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365730976

CH2-4讲

advertisement
2.11 信道
信道是传输信号的通道,是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
通信系统均可视为由发送设备、信道与接收设备三大部分组成。信道是连接发送端
和接收端的通信设备,将发送端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
按照传输媒质的不同,信道可分为两大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是
指传输媒介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光缆及波导等一类能够看得见的传输媒
介,如固定电话;而无线信道是利用空间电磁波来传输信号,如无线电广播。光纤
是传输光信号的传输媒质,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
网系统中。
在通信系统中,能够作为实际通信的信道很多,由于信道中存在的噪声是不可
避免的,而噪声对于信号的传输有重要的不良影响,因而,对信道与噪声的认识往
往是研究通信问题的基础。首先讨论信道的传输特性和信道模型,然后讨论信道中
噪声特性以及噪声对于信号传输的影响。
1
本节主要内容
◼
◼
◼
◼
◼
◼
1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
2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3恒参信道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4随参信道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5编码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6信道容量
2
有线信道
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主要有四类,即明线、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和光缆。双绞
线和同轴电缆采用金属导体来传输电信号,光缆是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缆线,传输
光信号。
明线是指平行架设在电线杆上的架空线路。它是由导电裸线或带绝缘层的导线。
架空明线传输信号损耗小,但易受大气和环境的影响,对外界的噪声干扰较敏感,并
且很难沿一条路径架设大量的成百对线路,故目前已经逐渐被电缆代替。
双绞线电缆是将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置在一个绝缘套管内,在套管内的每一对具
有绝缘保护层的金属导线都做成扭绞形状的双绞线。双绞线电缆分为屏蔽型(STP)
和非屏蔽型(UTP)两类。每对线都呈扭绞状,这样可以减小各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
因双绞线电缆的芯线比明线细,直径在 0.4mm~1.4mmm,故其损耗较明线大,但性能
较稳定。双绞线电缆可以用来传输模拟语音信号,特别适应于较短距离的信号传输。
在低频传输时,其抗干扰能力与同轴电缆相当,在 10~100KHZ 时,其抗干扰能力低
于同轴电缆。但价格较为便宜,目前电缆已逐渐取代了明线。
3
有线信道
同轴电缆由同轴的两个圆柱形导体构成,外导体是一个圆柱形金属编织网,内导
体是金属导体。内外导体之间用绝缘体隔离开。在外导体外面有一层绝缘保护层,在
内外导体间可以填充实心介质材料,或者用空气作介质。实际应用中同轴电缆的外导
体是接地的,具有良好的屏蔽作用,所以同轴电缆抗电磁干扰性能较 好。同轴电缆根
据其频率特性,可分为两类:视频(基带)电缆和射频(宽带)电缆。视频电缆的特
性阻抗有 50Ω 和 75Ω 两种, 75Ω 电缆用于模拟信号传输,50Ω 电缆用于数字数据信
号的传输,最大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几千米。射频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 75Ω ,最大
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千米,可用于传输高频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可传送多路信号。
同轴电缆在较短的距离内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 1km电缆数据传输速率可达
1~2Gbit/s 。目前同轴电缆大量被光纤取代,但仍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广播网和某些
局域网。
4
有线信道
光纤的全称是光导纤维,由高纯度石英( SiO2 )制成的直径在8m ~ 50m
的玻璃纤维。光纤是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质传输光信号的。光纤的中心是光传播
的玻璃芯,称为纤芯。在纤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光芯折射率低的玻璃封套
称为包层,由于纤芯的折射率比包层的折射率大,光波会在两层的边界处产生反
射。经过多次反射,光波可以达到远距离传输。
5
无线信道
在无线信道中的信号传输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来实现的。即发送端的天
线将信号以电磁波形式发送出去,通过空间传播到接收机的天线实现通信的。按通
信设备的工作频率不同可分为长波通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光波
通信等。工作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
c 3  10 (m / s )
= =
f
f ( HZ )
8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大体可分为四种:地面波、空间直线波传播(视距传播)、电
离层反射波(或天波)和对流层散射传播。
6
无线信道
地波传播:无线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称为地波传播,由于地面不是理想的导体,
当电磁波沿地表面传播时必将有能量损耗,这种损耗随电波的频率升高而增加。地
波的主要传播特点是:传输损耗小,传输距离较远,可达数百千米或数千千米;受
电离层扰动小,传播较稳定;有较强的穿透海水和土壤的能力;工作频带窄。主要
用于中、长波远距离无线电导航、潜艇通信、标准时间和频率的传播。
天波传播:依靠电离层反射的传播方式称为天波传播,在地球的表面存在着一
定厚度的大气层,由于受到太阳的照射,大气层上部的气体将发生电离而产生自由
电子和离子,使离地面 60km~400km 的这一部分大气层成为电离层。当频率范围为
3~30MHZ 的短波无线电波射入电离层时,由于折射现象会使电波发生反射,返回
地面,从而形成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短波的主要传播特点是:传输损耗小、传输
距离远。通常用于短波远距离无线电广播、电话通信以及中距离小型移动电台等
7
无线信道
由于电离层是一种随机的、色散及各向异性的有耗媒质,电波在其中传播时会
产生各种效应,如多径传播、衰落、极化面旋转等。多径传播是短波电离层反射通信
