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思覺失調症 A. 流病 Ø 終身盛行率約為百分之一,可能合併出現憂鬱或強迫症狀,在兒童青少年期發 病者預後較差 Ø 到急診的原因:自殺>藥物>失眠 B. 病因 Ø 腦部會有神經元樹突或軸突減少的情形,腦部結構性變化如腦部灰質減少可能 在疾病早期就出現 C. 病程 Ø 知覺障礙常見有聽幻覺及視幻覺 Ø 思考障礙分為「形式」和「內容」,與 delusion 相關的皆屬「內容」,如被害 妄想、關係意念、被跟蹤妄想。「形式」為思想之表達與組織出現障礙,如思 考聯結鬆弛、新語症、思考停頓、意念飛躍,此症狀可透過書寫文字或口語表 達觀察 Ø 患者較一般人可能有較多暴力行為,但並沒有較多殺人行為 Ø 思覺失調症殘餘型:沒有正性症狀,只有負性症狀 Ø 情感性思覺失調症: 此症之診斷,必須有一段時間同時存在 schizophrenic symptoms 與 affective symptoms,患者的家屬比一般人更易得到思覺失調 症,預後較思覺失調症佳,相較於主要症狀為 schizophrenic symptoms,主 要症狀為 affective symptoms 的患者預後較佳 Ø 錯覺是知覺器官的訊息錯誤接收,例如:把 A 當成 B。幻覺卻是知覺器官的信 訊錯誤創造,例如: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當成 A 或 B。 D. 預後 Ø 好的預後因子:晚發性、有明顯前驅因素、急性發作、病前社交工作情況佳、 有情緒症狀、已婚、有情緒疾病家族史、好的支持系統、正性症狀、 Ø 不好的預後因子:早發性、無明顯前驅因素、隱微發作、病前社交工作情況不 佳、社交退縮、自閉行為、單身、思覺失調家族史、支持系統不佳、負性症狀 Ø 10-13%自殺死亡 E. 治療 Ø 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團體心理治療、職能治療 Ø 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出現 EPS 者,也可能較有機會出現遲發性運動異常 F. 其他 Ø Bleuler 是第一個取名 schizophrenia 之學者,認為精神分裂症患者之功能不一定 會持續惡化,Bleuler 4 As 內含 associations、autism、affect 及 ambivalence Ø Kraepelin 提出現代精神病三大分類: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妄想症 貳、情感性精神疾患 A. 重度憂鬱症 Ø 盛行率,女性通常是男性的兩倍,平均發作年齡約為 40 歲 Ø 有關的神經化學傳導物質包括:norepinephrine、serotonin、dopamine 等 Ø 憂鬱症患者的睡眠總時數減少,快速動眼期增加,REM latency 縮短,慢波睡眠 減少、早醒性失眠、增加夜醒次數及睡眠時核心體溫較高 Ø 重度憂鬱症患者若合併精神病症狀、發病時間早、有 bipolar I 家族史、曾因服 用抗憂鬱藥物出現輕躁,往後病程進展為第一型雙極性疾患機率較高 Ø melancholic 特徵:早上更憂鬱情緒,主要特徵為缺乏興趣、早醒與體重下降等 Ø 產後憂鬱症:懷孕到產後四周內發作,常會有自殺或傷害新生兒的想法,終生 罹患重鬱症的風險較高 Ø 重度憂鬱症的家族遺傳關聯性低於雙極性疾患 Ø 甲狀腺功能低下可能是難治型憂鬱症的原因之一 Ø SSRI:fluoxetine、paroxetine、sertraline Ø Serotonin syndrome:高燒、激動、反射亢進、顫抖、瞳孔放大及腹瀉 Ø 光照療法、睡眠剝奪、迷走神經刺激 B. 