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simon ding

大学生学业压力研究综述 田澜

advertisement
DOI :
1
0.
1
3
2
3
6/
j.
cnki .
j she .
2
0
1
0.
0
4.
0
3
3
64
江苏高教 2
0
1
0年第 4期
大 学 生 学 业 压 力 研 究 综 述
田
(1.湖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摘
澜 ‚向
1
2
领
黄石 435002;
2.西南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要】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应激源‚过高的学业压力会引发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并削弱其
学习效能。近 20年来‚中西方学者主要围绕大学生学业压力的概念、功能、结构、测量、发展特点及缓解策略展开
本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主要在于学业压力的操作性界定和影响
机制的深入探讨、学业压力过程的动态考察以及学业压力的各种应对和缓解策略的效果验证。
【关键词】 大学生;学业压力;应对;压力源;缓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418(2010)04-0064-04
【作者简介】 田
科所博士生;向
澜(1969-) ‚男‚湖北蕲春人‚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西南师范大学教
领(1986-) ‚女‚重庆石柱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生。
在过去的 2
0年中‚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
会变革的加快‚
世界各国大学生普遍面临较高的心
视作个体对环境的负荷超过身心适应的程度。目
前‚
互动取向的压力定义较受欢迎。
作为学生的一种主要特殊压力‚
研究者们在界
理压力。而心理压力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密切相
关‚
长期和负性的压力将引发他们的抑郁、
焦虑及其
定学业压力时‚
大都遵循一般压力界定的三种取向‚
‚
学业压
从而提出了不同的学业压力定义‚
其代表性的定义
适中的学习压力强度有利于维持学生的适度紧张
将学习压力及其表现描述为“ 一些学生将学习生活
他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
[ 1]
(1
) 世界卫生组织在 T
CD-1
0中
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威胁因子。研究表明‚ 主要有如下几种:
感‚
从而提高其智力活动的效率‚
但过高的学习压力
则会产生多种负面影响‚
比如引起学生的健康状况
不佳‚
导致抑郁和学业成绩不良等。可见‚
研究大学
生的学业压力及其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教育
实践意义。本文拟对本领域近 2
0年来的研究成果
中的事件意识为挑战甚至威胁‚
同时会导致一些诸
如焦虑、
抑郁或恐惧的不良心理反应” ;
(2
) Co
n
v
i
n
g
-
“ 学习压力是指学生在为达成学习目的
t
i
o
n 认为‚
[ 2]
的过程中产生的负性、
不适的感受‚
它可以对大学生
的成就动机和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 3) Ca
r
v
e
t
h等
[ 3]
将学习压力定性为一种矛盾体验‚
提出“ 学习
予以梳理‚
以期对大学生学习压力的后续研究和大
人
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压力来自学生对大量知识的需求与学生没有充足时
一、学业压力的界定
半个多世纪以来‚
在长期的压力研究过程中‚
逐
间探索之间的矛盾” ;
(4
) 《心理学大辞典》 将学业
[ 4]
压力界定为“ 由学习引起的心理负担和紧张‚
来自
渐形成了三种不同取向的定义:
(1
) 刺激取向把压
外部环境因素或个体的期望” ;
(5
) 陈旭
激‚
即若生活情境或事件对个体产生威胁或过度要
自身的学业内外环境要求的反应或主观感受” ‚
并
力视为能够引起个体产生紧张反应的外部环境刺
求‚
个体即处于压力状态;
(2
) 反应取向认为压力是
[ 5]
将学业压
力理解为“ 学习者对超过自己应对能力或可能威胁
将学业压力源界定为:
源于学习环境中‚
超出学习者
个体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整体性反应‚S
e
y
l
e对“ 一
应对能力范围的任何物理刺激和心理需求。综观上
般适应症候群” 的定义即是本取向的代表;
(3
) 互动
述定义‚
虽各有侧重‚
但借鉴和融合一般压力三种定
取向重视压力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主张压力是个体
义取向的特点非常明显‚
重视主体的认知和评价作
面对刺激时‚
经过主观评估之后所产生的反应‚
是个
用‚
将学业压力视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主客体之间
