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1.1 概述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人体每日须分解一定量的组织蛋白质,并以含氮终 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同时,须从食物中摄取一定 量的蛋白质,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之需。由于食物 中的含氮物主要是蛋白质,故可用氮的摄入量来代 表蛋白质的摄入量。 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中,故每日 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也维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动态 平衡就称为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氮平衡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氮总平衡:每日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大致相等, 表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与分解量大致相等,称为 氮总平衡。此种情况见于[正常成人]。 2.氮正平衡:每日摄入氮量大于排出氮量,表明体 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大于分解量,称为氮正平衡。此 种情况见于[儿童、孕妇、病后恢复期]。 3.氮负平衡:每日摄入氮量小于排出氮量,表明体 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称为氮负平衡。此 种情况见于[消耗性疾病患者(结核、肿瘤),饥饿 者]。 一般来说,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对于人类来说, 又分为三种: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1)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自己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共 有八种: 赖氨酸(Lys) 苏氨酸(Thr) 色氨酸(Trp) 苯丙氨酸(Phe) 蛋氨酸(Met) 亮氨酸(Leu) 异亮氨酸(Ile) 缬氨酸(Val) 强化记忆法: Met 假 本 Trp Lys 设 书 Val 来 Ile Leu 借 Phe 一 Thr 两 (2)人体合成精氨酸、组氨酸的能力不足于满足自身的需要, 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一部分,人们称之为半必需氨基酸。 1.2 蛋白质的代谢 (一)胃中的消化: 胃蛋白酶水解食物蛋白质为多肽、寡肽及少量氨基酸。 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 胃酸 胃蛋白酶 蛋白质 胨、多肽、少量氨基酸 胃蛋白酶只可水解芳香族氨基酸、甲硫氨酸、亮氨酸的C端氨基酸 Phe Tyr Trp Met Leu 1.2 蛋白质的代谢 (二)肠中的消化(肠液、胰液中) 蛋白酶(有活性) 胰腺细胞分泌到小肠中蛋白酶原 肠激酶或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碱性氨基酸(Lys Arg)羧基侧 胰凝乳蛋白酶 芳香族氨基酸羧基端肽键 弹性蛋白酶 蛋白质 氨基酸 + 寡肽 Ala Ser Thr羧基端肽键 酶原激活 胰蛋白酶原 肠激酶 胰蛋白酶(有活性)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原 羧基肽酶原A及B 氨基肽酶 H2N CH R1 C 羧基肽酶A及B 内肽酶 O 羧基肽酶 O NH CH R2 NH CH R3 C 弹性蛋白酶 O NH CH R4 C O NH CH R5 C NH CH R6 COOH 1.2 蛋白质的代谢 (二)肠黏膜细胞的消化: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多种) 蛋白质 氨基酸 + 寡肽 1/3 2/3 二肽酶 寡肽 寡肽 寡肽 二肽 氨基肽酶 氨基肽酶 氨基肽酶 氨基酸 氨基酸的吸收 主要在小肠的黏膜细胞进行,是一种主动耗能转运过 程,需由特殊载体蛋白携带。转运氨基酸进入细胞时, 同时转运入Na+。 载体蛋白 氨基酸 二肽 三肽 寡肽 氨基酸 二肽 三肽 寡肽 Na+ Na+ 钠泵 肠腔 细胞质(肠粘膜细胞) 氨基酸的吸收 除此之外,也可经γ-谷氨酰循环进行。需由γ-谷氨酰 基转移酶催化,利用GSH,合成γ-谷氨酰氨基酸进行 转运。消耗的GSH可重新再合成。 