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的養成

advertisement
投稿類別:教育類
篇名:
淺談獨立思考-以南部學生觀點為例
作者:
李承暘。台南一中。高二 16 班
徐輊凱。台南一中。高二 8 班
指導老師:
林揚淵老師
淺談獨立思考—以南部學生觀點為例
壹、前言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心理學家 Alfred Adler 曾提到一個理念: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自立』
。」
(引自岸見一郎,2014)然而研究者認為台灣教育一味徘徊在無止盡的填
鴨潮旋裡,將學生們與課業緊緊的束縛在一起,在匆匆的時間狹縫裡掙一
口升學煩躁的空氣,不斷地進行惡性循環……這真的能達到「自立」嗎?
近年來,學權意識不斷地覺醒,學運興起與教改頻繁更迭,試圖拉回
身陷泥濘的教育,研究者認為這代表獨立思考的養成,媒體卻批判認為這
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混亂的資訊使學生們像隻無頭蒼蠅一樣無所適從,
培養獨立思考便成了明辨真實與謊言的關鍵,所以我們想知道現今的高中
生,他們願意努力去做獨立思考嗎?
二、研究目的
(一) 探討何謂獨立思考。
(二) 獨立思考與學生思考關係為何?
三、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四、研究範圍:台灣地區百七級(民國 104 年入學)、百八級(民國 105 年入
學)、百九級(民國 106 年入學)高中生。
貳、正文
一、文獻探討與假設
(一) 定義
「獨立思考」從字面上來看,就是獨立不受他人干擾的進行思考
活動。然而獨立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拋棄結論和成見,藉由各種方式
獲得事實性資料。而獲得資料後,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來問問題,當
然一般人通常只有一種哲學觀和思考方式,所以藉由大量閱讀來了解
他人的思想與見解就是獲得多方看法的手段之一。
批判性思考最符合獨立思考概念(林從一,2016)。研究者根據
上述說法,認為應以達成批判性思考作為達成獨立思考的目標。現代
批判思考之父 John Dewey 認為批判性思考是指根據各種證成的理由
及其推導出的結論,對一個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成主動的、持續的,
以及仔細的思考(Dewey,1909)。
Glaser(1941)則延續此看法並加以補述與延伸,他認為批判性思考
分為以下三個部分:(1)對個人經驗範圍內的問題和主題有意進行深
思的態度(2)符合邏輯性提問和推理方法的知識(3)應用這些方法
的技巧。而目前最廣為使用的定義為 Ennis(1989)提出,他認為批判性
1
淺談獨立思考—以南部學生觀點為例
思考是推理能力與認知技術,用於決定一件事可不可做,所進行合理
且深思熟慮的思考。
De Bono(1984)則指出批判性思考是可以利用教學的方式交給學生。
Ku, Ho, Hau & Lai(2014)認為批判性思考是現代教育的一致目標。所以
我們在文末會提出我們對於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看法。
二、問卷設計與研究方法
(一) 問卷設計
引用陳永明(2015)獨立思考一書中的獨立思考情境問題,為有
效提升專家效度,編寫完後提供給學校數學、國文、輔導老師進行題
目檢閱及修訂。
(二) 問卷情境設計:
1. 情境一:探討思考模式歸類為:
(1) 單向接收
(2) 已進行思考理解
(3) 進行思考後更進一步提出自己的見解
2. 承上題搭配
(1) 順從
(2) 權衡
(3) 執著
3. 情境二:思維良好習慣的養成。
4. 情境三:獨立思考自我判斷結合生活應用。
5. 情境四:開放式問答,探討作答者對訊息接收及是否進行獨立思
考。
(三) 問卷發放與回收
本次研究問卷之發放與回收完全採用 Google 表單,並採取匿名
填寫。總計發出 145 份問卷,回收 145 份問卷。經扣除無效問卷共 3
份後,得有效問卷 142 份,回收率為 97.93%。
三、問卷分析與發現
(一) 情境 1:數學課時,老師在黑板上列了一條公式,但沒有嘗試去證明
之,卻叫你抄寫並背下來時,之後看到相關題目你會如何?(若您有
更強的方法,請不吝勾選其他並說明你的處理方法);透過這道問題
