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zelda_guilin

新冠疫情下的中欧贸易变局与纾困措施 韩萌

advertisement
2020 年 7 月
第4期
总第 290 期
理论学刊
Jul.2020
Theory Journal
No.4 Ser.No.290

新冠疫情下的中欧贸易变局与纾困措施
韩
萌
(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欧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欧贸易是推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随着新
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国际经贸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欧贸易增速已有所收窄,双方贸易颓势持续加
重; 从贸易结构来看,机电及零部件等双方主要的贸易品受冲击最为明显; 疫情进一步激化了地缘政治矛盾,中欧产
业链的稳定性受到极大的破坏。虽然当前中国在疫情抗击方面已取经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欧盟应对疫情采取的
各种政策将给中欧贸易的复苏带来很多障碍。欧盟错失防疫早期窗口,经济停摆期可能大幅延长; 边境管控措施大
幅收紧,中欧贸易流通阻力加大; 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增加欧债危机风险,进一步降低欧盟市场的需求和加快欧
元的贬值; 中欧各种贸促活动停摆,部分中小企业订单下跌。对此,我国应采取如下纾困措施: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欧
抗疫合作,助力欧洲加快走出疫情困局; 全力以赴打通内外渠道,保障中欧商品自由流通; 及时全面做好欧债危机应
急预案,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升级; 集中力量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开辟中欧贸易发展新空间。
〔关键词〕新冠疫情; 中欧贸易; 变局; 纾困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 2020) 04-0076-09
DOI:10.14110/j.cnki.cn-37-1059/d.2020.04.010
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来最为严峻的全球性危机事件 ,不仅严重危害了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和民众的
生命健康,而且随着疫情传播范围的扩大以及持续时间的上升 ,其负面影响已传导至更多部门,从而给
世界经济增长与国际经贸合作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虽然当前中国在疫情抗击方面已取经得了阶段性的
胜利,但欧盟疫情却表现出了持续蔓延态势 ,并一度成为了全球疫情大流行的“震中 ”,这给本就处于
“瓶颈期”的中欧贸易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艰巨考验,如何在“旧病新疾 ”叠加
之下有效遏制中欧贸易发展的消极因素 ,并在全球变局之下化挑战为机遇,提升中欧贸易关系的稳定
性,成为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一、中欧贸易发展是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持续推进
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
欧盟是当今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在国际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中国最重
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欧盟同中国市场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及国际竞争力提
升的关键外部支撑。中欧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持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的增量空间 、加
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也有效地推动了全球治理格局的构建与完善 ,这对于我国打造高层次的开
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战略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新
冠疫情背景下进一步强化我国经济社会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加快中欧及全球的经济复苏同样意义重大 。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带一路”建设重大专项“推动绿色‘一带一路’研究: 理论、评价和战略”
( 项目编号: 18VDL010)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韩 萌,
男,
经济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中欧贸易、
中国对外投资。
76
新冠疫情下的中欧贸易变局与纾困措施
( 一) 中欧贸易是推动中国经济复苏的助力器
国际贸易有利于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观点已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同 ①②。 随着中欧经济
交流的不断深入,中欧贸易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是与日俱增 ,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
重要依托与关键支撑。自 1985 年中欧签署《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 》以来,中国与欧盟间贸易开始突飞
1998 年欧盟已稳居中国第 3 大贸易伙伴地位,
2004 年随着欧盟东扩,中欧双方贸易往来更是迈上
猛进,
,
,
了新台阶 欧盟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双方贸易额也由 1998 年的 488.6 亿美元上升至 1772.8
亿美元,增幅高达 262.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额更是从 281.5 亿美元增至 1071.6 亿美元,5 年增幅达
