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Winkie Cheung

《始得西山宴遊記》溫習筆記

advertisement
12 篇指定文言篇章: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溫習筆記
◼
➢
◼
➢
◼
➢
➢
➢
➢
◼
➢
➢
◼
➢
➢
➢
◼
➢
➢
遊記類散文
將自然景致的摹寫與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結合在篇什之中。蘊含作者個人
的感情或人生體悟。
柳宗元感「恆惴慄」的原因:
因參與王叔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後又被貶為柳州刺史。
柳宗元被貶官後經常遊玩山水的原因:
排解憂悶:作者仕途失意,心情抑鬱,經常感到懼怕,藉遊山玩水,消解
惶恐不安。
消磨閑暇:作者出任永州司馬這種清閑的官職,平時除了讀書寫作外,便
無事可做,唯有寄情山水,消磨閑暇。
永州山水奇特:永州在湖南零縣,山水風光,奇特秀麗,加上人跡罕至,
很多美景不為人知,故此引起作者尋幽探勝的興致。
免受政治牽連:作者不敢在地方上有所表現,怕再受牽連,故寄情山水,
轉移政敵的視線。
不先寫西山的原因:
製造懸念:文章題目已清楚指出描寫對象是西山,但文章開頭卻不提西
山,使讀者產生懸念,更想知西山的特點,這樣第一段的描寫是為正面描
寫西山作鋪墊。
襯托:文章開首先不寫西山,而寫遍遊永州,以為已盡遊永州山水,為下
文作襯托。後寫發現西山,才領略到西山那獨特景色,並沉醉其中。使讀
者對西山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亦顯得更曲折。
如何呈現西山之特立
寫數州的土地都在衽席之下,表示西山之高。
眼之所見,高山像小幽谷、像洞穴,千里之地縮成尺寸,結集在一起。
寫山被青煙和白雲纏繞,與天際相接。
作者再無「恆惴慄」之感的原因:
心境方面:望向西山的壯闊,感受大自然的偉大與個人的渺小,個人的不
幸與大自然相比,實是微不足道,被貶的鬱悶至此一掃而空,甚至忘卻自
身的存在,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再無惶恐的感覺。作者看見高聳的西山
不與周圍小土丘為類,頓悟破除執著,不再受一般世俗的困擾。
行為方面:因西山的景色令作者變得心情開朗,縱使到了黃昏,亦不捨得
離去,「惴憟」之感已經消失。
頁 1 / 3
12 篇指定文言篇章: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
➢
➢
本文之寓意:
懷才不遇:本文極寫西山的奇異怪特,而如此奇特的西山竟被人遺棄,沒
人欣賞,這正好反映作者的遭遇:既有才華,但卻不獲重用。
不與世俗同流:西山的傲然挺立,不與培塿為類,表明了作者的卓立不
群,不與朝廷小人為伍,故西山不同凡俗的形象,正是作者自我的寫照。
◼
➢
緊扣題旨:作者如何點明「始」、「宴」、「遊」三個意思:
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指異之」、「然後知吾嚮之未始游,游於是
乎始」三句點出了「始」字之意。
➢
宴:「傾壼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引觴滿酌,頹然就醉」兩處點出
「宴」字之意。
遊:「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洋洋乎與造物者游」、「然後知吾嚮之未始
游,游於是乎始」三句點出「遊」字之意。
➢
◼ 句式多變
➢ 多用短句,小用長句:
三字句:「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四字句:佔最多數,如:「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岈然洼然,四望如一」
優點:短句多可令節奏輕快,產生動感。
➢ 頂真句:
「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覺而起,起而歸。」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
優點:頂真句能反映事物或動作之間的聯貫性,產生上下文互扣的效果。
➢ 排比句:
「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
「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優點:使句子音節響亮,氣勢充沛。
頁 2 / 3
12 篇指定文言篇章: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
➢
➢
➢
➢
本文運用的其他修辭技巧
對偶:「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緩而登,箕踞而遨」、「悠悠乎與顥氣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好處:句式整齊,使句子音節諧和,增加節奏感。
疊字:「施施」、「漫漫」、「悠悠」、「洋洋」等。
好處:增強文句的節奏感,亦能強調動作的重複性。語氣舒緩。
借代:以「培塿」借代朝廷中的小人。「縈青繚白」,「青」代指青山,
「白」指白雲。
好處:形象化、具體、引發聯想
錯綜:「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
好處:變換語詞的次序(交蹉語次),形成句型工整的句中對,同時具有
音響上的韻律感。
2019
一、「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
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
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這段文字有何特色?(2 分)
答案:駢散交錯有致
二、作者在西山之巔所見的景物有何特別之處?試以自己的文句指出一項。(2
分)
永州附近數州群山看起來十分渺小【或】四野無邊無際,外與天際,四望如
一。
三、為什麼有關景物可使他從「恆惴慄」的心情中釋放出來?試略加說明。(3
分)
作者被貶官後常擔憂讒言而「惴慄」;可是遊西山後,看見西山巍峨高崇,特立
傲群,不與培塿山丘為類,能與天地浩氣同遊,遂了解到憂讒和畏譏,看重個
人得失,是世俗的執念,其胸襟和思想之卑微,與四周土壤和山岳之渺小無
異。故明白到早前執着個人得失之不智,並體悟大道,心境才豁然開朗起來,
從恆惴慄之中釋放出來【或】
遊西山之前,作者因被貶官,常擔憂再為讒言所傷而感「惴慄」;他登上西山,
眼見大自然景物的界線消失淨盡,感悟到個人與自然融和無間,生命與宇宙浩
氣合一,人與天地融為一體,萬物無分彼此,又何來個人得失榮辱?所以他能
夠從惴慄之中釋放自己,心情豁然開朗。
頁 3 / 3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