真正有参考价值的一定是“区间”概念。“模糊的正确”不仅体
现在拍数的逻辑上,也体现在你用不同的估值方法得到不同的结果,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只能对内在价值有一个含糊的估计,那么就会存在
一个最低的内在价值。
-
按照卡拉曼的投资风格,“足够便宜”很重要,但考虑到卡拉曼也赞
同“未来是不可预测的”,那么选择好的公司理应比选择便宜的公司
更重要,因为判断一个公司是不是足够好 VS 判断短期估值是否合理,
显然是前者的确定性更高。我很赞同近几年投资者对于价值投资的解
读: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找到优质的企业,然后长期持有。怎么样去定
义好公司?国泰基金李恒的三个半原则可以学习——“长坡+厚雪+
深护城河”
o
“第一,就是长长的坡。公司所处的行业能够看得比较长期,而且
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市场里面。有些行业虽然现在很好,但变化很快,
很难去看三五年后的样子,这样评估难度就比较大。巴菲特喜欢的
赛道也是不太出现变化,能看很长时间的。第二,要有厚厚的雪。
这主要代表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不是一个盈利能力强的生意。有些
公司虽然短期看起来需求不错,但商业模式不行,资本回报率低。
只有商业模式足够好的企业,投入产出比高,抗风险能力强,才能
帮助持有人长期赚大钱。第三,深深的护城河。许多人会把护城河
和竞争优势混淆在一块,事实上,真正的护城河非常稀缺,而上市
公司多多少少会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一些竞争优势。一定要把真正的
护城河区分出来,找到具有罕见护城河的公司。最后半个点:公司
的治理结构。公司的管理层,会对公司中长期的发展起到比较重要
的影响。”
-
刚开始对“安全边际”这个词理解过于片面,后来有幸看到了段永平
对于“安全边际”的解读,即“安全边际是对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股
票短期的价格波动”,安全边际是自己主动创造的,要从企业家的角
度理解企业的组织、把握企业的战略、思考企业的未来、关注企业发
展的持续性。巴菲特 16 年在苹果股价创新高之后的下滑期出手正是
因为看到苹果一骑绝尘的商业模式+护城河优势,即便当前价格高,
但未来成长确定性强,即使目前位于阶段性高点也并不是太大问题,
“现金奶牛”的能力可以适当下调一部分对当前价格苛求,形成新的
安全边际。如何建立对企业的理解?这里借鉴很喜欢的一位基金经理
做深度研究的思路:
o
“一是要深入研究商业活动的本质。要让研究和投资足够深入,必
须有足够的商业实践经验,而投资人作为局外人,对企业真实经营
的理解容易存在盲点。因此,我很注重对经营细节的思考和调研,
以及通过持续观察商业实践过程来不断检视和修正自己对商业世界
的理解。二是和企业家交流。企业家是我们最直接的学习对象,与
企业家以及企业的中高层进行直接对话,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积累对
商业和企业的理解,抽象出商业活动的本质。三是对产业保持长期
跟踪,研究某细分领域的企业时,我们的调研对象不仅仅是企业本
身,还包括其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等等”
• 价值投资需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非同一般的严格纪律和长期的投资视角。
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和能够为成为价值投资人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价值
投资人中又只有一小部分拥有较强心理素质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
企业需要践行长期主义打造自己的内核,投资人也需要将认知和经历
放在自身的长期积累上,这是投资者的护城河。广发程琨基金经理的
投资思路就是“通过将深度的研究放在长期的维度中,持续不断的积
累,对企业进行持续多年的跟踪,跨越多个经营周期,才能有助于认
知的沉淀和迭代”。
投资者哪里最易出错
• 投资是很复杂的事,世界上并没有一种公式或者规则可以通向成功。
-
之前在雪球上看到许多大 V cue 到格林布拉特在《股市稳赚》一书中
提出的神奇公式,即选用资本收益率(ROA)/股票收益率(ROI)两
个指标对股票进行排序,取两个排名之和作为综合排名,选前 30 名
的股票进行投资,核心类似戴维斯双击选股,通过挑选质优价低的标
的同时获得估值回升和业绩提升。在本书中卡拉曼其实也提到了类似
的投资思想:
o
“下跌市场对一些证券的定价就像是这些公司将事事不顺,而认知
的改变会让此类证券的价格受益。。。。当基本面得到改善时,投
资者不仅能从业绩提高中获益,也可以从这些证券的估值上升中获
利。”
神奇公式其实也是价值因子+质量因子,既不是单纯买“便宜的公
司”,也不是只买“好公司”,但当全市场选股的时候,是否能避免
价值陷阱、剔除价格便宜的差公司感觉是公式做不到的(需要人为筛
选?)从这点看,我还是更倾向于认为市场上没有一劳永逸的公式及
规则。
明确你的投资目标
• 在本章中,作者认为一些投资者对于风险态度是错误的(黑字部分):另
外一种普遍的观点是,风险规避和投资成功风马牛不相及。这种观点认为,
只有承担高风险才能取得高回报,且只有通过获得并承担风险才能取得长
期的投资成功,而不是规避风险。如果你是绝大多数有着风险规避意识的
投资者中的一员,那么规避损失必须是你投资哲学中的基石。(eg: 经济
大萧条或者是金融恐慌一个世纪内可能也只出现一两次,有远见的投资者
据此愿意放弃短期内的回报,以此作为对意想不到灾难所支付的保险费)。
有时候投资者会错误的为自己的投资设定具体的回报率目标。投资者并不
能通过更努力地思考或者工作更长的时间来实现更高的回报。投资者所能