280.7%,成为中国最具增长活力的海外市场 。2019 年,中欧贸易额达到了 7051.1 亿美元,占当年我国
对外贸易总额的 15.4%,依旧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对其出口额为 4285.1 以美元,占我国总出
口的 17.2%,为新常态下稳定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可见,中欧贸易已成为了中国经济持续增
长的助力器。面对当前严峻的国际环境,进一步发挥中欧产业互补性的特点、着力维护中欧供应链、全
面强化中欧政策沟通,将有利于加固双方的贸易韧性,从而以更大的市场合力为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经
济的复苏助力、赋能。
表1
2004—2019 年中国与欧盟贸易额及比重
年份
中国对欧盟进出口
贸易总额( 亿美元)
占我国贸易
总额比重( %)
中国向欧盟出口
总额( 亿美元)
占我国出口
总额比重( %)
2004 年
1772.4
15.4
1071.5
18.1
2005 年
2172.8
15.3
1437
18.9
2006 年
2723
15.5
1819.8
18.8
2007 年
3561.1
16.4
2451.8
20.1
2008 年
4257.8
16.6
2931.5
20.5
2009 年
3638.9
16.5
2362
19.7
2010 年
4795.9
16.1
3112.2
19.7
2011 年
5671.3
15.6
3559.7
18.8
2012 年
5460.4
14.1
3339.6
16.3
2013 年
5588.9
13.4
3389.5
15.3
2014 年
6150.1
14.3
3708.4
15.8
2015 年
5645.8
14.3
3558.2
15.7
2016 年
5473.9
14.9
3392.6
16.2
2017 年
6170
15.0
3720.3
16.4
2018 年
6819.9
14.8
4085.1
16.4
2019 年
7051.1
15.4
4367.1
17.5
注: 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于 2007 年加入欧盟,克罗地亚于 2013 年加入欧盟,因此 2006 年 ( 不包含
2006 年) 之前的数据不包含上述 3 国,
2007—2013 年数据不包含克罗地亚。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
①
Dollar D. Outward-Oriented Developing Economies Really Do Grow More Rapidly: Evidence from 95 LDCs,1976 -
1985[J]. Economic 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1992,40( 3) .
陈大波: 《贸易开放度、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武汉大
② 陈继勇、
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年第 3 期。
77
理论学刊·2020 年第 4 期
( 二) 中欧贸易是促进中国技术升级的催化剂
随着中欧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双方贸易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也在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原材料、初级
产品以及一般制成品贸易逐渐向高技术产品贸易转移 ,在有效发挥了各自资源及生产优势的同时 ,也进
一步弥补了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本与技术供给的不足 ,为中国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①。
作为全球的创新高地,欧盟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依托于不断深化的国际分工,中欧价值链
融合度也在不断提升。以贸易互动为途径,中欧双方不仅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而且也在技术引
导与溢出效应的作用下有效带动了中国的技术升级 。一方面,通过进口欧盟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 ,中
国企业既可以升级传统技术工艺 ,又可以以进口产品的技术为基础进行创新突破 ,从而提高了技术升级
的效率; 另一方面,作为欧盟产业价值链的跨国延伸 ,中国很多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部分来自于欧盟企业
的生产转移,通过欧盟提供的技术培训以及高端生产扩张推动的劳动力素质提升 ,改善了我国产业的技
术禀赋条件,并为国内技术升级奠定了基础②。商务部 2019 年 10 月发布的《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
加值核算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对欧盟单位货物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近年来增长明显 ,2018 年我国对
欧盟总出口、加工贸易出口、一般贸易出口的每千美元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分别达到了 712 美元、413 美
元以及 850 美元,不仅在主要贸易伙伴中排名居前,而且较 2010 年分别增长了 7.2%、4.3% 以及 7.5%,
保持了良好的上升态势。单位贸易增加值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中欧贸易所带来的国内技术升级
效应,这对于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进一步巩固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地位 、稳定对外贸易收益也有着尤
为重要的意义。
表2
时间
2010—2018 年中国对欧盟货物出口每千美元增加值 ( 单位: 美元)
贸易类型
总出口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
2010 年
664
396
791
2011 年
673
398
793
2012 年
661
412
841
2013 年
673
409
841
2014 年
679
410
839
2015 年
701
412
860
2016 年
704
414
858
2017 年
706
416
854
2018 年
712
413
850
数据来源: 商务部《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报告 》,http: / / gvc. mofcom. gov. cn / gvc /
index.shtml.
