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 B1录音 说话人1 00:02 就是因为我们这个课程聚焦的更多是跟日常生活最相关的人类社会网络的一些现象,而不是广义的网络界的所有现象。通常来讲我们一提起网络就会想到类似这样的图片,比如渔网、蜘蛛网、互联网,它当然也有人会想到这种网,反正就是网络这个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它并不陌生,我们使用常识就能够理解什么是网络,对于网络科学来说,相对于研究节点本身,他们通常更加关注于节点之间的这条连接线,这条线也就是节点之间的关系,因为通常而言节点关系是隐藏的,但是节点是可见的,比如说有一群人站在一起能看到他们的人数,能看到他们的长相衣橱,但是你就很难一眼看出来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如果要让这群人一起做一件事情,你就很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才是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网络到底有哪几种基本形态?计算机科学家Paul在1964年曾经对三种人类通讯网络的模式进行分析,他们分别是中心式网络,它就是一种所有的节点都指向一个核心节点的网络,模式分散式网络,就是所有节点都会指向一个局部的中心节点,然后这些局部的节点再指向最终的一个中心节点的。 我们接下来会讲到一种有趣的人类网络构成形态,它就是黑帮,黑帮就是这个模式,还有一种网络构成形式是分布式,网络上面我们讲到那种脑子里一闪,而过最常见的网络形态,渔网网格丝袜都是一种形态,这里面人类最早期建立的通讯网络,其实是前面这两种形态就是中心式和分散式,直到互联网的出现,人类之间的通讯网络才真正变成了第三种叫做分布式的网络。 我们下面会讲到在人类自然而然形成的网络里面,其实在第三种分布式的网络是很少见的。举个例子,假如现在举行一个聚会,邀请100个互相不认识的人聚在一起,他们很可能来自各行各业或者种身份,有的是学生公务员,有的是老师,你就发现过了半个小时,这些人之间会三三两两分成几十个小组进行交谈,就像左边这张图的样子,这个其实就是人类网络最典型。 人与群分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上面讲的第二种分散式网络,下面我们会讲到有个专门的术语会用来形容人类天然形成的网络形态叫做小世界网络,不过人以群分之后,网络形成并没有结束,随着时间推移,刚才聚会里面每一个组总有一些人,你看他会离开这个组,到别的组去交流跟其他人交谈,于是这些走过好几个群的人就形成了整张网络里的一种非常独特的个体,他们可以连通不同的群体,同时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语言体系,比如说他们能够同时理解设计师群体,科学家群体的思考模式,从而能够跟这两群人都对上话,也更有可能在这两群人之间找到一些共同合作的地方,这种人我们跟可以称它为桥梁,在网络科学里面也有更专业的词汇来形容他们搜索的位置,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第一个专业名词叫结构洞,它英文叫structure后,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纳德伯特提出来的概念,他发现如果两个群体之间缺少联系,那么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种空洞,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这两个群体联系在一起,那么他就补充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通俗点说它就是这几个群体之间的桥梁。 我们看一下这张图,这里面每一个圆点都代表一个人,圆点之间连线代表是两个人间的关系,左边的三群人其实互相分割了,其中红色这个节点是我们研究对象,如果按照对外的连接数来讲,它只有3条连线,在图中的16个节点里面一点不突出,比方说图屋里面有5条连线的人,也有4条连线的人,但是如果他可以跟其他2个群里面某一个人产生联系,就成了整各网络里面最重要的节点,尽管它仍然只有三条连线,但它就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成了三个群体之间相互交流最依赖的角色,这样的人在我们现实中文里面其实很多的他们就是所谓的跨界者,比如说中国刚开放的时候,那些懂外语的中国人就很明显的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 今天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这边很多既懂产业规则,又懂数字化规则,就占据了结构问题。 