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研究 1 社会流动信念对不同社会阶层个体亲社会 行为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研究一通过测量被试的主客观社会阶层、社会流动信念以及他们的亲社会行 为表现,考察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流动信念的调节作用。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招募被试,被试在填写问卷后获得一定的报酬。 被试均为大学本科在读学生。本次实验招募被试共 236 名,有效问卷 211 份,有 效回收率 89.4%。其中男 133 人(63.0%),女 78 人(37.0%),年龄 18-24 岁(M = 21.00,MD = 2.24)。 3.2.3 实验材料 (1)社会阶层的测量 社会阶层的测量包括客观社会阶层与主观社会阶层两方面。如前文所述,客 观社会阶层的测量通常以个体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声望作为测量指标, 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大学生被试,则要求他们报告家庭的年收入和父母的受教育 水平及职业,并采用三者的综合分数作为被试客观社会阶层的分数。家庭收入的 测量是要求被试选择自己的家庭年收入属于哪个区间:1-8;其中,1 = 小于 20000 元,2 = 20000-39999 元,3= 40000-69999 元,4 = 70000-99999 元,5 = 100000149999 元,6 = 150000-199999 元,7 = 200000-299999 元,8 = 300000 元以上。 对父母教育背景的测量是采用 5 级量表:1 =初中及以下,2 = 高中或中专毕业, 3 = 大专毕业(无学士学位),4 = 大学毕业(有学士学位),5 = 研究生毕业(有 硕士或博士学位)。对父母职业的测量则采用师保国和申继亮(2007)的 5 级量 表:1 = 临时工、失业和待业人员、非技术及农业劳动者阶层,2 = 体力劳动工 人和个体经营人员、技术工及同级工作者,3 = 一般管理人员与一般专业技术人 员、事务性工作人员,包括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办事人员阶层,4 = 中层管理 人员与中层专业技术人员、助理专业人员,包括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 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5 = 职业高级管理人员与高级专业 技术人员、专业主管人员。主观社会阶层的测量采用上文提及的主观经济地位 MacArthur(the MacArthur Scale of subjective SES)量表,要求被试评定自 己属于阶梯的哪一级。 (2)社会流动信念的测量 社会流动信念的测量采用 Davidai 等人(2015)编制的问卷,将国民按照贫 富程度分为最贫穷、较贫穷、中等、较富裕、最富裕五个等级(分别占国民总数 的 20%),请被试根据自己的想象,评估一个出生在最贫穷家庭的个体和一个出 生在最富裕家庭的个体在成年之后处于这五个等级的概率分别是多少,要求填写 具体的数字而非范围,并且五个概率值之和必须为 100%。在计算社会流动信念 的得分时,应计算最贫穷家庭出身个体流动到中等及以上等级的概率与最富裕家 庭出身个体流动到中等及以下等级的概率的平均数作为被试社会流动信念的分 数。 (3)亲社会行为的测量 亲社会行为的测量采用前文与 Garcia 等人(2002)使用的未来慈善捐赠任 务,具体内容如下:“请想象:您已经大学毕业很长时间了。请您在下列选项中 选择,您愿意将每年税后收入的多大百分比捐赠给公益慈善事业?”被试需要在 一个 8 级量表中做出选择(1 = 1%或更少,2 = 2%-3%,3 = 4%-5%,4 = 6%-10%, 5= 11%-15%,6 = 16%-20%,7 = 21%-25%,8 = 25%以上)。 3.3 实验程序 实验是以线上问卷形式呈现的,整个问卷填写的过程都是在被试认为舒适放 松的环境进行,且研究者不会与被试产生与研究相关的对话,确保被试能够安静、 认真、仅从自身考虑地填写问卷。 (1)研究者首先向被试介绍本研究的性质,保证实验数据的保密性,以避免被 试由于担心隐私泄露而导致结果的偏差。 (2)在征得被试同意后,研究者向被试发送线上问卷,问卷的呈现依照社会阶 层的测量、社会流动信念的测量、亲社会行为的测量展开。 (3)等被试提交问卷后向被试表示感谢,并给予一定的报酬,若被试询问研究 目的则如实告知。 3.4 结果与讨论 以被试在捐赠任务中的选择为因变量,以被试的主观社会阶层分数、客观社 会阶层分数、社会流动信念得分和它们的二阶交互作用和三阶交互作用为预测变 量,以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对数据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主观 社会阶层的主效应显著,β = 0.20,t(200) = 2.34,p = 0.020,表明随着主 观社会阶层的提高,被试越倾向于在未来捐赠任务表现出更高的亲社会行为;社 会流动信念的主效应也显著,β = 0.17,t(200) = 2.25,p = 0.025,即被试 的社会流动信念越高,被试越倾向于在未来捐赠任务中表现出更高的亲社会行为。 