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suyan ru

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的生发...径 一个WSR理论分析框架 李明

advertisement
情报杂志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ISSN 1002-1965,CN 61-1167/G3
《情报杂志》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的生发机理与治理路径:一个 WSR 理论分析框架
作者:
李明
网络首发日期:
2023-03-03
引用格式:
李明.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的生发机理与治理路径:一个 WSR 理论分析框
架[J/OL].情报杂志.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167.G3.20230303.0938.004.html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
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
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
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
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
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
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
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
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
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
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
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网络首发时间:2023-03-03 19:50:23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167.G3.20230303.0938.004.html
· 1·
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的生发机理与治理路径:
一个 WSR 理论分析框架 *
李摇 明
( 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摇 长春 130012)
摘摇 要:[ 研究目的] 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变革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研究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的生发机理及治理
路径对解决网络舆情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研究方法] 基于 WSR 方法论从治理动力、治理理念与治理效率
方面构建了包含物理层面、事理层面和人理层面 3 个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技术赋权、技术
赋能与技术赋责角度总结了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的生发特征,并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的法律边界、回应
反馈与主体自觉等挑战。 [ 研究结论] 鉴于此,分别从厘清法律边界与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部门的回应与反馈,
提升主体自觉与主体协同方面提出法制治理路径、回应治理路径与多主体共治路径 3 条网络舆情治理的有效路径,
以为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元宇宙;网络舆情;治理路径;WSR 方法论;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D035摇 摇 摇 摇 摇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Governance Path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verse: A WSR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Li Ming
( Institut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Studi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摇 130012)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 The advent of the meta-universe era has changed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s of human beings. The stud鄄
y of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governance path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ta-univers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governa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the WSR methodolo鄄
g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including three dimensions: physical, affair, and human-level, is constructed from governance dy鄄
namics, governance concepts, and governance efficiency.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ergence of on鄄
line public opi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empowerment, technology empowerment and technological responsibility, and ana鄄
