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学年第2学期通选课手册

advertisement
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
选课手册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08 年 12 月
1
说 明
本科生通选课是学校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
实现在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本科教
育理念而开设的。通选课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
兴趣,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选修。
本手册主要包括通选课问答和本学期开设的通选课课程介绍。
另外,由于我校实行新的选课制度,为方便学生选课,在本手册的
后面附上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政治理论课、
文科计算机应用基础(下)和大学英语的课程简介及其任课教师简
介。由于篇幅所限,有关通选课的更为详尽的资料不能一一列举,
联系方式:songxin@pku.edu.cn
教务部
2
通 选 课 问 答
1、 我校为什么开设通选课?
现代社会要求本科教育培养知识广博、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
质人才,以便为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个人今后的多
向发展提供全面的准备,这与终身学习和职业流动的现代化潮流是相
适应的。而我国现行本科教育的主要弊端是专业分割过细,知识结构
单一,素质教育薄弱,基础学养狭窄,这已严重影响到硕士、博士等
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知识面广、适应力强、具有
思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已不再满足
于让学生仅仅具备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主要是培养他们具备可以
不断学习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我校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
经验,深化教学改革,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
培养”的教改方针,打破专业和学科壁垒,力求把单科化的专才教育
转变为整体化的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中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
学科通选课体系,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
精品课程,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基础。
2、 什么是通选课?它有什么特点?
通选课是一套旨在拓宽基础、强化素质、培养通识的跨学科基础
教学新体系,
力图引导学生从本科教育的最基本的领域中获得广泛的
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及主要思路,从而为能力
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方法和眼界。
3
通选课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1)它打通了原有的专业和学科分界,把现代学术与社会所需
要的知识划分为几个最基本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以多学科交叉综合
的方式开设的一系列课程。相对而言,通选课有更明确更全面的素
质教育目标,内容要精,方法求新,将来要承担真正学分制下的通
识基础课角色,形成本科教学的“通选—专业基础—专业相关选修”
三段制。
(2)通选课只对学生提出在每个基本领域选修的学分要求,至
于选什么课,由学生在学分制约和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以此在指
导学生建构知识和让学生自由选课之间寻求平衡,引导学生主动学
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养成自我建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本领,
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3)通选课遵循严格的遴选原则,经过教师申报、院系推荐、
专家评审三个程序而设立,再根据教学需要和检查评估,不断增设
和淘汰,目的是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逐渐推出一批具有北大特色的
名师名课。
(4)通选课的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灌输知
识的细节。教学方法提倡“少而精”
,鼓励运用先进手段,完善各项
教学环节。
3、通选课是根据什么标准遴选的?
由于通选课重在启发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它
有非常严格的遴选标准:
(1)有利于学生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种
4
思路和方法。
(2)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和基础知识。
(3)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思想性。
(5)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
(6)有利于从综合角度掌握经典著作的基本精神,启迪思路。
(7)有利于学生选修著名学者的特色课。
(8)有利于学生了解现有的一级学科。
4、通选课划分为几个领域?
根据通选课设置的原则、
目的和现有学科的特点,经专家组研究,
目前暂分为以下 5 个最基本的领域:
A、 数学与自然科学
B、 社会科学
C、 哲学与心理学
D、 历史学
E、 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对于领域的划分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把
真正能体现科学与人文精神、并有北大特色的课程开出来,再根据实
践的检验加以调整。
5、 我校对通选课学分有何要求?
5
要求本科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 16 学分,每个领域至少要选修 2
学分,在语言学、文学和艺术领域至少要修满 4 学分(其中必须有一
门是艺术类课程)
。获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学位的本科生,在自然科学
与数学领域至少要修满 4 学分。
6.选修本院系开设的通选课能否记为通选课学分?
选修本院系开设的通选课所得的学分,不得计入学生毕业所需
的通选课学分。
7.选修跨领域的通选课如何记分?
选修兼跨两个领域以上的通选课可由学生选择计入其中任一领
域。
8.通选课不及格如何处理?