我們想要了解,當台上的老師給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卻沒讓
學生了解它為何而來的情境下,台灣高中/職生的應對方式比教偏向
哪一種傾向,以下學習方式在諮詢過高中、大學數學教師的看法後,
得到以下結論:
1. 「直接背下來,套在題目來解」占全體受試者 23%(33 人次)
2
淺談獨立思考—以南部學生觀點為例
採用此方法的受試者不經驗證盲目地接受他人的看法,不僅缺
乏獨立思考,更甚者連思考也沒有。
2. 「理解公式,再套用它」占全體受試者 62%(87 人次)
採用此種方式的受試者,已經達成獨立思考的第一要素──不
盲目相信,而是懂得先行探究原因,等到確認此方法是合理的,再
去接受他人看法。
3. 「創造出自己的獨特解法」占全體受試者 15%(21 人次)
採用此種方式的受試者,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自由根據問
題、情境的不同獨立思考出不同的解決方式,不受限於他人的看法。
4. 其他:讓受試者有更好的自由去發表獨特的方法或意見
(1) 「自己推導一次後再使用」:此種方式偏向「2.理解公式,再套
用它」的方式。但受試者的回答強調自己推導,這顯示出他較有
可能在理解公式的過程中,以自己的邏輯和思考方式理解此解
決辦法的緣由,並非上網或上圖書館找答案,而此種方式應更接
近獨立思考。但由於方便統計受試者回答的趨勢,將之分類為理
解後再套用它。
(2) 「擺爛無聲抗議」:無法判斷,研究者難以單就此回答判定受
試者所採取的學習方法,故此回答不列入統計。
圖表一
創造出自己的獨特
直接背下來套在題
解法
目上來解
15%
23%
理解公式再套用它
62%
直接背下來套在題目上來解
理解公式再套用它
創造出自己的獨特解法
(圖表一:受試者回答情境一各選項百分比)
研究者發現選擇「1.直接背下來,套在題目來解」的受試者,女
性占有較為高的比例。在全體的受試者中,有 33 人選擇了此方法,
其中女性占 20 人,男性占 13 人。所以選擇此選項的男性受試者占
全體男性受試者 82 人的 15.85% 而女性受試者占全體女性受試者 63
3
淺談獨立思考—以南部學生觀點為例
人的 31.75%,女性受試者選擇此選項的機率為男性受試者的兩倍左
右(31.75/15.85≒2.00)。
(二) 承上題:假如老師強制你以他的解法解題,但你有更好的方法時,你
會如何?
透過此題我們想要了解的是,有師長等權威人士逼迫甚至禁止受
試者獨立思考時,會因此影響到受試者的獨立思考嗎?
1. 「好啊!就用他的解法」占全體受試者 8%(11 人次):做此決定的
受試者應較偏向順從權威。
2. 「僅在老師指派的作業或試卷上使用」占全體受試者 57%(81 人
次):此類受試者較為社會化,能不與他人發生衝突,也沒讓權威
剝奪了實踐獨立思考的自由。
3. 「無視老師的要求」占全體受試者 35%(50 人次):堅持自我,不
向權威低頭,但此種人桀驁不馴,在師長的眼中容易成為眼中釘。
此題大部分的受試者選擇僅在老師指派的作業或試卷上使用顯
示出大部分的受試者還是較為社會化,而第二多為無視老師的要求,
顯示出部分受試者開始思考此限制對於自身是否合理,因而選擇偏
向不服從的選項。
圖表二
8%
35%
57%
好啊就用他的解法
僅在老師指派的作業或試卷上使用
無視老師的要求
(圖表二:受試者在受到限制時回答選項百分比)
研究者更發現,選擇「好啊!就用他的解法」的受試者共十一人
(7.8%),在價值判斷時,有 8 名為女性,3 名為男性,選擇此選項
的男性受試者占全體男性受試者 82 人的 3.66% 而女性受試者占全
體女性受試者 63 人的 12.70%,女性受試者選擇此選項的機率為男性
受試者的 3.5 倍左右(12.70/3.66≒3.47)顯示出女性受試者,較易偏
向順從。
(三) 情境 2:住在美國的 K 先生搬到另一個州,需要考新駕照,他駕駛技
術一流,一定輕鬆考過。而到最後一關,主考官要他將車開進一個死
4
淺談獨立思考—以南部學生觀點為例
巷,然後在那裡掉頭,這對他也十分容易。成功把車子掉頭後,考官
請他開出來,剛把車駛離路邊,主考官卻立刻說考試不及格。原因是
因為 K 先生在駛離路邊前沒有回頭望或看後照鏡,弄清楚有沒有來
車。K 先生覺得莫名其妙,這裡是死巷,後面怎麼可能會有來車。但
主考官卻說:「你說得沒錯,但我不是你,無法確認你是否因後面是
死巷,不會有來車,所以才免去回頭看的動作。開車前回頭確認後面
有沒有來車是個好習慣,可以避免不少意外。一個好司機不一定凡事
細心,也沒時間凡事著想,因此更需要培養好習慣。」 你覺得誰說
得比較有道理呢?