体与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结果‚
L
a
z
a
r
u
s等人就把压力
或内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的不适体验。
教学研究
65
压力感要显著高于安于现状的大学生。这似乎说
二、学业压力的功能
关于学业压力功能的研究集中在对学业压力与
大学生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关系的考察上。对于学
明‚
一定程度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对个体的学习勤奋
度和成就动机产生积极影响。
三、大学生学业压力源的结构
业压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学业
压力的负面功能。目前较多研究表明‚
学业压力与
结构分析既是深入认识学业压力内涵的需要‚
大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某种负向的功能性关系‚ 也是开展学业压力的问卷开发和测评的前提性工
[ 6]
报告:大 作。为此‚
中西方研究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而富有
其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
①F
e
l
s
t
e
n等人
学生的学业压力水平与其学业成就存在显著的负相
关。②S
t
r
u
t
h
e
r
s等人
[ 7]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学
成效的工作。早期的研究倾向于从压力的“ 刺激取
向” 来解构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源‚
认为大学生的学
业压力、
应对方式、
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结
习压力来自外部环境刺激‚
即各类学业任务和要求。
果表明‚
大学生学习压力与课程等级之间的关系受
Ar
c
h
e
r等人调查
以任务为中心的应对方式的影响‚
但不受以情感为
争以及时间不够用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业压力源。
中心的应对方式的影响‚
那些采用以任务为中心的
应对方式的大学生与以情感为中心的应对方式的大
Ab
o
u
s
e
r
i
e报告:
“ 考试和考试成绩” 是二年级大学生
学生相比‚
成绩更加优秀‚
且目的性和动机也更加明
后。S
c
h
a
f
e
r的研究
确。③S
e
r
a
p等人
[ 8]
的研究表明‚
学习压力与学业
成就呈负相关‚
但个体心智资质在二者间起调节作
用。即在同一学习压力水平上‚
高心智资质学生的
学习成绩要比低心智资质的好‚
处在同一学习层次
上的学生‚
高心智资质的学生更懂得如何应对学习
压力。
过高的学习压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生
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早期的研究发现‚
学习压力
会导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当由学习压力引发
的不适感发展到无法控制时‚
则可能导致绝望、
抑郁
症状的产生。近年来‚L
e
e等人对韩国和美国
[ 9]
大
学生学业压力的跨文化研究发现‚
韩国大学生花在
功课上的时间是美国大学生的两倍‚
而美国学生在
社交和休闲运动上花去的时间则是韩国学生的两
倍‚
相比之下‚
3
6
%的韩国学生出现了与学习压力有
关的抑郁症状‚
而美国学生仅占 1
6
%。
为了揭示学业压力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神经
机制‚
西方有些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神经免疫水平。
Va
n
d
e
r
p
l
a
t
e报告
[1
0]
:
社会资源在压力情景与单一疱
疹病毒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起到了缓冲作用。进一
[1
1]
[1
4]
发现‚
应付指定的考试、
学分竞
学业压力的首因‚“ 备考” 和 “ 学习量太大” 紧跟其
[1
5]
指出‚
一尘不变的学习模式、
学习时间紧缺、
期末考试临近、
任务作业、
前程规划
和刻板乏味的教师‚
均是令大学生苦恼不堪的日常
学习压力事件。进入 2
1世纪后‚
研究者们转向从主
体、
压力情境及其交互作用等多维视角上审视大学
生学习压力的成因。Mi
s
r
a等人
[1
6]
认为‚
大量的学
习任务、
期末考试临近、
缺乏时间管理技巧等因素使
得大学生备感压抑。L
e
e等人的研究
[1
7]
表明‚
渴望
学业上的进步是中国香港大学生学习压力的主因。
[1
8]
S
mi
t
h
报告:
家长亲人对其学业上的期望构成大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压力源。在我国‚
陈旭主张:
“学
业压力包括两大范畴‚
一是内源性压力源‚
如个体对
学习活动的目标、
需要‚
个体对学业活动的认识评价
甚至期望等等;
二是外源性压力源( 外部事件或刺
激) ‚
学习和学业活动中任何超过学生应对资源的
刺激或事件‚