躁鬱症 Ø bipolar I disorder:只要有一次躁症發作即可 Ø bipolar II disorder:須至少有一次輕躁症發作加上重鬱症 Ø 快速循環型:一年內大於四次的發作,女性較多,與藥物及壓力有關聯 Ø 典型首次發病型態常為重鬱 Ø 目前基因研究指出有幾個基因之位置與此病症相關,在第 18 對染色體長臂及 第 22 對染色體長臂被認為是較相關之區域 Ø 環境因素可以解釋其病因之 30%,生物體質病因大約為 70% Ø 第一型雙極性疾患之發作年齡較重度憂鬱症早,盛行率男性與女性差不多,但 女性易憂鬱,男性易躁症(持續至少一週)、合併物質濫用,預後較差 Ø 第二型發病年紀較第一型早,且有較多的婚姻問題,兩型自殺企圖差不多,但 第二型之自殺危險性較高 Ø 躁症發作的嚴重程度達住院標準,時間再短也可當作一次躁症發作 Ø 常合併酒精濫用、恐慌症、強迫症 Ø 雙相情緒障礙症之家人成員之自殺身亡比率較一般人高 Ø 雙相情緒障礙症也可能出現明顯的幻聽或妄想症狀 Ø 每次躁症的發作都可能增加後續發作的風險,臨床治療上需要預防復發 Ø 早發的憂鬱症以及治療效果不佳者,將來可能轉變為雙相情緒障礙症的診斷 Ø 單用抗鬱劑治療常無法改善雙極性疾患之憂鬱發作,而需合併情緒穩定劑 Ø 在治療混合型之雙極性疾患,valproate 之效果大於 lithium,皆會產生胎兒畸型 Ø Lamotrigine:情緒穩定劑,對雙極性疾患的憂鬱發作之預防優於對躁症之預 防,緩慢增加劑量較不會引起史蒂芬-強生症候群,致畸胎,胎兒唇口裂 Ø 電痙攣治療:重鬱症、躁期 C. 其他 Ø 認知學說解釋情緒障礙,認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負面想法 Ø 低動機個案不適合接受心理分析治療 Ø 大多數的 PET 研究顯示,多數憂鬱患者之大腦前側(anterior brain)代謝下降,特 別是在左側、優勢側 ; 躁症患者之優勢側大腦前側活性相對非優勢側為高 參、焦慮性疾患 A. 恐慌症 Ø 沒有預兆地一再恐慌發作。恐慌發作是突然的短期強烈恐懼,可能包含心悸、 流汗、手顫抖、呼吸困難、麻痺感、或是有非常嚴重的事即將發生的感覺。症 狀的強度在會在幾分鐘內達到最高峰。 Ø 使用過多的咖啡或尼古丁,會惡化恐慌的症狀 Ø 可能併發憂鬱、酒精與物質濫用、強迫症 Ø 首次發作時,最常自行前往急診就醫,恐慌症患者發生自殺的危險性高 Ø 45 歲以上出現第一次恐慌症狀發作,須特別考慮可能合併有內、外科疾患 Ø Fluoxetine:初期有活化的效果類似恐慌發作,降低病人服藥意願,故應從低劑 量開始使用,再慢慢上調 Ø SSRI 的副作用:噁心、性功能障礙、睡眠障礙 Ø 初期併用 BZD 與 SSRI 約 4-12 週,等 SSRI 發生療效後,再利用 4-10 週的時 間慢慢將 BZD 停掉 Ø 呼吸訓練 B. 強迫症 Ø 腦海裡反覆地出現一些重複的想法,明明知道不需要但還是反覆這樣做,嚴重 影響到上班的時間和人際關係。 Ø 出現的機率:污染>病態性懷疑>無恥或得罪的念頭(色情或攻擊性)>對稱性 Ø 最常見之共病精神疾患為重度憂鬱症 Ø 給予抗憂鬱劑,並輔以短期之抗焦慮劑治療以期症狀之改善 C. 畏懼症 Ø 社交畏懼症:女性多於男性,最常於青少年前期及 25 歲開始發作,廣泛性社交 畏懼症患者常併發畏避性人格違常,心理治療合併藥物治療的療效優於單獨使 用任一種治療的療效 Ø 懼曠症:認為環境不安全並且不容易逃離而產生焦慮症狀 Ø 針對特定畏懼症的治療,目前被認為最有效者是 CBT+SSRI D. 