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tamasino

SCL WenYan Ans

advertisement
甲
部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練習一
答案
1 (1) A
(2) C
(3) D
(4) B
2 (1) B
(2) A
(3) D
(4) C
3 (1) B
(2) C
(3) A
(4) D
4 (1) D
(2) C
(3) A
(4) B
5 (1) A
(2) B
(3) C
(4) D
6 (1) C
(2) B
(3) A
(4) D
語譯
1
(1) 趙王親自打掃台階來歡迎。
(2) 希望竭盡我平庸的才能,剷除奸邪兇惡的人。
(3) 我授職右丞相樞密使(負責軍國要政的大官),統帥全國各路軍隊。
(4) 馬上清理宦官魏忠賢的廢祠,把他們(指忠義之士)埋葬。
2
(1) 趕路的人在樹下休息。
(2) 感官的作用停止了,精神的作用施展出來。
(3) 感慨自己的生命將要走到盡頭。
(4) (將軍向寵)性格品行公正善良,通曉軍事。
3
(1) 秦國貪心,依仗自己強大。
(2) 背着弓箭步行的跟隨者有百餘人。
(3) 我恐怕被你(秦王)所欺騙而辜負趙國。
(4)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齋戒,但必定違背條約而不償還趙國城池。
4
(1) 江河山嶺險要,城郭堅固,肥沃的田野非常遼闊。
(2) 你思想的頑固,頑固到無法改變。
(3) 藺相如堅決制止他們。
(4) 既然這樣,那麼是我本來不幸才遇到張氏?
5
(1) 一個屠夫晚上回家,擔子裏的肉賣完了,只有剩餘的骨頭。
(2) 一觸碰到草木就全部死掉。
(3) 孔子說《韶》
(古樂曲名)
:「美到極點,又善到極點。」
(4) 他(指皇帝)那些負責出謀獻計的臣子都不竭盡他們的忠誠。
4
6
(1) 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器鎧甲已經足夠。
(2) 可汗(古代西域和北方少數民族君主的稱號)大規模徵調壯丁當兵。
(3) 戰爭災禍三十多年來連續不斷。
(4) 趙國軍隊果然大敗,趙括死,軍隊覆沒。
練習二
答案
1
2
3
4
5
(1)
(1)
(1)
(1)
(1)
好處、利益
砍伐
停止
舊的
聚會
(2)
(2)
(2)
(2)
(2)
增加
攻打
治療
必定
宴請
(3)
(3)
(3)
(3)
(3)
更加
聲討
已經
仍然
適逢
(4)
(4)
(4)
(4)
(4)
漸漸
功業
以
所以
時機
(5) 緣故
語譯
1
(1) 驕傲會招來損失,謙虛則會得到好處。
(2) 至於斟酌情況、掌握分寸,減少(指應廢除的事)、增加(指應興辦的事),毫無保留地
提出忠誠的建議,就是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3) 你的病已在肌肉皮膚,不醫治將會更加厲害。
(4) 漸漸地熟悉牠的聲音,靠近並出現在牠的前面和後面,但始終不敢搏擊。
2
(1) 賣炭翁在終南山砍柴燒炭。
(2)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國。
(3) 用言語討伐,或用文字聲討(敵對者的罪惡)。
(4) 向北面救援趙國,經西邊打退秦國,這是五個霸主的功業。
3
(1) 學習不可以停止。
(2) 但捉到牠(蛇)並把牠晾乾後做藥餌,可以治療痲風。
(3) 船已經前行,而劍不動。
(4) 自從董卓以來,各地豪傑紛紛起事。
4
(1) 溫習學過的舊知識,進而學習新知識,就可以當老師了。
(2) 吳國不滅越國,越國必定滅吳國。
(3) 三日織五匹布,老人仍然嫌慢。
(4) 冉求做事退縮,所以鼓勵他進取。
(5) 而且因為一塊璧玉的緣故破壞強大的秦國和趙國的友好關係,是不應該的。
5
(1) 被降職往外地的官員和詩人,多在這裏聚會。
(2) 信陵君於是擺酒宴請賓客。
(3) 碰上他們(項王、范增)生氣,不敢獻上。
(4) 恰巧碰上時機。
5
古今詞義
練習一
答案
1
(1) 離開、離去
(2) 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
2
(1) 其中間雜,或夾雜。
(2) 方位詞,指事物兩端之間或兩個事物之間的位置。
3
(1) 把牠(驢子)當作
(2) 認為
4
(1) 中原地區
(2) 中國這個國家
5
(1) 父親
(2) 祖父
6
(1) 更不必說
(2) 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會改變。
語譯
1
有賣油老人放下擔子站在一旁,斜着眼觀看,久久都不離去。
2
成百上千的小孩在大哭,成百上千隻狗在狂吠,其中夾雜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
3
老虎看見了,認為牠(驢子)是一個龐大的傢伙,把牠當作神奇的東西。
4
現今韓國和魏國是中原地區之所在,天下的要衝。
5
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大哥。
6
問現在是甚麼時候,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 晉了。
練習二
答案
1
(1) 私下、私意
(2) 偷竊
2
(1) 廣泛
(2) 店鋪開業
3
(1) 一根草
(2) 一角錢
4
(1) 平均、平衡
(2) 權衡、權力
5
(1) 禮物
(2) 金錢
語譯
1
2
6
我私下認為這個人既是勇士,又有智謀,應該能夠出使。
(主上)實在應該廣泛聽取意見,來發揚先帝(劉備)遺留下來的美德。
3
你這樣年老力衰,連山上一根草都不能除去。
4
取天下的土地,給天下的百姓,計算數目而平均分配,百姓就分得應得的土地。
5
準備好禮物送給單于。
詞類活用
練習一
答案
1 A
2 B
3 A
4 D
5 D
6 C
語譯
1
即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憫我而讓我為王,我又有甚麼面目去見他們呢?
2
孟嘗君把我當上賓看待。
3
借助船隻的人,並不懂游泳。
4
用盡了田野所有的出產,拿出了家中所有的收入。
5
春風又使江南河岸變綠了。
6
魯莊公正想擊鼓進兵。
練習二
答案
1 (1) 形容詞
(2) 名詞
(3) D
2 (1) 形容詞
(2) 名詞
(3) D
3 (1) 形容詞
(2) 動詞
(3) C
4 (1) 名詞
(2) 動詞
(3) A
5 (1) 名詞
(2) 動詞
(3) C
語譯
1
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那麼人的精神和智慧自然就能得到,聖人的思想就具備了。
2
小的疑難學到了,但是大的疑難卻遺漏了,我看不出這種人是高明的。
3
使它的價格昂貴,留在家中當作奇貨。
4
已經使大夏臣服,做他們的君王。
5
富貴人家家中收藏書籍的數量多得堆滿屋子,搬運起來令牛累得出汗。
文言句式
練習一
答案
1 C
2 C
3 B
4 D
5 A
語譯
1
在高高的朝廷上,就為百姓擔憂。
2
不理解文章字句,不能解釋疑難。
7
3
於是我(文天祥)辭去丞相的官職,不上任。
4
父母和親族都被殺死了。
5
作戰,是要靠勇氣的。
練習二
答案
1
(1) 堯作為國君,真偉大啊!
(2) 倒裝句
2
(1) 從前彌子瑕被衞國國君所寵愛。
(2) 被動句
3
(1) 百姓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國家的,從古到今,沒有聽過這種情況。
(2) 倒裝句
4
(1) 我近來很不想吃東西,於是自己就勉強散散步,每天步行三四里。
(2) 省略句
5
(1) 侯嬴是夷門的守門人。
(2) 判斷句
6
(1) 你若不聽我的話,你要處死,妻子、孩子也要被殺。
(2) 被動句
7
(1) 這三件事情是我的遺恨。
(2) 判斷句
文言虛詞
練習一
答案
1 又
2 就
3 根據 ∕憑借
4 而且
5 有的
6 就
語譯
1
河水清澈又泛起波紋。
2
使者回來報告項王,項王就懷疑范增與漢王私通,稍稍奪去他的權力。
3
水根據地勢來決定水流的方向,用兵根據敵情決定取勝的方法。
4
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自我反省,就能智慧明達,行為就不會有過失了。
5
項燕做楚國的將領,屢次有功,愛護士卒,楚國人懷念他。有的認為他死了,有的認為他
逃亡了。
6
8
這塊板剛印完,第二板就準備好。
練習二
答案
1
(1) 多麼
(2) 江南可以採蓮,蓮葉多麼美麗啊。
2
(1) 拿、用
(2) 用行動來教導人,別人就會跟着去做;用空話來教導人,別人就會爭辯不
休。
3
(1) 將要
(2) 驢一叫,老虎大驚,向遠處逃跑,以為驢將要吃自己。
4
(1) 扁鵲
(2) 過了十天,扁鵲見到桓侯轉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問扁鵲。
5
(1) 如果
(2) 如果成功,就托君主您的福;不成功,就以死報答。
6
(1) 於是
(2) 秦王擔心他(藺相如)撞碎玉壁,於是謝罪道歉。
7
(1) 因為、由於
(2) 因為大道多岔路令羊容易走失。
古音通假
練習一
答案
1
(1) A
(2) 質樸
2
(1) B
(2) 回來
3
(1) A
(2) 辯解
4
(1) A
(2) 引路
5
(1) C
(2) 捉拿
語譯
1
2
3
轉移風氣,改良習俗,老百姓淳樸厚道。
(他)返回家拿尺碼。等到回到集市時,集市散了,就買不到鞋。
雖然想向你嘮叨,最後一定不能得到你的理解,所以只簡單回了一封信,不再為自己一一
辯解。
4
獵人在前面引路,鷹犬在後面列隊跟隨。
5
齊國的軍隊大敗,知伯親自捉拿了顏庚。
9
練習二
答案
1
(1) 納
(2) 使入
2
(1) 催
(2) 催促
3
(1) 彩
(2) 色彩
4
(1) 訣
(2) 訣別
5
(1) 避
(2) 躲避
語譯
10
1
把狼放進袋裏,接着紮好袋口,用肩扛起放在驢背上。
2
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弟子怎麼去這麼久?再派一個人去催促他!」
3
天邊的雲呈現一線奇異的顏色,片刻變成五彩班斕。
4
與侯嬴訣別起程。
5
北面的山,是文王躲避風雨的地方。
乙
部
閱讀理解
第一章
猿母猿子
文言知識
倒裝句
答案
1 把「於長勺」後置了(狀語後置),直述句為「於長勺作戰」。
2 把「向人」後置了(狀語後置)
,直述句為「其母便向人搏頰」。
3 把「誰」前置了(賓語前置)
,直述句為「太師撞誰?」。
4 把「何陋」前置了(謂語前置)
,直述句為「孔子云:『有何陋?』」。
語譯
1
(與齊軍)在長勺作戰。
2
牠的母親就對着(縛猿子的)那人自打耳光。
3
公說:「太師撞倒甚麼人?」
4
孔子說:「有甚麼簡陋?」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複述
1 (1) 1 「猿母自後逐至家」
(1 分)
複述 2 「此人縛猿子於庭中樹上」
(1 分)
複述
(1 分)
3 「寸寸斷裂」
複述
(1 分)
4 「未半年」
整合
5
有人在山上抓到一隻幼猿(2 分)
整合
6
幼猿被殺和猿母自盡的經過(2 分)
整合
7
臨川東興人及其家人的下場(2 分)
整合
8
背景(1 分)
整合
9
高潮(1 分)
整合
(2) 第二個層次。(1 分)
整合
(3) 1
2
A(1 分)
與獵人不理猿母哀求,殺死幼猿的殘忍性格作出強烈對比(3 分)
11
整合
2 (1) D(2 分)
複述
(2) 1 「此無他,不忮之誠信於異類也」
(2 分)
整合 2
只要人類與鳥獸誠心相處,不加害牠們,即使不是同類,鳥獸也會信賴
人類(3 分)
整合
評價
(3) A(2 分)
3 我認為這項條例已具足夠的阻嚇作用。(1 分)如要修訂這項條例,我建議政府可
強制虐待動物者在受刑期間,定期接受教育,以糾正其對待動物的態度。(3 分)
(64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猿母猿子》 干寶
臨川郡東興縣有一個人進山,捕得一隻幼猿,便拿着牠並帶回家。母猿隨後追到這人的
家。這人把幼猿捆綁在庭院的樹上,給母猿看。母猿就對這人自打耳光,表示哀求的樣子,只
是不能言語。這人不僅沒有釋放幼猿,反而把牠打死。母猿悲傷地呼叫,爬上大樹跳下來而
死。這人剖開母猿的肚子,看見牠的腸子已經一寸寸地斷裂了。不到半年,這人的家遭遇瘟
疫,全家都死了。
《記先夫人不殘鳥雀》
(節錄) 蘇軾
年少時的書房前面,有竹子、柏樹和各色各樣的花,茂密地長滿庭院,許多鳥都在上面築
巢。母親武陽君憎惡殘殺生物,家裏的兒童婢僕,都不准捕捉鳥雀。過了幾年,鳥雀都築巢在
低枝上,只要低下頭就可以看得到巢裏剛出生的小鳥。又有桐花鳳在四、五日間,每天在竹叢
花木間聚集、飛翔。這種鳥的羽毛非常珍貴奇異,難得看見,而且性情馴良,一點也不怕人。
鄉里看到這種情形,都以為是件稀奇的事。這沒有其他的原因,凡物誠心相處,不加嫉妒或忌
恨,即使非同類的鳥獸也能使牠們信賴。
齊太倉女
文言知識
虛詞(其、而)
答案
1
她(指緹縈)
2
而且
3
語譯
12
1
天子同情她(緹縈)的用心。
2
不是我仁德太少而且教誨不明嗎?
