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jwbw2733

551963867-ä¸ ä¸ ç´ -å±±å± ç§ æ -ç æ¡ ç

advertisement
教師版
請保留這本
單元冊!
德雅中學
中三級 中國語文科
銜接高中
文言篇章 單元
單元學習重點:
1. 結合寫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2. 欣賞作品內涵,體會作者流露的情感
3. 掌握受作品的寫作手法
講讀課文:
1. 王維
《山居秋暝》
2. 李白
《月下獨酌》
3. 杜甫
《登樓》
4. 范仲淹《岳陽樓記》
古代詩歌體制
近體詩
絕詩 / 絕句
古體詩
句數
句數不限
全詩四句
律詩
全詩八句
分五言和七言兩種。 分五言和七言兩種。
字數
字數不拘,多長短句
前者稱為五絕,
前者稱為五律,
後者稱為七絕。
後者稱為七律。
以四言、五言、七言為主
第三、四句(頷聯)
對仗
不必在規定位置使用對仗
可對仗,也可不對仗 第五、六句(頸聯)
必須對仗
(1) 偶句句末必須押韻
押韻
可以換韻,用韻自由
(2)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3) 一韻到底
平仄
講究平仄,各句中固定位置用字有平仄規
用字沒有平仄的規定
定。
補充資料:
律詩每首八句,兩句為一聯,依次為「首聯」
、
「頷聯」
、
「頸聯」
、
「尾聯」
。
1
練習:
試寫出以下三首詩的體例特點:
《山居秋暝》
《月下獨酌》
《登樓》
體裁
五言律詩
五言古詩
七言律詩
句數
全詩八句
全詩十四句
全詩八句
字數
每句五字
每句五字
每句七字
 有規定位置
 有規定位置
 有規定位置
 沒有規定位置
 沒有規定位置
 沒有規定位置
對仗
詩中在第三、四句和第 詩中在第九、十句和第十一、 詩中在第三、四句和第
五、六句是對仗
十二句是對仗
五、六句是對仗
 偶句末用韻
 偶句末用韻
 偶句末用韻
 首句末用韻
 首句末用韻
 首句末用韻
 一韻到底
 一韻到底
 一韻到底
韻腳:
韻腳:
韻腳:
秋、流、舟、留
第一組包括:親、人、身、春; 心、臨、今、侵、吟
押韻
第二組包括:亂、散、漢
2
中三級 文言單元 講讀一 《山居秋暝》
 王維
《山居秋暝》
王維(約 701—761)
,字摩詰。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縣)
,盛
唐詩人,因為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出身官宦世家,早
年生活得意。安史之亂後,他對官場深感厭倦,先後隱居終南山和藍
田輞川,生活轉趨淡泊,詩風也因而改變,多以田園山水為題,表現
出恬靜閑適的心境,充滿禪味,因而有「詩佛」之稱。他在繪畫方面
都也有很高的成就,蘇軾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
畫中有詩。」
《山居秋暝》是王維晚年隱居於藍田 輞川時所寫的作品,也是王維山水田園詩
代表作之一。「山居」指他所住的「輞川別墅」
,
「暝」指暮色、夜色,即傍晚時分。
本詩勾畫出一幅雨後山村的晚景圖,清新寧靜,洋溢着閑適恬淡的氣息。
1. 語譯《山居秋暝》,並寫在筆記簿上。
2. 根據本詩內容,填寫下表:
時間
傍晚
地點
山中 / 山居
季節
初秋 / 秋天
天氣情況
剛剛下過雨 / 雨後
人物
王維、浣女
事情
觀賞秋雨後的山村景色
3
《山居秋暝》王維
1 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空山○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2 歸浣女○
3 ,蓮動下漁舟。
竹喧○
4 。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1 空山:形容山野寂靜無聲。
○
2 竹喧:竹林中的喧鬧聲。
○
3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
4 歇 :本指休息;停止,這裡解作凋謝。
○
5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隨意,自然地。春芳,春天的草。歇,這裏解凋
○
謝。王孫,本指貴族子弟,後來也泛指歸隱的人,這裏也是作者自況。這兩句
反用《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及「王孫兮歸來,山
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招隱士》一詩極力刻畫山中環境的可怕,希望王
孫歸來,不要在山中久留。本句的意思則指任憑春天芳草自然地凋謝,山中有
這美好秋景,王孫自可留在山中閑居,不必歸去。
4
詩句
內容大要
第一、二句(首聯):
交代寫作背景: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點出地點、時間、天氣季節,描寫秋雨後山村的景
象。
第三、四句(頜聯):
描寫山中景物,刻畫幽靜的環境: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皎潔的月亮映照着松林,清澈的泉水在石上奔流。
第五、六句(頸聯):
描寫山中人事活動,及山村生活: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洗衣服的女子回來,竹林裏傳來陣陣的喧鬧聲;
漁人划着漁船順流而下,搖動水上的蓮葉。
第七、八句(尾聯):
抒發感觸,表明對歸隱的決心: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反用《楚辭•招隱士》的典故,表達自己的想法:
任憑春天的芳草凋謝,也可以長久留在山中,不想離
去,表達了詩人喜歡山間的美景和喜愛山居的生活,
亦可見他對官場生活感到厭倦。
主旨:本詩描寫了山間秋夜雨後的景色,流露對山居生活的喜愛,並抒發自己
厭倦官場,樂意歸隱的高潔情懷。
原句
解釋
原句
解釋
‧
1. 空山新雨後
新:剛剛
‧‧
3. 竹喧歸浣女
浣:洗衣服的女子
‧
2. 竹喧歸浣女
喧:喧鬧
‧
4. 隨意春芳歇
歇:凋謝
5
學習重點(1):理解詩中內容,掌握作者思想感情
1. 詩中第 1 句「空山新雨後」中的「空」字有何含意﹖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 指山中空無一人



