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5A15 Tsang Hoi Lam

[All In One] DSE 中文範文 筆記

advertisement
〈論仁論孝論君子〉
論仁
行仁的綱目
綱領
條目
克己復禮為仁
克制自己的私欲,
使言語行為都合乎禮。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不合禮的事就不看、不聽、不說、不做。
仁者的品德
堅持仁德
不論時間的長短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吃一頓飯那麼短的時間也
不離棄仁德。
生活處境
面對生死的抉擇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
以成仁。
不因貪生而損害仁德,只會犧牲自
己的生命來成全仁德。
不論生活的順逆
不論所得的利益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即使倉卒、匆忙或困頓流
仁者實行仁德就安心;知者知道實
離,也必定會堅持仁德。
行仁德有好處,於是實行仁德。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能夠長期處身窮困 或安樂的環境中。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
面對富貴,不用不正當的手法去獲得它:面
對貧賤,不用不正當
的手法去擺脫它。
論孝
子女善事父母
原則
①無違。
②生,事之以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子女侍奉父母,無論父母生
前和死後,都要合乎禮節。
態度
關愛
①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
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②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
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女要用尊敬的態度來奉養父母,
用委婉的態度來規勸父母。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女要時刻記住父母的年歲,
一方面為父母長壽而高興,
另一方面為父母年老而恐懼。
論君子
君子的品德
自省
處事
原則
①君子不憂不懼。
②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③君子坦蕩蕩。
④過則勿憚改。
自我反省而問心無愧,
所以不憂不懼;
心境坦誠寬廣。有了過錯,
就不要害怕改正。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
成全別人做好事,
不助長別人做壞事。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
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做事以合義為原則,
按禮節來實行它,
用謙遜的語言說出它,
以誠實的態度來完成它。
態度
君子不重則不威;
學則不固。主忠信。
莊重而有威嚴,
所學穩固,
做事以忠誠和信實為主。
關愛
責己
言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女要時刻記住父母的年歲,
一方面為父母長壽而高興,
另一方面為父母年老而恐懼。
君子病無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只擔憂自己沒有才能,
不擔憂別人不知道自己有才能。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做到言行一致,
認為自己所說的話超過實
際的行動是可恥的。
交友
無友不如己者。
不結交那些德行比
不上自己的人。
君子與小人的分別
心境
處事態度
責任感
君子
小人
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
坦誠寬廣
經常憂愁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
成全別人做的好事,
不助長別人做壞事。
小人反是。
正好相反
君子求諸己。
小人求諸人
要求自己。
要求別人。
修辭手法
疊字
反問
對比
對偶
排比
君子坦蕩蕩,小人
長戚戚。
① 君子去仁,惡乎
成名?
② 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
③ 不敬,何以別乎!
④ 內省不疚,夫何
憂何懼?
① 君子坦蕩蕩,小
人長戚戚。
(對比君子和小人
的心境)
②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小人
反是。
(對比君子和小人
的處事態度)
③ 君子求諸己,小
人求諸人。
(對比君子和小人
的責任感)
① 仁者安仁,知者
利仁。
② 富與貴,是人之
所欲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處也。貧
與賤,是人之所惡
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③ 無求生以害人,
有殺身以成仁。
④ 一則以喜,一則
以悲。
① 非禮勿視,非禮
勿聽,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
② 禮以行之,孫以
出之,信以成之。
〈孟子•魚我所欲也〉
內容大要
主旨
借魚與熊掌的取捨,說明生與義之取捨,
由此論證視仁義比生命重要是出於人的本心,並指出不失本心與喪失本心的分別。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以魚與熊掌比喻生與義,