lyzes the current legal boundaries, response feedback, and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the current governanc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chal鄄
lenge. [ Research conclusion] In view of this, three effective paths for the governanc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re proposed in terms of
clarifying the legal boundary and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response and feedback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en鄄
hancing the self-consciousness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main body,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Metaverse.
Key words:Metaverse;internet public opinion;governance path;WSR methodology;analysis framework
0摇 引摇 言摇
当前,“ 元宇宙冶 ( Metaverse) 已成为人们热议的新
话题和产业界追捧的新“ 风口冶 。 2021 年 10 月 28 日,
著名社交网络平台 Facebook 宣布更名为 Meta,将其核
心业务向新兴技术支撑下的元宇宙拓展,并声称未来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数字时代吉林省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冶 ( 编号:2022C021876) 、吉林大学“ 学科交叉融合
创新冶 青年学者自由探索类项目“ 大数据环境下‘ 循证式爷 重大疫情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冶 ( 编号:JLUXKJC2021QZ03)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摇 明,男,1990 年生,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网络社会治理、国家安全。
· 2·
五年内将雇佣 1 万人共同进军元宇宙。 这引发了各国
与理念的应用场景便已纷至沓来。 如在生活娱乐领
果等科技巨头纷纷表示推动开发元宇宙。 近年来,伴
于元宇宙的博物馆能够实现场景的实时呈现 [5] ;在智
政府、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界的高度关注,微软、苹
随着 5G、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信息技术
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基本实现了物理世界、人类世界、
信息世界的三元融合与交互,仿真模拟、沉浸式学习实
现了用户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空间的来回穿梭,元宇宙
时代即 将 来 临。 而 技 术 的 发 展 与 应 用 是 一 把 “ 双 刃
剑冶 ,元宇宙在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也使得
现实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或产生的社会问题更容易在短
时间内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虚拟世界对
现实的映射会更加迅速、更容易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和
生成网络舆情,这给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带来了极大
挑战。
网络舆情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感知社会
冷暖的“ 体温计冶 ,而突发事件往往是网络舆情生发的
“ 催化剂冶 。 网络舆情产生于虚拟世界,在元宇宙视域
下,网络舆情经过传播和演化进一步与线下突发事件
发生“ 共振冶 ,极有可能造成次生网络舆情,陷入突发
事件与网络舆情交替产生的恶性循环,给社会的和谐
稳定造成了巨大威胁。 基于此,本研究在元宇宙视域
下,通 过 引 入 WSR 方 法 论 构 建 理 论 分 析 框 架, 从 物
理、事理、人理三个维度对网络舆情的舆情本体、治理
域,基于元宇宙的体感游戏不断得以开发和应用 [4] ,基
能教育领域,元宇宙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如生
物传感器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获得与学生相关
的多种模态数据,以促进学习效果 [6] ;而人工智能、数
字孪生技术实现了教育的虚实一体化,为师生间的云
端、远端交互提供了技术支撑 [7] 。 此外,有学者提出在
电影业当中,基于元宇宙想象划分的融宇宙、超宇宙和
平行宇宙有力地推动了电影业的改革与发展 [8] ;有学
者提出元 宇 宙 能 够 推 动 新 闻 领 域 的 巨 大 变 革, 未 来
“ 数字孪生新闻冶 将成为主要形态,同时计算新闻的应
用将愈加成熟 [9] 。 还有的学者提出在商业服务体验类
领域元宇宙的应用发展较为迅速等等 [10] 。 元宇宙在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提供更大便利
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争议与隐忧,如在元宇宙世界
中,知识产权侵权问题遭遇伦理挑战 [11] ;元宇宙的虚
拟性特征使得现实中的权利及义务规范相对缺失,给
虚拟产品交易等行为带来了监管难题 [12] ;元宇宙作为
一个闭环经济体构造的开放平台,其隐私保护、网络安
全等问题难以规避等等 [13] 。
摇 1. 2摇 网络舆情的生发与治理研究
当前,网络舆情的生发与治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
方式与治理主体及其内在的联系与逻辑进行剖析,以
中在网络舆情的生成模式、网络信息挖掘及网络舆情
为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借
传播、网络舆情治理的实践与应用三个方面。 首先,就
鉴。
网络舆情的生成模式而言,简单或单一的“ 刺激———
反应冶 生成模式难以较好地展现出网络舆情生成的复
1摇 相关文献回顾
杂过程,可将其细化为线性模式和动力模式 [14] ;而实
摇 1. 1摇 元宇宙的相关研究
际上网络舆情的生成模式除了线性模式、动力模式外,
当前,对于元宇宙的概念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还可以分为渐进模式、突发模式与循环模式,尤其是循
riety) 、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 、人机互动( human -
的生成原因,还可将网络舆情生成模式分为利益受损