3
想改過自新,但是沒有辦法,我很同情他們。
但是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C(2 分)
整合
2
(1) 上書孝文帝請求赦免(2 分)
(2) 願意獻身當官婢(2 分)
(3) 自己安危(2 分)
(4) 上書孝文帝請求赦免(2 分)
(5) 赦免她父親的罪(3 分)
(6) 廢除肉刑(3 分)
整合
3
C(2 分)
。第一項陳述正確。第二項陳述錯誤,能反映孝文帝胸襟廣闊的事件,
是他即使貴為君主,仍願意接受緹縈這個平民的意見,廢除肉刑,而非接受有
關緹縈獻身當官婢的要求,況且他並沒有答應讓緹縈當官婢。
引申
4
(1) C(2 分)
(2) B(2 分)
評價
5
(1) 不恰當(1 分)
(2) 「代罪羔羊」一般是指無辜的人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代人受罪,但緹縈是
主動向孝文帝提出代父贖罪的,不算是「代罪羔羊」。(3 分)
評價
6
我同意這種說法。所謂「治亂世,用重典」,體罰可對驕縱霸道的年輕人起阻嚇
作用。(2 分)我贊成老師對學生施行體罰,因為適當的體罰能使年輕人吸取教
訓,學會反省自己不當的行為。(2 分)
(78 字)或;
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父母過分溺愛子女才是令年輕人驕縱霸道的主因。
(2 分)我不贊成老師對學生施行體罰,因為體罰會對年輕人的身心發展造成負
面影響,令他們失去自信。(2 分)
(77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齊太倉女》 劉向
1
齊 太倉女,是漢代 太倉縣令 淳于公的幼女。名叫緹縈。淳于公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
西漢 孝文帝在位時,淳于公因犯了罪而被判刑。當時還有肉刑,皇帝下詔命令囚禁犯人的獄
吏,把淳于公押解到長安。當淳于公被逮捕、準備被押走時,大罵自己的幾個女兒說:「可憐我
生的都不是兒子,危難時刻沒有一個能幫助我的!」
2
緹縈聽到後,悲傷落淚,便隨父親到長安,她上書孝文帝說:「我父親當官,齊人都說他
廉潔公平,現在他犯了法,要處以肉刑。我悲傷的是人死不能復生,受刑者受刑後肉體不能恢
復原狀,斬斷的肢體無法再連接起來,即使想改過自新,也無法做到。我願意獻身做官府的奴
婢,為父親贖罪,使他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3
奏書呈上之後,孝文帝很同情緹縈的遭遇,便頒下詔書說:「聽說遠古之時,罪犯的衣帽
會繪上圖畫,還要罪犯穿着有特殊標誌的衣服以示眾,令老百姓不敢再犯法,國家治理得多麼
13
好啊!現在的刑法中有五種肉刑,但奸詐的行為仍然沒有休止,過錯在哪裏呢?這豈不是因我
德行淺薄而且教導訓誨不明所致嗎?我十分慚愧。由於教訓和引導得不好,使得老百姓失足犯
罪。《詩經》說:
『和樂平易的君子,是人民的父母。』現在人有過失,未施行教誨就已經施以肉
刑,犯人或想改過自新,卻無從改過,我非常同情他們。人受了刑罰,甚至斬斷肢體、割裂肌
肉和皮膚,終身不能恢復,是多麼痛苦而不講仁德的事,這難道符合為民父母的意願!要把肉
刑廢除。」從此以後,在施刑時,原來要開鑿頭顱的改為剃掉頭髮,原來要抽去骨的改為用鞭、
杖、竹板等抽打,原來要斬斷腳的改為用鐵圈束頸。淳于公終於獲赦免刑。
4
君子認為緹縈的一席話啟發了聖明的君主使他改變主意,可說事情解決得非常適宜。《詩
經》說:「道出的言辭令人愉悅,平民百姓得以安定。」描述的就是這種情況。
5
頌詞說:緹縈為父親申辯,十分有識見。真心誠意上奏書,溫文爾雅真情露。小女子一席
言辭,感動聖上的心意,終於將肉刑廢除,父親亦安然無事。
分析
《齊太倉女》共分五個部分:
1 (第 1 段)寫淳于公初犯罪待刑,感歎自己沒有兒子,不能令其脫離危難。
2 (第 2 段)寫緹縈隨父親去長安等待受刑,上書皇帝,推想父親受刑後的苦況,
然後提出她願意以當官婢來為父親贖罪,希望皇帝能給父親改過自新的機會。
3 (第 3 段)皇帝受緹縈自我犧性的精神及關於免除肉刑的言論所感動,並有所啟
發,最後廢除肉刑,而淳于公的刑罰也獲得赦免。
4 (第 4 段)對緹縈言論的評價。
5 (第 5 段)對緹縈的禮讚。
A烏夜啼
文言知識
省略句
答案
1 「夜夜」前省略了主語「慈烏」,「沾襟」前省略了賓語「啼聲」。
2 「告訴」後省略了賓語「別人」,「未盡」前省略了主語「自己」。
3 「喪不臨」前省略了主語「他」,指吳起。
4 「火燒」、「堅」前省略了賓語「它」,指字印。
語譯
14
1
慈烏每晚夜半時分啼叫,聽到的人都為啼聲落淚,沾滿衣襟。
2
啼聲好像對別人訴說,自己未有盡兒女反哺之心。
3
從前有個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他竟然不歸家守喪。
4
每個字做成一個印,用火燒烤它,使它變得堅硬。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C(2 分)
(2) 聽到慈烏啼聲的人也為其落淚的反應(3 分)
整合
2
(1) 借代(1 分)
(2) 借代(1 分)
(3) 對比(1 分)
複述
3
(1) 1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
聲盡呼不歸。(2 分)
整合
2
比禽鳥還不如(1 分)
整合
3
可以說是鳥類中的孝子(1 分)
整合
4
當初自己也是雛燕,長大後遠飛離開母親;當時父母思念子女的心
情,現在自己應該能深深體會到。(2 分)
複述
(2) 1
複述
2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1 分)
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
今日爾應知!(1 分)
整合
3
讓讀者覺得詩人仿佛在直接和鳥兒對話,提出勸諫;也使詩句有變
化、不呆板。(2 分)
引申
(3) B(2 分)。第一項陳述錯誤,《慈烏夜啼》要表現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在」的
悲哀,這可從「未盡反哺心」一句得知。第二項陳述錯誤,《燕詩》要表現的
是雙燕傷心自己的辛勤付諸東流,以及掛念遠離的子女的悲哀。
整合
4
創意
(1) D(2 分)
(2) 《慈烏夜啼》中的慈烏只是禽鳥,卻有不離故林、夜夜哀鳴的孝行;作為人
類的我們,如果不知報答親恩,就連禽鳥也不如。(2 分)上面一段文字也
令我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別人給我們一些細微的善意,也能讓我們心生
感激;一直全心奉獻,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的父母,他們的恩情比這些善
意深厚百倍,所以我們應該盡心報答他們。(2 分)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
理即可。)
評價
5
我認為父母過世後,只要子女在守喪期間不是吃喝玩樂,在做事時仍心存對父
母的悼念,這絕非不孝的表現。(2 分)吳起當時是因為事業而沒有守喪,但只
要他對已故母親心存孝敬,也是情有可原的。(2 分)
(80 字)
(學生自由作答,
言之成理即可。)
15
語譯
《慈烏夜啼》 白居易
慈孝的烏鴉失去牠的母親,啞啞啼哭吐出悲哀的聲音。
不論白天晚上都不肯飛走,久久守着原先棲息的樹林。
每天晚上夜半時不斷啼叫,聽到的人的眼淚都沾滿衣襟。
啼聲之中仿佛向人們訴說,未能報答母親養育的恩情。
所有鳥類哪一種沒有母親?為甚麼你的哀怨特別深厚?
應該是母親的慈愛太厚重,使你無法承擔沉重的悲哀?
古時有一個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竟然不歸家守喪。
令人歎息啊這些不孝的人,他們的心還不如這些禽鳥!
慈孝的烏鴉啊慈孝的烏鴉,可以稱為鳥中的孝子曾參。
《燕詩》
(節錄) 白居易
辛苦勞碌地過了三十天,母燕消瘦了,小燕子漸漸胖起來。
母燕喃喃地教小燕子說話,為牠們逐一洗刷羽毛。
一天,小燕子的羽毛豐滿了,翅膀長得強壯了,母親帶牠們上樹枝上學習飛行。
那些小燕子拍着翅膀,頭也不回,隨着風四處飛散。
雌雄雙燕在空中怎樣呼喚,叫至聲音也發不出來,也叫不回牠們。
這雙燕子只有回空空的巢裏,整個晚上不停地哭着,發出啁啾的悲鳴聲。
燕子啊!燕子啊!請你不要悲傷,你反而應該反省一下:
想想當你還是小燕子時,高飛離開母親的時候。
當時父母思念你的心情,現在你應該明白了!
分析
《慈烏夜啼》分為三部分:
1 (「慈烏失其母」至「未盡反哺心」)正面描寫慈烏失去母親的悲哀。
2 (「百鳥豈無母」至「使爾悲不任」)以問答形式明確道出母親的恩重如山,說明
慈烏失去慈母後悲痛欲絕的原因。
3 (「昔有吳起者」至「鳥中之曾參」)以吳起棄母離家和慈烏對比,直接批評不孝
者,並對慈烏加以讚揚。
趙將括母
文言知識
1
虛詞(以)
答案
(1)拿來
16
(2)用
(3)因為
語譯
(1)全部拿來送給軍吏及士大夫。
(2)用羽毛做巢,用毛髮來編織它。
(3)孫臏因此(齊軍大敗魏兵,並俘虜魏國太子)而名揚天下。
2
詞類活用
答案
(1) 「數」字本來是名詞「數目」,這裏活用為動詞「計算」。
(2) 「福」字本來是名詞「福氣」,這裏活用為動詞「賜福」。
(3) 「花」字本來是名詞「花朵」,這裏活用為動詞「開花」
。
(4) 「齒」字本來是名詞「牙齒」或「物品上齒形的部分」
,這裏活用為動詞「重視」。
語譯
(1) 親自端飯招待的人數以十計。
(2) 小小的信實未能使神明相信,神明不會因此而賜福的。
(3) 就像(生長在)平地的(植物)三月開花,而(生長在)深山的(植物)四月開花一樣。
(4) 巫醫、樂師、各種手工業者,君子是看不起的。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A(2 分)
整合
2
(1) 1
整合
親自端飯招待的人數以十計,友好對待的朋友數以百計(2 分)
2
面向東方接受士兵的朝見,沒有下屬膽敢仰望他(2 分)
3
分給下屬軍官和幕僚(2 分)
4
拿回家收藏,並說有便宜和合適的田地房屋就會購買(2 分)
A(1 分)
整合
(2) 1
引申
(3) B(2 分)
3
2 C(1 分)
首先,趙母能洞悉兒子的缺點,預料到他領兵必敗,可見她具遠見、洞察力
強。(2 分)其次,她是個既愛國、又愛家的婦女,她對君主提出自己的兒子並
非擔當將領的合適人選,是為愛國的表現;眼見君主勢必委任自己不成材的兒
子為將領,借機向君主提出即使戰敗也罪不及家人的請求,保住全家老小的性
命,是為愛家的表現。(2 分)此外,她勇於向君主提出自己的意見,是勇敢的
表現。(2 分)
整合
4
引申
(1) 1
A、B(2 分)
2 驕傲自滿(1 分)
3 口才了得(1 分)
(2) 只會空談兵法,實際上陣卻一敗塗地(2 分)
17
創意
5
我家的鄰居志明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會空談球星的「腳法」如何了得,但一下場
踢球就頻頻失球。
(2 分)我會時刻提醒自己,做人處事不應該只會空談,應該努
力把自己說的事實踐出來。
(2 分)
(78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趙將括母》 劉向
1
趙國將軍馬服君 趙奢的妻子,是趙括的母親。
2
秦國攻打趙國,趙國 孝成王任命趙括為將軍,代替廉頗統率軍隊。臨近出發,趙括的母親
上書趙王,說:「趙括不能夠被派遣領兵。」趙王問:「為甚麼?」趙母回答道:「當初我侍奉他
的父親,那時他身為將軍,親自端飯招待的人數以十計,友好對待的朋友數以百計,大王和皇
室貴族賞賜的財物,他都分給下屬軍官和幕僚,接到命令的那些日子,他就不再過問家事。現
在趙括當了將軍,面向東方接受士兵的朝見,沒有將士膽敢仰望他,大王賞賜的金帛錢財,他
都拿回家收藏,並說有便宜和合適的田地房屋便可以購買。大王認為他像他的父親嗎?父子心
思不同,作風各異,希望大王不要讓他領軍出征。」趙王說:「你別管這事了,我的主意已定。」
趙母問:
「大王一定要派他去,如果有不稱職的事情,我可否不受牽連?」趙王說:「不會牽連
你。」
3
趙括出征,代替廉頗統率軍隊三十多天,趙兵果然被打敗,趙括戰死,全軍覆沒。趙王因
為趙母有言在先,沒有誅殺她。
4
君子稱讚趙括的母親仁愛而有智慧。《詩經》說:「老夫懇切進言,你卻態度傲慢,不是我倚
老賣老故意刁難,而是你把憂患視為戲謔。」
5
頌詞說:孝成王起用趙括,代替廉頗抵抗秦國。趙母上書趙王,預知他會全軍覆沒。希望
趙王改變命令但不成功,因而請求只罪及趙括本人。趙括戰死長平,妻子兒女仍能活命。
《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
(節錄) 司馬遷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以為天下沒有人能比得上他。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用兵
之事,趙奢也難不倒他,可是也不稱讚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甚麼緣故,趙奢說:「用兵打
仗是關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卻把這事說得那麼容易。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一
定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趙括了。」
分析
《趙將括母》分五個部分:
1 (第 1 段)簡單介紹趙母的身份 —— 趙奢的妻子,趙括的母親。
2 (第 2 段)敍述趙母勸諫趙王的過程。趙母道出反對起用趙括的原因,但趙王不
聽勸諫。
3 (第 3 段)交代結果。正如趙母所料,趙括兵敗身死,全軍覆沒。因為趙母與趙
王有言在先,所以趙家老少的性命得以保全。
4 (第 4 段)作者借《詩經》讚揚趙母的仁智。
5 (第 5 段)評論趙母行為,總結全文。
18
答案
整合
1