学生通选课考试不及格的,可以交费重新学习该课程;也可选修
相同领域的其他课程,原修不及格课程如实记载。
如课程停开或被取消通选课资格,
使得学生无法交费重新学习该
课程,则只能选修相同领域的其他课程,原修不及格课程如实记载。
教务部
2008 年 12 月
6
北京大学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目录
(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领域
A
数
学
与
自
然
科
学
课程号
00131560
00136700
00136700
00430109
00430171
00432265
00432266
00432270
00432270
00432530
00434070
00434091
00434441
04831620
课程名
古今数学思想
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
普通统计学
演示物理学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
现代天文学
环境生态学
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
大气概论
理论物理导论
物理宇宙学基础
纳米科学前沿
今日物理
数字化艺术
学分
2
3
3
2
2
2
2
2
2
3
3
2
3
2
8
开课院系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授课教师
范后宏
丘维声
房祥忠
张瑞明
郭秋菊
吴鑫基
刘树华
梁福明
李万彪
马伯强
范祖辉
俞大鹏
张 酣
龙晓苑
页码
1
2
4
5
7
7
8
9
11
12
14
15
17
17
备注
A
数
学
与
自
然
科
学
00331680
01033100
01034060
01130500
01130871
01139380
01139350
01139390
00539410
01235110
01233170
01430020
01430940
01339260
01339270
01339290
01339320
01639020
03033246
02335130
生物信息学导论
功能化学
大学化学
人类生物学导论
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
普通生物学(A)
普通生物学(B)
普通生物学实验(A)
太空探索
遥感入门
地震概论
地史中的生命
矿产资源经济概论
环境伦理概论
文明与环境导论
全球环境问题
中国历史地理
心理学概论
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科学通史
2
2
2
2
2
3
2
1.5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9
工学院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球与空间学院
地球与空间学院
地球与空间学院
地球与空间学院
地球与空间学院
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
心理学系
信息管理系
哲学系
朱怀球
邹德春
卞 江
柴 真
程 红
佟向军
陈丹英
殷 莹
焦维新
范闻捷
赵克常
孙元林
朱永峰
林官民
宋豫秦
胡建信
韩茂莉
张智勇
肖 珑
吴国盛
19
21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3
35
36
38
40
42
43
44
45
46
A、C
A、B
A、D
A、C
A、D
B:社会科学
B
社
会
科
学
01339270
01831990
02431720
02431610
02431590
02431890
02431560
02431910
02433200
02431880
02532590
02530070
02533170
02530160
02533340
02832220
02833390
02831310
02939991
02939999
03130280
03140130
文明与环境导论
跨文化交流学
中国政治概论
中国边疆问题概论
印度社会与文化
晚清对外关系的历史与人物
美国文化与社会
国际关系与东亚安全
伊斯兰与世界政治
中东地区的国家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II)
外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民商法
博弈与社会
管理学原理
英美侵权法
法律导论
社会性别研究
社会学导论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2
2
3
3
3
2
2
2
2
10
环境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社会学系
社会学系
宋豫秦
关世杰
杨朝晖
张植荣
陈峰君
李扬帆
袁 明
于铁军
王 联
王锁劳
萧国亮
王志伟
胡 涛
周建波
郑学益、周建波
蔡曙涛
张维迎
刘学、王新超
徐爱国
周旺生
佟新
刘爱玉
40
47
48
50
51
52
54
56
57
59
61
63
65
66
67
68
69
72
74
74
75
76
A、B
B、E
B、D
B、E
B、D
B、D
B、D
03140670
03131600
03131410
03230870
03230930
03232080
03834100
04630030
生物学对社会科学的启示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自杀社会问题研究
中国政治与政府过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
日本经济
中西文化比较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2
2
2
2
2
2
2
2
社会学系
社会学系
社会学系
政府管理学院
政府管理学院
政府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元培计划
郑也夫
邱泽奇
鄢盛明
徐湘林
杨 明
宋 磊
辜正坤
苏彦捷
77
78
80
81
82
83
85
86
C:哲学与心理学
C
哲
学
与
心
理
学
01339260
01639020
02335130
01630040
01630600
02330142
02330161
02330500
02330851
02331310
02332336
02330860
环境伦理概论
心理学概论
科学通史
社会心理学
哲学导论
伦理学导论
宗教学导论
环境哲学
西方美学与西方艺术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中国佛教史
艺术与人生
2
2
2
2
2
2
2
2
2
3
2
2
11
环境学院
心理学系
哲学系
心理学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林官民
张智勇
吴国盛
侯玉波
吴增定
王海明
王 颂
徐 春
彭 锋
刘壮虎
周学农
张中秋
38
44
46
87
88
90
92
94
95
97
99
100
A、C
A、C
A、D
C、D
C、E
02333830
02335260
文化哲学与文化产业
逻辑导论
2
2
哲学系
哲学系
陈少峰
陈 波
101
102
D:历史学
D
历
史
学
01339320
02431890
02532590
02530160
02533340
02332336
02132750
02130290
02131260
02138850
02131460
02131110
02131250
02131340
02231080
01831760
04630390
中国历史地理
晚清对外关系的历史与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外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佛教史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
人类发展与环境变迁
中国现代社会史
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西方文明史导论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
考古学导论
中国文化史
中国考古大发现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12
环境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哲学系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
考古文博院
信息管理系
北大-耶鲁项目
韩茂莉
李扬帆
萧国亮
周建波
郑学益、周建波
周学农
张帆
刘一皋、牛大勇
包茂宏
刘一皋
董经胜
阎步克、邓小南
朱孝远
臧运祜
张 弛
王锦贵
Valerie Hansen
43
52
61
66
67
99
105
106
109
110
112
113
114
115
117
118
119
A、D
B、D
B、D
B、D
B、D
C、D
04630380
04630400
04330040
04330050
04330670
04332470
04332210
04332710
04332510
北京的前世今生
儒教与中国商业文化
西方音乐史及名曲欣赏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中国书法史及名作欣赏
中国美术概论
中国电影史
西方美术史
艺术史
3
3
2
2
2
2
2
2
2
北大-耶鲁项目
Valerie Hansen
北大-耶鲁项目
Antonia Finnane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朱秋华
白 巍
高 译
李 松
李道新
丁 宁
朱青生
125
126
158
159
160
161
163
164
170
陈峰君
袁 明
张中秋
陈汝东
肖东发
何 姝
王 娟
杨荣祥
孔庆东
刘勇强
杨 铸
51
54
100
129
131
132
135
135
