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Donkey

人類學報告

advertisement
人類學報告
「那現在呢?你可以大聲說出來啊,可以了嗎?」
-台灣歷史中多元性別觀之流動與多元性別者之處境
系級: 資管一
壹、
學號:
B09705015
姓名:
李昀宸
前言
一、研究動機
近幾年,多元性別族群漸漸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向社會爭取自己尋得陽光的權
利,許多人從黑暗中爬起,為自己的身分辯駁,台灣也變成了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
國家(吳柏緯 2019)。而隨著這樣的趨勢,台灣影視產業也越來越多探討不僅僅是同性,
而是二元性別外所有的性別氣質,社會也漸漸了解到角落裡存有這樣的一群人,卻也
產生了「包裝過的包容」。
之所以說「包裝過的包容」,在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長大後的阿漢問
Birdy:「那現在呢?你可以大聲說出來啊,可以了嗎?」在多元性別者稍微比較有勇氣
做自己的現代,舊時代的性別霸凌真的過去了嗎?雖然身在民主自由的台灣,相對其
他亞洲國家幸福許多,但事實上,仍存在著許多「假象的陳見」。
基於以上種種,我想研究台灣在過去不同的時空下,性別觀的發展和流動,或存
在著像課堂中提到的 fa'afafine 一樣的族群和看待這些族群的觀點,並比較現代社會的
風氣狀況,期能對於性別獲得更深入的理解。
二、研究目的
現今社會上大多數人對於多元性別仍持有偏見,為釐清人們對於多元性別的想法及態
度,並進一步探討多元性別的相關議題,故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探討:
(一) 名詞解釋:
1.
何謂多元性別
2.
何謂性別流動
(二) 台灣歷史中的多元性別
(三) 多元性別的處境和問題
三、研究方法:研究對象與流程
(一) 文獻:整理關於多元性別族群的歷史文獻或記錄
(二) 電影:主要是在佐證當時風氣和文獻中闡述之觀點
梳理人物角色的生命歷程及故事,分析電影導演藉由影像表達出的個人觀點
(三) 生活:用於結語
詢問身邊圈內好友對於現在性別開放的程度與看法,結合自身經驗,於生活中觀
察並發現問題。
貳、
正文
一、名詞解釋
1.
何謂多元性別?
在認識「多元性別」前,我們先來認識「性別」一詞。
性別包含了許多面向: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傾向、性別氣質等。生理性
別是指人類一出生時,於生物性特徵(染色體、生殖器官)來決定的分類,是最直覺
的性別觀。性別認同,一個人內心對於自己分類中的定位,常被與其混淆的為性
傾向。性傾向是指人對其他生理性別之人類產生性吸引和感情之傾向。而最後的
性別氣質是指社會脈絡底下定義的特徵與氣質,例如陽剛與陰柔。(林俐 2016)
論及以上,那麼到底什麼是多元性別?隨著文明世界發展,性別的定義不斷
地被推翻、更新,從世界初時的典型二元分(生理性別),於今儼然形成了複雜的性
別觀。近幾年來,最廣為人知的性別構圖為光譜型,意即人類在性別的區分上,
宛若光譜,擁有自己的定位,兩末端乃「全然的男性與女性」。然而這個想法已漸
趨轉化,因其仍存有線性二分的原則,現在的性別圖,以取代原本的線性,呈現
的是面,甚至於空間的座標,在這座標空間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專屬的位子,
「性別」即代表著人,不再是絕對的分化,而是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性別:
例如生理性別是女性,性別認同則為男性,然性傾向又傾向於男性。在這樣的座
標中,性別的組合亦並不是 2 的次方如此簡單,而是每個特質在自己的分類中,
又擁有光譜的線性坐落,亦如人的個性組成有無限的延展性,稠密的性別特質被
切割成無限的小單位,再層層組合形成「性別」—此及多元性別。
然而在異性戀霸權的社會風氣下,與異性戀對立面的「非異性戀」者遂常被
指稱為「多元性別者」,亦即 LGBTQ+ 族群(此一詞實則概括同性戀者、雙性戀
者、跨性別者、無性戀者等非異性戀者),此報告中,探討的即是此族群。
2.
何謂性別流動?
