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Yipeng Pan

chap2海洋调查系统

advertisement
第2章 海洋调查系统
海洋调查工作是一个完整系统,由五部分构成:
被测对象
工作对象
传感器
平台
系统硬件
施测方法
数据信息处理
系统软件
第 1 页
2.0 上节课内容回顾
第 2 页
第1章绪论 复习思考题:
海洋调查的定义是什么?海洋调查方法的定义是什么?
海洋调查方法课程的目的, 学习此门课程的意义?
海洋调查发展有几个基本阶段?
第 3 页
海洋调查的定义
海洋调查是用各种仪器、仪表对海洋中能表征物理、化学、生物学、
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特征要素进行观测和研究
的科学。
海洋调查方法是指在海洋调查实施过程中仪器的使用、站位设置、资
料整理与信息分析的方法和原则。
选定海区、测线、测点
揭示海洋现象的变化规律
仪器设备
获取海洋要素资料
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航海安全保证、海
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预防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3
个
知
识
点
,
掌
握
第 4 页
海洋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学习的目的:了解如何获取海洋环境要素资料,如何处理资
料,如何从资料中分析出海洋环境特征。
学习的意义:海洋调查是实践海洋学的研究。物理海洋学中重大理
论的发现和建立,都与实践密不可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学以
致用。
了解
第 5 页
海洋调查发展简史
航海探险
单船走航
多船联合调查
立体化海洋调查
掌握
第 6 页
航海探险时代(大航海时代)
朱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
西洋远航;
从1492年到1503年间,哥伦布完成了4次从西班牙到美洲的来回航行;
1497-1499年葡萄牙达伽马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
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地,到达印度,开辟
东方航线;
1519-1522年,麦哲伦绕球环行,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人们证明:地球
是圆的,世界海洋是一个整体;
1768-1779年,英国人科克开始注意和航行有关的科学考察,绘制岛屿
和岸线,以及具有水深、海流、风等海图。
第 7 页
据统计,从18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共进行了300次左右单
船走航式的海洋调查。范围都不大,调查的项目也不多,调查持续时间
也不长,观测手段都十分落后,而且相当部分只集中在几个海区。
年代
总数(次)
18世纪
8
19世纪
20世纪至50年代
133
166
毗邻欧洲的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北美洲东岸墨酉哥湾流区域、
西岸的加利福尼亚流区域,以及亚洲的黑潮区域和日本近海等
调查主要集中在上述海域
第 8 页
几次重要的单船走航
年代
1831~1836
贝格尔号
掌握与贝格尔号及挑战者号相关的知识点
海区
大西洋、印度洋、
太平洋
北大西洋
1856~1860
1872~1876
挑战者号
1925~1927,
1937~1938
德国流星号
1947~1948
瑞士信天翁号
1950~1952
调查项目
生物
成果
达尔文《物种起源》
珊瑚礁成因,海底
开尔文主持的测深调查 永久性大西洋海底
电缆
大西洋、印度洋、 水深测量,深海水文海 50卷报告,近代海
太平洋、南大洋
洋动植物,海底
洋学奠基性调查
大西洋西部
大西洋北部
断面观测,物理海洋水 高准确度,海洋调
文气象生物地质
查的代表性资料
三大洋赤道无风带 深海调查,海底底质
无风带观测资料
大西洋、印度洋、 水深测量,深海水文海 检验历史(1870
太平洋
洋动植物,海底
年代)测量资料
第 9 页
单船走航调查
达尔文与“贝格尔”号舰
1831-1836年,达尔文进行了5年地质和生物
