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学明侯

清华大学第二十八届结构设计大赛赛题

advertisement
清华大学第二十八届结构设计大赛组委会文件
组字[2022]002 号
清华大学第二十八届结构设计大赛赛题
目 录
一、命题背景 ................................................................... 2
二、赛题概述 ................................................................... 2
1.建筑方案.................................................................. 2
2.结构方案.................................................................. 2
三、建筑方案要求 ............................................................... 2
1.项目主题.................................................................. 2
2.基地条件.................................................................. 2
3.功能分区.................................................................. 4
4.设计要求.................................................................. 6
5.成果要求.................................................................. 6
四、结构方案要求 ............................................................... 7
1.设计要求.................................................................. 7
2.成果要求.................................................................. 7
3.其他...................................................................... 9
五、材料及工具 ................................................................. 9
六、模型加载要求 .............................................................. 10
1.加载仪器说明............................................................. 10
2.荷载施加方式............................................................. 11
3.加载说明................................................................. 12
4.决赛加载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失效条件................................................................. 13
七、竞赛规程及要求 ............................................................ 13
八、评分细则 .................................................................. 14
1.初赛..................................................................... 14
2.决赛..................................................................... 14
3.扣分项................................................................... 16
1
一、 命题背景
现代结构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建筑设计也愈加注重与结构自身特