( 三) 中欧贸易是中国缓解美国经济施压的突破口
中美贸易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在摩擦与曲折中发展的 。面对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2018 年特朗
普政府不顾中方劝阻,在狭隘的竞争思维驱使下,掀起了一轮大规模的中美贸易争端。 虽然在 2020 年
1 月中美达成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在双边层面上实现了“休战 ”,但作为美国假想的“战略竞争对手 ”,
中国的发展始终不会被习惯了霸权主义思维的美国政客所接受 ,对中国的经济施压将长期存在,并会向
其他领域不断扩张。中美分歧也将会给欧洲发展带来明显冲击 。以贸易摩擦为例,中美贸易摩擦必然
①
②
78
段玉婉、蒋雪梅: 《中欧贸易对双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2 年第 8 期。
张会清、唐海燕: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世界经济研究》2011 年第 6 期。
新冠疫情下的中欧贸易变局与纾困措施
会对全球价值链造成巨大破坏,而对外贸易在欧盟经济中占比高,且深入地融入了全球价值链,任何涉
及价值链环节的贸易制裁都可能对其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中欧贸易合作在当前中美关系波动的
背景下是拥有共同利益基础的,提升中欧贸易“凝聚力”不仅使中欧双方拥有更大能力以降低美国对华
施压所造成的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价值链断裂的风险 ,而且也将有利于中国打造更加多元完
善的贸易网络以应对疫情过后美国对华遏制的卷土重来 ①。
( 四) 中欧贸易是中国推进全球治理体系重构的启航笛
中欧都是多边贸易体系的受益者和支持者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升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
民粹主义有所抬头,既有的多边贸易体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 面对充满不稳定性与不确
定性的国际形势,欧盟一直主动寻求多边解决方案 ,并积极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全球贸易体系
以及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 ,这与我国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及进一步完善
有规则的国际经济体系目标不谋而合 。作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贸易是双方
现实利益的直观体现。随着双方互惠互利、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中国对于欧盟也从全球治理的“客
体”逐步转为了重要伙伴,寻求密切合作的成分也在双方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中比重不断上升 ,从而为中
国推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凝聚了更广泛的国际共识 ,提升了中
国话语的国际感召力与引领力。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再次凸显了现行国际治理体系的短板 ,而此时加
强中欧贸易合作将为加快构建有效 、有序、有力的新型全球治理体系夯实经济根基 、稳定市场信心,这也
为疫情后全球经济快速回归正轨 ,并以平衡普惠的创新发展模式引导各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
机制支撑。
二、新冠疫情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程度正在逐步加深
2020 年伊始,新冠肺炎病毒在国内迅速扩散,受其影响,很多企业复工时间延后,物流、仓储等配套
行业受限,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较大的短期冲击 。此时,国内对于新冠疫情影响的判断总体趋于乐观,
认为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我国外贸将得到恢复性增长。但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我国对外贸易
迎来了第二波冲击,尤其对于中欧贸易而言,海外生产环节的受损使得中欧产业链难以形成有效闭环,
在放大了贸易冲击效果的同时,也加剧了中欧产业链脱钩的风险 ,极可能在长期内动摇中国在全球价值
链中的地位。
( 一) 中欧贸易增速已有所收窄,新冠疫情冲击下双方贸易颓势持续加重
2019 年中国同欧盟进出口总额为 7051.1 亿美元,较 2018 年增长 3.4%,连续第二年
海关数据显示,
出现增速下滑。究其原因,一方面,近年来欧盟经济持续疲软导致其投资与消费需求有所下滑 ,加之中
