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Wanqi Li

笔记9-12.docx

advertisement
第八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金融体系
● 布雷顿森林体系【名词解释、论述题】
o 主要安排
1) 黄金成为单纯的国际结算工具,其价格固定在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
2) 各国短期汇率波动受到严格控制,一旦外汇市场汇率变化超过1%,政府就有
义务干预(以防止各国为了改善贸易条件而进行竞争性贬值)
3) 对长期性的汇率波动放宽限制。当各国“出现根本性的不平衡时”,允许即时浮
动10%,然后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讨论协商,还可获得10%的浮动幅度
4) 允许各国控制短期资金流动,并且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帮助各国解决短期
内的信贷困难,稳定汇率。各国向基金借贷的最高限为本国认购基金的125%,
借款的条件是必须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国内平衡的严格监督
5) 世界银行负责引导长期投资,以从根本上纠正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避免世界
经济的波动。
o 特里芬难题 Triffin Dilemma
The conflict of economic interests that arises between short-term domestic and
long-term international objectives for countries whose currencies serve as global
reserve currencies.
▪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特里芬( Robert Triffin)1960年在《黄金与美元危机》一
书里,率先从学理上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依赖的美元汇兑本位制提出了质疑
,提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内在矛盾
▪ 特里芬指出该制度在清偿能力创造机制与国际上对该制度信心之间存在本质
上的矛盾,即美元无法同时完成提供世界储备、清偿手段与维持美元黄金比
价这两个任务。
▪ 美元一黄金汇兑本位制在本质上是不稳定的,这种制度主要是依靠美国国际
收支赤字来提供国际清偿能力的
▪ 也就是说,只有当美国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美元时,其他国家才能持有美元进
行国际结算
▪ 但当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数量增加时又得不到美国持有的黄金的支持和兑换
时,就会对美元失去信心,而一旦对美元失去信心,就会导致金融危机,威胁
到整个货币制度。
▪ 其结果必然是,要么美国尽量避免国际收支赤字要么寻求一种新的清偿能力
机制。
▪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证实了这种预言
o 特别提款权(SDR)
▪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9月创设的
▪ 一种不受任何国家收平衡影响的储备资产
▪ 最初目的是帮助美元摆脱特里芬困境
▪ 起始定值为1单位等于1美元,按货币基金成员国份额分配,允许等比例换取外
汇
▪ 1974年起改为根据15种货币折算定值
▪ 1981年又改为根据美、德、英、法日5国货币定值。
▪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表明人民币与美元、
欧元、英镑和日元共同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 特别提款权的价值是由美元(41.73%)、欧元(30.93%)、人民币(10.92%)、日元
(8.33%)、英镑(8.09%)这5种货币所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当期汇率确定,(所占
权重)
第九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投资体系
● 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名词解释】
o 指投资者在本国之外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从而获取利润
的资本对外输出。
o 直接投资既包括固定资产,也包括中间产品,如资本技术、管理技术、市场准入
以及企业。
o 对外直接投资一般有两种形式
▪ 创办新企业(公司)或收购外国现有企业(公司)
▪ 通过购买外国企业股票进而拥有对该企业进行服权的控制(10%以上)。
● 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
【名词解释】
o 又称证券投资( portfolio investment)主要是指用于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其他证券
的投资以及中长期国际信贷。
o 按照间接投资的主体分,间接投资可以分为
▪ 国际机构投资
▪ 政府投资
▪ 私人投资
o 按筹资的手段和管理方法分,间接投资可以分为
▪ 国际银行信贷
▪ 政府贷款
▪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 国际证券等。
o 与直接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间接投资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 跨国公司的分类【名词解释】
1) 垂直型跨国公司 (vertical TNCs)
是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国家由同一个公司来完成。
2) 水平型跨国公司 (horizontal TNCs)
同一个公司在不同的国家生产相同的产品。
3) 多种经营型跨国公司 (conglomerate TNCs)
一个公司为了分散经营风险,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 跨国公司的研究方法【基本概念】
o 东道国:跨国公司经营国外业务的所在国
o 母国:跨国企业原来最早的经营所在地
1) “二分法”
母国/跨国公司与东道国
2) 三者
母国(国内政治结构和利益集团)——跨国公司——东道国(国内政治结构和利
益集团)
【Extra】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关系有自由主义、新帝国主义、新重商主义3种传统范式。
第十讲:国内政治与全球治理的挑战(案例分析:欧洲国家应对石油危机)
● 是个“分析性”章节:掌握分析框架,看逻辑
● 背景
o 1950-60:西欧和日本发展的黄金周期
o 60年代末:西欧和日本的迅速崛起,维持国际经济体系的成本增高,美国经济面临
相对衰落
o 70年代初、70年代末:两次石油危机结束了西方发展的黄金期,取而代之的是经济
增长停滞、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升高的阶段
● 分析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o 伊肯伯里4个经济调整战略
1) 进取型国际调整战略:关贸总协定、新国际经济秩序等
2) 防御型国际调整战略:“有序市场协定”Orderly Marketing Agreement
3) 进取型国内调整战略:改变出口导向、产业转型等
4) 防御型国内调整战略:关税、补贴等
o 卡赞斯坦:《权力与财富之间》为什么同是发达国家,面对同样的危机,应对政策
很不同?
