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社

advertisement
能力与素养
——如何培养合格的21世纪人才?
国家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思考
石坚
四川大学
stanlyshi@gmail.com
2011. 08.
昆明
 全国教育工作会在京举行:
“坚持育人为本,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
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
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
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
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在校学生
高职高专
2009 2015
1280万 1390万
高等教育
2979万 3350万 3550万
研究生
140万
毛入学率
24.2% 36.0%
170万
2020
1480 万
200万
40%
2010年高等教育状况
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
毛入学率:26.5%
普通本科院校:1112所
高职院校:1246所
独立学院:323所
成人高等学校:365所
普通高校教职工:215.66万人
(其中专任教师:134.31万人)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
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
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
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
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
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
人才。”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
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
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
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
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
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
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
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
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
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
专业化教师队伍。”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
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
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
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
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国家人才战略: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
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
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
才”
 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
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
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
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
的重要职能;提高国家财政
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
4%。”
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几大亮点: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措施逐步落实;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
……
 全国教育人才工作会议召开:
--加快建设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步伐;
--加强师德建设和能力开发,着力建设高素质
专业化教师队伍;
--推进开放培养和管理创新,着力造就高层次
教育人才队伍;
--抓住薄弱环节,着力培养开发急需紧缺教育
人才;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教育人才制度建设。
突出重点 改革创新 继承发展 引领示范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程全面启动
(《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28日)
“本科教学工程”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
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上,选择五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建设:质量
标准建设;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精品开放
课程建设与共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
师教学能力提升。
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
质量是一个内涵概念,综合反映在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师资质量等方面。
人才培养质量的几项重点工作:
1.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
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2.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创
新人才;
3.
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加强素
质教育,多出人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
教育改革。

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
以探究精神为核心,注重批判式、原创性思
维。
哈佛大学提出:善于思索是受过良好教育者
的一个明显标志,把造就能独立思考、具
有批判精神和原创能力的人才作为大学生
的培养目标和自身努力的目标。
“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
--钱学森
一个老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有了
民主学风,学生主动求知,这才有学术创新和超
越老师的可能。
“有的教育, 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而有的教育还徘徊在常识的边缘。”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
老师的质量和学生的质量紧密相
连。
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细对全球21个
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
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
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这无疑不与中国建
设创新性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相适应。”
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优异、具
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创新性
人才,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内涵,即
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推行素质
教育,已经成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建
设创新性国家的戓略组成。”

“要培养创新人才,中国的教育体系要鼓励学生能
够进行创造性的、独立的思维。经济的发展需要
大学创建能够鼓励创造力和独立思维的课程以及
教学法。……大学培养的人需要有广泛的视野,
能够进行独立和原创的思考。”

“目前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
因素。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
是缺乏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中国学生学
习中把注意力放在 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
开发独立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耶鲁大学校长 理查德·莱文
理性的声音:批判性思维

批判性思维:世界和人生给我们带来疑问,
疑问引起思考,思考要问为什么,回答为
什么要运用分析和推理,接收或者拒绝某
种信念要依据好的理由,选择方案或者做
出决定要进行审验和评估。

从”龟兔赛跑“的故事所想到的:不唯书,
不唯上,要有自己的想法。
“教育复兴:从‘授人以渔’到‘有教无
类’”
(黄全愈 《南方周末》2010.9.9. F31)
“素质教育是发现问题, 应试教育考的是解
决问题,不考发现问题。问题越发现越多,
老师答不上来,教学进行不下去,考试没
法考。”

“什么叫素质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潜质发
挥到极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Give me a
fish and I will eat today. Teach me to fish and I
will eat for a lifetime.) “以渔”不能“给”,

批判性(critical): 识别力、洞察力、判断力,
以及敏锐、精明。

合理性(reasonable): 理智,推理,通过理智
的运用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做出决定。