指出應該捨生取義。
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人認為義比
生命重要、不義比死討厭,因
此即使有方法可以讓人求得生
存、躲避禍患,也不能使用。
由此可見人人皆有捨生取義之
心,而非賢者獨有。
第三部分
以「行道之人」和「乞人」的
事例,論證人人皆有禮義之心。
之後再以不辨禮義而接受萬鍾
/高官厚祿的事例,論證 人因
受物欲虛榮的誘惑,見利忘義,
失去本性/本心。
寫作手法
比論證喻
正反論證
對比論證
生與義之間的取捨是抽象
的道理,且非人人都會經
歷得到,作者以魚與熊掌
的取捨來作比喻,把道理
說得深入淺出。
①正面論述:有比生命更為人渴
求的,那就是義。
① 「一簞食,一豆羹」,對於「行道之人」和「乞人」來說
是性命攸關的,但為了堅守禮義原則,他們甘願捨棄生命。
反觀有些人為了獲得萬鍾的俸祿而「不辨禮義」,以求得
②反面論述:有比死亡更為人厭
到「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等
惡的,那就是不義。
物質享受和虛榮。前者的捨生取義跟後者的見利忘義,形
🡺 可見人人都有捨生取義的心。
成了強烈的對比。
② 文中論證了一些人「失其本心」時,寫他們「鄉為」、
「今為」的分辨,營造反差。
修辭手法
對偶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反問
排比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②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
我而為之,是亦不可已乎?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
而為之。
〈荀子•勸學〉
內容大要
主旨
論述學習的意義、效用、方法和態度,闡明學習的重要性。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確立中心論點:「學
不可以已」,即學習
是不可以停止的。論
述學習的意義,學習
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舉出四種日常生活的
實例作論據,提出
「君子生非異也,善
假於物也」的結論,
即君子有所成就,乃
憑藉後天學習與客觀
環境之助。
論述學習的方法在於
累積,學習態度必須
鍥而不捨和專注。
〈韓愈•師說〉
內容大要
主旨
藉著撰寫文章贈給弟子李蟠,
批評中唐時期士大夫恥於從師求學的歪風,
宣揚從師的必要。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論證從師而學
的必要。
指出擇師的原
則在於該位老
師是否掌握
「道」。
批評時人及士
大夫不從師的
愚昧。
以孔子為例,
重申擇師原則
在於師是有
「道」。
讚許李蟠雖學
有成而能抗衡
時代歪風,仍
然從師。
第1段
第2段
第3-5段
第6段
第7段
〈蘇洵•六國論〉
內容大要
主旨
評價六國對秦的政策,探究六國被滅的原因,
以此告誡北宋執政者不可繼續採取向遼和西夏輸幣求和的政策。
第一部分
第1段
第二部分
第2段
第三部分
第3-4段
第四部分
第5段
提出中心論點: 就分論點「賂秦
就分論點「不賂 總結六國敗亡的
「六國破滅,弊 而力虧,破滅之
者以賂者喪,蓋 經驗教訓,並由
在賂秦」。
道也」提出論據。 失強援,不能獨 評古過渡至諷今。
完」提出論據,
並提出六國抗秦
之法。
第五部分
第6段
點明借古諷今的
題旨,勸喻北宋
執政者當以六國
敗亡為鑒,不要
重蹈覆轍。
寫作手法
開門見山
本文下筆即以「六國破
滅非兵不利、戰不善,
弊在賂秦」,確立本文
中心論點。
善用例證
借古諷今
本文巧用不同的例證,例如
借六國賂秦而亡的故事諷
「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
諭北宋統治者應以歷史為
勝」的史例;「以地事秦,
鑑,不應年年向外族進貢,
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
採屈辱退讓的政策,免重
滅」的語例,使人易於明白,
蹈覆轍。
加強說服力。
感情強烈
「嗚呼」表現感慨和婉惜。
「悲夫」表現沉痛。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表現語重心長。
修辭手法
明引
設問
對偶
誇張
對比
古人云﹕「以地事秦,
猶抱薪救火;薪不盡,
火不滅。」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
五國遷滅,何哉?與
嬴而不助五國也。
暴霜露,斬荊棘
諸侯之地有限,暴秦
之欲無厭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斬荊棘,以有尺寸之
地。
以秦所得的土地 與諸
侯所失去的土地作對
比。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
之謀臣;以事秦之心,
禮天下之奇才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
十城,然後得一夕安
寢。
以賂秦國家先祖創業
的艱辛 與 子孫輕易割
地賂秦作對比。
以諸侯割城數量之多
與換取安寧時日之短
作對比。
以諸侯土地有限 與 暴
秦欲望無窮作對比。
以諸侯事秦之心 與 強
秦侵吞諸侯之心作對
比。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內容大要
主旨
記敍廉頗和藺相如二人的事迹,
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事,
表現廉頗、藺相如的特質及對歷史發展的影響。
完璧歸趙
起因
經過
第2-4段
第5-10段
秦王希望得到趙國的和氏
璧,提出以十五座城池交
換,藺相如為這件事代表
趙國出使秦國。
藺相如把和氏璧送到秦王手上,但從秦王的態度知道秦王沒