(1) 父母對子女(2 分)
(2) 子女對父母(2 分)
整合
2 《猿母猿子》寫猿母發現猿子被人捉走時,立刻緊張地追上前,並哀求那人放了
猿子;當猿母看見猿子被人擊殺後,先是悲鳴,繼而騰跳而死,肝腸寸斷,表
現得非常哀痛,作者所塑造的是一個愛子心切的慈母形象。(3 分)
《趙將括母》
卻沒有着墨寫母親如何疼愛兒子,或因兒子的死而感到哀痛欲絕,反而寫她知
道自己兒子力有不逮,主動勸諫孝成王不要任用兒子為將領,並提出一旦兒子
兵敗,孝成王不得諸殺趙氏一家,作者所塑造的是一個既愛家國,又具遠見的
婦女形象。(3 分)
整合
3 《齊太倉女》通過緹縈願意獻身做官府的奴婢,為父親贖罪,讓他有改過自新的
機會,表達出她對父親的愛。(2 分)
《慈烏夜啼》則通過慈烏失去了母親後啞啞
吐哀音、日夜守在樹林、每晚啼哭等表現,表達出慈烏對母親的愛。(2 分)
整合
4
(1) 1
禽獸(1 分)
2
人類(1 分)
(2) 1
2
顯得無助,只能悲鳴、痛哭等,卻無法改變命運。(2 分)
選擇智取,設法勸諫君主改變初衷。(2 分)
第二章
管寧與華歆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答案
1
(1) 跟原來一樣 ∕依舊
(2) 像有多年的交情一樣
2
(1) 放下
(2) 衰敗
3
(1) 不是
(2) 違背、不合
語譯
1
(1) 管寧依舊讀書。
(2)俗語說:「交往了一輩子,頭髮也白了,還好像剛相識的朋友;真正互相了解的,即使
初相識,也像有多年的交情一樣。」
19
2
(1) 華歆放下書本跑出去看。
(2) 一個國家之所以衰敗、興盛、存亡,原因也是一樣。
3
(1) 你不是我的朋友。
(2) 別人以禮相待,自己也要以禮回報。別人送禮,自己卻不回饋,是不合禮節的。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翻土種菜時發現金子(2 分)
(2) 錢財(1 分)
(3) 一起讀書時,有高官貴族乘車過門(2 分)
(4) 讀書(1 分)
(5) 對比(2 分)
(6) B(2 分)
整合
2
(1) 管寧依舊揮動鋤頭,視金子如同瓦石一樣。(2 分)
(2) 華歆撿起金子,然後扔掉它。(2 分)
(3) 管寧沒有理會,繼續讀書。(2 分)
(4) 華歆放下書本,跑出去觀看。(2 分)
整合
3
管寧:A、D、E(3 分)
;華歆:B、C(2 分)
評價
4
我認為華歆較能適應現今的社會,因為現代社會是多元多變的資訊社會,誰能
第一時間掌握最多的資訊,便可以較全面地評估形勢,開創新局面,所以華歆
那種好奇心有助他更快地掌握資訊,適應急促轉變的時代步伐。(學生自由作
答,言之成理即可。)
(3 分)
評價
5
我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因為朋友之間的價值觀不同,一起交往的
話,分歧只會愈來愈大,衝突也會增多。(2 分)再者,大家的想法不同,討論
問題時,只會出現不愉快的情況。(2 分)
(80 字)或;
我認同「君子和而不同」這句話。因為與朋友相處,應該彼此接納,包容對方
與自己的不同之處。(2 分)再者,朋友的看法或能啟發我的思維、開闊我的眼
界、增補我的不足。(2 分)
(74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管寧與華歆》 劉義慶
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子裏翻土種菜,看見地上有一塊金子,管寧視金如同瓦片石塊一樣,
繼續揮動鋤頭;華歆卻撿起金子,然後才扔掉它。又有一次,他們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正
好那時有達官貴人的車子在門外經過。管寧依舊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跑出去看。管寧割開坐
席,與華歆分開而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20
益者三友
文言知識
詞類活用
答案
1
(1) 知識、見聞
(2) 動詞作名詞
2
(1) 駐兵
(2) 名詞作動詞
3
(1) 走到盡頭
(2) 形容詞作動詞
語譯
1
與言行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有信用的人交朋友,與見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2
晉軍在函陵駐兵。
3
(他)再走上前,想走到樹林的盡頭。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複述
整合
1
(1) 「益者三友」
(1 分)
複述
(2) 「損者三友」
(1 分)
整合
(3) 有益(2 分)
整合
(4) 有害(2 分)
複述
(5) 「友直」
(1 分)
整合
(6) D(2 分)
引申
(7) 應該結交好的朋友,不應結交壞的朋友。(3 分)
2
(1) 為人正直(2 分)
(2) 待人誠實(2 分)
(3) 博學多聞(2 分)
整合
3
B(2 分)
引申
4
(1) 受正直的人影響,自己做事也會不偏不倚,給人可靠認真的感覺。或;受
誠實的人影響,會變得守信和誠實。或;受博學多聞的人影響,能使自己
眼界大開;同時自知知識貧乏,因而力求上進。(3 分)
(2) 受虛偽的人影響,會變得滿口謊話,不能以誠待人。或;受阿諛奉承的人
影響,會變得利益掛帥,待人虛假不實。或;受圓滑善辯的人影響,會自
以為口才了得,而不好好裝備自己,知識愈見貧乏。(3 分)
創意
5 我認為還值得與以下的人交朋友:
(1) 關心別人的人:能重視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以及別人的感受。(2 分)
21
(2) 樂於勸告別人的人:能指出別人的不當行為,並加以勸告,使對方糾正。
(2 分)
(80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論語 • 益者三友》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與言行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
有信用的人交朋友,與見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虛偽矯飾、善於迎合別人的人交朋
友,與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與圓滑善辯,但是沒有真才實學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答案
1
(1) 聽說
(2) 聞名、著稱
2
(1) 臨近、將要
(2) 流傳
3
(1) 涼、冷
(2) 貧困
語譯
1
(1) 在這個晚上,聽說你被貶到九江。
(2) 憑勇敢聞名於諸侯。
2
(1) 我已經病重將死,震驚得坐了起來。
(2) 名聲流傳於後世。
3
(1) 暗夜的風雨吹來,敲打窗戶,增添幾分寒意。
(2) 范叔怎麼竟貧困到這個樣子。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22
1
(1) C(2 分)
整合
(2) 得知好友白居易被貶的消息(2 分)
複述
(3) 「驚」
(1 分)
複述
(4) 「坐起」
(1 分)
整合
(5) 真摯的友情 ∕深厚的感情(2 分)
複述
(6) 「暗風」
(1 分)
複述
(7) 「寒窗」
(1 分)
引申
(8) A(2 分)
整合
2
整合
3
幢、江、窗(4 分)
夜晚(1 分)
2 夜晚(1 分)
3 船上(1 分)
4 作者房間內(1 分)
5 作者夜半讀詩,讀罷後獨坐,聽到風浪拍打船的聲音。
(2 分)
6 作者得悉白居易蒙冤被貶的消息,從病中驚坐起來。
(2 分)
整合 (2) C
(2 分)。第一項陳述正確。第二項陳述錯誤,《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並沒
(1) 1
有暗示政治環境的險惡。
創意
4
我會勸他不要因此而自怨自艾,或失去信心。(1 分)我認為應以積極正面的態
度去面對,並從挫折中吸取教訓,例如:檢討自己讀書方法的不足,並加以改
善,使下次的考試成績能有進步。
(3 分)
(80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
可。)
語譯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元稹
沒有火苗的燈快要熄滅,光影搖曳不定,在這個晚上,聽說你被貶到九江。
我已經病重將死,震驚得坐了起來,黑暗中風雨吹來,敲打窗戶,增添幾分寒意。
《舟中讀元九詩》 白居易
捧着你的詩卷在燈下誦讀,詩歌讀完後,燈快熄滅,但是天還未亮。
眼睛酸痛,吹熄燈火,暗中獨坐,只聽見逆風掀浪拍打船舷的聲音。
范巨卿張元伯
文言知識
1
古今詞義
答案
(1) 1 告訴
2 白色
(2) 1 不久
2 找
(3) 1 眼淚
2 鼻涕
語譯
(1) 張元伯把事情全部告訴母親。
(2) 不久病死了。
(3) 全部人都為此情景流淚。
23
2
詞類活用
答案
(1) 1 伏兵
2 動詞作名詞
(2) 1 稱讚
2 形容詞作動詞
(3) 1 說壞話
2 形容詞作動詞
語譯
(1) 齊國這個大國,實在難以測度虛實,恐怕會有伏兵。
(2) 客人稱讚我,是有事想求我幫助。
(3) 最終使上官大夫向襄王說屈原的壞話。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引申
1
(1) C(2 分)
整合
(2) 他對范巨卿的信任(3 分)
整合
(3) C(2 分)。第一項陳述錯誤,張元伯視郅君章、殷子徵為生前的好友,並非
泛泛之交。第二項陳述正確。(2 分)
整合
(4) A、D(2 分)
整合
(5) 重視友情(2 分)
整合
(6) 信守承諾(2 分)
整合
2
A(2 分)
整合
3
(1) 張元伯向范巨卿報夢。(2.5 分)
(2) 因為范巨卿還沒有來送殯,所以張元伯的棺木未能拉動,入土為安。
(2.5 分)
解釋
4
(1) 食物(2 分)
(2) 你(2 分)
(3) 看望、探望(2 分)
評價
5
朋友間的承諾往往未能兌現是因為現代人並不重視承諾,人們太容易把「我
答應你」掛在口邊。(2 分)再者,人們往往以為朋友會明白自己的難處,體
諒自己,反而輕易違背承諾。(2 分)
(76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
可。)
語譯
《范巨卿張元伯》 干寶
1
漢代的范式,字巨卿,是山陽郡 金鄉縣人,又名范汜。他和汝南郡的張劭是朋友,張劭字
元伯,他們一起離開家鄉在太學讀書。後來他們回到家鄉,范式對張元伯說:「過兩年我一定回
來,要到你家拜訪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於是他們一起約定見面日期。
24
2
兩年後約定的日期快到了,張元伯把這事情全部告訴母親,請她準備飯菜等候范式。母親
說:「你們分別了兩年,在千里之外訂下的口頭諾言,你怎麼相信得這麼認真呢?」張元伯說:
「范巨卿是個信守承諾的人,他一定不會違背承諾的。」母親說:「如果是這樣,我就為你釀酒準
備。」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來到,他登上廳堂拜見張元伯家人,他們一起飲酒,盡情歡
樂才告別。
3
後來張元伯臥病在牀,病情嚴重,同鄉郅君章、殷子徵早晚都來探望他。張元伯臨終時,
歎息說:「很遺憾,我不能見到我的死友。」殷子徵說:「我和郅君章盡心盡力對待你,這還不算
是死友,你還想見誰呢?」張元伯說:「你們兩位,只是我的生友;山陽郡的范巨卿,才是我所
說的死友。」不久,張元伯死了。
4
范式忽然夢見張元伯戴着黑禮帽,帽邊垂着帶子,拖着鞋子走路,行色匆匆地呼喊:「巨
卿,我在某日死了,將在某個時候下葬,永遠回到陰間。你沒有忘記我,能來得及看我嗎?」
范式猛然覺悟,悲傷落淚。他馬上穿上為朋友送喪的喪服,趕着張元伯下葬的日子,快馬奔向
汝南。范式還沒趕到,張家已經出殯了。到達墓地,將要下葬時,棺木卻拉不動。張元伯的母
親撫摸棺木說:
「元伯,你難道還要等候誰嗎?」於是不再拉動棺木。過了一會兒,就看見有
人駕着白車白馬,號啕大哭趕來。張元伯的母親遠遠望見,說:「這一定是范巨卿了。」范式來
到,弔喪說:「走吧,元伯,死與生不能同路,從此永別了!」
5
當時送葬的有一千人,全部都為此情景流下眼淚。范式於是拿起繩索牽引棺木,棺木這才
往前移動。葬禮後,范式留在墓側,修整墳墓,栽種樹木,然後才離開。
引申
1
(1) 認為人應該與志趣相投的人做朋友。(2 分)
(2) 認為人應該結交好的朋友,不應該結交壞的朋友。(2 分)
整合
2
(1) 益友(1 分)
(2) 友直:為人正直,講求原則。(2 分)
(3) 管寧不貪圖富貴,更因華歆的處事態度與自己不同,而跟他割席絕交,可
見管寧為人正直,講求原則。(3 分)
(4) 益友(1 分)
(5) 友諒:為人誠實,講求信用。(2 分)
(6) 范巨卿信守承諾,跟張元伯立約兩年後相見,可見他講求信用。(3 分)
評價
3 「死友」指死後雖然陰陽相隔,但情誼不變,生死不渝的朋友。(1 分)我認為元
稹視白居易為「死友」。從詩歌中可見,當元稹得知白居易被貶九江,他從病榻
中驚坐起來,並且通過景物,抒發了感同身受的感覺。由此可見元稹與白居易
的交情深厚,可說是生死之友。(3 分)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25
第三章
長干行
文言知識
省略句
答案
1 「低頭向暗壁」前省略了主語「我」
;
「千喚」前省略了主語「你」
;「不一回」前省
略了賓語「我」。
2 「早晚下三巴」前省略了主語「你」。
3 「相迎不道遠」前省略了主語「我」。
語譯
1
我低頭朝向陰暗的牆壁,你千呼萬喚我都不回頭一次。
2
你何時會經過三巴,要預先捎信回家。
3
不管路途多麼遙遠,我會到長風沙迎接你。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A(1 分)