而根据元宇宙具有的沉浸感( immersive) 、多元化( va鄄
computer interaction) 等特征,并依托于人工智能、云计
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得以实现更高维度新型世界的
理念 [1] ,可以认为元宇宙是集成虚拟现实、云计算、区
环模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5] 。 而根据网络舆情
者发动模式、网络谣言炒作模式、敌对势力煽动模式等
等 [16] 。 其次,伴随着多种形式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
网络信息挖掘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如,通过地
块链、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
理距离、核能生产状况以及新闻报道自由等研究变量,
交互映射的互联网应用,具有新型社会形态的数字生
对社交网络舆情如何对“ 福岛核事故冶 发生后的政府
活空间。 目前元宇宙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
集中在元宇宙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发展机遇等方
面。 有的学者认为元宇宙依赖于技术集成,包括基础
设施、软件技术和应用端口 3 个层面
[2]
;而沉浸交互与
数字资源立体呈现则要依赖于数字孪生、3D 建模、拓
展现实等信息技术的综合统一
[3]
。 此外,虚拟现实、增
强现实等数字仿真技术变革了信息传播方式,使之更
加个性化和立体化。
元宇宙成为焦点的时间不久,但基于元宇宙技术
态度 产 生 影 响 进 行 深 入 探 究 [17] 。 再 如, 通 过 挖 掘
Twitter 平台上的相关数据,分析巴西网民对不同公共
事件所持有的态度,进而得出社交媒体能够促进网民
态度表达的结论 [18] ;同时,突发事件作为网络舆情的
导火索,通过对其中的相关利益群体进行分析,能够发
现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容易煽动网
民情绪,造成群体极化现象 [19] ;在此基础上对突发事
件产生的网络衍生舆情生成条件和传播特征进行分
析,可以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及时有效应对提供决
· 3·
策支持 [20] 。
究在元宇宙视域下,基于 WSR 系统方法论构建网络
此外,网络舆情治理的实践与应用主要体现在网
舆情生发与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其内在影响因素
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引导修复方面。 在网
及机理进行系统性分析,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
络舆情的监测预警方面可通过对互联网上的文本信息
以为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进行分析,包括关键词分析、情感分析等,以进一步了
2摇 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生发与治理的 WSR 理
解网民的态度倾向及网络舆情发展态势,为构建网络
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21] ;或者通过对发生的自
然灾害事件从灾害要素、信息特征、媒体传播、受众倾
向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构建自然灾害网络舆情风险
监测指标体系
[22]
。 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方面,相关研
究有的通过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提
取网络舆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为政府决策提出
对策建议
[23]
。 或者通过构建网络舆情预警研判模型,
结合具体案例得到舆情事件的严重等级,据此针对性
地进行分析
[24]
;在网络舆情的引导修复方面,相关研
究或根据突发事件提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间
的逻辑与联系,进而提出应对机制
[25]
;或从网络舆情
的不同演化阶段出发,提出多主体协同的舆情引导方
法
[26]
。
论分析框架
摇 摇 WSR 方 法 论 是 指 “ 物 理 ( W) —事 理 ( S) —人 理
( R) 系统方法论冶 的简称,由我国著名系统科学专家顾
基发教授和朱志昌博士于 1994 年首次提出,该方法论
是在钱学森院士及其合作者提出的“ 从定性到定量的
综合集成方法论冶 的基础上实现的,被称为“ 东方系统
管理方法论冶 [27] 。 WSR 方法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
企业管理、安全管理、城市治理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
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当前学者将该方法应用到网络舆
情的相关研究的尚比较少见,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治理
因为涉及到多个阶段、多个影响因素以及多个相关主
体,因而表现出较为鲜明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特征,而
WSR 作为一种系统方法理论,对于解决网络舆情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网络舆情生发及治理的研究
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在该理论基础上,结合网络舆情
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方法不断扩展。 而现有研究多集
生成与治理过程中的具体特征及影响因素,可构建一
中于对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传播机理、网民情绪等微
个基于 WSR 方法论的理论分析框架,其中的物理层、
观层面的挖掘,侧重于网络舆情某个具体阶段的治理,
事理层与人理层分别对应网络舆情的生发机理、介入
鲜有在新技术环境背景下基于新的理论视角对网络舆
方式与相关主体以及网络舆情的治理动力、治理理念
情的生成机理及治理路径展开的研究。 鉴于此,本研
与治理效率,如图 1 所示。
图 1摇 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生发与治理的 WSR 理论分析框架
摇 2. 1摇 治理动力:生发机理的“ 倒逼机制冶
临着巨大压力。 尤其是元宇宙时代的来临,5G 技术、
近年来,一些社会问题或突发事件往往会在瞬间
区块链、数字孪生、体感交互等技术的实现,虚拟社会
引爆网络舆情,这些舆情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可能会给
与现实社会的边界日益模糊,未来在虚实交融的基础
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政府的网络舆情治理也面