氧化脯氨酸酶 氧化脯氨酸 谷氨酰环化转移酶 氨基酸 二肽 三肽 寡肽 谷氨酸 ATP ADP 氨基酸 谷氨酰氨基酸 肽酶 半胱氨酰甘氨酸 ATP 半胱氨酸 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ADP r-谷氨酰氨转移酶 谷胱苷肽 甘氨酸 + 谷氨酰半胱氨酸 谷胱苷肽合成酶 氨基酸的转化 糖 脂肪 磷酸丙糖 甘油 脂肪酸 PEP Ala Cys Gly Ser Thr Trp 丙酮酸 Ile Leu Trp ÒÒõ£-CoA 草酰乙酸 Asp Asn Phe Tyr ÒÒõ£ÒÒõ£-CoA 柠檬酸 TCA cycle α-酮戊二酸 Leu Lys Phe Tyr Trp Glu 延胡索酸 Arg Gln His Pro çúçêõ£-CoA Ile Met Ser Thr Val 酮体 蛋白质在肠中的腐败 主要在大肠中进行,是细菌对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的 分解作用。 腐败分解作用包括:水解、氧化、还原、脱羧、脱氨、 脱巯基等反应。 产生有毒物质:胺类(腐胺、尸胺),酚类,吲哚类, 氨及硫化氢、脂肪酸、甲烷、维生素等。 这些有毒物质被吸收后,由肝脏进行解毒。 蛋白质在肠中的腐败物的解毒作用 糖 脂肪 蛋白质 代谢产物 代谢产物大部分有毒 随粪便排出体外 排出体外 肝脏 解毒 氧化解毒 结合无毒物质解毒 血液循环 1.3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脯氨酸和羟基脯氨酸 不参与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特殊分解代谢 → 特殊侧链的分解代 分解R链 谢 氨基酸的 (19种) 分解代谢 脱羧基作用 脱 脱氨基作用 CO2 + 胺 一般分解代谢 脱氨 羧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脱氨基,即:氧化脱氨基, 非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腺嘌呤核苷酸 循环)。 (一)氧化脱氨基: 反应过程包括脱氢和水解两步。 OH- R—CH—COOH │ NH3+ pH < pI 氨基酸氧化酶 R—CH—COO- H+ │ NH3+ OHH+ OH- R—CH—COOH R—CH—COO│ │ + NH NH 32 H+ pH pH < pI> pI亚氨基酸 pH = pI 氨基酸氧化酶 H2O +NH3 α-酮酸 R— 氨基酸的氧化脱氨基反应主要由: 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 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 L- 谷 氨 酸 脱 氢 酶 (L-glutamate dehydrogenase) (1) 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 是一种需氧脱 氢酶,以FAD或FMN为辅基,脱下的 氢原子交给O2 ,生成H2O2 ,H2O2再在过氧化氢酶 催化下,生成水和CO2 该酶活性不高,只在少数几个器官中发现,因此作用 不大。 (2) D-氨基酸氧化酶 只氧化体内的D-型氨基酸,对L型氨基酸不起作用,而体内的主 要氨基酸为L构型。故,其作用也不很重要。 (3)L-谷氨酸脱氢酶 特异性很强,只催化L-谷氨酸,对其他氨基酸无作用 H2N COOH COOH C C H CH2 CH2 COOH L-¹È°±Ëá + NAD+ + H2O NADP+ L-¹È°±ËáÍÑÇâø O CH2 + NADH + H+ + NH3 CH2 NADPH COOH ¦Á-ͪ Îì ¶þËá TCA P355 (二)非氧化脱胺基作用(微生物) 包括还原脱氨基、脱水脱氨基、脱硫化氢脱氨基和水解脱氨基 4 种不同方式。 (1)还原脱氨基 在某些微生物中的氢化酶催化下,使氨基酸 还原生成相应的脂肪酸和氨。 COOH H2N C H R L-°±»ùËá COOH + H2 Ç⻯ø CH2 R Ö¬·¾Ëá + NH3 (2)脱水脱氨基 L–丝氨酸或L-苏氨酸 脱水酶催化此反应, 生成丙酮酸和氨(含有羟基的氨基酸) (3)脱硫化氢脱氨基 在脱硫化氢酶的催化下,半胱氨酸发 生与上述丝氨酸的脱水脱氨基作用类似的反应,生成丙酮 酸和氨(含有硫的氨基酸)。 (4)水解脱氨基 在氨基酸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氨基酸发生水 解脱氨基作用,生成羟基酸和氨。 (三)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由转氨酶(transaminase)催化,将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酮基的位置上,生成相应 的α-氨基酸,而原来的α-氨基酸则转变为相应的α-酮 酸。 转氨酶(transaminase)以磷酸吡哆醛(胺)为辅酶。 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可以在各种氨基酸 与α-酮酸之间普遍进行。除Gly,Lys,Thr,Pro 外,均可参加转氨基作用。 各种氨基酸都有各自的转氨酶 较为重要的转氨酶有: ⑴ 谷 氨 酸 丙 氨 基 转 移 酶 ( alanine transaminase,ALT),又称为谷丙转氨酶(GPT)。催 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移换反应,为可逆 反应。该酶在肝脏中活性较高,在肝脏疾病时,可引 起血清中ALT活性明显升高。 