表 1 亲社会行为(未来捐赠任务)分析结果 Estimate SE β df t p 截距项 2.45 0.08 0.00 200 30.07 <.001 流动信念(A) 0.01 0.00 0.17 200 2.25 0.025 主观阶层(B) 0.12 0.05 0.20 200 2.34 0.020 客观阶层(C) -0.17 0.11 -0.14 200 -1.60 0.111 年龄 -0.05 0.03 -0.10 200 -1.47 0.143 性别 0.22 0.07 0.21 200 3.04 0.003 A × B 0.01 0.00 0.19 200 2.20 0.029 A × C 0.00 0.01 0.02 200 0.25 0.805 B × C 0.06 0.05 0.08 200 1.10 0.274 A × B × C -0.00 0.00 -0.03 200 -0.35 0.727 同时,主观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信念的交互作用显著,β = 0.20,t(339) = 2.20,p = 0.029。 进一步的 slope 检验表明(如图 2 所示),当被试的社会流动流动信念高时, 随着主观社会阶层得分的提高,被试在未来捐赠任务中表现出更高的亲社会行为, t= 2.96,p = 0.003;而当被试的阶层流动信念低时,主观阶层并不影响被试在 未来捐赠任务中的表现, t= 0.02,p = 0.98。因此,该研究的结果支持假设 1, 而非假设 2。 图 1 不同主观社会阶层被试在未来捐赠任务上的差异。其中 sub 指主观社会阶 层,belief 是指社会流动信念,donate 是指被试在捐赠任务上的选择。 4 研究 2 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社会流动 信念的调节作用 4.1 研究目的 研究 2 在研究 1 的基础上,通过操纵社会流动信念,探索社会流动信念在不 同阶层个体亲社会行为中的调节作用。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招募被试,被试在填写问卷后获得一定的报酬。 被试均为大学本科在读学生。本次实验招募被试共 263 名,有效问卷 182 份,有 效回收率 69.2%。其中男 100 人(54.9%),女 82 人(45.1%),年龄 18-24 岁(M = 21.70,MD = 1.53)。 4.2.2 实验材料与程序 (1)主观社会阶层与客观社会阶层的测量。首先被试完成对主观社会阶层 与客观社会阶层的测量,具体测量方法与程序同研究 1。 (2)社会流动信念的操纵。 为了操纵被试的社会流动信念,本研究参照 Shariff 的操纵范式,要求被试 阅读一段材料,材料展描述了畅通或固化的社会阶层流动状态(如图 3、图 4 所 示),随后运用主旨描述题检验被试是否认真地进行了阅读,并以被试在 7 级李 克特量表(1=强烈不同意,7=强烈同意)的得分来评定在多大程度上下面陈述: “十年后,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社会阶层水平还会与现在一致”(反向计分)这一 问题检验操纵社会流动信念的有效性。 图 2 高流动感组启动材料 图 3 低流动感组启动材料 (3)亲社会行为的测量。亲社会行为的测量采取了独裁者博弈任务。在该 任务中,被试被告知将与另一名被试(R)共同分配 10 元钱。由被试决定选择将 10 元钱的多少分配给 R,且被试和 R 在该游戏中所得的金额将作为他们参加实验 的额外报酬。例如被试可以选择给 X 元分配给 R,那么被试自己就得 10-X 元。 本研究将被试给予接收者的钱数作为亲社会行为的得分。 (4)决策动机的测量。为了对被试可能的决策动机进行测量,被试在独裁 者博弈中做出决策后,需要完成一些决策动机的测量,包括公平动机、社会责任 感、权利感和自利动机。对它们的测量分别采用了让被试在 7 级李克特量表(1= 强烈不同意,7=强烈同意)来评定在多大程度上下面陈述: (a)“在分钱时,我 倾向与维持公平的准则。”; (b)“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增加 R 的收益”; (c)“与 R 相比,我应该得到更多的收益”; (d)“我的收益越多越好,无需关心 R 的收 益。” 4.3 研究结果 4.3.1 操纵检验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社会流动信念的操纵是否有效,结果显示,相比 于低阶层流动操纵(M = 3.45),高阶层流动操纵导致了被试更倾向于认同我国在 未来 10 年的社会流动性(M = 4.38),t(180) = 4.09,p < 0.001,d = 0.62。 因此,在该研究中,社会流动信念的操纵是有效的。 4.3.2 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信念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以被试在独裁者博弈给予他人的金钱额为因变量,以社会流动信念、主观阶 层得分、客观阶层、以及它们的二阶和三阶交互作用为预测变量,以年龄和性别 为控制变量,对数据结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主观社会阶层的主效应 显著,β = 0.17,t(172) = 2.11,p = 0.036。它表明随着主观社会阶层的提 高,被试越倾向于在独裁者博弈中给予对方的提议额越多。 更重要的是,主观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信念的交互作用显著,β = 0.18, t(172) = 2.27,p = 0.025。进一步的 slope 检验显示(如图 5 所示),在高阶 层流动操纵情境下,随着主观阶层水平的提高,被试在独裁者博弈中给予对方的 金钱额越多,t= 3.04,p = 0.003;而在低阶层流动操纵情境下,主观阶层并不 影响被试在独裁者博弈中的给予他人的金钱额, t= -0.12,p = 0.90。 