考察,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39/57月
罗伯特 菲茨罗伊
第 10
页
单船走航调查
海洋科学考察从“挑战者”号开始
“挑战者”号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洋调查船,由英国的一军舰改装而成
,长68米,排水量2306吨,靠风帆和蒸汽机推进。英国皇家学会曾
于1872年12月7日~1876年5月26日,组织“挑战者”号在大西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年5个月的环球海洋考察。
汤姆森爵士领导,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综合性的海洋科学考察。这次考察活
动第一次使用颠倒温度计测量了海洋深层水温及其季节变化;采集了大量
海洋动植物标本和海水、海底底质样品,验证了海水主要成分比值的恒定
性原则,编制了第一幅世界大洋沉积物分布图;此外还测得了调查区域的
地磁和水深情况。这些调查获得的全部资料和样品,经76位科学家长达23
年的整理分析和悉心研究,最后写出了50卷计2.95万页的调查报告。
第 11
页
调查是手段,结果分析和结论是目的
单船走航的主要成果:
根据海洋调查资料,海洋学家们发现了海水主要成分相对含量的
恒定性;在海洋生物方面,对较大生物进行了分类,并对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地质学方面,人们对海底地貌、沉积物分布有
了初步了解;在物理海洋学方面,对潮汐、海浪、海流的研究多有建树
,绘制出了世界大洋的海流图轮廓,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世界大洋环流
的基本理论—“风生漂流理论”。
第 12
页
了解多船联合调查的优缺点
多船联合调查
优势:
大大缩短了对一个海域进行调查所需的时间,大大地增加了调查资料的
数量,提高了调查资料的质量。
开始于1950年代
参加国增加,参加的考察船也大幅增加
1980年代中国科考船实施海上调查
中国开始南极考察
调查内容极大丰富
1999年中国开始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主要的考察船:向阳红号,科学一号,实验三号,极地号
雪龙号等
第 13
页
通过大规模的多船联合调查,学者们发现了大洋海流中两种极其
重要的现象:
一是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赤道海流之下,发现到处都存在的赤道潜
流;
二是在湾流中不但经常出现尺度相当大(几百公里)、寿命相当长(
几个月)的弯曲(Meander),而且当它与主流分离后还形成流环(Loop),
而在湾流区域的某些位置上,有时竞同时出现好几个涡旋(Eddy),使人
对湾流本身难以辨认。
第 14
页
大洋考察项目有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包括放射化学)
,海洋生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微生物),海洋
地质,海洋渔业资源等;
在北冰洋冰边缘进行的项目有大气、海洋、海冰等项目
的综合观测;
在联合冰站进行大气边界层(辐射,冰温梯度,风速、
温度和湿度脉动)观测,系留气艇系统观测,常规和臭氧探空
,物理海洋,冰物理(冰雷达、RADARSAT-1卫星SAR),冰
雪化学,冰下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调查。
第 15
页
第2章 海洋调查系统
海洋调查工作是一个完整系统,由五部分构成:
被测对象
工作对象
传感器
平台
系统硬件
施测方法
数据信息处理
系统软件
海洋调查的任务主要是:观测海洋要素及与之有关的气
象要素,编制观测报表,整理分析观测资料,绘制各类
海洋要素图,查清所观测的海域中各种要素的分布状况
和变化规律。
第 16
页
被测对象
海洋
调查
系统
构成
基本稳定的
缓慢变化的
变化的
迅变的
瞬变的
传感器
平台
固定的平台
活动的平台
施测方法
数据信息处理
•点式传感器
•线式传感器
•面式传感器
随机方法,统计信息
定点方法
走航方法
轨道扫描方法
初级数据处理
进一步数据处理
初级信息的处理
进一步的信息处理
第 17
页
2.1 被测对象
定义:海洋调查中的被测对象是指各种海洋学过程以及决定于它们
的各种特征量的场。
(1)根据变化快慢,所有的被测对象可以分为五类:
类别
基本稳定的
特征 随时间变化
极为缓慢,
可视为基本