谷丙转氨酶 GPT ⑵ 天 冬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又称为谷草转氨酶(GOT)。催 化天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移换反应,为可 逆反应。该酶在心肌中活性较高,故在心肌疾患时, 血清中AST活性明显升高。 (四)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从而使氨基酸 脱去氨基并氧化为α-酮酸(α-ketoacid)的过程,称为联 合脱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可在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是体内主 要的脱氨基的方式。 氨基酸 α-酮戊二酸 各种转氨酶 α-酮酸 谷氨酸 + NH3 + NADH + H L-谷氨酸脱氢酶 + H2O + NAD 实验证明:联合脱氨基作用是生物体主要的脱氨基方式 (五)腺嘌呤核苷酸循环(purine nucleotidecycle,PNC) 这是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的一种特殊的联合脱 氨基作用方式,原因是以上器官中L-谷氨酸脱氢 酶的活性很低。 在骨骼肌和心肌中,由于L-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 较低,而腺苷酸脱氨酶(adenylate deaminase)的活 性较高,故采用此方式进行脱氨基。 腺苷酸脱氨酶(adenylate deaminase)可催化AMP脱氨 基而生成IMP(次黄嘌呤),此反应与转氨基反应 相联系,即构成腺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脱氨基作用。 IMP GOT AMP 氨基酸代谢综述 组织蛋白质 食物蛋白质 合成 消化吸收 分解 氨基酸代谢库 脱羧基作用 (metabolic pool) 合成 胺类 CO2 脱氨基作用 其他含氮化合物 (purine,pyrimide) α- 酮酸 NH3 尿素 转变 糖 氧化供能 酮体 α-酮酸的代谢 (一)再氨基化为氨基酸(转氨酶 联合脱氨基逆转) (二)转变为糖或脂: 1.生糖氨基酸(转变成糖代谢的中间物质)。 2.生酮氨基酸(转变成酮体)Leu 3.生糖兼生酮氨基酸:Phe,Tyr,Ile,Lys,Trp (三)氧化供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供能 如: 丙酮酸 Ala 草酰乙酸 a-酮戊二酸 Asp Glu 氨基酸转变成糖类及脂类 糖 脂肪 磷酸丙糖 甘油 脂肪酸 PEP Ala Cys Gly Ser Thr Trp 丙酮酸 Ile Leu Trp ÒÒõ£-CoA 草酰乙酸 Asp Asn Phe Tyr ÒÒõ£ÒÒõ£-CoA 柠檬酸 TCA cycle α-酮戊二酸 Leu Lys Phe Tyr Trp Glu 延胡索酸 Arg Gln His Pro çúçêõ£-CoA Ile Met Ser Thr Val 酮体 氧化供能 糖 脂肪 磷酸丙糖 甘油 脂肪酸 PEP Ala Cys Gly Ser Thr Trp 丙酮酸 Ile Leu Trp ÒÒõ£-CoA 草酰乙酸 Asp Asn Phe Tyr ÒÒõ£ÒÒõ£-CoA Leu Lys Phe Tyr Trp 柠檬酸 TCA cycle CO2 α-酮戊二酸 Glu 延胡索酸 çúçêõ£-CoA Ile Met Ser Thr Val CO2 Arg Gln His Pro 酮体 1.4 氨的代谢 一、血氨的来源与去路 肠道吸收 氨基酸脱氨 酰胺水解 其他含氮物分解 血氨 合成尿素 合成氨基酸 合成酰胺 合成其他含氮物 直接排出 氨对机体是有毒的 一般浓度:<0.6μmol/L 运输形式:丙氨酸、谷氨酰胺 二、氨(ammonia)在血中的转运 ( 一 ) 丙 氨 酸 - 葡 萄 糖 循 环 (alanine-glucose cycle): 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 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再脱氨基,生成的丙酮酸 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 新分解产生丙酮酸,通过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即可将 肌肉中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肝脏进行处理。这一循 环反应过程就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肝 liver 葡萄糖 G 血液 blood G 骨骼肌 muscle G 葡萄糖 糖酵解 糖异生作用 丙酮酸 NH3 pyruvate pyruvate 丙酮酸 NH3 联合脱氨基作用 analine 丙氨酸 analine 血液循环 alanine 氨基酸的氨 丙氨酸 净结果:骨骼肌中的氨转运到了肝脏中,进行解毒 (二)谷氨酰胺(glutamine)的运氨作用 肝外组织,如脑、骨骼肌、心肌在谷氨酰胺合成酶 (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催化下,合成 谷氨酰胺,以谷氨酰胺的形式将氨基经血液循环带到 肝脏,再由谷氨酰胺酶将其分解,产生的氨即可用于 合成尿素。