的主要特征。引起多径传播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电波从电离层的一次反射和多次反射;
(2) 电离层反射区高度不同所形成的多径;
(3) 地球磁场引起的寻常波和非寻常波;
(4) 电离层不均匀性引起的漫反射现象。
上述四种情况都会引起快衰落和多径时延失真。
8
无线信道
视距传播(空间直线波传播):频率超过 30MHZ 以上的超短波及微波具有空间直线
传播的特性。视距传播要求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视距范围之内,电波直接从发射
端传到接收端(不排除地面反射波的存在)的一种传播方式,也称为直射波或空间
波传播。按收、发天线所处的位置不同,视距传播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地面上的视距传播,例如中继通信、电视、广播及地面移动通信等;
第二类是指地面与空中目标如飞机、通信卫星等之间的视距传播;
第三类是指空间飞行体之间的视距传播,如飞机间、宇宙飞行器间的电波传播等。
当电波在空间传播时,可能受到地表面自然地形地貌或建筑障碍物的影响,引起电波的反射、
散射或绕射现象。为了能增大其在地面上的传播距离,通常采用的办法是通过架高天线来增大
视线传播距离。可以计算出天线高度和传播距离的关系:设地球半径 r 等于 6370km,收发天
线的高度相等,均等于 h,收发天线间距离为 D(km),则其关系式为:D 2 = 8Rh
9
无线信道
无线视距中继通信工作在超短波和微波波段,利用定向天线实现视距直
线传播。由于受地形和天线高度限制,视距传播间的距离一般为 30~50km,
因此需要中继方式实现更远距离通信,即需要在通信区域中间建立多个中继站,
中继站把前一站送来的信号经过放大后再发送到下一站,也称为“接力”。微
波中继通信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信号稳定,质量好,投资少,维护方便等优
点。因此,被广泛用来传输多路电话及电视信号等。
10
无线信道
卫星信道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信号实
现地球站之间通信,也称卫星通信。人造卫星中继转发可以大
大提高通信距离,卫星通信由作为中继站的卫星转发器与接收、
发送地球站构成。卫星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离地面高度
35860km 时,绕地球运行一天的时间恰为 24 小时,与地球
自转同步,这种卫星称静止(或同步)卫星。利用它作为中继
站可实现全球 18000km 范围内多点通信。采用三颗相差
120°的静止通信卫星就可以覆盖地球的绝大部分地域(两极
盲区除外)通信。同步卫星的电磁波服从直线传播,属于在真
空状态下的自由空间传播,传播特性稳定可靠,可以视为恒参
信道传播。
若采用中、低轨道移动卫星,所需卫星的个数与卫星轨道高度有关,轨道越低所需卫星数
越多,则需要多颗卫星覆盖地球。
11
无线信道
对流层散射传播:发射天线射束和接收天线射束相交在对流层上层,两波束
相交的空间为有效散射区域。对流层散射通信频率范围在100MHz~4GHz,可达到
的有效散射距离增大约600km。对流层散射是由大气不均匀性产生的,这种不均匀
性可以产生电磁波散射现象,散射现象具有强的方向性,散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前方,
故称“前向散射”。由于散射的随机性,这种信道属于变参信道。
对流层散射传播为微波、超短波多路通信提供了另一种途径,这种通信具抗
核爆能力强、通信容量大、保密性好、通信距离远、机动性好、抗干扰性强和适应
复杂地形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通信,如森林防火、抢险救灾应急
通信系统、工业指挥调度系统等。此外对流层散射传播理论还应用于干扰协调距离
计算、对流层介质遥感、超视距雷达等方面。
12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如果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
信道称为狭义信道。但从研究消息传输的观点说,信道范围还可以扩大到包括有关的转
换器 ( 如:发送设备、接收设备、馈线与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 ) ,称这种扩大范围
的信道为广义信道。在讨论通信的一般原理时,通常采用的是广义信道。通信效果的好
坏,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狭义信道的特性。因而,在研究信道的一般特性时“传输媒
质”是讨论的重点。当然,根据实际的需要,有时除重点关心传输媒质外,还应该考虑
到其它组成部分的有关特性。
13
调制信道
对于调制信道模型,已调信号离开调制器后便进入调制信道。有如下主要
共性:
第一,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也一定有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第二,绝大多数的信道是线性的,即满足叠加原理;
第三,信号通过信道会产生一定的迟延时间,而且它还会使信号受到固定的或
时变的损耗;
第四,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有一定的功率输出,即噪声功率。
能够用一个二对端(或多对端)的时变线性网络去替代调制信道。这个网络就称作调制信
道模型。就二对端的信道模型来说,它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应该有:
14
调制信道
15
调制信道
16
调制信道
◼
◼
恒参信道:信道特性主要由传输媒质决定,如果传输
媒质特性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所构成的信道称为恒参
信道。如有线信道、中长波地波传播、超短波及微波
视距传播、人造卫星中继信道等。
随参信道:如果传输媒质特性随时间随机快变化,则
构成的信道通常称为随参信道。如陆地移动信道、短
波电离层反射信道、超短波流星余迹散射信道、超短
波及微波对流层散射信道等。
17
调制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
◼
1恒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是变化极其
缓慢的。因此,可以等效为一个非时变的线性网络。
信道
s(t )
线性滤波器
+
r (t ) = s(t )  h(t ) + n(t )
h(t )
n(t )
18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
◼
1.理想恒参信道特性
设输入信号为Si(t),则无失真传输时,要求信道的
输出信号
s (t ) = K s (t − t )
0
◼
0 i
d
式中:K0为传输系数,它可以表示放大或衰减
一个固定值;td为时间延迟,表示输出信号滞
后输入信号一个固定的时间。频域
S 0 ( ) = K 0 e − jtd S i ( )
19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
信道的传输函数为
H ( ) = K 0e − jtd
◼
信道的幅频特性
H ( ) = K 0
◼
相频特性
 ( ) =  t d
◼
信道冲激响应
h(t ) = K 0 (t − td )
20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
理想恒参信道的群迟延——频率特性
d  ( )
 ( ) =
= td
d
| H ( ) |
K0
0
 ( )