国制造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被进一步削弱 ,在缺乏新的贸易增长点的情况
下,中国商品在欧盟的市场份额趋于饱和 。另一方面,欧盟内部民粹思潮的兴起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
的抬头造成了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近年来欧盟对华技术贸易壁垒、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类保
护措施的相继实施极大地阻碍了中欧贸易的发展 ,而源于产业差异化所带来的双方产品结构性矛盾与
2020 年 1—3
冲突也成为影响中欧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受国内外大范围停工停产及物流受阻的影响 ,
月,中欧贸易额同比骤降 12.3%,其中中国向欧盟出口额降幅更是达到了 16%,东盟已取代欧盟成为我
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随着欧盟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 ,海外供给能力的下滑与欧盟管控期限的延长
将在进出口两端对我国贸易形成更大的挤压 ,从而给中欧贸易带来空前的挑战 ,未来双方贸易趋弱之势
有可能再度加深( 见图 1) 。
①
李巍: 《中美贸易战火将从双边烧向多边》,《世界知识》2020 年第 6 期。
79
理论学刊·2020 年第 4 期
图 1 2010—2020 年第一季度中国同欧盟进出口及中国向欧盟出口同比增幅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 二) 从贸易结构来看,中欧主要贸易商品受疫情冲击最为明显
机电产品及其零部件在中欧贸易中占的比重最大 ,且随着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加深 ,中欧在
这些产业的相互依赖度不断提高 ,生产过程碎片化和分散化现象也日益凸显 。 以中欧贸易中数额最大
2015 年中德两国中间品贸易额为 670.8 亿美元,占两国贸易
的中德贸易为例,根据联合国 BEC 分类法,
额的比重为 42.8%。到了 2018 年,中德两国中间品贸易额上升至 822.1 亿美元,较 2015 年增长 22.6%,
占两国贸易额的比重也达到了 44.6%,较 2015 年增加了 1.8 个百分点。类似的是,法国、荷兰、意大利等
中国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同我国的中间品贸易近年来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 。中间品贸易比重的
快速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欧贸易和产业分工的细化趋势 ,而逐步提升的中欧产业融合度也使得
中欧经济的联动性进一步增强。虽然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两头在
外”的贸易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欧洲疫情的蔓延使得海外生产环节受到了严重损害,而机电制
造业这类具有较长产业链的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冲击 ,不仅在短期内要承受由供应链断裂所带来的生产
中断的风险,而且其产业链的恢复也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可见,贸易结构属性决定了疫情下中欧贸
易的脆弱性,而欧洲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也意味着中欧贸易将面临更为持久的萎缩 。
表 3 2015—2018 年中国与欧盟机电产品贸易占比
年份
中国从欧盟进口机电产品占
中国向欧盟出口机电产品
中国从欧盟进口总额比重
占中国向欧盟出口总额比重
2015 年
30%
48.5%
2016 年
30.8%
48.3%
2017 年
31.3%
50%
2018 年
30.6%
50.6%
贸易类型
数据来源: 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
( 三) 疫情进一步激化地缘政治矛盾,影响中欧产业链的稳定
长期以来,部分欧盟政客对于中国的崛起心存疑虑 ,担心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原有的国际规
范与国际秩序将被撼动,从而对其固有利益造成威胁。欧盟委员会在 2019 年 3 月发布的《欧盟—中国:
策略性展望》文件中,把中国定义为系统性对手,政治对抗性倾向十分明显。新冠疫情的爆发凸显了全
球经济对中国的依赖,而这也引起了欧盟对全球化的新一轮反思 。 物流、人流、贸易流的暂时停摆使得
嵌入全球价值链深度分工的欧盟受到了显著的短期冲击 ,加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英国脱欧、难民危机、
恐怖主义等一系列既有问题的持续发酵 ,新冠疫情如同一剂“催化剂 ”,导致了欧盟逆全球化的加剧演
绎。有关产业链、供应链的“脱钩论”“转移论 ”等消极论调在欧洲舆论场一度甚嚣尘上。 欧盟保护主
80
新冠疫情下的中欧贸易变局与纾困措施