整合
(2) 時間(2 分)
整合
(3) 妻子與丈夫的童年生活、結婚,以及丈夫遠行(2 分)
整合
(4) 1
引申
2
妻子十分羞澀,丈夫千呼萬喚也不回頭。(2 分)
妻子堅守信約,願意與丈夫同生共死。(2 分)
整合
(5) D(1 分)
引申
(6) 孤單寂寞的心情(3 分)
引申
(7) C、D(2 分)
引申
(8) 丈夫回家 ∕與丈夫重聚(3 分)
2
(1) 《長干行之二》和《長干行》的主題相同,兩詩藉記述婦女與丈夫的愛情及離
別的情況,抒發婦女對遠行的丈夫的思念。(3 分)
整合
(2) 1
評價
3
2
夫婦二人分別後,妻子在家中思念丈夫的情境(3 分)
C(2 分)
青少年在情緒上及經濟上對婚姻皆未有準備,太早結婚的結果往往是分居或離
婚。(2 分)如果青少年是早婚早育,他們根本還沒有成熟的心智教育子女,為
子女的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2 分)
(78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26
語譯
《長干行》 李白
我的頭髮剛覆蓋到前額時,我們在門前摘花嬉戲。
你把竹竿當馬騎,我們繞着井欄玩弄青梅。
我們一同住在長干里,年幼的我們天真爛漫,毫不顧忌地玩耍。
我十四歲時嫁給你做妻子,羞澀令我沒有表露歡喜。
我低頭對着陰暗的牆壁,你千呼萬喚我也不回頭。
我十五歲時才舒展眉頭,願意與你同生共死。
我們堅守信約,怎麼可能上望夫台﹖
我十六歲時你遠行,要經過危險的瞿塘 灩澦堆。
五月浪急行船容易觸礁,峽中高山上的猿聲悲哀。
我在門前等待你的足迹,處處都長滿了綠苔。
綠苔濃密無法清掃,樹葉被初秋的風吹落。
八月裏黃色的蝴蝶,雙雙在西園花草叢中飛舞。
此番景象令我傷心,憂愁令我的容顏老去。
你何時會經過三巴,要預先捎信回家。
不管路途多麼遙遠,我會到長風沙迎接你。
《長干行之二》 李白
想當初我在深閨裏,從來不曾去繁盛的地方。
自從嫁給了長干人,每天在沙灘邊迎風待你歸來。
當五月的南風颳起,想起你前往巴陵。
當八月的西風吹來,想起你在揚子江出發。
來來去去令人悲傷,我們總是聚少離多。
要多少天才到湘潭﹖夢中我越過重重風波。
昨夜颳起狂風,吹斷了江邊的樹。
江水浩大無邊,行人蹤影在哪裏。
願能乘坐駿馬浮雲,與你在長滿蘭草的小島相會。
鴛鴦在綠蒲上浮游,翡翠鳥在華麗的屏風裏棲息。
憐惜自己只有十五歲,正是桃李般的花樣年華。
嫁作商人為妻,終日為了浪濤和風雨而擔憂。
人面桃花
文言知識
1
古今詞義
答案
(1) 1 女子出嫁
2 適合
27
(2) 1 嫁
(3) 1 憎恨、痛恨
2 返回
2 疾病
語譯
(1) 我的女兒剛剛成年,知書識禮,還沒出嫁。
(2) 她的父親十分歡喜,於是把女兒嫁給崔護。
(3) 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國君的人,都想找大王閣下傾訴。
2
虛詞(之)
答案
(1) 1 人稱代詞
(2) 1 人稱代詞
2 他∕崔護
(3) 1 代詞
2 這些字∕寫在左扉上的詩
2 她∕女子
語譯
(1) 叩門良久,有女子從門縫偷看他∕崔護。
(2) (崔護)忽然想起那位姑娘,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去尋找她。
(3) 回來時,她看見左面的門上有字,讀這些字,之後就生病了。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解釋
1
(1) 1
清明節(1.5 分)
2
都城南的一座房子(1.5 分)
3
崔護要求少女贈水解渴,少女邀請他入屋內坐,並拿水給他。(3 分)
整合
(2) C(2 分)
整合
(3) 在門上題詩(2 分)
引申
(4) 尋而不獲的惆悵(3 分)
引申
(5)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3 分)
整合
(6) A(2 分)
2
(1) 門扉(2 分)
(2) 死(2 分)
(3) 整齊(2 分)
(4) 大腿(2 分)
評價
3
我同意。我認為深厚的感情是建基於相互了解的。(2 分)交往的時間愈久,愈
能了解對方的背景、性格、喜好等。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就能培養出深厚的
感情。(2 分)
(63 字)或;
28
我不同意。我認為人對別人的感情或感覺是很主觀的。(2 分)例如當大家初次
見面時,如果對對方已有良好的印象,那麼即使不用經過長時間的交往,大家
也可建立深厚的感情。(2 分)
(75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人面桃花》 孟棨
博陵人崔護,資質很好,而且孤高清白,潔身自愛,很少與人交往。他考進士,但不中
舉。清明節那天,他獨自去都城的南面郊遊,看見田舍。方圓一畝的房屋,花木叢生,十分茂
盛,四周寂靜無人。崔護叩門良久,有個少女從門縫往外偷看,問道:「是誰﹖」崔護報上姓
名,說:「小生獨自出遊,觀賞春景,口渴難當,希望你贈水解渴。」少女進去拿了一杯水,然
後開門,放好坐具請崔護坐下,自己倚着桃樹的樹枝站着,而愛慕之情特別深。少女姿容豔麗
嫵媚,體態柔美。崔護用話語逗引她,少女沒有回答,二人相視良久。崔護辭別時,少女送他
出門,戀戀不捨地回到屋裏,崔護也回頭看少女。以後,崔護一直沒有再來。直至第二年清明
節,崔護忽然想起那位少女,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到城南找她。房屋還是原來的樣子,門戶卻
鎖上了。於是崔護在左門寫下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過了幾天,崔護偶然來到城南,於是又去尋訪少女。崔護聽到房屋中傳來哭
聲,敲門詢問,有位老人出來問:「你是崔護嗎?」崔護答道:「是。」老人又哭着說:「你害死了
我的女兒。」崔護很震驚,不知如何回答。老人說:「我的女兒剛剛成年,知書識禮,還沒有出
嫁。自從去年以來,時常心神恍惚。有一天和她出去,回來時看見門上有字,她讀了這些字後
就生病,幾天不吃不喝而死。我老了,女兒還未出嫁,是想找一個如意郎君,付託終身。現在
不幸去世,難道不是你害死她嗎?」又大哭。崔護也悲痛不已,請求入屋表達悲傷之情。只見少
女整齊地躺在牀上。崔護托起她的頭,墊起她的腿,哭道:「崔護在這裏,崔護在這裏。」過了
一會兒,少女張開雙眼,不久復活了。她的父親十分歡喜,於是把女兒嫁給崔護。
紫玉與韓重
文言知識
通假字
答案
1
(1) 囑
(2) 囑咐
2
(2) 宴
(2) 以酒食款待賓客
3
(1) 催
(2) 催促
語譯
1
韓重臨走,囑咐父母,請他們向吳王 夫差求婚。
2
紫玉設宴與韓重飲酒。
3
吳王催促拘捕韓重。
29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私訂終身(2 分)
(2) 氣結而死(2 分)
(3) 紫玉的靈魂(2 分)
(4) 一顆直徑一寸的明珠(1 分)
(5) 問候吳王(2 分)
(6) 掘墓盜取明珠,還撒謊說是紫玉送的,玷污紫玉的名聲(3 分)
(7) 去見吳王,替他辯白(2 分)
(8) 贈送明珠給韓重的經過(3 分)
整合
2
D(2 分)。第一項陳述無從判斷,本文沒有提及吳王拒絕韓重父母求婚的原因,
惟陳述與文本內容並不矛盾。第二項陳述無從判斷,文中沒有提及韓重被拘捕
後,是在別人的幫忙下逃脫,惟陳述與文本內容並不矛盾。
整合
3
D(2 分)
整合
4
(1) 鳥(1 分)
創意
整合
(2) 人(1 分)
引申
(3) 紫玉與韓重死別後的悲傷,以及紫玉對韓重的思念(3 分)
5
作為子女的應該先穩定自己的情緒,不要繼續與父母頂撞。(2 分)然後,再
想想衝突發生的原因,找出誰是誰非。即使是父母做得不對,也不應惡言
相向,應平心靜氣地說出理據。(2 分)
(76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
可。)
語譯
《紫玉與韓重》 干寶
1
吳王 夫差的小女兒名叫紫玉,十八歲,才學和容貌俱佳。少年韓重,十九歲,有學問。
紫玉喜歡他,私下與他書信來往,答應做他的妻子。
2
韓重去齊、魯地區求學。將要出發時,囑咐他的父母代他前去求婚。吳王大怒,不允許女
兒嫁給韓重。紫玉鬱結怒氣而死,埋葬在閶門外面。三年後韓重回來,向父母詢問這件事,父
母說:「吳王大怒,紫玉怒氣鬱結而死,已經埋葬了。」
3
韓重哀痛哭泣,攜帶牲畜束帛等祭品到紫玉墓前憑弔。紫玉的靈魂從墳墓走出來,與韓重
見面,流着淚對他說:「那年你走了以後,叫雙親向父王求親,原以為一定能夠實現願望。想不
到分別以後,遭到這樣的命運,令人無可奈何!」紫玉就側頸左顧而唱道:
「南山有烏鴉,北山
張羅網。烏鴉已經遠飛了,張網又能怎樣呢﹖心想隨你共終身,流言實在太多。悲傷鬱結成疾,
命喪黃泉之下。命運太不濟,冤屈到何時!鳥類之王,名叫鳳凰。一旦失去雄鳳,三年都會哀
傷。即使鳥兒眾多,不能配成一雙。為此我顯現身形,與你相逢生輝光。兩人身遠心近,何時
才會相忘?」紫玉唱完歌,唏噓流淚,邀請韓重和她回墳墓。韓重說:「生死是兩條道路,恐怕
30
這樣會招來災禍,不敢答應你的邀請。」紫玉說:「生死是兩條道路,我是知道的,不過從今一
別,永遠沒有重逢的機會了。你擔心我是鬼會傷害你嗎?我想奉上自己一片誠心,難道你不相
信嗎?」
4
韓重被她的話感動,便送她回墳墓去。紫玉設宴招待韓重,留他住了三日三夜,和他完成
夫妻的禮儀。韓重臨離開墳墓時,紫玉拿出一顆直徑一寸的珍珠送給韓重,說:「我的名聲也毀
了,希望又斷絕了,還有甚麼可說呢﹖請隨時保重身體。如果到我家去,請向父王問候。」
5
韓重出了墳墓,就去拜見吳王,陳述這件事。吳王大怒說:「我女兒已經死了,韓重卻捏造
謠言,玷污死者的靈魂!這不過是掘墓盜物,假托鬼神。」吳王催促拘捕韓重。韓重逃脫出來,
到紫玉的墓地訴說這件事。紫玉說:「不要擔憂,我現在回家告訴父王。」吳王正在梳妝,忽然
看見紫玉,大吃一驚,悲喜交集,問道:「你怎麼活過來?」紫玉跪下說道:
「從前書生韓重來
求婚,父王不允許,我名譽已毀,情義已斷,以致自己死亡。韓重從遠方回來,聽說我已經死
了,因此攜帶祭品,到墓地弔祭。我感激他情深義重,有始有終,就和他見面,並把明珠送給
他。明珠不是他盜墓而得的,希望不要治他的罪。」吳王的夫人聽說紫玉回來,便出來抱住她,
紫玉像一縷青煙消失了。
前塵情愛錄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答案
1
(1) 絕對
(2) 斷
2
(1) 考察、調查
(2) 觀察、仔細看
3
(1) 到
(2) 比得上
語譯
1
(1) 此後數年,絕對不相見。
(2) 鍾子期死,伯牙弄破琴,扯斷琴弦,終身不再鼓琴。
2
(1) 妻子的父親邀集好友談文論藝,目的是為了考察女婿。
(2) (創製易卦的人)抬頭觀察天文,低頭觀察地理。
3
(1) 五次相遇,到拜堂那天的酒筵上,在燈光下相見。
(2) 你漂亮極了,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綑綁秋芙(2 分)
(2) 害怕得哭了出來(2 分)
(3) 美麗的女子(1 分)
31
(4) 笑聲(1 分)
(5) 沒有(0.5 分)
(6) 玉環相撞(2 分)
(7) 沒有(0.5 分)
(8) 沒有(0.5 分)
(9) 庭院中(1 分)
(10) 梅花樹下(1 分)
(11) 有(0.5 分)
整合
2
B(2 分)
整合
3
B(2 分)
整合
4
A(2 分)
整合
5
(1) C(2 分)
評價
整合
(2) 從下聘到迎娶,相隔了十五年時間,這時的秋芙已經比以往憔悴(3 分)
引申
(3) 時光飛逝,年華老去(3 分)
6
我認為這種婚姻制度完全沒有愛情基礎,二人結合以後不一定能過幸福的生
活。(2 分)而且男女已經訂婚,卻仍不能自由交往,實在是漠視人的感情需
要。(2 分)
(65 字)或;
我認為這種婚姻制度雖然不自由,但是也有好處。(2 分)以本文作者為例,他
的婚事雖然由父親指定,但他和妻子相處和諧,相敬相愛,比起現代自由結
合,最後離婚收場的婚姻幸福多了。(2 分)
(79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
即可。)
語譯
《前塵情愛錄》 蔣坦
1
關家和蔣家本是外兄弟、內兄弟的親戚關係。我沒有訂婚時,秋芙經常來我們家,她跟我
都年幼天真,一起親密地玩耍,根本不懂得避嫌。
2
丁亥年上元節的晚上,秋芙來賀節,在堂前和我相見。那時秋芙穿着葵綠色的衣裳,我穿
着銀紅色繡花袍子,互相追隨,彼此一般高,秋芙頸上的首飾和我頭上的帽子靠得很近。居住
在巢園的張情齊方丈對我父親說:「好像一對稱心合意的兒子和媳婦。」父親於是有締結婚姻
的念頭。幾個月後,巢園牡丹花開,父親於是請來親戚朋友,在花下設宴。秋芙跟着她父親來
了。酒宴間,秋芙收拾筵席桌上的果脯,藏在手帕中。我搶來果脯,秋芙說:「我要帶回家去,
不給你吃。」我戲弄她,解下所繫的腰巾,對她說:「我用它把你綁起來,看你還回得去不?」
秋芙嚇得哭了起來,直到乳母帶她走了才解圍。父親看見此情景,笑了,後請俞霞軒先生作
媒,在宴席上訂親。從此以後多年,我和秋芙不得相見。因為世代跟關家是姻親,每逢年節,
父親仍然帶我去拜訪關家。因此關家的庭院,雖然不常在,但未曾絕迹。
32
3
記得壬辰新年,我到關家去,進門時見婢女和丫環,簇擁着一位美麗的少女登車而去,一
會兒聽到從屏風裏傳出笑聲,才知出去的就是秋芙。過了一年,生員試考期快到了,秋芙的父
親邀集好友談文論藝,目的是為了考察女婿。宴會設在後堂,我坐在席次的末位上。聽到湘簾
中有玉環相碰的聲音,估計秋芙在簾後。又過一年,我在街上行走,忽然聽見雷鳴般的車聲,
車簾和帷幔急速捲起,車中有一位佳人,互相注視好像要仔細看的樣子。最後一輛車中,坐的
仿佛是秋芙的母親。猜想剛才那捲簾的人,就是她老人家膝下的寶貝女兒了。又過一年,我考
中了弟子員,父親叫我到關家拜見岳父,在庭院中遇見秋芙,她穿着柔軟的貂毛,站在梅花樹
下。一會兒只聽見銀鈎一響,已不見她的倩影了。
4
我和秋芙訂婚到迎娶她入門,相隔共十五年,經過五次相遇,到拜堂結為夫妻,大家坐在
筵席上,燭光下相見,才發覺她面頰上的酒窩不再像過去那麼豐滿了。而今相距結婚時又過了
十年,我跟秋芙都已霜染兩鬢了,不知道幾年之後,又將是甚麼情景?往事很快地過去,如夢
如醉,問秋芙,這些往事是否都一一記得?