点的有机融合。本次清华大学结构设计大赛由土木工程系暨建设管理系与建筑学院合办,旨
在促进两系同学进行学科知识交流,为跨专业学习提供条件。本次大赛要求选手充分考虑项
目背景,探索优良结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地实现建筑功能。同时,大赛希望选手将建筑设
计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实现建筑、结构方案的协调与统一。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改革开放 40 余年以来,国内许多城市大力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网
络格局,目前多座城市已初步完成轨道交通网络化的运营模式,客流量高速増加。地铁与城
市轻轨是缓解地面交通拥堵、便利市民出行的重要公共设施,城市巨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
与更新,对城市内桥梁设施与站点的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挑战。
希望本次大赛的各位选手能贴合赛题要求,出色完成作品,在参赛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筑
与结构相结合的美妙与学科交叉的魅力,建立起团队协作的概念与责任意识,为未来的学习、
科研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赛题概述
1.建筑方案
选手在充分考虑现有环境的基础上,关注城市轻轨站点设计中结构方案与建筑方案的高
效融合,就该项目进行兼具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并完成一份完整的建筑设计方案。
2.结构方案
选手需要根据建筑方案设计相应的结构方案,并按照 1:100 的比例 制作实体结构模型,
且需要在结构模型中适当体现建筑设计要素(具体要求见第四部分)。
三、建筑方案要求
1.项目主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规模和人口流入量不断加快,各大城市的小汽车保有量也随之上
2
升,城市交通压力的矛盾更加突出。在各大城市的原有城区内,快速发展带来过量交通压力
的现象比比皆是,城市内区域的改造、重新规划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通过整体规划,
改善局部区域安排,实现更好的空间利用和结构功能,激发社会活力,焕新城市面貌,是本
届赛题关注的主题。
北方某城市拟对一处城市轻轨站点进行重新设计规划与建设,要求完成站点与一段延伸
轨道的建筑结构设计,满足较大跨度的结构需求,并合理安排进出站流线与内部空间,满足
建筑功能需求,创造良好城市形象。
2.基地条件
项目采用实际场景地段(五道口),考虑到设计难度在交通上稍作简化。城市轻轨站位于
居住文教区商业地块内,周边校园分布密集,人流繁忙。
(1)基本尺寸:
项目地块横跨一双向四车道城市道路,规划用地为如图 1 所示的两处楔形地块,建筑用地
为中部 20m*110m 的矩形区域,其中支撑结构限制在南北端头处两块 20m×20m 的矩形区域内。
项目主体为桥型城市交通节点,其中桥下净空要求至少 9m,架空部分层数以 2-3 层为宜。
(2)轨道尺寸要求:
为保证与原有轨道衔接,要求行车轨道位于从地面算起 13m 高处,轨道宽度 6.4m(双向)
(具体规范详见《建筑设计资料集》(第 3 版)第 7 分册城市轨道交通部分)。
(3)三层级地块内设计内容规定:
【支撑结构范围】选手在支撑结构范围内完成结构落地部分,范围外不可布置对主体结
构有支撑作用的其他结构体系;可结合总体设计布置建筑辅助功能设计,高度不做限制;
【建筑用地范围】选手需在建筑用地内完成“3.功能分区”内规定的 5000 ㎡建筑功能布
置,从地面算起 5m 以上非净空区域的悬挑可超出建筑红线,范围不做限制,但不可在支撑结
构外附加其他辅助支撑;
【规划用地范围】选手可以在规划用地内、建筑用地外结合周边功能、交通以轻量手法
组织人流集散和城市空间。如功能流线需要,可加建一层裙房,但不做加载和模型要求,面
积和结构也不计入主体计算;
3
(4)其他:
不对具体桥梁形式、建筑空间的额外功能等作要求,鼓励选手进行桥梁结构形式与建筑
空间设计的创新探索,呈现优秀作品。
图 1 基地条件图示
3.功能分区
参赛者需充分考虑交通建筑和城市功能(小型 TOD)的主题,在符合基地自然和社会环境
的基础上完成城市轻轨站点的设计。建筑应充分考虑轻轨站流线组织。建筑面积在 5000 ㎡左
右,上下可浮动 10%。其中包括:
1)站厅:
a) 非付费区:售票 20 ㎡×2、监票 8 ㎡×2
b) 付费区:设置 AFC(自动售检票系统)
站台设置 2 个入口,分别为北侧 A 口和南侧 B 口,非付费区需要包含天桥
2)站台区:至少 2500 ㎡
a) 站台:采用侧式站台,2 个站台位于铁轨两侧
4
图 2 侧式站台示意图
b)铁轨:标高 13m,宽度 6.4m
3)管理用房:
a) 车站控制:35-50 ㎡
b)站长室:10-15 ㎡
与车站控制室相邻并设门连通
c)站务室:10 ㎡
宜靠近站长室
d)安全室:10 ㎡
e)更衣室:10 ㎡×2
f)车站备品库:20 ㎡
g)杂物间:8 ㎡×2
以上房间数量均按照设计者经验自定,需要满足总面积最少要求。
4)设备用房:
a) 综合监控设备室:30 ㎡
邻近车站控制室
b)AFC 设备室:15 ㎡
邻近 AFC 票务室
c)AFC 票务室:10 ㎡
邻近车站控制室
d)通信设备室:30 ㎡
e)信号设备室:40 ㎡
以上房间数量均按照设计者经验自定,需要满足总面积最少要求。
5)城市综合功能:至少 2000 ㎡,必须在站台层上方楼层
要求具有城市综合功能,面积与功能自选,如商业/办公/景观/运动/餐饮……鼓励在
功能、形式、空间上创新,营造具有城市活力的场所。设计需要考虑周边交通问题与可
达性问题,可以与周边商圈(如 U-CENTER、东源大厦等)创造联系。
5
6)其他:
a) 卫生间:轻轨站内至少 1 个,城市商业功能内每层设置。
b) 楼电梯:满足疏散防火要求。
c) 自动扶梯:满足疏散防火要求。
4.设计要求
1) 满 足 防火 和疏散要 求,提倡 无障碍设 计(防火 要求参考 《建筑设 计防火 规 范 》
(GB50016-2014);无障碍设计要求参考《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2) 要求建筑每层净高度不小于 4m(即实体模型每层净高度不小于 4cm);车轨层高度,考
虑实际与加载要求不小于 10m,建筑面积计算标准参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2013));
5.成果要求
1)专业组
提交 A1 横板图纸 2~4 张(电子版),要求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表 3 专业组图纸要求
图纸
数量(张)
建筑设计说明图
1
平面图 1:100
车轨层,主要设计层及其他局部
功能区域
立面图 1:300
≥1
总平面图 1:500
1
剖面图
≥1
表现图
不限
分析图
不限
提交建筑面积核算表,见附件 1。
2)兴趣组
场地和功能要求以及层数、跨度、净空、建筑高度等基本形式要求同专业组。但是各功
能区面积分配可根据设计概念合理浮动,鼓励表达独特的设计概念,不作为审核点进行扣分。
6
提交建筑设计说明和必要的图纸(电子版,比如平立剖面图,具体图纸数量和比例根据
自己表达设计内容和意图的需求而定,并不做强制性要求),内容和形式不限。其中,建筑设
计说明不超过 4000 字,且不超过 7 页 A4 纸。
注:
(1)除了必要的图纸之外,所有参赛选手均需要提供最终的建筑模型文件。
(2)建筑平面图的绘制,以准确说明设计方案为核心要求,最终解释权归本届赛事主
办方所有。
四、结构方案要求
1.设计要求
1)选手需根据建筑方案以及结构功能要求、加载要求(见五)等,进行结构方案设计。
结构方案设计完成后,选手按照 1:100 的比例尺制作实体模型,实体模型中可以适当加入建
筑设计要素,该实体模型既作为结构模型进行加载,同时也作为建筑模型进行建筑设计评比
(具体评分细则见第八部分)。
(1)正面
图4
(2)侧面
结构模型尺寸示意图(灰面为轨道所在层,单位:cm)
2)实物模型需充分满足各项尺寸要求,包括净空、支撑区限制、跨度等;需充分满足静荷载
加载要求,以及轨道所在平面的移动荷载加载要求(具体加载内容要求见六、模型加载要
求)。
2.成果要求
7
1)专业组
a.结构计算书(决赛提交):简要说明结构设计理念,说明结构分析的过程,以典型受力
分析过程内容为主,可包括构件分析、建模方式、计算结果、局部处理等。
b.实体模型: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和结构设计方案,按照 1:100 的比例制作的实体模型,要
求实体模型尺寸和计算书一致,并与建筑方案相匹配。
c.结构平面布置图:需按照实体模型尺寸,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并标注(注意按比例尺修
改标注及文字的尺寸),用以核查模型整体尺寸、跨度、净空等是否符合要求,提交 dwg 或
pdf 格式图纸,图纸样例见附件 2(对于因绘图不规范、不清晰导致核查中出现可能出现的问
题,由选手自行承担)。结构平面布置图应与建筑设计方案相匹配。