性別流動可分為主觀流動和客觀流動。主觀流動指的是人們對於自己性別座
標位置的轉變、位移,就如上述所言,性別構圖是高維度的空間,一旦人作為主
體欲改變其性別認同、性傾向、性別氣質甚至生理性別(變性、性轉),人在座標
中的位置就改變了,即主觀的性別流動,亦可稱為「個人的性別流動」;而客觀流
動為社會結構中,隨著時間推演,放在文化等脈絡下探討的社會群體對「性別」
認知上的改變,意即「社會的性別流動」,受影響層面多元,包含垂直的世代觀念
傳承、抑或水平的受到外來文化傳入而導致的價值觀變換。此報告中,探討的即
是客觀的性別流動。
二、台灣歷史中的多元性別
台灣歷史早期,民國戒嚴之前,民風保守,關於多元性別之歷史記載大多都以亡
佚、付之闕如,不過我們仍舊可以從「唐山過台灣」、禁止攜帶眷屬防止動亂的「禁藩
作法」,可以揣測「一個某卡好三個天公祖」的男多女少的社會結構中,知悉發生的可
能性(陳永寶 2010)。
民國五、六零年代,處於戒嚴時期的台灣政府對多元性別者採取污名化手法,論
述「非異性戀本身就是罪」(此時期的多元性別尚未詳細分化,僅存異性戀與「同志」
一說,故以下論述可能由「同志」代指時代下的多元性別者)。當時,性別意識尚混沌
未開,非異性戀者只能隱身於異性戀霸權之社會中,各自躲在社會的底層與角落。
然而,為了交友、休閒或情慾的需求,傾向或被迫開發具有群體認同性質的「私
有地點」,將休閒空間創造為有利於形成族群認同的一個「意義中心」。(Mowl and
Towner, 1995),例如:男同志的新公園、華西街、三水街,女同志的 T 吧羽球聚等,都
是同志私下聚會的共同空間。人們在紛紛組成地下小小的社群,有的則各自散落於社
會中。當時,他們仍一直處於說不得、聽不見、看不到的「閉櫃狀態」中,這種見光
死的情況直到解嚴後的九零年代才逐漸獲得改善(朱天依 2017)。
1990 年起,台灣陸陸續續產生了許多非主流性別的文化團體和組織化運動,例如
第一個同志團體由台北的女同性戀共創的「我們之間」、1992 年金馬影展創設了「同
志影展」,此後,「同志」一詞開始成為台灣同性戀社群的指稱(一併成為當時尚未細分
的其他族群之稱呼),影展空間也提供了一種較公共、公開的現身場合。而後又產了以
台大為首的男同志校園社團,但活動仍主要局限於校園之中。到了 1995 年,台灣第一
個男同志聯盟「同志空間行動陣線」,因應「新公園事件」而成立。這些勇敢的開路先
鋒,給了以往躲在黑暗中的同志更多力量與勇氣,使他們緩慢走到光下,在社會上漸
漸有了自己的聲音與力量。
在更多性別社群與組織紛紛出現以後,網路世界也紛紛冒出了多個「非異性戀」
網站。多元性別者開始能突破以往地域為主的發展形式,在匿名的虛擬世界裡擁有更
寬廣自由的發聲空間,透過網路的連結,在茫茫人海中尋覓「性別」相近的彼此,發
掘世界上更多人如同自己一樣,認知到自己不再是孤獨的異類。
零零年後的現代,社會風氣更行開闊、性別平等教育漸趨普及,更多的性平相關
運動紛紛出現,同志人權協會成立、彩虹大遊行的舉辦等,都讓這些人有了更多公開
現身、捍衛權益與集會組織的機會,一次次地在抗爭中失敗,又一次次不屈不撓地互
相扶持,一次次用堅韌的決心,向世界宣告自己的訴求與身分認同。這樣的漫漫歷程
雖然辛苦,卻也幫助多元性別者逐漸在群體中找到自身的定位與歸屬感,並共同發展
出獨一無二的文化特色。
三、多元性別者的處境與問題
1.