分析
《前塵情愛錄》共分四個部分:
1 (第 1 段)介紹自己和秋芙兩家的密切關係,並記敍兩人自小已經青梅竹馬,兩
小無猜。
2 (第 2 段)記敍二人訂婚的過程及期間的趣事。
3 (第 3 段)記敍二人曾有四次見面的機會,可惜都失諸交臂,作者感到十分惆悵。
4 (第 4 段)作者感歎二人訂婚後十五年終於成婚,但秋芙已變得憔悴。同時,作
者也感歎時光飛逝,年華老去。
整合
1
(1) 描寫婦女對遠行丈夫的思念。(1.5 分)
(2) 記敍崔護和少女由鍾情、分別、重聚、結婚的經過。(1.5 分)
(3) 記敍紫玉和韓重無法結合,紫玉含恨而終的故事。(1.5 分)
(4) 記敍作者與妻子秋芙在訂婚前後五次邂逅的情況。(1.5 分)
整合
2
(1) 時間(2 分)
(2) C(1 分)
(3) 作者與妻子在訂婚前後五次邂逅的時間(2 分)
整合
3 《人面桃花》中的少女形象較軟弱、含蓄和被動。她因崔護到訪而不能相遇,後
得病,絕食而死。(2.5 分)相比之下,
《紫玉與韓重》中的紫玉則較主動。生前,
她與韓重私訂終身;死後,從墳墓走出來,與韓重相見,並主動邀請韓重回墳
墓相聚。(2.5 分)
33
評價
4
我認為《紫玉與韓重》的想像力較豐富,因為作者不但描寫紫玉死後的靈魂(2
分),還想像她的靈魂與在世的人相處,例如邀請韓重回墳墓重聚、回家向吳王
交代韓重獲明珠一事。這些情節比《人面桃花》中少女死而復生的情節更具想像
力。(2 分)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章
岳飛傳(節錄)
文言知識
詞類活用
答案
1 (1) 吟唱詩歌
(2) 名詞作動詞
2 (1) 稱王∕實行王道
(2) 名詞作動詞
3 (1) 向東面
(2) 名詞作狀語
語譯
1
吟唱詩歌,玩投壺遊戲。
2
安撫百姓以實行王道,沒有誰能阻擋的了。
3
順着河流向東面到達北海。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對話(2 分)
(2) C(2 分)
(3) 治軍 ∕管理軍隊(2 分)
(4) 岳飛嚴格訓練將士的情況(2 分)
(5) 岳飛訂立的嚴明軍紀(2 分)
(6) 都把功勞歸功於將士(2 分)
整合
2
(1) 清廉、不貪圖享樂(2 分)
(2) 關愛士兵和人民(2 分)
(3) 謙遜、不居功(2 分)
整合
3
A(2 分)
整合
4
B(2 分)
解釋
5
(1) 駐守邊彊(2 分)
(2) 調動(2 分)
34
評價
6
我贊同岳飛的做法。君主以十二道金牌勒令撤軍,岳飛不能視若無睹,因為岳
飛是朝廷的官員。(2 分)而且,當軍隊中的士兵得知十二道金牌一事,他們也
未必能安心繼續作戰。(2 分)
(75 字)或;
我不贊同岳飛的做法。岳飛征戰為的是要奪回故土以報國,他接到十二道金牌
後決定退兵只是放棄了恢復山河的機會。(2 分)他應該堅持領軍抗金,打勝仗
後再與朝廷交代。(2 分)
(73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岳飛傳》
(節錄) 畢沅
岳飛侍奉父母非常孝順,家裏沒有一個妾侍。吳玠向來佩服岳飛,願意和他交朋友,送給
他有名的美女,岳飛說:「皇帝天未亮就起牀穿衣服,夜裏很晚才吃飯,十分辛勞,現在豈是我
享樂的時候!」推辭不接受。吳玠非常讚歎和佩服。有人問:「天下甚麼時候能夠太平﹖」岳飛
說:「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軍隊每次休息,岳飛督促士兵衝下斜坡和跳
越壕溝,士兵都要穿上厚重的盔甲來練習。士兵如拿取百姓一縷麻來捆紮餵牲口的飼料,立即
斬首示眾。士兵晚上宿歇,百姓開門願意接納,也沒有士兵敢進去。軍令說:「冷死也不准拆房
燒火,餓死也不准搶劫充饑。」士兵有病,岳飛親自給他配製藥材。屬下將領到邊境駐守,岳飛
的妻子慰勞他們的家屬,為國事犧牲的將士,岳飛哭着悼念他們,並撫育他們的遺孤。朝廷頒
下犒勞,岳飛都賞給將士,自己一點也不拿取。岳飛擅長用少量兵力打擊大批敵軍。凡有軍事
行動,他把各位統制召集起來,商量好作戰計劃然後出戰,所以每戰必勝。突然與敵軍遇上,
軍心也不動搖。因此敵人有這樣的說法:「撼動山嶺容易,撼動岳家軍困難。」張俊曾問岳飛
用兵的方法,岳飛說:「仁、信、智、勇、嚴,一樣也不可缺少。」每次調動軍糧,他總是皺着
眉頭說:「東南百姓的財力快要耗盡了。」岳飛禮待賢士和有才能的讀書人,吟唱詩歌,投壺作
樂,誠信恭敬得像文質彬彬的書生。每次立功升遷而推辭時,總是說:「這是將士為國效力,我
有甚麼功勞呢!」
浪淘沙
‧
簾外雨潺潺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答案
1
(1) 上等
(2) 進呈、進獻
2
(1) 經常
(2) 習慣
3
(1) 只、僅僅
(2) 老而無子的人
語譯
1
(1) 所有大小官員、百姓能當面指責我的過失的,得上等的賞賜。
(2) 進書以規勸我的,得中等的賞賜。
35
2
(1) 自此每天抱幼鹿接近羣犬,經常給羣犬看,使羣犬不得亂動。
(2) 愈來愈習慣牠(驢)的叫聲。
3
(1) 人們不只愛護自己的親人,不只呵護自己的子女。
(2) 鰥夫、寡婦、孤兒、老而無子的人、殘廢、患疾病者,都能獲得供養。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解釋
1
(1) 夢醒(1 分)
整合
(2) 夢中(1 分)
整合
(3) C(1 分)
整合
(4) 夢境裏的歡樂對比現實中的寂寞(3 分)
引申
(5) 故國難歸的痛苦心情(3 分)
2
(1) 不要獨自倚着欄杆遠眺。(2 分)
解釋
(2) 傍晚時,獨自倚着欄杆遠眺。(2 分)
評價
(3) 「獨自莫憑欄」,因為「莫憑欄」有自我勸阻,但不忍不看無限江山的意味,
增加作品傷感的情調。(3 分)或;
「獨自暮憑欄」,這句寫的是傍晚,能帶給讀者寂寞肅殺的感覺。(3 分)
(學
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引申
3
D(2 分)
整合
4
(1) 1
引申
秋天(0.5 分)
整合
2
春天將盡(0.5 分)
整合
3
晚上(0.5 分)
整合
4
五更 ∕清晨(0.5 分)
複述
5 「秋風庭院蘚侵階」
、「晚涼天淨月華開」
(2 分)
複述
6 「簾外雨潺潺」
、「流水落花春去也」
(2 分)
(2) 兩首詞抒發的感情是相同的,兩首詞同樣表達了作者的孤單感情,以及思
念故國的痛苦心情。(3 分)
創意
5
(1) 向朋友、老師、家人傾訴,讓他們分擔自己的不快,並予以開解。
(2 分)
(2) 做自己平時喜歡做的事,例如做運動、看書、看電影等,藉此忘記不快的
情緒。(2 分)
(70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浪淘沙 • 簾外雨潺潺》 李煜
珠簾外面傳來潺潺的雨聲,明媚春光將盡。綢被不能抵擋五更的寒冷。夢中不知道自己羈
留異國,只是貪圖片刻的尋歡作樂。
不要獨自倚着欄杆遠看,眼前是遼闊的江山,離別很容易,相見卻極難。落花隨流水飄
逝,春天遠去。往昔在天上,今日在人間。
36
《浪淘沙 • 往事只堪哀》 李煜
往事只能夠悲哀,這悲哀對着景物都難以排遣。秋風颯颯,庭院荒涼,石階上長滿了苔
蘚。珠簾不捲,整天沒有人來?
南唐抗拒宋師失敗了,壯志衰竭。秋天涼夜,天上無雲,月光照耀。想到金陵的宮殿樓
閣,在月下徒然投影在秦淮河上。
唐雎不辱使命
文言知識
1
古今詞義
答案
(1) 1 碰撞
2 奪取
(2) 1 不得志
2 貧困
(3) 1 疲勞、困乏
2 生病
語譯
(1) 百姓發怒,不過是摘掉帽子,光着腳,用頭撞地罷了。
(2) 不得志時就修養自身。
(3) 今天真疲勞了,我用拔苗的方法幫助莊稼長高。
2
通假字
答案
(1) 1 悅
2 高興
(2) 1 只
2 單單
(3) 1 返
2 回來
語譯
(1) 秦王不高興。
(2) 即使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又豈單單方圓五百里的土地呢?
(3) 這人每次外出,都是吃飽喝足才回來。
3
虛詞(而、以)
答案
(1) 1 (i) 連詞,表示轉折關係
(ii) 然而、但是
2 (i)
連詞,表示修飾關係
(ii) (可不譯出)
3 (i)
連詞,表示轉折關係
(ii) 然而、但是
37
(2) 1 (i) 介詞
2 (i)
(ii) 用
第一個「以」
:介詞;第二個「以」
:介詞
(ii) 第一個「以」
:憑着;第二個「以」
:因為
語譯
(1) 1
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卻違背我的意願,難道不是輕視我
嗎﹖
2
秦王露出屈服的神情,直挺起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3
韓國和魏國滅亡,但是安陵能夠憑着方圓五十里地倖存,只是因為有先生你。
(2) 1
百姓發怒,不過是摘掉帽子,光着腳,用頭撞地罷了。
2 韓國和魏國滅亡,但是安陵能夠憑着方圓五十里地倖存,只是因為有先生你。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安陵這地方是安陵君從先王那裏繼承下來的,安陵君要好好守着這塊土地
(3 分)
整合
2
A(2 分)
整合
3
D(2 分)
整合
4
(1) A(1 分)
(2) A、B(2 分)
(3) 1
解釋
創意
恃勢凌人(2 分)
2
凶殘暴戾(2 分)
3
勇敢 ∕據理力爭(2 分)
4
反應敏捷 ∕能言善辯(2 分)
5
堅持正義,視死如歸(2 分)
5
6
(1) 1
擴展、擴大(2 分)
2 動詞(1 分)
(2) 1
輕視(2 分)
2 動詞(1 分)
我最喜歡秦始皇,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統一天下的國君。他統一天下後,又征
伐外族,定了中國歷代版圖的雛型。而他在位期間下令興建的萬里長城更被譽
為是世界奇迹之一。(4 分)
(77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戰國策 • 唐雎不辱使命》
1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拿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你可要答應我!」安陵君說:
「承蒙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片土地交換我這塊小地方,很好。雖然如此,可是我從先王那裏繼承
這塊土地,希望永遠守住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國。
38
2
秦王對唐雎說:「我以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為甚麼呢?秦國滅了韓國
和魏國,而安陵君憑着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得以倖存,是由於我把安陵君當作年高有德行的人,
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卻違背我的意願,難道
不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裏繼承了這塊土地並且守住
它,即使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只有方圓五百里的土地?」秦王十分生氣,對唐雎
說:「你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我不曾聽過。」秦王說:「天子發怒,屍橫百萬,血流
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百姓發怒嗎?」秦王說:「百姓發怒,不過是摘掉帽子,光着
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吳王
僚的時候,掃帚星的光芒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白亮的長虹貫穿了太陽。要離刺殺
慶忌的時候,蒼鷹撲擊宮殿。這三個人都是平民百姓,他們胸中的怒氣還沒發作的時候,凶兆
就從天上降臨。現在加上我,就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膽識的人必定會發怒,橫在地上的屍
體不過兩具,流血也不過五步,可是天下百姓都要穿喪服,今天的情勢就是這樣。」唐雎說完,
拔出佩劍就站了起來。
3
秦王露出畏懼沮喪的神情,直挺起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請坐!哪裏要到這個地步呢!
我明白了。那韓國和魏國都滅亡了,但是安陵能夠憑着方圓五十里地倖存,只是因為有先生
你。」
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共分三個部分:
1 (第 1 段)寫安陵君拒絕秦國的要求,並派唐雎出使秦國。
2 (第 2 段)記敍唐雎據理反駁秦王對安陵君的責備,並寫唐雎跟秦王針鋒相對,
表示會效法專諸、聶政、要離等,與秦王拚命。最後拔劍打算刺殺秦王。
3 (第 3 段)寫秦王被迫屈服,唐雎完成了出使的使命。
祖逖傳(節錄)
文言知識
1
古今詞義
答案
(1) 1 兼備、完全
2
應該
(2) 1 歸往、歸向
2
宗旨、宗派
(3) 1 迎戰、迎擊
2
相反、違背
語譯
(1) 長大後博覽經史羣書,通曉的事理兼備古今。
(2) 所以族中老少都歸向他,推舉祖逖為首領。
(3) 齊桓公出兵攻打魯國,到長勺,魯莊公出兵迎戰,大敗齊兵。
39
2
虛詞(之)
答案
(1) 1 人稱代詞
2
他 ∕祖逖
(2) 1 結構助詞
2
的
(3) 1 代詞
2
指北伐中原一事
語譯
(1) 所以族中老少都歸向他,推舉祖逖為首領。
(2) 現在遭遺棄的百姓遭到蹂躪,人人都有奮勇抗敵的意志。
(3) 這樣就有洗雪國恥的希望,希望君王慎重考慮北伐中原一事。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記敍祖逖的家世、成長過程、俠義的行為和志向。(2.5 分)
(2) 記敍祖逖為官的經歷,以及西晉遷都後,他不出仕的情況。(2.5 分)
(3) 記敍祖逖帶領親族、百姓往江南避難,與羣眾同甘共苦的經歷。(2.5 分)
(4) 記敍祖逖對部眾的禮待和愛護,以及他希望北伐中原,恢復漢族政權的決
心和志向。(2.5 分)
整合
2
(1) B、C(2 分)
(2) 1
2
關愛百姓及部眾∕慷慨仗義(2 分)
祖逖與親族、親戚避亂時,用自己的車馬運載同行的老弱病殘,自己
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並把攜帶的衣服、糧食和大家分享。(2 分)
3
祖逖向晉元帝要求北伐中原,以恢復山河。∕祖逖發誓如不能恢復中
原,再次渡江時,便死於江中。(2 分)
整合
3
C(2 分)
。第一項陳述正確。第二項陳述錯誤,祖逖聽到別人的非議後,像沒事
一樣,沒有表明自己的立場。
解釋
評價
4
5
(1) 1
貧窮的人(2 分)
2 名詞(1 分)
(2) 1
制裁(2 分)
2 動詞(1 分)
我認為香港人有慷慨仗義之心。香港人很樂於幫助別人,例如早前的汶川大
地震,香港人不單捐款或捐助物資給災區人民,部分人更親自前往災區給予協
助。(4 分)
(69 字)或;
我認為香港人沒有慷慨仗義之心。大部分香港人都是怕事、膽怯的。很多時
候,香港人目睹罪案發生而不舉報或不願意擔任證人,因為他們既怕浪費時間
留口供,又怕惹麻煩。(4 分)
(77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40
語譯
《祖逖傳》
(節錄) 房玄齡
1
祖逖字士稚,范陽 遒縣人。家族世代當官,俸祿二千石,是北州的名門大族。父親祖武,
曾任晉王的副官和上谷太守。祖逖少年時父親去世,兄弟共有六人。兄長祖該、祖納等性格豪
爽開朗,有才幹。祖逖性格豁達,不受拘束,不注重儀節和法度,十四、五歲仍未懂得儒家經
典,兄長都為他擔憂。然而祖逖輕視財物,喜好行俠仗義,慷慨大方具有節操,每到田莊,常
常以兄長的名義,拿出糧食布帛救濟貧困的農民,同鄉和宗親因此特別看重他。長大後博覽經
史羣書,通曉的事理兼備古今。他常往來京師,見過祖逖的人都說他具有輔佐君王、治理天下
的才能。後遷往陽平居住。二十四歲時,陽平的地方官選拔他為孝廉,司隸校尉又推舉他為秀
才,他都沒有接受。祖逖與司空劉琨同時擔任司州主簿,兩人關係非常親密,晚上同榻共被而
睡。半夜時分,聽到荒郊雞啼的聲音,祖逖用腳踢醒劉琨,說:「這不是擾人清夢的聲音。」於
是二人舞劍鍛煉武藝。祖逖、劉琨都有豪邁的氣度,每次談論天下大事,或半夜披衣起坐,互
相勉勵說:「如果天下大亂,四方豪傑並起,我們率兵在中原相遇,應當互相退讓。」
2
祖逖曾被齊王 司馬冏徵召為大司馬的副官,被長沙王 司馬乂任為驃騎祭酒,轉任主簿,後來
升遷為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從事中郎。跟隨晉惠帝北伐,朝廷軍隊在蕩陰戰敗,於是退回洛陽。
晉惠帝大駕親臨長安,關東的諸侯范陽王 司馬虓、高密王 司馬略、平昌公 司馬模等競相招納,
祖逖都沒有應允。東海王 司馬越任命祖逖為典兵參軍、濟陰太守,祖逖因喪母未能就任。
3
後來京師動亂,祖逖帶着宗族和親戚數百家逃往淮水、泗水一帶。他用自己的車馬運載同
行的老弱病殘,自己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並把攜帶的藥物、衣服、糧食和大家分享,加上他
又多權變的謀略,所以族中老少都歸向他,推舉祖逖為首領。抵達泗口,元帝接受用他為徐州
刺史,接着又任命為軍諮祭酒,停留在丹徒縣的京口。
4
祖逖看到國家傾覆,常常懷着振興國家、收復故土的壯志。他招募的門客皆是一些剛烈忠
勇的壯士,祖逖對待他們就像對待晚輩一樣。當時揚州發生嚴重的饑荒,這些門客時常打劫富
豪之家,祖逖安撫勸慰他們,問道:「你們又到南塘跑了一趟嗎?」假如有人被官差逮捕並制
裁,祖逖就想辦法幫助他們,把他們救出來。喜歡議論的人因此輕視祖逖,他卻像沒事一樣。
當時皇帝剛剛在江南站穩腳跟,顧不上北伐,祖逖向皇帝進言道:「晉王室的動亂,不是君王無
道導致百姓叛亂,而是由於各個藩王爭奪權利,自相殘殺,因而令北方胡人有了可乘之機,侵
吞中原。現在遭遺棄的百姓遭到蹂躪,人人都有奮勇抗敵的意志。如果君王能振奮國威,命令
諸將,讓像祖逖這樣的人為統帥,各地的英雄豪傑必定聞風而動,羣起響應,那些陷於困厄的
人也會振奮蘇醒過來,這樣就有洗雪國恥的希望,希望君王慎重考慮北伐中原一事。」元帝於
是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他一千人的糧食,三千匹布,但不發盔甲兵器,讓他自
己籌集。祖逖帶領當年一起流徙江南的軍隊渡江北上,船駛到中流,祖逖用船槳擊打水面,發
誓說:「如果祖逖不能恢復中原而再次渡江,就有如這江水 (