137
138
139
D、E
D、E
D、E
D、E
D、E
D、E
D、E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02431590
02431560
02330860
01831610
01832490
01832760
02030330
02033918
02032240
02033490
02039030
印度社会与文化
美国文化与社会
艺术与人生
汉语修辞学
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
英语新闻阅读
民俗学
古代汉语
鲁迅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文学概论
2
2
2
2
2
2
2
2
2
2
2
13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哲学系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B、E
B、E
C、E
E
语
言
学
、
文
学
与
艺
术
02039310
03033270
03633710
03536240
03634030
03834270
03835200
03835440
03834280
03530190
03730740
04330040
04330050
04330670
04332470
04332210
04332710
04330010
04331020
04332490
04332510
04330550
大学语文
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
禅与园林艺术
印度宗教
传记文学:经典人物研究
莎士比亚戏剧名篇赏析
西方学术精华概论(英文讲授)
美国政治演说中的历史文化评析
多元共生的奇观:巴西文化
日本文化艺术专题
中俄文化交流史
西方音乐史及名曲欣赏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中国书法史及名作欣赏
中国美术概论
中国电影史
西方美术史
艺术概论
中外名曲赏析
西方歌剧简史与名作赏析
艺术史
影视鉴赏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中国语言文学系
信息管理系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
吴晓东
张浩达
喻天舒
姜景奎
赵白生
黄必康
辜正坤
黄必康
胡旭东
滕 军
查晓燕
朱秋华
白 巍
高 译
李 松
李道新
丁 宁
彭吉象
李 静
侯锡瑾
朱青生
陈旭光
体育与健康课程介绍及教师简介………………………………………………174
14
140
143
143
145
147
149
151
154
155
157
158
159
160
161
163
164
166
167
169
170
171
D、E
D、E
D、E
D、E
D、E
D、E
D、E
政治理论课程介绍 …………………………………………………………… 197
《文科计算机基础应用(下)》课程简介 ……………………………………215
《大学英语》课程任课教师简介 …………………………………………… 218
1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开课单位 数学科学学院
中文名称 古今数学思想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英文名称 to Modern Times
课程学分
00131560
2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研究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范后宏 出生年月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介绍数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重
要思想原理,和它们的起源和发展, 以及一些杰出数学家的重要贡
献。同时,探讨一些数学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层次多方面
的联系。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初步计划每年开一次课。
参考书:
1、古今数学思想(第一,二,三,四册)
,[美]莫里斯.克莱因 著,
上海科技术出版社 2002
2、数学史概论(第二版)
, 李文林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其他参考书:
1 、 Mathematics and Its History,
John Stillwell,
Springer-Verlag, 1989
2、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第一卷,第二卷)
,[俄] A.D.
亚历山大洛夫等 著 科学出版社 2001
3、数学与自然科学之哲学,[德]赫尔曼.外尔著;齐民友 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数学哲学,林夏水 著,商务印书馆 2003
5、数学与经济,史树中 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6、数学与军事,汪浩 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任课教师简历:
范后宏,男,数学学院副教授,1994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
专业哲学博士学位。在北大主讲过本科生课程:
《复变函数》,《线性
代数B》
,
《微分流形》,
《数理逻辑》
,《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字
集成电路数学模型I》
, 主讲过研究生课程:
《同伦论》,
《组合最优化
算法》
。研究方向:微分拓扑,规范场论,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
Mode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Bring Forth New Idea
课程编号
周学时
学分
00136800
3
3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 线性代数,或者文科高等数学中的线性代数部分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丘维声 出生年月 1945.4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介绍现代数学及其在当今时代的应
用的 20 个案例, 阐述数学的思维方式在创新中起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从中受到数学思维方式的 熏陶,以便使他们在大学的学习
中以及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把学习搞好,把工作做好,从而终身受益。
在本课程讲授的 20 个案例中,包括现代数学的若干个关键的
创新点,以及现代数学在当今信息时代有关信息的可靠与安全中的
若干重要应用。案例的讲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面向全校本科生。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年春季学期开设此课程,不断完善讲授的内容。
教材:
参考书:
1、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著,方企勤,叶其孝,丘维声译,冷生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明校,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
2、R.柯朗,H.罗宾著,J.斯图尔特修订,左平,张饴慈译,什
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增订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3、M.克莱因著,江泽涵等译,古今数学思想(第一、二、三、
四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4、А.Д.亚力山大罗夫等著,孙小礼等译,数学—它的内容、
方法和意义(第一、二、三卷)
,科学出版社,1984
5、M.克莱因著,刘志勇译,数学与知识的探求,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5
6、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冯克勤,代数数论简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8 、 D.R.Stinson, Cryptography-Theory and Practice, CRC
Press, 1995
9 、 Guang Gang 等 编 , Sequen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SETA2006, Springer, 2006
10、丘维声, 抽象代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任课教师简历:
丘维声,男,1945 年 4 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学院。
1970 年开始从事教学和科研。研究方向:代数组合论,群表示论,
编码和密码。发表学术论文 40 多篇,解决了 n=3p^r 情形的乘子猜
想,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 讲授本科生基础课(高等代数,
抽象代数,解析几何,线性代数等),研究生课(群表示论,设计