上人们有可能进一步实现视听味嗅触等感官上的仿生
· 4·
级沉浸式体验,这些“ 身临其境冶 般的观感与体验更能
够激发公众对于某一社会问题或某一突发事件的热烈
网络舆情治理主体仿佛拥有了“ 千里眼冶 和“ 顺风耳冶 。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赋能往往会引发治理理念的变
讨论。 在更具自由度与灵活性、体验性与功效性的元
革与创新,网络舆情治理方式逐渐呈现“ 重心前移冶 趋
宇宙文明形态中,政府不再垄断信息获取与传播的话
势,即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由于能够实现“ 防患于未
语权,每个公众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以文字、图片、音视
然冶 而越发受到重视。 技术的赋能使得隐性风险类网
频等多种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在仿真度高、沉
络舆情的治理更加有效,隐性风险类网络舆情是指尚
浸感强的超现实世界中进行深度互动与交流,如当某
未显现或爆发的潜在网络舆情,这类网络舆情具有较
突发事件发生后,相比于传统的文本、图像或视频的信
强的隐蔽性,容易被相关主体所忽视,而一旦没能及时
息传播方式,元宇宙可实现沉浸式情景再现,为提升认
加以控制便容易引发高热度的网络舆情,给社会造成
知、交换意识与投射情感提供了条件,进而使得不同的
较大风险。 因此,针对于此类网络舆情,我们应转变传
观点或意见迅速涌入和汇聚,形成不同的主流观点分
统的治理理念,在做好网络舆情的全周期治理的前提
类,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 舆情场冶 。 与此同时,网络
下要尤为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尽可能从源头上
舆情具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大致包括舆情生成、舆
避免重大网络舆情的生发,提高网络舆情治理的精准
情扩散和舆情消减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会受多种
性和有效性。
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发
展走向。 在网络舆情生成阶段,政府需及时介入,此时
摇 2. 3摇 治理效率:相关主体的“ 共同参与冶
网络舆情生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因此
网络舆情的治理成本较低,一旦舆情信息大范围地扩
网络舆情的治理也是个系统性工程,尤其元宇宙本身
散与演化便会助推舆情热度,加大治理难度。 而网络
所具备的虚拟化分身、开放式创造、沉浸式体验等鲜明
舆情的消减具有一个长尾期,那些热度较高的网络舆
特征使得网络舆情的生发形式与过程、相关主体存在
情往往较难消减,而且互联网是有“ 记忆冶 的,以后一
形式与治理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使得网络舆情治
旦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这些曾经生发的网络舆情往往
理的难度有所增加,因而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往往是
会被再次提及,重新卷入舆情场域。 因此,通过分析网
力有不逮的,需要政府主体、媒体主体与网民等主体的
络舆情的生发机理可知,网络舆情叠加放大、话语权利
共同参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
流散以及政府权威弱化等风险及挑战成为政府网络舆
治理效率。 在元宇宙环境下,人的工具理性会促使各
情治理的主要动力。
个主体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促进网络舆情的手段创新,
摇 2. 2摇 治理理念:介入方式的“ 重心前移冶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为网
络舆情的治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而网络舆情的介入
方式仍是围绕着网络舆情生成、扩散、消减的整个生命
进而提高网络舆情治理效率。 就网民主体而言,一方
面网民作为舆情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元宇宙实现
了其“ 虚拟分身冶 ,在虚拟世 界 与 现 实 世 界 中 来 回 切
换,将现实数字化和符号化,信息传播由“ 符号传播冶
周期展开的,包括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分析研判与引
向“ 后符号传播冶 转变,这客观上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生
导修复。 而在各种介入方式中都需要信息技术的赋能
成和蔓延,另一方面网民又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与政府
与支撑,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需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
主体进行良性互动,将一些矛盾和问题及时化解,降低
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具体内容包括网络舆情信息采
了网络舆情的生发概率,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网络舆
集、处理、分类、监测和预警。 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需
情的治理效率。 对于媒体主体而言,作为舆情信息传
要借助数据挖掘、系统仿真等技术对相关舆情信息进
播与扩散的载体,一方面信息的迅速传播是网络舆情
行情感倾向的分析和提取,对于带有感情倾向的信息
传播的关键条件,元宇宙通过将现实场景全息映射到
进行归纳和分类;网络舆情的引导修复则在分析研判
虚拟世界中,提升了公众的沉浸式与场景化效果,刺激
的基础上着重对负面倾向较为严重的信息给予针对性
了公众的感官与情绪,因而间接推动了网络舆情的生
引导,运用新媒体技术及时对相关舆情进行回应和修
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媒体主体又可以通过议程设置等
复。 而元宇宙环境下,人机交互、虚拟仿真等前沿技术
方式对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因此也具备提高
使得沉浸式传播将会成为较为常见的信息传播方式,
网络舆情治理效率的条件。 而对于政府而言,作为网
相对于传 统 的 信 息 传 播 方 式 而 言, 其 传 播 速 度 更 快
络舆情治理的关键主体,政府主体有网络舆情治理的
( 几乎无时间延迟) 、传播范围更广( 由线到面) 、传播
时间更长( 信息永久留痕) ,同时,在这过程中,相关的
职责和义务,信息技术的赋能使其网络舆情治理的效
率大大提高,如政府通过构建的新媒体矩阵不仅能够
实时场景数据较好地反映了用户的偏好与诉求,因而
实现数据开放和信息共享,也能够更加便捷地捕捉社
使得个体的心理活动更容易被捕捉和识别,政府作为
情民意,提高网络舆情的精准度,同时元宇宙基于数字
· 5·
孪生、人机协同等数字技术,以交互性、场景化、仿真模