有誠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換,便藉詞指給秦王看璧上有瑕疵以
取回玉璧,再暗中派人把玉璧送回趙國,並表示任憑秦王處
置。藺相如不畏死的態度折服了秦王,於是讓他返回趙國。
結果
第11-12段
藺相如獲委任為上大夫,
趙國保存了和氏璧。
內容大要
澠池之會
起因
第 14 段
秦王邀約趙王於澠池會盟
以示友好。趙王初時猶豫,
但最終因藺相如和廉頗力
勸而赴會。
經過
結果
第15-16段
第 17 段
秦王請趙王奏瑟,並命令秦國御史記下秦王命令趙王奏瑟,
意欲羞辱趙王。藺相如於是脅迫秦王擊缻唱歌,然後命趙國
御史記下「秦王為趙王擊缻」。後來,秦國群臣要求趙王以
十五座城池為祝秦王長壽的賀禮,藺相如也馬上回應,要求
以秦國的首都咸陽作為祝趙王長壽的賀禮。
藺相如立下大功,
獲任命為上卿。
負荊請罪
起因
第 18 段
廉頗不甘屈居藺相如之下,
揚言要羞辱他。藺相如因
而避開廉頗。
經過
結果
第19-20段
第 21 段
藺相如的舍人打算離去。藺相如阻止他們,並說明自己忍讓
是因為「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廉頗知道後,向藺相
如謝罪。
廉頗和藺相如成為生死之
交。
〈諸葛亮•出師表〉
內容大要
主旨
勸諫後主虛懷納諫、賞罰分明、選任賢能、親賢遠佞;
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出師的目的和為國盡忠的心志。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1段
從蜀漢的危急情勢談起,後
勸諫後主虛懷納諫,發揚先
帝遺德,繼承先帝遺志。
第2至5段
先勸諫後主必須處事公正,
重視法治,然後向後主推薦
文臣武將輔政,最後 借前
漢興、後漢衰的史例勸諫後
主必須親賢遠佞。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敘述自己的身世和抱負,表
明自己盡忠為國的心志和出
師北伐的目的。
重申君臣的職責,流露自己
臨行的激動心情,以顯為國
盡忠的心志。
第6段
第7段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內容大要
主旨
通過記敍發現和遊覽西山的經過,以及在西山宴遊的樂趣,
並描述山勢的奇特,藉此暗喻自己浩然的高尚人格。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記述遊西山前的心境
和遊山玩水的情形。
記述發現西山及準備登山的經過。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記述遊西山的經過、
所見景色及感受 。
第4段
記述在西山宴飲的經過及感受,
以及創作本文的原因和時間。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體裁
詞牌
詞題
類別
句式特點
押韻
念奴嬌
赤壁懷古
雙調(兩段)
長調(一百字)
長短不齊
物、壁、雪、傑;
發、滅、髮、月
內容大要
上片
下片
抒寫身臨赤壁而對歷史事件產生的感慨,
並描寫赤壁的景色。
描寫周瑜的形象,感慨自己功業未成,
年華已老,並以人間如夢來自我開解。
〈李清照•聲聲慢•秋情〉
體裁
詞牌
詞題
類別
句式特點
押韻
聲聲慢
秋情
雙調(兩段)
長調(九十七字)
長短不齊
覓、戚、息、急、識;
積、摘、黑、滴、得
內容大要
上片
下片
總寫作者的心情,
描寫氣候環境,
抒發無限愁緒。
描寫庭園景色,
抒發孤獨的愁懷。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體裁
詞牌
詞題
類別
句式特點
押韻
青玉案
元夕
雙調(兩段)
中調(六十七字)
長短不齊
樹、雨、路、舞;縷、
去、度、處
內容大要
主旨
作者通過記敘在元夕夜熱鬧景象,以及尋找嚮慕的人的經過,
表達自己不隨波逐流、趨炎附勢、自甘寂寞的情操。
上片
下片
寫元夕花燈處處、煙火滿天、
歌舞喧鬧的熱鬧景象。
寫燈火闌珊的地方,
偶然發現意中人的情景。
〈王維•山居秋暝〉
體裁
五言律詩
韻腳
字數
句數
平仄
對偶
秋、流、舟、留。
每句五字
全詩八句
有黏對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內容大要
首聯(起)
交代詩歌的背景:
點出地點(空山)、
時間(晚來、秋)、
氣候。
頷聯(承)
承接上聯,進一步描
寫山居大自然的景物。
頸聯(轉)
尾聯(合)
轉而描寫山居中人事
的活動。
觸景生情,抒發作者
的留戀山居生活、不
理世事的感想。
〈李白•月下獨酌〉
體裁
五言古詩
韻腳
字數
句數
平仄
對偶
親、人、身、春;
亂、散、漢。
每句五字
全詩十四句
有黏對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內容大要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9-12句
第13-14句
記敍作者在花間獨自飲酒,
邀請明月與影子共飲,
氣氛由冷清變為熱鬧。
記敍作者不理月與影的無情,
暫時與它們為伴,
趁春暖花開及時行樂
記敍作者在花間月下既歌且舞,
月亮與影子好像與他同歡。
並表達這快樂只是短暫,
一切待醉後便會消失。
表達與月、影永遠結遊,
相約在天上仙境會面的心願。
第1-4句
第5-8句
第四部分
〈杜甫•登樓〉
體裁
七言律詩
韻腳
句數
平仄
字數
對偶
心、臨、今、
侵、吟。
全詩:八句
有黏對
每句:七字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內容大要
首聯(起)
頷聯(承)
頸聯(轉)
尾聯(合)
點題:交代登臨 承接上聯,進一 從眼前之景轉而
由遠觀收束到眼
的背景──時間、 步描寫登樓遠望 寫對國家的憂思。 前,總結全詩,
季節、地點,以
所見的景色。
抒發作者對君主
及登臨時作者的
昏庸自己不受重
心情和身分。
用的無奈。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