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孙小羊

校长的每月知识干货(8月)

advertisement
校长的每月知识干货
(2019 年 8 月)
版权:“风吹江南小红圈”和“江南愤青的学习小屋”小红圈
文字编辑:旺仔(微信:woshiwangzai666)
2019 年 09 月 01 日
导读
校长简介:
陈宇,网名“江南愤青”,江南 1535 茶馆创始人,
聚秀资本合伙人,个人公众号"扯淡堂”,
“风吹江南小红
圈”圈主。目前投资近 300 家互联网企业,担任了京东
金融,挖财等多家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首席战略顾问。
著名财经评论人士,毕业于中国金融学院,为互联网金
融千人会主要发起人之一,也是本土私募股权五十强企
业德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曾获中国建设银行公
司条线“全国先进个人”称号,著有《风吹江南之互联网
金融》等文集。
“精选小红圈”
(想入驻,找旺仔)
(一元提升认知,吸收校长知识)
(摆渡人论坛:资源互助群)
(走进校长世界,感受校长魅力)
第1页
(分享人间趣事,感受世间美好)
目录
导读………………………………………………………………………………………………………………………………………………1
第一周(0801-0804) ................................................................................................................................................................ 4
1、投资与交友................................................................................................................................................ 4
2、致敬人民解放军 ...................................................................................................................................... 5
3、投资的艺术................................................................................................................................................ 7
4、投资的本质:参与泡沫,及时脱身 .................................................................................................. 7
5、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 8
6、处理离职期权的三点建议 .................................................................................................................... 9
7、创业者的投资风险 ................................................................................................................................10
第二周(0805-0811) .............................................................................................................................................................. 11
1、大钱求稳,小钱求博 ...........................................................................................................................11
2、香港富豪的算盘 ....................................................................................................................................11
3、爱情的酒只有一杯 ................................................................................................................................12
4、给女生择偶的小建议 ...........................................................................................................................15
5、活着的希望感 .........................................................................................................................................15
第三周(0812-0818) .............................................................................................................................................................. 15
1、应收账款融资是一个伪命题 ..............................................................................................................15
2、互联网金融之争 ....................................................................................................................................19
3、全球贸易摩擦与增量时代的结束 .....................................................................................................33
4、一部明朝看现世 ....................................................................................................................................35
5、对职场新人的十点建议 .......................................................................................................................37
6、文明愈进步,人性愈脆弱 ..................................................................................................................38
7、既然要受委屈,就受出价值 ..............................................................................................................39
第四周(0819-0825) .............................................................................................................................................................. 40
1、“跟随内心”存在的幻觉 ..................................................................................................................40
2、忠言往往逆耳 .........................................................................................................................................41
3、互联网式的美国选举 ...........................................................................................................................41
4、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42
5、如何熬过艰难的时光? .......................................................................................................................46
6、历史教训为何难以适用? ..................................................................................................................48
7、随便扯扯金融工作会议 .......................................................................................................................48
8、感情的深浅与成本 ................................................................................................................................54
第五周(0826-0831) .............................................................................................................................................................. 55
1、不怕年轻人颓废,就怕年轻人有理想............................................................................................55
2、越是熟人越会坑你 ................................................................................................................................56
3、给员工写的一封信 ................................................................................................................................57
4、为什么看上去很安全的票据业务也会出问题?............................................................................58
第2页
5、真正的素质是有同理心 .......................................................................................................................67
6、钱荒的背后..............................................................................................................................................68
7、永远不要与趋势作对 ...........................................................................................................................74
8、我们的小 v 培养计划 ...........................................................................................................................75
结语 ..................................................................................................................................................................................................... 77
第3页
第一周(0801-0804)
1、投资与交友
这个是我几年前选择投资人的逻辑。今年我已经把这个逻辑推翻了。我已经
不准备投资人。只投资事了。
对待朋友,我们当然要正直,要诚心实意,但是面对动辄千万的投资,面对
基于各自立场的生意,利益才是双方关注的焦点。分清朋友和生意的界限,是一
种更为职业和专业的方式。做投资这几年的感觉就是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会很少
会去投资世俗道德感很强烈的人。一个创业者面对世界的时候其实是跟更多的创
业者博弈的过程,博弈的世界里道德是相对比较飘渺的概念,大家对道德的理解
不同,杀一人是犯罪,杀万人可能就是成佛,你很难界定谁更有道德。所以,我
们更多喜欢那些遵守社会法律底线和坚持商业规则的创业者,而不是很喜欢那些
正义感爆棚的创业者。这个世界讲究正义是需要实力的,纯粹的愤慨愤怒都对解
决世界上的问题没什么太大的帮助。
创业者还要理解过程和结果的区别,事事追求完美必然结果是不完美的。任
何一个伟大的公司都会有委曲求全的那一刻,当它不被世界理解的时候怎么办?
低头还是不低头,是个很难的决策,如果不肯低头,势必丧失未来最终的结果。
要知道自己最终的方向,然后接受过程中的任何改变,拥抱变化,才会有很好的
未来。过刚易折丧失未来。强悍如毛主席都必须接受低头的时刻,更何况是你呢?
我自己是个是非感很强烈的人,非黑即白,很难接受我不认同的事物,甚至
包括人。我如果不喜欢一个人,就会排斥他的一切,虽然我努力让自己能客观看
待,但是现实的确也非常难做到。在经历了很多年之后,我还是最终接受了自己
像我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是非感强烈,道德心泛滥,不肯接受任何的妥协,
最终结果就是博弈失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一种办法是改变自己,还有一种办
法就是去投资那些跟你不一样的人。你做不到的事情,总会有人做到,找到他们
投资他们,跟随他们成功,这个是我很久以后想明白的事情,也估计将是我未来
一辈子做的主要的事情。
所以我这几年选择投资的人大多数选择是那些跟我不一样的人,很大程度上
都是弥补了我很大缺陷的人。我胆子小,不愿意受委屈,不愿意冒险,然后骨子
里很骄傲,是非心很清晰,规则意识很模糊。所以我们投资的人,很大程度要胆
大,敢冒险,能承受委屈,抗压性强,是非心模糊,规则意识浓厚。我们投资的
本质都是把自己未来的希望放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去市场上挑战和博弈,去经历
风雨,去获得最终的成功。
同时,我而选择跟我一样的人交朋友,喝茶聊天就行了。生意和朋友是两个
第4页
事情,必须清晰分开,生意的本质是赚钱,朋友的本质是舒服。想同时又舒服又
赚钱,我个人感觉挺难的。我们喜欢投资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弥补了我的很大缺
陷的人,我胆子小,不愿意受委屈,不愿意冒险,然后骨子里很骄傲,是非心很
清晰,规则意识很模糊。所以我们投资的人很大程度要胆大,敢冒险,能承受委
屈,抗压性强,是非心模糊,规则意识浓厚的年轻人。我们的投资本质都是把自
己的未来希望放在他们身上的过程。
2、致敬人民解放军
八一建军节快乐。去年八一发过的一段话。
革命军队起步阶段的确良莠不齐,很难称得上正规,三大起义失败后,很多
人选择离开,很多人选择留下,也有很多人选择叛变。期间很多人迷茫,很多人
失望,也有很多人随波逐流,不知何去何从。这个其实是电影最值得去描述的地
方。也正是经历了大失败,大溃败,革命军队才一点点从幼稚,从不成熟,从开
始的激情和澎湃的乌合之众,成长也军纪严明战斗力极强的革命军队的。
人民解放军组建时候的平均年龄可能不到 25 岁,
这个也是很值得描绘的点,
年轻,正因为年轻,所以,他们富有战天斗地的乐观情绪,敢于向死而生,哪怕
落草为寇,也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勇气和信心,哪怕被围追堵截,他们也有今
日向何方,只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卷红旗如画的乐观和勇气。年轻最大
的本钱就是不畏生死,朝气蓬勃。这个其实是建军伟业没有表达出来的地方。经
历了大屠杀,经历了大溃败,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险,这帮有些很好前途的年轻
人还是选择他们认为对的事情。虽然不知道怎么去实现。
相比较建军伟业而言,更值得阐述的是长征,建军只是起步,而长征则是淘
汰,三十万人出发,最终不到四万人到达终点。大部分人都被淘汰了,淘汰是残
酷的无情的,被淘汰的人里,大多数都是壮志未酬的英烈,光湘江战役,掩护大
部队撤离的一个师六千多人,仅幸存五百余人,毛泽东警卫团剩十余人,最后团
长跳崖自杀,整个湘江尸横遍野,十年不饮湘江水,三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惨烈
可见一般,中央红军从 9 万余人减员到三万余人,长征就是这样血与火中完成的
淘汰,慷慨悲歌。不过如此。湘江战役以后得两万五千里长征,最终都是通过坚
强的肉体和精神以及运气的考验后,留下了铁血精英。年轻的精英。
在长征出发时,共有枪支 33244 支,平均每支枪不到 56 发子弹。即使加上
6101 支梭镖和 882 把马刀,一半人赤手空拳。除了有数几个将领,包括毛泽东在
内很多人没有接受过军事教育。 红军将领军级平均 29 岁,师、团级平均 25 岁。
林彪,红 1 军团军团长,28 岁。
长征开始那一年,少共国际师师长肖华 18 岁。 长征结束那一年,廖汉生 25
第5页
岁,已是红二方面军前锋师政委。在今天,这个岁数还是多数年轻人刚刚开始工
作的年龄。
湘江之战,红 4 团三面受敌,后来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团长耿飚身患疟疾,仍
举刀冲向敌人,团政委杨成武率部反冲锋,腿部中弹。这年,耿飚 25 岁。杨成武
只有 20 岁,在黄土岭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时候,杨成武也不过 25 岁。
殿后的 5 军团 34 师、3 军团 6 师 18 团被敌人阻断在湘江西岸,大部分阵亡。
34 师师长陈树湘中弹被俘后,从腹部伤口处扯断了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年仅
29 岁。 红 3 军团参谋长邓萍,牺牲在了遵义时 26 岁。 1935 年 7 月,红 25 军
在冒雨渡河中遭敌突袭,政委吴焕先亲自率兵直插敌侧后,被子弹打中胸部,这
位勇敢的军政委按住胸口继续指挥部队冲锋,直至把敌人截成两段。胜利的号角
吹响时,吴焕先停止了呼吸。这时,他还差 1 个月才满 28 岁!
红二方面军改编成八路军 120 师,设伏雁门关,毙伤敌 500 余人,数十辆日
军汽车在冲天大火中化为灰烬。端枪冲在部队前面的 716 团团长,就是后来的独
臂上将、当时 24 岁的贺炳炎。129 师 769 团夜袭阳明堡,击毁敌机 24 架,歼敌
百余人。769 团 23 岁的团长陈锡联,19 岁就担任红四方面军 11 师政委。一生负
过四次重伤,三次子弹穿过身体。
一方面军翻越山脉 18 座,其中 5 座经年被积雪覆盖,跨过大河 24 条,历经
11 省二万五千里;二方面军行程 9520 公里,途经 10 省 92 县,攻占县城 92 座;
四方面军行程 5000 公里,3 过纵深近 500 公里的草地。
长征途中,红军穿越了数十年来没有一支军队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突
破了国民党中央军和 10 个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平
均走 365 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军 74 华里。
1949 年 11 月,追杀红军的悍将宋希濂,身边只剩一些残部,竟想用共产党
的办法,爬雪山、过草地、建立根据地。刚渡过大渡河就被包围,他被关进重庆
磁器口的白公馆。当年介绍他加入共产党的陈赓听到消息特赶到重庆,请他吃了
一顿饭。 这一年,毛泽东在一个叫西柏坡的小山村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
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长征胜利 25 周年的时候,聂荣臻元帅亲自选址,把新中
国的一处卫星发射场,建在了当年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大凉山中。
当一枚枚火箭从这方千百年来只有火把的地方直射云霄飞向太空的时候,全世界
都看到了乳白色箭身上那醒目的标志:长征! 这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时
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的时代。
斯大林 42 岁当上总书记。蒋介石 39 岁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大钊就义
时还不到 38 岁。 毛泽东 34 岁上井冈山。周恩来 29 岁主持南昌起义。朱德 31
第6页
岁参加护法战争。博古 24 岁出任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聂耳不到 23 岁谱写
《义勇军进行曲》。寻淮洲 21 岁担任红军军团长。邹容 18 岁写《革命军》……
没有一个人老态龙钟,没有一个人德高望重,而且没有一个人研究长寿,切磋保
养。都是主义、奋斗、牺牲、救亡。这样的现象应那个时代而生,也应那个时代
而完成。
——《浴血荣光》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
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
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3、投资的艺术
分析公司,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思路,这非常重要。换言之,定性的投资
思路远比定量的分析来的重要,因为精确的错误,肯定比不上模糊的正确。芒格
曾经说过:每个人都会把可以量化的东西看得过重,因为他们想发扬自己在学校
里面学的统计技巧,于是忽略了那些虽然无法量化但是更加重要的东西。我一生
都致力于避免这种错误。
定性分析是对企业核心看好逻辑的概括,是站在战略高度得出的结论,定量
则是具体局部的评估,虽然定性也需要定量计算,但绝非关键。价值的高低应该
一眼就能分辨,有时候甚至是在几个小时的研究内就产生强烈的买入欲望,细节
可以慢慢弥补。学院派整天定量分析,静态看估值,不明白市场对未来的预期这
一回事,所以容易陷入价值陷阱。看好一个公司往往不需要太多的理由,看空一
个公司才需要很多的理由。也许,一见钟情的投资也是最珍贵的。还是那句话:
投资是一门艺术,并非严谨的科学。
4、投资的本质:参与泡沫,及时脱身
这个是我 2015 年写的,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嘚瑟的说下,我在投资上几乎
无所不投。战绩还行。
我做投资这么多年,一直在想的事情是未来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然
这个问题不能想的得太远,一个事情,如果想的得太远,基本都是死的。我 2007
年就创业互联网金融,结果熬煎了两年,死了,为什么呢?因为发现这个世界,
事实上是傻子主导的世界,当你需要去教育别人的时候,基本上注定了你是落寞
不堪的,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浮躁成为主题的时候,没有人会静下心来听你
讲一个真理。我看到很多创业者都很聪明,能看到很多事物的本质,但是一定要
记住,任何事情看到最后,其实都是死的,但是过程一定没机会吗?谈恋爱并不
一定是为了结婚的。
第7页
因此投资因此往往就需要去想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会被大众接受的事情,
哪怕注定是个骗局,你也必须加入其中。市场认同的东西,才是好东西,人也一
样,你再优秀,但是如果人家不理解你,不认同你,你回到最后你就是傻子。社
会普遍性认定规则从未改变,虽然现在的社会会好点,但是主流社会,一直未曾
改变。作为早期投资人,我一直时刻提醒自己,别太清高,承认自己是对的,也
必须要承认别人也是对的,一个人提出一种想法,一定有它背后的道理和逻辑,
理解并反省之,但是未必要认同和接受。早期投资人,其实更多来看是要预判社
会的游戏会从哪里开始,想象风会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然后加入其中,跟着
风飞一段时间,然后交接给别人,落地。这个社会钱越来越多,这个逻辑越来越
明显,索罗斯退休的时候,说了一段真理,他说金融的世界,很多时候就是一场
金钱的谎言,最终都是钱玩钱而已,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谎言,让你跟着玩,你要
意识到这个谎言,加入其中,然后再在谎言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后,退出,所有的
投资游戏本质都是一场接力的游戏,不断的循环。
5、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以前写过的一段话
善弈者通盘无妙手,听到这句话,特别有感触,他的意思是说,善于下棋的
人,其实是很难看到那些神奇的妙手,从来不给自己陷入险地,需要力挽狂澜的
去博命的。李昌镐就是这样的高手,他追求的是半目胜,从不会追求妙手,也没
想过一举击溃对手。在很多场景都是类似的情况,真正牛逼的人,其实不太会给
对手太多的机会,稳扎稳打,不追求跌宕起伏的酣畅淋漓,曾国藩有六个字叫,
结硬寨打呆仗,就是什么时候都按照最稳健的步骤去追求胜利,稳扎稳打,不奇
兵突破,历史上虽然的确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案例,看着是很爽,但是背后其实是
更多的以多胜少的案例作为沉淀的,也就是说五千年的历史上,真正以少胜多的
案例就那么几场,其他几万场都失败了,但是太多人都去追求这种以少胜多的案
例,其实是大概率都是死亡为代价的。我以前说过创业大概率就是比拼钱的商业
游戏,这个是绝对真理,因为你钱足够多,你就可以足够多的去试错,你有冗余,
一个机会,可以四五拨人去尝试,但是你钱不够多,就必须每步都走对,出错一
次就死了,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就必须确保自己的团队有足够的试错机会,而不是
总让自己破釜沉舟的去前行,这个角度看,看一个创业者是否合格,就看他是否
把足够多的融资能力放在第一位,给团队创造更多的机会。毛主席在打仗的时候
经常引用孙膑的一段话,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灭对方有生力量。所以很多人说
共军都是人海战术,现实不是因为共军真人海战术,因为绝对兵力来看,共军从
来都是以少打多,但是共军善于捕捉战机,总能在某个点上抓到机会,形成足够
第8页
多的兵力围剿少部分的国军,形成四打一,三打一的局面,但是这个是需要前提
的,就是需要共军有很强的机动能力,在没有机动运输的时代,共军日行军是国
军的几倍以上,才能调动国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共军需要有个有少部
分兵力去阻击国军的周边救援队伍,这部分往往是极为惨烈的,基本上是有去无
回的。最终形成的点就是大部分共军在某个点上围剿小部分的国军,而少部分的
共军在外围阻击大部分国军,如果阻击不力带来的结果就是共军整体被国军围剿。
所以这部分阻击任务基本上都是向死而生。国共最大的区别也在这里体现,共军
基本上都把这部分的任务作为荣耀,争先恐后去赴死。国军基本上都是唯恐避之
不及。
6、处理离职期权的三点建议
处理离职期权的三点建议:公司给期权这个事情吧,我觉得很容易出现的问
题是,公司还没赚钱,但是股份账面上很值钱。这种情况下你一旦离职,就然后
开始纠结怎么办?尤其离职的时候,怎么定价就出现纠纷了,估计他们就是这个
时候互撕纠纷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你这一边觉得,我为公司付出那么多,机会成本很高,这个时候我撤了,公
司也很值钱了,那么多少得补偿下我。诉求也算合理。另外但公司那一边觉得,
公司还没走到最后呢,看着很好,结果可能会死却说不好,也有可能会死。但是
你这么一走,如果给你保留股份吧,那么公司发展的得很好时,你什么都不做就
能发大财,还有对于仍然在公司里很多人天天没日没夜工作的很多人来说,也估
计没你多,他们心里不爽,公司也很难平衡,而且心里也不爽。更何况,如果公
司做不好时,你也却没什么损失,你这里留着股份,继续在别的公司鼓捣东西,
也太不公平了。于是公司就想着回购股份得了,但是怎么回购,
、多少价格回购,
又纠结了。少了吧,员工不干,明明估值很高,你就用那么点破钱打发我?多了
吧,公司毕竟还没真正实现价值,不太可能给你太多啊!于是,大家各自开始纠
缠。明的、暗的、舆论、公关、大刀、砖头一起上,内裤破鞋满天飞,场面很壮
观。中国人喜欢看热闹,喜欢道德上评论人,也喜欢用道德搞死人。
个人认为,这种事情是要看创始人格局的,公司最怕就是算小帐,尤其在这
种破事上浪费精力,更不值得,没必要。我自己感觉任何一个陪着你走过最困难
时候的朋友,理论上都值得你呵护。公司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时,你把人家忽悠
来了,啥都没,靠画饼过日子,哪怕人再差,其实也是你自己忽悠来的,你也就
得含着泪把这个人给安排好了,那是创始人的责任和担当。所以,一切按照约定
来就行了,吃亏了也认了。当初做这个决定一定是当时认为最好的选择,没必要
去否定这个选择,否则容易让人看不起,从而失去以后更多的机会。小事情上你
第9页
是赢了,大事情上你输了,没必要求这么个胜负。
第二,作为员工,其实也一样,我个人感觉,人生一辈子很长,没必要太在
意一时胜负得失。我记得我之前在一个公司工作,公司给我股份,让我去办理变
更,我没去,我跟当时的老板说,我如果做的得好,我相信你一定会给我股份,
如果我做的得不好,你给我,我也不想要,没有价值。最后的结果是我觉得我做
的得还行,老板觉得我做的得不好,于是,我一分股份也没要一句话也没说净身
出户走了。因为我觉得不值得啊,压根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啊,有时间
去纠缠证明自己该得多少股份,我还不如赶紧把这个时间用来做更多的事情上。
很多年后,我感觉我在这个事情上看上去损失了,但是在做人上我觉得我成功了,
至少没有人说我贪财,没人说我会因为钱跟人吵架,后来的机会其实更多了。看
上去我输了一次,但是实际上我赢了很多,所以,把时间花在纠缠上,没意义。
不如降低预期,拿个低于合理的差不多的钱赶紧干活去,大家道一声珍重再见就
完了。纠缠于那些事不能对未来有更大的积极性。
第三,谈谈我对于公司员工的一些基本道德评价。事实上,我特别不喜欢拿
着公司的工资,然后动辄在公共媒体说公司不好的员工。这种员工再有价值,我
基本上都会让他离开。公司总有各种问题,能解决的,不能解决的,帮助我们改
变和解决问题,远比到一个公共场合去发牢骚要有意义的得多,也有价值的得多,
尤其很多事情都是都有不同视野和角度,你看到的未必也是真的。总动不动利用
自己的影响力,去干扰别人对公司的看法,端碗吃饭,放筷骂娘,本质其实是一
种耍流氓,我很厌恶这种行为。合理建议可以体系内提,如果未能采纳心里不爽,
也尊重公司决策,这个是基本职业素养。基本这么三个观点,自己看去。
7、创业者的投资风险
我们回顾下这十几年的投资最大的感受就是心里安全边际很重要。我们投过
很多公司,投过很多商业模式,投过很多类型的资产,最后发现大多数的亏损都
亏在人身上。因为人往往是损耗,很少有产出的。概率很低,逻辑可以推演出来
的。人中龙凤毕竟是万里挑一,你能遇到几个人能给你产出呢?