位置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有一类这样的人,他们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能够连接不同的部门,或者是他们能够连接公司与外部市场成为一个桥梁的角色,这种人会比其他的同龄人升迁的比较快,原因是他们占据的结构洞,比如说中国联通或者招商银行里面负责运营b站,账号的年轻人,他们就是因为既懂b站又懂公司的需求,从而占据了一个结构中的位置。 这个对我们的启发是,如果作为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大家有机会去占据那种传统的大机构里面面向年轻人沟通的位置,那么就很有可能在机构里头相比同龄人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 好,我们再看看下面这张图,这里面我们说拥有3条连线的红色点比拥有5条连线的黑色点还要重要,这仅仅是凭直觉来说的,那么网络科学里面有没有被衡量节点? 重要程度的指标当然是有的,这个指标就叫做中心度,英文里面叫做centrality衡量,一个节点的中心度其实有很多种方法在网络科学里面一共有几十种方法来计算它,这里面我们讲其中4种比较典型的计算方法,一个叫度中心度,一个叫特征向量中,一个叫传播中心度,一个叫中介中心度,什么意思? 太学术了,我们用大家能理解的词汇来解释一下度,中心度就是联系的数量。 刚才我们讲了数连线,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统计方法,比如说某人有很多的朋友熟人或关注者,在社交媒体上他可以把消息发送给数百万关注者,这种能力度中心术最好的体现,比如一个b站拉不住,你就看他的粉丝数或者一个微信里有很多好友的人,你就单纯的使用他的好友数,那么这个方法统计最简单最朴素简单人的微信好友数不超过300人,但是有的人有好几个微信加起来好友数可能超过1万人,这种人按照数数的方式来算,很明显就是度中心度分高的特征,向量通信度指的就是联系的质量也很重要。 例如两个人一个人微信好友是100人,但这里面可能全是私人银行的客户,而另一个人微信好友是5000人,但这里面可能全是小贷公司借款人。 我们至少可以说从这两个链接的人群的财富程度来说,第一个人要比第二个人联系质量的总和高,所以第一个人的特征向量中心度更高,传播中心度就说影响的范围,比如说某个人所处的位置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传播信息或更早的资信息能否通过网络中有限次数的传播影响,更多人衡量这种传播力的就是传播中心多了,他通常不只包括自己能够直接认识的人,包括自己认识的人,直接认识的我们叫二度人脉,比如说你本身不是微博大号,但是你认识很多微博大号的拥有者,那么你的传播中心度就可能比一个大号拥有者本身还要大,最后中介中心度它有点类似于上面讲的,结构洞的位置衡量的是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关键的中间人,处于协调整个网络的独特位置,如果某个群体和其他群体之间有个关键的联系人他断掉了,那么这2个群体就不再联通了,这个时候我们说这个人的中介中心度就肯定很高。 好,说完这4个衡量指标,我们来举1个有趣的例子,就是黑帮的网络通常是这样子的,首先他们分上很多的小节点,在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小头目带着一群小弟,而这个小头目会经过一些中间的干部联系到一个真正的头目,这些真正的头目每个人看起来都是独当一面的人,但是通常而言每一个成功的黑帮后面还有一个幕后大佬,大佬通常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他只会在暗地里跟哪一个头目单线联系,所以在众多小弟的眼中他可能是隐形的。 在这个网络里面属于权力最中心的幕后大佬,如果只用刚才的度中心度来计算,就是数连接数肯定不觉得它重要,但如果用另外三个指标来衡量量,比如说中介中心度你看没有了,其他全部节点都会断掉联系,再比如传播中心度,你看他的二度和三度人脉可以直接影响到好人。 