此題旨在整理出當雙方論點有分歧時,受試者對於自己的抉擇所
做的理由:
1. K 先生:若一事能以常理來判斷,便不用刻意去培養習慣。舉例回
應如下:
(1) 每個人都有自己判斷的標準,如果 K 在一般路上有回頭看,那
其實也無妨。
(2) 從 K 先生急忙、誠懇且理所當然的回答來看,他應該真的是因
為死巷才不轉頭的,而且如果要給他不及格,也應該考一個應當
回頭的地方作為題目,就能確切看出來應試者的行為。而且就算
他真的懶得轉頭,主考官想達到的不就只是讓應試者考試時假裝
會轉頭,應付應付而已,對未來行駛交通規則也沒幫助 QQ。
(3) 擁有回頭確認來車的好習慣,與在開出死巷時回頭無關。由「K
先生覺得莫名奇妙,這裡是死巷」可以得知 K 先生在駛離路邊
時,有察覺此時因回頭,但出自理性判斷才選擇不回頭,而將同
樣情況類比至非死巷的時候,他應能做出回頭確認來車的行為。
(4) 或許主考官無法判斷當事人的想法,那為什麼他不要換個場地咧。
培養好習慣固然是好事,但覺得有些不需要做的事不必多此一舉。
(5) 就 K 先生的回答而言,那是因為他知道這是考試,所以他 100%
確定這的確是死巷,絕對不會有其他來車,因此他才可以理所當
然的運用他自以為的良好技術,直接倒車出來。
2. 主考官:安全細心好習慣很重要。舉例回應如下:
(1) 因為我們不知道 K 先生是否真的只是因為死巷所以不回頭,說
不定只是為他不回頭的習慣找藉口,而主考官為了保障市民的安
全所以希望 K 先生能夠有良好的習慣,雖然有點嚴格在世俗眼
光相對嚴格,但是我認為在我們不確定 K 先生有沒有不回頭的
壞習慣時,主考官的想法是相對合理。
(2) 可以得知 K 先生平常沒有回頭確認來車的習慣,才會沒轉頭。
(3) 我認為主考官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爲大多數的人或許是主考官本
身曾因為沒有這個習慣而犯錯過,如果主考官將題目的‘來車’
5
淺談獨立思考—以南部學生觀點為例
換成‘突然出現的行人’或許答案會不同。但本題假設的前提為,
K 先生已十分熟悉駕駛技術及規則,他可以清楚的判斷現在一般
的正常人在正常情況下會不會開進一個已有一台車的死巷去硬
碰硬,就如同前一題的數學題目,或許老師也認為這是先人耗費
幾時光陰所結的結晶,因該照著規則一步一步走,但如果因為情
況自行加減步驟,且可以達到相同甚至跟好跟快的結果的話,我
認為,在此主考官或許有些‘死板’,如果每個駕駛都如他所說
的這樣考,可能會降低駕駛遇到從沒見過的意外而不知如何解決
的情況。
(四) 情境 3 小明的決定:有一天,小強和小明到深山玩耍。他們玩得渾身
大汗,加上不停在地上打滾,衣服全是髒泥。在山頂上,小強失足摔
跤,碰傷頭部,血流如注,又扭傷腳踝,舉步維艱。荒山一邊的山腳,
只有一幢村屋。從山頂走到這村屋,大概需要 15 分鐘的路程;去診
所的路程則約 20 分鐘;去警署的路程則約 25 分鐘......Q1 假如你是小
明,你會到哪裡求援呢?
此題著重於結果分析。故以下各舉出一個思考周延的範例來說明
1. 「村屋」占全體受試者 22.8%
選擇此答案的原因大多認為在小強不方便行走的情況下去村
屋至少可以獲得當地人的幫助去診所或警署,坐車什麼的不用自己
走路,也可以先接受村屋的人的簡單包紮或清洗但顯然受試者並沒
有考慮到村民不在家的情況。
2. 「診所」占全體受試者 70.3%
(先聲明,我以不相信什麼圖例明明標示在反方向之類的)依
頭部而言,如無法以加壓的方式止血的話,不到 10 分鐘的時間就
有可能因失血而失溫、休克、意識昏迷等情況而命危。若假設現在
傷勢是可以先緊急暫時包紮止血,後小明因以背負法儘速送醫治療。
我們不能 100%保證在這荒山中的唯一一戶人家是否有人和可以使
用的電話在現場,就算有,從解釋來龍去脈到打電話到救護車抵達
現場(假設在這荒山中真的有配給)到返回診所也需一段比步行五
分鐘還來的長的時間,救護車上的人員不能隨意拆除頭上的包紮,
因為有可能些許血凝固在包紮上,身旁無輸血止血工具的話拆除包
紮可能撕裂傷口造成二次傷害。而如果這戶人家和診所是在來回小
於五分鐘的距離之內,那何必先去民居呢。警察局?他們也只是幫
你叫救護車而已,警察所受的醫療訓練當下也只能做到和你之前所
做的應對一樣而已。
3. 「警察局」占全體受試者 6.9%
6
淺談獨立思考—以南部學生觀點為例
理論上警察局為公務機關,全年無休傷者求助一定會獲得幫助。
村屋因治安及安危考量可能拒絕。診所有可能沒開考量傷者身體狀
況不適合浪費體力,故選擇最遠但最保險之地方求援。
(五) Q2 求援前,小明是否需要先以髒衣服幫小強包紮傷口?