我们投了四百来个项目,帮过千把个人,算上总得投入和产出,其实发现也
就几倍回报,与其相对应的是很多没有跑出来的人反而带来很大的反噬。我之前
说过,我们投过的很多人都是什么都没有的阶段,我们是天使投资人,这个时候
的人我们也看不出好坏,就像幼儿园的孩子,但是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分出了阶层,
能到顶端的总是很少,这个都能理解,但是有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不太好的
阶段,会去做一些边缘的事情,我们第一根本不知道,那么多人都管不过来,大
部分的投资都是给钱就不管的。
第10页
第二是知道我们也没办法约束他,他要变坏,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撤
资,很多时候撤资也撤不了,工商不同意,其他股东不同意,我们就被绑上了战
车,毫无办法。最后出了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被牵连,需要我们出面埋坑。投资
尚且如此,还有我们帮过的很多的人,有时候场面上说的一些话,微信里说的客
套话,都会被他们拿去跟人说我怎么看好他们,他们怎么跟我关系好,都是有问
题找我的时候,我一脸懵逼,也一样受牵连。前些日子,我一个朋友找我说,我
给他介绍的一个人骗了他三千多万,我想了很久没想起什么时候介绍过,他居然
翻出了几年前的聊天记录,我拉的一个群,里面的确有我说的一句话,我说,我
觉得你们两个业务有重叠,可能有合作机会。然后客套的说了下,大概做什么的。
其实这个人我人都没见过,就是刚好跟我说了商业模式,我觉得有点意思,推荐
给一个也在做类似模式的朋友。就这样,现在撕逼阶段。我就成了尴尬的境地。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这种损耗,日子好过的时候,其实没所谓的,都是插曲,日子
不干活的时候,就都是麻烦缠身。投在人身上的时间和钱,还真是产出低就算了,
关键是下限没底,挺郁闷的。反而是这几年没事买的房子,买的地,买的指数,
无论什么点位买的,发现给予时间,都最后还能回来不少,甚至赚点钱。他们总
归是有东西在不会跑,最会变的真是人。我们为什么说以后基本不再投人,真的
是受伤太重,有些后怕。
第二周(0805-0811)
1、大钱求稳,小钱求博
我一直说钱分两种:一种是大钱,一定得稳住。看不准宁愿放现金,也不随
意投。不允许有半点闪失。一种是小钱,这种核心就是追求高赔率的,就是怎么
定不靠谱,怎么来。有机会就去博,亏光算数。我配指数的钱都是比较大的钱,
所以我一定得等到我合理的心理位置才会入场。绝对不会随心所欲的乱来,而配
置期货,个股,币,投资股权,基本上都是小钱,怎么不靠谱怎么来,怎么觉得
赔率高怎么来。当然最后死的也是最惨的。所以很多人说我是激进投资主义,其
实我从来都是保守的投资人,从来不会在不靠谱的事情上放会让我难受的钱,都
是小钱博赔率。
2、香港富豪的算盘
香港的富豪这么多年基本上的套路就是面上合作,背后捣鬼。表面上坚决支
持中央的各项决策,态度好的不行,配合支持,回到香港基本上就是暗地里给反
对派议员钱,让他们在立法会上不断的捣鬼反对,各种无厘头的反对,就是冗长
的拉布,各种反对决策,坚决不让有利中央的决策通过,然后中央问话下来的时
候,就叫苦说不是我不配合,的确是民意不支持啊。不能逆潮流而行。这种情况
第11页
非常明显,你去看看每次说要开发香港周边的公园土地的时候,都会一堆底层民
众抗议说要保护环境,不能让动物没地方住,搭帐篷反对,我靠,这些傻逼自己
都住鸟笼还关心动物有没有地方住?这不扯淡呢?没富豪背后给钱你会信就见
鬼了。这次反送中,跟老百姓有屁关系,都是跟躲在望北楼里的富豪关系最大,
各种害怕的富豪,大手笔买通媒体渲染送中的各种威胁,混淆视听,一堆没读过
书的傻逼还真信,鼓捣现在的这种情况。说到底,就是香港富豪们背后推动了这
场运动,他们是香港的地头蛇,长期统治香港,在他们看明白大陆政府准备逐步
加强对香港的控制之后,尤其大湾区政策以后,更是强硬对抗,煽动民众闹事只
是一个环节而已。估计还有各种事情跟上。美国,台湾也是看明白这个环节,配
合而已,加剧香港动乱,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所以,说白了这场战役本质是政
府跟富豪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大陆的对策就是直接釜底抽薪,废了你香港的基础,
让你们手里的资产直接变成废纸,看你们还闹腾不闹腾。
3、爱情的酒只有一杯
2007 年,那时候还年轻时候的关于爱情的文章。
前些日子,因为喜欢麻将,认识了一个小伙子。人不错,也很肯干,有一天
他突然跟我说了一件事情,说他爱上了一个女孩子,为这个女孩子做了很多事情。
他自己没有什么钱,每个月两千多的工资,但是他为这个女孩子花了很多很多的
钱。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两万多,我说你一个月才 2000 多的工资,哪里来的钱给
她花。他说他借的高利贷。我说然后呢?他说,女孩子不见了,他现在恨死这个
女孩子,要去找到她,然后让她赔钱。我问他还能过日子么,他说他口袋里就十
块钱,过不下去了。
我无语了很长一段时间。给了他一千块钱,叫他先安顿好自己,然后找高利
贷去谈谈,别加利息了,否则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如果不加利息,给他一
定期限,他一定把本金还了。我说等解决完这两个事情后,我再来跟他谈谈什么
是爱情这个话题。 不知道他解决得怎样了,这个事情,倒是很让我想写点东西。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给他钱,是怜悯?还是同情?还是仅仅因为财大气粗?
我想都不是,一千块钱,放在现在,算不了什么吧。能做什么呢?什么都做
不了。怜悯和同情,都是一个属性的意思,如果要算,还有点吧。但是反过来说,
这样的人值得同情么?这个怎么看呢。同情这种词,其实对于男人要少用,一个
男人如果还有血性,他是不需要同情的,而如果没有血性了,男人还配叫男人么?
我最后跟他说,如果一个男人被两万块钱给打倒了,然后就要去找到女孩子,把
这个钱要回来,那倒真的是不配做男人了。
我觉得这里要先看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拿钱换爱情,一开始就是走到了伪命
第12页
题里面去了,我们相信,钱可以换来肉体,但是一定能得到感情么?我觉得很难。
一个女人真的喜欢一个男人,应该是不会用男人的钱的,至少不会去太过度的花
费一个男人的钱。如果一个女人让一个男人倾其所有地为她做事情,那么这个女
的首先本身不值得去爱,其次也不可能得到真爱。这个命题 99%是成立的。看了
太多的人,看了太多的事情,基本无违背案例。第二,男人,不能小家子气,一
个男人自己犯了错,不能归罪于别人,不能怪女人骗了他,只能怪自己太容易骗。
给女人花钱,总归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如果说因为女人跟他分手了,就要把钱要
回来,那就太显得小气了。男人要大度,要宽容,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也要有
自我反省的能力。我希望他就这个事情,最好的办法,是赶快忘记过去,振作精
神,而且当务之急是努力赚钱。这个世界上,从来都只有先安身立命,才有图谋
发展的。爱情虽然可以脱离物质,但是却总是建立在能生活的基础之上的。
从他身上其实我看到了我年轻的影子,我大学的时候为了一个女孩子,也近
乎做了很多很多这样的傻事。爱情可以让人疯狂,我是确信的,我虽然没有为她
花很多的钱,却也至少付出了很多很多的代价,为一个人自我放逐两年,我大学
所有印象都基本上集中在“夜夜笙歌,醉生梦死”这八个字里了。挺灰暗的,但
是我又觉得我挺感激她,如果不是她,我不会对爱情的理解有那么的深刻。 爱情
并不是以得到为目的的,如果能找到有个人值得让你为她痴狂,为她激动,为她
忐忑不安,为她付出一切,这就是爱情了。只是这样的爱情,我相信在以后的世
界里会越来越少,如果你的一生能有这样的女孩子,我觉得那也是幸福的。
这个意义上,我其实一点都不为这个男孩子借高利贷给女孩子花感到震惊,
这太正常了,而且我还很欣赏他,并且祝福他。但是前提,他一定要能够扛过去,
走过这段灰暗的日子,那么他的未来会有很多值得沉淀的东西。
随着年纪日益增长,爱情这东西其实越来越会是稀缺品,社会的发展,让爱
情成为了一个不可解的命题,谁都不愿意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的代价。于是困境
出现了。1、怕没有相应的获得,于是就不肯全力付出。2、因为没全力付出,你
根本就体会不到什么叫爱情。爱情一旦有了计较,爱情就不是爱情了,越来越功
利和浮躁的社会,爱情成为了可以计量的商品,没有人愿意为另外一个人去做任
何事情,因为不值得。当用了“不值得”三个字的时候,所有爱情背后的神圣意
义,全都灰飞烟灭了。
我一直很怀念自己年轻时候为了一个女孩子,骑七、八个小时的自行车到地
安门给她买糖炒栗子的事情,那个寒冷的冬天,我似乎浑身充满了力量,现在看
来真是傻傻的行为,在当时却是那么地认真和坚持。
很多年过去了,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值得自己这么发自内心地为她做一些
第13页
事情,说一些话,甚至哪怕只是给于比别人多一点点的关心的人,也是很悲哀的
事情。想起那个女孩子曾经给我写的一首诗,叫“爱情的酒只有一杯”,意思是
喝完就没有了,所以她很珍惜这杯酒。因此,不想把这杯酒与我分享,很委婉地
拒绝了我。当时一直愤恨这句话,但是很多年后,我才真正明白,爱情的真谛就
是这句话。 其实,所有的爱情仅存在于当下的时候,不存在爱情走到一起之后的
天长地久。 什么叫天长地久,都只是在想象之中。
在爱的人在爱的时候都是爱的,不爱了也就不爱了。什么山盟海誓,什么风
花雪月,其实都只是用来追忆罢了,经不起推敲。但是一切的曾经的为另外一个
人做过的事情,却会被固化下来,然后不断地自我完善,加强,丰满,从而形成
了一个个的爱情故事。
晚上,我在微博里给人的评论说,让爱情永恒的最好办法是在最热恋的时候
转身离开,然后用一辈子怀念。这样的怀念就成为了永恒。也是如此,爱情跟婚
姻其实是两个概念。跟最爱的人结婚,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不幸的是,两个
曾经相爱的人最终必然是不爱了。幸福的是,至少怀念里的爱情,还是对方,只
是这个对方是曾经的对方。很拗口,不容易理解,我的意思是,至少你怀念的爱
情,还是跟你睡一张床上的整个人,只不过是说他年轻时候的他。多年以后的你
们的爱情,必然也不是曾经的你,和曾经的他了,岁月改变了你们容颜的时候,
也一起改变了你们看过去的心态。
我曾经给很多人做过媒,我老婆也是。记得其中一个难度很大的婚姻,我用
了一句话点醒,我当时问他,你觉得除了她之外还有别的人对你会比她更好么。
他说没有,我说,那你讨厌她么?他说不讨厌,但是就是喜欢不起来,没有感觉。
我叹口气跟他说,你喜欢不起来是因为你已经不会再喜欢人了,你的那杯爱
情之酒被你喝了,且不会再有了。每个孤独地坚守着不结婚的人,都是如此。正
如,让我要死要活的那个女生写给我的信一样,爱情的酒只有一杯,当我们为了
一个人疯狂,伤心,失望,痛苦之后,我们的爱情之酒已经被喝完了,即使没有
喝完,也最多只有一半了。我们再也找不到能够让我们坚守着,并且会有更爱的
人出现的可能了。
我问他,你还愿意等么?他没有说话。我继续说,爱情跟婚姻不一样。从爱
到不爱很容易,曾经很喜欢的两个人,会因为一个眼神,会因为一言不合,甚至
会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就不爱了。见过了太多分分合合,理由千奇百怪,这就
是爱情。但是从不爱到爱,却很难,一旦爱上了,你一辈子不会挣脱。你如果确
定了除了她没有人比她对你更好,或者,你为她而感动,你就从了吧。错过她,
你会后悔一辈子的。因为你再也不能保证之后能找到让你心疼的那个爱情了。
第14页
爱情的酒只有一杯,但是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未必会喝的上这杯酒。许多人
结婚过,却没有爱过。对于那些没有喝过爱情之酒的人,我却觉得可以静静地等,
没有必要太早下结论。爱情来得会很不经意和莫名其妙,许多人相处十几年不会
相爱,却会因为一个眼神,会因为一次擦肩而过,就有了爱情,没有爱情的人生,
我觉得是不完美的。
大四快毕业的时候,看到一个男生为一个女生喝多了,从上铺掉到下铺,然
后又掉到地上,我当时就说,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你总要经历一次,早晚而已。
突然间,想起了徐志摩的那句话: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
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
年华里,遇到你。遇见就可以了,至于是否有结果不重要。
4、给女生择偶的小建议
对所有的女孩子说一句话,千万要找积极乐观的男孩子,因为人生本质是一
场艰苦的修行,如果心不大点,乐观点,压根走不过去。千万不要找负能量很重
的人过日子,因为已经很悲催的人生,还有个人拖着你的后腿,抱怨来抱怨去,
你的人生只会更悲惨。千万别滥用你的母性,因为以后你一个孩子都会让你发愁
的死去活来,还要在想着带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你一定会想起我今天说的这
个话。
5、活着的希望感
年轻时候,老师跟你说,你要努力读书。因为只有努力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但是长大以后你会发现,很多人不努力读书,也一样考试胜过勤奋努力读书的你。
这个就是普通人和精英的区别。年轻时候我们都不认命,那是对的。否则你未老
先衰,二十岁就是暮气皑皑的油腻男,但是人到中年你还不认命,不承认普通人
和精英的区别,说我命由我不由天,那你会四处碰壁,伤痕累累。
所以,读书系统不系统,碎片不碎片,都是获取知识的方式,没有谁比谁更
好。对于天才来说,系统读书是浪费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碎片读书,就是可
能等于没读,因为记不住。只不过我觉得如果是普通人,你记住记不住,最大的
意义不在于真的是否记住,而是你自己觉得学到了东西。人生感觉变得不一样了。
嗯,仅仅只是感觉。但是感觉真的很重要,因为人活着不就是活个感觉,活个希
望感呢。
第三周(0812-0818)
1、应收账款融资是一个伪命题
我国在金融领域的一个典型特征其实是资金的流动性严重过剩,而经济层面
则属于产能严重过剩,保理本质其实是基础于商业贸易基础上的信用管理工具,
第15页
在这两个典型的宏观性背景下,保理的发展受到诸多的现实实践性的制约,使得
保理业务在我国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原先被寄予厚望的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重任
也并没有得到很大的解决,虽然今年的银行系的保理业务突飞猛进,但是个人感
觉这个更多还是银行放贷冲动下不断寻找放贷理由的结果,这个可以从我国商业
保理公司的现实规模仅在百亿左右看出这个端倪,个人也比较相信银监会关于保
理业务规范的一系列文件的下发,将会把保理的规模又重新压回到尴尬的境地中
去。从某个程度也说明了,保理扮演的角色更多是规避监管的一种通道和方式。
那么为什么这个在国外贸易融资的主流融资模式,在中国会如此尴尬呢?保理业
务的实践中的问题具体是那些呢?我尝试着理解,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吧。
第一个是金融的所谓的严重流动性过剩,表现为我国的资金供给严重供大于
求,至少是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的阶段,过去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量的外汇流
入最终都是形成了我国现实的货币投放规模逐年上升,而又由于受到极为严格的
外汇管制,资金无法出去,都只能沉淀在国内的,最终在这个封闭的市场体系里
东奔西逃,不断寻找突围的方式,不断的推高了资产的泡沫化同时,也形成了一
个和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使得大量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上其实更倾向于投放
给大中型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第一体量大,能容纳更多的资金,另外一方面也
是因为的确在现实中大企业跟小企业比,相对更容易评估风险,小企业的风险评
估难度更大,而且所花的时间更多,不确定性更强,反映成投入产出的严重不成
占比,最终两个和在一起都使得银行一窝蜂的挤入到大中型企业中去。
使得银行在面对这些企业的时候,银行基本上丧失了议价能力的,对于企业
而言都倒逼着银行不得不发放极为便捷的流动资金贷款,我在《浙江经济怎么了》
这篇文章里提到过,什么金融创新,其实都比不过流贷的,这个绝对是中国金融
高度发达的畸形表现,所谓的供应链融资、保理融资等更贴近实体企业现实资金
匹配情况的融资方式,跟流贷一比较,压根就无法推出,因为即使推出了,企业
也不会选择使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流动资金贷款更为便捷和符合客户心理的
贷款产品了,反正你们别管那么多多,只要给我钱,我到时候还就是了,你们管
那么多干什么,不给流贷就别来找我了。客户的心态很是简单直接粗暴。而你毫
无办法,而流贷带来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客户的实际贷款需求是无法测算的,而且
即使测算出来了,也无法约束企业的事后行为,很多企业都道不同的银行获取相
同额度的流动资金贷款,最终表现为企业往往获得跟自身实际经营十分不匹配的
贷款金额。
从这个角度来看,供应链融资也好,保理融资也好,实际上都是打掉企业这
种不合理贷款需求的有效办法,这些融资办法的推出最终是为了让企业的融资跟
第16页
自身规模经营能匹配起来,但是没有企业内心是会接受这个安排的,大量的企业
都是想尽一切办法套取银行信用,然后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可以支持他们不断
的扩张,投入到更多的行业,哪怕只是套取信用放贷也好,所以所有的供应链融
资也好,保理融资也好,都成为了银行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罢了,良好的愿望总
归只是愿望。实际的情况就是,只要金融产能过剩的情况不打破,哪怕银行即使
给了客户所谓的供应链融资等方式,也都是最终会帮着企业进行人为的造假,想
尽一切办法去套取资金的,没办法,现实就是如此,因为你不这么做,客户就找
别的银行去做,在一个充分博弈的市场里,银行大多采用不断提高风险容忍度办
法来进行客户营销的,所谓金融创新,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发放贷款的同时规避则
责任而寻找的理由和文件依据罢了,我一直说,风控技术只是辅助性措施,无法
决定最终的风险质量,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风控跟业务永远是博弈体,好的
风控往往意味着你没有客户,在业务冲动的驱动下,使得所有的文件规章制度都
形同虚设。
我们回头来看,今年的保理业务规模大面积上行,很大一个程度是因为打着
保理的旗号,能规避监管,而更容易变相发放贷款罢了,一方面是因为保理是个
相对较新的领域,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各个银行自主权限较大,例如关于合格
的应收账款的规定,本身就是欠缺定义的,很多时候,应收账款不是你发了货,
人家欠你钱就一定是合格的应收账款,合格的应收账款的定义是需要你们双方发
生多年的业务往来,建立了稳定的交易规模,而且交易记录都必须平稳,不能有
大起大落,这里面其实本身就暗含了交易双方存在一定的互信作为基础的,但是
现在的很多银行所操作的保理,都是人为的嵌入一个交易对手,为了贷款人为的
创造一笔应收账款出来,然后就给贷款了,离所谓的合格应收账款相去甚远。
事实上,今年能源领域内保理问题频发,其实反映的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通
过保理来绕开对一些敏感行业的信贷投放的问题,给不了你贷款,那怎么办?我
给你的上下游放贷。你没上下游怎么办?我给你创造上下游,总能给你想出办法
来,其实都不属于正常的保理范畴。
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监管管理办法,所以各行都自主进行定义,睁一只眼闭
一只眼的心态很浓厚,这些最终都使得实践中能操作腾挪的空间也的确较大,打
擦边球显得更为容易。七月份的银监会的关于保理的文件下方,显然是看到了这
个问题,在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的情况下,相信银行又要开始玩猫抓老鼠的游戏
了,寻找下一个通道。
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来自于实体经济的运营层面,由于产能的严重过剩,使得
我们会发现供应商在实践中是极为弱势的,是明显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个地位
第17页
的改变,是无法通过所谓的法律等条件进行改变的,这也就使得保理的开展的可
能性极低,所谓保理,基本在中国被等同为放贷工具,事实上保理更多其实是信
用管理的工具,但是由于不平等的地位存在,所谓信用管理基本上形同虚设,因
为你的弱势地位,也决定了你压根没有什么信用好管理的。
我国的供应商为了把货物销售出去,所接收的条件是极为苛刻和不平等的,
举例,目前的制造业大型采购商基本上都是采购零库存模式,把大量的库存都转
嫁到了供应商的头上,也就是说,哪怕供应商的货物入了采购商的仓库,都还不
算销售实现,必须是采购商,根据每个月的实际使用情况,然后再开结算单,确
认使用数量之后,才能称之为销售实现,出现的情况就是往往一堆货物交付之后,
要好几个月之后,才能被使用完毕。这期间的库存都是计算在供应商头上的,所
有的的代价则是有供应商来承担的,采购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现实的无形中占用
了极大的资金占用,变相的获得了信用扩张,而从保理的角度来看,因为采购方
必须使用完毕货物之后,才能称之为是合格的应收账款,在使用货物之前,压根
无法进行应收账款买入的行为,这段时间的保理就无法操作。
那么在货物使用完毕之后呢?保理就可以操作了么?目前的大量采购商的
付款要求,虽然规定了开票后六十天付款,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往往在到期之后,
还会在继续拖欠供应商的款项,而且往往拖欠时间都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来决定
的,还有的则或者干脆支付给供应商银行承兑汇票,在没有保理介入的情况下,
双方的划款行为是非刚性的,甚至是可以自我双方协商决定的,而一旦介入了保
理之后,这种非刚性的行为,就演变成了刚性的银行借款的行为。无论是明保理
还是暗保理,都在无法到期回收资金的时候,演变成了银行介入的情况,最终让
采购商的付款行为就变成刚性行为,最终出现的情况就是,大量强势采购商,不
愿意在跟供应商合作的情况发生。如果给的是承兑汇票,则更要跟采购商协商要
安排指定人员前往领取才行,否则一旦供应商拿到了承兑汇票,直接贴现之后,
你一点办法也没有,而且即使银行拿到了承兑汇票,如果供应商不配合的情况下,
你还一点用都没有。
所以在我国保理如果没有采购商的配合的情况下,发展基本上就是一条死路,
但是采购商愿意配合么?在没有好处,只有坏处的情况下,自然不愿意加入。那
如何才愿意加入呢?那就要给予扩张信用,所以往往我们会发现在中国操作保理
业务,回到最后就等同变相给采购商进行信用扩张,说简单点,就是给采购商更
多的账期,把本来三个月账期扩张为半年,或者扩张为一年。
但是这里衍生出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如果一味的给采购商扩张信用,回到最
后其实不但达不到保理融资本身降低风险的目的,反倒还加剧了风险的集中,因
第18页
为有杠杆的加入,理论上给了供应商更多的资金,更快的生产效率。但是回到最
后,对于供应商而言,风险是不断的累积的,因为前提是采购商能及时支付货款,
如果采购商出现问题,那么对于供应商而言是做得越多,风险越大,绝对未必是
好事情。
回到最后,这个领域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双方地位不平等
的问题,还有个重要的问题实质是保理业务所倡导的信用管理体制,最终对抗的
是中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传统商业逻辑,这个商业逻辑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商场
潜规则,这个潜规则就是人情商业文化,没有刚性的时间节点,只有弹性的因人
因事 不同的协商,这就是几千年来我国的所谓人情社会所形成的信用关系。所
以,我自己感觉一样新兴事物在面对这种背后的文化沉淀的时候,往往难度是极
大的。
这里很多人会问,难道只有弱势的供应商么,就不能操作强势的供应商么?
这个问题咋么回答呢?就说一句话吧,强势的供应商,一般不轻易给人做赊销,
其实做了,人家的信用管理做的一点也不比银行差,而且现金流也会很充沛。对
于银行而言,一般这类企业都会采取直接发放流贷的方式,基本用不到保理这样
又麻烦,又复杂,也不方便的融资模式。
最后再扯点虚的,保理业务的本质前面说了,其实是基于商业活动的信用管
理工具,他反映的是商业信用的信贷化过程,这个过程归根到底还是立足于商业
信用的,离开了商业信用,发展保理业务基本是不现实的,这里就是一个极为宏
大的命题了,涉及到是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必须以道德为支撑,产
权为基础,法律为基本保障,才能规范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行为,促使企业和个人
重视自己的信誉,实现信用产生价值,违约得到惩罚的现实环境。如果无法多种
措施并行,就必然是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在现实的保理过程中,我们经
常会碰到大量采购商拒绝承认应收账款的现实存在,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逃避正
常商业信用的情况发生,更重要的是在现行法律环境下,即使证据完备的情况下,
涉及到诉讼环节的一系列流程走下来,基本上都需要极长的时间。一方面是基层
法院人力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是专业性不够,都使得从道德、产权、法律各个环
节都出现无法配套跟上的情况,保理就成为了极为吃力不讨好的业务类型了,所
以回到这个逻辑下,一个商业信用不发达,法制建设不健全的社会,是不具备发
展保理业务的现实可能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保理问题的话,其实很多专家
所说的我国保理人才缺乏,保理机构专业度不够等等问题都是表面化的问题而已。
2、互联网金融之争
2013-06-28 的文章
第19页
本来不准备在写任何互联网金融的文章了,这次因为有个这方面的邀请,又
怕讲不好,刚好也有些地方想在梳理梳理,所以还是动手在写点。希望也对能从
事互联网金融的工作者们有些意义。我觉得我并不是个互联网的反对派,相反还
是互联网金融的支持派,但是我不希望互联网金融走入一个过于高烧的状态,让
整个互联网金融能降降温。对整个行业或许有好处。
1、互联网金融之争?争辩焦点在那里?