 指山村寬廣,給人空曠、幽靜的感覺



2. 為甚麼詩人描寫山中百姓簡單純樸的生活﹖
詩人描寫山中百姓簡單純樸的生活,目的是凸顯山中鄉村的樸實恬靜,隱隱流露
了詩人對山水自然及歸隱的嚮往之情。
學習重點(2):掌握寫作手法
3.《山居秋暝》生動地描寫出秋天在山間所見的自然景物和人事活動,試辨識以下詩
句分別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
動態描寫
靜態描寫
(1) 竹喧歸浣女
●
○
(2) 蓮動下漁舟
●
○
4. 王維在《山居秋暝》中運用了甚麼寫作手法突出山間晚上的幽靜?試引錄原文,
並加以說明。
「反襯 / 襯托」題 --- 答題框架
回應題目
1. 《山居秋暝》運用了 反襯 / 襯托 的手法。
引錄原文
2. 以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錄句子) 為例,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釋詩句內容例子),
說明例子
以_________
反襯 / 襯托
6
_________,突出山間晚上的寂靜。
《山居秋暝》運用了反襯的手法,以詩中「竹喧歸浣女」 為例,
(解釋詩句內容例子) 山中的晚上是幽靜的,這時竹林傳來女子洗衣服回來時的喧
鬧聲,劃破山間的寧靜,以喧鬧聲反襯寧靜的環境,突出山間的幽靜。
你來試試吧!
《山居秋暝》運用了反襯的手法,以詩中「清泉石上流」及「蓮動下漁舟」」 為
例,山中的晚上,萬物處於靜止狀態,可是詩中描寫了清澈山泉在石上流動,及
漁舟划過搖動水上的蓮葉,這些動態描寫,以動襯靜,反襯出環境的平靜。
5. 王維如何運用典故寄託個人情懷,試摘錄相關引文,並加以說明。
「典故題」 --- 答題框架
摘錄原文
1. 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摘錄句子) 運用典故,
典故內容
2. (解釋典故引用了甚麼,及這個典故的內容)
3. (作者藉這典故有何用意﹖表達甚麼感受﹖寄託甚麼情懷﹖)
典故寄意
作者藉此暗示___________ / 作者藉此表達___________ /
作者藉此寄託___________的情懷
摘錄原文
《山居秋暝》中「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運用了典故。
詩人反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典故內容
「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原意 / 把原本希望王孫歸來,不
要在山中久留的意思,反指任憑春天的芳草凋謝,王孫也留在山中,
藉此暗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表達自己對山居生活的喜愛,渴望歸隱
典故寄意
的情懷。
7
1. 借景抒情
⬧
借描寫山中美景,抒發喜愛山居生活的之情。
2. 善用反襯
⬧
以動襯靜(以流動的清泉、搖動的荷葉 反襯出 環境的平靜)
⬧
以竹林洗衣服婦女的喧鬧聲 反襯 山間的幽靜
3. 反用典故,含蓄抒情
⬧
用典:指引用古書中的故事或有來歷出處的詞語,用來說理和表達思想感情
的修辭手法。
⬧
詩句: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這句反用了《楚辭.招隱士》: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王孫兮
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
運用典故的好處:增加詩句之形象、意境的內涵與深度,亦令詩句更凝練,言
近而旨遠,含蓄而婉轉,引發讀者思考,提高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8
中三級 文言單元 講讀二 《月下獨酌》
 李白《月下獨酌》
李白(701 年-762 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
成紀,盛唐詩人。天寶元年 (742),李白得到唐玄宗的賞識,
授翰林供奉 (文學侍從官)
,不久得罪權貴,被迫離開長安。
安史之亂期間,李白錯擔任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兵敗後受到
牽連,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孤苦。李白長於古體,
