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或引用的文献(英语:citation)基于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源文本[注 1],广 义属于参考资料;狭义指一项作品中嵌入的简化版字母与数字表达形式,而此作 品也须在其参考书目中指明另一项作品,以确认他人成果与当前作品本身出现参 考文献处所阐述的话题之关联。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由作品内文中的参注与末尾 的文献目录两者共同构成[注 2]。在电子科学论文中,指向单一且机械可读式的 逻辑性断言式参考则称作“纳米出版物[1]”(Nanopublication),是微观归因 方法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的主要目的通常包括维护知识诚实(或避免剽窃)[2]、为已发表或非 独创作品提供准确来源、帮助读者自行证实作者的论点是否像其宣称那样由参考 资料支撑、以及使读者判定作者提供的材料之效力[3]。学者马克·雷恩·罗克(Marc Lane Roark)与沃伦·艾默生(Warren Emerson)认为,参考文献与作者理解其作 品本质、其在学术领域之方向以及其论点、主旨与措辞之道德等价均存在联系[4]。 在这些属性之外,公众对参考文献的弊端也时有提及,包括荣誉式参考(honorary citation)、间接参考(circumstantial citation)、歧视式参考(discriminatory citation)、 选择参考(selective citation)与任意参考(arbitrary citation)等等[5]。 参考文献的形式通常遵循普遍的参考系统与格式,包括牛津式[6]、哈佛式、现 代语言学会格式、美国社会学协会格式、美国心理学会格式等多种标准,其句法 常规易于阐释而广为使用。每种格式都有自身的长处与短处,而作者也需要在编 纂当中标明使用的格式名称。 参考目录与其它单纯罗列参考的列表一般不视作参考文献,此类列表并不能够完 整体现“参考文献”一词的关键意义:对前人思想与理论的致意与认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