互联网金融最早的概念提出是在谢平教授的一篇论文里的,这篇文章里给互
联网金融设定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他认为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任何的金融中
介机构,可以实现资金在这个市场里自由的流通,他称之为“互联网金融”
,这是
个带有一定科幻色彩的理想世界,有点类似金融的“乌托邦”世界。
本来也没有太多的热议,但是随着阿里金融等一系列带有互联网特色的机构
开始介入金融领域的时候,
“互联网金融”开始成为 2012 年度依赖最热门的金融
词汇了,我在凤凰财经的年度回顾文章里,把互联网金融称之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线。不具备太大意义,但是却很让人注目和期待。
我有时候,经常没事的时候,拿这个跟十九世纪非常流行的共产主义作比较,
在共产党宣言里面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
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
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
”其实,共产主义在欧洲大陆以及世界范围内能够徘徊并不断呈现流行趋势,
跟对当时现实环境的迷茫和绝望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需要寻找理想色彩的政治制
度来摆脱这种氛围,而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上也带有这个色彩。
这个词汇的流行也反映了国内对金融机构垄断以及看上去的暴利的一种极
度痛恨和无奈,迫切希望能出现一种金融概念对抗带有垄断特征的我国金融体系,
虽然,虽然全球的金融体系,其实也是处于垄断和监管之下,金融暴利跟中国有
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互联网金融之争已经日趋白热化,马云也开始在各个场所开始谈论他的
理想,扑朔迷离的互联网金融到底该如何来看待呢?我一直有个观点,当任何事
务看不清楚的时候,不妨回到事务的本质上来看,回到最开始的起源来看,或许
更有利于理解事务本身。
在大量的互联网金融的争论之中,我一直在纠结一个“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的
定义”
,我曾经写过一篇很长很长的文章来定义,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只有做
了这个定义,才能做争论。否则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争论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会
过于的纠结于细节的讨论,从而引来茫无边际的喋喋不休。
第20页
理解互联网金融,我们先理解金融,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过金融的定义,金
融的定义是什么呢?是资金融通,也就是指资金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的转移行
为。这个转移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其次是分离带
有成本,反应为利息或者股息。这个是金融的核心点。这么说有点深奥,那我就
简单来说吧。所谓金融,就是你把钱借给别人或者投资给人的行为。从这里其实
可以衍生出个问题。
你用什么方式借钱给人家或者投资给人家。是直接借(或者投)给别人还是
投通过中介借(投)。直接投资就是直接融资范畴,类似于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进行投资。如果是通过中介,也就是间接融资,中介是谁呢,以银行为代表的一
系列金融机构。例如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股权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等。
中介根据各自的特征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
这里又衍生出两个问题,为什么需要中介?中介为什么值得信赖?为什么需
要中介,这里就有多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资金的不匹配。你的钱太少,你很难
找到合适的借款人。需要中介来汇总集中借款。第二个问题是能力的不匹配,你
自己有工作,很忙,没时间去做借款的行为,但是中介一辈子就是干这个事情,
他比你干,更牛逼更擅长。所以你需要他。
第三个是信息不匹配,那就是哪怕你能力也有了,资金也够了,但是你毕竟
圈子有限,不可能找到你想要的项目,需要有人帮你匹配。所以中介的出现其实
是多方面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可以解答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中介为什么值得信赖?!因为中介经手的都是大量的资金,
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实质都是集中了大量的社会资金,用来集中投资
的行为,如果这些中介都跑路了怎么办?投资人的损失怎么解决?这里就出现了
核心的命题,就是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机构跟很多中介机构的最大区别其实就产生在监管的介入,其实,历史
上最早出现的金融是没有监管的,马云再说平民金融的时候,我就在笑,其实金
融业的出现一开始就是平民金融,现代银行的起源在 17 世纪,那时候有些人发
财了之后,有了黄金,因为有“自由铸币”(freecoinage)制度,任何人都可以
把金块拿到铸币厂里,铸造成金币,所以铸币厂允许顾客存放黄金。但是,这个
铸币厂的所有权其实是归国家的,而在 1683 年的时候,英国国王跟苏格兰的贵
族打了一架,征用了不少铸币厂的黄金,作为战争军费,结果在 1649 年,贵族代
表克伦威尔认为国王侵犯了他们的权益,然后就进行了所谓的资产阶级革命,把
这个查理一世给砍了,替他代表的群体拿回了黄金。
而那之后,黄金的存放,就基本上不放在了铸币厂,为什么怕被国王拿走花
第21页
掉,那放哪里呢?放到了铁匠铺(goldsmith)里,铁匠们收到了黄金,都会开一
张收条给放黄金的人,这些人凭着这些收条可以随时取出黄金。
很快地,商人们就发现了,需要用钱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取出黄金,只要把
黄金凭收条给对方就可以了。这种收条本质其实就是货币,而铁匠铺其实就是银
行的雏形,最早黄金放到铁匠铺里存放,还是要收取资金存放的费用(其实现在
也有这个费用所谓账户管理费)
。这种行为其实都是民间行为,私人行为,国家压
根不管,但是为什么后来国家来管了呢?是因为看到了利益么?当然有一方面的
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不管社会就乱了。
铁匠们因为发现收到黄金之后,只要准备一定量的黄金之后,就可以到处随
便的开收条给人家,最终的结果就是每个铁匠都乱开收条,结果市面上到处都是
这样的收条,结果比国王还可怕。本来是想赶走一个国王的,结果来了一群比国
王还凶悍的铁匠。金融最终被进行了严格的管制,就是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你
可以在痛恨管制的无能,但是却不能不否认管制的必要性。
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而言,没有外部监管的情况下,是必然进行利益最大化的
考量的,而这个利益最大化其实是需要有能力作为基础的,并不是到时候有兑付
的意愿就可以。全球对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的监管都有核心资本的说法,进行审
慎经营的理念,来约束商业主体不受约束的没边界的扩张。所以,前几天,许小
年发了个微博说,别去干涉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人家都是自己的钱在玩,比
监管机构还担心自己的钱,所以肯定不会乱来。这个逻辑就很混乱。在商业行为
中,靠道德进行自我约束都是不现实的,一方面人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另
外一方面违约成本不同的情况下,一旦乱来的代价并不那么可怕的情况下,都会
选择乱来。这个是必然的行为。
而政府介入了监管之后,于是金融中介机构的信用就出来了,监管规定了金
融中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之后,还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来完善这个这个金
融中介的信用,例如核心自管管理,例如资金的使用用途、存款保险制度等等,
经过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监管也在不断的完善,制度越来越多,最终使得金融
中介的信用越来越完善。而对于一些国家而言,金融中介机构的信用则直接跟国
家信用挂钩起来,例如中国。
阐述起来,其实总结起来就那么几句话,就是金融是资金融通的行为,是资
金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的转移行为,这个行为的发生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会
通过一些中介机构来实现,这些中介机构带有很强的社会信誉,需要纳入国家体
系的监管。他们成为了金融里面的主要市场参与群体。在解答了金融的定义之后,
我们在来看互联网金融其实就简单很多了,因为不管互联网如何定义,是定义于
第22页
新技术应用还是定义为新兴行业,回到最后,他最终其实是要跟金融进行挂钩,
那么就必然还是一个资金融通的概念。因为,并不是有了互联网就可以借钱不用
还,也并不是有了互联网借钱就不用利息,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跟金融的本
质是没有区别的,区别在于哪里呢?肯定不在于金融的定义上进行纷争了,那么
纠纷其实就只能在前面阐述的几个问题上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
第一个是资金转移的方式。在资金转移方式上的争论,目前主要的资金转移
方式是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能否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即不
是间接融资也不是直接融资。这种方式还可以直接让传统的金融机构消亡,成为
灭绝的恐龙。
第二个是转移过程中的中介机构之争。假设第一条资金方式如果无法得到有
效突破,无法创造出新的融资方式从而灭掉金融机构,那么互联网企业跟传统的
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这个领域里,能否战而胜之呢?简单点说,就是老子打不死
你,也要搞残你。
第一个争论其实是方式之争,第二个其实是优势之争。所以,在金融定义明
确的情况下,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之争,就在这两个层面展开了极为纠结和复杂的
争论。所以,争论核心,互联网不是颠覆来金融,而是来颠覆传统金融的运营方
式,如果不行,那干脆来颠覆传统金融机构。
2、互联网金融是否能消灭金融机构?
对于上文的第一个争论,是否能出现第三种的融资方式,彻底取代金融机构,
让金融机构就不需要了,这个命题,真的很难回答,从想象的角度来看,理论上
的确存在一个充分的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确存在不需要任何中介机构的可
能性,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中介机构都不必要了。
每个人都是“自金融”
,可以在这个世界里,随意的借贷给任何经过互联网技
术认证的个人,也可以在不要钱的时候,放在自己的互联网账户里,压根不需要
存钱,取钱,金融中介机构所要解决的问题都通过互联网可以解决了。我觉得这
个设想挺有意思的,但是不得不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设想,应该是无
解的,而且也不具备可以讨论的基础,我甚至开玩笑的说,其实如果要假设的话,
世界上会有一种更好的金融体系,是什么呢?
其实是共产主义金融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任何事情都实现了配给制,实行
按需分配,货币失去了价值,这种金融体系,其实比假设的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可
能更有意义。所以针对这种的互联网金融的争论,我基本都属于闲置也不想花太
多时间进行争论。意义不大。我自己的感觉或者说结论,只要是有货币的存在,
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货币吸收和货币投放来进行经济活动,那么金融机构的存在
第23页
就是无法改变的,势必需要金融机构来进行调节资金在不同的领域里转移行为。
3、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谁更具备优势?
因为第一种争论的实际探讨意义不大,所以互联网金融之争,回到最后来,
核心的点其实就只能是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跟传统金融机构相比谁更能
在金融的领域里进行竞争的命题。
这个命题其实就是变得很复杂,而且争论非常的漫无边际,这跟两种思维有
关系,金融的思维讲究严谨的推理,而且不太喜欢看到太遥远的未来,但是互联
网的思维则是热情奔放,激情四射,更喜欢展望未来,更愿意用暂时不存在,但
是可能实现或者不可能实现的技术来进行争辩,使得两者之间的讨论就显得非常
的凌乱。缺乏可以共同探讨的点。但是两个这么不搭边的东西,为什么能引起如
此热门的话题呢?我觉得有必要做个宏观的背景性介绍。
第一,互联网的确改变和颠覆了一些传统的商业模式,尤其是电商行业,这
个命题跟互联网金融的命题是一致的,那就是互联网并没有改变商业的本质,还
是商品的流通和转移,但是互联网企业打败了传统的零售行业,两个命题的竞争
是一样的,互联网企业跟传统企业在电商中不敢说完胜,但是至少成功了一大半,
于是衍生出的结论就是互联网企业跟传统金融机构在商业中也能完胜。这里面的
代表自然是马云,马云成功的率领了互联网企业改变了中国的商业模式,让大量
的商品交易行为从互联网下走到了互联网上,这种骄人的业绩让人给了他更多的
期望,也希望他能乘胜追击,继续干掉金融方式。
第二个大背景,其实是我国金融机构在过去的十年中的表现所导致的,过去
的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分业经营的存在,使得银行都一直处于被政府给宠出
来的暴利之中,基本上属于躺着赚钱的范畴,而且还形成了极为强势的服务态度
和傲慢的姿态,因此让这个社会在过去的十年里对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保持了极
为负面的评价,予以排斥和不满。而且我国由于监管能力的不足,采取的金融监
管措施又是属于牌照管理,对民营的企业进入整个行业予以了很多的限制性条款,
而对于进入该领域的企业的监管,则很宽泛和缺乏手段,人为的进行了对立,导
致了我国的金融的结构性失衡,大量的人群被排斥在金融的服务对象之外。
马云的二八说就是由此而来,这些都是很现实的情况,因此,互联网金融在
这个时候扛起了对抗金融监管体制的大旗,其实,很多人说阿里金融的好,并不
是因为他们如何了解阿里金融好在哪里,而只是仅仅痛恨金融机构的傲慢和不作
为。
第三个大背景跟第二个要结合着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运用,互联网逐
渐融入了每个人日常生活。互联网最大的贡献,其实是打破了原先逐层的金字塔
第24页
结构,将原先中央集中式的管理模式,直接打破,形成了所谓的分布式计算的方
式。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其实是信息技术推动了资源的自我优化合理配置,他背
后的思维理念其实是追求效率、平等、共享的互联网人格理念。而且随着在线人
数的不断增加,这种人格理念会不断的深入人心。
互联网人格极端点来讲,其实是无政府主义的典型。他们对专制天然性的排
斥,厌恶和痛恨垄断,把互联网的这种特性跟金融机构的特性两相比较放在一起
的时候,对抗就产生了,所谓的颠覆和革命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带有了极大的
革命主义色彩在里面。当然我们更卑鄙的说,其实互联网人格还带有很大的屌丝
人格,即使哪怕你在高富帅,事实上你在互联网上都会扮演屌丝的一面,这个并
不是出身决定的,而是互联网的特性决定的。
互联网会扩大人的暴力的一面,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线下温文儒
雅的人,线上却会飞扬跋扈,而且戾气十足。这种性格其实带有很大的流氓特性,
我这里的流氓特性其实是个中性词,我们来看两端论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
中说:"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在一些地方也
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
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
毛泽东说:
“流氓地痞之向来为社会所唾弃之辈,实为农村革命之最勇敢、最
彻底、最坚决者。
”其实反过来看,互联网人格对金融体系的厌恶不单只是表现为
金融体系本身,还表现在了对体制的厌恶,这个体制不单是指国内的体制,其实
在国外的一些论坛上,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对国家为主要表现特征的体制的
痛恨。
我个人相信,互联网人格的产生,可能会是未来众多矛盾的一个,最终也会
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他会跨域国界形成一个所谓的互联网公民的概念,从而与互
联网下的群体进行争斗。扯的有点远,这段的核心其实是互联网对金融的对抗,
只是众多的矛盾对抗中的一个矛盾。
第四个大背景,则是来自于金融体系外对金融暴利的渴望,无论马云打着多
么高尚的旗号说,要为更多的得不到金融服务的企业服务也好,还是他在人民日
报上说,中国金融需要搅局者也好,最终的目的其实是郭广昌说的那句话,金融
业太暴利了。
商业不是慈善,马云也不是圣人,市场经济就是如此,资本的流向必然是走
向能盈利的地方,更何况一个地方看上去还是暴利,自然是资本云集的地方。虽
然在这点上,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做了他自己的理解,他认为金融业的暴利其
实是一种外行人的误解。核心其实是金融业的暴利只是账面利润而已,他的背后
第25页
其实是资产的升值带动的,而且由于风险的滞后性,使得很多人看到暴利背后的
巨亏的可能性。
这种巨亏因为中国过去十多年的高速成长,使得没有人认识到这种巨亏的切
实存在。但是无论牛董如何解释,都不太会被社会认可,第一每个进入金融行业
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可能做的比别人好。第二也不相信金融人士的自我辩护的词语,
不试试心里也过不去。
在这四个大背景下,互联网跻身金融自然就成为了一种风潮。如同我一直说
的中国喜欢一哄而上的结果往往就是一地鸡毛的论断一样,我感觉互联网颠覆金
融的说法,很大程度上基本上也更多只是一种情绪上的喧嚣,一种对制度性的不
满的宣泄口,如同当年的共产主义的思潮,是一种对现实无奈之后,寻找的虚幻
寄托。很难形成切实的有意义的金融制度的变革,颠覆一说,就更难说起。
4、四大背景的个人看法
(1)互联网电商颠覆了什么?
互联网电商到底颠覆了什么?这个命题很有意思,我觉得也有助于我们理解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而言,我个人感觉,互联网电商颠覆的不是商品交易这个核
心,颠覆的是一种商品交易的行为方式,改变了很多人进行商品交易的方式方法,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企业打败了传统企业呢?
个人感觉貌似也不能这么说?我们先看阿里模式,阿里巴巴理论上其实是平
台模式,他只是让传统企业从线下走到了线上,让大量本来在路边开店的企业到
网络上来开店,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对手关系,并不是电商跟商业企业的竞争
关系,还是商品企业的竞争关系,确切的说,应该是线上的传统企业打败了线下
的传统企业,核心,其实就成了互联网帮助传统企业打败传统企业。所以,他不
是互联网企业打败传统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阿里的电商颠覆的什么呢?
不是商品,不是传统企业,而是交易方式和交易理念。而且越发现下去越好玩的
事情是,线下越成熟的商品企业,在线化的成功率越高,如果说几年前还有一些
个人,小卖家在淘宝开店成功的话,现在这个难度就大幅度下降了,因为大量的
成熟企业都上线了。所以,电商其实颠覆的不是传统企业。
这里面如果说有颠覆的话,那么电商颠覆的可能是原来的线下渠道商,电商
拉平了中间链条,挤压了中间商的生存空间,让苏宁,国美这些原先的渠道商收
到了极大的冲击。但不管怎么说,互联网电商本身并没有打败传统企业。金融其
实本质跟商品是一样的,金融的商品是什么呢,就是商品,无非这个商品带有风
险特征。其他几乎是类似的。所以,这么理解的话,我个人感觉互联网对金融的
冲击,也应该是在渠道层面,而不会在金融产品的生产领域里面。
第26页
我们把金融定义为产品的时候,生产领域指的是什么呢?要理解这个问题,
我们先弄明白,金融是如何创造收益的。简单的理解,金融是靠发放贷款来赚利
息的。或者投资企业来实现收益的。当我们找到一个好的项目的时候,准备给他
借钱或者投资,需要用钱,这个时候要找钱,找钱的时候就是销售的时候了。我
们销售的是一个金融标的物。带有收益的金融标的物。所以,所谓生产环节就是
寻找标的物,然后准备投资或者借贷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金融最核心的过程。只
有颠覆了这个过程,电商才能说颠覆了金融机构,如果无法实现这个环节的颠覆,
那么其他领域的颠覆,对于金融机构的颠覆是毫无意义的。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包括银行在内的很多机构,都把销售行为都给外包出去
了,只要金融机构能持续不断的找到好的金融标的物,创造好的收益,理论上是
不缺资金的来源的。销售端几无利润可实现,除非什么呢。除非金融机构的产品
异常同质化,才可能有销售的强势。所以,按照互联网电商颠覆的其实是渠道商,
而不是生产商的逻辑来看,互联网颠覆金融的逻辑基础就是不成立的,因为销售
部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人说,那为什么那么多银行着急拉存款。其实
这个问题反过来也一样,是不是银行来了存款就一定盈利呢?本质都是一样的,
两者都很重要,但是从市场来看,更好的生产能力其实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市场
不缺资金。
很多人推论说现在阿里具备了很好的渠道销售能力,所以进入生产领域是很
简单的事情,这里面有很有意思的几个点。按照电商领域的说法,这个命题是不
是可以理解说,阿里能卖出很多产品,是不是阿里去生产这些产品也很简单,显
然是不成立的。当然很多人说我乱比喻,但是我到觉得介入金融只会比生产这些
产品更难,如果阿里要进入生产方,切实的就面临很多问题。这里面就是我一直
在阐述的点,就是阿里如何来实现他比现有的金融生产方有更好的优势,生产出
更好的金融产品。
生产跟销售毕竟是截然不同的事情。阿里其实自己也在致力于解答这个命题,
现在他们找到的利器是大数据,至于大数据是否能解答这个命题,我们也拭目以
待,但是这段论述,想说明的是,曾经颠覆过商品的互联网电商的逻辑是不适用
于颠覆金融的逻辑的。这里其实我顺带着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余额宝的问题,
其实余额宝就是典型的互联网金融销售环节,而非生产环节的特征,这个领域其
实是阿里的优势,但是由于余额宝的生产方其实是天弘基金,最终是需要天弘基
金来实现良好的收益,财能确保购买者的利益。
阿里其实是被捆绑了的,这就是我一点都不觉得阿里做这种销售行为有什么
太大的意义的核心。因为一旦出现亏损,阿里损失的其实是信誉,而要确保不亏
第27页
损,阿里则会付出更大的成本,而非传统的商品销售,投入是边际效应递增的行
为。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其实是销售越大,难度越高的行为。而阿里如果要往
前走到生产方去,自己做金融产品生产,我想阿里就明显脱离了平台的概念了,
成为了金融产品生产方,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阿里的平台能否维系?这个问题有
点拗口,我们简单理解是,如果你是生产一个变压电器的公司,而阿里也是生产
类似的产品,那么我问你,会不会把产品放到阿里上去卖?
我想只有傻瓜才会去这么做。阿里现在定义是个平台,所以大家会把东西都
放到上面去卖。但是有一天阿里说,我不但要做平台,我还要做生产方,你们谁
在我这里卖的好的东西,我就自己干。那行,估计所有的人都撤走了。留下来的
都是垃圾,平台也就是失去了。其实,平台之所以是平台,是因为跟谁都没有利
益冲突,所以大家愿意跟他玩,但是如果他也下海了,对不起,你一个人玩吧。
我们走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利用阿里平台的优势来支撑阿里金融的优势的说法,
我觉得是很难同时存在的命题,阿里金融和阿里平台,只能二选一。同时存在必
然又一个优势会被打破。很多人会说,那也只是说阿里希望打造的金融平台吧。
金融产品不销售了,但是阿里有很多的商品平台,还是可以继续存在的,这个命
题,很难解释,但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我感觉是阿里一旦成为了银行,支付宝就
会岌岌可危。
支付宝能让各家银行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各家银行的杀伤力非常有限,
各家银行不会对支付宝进行过多的抵触,但是如果有一天阿里自己成为银行之后,
支付宝就失去了平台的价值,各家银行无论于公于私,切断跟支付宝的合作的可
能性是非常大的。你们见过工行里面用中行的交易系统的情况么?极少。就是这
么个道理。
支付宝现在的支付体系的建设其实还是离不开银行的,最终落地还是在各家
银行的银行卡上,所以很多人说余额宝抢夺了很多银行的客户资源,事实上这个
是双刃剑。抢夺多了银行的客户,银行就不跟你玩了呗。支付宝说,不玩就不玩,
那行,我自己开个银行。行,你开银行了啊,那我们都走光了吧,你自己玩吧。
回到最后阿里银行成为了支付宝唯一挂钩的银行。事实上这个世界是讲究合作的
时代,什么钱都想赚的公司,我估计很难成功。阿里的封闭性其实很差。是个问
题。
(2)我国传统的金融模式是什么呢?
其实是借屌丝的钱给高富帅用,然后高富帅赚钱了给屌丝们点利息,很难说
谁剥削谁。高富帅是产品的生产方,屌丝的钱是销售的对象。
所以,在销售环节马云跟传统的金融机构是没有区别的,全球过去的金融都
第28页
是从屌丝里面拿钱借给高富帅的。都是服务于屌丝的。只是利息低的离谱,马云
如果想改变这个情况,来搅局,只有两个玩法,第一个玩法,继续是玩借屌丝的
钱给高富帅玩,但是给屌丝们更高的收益,显然这个玩法,我看是九死一生,不
实际,因为高富帅都是精明人,有更便宜的屌丝们的钱可以借,干什么借你这么
贵的?
所以只有第二个玩法成立,就是借屌丝们的钱给屌丝们玩。这个就有意思了。
过去的金融机构其实只给高富帅放贷款,所以只有 20%的人借到了钱。而现在马
云说,这不行,我要给让 100%的人都能借到钱。很振奋人心的口号就出来了。那
些从来没有借到过款子的人,估计做梦都会笑,有人在给他们谋划他们从没实现
过的事情,阿里 CTO 王坚说,有人给他们写感谢信,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估计
就是这么来的。这个想法靠谱不?
我们其实姑且不论阿里是否能解答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核心问题,阿里在技术
上能否实现 80%的屌丝们还款能力的评价的问题。我们先从需求的角度来看,贷
款是需要支付成本的,理论上一个人获得贷款必然是要建立在使用了这笔资金能
有更高的收益才可能进行贷款的需求。事实上,现在的金融体系里碰到的问题是
什么呢?是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大量的资金在寻求合适的贷款需求。而恰恰不是
马云所说的 80%的人贷不到款。如果无法产生更高的收益,傻瓜才会去贷款,就
是这个现实。
其次,从贷款还款能力上来看,能贷款并进行良好归还的能力的人,在社会
中也是少部分的,不可能人人都创业成功,也不可能人人都能有很好的贷款的自
我安排。这个有时候也不是单单能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马云说,银行只会
嫌贫爱富,不会雪中送炭。事实上,这个就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就是要让
资金安全的实现转移。
所谓嫌贫爱富,是由于金融的特性决定的,因为实践中的确富人的还款意愿
和借款需求都比穷人要更多。所以,互联网从这个逻辑上看,只有解答两个命题
才有可能挑战这个 80%之说。就是互联网让穷人的借款需求大幅度上升的同时而
且能很大程度的降低违约率。任何一个命题不解决,所谓的二八说都是空谈。所
谓的为更多人群服务就是个伪命题,谁做谁死。
那么,我们现在看到了这样的互联网手段了么?我觉得技术手段,还好解释,
至少还有个大数据在撑场面,但是大数据是无法改变人的贷款需求特性的。不要
贷款的人不会因为有大数据就去贷款了,过去传统金融机构用屌丝的钱借给高富
帅做生意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屌丝的机会没有高富帅多。只能让渡资金所有权给
高富帅,所以屌丝多的是金融服务需求,而高富帅则多的是金融需求。
第29页
这里扯淡一点大数据,我自己感觉大数据已经很快即将就要成为跟小姐,同
志一样的贬义词了,谈的太多,而且都是空洞的理论,实践,落地的资料少之又
少,过于务虚了,大数据到底有多少,现在也没人说的出来,我看过一些美国人
自己写的大数据的文章,都对大数据也没如同国人那般的热血沸腾,他们更强调
是数据背后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认为数据背后的处理能力,其实是需要极强的经验性判断作为基础的,
现在很多人说银行干电商没基因,其实互联网干金融又何尝一定有基因呢?数据
是冷冰冰的,如何变成有思维特性的东西,依靠的还是大量的金融实践,而不是
在线时间。我在微博上说过一段话,信息充分,其实是个伪命题,大数据恰恰只
能证明信息会很充分,但是却替代不了对信息的充分判断,因为大数据的很多时
候是只求相关,不求因果,他更多是事务特征的一个反映,而不求理解两者相关
的原因。
但是事实上理解同一段信息,其实在接受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经历的人来看,
信息是充分了,但是结论却是完全相反的。信息充分是不可能实现的,这里面还
有专业能力的对称,以及自身资源的对称在里面。所以我很难认同大数据能在金
融核心领域能做多大的提升,虽然我也认为,对于效率的提升有意义。
(3)我们谈任何技术性的东西,会否对行业带来变革,那是必然以及肯定的。
蒸汽机带来了工业革命,电的发明直接带来了电气化时代。但是我们不能不
认同的一点是,任何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带来的革命其实是有普遍性的特征的。是
所有在此基础上是普遍群体都是收益的,即使大数据是项突破性的技术,那么带
来的命题其实是金融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享受到了大数据的优势,有人说谁掌握
了数据,谁就是王者。姑且抛开我前面说的数据获取容易,分析难的命题,我们
就单说数据的掌握,金融企业的数据一定就少于互联网企业么?