電影—《親愛的房客》
《親愛的房客》是去年台灣製作的同性戀題材的電影,探討的面相含有安樂
死、收養等相當廣泛,此即聚焦同志問題部分。
劇中的男主角二人,與大多數男同志一樣,彼此的戀情並不被身旁的人所接
受,他們默默相愛、默默扶持、默默搭建起屬於兩人的天地,直到當二人登山時
遭逢天氣驟變,情人因高山症而亡,甜蜜的世界就此崩塌。面對情人亡故悲痛的
男主角,卻發覺自己在世界上與亡人除了朋友關係之外,並沒有被世界任何體系
接受的連結,包含親屬、戀人甚至夫妻。這裡講述到了同性戀在時代下遭遇到最
大的問題:不論價值觀抑或社會體制上,同性之間親密的關係一直不被接納,導
致當遇到伴侶亡故時,並不能像異性戀伴侶亡故時那般,可以輕易的說出口:「我
是他的丈夫/太太。」;當自己被當成殺害情人的嫌疑人,礙於社會歧視下無法像
警察述說二人關係來證明清白,而後事情紕漏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冷血的訕笑和
數落。像是犯了什麼罪大惡極的過錯,沒有屬於伴侶的繼承權、決定權、兒童撫
養權,甚至參加葬禮時,只能遠遠觀看,免得被亡故者家屬加以揣測、鄙視。然
而,為什麼男主角會需要遠遠的觀看?實乃刻劃同志在社會上所遭遇的歧視:家
庭也好,職場也好,男主角在法院及監獄裡的政治機關也好,這些微妙的歧視,
以及他人刻意的眼光,在電影以各種方式展現(重點就在括號裡 2020)。
所以,為什麼會有同志遊行?為什麼同志族群要上街表達自己的身分?這些
本應該理所當然的日常生活和人權,在同志的生命中卻步步艱險,危難時的決定、
關鍵時刻的身分代表、生活中不受拘束的生存權等。即便現在同性婚姻已經合法,
同志已經保有全然為人的權利了嗎?世上就不存在對於同志的一絲絲歧視了嗎?
這是一段非常困苦的,卻極為荒唐的路,因為根本不需要走,但就像我們現在視
各方「自由」為平常,而同志們仍然在奮鬥著,屬於他們的「自由」。
2.
Asexuality 無性戀者
上文中,我們描述了多元性別的分類包羅萬象,而在其當中有一大類,我們稱之
為「Asexuality 無性戀者」,也就是近幾年 LGBTQ 新加了兩個 IA 中的 A(Daniel Hsu
2021)。無性戀,指認為他人缺乏性吸引力,或是有著低度性慾的狀態。有些說法認
為這和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等一樣是一種性取向;另一些則認為無性戀的「性取
向不存在」
。
(麥田出版 2020)
現今時代,同性戀族群,或「同志」,一直是大眾所熟知的名詞和族群,許多人
把「同志」與多元性別畫上等號,只圖方便,不論方便理解或方便嘲笑。實則不然,
同性戀僅只是多元性別中的一個座標,而性別裡還存在像雙性戀和無性戀這樣的、不
被人熟知的存在。接受無性戀這類性別的觀點與對無性戀的科學研究在現今仍才剛剛
起步,對無性戀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研究正處於進展中,也正因不論科學、歷史、文化、
心理方面的資料都相當稀少,無性戀者面臨到自身身分認同的徬徨不安。
從無性戀的發想中,我們可以推論出兩方面的探討:其一,「多元性別」並不
是被教出來、被強制改變而來。許多保守團體都對學校內的性別教育產生質疑,
認為自己的孩子有可能被教育而變成同性戀(當然在他們的觀念裡,同性戀仍為
貶抑詞),實則不然。無性戀並不是被教育或者被強行創造出來的,他本應存在、
而隨著思想進步不斷的細分出來成為一類,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相較於 LGBT 是
不同的存在、不同的性別。性別至始至終都是被「發掘」,而非創造。其二,性別
的發展未臻於完美。就看近期在 LGBTQ 上又外加了 I(Intersex)和 A(Asexuality)
可以看出縱使到了現代,「性別」的發展並未完善,更別說是普及度了。許多青少
年仍然在迷茫、探索著自己的性別歸屬,而有些就像是紫外線和紅外光一樣,落
於座標光譜之外,正等待著被人發掘、有所歸屬。
參、 發現—現今的「歧視」
我在補習班當助教,偶爾會有機會作為代課老師教書。偶然間和學生談話時發現他們
會用一些諸如「娘娘腔」、「噁心」、「臭 gay」等字眼。我雖並未當下指證,但這件事在我心
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也令我心有餘悸:原來我們的後代晚輩們,是如此被教育的啊!想來
小孩固然不懂,這些話是傷人的、無知的且邪惡的。隨著性別多元化的發展,家中大人也
開始注重孩子的「性別觀」,然而他們強調的,卻是「千萬不要變成那樣的人」,再外加一