和编码,有限群等)
。出版著作 30 部,发表教学改革论文 10 篇。
获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 年)
,杨芙清-王阳元
院士奖教金特等奖(2006 年)
,三次被评为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
的十佳教师(1999,2001,2006 年)
, 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
等奖(1997 年)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1997,
2001 年)
,北京市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1977 年)
。
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Back to Top
00136700
开课单位
数学科学学院
课程编号
普通统计学
3
中文名称
周学时
General Slatistics
3
英文名称
学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房祥忠 出生年月 1962.1 职称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专为全校文理科学生开设的通选课,也是唯一无需高等
数学基础而能介绍许多先进实用数据分析方法的课程。除了介绍常见
统计学的内容外,还将介绍许多非统计系学生一般学不到的内容,如
潜周期分析、聚类分析、列联分类、非线性回归建模与预报等。本课
程因得到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赞助,学生将每人一台使用掌上电脑
(内含专用统计程序),并配合维也纳技术大学的多媒体软件进行教
学,文理科学生学起来非常生动有趣。特别是本课程的练习题都是真
实的观测记录,它们是由任课教师多年收集的来自经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的近二十个不同学科的社会报告,统计局公告及科学文献记
录。
此外,学生还在本课程中通过自己的统计实验来验证许多数学规
律,如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及 Monte-Carto 计算等。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年春季开设此课程;运用多媒体结合 TI-89 掌上电脑编写出生
动的教学内容;收集大量生动的真实的涉及我国经济、金融及国内外
文献中涉及生物、医学、物理、化学、语言、社会学等十几个领域的
数据,提供给学生做练习,并在此基础上未来可建专用网页数据库可
供学生课下复习和作业(目前版权尚有困难)
。
教材:谢衷洁,普通统计学补充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
1、陈家鼎等,概率统计讲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2、谢衷洁,概率论,人民邮电出版社,1985
3、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京大学,1989
4、柯惠新等,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北京广播学院,1992
5、汤旦林,医学统计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6、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分析,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7、中科院统计组,常用数理统计方法,科学出版社,1973
8、陈希孺,机会的数学,清华、暨南大学,2000
9、Freedman 等,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10、Moore&Mccabe,Rractice of Statistics,Freedman Co,1997
11、谢衷洁,滤波及其应用,湖南人教出版社,1995
12、复旦大学编,概率论(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任课教师简历:
1996 北京大学数理统计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8 年博士
后结束留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2001 年
起至今任概率统计系副主任,2008 年 9 月起兼任统计教研室主任。讲
授过概率统计,统计计算,现代统计计算,生存分析与可靠性以及应
用回归分析等课程。研究方向有可靠性和医学数据分析。曾获北京市
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兼任教育部统计学专
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数据处理和解
释技术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物理学院
中文名称 演示物理学
英文名称 Demonstration of Physics
授课对象 文科本科生
先修课程 中学数学、物理基础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张瑞明 出生年月 1946.10
课程简介:
5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课程学分
职称
00430109
2
2
副教授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本课程采取以演示实验贯穿教学内容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作法是,精选若干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讲
解相关的物理规律,引导学生感悟物理学的精髓,使学生对物理学获
得一个初步而准确的整体印象,作为今后自身扩展科技知识的基础。
众所周知,人文精神和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翼。当今的
文科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应具备科技背景,这是一代新人应具
有的素质,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迎接挑战的需要。
采用小论文或专题报告的方式考试并评定成绩。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未来三年每学年连续不间断开课。鉴于2004年春季学期首期开
课,以及采用的新教学组织方式,秋季学期用以课程总结、充实和提
高。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根据选修学生人数,增至每学期开课一次。
参考书:
1、赵凯华,20世纪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影响(VCD光盘),
西南交大出版社,2001
2、倪光炯等,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向义和,大学物理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吴翔等,文明之源—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张淳民,大学物理,西安交大出版社,2001
6、吴宗汉,物理学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7、盛正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8、钟锡华等,大学物理通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陈熙谋,物理演示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10、徐在新,20世纪物理学概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11、李艳平等,物理学史教程,科学出版社,2003
任课教师简历:
1976年至今一直从事普通物理教学辅导和讲授;1996年至今讲授
光学物理演示实验课;期间交叉担任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工作。主要著
作:
《大学物理解题方法》
、
《大学物理通用教程—习题指导》。
Back to Top
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开课单位 物理学院
中文名称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
Nuclear
Science
and
英文名称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Human
课程编号
周学时
00430171
2
学
2
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外国留学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郭秋菊 出生年月 1963.10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主要讲授原子核与放射性基本知识,阐明核能、核分析、核辐射
加工、核医学和核示踪等技术在当前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的和独特