很多人都在说阿里的大数据,阿里的大数据,到底是什么数据?排他性的数
据,就是淘宝的交易记录。而淘宝的交易记录的所带来的有效需求能有多少?能
否就形成判断有了淘宝的交易记录就可以脚踹银行,拳打券商了?淘宝的交易记
录很有价值,但是远远不够。商品流通领域的有效贷款需求是有限的,人数再多,
也形成不了多少有意义的需求,而且光交易记录的判断也根本不符合大数据的现
实定义。认为有了淘宝的交易记录,就可以打败银行的人只能是个笑话。
其实,技术对于金融领域的竞争,我个人感觉还是相对有限的,金融的稳定,
更多还是跟国家的一系列金融制度安排相关的,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以后,
获得的监管跟现有的传统金融机构是一致的,而这个时候两者之间的竞争,就处
于一个效率和运营的竞争,以及核心资本的竞争,从全球这么多年的发展历史来
第30页
看,金融的屌丝逆袭的可能性其实是很小的,资本雄厚就是资本雄厚,深厚的历
史沉淀,经验累积,以及丰富的网点资源,乃至战略布局都是经过大量的时间沉
淀和累积出来的。
指望一种技术获得突破性的进步,然后超越这些,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一方
面的金融技术的可复制性也相对较强,而且大行有更充分的资源进行技术复制,
另外一方面,也跟技术运用的相对谨慎也是有很大的关系,很多技术看上去很好,
但是金融对风险的极度厌恶和排斥,使得金融在技术运用上会异常谨慎。而由于
金融对国家的极端重要性,所以只要互联网进入了金融领域,在技术的运用上,
其实也一样会受到监管的重视,要突破金融监管进行技术革新的可能性也较小。
5、互联网金融的蜕变。
宋美龄当年对延安参观回来的美国人大肆赞扬共产党的作风好的回应是一
句话,叫那是因为没有尝过权利的滋味。马云现在充当了革命的先锋,集中了全
国人民对金融体制的愤慨,为他进入金融领域造声势,这就如同当年新华日报每
天旗帜鲜明的反抗国民党的行为几乎是一致的。
我们在退一步进行继续探讨,互联网企业即使打败了传统的金融机构了,那
么互联网金融会是如何呢?上面这段话,其实就是我对这个结果的理解。互联网
企业现在挤入金融领域,可以抨击现行的金融机构如何的不好,但是互联网金融
进入到金融领域之后,成为了既得利益之后,由于金融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无论是借屌丝的钱给屌丝也好,还是借屌丝的钱给高富帅也好,本质都是一种资
本逐利的行为,当有更好、更高的资本逐利行为。
什么礼义廉耻,道义慈善都会放弃,而奔向更高的资本套利的机会中去,这
点在马克思的那段论述上极为精辟的,资本从诞生到这个世界里,每个毛孔都流
着肮脏的血液。我不认为这个是贬义词,对资本的逐利其实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资本极大的放大了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革命,但是反过来带来的论断就
是金融资本所最终必然是冷酷无情的。
互联网金融打败了金融机构也好,还是挤入市场也好,也别抱有太大的期望,
事实上,市场只是多了一家叫互联网金融的金融罢了。他们所服务的客户,服务
的方式,基本上都很难有大的改变,革命一说只是用来占领道义制高点而已。金
融的整体体系和框架是不会改变的,即使在美国,华尔街也是集中了全球几乎任
何一个国家的愤慨。
但是这就是现实,只要你在玩的是金融,不管你叫互联网也好,还是你叫银
行也好,他们回到最后都是附着在人身上的寄生虫,他们是资本家,是贪婪而恐
怖的存在。虽然这种贪婪和恐怖很多时候也是有意义的。这个时候,单纯的去归
第31页
罪于某一个国家的体制,我个人感觉意义不大。
6、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格局
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格局,其实主要是指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利用互联网技术
进行金融运作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以 P2P 为代表的借贷平台,以及以众筹为代
表的股权投资平台三个模式,众筹在我国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可以看我写的
P2P 和众筹的现状的文章),但是 P2P 大行其道,经过了变形之后,我国的 P2P,
更多还是影子银行的概念(可以看我论述 P2P 的几篇文章)
,已经不是直接融资
的范畴了。带有很大的风险性特征在里面,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下滑,以及金融
去杠杆化的加速,我个人感觉 P2P 应该会出现一波重大的危机,其本质其实是民
间高利贷的系统性崩盘。所以 P2P 的本质在国内其实跟互联网关系不大,批了件
外衣罢了。
虽然我极端鄙视阿里,但是不能否认阿里金融在目前声名显赫,多方发力,
是最有可能进入正规金融的序列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但是阿里金融面临的考验其
实很关键的就是成为了金融机构的阿里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自身的平台优势。而且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过于依附于淘宝和支付宝,使得他的扩张收到很大的限制,在
面临比过去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上,可能会让阿里处于很大的挑战,同时随着资
本对点上领域的价值的在发现,大量的资本进入该行业,也使得淘宝和支付宝以
及天猫这几年收到的竞争和挤压也不断加大,群狼环伺,也是步步惊心。
从全球范围来看,互联网金融其实,并不是个特别热门的词汇,像美国其实
由于采取的宽准入,严监管的模式,谁都可以进入到金融领域里进行金融业务操
作,但是在监管上会特别的严格,互联网企业在美国很早就有金融业务的实践操
作,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里进行业务竞争,互联网和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引
起他太大的媒体关注。
而我国采取的严格准入,宽监管的模式,使得我国的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会特别的难,而进入之后,又特别的宽松,基本上只要不太乱来都会睁只眼闭只
眼,所以就形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情况,使得监管套利的可能性
大量涌现,大量的金融机构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从而遗留很多出夹缝给民间机构
进行业务操作。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其实是在这些机会里逐步的涌现和成长的,而一旦发现有
牌照和没有牌照的机构的业绩相差不大,甚至有胜之而无不及的情况的时候,互
联网金融的热门度其实就很快提升了出来。事实上,这未必就是互联网金融的优
越性的体现,而是我国这种监管模式的有待改变。我其实是很支持金融对民资开
放的,放宽准入,提高监管能力,才是要做的事情,因为并不是你给了一个学生
第32页
一张入学通知书,就意味着这个学生四年后一定会成才,宽进严出才是合适的,
你要制造的是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各种形式的机构在金融的这个市场里公平的竞
争,而不是认为的割裂。
很多人说,万一民资进了市场做不好怎么办,能怎么办,破产整顿呗,板子
打给谁?打给监管部门,谁叫你不管好。你不能因为自己想省事就搞个一刀切。
圈一部分进来,然后重点照顾,拼命护着不让出事。养成了一群飞扬跋扈的纨绔
子弟,整天只知道要零花钱,上大街调戏良家妇女。突然想起了当年李书福跑到
北京去要求审批他同意造车的故事,他求爷爷告奶奶的找到了个主管部门领导,
主管部门语重心长的劝他说,你啊,别搞了,这个东西,没那么容易搞,会死人
的。李书福,说,那你就给我个死的机会吧。
世界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别想着给人做决定,你要做的事情给他公平的机会。
死不死跟你没关系。所以,互联网金融进入金融领域是值得支持和鼓励的,但是
千万别带着阶级仇恨的心思进来,不能做野蛮人。监管层面要一致化。
另外,很多人认为金融是个金矿,其实我一直不觉得这个观点成立,因为金
融从长期来看,就是社会平均利润水平,要有超越这个收益必然要求更高的能力,
这个能力不一定是技术变革,还有更多的思维沉淀,网点布局,以及经验累计,
其实很多简单的金融道理,都是血淋淋的现实给教育出来的。
我们刚进银行的时候,对于很多银行的规定都无法理解,但是越到后来,越
发现每个规定都又一个深刻的教训在支撑着,这些是你纯技术无法得出的。金融
机构能否走到最后不是一个两个技术点的问题,是整个体系的竞争能力构成的。
单一技术实现突破的可能性很小,我常跟人说,你照着菜谱做菜是容易的,但是
要做出好菜来,那是难的,不是给了一本菜谱,你就能理解的,这背后可能是长
达几十年的沉淀和积累。这个过程,厚积而薄发。
平心而论,我总觉得阿里其实真没必要进入金融,当年美国西部大挖金年代,
许多挖金矿的人其实都死了,但是给挖金矿的人卖牛仔裤的人却发财了,何必挤
着去挖金矿呢?成功概率太低。何必呢?金融真心是苦逼的行业。外人看着好玩
和热闹罢了。
3、全球贸易摩擦与增量时代的结束
从全球的情况来看,贸易战的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全球增量时代的结束,存量
博弈的开始,这种情况下,实用主义成为了各个国家的首选,增量时代讲的爱和
和平,因为有钱有闲,日子好过,所以很多问题都会被放弃到一边,但是到了存
量博弈的时代,日子不好过了,你要面子,就会损失利益,这个时候怎么办?我
相信没有一个国家会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而放弃自己的优越生活和实际利益的,
第33页
所以,如果争取不到利益,就会撕下平时伪装的面纱,采取各种措施压榨利益,
一如当年鸦片战争,英国人自由贸易做不成,就直接大炮开路,这个时候你干什
么不去跟人家扯规则,在现实的世界里,强权即规则,你如果没有实力对抗强权,
你能做的就是妥协,接受人家制定的规则,而人家制定规则的背后一定意味着对
你是剥夺和约束。
改变存量博弈时代,一般来说,两个办法,第一个就是技术的大面积升级,
提高更多的供给,增加增量的技术但是这个短时间内尚且看不到。第二个就是慢
慢熬,熬到新时代的到来,老者老去,新者新生,时代跨越,达到新的平衡点。
所有指望全球共同富裕,你好我好大家好,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因为资源有
限,欲望无穷。从 0 到 1 这本书里说过一句话,他说如果让中国人都过上了美国
人的生活,会是一场灾难。很残酷,但是很现实。世界并不大。给不了那么多好
东西给每个人。那些喊着爱和和平的圣母,只要想想你愿意把你现在拥有的东西
给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么?
我们回头看过去的几百年,从来国家兴亡都是建立在他国的悲催之上。从来
如此,你想成为那个国家的平民呢?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国和国的博弈很大
程度上是对立的,没有天然的朋友,没有天然的敌人,刚他妈的一起灭掉希特勒,
反手就开始互相捅上一刀。只有傻逼才会纯粹按照固有的历史经验来看待未来国
际关系。
从根本上说,决定国家最后关系好坏与否都取决于利益。以及取决于维护利
益背后所需要的实力,对抗,妥协,合作,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结果,
这个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很早前我说,国家之间的斗争,别太在意别的国家媒体怎么评论,我们很多
傻逼公知整天拿外国人怎么评价我们来说事。从国家角度来看,老外越是抨击我
们的,恰恰说明我们是做对了,我们做了他们不喜欢的事情,人家才会来抨击我
们,那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呢,不就是符合我们的利益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么。
大国之间的博弈,又不是小国那种可有可无的博弈,中国的特殊地位放在这里,
如果都是按照别人喜欢和不喜欢来做事情的话,中国早就完蛋了。
当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学习休克疗法被西方评委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带给
苏联的却是灾难,还有南非最近十几年的大面积的倒退,本质都是做了西方人喜
欢的事情,却对本国毫无益处。还有拉丁美洲都是先例,别人喜欢你,一定是你
做了别人有利的事情,而做别人喜欢的事情,往往意味着付出代价。所以,现实
就是这样,你要想明白,你要面子还是里子。要面子的人往往都是以牺牲为前提
的,牺牲你的实际利益换取的面子值得还是不值得。
第34页
我们国家过去几年总是太在意外人怎么看,什么万国来朝,都是瞎几把扯淡
的事情。我们要把自己人当自己人,把外人当外人。好处要留给自己人,坏处都
留给别人,这才是有担当的国家。所以规则和道德本质上其实都是先进国家树立
起来约束别人用的,一旦发现规则无法约束别人的时候,立马就会放弃规则和道
德。只有傻逼才会相信这种东西。
所以,如果我们一直在遵守他们的规则,我们必然到现在还处于世界的底层,
永远是西方国家的附庸,我们就是一直最大限度的利用各项规则的漏洞,努力争
取自己的权益才换回来今天的话语权,才能跟西方进行一场全方位的贸易战对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除了忍受委屈和妥协之外,我们只能诉求世界贸易组织
来给我们维持正义,但是现实是并没有,世界并不会维护弱小,约束强者,因为
一旦维护了弱小,强权就没有获得收益,你指望他们来自己约束自己保护弱小,
那就是做梦,这个就是我们土共跟国民党最大的区别,国民党当年天真浪漫幼稚
的认为国联会出面遏制日本侵略中国,一直指望国联出手,最后一直到日本人打
进来才发现,一切只能靠自己,到了 1941 年,美国对日本宣战之后,才敢对日本
宣战,这个世界从来弱后只有挨打,这种赤裸裸的现实都认识不清的人只能是傻
逼了。
4、一部明朝看现世
我觉得任何朝代灭亡都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都是来自
于既得利益者的无限利益膨胀,而挤压了其他几个阶层的利益,导致小部分群体
的极度暴富,而大部分群体无立锥之地,阶层分化到最后一定是崩盘的节奏,中
国历史二十几个朝代的灭亡本质都是这个。
许多所为的朝代都进行变法改革,都是期望缓和这个矛盾。但是实际都无法
解决这个问题。你指望从利益阶层拿出钱来去补贴另外一个群体,最后的结果就
是改革还没开始,就被这个利益阶层给干掉了。
这个其实我感觉也是很多民主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民主的本质也是形式上大
部分人掌握话语权的过程,现在绝大部分国家陷入的问题都是中产膨胀到无限自
由的地步,形成欲望不断增长,而供给却受到抑制无法增长。这个时候,你要让
这些人的利益受损,立马人家就投票把你干掉了。这个就是所谓的悖论,谁支持
你,你就必须回报他,否则就被他干掉,或者你有能力获得更新的支持来对抗这
个阶层。
明朝东林党,带来的一系列党争直接改变了明朝的政治格局,不到六十年明
朝就结束了,所以看上去是东林党搞死了明朝,本质其实是东林党背后代言的既
得利益者群体目光短视害死了明朝政府。明朝最后的一次改革是张居正,张居正
第35页
非常的强势,逼迫既得利益者群体妥协,短暂维持,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让明
朝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但是人死政亡,立马被反攻清算,还被各种文人写在史
书上各种污蔑。
这个就是过去政治的现实,有钱人不肯被侵害利益,文人被有钱人驱使,按
照有钱人的喜好来评价一个人的是非。绝大部分人看到的东西,都是别人想让你
看到的,也就是这么回事。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张居正如果不是,明朝会不会灭亡之类的文字,文
字最后一句话深得我心:他说地主不愿意给政府交高额的税,所以政府没钱,也
就无法对抗后金军队的入侵,迎接他们的命运最后只能是政府盘剥本来没钱的人
来维持统治,而这帮人最后的结果必然就是揭竿而起,直接把那些看不到未来的
舍不得出钱的有钱人给搞死。是的,这个就是明朝灭亡最现实的答案。
明朝的烟雨就这么过去了,虽然没有一个朝代能永远的存在下去,但是大明
朝的灭亡,更加的有些值得当下借鉴,一部明史看现世还是很有道理的,明朝的
灭亡很大程度真是一帮吃饱了撑着的文人没事闲着撸起袖子加快自我灭亡的典
型案例,历史给人们开了个玩笑就是,往往道貌盎然的人更加注重的不是整体性
的利益而是自我的小群体利益在他们眼里,国家可以灭亡,朝代可以更替,但是
他们的话语权和身份地位并不会消失,谁当皇帝都一样。他们无非都是换个主子
喊万岁罢了。如果盲目听信这些人的建议,最后的结果会是如何呢?
人的高尚与卑劣与文化程度无关,与受教育的程度也无关。而且从政治角度
来看,其实高尚与卑劣没有什么根本的分别,只是在人们的一念之间。一位研究
明史的学者,对这段历史有过一段很精辟的论说。他说:
“把人分为君子小人本来
是孔子一个不高明的发明,然而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奇妙,自从发明了君子小人
的分野之后,士人果然就分成了君子与小人两个团体。
儒学对士人的人格提出了不现实的要求。摆在士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
是极端道德主义,为了天理而活,灭绝人欲,整天把自己关在圣人之道的刻板模
子里,活得战战兢兢,如履深渊,充满了悲壮;另一种则是极端现实主义,这种
人承担不起崇高的生命目的,干脆就向身体里的自然欲望投降,既然没能力遵守
过高的道德原则,干脆就不要任何原则,为了利益,不择任何手段。明朝士大夫
争相标榜道德,崇尚气节,忠臣辈出,为历朝之最。然而,有明一代,士大夫中
卸去所有道德负担,不要任何廉耻的人也比历朝为多。”
政治体制跟经济发展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我这里,没说民主不好,也没
说独裁好,就事论事的说,全球民主体系下出现过很多牛逼的国家,当然也出现
过很多很破败的国家,很大程度上这还是两件事,独裁不是好体制,但是许多阿
第36页
拉伯地区,也一样能享受很好的石油红利,过着还不错的生活,新加坡也从来不
是民主国家,一样可以靠着马六甲过着不错的日子,严苛峻法下的新加坡,也没
人拿他体制说事,本质而言,这是两件事。
民主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良方,不要以为民主了,就什么都有了,你是垃圾,
最终其实还是垃圾,只不过是民主的垃圾还是独裁的垃圾,仅此而已。”一堆人来
骂我,其实随便举例都会发现民主跟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亚洲四小龙,
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都不是民主体制发展出来的高速增长的地区。香港
是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英国总督制时期发展起来的,跟民主有个屁关系,新加
坡到现在还是威权体制,台湾是国民党一党执政的时候发展最为迅速,蒋经国时
代现在还被出租车司机们怀念,韩国也是军政府时期发展高速,欧洲的西班牙是
在佛朗哥统治时期,增长最为迅速,南美洲的智利也是军政府时期增长最为快速,
都很难说民主推动经济发展。我说过民主很大程度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经
济发展的原因,不要搞混了。
5、对职场新人的十点建议
校长,假如您的孩子大学毕业,初入社会,只允许您传授 10 条经验给他,您
会说什么?对于很多像我一样农村出来的穷二代,父母面朝黄士背朝天供养我上
大学和维持基本的生活已经拼尽全力,很多经验都需要自己付出实际的代价去获
取,太昂贵。没有高人指点, 自己悟性又一般, 希望您能不吝赐教。谢谢您的
时间。
第一是要用心。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同样做一件事情,花不花心思,结果
差很多。要么不做,要做就用心做好。
第二要受得了委屈。工作不是在家里。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稍微被说
几句就服负气的玻璃心的人不适合工作,还是在家里呆着吧。应该也没有什么成
就。
第三是勤奋。天赋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比的就是谁更勤奋更努力。整体而言
勤奋努力的运气就会更好一点。
第四是做杂事,下闲子。有用没用的事情,都做做,整天只做有用的事情。
也会错过那些,现在看没什么用,但以后可能会很有用的事。
第五是多见人。什么人都聊聊,见见。机会更多。别一个人呆自己的世界里
闷着,总拿自己的世界观去看这个世界。眼界只会越来越小。
第六是学会扛责任。遇到事情别推责任,错了就是错了,别找理由借口。
第七是别耍小聪明,耍滑头。一眼就看出来的聪明都是小聪明,挑肥拣瘦,
偷工减料,损公肥私都是小聪明。时间久了,谁是谁,大多数人都一清二楚,没
第37页
必要装。
第八是学会辨别好人坏人,然后选择跟好人一起,离开坏人。所谓好坏未必
是违法乱纪,更多是没责任心,喜欢蹭你便宜,出了事,责任都推给你,好处都
自己占的人,有这种领导赶紧离开。
第九是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每天问问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把自
己的长处做到极致,扬长避短能事半功倍。
第十是做个好人。做个对世界抱有善意的人,积极乐观的看待世界。这个世
界永远都会存在各种问题,无论你悲观还是绝望,都依然存在。乐观,悲观都改
变不了世界,但是乐观能让你走的更远。悲观只会被抛弃。别做悲观的人,也远
离悲观的人。
6、文明愈进步,人性愈脆弱
说到时代的问题,前几天看《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领域的天才
勇气排第一,而之前看孙子的言论,则认为智力第一,。两个都是军事领域的大
家。然后看到一个评论说,这个差异的存在其实跟时代背景相关,我觉得挺有意
思的。
社会文明愈进步,则人性也愈脆弱,在孙子的时代,军人能勇似乎并不稀奇,
而有智则显得难能可贵。反之,到 19 世纪,智力水准已普遍提高,而勇气则变成
稀有资源。无论如何,仅有一样总是不够,甚至于两者之间缺乏适当的平衡,也
不足以为名将。克劳塞维茨认为勇敢有两种:一种是面临个人危险时的勇气,另
一种是承担责任时的勇气。前者为肉体勇气,后者为精神勇气。前者是不怕困难、
痛苦、危险,尤其是死亡(不怕死),后者则是一种较高级的勇气,敢于负责,敢
于作决定,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坚守原则,尤其是敢于说“不”。当军人官阶愈
高,所指挥范围愈大,则愈需要精神勇气。所以,时常会看到有人在较低级时勇
敢善战而升到高位时却变得懦弱无能,有勇而无智当然不能成为名将。
联想到之前有个文章说为什么优雅总被野蛮打败,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现实世界中,优雅意味着被驯化,意味着攻击性和斗争性的衰退,所以在跟野蛮
对抗的时候是缺乏反抗能力的。璀璨的文明往往容易败给野蛮人,因为文明本质
其实是让人更丧失抗争能力的一种制度。人越理性,越不屑于对抗,从而越容易
在对抗中竞争失败,
。刘慈欣在《三体》里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但是失去兽性
失去一切,因为没有对抗竞争的兽性,你压根无法再在竞争中获胜。时代走到今
天,我们会发现这个逻辑显然还是成立的。
但是在古代冷兵器时代里,竞争是通过个人武力实现的,勇猛而不怕死才能
更强大的年代,这个时候你具备了强大的纯粹的武力值,就可以竞争过很多人。
第38页
但是在热兵器时代以及不远的未来,个人武力值在战争中的作用几乎降低为零这
个年代,野蛮就更多指的是思想的野蛮,竞争思维的存在。古代很多文弱书生,
空有强大野蛮的思想,但是无法落实到实践,所以毫无竞争力,但是时代走到今
天,思想的竞争足够强大之后,落实到实践的可行步骤会大大加强,他们的思维
竞争力更为显著,并能落实到实践中,从而带来的结果其实是文明并不容易被野
蛮打败,关键是因为守护文明的能力值在增长,科技带来的革命突破,更是文明
所带来的结果,只要在文明人里的时候,意识到野蛮的重要性就可以守护。
7、既然要受委屈,就受出价值
人回到最后,要想明白自己的位置,很多人都说,我为什么要伺候别人,我
为什么要听别人,我为什么要对我不好的人好,很多人说要学习我一样,每天骂
娘,然后只对喜欢自己的人或者自己喜欢的人好,我说扯淡吧,先问问自己凭什
么。人这一辈子,第一件事情要想明白你站在什么位置上,你是主动方还是被动
方,谁都不可能真正凭自己喜欢做人的,怎么可能呢,关键取决于你在多少人面
前,有主动性,在多少人面前,没有主动性。
另外一个你还要想明白的是,什么年纪就得做什么事情,年轻时候,你一无
所有,刚入职场,你不受委屈,难道还让别人受委屈不成?