多尔,所以传播中心度非常高,还有特征,向量中心度他认识的只有几个人,但是每个人都很重要,毫无疑问他的增加中心度也很高,所以从这三个维度我们很容易看出来,黑帮老大是权力结构,有重视,好到目前为止你看我们还在定性分析,既然网络科学它是一种科学,肯定有定量分析的方法,所以接下来我们再量化一点,看看这些衡量方法如何实际的进行计算,假设有这么18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这里面我们重点研究abcde个人如果从度中心度的角度就单纯计算连接的数量,那么就应该这么来算,只有一条线就算一,那么每一个人至少都你这里面a就是7,b就是2,c就是6,d就是41就是2,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里面最重要的是a和b两个角色,那么接下来我们换个角度,从特征向量中心度的角度来看,加入一个购买力指标,假设这两个红色节点比其他节点的购买力都要强,其他人的购买力都是一,但是这两个红色节点的购买力是5,那么你看瞬间abcde的排名就重新排了,排名第一的变成了第一,这个点它的数值是11排名第二变成了一,这个点它的数值是10,而其他节点的数量是保持不变的,你看这就是引入了节点的质量产生的。 好,我们再换一种算法,按照传播中心度来计算,比如说我们看每个节点的一二度联系人的数量,来介绍什么叫12度联系人,比如说b认识a那么a就是b的一度联系人,而a这个人就直接认识另外的6个人,那么也就是说另外的6个人刚好就是b的2度联系人,所以把每一个节点的一度联系人和二度联系人的数量加和你就发现一个新的节点指标的计算方法。 那么就像这张图里面说的那样,这种计算方法下面顺序又得重新排列,你看这么一来b点的权重达到了13分,成了整个网络里面最重要的节点,而表面上连接数量跟它一样多的一点,瞬间成了网络里面影响力最小的节点,同样的一个网络按照不同的计算方式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影响力评估结果。 这个现象给我的启发是面对同样的一个人群,从不同的需求角度去看,这个人群跟不同的人重要性的评估就完全不一样,比如说大家都进同一个微信群,想在群里了解信息的人会觉得有发言质量最高的人最重要,想要在里面寻找理财客户的人,会觉得群里面最有钱的人最重要,想要结交人脉的人会觉得群主不畏高权重我们最重要,但从想要放松娱乐的角度来讲,群里面跟自己熟络的人发言是最重要的,那么如果一个人想要找工作,他应该觉得什么样人最重要? 这个话题有意思,我们以前节目里面讲过的,这涉及到网络科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理理论叫做弱联系,就是维泰斯它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在1973年提出的,当时提出的时候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就造成很弱联系和强联系是两个对应的概念,这其实很好理解,弱联系就是那些我们认识,但不太熟的人强联系,就是我们熟的平时可以经常联系的人,那么就像这张图里面显示的一样,通常说人以群分,人类总是愿意跟自己更加相似的人待在一起,也就更容易在相似的人里面产生强联系了,图里面的蓝色线就是这样的强联系,这种联系会使得社群之间产生天生的边界,就像灰色圆圈画的那样,而突破这些边界的就是橙色线代表的。 我联系那格兰诺维特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关系不强,但力量不弱。他发现无论是我们要找一份新的工作,或者找到一个重要投资机会,拿到一个重要的新项目,通常来说虽然我们的亲朋戚友会更愿意帮忙,但是那些我们认识却不太熟的人却能够帮上更大的忙,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那些关系很铁的联系人通常都是你老乡同学或者你的同事里面跟你价值观比较趋同的人,这三个人群首先已经框定了一个社群区间,这就意味着你们可能看到同一批新闻说的同那样的专业术语生活在差不多的世界里,所以其实他们很少知道你完全不知道的事情,但从另一个方面讲,那些跟你平时关系不强的人,他们生活的世界跟你很少有交集,这样一来你每次接触的时候反而边际效用很高,我们再深入问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高效率的发展弱联系,就是说我们是不是要像蜻蜓点水一样,每天到处认识一堆人,其实不是的。 