廣泛性焦慮症 Ø GABA、serotonin、NE Ø 通常在成年的早期就開始發病,約三成的患者曾經歷恐慌症發作 Ø 患者以女性較多,焦慮症常併有物質使用疾患,必須小心釐清焦慮症狀是否和 物質有關 Ø buspirone 是 5HT1A receptor partial agonist Ø GABA receptor complex :Zolpidem,與中樞神經抑制、抗焦慮相關,Buspirone 可以結合上 GABA receptor complex Ø 認知行為治療、BZD、SSRI E. PTSD Ø 重複經驗(如相似創傷情境的惡夢)、逃避相關情境的刺激、失眠 Ø 急性壓力疾患之症狀若超過一個月以上則需考慮診斷可能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Ø 病因包含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axis 之功能失調 Ø 常使用的心理防衛機轉:否認、最小化、分化、投射、解離、罪惡感 Ø 第一線用藥: SSRIs Ø 討論相關事件給予情緒及心理支持,教導放鬆技巧,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 F. 其他 Ø 解離性失憶:意識清楚但無法描述 Ø 敵意(hostility):依行為模式理論,A 型行為(type A behavior)代表了易怒、不耐 煩、急性子,與心肌梗塞和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率相關,敵意是 A 型行為 的核心成分,會促進交感神經的功能,對心肌梗塞的病人進行團體心理治療以 改善其 A 型行為,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及再梗塞率 Ø 衝動評估:是評估病人對自己與他人所造成的潛在危險,包含對性衝動、攻擊 衝動,以及其他衝動的控制能力,必須確認病人有社會化適切行為的覺察能力 肆、身體型疾患 A. 人格疾患 Ø 人格違常者的行為模式與文化背景所預期的甚遠,在認知、情感、人際關係、 衝動控制尚有明顯的適應不良,存在於廣泛的個人或社會情境中,造成內心的 顯著痛苦,或損害社會、職業等功能 Ø A 群:包括妄想型、孤僻型和思覺失調型三種,給人的整體印象是怪異、孤僻 Ø B 群:包括反社會型、邊緣型、做作型和自戀型四種,經常顯得誇張、有戲劇 性、較情緒化和心情多變化 Ø C 群:包括畏避型、依賴型和強迫型三種,以焦慮害怕為主要的核心表徵 Ø 邊緣性人格女性個案是男性個案的三倍 Ø 反社會人格:滿 18 歲,且在 15 歲前被嚇過行為疾患的診斷,相較一般大眾有 較高比率的酒精或物質濫用 Ø 強迫性人格的核心症狀是完美主義並且缺乏彈性,影響社交技巧 Ø 行為疾患(conduct disorder) :在人際互動上之缺陷包括有缺乏罪惡感、缺乏同理 心,對自己的表現不在意,情感平淡或冷漠,可能發展成反社會人格,長期暴 露在暴力的影片、電動玩具,可能使兒童較不具有同理心,具有發展行為疾患 之風險 B. 身體化症 Ø 身體畸形性疾患好發於 15 至 30 歲女性,且患者關注焦點通常在臉部缺陷(facial flaws) Ø 危險因子:女性、少數民族、低社經階層及低教育程度相關 Ø 在疼痛疾患中,急性疼痛常與焦慮性疾患共病,慢性疼痛則常與憂鬱疾患共病 C. 慮病症 Ø 病程超過 6 個月 Ø 高社經階層之患者預後較,30-50%治療後改善,常伴隨憂鬱或焦慮相關疾患 D. 轉化症 Ø 通常先有人際衝突或其他壓力源,而後發生運動與感覺功能有關的假性神經學 症狀,例如:麻痺、失聲、目盲、耳聾、或類似癲癇發作等問題。 Ø 轉化症病患易呈現「漂亮的不關心(la belle indifference)」,對自身的症狀 (例如癱瘓)一派輕鬆、無所謂模樣。 Ø 常見於戲劇型人格,在男性患者中,與反社會型人格相關 E. 厭食症 Ø 神經性厭食症:病患拒絕維持該年齡和身高應有的最低正常體重,導致病患常 骨瘦如柴,即使體重已經過輕,但病患仍強烈害怕體重增加或變肥胖 Ø Ø Ø F. G. H. 