! 意即死在江中)」嚴辭正色,悲壯
激昂,眾人都為他慨歎。渡江之後,他們在江陰駐紮,開始冶鑄兵器,招募了兩千多人後繼續
北上。
41
引申
1
(1) 通過記敍岳飛的生平事迹,反映岳飛關心國事、關愛百姓、謙遜的性格。
(2 分)
(2) 藉着記敍夢中所見,以及描寫春意將盡的情景,抒發對故國的思念。
(2 分)
(3) 藉着記敍唐雎與秦王交涉的經過,反映唐雎不畏強權,有勇有謀的性格。
(2 分)
(4) 通過記敍祖逖的生平事迹,反映祖逖慷慨仗義、關愛百姓、關心國事的性
格。(2 分)
整合
2
(1) 岳飛和祖逖二人都關愛百姓,關心國事:
1
關愛百姓:岳飛每次要調動軍糧,都會擔心百姓的財力會耗盡。祖逖
避亂時,用自己的車馬運載同行的老弱病殘,自己和大家一起徒步行
走,並把攜帶的藥物、衣服、糧食和大家分享。(3 分)
2
關心國事:岳飛知道皇上勤於政事,自己也不會貪圖享樂。祖逖向皇
上提出北伐中原的建議,並領兵北伐,矢志報國。(3 分)
(2) 1
B、C(2 分)
2
行動描寫(2 分)
3
語言描寫(2 分)
第五章
山居秋暝
文言知識
倒裝句
答案
1
謂語前置,應為「蓮動漁舟下」。
2
賓語前置,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應為「不病人之不知己也」。
3
狀語後置,應為「月於東山之上出」
。
4
狀語後置,應為「以煙徐噴」。
5
謂語前置,應為「古來寒鳥鳴,空山夜猿啼」。
語譯
42
1
蓮葉搖動,小漁船順流而下。
2
君子擔心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3
月亮從東山上升起。
4
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中,用煙慢慢地噴牠們。
5
寒鳥在古木上鳴叫,猿𤠣在晚上的空山中啼叫。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秋天(1 分)
(2) 晚上(1 分)
(3) 剛下雨後(1 分)
(4) 山中(1 分)
整合
2
(1) 月亮、松樹、清泉、石塊(2 分)
(2) 靜態描寫(1 分)
(3) 動態描寫(1 分)
(4) 清幽(2 分)
(5) 寫人的活動(2 分)
(6) 1竹林裏歸家的洗衣女,以及蓮葉搖動,小漁船順流而下的情景。
(2.5 分)
解釋
2
聽覺(1 分)
3
歸家的洗衣女的喧鬧聲。(2.5 分)
3
引申
創意
4
(1) 任憑春天的花朵凋謝,我會在山中居留(5 分)
(2) 作者對寧靜純樸的歸隱生活的嚮往(3 分)
我最喜歡秋天。秋風柔和,像能把城巿的廢氣吹走,使空氣煥然一新。樹木並
沒有因秋天的到來而凋落淨盡,樹木雖不像夏天的茂密,但樹葉看起來一片黄
一片綠,十分別緻。(4 分)
(77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山居秋暝》 王維
人迹罕至的山剛下過一陣雨後,晚上的天氣已有秋的涼意。
皎潔的月亮在松林裏照耀,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動。
竹林裏聲音喧鬧,是洗衣女子歸來;水上蓮葉搖動,小漁船順流而下。
任憑春天的花朵凋謝,我會在山中居留。
憶江南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答案
1
(1) 及、比得上
(2) 像、如同
43
2
(1) 滅亡
(2) 丟失、失去
3
(1) 砍
(2) 除去
語譯
1
(1) 徐公不及你漂亮。
(2) 很多官員來直言規勸,門前和庭院像鬧巿。
2
(1) 併吞周朝,滅亡了諸侯。
(2) 宮中丟失了一箱珍珠。
3
(1) 丁丁的伐木聲,嚶嚶的鳥鳴聲。
(2) 以藥物作譬喻,可以除病,但不可以養生。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評價
44
1
(1) C(1 分)
整合
(2) 花朵(1 分)
整合
(3) 江水(1 分)
複述
(4) 「紅」
(1 分)
複述
(5) 「綠」
(1 分)
整合
(6) 反問(2 分)
複述
(7) 「能不憶江南?」
(1 分)
整合
(8) 1
山中的寺 ∕靈隱寺、天竺寺(1 分)
2
在晚上尋找飄落的桂子。(2 分)
3
郡守衙門裏的亭(1 分)
4
觀看錢塘江入海處的潮漲景象。(2 分)
複述
(9)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1 分)
整合
(10) 酒的美味(2 分)
整合
(11) 美女優美的舞姿(2 分)
引申
(12) 讚美和懷念江南之情(3 分)
整合
(13) C(1 分)
複述
(14) 1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1 分)
2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1 分)
3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1 分)
2
我認為香港可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 分)維多利亞港的夜景被喻為是世界
美景。(1 分)另外,乘搭昂坪纜車到天壇大佛遊覽也是不錯的活動。(1 分)
香港也有不少古迹,例如宋王台、李鄭屋漢墓等。(1 分)
(79 字)
(學生自由
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憶江南》 白居易
一
江南多麼美好,風景從前是多麼熟悉。太陽出來,花朵比火還紅豔,春天來臨,江水比蓼
藍還綠。怎能不想念江南?
二
回憶江南,最令我懷念的是杭州。趁着月色在山寺尋找飄落的桂子,在郡亭裏枕着枕頭觀
看錢塘江的潮漲。何時才能重遊杭州 ?
三
回憶江南,其次懷念的是吳宮。品嘗一杯春天釀熟的美酒,觀賞吳地美女漂亮的舞姿。早
晚要和江南再次相逢!
三峽
文言知識
通假字
答案
1
(1) 慧
(2) 聰明、有才智
2
(1) 早
(2) 很早
3
(1) 娶
(2) 嫁娶
語譯
1
你真是不聰明啊!用餘生殘餘的氣力,也不能把山移動少許。
2
顏回二十九歲,頭髮全變白,很早去世。
3
現在如果有人打發她走,我到老也不再娶了。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解釋
1
(1) 三峽的山(2 分)
整合
(2) C、D(2 分)
整合
(3) A(2 分)
解釋
(4) A(2 分)
整合
(5) 聽覺(2 分)
整合
(6) 淒厲悲哀的猿聲(2 分)
2
(1) 陽光 ∕太陽(2 分)
(2) 急速(2 分)
45
整合
3
(1) 山巒(1 分)
(2) 白帝城 ∕白帝山高入雲霄。(2 分)
(3) 猿聲(1 分)
(4) 不住啼叫。(2 分)
(5) 江水急速,船隻一瞬間已經過很多山峯。(2 分)
(6) 江水急速,奔馳的馬和疾風的速度也不及江水。(2 分)
評價
4
三峽水壩工程雖然影響了三峽的景觀及把部分古迹淹沒,(2 分)但它有利防
洪、發電、航運,長遠來說,對民生或經濟都是有利的,因此我認為三峽水壩
工程是必須興建的。(2 分)
(73 字)或;
三峽水壩工程移山填海,工程浩大,雖然可以帶來鉅大的經濟效益,但與此同
時也帶來無可復原的生態災劫,(2 分)例如中華鱘便因為無法回到出生地產卵
而面臨絕種,所以工程是不應動工的。(2 分)
(79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
理即可。)
語譯
《三峽》 酈道元
1
在三峽的七百里,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山崖,重疊的山
峯,遮蔽了天空和太陽。若非正午和半夜時分,就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2
夏天的時候,江水上漲,浸沒山陵,船隻逆流而上,被阻住不能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
急速傳達,清早乘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到達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騎着奔馳
的駿馬,或者駕着疾風,也不比江水快。
3
春、冬兩個季節,有白色的急流和碧綠的深潭,迴旋的清波倒映岸上景物的影子。極高的
山峯上,長着許多怪柏,山崖流下的泉水和瀑布,飛流沖刷在山峯間,山高水清、草木茂盛,
充滿趣味。
4
每逢雨後初晴或是降霜的早晨,樹林清涼,山澗寧靜,高處的猿猴經常長聲鳴叫,連續不
斷,非常淒厲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迴響,悲哀的叫聲很久才消散。所以漁夫唱道:
「巴東 三峽 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早晨,我辭別了高入彩雲的白帝城,遠在一千里外的江陵,只消一天時間,便可以到達。
兩岸上的猿猴不住啼叫,我坐着這輕快的船已經過了很多山巒。
浣花溪記
文言知識
通假字
答案
1
46
(1) 辨
(2) 分辨
2
(1) 披
(2) 覆蓋在肩上 ∕穿上
3
(1) 斑
(2) 頭髮花白
語譯
1
水流的寬大,使兩岸之間,河中小洲之上,隔水望去,連牛馬都分辨不清。
2
手持吳戈,披着盔甲。
3
頭髮花白的老人不會背着東西在路上走了。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B(1 分)
1
整合
(2) 形態(2 分)
整合
(3) 顏色(2 分)
整合
(4) A、B、D(4 分)
引申
(5) 在坎坷的遭遇中仍能抱着安詳不亂的心境(3 分)
整合
(6) 孤傲(2 分)
整合
2
C ➞ A ➞ F ➞ D ➞ B ➞ E(6 分)
整合
3
C(2 分)
解釋
4
(1) 環繞(2 分)
(2) 不久、一會兒(2 分)
創意
5
位於屯門的青山紅樓因為孫中山而著名。清末時,紅樓一帶人迹罕至。後來,
因為孫中山等革命人士曾在紅樓策劃多次的革命行動,紅樓才為人熟悉。(4 分)
(66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浣花溪記》 鍾惺
1
步出成都南門,左邊是萬里橋。橋下的溪水向西折流,溪水細長,彎彎曲曲,像套連的圓
圈,像有缺口的玉環,像衣帶,像圓規,像釣鈎,顏色像明鏡,像美石,像深綠色的瓜,那些
幽深碧綠,在城下迴旋的水流,都是浣花溪溪水聚集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帶,溪水才
有浣花溪的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居在這裏。
2
行走三四里就是青羊宮。溪水彎彎曲曲,有時顯得遠,有時又顯得近,竹子和柏樹一片蒼
翠,對岸到溪流盡頭盡是繁茂的樹木,遠遠望去,像一片薺菜,溪水和草木都清幽秀麗,使心
神和肌膚得以舒適暢達。從青羊宮往西,溪流匯合,有三處建有橋樑,相距不到半里。轎夫說
溪水通向灌縣,或者就是「江從灌口來」的說法。
3
溪流左邊有些人家,溪水有時被屋舍遮擋,不能常常看見,屋舍之間稍有空隙,溪水又在
眼前展現。這樣時斷時續的地方有好幾處,溪岸上人家用樹枝、竹條編紮成門戶,次序井然。
橋的盡頭,有一座亭子座落在道路左邊,題為「緣江路」。過了這裏就是武侯祠,祠前有一條木
板橋橫跨溪水,有臨水的欄杆圍住,在這裏看到題為「浣花溪」的匾額。過了橋是一片小沙洲,
47
小沙洲像梭子橫斜地插在水中,溪水圍繞着小沙洲,沒有橋便無法通行,沙洲上有一座亭子,
題字是「百花潭水」。從這座亭子返回原路,過橋,經過梵安寺,才是杜工部祠。杜甫的塑像清
秀古樸,不必追求惟妙惟肖,想起來杜甫應該是如此的。還有一幅刻在石上的畫像,附有杜甫
的傳記,是通判何仁仲代理華陽縣縣令時所作。碑文破損,無法讀下去。
鍾子說:「杜甫的兩個居所,浣花溪的清淡幽遠,夔州 東屯的險要幽深,各不相同。如果
4
嚴武沒死,杜甫便可以在浣花溪安度晚年,患難的時候朋友實在太重要了!然而是天意要這位
老人增添夔門的一段不平凡經歷。杜甫窮困潦倒,到處奔波,仍然能選擇山水勝地處身,胸襟
安閑,從容不迫,可以應付世事。就像孔子身穿平民的服飾,在陳國大夫司城貞子家中寄居那
樣。」其時是萬曆辛亥年十月十七日。出城的時候好像要下雨,一會兒後天氣轉晴。朝廷使臣到
此地遊覽,大多由按察使、州縣長官邀請宴飲,官帽和車蓋交集,繁多雜亂,人們像磬那樣彎
身作揖,喧鬧嘈雜,將近黃昏的時候趕緊回家。這天清晨,獨自前往浣花溪遊覽。楚人鍾惺寫
作這篇遊記。
整合
(1) 秋天晚上山中的景物。(2 分)
1
(2) 江南,包括杭州、蘇州的景物。(2 分)
(3) 三峽四季的景物。(2 分)
(4) 浣花溪一帶的景色及名勝古迹。(2 分)
整合
2 《山居秋暝》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藉着描寫秋天晚上的景物,表達對純樸生
活的嚮往。(3 分)
《憶江南》運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感情,如詞中
「江南好」、「能不憶江南」、「江南憶」表達了作者懷念江南之情。(3 分)
整合
3
(1) B(1 分)
整合
(2) 步移法(2 分)
引申
(3) 作者厭惡與世俗的官吏為伍(3 分)
第六章
蜀相
文言知識
省略句
答案
1
這句省略了主語「諸葛亮」。
2
這句省略了主語「人們」。
3 「公閱畢」省略了賓語「文」,應為「公閱文畢」。
48
語譯
1
諸葛亮領兵出征尚未取得勝利已先病死。
2
人們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導孩子。
3
廊屋裏有一個讀書人伏在桌上睡着了,他的文章才起好草稿。左忠毅公看完這篇文章,即
脫下貂皮外衣,給那個讀書人蓋上。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丞相祠 ∕武侯祠所見景象(2 分)
整合
(2) C(1 分)
整合
(3) C(2 分)
引申
(4) 因為無人遊覽,景物自為春色(3 分)
引申
(5) 沒有人聽到黃鶯的歌聲(3 分)
引申
(6) 諸葛亮功業未完,壯志未酬(3 分)
引申
(7) 惋惜和同情(3 分)
引申
2
C(2 分)
整合
3
創意
4
押韻字:尋、森、音、心、襟(5 分)
;對偶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
鸝空好音」、「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2 分)
我認為諸葛亮適合做警察。因為他做事盡心盡力,相信能夠為維持社會的治安
而盡力。(2 分)而且他足智多謀,聰明機警,必能偵破各類型的罪案,將犯罪
者繩之於法。(2 分)
(71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蜀相》 杜甫
蜀國丞相的祠堂往何處找尋?錦官城外的柏樹鬱鬱蔥蔥。
映着石階如茵的青草自呈春色,隱棲在綠葉間的黃鶯空有好音。
劉備三顧草廬商議國家大計,輔佐兩朝的老臣竭盡心力。
領兵出征尚未取得勝利已先病死,使得古今英雄永遠淚滿衣襟。
養魚記
文言知識
虛詞(之)
答案
1
1 代詞
2 它∕空地
2
1 結構助詞
2 的
49
3
1 結構助詞
2 的
4
1 代詞
2 牠們∕魚
5
1 代詞
2 這件事
語譯
1
從井中取水把它盛滿。
2
廣遠得使人產生千里江湖的想像。
3
於是求諸漁夫的魚網。
4
買了數十尾魚,童子把牠們養在池中。
5
對這件事有感想,因此寫了《養魚記》。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引申
1
整合
整合
2
(2) 1
位置(2 分)
引申
2
一展抱負的心志(3 分)
引申
3
朝廷裏的小人(2 分)
引申
4
賢德之士(2 分)
引申
5
當權者(2 分)
引申
6
當權者愚蠢和昏庸(2 分)
(1) 1
桷 ∕欂櫨、侏儒;牛溲、馬勃、敗鼓之皮(2 分)
2
小魚(0.5 分)
3
杗 ∕椳、闑、扂、楔;玉札、丹砂、赤箭、青芝(2 分)
4
巨魚(0.5 分)
整合
創意
(1) 當權者用人不當,令無能的人當道,有能的人無法施展才能(3 分)
(2) 1
宰相(2 分)
2
B(2 分)
3
童子(1 分)
3
巿民如果對政府有不滿,可以書面或電話形式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
(2 分)
或到政府總部遞交請願信,也可向傳媒投訴,讓政府正視巿民的意見,從而
改善有關情況。(2 分)
(70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養魚記》 歐陽修
1
屋簷下曲折的走廊前面有塊空地,面積四五丈,正對着非非堂,四周綠竹成蔭,沒有種植
花草,因為是低窪地所以作為池塘。按照空地的地形,挖一口不方不圓的池塘;不用磚圍砌,
不用泥土修建,保持它的自然。隨意用鐵鍬挖深這塊空地,從井裏汲水灌入池塘使池水滿滿。
池水如汪洋,清朗明淨。微風漾起水波,沒有水波則水面平靜,星星、月亮的光彩都映在池
50
上。我在池旁休息,形體狀貌纖毫畢現於池中;循着水面微波沿岸散步,感覺廣遠得使人產生
千里江湖的想像。這足以紓緩和解脫我憂愁壓迫和窮困孤獨的感覺。
2
我求得漁夫的網,買了幾十尾魚,叫童子把牠們放進池塘裏養。童子認為池塘水太少,又
不能擴大容量,於是把小魚放進池塘,而把大魚丟棄。我感到奇怪,便問他,他以為這樣做是
對的。唉!那個童子只怕是愚蠢和昏庸,沒有見識啊!我看見那些大魚枯死在池塘一旁,未能
獲所需,而那些小魚在又淺又窄的池塘裏遊戲,好像很滿足,我有感而發,寫了《養魚記》。
《進學解》
(節錄) 韓愈
先生說:「咦!你過來!大木料做房樑,細木料當椽子,柱頂上承托棟樑的方木、樑上的短
柱、門樞、門中央的短柱、門閂、門框兩側的木柱,各得其所。用它們把房子建成,這是工匠
的技術呀。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等藥物,收集並儲存起來,一無
遺漏,以備日後之用,這可是醫師的良好習慣。選拔人才看得分明、態度公正,能力強的和能
力弱的都能量才錄用,委曲周全是一種美德,超卓則可叫做傑出,比較和衡量各人的長短處,
不論具有甚麼才能的人都能恰當地任用,這就是宰相治理政事的方法。
墨池記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答案
1
(1) 靠近、接近
(2) 將要
2
(1) 埋沒、荒廢
(2) 荒蕪
3
(1) 推崇、注重
(2) 喜好
語譯
1
(1) 王羲之仰慕張芝,曾學習他靠近池邊練習書法。
(2) (韓重)臨離開墳墓時,(紫玉)拿出一顆直徑一寸的珍珠送給韓重。
2
(1) 雖然只是一技之長,也不讓它埋沒,因此連他的遺迹也一併重視嗎?