我们回忆一下刚才那张图,看看里面的b同学的情况,为什么他仅仅认识两个人,却可以让自己的二度接触,达到了18个里面最广的13答案,就是他认识的这两个人其实都是那些枢纽型的人,所以这给我们启发是想拥有好的弱关系网络,重点不在于你直接认识多少人,而在于你能跟多少个枢纽型的人保持一定的关系,至少是那种一定时间会通一下微信,问候一下彼此的关系,那么什么样的人是虚荣现在根据我的经验,比如说各种群主猎头专业销售或者活动会议的组织者这样的人,他们通常就是我们上面讲的结构动手的枢纽型的人。 不过这边有个例外,通常搞传销或微商型的人,他们的关系网络直接联系人虽然很高度同质化,这种人可能不是很好的枢纽性。 好,那么弱关系先说到这里,我们刚才在说人与群分和枢纽型的人,其实意味着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关系,它并不是随机平均分布,这个世界的人际网络对应着一种叫做小世界网络,这是另外一个专业术语,它的结构类似于这两张图里面上面那张图,那个样子就是不同的节点之间会产生聚集的形态,它们分成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其中的一个聚集的中心会有不同不少的节点联系特别紧密,而在周围有很多的节点,它的联系显得非常稀疏,与之对应的是另外一种,下面的叫做随机网络的模式,就是每一个节点之间随机联系分布非常均匀,那么真实的人类世界就是小世界网。 上面这个样子,小世界很类似我们今天讲的圈子,比如说在学术界不同的学派之间会形成很多小圈子圈子内联系很紧密,但是对外沟通却不太多,这就是典型的小世界,不过小世界网络它也不是唯一的常见的人类网络。 回忆一下我们刚才讲的聚会的模型,它其实也是小视角,正是因为小世界现象的发生,结构动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小世界网络也不是唯一的一种常见,人类网络,人类网络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就是无尺度网络,这个是网络歌曲里面另外一个名字,在这种网络里面链接呈现幂律分布,而不是正态分布。 什么意思?利率分布意思就是在人群里面大多数人他拥有的节点只有很少,但是少数的人拥有的节点非常的多,他几乎垄断了大量的联系人,这就是所谓的赢家通吃的效果,这个现象在互联网平台司空见惯,很多高速增长的行业,高速发展的公司,还有新论文大量出现的学术领域,都会看到这种无尺度网络的现象,这种网络出现通常需要两股力量共同推动。 第一就是网络必须处于一个不断扩张的状态,比如说高速发展的公司会不不断招人,热门科研领域会不断的有新内容出现。 而第二点就是每一个新进入网络的节点,会天然的希望跟那些已经很多连接的节点去连接,比如说新加入社群的天然的想要跟社群的名人相互认识,新发表的论文会倾向于引用一些已经广泛被引用的论文,而新学代码的工程师会希望学习一些最多人学习的语言这种积累过程,比如说这张图里面这样最初只有两个节点,当节点越来越多的时候,新进来的节点会寻找那些链接最多的节点去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点越来越多,最初的两个节点就成了最大的受益方,这就是典型的先发优势,但是问题我们也经常看,网络世界赢家通吃了之后也有新的网络出现,但是说到这里我们也要跳出来说话,虽然说这种网络会赢家通知,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返利,他们就要后起之秀,你看即便在赢家通吃的互联行业,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公司出来逆袭,即便在强国一家独大的世界经济里面,每隔一段时间也总有新兴的强者分冒出来,那么这些新的强者是怎么做到逆袭的? 在网络科学里面有一个叫适应度模型,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这个模型里面后来者只要比前辈的适应度更高,吸引力更强,当然这个不是强一点点,而是要彻底改变吸引力的维度,只要做到这一点,他就能够彻底打破赢家通吃的诅咒。 比如说当年苹果手机颠覆诺基亚的时候,因为苹果手机的使用体验实在是跟诺基亚差别太大,以至于它直接开辟了一种新的使用体验战,这样一来就彻底破坏掉了诺基亚之之前建立那种赢家通吃的惯性,给年轻人启发是如果你进入一个新行业,想要打破论资排辈的现象,实现弯道超车,那么你就想办法创造一种跟前辈维度完全不同的玩法带来一种全新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够有机会在网络里面吸引新进入的节点,让他们放弃去追逐旧的节点链接的王者,转而跟你产生链接,而通常这种创新其实不必从头来过,它更多的都是来自于跨界融合,比如帕奥马特的声音就把潮流玩具和纽干抽卡这种模式融合在一起,剧本沙就是把蓝人沙和编剧行业融合在一起,文和友就是把博物馆和餐饮业的我在想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上面讲的是第一个原因,就是改变节点的吸引力,可以改变现网络的规则。 