生理變化包括低體溫、心搏過緩、低血壓、無月經、大腦萎縮、腦室擴大、低 血糖、高膽固醇等 可能出現催吐或濫用瀉劑等行為,須小心個案出現血鉀過低的現象 暴食症比厭食症盛行率高,患者中女性較男性為多,會因為患者使用催吐藥 emetine(ipecac)而造成心臟和骨骼肌病變 睡眠 Ø 睡眠驚恐症常發生於睡眠的前半夜,deep NREM Ø 夢遊主要發生於前半夜,stage3、4 Ø 夢魘主要發生於 REM Ø 限制白天躺床的時間,儘量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睡前可泡熱水澡,避免入 睡前看電視、晚餐後不宜飲用可樂、熱可可及巧克力 Ø 若晚上失眠時,不建議在隔日白天即刻補足睡眠 Ø 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最常發生在帕金森氏症 Ø modafinil 已被美國 FDA 認可用於治療嗜睡症 癲癇 Ø 引起之精神病,於兩次癲癇發作中間併發精神病,常發生在每次癲癇發作之前 Ø 與其他大腦位置比較,顳葉病灶引起之癲癇,較易產生精神病症狀,最常見之 精神病症狀是幻覺與被害妄想,女性癲癇患者較易產生精神病 Ø 顳葉與額葉病灶之癲癇患者較易有暴力行為 其他 Ø 功能性腸胃道疾患:焦慮症為功能性腸胃道疾患常見的精神科共病,TCA 可以 減緩這些患者之腸躁症狀,SSRI 可能造成腸胃道不適,使病人提早停藥或順從 性不佳,使用精神科藥物治療功能性腸胃道疾患時,須監測其藥物副作用 Ø 冠狀動脈心臟病:放鬆訓練、壓力管理訓練、團體社會支持 Ø 甲狀腺亢進可能說話會滔滔不絕、產生視幻覺、被害意念以及譫妄症,雖然與 躁症病因不同,但其臨床表現可能相似 Ø 經前症候群:憂鬱、焦慮、腹脹 Ø 僵直:不語(mutism)、蠟曲現象(waxy flexibility)、仿說(echolalia) Ø 詐病(Malingering)和裝病症候群(Factitious disorder)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就是 利益的衡量;裝病症候群會不惜一切代價、結果來換取伴演病人的角色,而詐 病的病人,不可能因為詐病的損失利益比獲得的利益還大;裝病症候群往往都 是累積好幾年,甚至 10 年的經驗,但詐病是為了單一的目的而去做的,所以對 疾病的瞭解並不是很深入。(連考 2 題…) 伍、物質相關疾患 A. 物質依賴/濫用 Ø 吸食強力膠:甲苯,CNS depression,有可能會產生耐受性,但不常發生戒斷症 狀,長期使用會損及大腦與運動功能 Ø 使用古柯鹼可能造成有蟲或螞蟻在皮膚下爬行的幻覺 Ø 大麻: 紅眼、口乾、食慾增加、嗜睡、心跳上升,其依賴主要為藥物耐受性和 心理的依賴 ,中毒時其動作協調變差,戒斷時會產生失眠及食慾減退之症狀 Ø 咖啡因戒斷:最常見頭痛,疲勞或昏昏欲睡、心情鬱悶或易怒、難以專心、類 似感冒般的症狀 Ø B. C. D. 尼古丁戒斷:心情易不安、憂鬱、焦慮、易怒、躁動、精神不集中、失眠、心 跳減慢、食慾增加或體重增加等 Ø 戒菸:尼古丁替代療法、Bupropion、Varenicline 幻覺劑 Ø 幻覺劑使用常見於年輕族群,其中又以男性為多 Ø 跟其他物質濫用疾患相較,幻覺劑較少出現合併症及死亡 Ø 幻覺劑中毒的症狀包括知覺改變,如現實失真感、幻覺等;而身體上的症狀包括 瞳孔變大、心跳加快、冒汗、視力模糊及顫抖等等 Ø D-麥角酸二乙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LSD)最主要是影響血清素系統 酒精 Ø 減少 REM,降低深層睡眠時間(stage 4),使睡眠容易在後半夜中斷,長期使用 酒精時會低血鈉 Ø Wernicke’s encephalopathy:神智不清、眼動障礙、眼振及厲害的搖晃,以 thiamine 治療 Ø Korsakoff’s syndrome:近期記憶障礙、前行性失憶、虛談(忘掉某段記憶,以虛 