(a)
 ( )
 d
d

0

0
(b)
理想信道的幅频、相频及群时延—频率特性曲线
(c)
21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2.幅频失真:也称为频率失真,使信号的不同频率
分量受到不同衰减,从而导致信号波形失真。
30 A(f)/dB
A(f)/dB
6
20
3
10
0
300
500
800
2000
2800
3000
f /Hz
0
1200
2400
3600
f/Hz
(b)
(a)
典型音频电话信道的衰耗-频率特性曲线
22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3.相频失真:也称群时延失真,使信号的不同频率
分量产生不同的时延,从而导致信号波形失真。
基波
合成波
合成波
谐波
基波
谐波
t
(a)
t
(b)
群延迟产生畸变的例子
23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随参信道三个特点:
(1)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而变化;
(2)传输的时延随时间而变;
(3)多径传播
n
S (t ) = cos c t → r ( t ) =  ai ( t ) cos c [t −  i (t )]
i =1
24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1.多径衰落与频率弥散
多径传播接收信号是衰减和时延都随时间变化的各路径信号的合
成:
n
n
r ( t ) =  ai ( t ) cos c [t −  i (t )] =  ai ( t ) cos[c t + i (t )]
i =1
i =1
n
n
i =1
i =1
=  ai ( t ) cos i ( t ) cos c t −  ai ( t ) sin i ( t ) sin c t
= X c (t ) cos c t − X s (t ) sin c t
= V (t )[cos c t +  (t )]
V (t ) 为合成波的包络,  (t )
为合成波的相位。
25
随参信道多径衰落与频率弥散
X c (t ) 、
X s (t )及
由于 ai (t )及 i (t )与载频相比是缓慢变化的,因而,
包络V (t ) 、相位  (t )也是缓慢变化的。故 r (t )为一个窄带过
程,其中心频率为 f c 。从而时域波形及其功率谱的示意图:
r (t )
V (t )
0
[2 f c +
d (t )
]
dt
Pr ( f )
t
0
f c
f
衰落信号的包络与功率谱示意图
26
随参信道多径衰落与频率弥散
多径信号包络与相位的统计特性:
根据概率论的中心极限定理,大量独立随机变量之和趋于高斯分布,
可知任一时刻 t1,X c ( t1 ) 、X s ( t1 ) 是高斯随机变量,从而 X c (t )及 X s (t )是
高斯随机过程。一般二者均值为0,方差相等,故 r (t ) 可认为是窄带
平稳高斯过程,故包络 V (t ) 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相位  (t ) 的
一维分布服从 0 ~ 2 之间的均匀分布。
当多径传播存在一路特别强的信号,如陆地移动信道收发信机之间存
在一条直射波通路或短波电离层反射中出现一条固定镜面反射信号
时,与前面讨论的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相似,包络V (t )将趋于
广义瑞利(莱斯)分布,而相位 (t )也将偏离均匀分布。
27
多径衰落与频率弥散
多径传播对信号的影响表现为:
(1)瑞利衰落:
波形上,多径传播使单一频率信号A cos c t 变成包络和相
位受到调制的窄带信号,这样的信号称为衰落信号。通
常,包络V (t )服从瑞利分布,所以称为瑞利型衰落。
(2)频率弥散:
频谱上,多径传播使单一频率变成了一个窄带频谱,引
起频率弥散。
(3)频率选择性衰落:
即信号频谱中的某些频率分量被衰落而导致信号失真。
28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2.频率选择性衰落
s(t)
时延t0
K
r(t)
+
时延t0 +τ
K
两径传播模型
发射信号 s (t ) 经过两条仅时延不同的路径:
r (t ) = Ks (t − t0 ) + Ks (t − t0 −  )
R( ) = KS ( )e − jt0 + KS ( )e − j (t0 + )
R( )
H ( ) =
= Ke− jt0 (1 + e − j )
S ( )
29
频率选择性衰落
令信号强度K=1,则两径信道幅频特性为:
H ( ) = 1 + e − j = 1 + cos  − j sin  = 2 cos( / 2)
当  = 2n  时,出现传播极点;当  = (2n + 1)  时,出现
传输零点。即对不同的频率成份有不同的衰减。
2
O
| 1 + e − j (t ) |
| 1 + e − j |
 /
2
2 / 
3 / 