句「父母會很傷心的」這樣的情緒勒索,頃刻之間,就形成了孩童歧視的心理:這些人是
邪惡的、是不對的、是次等低俗的。在我們熱情的宣揚多元性別的同時,老一輩的人們竟
是這麼教育孩童的,這是完全的分化,彷彿努力的一切便是自欺欺人。
過沒多久,我與一位圈內的朋友論及此事,他向我表達了他對現今社會的看法:「同志
圈現在越來越大,許多同志們都生活在自己的 comfort zone 裡,卻不知道世界還是充滿了
惡意。在那些看不到的黑暗角落裡,掙扎生活的多元性別者仍存在著,被歧視、被欺負,
我們仍然不被當成『正常人』看待。現在的多元性別者已經比以往幸福,有很多管道可以
找到同類,但要認清的是,世界仍以痛吻我,而我們要繼續溫柔的推翻世界。」
肆、 結論
經過以上資料的探勘與己身的觀察,我著實對「性別」有更深刻的了解。從前的我,
也不知道自己其實被稱作「無性戀者」,我只知道我跟其他人不同,不同之處我也不清楚,
卻是獨特的我。現在的社會是多元、前衛、開放且流動快速的,許多「性別」分類被再再
更新,人們可以自由表達身體的自主權,然而對於那些不了解的族群,人類還是習慣性以
「惡」作為預設加以排斥,也可以看出,多元性別中,相比同性戀,其他性別是相較弱勢
的。比起戒嚴時期的絕對禁止,現今是一個相對和諧的社會,然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
仍須努力」,語言是鋒利的、惡意使人傷痛,但仍要大力的揮動彩虹,終會磨平世界的稜角。
最後,送上《親愛的房客》裡的一句台詞:「有一天,你一定會找到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地方,
跟真正愛你的人。」
伍、 引用文獻:
一、文章
林俐 鄭竹霞
2016 〈認識多元性別〉。《康健雜誌》11 月 21 日,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1947
陳永寶 林信亨
2010 〈彩色台灣事件簿—台灣同性戀現狀實錄〉。「社團法人台灣性學網」,
http://ssst.hsi.stu.edu.tw/2010/01/15/%e5%bd%a9%e8%89%b2%e5%8f%b0%e
7%81%a3%e4%ba%8b%e4%bb%b6%e7%b0%bf%e5%8f%b0%e7%81%a3%e5%90%8c%e6%80%a7%e6%88%80%e7%8f%be
%e7%8b%80%e5%af%a6%e9%8c%84/
Daniel Hsu
2021 〈什麼是順性別、跨性別、LGBTQ+?人的「性別認同」到底可以多「多
元」?〉。「GQ 科普」,
https://www.gq.com.tw/bettermen/article/%E6%80%A7%E5%88%A5%E8%AA%
8D%E5%90%8C-%E6%80%A7%E5%88%A5%E5%B9%B3%E6%AC%8A-lgbtq
Bella 儂儂
2020 〈《親愛的房客》:什麼是愛?親情?〉。「經理人八分生活」,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eightylife/article/view/663
朱天依
2017 〈【酷兒文化】台灣同志族群的形成〉。「臺大藝術季」,
https://medium.com/ntuartfest/%E9%85%B7%E5%85%92%E6%96%87%E5%8
C%96%E5%8F%B0%E7%81%A3%E5%90%8C%E5%BF%97%E6%97%8F%E7%BE
%A4%E7%9A%84%E5%BD%A2%E6%88%90-4ce79144b203
重點就在括號裡
2020 〈【影評】《親愛的房客》: 其實是一部懸疑電影─為什麼房客會是「親愛
的」?〉。「電影神搜」,https://news.agentm.tw/129606/%e5%bd%b1%e8%a9%95%e8%a6%aa%e6%84%9b%e7%9a%84%e6%88%bf%e5%ae%a2%e9%84%ad%e6%9c%89%e5%82%91-%e8%8e%ab%e5%ad%90%e5%84%80%e9%99%b3%e6%b7%91%e8%8a%ac-%e7%99%bd%e6%bd%a4%e9%9f%b3/
麥田出版
2020 〈無性戀者的日常:我們有一顆柏拉圖式的愛人之心〉。「性別力」,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5520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