(2) 渭北的田園荒蕪,在江西的日子已過去了。
3
(1) 人有一技之長就使後代人推崇到這地步。
(2) 王笑着說:近代美人喜愛肥胖。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1
臨川東面的新城。(2 分)
2
低而深,方而長。(2 分)
3
王羲之學書法的遺迹。(2 分)
51
引申
(2) C(2 分)
整合
(3) 有天生的才能(1 分)
整合
(4) 後天的努力(1 分)
整合
(5) 道德修養的學習(2 分)
整合
(6) 要靠後天努力才能獲得成果(4 分)
整合
(7) C(2 分)。第一項陳述正確。第二項陳述錯誤,作者推測王君行為的目的是
王君欣賞別人的一技之長。
解釋
整合
(8) D(1 分)
整合
(9) 加強語氣,給人無可置辯的感覺(3 分)
2
(1) 勉強(2 分)
(2) 同「彰」,彰明、明顯(2 分)
評價
3
我十分同意這句話。天賦優越的人如後天不努力,做事當然不能成功,可能連
天賦的才能也會逐漸消失。(2 分)而且,資質平庸的人,如科學家愛因斯坦,
也全憑後天的努力而取得成果。(2 分)
(79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
可。)
語譯
《墨池記》 曾鞏
1
臨川的東面,有塊突起的高地,它面對着一條溪流,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低窪的
長方形水池,叫王羲之的墨池,荀伯子在《臨川記》裏這樣記載的。王羲之仰慕張芝,曾學習他
在池邊練習書法,把池水都染黑了,這裏是王羲之洗墨的遺迹,難道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2
當王羲之不願被人勉強做官的時候,曾遍遊東方,泛舟出海,在山水之間尋找樂趣;難道
在他盡情遊玩的時候,曾經在這裏休息嗎?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才入佳境,那麼他的能力,
也是因為他刻苦用功得到的,而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但後世沒有能夠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
是他們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那麼刻苦學習的精神怎麼可以缺少呢?更何況要在道德方面取
得很高的成就?
3
墨池旁邊,現在是撫州州學的校舍。教授王盛深怕關於墨池的來歷不為人所知,就寫了「晉
王右軍墨池」這六個字懸掛在門前兩柱之間為標誌。他又對我說:「希望你能作記。」我推測王
君的心意,難道不是因為喜愛別人的長處,雖然只是一技之長,也不讓它埋沒,因此連他的遺
迹也一併重視嗎?或者是想推崇王羲之臨池苦學的事迹來勉勵那些學生嗎?人有一技之長,就
使後代人推崇到這地步,更何況有道德修養的人流傳下來的好作風和令人思慕的美德,對後世
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4
52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作記。
芋老人傳
文言知識
古今詞義
答案
1
(1) 等到
(2) 比得上、和
2
(1) 謝罪
(2) 多謝、表示感激
3
(1) 懂得高深事理
(2) 懂得、有認識
4
(1) 睡醒
(2) 進入睡眠狀態
語譯
1
等到做了官員,就因為貪污及行為不檢被罷免。
2
老人話未說完,宰相十分驚慌,趕着向老人謝罪。
3
老人是懂得高深事理的人。
4
閑暇的時候,沒有甚麼事做起來不是從容自在的,睡醒時,東面窗戶已經滿是陽光。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B(2 分)
整合
2
相國再吃芋時,覺得味道不及在芋老人家吃的芋,因此希望芋老夫婦再次烹調
甘香的芋給他品嘗(3 分)
整合
3
(1) 時間、地位會改變人(3 分)
(2) 1
丈夫獲得功名後,寵愛妾侍,遺棄妻子,使她哀傷而死(2 分)
2
城東有甲乙兩個同學,他們共用家具和衣服,關係親密(2 分)
3
朋友(1 分)
4
做官後,某人的兒子因為貪污及行為不檢被罷免(2 分)
5
學業(1 分)
6
祖宗、國家、個人身份、皇帝的恩寵(2 分)
(3) C(2 分)
整合
4
C(2 分)
。第一項陳述正確。第二項陳述錯誤,作者稱讚的對象是芋老人,並非
相國。
解釋
5
(1) 輔助(2 分)
(2) 立即、就(2 分)
評價
6
我不認為這現象在現代較古代普遍。人會否因為今天的情況而忘記過去,雖與
外在環境有關,(2 分)但關鍵因素還是個人的品格。如為人堅定或念舊,一定
不會忘記過去的情義或承諾。(2 分)
(79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53
語譯
《芋老人傳》 周容
1
芋老人是慈水 祝家渡人。兒子外出做雇工,他獨自與老伴住在渡口。有一天,一個書生來
到屋簷下避雨,衣服濕透,兩袖單薄,身影更加顯得瘦弱。老人請他進屋坐下,得知他從府城
參加童子試歸來。老人略懂詩書,跟書生交談了好一陣,還讓老伴煮了芋頭端上來。書生吃完
了一盤,又端上一盤,書生飽餐了一頓,笑着說:「此後忘不了您老人家的芋頭。」雨停了,書
生告辭離去。
2
十幾年後,書生以科舉考試第一等成績做了宰相。偶爾讓廚師煮芋頭,剛吃就放下筷子歎
氣說:「怎麼從前祝家渡口老人的芋頭又香又甜呢!」於是派人尋找老夫婦,並用車子接到京
城。縣丞、主簿聽說此事,都以為老人與宰相有交情,邀請老人見面,並以平等之禮相待,從
此老人的兒子也不用做雇工了。
3
老夫婦到了京城,宰相問候老夫婦說:
「不能忘記您老人家的芋頭啊,現在勞煩您老伴再
煮一次芋頭吧。」不一會兒,老婦人端上烹調好的芋頭,宰相吃了一口,又放下筷子說:「怎麼
從前的芋頭又香又甜呢?」老人上前說:「這仍然是從前的芋頭,而你覺得從前的芋頭又香又
甜,並不是煮芋頭的方法有甚麼不同,而是時間、地位把人改變了。宰相當初從府城徒步幾十
里路,在途中遇雨疲累不堪,不會挑選食物;如今廳堂裏有烹製的美食,朝廷上分得皇帝賞賜
的食物,大擺筵席,菜肴十分豐盛,還能感覺到芋頭的香甜嗎?我感到欣慰的是,你忘記了的
只是芋頭的味道。我年邁了,聽聞的事情不少:村的南面,有一對安於貧困的夫妻,妻子紡線
織布、汲井水、舂米,輔助丈夫讀書,勤勞辛苦。丈夫有幸獲得功名,竟然寵愛妾侍,拋棄了
妻子,使她抑鬱而死。這是像看待芋頭一樣看待他的妻子啊。城東有甲乙兩個同學,他們同用
一個硯台,同點一盞燈,同靠一個窗口,同睡一張牀,關係親密,早晨起來分不清二人的衣服
和鞋子。後來乙先中舉,走上了仕途,聽說甲失意落魄,嘲笑他、不照顧他,交情因為人的變
化而斷絕。這是像看待芋頭一樣看待他的朋友啊。更聽說某家的兒子,讀書時,盼望日後實現
志願,要廉潔、能幹像古代某賢哲,忠誠、孝順像古代某孝子,等到做了官,卻因為貪污和行
為不檢被罷免。這是像看待芋頭一樣看待他的學業啊。上面這些事,還可以說得過去,更驚人
的是我的鄰居有所私塾,曾聽到那裏的老師給學生講述前代的故事,某朝代有將、相,有卿、
尹,有刺史、守、令等朝廷內外文武官員,有的繫金印、結紫帶,身份高貴;有的握馬韁、揭
帷幕,氣派不凡。可是朝廷一旦發生事變,災禍從外面乘機侵入,他們就下跪叩頭,投降歸
順,惟恐落後,竟然把國家、身份、皇帝的恩寵像芋頭一樣看待了。如此看來,世人因今天的
情況而忘記過去的,又豈只放下筷子不吃芋頭這等事呢!」
4
老人話未說完,宰相十分驚慌,趕着向老人謝罪:「老人是深明大道理的哲人!」宰相贈老
人豐厚的財物並送他還鄉。從此芋老人名聲大振。
5
筆者評論:芋老人能與宰相偶然相遇並結緣,真是奇事!不知宰相像哪一種人,能否無愧
於芋老人的言論?無論如何,從他沒忘記老人贈芋一事來看,本來已經比那些把芋老人都看作
芋頭的人好了。特別令人奇怪的是,老人雖知詩書,又怎會能言善辯到如此程度,難道真是道
行高深的賢哲嗎?或是傳聞言過其實呢?唉!世上真有些高官顯貴講不出來,平民百姓卻能透
徹闡述的道理,事情往往就是如此。
54
整合
1
(1) 劉備三顧草廬請諸葛亮輔助;諸葛亮輔助劉備、劉禪兩朝君主;諸葛亮在
領兵征伐途中死亡。(2 分)
整合
整合
(2) 王羲之不喜歡做官,曾遨遊四海;他的書法到晚年才入佳境。(2 分)
引申
(3) 對諸葛亮功績的肯定,並對他功業未就的情況表示感慨。(2 分)
引申
(4) 無論做學問,還是道德修養的學習都是要刻苦努力。(2 分)
2
(1) C(2 分)
(2) 通過芋老人和書生的故事,說明時間和地位把人改變的道理,並諷刺因地
位改變而忘舊的種種態度。(3 分)
(3) 通過童子棄大魚養小魚的故事,諷刺當權者用人不當,使朝廷出現羣小得
志,大材遭棄用的情況。(3 分)
評價
3
我認為《芋老人傳》中的書生是《養魚記》中的巨魚。書生經過多年的努力,以
科舉考試第一等的成績做了官;(2 分)而且做官後,沒有忘記貧困時老人贈芋
一事,這反映他念舊,飲水思源的性格。這些都是成為賢德之士的必要條件,
正是歐陽修在《養魚記》中所說的巨魚。(2 分)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
可。)
第七章
河中石獸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答案
1
(1) 沒入水中
(2) 沉迷、沉溺
2
(1) 埋沒
(2) 堵塞
3
(1) 信服
(2) 穿着
4
(1) 固然、當然
(2) 堅定、堅決
語譯
1
(1) 兩隻石獸一起沒入水中。
(2) 在皇宮裏沉迷喝酒玩樂。
2
(1) 石獸淹沒在沙中,會愈沉愈深。
(2) 往日,大禹堵塞洪水,疏通江河。
3
(1) 大家信服,認為他說的有理。
(2) 不是某身份地位的人,不得穿着代表其身份地位的服飾。
55
4
(1) 到下游找,固然不對。
(2) 管仲堅定勸諫,(齊桓公)不聽。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找不着(0.5 分)
(2) 下游(1 分)
(3) 順流沖到下游(2 分)
(4) 找不着(0.5 分)
(5) 底部(1 分)
(6) 石頭又硬又重,泥沙的質地鬆散。石獸淹沒在沙中,會愈沉愈深。(3 分)
(7) 找不着(0.5 分)
(8) 上游(1 分)
(9) 因為水流的反沖力使石頭下迎水那一面的沙土出現坑穴。石頭翻倒在坑穴
中,並在不斷翻滾,便會逆流而上。(3 分)
(10) 找着(0.5 分)
整合
2
(1) D(1 分)
(2) 石頭(1 分)
(3) 泥沙(1 分)
引申
3
A(2 分)
解釋
4
(1) 因為(2 分)
(2) 就 ∕於是(2 分)
(3) 嗎(2 分)
(4) 既然這樣,那麼(2 分)
創意
5
我們應該抱着客觀開放的態度,向有關專家、學者請教,並從不同的途徑搜集
參考資料;(2 分)然後綜合過往經驗,並從理性的角度分析各類資料,從而找
出真相。(2 分)
(69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河中石獸》 紀昀
在滄州南面,有一座靠近河邊的寺廟,大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隻石獸也沒入水中。經過
十多年,和尚募捐重修寺廟,他們到河中尋找那兩隻石獸,卻找不到。和尚認為石獸是順流沖
到下游去,於是駕着幾隻小船,拖着鐵耙在水中尋找,尋找了十多里也不見蹤迹。一個講學家
在寺院裏開館講學,聽後便笑道:「你們不懂其中的道理。石獸不是木屑,怎能被河水沖走呢?