图 5 不同主观社会阶层被试在独裁者博弈任务上的差异。其中 sub 指主观社会 阶层,Mob 指社会流动信念,Prosoc 指被试在独裁者博弈上给予他人的金额。 表 2 不同社会阶层被试的亲社会行为(独裁者博弈任务)差异 Estimate SE β df t p 截距项 3.68 0.15 0.00 172 24.95 < .001 女-(男,女) -0.36 0.15 -0.19 172 -2.47 0.014 主观阶层 0.20 0.10 0.17 172 2.11 0.036 客观阶层 -0.10 0.21 -0.04 172 -0.46 0.645 年龄 -0.08 0.06 -0.10 172 -1.35 0.179 -0.07 0.15 -0.04 172 -0.48 0.630 0.01 0.12 0.00 172 0.05 0.963 -0.21 0.10 -0.18 172 -2.27 0.025 -0.10 0.21 -0.03 172 -0.47 0.638 0.16 0.12 0.10 172 1.38 0.171 低流动组-(高流动组,低流动 组) 主观阶层*客观阶层 主观阶层*低流动组-(高流动 组,低流动组) 客观阶层*低流动组- ( 高流动 组, 低流动组 ) 主观阶层*客观阶层*低流动组 - ( 高流动组, 低流动组 ) 4.3.3 社会阶层对决策动机的影响 (1)公平动机 以被试报告的公平动机得分为因变量,以社会流动、主观阶层得分、客观阶 层、以及它们的二阶和三阶交互作用为预测变量,以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对 数据结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主观阶层与阶层流动的交互作用显著, β = 0.24,t(172) = 2.96,p = 0.004。 表 3 被试的公平动机得分分析结果 主观阶层×流动 信念 Estimate SE β df t p 0.26 0.09 0.24 172 2.96 0.004 进一步的 slope 检验显示(如图 7 所示),在高阶层流动操纵情境下,随着 主观阶层水平的提高,被试在独裁者博弈中越倾向于基于公平的原则进行分配, t= 3.39,p < 0.001;而在低阶层流动操纵情境下,主观阶层并不影响被试在独 裁者博弈中的公平动机得分, t= -0.76,p = 0.45。 图 6 不同流动操纵情境下不同阶层被试公平动机差异 (2)社会责任感 以被试报告的责任感得分为因变量,以社会流动、主观阶层得分、客观阶层、 以及它们的二阶和三阶交互作用为预测变量,以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对数据 结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主观阶层的主效应显著,β = 0.18,t(172) = 2.19,p = 0.03。而阶层流动和客观阶层的主效应,及其他们所有的交互作用均不 显著(ps > 0.05)。 表 4 被试社会责任感得分分析结果 主观阶层 Estimate SE β df t p 0.17 0.08 0.18 172 2.19 0.03 (3)权利感 以被试报告的权利得分为因变量,以阶层流动、主观阶层、客观阶层、以及 它们的二阶和三阶交互作用为预测变量,以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对数据结构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并未发现任何显著效应(ps > 0.05)。 (4)自利动机 以被试报告的自利动机得分为因变量,以阶层流动、主观阶层、客观阶层、 以及它们的二阶和三阶交互作用为预测变量,以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对数据 结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也未发现任何显著效应(ps > 0.05)。 4.3.4 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进一步解释在高社会流动操纵情境下,随着主观阶层水平的提高,被试 在独裁者博弈中给予对方的金钱额越多,而在低社会流动操纵情境下,主观阶层 并不影响被试在独裁者博弈中给予对方的金钱额。本研究以公平动机、社会责任 感、权利感和自利动机为中介变量,采用 Hayes (2013)开发的 PROCESS syntax 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的 Bootstrap 检验(重复抽样 5000 次)。结果发现,公平 动机的有调节中介效应作用显著,b = -0.20,95% CI [-0.38,-0.07]。也就是说, 在高社会流动条件下,高主观阶层的被试更倾向于采取更加公平的分配方式,因 而在独裁者博弈中表现出了更多的亲社会行为,b = 0.17,95% CI [0.07,0.31]; 而在低社会流动条件下,主观阶层并不影响被试采取公平分配的倾向,因此被试 在独裁者博弈中的亲社会行为并未有显著的主观阶层差异,b = -0.03,95% CI [0.12,0.15]。 然而,社会责任感(b = -0.001,95% CI [-0.06,0.04])、权利感(b = 0.02, 95% CI [-0.06,0.12])和自利动机(b = 0.001,95% CI [-0.12,0.09])的调节中 介效应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