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势力不仅借机渲染产业链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不可控风险 ,在政策上积极推动
工业回流,而且配合美国言论,煽动排外情绪,将逆全球化作为其实施政治掌控 、转嫁社会矛盾的重要工
具。在这一趋势下,中欧产业链的稳定性将受到极大干扰 ,给中欧贸易带来难以修复的损伤 。
三、欧盟的疫情防控政策将进一步冲击中欧贸易
新冠疫情爆发范围之大、变化之快、影响面之广早已超过了各国的预期,欧盟各国对于疫情的防控
也从最初的“反应不足”状态转向了限制措施全面升级,进一步增加了跨境业务障碍,在疫情本身的叠
加效应下给中欧贸易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
( 一) 欧盟错失防疫早期窗口,经济停摆期大幅延长
疫情初期,欧洲各国政府在决策上既想保护公众健康 ,又想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因而大多采取了
相对消极的防控举措,但这并没有阻止疫情的扩散,确诊患者数量的快速攀升使得欧洲一度成为了新冠
疫情的“震中”地带。严峻的防控形势无疑加大了欧盟各国的政策协调难度 ,经济的复苏之路也将更加
漫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 月 14 日公布的预测报告显示,2020 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 GDP
或将下滑 3%,其中欧元区 GDP 下滑将达 7.5% ①。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在其发布的贸易统计及展望报告
《新冠病毒大流行颠覆全球经济,贸易将大幅下跌 》中预测,在较乐观的情况下,2020 年,欧洲出口额将
下降 12.5%,进口额将下降 10.3%; 在较差情况下,其出口将重挫 32.8%,而进口也将骤降 28.9%。 虽然
在 2021 年全球经济存在着复苏的可能,但未知的疫情持续时间也使得这种可能仍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
性②。如果欧盟无法在短期内有效重启经济 ,其内部需求以及产能供给将持续下滑 ,中欧贸易必然会受
到影响而进入难以预估时限的艰难阶段 。
( 二) 边境管控大幅收紧,中欧贸易流通阻力上升
为了最大限度地堵塞风险漏洞,欧洲多国采取了“封国 ”举措或严格的入境禁令措施,不仅抑制了
人员的流动,而且削弱了跨境货物运输的通达性,贸易成本骤然增加。 如欧盟内部跨境货物运输 75%
依赖公路,加强边境管控后,这一物流渠道所受影响尤为严重,从而对中国商品的在欧转运带来了明显
障碍; 又如,受管控措施影响,欧盟海运及空运班次大幅缩减,既造成了市场运价的大幅增加,又极大降
低了商品供应效率,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中欧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加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阻断
疫情传播路径本无可厚非,但是“一刀切 ”的低差别管制却使得无风险的贸易往来遭到了无谓的破坏,
在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出口企业损失的同时 ,也阻碍了对欧盟国家关键物资的供给 ,反而给欧盟防疫带来
了负面影响。
( 三) 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加大欧洲债务风险 ,中欧贸易将陷入更大困境
随着新冠疫情蔓延的加速,欧洲多国相继出台了财政措施应对市场冲击。 如,法国已决定投入约
450 亿欧元帮助企业抵抗疫情冲击,并为企业贷款提供 3000 亿欧元的“国家担保 ”; 德国放弃了连续实
现 6 年的联邦预算零赤字目标,并宣布多项提振经济举措,包括规模超过 7500 亿欧元的巨额经济纾困
计划,批准总额 120 多亿欧元、为期 4 年的基建投资,为资金链紧张的企业提供贷款等 ; 受疫情影响最为
严重的意大利,其政府债务占 GDP 比重原已达到 135%,而为应对疫情,近期又出台了 36 亿欧元的财政
刺激计划,并酝酿至少 500 亿欧元的经济援助,而这也使其成为了欧洲债务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 财政
支出的大幅扩张无疑加剧了原本就高企的欧洲债务系统性风险 ,而经济的放缓又进一步恶化了其债务
①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ld Economic Outlook—The Great Lockdown,https: / / www. imf. org / en / Publications /
WEO / Issues /2020 /04 /14 / weo-april-2020.
②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rade Set to Plunge as COVID - 19 Pandemic Upends Global Economy,https: / / www.
wto.org / english / news_e / pres20_e / pr855_e.htm.
