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zhi zhang

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全国英语辩论赛赛制研究为例 万江波

advertisement
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
———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赛制研究为例
万江波
(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要: 议会制辩论赛起源于英国议会辩论,具有高效、激烈而有秩序的特点,现
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英语辩论赛形式。2004 年,议会制辩论赛制通过“外
摘
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以下略作“外研社杯”) 被介绍到中国,对大学生辩手、高
校英语教学以及英语辩论学研究这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从长远来看,以议
会制辩论为特色的新“外研社杯”仍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待磨合和改进以适应我国
国情的需求,从更大程度上促进新世纪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
Abstract: Featuring an efficient,entertaining and well-organized format,the parliamentary debating style originates from British Parliament debating. Ever since 2004,
FLTRP National English Debating Competition ( abbreviated as FLTRP NEDC below)
has officially adopted the parliamentary debating style,the prevalent debating format
across the world. Thereafter,FLTRP NEDC has made significant impacts respectively
upon China's college debaters,tertiary English education and the research of English forensics. Though successfully adopting the parliamentary debating style,FLTRP NEDC,
in a historical view,is still groping its way toward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so as to cater
for the innovation and advancement of English tertiary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关键词: 议会制辩论赛 “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辩论赛 ( 略作“外研社杯 ”)
英语教学 英语辩论学
Key Words: the parliamentary debating style
高校
FLTRP National English Debating Com-
petition ( abbreviated as FLTRP NEDC)
English tertiary education
English forensics
一、引言
自 2004 年以来,国际流行的议会制辩论赛制通过“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辩论赛 ( 以下略
作“外研社杯”) 被介绍到中国。近四年来,全国参加“外研社杯 ”的辩论队数量每年都超过
了 120 支。“外研社杯”除了邀请国内的独立评委之外,每年还邀请国外知名的辩论专家参
加培训、示范及评判工作,使得此项赛事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
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
129
2007 年
作为 2004 年新加坡世界大学辩论赛的循环赛评委、“外研社杯”优秀独立评委、
“外研社杯”全国总冠军的教练,以及高校一名普通的英语演讲课教师,笔者切身感受到此
项赛事对高校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体会到对英语辩论赛赛制本身加以系统
研究的迫切性。
在国外,关于辩论技巧及辩论赛事的研究相当多 ,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的辩论协会,并定
期举行赛事。以美国为例,早在 1920 年全国范围的大学校际辩论赛就已经开始,此后每年