因此,谷氨酰胺对氨具有运输、贮存和解 毒作用。 三、鸟氨酸循环与尿素的合成 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路是用于合成无毒的尿素。 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是肝脏,但在肾及脑中也可少量 合成。 尿素合成是经称为鸟氨酸循环的反应过程来完成的。 催化这些反应的酶存在于【胞液和线粒体】中。 限速酶 鸟氨酸循环(ornithine cycle)的 主要反应 1.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 此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由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Ⅰ(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 -Ⅰ ,CPS-Ⅰ)催 化,该酶需N-乙酰谷氨酸(AGA)作为变构激活剂, 反应不可逆。 2.瓜氨酸的合成: 在线粒体内进行,由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ornithine carbamoyl trans-ferase,OCT)催化 (该酶需生物素作辅基),将氨基甲酰基转移到鸟 氨酸的γ-氨基上,生成瓜氨酸。 4个-CH2- 3.精氨酸代琥珀酸的合成 转运至胞液的瓜氨酸在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催化下,消耗能量合成 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 的关键酶。 4.精氨酸代琥珀酸的裂解 在 胞 液 中 由 精 氨 酸 代 琥 珀 酸 裂 解 酶 (argininosuccinate lyase)催化,将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 生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 5.精氨酸的水解 在胞液中由精氨酸酶的催化,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 (urea)和鸟氨酸(ornithine)。鸟氨酸可再转运入 线粒体继续进行循环反应。 鸟氨酸循环的要点 尿素生成的要点 – 亚细胞定位:合成主要在肝脏的线粒体和胞液中 进行; – 限速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 、精氨酸代琥珀 酸合成酶 – 耗能过程:4ATP/urea – N与 C的来源:氨基酸脱下的氨基和CO2 – 尿素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一个来源于NH3,一 个来源于天冬氨酸。 2NH3+CO2+3ATP+3H2O O || NH2-C-NH2 +2ADP +AMP+4Pi 尿素合成的调节 乙酰CoA AGA N-乙酰谷氨酸 谷氨酸 激活 O H2N C NH3 + CO2 + 2ATP + H2O NH2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Orn H2O 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 激活 ÑÓºú Ë÷Ëá ¾«°±Ëáø Arg O Orn C O P ת °±»ù¼×õ£Ã¸ ¾«°±çúçê Ëá Æ»¹û Ëá £¨ СÑ-»· £© ¾«°±çúçê Ëá ºÏ ³Éø °±»ùËá H2N £¨ ÄòËØÑ-»· £© Áѽâø ²Ýõ£ÒÒËá 2ADP + PPi Asp ¦Á-ͪ Ëá Cit Pi Cit £¨ ϸ °û Òº£© £¨ Ïß Á£Ìå £© P356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由氨基酸脱羧酶(decarboxyase)催化,辅酶为磷 酸吡哆醛,产物为CO2和胺。 所产生的胺可由胺氧化酶氧化为醛、酸,酸可由尿液 排出,也可再氧化为CO2和水。 (一)γ-氨基丁酸的生成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是 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由L-谷氨酸脱羧而产生。 反应由L-谷氨酸脱羧酶催化,在脑及肾中活性很高。 (二)5-羟色胺的生成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也是一种重 要的神经递质,且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 5-羟色胺的合成原料是色氨酸(tryptophan)。 色氨酸在脑中首先由色氨酸羟化酶作用,生成5-羟色氨 酸,然后再由5-羟色氨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5-羟色 胺。 (三)组胺的生成 组胺(histamine)由组氨酸脱羧产生,具有促进平滑肌 收缩,促进胃酸分泌和强烈的舒血管作用。 