選擇「要」這個答案的受試者占全體受試者 60%,主要回答的理
由為認為在血流如注的情形下,倘若沒有做立即的包紮處理,將有可
能因失血過多而導致陷入昏迷,甚至死亡,而至於細菌感染的風險,
則認為並不會馬上發作,所以不用過度擔心。
選擇「不要」這個答案的受試者占全體受試者 40%,大多是以避
免細菌感染為由,認為髒衣服可能會導致傷口污染亦或是細菌滋生、
傷口沾黏。會讓之後的醫療處理更加麻煩。
(六) 情境 4:課堂上,愛因斯坦對學生說:「有兩位工人,正修理老舊的
煙囟,當他們從煙囟裡爬出來的時候,一位很乾淨,另一位卻滿臉滿
身的煤灰。」Q1 請問你覺得誰會先去洗澡?
1. 兩個工人都會去洗
從老舊的煙囪爬出來,我們不知道裡面有什麼東西,所以仍會
洗澡以求自保。
2. 乾淨的工人
(1) 能進骯髒的地方(煙囪)而爬出來還很乾淨,代表應該是個在乎
乾淨的人,所以不管有沒有弄髒都會再清潔一遍。
(2) 他以為自己這麼髒。
3. 髒的工人
我認為二位都會去洗,但順序應該會是髒的工人先,畢竟整體
看來沾滿煤灰有早點洗的合理性。
4. 都不會洗
(1) 如果一直髒,一直要修理煙囪,那洗澡就應該比作順位更後面了
啊…我如果要繼續修理,身體一樣會髒,那就等最後沒 case 在
洗就好。
(2) 工人已習慣自身職務,不太會因為這樣就匆匆洗澡。
5. 怎麼可能
(1) 兩個人從同一個煙囪出來。
(2) 煙囪並不寬闊,理應不該有兩人同時在裡面。
6. 皆有可能
皆有可能,因背景資訊太少無法判斷。髒的工人可能先洗,因
為他知道自己滿身煤灰。乾淨的工人可能先洗,因為他看到另一位
7
淺談獨立思考—以南部學生觀點為例
身上有髒汙。兩個都會洗,因為乾淨的人習慣洗澡,而髒汙者需要
洗澡。兩個都不洗,因為乾淨的人不需要洗澡而髒汙者不習慣洗澡。
此各種邏輯推理的結果皆有其合理性,但其只局限於邏輯上的推
論,實際上應視兩工人平時之生活習慣。
參、結論
此份問卷雖有經過專家效度的檢閱,但仍有部分題意會令受試者誤解以
及多數受試者對於思考這方面的問題採取中庸型思考模式,對資訊或是假定
情境持有保留態度抑或是視情況而定的作答,研究者推測可能是受到社會化
影響,使普遍的思考模式趨於一致,以致獨立思考在表現上會處於弱勢。
普遍來說,本研究發現學生多半會採用服從態度面對教師的反應,與國
內相關研究學生多會用溫和的服從態度面對教師權威的研究發現一致(楊文
性,2016),另一方面,受試者的性別在獨立思考上也顯示出有所差異,國內
亦有研究發現女學生在學習方面或日常生活中的配合度較高。(溫麗雲,2002)
部分題型因為受試者回答載具格式問題,出現接受資訊上出現缺漏的情
況。
一、研究發現:受試者在第二題簡答題思考表達方面各有想法,研究者統整以
下並歸納為三大類:
分類
分類標準
原因例句
具有
獨立
完 整 的 接 因為我們不知道 K 先生是否真的只是因為死巷所以不回
收 資 訊 , 頭,說不定只是為他不回頭的習慣找藉口,而主考官為
思考
特質
並能以不
同的角度
審視議題
共8份
占 5.5%
了保障市民的安全所以希望 K 先生能夠有良好的習慣,
雖然有點嚴格在世俗眼光相對嚴格,但是我認為在我們
不確定 K 先生有沒有不回頭的壞習慣時,主考官的想法
是相對合理。(36)
我認為主考官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爲大多數的人或許是
主考官本身曾因為沒有這個習慣而犯錯過,如果主考官
將題目的‘來車’換成‘突然出現的行人’或許答案會
不同。但本題假設的前提為,K 先生已十分熟悉駕駛技
術及規則,他可以清楚的判斷現在一般的正常人在正常
情況下會不會開進一個已有一台車的死巷去硬碰硬,就
如同前一題的數學題目,或許老師也認為這是先人耗費
幾時光陰所結的結晶,因該照著規則一步一步走,但如
果因為情況自行加減步驟,且可以達到相同甚至跟好跟
快的結果的話,我認為,在此主考官或許有些‘死板’,
如果每個駕駛都如他所說的這樣考,可能會降低駕駛遇
到從沒見過的意外而不知如何解決的情況。(65)
8
淺談獨立思考—以南部學生觀點為例
推測有 試圖接收
獨立思 訊息,但
考特質 有 部 分 訊
息遺漏,
使決定有
偏頗之嫌
共 78 份