因為石頭又硬又重,泥沙的質地鬆散,石獸湮沒在沙中,會愈沉愈深。你們沿河去找,不是顛
倒了嗎?」大家信服他,認為他說的有道理。一個護河的老兵聽了,又笑道:「凡在河裏丟了
56
石頭,應當到上游去找,因為石頭又硬又重,泥沙的質地鬆散,水流不能沖走石頭,它的反沖
力量,一定把石頭下迎水那一面的沙土沖出坑穴來,愈沖愈深。當坑穴有石頭的一半大小時,
石頭必定會翻倒在坑穴中。水再沖,石頭又翻倒,這樣翻轉不停,石頭就逆流而上了。到下游
找,固然不對;到河底去找,不是更荒唐嗎?」和尚按照老河兵的話到上游找,果然在幾里外的
地方找到石獸。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還多呢。根據自己所知道
的一點道理就主觀地作出判斷,可以嗎?
隕星
文言知識
詞類活用
答案
1
(1) 遠近的人
(2) 形容詞作名詞
2
(1) 用匣子
(2) 名詞作狀語
3
(1) 豐厚的禮物
(2) 形容詞作名詞
4
(1) 在道路上
(2) 名詞作狀語
語譯
1
遠近的人皆看見,火光顯耀,照亮天空。
2
至今用匣子收藏着,遊人來了才打開匣子展示。
3
公子聽說這個人,前往邀請,想送他豐厚的禮物。
4
未到達,在道路上口渴而死。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如雷鳴般大(1 分)
(2) 在東南方(1 分)
(3) 像月亮一般大(1 分)
(4) 有一聲震響(1 分)
(5) 在西南方(1 分)
(6) 有一聲震響(1 分)
(7) 在宜興縣縣民許氏的園中(1 分)
(8) 火光熊熊照亮了天空,燒毀了許家園子的籬笆。(3 分)
整合
2
(1) 形狀像拳頭那麼大,一頭稍尖。(2 分)
(2) 溫度很高,隕星墜地很久後,還有熱氣。(2 分)
(3) 顏色像鐵。(2 分)
(4) 重量和鐵差不多。(2 分)
57
整合
3
C(2 分)
。第一項陳述錯誤,本文只通過視覺和聽覺來描述隕星墜落的過程。第
二項陳述正確。
整合
4
(1) B(2 分)
(2) 1
2
C(2 分)
C(2 分)。第一項陳述正確。第二項陳述錯誤,
《隕星》文中是說王無咎
為常州隕星墜落一事作詳細紀錄,並沒有說作者參考了王無咎的紀錄
而寫成《隕星》一文。
評價
5
我認為香港人迷信。很多香港人都迷信於風水命理,認為它有助改變自身的命
運。(2 分)而且,很多香港人崇拜黃大仙、天后等神,他們深信這些神能帶給
他們平安和福澤。(2 分)
(72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隕星》 沈括
治平元年,在常州,有一天日落時,天上有如雷鳴的巨響,原來是顆大星,幾乎像月亮那
麼大,在東南方出現。一會兒又有一聲震響,大星移到西南,再震響一聲,就掉落在宜興縣縣
民許氏的園中。遠近的人都看見了,火光熊熊照亮了天空,許家園子的籬笆都被燒毀了。這
時,火熄滅了,看見地上有一個洞像杯子那麼大,十分深,往下看,隕星在裏面光亮閃爍,過
了許久才漸漸暗下去,但還很熱,不能接近。又過了很久,挖開洞,有三尺多深,就挖到一塊
圓的石,還是熱的,像拳頭那麼大,一頭稍尖,顏色像鐵,重量也和鐵差不多。州官鄭伸得到
了這塊隕石,送到潤州 金山寺,至今還用匣子收藏着,遊人來就打開匣子讓他看,王無咎為這
件事作了詳細記載。
《虹》 沈括
世人傳言虹能入溪澗飲水,確實如此。熙寧年間,我出使契丹,到了最北的黑水境 永安
山下駐紮起帳篷。當時剛剛雨後轉晴,我看見虹降落到帳篷前的水澗中。我與同僚靠近水澗觀
察它,只見虹兩頭都垂到水澗中。我讓人渡過水澗,隔着虹與我們對立着,相隔幾丈遠,中間
像有層薄紗隔着。這虹從西往東望就能看見,大概是夕虹。站在澗東向西望,因為太陽光太耀
眼,甚麼都看不到。過了很久,虹稍稍移向正東方,然後越過山離去了。第二天行了一段路,
又再看見了它。孫彥先說:「虹是雨中太陽的影子,太陽照在雨上就會有虹。」
分析
《隕星》分為三部分:
1 (「治平元年」至「許氏藩籬皆為所焚」)寫隕星的出現和墮落的經過。
2 (「是時火息」至「重亦如之」)描述隕星的形狀、溫度、顏色、重量。
3 (「州守鄭伸得之」至「王無咎為之傳甚詳)交代隕星保存的地方,王無咎為它作
詳細紀錄等。
58
地震
文言知識
詞類活用
答案
1
(1) 穿衣服
(2) 名詞作動詞
2
(1) 敲鼓
(2) 名詞作動詞
3
(1) 保全
(2) 形容詞作動詞
語譯
1
(男女)爭着互相訴說,都忘了自己沒有穿衣服。
2
咚咚地敲着戰鼓,兩軍的兵器已經接觸,拋棄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3
誰料想到現在卻是年輕的死了,而年長的還活着,身體強壯的夭折了,而有病的卻保全
下來?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1) 地震的聲音像打雷般,往東南方傳過來,向西北方而去。(3 分)
(2) 大家互相對望,大驚失色。(3 分)
(3) 人們各自趕快跑了出來;人們感到頭暈沒法站立,坐在地上,隨着地東倒
西歪。(3 分)
(4) 只見男的女的裸着身體聚在一起,爭着互相訴說,都忘了自己沒穿衣服。
(3 分)
整合
2
C(2 分)
。第一項陳述錯誤,作者和表兄對飲時,地震還未發生。第二項陳述正
確。
整合
3
A(2 分)
整合
4
(1) 人們在驚恐萬分,慌忙失措的時候,忘記了穿衣服(3 分)
引申
解釋
5
(2) A、B(3 分)
(1) 的(2 分)
(2) 沒特別意義(2 分)
創意
6
(1) 發展可靠的地震預測儀器,讓政府有所準備,例如在地震發生前疏散在震
央附近的巿民。(2 分)
(2) 向巿民提供防震的教育,並定期進行演習,讓巿民學會在地震發生時保全
性命。(2 分)
(80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59
語譯
《地震》 蒲松齡
1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發生了大地震。我正好在稷下作客,正和表兄李篤之對着燭光
飲酒。忽然聽到像打雷般的聲音,往東南方傳過來,向西北方而去。大家都吃了一驚,不知道
發生甚麼事。一會兒,只見桌子左右搖擺,上下顛簸,酒杯也傾倒了;屋樑、椽子、柱子都斷
裂,發出響聲。大家互相對望,大驚失色。過了許久,才知道是地震,各自趕快跑了出來。只
見樓閣房舍倒下來又拱起;牆倒屋塌的聲音,與小孩的哭叫聲,喧鬧嘈雜,像水在鼎裏煮沸。
人們感到頭暈沒法站立,坐在地上,隨着地東倒西歪。河水傾瀉潑到岸上有一丈多高,滿城雞
啼狗吠。過了約一個時辰,地震才稍定。再看街上,只見男的女的裸着身體聚在一起,爭着
互相訴說,都忘了自己沒穿衣服。後來聽說某處的井傾斜,不能汲水;某家的房屋朝南變成朝
北;棲霞的山裂開,沂水下陷出現洞窟,面積幾畝大。這真是不平常的變化啊。
2
城中有個婦女,晚間起來便溺,回來看見狼叼走了她的兒子。她急忙和狼爭孩子,狼一鬆
口,婦人便把孩子奪了回來,緊緊抱在懷中。狼蹲在她面前不肯離去。婦人就大喊大叫,鄰人
一起跑過來,狼才嚇跑了。婦人鎮定下來後很是高興,指天畫地,敍述狼叼走孩子的情景,自
己奪回孩兒的情況。過了很久,忽然醒悟到自己身上一絲不掛,就跑走了。這和地震時男男女
女都忘了穿衣服,是同樣的情景。人在惶恐緊急時想不到甚麼辦法,是何等可笑啊!
分析
《地震》分為兩部分:
1 (第 1 段)寫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地震發生時的情況。
2 (第 2 段)記敍婦人從狼口奪兒的故事,藉此嘲笑人在驚恐萬分下,慌忙失措的
行為。
活板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答案
1
(1) 廣泛、興旺
(2) 讚美
2
(1) 用手或指尖往下壓
(2) 抑制、止住
3
(1) 準備
(2) 具有、具備
語譯
1
(1) 唐代人還沒有廣泛使用(雕板印刷)。
(2) 質性敦厚和心志正直,德行高尚的人都讚美。
2
(1) 就用一塊平板壓在上面。
(2) 抑制豪强,扶助弱小。
3
(1) 這塊板剛印完,第二塊板已經準備好。
(2) 有了妻子兒女,對雙親便不那麼孝順了。
60
閱讀理解問題
答案
整合
(1) 雕板印刷(2 分)
1
整合
(2) C(1 分)
整合
(3) 木材(1 分)
整合
(4) 黏土(1 分)
整合
(5) D(2 分)
引申
(6) C(2 分)。第一項陳述正確。第二項陳述錯誤,文中作者只陳述畢昇創作活
板印刷的技術,並沒有表揚他。
整合
2
(1) 宋仁宗慶曆年間(1 分)
(2) 畢昇(1 分)
(3) B ➞ F ➞ D ➞ E ➞ C ➞ A(6 分)
整合
3
(1) 大量印製,方便快捷。(2 分)
(2)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
可就。(1 分)
(3) 字印易於收藏∕字印可循環再用(2 分)
(4) 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1 分)
(5) 使用後易於清理(2 分)
(6) 用訖再火令藥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 分)
評價
4
盜版的問題使人們漠視知識產權,令原創者的創意動力大減,打擊本地創作。
(2 分)而且,盜版的產品較正版的便宜,消費者多選購前者,損害原創者的利
益,間接影響社會經濟。(2 分)
(76 字)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語譯
《活板》 沈括
雕板印刷書籍,唐代人還沒有廣泛使用。從五代 馮道雕板印《五經》開始,以後的典籍書
冊,都採用雕板印刷。宋仁宗 慶曆年間,一個名叫畢昇的平民,發明了活板印刷。他的方法是
用黏土雕字,厚薄像銅錢的邊,每個字做成一個印,用火燒烤它,使它變得堅硬。首先預備一
塊鐵板,上面覆蓋一些松脂、臘和紙灰之類的藥料,印刷的時候,就拿一個鐵模放在鐵板上,
然後把字密密地排上。排滿一個鐵模就是一板,把它拿到火上烘烤,藥料稍為熔化,就用一塊
平板壓在上面,這樣鐵板上的字就像磨刀石一樣平整。如果只印兩三本,還不算簡便,如果印
幾十、幾百、幾千本,那就非常快了。人們經常做兩塊鐵板,一塊板在印刷時,另一塊板已經
在排字了,這塊板剛印完,第二塊板就準備好。兩塊鐵板交互使用,瞬間就能完成。每一個字
都有幾個印模,例如「之」、「也」等字,每個字各有二十多個印模,用來準備同一板內重複出現
的字。不用的時候,就用紙條貼上標籤,每個韻的字做一個標籤來記認,用木格把字印儲存起
61
來。遇到平時未曾準備的生僻字時,馬上刻製,用柴火烘烤,轉眼間便能製成。不用木材做字
印是因為木材的紋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會高低不平,而且會和藥料黏在一起,取不下來。它
比不上用火燒的黏土,印完之後用火烘烤,使藥料熔化,然後用手輕輕抹拭,字印就會自然脫
落,完全不沾藥料。畢昇死後,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子姪得到了,至今仍珍藏着。
整合
1
(1) 河水的侵蝕和搬運現象(1.5 分)
(2) 隕星墜落的過程及隕星的特質(1.5 分)
(3) 地震的現象(1.5 分)
(4) 活字板印刷術(1.5 分)
整合
2
(1) 記敍(1 分)
(2) 和尚在河裏尋找兩隻石獸的故事(2 分)
(3) C(1 分)
(4) 說明(1 分)
(5) 活字板印刷術的發明、原理及操作步驟(2 分)
引申
3
(1) 天下的事不能只憑臆測來判斷。(2 分)
引申
(2) 人在驚恐萬分下,慌忙失措的行為十分可笑。(2 分)
評價
(3) 我同意《河中石獸》作者的想法,因為作者的想法很有道理,人如果只憑一
些道理就主觀地作出判斷,判斷往往並不準確。但我不同意《地震》作者的
想法,人在驚恐萬分下所做的慌忙失措的行為是自然反應,即使是作者,
在同樣情況下也會做出類似的行為,所以這些行為並不可笑。(3 分)
(學生
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62
啟思出版社
啟思為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之註冊商標
3
牛津大學出版社隸屬牛津大學,致力弘揚牛津大學推動優質研究、
學術和教育的宗旨,出版業務遍佈全球
牛津 紐約
奧克蘭 開普敦 達累斯薩拉姆 香港 卡拉奇
吉隆坡 馬德里 墨爾本 墨西哥城 內羅畢
新德里 上海 台北 多倫多
並於世界各地設有辦事處
阿根廷 奧地利 巴西 智利 捷克共和國 法國 希臘
危地馬拉 匈牙利 意大利 日本 南韓 波蘭 葡萄牙
新加坡 瑞士 泰國 土耳其 烏克蘭 越南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9
第一次印刷 2009
印次(即最小之數字)10 9 8 7 6 5 4 3 2 1
本書版權為牛津大學出版社所有。若非獲得本社書面允許,或能援
引清晰的法律條文為據,或取得適當的複印版權機構認可,不得用
任何方式抄襲及翻印本書任何部分的文字和圖片。如需翻印本書作
其他用途,須事先致函下址向牛津大學出版社版權部查詢。
本書不得以異於本書原樣的裝訂方式或裝幀設計發行。凡使用本書
者均受本條款和本書一切有關版權的條款約束。
ISBN: 978-0-19-548885-2
出版: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
香港鰂魚涌英皇道979號太古坊和域大廈東翼十八樓
印刷:香港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