假內容填補) ,若發展到癡呆,其受損部位以受永久性傷害,通常無法恢復 Ø Alcoholic blackouts 常發生在飲用大量酒精之後,和酒精阻斷新記憶的固化有 關,涉及海馬迴和一些顳葉區域,是一種順行性失憶,當事人在事後記不起酒 醉時發生的事情之部分或全部內容,當事人仍可以執行生活任務,在旁人看來 無異狀 Ø 人體血液中酒精濃度至少須達到 100mg/dL 才可能出現眼球震顫、言語不清 Ø Alcohol-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最常出現第二人稱的聽幻覺 Ø 酒精戒斷症候群:震顫、失眠、焦慮、厭食 -> 視、觸或聽幻覺->癲癇>delirium tremens、交感神經興奮、妄想、高血壓 Ø 酒精戒斷癲癎:常發生在停止喝酒 6-48h,30-40%在三天後進展為 delirium tremens Ø 血中酒精濃度大於 30 mg/dL(或是 0.03%),大約是吐氣酒精濃度 0.15 mg/L,即 可能減慢動作與思考反應,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規定,不得駕車 Ø 第一線用藥為 benzodiazepine,但此藥非以改善睡眠為主要標的,可給予抗癲癇 藥物 carbamazepine,避免給抗精神病藥物 Ø Phenobarbital:用於頑固行酒精戒斷症 Ø 酒癮患者對安眠藥物作用通常有耐受性,故不可以併用酒精和安眠藥物 Ø 戒酒發泡錠(disulfiram)作用為抑制酒精代謝過程中的 aldehyde dehydrogenase 安非他命 Ø 刺激神經間隙前之末端(presynaptic terminals)分泌 dopamine 及 norepinephrine Ø 中樞神經興奮劑,使用者於初用時會有提神、疲勞感消失、活動力增加、食慾 減退、欣快感及衝動、心跳加快與體溫升高等。長期使用會造成依賴性及成癮 性,並且會出現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包括猜忌、多疑、妄想、情緒不穩、易 怒、視幻覺、聽幻覺、觸幻覺、強迫或重覆性的行為及睡眠障礙等,也常伴有 自殘、暴力攻擊行為等。 Ø 可能會引發心血管、腦血管以及腸胃道併發症,其中最嚴重的是心肌梗塞、嚴 重高血壓、腦血管疾病以及缺血性腸炎 Ø E. F. G. H. 中毒:血壓上升、盜汗、心跳加快、瞳孔放大、並有發燒情形,若未即時治 療,進一步會臉潮紅、發紺、頭暈、嘔吐、甚至導致心律不整、昏迷、抽痙 等,嚴重時會導致死亡。若停止使用,其中毒症狀多在 2 天內消失 Ø 戒斷:停藥 24 小時內出現。此時會有嗜睡、焦慮、憂鬱、心情低潮、飢餓,並 可能出現腹部絞痛、出汗、頭痛、呼吸急促等現象,大約一週後緩解。 鴉片類 Ø 中毒:呼吸量抑制、瞳孔縮小和意識不清 Ø 戒斷:渴藥、不安、打呵欠、流淚、流鼻水、盜汗、失眠、厭食、腹瀉、噁 心、嘔吐、發冷、腹痛、肌肉疼痛、身體發冷及起雞皮疙瘩等 Ø 越短效之鴉片類藥物,越會導致戒斷症狀 Ø 鴉片類受體作用劑含 methadone(衛生福利部食藥署(TFDA)第二級管制藥品)、 buprenorphine、levomethadyl,皆可用於治療鴉片類成癮,過量也接可能呼吸抑 制 ü buprenorphine 可減弱或阻斷海洛因及嗎啡的作用,且可帶回家自行服用 ü 臨床上已不再使用 levomethadyl 是因為可能引起心電圖 QT 間隔延長及 Torsades de pointes ü Naltrexone 可阻斷欣快感而減少病患尋求海洛因之行為,但較缺乏使病患 願意連續使用之機制 Ø 海洛因成癮的個案通常較容易合併反社會人格障礙症 K他命 Ø 鼻腔吸食,半衰期很長,NMDA 受體拮抗劑,心血管刺激但不會抑制呼吸,可 能誘發精神病症狀,其症狀之表現類似思覺失調症,使用後會有解離狀態、記 憶缺損 Ø 中毒:全身抽搐、肌肉震顫、呼吸停止、意識昏亂、流淚、血糖高、喉部肌肉 收縮、心臟停止跳動等症狀,嚴重時會造成死亡。 