不变。
典型
物例
海岸线,海
底地形,底
质分布
缓慢变化的
变化的
迅变的
瞬变的
大尺度过程,
空间尺度数
千千米,时
间有季节变
化
中尺度过程,
空间尺度数十
至数百千米,
时间尺度数天
至数月
小尺度过程,细微过程,
空间尺度十 空间尺度在
到几十千米,米量级以下,
时间尺度在 时间尺度几
几天到十几 天到几小时
天
或分秒
湾流,黑潮
及大洋水团
中尺度涡,区
域性水团,中
尺度震动(湾
流、黑潮蛇曲)
海中羽状扩
散现象,水
团边界(锋
面)
海洋中的湍
流运动和对
流过程
第 18
页
大西洋与印度洋海底地形
太平洋海底地形
以上各图均摘自Thurman, H. V. (1993) "Essentials of Oceanography", 4th ed.。
返
回
第 19
页
Kuroshio Current (黑潮)
菲律宾群岛东侧北上,主流从台湾东侧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水道进入东海,
沿陆坡向东北方向流动。到九州西南方一部分向北形成对马暖流,经对马海
峡进入日本海。在此之前也有一部分进入黄海称黄海暖流,具有风生补偿流
特征。黑潮主干经吐噶喇海峡进入太平洋,沿日本列岛流向东北。在35°N附
近分两支:主干转向东流直到160°E,称黑潮延续体,一支在40°N附近与亲
潮(Oyashio Current)汇合转向东流汇于黑潮延续体,横过太平洋。
返
回
第 20
页
西边界流在沿海洋西岸陆棚北上时往往会发生蛇行现象(Meandering),
当蛇行蜿蜒摆荡的振幅过大时,往往便会将西方边界流近岸一侧的冷水
卷入外海侧的暖水域中,或是暖水突入近岸之冷水域中,因此分别形成
反钟向旋转的冷水环(Cold Ring) 或是顺钟向旋转的暖水环(Warm Ring),
也有人将水环称为涡旋(Eddy)。
大西洋湾流(Gulf Stream)
返回
第 21
页
冷泉区的气泡羽状流(bubble
plumes),是在地壳动力作用
下,天然气(主要为热成因气)
从地壳内部往上运移,通过孔
隙、裂缝、裂隙或断层等运移
通道穿过海底沉积层泄漏进入
海水,形成的海底气泡羽状流。
羽状流发育地区常发现富含天
然气水合物的海底沉积层,比
如墨西哥湾、卡斯卡迪亚的南
北水合物脊、南海海槽和鄂霍
次克海等地。羽状气泡携载水
合物喷溢出海底,形成海底
“火焰”现象,这些“火焰”
高度从几十毫米到几十米不等,
在黑海观察到从海底泥火山口
溢出的海底羽状流气泡高达
1300m。
墨西哥湾用单束回声探测器探测的甲烷气泡羽状流
返回
第 22
页
香烟产生的烟。在最初的几厘米,烟的流场是层流,随着热空气的向上加速,烟
就开始变得不稳定形成了湍流。与此类似,空气中污染的扩散就是由湍流主宰的。
乘坐飞机常常会听到乘务员甜美的声音提示您飞机遇到湍流,请系好安全带。
有时湍流(特别是晴空湍流)可能会导致飞机上的人员受伤。
第 23
页
返
回
2.1 被测对象
(2)根据研究内容,所有的被测对象可以分为八类:
海洋水文要素观测
温度、盐度、潮汐、海流、波浪、水色、透明度等
海洋气象要素观测
气温、气压、湿度、降雨量、风速、风向、云量、云状、海气边界层等
海洋声学观测
不同水文条件和底质条件下的声波传播规律;海底对声波传播的影
响;海水对声的吸收,声波的起伏、散射和海洋噪声等问题
海洋光学观测
日光射入海洋后,经过辐射传递过程所产生的、由海洋表层向上的
光谱辐射场;水中能见度;激光与海水的相互作用;海洋水体的光
学传递函数等
第 24
页
2.1 被测对象
海洋生物调查
按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和寄生生物
按分类系统可分为海洋原核生物界、海洋原生生物界、海洋真菌界
、海洋植物界和海洋动物界
海洋化学调查
常规要素包括:pH、溶解氧及其饱和度、总碱度、活性酸盐、活性磷酸盐、
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氯化物、总磷、总氮、总有机碳(TOC)、溶解
有机碳(DOC)
海洋污染调查:油类、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重金属、六六六、DDT、
多氯联苯、狄氏剂、硫化物、挥发性酚、氰化物等
海水溶解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气、氧化氮、DMS等
大气化学: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甲基磺酸盐、营养元素等
第 25
页
2.1 被测对象
海洋地质调查
海洋沉积、海洋(海岸、海岛、水下)地貌和海底构造(通过地质