都举行一届; 而至少在 1927 年,就已经有全国范围的高中校际辩论赛的赛事记载了 。( Musgrave,1946: 140-142 ) 美国拥有不少辩论组织,比如美国演讲协会 ( Speech Association of
America) 、美国辩论协会( American Forensic Association) 、全美辩论联合会 ( The National Forensic League) 、全美天主教口才联合会( National Catholic Forensic League) 、美国议会制辩论
协会( American Parliamentary Debate Association) 等,其中有些组织已经享有八十多年的历
史。此外,在美国与辩论研究相关的著述名目繁多 ,从辩论技巧、教程到相关语言学、修辞学
研究应有尽有,并且还定期发行各种相关的杂志及学术刊物 ( 如 Debater's Magazine、Forensic、
Gavel、Persuader、Rostrum、Speaker,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 等) 。
然而在我国,全国规模的辩论赛事国内并不多见 ,常规的大型英语辩论赛只有“外研社
杯”一种,有关英语辩论及辩论赛、赛制的研究( 而不仅仅是辩论技巧的研究 ) ———在国内虽
然偶有著述,但绝大多数都是作为英语演讲专著的一个章节出现 ,专门的辩论及辩论赛研究
可谓凤毛麟角。由凯( Sue Kay) 编著的《实用辩论技巧 》一书是一本阐释英语辩论实战技巧
的手册,对于英语辩论实践活动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但是此书不侧重赛制、辩论理论及
历史沿革的研究; L·G·亚历山大的《英语辩论手册 》收录并分析了多篇热点话题的短文,
文章思路缜密,条分缕析,对学习英语的立论及论证非常有益,但读来更像是英语议论文写
作指导,突出的是语言技巧和议论文式的起承转合; 孙利民等的《英语演讲与辩论 · 辩论
篇》是基于英语辩论教学的教程,对系统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大有裨益 ,遗憾的是对辩
论赛及赛制缺乏涉猎。 近几年来,特别是随着“外研社杯 ”影响的不断扩大和连续成功举
2004; 尹松涛,
2006; 周峰等,
2007; 任亮娥,
2008; 郝立英,
2008) 开
办,国内已有学者( 钱激扬,
始认识到英语辩论及辩论赛在英语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并且从不同侧面进行了不同
程度的学术研究。
本研究将在探究议会制英语辩论赛赛制的本质和规则基础上 ,分析其在国内的着陆、应
用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深远影响 。
二、辩论赛的几个重要概念
1. 辩论
为了更好地认识辩论赛的性质,我们有必要先研究一下何谓“辩论。”
《墨子·经上》中有“辩,争彼也。辩胜,当也。”( 墨翟,1989: 76) 《墨子 · 经说下 》中有
“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也者胜也 ( 墨翟,1989: 83) ,”也就是说,辩论双方根据自
己的见解争论是非,“当者”为胜。《现代汉语词典 》对“辩论 ”的定义是: “彼此用一定的理
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
2003: 81)
见。”(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 年春季号)
130
在西方国家,辩论一直被视为某种唇枪舌剑。 追源溯本,英语中的 debate( “辩论 ”) 与
battle( “战斗”) 两个单词拥有共同的拉丁词源 battuere,意即 to beat( “打击、胜过 ”) 。 韦氏
在线词典对 debate 的定义是“言辞的竞争。”① 美国贝茨学院 ( Bates College) 的布兰姆 ( Robert J. Branham) 教授提出,“辩论是立论、论证、反驳及答辩的过程。”
综上,不妨将“辩论”定义为: 在同一问题上持对立观点的双方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
确性而进行的立论、论证、驳论和抗辩的过程。 辩论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书
面形式的,比如通过书信、发表报刊杂志文章、学术论文等。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辩论
中须做到观点鲜明,定义清楚,论证充分,论据翔实,抗辩合理。
2. 辩论赛
辩论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辩论,仅以口头形式出现。与一般意义上的辩论相比,辩论赛
有更强的秩序性和观赏性。宏观来看,辩论赛是遵照一定规则而进行的一系列竞赛性口头
辩论活动。辩论赛可以有不同级别的组织形式 ,小到班级小组,大到国际辩论大赛,从形式
上辩论赛的目的是通过同场竞技遴选出综合实力最强的辩论队 ,但是其本质上则是通过辩
论赛的培训、备赛、参赛等一系列活动享受思辨与口才之乐 、探究辩论之道、结交同道之友。
3. 英语辩论赛赛制
微观来看,辩论赛又因赛制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根据汤姆森 ( Wayne N. Thompson) 的
