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論壇- Compound Semi for EV 鴻海研究院半導體研究所 郭浩中 所長 20221201 富邦證券法人部 GaN System/ Navitas 皆使用 TSMC 產能,2023 會加入 UMC 及 Vanguard EV 主要使用 SiC,GaN 主要仍在消費性快充 Compound 不是 Turnkey,不是買設備就有技術,尤其 SiC 長晶 台灣引擎技術不如海外,但在 EV 領域馬達及電控具有優勢,但車用功率半 導體仍為歐洲/ 美國/ 日本所擅長,STM、IFX、WOLF、Rohm 等都是 50 年 以上大廠 強化再生能源、改善引擎效率以外,降低碳排最主要力道來自 Powertrain 的 電動化 BYD 因深圳及上海計程車皆為 BYD 電動車,路上測試非常大量,且自有 6 吋廠可生產 IGBT,並跨入 SiC,十四五推進第三類半導體,SiC 長晶已有四大 十小公司生產,預期 EV 市場成長率 10 年後將達 5-10X,SiC 自主為優勢 鴻海電動巴士 Model T 已經在台灣主要城市路測,技術已成熟,台南已試驗 無人駕駛,Model C (Luxgen N7)推出不到三天就訂購 25000 輛,Sharp 供面板, 群創認證中,小型 SUV Model B 使用更多高科技,2024 推出,Pick up 車型 Model V 也與美國公司洽談合作,會在 Ohio 量產 鴻海組織虛擬一條龍,結合漢民、中美晶集團生產 SiC,WOLF 是一條龍公 司,但目前向其採購 Substrate 就比較辛苦,STM 買 SiCrystal,Rohm 也買 Substrate 公司進行一條龍 I: Si 可做高功率 IGBT 但是體積較大效率略差,目前 EV 功率元件主力仍是 IGBT, 由 IFX 主導 II: GaAs/ InP 占有率低於 10%,主要在 PA、Amp.、VCSEL 雷射等應用 III: GaN/ SiC 中,GaN 為 LED 重要材料,中國主導 LED 市場,高頻、高功率、 耐高溫、高電壓,LED 是 Turnkey 買設備送技術,三安主導,因此中國在 GaN 很熟,SiC 過去應用在國防工業,GaN on SiC 應用高頻衛星通訊目前仍是美 國管制品,WOLF、AVGO 控管嚴格 EV、高鐵或 Solar inverter 都需要高頻、高功率、耐高溫、高電壓,是 SiC 的 主要市場 TSLA 每二輛車就會用掉一片 6” SiC wafer,Porsche、BYD、TOYOTA 都已經開 始使用,Porsche 首用 800V 充電,蔚來、小鵬也都跟進,鴻海也在此時啟動 MIH,包括 CAM、連接器、機殼都有自主供應鏈 SiC 在 EV 中主要使用在 Inverter (TSLA 的 M3 有 6X switch,每個有 4X STM SC MOSFET,每個 MOSFET 為 650V 100A),DC-DC converter、OBC (GaN 也有機 會) 電池電壓 TSLA 都是 400V,Porsche、BYD e-platform 3.0、Audi e-tron GT、GM、 Benz 都是 800V SiC SiC 跟隨 EV 成長,EV CAGR 接近 30%,SiC 則約 38%,EV 以外儲能系統也是 很大市場,CAGR +17% SiC 是否需要 IDM 模式? 半導體越成熟可以走晶圓代工,如 GaAs/ InP 晶片 設計、磊晶、晶圓代工產業鏈就很清楚,SiC 漢磊、X-Fab 就是晶圓代工,嘉 晶做長晶,漢民、環球晶、盛新、穩晟也有投資長晶設備 中國部分山東天岳、天科合達長晶、天域、天成磊晶,但整體尚未成熟,磊 晶也未統一,需要透過虛擬 IDM 進行整合,GaN on SiC 更不成熟 目前上游主導廠商 WOLF、STM (與 WOLF 有 LTA) ,IIVI、Dow Chem (SK 併購)、 昭和電工,下游鴻海有鴻揚半導體、國創半導體 X-Semi (投資富鼎) ,國外 ON、IFX、MCHP、Renesas 等都是老公司 日本 TOYOTA 投入 GaN,以及第四類半導體氧化鎵 SiC 市占率 STM、WOLF、Rohm、IFX,IGBT 為 IFX、Fuji、三菱、ON,主要使 用日系設備 WOLF 8”擴產顯示製程已經掌控很好,Bosch 也擴充 SiC 產能,生產 1200V SiC OBC、DC-DC、Inverter,Rohm 也在擴產 SiC,IFX 馬來西亞擴產€2B,OSRAM 也有投資 4H SiC 結構與鑽石類似,需要高溫高壓下生成,缺陷控制下各廠會自己修改 長晶爐,需要加溫到 2830 度(Si 只要 1000 多度且為單晶) ,GaAs 為低溫長 晶,缺陷密度也低 SiC Bandgap 為 Si 的 3X,電壓崩解也是 Si 的 3X,因此電壓可耐 Si 的 10X, 因此理論上體積可以縮到 Si 的 1/10,電阻更低,switch 速度快,日本目前 看 GaN 單晶以及 Ga2O3 單晶,電場崩解可以更大,但目前以軍用為主 SiC 可高溫操作散熱較輕鬆,適合高電壓操作,能耗也更低 IGBT 必須使用水冷系統,若大量使用 SiC 則可使用氣冷,由鰭片散熱降低系 統體積 相較於 IGBT,SiC 體積小,開關狀況較佳,效能提升之下可達成省電,提升 續航力,且體積降低可節省空間放入更多電池 SiC 可適用 