Ø 天使塵(phencyclidine):有解離性麻醉的作用,中毒症狀可能呈現極度焦慮,天 使塵中毒可以考慮用活性炭洗胃,並不建議酸化尿液幫助排除 Ø 有研究指出某種低劑量之 K 他命,可降低憂鬱症狀 搖頭丸 Ø 心跳過速、血壓升高、情緒不悅、記憶問題、偏執、失眠、視力模糊、流汗 中毒 Ø 汞:神經興奮 Ø 鉛:神經衰弱 Ø 砷:大蒜味、禿頭 Ø 錳:EPS 陸、老年精神醫學 A. 失智症 Ø 認知障礙包含六大範疇:複雜注意力、社交認知、語言功能、知覺-動作、學習記 憶、執行功能 Ø 依據 DSM-5、執行功能、的認知功能範疇含工作記憶、錯誤修正、決策 Ø 阿茲海默症:可能與第 1, 14, 21 對染色體有關,第 19 對染色體有 ApoE2 基 因者較不易得阿茲海默症,ApoE4 較易得阿茲海默症,相關神經傳導物質為 acetylcholine 和 norepinephrine,女性較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過去曾有腦傷是 將來罹患阿茲海默症之危險因子,其記憶障礙通常一開始呈現近期記憶障礙, 與較早發作之阿茲海默症相比,較晚發作之阿茲海默症之病程惡化速度較慢 Ø 血管性失智症:第二常見的失智症,多 60-70 歲,男多於女,10-15%合併阿茲 海默症。對於血管性失智症之血壓控制,通常控制在比正常範圍稍高一些,可 能有最好的認知功能改善 Ø 路易氏體失智症:認知功能時好時壞、視幻覺、巴金森氏症狀 Ø 額顳葉認知障礙症:分為行為與語言兩種,社會認知及語言能力最先受影響, 具家族遺傳傾向的個案有較早期發作之特質,較阿茲海默症平均進展速度快 Ø 病發前的智力及教育程度較高者,其較能補償失智症所引起之智力缺損 Ø MMSE:滿分 30 分,分數越高認知功能越好,低於 24 分表示個案有輕度認知 功能障礙,低於 16 分表示重度認知功能障礙,但未受教育者分數可能偏低。 B. 憂鬱症 Ø 在一般社區及護理之家的老人居民約有 15%的有憂鬱症狀 Ø 憂鬱症越晚發病,復發的可能性越高 Ø 和年輕族群相較,老年憂鬱患者較常強調身體不適,可能造成臨床上被低估 Ø 假性失智(pseudodementia)現象發生在老年憂鬱患者的比例不在少數,約有 15% C. 妄想症 Ø 較常發生於女性,一般發作年齡從 18 到 90 歲都有可能,但平均發作年齡是 40 歲左右,但大於 60 歲以上的老人任何時期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最常見之妄想症 狀為被害,社交孤立是此症之危險因子 Ø 此類病患除非被家人或法庭強制送醫,否則很少主動尋求醫師協助 D. 譫妄 Ø 譫妄之發作為急性發作且時好時壞,有定向感障礙,記憶障礙通常主要發生在 近期記憶,注意力會有波動性之變化,警覺性(alertness)方面會有過度警覺或降 低警覺性 Ø 是預後不佳的表徵之一,可能會延長住院天數或增加死亡的可能性 Ø 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必須列入考慮,高齡、原先的中樞神經系統疾患為該診斷 的危險因子 Ø 腦波可用於鑑別診斷活動量較低之譫妄與憂鬱症 Ø 低劑量抗精神病藥物 haloperidol 常用於短期控制譫妄病人的嚴重精神症狀 E. 其他 Ø 老年人睡眠相前移,與年輕人比較,熟睡期、快速動眼期較短,白天較想睡 覺,較常發生與呼吸有關之睡眠障礙 Ø 正常老化:IQ 可穩定保留到 80 歲,隨著老化會減少腦血流量和氧氣,跨血腦 屏障的運輸增加,NE、Serotonin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會減少 柒、兒童與青少年的精神疾病 A. 