那么后来者逆袭一般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整个价值网络被重构了,价值网络value是管理学家克里斯坦森在创新的窘境,这本书里面提出来的概念,他发现很多成熟的公司在面临技术变革的时候都会遭遇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上下游关系,从供应商到交易模式,再到生产工艺和方法论,还有员工的思考方式,跟之前成熟产品都是高度绑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种相互锁死的关系,而这种情况下公司越成熟,它的价值网络产生的自我保护效应就越明显,在网络里面通常你改变一个节点是不能够改变整个网络的形态的需要,同时改变很多个重要节点才能够使网络产生改变,那么就非常困难了,所以这种情况通常很难发生。 而当一个新的市场被打开或者一种新的技术开始成熟的时候,反而是那些从头再来的人机会更大。 因为他们通常没有历史负担,这个也很好理解,你看在互联网行业里面之前移动互联网就出现过后起之秀赶超上一代的例子,比如说字节跳动作为信息分发的后起之秀,超越了百度的例子,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百度是PC时代的王者,在PC时代因为屏幕很大有键盘,所以大家习惯用搜索,但是到了移动时代,因为手机屏幕太小,所以键盘也变得很小,搜索就变得很困难了,而且每次搜索出来展现的结果也很少,这个情况下就更加适合于信息推送,所以就是一个这么简单的体验变化,使得在移动互联网上上面信息推送会变得更加可行,字节跳动就是紧紧的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才逆袭了百度。 好总结一下上面这两个后来者逆袭的模型里面,适应度模型是从微观层面创造出全新体验来实现利己的,而价值网络模型是从宏观层面抓住一次技术变革或者市场变革的红利,实现逆袭。当然这两种模式都隐藏了一个前提,就是后来者必须要做出新的动作,而从无到有做出一件东西,其实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想要走这条道路的同学还要做好心理准备,理解如何抵御风险。我们在概率论和金融学里面都会讲到风险内容,这里就不展开了。 好了,那上面我们提到一个新的网络形成,它会形成弯道超车的机会,那么关于一个网络形成,这里需要提到另外一个概念就叫做基本再生术,这其实是一个网络科学生物学和数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这个学科叫生物数学这门学科里面的一个概念,他们通常用来研究疾病传播的网络,基本再生术就是来衡量一个典型的传染者,会让多少个其他人受到感染,如果基本再生数大于一,那么疾病就会不断蔓延,若小于那么疾病就逐渐消亡,我们再换成社会网络的角度了。 看如果每一个人有一个以上的朋友,那么社交分支就不断的生长扩展为一个巨型的社交网络,如果每个人的平均朋友小于一,那么这种网络最终只能用大量互相不连接的小型分支和孤立的节点构。如果按照生育模型,我们建议是说总和生育率就是说两个成年人平均生育的孩子的数量如果大于二,那么基本再生数是大于一的,整个社会就会不断扩大。 那么反之如果总和生育率小于二,那么整个社会就会走向萎缩,而中国今年的总和生育率已经掉到1.3了,也就是说换算成基本再生数已经远少于如果这个现象持续下去,那么整个中国社会就会走向衰落,这也是我们今天突然看到中国举国总动员,发展旅游产业,改革教育压力,推出保障性住房等等这些措施的根本原因。 好,那么回到刚才说那个疾病传播网络,现在你看大家都打疫苗对吧?从网络科学角度,疫苗并不需要完全有效集中到每一个人的个体,才能够阻止疾病的广泛传播的,它的作用就是把再生数降低到一以下就可以了。假如开始的时候疾病再生是二,也就是每个感染者平均会传染两个人,那么只需要给超过100半的人口接种疫苗,就会使得疾病再生数低于一了,这样一来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传染病就会慢慢消失掉。 