分类,英语辩论赛可分为以下几种赛制 :
1) 注重论据和逻辑的赛制形式
( 1) 传统辩论赛( Traditional Debate)
( 2) 交替质询辩论赛( Cross-Examination Debate)
( 3) 正面交锋辩论赛( Direct-Clash Debate)
②
2) 注重说服效果的赛制形式
( 1) 改良后的传统辩论赛制( Adaptations of Traditional Debate)
( 2) 改良后的交替质询辩论赛( Adaptations of Cross-Examination Debate)
( 3) 质问式辩论赛( Heckling Debate)
( 4) 会议式辩论赛( Conference Debate)
( 5) 议会制辩论赛( Parliamentary Debate)
( 6) 模拟审判( Mock Trial)
( 7) 立法会议( Legislative Assembly)
4. 英语辩论赛的基本规则
以上十种辩论赛制并不能穷尽所有的英语辩论赛形式 ,很多赛事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规
① Merriam-Webster 在线词典将“debate”释义为“a contention by words or arguments”,见 http: / / www. merriam-webster. com / dictionary / debate。
②
或称俄勒冈式辩论( the Oregon style) ,最早得名是由于其创始人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的一位教授。每队两名辩手,
在正方一辩开场后的建设性发言阶段,建设性发言( 8 分钟) 与质询( 3 分钟) 在双方之间交替进行。在总结陈词阶段,每
人发言 4 分钟。
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
131
则。据笔者归纳,常见的英语辩论赛事一般符合以下十条基本规则 :
1) 两队或四队参赛,每队两至三人。
2) 两队之间的发言分布及发言时间分配平等 。
3) 每队做两至三个建设性发言( constructive speech) ,每队做一至三个总结陈词 ( rebuttal 或 rebuttal-summary) 。
4) 政策性议题要求正方支持议题范围所涉及的个人或团体采取某种措施 。
5) 正方一辩有权定义议题中出现的每个概念 。如果反方质疑某个定义 ( definition) ,评
委接受比较合理的定义。反方一旦接受正方定义,就不可以在后来的辩论过程中试图推翻
定义或重新定义,哪怕后来的确发现定义中存在不合理之处。 如果反方在正方一辩定义之
后未对此做出反应,被视为认同定义。
6) 议题中类似于“应该采取 ”( should adopt) 的措辞是指,正方必须表明如果采取此方
案则应收到怎样的良好效果,但并不等于要求正方必须事先获得有关方面的许可 。
7) 正方应该提出支持政策执行的具体方案 ,并有论证责任 ( burden of proving) ,反方也
可以提出自己的相应方案。“谁主张,谁举证。”( He who asserts must prove. ) 提供的论据必
须准确; 重述对方的言语要准确。
8) 对于对方提出的质疑,要么做出解答,要么说明为什么不做解答。
9) 在总结陈词阶段,不得提出新的建设性论证 ( 除非此时是最早能够回答对方质疑的
机会) 。
10) 评委必须中立,裁决必须基于辩手的临场表现,不得掺杂个人倾向、印象或经验。
一般来说,判定胜负的标准有三: 比赛中表现更优秀的一方胜出; 完成辩题要求的一方胜出;
正方如果未能有效论证实施政策的合理性 ,则反方胜出。
5. 辩题( Resolution 或 Proposition)
常见的辩论赛辩题可分为两大类: 政策性辩题 ( Policy Resolution) 及价值观辩题 ( Value
Resolution) 。而这两类辩题又以政策性辩题居多 。政策性辩题要求辨手提出某些措施以保
障政策的贯彻执行,而价值观辩题则要求辨手对某种价值观点做出判断并充分论证。 请看
以下二例:
( 1) Resolved: That the rights of the mother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rights of the fetus.
( 2) Resolved: That the performance-enhanced drugs should be allowed in Olympic Games.
辩题( 1) “母亲的权益重于胎儿的权益 ”就属于价值观辩题,正方辨手可以不提出实施
措施,可以试图论证母亲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比胎儿获得生存权更有价值 ,而反方则可以从
胎儿生存权的重大意义出发开展讨论 。辩题( 2) “奥运会应该允许使用兴奋剂 ”则是一个政
策性辩题,辨手须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解决可能将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
但是,它们并不是两种泾渭分明的辩题 。 在政策性辩题的辩论中,也存在价值判断,比
如辩题( 2) 中反方可以将辩体设立在“Hurting the athletes is hurting sports”这一价值判断基
础之上; 而在价值观辩题中,有时候也暗含着政策措施的背景,比如在辩题 ( 1) 中法律是如