81
理论学刊·2020 年第 4 期
的可持续性。一旦爆发债务危机,不振的经济环境不仅将降低欧盟市场对我国产品的整体需求 ,而且欧
元的快速贬值也会极大地削弱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压缩我国企业的出口利润,中欧贸易将陷入更大
的困境。
表4
欧盟及其部分国家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
欧盟
欧元区财长会议计划达成超过 5000 亿欧元规模的一揽子经济援助计划
德国
政府宣布多项举措,包括规模超 7500 亿欧元的经济纾困计划,为期 4 年且规模超
120 亿欧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困难企业贷款 ; 德国金融署计划第二季度增加 430
亿欧元的发债计划以支持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项目融资 。
法国
政府宣布投入 450 以欧元以助力国内企业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并为企业提供规模达
3000 亿欧元的国家担保。
意大利
政府已宣布出台规模达 36 亿欧元的财政刺激政策,并计划出台至少规模达 500 亿欧
元的经济援助措施。
西班牙
已出台规模达 2000 亿欧元的经济援助措施,预计占西班牙 GDP 的 20%。
数据来源: 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 四) 各种贸促进活动纷纷推迟或取消 ,部分行业贸易订单呈断崖式下跌
畅通的信息对接是开展贸易合作的前提 ,而商贸促进活动的目的就是为贸易双方提供“近距离 ”接
触的机会,通过有效洞悉市场动态,扩大贸易规模,提高贸易效率。 受疫情影响,当前中欧各类贸易展
会、洽谈会等商贸促进活动均进入停滞状态 ,这对于依靠其推广产品出口、挖掘海外客户的行业来说冲
击最为明显。很多加工型外贸企业,尤其是部分缺乏宣传营销渠道的中小企业 ,更是因为营销路径的阻
断出现出口订单断崖式下跌,甚至遭遇退单,不仅进出口业务受损,企业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从而加大
了中欧贸易未来复苏的难度。
四、新冠疫情危机下的中欧贸易纾困之策
作为百年不遇的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欧贸易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随着
欧洲疫情持续时间的增加,各类危机将不断涌现,原有的全球贸易体系将迎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面对
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国际新形势与新挑战 ,只有及时理清应对思路、完善应对策略,才能在当前困境下降
低损失甚至“化危为机”,从而为中欧贸易的持久健康发展开辟新路径 、注入新动能。
( 一) 坚定不移推进中欧抗疫合作,助力欧洲加快走出疫情困局
病毒无国籍,疫情无国界。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使全世界陷入了一个完全未知的危险境地 ,没有一
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虽然新冠疫情在中国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只要欧洲疫情仍在蔓延,中欧贸易风险
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断绝。当前,稳定中欧贸易合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呼吁和推动中欧形成疫情共同治理
的意识,以维护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保护各国人民生命健康为目标,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双多边抗疫合
作,促进欧洲产业链的正常运转与加速恢复 ,加快中欧贸易联通步伐。 一方面,中欧协同抗疫有着坚实
的合作基础与显著的互补优势。我国国内抗击疫情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拥有着成功且领先的抗疫实
践经验。欧洲抗疫情况不容乐观,不断增长的病毒感染人数使得欧洲医疗系统面临着被极度挤兑甚至
瘫痪的风险,其社会动员与国际协调能力也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为了全面提升欧洲防
疫实效、助力欧洲走出疫情困局,我国应主动向欧洲施以援手,推动中欧协同抗疫合作,在给予欧洲必要
的医疗物资与医护力量支持的同时 ,通过视频连线、云端对话以及网络发布等信息化途径,积极同欧洲
各国开展在新冠病毒肺炎诊断、治疗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分享中国抗击疫情的成果与经
82
新冠疫情下的中欧贸易变局与纾困措施