很多新人抱怨为什么要做最脏最苦最累的活,我觉得其实很简单,你可以不
干啊。没人逼你干,但是前提是你是否有的选,就像很多人来问我找什么工作好,
我说什么工作都好啊,前提是你是否有的选。你爸爸是主席呢还是总理?这个问
题先想明白了,等你有得选了,再来问我,你做什么工作好。我相信绝大部分人
的一生,尤其在起步的时候,你的命运都不是主宰在你手里,你是没得选的,没
得选的人凭什么不能受委屈?谁叫你没得选。
所以,要不受委屈,你要先想着让自己成为一个别人不可替代的人,在没走
到这一步之前,想不受委屈,那就是铁定被拍死的结果,所以我说玻璃心的孩子,
就算了,在家呆着,父母看着最好了。
别出来受罪,压根毫无意义,每天只看到我们可以放肆骂娘,做我们自己喜
欢做的事情,那是因为我们在这一步之前受了多少委屈,做了多少别人不愿意做
的事情,别人下班都可以回家睡觉,我们要没日没夜干活,别人周末可以出去旅
游,我们得憋着迎来送往,帮助接待各种人,每次加班很多人可以不去,我则一
定第一时间赶到,业务方面,竭尽所能帮助客户解决生活上,工作上,情感上各
种问题,像我这样几乎在工作中不喝酒的人,每年还是喝到医院两三次,还有一
次喝多了,从二楼直接跳下去,什么事情不曾有过,什么委屈不曾受过?这些难
道都是我们愿意做的事情么?不愿意,但是你必须做,不做,你就一辈子不可能
第39页
做到你愿意做的事情。
我 2002 年在基层行押钞,终于有一天受不了,感觉委屈极了,崩溃了后跟
我们科长吵架,我扭头就走,然后奋笔疾书一封辞职信,说老子不干了,因为下
班了,想着第二天交上去,结果晚上我失眠了,我不知道自己离开银行不干押钞
这个伟大光荣的活,还能去做什么,想着啥保障都没有,我能过多久,越想越害
怕,第二天我跑科长面前道歉,然后偷偷把辞职信给撕了,继续苦逼干活,人生
很多时候是没得选择的。
纵然如我这样个性很强,虽不敢说才华横溢,但是也有些许能力的人能走到
今天,又何尝不是受委屈受出来的,我们也是做了极多,我们不愿意做不情愿做,
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才有今天的。谁的人生不如此?习大大、刘源的一些回忆录,
你们去看看,纵使他们,也都是受尽人情人暖,走到今天,凭什么你不能受丝毫
委屈,什么都要顺你心意?我一直说人的情商一定是委屈撑大的,一个不愿意受
委屈的人凭什么别人要对你好,你又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凭啥别人得对
你好?
所以,要把问题想明白了,人的一辈子既然要受委屈,那就让委屈受的有价
值,逼迫自己尽快成长,仔细想想,既然委屈一定要受,事情一定要去做的,那
就去做好它。反正要陪人喝酒,干脆就喝个天翻地覆,何必扭扭捏捏,反正要接
待客人,那就接待个爽爽快快,何必心不甘情不愿,摆脸色给人看,反正要加班,
就多快好省任劳任怨的去做好,这个世界很多事情你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它。
最傻逼的就是事情也做了,还什么都没得到,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件你心不甘情不
愿的事情,折腾出更多的未来的机会来,才对得起委屈。他可以让你更强大,更
受人喜欢。这个世界,没有人愿意平白无故给别人委屈受,你忍下他,做好它,
学到东西,总归是你自己的,别人也会感激你,而你毫不用心,敷衍了事,多生
事端,最终你就一辈子受这个委屈。
第四周(0819-0825)
1、“跟随内心”存在的幻觉
经常电影里听到什么跟着你的心走,follow your heart 之类的,昨天也有
人说不要让你的心蒙尘,这种基本上都是傻逼才会信的东西啊,你的本性基本上
都是好逸恶劳,喜新厌旧,骄奢淫逸的,你跟着你的心走,那还不傻逼了?你别
跟我说,你的内心光明坦荡,我明天往你怀里送一百个美女,看你跟不跟着你的
心走?或者换句话说,你如果是个牛逼的内心远大的人,ok,跟着你的心走,不
忘初心,没问题。但是大多数傻逼,就像我这样的,我就一直没啥大志向,从小
就是想着做个纨绔子弟,每天梦想就是带一帮狗奴才,每天上街调戏良家妇女,
第40页
我得多努力才让自己不跟着自己的野心走,才走到今天啊。我如果跟着我的心走,
早他妈的到牢里去了。大多数人跟随内心的结果,一定就是社会的垃圾。
2、忠言往往逆耳
我年轻时候喜欢怼人,而且说的话都挺难听的,排比,比喻,拟人,等手法
向来用炉火纯青。经常把人怼的跟我恨不得打一架。很多年过去了,其实很多被
我怼过的人都跟我成了很好的朋友。我能有互金圈的校长的称号,跟我人缘好是
分不开的。
我们喜欢就事说事,我们认为不对的地方都从来直接提,也不喜欢拐弯抹角,
尤其对创业者,我们要求更高,我们会看一个人对困难和反驳意见的承受力,很
多人承受力很差,一说就急,我就跟他们说,如果我们这点压力你都扛不住,那
你压根不用创业,因为创业面临的问题跟我们给予的压力比起来,我们这点压力
算啥,创业面临的问题,无穷无尽,没有强大的内心,压根就别起步,给予压力
是很好的反应创业者素质的一个办法,没有人会给一个创业的人予以温柔的态度
的。
你如果想着处处被人呵护。被人好话伺候,被人围绕追捧。你还是回家让你
父母伺候更好。别出来工作更别创业了。那是痴人做梦。还有,很多创业者很多
年后都会来感谢我们当年说过的难听的话,为什么话会难听,因为那往往是真话。
真话从来很难听。直接露骨难听。但是那是现实。只有假话和谎言才是甜言蜜语,
让你很开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们用难听的真话筛选人,看那些人值得我们
给钱。有时候一句话就能做筛选了,很简单,很容易。
3、互联网式的美国选举
我写在特朗普当选时候的文章。
我们每次谈美国民主的时候,其实我个人是从不认同的,譬如上一届美国的
民众选举总统的时候依赖什么?他们如何知道希拉里跟奥巴马,谁更靠谱,民众
压根不认识希拉里,也不认识奥巴马,你让他们要选举出谁更适合当总统,唯一
的办法是什么呢?是看报纸,看电视,看各种演讲视频,但是报纸、电视和演讲
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媒体的垄断,已经垄断下带来的倾向性,本质上媒体都是有
钱人控制的,电视也好、报纸也好,背后那个不是有钱人的企业呢?他们更喜欢
谁,就会更选择报道谁的优势和好的一面,他们不喜欢谁,就整天报道他不被人
喜欢的一面。这点在这一次选举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因为你几乎无法在传统
媒体里找到一个说特朗普好话的媒体。过去的选举都是这么玩的,你看上去是在
参与一个民主投票的选举,但是事实上你都是被潜意识的给引导了而已,你看到
的都是别人想给你看到的一面,那个并不真实,而你根据这个不真实的东西去投
第41页
票,结果会如何呢?
当时代走到互联网的时候,传统的政治家还是按照约定俗成或者说轻车熟路
的一套在往前走,但是出来一个人叫特朗普,他没玩过政治这个游戏,他才不跟
你一样走那么俗的套路,你们每天说我坏话,媒体,电视,报纸,每天说我各种
不好的事情,如果换成以前他是毫无办法,无法应对,但是,但是现在他有了个
自媒体叫推特和 facebook,谁都无法阻止他发声,他可以告诉所有的美国人说,
他们说的都是假的,那不是我,真正的我在这里,然后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他说的
话,他表达的观点,媒体是可以继续抹黑他,攻击他,但是他有应对渠道,最终
你会发现这个时候民众才是真正能了解他想了解的人,最后的情况就很有意思了,
特朗普当选的时候,所有的传统媒体都认为他失败了,但是到了下午特朗普当选
了,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传统的精选方式下的舆论控制方式被互联网时代
给击败了,有钱人政治的玩法必须迭代升级了,否则可能带来的结果是多数人民
主的时代,而这个显然是美国所谓精英政治不能接受的。
4、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什么是证券化,想了解更多证券化的东西?在江南愤青:十篇文章看懂次贷
危机(一)中,添加了一些我自己思考的可能性原因,很多也都是想当然的自己
感慨的,不求严谨,也就求大概做个科普,让很多非金融人士也大概了解下。
普及一个简单的概念,什么是证券化。证券化这个东西其实没那么复杂,举
例,我今天借给你十块钱一年期 10%的利息,我就拥有了十块钱的一年期债权,
但是我突然碰到点问题,需要用钱,怎么办呢?这里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
我把债权抵押掉借钱,第二种就是直接转让债权给第三方。两个方式都是让人拿
到了现金,但是本质上有区别的,第一种就是不管你借出去的钱是否收得回来,
你都得还人家的钱,其实本质是你用你的权益做担保再借一笔钱的行为。第二种
不是的,第二种就是你直接把权益让渡掉了,不管那债权是否收得回来,都跟你
没关系。
一定要记住,后者才是证券化的本质,前者说白了就是借贷行为而已。目前
市面上很多人所谓的证券化,本质都是信贷,都是借钱的行为,目前市面上看到
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扯 ABS,然后大肆报道,其实所谓 ABS 也就是资产抵押
债券((ABS, Asset Backed Securities),也属于证券化的一种,当年阿里小贷
通过东方证券还是东方资产(忘记了),做了一笔阿里小贷的资产证券化,大写特
写,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为什么呢?其实那都不是真正意义的 ABS 所导致的结果,
因为风险并没有流转出去,阿里的 ABS 做的其实还好点,还做了一些结构化的安
排,大概是 30%的劣后兜底,就是说阿里的坏账不超过 30%的话,都是阿里自己
第42页
承担的,超过 30%才开始亏到购买阿里这些资产的人身上,还算不错的结构设计,
但是很多 ABS,都是要求资产方作回购安排的,什么是回购安排,就是出现风险,
你得自己来购买回去,这个其实跟证券化,一点毛关系也没有,本质就是债而已,
还是一个借钱的行为。证券化的本质是风险的不断流转,到谁手上出事了,就死
在谁手上,他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资产进行有效定价,然后对自
己的定价负责,最终形成市场合理定价,而债这个事情,就是不管你流转多少次,
风险到最后都是发行方的,所以市场往往就不需要定价。跟卖青菜白菜一样,反
正看谁发行的就行了,所以现在很多 ABS 做到最后,也就只敢做做阿里、京东一
些大平台的标的,而不关心真正的资产质量,因为他们都是在做债。
这里倒是友情提示下,阿里招财宝有个变现的功能,这个功能大家其实还是
要看清楚协议条款,因为所谓变现的本质是利用你在招财宝上购买的权益在抵押
借贷一笔钱的方式来实现了你资金快速变现的办法,他的背后是你借贷规模不断
上升的过程,如果你投资的理财产品出现问题,那么风险就转嫁到你的身上,他
并没有把你的投资理财的风险给让渡出去,所以招财宝也不是个证券化的市场,
当然,我认为阿里的产品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太过担心倒也没必要,只
是要知道,他这个模式毕竟是风险不断累积的过程,所以大家在做变现的过程还
是要意识到这个风险。
(这里还是声明下,我看的是去年的协议条款了,不知道之
后招财宝模式是否有发生变化。如果有这话可以作废)借贷模式我们就先不提了,
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以后我写美国信贷危机的时候,可以好好再谈谈)
,我们
还是继续深入探讨上面说的把我借出去的钱给证券化的命题,因为我借钱出去,
要把这个债权转让出去,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纯粹的一对一的债权要转让出
去其实难度是很大的,金额小、期限短还好说,一旦金额很大,期限较长的时候,
你就会发现挺难匹配的,聪明的华尔街投行就想了个办法,把一笔金额较大的债
权分拆成很多份,然后卖给很多人,这样的话就容易卖出去了,这个在中国姑且
叫金额错配。在中国其实还干了另外一件事情,姑且叫期限错配。
(为什么叫姑且
呢,因为这两个词的用语环境发生理解变异)但是期限错配这个概念理论上在证
券化的过程中是没有的。所谓期限错配,自然就是本来一年期的,我把它做成了
一个月期,或者三个月期等等,这样就更好卖了,但是为什么国外没有呢。
因为证券化的过程就是你自己承担风险的过程,你买了一份债券,债券的利
息本质是两个属性决定的,一个是安全性,另外一个就是期限,基本上可以理解
为你对期限和风险匹配产生了自己的定价过程。简单理解,一个月的一笔债权你
觉得 8%就够了,如果是三个月你可能就要 10%了。这个都是你自己考虑了安全性
和期限之后,自己得出的定价,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自己考虑是否出让给
第43页
别人,如果转让不出去,那就你自己持有到期。但是很着急用钱,那你就降低收
益呗,再不行就亏损转让呗,一般成熟市场都会有合理市场定价,哪怕再烂的债
券,理论上都可以出售,垃圾债里出过很多牛逼人物,这个话题有空也可以谈谈。
所以你就会发现,证券化市场里,其实本质是不需要期限错配的,因为他的期限
流转是他自己在市场流转过程的,不需要错配去解决。
那为什么中国会有呢?因为中国的市场我前面说了,风险最终还是靠发行方
承担的,那么也要发行方来承担期限错配后的赎回责任,平台方必须要去回收他
自己发放出去的债权,无论是几个月的,而一旦无法回收,那么也就是意味着违
约了,平台方就要承担责任,如果平台方不需要承担回购的责任和义务,那么还
好,但是显然在中国这个是卖不出去的,所以,在中国很多披了证券化的外衣的
所谓金融创新,本质都是债。
这里的问题还可以深化下去,就是市场你会发现很多人其实并非因为真缺钱
就开始把手头的资产给证券化了,他们发现只要市场有差价就可以把产品流转了。
什么意思呢,我是 10 块钱 10%的利息借出去的,如果有人觉得这个资产不错,借
款人肯定能还款,那么市场一旦有人愿意 8%来买,那么他就可以把这个债权卖出
去,然后就可以无风险的赚取 2%的利息,如果买入卖出的时间很短,假设一个星
期就能操作一次,那么每次就是 2%的收益,一个月就是高达 8%的收益。年化就
是 96%的收益,暴利啊,当然这个是我假设的。实际不会那么高。但是理论是一
样的,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人专门去找到这样的资产,然后转手卖给别人,
这样的人一般就是投行,也就是金融领域的二道贩子。所以很多人觉得投行很牛
逼,不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很牛逼很大程度上他也就是个拉皮条的,只是更高级
点,拉的皮条离开钱更近点而已。
现在大家明白了,所谓证券化就是这么个东西,把可能有潜在收益的资产(任
何资产,不限于债权)
,只要未来具备现金流的东西,都做成证券,变成现金。在
华尔街的金融领域里的人,每天脑子里想的东西就是把未来拥有现金流的东西都
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证券化,信用卡应收账款, 汽车贷款, 学生贷款, 商业贷款,
汽车飞机厂房商铺租金收入, 甚至是专利或图书版权的未来收入等等。美其名曰,
金融创新。对的,华尔街过去几十年所谓的创新,就是倒腾资产,然后把他卖给
有钱没地方去的傻逼,他在中间赚取差价。谁会是这样的傻逼呢?其实都是很牛
逼的一点都不傻的机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私募对冲基金等等,在中国是谁
呢?中国一般就是老百姓了。其实美国这些机构的背后也都是个人,这点上其实
中美都是类似的。
这里我们再解释下流转的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如何确保最终资产不出问题,
第44页
因为这个是转让的前提,如果最终资产出现问题了,那么所有的流转都是扯淡的
事情。事实上这个问题是谁也没办法解答的,因为我曾经说过,所谓风控本质上
都是伪命题,神仙也无法有效判断一个资产到底属于风险资产还是无风险资产
(可以看我另外一篇文章,金融机构谈风控那是扯淡),金融风险本质是一个渐
进的过程,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掩盖在地底下,跟火山一样,你无法察觉,等你察
觉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系统性风险是大于个体性风险的,所以单独进行风
险认定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我们的金融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社会规则的一种方式,追求的是一种大家的认
同,都觉得没有问题,那就是没问题,有问题也没问题。都认为有问题,那么没
问题也是有问题。所以,在美国简单的风险认定工作,一般就是交给评级公司,
评为 AAA,那么大家就认为没有问题。如果评为 BBB,那么没问题也是有问题了。
穆迪等这样的评级机构与其说是具备风险识别能力,倒不如说是制定了游戏规则,
然后形成了市场共识更准确。下面我会再仔细阐述几个案例来解答这个问题。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这么简单阐述过去了,当然不用评级,你也可以自己凭感
觉去决定有风险还是没有风险,这里还有个点是理论上的证券化过程是一个风险
让渡的过程,说白了就是击鼓传花,你只要觉得你不是最后一棒,那么也可以。
这里解答第二个问题,就是收益是否合理,你确定了基础资产没有风险,但
是如果收益明显偏离市场价格,那么也意味着你很难转让出去,这里在美国其实
是比较好的解答了这个方面的问题,但是显然在中国其实难度还是很大的。第一
个层面是美国是典型的直接融资市场,美国大概用了近百年的时间培育出了一个
证券化的直接融资市场,很多企业借钱并不是从银行借贷,而是先找评级公司,然
后在市场上直接发债,投资人自己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合适的债权进行投资,这
里必须具备首要的要素就是市场投资主体的自担风险。而显然从这个角度看,中
国目前是没有任何证券化的市场的可能,除了股市,其实股市也不能说是严格的
完全市场化的证券化市场,核心都在于中国的市场参与者不存在违约的可接受性。
很多人说为什么自担风险,是所有的核心呢。因为一个如果不违约,那么就
意味着,市场是永远不可能出现合理定价的,我在三年前的文章里都提到过,中
国哪里有什么资产管理机构,本质都是信贷机构,就是给你钱,你必须给我保本
保收益,而一个市场都是保本保收益的话,也就意味着合理的定价的意义就丧失
了,参与主体往往就不需要能力了,所以出现的情况就是中国的市场参与主体都
是个体,而美国的参与主体都是机构。
美国的市场是需要极强的定价能力的,因为一不小心就血本无归。个体第一
欠缺专业度,第二也往往不经济,导致最后的个体就习惯把钱交给机构打理。而且
第45页
美国人的习惯更在于有钱第一件事情是消费,其次是理财。中国人的习惯是有钱
先存钱,其次是理财,最后才是消费,到最后,就是应了赵本山那句话,人还在,
钱没了。有时候看着那么多大妈大伯省吃俭用,一辈子辛苦,好不容易就那么点
钱,然后被骗走了,想想也是挺悲催的。这个问题,我过去谈的太多,今天不多
讲了。
在一个较为完全的市场化的市场里,我们会发现金融的定价能力还是非常有
效的,具备定价能力的主体一定比不具备定价能力的主体更容易受到资金的青睐,
从而能拥有更大的管理规模。市场有标准答案的时候,总是答对的人,当然会被
人更喜欢,不像中国,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结果都一样,傻逼和不是傻逼的答案
都是对的,那还有啥意义。于是机构之间对于任何一个资产都有了各自的合理估
值,从而实现流转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确切说,金融风险很大程度上是跟预期
相关的,预期你会好,你一般都会好,预期你会差,结果你也会很差,尤其被主
流机构给看重或者被抛弃的时候。
那么我们把问题继续看下去,所有证券化的前提其实都是要有基础资产的存
在,因为这个是一切证券化的起点,那么从基础资产角度考虑问题的话,什么东
西,会是基础资产呢?前面提到过一个核心点,就是凡是未来会有现金流的东西,
都可能成为基础资产,也就是说,一样东西,未来会有收益,那么就可以先把未
来的收益给折成现金给他钱,只要有这个行为,那么就可以把这个行为给证券化
了。但是这个逻辑随着市场的钱越来越多以后,其实还在演变,加了几个字,就
是凡是看上去未来会有现金流(收益)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基础资产。
5、如何熬过艰难的时光?
又想起以前写的这段话。
我已经太久没有过过落魄的日子。所以有点忘记怎么熬过那些悲催的日子,
隐约记得几点。
第一点是降低成本。我为什么很喜欢赵雷的歌曲,是有一首叫理想的歌曲。
听了经常会流泪。为了理想。我们受过很多委屈。自己没事把自己弄的很惨,然
后陷入人生低谷,他歌词里有一句话说:有时候想哭就把泪,咽进一腔热血的胸
口。公车上我睡过了车站,一路上我望着霓虹的北京。我的理想把我丢在这个拥
挤的人潮,车窗外已经是一片白雪茫茫。又一个四季在轮回,而我一无所获的坐
在街头。
我每次听到这里都会想起,低谷的那些日子。一个人奔波在各地,坐最晚的
飞机。住最便宜的地下旅馆,一有机会就各种场合跑龙套,为了不让人看不起,
还要各种装逼,人家说送你回去,你还的说不用,我有司机在门口等我。或者说
第46页
给你安排个房间,说不用,我住啥啥酒店,其实就是坐在路边,不知道何去何从,
往往就是机场的椅子里睡会,然后就早班机走了。省点钱也是好的。这样的日子
过了一两年,千方百计的省钱,熬到自己的春天到来。
第二点,尽量最低成本的认识人。我一直说我们的这辈子,回头看,每个人
生重要节点都不是你做对了什么事,而是因为你认识了某个人,某个美好的人,
他们让你变得更好,所以,在你没有什么突破的时候,努力最低成本去认识人,
去接触他们,去对他们表现你的诚意和态度,让他们记得你,在某些时候他们有
需要个人的时候。会想起还不错的你。能做到这点你就更容易有一些机会。我昨
天晚上在国外陪一个朋友,他在当地有个朋友拉着一起喝酒,我就跟着去,然后
他那朋友很爱喝酒,经常没事就干杯,我朋友很不好意思说,让我受累了。我说
不是的,我要么不来了,但是来了,我一定不白来,干嘛呢。喝了不想喝的酒,
还让你没面子,让我自己没收获,我就放开了喝酒,让他朋友知道我很爽气,知
道我不扭捏,至少记得我还不错。对我印象。这个就是我观点,很多认识了无数
人。跟没认识一样,因为没有任何值得人家记住你的点,我认识的每个人,我都
想着如何让自己能被他记住,在我弱小对人没有价值的时候,那我就表现我的态
度给她,迎来送往,有什么事情尽量想在他前面去,在小细节上让人记得我。譬
如他喝酒的时候说一句,杭州的杭白菊不错,那么我就会在他走的时候给她带一
盒杭白菊。反正让他知道我很用心。如果一件事做和不做没啥区别。我坚决不做,
做了就要让他记在心里。这样不会每次都成功,但是总会让你在别人心里有个记
忆。或许某个时候他再碰到什么好事的时候就想起你,遇见人。很重要。重更重
要的还是遇见以后有交集。如何有交集取决你如何对待他们。
第三点,守得住底线。要有原则。我这辈子有很多赚大钱的机会,但是我给
自己设置一个底线一些原则,不去突破他,让人知道你是有底线的人,就会有人
愿意给你机会,愿意帮助你。你其实一个原则对人,大家反而更愿意跟你做朋友,
因为谁也不喜欢跟一个不知道底线的人交朋友。这样机会更多。人生都是抓一次
机会的过程,你所有的努力都是需要为抓机会而做准备。
第四点就是做有积累的事情。你今天做的事情对明天有用没用,对后天有用
没用?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事情都是无用功,对未来没有任何用处。这个时候你得
想出一些办法,有个地方积累这些没用的东西,我最早演讲的时候每天见无数人,
聊完见完就见完了,没任何积累,我就想着怎么能积累一些人一些事呢?最好的
办法就是加微信。把他们放进我的微信里。这样很多年后我有 21 个微信,所有
沉淀下来的朋友,都可能会在某个时候再相遇,或许再发生点什么故事,否则都
消失在生命中,没有意义。
第47页
大多数人悲观的时候看不到未来,渺茫而痛苦,这个时候更要激发你的斗志,
不要沉沦,慢慢熬着积累自己的一些力所能及的资源。春暖花开的时候,你会发
现其实苦难的日子,也就仿佛如昨天而已,并不是需要很久就会美好起来。我们
永远无法预测我们的未来,保持长期的期望,十年后的你会感谢现在的你,我就
是每次有人问我,感谢谁的时候,我都会内心告诉自己,感谢十年前那个坚持的
自己。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
6、历史教训为何难以适用?