何界定生命的、国家司法机构有何相关措施、今后如何改进现状,等等。
此外,还有第三类辩题,即事实性辩题 ( Fact Resolution 或 Proposition of Fact) 。 此类辩
题的功能是论证某个断言是真还是假。 例如: Resolved: That recent decisions of the Supreme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 年春季号)
132
Court have led to an increase in crime. 辩论双方需要从各自的立场摆事实讲道理 ,竭力证明
各自立论的真实性。但是,这类辩题在国际辩论赛实战中为数不多 ,譬如在第十一届“外研
社杯”赛中,事实性辩题只占所有辩题的 6% 。
三、议会制辩论赛赛制及其在国内的应用
1. 议会制辩论赛
议会制辩论赛源于具有两百多年传统的英国议会辩论 。 在英国议会辩论中,无论是立
法辩论还是非立法辩论,在程序上一般都包含下述几个步骤 :
提出动议
↓
正反方首席议员先后发言
↓
正反方其他议员轮流发言
↓
正反方代表先后总结
↓
表决
其特点是高效、公正和有秩序,便于争论双方将各自观点透彻、平等而有效地表达出来。 最
早的议会制英语辩论赛出现在 19 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学生辩论协会中,学生
辩手们模仿并借鉴英国议会辩论的形式 ,宏辞论道,指点江山,有很强的感染力。
议会制辩论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允许对方 ,甚至观众,在规定时间里提出质询 ( POI,
Point of Information)
①。这种规定既有利于观点的交锋 ,
又有利于维持辩论秩序。 在双方观
点的瞬时碰撞中,辩论赛的对抗性得以凸现; 在台上台下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辩论赛的观众
也同时积极参与到了辩论热题之中 。
议会制辩论赛的另一个特点是允许观众抒发自己的热情 ,赛场内除评委外的所有人都
可以用欢呼或嘘声、拍桌或喊“shame”表达赞同或反对。
议会制辩论赛的议题一般都是涉及文化生活 、国际政治、环境生态、伦理道德等方面的
争论性话题,覆盖面相当广,比如: “世界银行应该援助妇女权益的保护”、“童工应该合法
化”、“只有非洲国家自己才能解决非洲的和平问题”、“堕胎应该合法化”、“是否应该对儿
童性侵犯者施以药物阉割”等等。
议会制辩论赛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英语辩论比赛形式 ,而具体比赛的赛制又因赛事
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种: 英式议会制辩论赛、美式议会制辩论赛以及世界校际
议会制辩论赛。
1) 英式议会制辩论赛( British Parliamentary Debate) :
①
所谓 POI,是指在对方发言时,针对发言者正在申述的论点而提出的本方观点。POI 可以是问题形式,也可以是
一个简短的观点陈述。
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
133
四队同场辩论,两人一队,每两队临时组成一方,如世界大学辩论赛 ( 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 、欧洲大学辩论赛( European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 。
2) 美式议会制辩论赛( American Parliamentary Debate)
两队参赛,两人一队,盛行于美国大学及中学。
3) 世界校际议会制辩论赛( World Schools Style Debating)
两队参赛,三人一队,如世界校际辩论赛( World Schools Debating Championship) 、亚洲大
学辩论赛( Asian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 、全亚校际辩论赛 ( All Asians Inter-Varsity Debate Championship) 。
2. 议会制辩论赛赛制在国内的应用
2004 年 5 月,“外研社杯”率先在国内采用了议会制英语辩论赛 。此后五、六年间,议会
制辩论赛逐渐风靡于大江南北的高校校园 。如今,国内已经有很多高校都组建了自己的议
会制英语辩论协会或辩论队,校际之间的比赛和交流活动频仍。 除了“外研社杯 ”一年一度
的全国辩论盛事,一些由高校和 IDEA( International Debate Education Association) 合办、或地
区性议会制辩论赛事都吸引了各大学辩论队的广泛参与 。
( 1) “外研社杯”的赛制
1) 美式议会制
2004 至 2009 年,“外研社杯”采用的是四人两队形式的美式议会制辩论赛。 每场辩论
有“政府方”( Government 或 Proposition) 和“反对方 ”( Opposition) 两个辩论队组成,每队两
位辩手。正方一辩又称为“首相 ”( Prime Minister) ,正方二辩又称为政府成员 ( Member of
Government) ; 反方一辩又称为“反对方领袖 ”( Leader of Opposition) ,反方二辩又称为“反对
方成员”( Member of Opposition) 。四个不同位置上的辩手各司其能 ,才能够保证比赛顺利而