都可能成为学业压力源。
”
在所有关于大学生学业压力源的分析中‚
要数
L
e
e等人(2
0
0
5
) 的分类
[1
9]
最全面。他要求韩国大学
生罗列出最令其感到郁闷的十条学业压力事件‚
归
并以后发现‚
排在最前面的学业压力源按报告比率
发现‚
孤单、
缺乏社会支持等联合作用
的高低依次为学分与竞争、
事业与未来的成功、
任务
的压力情景可能导致病毒细胞的复活‚
一些社会和
多和时间紧、
学校人际交往、
专业和课程、
学校的物
步的研究
心理资源的出现成为了学习压力作用于疱疹病毒的
中介变量。S
a
r
i
d等人
[1
2]
的研究显示‚
焦虑状态、
学
理环境、
学习、
师资或课堂学习环境、
论文和专项学
习报告、
测验和期末考试、
学校教育政策、
家校距离、
习压力与人类细胞巨化病毒数量的增长存在显著性
拖延、
一般适应性、
教育费用、
赠送、
外部障碍和处境
相关‚
当压力情景消失‚
病毒数量也会急剧下降。
以及对就读学校的后悔。
一般认为‚
压力是把双刃剑‚
它对人类的活动和
综上所述‚
作为大学生的日常体验‚
学习压力的
健康兼具积极和消极功能。但综观上述研究‚
不难
形成既与学习条件、
学习效果、
家庭期望、
环境变量
发现‚
已有研究主要定位于对学业压力的消极功能
等外部因素有关‚
又受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
时间管
的探究‚
少见有对学习压力积极作用的考证。在我
理技能以及应对方式等内源性因素的影响‚
可谓是
国‚
邓琪的研究发现
[1
3]
‚
志存高远型大学生的学习
大学生学习的主客观条件交互作用的表现。
66
江苏高教 2
0
1
0年第 4期
力反应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
但总体学业压力
四、大学生学业压力的评估工具
文献回顾发现‚
研究者们主要从压力源、
压力反
的年龄( 年级) 差异不显著。Mi
s
r
a等人还比较了美
应和交互作用三种视角来实施压力评估。基于压力
国大学生和留学美国的国际大学生的学业压力‚
结
源的评估旨在了解某段时间内使个体产生压力的内
果发现‚
美国大学生在 S
L
S
I量表的自我强迫和行为
外部刺激即压力源‚
主要用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法
反应两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国际大学生。在国
和量表法进行评估。基于压力反应的评估侧重于个
内‚
邓琪报告: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感的年级差异不显
体在面临压力情境或事件时的身心反应‚
主要使用
著‚
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志向水平差异和家庭经
情境观察、
访谈和自我报告等方法。基于交互作用
济状况差异。总的来看‚
女生的学习压力感显著高
的评估是旨在了解个体与压力源相互作用情况的动
于男生‚
志存高远和悲观失望类学生显著高于安于
态评估方法‚
主要借助访谈法和情境测评法‚
它不仅
现状型大学生‚
家庭条件一般和较贫穷的大学生显
可以了解压力情境和个体自身的特点‚
还可以了解
著高于家庭条件较富裕的学生。
个体对压力情境以及自身资源的知觉、
认知和评价‚
六、大学生学业压力的缓解策略
已有研究表明‚
有效的时间管理、
社会支持、
积
进而分析个体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目前对大学生学业压力的评估主要诉诸问卷
极评价以及开展休闲娱乐活动是减轻学生学业压力
法。国外用得较多的工具主要有 Ga
d
z
e
l
l
a编制的学
的有效途径。尽管学习任务要求大学生在截止日期
生生活压力量表 ( S
t
u
d
e
n
t-L
i
f
eS
t
r
e
s
sI
n
v
e
n
t
o
r
y
‚简
到来之前就早早地开始做好准备工作‚
将学习任务
并按计划一一落实。然而‚
大学生
称S
L
S
I
)‚
Nwa
d
i
a
n
i编制的学习压力问卷( Ac
a
d
e
mi
c 细化为具体内容‚
在考试来临之前难免学习压
S
t
r
e
s
sQu
e
s
t
i
o
n
n
a
i
r
e
‚
简称 AS
Q) 以及由 An
g和 Hu
a
n 们常常难以付诸实践‚
作为缓解学业压力的首选策略‚
高效
开发的 学 习 期 望 压 力 问 卷 ( Ac
a
d
e
mi
cEx
p
e
c
t
a
t
i
o
n
s 力倍增。因此‚
S
t
r
e
s
sI
n
v
e
n
t
o
r
y
‚
简称 AES
I
) 。国内有田澜和邓琪编
制的大学生学习压力感问卷。
S
L
S
I是 由 5
1个 题 项 组 成 的 l
i
c
k
e
t
5点 计 分 量
率时间管理常被理解为促进个体的工作效率和减轻
压力的有效行为。Ca
mp
b
e
l
l等人
[2
1]
发现‚
有效的时
间管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Mi
s
r
a等人
[2
2]
表‚
由学业压力和压力反应两个分量表组成‚
学业压
的调查表明‚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和休闲满意度均与
力分量表包含挫折、
冲突、
压力、
变化和自我强迫五
其学业压力呈负相关‚
但是与休闲活动相比‚
大学生
个维度‚
压力反应分量表则由心理、
情感、
行为和认
的时间管理对学业压力具有巨大的缓冲作用。当
时间管理的性别差异明显‚
女生的时间管理得分
知四个维度组成‚
九个维度的信度在 0
.