清晰性(concise and precise): 清楚、准确地
使用概念和语言。
“一个人接受大学教育, 不仅仅是学习文化
知识,更是人格上接受一种熏陶:真诚,
负责,有人情味。”
•
•
•
•
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
创新教育:亲历探求的过程—探求的
知识,探求的方法;
变被动接受为共建参与;
变知道为知识,变知识为智慧。
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初步体验创新的过程,
培养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学会怎样
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进而能解决问题
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可以分析问
题、有思辨的能力、能够学以致用、
能够将知识用于解决问题,我们希望
培养卓越的、有探索精神的、有终身
学习能力的学生。”
--英国牛津大学校长 安德鲁·汉密尔顿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长?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也谈华中科技大学“根叔热”
为了参加毕业典礼,年逾六旬的李培根校长精心
准备了一份2000余字的演讲稿。这是一篇十分特
别的演讲稿,“俯卧撑”、“躲猫猫”、“打酱
油”、“蜗居”、“蚁族”、“被就业”等网络
热词频现。这篇以“记忆”为主题的演讲中,李
培根一连为学子们“罗列”了大学四年间种种值
得记住的往事,如同一位老父亲细数自家孩子的
成长岁月。
--夏静 《光明日报》








“选择大学,选择责任”
“一份厚重的人生选择”
“做好人、做有用人,做成功人”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大学毕业如何面对变化的世界”
“教育要回归‘人的发展’原点”
“高校办学应避免同质化”
“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

大学不应等同于职业培训学校或专科学校,
而应该是一个纯科学性的、不带任何具体
目的的一般教育机构。在大学里,教师通
过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对他们施以普遍人
性的教育和个性的教育。因此,大学向社
会提供的不是有实际知识的专门人才,而
是具有人类优秀品质和完美个性的人。
---威廉.冯.洪堡特
 “I
teach because, being around
people who are beginning to
breathe, I occasionally find myself,
quite magically, catching my breath
with them.”
---Peter Beidler
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
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对学生的
‘学’关注很少。科学的教学方法
应改变教学理念,注重‘教学相
长。’”
教学观点:
--教师主导:教师在讲台上演讲,传授知识,
评估学习,只注重智力及理解方面的发展,
分开课内外学习,学生的学习仅反映在成
绩单上。
--学习主导:老师从旁协助学习,让学习更容
易,用评估去促进学习而成为学习的一部
分,素质教育,整体的学习经验, 学生的
学习反映在学习档案中。

教师地位的演变:
--老师 (teacher): 权威身份—单向地传
授知识(知识成果);
--学习促进者(learning facilitator): 学习
伙伴—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技能成
果);
--人师(mentor):典范,朋友,导师,教
练—个人的潜能发展(态度成果)。




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探讨;
如何让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教育教学的三个阶段的重新定位:
通识阶段教育,
专业基础教育,
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课堂,
非标准式考试;
小班课程教学改革。
每班25人,川大将实行“小班”教
学
“要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就需要我
们从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
启发式的讲授、批判是的讨论和非标
准式的考试。”
--四川大学校长 谢和平
教学 课堂 考试 改革目标
语言能力是外语教与学的最终关怀
语言能力不只是记忆的能力,也不
仅是知识的获得,真正的外语习得
该是一种新的语言习惯的建立。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



1、目前人才选拔模式较单一,不利于多种类型创新人才
选拔。
2、多学科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交叉专业数量偏少,
交叉融合程度不高。
3、公共课教学方式较单一、教学内容较陈旧、缺乏实效
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够扎实,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存在脱节现象。
4、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偏高;名师、大师在本科
教育中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探究式教学方法和氛围尚
未形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亟待提高。
5、个性化教育阶段的学术研究型、创新探索型、实践应
用型三大类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




6、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和深化。
7、实验设备的台套数、生均实验教学运行经费、
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条 件薄弱;高质量多样
化毕业论文(设计)的推进力度不够。
8、全员育人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全程、全方位
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还需进
一步完善。
9、全英语授课的课程和专业数量太少;支持本科
生参与国际交流的力度不够;国际化教育质量评
价机制不够完善。
10、缺乏全面、科学、系统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
监控与帮扶机制。
大学外语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对教学的投入与教学效果不成正比
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