150 度高溫操作,相對 Si 100 度就會漏電 SiC 台灣雖然材料較為落後,但在 TCAD 設計能力強,模擬、分析、repeat 能力具優勢 應用在 EV 上的問題 SiC 需要降低缺陷,SiC 基板為 WOLF、IIVI 寡佔,加上 Epi 成本佔比 50%,長 晶條件相較 Si 嚴苛許多,若純淨度不足挑戰性很高,且一周只能長晶錠 2cm, 效果相較 Si 差很多,且長錠若缺陷太多也無法使用 檢測部分主要掌握在 KLAC,長晶之外,切削磨台灣皆掌握技術,磊晶技術 不高,之後的量測以及封裝則台廠就很強 鴻海印度合資設晶圓廠,有請蔣尚義合作 SiC 製程從平面做成 Trench,台灣過去做 FinFET 已經有相關能力,但設備掌 控在美國及日本手上,Gate Oxide 以及退火也掌握在日本及德國手中,Etching 也掌握在日本及英國手中,但代工部分台灣成功機會很大 GaN 長在 Si TSMC 已解決異質磊晶問題,但缺陷下 1000V 以上會有問題,只 適用 600V 以下,GaN on Si 移到 8”是否可適用更高壓 Vanguard 正在研究中 GaN 抗電壓及可靠度不如 SiC,需要掌控缺陷,且做很好的數據分析,崩潰 電壓以及失能機制要很好控制 封裝未來都會有公版,因此亞洲廠商有機會,透過 AQG324 認證做好可靠度 即可,但封裝材料仍掌握在日本及德國手上 GaN 其他應用 消費性快充、LiDAR driver、Datacenter Server power management、Solar 等 GaN 主要 GaN System/ EPC/ Navitas,其中 EPC 使用嘉晶磊晶漢磊代工,GaN System、Navitas 使用 TSMC 代工,TXN、IFX 未來都會找台廠合作 GaN on SiC 最大為 SWKS、QRVO,與台廠穩懋、世界、全新等合作,目前皆 為國防使用 GaN 快充已經進到 160W,消費性應用在 2021-27 CAGR 達 52%,且快充體驗 無法回頭,將席捲充電市場,NB adopter 使用 GaN 體積也可以大幅縮小, GaN 使用 5G 通訊也是主流,低軌衛星未來也是成長力道 LiDAR 未來也需要縮小體積,自駕車 2025 可望成熟,目前物流車使用簡易 LiDAR 也已經足夠 GaN on Si/ SiC: Si 6”、8”低成本,低功率輸出不適合高溫高頻操作,市場已經 高度競爭,on SiC 適合高溫高頻高功率,使用在基地台、低軌衛星通訊但成 本高,SiC 基板成本是 Si 基板 10X+ 低軌衛星成長 2021-26 CAGR +15.5%達$19.8B,俄烏戰爭之後低軌衛星將可 望加速導入,LEO 2 萬顆可 cover 全球,latency 反饋也都很正面 GaN 在磊晶品質控制上每片晶圓都有一些缺陷,需靠智慧檢測及製造能力克 服,日本近期推進 GaN on GaN LiDAR 消費性使用在手機上,照相測距使用,也可形成 3D 影像,VCSEL 都是 台灣廠商穩懋製作 SONY Image Sensor 今年因 Android 手機賣得不好產能過剩,但未來一輛車最 少使用 8 個鏡頭,一支手機 3 顆鏡頭起跳,加上智慧城市需求,CAM 需求 無所不在 GaN 未來可導入元宇宙應用,群創及錼創 microLED 都是很重要的元件,目 前價格仍太高,未來降價生產能力提升後預期可帶動產業增長 檢測過去是 Orbotech (KLA 子公司) ,mini/ micro LED 檢測廠惠特表現也不錯, 並可降低檢測成本 Q&A SiC 晶圓代工若遇到缺陷是避開還是如何處理? Scan 完會先把缺陷區塊標示出來避開,在 wafer level 就會排除,之後再做可靠度 檢測 SiC 晶圓代工可接受良率? 與哪一家基板有關,WOLF 基板會要求更高良率,中國拿中國基板可能就低於 40%, 與基板品質高度相關 兩岸基板良率比較? 中國 MOSFET 不成熟低於 40%,Schotcky 二極體良率會較高, 中國主要做蕭特基二極體,漢磊 MOSFET 滿單主要是中系客戶下單 台灣人才及供應鏈有優勢,期許三類半導體與穩懋在二類半導體做依樣好 MOSFET 與蕭特基基板等級? 蕭特基可以容許較差且缺陷較多的基板 Planer 轉 Trench 難度? ON、STM、WOLF 為何不轉 Trench? Planer 可靠度較佳,Trench 挖越多洞若挖到缺陷處就會漏電,但是 Trench 體積小 可節省成本具有優勢,目前認為 Planer 仍可保持優勢一段時間 IFX 基板供應商越來越多,是否會變成 commodity? 遲早一定會變成 commodity,下游一定希望成為 commodity,目前 RD 大量投入 下 WOLF 已經沒賺錢,若 5-10 年後 commodity 化會更辛苦 上游如果更為成熟,就會變成 turnkey 晶圓代工市場,中國廠商若要切入,design 端難度需要克服,目前在材料以及 device 中國落後 WOLF 約 3-5 年以上 GaN on Si 轉 8”邊緣翹曲問題? MOCVD vs MBE? IET GaN 二次生長降低電阻? 長晶成本 MOCVD 還是便宜很多,邊緣翹曲問題在 8”仍有挑戰,但在 6”應用不錯, IET 二次 source-drain re-growth 是小眾市場,但應用在高頻 RF 非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