6
3到 0
.
8
5 然‚
之间。Mi
s
r
a曾报道‚S
L
S
I量表对于学习压力方面
的应激情景描述不足‚
更适合测量大学生生活压力。
显著高于男生。
休闲满意度是指个体通过休闲活动达成其目的
AS
Q问卷由 3
1个题项组成‚
前1
1个题项主要用于
而产生的满意感。Ra
g
h
e
b等人
生学习压力感受的‚其预测信度为 0
.
9
2
。AES
I问
者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
高学习压力的学生无法正
收集被试背景材料‚
后2
0个题目则是用于测量大学
[2
3]
最早考察了大学
生的休闲满意度与学业压力的关系。他们发现‚
二
卷用于测量学生因自身和他人期望所产生的学习压
常休闲。Mi
s
r
a等人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休闲满意度
力。该问卷由自身期望压力感和非主体的期望压力
的性别差异明显‚
男生比女生更能得益于休闲活动。
感两个分问卷组成‚
共有九个维度。全问卷的信度
增强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支持有助于减轻学业压
c
Ge
o
r
g
e
为0
.
8
7
‚
两个分问卷的信度分别为 0
.
8
1和 0
.
7
9
。 力。Ma
[2
4]
[2
0]
等人考证了与亲友的支持性交往
由七
对缓解大学生学业压力的作用。该研究发现‚
大学
个维度‚
即学习前景担忧、
学习成效困惑、
学业竞争
生亲友的支持性信息增加与他们的学业压力和抑郁
压力、
学习气氛压力、
课业负担压力、
学习条件困惑
度下降之间存在关联‚
在不同学业压力水平上‚
情感
和家庭期望压力组成‚
具体化为 4
2个项目。该问卷
支持都与抑郁度呈负相关。
田澜和邓琪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压力感问卷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
9
3
‚
分半信度为 0
.