的作用;同时也说明放射性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人们如何安全
地使用放射性造福人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大学生能够获得
当代高科技核科学应用基本知识,对放射性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分析
“利与弊”,克服“核恐惧”心理,而且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提高科学素质,增强科学认知和研究的能力。
教材:刘洪涛等,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任课教师简历:
郭秋菊,工学博士,承担“辐射防护基础”教学及多项科研项目。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物理学院
课程编号
00432265
现代天文学
课程名称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Contemporary Astronomy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非天文系文理科本科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吴鑫基 出生年月 1935.10 职称
教授(博导)
课程简介:
本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比较系统地介绍现代天文学前
沿领域的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力争深入浅出;二是介绍与各讲
有关的天文基础知识,为理解天文学前沿成果的科学内容所必需,做
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到简明扼要;三是介绍现代天文学重大成就的发展背景和天文学大师
的奋斗精神、治学方法和高尚情操,突出人文气息。本课程面向非天
文系文、理科本科学生。教师专门为这门课写了教材。讲课中将配以
天文观测研究获得的精美照片和放映有关天文知识的 VCD。将利用天
文系的天文望远镜进行一次观测。
教材:吴鑫基 温学诗著,《现代天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参考书:
1、吴鑫基、温学诗,百年诺贝尔反思录天体物理学卷,上海科教
出版社,2001
2、李启斌等主编,90 年代天体物理学,高教出版社,1996
3、刘学富主编,基础天文学,高教出版社,2004
4、宣焕灿等编著,科学名著赏析――天文卷,山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6
任课教师简历:
天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乌站客座研
究员;曾多次讲授高能天体物理、射电天文、脉冲星物理和本课程;
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发表论文 160 余篇;曾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
步二等奖、中国天文学会的张钰哲奖和北京天文学会的学术成就奖;
具有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曾到澳、美、加、英、俄等十个国家进行
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物理学院
课程编号
环境生态学
课程名称
课程周学时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Ecology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刘树华 出生年月 1952.5
职称
课程简介:
8
00432266
2
2
教授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采用国际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最新资料及方法,详实的
讲授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热点,介绍国际上重大环境生态研
究计划的实施及最新的研究模式和研究结果;启发学生对国际重大科
学问题的思考,培养其责任感,加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在保护、恢
复、开发和有计划的利用地球环境生态资源中发挥作用。
任课教师简历:
刘树华,教授,从事大气科学、环境生态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完成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
家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
讲授全校素质教育通选课“环境生态学”
,本科生专业必修课“大气
探测学”和研究生课“城市环境边界层气候和数值模拟”等。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物理学院
课 程 编 号 00432268
2
中文名称 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Chaos and Fractal in Science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文理本科生(二年级以上)
、研究生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微积分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梁福明 出生年月 1965 年
职称
讲师
课程简介:
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的混沌动力学、分形理论和突变理论,其共
同的目的在于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自然界复杂现象中的规律性,这些
理论可以称为非线形科学。自创立至今,非线形理论的研究取得了瞩
目的成就,已经成为21世纪的科学前沿。非线形动力学对解决物理学、
化学、生物学、天文和地球科学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和问题有重大的意
义。
本课程力图从同学熟悉的问题入手,着重物理概念和几何图象,
深入浅出地对非线形理论中的混沌、分形、分岔和突变等重要概念及
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应用作较详尽的介绍,以期开阔同学的视野、掌握必要的方法,并作
到学以致用。
课程中从理论上解答了下列有趣的科学问题:1、纽约的一只蝴
蝶翅膀一拍,北京的天气会变化吗?2、中国的海岸线长度是18000公
里的提法对吗?3、杂乱无章的DNA序列、蛋白质序列有结构吗?4、
力学中的速度有相对性原理,尺度也有相对性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丰富认识自然界现象的新观点:
1、确定的系统不但可以有确定的结果,而且还可以有不确定的
结果;
2、对多尺度系统而言,物理量是随尺度变化的;
3、从杂乱无章的信号(混沌时间序列)中,可以设法了解该系
统,并建立系统的结构。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未来三年,至少每学年开课1次;如有需要,可根据同学和学院
的要求,每学期开课。
教材:刘式达等,
《自然科学中的混沌与分形》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刘式达等,非线形动力学和复杂现象,气象出版社,1989
2、刘式达等译,混沌的本质,气象出版社,1997
3、刘式达等,分形和分维引论,气象出版社,1993
4、丑纪范等,非线形动力学,气象出版社,1994
5、仪垂祥,非线形科学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气象出版社,1995
6、谢应齐等,非线形动力学数学方法,气象出版社,2001
7、赵松年等,突变理论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
1987
8、胡岗,混沌现象,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9、刘式达等,孤波和湍流,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1994
10、叶其孝等,反应扩散方程引论,科学出版社,1990
任课教师简历:
梁福明,理学博士。1990年至今担任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辅导和
1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主讲,曾经辅导普通物理《力学》
、
《电磁学》
,专业基础课《天气学》;
1996年至今,多次辅导本课程;1996年主讲《微积分》。科研方向为
大气边界层的湍流及相关的非线形复杂现象。
Back to Top
00432270
开课单位
物理学院
课程编号
大气概论
课程名称
课程周学时 2
2
Introduction to Atmosphere 课程学分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李万彪
出生年月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大气与个人生活及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举凡我们的一举一
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整体生活品质的提高,都与大气息息相关。