强,其边界变得逐渐模糊。 传统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人
拟等方式创新网络舆情的预警、研判、修复等治理模
与人之间的连接问题,而新兴信息技术的赋能将在简
式,提升网络舆情治理效能。 进一步地,在网络舆情治
理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使得各主体不仅能从
自身角度考虑问题,也能做到从整体性视角审视网络
舆情治理问题,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治理方案,最终实现
单的信息交流基础上进一步实现“ 场景化冶 ,即将线下
发生的事件映射到虚拟网络空间,形成一个“ 镜像世
界冶 ,使之更为丰富和立体。 梅罗维茨和斯考伯等人
提出了场景( context) 理论,突破了现实中地理空间的
网络舆情的高效治理。
概念,将其总结为由媒介信息营造出的行为及心理的
3摇 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的生发特征与治理挑战
能,将现实空间中的有形实物、物理设施等通过人工智
摇 3. 1摇 物理层面( W) :技术赋权“ 个体自由冶 与舆情
治理“ 法律边界冶
环境场域 [29] 。 实际上,当前多种新兴技术的集成与赋
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进行虚拟映射,形成具有场景特征
的虚拟空间,还可以将现实中发生的事件通过虚拟角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人的主体性解放提
色与数据角色相结合形式场景式的叙事模式,实现了
供了技术支撑,人类社会的连接出现了新的方式、新的
虚拟与现实、空间与情境、事件与角色等多种场景的重
尺度和新的高度。 美国著名科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
叠耦合。 技术赋能“ 场景再现冶 的最大优势特征在于
庞帝曾预言,数字化天生具有“ 赋权冶 的功能,人们将
提升了用户沉浸式的感官与体验,使用户在海量化信
会在未来找到新的希望和尊严 [28] 。 无论是 5G 技术、
息面前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场景需求,使原来静态的、单
区块链、人工智能还是虚拟现实、数字仿真技术等,都
一的数字资源以更动态的、逼真的场景模式呈现出来,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的个体自由,增强了人的主观
实现了线下真实场景的线上场景再现。 而与此同时,
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些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与人与人
技术赋能“ 场景再现冶 对于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提出
之间的互动权利交还给每个个体。 首先,信息技术的
了更高要求,现实中发生的突发事件作为网络舆情的
发展推动了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这改变了
导火索,相关的信息会迅速、全面而立体地展现给公
长期以来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的权利由专业媒体掌控的
众,而沉浸式的感官体验更容易刺激公众的神经,使他
局面,使得每个个体都成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实
现了信息发布和传播权利的革命性回归。 其次,面对
们切实感受到“ 共同的具身在场感冶 ,进而从第一视角
与其他公众进行互动,更容易引发热烈讨论,从而迅速
网络社会中产生的海量信息,每个个体有自主选择接
引发网络舆情风暴,这增加了网络舆情的随机性和突
受信息的权利,享受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信息服务。 一
发性,也引发了网络舆情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改革,
方面,元宇宙视域下公众可以以“ 虚拟身份冶 进行信息
的发布和传播,并且这种能力与自由度相比以往大大
提升,他们能够突破时空的藩篱,随时随地以各种形式
发布丰富、详实而又立体化的信息;另一方面,这些相
关信息不仅会被即时分享,还会被留痕、评论和再次传
需要网络舆情治理“ 即时在线冶 ,及时捕捉网络舆情动
态,力争做到“ 防患于未然冶 ,这也成为新时期网络舆
情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摇 3. 3摇 人理层面( R) :技术赋责“ 网络监督冶 与舆情治
理“ 主体自觉冶
播,无论信息传播者是否离线,这些信息都会继续传播
元宇宙视域下,个体的权利与自由得到了很大程
和演化,且信息的传播者与传播路径可被追溯。 这就
度的提升,而权利与自由往往是和责任相伴相生的。
意味着信息传播者虽可以“ 分身冶 神游于元宇宙,自由
技术在为网络舆情治理赋权、赋能的同时,也实现了赋
发布信息和发表言论,但仍无法隐匿于“ 聚光灯冶 下,
责的功能。 运用新技术进行网络监督是对传统监督方
这就可能导致“ 沉默的螺旋冶 现象的出现。 因此,技术
式的一种新变革。 传统的网络社会具有隐匿性、真空
赋权“ 个体自由冶 的同时带来的“ 法律边界冶 模糊问题
性、间接性等特征,使得网络失范行为的监督较为困
便值得深思,元宇宙实现了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
难,而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
的交互,但与现实社会一样,网络虚拟空间也并非法外
展给网络舆情治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运用区块链
之地,个体的自由是在法律框架内的自由。 因此,如何
的信息留痕可追溯技术,能够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证
既能够充分保障公民个体自由的权利,又能够实现网
据,为后续的追责提供依据。 一般而言,政府与广大公
络舆情的有效治理,如何有效实现温度、法度、制度的
民既是 网 络 监 督 的 主 体, 同 时 也 是 网 络 监 督 的 客
平衡是相关治理主体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摇 3. 2摇 事理层面( S) :技术赋能“ 场景再现冶 与舆情治
理“ 即时在线冶
元宇宙视域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互性增
体 [30] 。 而网络舆情治理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媒体和
网民,因此这里的网络监督主要是指政府、媒体和网民
主体间的相互监督。 元宇宙时代的来临,网络舆情的
存在形态和传播机制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给相关主
· 6·
体的有效监督与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
无,从而避免在相关立法和执法方面发生职能交叉和
求,对于政府主体而言,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中需要运
相互冲突的局面。 同时,网络舆情治理的法律体系要