做的一切就是遵从一种始终受到纪律约束的严格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
最终将获得回报。投资者设定具体回报率目标只会使目标更多关注到上涨
的潜力上,从而忽略了风险。相反,投资者应该着重做的事情是对风险设
定目标,而不是回报率。
-
看到这段话首先想到了固收,虽然对固收领域的投资品种了解不多,
但之前看一篇基金经理的访谈中提到,“非对称风险”在其中一种固
收投资标的信用债中是长期存在的——以冒价值归零的风险去赌额外
的多一两百个 BP 的票息。可以理解为对于这种资产,应该追求长期
的胜率而不是下注赌一时的赔率。
-
卡拉曼认为并不是只有承担高风险才能获得高回报,这一观点让我想
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书,叫《低风险,高回报》,和书名一样,作者
强调的是“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是存在的”,不过在他的论据中“时
间”是很重要的变量,在书中它采用的是近百年美国股市数据进行回
测,而不是在季度/年度上评估收益。
•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那些试图避免损失的投资者必须让自己在各种情况下
存活下来,直至实现繁荣。霉运也可能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投资者都可能
犯错。选择避免蒙受损失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投资策略。它完全没有告诉我
们应该买什么和卖什么,哪些风险是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投资者必
须意识到世界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这种变化非常剧烈。
-
没有人知道市场下一步会怎么走。与其浪费时间预测不可预测的未来,
不如看重当下,买今天相对便宜的东西,但与此同时“买今天相对便
宜的东西”是一个极其考验投资者能力与投资功力的事情。记得之前
看朱昂对国内的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做了一个画像,分成了八大类,
其中深度价值基金经理典型的“注重当下”派:
o
“深度价值基金经理对于未来预测比较悲观,持仓都是偏低估值,
持仓的 PE 和 PB 市场最低”
-
如何选择避免蒙受损失?按照公募基金的投资铁律,控制风险的一个
重要方法“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采用分散投资的组合管
理方式,持仓不押注在某个行业/某一赛道/某个主题概念/某种因子,
尤其感觉 A 股结构极其分化,All in 一个行业可能会面临总是“踏空
热点”的窘境。另外结合前面的阅读,我认为风险规避的另一个重要
的理念就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找到长期确定性增长的投资机会,也就
是“看得懂”+“确定性”。在实习的过程中,由于产业理解还不够,
其实自己对于那些产业快速渗透、技术突破比较快、势能比较强的行
业(比如说新半军)趋势判断能力还比较薄弱,但是当热点题材越来
越疯狂,我会忍不住贸然进场高位接盘。对于这类我短期还没有能力
看懂的行业,即便会错过很多投资机会,短时间也不应该入场。
安全边际的重要性
• 无形资产价值——如广博执照或者软饮料配方——可以子啊无需进行投资以维
持其价值的情况下继续增长。最终这些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所有现金流都是自由
现金流。但是无形资产遇到的问题是它们的安全边际有限,或者根本没有。而
有形资产通常在替代用途中拥有价值,因此这类资产提供了安全边际。
-
因为无形资产有限的安全边际,直接不对这部分资产定价是更稳妥的做法,
并能提供一部分安全冗余。但如何考虑无形资产的价值影响?最近看到海
通证券发布的一篇专题报告,大致就是对 PB 前 20%的股票考虑无形资产
资本化后重新对 PB 估值,无形资产资本化主要剔除商誉并将能提升品牌
价值的广告、销售支出以及能形成技术积累的研发投入内化成企业的知识
资本/组织资本存量,并发现无形资产占比高的个股收益率显著高于无形资
产占比低的股票,两者的年化多空收益率差能达到 7.8%,因此某些高 PB
的家电、计算机、消费者服务、医药等因无形资产未考虑而导致高 PB 的
行业,考虑无形资产的估值倍数也许会更为合理。
资料来源:《选股因子系列研究-不可忽视的无形资产》,海通国际
-
资料来源:《选股因子系列研究-不可忽视的无形资产》,海通国际
无形资产的门槛不仅体现在企业端,对于投资者也同样存在。对企业来说,
无形资产用得好,可以形成可持续的且难以复制的规模经济,并且这种资
产还有时间加强效应,企业可以利用它创造资本的良性循环。RA Capital
创始人 Peter Kolchinsky 写过的一篇文章《生物医药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
事》中提到:
o
“美国生物医药行业没有失败的 10%每年创造着超过 7,000 美元
的收入,并未研发端翻不折超过 2,000 亿美元资金,还支持这整
个医药生态体系的资产收购、人才回笼、管线重铸。”
正是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生物医药行业才得以与社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正
和效应,但这仅仅只有 10%);但对于投资者来说,知道无形资产很容易,
但是分析哪些无形资产会形成护城河却可以很复杂(我认为至少对于前文
Peter 所提的 Biotech 行业就比较难),这可能需要依不同行业而定:比
如对于一些 2C 的行业,占领消费者心智很重要,从这一点来看,品牌应
该是率先考虑的无形资产(比如我在选美妆护肤用品的时候,往往先从品
牌搜索),尤其是一些品质其实相差不太大行业,品牌就是更加决定性的
因素(比如口红之间同质化还是较为明显,尽管国货崛起,但大部分女生