关键词:国内结构(包括政治联盟,由政治团体和利益集团组成,和政策网络),
中心程度,区别程度
● 国家规模对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机制:
欧洲小国的战略共同点:国际自由化,国内补偿,灵活的产业调整
第十一讲: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治理
● 《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名词解释】
o 乌拉圭回合形成的法律文本中的首篇内容
o 它包括序言、16条条文和4个附件
o 该协议宣告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其法律地位
o 协议的序言
▪ 在关贸总协定序言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 具体阐明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宗旨
o 正文部分
▪ 条文并不涉及具体的贸易规则,主要是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法律规定
▪ 根据这些条文,世界贸易组织具有五大职能
1) 促进本协议和多边贸易协议的执行、管理、运作,以及进一步实现各协议的
目标,并对诸边贸易协议的执行管理和运作提供框架
2) 为成员提供谈判场所
3) 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
4) 对成员的贸易政策进行评审
5)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合作
▪ 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机构是部长级会议,由所有成员组成,至少每两年召开一
次。在部长级会议休会期间其职能由总理事会行使。
o 协议的4个附件
▪ 列出了成员的具体权利与义务
▪ 附件1包括:
1) 货物贸易协定
2) 服务贸易总协定
3)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 附件2是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 附件3是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 附件4是诸边贸易协议,该部分内容对签署该附件的成员有效
● 牙买加体系【名词解释】
o 继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o 一些货币体系理论的研究者认为,牙买加体系是一种依靠浮动汇率制和多种储
备体系来运转的“没有制度的体系”
o 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牙买加协定
o 定正式修订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四条款,取消货币平价和中心汇率允许
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实际上确认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o 决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
o 同时废除黄金的官方价格各中央银行今后可按照市场价格自由进行黄金交易,
各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的1/4也不必再以黄金支付
o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两个主要国际金融管理机构仍然存在,但它们的目
标和功能也都发生了变化。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维持短期汇率稳定的机构,演变为金融市场上的最后贷
款者,从固定汇率的管理者变成了浮动汇率下的消防员
o 浮动汇率制度的主要阶段:
▪ 第一阶段:清洁浮动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 第二阶段:大国协调时期(1985-1991年)
▪ 第三阶段:战略汇率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末)
o 浮动汇率制与全球金融风险:
▪ 拉美债务危机
▪ 东亚金融危机
▪ 美国次贷危机
第十二讲:中国与全球治理体系
● 现行国际体系的弊端
o 欠包容性
▪ 首先,发展中国家在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中的投票权与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
力不相匹配
▪ 其次,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高级管理层的遴选机制主要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把持
▪ 最后,当今国际经济治理的理念仍局限于欧美国家基于其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而形成的所谓“正统思想”
o 高风险性
▪ 首先,国际金融秩序中的“特里芬困境”仍未得到破解。
▪ 其次,这种系统性风险也体现在金融领域中的波动对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负面
影响
▪ 最后,政治领域中的某些因素也给国际贸易与投资带来很大的风险。
o 不平等性
▪ 贸易
▪ 投资
▪ 金融
● 参与的进程(看看就可以了)
1) 开始参与国际经济体系:1980-1990
o 1980年4月17日,IMF执行萤事会通过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中国的决议;
同年5月15日,中国在世界银行及其所属的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中的合
法席位得到恢复。
o 根据IMF的宗旨,每个成员国都有权从基金组织获取贷款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支持经济结构调整。1980年,MF首次向中国提供了4.5亿特别提款权第一档信贷;
1981 年,中国又获得了305亿特别提款权的优惠信贷;1986年,IMF再次向中国提
供了约6亿特别提款权的信贷。
o 1981年,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了第一笔金额为2亿美元的贷款,用于中国大学的
发展项目。1982年,中国获得了国际开发协会的6000万美元软贷款,用于支持中
国华北平原的农业发展项目,这是中国与世行合作的第一个农业项目。从1987年
起,国际金融公司也开始向中国的中外合资企业提供融资。到1989年,世界银行
对中国的年贷款量已增至135亿美元,共支持了12个项目的建设,涉及基础设施
的建设、文卫事业和扶贫事业的发展等各个方面。世界银行业务评价局认为,在
世界银行的借款大国中,中国项目的绩效是最好的。
o 此外,中国于1982年获得GATT观察员身份。1986年,中国成为亚洲开发银行和太
平洋经济合作会议成员。
2) 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体系:1991-2001
o 区域层次:1991年,在APEC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中国台北
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身份同时加入。随后,中国积极参与了APEC贸易、投资
自由化的进程,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曾在1996年、1997年和2001年三次大幅
度削减关税,平均关税水平从1995年的359%降到了2001年的15.3%。
o 在整个90年代APEC成员对华投资是中国外资的最主要来源,而中国的对外投资
也大多投向APEC 成员。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中国所主办的级别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在参与APEC的进程中,扩大了