用更为迅速、更加精准的方法与举措,而政府作为网络
具体到对各个相关主体的行为约束,让相关主体做到
舆情核心主体,对于网民主体发布不当言论甚至制造
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如,对于媒体主体而言,应明确
网络谣言、对于媒体主体歪曲事实非客观报道等行为
规定违背政治立场、歪曲事实、传播未加核实的失真信
有着监督的职责和义务;对于媒体主体而言,它在网络
息等有违职业操守的行为应追究怎样的法律责任;对
舆情的生成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媒体
于公众个人而言,应进一步明确发布一些抹黑政府形
主体作为“ 无冕之王冶 承担着对政府在舆情治理中的
象、捏造网络谣言的信息或言论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失责以及网民在网络治理中的失范行为进行监督的职
等等。 此外,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许多违法
责;而对于网民主体而言,作为网络舆情生发的关键主
行为和相关主体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养不够有关,
体,扮演着对政府主体网络舆情治理中的履责以及媒
因此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法
体主体客观报道行为进行监督的角色。 而与此同时,
律法规的宣传普法活动。
网络监督 并 不 是 解 决 网 络 舆 情 治 理 问 题 的 “ 灵 丹 妙
药冶 ,真正实现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需要实现“ 主体自
摇 4. 2摇 回应治理路径:强化政府部门的回应与反馈
回应治理路径主要是指政府主体通过诸如信息公
觉冶 ,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主体自
开、互动反馈等方式开展的一系列网络舆情治理活动。
觉是元宇宙时代面临的一大挑战。
面对当前网络舆情日益凸显的复杂性、突发性等特点,
4摇 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治理的路径选择
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感知要更加灵敏,回应与反馈的
综合以上对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的生发特征及
治理挑战的分析,本研究分别基于物理层面( W) 、事
速度要更加地及时和精准。 一方面,从网络舆情的生
发过程而言,要对网络舆情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进
和回应。 在网络舆情生成前,对于引发网络舆情的突
理层面( S) 与人理层面( R) 三个维度,针对性地提出
发事件或社会问题要迅速收集和掌握相关信息,捕捉
网络舆情治理的三条有效路径,即法制治理路径、回应
公众的态度情绪与情感倾向,对其进行分析和研判,除
治理路径与多主体共治路径。
了传统上对相关文本的情感倾向进行分析外,元宇宙
摇 4. 1摇 法制治理路径:厘清法律边界与完善法律体系
视域下还可以采用面部识别、声音识别等前沿情感分
法制治理路径是指基于法治思维,运用法律手段
析方法,通过采集与提取人脸图像特征,对表示不同情
解决网络舆情治理问题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依法治国
绪的人脸表情进行分类,如快乐、悲伤、愤怒、害怕等,
理念下一种科学有效的可行路径。 针对于当前我国网
据此精准分析社情民意,对于公众负面情绪较为集中
络舆情治理相关法律存在的法律边界模糊、法律内容
的事件,应对其真相及处理过程及时进行通报,如可借
深度不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首先应明晰网络
助“ 虚拟数字人冶 进行信息的发布与传递,避免网络舆
舆情治理相关法律的边界,平衡公众在使用网络时的
情甚至网络谣言的生成,从根源上铲除负面网络舆情
权利自由与法律约束间的关系。 网络社会本身就是虚
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有机结合,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的
拓展和延伸
[31]
,元宇宙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同样具
产生的“ 温床冶 。 在网络舆情生成后,应时刻追踪网络
舆情热度及走势的变化,对于与网络舆情相关的热点
话题及时进行信息公开与反馈,对于公众负面情绪及
备社会、经济、文化等属性,需要保证其运行秩序,这就
时地进行疏通和引导,在这过程中,可采用虚拟仿真技
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法律体系,但当前元宇宙的发展
术,结合现实场景和舆情走势构建沉浸式仿真模型,为
还处于混沌期,尚没有针对元宇宙环境下网络舆情治
政府的有效回应与反馈提供方案参考。 政府采取的回
理的相关法律颁布实施。 因此,应与时俱进制定适用
应与反馈方式主要包括言语性回应、行为性回应与制
于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治理的专门法,完善当前的
度性回应,一般可视网络舆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
网络舆情治理法律体系,让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治理
回应和反馈举措。 另一方面,从网络舆情治理理念和
有法可依。 其次,政府部门作为网络舆情治理相关法
律的立法和执法主体,要明晰各自在网络舆情治理中
介入方式而言,首先要注重“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冶 ,将
之作为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原则。 面对元宇宙视域下
扮演的角色,各部门制定的法律不要发生交叉和相互
次生网络舆情与网络舆情反转现象增多,且逐渐呈现
矛盾的现象。 如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
非线性、随机性、动态性等复杂特征的客观现实,传统
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均具有出台网络舆情治理相关法律
意义上“ 先生成,后治理冶 的滞后性被动式治理思路已
法规的职能,因此各部门可以经常就网络舆情治理问
然失灵。 在网络舆情的回应与反馈过程中,要更加注
题定期召开讨论会,交换意见和交流经验,做到互通有
重对相关信息是否会引发网络舆情的精准预判,同时
· 7·
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进行信息
的挖掘和分析,提升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的精准度和针
5摇 结摇 语
对性,对于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相关信息进行点
新兴技术的发展与集成应用变革了人类原有的生
对点式的回应和反馈,将网络舆情信息生成和传播的
产、生活方式,元宇宙视域下虚拟时空与现实社会的边
可能性以及网络舆情治理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将网络