历史没有教训,改的掉的是缺点,改不掉的是弱点……历史不会给我们带来
多少帮助,以史明鉴只不过是安慰的话罢了,我们并不比过去的人聪明在哪里,
过去人们犯过的错误,我们一样会犯,当面对矛盾冲突时,人性很可能无视历史
规律。
所以,很多时候,许多事情都是无解的,历史走到一个困境的时候,往往都
是呈现极为惨烈的博弈状态,谁都没有办法阻碍这种博弈的发生。压根没有办法
避免的。我们总是以为通过努力就可以竭力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问题。现实是不
可能的。回到每个历史悲剧面前,我们会发现你身处期间,你的选择会跟他们一
样。这个就是历史的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虽然不比古人聪明多少,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碰壁从
而减少碰壁。而这,就是学史最普遍的一个意义。然而我们从历史教材或其他书
里看到的都是历史上极少数人,而我们大多数芸芸众生只是平平无奇的为胜利者
鼓掌的观众,极少数的精英的故事对我们很多人并不适用,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
题时很少会考虑历史人物如何做选择,而多会考虑当下各种利益,我们从历史人
物身上大多学到的是他们的个人习惯,个人魅力,但是另一方面,这些都是空中
楼阁的偶像,远不比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偶像具有的影响力。
7、随便扯扯金融工作会议
校长 2017 年写的文章
第一、过去的金融环境中中美金融犯罪的核心能力是不同的
有一年跟一个朋友吃饭,他推荐了一部美剧叫亿万,这部美剧反映的是两个
华尔街重量级人物,精明、强硬的检察官查克·罗兹和才华横溢、极具野心的对
冲基金大亨鲍比·阿克塞尔罗德之间一系列斗争,反应了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金融
活动的权谋诡计,这部美剧给我最深刻的一个点是什么呢?是在美国要从事金融
犯罪活动,那必须是高智商犯罪,你必须是全才才行,精通法律、会计、食品、
IT、等等各个行业的知识,简直需要是全才,还需要会用商业间谍,必要时刻身
体要好,能打架,心理素质还要足够强大,权谋也是必须的,还要帅气,有魅力,
第48页
而反观中国呢?中国的金融犯罪压根不要那么复杂,只要胆子大就够了。
中国的金融犯罪是普遍性犯罪,比拼的本质其实是法不责众。一个套利方式
一出来,然后就全国蔓延开来,任何一个机构都可以操作,套利门槛极低,不需
要智商,也不需要情商,只要胆子大就行了,监管要了解一个套利方式,很简单,
随便大街上拉个人,然后问问他怎么做的业务,基本上就把中国金融市场上在玩
的所有套路都弄的比金融大佬还清晰和深刻,这个就是为什么过去几年在中国金
融业里,你会发现胆子越大的机构套利机会越多,赚钱也越容易。跟能力有毛关
系啊。许多大学刚毕业的各种小美女,只要有办法混迹各种圈子,赚钱跟捡钱是
差不多的。下面如此,上面更是如此了。
所以,江湖也一直在流传着德隆系、明天系等各种传说,说他们能力超越,
智商极高,其实斗胆说一句,我觉得都不是,核心还是胆子大能拿到各种牌照。
中国是牌照制社会,任何事情都牌照制以后,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个人拿
到牌照以后,立马就成为了既得利益者,也就成为了所谓的自己人,然后一方面
可以获得牌照带来的垄断性利润,另外一方面也就变相拿到了免死金牌,可以做
很多违规动作,对于监管来说,每个牌照都相当于是自己生的孩子,如果他们出
了问题,最容易被问责的不是这些孩子,而是他们这些妈,为什么当初给他们发
了牌照,所以千方百计为他们兜底擦屁股,所以即使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最后
也就是罚款叫停而已。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说明天系,德隆系啥的很厉害,我觉得挺扯淡的,跟美国
华尔街那些对抗监管的对冲经理大佬说,单兵作战能力,简直就是渣渣,但是他
们的厉害无非就是能通过各种方式隐形控制很多金融牌照,让这些牌照都成为工
具,让他们最大程度压榨牌照利润,尤其是金融牌照,那简直就是变钱的魔术和
游戏。这个就是几个所谓金融帝国的真相。牌照制带来最大的危害,往往你会发
现结果是什么呢?是真正想做事情的公司拿不到牌照,而那些做不了什么事情的
公司却能拿到一堆牌照。
有一次我就问一家公司说,你拿了牌照也不做点事情,他说,这个牌照这么
贵,我做什么事情呢?直接卖了就行了。也是,能躺着发财,谁还去做事情呢?
但是问题就来了,牌照卖很多钱,那么买牌照的人总要把这个钱给赚回去的,最
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转嫁费用给市场,最终形成的是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最
终危害消费者。因为大家都知道拿到牌照就可以发财,所以最后必然是骗子是更
容易拿到牌照到的,跟古代做官一样的道理,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知道做
官利润奇高,所以一堆人到处借钱扩杠杆去做官,然后当官后拼命压榨利润,归
还成本,恶性循环就开始了。这个的根源其实是牌照制的监管方式。当然对于监
第49页
管来说,监管的悖论在于,如果放开市场,那么所有的人都拿到牌照必然的结果
大部分人拿了牌照一定是乱做事情的,然后就弄的乌烟瘴气,一地鸡毛,而如果
不放开市场,限制牌照,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前面说的大幅度抬升社会成本。想
想也是头疼的事情。
第二,分业监管的模式必然需要得到修正
回到金融工作会议这个正题来看,为什么扯这个事情呢?我觉得很重要的是
金融工作会议目前在提出几个重要的点里面最核心一点其实就是“设立国务院金
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
。
在过去五年里甚至更长的金融体系里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分业监管这种模式
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了,美国是在 1933 年通过的《格
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Glass-steagall Banking Act),也称《1933 年银行法》
。
确立了分业监管的体系,一直坚持 60 多年之后,开始重新在反思分业监管的弊
端,当时美国面对全球化的金融创新,明显意识到了分业监管的体系的巨大的狭
隘性和负面性,开始反思 1933 年的分业监管的模式,在 1997 年 5 月,美国财政
部长鲁宾代表克林顿政府向国会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主要内容是:取消
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经营的限制;试图允许银行和工商企业互相融合,以增
进金融业的效率,保障金融业的稳定,然后 1998 年 4 月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
集团合并,合并后的花旗集团将花旗银行的业务与旅行者的投资、保险业务集于
一身,这事实上已突破了分业经营的限制。成为美国第一个完全混业经营的银行
持股公司(BHC)
。1999 年 11 月 4 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金融服务现 代化法
案》(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9)废除了 1933 年制定的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彻底拆除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藩篱,允许商
业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FHC)形式从事包 括证券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金融服
务,实行混业经营。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结束了美国长达 66 年之久的金融分业历史,当时
的总统克林顿称这一变化“将带 来金融机构业务的历史性变革”。该法案的通
过对全球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意味着在美国最早实行,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
对国际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走向终结。中国其实也到了
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了。
1933 年之后上台的罗斯福政府,以及美国的民众、银行业都在反思 1929 年
这场危机,都普遍的意识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由于金融带有极大的内在不稳定
性,还有一旦崩塌之后的巨大负面效应,使得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成为了非常必
要的手段。但是如何监管就成为了放在美国政府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在当时,
第50页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谁都不敢能保证是否有能力管好当时的金融机构,所
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采取分业经营,在当时确切的说,又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
选择,通过割裂金融各个业态之间的内在循环,最大程度的降低金融效率和投机
因素,使得危机的爆发不带有连续性,并具备可提前预警的可能,为政府的金融
监管,大大的降低了难度,就成为了当时的一个主要的思路。在 66 年以后的 1999
年,美国废止了分业经营的理念,开始了混业经营的时代,主要考量点,还是在
于美国政府在长达六十多年的金融实践中,具备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金融管理经验,
其间银行、证券等监管当局对各自领域的监管已相当成熟、有效。在很大程度上
促进美国政府下决心进行混业经营。
我国的金融体系都是成长于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的摸索和学习苏联和美国
的监管逻辑的,其中也不断的融合了中国的国情,慢慢成长起来的现在的监管逻
辑,但是最近五年轰轰烈烈的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我们发现过去的现实的金融
监管的确很难跟的上业务发展了,尤其是互联网的超常规发展,更是凸显了监管
的尴尬,互联网的好处是两个,一个是连接,一个是提效。我在 14 年的《风吹江
南之互联网金融》里面,提到了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的时候,一行三会的分业监
管模式得到极大的挑战,互联网让保险、证券、银行的各个金融活动在底层都被
连接起来,逐个打通,任何一个金融模式在也很难清晰界定属于那个范畴,然后
互联网金融的大量从业者,就在这种边界里游走,如果不能合力进行监管,必然
是被逐个击破,你还只能干瞪眼,毫无作为。另外一个是互联网可以让一个节点
的事情,同时扩散至全国,因为互联网没有边界,超越边界,风险也随之蔓延,
而且规模会随着互联网极大的快速发展,本来可以发展十年的业务,互联网的介
入三年干完,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大的超常规发展金融业务,这种金融和互联网的
交叉在一起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是很难界定的,加上彼时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创
新大行其道,各个监管层之间,又是平行关系,谁也不服谁,协同很难,合力更
男,最终除了监管两头受气之外,同行之间也处处受气,最终就是乱象丛生,刘
主席当年喊话妖精土豪,很多人都在指责他粗口,但是也不想想如果他能管的住
妖精土豪,又何必破口大骂呢?这些都是过去分业监管弊端的集中体现,目前应
对监管,市场已经形成了极为成熟的游击战应对模式,反正出一个政策,出一个
创新,出一个政策,出一个创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办法搞定你。颇有当
年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情景,云南、贵州、福建军阀的想法就是只要不进入我的省,
什么都好说。这个现象在过去五年越演越烈,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个金融工作会议。
第三、金融工作委员会的意义和目的
当然关于所谓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看法,怎么说呢?很多人质疑
第51页
有用没用,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有用没用,有时候跟机构真没多大关系,关键是
跟老大是谁有关系,你看我们那么多领导小组,都是临时组建啥都没有,但是组
长牛逼啊,那就啥都牛逼了。这个委员会的提法,我很多年前在好多次会议上就
提了好几次,核心是什么呢,我觉得压根不是协调监管,当然这个也很重要,其
实核心是协调领导,为什么呢?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时候,大干特干,大上
特上,经济发展,政通人和,自然都好说话,但是进入了增速放缓的年代,比拼
的其实就是精耕细作的专业管理能力了,而事实上我们很多领导岗位一直停留在
过去的野蛮粗放的思维上,觉得经济发展是核心,对于金融的重要性,第一评估
不准确,第二准确了也不懂啊,金融说到底还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很多领导
估计这辈子也无法理解金融是怎么一回事。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这点,到处各
种乱出主意,各种瞎指挥。也弄的监管层非常狼狈。领导的指示听也不是,不听
也不是,所以最后如果没有个缓冲部门,最终就是让监管无法有所作为。这个也
是现实。我在 2016 年初就写过文字,提出有必要设立专业性机构来评估金融监
管的一系列问题,让技术官僚对技术负责,而不是对行政负责。否则许多事情没
办法干,有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普惠金融,领导说,好,这个好,中小企业贷
款为什么不能放,要加大力度放。我就说鬼扯呢。收不回来你兜底不?!还有人
说法无禁止皆可为,别的领域可为,金融领域恰恰是法无规定不可为。没规定的
事情就是不能为。因为出了事情,没有人兜的住。很多创新可以先做了再说,唯
独金融创新却恰恰相反。稳步推进,逐步开放,保守前进才是王道。因为这段话,
我被某政府领导吃饭的时候说,江南,你要站在人民的离场上为人民说话。我说,
我正因为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我才说这个话。人民需要的不是画饼充饥大发展,
人民需要的画饼不成不死人。金融业是外部性很强的行业,一旦金融出问题,事
涉亿万民众的财富损失,带来的社会危害是你发展再多的经济都弥补不回来的。
股灾的教训没几年呢。另外一方面是金融是服务性行业,他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
础上的,没有经济发展的稳定,就不可能有金融的迅猛发展,脱离经济问题谈金
融问题,要求金融单兵突进,力挽狂澜,本质都是扯淡的事情。所以昨天总理说
“任何金融业务都必须纳入监管”,证明了总理也在学习,也在进步。
第四、金融工作会议是对过去五年的金融工作的一次否定,也是一次肯定
我个人感觉这次金融工作会议是对过去五年的金融工作的一次否定,也是一
次肯定,否定了之前的金融行为,但是肯定了金融重要性。当然我也可以另外一
个角度来阴谋论的揣测一下,这个是有一些依据的。
建国之后,毛主席说文艺界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后让大家畅所欲言,于
是一堆人开始放炮,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大鸣大放之后,然后都抓了。这个叫
第52页
什么,叫引蛇出洞。金融界的逻辑也差不多啊,给你五年时间表演,各种表演,
我在边上看,看的差不多,学也学的差不多了,该跳出来的人也跳的差不多了,
收网。即消灭了钱,消灭了人。又学习了本事,收获了经验,考验了团队,锻炼
了队伍。挺好的啊。嗯,挺好的。虽然代价有点打,但是革命工作那里有不死人
的,成长的代价就是这样的,有时候想想也是如此。再说了,跟以前不一样的就
是,金融又没有人逼着你往里跳。很难说政府忽悠你。当然这个属于阴谋论,别
太当真,但是从实践角度来看问题,我党的一贯作风是行之有效的,就是什么事
情都不是预防为主,而是补救为主。看上去社会成本最高,实际上可能是管理成
本最低的。这个跟我国的国情是有关系的。
我国的国情是什么呢?是国家纵深很深,社会阶层众多,民众智商差距极大,
生活水平,风俗差异也很大,导致的结果是很难有很好的事前防范预案效果,简
单举例子来说,其实我国的监管层都针对金融创新出过不少好的管理规定,但是
市场不接受,民众不接受,甚至某个时候领导也不接受啊(因为领导不懂啊,被
市场和民众忽悠,经常反过来骂监管多事),最终结果就是监管成了夹心饼干,然
后干脆两手一摊,你们爱找死找死去。死了在收拾吧。那时候更简单,现在各地
处置非法集资案件就是这种情况,各种提示,各种预警,老百姓都当放屁,然后
争先恐后的往里去送死,最后死了,找政府哭闹,你说怎么办呢?还是死了再说
吧,收拾起来总容易一些。
我记得我当初参与过一个监管方案的商议,征求意见稿发出去之后,那个意
见稿的邮箱里,每天几万封邮件,全是骂我们傻逼的。还有很多人加我微信,骂
我傻逼然后把我拉黑的。现在去网络上查还能查到说我是政府喉舌,说我是一元
党,比五毛高一倍。我们自己感觉出台意见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保护民众不被金融
欺诈,结果因为智商差异很大,大多数被保护的民众因为短视,看不到未来,因
为愚蠢,看不到骗局,还反过来还骂我们傻逼,那怎么办呢?屌丝总是自己的掘
墓人。自己给自己挖坑,就是这个现状啊。很多本意很好的思路和想法,根本推
不下去,于是最终的结果是演变成什么呢?演变成,事前随他去,事后在来管,
那么就意味着监管的沟通成本大大降低。事实上,没有股灾的教训在前,金融监
管的难度估计会是现在的几十倍。如果不是蓝色钱江林家一家四口的命案,很多
小区的消防水平估计还是原始社会阶段。这个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太大,一
线的中国赶超美国,二线的中国比肩欧洲,三线的中国非洲水平,经济发展不均
衡导致了一刀切的监管模式本身也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只有市场是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实质监管才有可能有金融监管的未来,
才能把野蛮的金融发展渐渐提升水平,摆脱初级的牌照竞争,初级违规竞争,初
第53页
级的野蛮竞争,才能升级为美剧里的智力竞争,大家靠脑子吃饭,总好过好胆子
吃饭的年代吧。当然行为监管,功能监管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监管的专业水平一
定要提升,如果监管水平不提升,那么只会是哥更大的灾难。
我想起大概三个月前的一段话,
“听党的话,做党的孩子,跟党走,这里隐含
的前提是什么呢。是要有悟性。党说话比较严肃,四平八稳,很少有人听的懂,
看的明白,基本到最后都会走歪,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党不能公开在场合里
说支持谁,不支持谁。每个都是孩子,每个都得照顾。所以每次开会,都很重要,
很成功。农业会议,农业是根本。科技教育,科技是根本,水利会议,水利是根
本,教育会议,教育是根本,妈蛋,如果你都听了,都信了,那就傻逼了。你必
须知道那些是党随便说说,那些是严肃认真的说。别挑你自己喜欢的听。第二党
在会议纪要文章里说轻重缓急都是差别很大的。有些话很轻,但是很重。有些话
很重,但是很轻。要听明白。不容易的。第三党有大战略小战略,小战略服从大
战略,所以别太把小战略想的太重要。很多小战略说的话,都是为了让你入套,
服从大战略用的。”
这次的会议依然是一样的,四平八稳,惜字如金,很晦涩,很难看出什么来,
但是会议规格很高,媒体曝光足够,从很大角度来看,一定是决定了未来金融走
向了,总起来说,就是大大提升了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个对于从
业者来说是好事情,也是坏事情。好事情自然是地位上升,重要性突出了,坏事
情是一个事情越重要,越说明专业水平的重要,滥竽充数的人的危机就到了,过
去几年金融自由化浪潮里,大量的人挤入这个行业,入职一年就是资深从业人员,
大学毕业一两年就是投资经理,上过课的就是金融教授,动辄首席经济学家等等,
行业泡沫化极为严重,大量的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缺乏基本的金融风
险意识,给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随着泡沫的挤压,这些人的退场成为了
必然的情况,与此对应的就是金融监管的跟上,大量的通道会被堵住,原先游走
在模糊边界的商业模式都会打上很大的问号。所以在最近进入金融业的年轻人来
说,如果没有太多的积累,的确不是很好的消息,但是你们是想在一个充斥套利
的市场里寻求暴富的机会呢,还是想在一个稳定发展的市场里寻求学习积累知识
专业有用逐步成长的机会呢?绝大多数人应该是喜欢后者吧,只有我这样的投机
分子才喜欢第一种吧。所以,在中国的创业也好,从业也好,最大的风险一定是
政策。摆平好心态吧,且行且珍惜。
8、感情的深浅与成本
感情的深浅,不应该由其表现方式来衡量。有的人爱得深沉而外显,有的人
则爱得深沉而内敛。我觉得,感情的深浅恰恰在于花了多少心思,去理解对方关
第54页
于爱的语言。肆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表达和索取爱,无论多么热烈,其实都是更
简单的,它很自我。而克制自己的意愿,才是更深的爱才能做到的事。
很多人认为爱是纯粹的,唯一的,排他的,但是在真实的世界里,人的情感
始终是复杂而且在变化中的。人会同时喜欢不同的人,只是程度不同。即便是最
相爱的两个人,也会有过一些完全不喜欢对方的瞬间,一些怀念起其他人的瞬间。
所以,相爱有时像一种拉锯战,而不是斩钉截铁、破釜沉舟。
而太多人觉得,爱必须一下子就绝对明确,要能承受挑战,经得起考验,现
实不是电视剧,没有几个人经得起所谓爱情的考验。
第五周(0826-0831)
1、不怕年轻人颓废,就怕年轻人有理想
赵雷因为唱了一首三十岁的女人,好不容易刚火起来,又湮没在一片谩骂之
中,说明啥呢?说明这个世界,大部分人是喜欢听假的好话,而不是喜欢听真的
难听的话。他在歌曲里唱的歌词,都是真话,三十岁的女人,有皱纹不是很正常
吗?劝她嫁人不也很正常吗?而且这首歌怎么听,怎么都觉得是写给一个他很熟
悉的女人,碎碎念的嘲讽下面是对这个女人的心疼的心情。现实里不都是如此吗?
越是熟悉的朋友之间,越是拌嘴,相互嘲讽,所谓损友,就是如此啊。
我估计赵雷还没啥心情和那个空时间来嘲讽女性。你们去听听他的未给姐姐
寄出的信,去听听他的吉姆餐厅,去听听他其他的歌曲,他对女性哪里有你们说
的所谓的矮化呢?
不知道那么多女人,非要往自己身上揽干吗?有啥意思呢?又有啥好觉得不
舒服的。难不成什么歌曲,都非要唱成李宗盛那样的好话,才是好事?这个世界,
绝大部分人,骨子里很敏感,越没钱的人,越不自信的人,越敏感,一碰就跳起
来,一个自信的女人,从不讳言自己的年纪,也不怕皱纹上头,只要自己过得精
彩,何来惧怕别人歌曲如何唱呢?
所以,没事我跟赵雷说,你继续唱你的歌呗,他们爱听不听。爱喜欢喜欢,
不爱喜欢不喜欢。何必在乎这帮矫情的人怎么想。不过这里有个前提,你还真得
努力赚钱。赚了钱就压根无所谓别人怎么看了,一帮傻逼怎么想,关你屁事。
我跟很多人理解不一样的观点是,你如果只是努力坚持理想,那结果往往就
很容易没有理想。理想应该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我们的过程。在通向理想的过
程中,必然会有很多不理想的事情和努力,就如同很多年前马云说我们要做一家
102 年的企业,要做中国电商的变革者,但与此同时,他带着一帮人卖网站模板,
帮助别人建网站这种很 low 的事情。人生很多时候,要看明白这种情况。活着,
很好的活着,才能有理想,否则你的命运都掌握在一帮傻逼手里,你谈什么理想
第55页
呢?
2、越是熟人越会坑你
事实上世界上最值得信任恰恰反倒是陌生人,而不是熟人,最容易坑你的往
往是熟人。线下人际关系营销,其实是符合旁氏骗局里面一个所谓熟人理论的。
因为,人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人家,尤其是在熟人面前,更是虚
荣心更强,从而也容易让别人作出错误的判断。
大家去想想,为什么同学会上抢着买单的人一堆,因为都想告诉别人,老子
他妈的就是混的挺好的,哪怕买完单,一个月不吃肉,都会感觉很爽,这叫打肿
脸充胖子。这种事情其实还是很多的。
越是熟人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别人看到有人充大爷,都会觉得人这个人
过的不错,其实他妈的压根就是个麻袋而已,就像很多财富管理公司老板开豪车,
其实他所有花销的钱,不都是你给的么,他自己压根就没钱,无非就是用你的钱
在享受而已,但是你不这么觉得,你觉得他有钱,豪车都很多。
为什么很多人企业员工都会借钱给自己公司?为什么很多企业家都是要上杂
志封面,开豪车名马?道理都是一样的,展现给人家看的都是你愿意展现给人家
的,并非真实的自己,在熟人面前,这种情况更加普遍。
另外,信用在传递过程中是会失真的。这个其实在旁氏骗局里面是非常普遍
的应用,也很有意思。如果要举例,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很多骗子,其
实如果按照正常的智商,你是压根不会信任他们的,但是由于你信任你的朋友,
从而你也会因为你朋友信任这个人,你也就会变得相信他们。
这个道理其实在行骗心理学里面,也有挺多应用,我 们往往会因为对某一
个人的信任,而转嫁到对朋友信任的人自然产生信任感。为什么会有背书这个说
法出现?这就是一种信任的转移过程。
很多公司请了很多教授来站台,不就是因为觉得这个教授值得大家信任,大
家相信了教授,然后就会觉得教授相信的东西,总是真的吗?这个就是典型的信
任过程。人性也是懒,回到最后虽然自己本身可能不信任,但是想想那么有名的
教授都信任了,总差不到哪里去,然后就一种基于信任关系基础上的信任转移也
就出现了。这里其实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在中国人身上非常普遍:我们会发现,
人们在介绍自己朋友的时候,都喜欢把朋友抬高,一方面是给朋友面子,另外一
方面是展示自己的牛逼,能认识这么牛逼的朋友。
这种情况其实是双赢的格局,花花轿子人抬人就是这个道理,明明是个科长,
会说是个处长,明明是个千万富翁,会说是亿万富翁,明明可能家里只有一辆车,
会跟你说哪里有车,哪里有房,其实也就是随口说说的而已,这些在人际交往过
第56页
程中,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现实是不会给人太多的时间去了解真实的情况,所以 建立在朋友的基础上
的信用扩张的情况就会非常的普遍,因为你对你朋友很相信,自然也就会觉得朋
友给你说的东西的信任度会增加,最终使得在实际的情况下,信用的虚假扩张就
会产生。
在借贷、传销、算命等一些领域,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有时候为了跟朋友
介绍一样产品怎么好,都会以身试法的说,我用了什么什么产品,多久就好了。
其实效果并没有那么好,但是为了说一个东西好,人都会说假话,算命、风水都
有这种情况。其实算的并不是很准,很多人纯粹就是为了凸显信任这种东西,然
后就说:我怎么怎么算的准了,或者会说自己身边人怎么怎么准,现实其实并未
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多时候为了验证某个事情真的发生过,都喜欢把自己
代入。这种代入,并没有恶意,但是却强化了一种信任的概念。
另外,在谣言的传播上,也带有这个特征,为了验证某个谣言的真实存在,
都会说自己朋友在边上,亲眼所见等等,都是一样的概念。所以熟人之间的营销
效果很好,但是其实结果很糟。 人带人很容易都会失真,财富管理行业其实出现
的杀熟模式往往都是如此产生的。
这次中晋财富很多人投钱在里面,是因为有亲戚在里面上班,都特别相信有
自己人,却不知道恰恰是自己人把你给“杀”了。所以,线下存在这种所谓熟人
的信用,导致的往往是大金额的投资,从而造成的损失极为庞大。所以,我们会
发现线下的商业模式导致的金额远远大于线上。这里很多都会说 e 租宝,其实 e
租宝还是依赖线下推的,只是最后一步交易是在线完成的。
另外一个特殊的原因是:线下交易的交易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导致你往往会
在信任的平台里面一次性投资大金额,而不是类似线上可以有很多工具,可以在
多个不同的平台里面分散投资。所以最终结果线下呈现的结果就是人数多的同时
金额也特别巨大。
3、给员工写的一封信
看到很多年前自己还做管理岗位时候写给一个员工的信,现在想来那时候的
自己的确挺幼稚的。
以前给员工写的一封信
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在床上想了很久,还是给你发份邮件吧。权且是沟通
吧。我不是个很固执和极端的人,也是喜欢自我反省的人,如果你以后有什么想
法,也尽管直接跟我说,未必非要到今天这种地步就跟我说,我很欢迎你来谈谈
你的想法。
第57页
首先,我觉得我还是要检讨下,我这么多年一直拿自己的标准要求自己的队
员,现在想想似乎是不对的。
事实上,我对别人都很宽容,但是对自己的人员要求向来很苛刻,只是我总
是觉得一个人如果不学会隐忍,他是很难得到成长的,我希望我的每个队员都能
够深刻的认识到这点。所以,我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该怎么做怎么做。
但是你告诉了我,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复制别人走过的路的。也
并不是每个人都非要按照我给设定的道路去走的。这点让我有些许挫败感,或许
我是该去考虑下管理模式的问题了吧。这点上我很感激你。
但是我还是很固执的相信,人还是需要有些理想,理想自然就包括了,接受
那些不公平的待遇,因为公平是没有办法衡量的。一味的要求公平往往都是弱者
的一种态度,我们不需要别人给予公平,需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底气。这是为什么
我从来不求人的原因。
上星期好像给你们发过一片文章,关于伟大。里面讲了很多,我不是希望你
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伟大,只是希望你们能用长远点的眼光来看现在,或许很多事
情也就豁然了。大道理不多讲了。只是告诉你,我怎么苛刻的对待你们,也都只
是对事情不对人,既然选择了跟我,我就有义务让你们变的跟别人不一样,你们
每个人都是我很重视的。我不会厚此薄彼。
这点希望你相信我。
很晚了,我未来会给些更多的机会给你,别让我失望。
4、为什么看上去很安全的票据业务也会出问题?