而且如果结合我们上面说小世界模型就知道人类之间的链接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所以这会使得我们实际需要接种人数可能还小于一半,就能够使在人数低于一。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可以优先给那些枢纽式的桥梁式的人打疫苗,比如说一个机场咖啡店工作员工或者高铁上服务的人,他每天接触大量的人,那么如果给他优先打疫苗,就可以一下子切断很多感染的链条,所以你看这次全世界抗议的过程中,政府其实特别重视你给出入境接待人员服务工作人员、学校学生老师、医务工作人员接种疫苗。 因为从网络科学的角度来讲,这些人都是桥梁式的枢纽式的人物,他们要么是度忠心度很高的人,要么是传播忠心度很高的,所以他们在病毒传播的网络里面是尤其关键的人,只要给他们打疫苗就会得到四两拨千斤的枪。 好,那么接下来再讲一个社会科学里面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差税格局,这个词来自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一本著作叫乡土中国,这本书只要在中国做社会学研究的人应该基本都读过,他的模型里面费孝通天生把中国传统社会每一个人的社交关系比作一个像水波纹一样,脸已是扩散的同心圆,越远离中心就越疏远,越接近中心就越亲密。 而与之相对的是西方传统社会里面那种团体格局,所谓团体格局就像一捆一捆的木材,这些团体的内部成员相对比较平等,遵循某些共同的规则,也就是说中国人对关系的理解更像这样一种情况。中心是我跟我最接近的一层是家人,我跟家人的关系是家人,只要有需求我就必须满足。第二层是熟人关系,我跟熟人的关系是人情法则,人情交换这种交换通常是模糊而且不对等的,他们没有一个清晰的计算标准。 第三层是认识关系,这通常就是不太熟的客户,其他部门的同事或者不太熟的校友关系跟这个层面的人打交道,我们通常使用的是公平法则,意思就是双方相互交换的东西应该是比较精准对应的我给你多少,你要给回我多少,讲求契约性,这里面里层偏感性,外层偏理性,而夹在中间那层,所谓的熟人关系既有交换也有人情,最为复杂,而实际上这中间层是现代城市年轻人日常关系里面占比例最大的一层关系,因为通常我们成年之后都不会跟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所以最内生的亲情关系现在基本上简化为一对一的伴侣关系,或者是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关系。 当然还有很多人现在是单身,只需要定基处理跟父母的关系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不可能没有同学同事关系,这个人群的合作关系通常是既要把账算清楚,又要讲情感与兄弟姐妹相称,互相之间如果提供了帮助,人情就算欠少有人情,还得还这样来私交的建立了。 在中国成人的世界里面,从小孩上学到父母看病,基本上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有没有熟人,可以问一下情况,在各种大公司或政府组织里面,校友圈子也司空见惯,比如百度里面的北大校圈,华为里面的华中科技大校都是业内出了名的圈子,所以理解中国的这种差距格局,对于理解中国社会运作的原理还是很有帮助的,那么理解上面这张图给我们的启发什么? 如果我们想要去跟一些不太熟的人迅速熟络起来,那么第一步肯定是要先找到彼此可以相互交换的价值,因为最外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的最基本的原理是对等交换这里我就回忆起以前更新视频的时候讲话,假如一个学弟学妹想要找比较有成就的师兄师姐取得联系,最好的方式需要去思考对方需要什么是你有可能给到的,有没有可能你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到他,有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询问对方觉得有什么东西我可以帮到你,这种提问方法看起来非常怪异,但是根据我多年跟别人打交道的经验,这种做法对一个陌生人打交道效果出奇的好,其实就是因为陌生人之间大家是没有情感联系的基础,所以套近乎是没有意义的,还不如直截了当把你需要对方帮助你东西,或者你能够帮助对方的东西尽快搞明白,这样一来你们才能够更快的产生交易关系。 