O

 /  (t )
(b)
(a)
网络的幅频特性
30
频率选择性衰落
多径传播时的相对时延差通常用最大多径时延差  m 来
表征,并用它来估算传输零极点在频率轴上的位置。并定
义多径传播信道的相关带宽为
Bc = 1  m (Hz)
为了不引起明显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传输信号的带
宽B必须小于多径传播信道的相关带宽Bc 。在工程设
计中,通常选择信号带宽为相关带宽的1/ 5 ~ 1/ 3。
31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
克服方法:分集技术、均衡技术、交织编码技术等
◼
3.时变线性滤波信道模型
信道
s(t )
线性时变
滤波器
h( ; t )
+
r (t ) = s(t )  h( ; t ) + n(t )
n(t )
32
编码信道
编码信道包括调制器、解调器及调制信道的信道。它与调制信道模型有明显的不同。
在调制信道中,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 k(t)及 n(t)使调制信号发生模拟变化;而在编码信
道中,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故调制信道有时被看成是一种模拟信道,而编码信道则看成是一种数字信道。
由于编码信道包含调制信道,因而调制信道的变化同样会对编码信道产生影响。从编码
和译码的角度看,以上这个影响已被反映在解调器的最终结果中,使解调器输出的数字
序列以某种概率发生差错。显然,如果调制信道差,即传输特性不理想和加性噪声严重,
则发生差错的概率将会变大。因此,编码信道的模型可以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33
编码信道
34
信道容量的概念
◼
◼
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中信息无差错传输的最
大速率。
1.香农公式
设信道带宽为B(Hz),信道输出信号功率为S(W),
输出加性高斯噪声功率为N(W),则可以证明该信道
的信道容量为
C = B log 2 (1 +
S
S
) = B log 2 (1 +
)
N
n0 B
35
信道容量的概念(续2)
◼
◼
由香农公式可得以下结论:
(1)增大信号功率S可以增加信道容量,若
信号功率趋于无穷大,则信道容量也趋于无
穷大,即
S

lim C = lim B log 2 1 +  → 
S →
S →
 N
36
信道容量的概念(续3)
◼
(2)减小噪声功率N可以增加信道容量,若噪
声功率趋于零,则信道容量趋于无穷大,即
S

lim C = lim B log 2 1 +  → 
N →0
N →0
 N
37
信道容量的概念(续4)
◼
◼
(3)增大信道带宽B可以增加信道容量,但不能使
信道容量无限制增大。信道带宽B趋于无穷大时,信
道容量的极限值为
S
S
lim C = log 2 e  1.44
B →
n0
n0
上式表明,保持S/n0一定,即使信道带宽B→,信
道容量C也是有限的,这是因为信道带宽B→时,噪
声功率N也趋于无穷大。
38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