8
9
。
五、大学生学业压力的发展特点
七、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看‚
目前关于大学生学业压力的研究已
由于所用测评工具、
被试取样的不同‚
关于大学
广泛开展‚
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成
生学习压力特点的调查结果并不一致。Mi
s
r
a等人
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
充分揭示了学业压力
的调查表明‚
相对于变化、
冲突和挫折三个维度‚
大
的负向功能‚
能够引起大学生及高校教师对大学生
学生在压力和自我强迫两维度上的得分较高;
女生
学业压力的关注;
其二‚
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
全面
的自我强迫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大一大二学生的压
探析了大学生学业压力源的结构‚
并开发出一批符
教学研究
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测评工具‚
为科学分析和评价
大学生的学业压力现状提供了工具支持;
其三‚
初步
探析了缓解大学生学业压力的策略和机制。然而‚
文献回顾也不难发现‚
已有研究尚存在一些明显不
足‚
欲将本研究推向深入或在本领域取得突破性进
展‚
必须正视并力求克服这些不足:
第一‚
关于学业
压力的理论( 模型) 缺乏整合‚
导致学者们对学业压
力的理解众说纷纭‚
今后应借鉴压力的交互作用模
型‚
基于多学科、
生态化、
动态化的视角‚
明确界定学
业压力的操作性定义。第二‚
缺乏对学业压力的影
响机制的深入探讨。今后应综合考虑影响大学生学
业压力的主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多因素、
多影响
源地考察大学生学业压力的形成和影响机制。第
三‚
已有的发展特点研究多为横断面调查或静态分
析‚
少见对大学生学业压力的纵向研究或动态考察。
第四‚
对大学生学业压力应对和缓解策略的研究相
对薄弱。夯实各种应对策略的理论基础并验证它们
对各类大学生亚群体的干预效应是今后本领域研究
的重点所在。
[ 10] Va
nde
r
pl
a
t
e
‚C.‚Ar
a
l
.S.O.&Ma
g
de
r
.L.Ther
e
l
a
t
i
o
ns
hi
pa
mo
ng
g
e
ni
t
a
lhe
r
pe
ss
i
mpl
e
xv
i
r
us
‚s
t
r
e
s
sa
nds
o
c
i
a
ls
uppo
r
t
[J
] .He
a
l
t
h
Ps
y
c
ho
l
o
g
y
‚1988‚(7) :
159– 168.
[ 11] Gl
a
s
e
r
‚R.‚Pe
a
r
s
o
n‚G.R.‚Bo
nne
a
u‚R.H.‚e
ta
l
.St
r
e
s
sa
nd
t
heme
mo
r
yT-c
e
l
lr
e
s
po
ns
et
ot
heEps
t
e
i
n-Ba
r
rv
i
r
usi
nhe
a
l
t
hy
me
di
c
a
ls
t
ude
nt
s[ J
] .He
a
l
t
hPs
y
c
ho
l
o
g
y
‚1993‚( 12) :435–
442.
[ 12] Sa
r
i
d.O‚Ans
o
n.O‚Ya
a
r
i.A&Ma
r
g
a
l
i
t
h.M.Ar
ec
o
pi
ngr
e
s
o
ur
c
e
s
r
e
l
a
t
e
dt
ohumo
r
a
lr
e
a
c
t
i
o
ni
nduc
e
dbya
c
a
de
mi
cs
t
r
e
s
s
?Ana
na
l
y
s
i
s
o
fs
pe
c
i
f
i
cs
a
l
i
v
a
r
ya
nt
i
bo
di
e
st
oEps
t
e
i
n-Ba
r
rv
i
r
usa
ndc
y
t
o
me
g
a
-
l
o
v
i
r
us
[J
] .Ps
y
c
ho
l
o
g
y
‚He
a
l
t
h& Me
di
c
i
ne
‚2003‚8( 1) :105-
117.
[ 13] 邓
琪.大学生学习压力感特点的实证研究[ J
] .神经疾病与精
神卫生‚
2008‚
8(1) :
20-23.
[ 14] Ar
c
he
r
‚J
.‚La
mni
n‚A.Ani
nv
e
s
t
i
g
a
t
i
o
no
fpe
r
s
o
na
la
nda
c
a
de
mi
c
s
t
r
e
s
s
o
r
si
nc
o
l
l
e
g
ec
a
mpus
e
s
[J
] .J
o
ur
na
lo
fCo
l
l
e
g
eSt
ude
ntPe
r
-
s
o
nne
l
‚
1985‚
26(3) :
210-215.
[ 15] Sc
ha
f
e
r
‚W.(1996) .Pa
s
s
i
ngt
het
e
s
to
fc
o
l
l
e
g
es
t
r
e
s
s
.St
r
e
s
sma
n-
a
g
e
me
ntf
o
rwe
l
l
ne
s
s( pp.543– 563) [ M] .Or
l
a
ndo
:Ha
r
c
o
ur
t
Br
a
c
e
.