对外开放,积素了开展贸易谈判的宝贵经验,并且为加入其他国际经济组织获得
了更多国家的支持。
o 1995年WTO成立后,中国争取“复关"的行动也随之转为争取“入世”的进程。同年7
月,WTO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WTO的观察员,但是中国为获得WTO正式
成员的身份付出了漫长且艰苦的努力。在1999年11月,中美经过6天的艰难谈判
就中国加入WTO的问题达成双边协议,为中国加入WTO排除了最重要的障碍。次
年5 月,中国与欧盟间的协议达成。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中国为
复关”和“入世”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成
为其第143个成员。
o 另外,1996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加入国际清算银行:1997年东盟与中、日、
韩(“10+3”)领导人峰会机制初步形成,并在1999年启动了“10+3财经合作机制
2001年2月,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共同发起的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
正式成立
3) 全面参与国际经济体系:2002-2008
o 全球层面:加入WTO之后,中国认真行使各项权利,积极参与WTO的各项活动,切
实履行“入世”承诺,发挥建设者的作用。中国履行“入世”时的郑重承诺,主要体
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逐步开放国内市场;二是遵守WTO的各项规则。到2009
中国在“入世”8年后已经全部履行了国内市场开放方面的所有承诺,建立起了符
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在遵守国际规则方面
,中国建立起了符合WTO要求的法律体系,对贸易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
整。并且,在贸易争端中,中国较好地执行了WTO的裁决,维护了WTO的权威性
同时,中国在WTO机制内推动贸易自由化,特别是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挥了一定
的建设性作用。
o 区域层面:2000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
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
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随后,货物、服务贸易协
议和投资协议相继达成,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此外,中国还积
极参与“10+3"机制下达成的“清迈倡议”。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盟与
中、日韩三国建立了800亿美元的东亚共同外汇储备基金,标志着亚洲金融合作
更加制度化、多边化
o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主导国,中国积极促进该组织内部的经济合作,并不断提
高合作的制度化水平。2003年9月23日,各成员国在北京举行的总理会晤上,签署
了《上海合作组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标志着上合组织内的经贸合作正式启
动。2004年1月,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在北京成立,专设一位负责区域经济合作
事务的副秘书长,并内设经济合作组。次年11月,上海合作组织银行间联合体在
莫斯科正式成立
o 在这一时期,中国还参与了由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发起的亚洲
债券基金的建立,举办了2005年的亚欧财长会议。从2007年起,中国举办每年的
夏季世界经济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
4) 创造性参与国际经济体系:2009至今
o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传统地位遭到
削弱。相比较而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坚挺,为国际经
济复苏做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经
济体系中的地位也随之显著提高。
o 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发挥国际经济机制在协调各国行动中的作用,在2009
年的匹兹堡峰会上,二十国集团(G20)首脑峰会被正式制度化,新兴国家得以共同
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政策制定。这标志着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实现了从“G8"向
“G20"的转变。中国在G20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中国首次承办G20领导人
峰会
o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主要经济体希望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治理中的
合法性和有效性。2010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就份额和投票权改
革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根据该方案,中国的份额占比将增加2398个百分点至
6394% 投票权将升至6.07%,排名从并列第六跃居至第三。2016年1月这一方案正
式生效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历史上最根本的一次改革。另外,2010年4月世界银
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世行新一阶段的投票杈改革方案,中国的投票权从277%提
高到442% 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
o 中国主动提出了一系列创设新机制的倡议,使国际经济体系向有利于包括中国
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基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共同利益,2009年6月,金砖
四国首脑在俄罗斯举行首次峰会,并发表共同声明,标志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
式启动。
▪ 2011年4月,金砖国家发展《三亚宣言》,在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上达成广泛
共识。2014年7月15日,在《福塔莱萨宣言》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初始资
本为1 000亿美元,总部设在中国上海。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
第九次会在中国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金砖合作步入第二个“黄金十年”
●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体系的经验
1) 从金融领域扩展到贸易领域
2) 全球层面与区域层面并重
3) 国际参与和国内改革相互促进
4) 从渐进式的参与国际经济体系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