1.
2.
3.
4.
5.
6.
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要求不够细化;
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旺盛
的就知欲;
教学手段单一,课程单一;
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不浓厚;
激励机制没有有效建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
待进一步提高。
(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大学外语)
”语言中心“ 的办学方式:
”专注于造就掌握英语的人才,很少顾及培
养全面人才应具备的其他素质,尤其是思
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开设的大多为旨在提高英
语水平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程,缺乏
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在知识结构的营造
上严重失衡,……重技能轻知识,……在
教学方法上,重背诵,记忆,模仿,复述
等机械脑力劳动,轻视或忽略有利于发展
思维能力、鼓励独立思考的讨论与争辩。”
---黄源深
我们的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 在人才培养上滞后;
 培养目标不清;
 用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和方法去培养学生;
 没有把造就大写的“人”放在应有的地位;

要注重人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更重要
的是人的内涵塑造。

“教学实践方面,长期以来的 “费时低效”
与 “哑巴英语”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
解决;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少外语人才
知识面过窄、技能单一、社会适应性不
强。……部分高校外语大班授课问题极为
严重,外语学科师资队伍出现“青黄不接”
的现象,欠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把握学
科前沿发展方向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领军
人才;部分院校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
标把握不够准确,存在专业知识课程设置
不够规范和相关复合型专业课时所占比重
过大等突出问题。”
(戴炜栋等
2010)

相对于其他文科专业毕业生,外语专业毕
业生被认为普遍知识面窄、思想缺乏深度、
缺乏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造成这种
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被归结于外语专业目
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何其莘等,1999;
朱刚,2004;文秋芳,2006)。

由于外语专业新生入学语言起点的限制,
更重要的由于外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目标
的语言技能取向,外语专业学生培养中的
上述不足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进。
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
缺席”
黄源深 (21st Century 英语教育周刊2010.4.5.)
--外语专业学生有着明显的弱点,即他们的思
辨能力较差……在工作中缺乏分析综合的
能力,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很难有创新意
识,出不了创造性成果。
--英语专业不该办成“语言中心”;
--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已完成其历史使命,
应该逐步淡出;
--教学应该转型,课程必须彻底改革。

“谈我国高校专业英语‘两个走向’问题—
兼及英美文学教学” 虞建华 (上海外国
语大学)
(21st Century 英语教育周刊 2010.6.28.)

“外语教学的两个不同走向暂且称为 ‘应用英
语专业’ 和‘英文专业’。前者以语言技
能训练为主要手段,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
为目标;后者以人文内涵为主要内容。”
--“认识:提倡‘致知’与‘致用’并重。”
--“归位:重树文学科的权威。”
”被‘工具化’的英语专业教育”
王宪生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21st Century 英语教育周刊 2010.6.28.)
--”所谓的‘工具化’,就是置英语的人文教化功能

于不顾,仅把英语当成一种工具。改革开放之前,
英语被当成一种政治工具,改革开放之后,便成
为一种经济工具。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几十
年来我国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摇摆不
定。”
--“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了另一种形式
的工具化,其出发点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其结果是导致大学被市场绑架,成了职业培训机
构。”
“英语毕业生,就业的路在何方?”
“据麦可思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英语
专业2007年、2008年本科毕业生分别以1万
和1.36万的失业量,成为2007、2008两届本
科毕业生失业人数第三多的专业。英语专
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主要是供大
于求的专业盲目扩张造成的。”
 2010年英语专业持续第四年成为最难就业的
十大红牌专业。
 2010年英语专业首次成为就业后最容易失业
的专业之一。
“设置英语专业的高校办学水平、培养质量参
差不齐;部分高校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的
办学条件,在教学资源和课程设置上都达
不到市场的要求,把英语专业办成了‘三
鹿奶粉专业’—学生家庭投入大量金钱,
学生花费了三、四年的宝贵青春,毕业后
却找不到工作。”
(21st Century 英语教育周刊 2010.3.29.)

“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
“读和写的能力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专业
都需要这两项基本技巧。”

“阅读差,自然影响到了写作。不管学生
日后从事什么工作,写作多是其一生成功
的基础。”
薛涌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语言绝不是产品,
而是一种创造活动。”
--威廉.冯.洪堡特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
展的影响》
语言技能、
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
素养与人际交流沟通、
文化修养、综合素质
知识的概念化
创新
知识的情景化
自主灵活应用
做中学
实验性知识
操作与理解
看中学
书本知识
讲授与记忆
听中学
语言技能、知识、素养与人际交流沟通
文化修养、素质
基础阶段:外语综合课程系列(综合英语、口语)
B.
提升阶段:
1、“应用写作”,“评论写作”,“论文写作”,
“创意写作”;
2、“公共演讲艺术”,“论辩艺术”,
“交流艺术”;
3、“中华文化”,“外国语文”, “英语文选”
4、 “批判性思维”,“批评与实践”,
“研究方法论”
A.