组胺的释放与过敏反应和应激反应有关。 His 组胺 (四)多胺的生成 精 脒 (spermidine) 和 精 胺 (spermine) 均 属 于 多 胺 (polyamines),它们与细胞生长繁殖的调节有关。 多胺合成的原料为鸟氨酸,关键酶是鸟氨酸脱羧酶 (ornithine decarboxylase)。 丁二胺 一碳单位的代谢 (一)一碳单位的定义和化学结构 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是指只含一个碳原子 的有机基团,这些基团通常由其载体携带参加代谢反应。 常见的一碳单位有: 甲基(-CH3) 亚甲基或甲烯基(-CH2-) 次甲基或甲炔基(=CH-) 甲酰基(-CHO) 亚氨甲基(-CH=NH) 羟甲基(-CH2OH)等 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通常由其载体携带, 常见的载体有四氢叶酸(FH4)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 酸,有时也可为VitB12。 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 常见的一碳单位的四氢叶酸衍生物有: 1.N10-甲酰四氢叶酸(N10-CHO FH4)。 2.N5-亚氨甲基四氢叶酸(N5-CH=NH FH4)。 3 . N5,N10- 亚 甲 基 四 氢 叶 酸 ( N5,N10-CH2FH4)。 4 . N5,N10- 次 甲 基 四 氢 叶 酸 ( N5,N10=CH- FH4)。 5.N5-甲基四氢叶酸(N5-CH3 FH4)。 对氨基苯甲酸 碟呤 Glu ① N H N OH ⑩ ⑤ -CH2-NH-R N H H2NN 2-氨基-4-羟基-6-甲基-5,6,7,8-四氢蝶呤啶的结构 (二)一碳单位的产生和互变 NH3 FH4 NADPH NADP+ NADPH NADP+ NADPH NADP+ P364 (三)S-腺苷蛋氨酸循环 蛋氨酸是体内合成许多重要化合物,如肾上腺素、胆 碱、肌酸和核酸等的甲基供体。 甲 基 供 体 的 活 性 形 式 为 S- 腺 苷 蛋 氨 酸 ( S-adenosyl methionine,SAM)。 SAM也是一种一碳单位衍生物,其载体可认为是S-腺苷 同型半胱氨酸,携带的一碳单位是甲基。 S-腺苷蛋氨酸 ATP PPi + Pi 蛋氨酸 SAM S-腺苷蛋氨酸 蛋氨酰腺苷转移酶 FH4 甲基受体 蛋氨酸合成酶 甲基转移酶 N5-CH3 FH4 甲基受体-CH3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裂解酶 同型半胱氨酸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腺苷 HO H Cys含有一个亚甲基 H2O 蛋氨酸 SAM 腺苷 同型半胱氨酸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从蛋氨酸形成的S-腺苷蛋氨酸,在提供甲基以后转 变为同型半胱氨酸,然后再反方向重新合成蛋氨酸, 这一循环反应过程称为S-腺苷蛋氨酸循环或活性甲 基循环。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 含硫氨基酸的代谢(Met Cys) 半胱氨酸的代谢 a. 两个半胱氨酸残基可被氧化生成胱氨酸(cystine),对稳定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起重要作用。 b. 半胱氨酸还能同谷氨酸、甘氨酸经过γ–谷氨酰胺循环( γ–glutamyl cycle)合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 谷胱甘肽在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yhione reductase)的催化下, 在其还原型与氧化型之间转变,从而防止氧化性物质和药物对以 巯基为活性基团的蛋白质的氧化作用,保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并与药物、毒物结合,促进它们的生物转化,消除氧化物和自由 基对细胞的损害,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2GSH ¹Èë׸ÊëÄ»¹ Ô-ø »¹ Ô-Ð͹Èë×¸Ê ëÄ GSSG Ñõ»¯Ð͹Èë×¸Ê ëÄ 甲硫氨酸的代谢 甲硫氨酸含有硫原子并有一个同硫原子相连的甲基,因此它在 代谢反应中是甲基供体。 ATP PPi + Pi 蛋氨酸 SAM 蛋氨酰腺苷转移酶 FH4 S-腺苷蛋氨酸 甲基受体 蛋氨酸合成酶 甲基转移酶 N5-CH3 FH4 甲基受体-CH3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裂解酶 同型半胱氨酸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腺苷 H2O 苯丙酮酸尿症状 小儿痴呆 羟化酶 (2) 方香族氨基酸的代谢 (Phe Tyr Trp) 脱羧酶 NADPH 酪氨酸羟化酶 酪氨酸转氨酶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 羟化酶 脱羧 缺乏 尿黑酸氧化酶 甲基化酶 儿茶酚胺类,都是神 经递质和激素 聚合成尿黑酸色素 帕金森氏病 黑酸尿症 -CH3 色氨酸代谢 色氨酸经羟化和脱羧,转变为5–羟色胺(serotonin)。