有效进行。
比赛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四位辩手依序进行“建设性发言 ”( Constructive Speech) ,
其中,二辩的建设性发言必须在一辩的建设性发言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深化 ,除正方一辩外,
所有的建设性发言都应该包含针对对方发言的相应驳论 。第二部分,反方一辩、正方一辩分
别发表“总结陈词”( Rebuttal Speech) ,总结陈词阶段不得继续辩论,也不得将辩题引入新的
方面。比赛的具体时间分布如下:
① 正方一辩( 7 分钟)
② 反方一辩( 8 分钟)
③ 正方二辩( 8 分钟)
④ 反方二辩( 8 分钟)
⑤ 反方一辩总结( 4 分钟)
⑥ 正方一辩总结( 5 分钟)
POI 须切题、机智、简短,按照“外研社杯 ”要求,每个 POI 不宜超过 15 秒。 辩手在陈述
POI 时要从座位上起立,将一只手放在头顶示意,另一只手指向发言者。 提问者可以用类似
“On that point Sir / Madam”的话引起发言者的注意。每次建设性发言,每个辩手须至少接受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 年春季号)
134
两次 POI,对方至少要站起四次提 POI①。
这种赛制一方面可以保证辩手完整而有条理地陈述观点 ,另一方面又可以规避自由辩
论的种种不足( 如场面混乱、结构不清、争论不深、在细枝末节上反复纠缠等问题 ) ,保证整
场比赛的辩论既有深度,又秩序井然。
2) 英式议会制
2010 年起,“外研社杯”开始尝试使用国际上甚为流行的英式议会制辩论赛,其比赛结
构和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政府方上院 ( Opening Government; OG)
1. 首相 ( Prime Minister; PM)
3. 副首相 ( Deputy Prime Minister; DPM)
反对方上院 ( Opening Opposition; OO)
2. 反对方领袖 ( Leader of Opposition; LO)
4. 反对方副领袖 ( Deputy Leader of Opposition; DLO)
政府方下院 ( Closing Government; CG)
5. 政府方成员 ( Member of Government; MG)
7. 政府方督导员 ( Government Whip; GW)
反对方下院 ( Closing Opposition; CO)
6. 反对方成员 ( Member of Opposition; MO)
8. 反对方督导员 ( Opposition Whip; OW)
在英式议会制辩论赛中,每人发言时间相同,均为 7 分钟。
其 POI 形式与美式基本相同,发言的首尾一分钟是受保护时间,不得对其提 POI; 所不
同的是,在英式议会制辩论赛中,所有八次发言的中间 5 分钟都可以被提 POI,而在美式议
会制辩论赛中,最后总结陈词的两次发言都不可以被提 POI。
较之美式议会制辩论赛,英式的辩论层次更丰富,既包含政府方与反对方之间的辩论,
也包含上院与下院之间的辩论; 政府方与反对方需要针锋相对,上院与下院之间需要立场一
致,否则会被视为“自相攻击”( knifing) ,因此四个辩论队之间的关系是彼此既合作又竞争 。
同时,英式议会制辩论赛制对每个位置上辩手的职责界定更清晰 ,每个人都必须完成不
同的任务,简略描述如下:
PM:
LO:
定义辩题; 阐释政府方观点。
反驳; 阐释反对方观点; 挑战定义,如有必要②。
DPM: 反驳; 继续阐释政府方观点。
DLO: 反驳; 继续阐释反对方观点。
MG:
MO:
GW:
OW:
反驳; 发展和深化政府方观点。
反驳; 发展和深化反对方观点。
反驳; 总结全场辩论; 不得提出新论点。
反驳; 总结全场辩论; 不得提出新论点。
评判英式议会制辩论赛与美式也略有不同 ,评委之间需要讨论才可以决定出四个辩论
队的排序,根据排序每个队的得分为:
第一名: 3 分;
第二名: 2 分;
①
在一般的议会制辩论赛中,在建设性发言的前一( 两) 分钟以及最后一分钟内,不得提出 POI。 “外研社杯”的具
体规定是,前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内对方不得提出 POI,而且观众无权提 POI。
除非 PM 的定义已经使得反对方完全不可辩。如果 LO 不挑战定义,反对
② 一般情况下建议 LO 尽量不挑战定义,
方的其他辩手都不得挑战定义。
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
135
第三名: 1 分;
第四名: 0 分。
英式议会制虽然更为复杂,但却表现出很强的思辨性、趣味性和丰富性,是一种非常成
熟和完善的辩论赛制。
( 2) “外研社杯”的辩题特点
议会制辩论赛的辩题也称为动议 ( Motion) ,辩题的格式比较固定,一般以“This House”
开头,例如:
1) 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 THBT) China should create standards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2) This House would ( THW) rebuild Yuan Ming Yuan.