d.结构模型照片:不要求照片中结构模型与最终模型成果完全相同,照片主要用于查找、
登记结构模型。
2)兴趣组
a.结构设计说明(决赛提交):形式和内容不限,不超过 4000 字且不超过 7 页 A4 纸(封
面除外)。
b.结构模型(实物):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和结构设计方案,按照 1:100 的比例制作的实体
模型,要求实体模型尺寸和计算书一致,并与建筑方案相匹配。
c.结构平面布置图:需按照实体模型尺寸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并标注(注意按比例尺修改
标注及文字的尺寸),用以核查模型整体尺寸等是否符合要求,提交 dwg 或 pdf 格式图纸,图
纸样例见附件 2(对于因绘图不规范、不清晰导致核查中出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由选手自行
承担)。结构平面布置图应与建筑设计方案相匹配。
d.结构模型照片:不要求照片中结构模型与最终模型成果完全相同,照片主要用于查找、
登记结构模型。
注:
(1)结构平面布置图需绘制车轨层、功能层及特殊设计楼层。
(2)结构平面布置图应标注实体模型尺寸,单位统一为毫米(mm)。
(3)所有结构平面布置图须绘制在同一张图纸上;整幅结构平面布置图采用足尺作图方
式绘制,标注全局比例统一取 1:4,箭头大小与标注字高设置为 2.5mm(即实际字高、箭头大
8
小为 10mm);其它文字注记(如图名等)字高建议可设置为 10mm。选手可根据实际绘图情
况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图纸标注清晰,阅读方便。
(4)结构平面布置图纸统一命名为“第 X 组结构平面布置图+组长姓名+组长联系方式
(手机号)”,例:“第 1 组结构平面布置图+杜杜+12388888888.dwg”,以备核查与联系。
3.其他
1)每组参赛队伍仅能提交一份作品,作品应力求创新,结构合理,制作精巧。
2)作品由各参赛队命名,作品名称必须健康向上,突出特点,经组委会批准后生效。
五、材料及工具
1.本届大赛用于制作模型的原材料为竹材、通用性 502 胶,选手只能采用上述材料制作实
体模型。此外,组委会将提供制作模型所需的部分辅助工具,包括锉刀、美工刀、砂纸、水
口钳其他辅助工具由选手自备。辅助工具严禁作为模型构件。原材料及工具规格如表 5.1 所
示。
表 5 原材料及工具规格表
材料
规格
2×2×930(mm)
集成竹杆
3×3×930(mm)
1×6×930(mm)
0.2×430×1250(mm)
竹材
0.35×430×1250(mm)
0.5×430×1250(mm)
通用性 502 胶
瓶
锉刀
把
美工刀
把
砂纸
张
水口钳
把
2.模型制作所用材料仅限于组委会所提供的材料,允许对所给材料进行正常的切割、打磨、
激光雕刻、使用 502 胶水进行粘连等加工操作,但不能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如:不得使用
9
化学强化剂对竹材进行强化)。如模型中采用任何非组委会提供的材料,一经查实,将取消参
赛资格。
3.材料的材性试验报告将在后续提供,并鼓励选手根据需要做更多的试验。
六、模型加载要求
1.加载仪器说明
加载设备主要由结构固定装置,尼龙绳,砝码盘及砝码,桥面板,火车组成。其中尼龙
绳,砝码盘,桥面板重量不计入结构荷载。各加载装置参数如下:
(a)压条(mm)
(b)螺丝(mm)
(c)垫片(mm)
垫片
螺丝
压条
(d)组装示意图
(e)实物图
图 6.1 螺丝与压条示意图
10
(a)加载台面示意图(mm)
(b)加载台实物图
图 6.2 加载台面尺寸
直径:100 mm
高度:15 mm
质量:1 kg
图 6.3 砝码实物图
2.荷载施加方式
本次赛事的加载分为静荷载和移动荷载两部分。其中静荷载包括人行道路上的基本静荷
载与轨道上的不对称静荷载。移动荷载为荷载列车从桥面板上通过桥体。先施加静荷载,再
在静荷载基础上施加移动荷载。
a) 人行道路上的基本静荷载包括位于五个加载点放置的砝码。每个加载点的砝码数量由
选手自由决定,但不能少于 2 kg。加载点沿桥位置必须位于净空要求长度范围内,高
度必须位于轨道层之上,具体位置任选。垂直桥横向位置位于两个火车轨道中央。定
义五个加载点从左到右分别为 A、B、C、D、E(对应具体评分方式见八、评分细则)。
b) 轨道上的单边荷载包括位于三个加载点放置的砝码,每个加载点的砝码数量由选手自
由决定,但不能少于 1 kg。加载点沿桥位置必须位于净空要求长度范围内,具体位置
任选,但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 25cm。加载点的具体位置必须位于桥最下方的梁
11
上,且必须位于桥的同一侧。定义三个加载点从左到右分别为 a、b、c。