还是会适当购置一些欧美大牌口红);而某些行业,无形资产可能体现在
专利上,也就是企业 Know-how 的能力,比如在制药行业这就尤为突出,
所有研发出新药的公司都会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第一遍阅读总结
• 目前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感受到卡拉曼老先生用相对浅显易懂的语言揭
示他多年的价投哲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价投的理解更深入了一些,以前
我可能认为价投就是“低位价格投资”,现在看来显然过于肤浅。如果把
深度的基本面分析、追求长期投资目标、最大可能规避风险和拒绝追逐热
点比作一颗颗星星,那么价投这条银河正是需要每个维度都面面俱到:不
能跳过基本面分析低价买了垃圾股,不能忍受不了短期波动割肉出局,也
不能枉顾风险加杠杆投资,更不能在市场没有热钱流入唱衰之中恐慌性抛
售。我的投资时间并不长,算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韭菜,里面有些观
点现在看还是一知半解,值得每个阶段的我再回来重新拜读!!
• 如何计算价值?理论上来说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以合适的折现率折现,但
是这会有个问题就是“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在研究所实习的时候会发现
大家似乎热衷于建模(因为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科学的方式?),我在第
一次完成一个标的的业绩预测之后也陷入了这样一种“认知傲慢”,认为
自己对这个公司的业务非常了解,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为擅长做预测,
但现实往往会打脸,至少从半年报业绩预告来看是不及预期的(简单地线
性外推),因此有时候我会觉得详细的预测所增加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一些简单的估值指标也许能在投资决策中有所帮助,但模糊了背后的价值
驱动因素,例如对于某公司的商业模式、产业结构和管理层分配资本的能
力,这些的变动都会影响未来的现金流,影响估值倍数的合理性,而这些
在估值模型中是比较难考虑到的。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先选一家好公司还
是更为重要。
• 如何判断安全边际?读完卡拉曼的书,我觉得安全边际针对的是投资标的
及投资者。首先对于投资标的来说,具备安全边际的企业通常都会有一定
的共性特征,我在“点拾投资”公众号看了一些关于基金经理的采访,我
总结了一下价值型基金经理的选股思路,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安全边
际”的内涵:1.多重催化因素预期向好,只要有一条兑现了就能迎来业绩
释放。有个段子很贴切地阐明了这一逻辑“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
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作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
腐”,这放在投资领域其实就是要找一个实现路径/可能性多样的标的。2.
要找到一个价值易估的标的。巴菲特曾反思过针对中煤能源的一项锌回收
投资,并在致股东大会信中这样写道:
-
“Our failure here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a guideline –
stay with simple propositions – that we usually apply in
investments as well as operations. If only one variable is key to
a decision, and the variable has a 90% chance of going your
way, the chance for a successful outcome is obviously 90%. But
if ten independent variables need to break favorably for a
successful result, and each has a 90% probability of success, the
likelihood of having a winner is only 35%”
在这项投资中,巴菲特只剩一个棘手的问题(variable)没有解决,但事
后证明它会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变量越少胜算越高”落实到投资的时
候其实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在实习的时候研究重卡整车这个行业感觉是非
常舒适的(不考虑产业链上游,仅仅就整车厂),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寡
头竞争市场,变量很少,对于基本面分析可能更多考虑需求的变化,但对
于某些充分竞争的行业(像是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建筑行业),企业的盈
利能力往往不能仅仅只分析供求关系,一些市场因素的扰动会给“安全边
际”的判断增加难度。另外最近看到一个投资者分析索罗斯的投资风格时,
谈到具备“安全边际”的公司还应该“不具有反身性”这一特点,我觉得
非常有道理:
-
“贝尔斯登股价跳水会导致交易对手‘挤兑’,有反身性,故不能越
跌越买;可口可乐股价跳水丝毫不影响它卖饮料,无反身性,故可越
跌越买”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