注意力缺失/過動 Ø 難以專注、過度活躍、做事不考慮後果,至少有部分症狀在 12 歲之前已出現, 症狀出像在兩種以上場合 Ø 症狀必須持續超過 6 個月,過動症狀比注意力問題較早改善,3-10%到成人仍有 症狀,易共病物質使用相關疾患 Ø 具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家族史、行為規範障礙和負面的生活事件,為預測症 狀持續的不利因子 Ø 對立反抗症是 ADHD 最常出現的共病之一,尤其在混合表現型的 ADHD 個案 Ø 比一般人較易罹患焦慮症、bipolar I disorders Ø 學齡前第一線治療為行為治療,學齡第一線治療是藥物 Ø 第一線藥物治療為中樞神經刺激劑,主要副作用為食慾降低及失眠 Ø Methylphenidate、atomoxetine(NDRI)、dexmethylphenidate (NDRI) , dextroamphetamine(安非他命類似物),Wellbutrin(抗精神) Ø Methylphenidate 微弱中樞神經興奮劑,常見的副作用有食慾不振,睡眠障礙, 頭痛,胃痛等,短效劑型 Ritalin、長效劑型 Concerta Ø 家庭功能不良雖不是造成 ADHD 的原因,但會影響治療效果 B. 自閉 Ø 根據 DSM-5 診斷準則,ASD 的症狀分成三大範圍(domains),包括社交溝通障 礙、侷限與重複行為,症狀通常在 7 歲之前出現,30%有智能障礙,若智力功 能正常,而且語言功能只有輕度障礙,則可能到兒童中期才會被發現 Ø 若在 5 至 7 歲時有溝通性語言和高於 70 的智商,則預後較佳 Ø 部分自閉兒到成年初期症狀有所改善,以社交功能改善最多 Ø 語言能力與認知發展遲緩會出現在自閉症但不在亞斯柏格症的核心症狀之中 Ø 自閉性思考:思考內容之特徵為自我中心,多脫離現實,常見於思覺失調症與 自閉症患者 Ø 為了有效提升日常生活的能力,必須評估語言、動作、社會關係等層面能力, 以制定療育方向 C. Tourette’s disorder Ø 診斷需要符合下列四個要件: I. 有多發性的不自主動作(motor tics)。 II. 發生一種或多種的不自主聲音(vocal tics)。 III. 發生的年齡需小於 18 歲,一般介於 3〜18 歲。 IV. 症狀會好好壞壞反覆出現,且持續時間至少 1 年。 Ø 通常一開始是簡單的動作抽搐,動作抽搐往往比發生抽搐早出現,抽搐症狀起 伏,即使用藥也可拖上數期,大多數個案在進入成年期,症狀趨於平緩 Ø 常合併 ADHD、強迫症 Ø 低劑量抗精神藥物 D. 智能不足 Ø 輕度 55-69、中度 40-54、重度 25-39、極重度<24。 Ø 常見因唐氏症、胎兒酒精症候群、fragile X syn. Ø 輕度最常見,通常到小學一、二年級才被發現跟不上功課,到國、高中的年 紀,其學業能力約相當於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合併出現行為規範障礙症的機會 大於合併出現自閉症 E. 其他 Ø 佛洛依德的心性發展(psychosexual development)理論 口腔期(出生-18 個月)、肛門期(1-3 歲)、性器期(3-5 歲)、潛伏期(5-12 歲)、及性 愛期(12 歲-成年)。 Ø 兒童青少年憂鬱疾患:可能以易怒而非憂鬱情緒來表現,即使體重未明顯下 降,也可能是以體重增加未達正常速度來表,要診斷低落性情感疾患(dysthymic disorder),症狀須維持一年以上現,預後會受到發病年齡、嚴重度、合併的精神 疾病之影響 捌、自殺 Ø Ø Ø Ø 自殺死亡比率,男性大於女性。隨著年紀增加,自殺率逐漸升高,單就年齡層 而言,65 歲以上自殺死亡之危險性最高 情緒疾患、精神分裂症、酒癮的病人,其自殺風險皆高 。