5–羟色 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同时又是血管收缩物质。色氨酸还可以代 谢转变为吲哚乙酸(一种植物激素)和尼克酸(维生素B5)。 色氨酸也能转变生成丙氨酸和乙酰乙酸,因此它是一个生糖兼 生酮氨基酸。 Trp 羟化 脱羧 É«°· Äá¿ËËá CO 2 5-ôÇÉ«°· Ëá 5-ôÇÉ«°· CO 2 ßÅßáÒÒËá (3)支链氨基酸的代谢(branched amino acid, BCAA) 包括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和缬氨酸Val 丙酰CoA 乙酰CoA 丙酰CoA 丙酰CoA 乙酰乙酸 (4)其他氨基酸的代谢 糖 脂肪 磷酸丙糖 甘油 脂肪酸 PEP Ala Cys Gly Ser Thr Trp 丙酮酸 Ile Leu Trp ÒÒõ£-CoA 草酰乙酸 Asp Asn Phe Tyr ÒÒõ£ÒÒõ£-CoA 柠檬酸 TCA cycle α-酮戊二酸 Leu Lys Phe Tyr Trp Glu 延胡索酸 Arg Gln His Pro çúçêõ£-CoA Ile Met Ser Thr Val 酮体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不同生物合成氨基酸的能力有很大区别: 高等植物一般都能够合成其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的氨基酸。 微生物合成氨基酸的能力差别很大,如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所有 的氨基酸,而乳酸菌则需要从外界获取某些种类的氨基酸。 哺乳动物一般不能合成全部的氨基酸,为了维持其正常的生 活动,必须通过采食从外界获取某些种类的氨基酸。 1. 氨的同化 氨的同化作用(ammonia fixation)是指在生物体内,由NH3 或NH4+转变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如谷氨酸或氨基甲酰磷酸 的生成。 固氮微生物将自然界中氮元素原子生成氨的过程依靠的是生物 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N2 NH3 植物则靠硝酸还原作用(nitrate reduction)来实现。 NO3NH4+ 2. 生物固氮 生物界只有少数生物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合成氨。目前已 发现的固氮生物有近50个属,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蓝藻类,它 们都是原核生物。 按照它们与高等植物或其他生物的关系: 自生固氮微生物 鱼腥藻(Anabaena)、念珠藻(Nostoc) 共生固氮微生物 豆科植物根系的根瘤菌,如:豌豆根瘤菌 生物固氮作用是在固氮酶(nitrogenase)催化下经过对氮的 还原反应完成的。 细菌中的固氮酶是由两种铁硫蛋白组成。其中一种含钼,称 为钼铁蛋白,为四聚体,另一种不含钼,而含铁,称为铁 蛋白,为二聚体。固氮酶可催化下列反应: 0 -3 + N2 + 6H + 6e +1 + N2O + 2H + 2e + N2 + 8H + 8e 2NH3 0 N2 + H2O 2NH3 + H2 3.硝酸还原作用 植物体内的氨可以通过将植物根系吸收得到的硝酸还原而获得。 将硝酸还原成NH4+需要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催化: +5 £- NO3 Ïõ Ëỹ Ô-ø 2e +3 £- NO2 ÑÇÏõ Ëỹ Ô-ø 6e -3 + NH4 4.氨的同化 在植物体内,经过上述的固氮作用和硝酸还原作用所生成的氨 经过氨的同化作用才能转变成为含氮有机化合物。氨的同化作 用主要包括谷氨酰胺途径和氨基甲酰磷酸途径两种。 (1)谷氨酰胺途径:由氨同α–酮戊二酸反应开始,经过L-谷氨酸脱 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 ine synthetase)和谷氨酸合成酶(glutamate synthetase) 的催化,将氨固定到谷氨酸中,完成氨的同化。 NH3 ¹È°±ËáÍÑÇâø ¦Á-ͪ Îì ¶þËá NADH + H+ Glu H2O NAD+ ¹È°±õ£°· ºÏ ³Éø NH3 ATP H2O ADP + Pi Gln ¹È°±ËáºÏ ³Éø ¦Á-ͪ Îì ¶þËá NADH + H+ NAD+ 2Glu (2) 氨基甲酰磷酸途径:将氨或Gln中的氨基直接同CO2作用生 成氨基甲酰磷酸,包括氨基甲酰激酶(carbamyl kinase) 和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carbamylphosphate synthetase) 催化的两种反应: O NH3 + CO2 + ATP °±»ù¼×õ£¼¤Ã¸ Mg2+ H2N C + ADP P °±»ù¼×õ£Á×Ëá O NH3 + CO2 + 2ATP °±»ù¼×õ£Á×2+ËáºÏ ³Éø Mg H2N C P °±»ù¼×õ£Á×Ëá + 2ADP + 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