新浪微财富接入了深圳一家做票据业务的 P2P,结果这家 P2P 出现了问题,
许多人跑到新浪去闹事,要求新浪兜底解决,最终新浪联合第三方全额兜底,给
事情划了个句号,关于这个事情,我挺早就想写一篇文章,但是想来想去还是等
事情解决了再写会比较好。
先谈一个票据以外的问题,就是这种通道模式的 P2P 的未来在哪里,我很早
在全球创新论坛上有一篇演讲稿讲了 P2P 的四种模式,这个通道模式其实就是第
四种,自己没有资产,也无能力建立资产,然后就联合大量的资产生产方来提供
资产,他作为通道帮助这些资产更好的在线销售,通道模式的本质其实是非标资
产的证券化的过程。
如果能真的实现真正的证券化的话,其实是挺好的一个事情,但是难就难在
中国是很难实现所谓真正的证券化的。所谓证券化,一般都是接受金融资产风险
的自我定价的,也就是说出了问题以后,是投资人自己承担的,但是在中国这个
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中国只是一个债权的信贷化流转,无论经过多少橱窗,看
第58页
过多少风景,流转多少人之后,回到最后,风险点还是集中在源头,风险无法转
移,也谈不上分散,一旦源头出现问题之后,每个流转都可以层层追索自己的上
游,最终问题不断递延到下一个接盘方。
深圳中汇盈出现问题,被立案之后,问题就集中到了渠道方来了,这种渠道
模式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方面要引入大量的资产来销售,另外一方面又要
为这个资产进行金融风险审核,如果无法有效审核就要承担风险违约的责任,就
使得这种通道模式很容易陷入赚了白菜的钱,却担了白粉的心的境地,单独从风
险和收益看是极为不划算的。
但是现在这个所谓的通道模式却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模式,为何会如此呢?
我自己想来,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的资产方重新构建一个互联网销售方的实际意义
不大,没有一定的规模情况下,互联网的成本是极高的。第二个方面现实的原因
是,互联网的玩法和逻辑跟传统线下的玩法逻辑截然不同,所以,传统金融公司
构建的互联网渠道,在流量不断集中的互联网上,也很难做的好,所以干脆外包
给成熟的互联网公司进行流量获得。
无意评判这种通道模式的是非对错,只是感觉最终要走出一片天地的互联网
渠道公司,最合适的道路就是不断的扩大资本和规模,对冲系统性风险。单纯精
耕细作,在互联网上貌似是不可行的,很难做的好,但是规模其实是双刃剑,容
易壮大自己的同时,也容易让自己逼入死局,且看且珍惜吧。
至于如何评价新浪微财富这次联合第三方兜底的行为,总的来说,我感觉通
道方所谓的刚性兑付,其实目前可能暂时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虽然这种行为
是一种伤害未来的行为,但是在现阶段的情况下,你又不得不承认刚性兑付又真
无法打掉,因为一打掉意味着投资人会流失,没人愿意在不兜底的平台上进行投
资,这个是业务发展问题,行业内是无法形成有效统一意见,虽然看上去开这个
会,那个会,但是有现实意义么?各自情况都不一样,行业标准,很难成为通用
标准,自律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他律为前提。
另外,我也还是觉得在中国没必要妖魔化 P2P 跑路的事情,压根没必要,回
头去看看美国的金融史,信贷危机的美国倒闭近千家银行,次贷危机倒闭四五百
家,银行都会跑路,更何况 P2P 机构?有那么恐怖么。
我觉得所谓的新常态的概念就是要告诉大家,社会进入不一样的发展阶段了,
下一个阶段,金融格局来看,违约会成为常态,大家要学会适应这样的常态,不
断提高认知水平,形成资产配置能力,别动不动就被忽悠投资了全部身家性命,
没人逼着你让你投资,很多人说中国投资渠道狭窄,老百姓没办法,其实我是不
认同这个观点的,我们看看,美国人大部分人都是把金钱花费在消费上,寅吃卯
第59页
粮很正常,典型高消费高负债的国家,为什么会如此呢?我们恰恰相反,有点钱
都想着省下来,去投资,今年买一个包,明年就可以买两个包了,以前我们有极
大的无风险套利空间,或许这个逻辑还行,但是现在跑路违约成为常态之后,你
就会发现,钱,这东西,你省吃俭用到最后,全给人家跑路去了,何必呢?既然
如此,干什么不给家人多买点东西,给自己多买点东西,好歹总是开心了,总比
被骗要好,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趁能花钱的时候,多花钱吧。我最烦每天在讲
投资收益的事情,投资本身永远不会出现暴富的可能,尤其是屌丝群体,本来钱
没多少,你理财理来理去,多不了多少钱。反倒容易被骗,不如努力工作,加强
学习,或许赚得更多。
所以大量 P2P 跑路从某个意义上看,其实是反应了我国金融改革自由化的一
个进程,促使社会更好的进行金融风险定价和自我违约,在这样的格局里,我们
期待平台能兜底,但是也要做好平台兜底兜不了的准备,而不是动辄指责这个,
指责那个,都没意义。
就事论事谈下票据业务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票
据是什么。因为我个人不太喜欢太专业的用词,我就简单的解释下,专业人士就
别来较真了,必然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基础常识是不会错的。
简单来说常用票据分两种,第一种银行承兑汇票,第二种商业承兑汇票。前
者就是企业缺钱,跑银行开张票,然后,无论是谁只要拿了这张票,就可以跑银
行去拿钱,银行必须无理由的给你钱。后者就是一般的商业公司自己开了一张票,
任何人拿到这张票,都可以跑这家公司去要钱,这家公司必须无条件给钱。就是
这么简单的东西。看了这个解释,我们就应该知道,所谓票据业务的安全性,指
的是第一种票,而不是第二种票。商业承兑汇票这东西吧,其实就是企业自身的
信用,取决你信不信而已。而银行承兑汇票,则是银行信用,按照目前我们民众
对银行的理解,基本认为风险度是较小的,虽然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小银行破
产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但是我们姑且建立在银行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基础上,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一
定没有风险了?很多人都是这么理解的,所以我看到很多人都把问题纠结在票据
的真假之上来解释为什么票据不安全,其实并非是如此的。这里的核心在于银行
承兑汇票的流转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不符合这些要求的票据,其实也很难实现真
正意义上的无风险,这里面就是所谓的流转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问题,同样一张票,
不同的操作流程结果是不同的。
讲到这里,我倒想起了一件心酸的事情。2004 年,我第一次进入信贷科,操
作了一笔业务,当时这笔业务是珠海一家钢铁厂开具给浙江一家很小的企业,金
第60页
额大概是几十万吧,因为我当时自己本身也没多少经验,然后带了一个实习生,
自己都不太懂,所以也不太可能把人教得多少好,结果,有一次在票据贴现的业
务中,他把印鉴章给盖错了(其实盖章这种事情,是不能我们客户经理来盖的,
但是因为这家企业当时也刚起步,办事员也不懂,就让我们帮着给做了)
,结果使
得这张票作废,需要原先这个钢铁厂开具说明才能有效使用,我怕领导责骂,就
找我当时的信贷科长借了钱,连夜飞到珠海,第二天一早跑到钢铁厂去想办法换
票,在人家钢铁厂门口苦等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财务室的负责人,想尽办法求
情,哀求人家能不能给我解决下这个问题,一个人苦兮兮的在人家办公室门口,
从早上待到人家快下班,一天没吃东西,后来,财务室一个女领导估计看我可怜,
第二天,安排让人开车带着我,从珠海到了番禺招商银行,重新开设了一张票据
交给我,我宝贝一样怀揣着带回了杭州。算是妥当解决了这个问题,大概几天后,
我们行里一把手不知道哪里听说了这个事情,就叫我去谈话,问我怎么回事这个
事情。我大概说了以后,领导就问我说,你觉得是谁的责任?企业的责任还是我
们的责任?我说,不是企业的责任,也不是行里的,是我的责任,是我业务不熟
悉,盖错了印鉴章,领导说,你是我们员工,你的责任就是我们行里的责任,是
我们的责任,我们就要承担,然后让我把飞机票去拿来报销。我说,我不好意思
让行里给我贴钱,我自己的责任,我自己承担。领导就教育我说,我们国际业务
部,都是做大事情的人,这么点钱都要让你员工来省,我们还做什么大事情!你
以后工作努力,就是最好的责任承担。
其实,这件事情本身,我已经很模糊了,如果不是很多年后,这家小企业上
市了,我估计可能已经淡忘这件事情了,但是我们领导跟我说的这句话,我到现
在还记得,勇于承担责任的同时,要有大格局看问题的方法。
这个事情,本身其实就很有意思了,为什么一张票据那么简单的事情,会弄
的那么复杂?其实想起来,这里恰恰就是票据业务最大的风险点了,流程风险是
受限制于很多因素的,既定的操作流程下,也是要靠人去操作,而凡是依赖人的
能力,包括经验、道德等一系列外在条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难批量复制,往
往都无法做大的,同时风险会不断产生。
正常的票据流转,第一步是企业跟银行申请,跟银行说,我要给一个企业付
钱,但是不想用现金,想开张承兑汇票来支付,为什么这么做呢?两个原因,目
前比较严重的原因是许多银行都给企业承兑汇票的额度,而不是流动资金的额度,
为什么呢?说的好听点是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可以降低风险,实际上呢?都是
扯淡罢了,因为现实情况下,企业拿到了汇票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人贴现成现金,
白白再增加一笔额外的费用,没啥区别,所以真实的原因就是银行迫切需要存款,
第61页
通过开汇票可以增加很多存款。同样给一千万的贷款,如果开票的话,可以开成
两千万,企业自己缴纳一千万的保证金,然后开一张 2000 万的承兑汇票,这样
企业是拿到一千万的现金,但是,银行存款增加了一千万。而且在银行体系内,
承兑汇票属表外业务,是不受存贷比限制的,毕竟承兑汇票更多是未来的现金,
而不是现在的现金,所以,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都喜欢给企业开承兑汇票,
而不是给流动资金,尤其是在流贷资金额度紧张的时候。
但是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增加了成本,需要 50%的保证金,同时还需要去黑
市贴现,
(这个就是目前票据 P2P 的主要大市场)
,另外一方面加剧了流动性压力,
承兑汇票最长期限半年,也就是企业每半年就要周转一次资金,就要去黑市里找
掉头资金,一般千分之三一天,成本极高,这块也是很多 P2P 在准备蚕食的领域。
这里就不细说了,总的来说,承兑汇票和流动资金贷款本质是一样的,但是,
对银行来说规则是不一样的,也算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下的产物,都不是企业
本身的自发性需求,受制于监管而产生的很多畸形需求。
这个环节中,承兑汇票开设流程中,本质是企业去银行交了一笔保证金,假
设交了 500 万现金,然后银行给了他一张 1000 万的票,然后企业拿到了票之后,
就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真的用了这张票,交给他需要支付货款的企业,例如
给了上游企业,这个时候票据扮演的角色是支付工具,我买了你的煤,我该给你
一千万现金的,但是我没钱,我就跑银行去开了张票,然后给你一千万的票据,
这个是真实交易。煤炭企业拿到票据以后,也是两个选择,如果不缺钱,就留着
票据到期以后,直接委托银行托收这笔钱。如果缺钱,就拿到票据之后,立刻去
找一家银行贴现拿钱。无非就是扣点利息。
第二个选择是什么呢?就是我其实是没有货款要支付,我就是需要钱,本来
要的是贷款,你们不给贷款,只给承兑汇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是拿到汇票
之后,立刻找黑市换成钱,这类其实是市场的主流模式,我们现在的市场可以说
每天将近有上百亿的票据在这个市场里流转,这里反应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我们
金融政策一定是有问题的。催生了那么庞大的黑市票据交易。谁都不想去黑市,
但是不得不去,这个问题就要反思了。不继续喷下去了。
那么在这个模式里,问题出在哪里呢?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出在法律层面的,
我国的票据法里第十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
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
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
这条规定,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中
间是和字,不是或字,这个规定的意思是用票据给人家付钱的时候,必须建立在
第62页
真实贸易背景关系之上,所以以前银行在给企业开设票据之后,企业都必须提供
增值税发票,来确认这种关系。对于前面的第一种情况,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我
向你买东西,付给你票据,完全符合票据法规定,但是对于拿承兑汇票就是为了
换成钱的企业,这个问题就很麻烦了。因为没有贸易背景,也没有债权债务关系
的情况下,压根无法使用这张票。这个时候,企业就去找一些票据掮客,他们是
专业从事票据贴现的工作的,他们的主要工作设备就是剪刀加浆糊再加复印机。
你不是规定要贸易背景嘛,简单,我给你造就是了,所以承兑汇票所需要的
增值税发票,通过剪刀、浆糊、复印件就如同流水线一般的生产出来,企业把票
据给他们,支付一定的价格之后,企业的票据就成了钱,而这些潜客就收到了大
量的票据,收到了票据之后,他们形成了规模,然后就集中通过几家银行定向贴
现,赚取其中的差价。这个中间的利润其实是非常可观的。基本上可以做到当天
进票,当天贴现。一转手就是千分之几的利润。年化收益极为可观,一年做个几
百亿真不是啥大问题。
在浙江票据鼎盛时期,大量的西部、北方银行都跑到浙江来主动寻求掮客合
作,提供低成本的资金,让他们集中收票,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因为这些银行所
在区域的经济不好,大量银行资金不敢发放贷款,又同时受限制我国的区域监管
政策,无法离开当地发放贷款,只好变相在江浙地区设立办事处代表处的方式来
暗地收购票据,别的他们也不敢做,因为票据是最安全的信贷资产了。
过去传统的票据产业链其实很明晰了。企业缺钱,找银行开票,然后开完票
找掮客贴现拿现金,掮客回头再找银行贴现掉,是非对错,没啥好说的,现实就
是如此存在了十多年了,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也抓过不少人。风险度其实一直不
大,因为局限在相对封闭的圈子,且流程能被锁定,所以虽然有大的诈骗案件,
主要集中在假票,或者联合设计骗局等方式,还算是比例较低的。
但是,现在互联网出现了,这个业务开始走出相对封闭的圈子,也从一定的
人群中脱离出来,成为了大众所要接触的信贷业务了,那么互联网出现之后,这
个业务,变化了么?产业链重整了么?
我们先看看目前互联网理论上应该玩的玩法,理论上互联网该如何玩呢?企
业缺钱,找银行开票的阶段,无法改变,因为票据总归还是要银行开的,无非第
二条要发生变化了。企业拿到票据之后,原先找掮客,现在不需要了,直接找个
P2P 平台说,我要用钱,我有票据,我给你票,你给我钱,然后 P2P 平台拿到票
之后,发一个标的说,我这里有张票,你们给我钱,不用怕,到期之后,票据贴
现拿到钱就还给你们。
这个流程看上去很清晰,逻辑也很清楚,这个也是为什么每个平台都说自己
第63页
无风险的原因了。因为不得不承认银行出具的票,的确风险是最小的。但是问题
是,很多东西想像都是美好的,真操作起来就不是如此了,现实的问题出现了。
第一个问题是企业拿到票据之后,如何交付给 P2P 平台,前面说了要么企业
跟 P2P 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关系,直接付钱给 P2P,要么就是 P2P 本身做成掮客,
大量造假,形成真实贸易背景,获得了这张票的权利。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
把票质押给 P2P 企业。
这里估计得解释票据背书和票据质押这两个事情,企业拿到了票之后,是可
以背书转让的,就是盖一堆乱七八糟的章之后,可以不断的转让下去,一旦转让
了之后,权利就交给下一手了,就是说你拿到了钱,票就跟你没关系了,而对于
拿到票的人来说,不管前面转了多少手,其实跟你都没关系,你直接找到出票的
机构,直接要钱就是了。人家不能找任何理由来抗辩。
票据质押,则是票据还是企业的,只是暂时质押在我这里,到时候企业可以
拿钱来赎回这张票,一旦质押以后,这张票据其实就不得转让了,不能进行再流
通了。现实中质押这种行为很少使用,因为质押往往会出现重大纠纷之后无法处
理的问题。
所以 P2P 平台要获得这张票的权利,一般选择就是质押给 P2P 平台或者就是
大量造假背书受让这张票据,拿到这张票的权利。无论何种方式拿到票据,就意
味着问题解决了么?其实也不是的,解决不了。
为什么呢?P2P 平台拿到了票之后,权利是获得了,但是他怎么去别的地方
拿钱呢?以前掮客拿到钱一般都直接跑到银行去贴现的,现在互联网出现了,开
始要向一堆老百姓去要钱了,问题就来了,贴现这个事情啊,票据法规定了,只
能跟金融机构贴现,不能跟老百姓贴现,这个我估计都还算小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法律总是滞后的,不突破点法律问题,做什么互联网金融呢?那么大问题是
什么呢?
大问题是票据的权益,谁来替这些给钱的老百姓保管?一个 P2P 平台放出一
个票据的标的物,一千万,然后一千个人,每人一万块钱投资进去了,必然是要
获得这张票据的权利的,现实的情况是一张票据不可能背书转让给一千个人,所
以,背书转让在这个环节就不现实了。这个时候只能怎么办呢?只能是投资人相
信 P2P 平台的确获得了票据,且委托了银行保管了票据,但是,流程确认呢?