多以樂府舊題來寫作。他的詩風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清新自
然,有「詩仙」之譽。
《月下獨酌》共四首,本詩是第一首。本詩寫於唐玄宗 天寶三年(744)春天,
當時李白在長安任翰林供奉,與宦官高力士不和,又被權臣楊國忠排擠,漸為玄宗疏
遠,心情鬱悶,於是只好寄情於酒,以發泄內心的苦悶。本詩描述作者獨自在月下喝
酒,借酒消愁的所見所感。
1. 語譯《月下獨酌》,並寫在筆記簿上。
2. 根據本詩內容,填寫下表:
時間
晚上
地點
花叢中
人物
李白
事情
獨個人喝酒
9
《月下獨酌》
李白
1 無相親。
花間一壺酒,獨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 隨我身。
月既不解飲,影徒○
3 春。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4 邈雲漢○
5 。
永結無情遊,相期○
注釋:
1 獨酌:獨自斟酒自飲。
○
2 徒 :只是。
○
3 及 :趕及、趁著。
○
4 期 :相約。
○
5 邈雲漢:邈,遙遠。雲漢:銀河,引申為天上仙境。
○
10
部分
一
二
三
詩句
內容大要
第 1-4 句:
描寫月下獨酌的情景,抒發孤單落寞的心情。於是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忽發奇想,邀請明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作伴共飲,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消孤悶。
第 5-8 句:
雖然月亮不懂得喝酒、影子只是跟着作者而動,然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而還是暫時以月亮和影子為伴,趁着春暖花開的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日子及時行樂。
第 9-12 句:
描寫與月、影一起共舞取樂,可是醉後彼此分散,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這番歡樂便會消失。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四
第 13-14 句:
作者自我開解,邀請月和影日後在遙遠的銀河同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遊,結為忘情之交,藉此排遣愁緒,帶出曠達的人
生態度。
主旨:本詩記述詩人月下獨自飲酒的情景,抒發孤獨寂寞的心情,但仍抱持豁
達的心境,憧憬美好的未來,展現其及時行樂、曠達超脫的人生態度。
11
原句
解釋
原句
‧
1. 月既不解飲
解:懂得
‧
4. 醒時同交歡
‧
2. 暫伴月將影
將:與、和
5. 相期邈雲漢
‧
3. 影徒隨我身
徒:只是
‧
解釋
交:互相 / 一起
邈:遙遠
學習重點:掌握詩歌內容、感情思想、寫作手法
1. 《月下獨酌》感情跌宕起伏,時而意氣昂揚,時而悵惘低沉。試完成下表,分析作
者的感情。
感情起伏
詩句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分析
「起」 「伏」
○
●
作者在花間獨飲,倍感孤寂。
●
○
他想像與明月和自己的影子為伴,舉杯暢飲,氣氛變得
熱鬧。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
●
他隨即發覺月和影根本不解人意,因而感到落寞。
●
○
為求及時行樂,作者姑且與月和影為伴,聊勝於無。
●
○
作者放懷高歌起舞,想像明月傾聽他的歌聲,身影亦隨
他起舞。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
●
他清醒時可以與月、影同歡,但他醉倒後不省人事,與
月和影分散,因而感到失落。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
○
作者與無思想感情的月、影結伴,並期望相約在天上仙
境會面,自我開解。
12
2. 李白認為「行樂須及春」,他是怎樣「行樂」以排遣孤獨鬱悶的心情?
 邀請明月和影子跟他喝酒。
 讓月亮和影子陪伴自己。
 與月亮、影子一起唱歌、跳舞。
 與月亮、影子結伴遨遊仙境。
A 、、
B 、、
C 、、
A
B
C
D
D 、、
●
○
○
○
3. 李白在《月下獨酌》寫自己「行樂」,你認為他能自得其樂嗎?試結合詩歌內容加
以說明。
作者上邀明月,下對影子,當下應是自得其樂的,但他很快便明白到這些伴侶都是