而通常情况下,如果你是主动寻求联系的那方,一上来就告诉对方说你想得到对方的帮助是不容易的,所以选择一上来就说清楚自己随时愿意为对方提供帮助,是一种更好的策略,这个图给我们第二个启发是,假如你已经进入了第一层,想要再跨入第二层,答案就是要超出公平兑换原理给对方超额的回报,当对方也能同时意识到这种超额回报存在的时候,之前,公平交换的原则就会被打破,而形成一种新的不对等关系,我们叫隐形的人情债,出现人情债的情况。 第二层通道就被打开了。其实生物学的研究都告诉我们了,哺乳动物是一种对施与受非常迷东西,其实不光是人类,甚至黑猩猩,也有经常使用无偿帮助对方的方式来获得社交资本的一种现象,所以这表明人情债是一种人类进化早期就形成了它植根在我们大脑里面更深层次的边缘系统里,所以这对我们启发是索取之前先要给予适度的慷慨,实际上就是帮助你在跨越社交和阶层的时候最有力的武器。 那说到插叙格局,我们要再进一步说另外一个词汇就是非正式组织,既然有非正式那肯定有正式组织学校、班级、公司部门这些都是正式组织,他们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运作规则,而与之相对的非正式就是以情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中心,没有正式文件规定的自发形成了社会组织,对于非正式组织而言,大多数人很早其实就有点体验,比如说翻里面玩的好的几个同学形成了圈子,大学里面经常打游戏的队友,经常踢球的球友,经常打牌的牌友,还有公司里面住的近的人会拉拼车群,养猫养狗的人会拉宠物群,有孩子人会拉育儿群,还有我们上面讲过的校友群老乡属等等。 对于很多大公司而言,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一点都不小,很多心思单纯年轻人刚进入组织的时候,对这种非正式组织往往知之甚少,这就会吃大亏。其实了解这个现象对大家的启发是我们既要看到组织的阳面,也要看到组织的阴面,进入一家公司的时候,特别是那种存在历史比较久的工,比如政府部门国企或者创办时间超过5年的公司,通常来讲这些地方都存在着影响力很大的非正式组织搞清楚这些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于推进工作更换部门都会非常有用,这方面求职其实也是一样,假如你大学毕业之后想要进入华为总部工作,那么很有可能你就读华中科技大学的应聘成功率甚至高过你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因为你应聘的时候很有可能面试你的人就是大学的学长,这种校友之间的交流会产生天然的熟悉感。 通常来说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面,我们很难通过单纯的交谈了解一个人所有的信息,但如果有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就可以通过校友网络交叉验证得到更多的信息,这是校友圈这种非正式组织起到作用的原因了,他还会无形之中产生工作的动力,让成功应聘的人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自律,自觉的维护非正式组织的声誉,这也是大公司里面这种是长期存在的原因。 好了,这节课我们大概就讲完了,讲了很多概念,包括打通信息不对称的结构洞,衡量网络节点重要性的中心度,还有对找工作很重要的弱联系,会形成网络很重要的基本再生术,还有中国社会浅尝的差序格局模型,以及跟它很相关的非正式组织现场的也讲了人类社会常见两种网络形态,一种是小世界网络,一种是无尺度,还分析了后来者如何弯道超车的适应度模型和价值网络重构现象,希望这些东西对大家有所启发。 最后我们再讲点有趣的东西,就是我在收集这门课资料的时候,看到了网络科学家对美国国参议院投票网络的研究,他们发现1990年的时候,有82%的参议员会在至少半数的议案中有相同选项,这意味着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统计,这些共同点连线网络就形成了这张图。 这样的密集网络,如果我们在对比2015年这张图的变化,就会发现差别很大,我们看到左右两边的2015年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分裂局面,他们看起来就像左右两边的大脑发生了脑裂,而且人们发现这种模式不只出现在美国政坛,在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和西班牙都出现类似的情况,最典型的还是英国脱欧,你看网络科学有的时候政治学研究带来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