“外研社杯”的辩题绝大多数属于政策性辩题,与制定方针政策、立法与社会宏观监督
调控有关。纵观近几年来辩题的类型与覆盖领域,其变化趋势非常明显。1997 年第一届
“外研社杯”的辩题是“广告在我们社会中发挥负面的作用 ”及“考试弊大于利,”但是到了
第十一届,辩题覆盖面不光涉及一般的国内热点话题 ( 如网络实名制、环境保护、流动人口
权益等) ,而且还包括非洲问题、宇宙空间利用、世界金融问题等等。 第十二届“外研社杯 ”
的辩题涉及了中国的户籍政策、妇女权益、慈善事业、大学招生等热点话题。2009 年的第十
三届“外研社杯”中出现了更具挑战性的题目: 索马里海岛问题、妇女捐卵、美元国债、六方
会谈等。这些辩题要求辩手不单要具备优秀的英语语言能力 ,更要求他们具有宽广的知识
面及敏锐的思辨能力。从近几年的辩题发展趋势来看,今后的辩题还会更加贴近国内国际
热点问题,更加开放,更具挑战性。
四、英语辩论赛的积极意义
毋庸置疑,以议会制辩论赛为赛制的英语辩论赛已经成为推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迈向
新台阶的一台重要引擎,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为对辩手、对高校英语教学以及对
我国的英语辩论学研究这三个方面的影响 。
1. 对辩手的影响
( 1) 有助于辩手关心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
第十一届“外研社杯 ”总冠军选手黄诚常说,“准备一个辩题简直赛过速成一门专业
课。”譬如为了准备“新闻娱乐化 ”的专题,他们除了需要阅读新闻学的文献,还要搜索各种
具有代表性的相关资料和热点话题,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从正反两面都建立起辩论结构。
每准备一个专题,辩手自然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知识 。只有善于学习和积累,才可能做到厚
积薄发。近几年“外研社杯”辩题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对辩手的知识储备要求不断提高,因
此辩手需要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 ,平时要多学多看多想,临时抱佛脚是靠不住的。
( 2) 促进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
事实上,辩手 在 准 备 辩 论 的 同 时 也 在 学 习 研 究 方 法 。 他 们 要 学 会 有 效 利 用 各 种 资
源———专家、图书馆、网络、报纸、杂志等等,他们需要学会收集、阅读、分类、分析和探讨等研
究手段。研究方法不仅仅对大学期间的学习有益 ,而且使人受益终生。 一个善于利用各种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 年春季号)
136
资源的人无疑在各种工作环境中都会表现出更强的能力 。
( 3) 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
对于辩论初学者来说,支持自己反感的观点是件非常别扭的事 。但是,一个训练有素的
辩手则会知道任何一方观点都不乏自己的道理 ,理解对方才可能更好地劝说对方。 长期的
辩论训练可以教会辩手从远处、从外部冷静客观地观察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所谓“叩其两端
而竭焉。”成熟的辩手往往会习惯性地多角度考虑问题 ,因而更善于理解不同的观点。
( 4) 培养独立批判式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一个优秀的辩手从来不靠音量和肺活量取胜 ,而是一个以理性见长的人。 有经验的辩
手更善于在生活中用分析眼光看待问题 ,更善于拨开现象的迷雾看问题的本质 ,并能够迅速
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只有养成独立批判式思维的习惯 ,才可以在场上临危不乱,处变
不惊。
( 5) 学会交流技巧
辩论中语言及眼神的交流非常频繁———队友之间、对手之间、辩手与评委以及观众之
间。有的辩手一看到评委和观众就怯场 ,浑身颤抖,发挥严重走样; 有的辩手在比赛中表现
得过于咄咄逼人,动辄指摘对方“You fail to …”; 还有的辩手不顾对手甚至自己队友的观点
而自说自话———以上种种其实都是交流技巧上的欠缺 。辩论,貌似唇枪舌剑,其本质则是倾
听和沟通。
辩论的艺术,在于合作而不是斗争。这种合作包括队友之间、辩手与指导老师之间、辩
手与对手之间、辩手与评委之间。赛场上是合作关系,赛场下是朋友关系。真正优秀的辩手
在生活中、在各种公众场合里照样可以做到谈吐自如 ,兼顾各方。
( 6) 促进英语学习
与其他形式的英语活动( 朗诵、演讲、表演等 ) 不同,辩论是即兴的,辩论是对选手的英
语语言组织能力的良好训练。在辩论中,占上风的是缜密而理性的观点交锋 ,而不是优美纯
正的语音语调或生动逼真的表演噱头 。因此,辩论赛不像那些为了语言而语言的活动 ,而更
多地表现为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想的活动 ,事实上,这才是语言学习和训练的真谛。通过深
入讨论各种话题,辩手的英语词汇量自然而然水涨船高 ,语言应用能力也得以迅速提升。
2. 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
( 1) 将英语辩论引入高校英语教学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促进了辩论走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视野 ,启动了以竞赛推动
教学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在不少学校———英语专业也好,非英语专业也好———都在尝试将
辩论的形式引入英语口语教学,而且有些学校已经成功开设了“英语辩论课,”其经验值得
我们借鉴和学习。
( 2) 丰富高校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
近年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翻译学院、南京理工大