、重力、磁力和热流等调查方法)
其他
渔业调查、资源调查等
第 26
页
2.1 被测对象
(3)以研究对象来命名调查
深海钻探计划
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
南极及南大洋调查
北冰洋观测
近海海洋调查
海岸带调查
海岛调查
第 27
页
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ODP)是由196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
持的,全球研究地球结构和深化过程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
计划。该计划主要通过研究海底岩石和沉淀物所包含的大量地质和环境信息,
获得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变化趋势。中国于1998年以参与成员国身份加入该计划。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于2003年转入综合大洋钻探(IODP)的新阶段.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的规模和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目标更为扩展,其以地球系统科
学思想为指导,计划:
打穿大洋壳,揭示地震机理, 查明深部生物圈和天然气水合物,理解极端
气候和快速气候变化的过程,为国际学术界构筑起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
平台;
同时为深海新资源勘探开发,环境预测和防震减灾等实际目标服务。
钻探船由ODP 时的一艘增加到两艘以上,钻探范围扩大到全球所有海区(包括
陆架浅海和极地海区),研究领域从地球科学扩大到生命科学,手段从钻探扩大
到了海底深部观测网和井下试验。
第 28
页
第 29
页
2.2 传感器和仪器
传感器
定义:能获取各种海洋数据信息的仪器和装置。
国标中的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
可用信号的仪器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a)点式:感应空间某一点被测的对象,如温度、盐度、压力、流速、浮游
生物量、化学要素的浓度等。提供的是离散的观测数据。
如南森采水器(Nansen Bottle)─19世紀挪威探险家南森所发明,一直沿用至今。
下放前
上收后
瓶已颠倒
第 30
页
2.2 传感器和仪器
(b)线式:连续地感应被测量的对象,当
传感器沿某一方向运动时,可以获得某种海
洋特征变量沿这一方向的分布。
如温度随深度变化的分布,温度、盐度沿航
行方向上的分布。当传感器固定在某一测点
时,还可提供该点海洋特征随时间变化的过
程曲线
温盐深自
动记录仪
(CTD)
第 31
页
2.2 传感器和仪器
(c )面式:传感器可提供两维空
间上海洋特征变量的分布信息。即
直接提供某海洋特征变量的二维场。
(如红外照相可以显示等温线的平
面分布。)
传感器的准确度根据需要确定,
在需要和可能之间折中。
卫星红外辐射照片
第 32
页
2.2 传感器和仪器
传感器的维护要保证传感器的:
(1)准确性,
(2)抗压性(防水),能抵抗水压,不使海水渗入损壞仪器,
(3)穩定性,在恶劣天候下仍能工作,
(4)抗蚀性,海水具有強烈的腐蚀性,仪器材料必須抗蚀。
全新验潮仪和
多次使用后的验潮仪
第 33
页
2.2 传感器和仪器
传感器的维护:
第 34
页
2.2 传感器和仪器
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微型化
多功能化
智能化
无线网络化
第 35
页
2.2 传感器和仪器
海洋仪器:是观察和测量海洋现象的基本工具。可用于采样、测量
、观察、分析和数据处理。
传感器并不是仪器,它只是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传感器经过
组装,再配以外壳防水、防腐、防压和信息输出等部件后,才能进
行实地测量。
海洋观测仪器可分为四类:
(1)海洋物理性质观测仪器
测温仪器、测盐仪器、测水位仪器、测波仪器、测流仪器、声
学仪器和光学仪器等
(2)海洋化学性质观测仪器
用来测定海水中各种溶解物的含量
(3)海洋生物观测仪器
(2)海洋地质及地球物理观测仪器
第 36
页
2.3 平台
定义:平台是观测仪器的载体和支撑。 一般分为两类:固定式和活动式。