界日益模糊,这也使得网络舆情治理问题面临着一系
舆情回应与反馈的“ 重心前移冶 ,实现网络舆情治理的
列新的挑战。 本研究聚焦于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的
摇 4. 3摇 多主体共治路径:提升主体自觉与主体协同
工程,而 WSR 本身便是一个从物理、事理与人理层面
府、媒体和网民在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通过提高主体
WSR 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网络舆情的治理动力、治理
理性和主体协同促进网络舆情有效治理的一种行为方
理念、治理效率方面分别结合网络舆情的生发机理、介
式。 首先,政府作为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核心主体,对于
入方式与相关主体对其内在逻辑及机制进行剖析,然
网络舆情治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方面,政府在
后从网络舆情生发与治理的技术赋权、技术赋能与技
网络舆情治理方面的理念应与时俱进,鉴于新技术的
术赋责方面对元宇宙视域下网络舆情治理呈现的新特
发展以及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背景下,我国
征及新挑战进行分析,最终分别从厘清法律边界与完
已进入网络舆情风险常态化时期,因此要高度重视网
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部门的回应与反馈,提升主体自
络舆情治理问题,增强网络舆情风险意识,树立“ 网络
觉与主体协同方面提出法制治理路径、回应治理路径
有效治理。
多主体共治路径是指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主体政
舆情治理常态化冶 治理理念。 另一方面,在治理方式
生发与治理问题,由于网络舆情治理是一个复杂系统
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论。 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
与多主体共治路径 3 个网络舆情治理有效路径。 摇
方面,政府主体应积极运用技术赋能网络舆情治理创
在元宇宙视域下构建 WSR 的网络舆情生发与治
新,提升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引导修复各个
理理论分析框架,不仅大大提升了相关研究的系统性
阶段的精准性及有效性。 其次,媒体主体作为网络舆
与整体性,使其中的物理层面、事理层面与人理层面三
情治理的重要主体,对于网络舆情的生成及传播具有
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互为表里的有机整体,还
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应努力提升媒体从业者的
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媒体主体在进行相关事件报道
时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为了赢取流量、博取眼
球而歪曲客观事实,积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另一
方面,媒体行业的相关组织应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奖惩
机制等方法提升行业自律和主体自觉。 同时,网民主
体作为影响网络舆情生成、演化到消亡整个生命周期
过程的重要主体,其对于网络舆情治理起到举足轻重
的作用。 首先,要着力提升网民主体的媒介素养,在大
数据时代,网民既要有利用网络媒体获取海量信息的
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客观理性地识别与判断信息真实
性的能力,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维护网络净空。 此外,
鉴于网络舆情治理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各相关主体在
提升主体自觉的同时还要强化主体间的有效协同。 元
宇宙视域下,可借助多种新技术赋能产生的虚实相融
的社会形态,构建包括信息、物理、社会多维度与多形
式的协同合作机制,以实现多主体间的协同感知、协同
分析、协同服务为目标,具体包括政府与媒体间的协同
及政府与网民间的协同。 一方面,需要强化政府与媒
体间的协同。 如,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与舆情治
理联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 另一方面,
要强化政府与网民间的双向互动,网民可以随时向政
为解释网络舆情的生发机理和变革网络舆情的治理机
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与此同时,元宇宙时代的
悄然来临正在对网络舆情的生发与治理产生革命性的
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正在经历这一变革,新兴信息技术
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必然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治理
问题,对于网络舆情生发与治理问题而言,积极拥抱变
化,努力补齐治理短板,恪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科
技向善的科技理念,最终让技术更好地为网络舆情治
理服务。
本研究仍存在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一是本研究基
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面的 WSR
分析框架进行展开,侧重从技术赋权、技术赋能与
技术赋责角度对元宇宙视域下的网络舆情生发机理与
治理路径进行探究,未来可从组织、环境、制度等多元
视角展开深入研究;二是本研究从系统视角出发对网
络舆情生发机理及治理路径进行分析,未来可进一步
结合网络舆情的具体生发阶段,对元宇宙视域下的网
络舆情预警、网络舆情引导等进行深入研究;三是囿于
当前元宇宙发展态势,元宇宙视域下的网络舆情相关
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未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
应用进行阐述,未来可结合具体案例及相关数据展开
实证类研究。
府提出合理建议及诉求,反之政府也可以通过网民及
参 考 文 献
时了解社情民意,以为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提供依据。
[1] 摇 胡摇 泳,刘纯懿. “ 元宇宙社会冶 :话语之外的内在潜能与变革
· 8·
影响[ J] . 南京社会科学,2022(1) :106-116.
[2] 摇 任摇 兵,陈志霞,胡小梅. 时空再造与价值重构:面向未来数智
治理的元宇宙[ J] . 电子政务,2022(7) :2-15.
[3] 摇 黄欣荣. 元宇宙的哲学探索———从信息社会到宇宙大脑[ J] .
