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gape-07-quiche

社會服從

advertisement
從《達倫布朗:逼迫》看社會服從之極限
會計一 呂奇軒
前言
會想做社會服從的主題,是因為看到 Netflix 的紀綠片「達倫布朗:逼
迫」。人們在不斷演化中習得通常從眾是個安全的選項,但布朗認為,現在的社
會中,不假思索的從眾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 該片詳述了他如何使用一系列的
心理操縱、暗示、壓力,實驗在極高強度的社會服從下,人們是否會做出毀滅
性的服從(Destructive Obedience) ,甚至置他人於死。這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討
此社會實驗和是如何用心理學來攻破人們的弱點、內容與本學期所學普通心理
學的聯繫,以及使用期刊論文等文獻來分析紀錄片的真實性。
概述
在這個實驗中,達倫布朗首先透過一系列的測驗來測試應微者們的從眾程
度,並且挑出從眾特質特別突出的幾位作為受試者。不過他告知這些受試者們
他們並沒有選上,目的是要讓他們自然而然的忘記這件事,在數月後的實驗才
能得到最真實的反應。
數月後,布朗的團隊使用各式不同的理由把這些受試者請來參加一場慈善
餐會,看似華麗的募款餐會,事實上是一場大型實驗。除了被邀來不知情的受
試者外,其他所有人都是專業的演員,並有專業技術及特效專家在背後協助。
本片選了其中一位受試者克里斯作為主角,其餘受試者也在先後在相同的場地
做了相同的實驗。
克里斯被主辦人邀來餐會後,被介紹給了一位捐了很多錢的重要賓客博
尼,主辦人跟克里斯說,千萬別搞砸,因為博尼取消捐款的話會有上千孩子失
去機會。但不料博尼在彩排過程突然失去呼吸心跳倒地不起,主辦人強調他們
若是現在報警的話先前全部的努力就會白費,在克里斯還沒有時間反應時,主
辦人慫恿他一起藏起了博尼的屍體、假冒博尼上台致詞,為了排除嫌疑,更在
博尼身上製造一些意外傷痕以合理化他們的行為。但此時博尼妻子出現,拿了
一包藥解釋道,他忘了帶藥,沒服藥會有假死的症狀出現,克里斯此時才意識
到大事不妙,趕緊回去找博尼,此時他自己一個人在頂樓抽菸,看到克里斯後
氣得大罵,說他要取消捐款,並且發現有意外錄下全程錄音,要控告克里斯一
行人。這時若克里斯輕推在牆邊的博尼,便可偽裝成意外墜樓,一切都會沒
事;若不推他下樓的話,克里斯要面對的是重刑的控告和讓數千孩子失去資金
的罪名。主辦人和演員們不斷重覆著這些嚴重的後果,不過克里斯終究沒有妥
協,他說:「我要去自首」。但除了他的三位受試者,全部都把博尼推下了高
樓。
情節分析
對權威的服從
為了展現服從強大駭人的能力,布朗在一開始先展示了一個小實驗來
應證他的說法。他引導一演員假冒警察,隨機撥電話給咖啡廳的員工,告
知他店裡推嬰兒車的女士是通緝中的綁架犯,要店員支開她後推走他的娃
娃車並到店外會合,店員毫不懷疑的立刻照做,等布朗上前說明後店員才
發現,從頭到尾都沒有警察,他自己才成了綁架孩童的人。
在 Bickman(1974)的實驗中,人們被證實對特定的職業別有更高的社
會服從性(如:警衛制服的影響力大於送牛奶工人的制服),穿上一件警衛
制服就能在街上請路人為一個陌生人支付停車費,而且就算在警衛未看著
路人的情況下,其指令的影響力也未減少。布朗把角色從警衛進一步換成
有公權力的警察,多了法定權威(legitimate authority)的力量,人們聽到警
察的職稱後,更毫不猶豫的隨其指示行動,而非先查證其真實性。這個現
象可以在美國的脫衣搜身電話詐騙以及近年台灣盛行的假檢調電話詐騙中
觀察到。
為了增加此活動的可信度,布朗也找了許多名星為這場假的慈善活動
拍攝短片,不斷向克里斯暗示著這是相當重要的活動,可以幫助很多孩
子。在影片中每個名星也一直重覆著台詞:「Whatever it takes」。在最後關
鍵的頂樓情節時,也有電視重覆播著這些影片,再再給克里斯「這件事實
在很重要,無論如何都要成功」的印象。
順應—得寸進尺法以及騎虎難下法
在宴會一開始,主辦人在後台準備點心時告訴克里斯,素食的餐點出
了問題,無法準時送到。所以請他幫忙把一些葷點心插上素食小旗子,讓
吃素的來賓享用。克里斯遲疑了一會但是照做了,這時他就進入了布朗的
一連串計畫。接著就是不合理程度不斷升高的行為,像是藏匿博尼的屍
體、假冒博尼上台說話,在博尼屍體上製造意外假象等。
而且當克里斯在過程中有所質疑時,主辦人就會強調:他自從同意一
起藏屍體開始就已成了共犯,沒有選擇的餘地,不是照做就是等著坐牢。
自卑感及服從
從 Gudjonsson(2003)的研究可以發現自信心和服從程度是有高度相
關的。布朗刻意不讓克里斯知道這是一場正式宴會,他穿著休閒襯杉和在
場穿著燕尾服的賓客們形成極大反差,這讓他產生了一種自己比別人位階
低的感覺,以致於主辦人要求他提博尼的包包、幫博尼倒酒等這些本來不
是他應該做的事情時,都沒有遲疑地馬上服從,這也進入了布朗設好的得
寸進尺法圈套。
小結
由這些分析和文獻來看,這片紀錄片所描述的情況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
在最後的頂樓情節,三位合資人、主辦人、一起慫恿著受試者,正是這個團體
形成的壓力成了壓跨其他三位受試者的稻草,三個人都把博尼推下樓。這個實
驗不僅呼應了 Mermillod(2015)的研究:在越高的壓力下,人們會展現出更多
的服從;更提醒人們在做決定前,要停下來思考一下,這是自己理性思考決定
的結果,亦或是無條件的從眾、服從行為。
參考文獻
Bickman L. (1974). The Social Power of a Uniform'.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4(4), pp.47-61 DOI:10.1111/j.1559-1816.1974.tb02807.x
Gudjonsson G. H.、Sigurdsson J. F. (2003) The Relationship of Compliance with Coping
Strategies and Self-Esteem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19 (2), pp.117123
Mermillod, M.、Marchand, V. 、Lepage, J.、Bègue, L.、Dambrun, M. (2015)
Destructive Obedience Without Pressure: Beyond the Limits of the Agentic State. Social
psychology, JSTOR, 2015, 46 (6), pp.345 - 351.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