占 53.7%
可能不只一人開到死巷 可能有人開錯了(知道機率蠻低
的)但當你在倒車時,最好都先回頭注意看看(31)
如果後面有一個跟你一模一樣想法的人不就撞到了(50)
沒辦法確認是否有來車(62)
為什麼開車前要回頭確認後面有沒有來車?那是一條直
的巷子耶(87)
養成好習慣是很重要的,而且說不定有其他車不小心走
進死巷(107)
主考官的回答是為了大眾的幸福著想(113)
即便是條死巷,還是有可能會有人出現在車後(132)
不管怎麼樣,他的行為確實沒有顧慮安全。(133)
無法
判斷
或無表
現出獨
立思考
特質
受試者回
答過於簡
潔,使得
研究者無
法判斷
共 50 份
占 34.4%
安全為重(2)
小心駛得萬年船(5)
有道理(20)
主考官有理(43)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59)
規則就是規則(7)
他媽最好是硬要回頭看,一個正常的司機都會知道自己
在什麼情境地點時間開車啊,好習慣什麼鬼。(99)
在規則面前不要耍蠢(55)
他說的沒錯(101)
研究者推測,現況受試者之所以回答過於簡潔而缺乏推論和完整接收訊
息,原因如下:
1. 網路問卷本身的研究限制
(1) 現況部分高中生對於事實的判斷有過於武斷的情況,忽略接受
資料的過程,用過往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既有的成見來作為判斷
標準。
(2) 部分受試者認為規則不論合理與否皆須遵守的情況,這有可能
影響到受試者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2. 可能的改善方法:
(1) 鼓勵學生多方閱讀並確認自己接受到所有完整的訊息。
(2) 鼓勵學生表述自己做出此選擇的理由。
(3) 鼓勵學生以多方向質疑自己對資料的解釋方式和理由的推論
過程。
二、研究限制
(一) 問卷題目對於獨立思考仍有不精確處。
(二) 本次研究的獨立思考為研究者定義面向,無法全面表達獨立思考。
9
淺談獨立思考—以南部學生觀點為例
(三) 本次高職受試者樣本數不足,且研究現象本身變異性(variance)大,
故無法做適度地推論與歸納。
(四) 本問卷由於為網路匿名式問卷,易招有心人士因回答不屬實,導致無
效問卷的產生。
三、研究建議
(一) 以統計方法驗證男女是否有獨立思考差異。
(二) 以訪談方式了解男女思考脈絡的方式及內容,加以比較及理解,在文
化及環境中的思考養成。
肆、引註資料
一、周恆安(2006)。台灣大學生批判思考技巧與批判思考意向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
二、岸見一郎、古賀史健(2014)。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
的教導(葉小燕譯)。台北:究竟。
三、林 從 一 ( 2016 ) 。 從 思 考 的 三 個 層 面 理 解 「 獨 立 思 考 」 。 取 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MW8UvGg6ro
四、柯昭伊(2015)。數位說故事對國中生之生涯探索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
與溝通表達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臺南。
五、陳永明(2015)。獨立思考。台北:牛津大學出版社。
六、楊文信(2016)。國中師生互動之微觀政治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碩
士在職專班,嘉義縣。
七、溫麗雲(2002)。師生互動中的性別差異-一所國小一年級生活課程教室
觀察。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東縣。
10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