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很多高校都组织了以英语辩论赛为特点的英语第
二课堂活动,成立了英语辩论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
( 3) 促进教育工作者相互学习交流,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辩论赛事除了为选手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之外 ,也为所有参与其中的教育
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
137
工作者提供了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探讨辩论训练和教学,观摩
比赛,他们会得到各种启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英语辩论训练乃至英语教学得到不
断完善,提供英语教学理念。
3. 促进对英语辩论学( Forensics) 的研究
经过大赛的洗礼,所有的参赛辅导老师、独立评委、辩手都会认识到研究辩论学、辩论赛
制的重要意义。如前所述,在中国大陆关于英语辩论学研究的专著并不多见。 但是随着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的成功举办,高校英语教学界对英语辩论学及辩论赛的研究崭
露头角。近来比较相关的几个研究来自于钱激扬 ( 2004) 发表于《东南大学学报》的“不同辩
论模式引发的思考”,尹松涛 ( 2006) 发表于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的“论英语辩论与新
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关系,”周峰等 ( 2007) 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 》的“议会制英语辩
论与高级英语口语教学,”任亮娥 ( 2008) 发表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的“英国议会制辩论
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他们的研究对象涉及“外研社杯 ”乃至国际辩论赛的赛制及
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其中周峰等的研究还被列为同济大学的教学改革项目。 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辩论学、辩论赛制的研究及应用无疑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创新
研究,其前景峥嵘,尚有大片的处女地有待开垦。
五、对“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的建议
过去的 13 年见证了“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辩论赛从生涩逐渐走向成熟。 如前所述,议
会制辩论赛赛制有其内在的秩序性 、高效性和激烈性。但是与国外的英语辩论赛相比,“外
研社杯”仍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 建立开放性的网络辩题库
在国际上的很多辩论赛事中,不少辩题都直接取自于国际辩论教育学会 ( IDEA) 的官方
网站( http: / / www. idebate. org / debatabase / topic_index. php) 。 从这个网站上,辩论爱好者可
以自由阅读并使用世界上最大的英语辩题库 ,辩题之下还提供了详尽的辩论分析 ,罗列了各
种正反方观点( pros and cons) ,因而为辩手训练和备赛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同时,这还是一
个开放性的辩题库。任何网民都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网络手续成为国际辩论教育学会的注
册会员,然后就可以将自己考虑成熟的辩题提交给网站 ,通过管理人员审核后,提交的辩题
就将进入辩题库。这个开放性的辩题库一方面可以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则可以保证辩
题覆盖面合理。但是这个辩题库中很多辩题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不能拿来就用,比如“同性
恋夫妇是否可以领养儿童”、“我是否可以梦想白色圣诞节”、“嫖娼是否应该合法化”,等等。
“外研社杯”的辩题 70% 以上都是以中国国情为主,但是“外研社杯 ”官方网站上又几
乎没有可供参考的辩题库,这种局面就使得教练及选手在备赛时经常无从下手 。 记得 2007
年我们在备赛的时候由于没有什么资料可供参考 ,就只能按照 2007 年全国两会的重点议题
来准备。为了解决这种尴尬局面,建立开放性网络英语辩题库不失为一个合理的手段。 开
放性网络辩题库一方面有利于整体提高国内辩论赛的培训及研究水平 ,另一方面也为英语
辩论爱好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学习平台 。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 年春季号)
138
2. 采用英式议会制辩论赛,创造更多的参赛机会
近年来,“外研社杯”吸引了国内越来越多大学的积极参与 ,但是由于场馆所限,每年都
有不少辩论队很遗憾地被拒之门外 。有鉴于此,不妨借鉴世界大学辩论赛的形式 ,采用八人
四队制英式议会制辩论赛,允许四支辩论队同场竞技。 这样一来除了可以增加比赛的激烈
程度之外,还可以鼓励国内高等院校更多地参与英语辩论活动 ,从而促进英语辩论在高校的
普及程度。
2010 年的“外研社杯”即将采用英式议会制辩论赛,其效果如何我们将拭目
可喜的是,
以待。
3. 强化评委培训和遴选机制
“外研社杯”主裁判约翰逊( Steven L. Johnson) 先生在《赢在辩论》( Winning Debates) 一