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和大气现象、并进行大气预测和改造的科学, 在
环境科学、海洋学、人类活动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当前,世界许多地区出现的气候异常、环境恶化等问题,皆与大气和
大气科学的研究有关。
本课以认识大气和大气现象为目标,引导各位了解周遭大气变化
及各种现象、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扩大自然知识视野,并能学以致用、
正确指导日常生活。
本课程的学习将促进学生关心天气、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健康,养
成注意天气变化和观察大气现象的习惯,能对整个环境及地球系统有
深刻了解。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开课计划: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秋学期)。
开课承诺:承诺认真备课,以多媒体教学方式,力求浅显易懂,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授,但仍能使广大学生达到应有(了解大气和大
气科学)的水准。承诺若没有特殊任务均按时开课。
1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参考书:
1、魏以成,大气的奥妙,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2、阮忠家、李再琨,大气,气象出版社,1984
3、王永生等,大气物理学,气象出版社,1987
4、谭冠日,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气象出版社,1992
5、罗哲贤、屠其璞,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气象出版社,1993
6、(美)约翰·菲罗尔著 刘礼全译,变化中的大气,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4
7、王宝贯,天与地,(台)牛顿出版公司,1996
8、Eric W. Danielson, etc.,Meteorology,WCB McGraw-Hill,1998
9、张克家等,大气中的风,气象出版社,1999
10、徐玉貌等,大气科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1、张霭琛,现代气象观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 、 Ahrens, C. Donald , Meteorology Today , Brooks/Cole
Thomson Learning,2000
任课教师简历:
李万彪,副教授,一贯从事大气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讲授
大气系本科专业基础课“大气物理学基础”3年,并部分讲授研究生
课程“大气科学进展”和“大气遥感”课程,并参与讲授本科生专业
主干基础课“大气科学原理”的工作,先后辅导过“原子物理学”、
“力学”和“理论力学”等课程。在科研方面,参加国家“七五、八
五科技攻关项目”和“九五”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主持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
物理学院
理论物理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Physics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课程学分
00432530
3
3
数学及元培班2-4本科生,理科3-4本科生和非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高等代数
1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马伯强 出生年月 1962.7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理论物理是研究物质世界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的最基础科学,
是人类知识宝库中最有欣赏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精华部分。本课程将对
理论物理做一个全面性的介绍,力图使学生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
对理论物理的内容、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可能发展有一个概括
性但又较为深入的了解。希望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前提下,能够欣赏物
理学之美,体验人类智慧之深邃,感受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
之伟大。内容包括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量
子理论,相对论性量子理论,量子场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广义相
对论和宇宙学,统一理论探索等。这些内容非常深刻和抽象,难以理
解和掌握。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善于钻研和思考,肯花精力和时间
去学习,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去提高科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两年开一次,基本是春季学期开课。本课程曾作为数学学院的
选修课试讲过一次(2002年春季)
,得到同学的好评和欢迎。
参考书:
1、彭恒武,徐锡申,理论物理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夏德明,理论力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俞允强,电动力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俞允强,广义相对论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王正行,近代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曾谨言,量子力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狄拉克,量子力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65
8、杨泽森,高等量子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9、高崇寿、曾谨言,粒子物理与核物理讲座,高能教育出版社,1990
10、马伯强 等译,量子电动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任课教师简历:
马伯强,理论物理长江教授,博导。物理类本科生主干基础课及
1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国家精品课《数学物理方法》的课程主持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
者,中国物理学会周培源物理奖获奖人,教育部重大项目“深层的物
质结构和大尺度的物理规律”主持人。长期从事粒子物理、中高能核
物理、粒子天体物理学及宇宙学等理论研究,以及高能强子结构的实
验探索研究。在国际国内著名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论
文被他人引用超过千次。对强子结构有关问题有原始创新性贡献,导
致了一些新研究热点的产生。在多夸克强子态的理论预言和实验探索
中有贡献。学术观点已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和引用,与国内外学者建
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与合作关系,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
Back to Top
00434070
开课单位 物理学院
课程编号
物理宇宙学基础
3
中文名称
周学时
英文名称 Physical Cosmology
学 分
3
授课对象 理科本科及研究生
先修课程 普通物理学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1963.9
教师姓名 范祖辉 出生年月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宇宙物理现象的基本事实、膨胀宇宙的理论模型、大爆
炸理论的基本证据;背景辐射和原初核合成问题、甚早期宇宙演化问
题;重子数产生和暴胀理论、宇宙结构的形成问题。
教材:俞允强,大爆炸宇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参考书:E.W.Kolb, Peebles The Early Universe,Principles of Physical Cosmology
任课教师简历:
1995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物理系, 获博士学位. 分别在美国
芝加哥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国立台湾大学做博士后及访问
科学家. 2002年7月加入北京大学天文系. 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