c)
移动荷载由两条轨道上的火车车厢以及火车头构成。施加移动荷载时,之前加载
的两部分静荷载仍处于加载状态,此时选手操作火车通过轨道,如下图所示。每条轨
道 上 有 两 个 火 车 车 厢 和 一 个 火 车 头 。 每 条 轨 道 的 荷 载 约 为 2.5 千 克 。
图 6.4 移动荷载加载
d) 由于桥面制作问题导致桥面板不平整,可能引起的火车前进困难、振动时造成动力冲
击和加载时间延长等因素,需要选手在设计、制作时考虑在内,产生的后果由选手自
行负责
e) 模型在加载装置上的固定只能使用组委会规定的装置,不能自带装备固定。
f) 模型需保证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稳定地放置于加载装置上,加载过程中选手不允许接触
结构的任何部位。
3.加载流程说明
a) 在加载流程前,使用电子秤确定模型自重,精度为 0.1g。工作人员确定净空,轨道高
等参数是否符合赛题要求。
b) 选手将模型固定于加载装置上,并将砝码盘悬挂于单边加载点上,放置桥面板。
c) 决赛时其他选手在安装模型时进行答辩展示
d) 以人行道路荷载,单边荷载,移动荷载的顺序进行加载。在施加移动荷载时需要保证
前两级荷载处于加载状态。
e) 加载全部结束或结构失效时加载终止。选手拆除结构,下一组选手重复上述流程。
12
4.失效条件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属模型失效:
1)模型无法完成拼装或模型无法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安装就位;
2)模型因设计原因,导致砝码无法正常放置在实体模型上;
3)模型加载时发生严重破坏,如结构整体垮塌、倾覆、垮塌,主要受力构件出现严重破
坏等情况;
4)模型加载过程中荷载滑落触地;
5)模型加载过程中加载层构件破坏或掉落;
6)移动荷载加载时,三次操作火车均不能使火车顺利通过桥面;
7)评审委员会认为失效的其它情况。
注:选手在现场对于失效结果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诉,由评审委员会裁定,最终结果以
评审委员会裁定为准。
七、竞赛规程及要求
1. 专业组、兴趣组定义:
a) 专业组:队伍中包含一位或一位以上土木工程系暨建设管理系或建筑学院或行健书院
水木班或未央书院水木班大二年级及以上的本科生。
b) 兴趣组:除了专业组以外的队伍,包括由清华大学 2022 级本科生组成的队伍、由除
土木和建筑之外专业本科生组成的队伍等。
2. 参赛人员必须为清华大学本科生,每队人数最多 5 人,不设人数下限。其他人员可向组
委会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亦可参加比赛。
3. 参赛队伍需在规定时间内向组委会报名,逾期不接受补报名。
4. 每人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各队独立设计、制作。各组作品不得相互抄袭和模仿,
如果发现雷同作品,则由裁判团现场备案,并进行裁定,期间相关参赛队可以进行申诉,所
有组进行完加载之后,由裁判团宣布是否对相关参赛队进行处罚(取消其参赛成绩)。
5. 初赛时,选手可自行选择时间地点,使用指定材料制作结构。选手需按时提交初赛建
筑方案,并在初赛当天指定时间将结构带至通知的地点进行加载,初赛的结构模型及建筑方
13
案检查和决赛要求相同。
6. 初赛后按照加载表现和建筑方案综合成绩进行排名,专业组前 12 组参赛队获得决赛资
格。若初赛队伍不满 12 组,由组委会决定决赛参赛规模。决赛时,各组选手按照初赛加载得
分排名的倒序,即由低到高的顺序出场。
7. 仪器和设备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制作误差,请选手谅解并在制作中予以考虑。组委会
将在初赛及决赛前组织预加载环节,请选手踊跃参加。
8. 兴趣组进入决赛组数将根据报名人数确定,报名后公布。
9. 兴趣组决赛提前于专业组进行,不参与现场答辩,优秀作品可受邀参与决赛场外展示
和现场加载表演。
10. 如遇不可抗因素导致比赛无法顺利进行,由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协商给出解决方案。
11. 由于赛题疏漏等因素导致的问题,选手可进行上诉,由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裁定,最
终以裁定结果为准。
八、评分细则
1.初赛
初赛得分𝐶𝐶由建筑方案评分𝐶𝐶1 和加载表现得分𝐶𝐶2 组成,其中
1)建筑方案评分𝑪𝑪𝟏𝟏
𝐶𝐶 = 𝐶𝐶1 + 𝐶𝐶2
组委会将邀请建筑学院评委老师就选手所提交的建筑方案(专业组提供渲染图,兴趣组