固定式
活动式
空间位置固定的观测工作台。常用的有沿海海洋观测站,
海上定点水文气象观测浮标,海上固定平台。
空间位置可以
不断改变的观
测工作台
主动式 根据人的意志主观地改变位置,如
海洋调查船,水下潜水装置。
被动式
观测路线不能人为控制。
如 自由飘浮观测浮标,
固定轨道的观测卫星
第 37
页
无人浮标站
固定浮标是用锚将观测浮标固定在一定的海域内,用水
上、水下仪器监视天气和水体的变化,包括温度、盐度、海流
及水面波浪的变化。
自由漂移浮标(包括水上漂流浮标),能随波逐流地自由
运动,可以测定不同位置的天气、温度和海浪,它漂移的轨迹
可以描述海流空间的变化。
自动升沉浮标,可以在水内自动升降测量不同深度的海
流、温度、盐度等,减少仪器的数量。竖丰浮标,又叫竖立船
,“环球挑战者”号就是其典型代表。
无人装置的遥控水下操纵器:可以在水下直接观测到被
测对象,如水下机器人、潜水器等。
第 38
页
使用无人浮标站取得全天候的连续资科
第 39
页
深潜器的调查,包括从陆架水域的调查潜艇,
到大深度作业交通器,无人装置的遥控水下操纵器
,使人们可以在水下直接观测被测对象,都已经成
为了当代海洋调查的有利工具。
第 40
页
无人浮标站
主要成就是:认识到大洋中存在着大量的中
尺度涡旋。
在平均流速只有1cm/s 的弱流海域,有速度达
10cm/s,相关尺度约为100km,时间尺度为
几个月的中尺度涡旋。
第 41
页
通过对浮标和调查船上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海洋学家
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对大洋环流结构的概念,认识到大洋
里并不只存在着一个风生流涡,而且存在着大量的中尺度涡
旋,海洋中很多自然现象均和它间接有关。
可以说,发现中尺度涡旋在整个海洋科学上是一件大事
。它使海洋学家们有可能对海洋里的水文现象进行“天气分
析”,也标志着海洋水文物理学已经由过去研究平均水文情
况的“气候学时代”,向研究水文情况逐日变化规律的“天
气学时代”转变,并迈进了一大步。
第 42
页
海洋调查进入立体式
海洋遥感
卫星
照片
航天飞机照片
冷暖环形成过程
第 43
页
海洋遥感
仪器放在被观测目标之外的某一位置,又称非入侵式(non-invasion)。
远距离接受研究对象的各种信息。遥感仪器必须依赖于辐射(光、热)
或微波等把研究区域的有用信息传递到观测仪器。
NASA
1978年发射的
SeasatA
SeasatA海洋实验卫星装载了微波
辐射计,微波高度计(Microwave
Altimeter)RA 、微波散射计
(MicrowaveScatterometer) SASS、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可见红外辐射计
VIRR5种传感器,
提供的海洋信息:海表温度、海面高度、海面风场、
海浪、海冰、海底地形、风暴潮、水汽和降雨等。
寿命108天,被称为卫星海洋遥感的里程碑。
第 44
页
航天遥感泛指利用各种空间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系统。它以地球人造卫星为主
体,包括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有时也把各种行星探测器包括在内。在航
天遥感平台上采集信息的方式有四种:
一、宇航员操作,如在“阿波罗”飞船上宇航员利用组合相机拍摄地球照片:
二、卫星舱体回收,如中国的科学实验星像片;
三、通过扫描将图像转换成数字编码,传输到地面接收站;
四、卫星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地球或其它行星、卫星上定位观测站发送的探测信号,
中继传输到地面接受站。
航空遥感泛指从飞机、气球、飞艇等空中平台对地面感测的遥感技术系统。按飞
行高度,分为低空(600~3000米)、中空(3000~10000米)、高空(10000
米以上)三级,此外还有超高空(如U-2侦察机)和超低空的航空遥感。
由此可见,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的区别主要是:
一、使用的遥感平台不同,航天遥感使用的是空间飞行器,航空遥感使用的是空中飞
行器,这是最主要的区别;
二、遥感的高度不同,航天遥感使用的极地轨道卫星的高度一般约1000公里,静止
气象卫星轨道的高度约3600公里,而航空遥感使用的飞行器的飞行高度只有几
百米、几公里、几十公里。
第 45
页
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有许多共同点,也各有所长和不