谁来确认 P2P 平台获得了真实的票据,且委托了第三方保管了这些票据?又
同时因为掮客收上来的票据会非常的零散,这个时候,逐个审核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何实现,谁来确认,都成为了麻烦的问题。最后的最后,只能取决于你信平台
么?信的话,啥都不懂都无所谓。不信这个平台,懂再多也没用的困境。而对于
第64页
平台而言,如何操作是不需要透明公示的,这个时候,平台就会出现很多现实的
问题了。
由于平台获得了票据之后,对外发布时,对于票据的托管这个事情,一直没
有明确的说法,很多平台都说有银行托管票据的明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银行
托管这个事情,很难被银行接受,银行只能确保进来多少票据,甚至连这个事情,
估计都很难,许多银行的托管都在总行,按照目前我国大银行的工作效率而言,
基本上不会去理这个事情,尤其是加盖公章确认托管这种事情,我觉得可能性基
本为零。
很多所谓票据托管盖章都是支行的业务用章,第一无法律效力,都是为了贪
图业务,私自行为。第二,真实性也缺乏,很多银行基层工作人员对票据的真实
性审核也难度很大。这个时候,没有所谓的明确的票据托管的时候,你在互联网
上发布了一个标,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那么这样的平台就很容易演变成为
了虚假标的物集中的平台,而且道德困境也会产生,逆向选择的出现,大量票据
平台的出现之后,你说要成为一个有良知的好平台,坚持本心,做真票,做真托
管,你会发现,你就死了,因为别人不这么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真假是无
法辨别的,你大成本的去做真的事情,而很多平台作假是不需要成本的,他们在
宣传上花大成本,从而使得看上去比你更真,于是,你压根活不到大家知道你是
真的那一天,这种无法辨别真假的行为,最终使得平台在票据领域很难成为一个
商业模式,我个人估计深圳中汇盈公司估计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我猜测就有
很多压根不存在的票据标的物存在,你新浪来检查的时候,我就给你真的做视察,
然后暗地有不少压根不存在的票据。这里还是备注下,我只是猜测,存在错误的
可能,一切还是以公检法的结论作为最终结论,我的仅仅只是猜测。
其实验证有无真假票的办法理论上是很简单的,因为票据的基础是企业拿票
来贴现,作为 P2P 平台拿到票,就要给一笔钱,然后形成债权卖给投资人,理论
上 P2P 赚取的只是一买一卖的利差而已,那么意味着平台是不可能出现问题的。
每个票都是真实的情况下,投资人到期之后,银行直接会兑付,怎么可能会跑路
呢?就形成了两个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性,压根没有票在手,彻头彻尾是骗局。
第二个可能性就是我想说的票据流转中的最关键一个问题,就是黑市交易的票据
兑付环节是有很大漏洞的。
2006 年左右,浙江票据市场很庞大,许多人做两个生意,第一个是保证金交
易,第二个才是收票交易,企业去银行开设一张一千万的票,需要交纳五百万的
保证金,但是企业连这个钱都没有,怎么办呢,直接找高利贷要五百万,然后打
入到银行,银行开设好一千万的票之后,企业贴现掉,拿到一千万不到点的现金,
第65页
然后还给高利贷五百万多点。这个业务做的很大,理论严谨,安全度高,但是就
是如此操作都出过很多问题,很多人问,为什么这都会出问题,那说明很多人不
懂成败在细节这个道理。我们还原这个流程就会发现,其实里面有好几个漏洞。
第一个漏洞就是银行开设票之后,给的是企业方,这个时候,所有的权利都
是在企业手里,他拿着票以后,贴不贴,都是他的事情了,他也可以把这票完全
拿去支付掉,就是不给高利贷,或者拿去还给别人。控制权都在他手里了,所以,
为了控制这个风险,很多做高利贷的人,都要冒充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去银行办理
业务,或者全程陪同,寸步不离,连厕所都要陪着上,确保能拿到票,就立刻后
续跟上,立刻把他贴现掉,拿回自己的五百万加上利息后,再把剩余款项打给企
业。
这样的操作,其实纠纷也很多,我这十几年金融信贷生涯工作中,碰到过很
多比电影还暴力、残酷的事情,人生如戏,远比电影要精彩,我曾眼看着一个企
业主被高利贷逼着无路可走,然后宁愿银行骗贷把高利贷的钱给还了,然后主动
走到公安里去自首。如果那天我觉得我人生快结束了,我会写一本厚厚的书,记
录那些过往的人和事。金融的风险,往往不在大局,不在逻辑,不在宏观,都在
细节和微观之中,点毫之差,决定生死。
第二个漏洞就是按照我们说的 P2P 平台,无论是质押方式还是背书方式拿到
了企业的汇票,回到最后,都需要到银行贴现的,谁去贴现,法律规定,谁是持
票人,谁去贴现,这个时候,如果是质押方式就是企业去贴现,银行款项是打入
到企业中去的,你这个时候就要控制好企业的账户,确保企业把钱支付给投资人,
而不是挪用,但是网络支付这么发达的今天,你能控制的好么?压根控制不住,
全凭道德约束,有时候就是你能控制好自己,也控制不了别人,万一这个企业涉
及纠纷了呢?被冻结了呢?都使得控制毫无意义。
而如果通过背书方式进行的话,那么 P2P 这个平台,你就会发现,他是个极大的
黑色地带,他自己成了一个极大的收票方,需要造无数的假才能实现,这样的公
司价值有多大?而且,他自己觉得没有问题了,对于通道方而言,其实还是无法
控制,除非通道方,像新浪这样的公司,难道真去造假做成收票的公司?把他的
票据也放到新浪来,进行集中管理,这现实么?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新浪
而言,即使控制了全部,只要收款账户无法控制,前面做的多好,一切都还是白
搭。
我很早前写《也谈宜信》的时候说过,
“我一直的观点就是道德是个很虚无缥
缈的东西,或许唐宁是个很有道德感的人,但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规章制度很
第66页
难确保不发生问题,没外部监管的情况下,人的道德很容易被现实击垮。宜信就
需要不断的在现实利益和道德约束之间做平衡,这种风险点,不管宜信如何来宣
扬,我都不能简单的认为风险点不存在。我想唐宁不应该不明白这个行为的巨大
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也希望,这些也仅仅只是我的假设而已。”
其实,这句话适用任何的 P2P 平台,目前的 P2P 平台,真真假假,只有自己
才知道,都是靠内心那颗道德来维持自己的平衡,这种每天挣扎在内心和现实的
商业逻辑,我个人并不喜欢,可能只是因为我过于悲观,也不喜欢过太过挣扎的
生活吧。这个世界,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做个好人,事实上,也都是好人,但是
现实会一点点逼迫得你慢慢从好人变成一个人,也未必是坏人,什么是人呢,人
就是好的时候是好,坏的时候坏。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选择,无法归罪别人和社
会,本性使然。
最后谈谈,宏观上票据面临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其实庞大的票据贴现
市场,我前面说过,属于典型的监管套利的范畴,现行的许多监管规定都催生了
这个市场,但是从票据本身来看,应该是属于萎缩性业务,票据的支付功能来自
于信用扩张,纯支付功能很大角度上,票据的现实意义基本已经没有了,互联网
支付的不断兴起,新型支付工具的诞生都在使得票据支付成为边缘化业务,离开
了信用支持,票据业务毫无意义,而金融改革很大程度上会使得票据的信用支持
这块核心都会被弱化,现实中,我个人感觉票据的业务萎缩是趋势性的,不可能
逆转。所以定位票据的 P2P 的价值只有阶段性机会。
第二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任何安全的业务,收益率只会越来越低,票据的背
后是银行信用的支持,因此有较高的安全度,所以票据的现实收益是不高的,所
有的 P2P 里面价格最低的就是票据业务,达到 8%都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还在持
续不断的走低,这个时候,P2P 走到最后,票据业务的可维持性优势也在丧失,
任何安全性强的东西,最终比拼的就是流量本身,而流量本身这个东西,背后其
实就是拼爹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基本不可维系。
5、真正的素质是有同理心
太多人其实都把中国人给单一整体化了,很多人说中国人素质不高,国外总
能看见中国人各种没素质的事情。这个首先,素质高低,这种事情很难一概而论,
从数据统计来看,全球游客最不受欢迎的排名,美国大概是排名第一的,其实有
人做过统计,一个国民的受欢迎程度往往跟经济发达程度成反比,这里日本是个
例外,日本是特别自律的国家。
经济发达跟国民是否受欢迎为什么会有这个反比例关系,很大程度是因为经
济发达才有可能让中低层民众出国旅游的可能,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 出国都
第67页
是相对高素质人群才有可能出国,而中底层民众出国的概率就会降低,从而导致
经济越发达,中低层民众出国概率越高,从而发生没有素质的事情就增加。所以,
全球美国人最不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美国的中低层出国的频率要高于其他国家,
理论任何一个国家的中低层人群的素质都是相对低下的,这个是肯定的,美国也
是一样如此,美国是 20%精英带着 80%屌丝往前跑的国家。
美国民众非常崇尚个人自由主义,整体生活非常粗糙,美国游客就经常把这
种不修边幅和不在乎他人感受的习惯给带出国门。美国游客带走酒店里的毛巾,
牙刷等各种物件,也是比比皆是,并不比中国人素质好到哪里去,所以我们都说
中国人素质低,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比较容易把这个情况往
自己身上套的结果,就像你是孕妇,你就会发现路上孕妇特别多的现象是一样的。
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所以大量的民众都可以出国旅游,各种不文明的情况越
来越多,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分类的。我可以确定的说,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受
过高等教育的民众出国,素质其实是不低的,比发达国家应该只高不低,但是中
国存在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就很难说了,中国太大,你不能指望一个从来没有接
受过教育的农民第一次出国就跟那些见过大世面受过高等教育的民众有一样的
高素质,我觉得显然是不现实的。
我自己在新加坡见过一个大伯,在路边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陌生而又恐惧
的不知道该把手上的香烟头丢在那里,想丢又不敢丢,我过去问他有什么需要帮
助的么,他说找不到地方丢香烟头,随便丢,又怕被抓起来鞭刑,特别害怕,不
知道这里的规矩。我就带着他找垃圾桶,然后跟他说,没那么严重,不过新加坡
的确是一个严刑峻法的国家,注意一些也是没有错的。我其实一直一个感觉是,
一个真正高素质的国家的国民,不是本身素质高就行了,关键是要对没有坏心,
只是没有见过世界的,不知道如何面对陌生环境所产生的所谓低素质的事情要有
包容性,这样的国度才是真正的高素质。而不是如某些地方,对所谓的低素质的
事情,拍照,嘲讽,谩骂,这种明显感觉自己素质很高的优越感背后其实是非常
LOW 的低素质行为,根本谈不上所谓的素质高。我们也看到很多所谓有优雅的背
后其实是傲慢,很多所谓的彬彬有礼背后其实是冷漠,所谓的素质高,更多应该
说的是对人有同理之心,而不是傲慢和优越感的表现。
6、钱荒的背后
央行怎么来发行货币呢?是不是可以随便发行,爱发多少就发多少?理论上,
国家背后有枪在手,自然是可以爱发多少就发多少,但是事实上来看,真正随心
所欲发行货币的国家基本没有。因为一般随心所欲的不节制的发行货币基本上的
结果都是亡国,1949 年的上海城,几十捆纸币最终早上能买只鸭子,到了下午只
第68页
能买个火柴盒。这种局面下,不亡国,那才是笑话。
所以,发行货币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结果,哪怕到了现在,大家都一直在指责
我国政府滥发货币,但是实际上我国政府每发行一块人民币,背后都是有资产做
抵押的,也不能算是滥发,只是抵押的资产是美元罢了。
要清晰简单的解答货币发行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把历史的眼光往前推。事
实上当一个社会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是不需要纸币的发行的,虽然宋朝就有了
纸币的出现,但是那时候的纸币,其实只是一种结算方式的工具,应该没太多的
信用附加,一张纸币背后必然代表了一块金属货币,纸币存在的必要性就没有,
因为在那个年代,金属货币足够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不需要纸币来创造信用替
代金属货币,只有大规模的工业化的时候,金属货币无法满足日益扩张的信用结
算的时候,纸币的意义才会出现。
但是货币的出现带来的麻烦事情就挺多了,因为脱离了金银等金属货币跟纸
币的挂钩之后,纸币本质就是一张纸,本身是不具备价值的,那在市场上,到底
发行多少纸币财是合适呢?发多了,钱就不值钱,引发社会问题,发少了,不够
用,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也是个问题。所以,各个国家都产生了各自的货币发行机
制,用来确保市场上合适的货币投放相对合适,货币投放也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干
预的一种方式。
一、
美国的货币发行机制
美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在 1913 年的美国《联邦储备法案》里规定,美元的发
行权归美联储所有,而美联储其实是简单理解类似我国的银行业协会,跟美国政
府是没有必然关系的。所以美国的货币发行权不在政府手里。但是法律又规定了
美国有发行国债的权利,同时规定了美联储不能拒绝美国政府把国债抵押到美联
储。绕了一大圈,其实意思还是美国政府可以通过美联储发行美元货币。
这种方式大概占据了美国 80%的基础货币的发行量,本质上理解其实美国政
府其实是通过自己的信誉来发行基础货币的,当然政府也不是无限制可以发行的,
美国国会批准国债的发行规模,总体上而言,美国的基础货币的发行还是有所制
约的,另外由于美国国债的基础是美国未来的财政收入,所以理论上美国发行货
币是以未来的政权稳定所收取的税收作为发行货币的基础,也是个纯信用的货币
发行机制。
由于美国的综合实力,全世界都看得到,所以还产生了更有意思的结果,美
国发行的国债,被很多国家给买走了,不需要美联储印刷货币来兑现,别的国家
会拿真金白银的钱来购买这些国债。中国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购买者。
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不断的发行货币,却不会在美国出现大规模通货膨
第69页
胀的格局,主要还是因为全世界都在为美国稀释流动性的结果。美国人印刷了的
美元,却可以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同时,还能获得大量便宜的资金,使得美国
处于基本上无本万利的局面。当然这个跟美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回到最后,是美国人的综合实力,让他的国债具备相当高的安全性。这个安全性
成为了大量资金的追逐,也使得美国能够以非常低的利息获得资金。
当然由于美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美元不断的印刷,最终还是会导致全球性
的通货膨胀的,一旦通货膨胀之后,那些持有美元现金和美元资产的持有者就会
出现贬值和缩水。所以有一段时间全世界都希望美国能够克制印刷钞票的冲动,
保持美国的国家信用。但是事实上,只要世界上没有第二个综合实力跟美国一样
的国家出现,你就无法改变这个格局。
二、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
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就比较复杂了,美国的货币发行机制这么多年来没有
变过,但是中国其实到目前都尚未有稳定的货币发行机制的出现,我国法律之规
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是货币发行机构,但是如何发行,限额如何规定,都是没有明
确的操作意见。从这个角度来看,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机制,也就是的央行其实是
缺乏独立性的,也是没有货币政策制定的可能性的。而恰恰这个可能是钱荒的最
大根源所在了。
事实上,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国也采取过跟美国一样的货币发行机制,稍
微有点区别是我国是不允许央行购买国债,但是允许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然后抵
押给央行,变相投放,不过本质是一样的。央行得到债券,国家财政部拿到钱。
但是我国跟美国的情况却出现极大的反差。1984 年政府直接从央行拿走 260 亿,
到了 1991 年每年直接发钞 1000 多亿。这期间发生了 1988 年大涨价,涨价直接
导致了惊心动魄的 19*******,几乎把政府推到自杀的悬崖上。同样都是发行国
债换得基础货币的方式,却截然不同的结果,也是很有意思的命题。
我国到了 1994 年进行了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之后,开始了一直沿用至今的
货币发行机制,就是跟美元挂钩的货币发行机制,改变了过去政府没节制的发行
货币的冲动,改成收入美元之后的强制结汇制度,什么意思呢?就是老百姓出口
贸易赚回来了美元,央行就要求这个美元必须结成人民币,按照当时特定的汇率
强制结汇,于是央行拿到了美元的同时也就在市场上投放了人民币。
这种人民币的发行方式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能大量出口创汇,才有可能不断
的投放货币,而恰逢中国的人口红利政策在这个阶段不断出现,出口企业通过极
为廉价的劳动力,生产了极为廉价的商品,出口到全世界去,换回了大量的美元,
从而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十几年里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经济乱象,较为彻底扭转
第70页
了局面。这个阶段的货币发行机制,其实是功不可没的。
现在,很多人都在指责房地产行业的暴利,但是仔细算下来,是恰恰反过来
的,我们要梳理逻辑的话,如果不是房地产企业吸收了极为庞大的流入的货币资
金,我国的社会整体通货膨胀率可能还要更高。
而因为房地产的存在,一方面吸收了较多的资金,同时创造了大量的附属产
业,从而进一步的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出口跟房地产一方
面有正相关性,另外一方面都是较好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投入市场的人民
币被引向房地产,房价提升带动地价上涨,地方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金不仅养活
了政府自己,而且还可在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广场文化中大显身手。银行
通过向开发商贷款,向购房者按揭,也赚得盆满钵满,前几年面临破产的愁云也
一扫而空。房地产的兴旺又带动了国有企业长期盘踞的钢铁、建材、能源等行业
的增长,宏观经济全盘搞活。
房地产对货币有极强的吸附力却无产出功能,贫富悬殊导致房价高企却传导
不到生活必需品,经济高涨却无通胀之虞。巨额的外汇储备回流美国,通过购买
美国国债,还可获得收益。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汇率联系机制在中国却硕果累
累,甚至庞大的外汇储备也已成为外交战略的筹码。
中国其实难得过了很十来年很不错的好日子,只是这种好日子能过多久就是
个很大的问题了。
三、美元挂钩的货币发行机制的弊端
但是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负面性其实也体现的极为明显了,事实上,
最大的负面性,就是在于这种货币发行机制缺乏了主导权,使得我国的基础货币
的投放是被动进行的,当然你也可以通过降低出口规模来进行调节,但是这个对
经济的的伤害更大,所以也很麻烦。没办法独立的发行自己的基础货币,这几年
对我国的经济的伤害,其实并不是体现在为美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资金和商
品上,因为毕竟这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相互受益的行为。主要的伤害其实在
于过去几年里变相投放了太多的基础货币,虽然这些基础货币的背后都是有美元
资产作为储备,也是具备极强的信用属性。但是我国经济其实已经越来越明显的
意识到,货币泛滥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和伤害了。
过去几年,每年的货币投放规模都在往上走,虽然央行可以通过再贴现等一
些手段来回收一些流动性,但是那也只是延缓时间而已,最终都还是要到市场上
去的,所以当货币不断的投放到一定数量之后,就出现过多的资金催热了整体市
场的泡沫化的格局。
泡沫化可怕不可怕?很难下定论,因为事实上,只要是资产就是带有泡沫化
第71页
的,无非程度大小不同罢了。交行牛锡明董事长曾经说过,过去十年银行的高盈
利的背后其实是资产的高增值,这里反映两个重要命题,第一银行持有的资金流
向重资产居多,第二资产的增值在过去十年远超过实体盈利水平。事实上,凡是
资产,在价格不断上涨过程中,必然是偏离其本身价值的,尤其是乐观预期之下,
偏离更大,事实上,因为钱不断追逐着走的背后,使得其价格偏离价值是必然的
逻辑。
从这个角度看,凡是资产,都存在泡沫。而一旦去泡沫化开始了,则必然是
超跌。也会落到本来价值以下去,例如,美国 1929 年有张照片,很伤感,就是华
尔街,一个人站在一辆汽车上,然后一块牌子,500 美元。什么概念呢。一辆无
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远超过 500 美元的汽车,事实上,我估计可能连 500 美元都
卖不掉。为什么?没现金的人,没办法买。哪怕再有账面资产,一样买不了,而
有钱的人,却知道还会在跌,所以不肯买。这就是资产内在属性。其实做过股票
的人都知道了,追涨杀跌的背后,就是人性。
我自己个人感觉,一旦逻辑上认定了一个市场货币属于超发阶段,几个必然
的逻辑是可以推断出来的,第一个就是泛资产化,啥概念呢。就是任何缺乏弹性
的物品都可以成为资产,资产的定义,其实我在声明下,不是只有房子才是资产
的,任何能带来预期收入的东西都是资产,如果社会认定一片树叶,能赚钱,而
且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那么就是能赚钱的。例如最近的比特币。当市场都认
定他能在未来带来预期增值,一个人信了,两个人信了,到最后某个特定的圈子
都信了,那么事实上,他就是会增值的。这样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资产,而泛资产
化,就是市场上不断的出现各种可以被认定为资产的东西。其实这几年最典型的
是什么呢?是前些年很疯狂的艺术品,当然还有一直在热炒的此起彼伏的农产品,
例如大蒜、茶叶、药材等等,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市场资金太多之后,到处寻
找出路的行为。资金太多的原因,就是分为两个层次来看了,第一个是基础货币
发行过多,第二个就是商业杠杆用的太足,创造了太多货币。
因为市场资金太多,而实体却无法创造出足够多的收益来对应如此多的资金,
那最后的最后,其实整个市场就是一个庞氏骗局的击鼓传花的游戏。当市场有太
多的钱的时候,一方面是单纯的实体已经无法容纳这些资金,另外一方面钱太多
的时候本身就是推动资产不断上行的趋势,对于资本而言,逐利性是第一位的,
商业银行既然不愿意把钱放在银行里,必然是把钱投入到高收益领域去,尤其还
是需要大体量,这个时候,资金流入大体量的资产成为必然的结果,也是唯一的
选择,而资产的特性就是流动性较差,较差的流动性回到最后就是新钱还旧钱,
旧钱反过来又变成新钱,去接原先的旧钱,看上去大家都得利,实际谁都没赚钱。
第72页
赚的只是市场的估值和预期罢了。
市场格局就演变成了资金推动资产上行,资产反过来又让资金紧缺,因为大
家都为了多赚资产升值的钱,也拼命的把自己的流动性压倒最低,银行是理性人,
自然是如此操作啊。当对资产的升值具备很高的期望的时候,市场的高利贷也会
不断的被推高,归根到底是两个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个悖论我觉得我已经在上一
篇解释的非常清楚了,货币多了导致的结果就是让流动性不断的压倒最低,都去
追逐资产的高增长去了。当一根弹簧到了极致的时候,就失去了弹性。这个时候,
危机就出现了。一根稻草就会压死人。
商业银行其实也都是理性人,在狂热的市场背景下并非不聪明,很多时候也
是被当前的利益的驱动催着走,如果央行不改变货币超发的情况,那么必然就会
出现这种格局,前几天有人说要降准,我到是觉得不现实,事实上,我国的法定
存款准备金大概是 17%的要求吧。貌似是。没去查。而我国还有大量的超额存款
准备金的存在,这部分商业银行其实缴纳在央行,拿到的只有 0.67%左右的一个
利息,而事实上商业银行在外面吸储的存款,平均价格我看都要到了 1.6%左右了,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作为理性商业银行,肯定是要摆脱这种明显亏损的事情啊,
那他的做法会如何?必然是赶快把放贷规模做起来,然后把这部分的备付金做成
法定存款准备金啊。你作为央行,其实不但不该降准,反倒应该提高法定存款准
备金。让商业银行别亏钱,否则到最后,想尽办法逃避监管区放贷是必然的格局。
这些都说明了,市场上都是聪明人,而且市场还会劣币驱逐良币,当一个坏孩子
在干坏事的时候,你不说他,那么必然大家一起干坏事。很正常,都是人性使然。
当然这个是题外话,意义不大。这篇文章其实非常的简单,我也能码出这么
多字,真心佩服自己,核心其实就是说明了,我国的货币发行机制是跟美元挂钩
的,外汇储备越大,就必然市场货币资金越多,而货币市场资金越多,那就必然
使得市场的资金都涌向重资产,并且不断推高资产的价格,然后造成钱荒和钱多,
同时并存的格局,前者是流动性被压倒机制,而后者其实是预期被抬高到极致。
事实上,都是一堆傻逼的资金游戏罢了。
四、货币发行机制如何改?
事实上,我说过,我是个批评家,不是建设家。让我提问题可以,但是让我
想办法,真没办法,所以这个章节,就留给有能力的人来做吧。
我自己大概想几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想办法尽快资本项下开放,当然这
个是双刃剑。管得好,可以学美国一样,全球稀释流动性,事实上,我们很大程
度上是在给美国解决通胀压力。我们也要想办法。
第二个方向,我个人感觉把央行的外汇管理职能给剥离了,剥离给市场?剥
第73页
离给财政部?反正能剥离还是尽快剥离吧。
第三个方向,赶快花外汇。现在政府鼓励个人手里持有外汇,我看也解决不
了大问题,要想办法花掉一些,钱花掉财是自己的。否则看看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弄到最后还要看美国人脸色,这种感觉也不好。
第四个方向,设立主权基金。虽然中投效果不好,但是也不能否认这个操作
的意义,把自身的绑在美国人身上,感觉还真的不是那么的靠谱。
我想这四点,其实大家都看得到,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做罢了。央行那么多专
家在手,我写的这点东西,也就只能当个金融普及用。这篇比较严肃,不耐看,
大家别介意,而且讲的东西也很简单。
最后说一句,我们其实已经到了可以恢复发行国债的方式来进行投放货币的
发行机制的时候了。八十年代不行,不代表现在不行。
7、永远不要与趋势作对
中国股市为什么那么多韭菜的存在?为什么那么多散户敢勇敢的踏入死地?
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的股市本质就是个信贷市场,他是带有刚性兑付的信贷市场。极强
的刚性兑付的,中国股市不会退市,不会跌到几分钱,而且越垃圾的股票,越会
有爆炒的可能,导致中国散户进入这个市场,无后顾之忧啊。压根不用怕啊,真
跌了,其实只要死扛就行了,几年后,又是他妈的一条好汉,就是这种周而复始
的现实案例,最终就让它们肆无忌惮的敢参与这个市场啊,因为压根不用担心最
坏的情况发生,这种保底的存在,使得哪怕你在这个市场总是亏得倾家荡产,但
是还是敢毅然进入。
因为不断的过去的历史会告诉他们,这个市场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因为
运气不好,心态不好,沉不住气,如果当初老子不割,不乱操作,不干什么,不
干什么,老子就牛逼大了,于是死了还愿意借钱近来不断的玩。
其实绝大多数人不折腾是最赚钱的。因为 99%的人的钱都损失在无意义的折
腾上。譬如把房子卖了或者抵押了去投资,去创业,去借给别人钱。世界上真正
会让人注定死去的东西,无非就是吸毒、赌博和没有底线的无节制投资。
什么叫没有底线的无节制投资,就是做一个投资,预算是一百万,投资了以
后发现不太够,然后追加一百万,在然后发现还不够,于是又追加一百万。最后
呢?三百万进去了发现还是不行,这个时候就进退两难了,继续追加呢,怕还是
不够还得继续投,不追加呢,三百万就打水漂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一般都是继续
追加,因为舍不得已经投入的三百万,最后其实还是死,只是死的时候窟窿更大
一些而已了。
第74页
甚至很多人都知道是必死还会继续追加,为什么呢?是因为无法接受过高的
沉默成本。太多的人都死在这里,总说已经投了那么多,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
事实上哪里有世界上路很多,压根没必要走在没希望的路上。道理很简单,做到
很难,这个跟谈恋爱是一样的,太多的人并不是真的爱一个人,只是因为为一个
人付出太多,从而充满了不甘而已。哪里有那么多真爱,只是成本高的让你也不
知道自己真实想法罢了。
橡树资本说过,不应该看一个机构赚钱的时候赚多少,而应该看一个机构亏
钱的时候亏多少。这句话,其实我感觉以前是对的,现在看来可能是有问题的。
如果一笔就能赚一辈子都吃不完的钱,何须在意亏损的时候亏多少钱呢?所以我
自己归纳起来,世界上投资策略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持续稳定盈利,另外一个交
易性机会出现巨额盈利。
前者是巴菲特后者是索罗斯。这两个策略其实都能赚到很多钱。就看每个人
自己的性格适合做那种策略,许多人都喜欢学习别人,却忘记自己是什么人,其
实一个保守的人去做激进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一个激进的人去作保守的事情也是
不可能的。
所以任何一个人来问我说如何学习投资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是应该先问清楚
自己是谁,再去学习做什么投资。但是如何知道自己是谁呢?古人告诉我们,见
天,见地,见众生,而后见自己。世界见得多了,委屈受的多了,苦吃够了,你
可能就知道自己是谁,适合做什么了。反正我自己是这样成长的,看了很多世界,
见了很多人,受了很多委屈,折腾了很多不靠谱的事情,才最后知道自己其实是
个投机分子。
然后我的策略就是永远不去赚持续的稳定的利润的钱,而是持续不断的用小
成本试错,确保用亏小钱赚取一笔高赔率的利润。如果没有明显的机会,我宁可
游山玩水也不愿意去做事情,世界上持续的盈利是很难的,很多人投资的结果不
断的去试高概率成功的低赔率的事情,最后结果就是赚了一百笔的钱,不够一笔
亏损的。
8、我们的小 v 培养计划
我们以前有个小 v 培养计划,在微博上用我们自己的流量培养了一些还不错
的年轻人,有想法,有思路,我们都竭尽所能的帮他们。我们不求回报,就是希
望给这个世界年轻人多一些机会,因为我们起步的时候,很多人无私的帮助过我
们,才有我们的今天,所以也想着继续帮一些后面的有思想的年轻人。
这个计划是我跟另外一个大 v 一起发起,但是,后来大概不到一年就停了。
因为他有一天跟我说,
有个他帮着把流量带起来的年轻人成了大 v 后,
天天怼他,
第75页
搞的他很郁闷,觉得自己培养呢个白眼狼,就退出了。我本来就是玩票的,他不
玩了我也就不玩了。但是我跟他说这种情况其实一开始就注定的。
那么多人里总有一些这种情况发生的。不是每个人都认为你对他们好是对他
们好。不是每个人都认为你对他们好他们就有义务对你好,如果认不到这些,那
我建议干脆还不如不做,免得闹心。这个世界辜负是常态。如果帮助别人指望回
报,真不如不帮,否则别人不感恩就算了,你自己还伤心,没任何意义。
另外,我个人还是继续愿意支持更多的年轻人,需要我转发微博,文章的。
直接艾特我微博就行。我看到了会转。
第76页
结语
重新发现,重新遇见,做一个温暖的人!
“精选小红圈”
(想入驻,找旺仔)
(主谈股票,偶尔扯淡,风格佛系)
(精选柬埔寨创投的干货资讯)
(债缓还,让你的债务再缓缓)
(专注公募基金筛选)
版权:“风吹江南小红圈”和“江南愤青的学习小屋”小红圈
文字编辑:旺仔(微信:woshiwangzai666)
2019 年 09 月 01 日
第77页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