無情之物。他暫且把月和影子變成同歌共舞的對象,以排解寂寞。可是他一旦醉
倒,所有伴侶都復歸於無。他與月和影子結為「無情遊」,相約在天上再聚,正是
因為人間寂寞,由此可見他終究是孤獨鬱悶的。
4. 綜觀《月下獨酌》,作者運用甚麼手法來突出孤獨鬱悶的心情?試分別從客觀環
境和活動場面兩方面分析說明。
(1) 運用手法:反襯
(2) 分析說明:
 客觀環境(提示:美景)
作者在花間月下飲酒,本是良辰美景,但他卻獨個兒自斟自酌,以花間月下
的美景反襯他的孤獨鬱悶。
 活動場面(提示:熱鬧歡樂)
作者邀請月、影共飲為伴,又在月下既歌且舞;他想像月兒徘徊,傾聽他的
歌聲,影子與他零亂起舞,兩者好像他的知音一般,場面熱鬧歡樂;但月、
影是無情之物,由它們陪伴他作樂,更反襯他在世間知音難尋,心情孤獨鬱
悶。
13
5.《月下獨酌》反映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試引出相關詩句,並加以說明。
李白的
相關詩句
說明
人生態度
及時行樂
「舉杯邀明月,
詩人獨自在月下喝酒,本是寂寞孤單的,但
對影成三人」
作者自我排遣,邀請月影為伴。
「暫伴月將影,
雖然他知道月亮不懂飲酒,影子只是隨着自
行樂須及春。」
己而擺動,但他認為「行樂須及春」,還是
暫時把月和影子作友伴,既歌且舞,熱鬧一
番。
可見他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
曠達超脫
「永結無情遊,
作者與月、影盡歡,最後與月、影相約在遙
相期邈雲漢」
遠的銀河相會,結為忘情之交。把孤獨之情
轉化為對未來的希望,這種超現實的盼望,
這正體現出他曠達超脫的人生觀。
14
1. 結構嚴謹,感情抑揚交錯
⬧
四個層次,以抑為始,抑揚交錯,最後以揚作結。
⬧
有何好處﹖ 情感錯綜,結構富於變化
2. 善用反襯
⬧
想像自己、月和影子共舞,渲染熱鬧氛圍 → 以熱鬧反襯孤獨
⬧
良辰美景 反襯 孤單
3. 善用擬人
⬧ 全詩以想像手法使月亮和影子人格化,在描寫人、影、月三者同遊共歡時,運用了
擬人手法,賦予月與影思考、行動、說話的能力。
⬧ 例子: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試引錄相關句
子)
⬧ 有何作用?為月亮與影子添上動態,令內容更生動。作者與月與影對話、同遊,一
方面令單調孤獨的飲酒場面變得豐富多姿,另一方面又令全詩的孤獨感更為強烈、
鮮明,渲染出作者遺世獨立的愁緒。
4. 想像豐富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試引錄相關句子)
→ 賦予月亮和影子生命,以月、影為伴,邀請沒有生命和感情的月亮與影子同歡
共飲。
⬧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試引錄相關句子)
→ 幻想與月、影結成忘情之交,於銀河相聚。
15
中三級 文言單元 講讀三 《登樓》
 杜甫《登樓》
杜甫(公元 712—770)
,字子美,祖籍襄陽,盛唐詩人。晚年曾
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有「杜工部」之稱。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響,
抱持濟世匡民的政治理想。天寶六年(747)
,杜甫到長安應試落第,
其後客居長安十年,過著失意窮困的生活。。安史之亂中他和人民一
起流亡,曾被安祿山軍俘至長安,逃出後任肅宗朝左拾遺,但後來因
上疏觸怒肅宗被貶,不久又棄官移居成都。晚年四處漂泊,最後病死
在船上。杜甫多以社會為題材,呈現當時的社會面貌,而且反映人民
疾苦,具悲天憫人的胸懷,後世尊稱他為「詩史」
、
「詩聖」
。他與李
白合稱「李杜」
,他們的詩歌影響後世深遠。杜甫詩歌語言精煉,格律嚴謹,曾在詩中
自言「語不驚人,死不休」,為了琢磨出佳句,一字一句都經過千錘百鍊。
本詩寫於唐代宗 廣德二年(764)
,當時杜甫已流落成都五年。公元 763 年,安
史之亂剛平定,外族吐蕃先後兩次入侵,加上國內藩鎮割據、宦官弄權,朝廷內憂外
患,人民生活困苦。杜甫登樓遠眺,想到國難當前,頓感傷心難過,於是寫下這憂國
傷時的詩歌,並於詩末以諸葛亮自喻,抒發內心感慨。
1. 語譯《登樓》,並寫在筆記簿上。
2. 《登樓》第 1-4 句交代了作者身處的環境、所見景色和心情,試從詩句中找出相
關字詞,完成下表:
季節
春
時代背景
萬方多難
地點
高樓
所見景物
花近高樓、錦江春色、玉壘浮雲
人物
客 (即杜甫)
抒發感情
傷客心
16
《登樓》
杜甫
1 此登臨。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