教期间分别开设"物理宇宙学"(通选)、结构形成与宇宙学(研究生) 和
1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天体物理动力学" (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宇宙学, 包括暗物
质与暗能量, 宇宙大尺度结构等.。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物理学院
课程编号
00434091
中文名称 纳米科学前沿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Frontier of Nano-Science and Tech.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理学部、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
先修课程 普通物理、固体物理、无机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半导体物理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俞大鹏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纳米科技是目前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也被认为是本世纪国家之间
竞相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引起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帮助不
同学科的学员掌握纳米科技的基本知识,认识目前发展的概况,了解
纳米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本课程力图从材料、化学、物理,电子
等学科的不同角度,介绍纳米的基本概念、纳米科技所涵盖的内容,
纳米科技的基本研究手段,及其在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生命科学、
医学、环境生态学,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员们对纳米科技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对其发展趋势有
一个清晰认识,以便对他们今后从事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
程尽可能采用简练的语言,避免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因此亦适合于
其他院系(如文科)感兴趣的学员选修。
本课程拟采用专题讲座的教学方法。在介绍的基础理论以后,每
一个专题讲座将集中讲述一个特定的题目,如纳米材料的种类,纳米
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科技的主要研究方法等,专题的选择会照顾到
上述各个学科领域的不同方面,并可以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选
择。侧重于介绍各个领域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尤其是在各学科、领域
的应用问题。
1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学年讲授一次(一个学期课)
。学习对象:高年级理科本科生
及研究生。感兴趣的其他院系同学。
参考书:
1、张立德,纳米材料科学,科技出版社,2000
2、Yu Da Peng(俞大鹏等),Nanophase an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Chapter 11),Erlanger,2001
3、A. P. Alivisatos,Semiconductor clusters, nanocrystals, and quantum
dots,Science 271, 933,1996
4、S. Iijima,Carbon nanotubes,Nature 354, 56,1991
5 、 R.W. Siegel, E. Hu, M.C. Roco , Nanostru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WTEC, Loyola College,1999
6、Yu Da Peng,Silicon nanowires via laser ablation,SolidState
ommun.,Appl.Phys. Lett.,1998
7、Michael H. Huang,Room temperature nanowire laser,Science 272, 1897,2001
8、Zheng Wei Pan,Nanobelts of semiconducting oxides,Science 271, 1947,2001
9、Yi Cui and Charles M. Lieber,Functional nanoscale electronic
devices assembled using silicon nanowires,Science 271, 851,2001
10、Shoushan Fan,Self-Oriented CNTs and FE,Shoushan Fan,1999
11、Zhen Yao,Carbon nanotube intramolecular junctions,Nature 402,273,1999
12 、 Charles M. Lieber , One-D anostructures: Physics,
Chemistry,and Applications,Solid State Commun.,1998
任课教师简历:
俞大鹏:男,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
任
199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2000年获得“国家基础青年科学基金”
;
一直领导纳米结构与物理实验室研究工作,并承担多个纳米材
料物理方面的国家重点基金科研项目;
2000年至今讲授物理学院研究生课程:
“透射电子显微学”。
1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Back to Top
物理学院
开课单位
课程编号
00434441
今日物理
中文名称
课程周学时
3
英文名称
Physics Today
课程学分
3
全校本科生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张酣
出生年月
1954.11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对作为自然科学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的物理学的内容、发展全
貌及其进展进行概括性的、清楚的介绍。
教材:高崇寿,粒子世界探秘,湖南教育
参考书:
1、王正行,近代物理教程,北京大学
2、徐克尊,近代物理学,高等教育
3、倪光炯、王炎,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复旦大学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教学经历:1996 年起担任物理系“材料物理”课程主讲;科研
成果:十年来在国内外一直从事半导体、超导体、巨磁材料的研究,
在国际杂志上发表文章 60 余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
所属领域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课程学分
数字化艺术
Digital art
全校大二以上本科生
计算概论
A(数学与自然科学)
17
04831620
2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教师姓名 龙晓苑 出生年月 1966.1
职称
讲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述与数字艺术创作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应
用技术,剖析数字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一般特点,而不是讲述某种具
体软件的用法。本课程的特色是将技术与艺术创意相结合展开阐述,
在讲述技术内容的基础上,也介绍了有关的艺术设计技法。
在学习本课程之后,除了对数字艺术的技术背景全面了解外,还
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各种具体的图形/图像软件。
课程的学习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上机作业、分组讨论、
学习体会、小论文等。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该有的心理准备是将在每周
课余时间付出至少2个小时的作业和自学时间。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承诺每年按计划开课一次。
教材:
龙晓苑,数字化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书:
1、Kerlow. I. V,Computer graphics for designers & artists,
Van Nostrand Reinhold,1998
2、Kerlow. I. V,The art of 3D Computer Animation and Imaging,
Thomson Publishing,2000