理论探索,2022(2) :5-11.
[4] 摇 华子荀,黄慕雄. 教育元宇宙的教学场域架构、关键技术与实
验研究[ J]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6) :23-31.
[5] 摇 Choi H S,Kim S H. A content service deployment plan for meta鄄
verse museum exhibitions-center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bea鄄
cons and HMDs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鄄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the role of national context revisited
[ J] . Energy Policy,2017,(104) :124-133.
[18] Nobre G P, Ferreira K A M, Silva I S, et al. Using twitter to
characterize public opinion in Brazil during political events[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laboration,2019,15(3) :49-61.
[19] 韩运荣,漆摇 雪. Twitter 涉华舆情极化现象研究———以中美贸
易争端为 例 [ J] . 现 代 传 播 ( 中 国 传 媒 大 学 学 报) ,2019,41
(3) :144-150. 摇
[20] 连芷萱,连增水,张秋波,等. 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衍生舆情预
警模型与实证研究[ J] . 情报杂志,2019,38(3) :133-140.
agement,2017,37(1) :1519-1527.
[21] 张劲松,黄摇 华,章凤君. 基于网络舆情情感分析的民族关系
建议[ J] .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7) :26-32,46.
[22] 秦摇 琴,汤书昆. 突发自然灾害网络舆情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研
程教育研究,2021,33(2) :13-21.
[23] 李晚莲,高光涵.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J] .
宇宙想象[ J]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8) :31-40.
[24] 郝摇 楠,冯摇 晶,高摇 媛.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网络舆情预警
[6] 摇 周摇 进,叶俊民,李摇 超. 多模态学习情感计算:动因、框架与
[7] 摇 杨现民,赵瑞斌. 智能技术生态驱动未来教育发展[ J] . 现代远
[8] 摇 张经武,范晨琦. 融宇宙、超宇宙与平行宇宙:科幻电影中的元
[9] 摇 曾润喜,潘颖. 媒体融合时代的计算新闻成熟度评价研究[ J]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 ,2021 ( 4 ) :123 - 134,
监测预警研究[ J] . 青海社会科学,2019(4) :169-174.
究[ J]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9,21(4) :1-9.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31(5) :60-68.
方法研究[ J]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2019,33 (8 ) :
227-231.
171-172.
[25] 吕宛青,贺摇 景. 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系统的主体构成与应
2022(1) :28-37.
[26] 何摇 振,卢摇 坤. 突发事件社会舆情风险生成演化及防控研究
证及其应用[ J] .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2021,3(2) :234-242.
[27] 毛紫君,赵国杰,王海峰,等. WSR 方法论三条生成路径发现
子政务,2022(1) :41-53.
[28] 喻国明,马摇 慧. 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 关系赋权冶 ———
[10] 郑摇 磊,郑扬洋. “ 元宇宙冶 经济的非共识[ J] . 产业经济评论,
[11] 秦摇 蕊,李娟娟,王摇 晓,等. NFT:基于区块链的非同质化通
[12] 何摇 哲. 虚拟化与元宇宙:人类文明演化的奇点与治理[ J] . 电
[13] 许摇 鑫,易雅琪,汪晓芸. 元宇宙当下“ 七宗罪冶 :从产业风险放
大器到信息管理新图景 [ J] . 图书馆论坛,2022,42 ( 1 ) :38 44.
[14 ] 刘 摇 毅. 网 络 舆 情 研 究 概 论 [ M] . 天 津: 天 津 人 民 出 版 社,
2007:7-11.
对机制[ J] . 重庆社会科学,2018(12) :105-115.
[ J] .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4(2) :22-26.
与比较研究[ J] . 管理评论,2021,33(5) :44-56.
“ 连接一切冶 场 景 下 的 社 会 关 系 的 重 组 与 权 力 格 局 的 变 迁
[ J] . 国际新闻界,2016,38(10) :6-27.
[29] 喻国明. 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 人的连接冶 的迭代、重组与升
维———从“ 场景时代冶 到“ 元宇宙冶 再到“ 心世界冶 的未来[ J] .
新闻界,2021(10) :54-60.
[15] 左摇 蒙,李昌祖. 网络舆情研究综述: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
[30] 刘红凛. 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态势与有效运用[ J] . 中共中央
[16] 汝绪华. 网络涉腐舆情的发生模式、衍生效应与治理创新[ J] .
[31] 曹海军,李摇 明. 大数据时代中国网络舆情的治理反思与路径
[ J] . 情报杂志,2017,36(10) :71-78.
人文杂志,2016(1) :118-124.
[17] Latre E, Perko T, Thijssen P. Public opinion change after the
党校学报,2017,21(3) :74-82.
拓展———基于“ 技术治理路径冶 嵌入视角[ J] . 行政论坛,2019,
26(5) :65-73.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