企圖自殺者中,約 45%~80% 有情緒疾患問題 邊緣性人格疾患者(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常出現具操縱意味的自殺企圖 自殺風險評估 SAD PERSONS scale n S: Male sex n A: Age (<19 or >45 years) n D: Depression n P: Previous attempt n E: Excess alcohol or substance use n R: Rational thinking loss n S: Social supports lacking n O: Organized plan n N: No spouse n S: Sickness 玖、精神科的治療 A. 抗精神病藥物 Ø 第二代抗精神病藥比傳統抗精神病藥較易引起代謝症候群,尤其是 olanzapine、 clozapine Ø Risperidone Ø Aripiprazole 為多巴胺的部分作用劑 Ø 姿勢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甲型腎上腺素受體(α adrenergic receptors)阻 斷作用 Ø rabbit syndrome:使用抗精神藥物數年後,嘴唇與口周的肌肉震顫 Ø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好發於年輕男性 Ø 錐體外症候群: 治療:β-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er(propranolol)、抗膽鹼藥物(diphenhydramine )、diazepam Ø 巴比妥鹽藥物過量時容易有呼吸抑制,安全性低,現在很少用在失眠治療 Ø 抗精神病藥物近年來可使用於治療躁症發作、難治型憂鬱之輔助治療 B. b-adreneric receptor antagonist C. Benzodiazepine Ø Ø D. E. F. G. 助眠、肌肉鬆弛、抗焦慮、抗癲癇 平緩解焦慮症狀快速,會影響記憶力及專注力,當其為治療泛焦慮症時,使用 時間宜越短越好,使用超過兩週可能出現耐受性 Ø 戒斷:停藥後 2-7 天,焦慮、激躁、失眠、心跳血壓上升、譫妄、癲癇,也可 能引起幻覺,使用長效型 BZD 治療,治療失眠必要時可合併有鎮靜效果之抗憂 鬱劑來治療 Ø 短效 benzodiazepine 通常比長效 benzodiazepine 更易成癮 Ø 僅 lorazepam、midazolam(半衰期短)適合 IM,diazepam 為強效抗癲癇,不適合 IM Ø Flunitrazepam:半衰期較長,故較慢出現戒斷症狀,可用 carbamazepine 治療戒斷 症狀 Ø Clozapine 可用以治療其他抗精神病藥療效不佳的患者 Ø Flumazenil 是 BZD 的拮抗劑,維持作用僅數分鐘到一小時 Lithium Ø 腹瀉是 lithium 常見之副作用 Ø 致畸胎,最常見 Ebstein's anomaly Valproate Ø 有效血中濃度 50-120μg/mL Ø 致畸胎,最常見為神經管缺損、心血管異常、尿道下裂、肢體發育異常 Carbamazepine Ø 史帝芬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Ø 胎兒神經管異常 其他 Ø 生理回饋治療中的自我鬆弛訓練適用於睡眠障礙、氣喘、緊張性頭痛 Ø zolpidem 和 zopiclone:是新興的安眠藥物,較 BZD 耐受性和戒斷症狀少,但還 是會成癮,此類藥物會造成失憶、睡眠自動化行為和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