人类独有的特性-语言
•语言的获得和学习
•语言与思维活动
•语言的运用特点、发展和变化
•语言与文学
•语言与民族文化
•语言与科学技术
•语言与创新思维
General Education

The part of a lib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at is shared by all students. It Provides
broad exposure to multiple disciplines and
forms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important
intellectual, civic, and practical capacities.
General education can take many forms, and
increasingly includes introductory, advanced,
and integrative forms of learning.
AAC&U,
The LEAP Vision for Learning, 2011.
Philosophy and Ethics
哲学与伦理
History and Culture
历史与文化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语言与文学
Art and Aesthetics
艺术与审美
Technology、Environment and Society 科
技、环境与社会
Math and Natural Science
数学与自然
科学
Individuality and Development 人生与发展
China and the World
中国与世界
(清华大学)






文理基础 (arts and science)
文化、价值内涵
(culture and value)
分析、批判思维 (intellectual
cultivation, analytical, critical
ability)
方法论意义 ( methods and approaches)
跨学科视野 (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全球意识与文化自觉 (global vision and
cultural awareness)
(清华大学)
道术结合、文理交融、
中西会通、知行统一
通识教育不能与专业教育对立
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主体性、能动
性、创新性
 通识教育需要全方位、立体化、全过程、
重自主的系统控制
 通识教育应与专业教育完美结合
 通识教育有多种模式
(人民大学 理念与思考)


在现阶段,要发展优质通识教育,最大
的困难在于能够上好通识课程教师不足。
我们的教师多数是从专业教育背景下成
长起来的,要开出高水平的通识教育课
实属不易。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


哲学以逻辑思维的方式解决“人”的问题,而文
学则运用想象,“了解自己”。
Imaginative literature must draw on life and mirror
it concretely.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对语言使用的重新认识,
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日常语言,通过各种修
辞手法,将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文学不同表达的不同效果:经典和通俗之分

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
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
进内在自我的成长。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
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
终形势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死亡相遇。
——哈罗德·布鲁姆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William Shakespeare
“Then learn that mortal man must
always look to his ending, and
none can be called happy until that
day when he carries his happiness
down to the grave in peace.”
-- Oedipus

Joseph Conrad (康拉德):
“Literature
is
more nearer to
the truth.” (文学更贴近真实)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灌输“美好和光明”
(“swetness and light”)于人类的心灵,并
浓缩了人类的经验,无论是一个民族,一
段时期,一个群体或是人类自身。

语言和文本,文化,以及世界。
 “人对于语言须臾不离的依赖状
态即人类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
是:人活在语言中,人不得不
活在语言中,人活在程式性语
言中。”
--钱冠连
读

“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
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
也要送书。”
--高希均 《阅读救自己》
“Seeing is believing.”
“Reading is believing and disbelieving.”
“Knowledge is power, and reading is
power.”
“Reading is doing.”
WRITING MATTERS
Process of Writing for Progress
以写作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
 An
acceptable writing is a bold,
clear, and well-developed argument
presented in a unified, cohesive,
and organized form.
言之有物
逻辑思维
独到见解
 Spiders
weave their webs of their
own lives, and we, human beings,
weave in language the meaning of
our own lives.
语言 表达 思想 交流
“Unwise man reasons with and persuades
himself with other people’s words; while
wise man reasons with and persuades
himself with his own words.”
语言-思考-自我发现-自我完善
 “It is what goes wrong that brings out our
best. It is the risk that makes the story
worth telling.” We should make our stories
worth listening to.
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

Art may interpret reality to men, and
men to themselves; 文学与现实
 Philosophy:
philosopher teaches obscurely;
poet is popular philosopher;
poetry is philosophy teaching by
example;哲理、思辨、语言与文学