验,使欧洲不必“从零开始”,借鉴中国方案加快自身抗疫步伐 。 同时,全球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仍
处于有待探明的初级阶段,且各国均未研发出可直接抑制病毒的特效药 。 中欧应充分探索协同抗疫的
互补优势,不断加强双方疫情信息互通,尤其是在药品和疫苗研发领域的技术交流与数据分享,鼓励中
欧专家团队围绕新冠肺炎治疗技术与疫苗研发开展联合攻关 ,打破传统的“援助者—受援者 ”思维范
式,进一步构建起以平等互助为契机的中欧卫生合作新模式 ,树立起以协同求生存、以合力促发展的国
际抗疫合作新典范,从而为加快阻断欧洲疫情扩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另一方面,近年来全球民粹主义
的升温以及地区保护主义的升级致使欧洲国家的国际合作意愿和动力正处于历史低潮 ,而基于强烈的
种族优越感与狭隘的政治意图,部分欧洲政客对中国的抗疫援助仍表示质疑 ,甚至无端指责中国企图通
过“慷慨政治”引导欧洲内部分裂。面对这些无端猜忌,我们应继续保持大国定力,不被一时一事所惑,
不断释放中欧共战疫情的积极信号 ,通过各层级多方式的互致慰问、相互鼓励以及持续正面的宣介活
动,讲好中欧团结抗疫、共同发展的友好故事,传递中欧相互支持、守望相助的正能量,着力彰显在灾难
面前中欧文明合力之光辉,努力赢得欧洲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中欧抗疫
新合力,同舟共济,书写中欧贸易新篇章。
( 二) 全力以赴打通内外渠道,保障中欧商品自由流通
通达的贸易往来是稳定中欧贸易的前提条件 ,它不仅依赖高效的物流运输水平 ,也取决于便利且安
全的货物通关措施。首先,面对严重受阻的中欧跨境运输,我国应充分利用好中欧班列这一战略通道,
发挥铁路运输人员密度小、感染风险低的优势,强化中欧班列开行组织,扩大班列范围,以持续提升的开
行数量与开行质量全力承接因海运 、空运大幅萎缩所带来的货源转移 。同时,积极同欧方围绕中欧班列
合作事宜开展探讨,就中欧班列的运输信息、运输价格、运输组织、通关、安全等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与
磋商,全力消除班列运营障碍,加紧推动中欧进出口商贸物资快速流动,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的重
要阶段为中欧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畅通提供可靠且稳定的物流保障 ,以中欧班列为载体,为进一步推进中
欧经贸往来,培育中欧市场动能注入“中国信心”①。其次,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多措并举,着
力恢复中欧各渠道货运运力供给 ,通过增设全货运航班、提升船舶运输效率以及精准化“运货对接 ”机
制等方式,解决好中欧货运通达性不足的现实问题 ,进一步满足并释放中欧贸易的潜在需求。 再次,加
强中欧货物通关政策沟通协调,呼吁欧盟在确保商品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提升贸易通关便利化水
平,特别是要给予药品、医疗器械等防疫产品更多的便利化政策倾斜 ,并为市场急需商品优先开辟绿色
通道,协助欧盟弥补关键的应急物资缺口 。此外,为了杜绝不合格的抗疫产品流入欧盟社会损毁我国形
象,相关部门应在及时更新并对欧公布医疗产品官方采购名单的同时 ,强化督导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
劣医疗器械以及中间商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 ,以此避免不怀好意的外国媒体趁机抹黑中国,切实维护
“中国制造”的正面形象,在更好地发挥中国医疗物资对支持欧洲疫情防控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用好“窗
口期”、下好“先手棋”,为中国巩固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创造有利条件 。最后,开辟商务人员往来“快捷
通道”,通过畅通必要的商务和公务人员往来 ,加快恢复中欧贸易联系。中欧严格的人员入境政策虽然
有效阻隔了境外疫情的输入与扩散 ,但“一刀切”的做法无疑会对贸易活动的开展造成明显障碍 。 面对
这一现状,中欧应保持密切磋商与协调,尽早出台相关措施,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程
序,有针对性地给予双方商务、公务急需人员以通关便利,在严格遵照本地化防疫要求的基础上 ,按闭环
管理原则开展正常贸易活动,通过维持必要的商业及官方交流 ,降低人员入境管制对中欧贸易往来造成
的不利影响。
( 三) 及时全面做好欧债危机应急预案 ,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升级
面对欧债危机风险的不断上升,我国应及早部署谋划,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多种途径对意大
①
刘斌、刘颖: 《充分发挥疫情时期中欧班列的独特作用》,https: / / theory. gmw. cn /2020 - 03 /25 / content_33684773.
htm.