2 春色來天地,玉壘○
3 浮雲變古今。
錦江○
4 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
5 莫相侵。
北極○
6 ,日暮聊為梁甫吟○
7 。
可憐後主還祠廟○
注釋:
1 難 :憂患。
○
2 錦江:江名,在今四川成都的南面。當時杜甫居住的地方臨近錦江。
○
3 玉壘:山名,在今四川成都的西北面,壘山,是唐代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
○
4 北極:北極星,這裡比喻唐朝政權。借北極星的位置在天空固定不變,來比喻唐
○
朝廷國勢穩固。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藩入侵長安,代宗逃往陝州(今
山西)。後郭子儀等收復長安,唐室轉危為安。
5 西山寇盜:西方的盜匪,這裡指吐蕃。廣德元年十二月,吐藩攻陷松、維等州
○
(今四州北部),正是杜甫寫《登樓》這詩前不久。
6 可憐後主還祠廟:可憐,可惜;後主,三國時蜀漢 後主 劉禪(劉備的兒子)
○
,
為人愚弱昏庸,寵信宦官,終致亡國;還,仍。祠廟,這裏
作動詞,意即仍有祠廟來紀念他。全句指可惜的是像後主那
麼昏庸,卻有祠廟受人供奉。這句暗諷代宗。
7 日暮聊為梁甫吟:聊,姑且、暫且;
○
《梁甫吟》,古樂府篇名,也作《梁父吟》。
相據三國時代,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喜吟《梁父吟》。這句作者
以諸葛亮自況,欲效法他的心志,為朝廷效命,鞠躬盡瘁。
17
詩句
內容大要
花近高樓傷客心,
首聯描寫高樓周圍的景物風貌,帶出作者的心情和眼
萬方多難此登臨。
前的國家形勢。
錦江春色來天地,
頷聯描寫眼前景色,抒發時局變幻的感慨,流露出憂
玉壘浮雲變古今。
國憂民的情懷。
北極朝廷終不改,
頸聯論天下形勢,作者對當今朝廷充滿信心,同時告
西山寇盜莫相侵。
誡外敵莫再侵擾中原。
可憐後主還祠廟,
尾聯追憶古人,借古諷今,既諷喻當朝君主勿寵信宦
日暮聊為梁甫吟
官,也抒發抒發個人抱負,希望能像諸葛亮一樣匡扶
首聯
頷聯
頸聯
尾聯
君主,建功立業。
主旨:詩人藉登樓遠望,引發聯想,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並自傷不為世所用,
期望國君能起用賢人。
原句
解釋
原句
解釋
‧
1. 西山寇盜莫相侵
莫:不要
‧
3. 日暮聊為梁甫吟
暮:傍晚 / 黃昏
‧‧
2. 可憐後主還祠廟
可憐:可惜
‧
4. 日暮聊為梁甫吟
聊:姑且
18
學習重點:掌握詩歌內容、感情思想、寫作手法
1. (1) 杜甫在《登樓》首兩聯中寫看到甚麼景色﹖他的心情怎樣?
景色:
看到高樓近處的繁花盛放,眺望看到錦江一帶的春色和玉壘山的浮雲
變幻。
心情:
為國家多難、內憂外患而感到傷心。
(2) 承上題,為甚麼詩人着意把景色寫得一片春光爛漫?試加以說明。
作者運用反襯的手法表達傷心之情。登上高樓,看到近處一片繁花,遠處「錦江春色
來天地」,本應賞心悅目,但作者此時因「萬方多難」感到傷心,美景正好反襯他傷
心的情懷,是以樂景寫哀情。這能突顯作者的傷心感受,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2. 試據《登樓》中「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兩句,回答以下問題。
(1) 詩中的「北極朝廷」和「西山寇盜」分別指甚麼?試簡略說明。
「北極朝廷」指唐朝政權;「西山寇盜」指吐蕃。
(2) 這兩句分別用了「終」字和「莫」字,這對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有甚麼幫助?
這兩句都流露出詩人的愛國情懷。
「終」字
「終」是自始至終的意思,「北極朝廷終不改」強調唐室政權如北
極星的位置一樣穩固,縱萬方多難,始終不變,表達詩人對唐室政
權的信心和支持。
「莫」字
「莫」是不要的意思,
「西山寇盜莫相侵」一句,作者義正詞嚴警
戒吐蕃不要再來侵擾,流露抵禦外敵的決心和氣概。
19
3. 杜甫在《登樓》中運用典故流露個人情懷,試摘錄相關詩句引文,並分別加以說明。
摘錄原文
詩中「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運用了典故。
詩人以蜀漢時後主劉禪不務政事致亡國一事,暗示唐朝君主昏庸,沒
有賢臣輔助,令國家處於危難之際,表達作者對時局的憂慮。
典故內容
+
典故寄意
作者吟誦諸葛亮喜歡的《梁甫吟》
,以抒心懷。昔日三國時期,諸葛亮
獲劉備賞識,而自己屆垂暮之年卻空懷濟世之心,藉此抒發自己懷才