[ 16] Mi
s
r
a
‚R.‚Mc
Ke
a
n‚M.‚We
s
t
‚S.‚Rus
s
o
‚T.Ac
a
de
mi
cs
t
r
e
s
s
【参考文献】
[ 1] Abo
us
e
r
i
eR.So
ur
c
e
sa
ndLe
v
e
l
so
fSt
r
e
s
si
nRe
l
a
t
i
o
nt
oLo
c
uso
f
Co
nt
r
o
la
ndSe
l
f-e
s
t
e
e
mi
nUni
v
e
r
s
i
t
y
[J
] .Educ
a
t
i
o
na
lps
y
c
ho
l
o
g
y
‚
1994‚(14) :
323-330.
[ 2] Co
nv
i
ng
t
i
o
n.M.V.Amo
t
i
v
a
t
i
o
na
la
na
l
y
s
i
so
fa
c
a
de
mi
cl
i
f
ei
nc
o
l
l
e
g
e
[J
] .I
nJ
.Sma
r
(e
d.) .Hi
g
he
rEduc
a
t
i
o
n:Ha
ndbo
o
ko
fThe
o
r
ya
nd
Re
s
e
a
r
c
h‚
1993‚(9) :
50-93.
[ 3] Ca
r
v
e
t
h‚J
.A.‚Ge
s
s
e
‚T.‚Mo
s
s
‚N.Sur
v
i
v
a
ls
t
r
a
t
e
g
i
e
sf
o
rnur
s
e-
mi
dwi
f
e
r
ys
t
ude
nt
s
[J
] .J
o
ur
na
lo
fNur
s
e-Mi
dwi
f
e
r
y
‚
1996‚
41(1) :
50-54.
[ 4]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 M] .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
2003:
1490.
[ 5] 陈
67
旭.中 学 生 学 业 压 力、应 对 策 略 及 应 对 的 心 理 机 制 研 究
[ D] .西南大学‚
2004.
[ 6] Fe
l
s
t
e
n‚G.‚Wi
l
c
o
x
‚K.I
nf
l
ue
nc
e
so
fs
t
r
e
s
sa
nds
i
t
ua
t
i
o
n-s
pe
c
i
f
i
c
ma
s
t
e
r
ybe
l
i
e
f
sa
nds
a
t
i
s
f
a
c
t
i
o
nwi
t
hs
o
c
i
a
ls
uppo
r
to
nwe
l
l-be
i
ng
a
nda
c
a
de
mi
cpe
r
f
o
r
ma
nc
e
[J
] .Ps
y
c
ho
l
o
g
i
c
a
lRe
po
r
t
s
‚1992‚(70) :
291– 303.
[ 7] St
r
ut
he
r
s
‚C.Wa
r
dPe
r
r
y
‚Ra
y
mo
ndP.Me
ne
c
‚Ve
r
e
naH.AnEx
a
mi
-
na
t
i
o
no
ft
heRe
l
a
t
i
o
ns
hi
pAmo
ngAc
a
de
mi
cSt
r
e
s
s
‚Co
pi
ng
‚Mo
t
i
v
a
-
t
i
o
n‚a
ndPe
r
f
o
r
ma
nc
ei
nCo
l
l
e
g
e[ J
] .Re
s
e
a
r
c
hi
nHi
g
he
rEduc
a
t
i
o
n.2000‚41(5) :
581-592.
[ 8] Se
r
a
pAkg
un.‚J
o
s
e
phCl
a
r
r
o
c
hi
.Le
a
r
ne
dRe
s
o
ur
c
e
f
ul
ne
s
sMo
de
r
a
t
e
s
t
heRe
l
a
t
i
o
ns
hi
pBe
t
we
e
nAc
a
de
mi
cSt
r
e
s
sa
ndAc
a
de
mi
cPe
r
f
o
r
m-
a
nc
e
[J
] .Educ
a
t
i
o
na
lPs
y
c
ho
l
o
g
y
‚
2003‚
23(3) :
287-294.
[ 9] Le
e
‚M.‚La
r
s
o
n‚R.TheKo
r
e
a
n“ e
x
a
mi
na
t
i
o
nhe
l
l
” :Lo
ngho
ur
s
o
fs
t
udy
i
ng
‚di
s
t
r
e
s
s
‚a
ndde
pr
e
s
s
i
o
n[ J
] .J
o
ur
na
lo
fYo
ut
ha
ndAdo
-
l
e
s
c
e
nc
e
‚2000‚(29) :
249-272.
o
fc
o
l
l
e
g
es
t
ude
nt
s
:c
o
mpa
r
i
s
o
no
fs
t
ude
nta
ndf
a
c
ul
t
ype
r
c
e
pt
i
o
ns
[J
] .Co
l
l
e
g
eSt
ude
ntJ
o
ur
na
l
‚2000‚
34(2) :236-245.