提交建筑设计说明,平立剖图选作)进行打分,评分采用等级制,共分为 A、B、C、D、E
五个级别,分别对应建筑评分为 45、40、35、30、25 分,以平均分计为选手建筑方案评分𝐶𝐶1 。
2)加载表现得分𝑪𝑪𝟐𝟐
初赛施加荷载分为三级,分别为人行道路上的静荷载、轨道上的单边荷载和移动荷载。评
分满分 55 分,其中人行道路上的静荷载占 20 分,轨道上的单边荷载占 20 分,移动荷载占 15
分。对于人行道路荷载,定义持荷质量为𝑃𝑃1 = 𝐴𝐴 + 2𝐵𝐵 + 3𝐶𝐶 + 2𝐷𝐷 + 𝐸𝐸。对于单边荷载,定义
持荷质量为𝑃𝑃2 = 𝑎𝑎 + 2𝑏𝑏 + 𝑐𝑐。所有通过第 i 级加载(i=1,2,3)的结构中,质量最轻的结构质
量为𝑚𝑚
����(g)
,持该级荷载重量最大的结构持荷质量为𝑃𝑃�𝑖𝑖 (kg)。对于第 i 级加载持荷𝑃𝑃𝑖𝑖 ,结构质
𝚤𝚤
14
量为𝑚𝑚的结构,其加载表现得分为
其中
𝑪𝑪𝟐𝟐 = 20 ×
����1
����
����3
𝑚𝑚
𝑃𝑃1
𝑚𝑚2
𝑃𝑃2
𝑚𝑚
× � × 𝑘𝑘1 + 20 ×
× � × 𝑘𝑘2 + 15 ×
× 𝑘𝑘3
���
𝑚𝑚
𝑚𝑚
𝑚𝑚
𝑃𝑃�1
𝑃𝑃2
0
𝑘𝑘𝑖𝑖 = �
1
第 i 级荷载未通过
第 i 级荷载通过
2.决赛
决赛评分 S 由建筑方案得分𝑆𝑆1 、结构计算书得分𝑆𝑆2 、现场展示得分𝑆𝑆3 和加载表现得分𝑆𝑆4 四
部分组成,同时设置违例扣分折减系数β,将扣分项以百分比的形式作用于该组的最终得分。
1)建筑方案得分𝑺𝑺𝟏𝟏
S = (𝑆𝑆1 + 𝑆𝑆2 + 𝑆𝑆3 + 𝑆𝑆4 ) × 𝛽𝛽
建筑方案得分由建筑图纸评分和实体模型评分构成,满分 45 分,其中建筑图纸评分满分
35 分,结构模型评分满分 10 分。
组委会将邀请建筑学院评委老师就选手所提交的建筑图纸进行打分,评分采用等级制,
共分为 A、B、C、D、E 五个级别,分别对应建筑图纸评分为 35、30、25、20、10 分,以平
均分计为选手建筑图纸评分𝐶𝐶1 。
实体模型评分将由建筑和土木的评委老师共同评定,评委老师将在现场根据选手的实体
模型与建筑图纸的契合程度、建筑与环境的契合程度、实体模型的合理性等评定分数。评分
采用等级制,共分为 A、B、C、D、E 五个级别,分别对应实体模型评分为 10、8、6、4 和 0
分,以平均分计为选手实体模型评分 C2。
S1 = C1 + C2
2)结构计算书得分𝑺𝑺𝟐𝟐
结构计算书满分为 5 分,由土木系评委老师根据选手提交的结构计算书进行打分(兴趣组
可以提交结构设计说明),以平均分计为选手结构计算书评分𝑆𝑆2 。结构计算书简要说明结构设
计理念、建模方式、计算结果等典型受力分析过程即可。
15
3)现场展示得分𝑺𝑺𝟑𝟑
现场展示得分满分 5 分,由评委根据选手现场 5 分钟的答辩表现进行评分,在去掉一个最
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分作为选手现场展示得分𝑆𝑆3 。对于兴趣组,无需现场展示,此
部分得分以满分计入成绩。
4)加载表现得分𝑺𝑺𝟒𝟒
决赛施加荷载分为三级,分别为人行道路上的静荷载、轨道上的单边荷载和移动荷载。
评分满分 45 分,其中人行道路上的静荷载占 15 分,轨道上的单边荷载占 15 分,移动荷载占
15 分。所有通过第 i 级加载(i=1,2,3)的结构中,质量最轻的结构质量为𝑚𝑚
����(g)
,持该级
𝚤𝚤
�𝚤𝚤 (kg)。对于第 i 级加载持荷𝑃𝑃𝑖𝑖 ,结构质量为𝑚𝑚的结构,其加
荷载重量最大的结构持荷质量为𝑃𝑃
载表现得分为
𝑺𝑺𝟒𝟒 = 15 ×
𝑚𝑚
𝑃𝑃1
𝑚𝑚
𝑃𝑃2
𝑚𝑚3
����1
����2
����
× � × 𝑘𝑘1 + 15 ×
× � × 𝑘𝑘2 + 15 ×
× 𝑘𝑘3
���
𝑚𝑚
𝑚𝑚
𝑚𝑚
𝑃𝑃�1
𝑃𝑃2
其中
3.扣分项
𝑘𝑘𝑖𝑖 = �
0
1
第 i 级荷载未通过
第 i 级荷载通过
所有扣分项以百分比的折减系数的形式作用于选手所得总成绩,扣分项所占百分比可叠
加,具体内容包括:
1.
材料及模型提交超时扣分:
材料提交包括赛程要求的所有电子版材料,模型为实体模型,每迟交 1h 扣分 0.2%,
不足 1h 按 1h 计,最高累积到 3%;迟交一天之后赛事组委会可拒绝接收相关材料;材料
提交时间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2. 安装及竖向加载超时扣分:
参赛选手需要在现场将把模型安装至承载台,将指定质量的荷载放置在相应位置上,
并完成竖向加载。完成模型固定和移动荷载轨道放置的时间不超过 3min,固定后仅允许
放置各项荷载,不允许再调整模型。施加每级静荷载时间不超过 1 分钟,施加移动荷载时
16
间不超过 2 分钟。每超时 1min 扣分 0.5%,不足 1min 按 1min 计;
3.
其余扣分项,详见附件 4《核查内容及扣分要求》
17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