不遇、報國無門的感慨。
亦以諸葛亮自況,借此表明心跡,欲效法諸葛亮的心志,為國效力,
鞠躬盡瘁。
4. 從《登樓》一詩可見杜甫對國家有怎樣的情懷?試加以說明。
對國家的情懷
說明
杜甫對國家正處於「萬方多難」的處境感到傷心;
關心國家
他為吐蕃入侵而憂慮,寄語「西山寇盜莫相侵」;
他又以後主劉禪諷喻代宗昏庸,寵信宦官。
杜甫希望能像諸葛亮一樣匡扶君主,建功立業,只是苦無獻身為
濟世為懷
國之路,這從末句慨歎只能聊為吟誦《梁甫吟》以自遣,可以看
出來。
20
5. 杜甫悲天憫人,經常在詩中流露憂國憂民之情,故後世尊他為「詩聖」。
你認同這個評價嗎?試據《登樓》一詩加以說明。(6分)
「評論題」 --- 答題框架
立場
1. 我
認同 / 不認同
這個評價。
引詩句作證
2. 詩中「XXXXX」
,+(解釋)
帶出甚麼
憂國憂民之情﹖
3. 可見作者
小結
4. 由此可見 / 總括而言,________________
你認為引多少
詩句作證才有
說服力﹖
(如何憂國憂民)
我認同這個評價,
《登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安危的關切,憂國憂民之情表露無遺。
「錦江」兩句,作者藉浮雲幻變之景,聯想到世事變幻莫測,不禁憂慮國家的前
景。
「北極朝廷終不改」借北極星的位置固定不變,比喻唐室的安全穩固,並揚言「西
山寇盜」勿作侵擾,可見作者關心唐室跟吐蕃的戰事。
詩末兩句「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
,前句借三國時代劉禪的昏庸,
暗諷唐代君主無能,令百姓生活苦困;後句則以諸葛亮自比,表示決意效法他的
忠貞為國、鞠躬盡瘁。
《登樓》一詩中,杜甫所見所感,所思所想都與國家有關,其愛國憂民、感時傷世
之情躍然紙上,「詩聖」之名當之無愧。(2 分)
1. 借景抒情,深化主題
詩句
感情
花近高樓傷客心,
借登樓看見春光明媚之景,觸發作者正面對內憂外患而憂
萬方多難此登臨。
心、悲傷。
錦江春色來天地,
藉眼前浮雲變幻的景色,抒發對當今時局動盪的感嘆。
玉壘浮雲變古今。
21
2. 借古諷今
⬧
詩句:
「可憐後主還祠廟」
古
今
人物
後主(即劉禪)
唐代宗
身份
亡國之君
一國之君
執政
昏庸無能,寵信宦官,荒廢政事, 寵信宦官程元振和魚朝恩,結果招致吐蕃入
情況
詩人
情感
導致亡國。
侵。
感慨這位亡國之君,死後竟可以 政局形勢與劉禪相似,令作者感到憂心。
享受後世的煙火供奉。
暗諷唐代宗無力處理國事,並表達對君主寵
信宦官的憂慮,希望代宗不要重蹈後主亡國
的覆轍,應以前事為鑑。
⬧
問:運用借古諷今(暗諷)有甚麼好處?
☺ 令詩意含蓄,引發讀者思考。
☺ 杜甫不便直接批評在上位者,所以借後主劉禪的愚弱昏庸,批評國君不辨賢才,
以含蓄婉轉的方式表達不滿,避免開罪國君。
3. 善用反襯
⬧
以滿眼春色反襯自己悽愴的心境,以樂景襯哀,更見其哀。
4. 引典
⬧
詩句:
「日暮聊為梁甫吟」
典故:運用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好為《梁甫吟》」的典故。
⬧
☺ 優點:(1) 表情達意委婉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引發讀者的想像。
(2) 以較簡練的字句表達豐富的意思,言簡意賅。
⬧
 缺點:(1) 如引用的典故生僻,或讀者未曾涉獵有關的內容,可能會難以理解。
22
中三級 文言單元 講讀四 《岳陽樓記》
 范仲淹《岳陽樓記》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
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生活艱苦,但他從小勤奮好
學,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他 26 歲時中進士及第,因敢於直言
強諫,屢遭貶斥。
慶曆三年,出任參知政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發動「慶
曆革新」
。慶曆五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皇祐四年,扶
疾往穎州就職,未至而卒,死後諡號「文正」。
范仲淹在文學上有高的造詣,詩、詞及散文均有名篇傳
世,作品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是岳陽城西門城樓,位洞
庭湖畔,與黃鶴樓、滕王閣並稱「江
南三大名樓」。傳說岳陽樓是三國東吳
魯肅所建的閱兵台,曾多次修葺,其