[ 17] Hui
‚E.K.P.Pe
r
s
o
na
lc
o
nc
e
r
nsa
ndt
he
i
rc
a
us
e
s
:Pe
r
c
e
pt
i
o
nso
f
Ho
ngKo
ngChi
ne
s
ea
do
l
e
s
c
e
nts
t
udi
e
s
[J
] .J
o
ur
na
lo
fAdo
l
e
s
c
e
nc
e
‚
2000‚(23) :
189-203.
[ 18] Smi
t
h‚S.N.Appr
o
a
c
he
st
oas
t
udyo
ft
hr
e
eChi
ne
s
ena
t
i
o
na
lg
r
o
ups
[J
] .Br
i
t
i
s
hJ
o
ur
na
lo
fEduc
a
t
i
o
na
lPs
y
c
ho
l
o
g
y
‚
2001‚(71) :
429-
441.
[ 19] Le
e
‚D.‚Ka
ng
‚S.‚Yum‚S.( 2005) ..A qua
l
i
t
a
t
i
v
ea
s
s
e
s
s
me
nto
f
pe
r
s
o
na
la
nda
c
a
de
mi
cs
t
r
e
s
s
o
r
sa
mo
ngKo
r
e
a
nc
o
l
l
e
g
es
t
ude
nt
s
:a
n
e
x
pl
o
r
a
t
o
r
ys
t
udy
[J
] .Co
l
l
e
g
eSt
ude
ntJ
o
ur
na
l
‚2005‚39( 3) :442
-448.
[ 20] 田
澜‚邓
琪.大学生学习压力感问卷的初步编制[ J
] .中国
行为医学科学‚
2007‚(8) :
753-755.
[ 21] Ca
mpbe
l
l
‚R.L‚Sv
e
ns
o
n‚L.W.Pe
r
c
e
i
v
e
dl
e
v
e
lo
fs
t
r
e
s
sa
mo
ngu-
ni
v
e
r
s
i
t
yunde
r
g
r
a
dua
t
es
t
ude
nt
si
nEdmo
nt
o
n‚Ca
na
da
[J
] .Pe
r
c
e
pt
ua
la
ndMo
t
o
rSki
l
l
s
‚
1992‚
75(2) :
552-554.
[ 22] Mi
s
r
a
‚ R.‚ Ca
s
t
i
l
l
o
‚ L.G. Ac
a
de
mi
cs
t
r
e
s
sa
mo
ng c
o
l
l
e
g
e
s
t
ude
nt
s
:c
o
mpa
r
i
s
o
no
fAme
r
i
c
a
na
ndi
nt
e
r
na
t
i
o
na
ls
t
ude
nt
s
[J
].
I
nt
e
r
na
t
i
o
na
lJ
o
ur
na
lo
fSt
r
e
s
sMa
na
g
e
me
nt
‚2004‚11(2) :132-
148.
[ 23] Ra
g
he
b‚K.G.‚&Mc
Ki
nne
y
‚J
.Ca
mpusr
e
c
r
e
a
t
i
o
na
ndpe
r
c
e
i
v
e
d
a
c
a
de
mi
cs
t
r
e
s
s[ J] . J
o
ur
na
lo
fCo
l
l
e
g
eSt
ude
ntDe
v
e
l
o
pme
nt
‚
1993‚
34(1) :5-10.
[ 24] Ma
c
Ge
o
r
g
e
‚E.L.‚Sa
mt
e
r
‚W.‚Gi
l
l
i
ha
n‚S.J
.Ac
a
de
mi
cs
t
r
e
s
s
‚
s
uppo
r
t
i
v
ec
o
mmuni
c
a
t
i
o
n‚a
ndhe
a
l
t
h[ J
] .Co
mmuni
c
a
t
i
o
nEduc
a
-
t
i
o
n‚2005‚(54) :
365-372.
( 责任编辑
沈广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