书中明确提出,“辩论的评判是一项主观活动 ”( Evaluation of arguments is a subjective activity) ,这是辩论哲学的“两大前提”之一①。( Johnson,2009: 12) 因此一方面,作为“前提 ”,裁
判工作对于整场辩论来说非常重要 ,而另一方面,由于裁判是一项主观活动,其工作质量很
难监管。
像“外研社杯”如此大规模的竞赛活动,需要大量的评委才可能保证赛程顺利进行 。 按
128 支队伍计算,如采用美式议会制辩论赛,每一轮预赛就需要 192 名评委。 而实际上,真
正在册的评委数量还会超过这个数字 。如此巨大的需求,势必对评委的培训工作形成巨大
的考验。
按照组委会规定,所有参赛队伍均须配备一名指导老师在比赛中担当评委。 但是由于
少数高校培训师资能力所限,难以胜任评判工作。虽然总体来说“外研社杯 ”的评委评判公
正,水准很高,但是也不排除极少数评委连基本的赛制都不甚了解 ,单凭表象评分。
要想改善这种状况,除了要加强评委的培训工作之外,还需要加强针对评委的评审体
系。世界大学辩论赛上,每一轮比赛之后,选手都可以给评委打分,评委之间也可以互评。
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尝试了这种做法,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可以甄别掉个别勉为其
难的评委。笔者认为,这种尝试值得“外研社杯”长期借鉴。
六、结语
辩论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智慧的较量。自议会制英语辩论赛登陆中国之后 ,其独特的赛
制特点和综合要求给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指导
性。随着国内各种赛事的成功尝试,英语辩论开始走入英语课堂和大学社团 ,英国议会制辩
论赛事开始推广中文辩论,辩论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其深远影响不容小觑。
辩论哲学的另一前提为,“辩论是阐释的竞争,因而亦是论证的竞争”( Debate is a contest of interpre① 约翰逊认为,
tations and,therefore,arguments) 。
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
139
参考文献
[1] Alexander,L. G. For and Against.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Teaching Research
Press,1999.
[2]Branham,Robert James. Debate and Critical Analysis: The Harmony of Conflict.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1. 1.
[3]Johnson,Steven L. Winning Debates. New York: International Debate Education Association,2009.
[4]Kay,Sue. Practical Debating: A Simple Guide to the Art of Debate in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Teaching Research Press,2006.
[5] Sheckels Jr.,Theodore F. Debating: Applied Rhetorical Theory. New York & London:
Longman Inc.,1984. 9.
[6] Thompson,Wayne N. Modern Argumentation and Debate.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Inc.,1971. 18.
[7] 第十 一 届“外 研 社 杯 ”全 国 英 语 辩 论 赛 章 程 ( 手 册 ) . 北 京: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2007.
[8] 郝立英. 美国议会制辩论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 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08( 2) : 37.
[9] 墨翟. 墨子.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10] 钱激扬. 不同辩论模式引发的文化思考. 东南大学学报,
2004( 3) : 96-100.
[11] 任亮娥. 英国议会制辩论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 1) :
62-65.
[12] 孙利民,高瑛. 英语演讲与辩论·辩论篇.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3] 万江波,时丽娜. The Constructive Backwash of “FLTRP Cup”National English Debate
Competition. 北京: 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
2007.
[14] 尹松涛. 论英语辩论与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关系 . 高教研究,2006( 3) : 33-35.
[15] 中 国 社 科 院 语 言 研 究 所 词 典 编 辑 室.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 增 补 本 ) . 北 京: 商 务 印 书
2002.
馆,
[16] 周峰,胡卫平,陈一希. 议会制英语辩论与高级英语口语教学 . 现代教育科学,2007
( 4) : 153-155.
Download
Study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