83
理论学刊·2020 年第 4 期
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债务高风险国家给予流动性援助及医疗资源支持的同时 ,主动做好危机下欧元区
贸易保护措施升级的战略准备。 其一,中国应利用 IMF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 IMF 间
接向高风险国家提供流动性救助 ,这样既可以分散来自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违约风险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 ,在稳定中欧贸易发展环境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维护与保障中国
的利益。其二,加大对欧盟的采购力度,特别是针对欧洲受损严重的行业加大订单倾斜,协助欧洲保住
本土就业、加快产业复苏,在提振欧洲经济发展与稳定社会秩序的同时 ,进一步强化其债务韧性、拓宽承
债空间①。其三,欧债危机的爆发将引发欧元区贸易壁垒高筑 ,而技术性壁垒将成为欧元区国家用来阻
碍中国对欧出口的主要手段。鉴于此,我国应持续优化国内创新生态,在不断加大对出口企业创新政策
落实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社会创新资源集聚,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大力支持我国对欧出口企业向高
技术、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骨干生产企业 ,通过突破欧洲技
术牵制,全面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其四,我国应主动调整对欧盟市场布局,引导企业加大对中东欧
市场的开拓力度,着力挖掘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 ,借助市场多元化对冲贸易风险,以新兴市场
的贸易增长平衡传统欧盟市场贸易份额的下滑 。其五,我国应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着力构建扩大
国内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基础上 ,注重对于疫情防控中所催生的新型消费与升级消费的培育壮大 ,加快
国内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的回补 ,从市场供给、消费网络、消费升级、消费能力、消费生态等全方位入手,
促进国内消费扩容提质,加速市场需求释放。同时,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全力培育新产品
新业态新模式为支撑,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内消费环境,努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在外需不畅的情况下,降
低国际市场不振对于国内经济的冲击 。
( 四) 集中力量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开辟中欧贸易发展新空间
贸易开展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是突破疫情封锁的有效途径 ,通过将贸易展示、洽谈、签约等环节的线
上迁移,不仅可以最小化人员出入境障碍 ,而且也实现了贸易信息的高效交换,从而在突破了中欧时空
限制的基础上,以更低的成本为双方的贸易往来创造更多机会 。基于疫情压力,中欧贸易的数字化转型
迎来了发展机遇期。首先,我国应借此时机,加大跨境电商平台的建设与宣传力度,通过减免企业会员
费、宣传费等平台增值费用以及适当推延或者减免数字贸易企业应交税款等方式 ,鼓励并引导对欧出口
企业开展线上业务,助力企业在贸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现轻装前行 ,运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对欧出口企
业传统贸易模式,全面加速中欧供需对接。其次,我国贸促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面向欧盟市场的“线上
展会”“线上展览”等形式多样的贸易推广活动,力争为参展企业打造多元化且持久的展示交流平台 ,最
大限度地降低线下商贸促进活动取消所带来的订单流失 。再次,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正处于完善阶段 ,
我国应未雨绸缪,积极开展同欧盟在相关规则问题上的讨论 ,主动参与国际组织对于相关议题的磋商,
在充分考虑欧方立场的同时,努力推动构建起符合我国利益的数字贸易规则体系 ,从而为中欧数字贸易
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 。最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技术是促进贸易数字
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应支持并鼓励相关科技企业加快对相关数字技术的攻关突破 ,不断提升贸易
数字化转型的安全性、效率以及用户体验,为促进中欧数字贸易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同时,我国
也应着力弥补数字贸易人才缺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加大对国际顶尖人才
引进力度,
全方位强化数字贸易人才队伍建设,
从而为开启中欧数字贸易新时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 赵丽娜]
①
84
李晓喻: 《专家: 疫情不改中欧经贸关系韧性》,http: / / www.chinanews.com / cj /2020 /04-11 /9153819.shtml.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