中以滕子京重修的一次規模最大。歷
來不少詩人如張說、李白、杜甫、白
居易、黃庭堅、陸游等,都曾先後登
樓賦詩。
「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被貶
鄧州,應好友滕子京的邀請,為紀念重修岳陽樓撰寫《岳陽樓記》
,記述重修岳陽樓
及撰寫此文的緣起,描寫登樓所見景象,抒發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先天下
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
「記」是古代一種文體,以記事為主,兼具描寫、抒情或議論等成分。本文所
記,四者兼而有之,但目的是為了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政治抱負。
23
1. 語譯《岳陽樓記》,並寫在筆記簿上。
2. 本文是范仲淹應好友滕子京的邀請而寫作,假若兩人生活在現代,試替滕子京完成以
下邀請。
3. 從課文所見,下圖的人物面對眼前的景色時,心情是怎樣的﹖試分別用四字詞來概
括。
24
25
26
部分
段落
一
內容大要
第1段
記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之事,以及撰寫此文的緣起 / 原因。
第 2-4 段
總寫岳陽樓上所見洞庭湖壯觀的景色,分別寫於天氣惡劣和晴朗時
二
登樓所見的景象,抒發遷客騷人因此而觸發或悲或喜的心情。
第5段
三
揭示主旨,作者的遠大政治抱負和胸襟: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之樂而樂」/ 時刻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個人理想,並以此勉
勵滕子京。
主旨:本文記述重修岳陽樓一事,藉描述登樓所見的景色,抒發感情,說明仁
人志士的抱負,他們不會因為外在環境或個人榮辱而改變志向,而是以
天下之憂樂為己任。作者既以此自許,亦藉此勉勵好友。
一、《岳陽樓記》常見文言詞
(第一段)
原句
解釋
原句
解釋
‧
1.越明年
越:及 / 到
‧
3.乃重修岳陽樓
乃:於是
‧
2.百廢具興
具:同「俱」,全部、都
‧
4.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同「囑」
,囑附
27
(第二段)
原句
解釋
原句
解釋
‧‧
1.予觀夫巴陵勝狀
勝狀:優美的景色
‧
3.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
2.前人之述備矣
備:詳盡 / 完備
‧
4.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會:聚集
極:到盡頭
(第三段)
原句
解釋
原句
解釋
‧
1.連月不開
開:放晴
‧
4.登斯樓也
斯:這
‧
2.日星隱耀
耀:光輝
‧
5.去國懷鄉
去:離開
‧
3.山岳潛形
潛:隱藏 / 隱沒
‧
6.憂讒畏譏
讒:誹謗 / 詆毀
(第四段)
原句
解釋
原句
解釋
‧‧
1.至若春和景明
至若:至於
‧
4.而或長煙一空
一:全部
‧
2.波瀾不驚
驚:起、動
‧‧
5.寵辱皆忘
寵:得寵;
辱:受辱
‧
3.而或長煙一空
或:有時
‧
6.把酒臨風
把:持、拿
(第五段)
原句
解釋
原句
解釋
‧
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嘗:曾經
‧
4.微斯人
微:如果沒有
‧
2.或異二者之為
或:有些人
‧
5.吾誰與歸
歸:歸依、同道
‧‧
3.居廟堂之高
廟堂:指朝廷
28
二、語譯句子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為古代的仁人)不因環境的順逆和個人的得失而感到高興或悲傷。
2.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當他們)在朝廷任官,就為百姓憂慮;遠離朝廷,就替國君擔憂。
三、文言句式:倒裝句
倒裝句是指和現代漢語基本語序不同的句子。
古代漢語的基本語序與現代漢語大體一致,但是,古代漢語的語序有時會為了強
調、突出語意而顛倒原有語序。
文中原句 (倒裝句)
1. 微斯人,吾誰與歸!
正確語序 應是:
(第五段)
微斯人,吾與誰歸!
29
學習重點:掌握作品內容、感情思想、寫作手法
1.《岳陽樓記》運用對比,描寫於不同天氣下登岳陽樓所見的景色,以及遷客騷人由
此觸發的感情。試引原文的寫景句子,指出各段表現的景色特點,然後分析其觸
發遷客騷人特定感情的原因。
第三段
天氣