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飞机可以空投XBT(投弃式温度剖面测量仪)测量海
温垂直剖面,进行海水取样;用专门的浮标装置直接测量海
流、海浪;投弃式声学浮标探测海水声学持性和进行水下声
学监测;机载气象传感器可直接测量大气参数等。
飞机上的海洋遥感器受大气和其他环境因素影响小,
测量结果比航天遥感器准确可靠,是卫星遥感器试验、发展
和地面校准所必不可少的。
第 46
页
2.4 施测方法
定义:对于一定的被测对象,以所掌握的传感器和平台,来
选定合理的施测方式。施测方法常见的有四种:
随机方法
定点方法
走航方法
轨道扫描方法
随机方法:
组成随机调查的测站是不固定的,调查大多一次完成。
如探险考察,商船的随机辅助观测。
虽然各次调查间无确定联系,但大量的随机观测数据
可以统计地给出大尺度甚至中尺度过程的有用信息。
第 47
页
2.4 施测方法
定点方法:
定点调查通常采用测站阵列或固定断面,在时间上,
或者每月一次或者根据特殊需要的时间施测,或进行一
日一次的,多日的甚至常年的连续观测。
定点海洋调查能使观测数据在时、空上分布比较合理,
从而有利于提供各种尺度过程的认识,特别是多点同步
观测和观测浮标阵列可以提供同一时刻的海况分布。但
由于海况险恶,采用定点调查的成本相当昂贵。
第 48
页
2.4 施测方法
走航方法:
根据预先合理计划的航线,使用单船或多船携带走航
式传感器采集海洋学数据。然后用现代数据处理方法
加工,可获得被测海区的海洋信息。这种方式耗资少、
时间短、数据量大,但技术水平要求高。
轨道扫描方法:
用海洋卫星遥感设备对全球海洋进行轨道扫描,大面
积监测海洋中各种尺度过程的分布变化。可全天候提
供局部海区天气式数据信息。
主要的问题是监测项目、观测准确度和空间分布等还
有待提高。
第 49
页
2.4 施测方法
以调查船为例,调查船的常规调查方法有:
随机观测
由商船和渔船的航路观测
调查船走航调查
非随机观测(定点观测)
大面观测
断面观测
连续观测
第 50
页
2.4 施测方法
随机观测-由商船和渔船的航路观测
非专业性调查船,在执行自己主体任务过程中,如运输、捕捞
等,顺路对一些海洋科学要素进行测定。
组成随机调查的测站是不固定的,调查大多一次完成。
如探险考察,商船的随机辅助观测。
虽然各次调查间无确定联系,但大量的随机观测数据可以统计
地给出大尺度甚至中尺度过程的有用信息。
第 51
页
2.4 施测方法
随机观测-调查船走航调查
根据预先合理计划的航线,使用单船或多船携带走航式传感器
采集海洋学数据。然后用现代数据处理方法加工,可获得被测
海区的海洋信息。这种方式耗资少、时间短、数据量大,但技
术水平要求高。
第 52
页
非随机观测
(1)大面观测:
 为了解一定海区环境特征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彼此间联系,在该海区设置
若干观测点,隔一定时间做一次巡回观测
 观测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 观测站点称为“大面观测站”
(2)断面观测
 在调查海区设置由若干具代表性的测点(“断面观测站”)组成的断面线,沿
此线由表到底进行观测;
基本了解某海区水文特征和海流系统后,为进一步探索该区各海洋要素的

逐年变化规律
(3)连续观测
 为了解水文、气象、生物活动和其他环境的周日变化或逐日变化采用的调
查方式;
 连续观测25小时以上
 观测项目:海流、海浪、水温、盐度、水色、透明度、海发光、海冰、气
象、生物、化学、水深,观测站点称为“连续观测站”
(4)辅助观测
弥补大面观测的不足,利用渔船、货船、客船、军舰和海上平台等进行观测
第 53
页
2.5 数据信息处理
数据信息处理分为四种:
初级数据处理
观测读数订正
模拟量的数字
式转化
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空缺数据的填补,
统计参数的计算,
延伸资料的求取
初级信息的处理
提取海洋信息
绘出要素时空
分布,过程曲
线,断面分布
图,遥感图像
等。
进一步的信息处理
提取进一步海洋
学信息
如水团界面,
测区环流模型
第 54
页
复习思考题:
海洋调查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海洋调查系统由几部分构成?
根据变化快慢,被测对象如何分类?各有什么特征?
大面观测、断面观测含义及区别
第 55
页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