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by 4B18 黃洛瑤 WONG LOK YIU

chin03

advertisement
<六國論>
一、
二、
作者:蘇洵,北宋散文家,著作以史論及_______聞名。
寫作背景:
蘇洵生當北宋真宗、仁宗兩朝,目睹朝廷為求苟安,每年向西夏及遼
獻大量物資、歲幣以求和。他於是論述六國之滅亡在於賂秦,企圖
___________,批評北宋朝廷的妥協政策,諷刺朝廷不要重蹈六國覆轍。
三、 內容大要:
第一層次(第一段):開宗明義提出六國滅亡與本身條件無關,弊在賂秦。
(____________)
1. 賄賂者因______________,自取滅亡。
2. 不賄賂者因______________,變得勢孤力弱,無法獨自抗秦,同樣難逃
滅亡命運。
第二層次(第二段):論證賂秦之害。(*遊說技巧*)
1. 對比說明:比較賂秦所失之土地遠___於與戰敗所失之地,秦受賄所得
之地遠____於戰勝所得之地;揭示了諸侯割地求和只會________自己的
力量而__________強秦的勢力,最後難免自取滅亡。 (
)
2. 指責諸侯為貪圖苟安,輕易將祖業予人,不念先祖創業困難,有違孝道。
(
)
3. ________諸侯之地有限而強秦的欲望無窮,不斷賂秦,只能得到
___________;而且更有如__________,只會激發強秦的野心。
(
及
)
第三層次 (第三段):論證____、_____、______這些不賂秦的國家「因賂
者喪」及其個別自救之法。
甲、 三國滅亡原因:
1. 齊亡主因:_____________而不協助他國,待五國滅亡後亦不能倖存。
2. 燕亡主因:燕太子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敗,加速秦對燕的侵
略,招致亡國。
3. 趙亡主因:趙王錯信讒言,誅殺良將________,終戰敗而亡。
乙、
六國個別自救之法:
1. _____、_____、_____:不割地求和。
2. 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層次 (第四段):論述六國應付強秦之法:
1. 把割讓給秦的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討好秦國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聯合各國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要被秦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層次 (第五段) :諷諭北宋不要重蹈六國覆轍。(
)
1. 六國與秦同為諸侯, 而勢力弱於秦國,仍有
。
2. 北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遼、夏只是______________,北宋
若重蹈六國覆轍,那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主旨:
本文旨在論述戰國時六國的滅亡,在於賂秦者割地以求苟安,不賂秦
者卻因力弱勢孤而亡。作者以史論方式,_______________,批評北宋朝
廷不應_______________,攝服於外族的積威,對外族妥協、退讓,反應
_________________,同心守地抗敵,不應重蹈六國之覆轍。
五、
文體:議論文
六、 寫作手法:
1. _______________的議論手法:開門見山地直接說出論點,既清晰又明
確,收先入為主之效,令讀者印象深刻。
2. _______________:借六國因賂秦而亡的史實,諷刺_______________
要對______和______採取積極對抗的態度,不要重蹈六國覆轍。
因為作者當時為________,而針對君主發言,必須____________,才不
致因直言惹禍。
3. 利用對比來說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事實為證的論證手法 (史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 以理論為證的論證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以假設為證的論證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引用語例說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修辭技巧:
1. 借代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明喻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對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設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