第四段
惡劣

相關原文:
「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色調

晴朗
相關原文:
「春和景明」
昏暗

明亮
相關原文:
相關原文:
「日星隱耀」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薄暮冥冥」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
洞庭湖

湖水狀態
相關原文:
相關原文:
「濁浪排空」
「波瀾不驚」
「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靜影沉璧」
營造的氣氛

動態為主,激烈變化。
陰沉、肅殺、淒冷


靜態為主,平靜和諧。
光明、熱鬧、蓬勃


悲
喜
觸發感受的
因為眼前景色黯淡,風急浪高,
因為眼前春光明媚,氣氛平靜,
原因
一片蕭條,因而聯想起自己命途
萬物生氣勃勃,使人心情舒暢,
坎坷,產生被貶離京而懷念家
個人榮辱都不放在心上。
感受
鄉、擔心遭到誹謗、害怕被譏諷
的情懷,感慨至極,不禁悲從中
來。
30
2. 試就《岳陽樓記》末段句子「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回答
以下問題:
(1)「二者」是指哪兩類人?
覽物而悲和覽物而喜的遷客騷人。
(2)「古仁人」和「二者」的思想感情有甚麼分別?試加以說明。
「二者」
「古仁人」
思想感情 遷客騷人容易受外物 / 環境和個
古仁人卻不受外物 / 環境和個人
的分別
境遇影響,
「不以物喜,不以己
人境遇影響,觸動內心的感情。
悲」
說明
遷客騷人看重個人的利害得失,例
古仁人時刻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
如「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是寵
任,並不介懷個人的利害得失,故
是辱等,胸襟氣度不夠廣闊,容易
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受外物 / 環境影響心情。
(3) 作者在寫「古仁人」的特點前,先寫「遷客騷人」的表現,這是甚麼寫作手
法﹖作者有何用意,試加以說明。?
寫作手法:反襯。
用意:作者以「遷客騷人」與「古仁人」作對比,襯托出「古仁人」不會因為環境或
一己的榮辱得失而牽動個人情緒,帶出古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的思想,是一種超然物外的人生觀和胸襟,且明言這是自己的志向,這正是他寫作本
文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31
3. 第 2 段末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在結構上起了甚麼作用?試略加說明。
「結構作用題」 --- 答題框架
指出結構作用
1.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在結構上起了
___________ 的作用。
說
明
略解釋這句意思
2. 這句意思 /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接 / 呼應上文……
3. 「覽物之情」承接了上文 __________________,
(歸納過渡句前的內容)
開啟下文……
4. 開啟了下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歸納過渡句前的內容)
指出結構作用
1.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在結構上起了
承上啟下的作用。
說
明
略解釋這句意思
2. 這句意思是作者想像常在岳陽樓聚會的被貶官員和
失意的文人雅士,在觀賞景物時,會否和自己的心
情相同,
承接上文……
3. 「覽物之情」承接了上文 提及洞庭湖的景色在晴
(歸納過渡句前的內容)
天和陰天千變萬化,
開啟下文……
4. 開啟了下文分別描寫洞庭湖在天陰和天晴時的不同
(歸納過渡句前的內容)
景致,以及遷客騷人觀賞景物時的不同受。
1 文中「錦鱗游泳」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4. ○
A
B
間喻
借喻
C
借代
D
誇張
(以「錦鱗」借代魚)
A

B

2 試從文中摘錄運用相同修辭手法的句子,並略加說明。
○
句子:檣傾楫摧。
說明:
「檣」即船桅,「楫」即船槳,以船的不同部分借代船。
32
C
⚫
D

1. 多樣化的描寫手法
⬧
動態描寫,如:「霪雨霏霏」、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等。
⬧
靜態描寫,如:
「山岳潛形」
、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等。
⬧
多感官描寫,如:視覺描寫,「薄暮冥冥」、「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等
如:聽覺描寫,「陰風怒號」、
「虎嘯猿啼」
、
「漁歌互答」等
如:嗅覺描寫,「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2. 善用對比
⬧
洞庭湖的景色——哀景 VS 樂景
⬧
遷客騷人觀景的感受——哀景(悲)VS 樂景(喜)
突出了他們「以物喜」
、
「以物悲」的態度,並反映他們極受外界變化所影響。
3. 善用襯托
⬧
先刻劃「遷客騷人」觀景感受,說明了他們「因物而喜」
、
「因物而悲」的處世
態度。接下來,再寫「古仁人」的處世態度,不論環境變化,仍然能夠保持「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進亦憂,退亦憂」等高尚情操。
⬧
以「遷客騷人」的平凡 反襯出 「古仁人」的高尚。
4. 借景抒情 再抒胸臆
⬧
作者寫洞庭湖的哀景和樂景,再述「遷客騷人」觀不同的景色均有不同的感受,
藉此抒發個人抱負。
「遷客騷人」的感受
景色陰暗不穩
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之情
景色光明向晴
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之情

為下文抒發抱負的鋪墊。作者藉「遷客騷人」平凡從眾的表現,突顯自己追求
的「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潔不凡。
⬧
作者藉「古仁人」的高尚情操抒發個人政治抱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3
5. 語言生動,修辭技巧多樣化
⬧
擬人法,如:
「銜遠山,吞長江」
(作者以「銜」、「吞」二字,充分展現洞庭湖的氣勢。)
⬧
誇張,如:「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濁浪排空」
(運用誇張法,令景物的形象更見鮮明生動。)
⬧
比喻,如:「靜影沉璧」
(作者將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比喻為「璧玉」
,可見當時天朗氣清,月色皎潔明亮。)
⬧
借代,如:
「錦鱗游泳」
(以「錦鱗」借代「魚類」)
⬧
對偶,如:「日星隱耀,山嶽潛形」、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兩個句子結構相近,詞性相對,這樣可以增強文章的節奏感,令讀者感受到
語言整齊勻稱的美。)
⬧
反問,如:「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作者運用反問句,令語氣更見加強,藉此強調「遷客騷人」看見不同的景物
時,自有不同的感情。)
⬧
設問,如: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作者運用設問句,既可啟發讀者思考,又可以自問自答的方法,道出自己的
政治理念。)
⬧
疊字,如:「浩浩湯湯」
、
「霪雨霏霏」、「薄暮冥冥」、「郁郁青青」
(運用疊字能夠增加文章的語言節奏,也可以加強所表達的情感,或事物的形
象特點。)
34
《唐詩三首》課堂筆記🖊
35
36
《岳陽樓記》課堂筆記🖊
37
38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