当最后一块无用的礁石在血红色的、死气
沉沉的黄昏中伫立,世界末日的钟声在它
上空渐渐远去时,仍然会有一个声音,那
是人类仍然在用微弱但永不停息的声音说
话。我拒绝接受这种情景。我相信人类不
会仅仅存在,他还将胜利。人类是不朽的,
这不是因为万物当中仅仅他拥有发言权,
而是因为他有一个灵魂,一种有同情心、
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

诗人、作家的责任就是书写这种精神。他
们有权力升华人类的心灵,使人类回忆起
过去曾经使他无比光荣的东西——勇气、
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和牺牲,
从而帮助人类生存下去。诗人的声音不应
该仅仅成为人类历史的记录,更应该成为
人类存在与胜利的支柱和栋梁。
——威廉·福克纳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Hemingway””
“”
摧毁
人”
战胜
WHAT WE NEED TO LEARN TO DO
WE LEARN BY DOING
听说读写看思行
写

“写得好坏不重要,写出来的成果不
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坐下来开始做,
有没有允许自己写到心底去。‘写’
这一个成为我们唯一的目标。写出来
的文字只是‘写’这个过程的记录而
已。”

“让写作的笔带自己进入‘写’的未
知。向未知领域探索,正是创造的精
神。”
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 in English teaches
students foundational research and writing skills
while cultivating their powers of argument and
analysis. Through the major’s structure—
moving from introductory courses in literature
and writing to advanced independent research in
the junior and senior years--students develop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y as it touches, and is
expressed within, the verbal arts.”
--- 耶鲁大学英语课程描述

教育不是单纯培养 “技工”。

教育特别是文科,应让学生接受科学
知识和人文教育,增长智慧和知识,
开阔胸怀眼界,陶冶情感情操,培养
理性境界,理解责任使命。这就是教
育的使命,就是教育的理念。是培养
合格的21世纪人才的根本。

知识教育是单向的教学讲授
智慧培养的教学建立在老师和学生双
方的体验性反思和辩难的基础上
 智慧的培养需要参与、体验、领悟


知识教育却可通过耳提面命、死记硬
背、作业考试来完成
Having Something
Becoming Something
“学生好才是真的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阅读资料:







杜维明 人文学和高等教育 [期刊论文] -清华大学教育研
究2003(04)
[德]威廉.冯.洪堡特,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
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2008。
薛用,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江苏文艺出
版社,2009。
。
[英]阿尔弗莱德.怀特海,《思想方式》,华夏出版社,
2003年。
[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评性思维:思维、
写作、沟通、应变、解决问题的根本技巧》,新星出版
社,2006。
[英]C. P. 斯诺,《两种文化》,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
楚渔,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人民出版社, 2010。





刘毅 关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2000(03)
纽约大学博士生访问团 大学的文学教育与全球化
背景下的本土人文教育--温儒敏教授答纽约大学学
生访谈 [期刊论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7(01)
王守仁 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兼评
《北大英语精读》 [期刊论文]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02)
张中载 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 [期刊
论文]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1)
朱刚 英语专业的人文困惑 [期刊论文] -郑州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
参考文献

常俊跃,董海楠等.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
教学内容的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
(5);37-40.

常俊跃,赵秀艳,李莉莉.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
系统开展内容依托教学的可行性探讨.外语与外
语教学,2008(12);24-30.
韩敏中.人文学科的回报——英语精读的定位与
选材.国外文学,2001(3);24.


何其莘等.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
见.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6.

陆明,丁万江.换“药”不妨也换“汤”——论
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与教材改革.外语界,
2002(1);39,41.

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
展.外语学刊,2006(5);76.

夏洋,常俊跃.英语专业初始阶段“美国历史文
化”课程教学分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
(2);128-134.
朱刚.英语专业的人文困惑.郑州大学学报2004,
(5);132.
[德]威廉.冯.洪堡特,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
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2008。



薛用,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江苏文艺
出版社,2009。

戴炜栋、吴菲,我国外语学科发展的约束与对策,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3)。
金利民, 注重人文涵养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3)。




田贵森,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学术创新能力的思考
与实践—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为例,高
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 (6)。
胡文仲,建国6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
21st Century 英语教育周刊, 2009.12.21.
高希均,阅读救自己,人民出版社,2011.4。
谢谢!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