3、韩涌,光与材质的艺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闫敬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图像图形学基本教程,科学出
版社,2002
5、崔天剑,计算机辅助色彩构成表现技法,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6、崔唯,色彩构成,纺织出版社,1996
7、熊歆斌,3D Studio MAX 3.0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8、邓飞,经典绘图大师Painter 6教程,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
2001
9、杨旭东,Illustrator 8.0中文版图像处理,北京邮电大学出
1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版社,2000
10、雷波,Photoshop7.0中文版标准培训教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3
11、蔡士杰,计算机图形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2、夏良正,数字图像处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任课教师简历:
龙晓苑,先后讲授过《计算概论》等多门课程。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工学院
课程编号 00331680
课程周学时
2
Introductionto bioinformatics 课程学分
2
全校本科生
生物信息学导论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朱怀球 出生年月
1970.11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数学、
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通过对生物
学实验数据的获取、加工、存储、检索与分析,进而达到揭示这些数
据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的目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不断
推进,生物信息学已经成为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和最
具活力的前沿领域之一。
任课教师曾于 2003、2004 年秋季学期连续两次开设全校通选课
《生物信息学算法导论》
(课程号 00331440)
,该课程主要偏重生物信
息学中的理论建模和算法的学习。先后有 60 多名学生选修过该课程,
在教学评估中,该课程得分 4.09,在全校 505 门各类参评课程中处于
前 28.7%。但选课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难度较大,甚至难于许多理工
科专业课,希望降低本课程的难度;同时,作为介绍生物信息学领域
基本背景知识的课程已经开始引入国内许多高校的本科生教育,甚至
1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有高校开设了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的本科生专业,而北大迄今
尚无一门系统讲授生物信息学的本科生课程。基于上述考虑,任课教
师在两年讲授《生物信息学算法导论》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在生物
信息学领域的研究认识,决定停止原有的《生物信息学算法导论》课
程,开设一门以介绍生物信息学领域基础知识和概貌的、适合本科生
学习的课程《生物信息学导论》
。
本课程首先结合人类基因组计划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历史发展和
概况,然后顺序介绍生物信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信息数据
库和生物信息学主要问题、生物序列的相似性比较及其数据库搜索、
基因预测、基因组进化和分子进化、蛋白质结构预测,同时还专门介
绍生物信息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随机过程模
型、机器学习方法等基本知识。
本课程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以介绍概念、思想和方法为主,启
发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工程科学和计算机知识的能力,拓宽知
识面,了解学科前沿和最新进展,培养跨越生命科学、计算科学、数
理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大科学”素质和意识,为今后选择新兴交叉学
科领域进行深造奠定基础。
本课程考试方式:在老师指导下,结合所讲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学科
调研,要求同学在期中、期末分别完成2次调研报告,课堂讨论大约
占4学时。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认真备课、讲课,不断跟踪学科前沿,向学生介绍最新进展。同
时,发挥本人交叉领域研究的优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书:
1、Westhead et al., Bioinformatics(英文原版),科学出版
社,2003年
2、Pevzner,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MIT Press,
2000
3、Salzberg, et al.,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Elsevier Science, 1998
2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4 、 Waterm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Biology,
Chapman & Hall, 1995
5、Durbin等, Biological sequence analysis(英文原版), 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2
6、Brown著,袁建刚等译,基因组,科学出版社,2002年
7、Campbell等著,孙之荣等译,探索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
生物信息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
8、郝柏林、张淑誉,生物信息学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2年
9、Attwood等著,罗静初等译,生物信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2年
10、Mount,Bioinformatics—Sequence and Genome Analysis,
科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由钟杨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
版)
任课教师简历:
朱怀球,男,博士,副教授。2001年前,主要从事计算流体力学
的网格生成算法、科学计算可视化算法研究,获得2000年国际应用计
算流体力学大会的“杰出青年论文奖”;2001~2002年留北大做博士
后,转向生物信息学领域,并于2002年留北大任教。目前主要从事生
物基因组序列的信息结构分析、基因预测算法以及分子进化等研究。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负责973计划子课题1项、合作承
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近年来在基因结构模型与基因预测算法研
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的进展,先后在《Bioinformatics》
、
《Journal of
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功能化学
课程周学时
英文名称 Chemical Function of Materials 课程学分
21
01033100
2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授课对象 本科生
先修课程 普通物理、普通化学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邹德春
出生年月 1963.1
职称
教授
办公电话
62759799 邮件地址
dczou@pku.edu.cn
课程简介:
化学是创造物质世界各种材料的基础,通过化学手段,可以创造
出具有各种功能的物质。本课程以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利用到的各
种功能性物质为对象;从原子、分子的水平出发,对其分子结构特征、
作用机理、制备方法、代表性物质、典型应用例等进行系统的讲解。
并对几种与我们的“基本常识”相反的现象,比如:会发出声音的塑
料、会发光的塑料、会导电的塑料、“热收缩现象”等,进行实验观
察和对其作用机理进行课堂讨论。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掌握各种功能物质的分子结构特征,形成及发挥作用的化学机理,并
具有一定的化学功能材料的选材及灵活应用能力。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多,要求的知识面广,需要根据形势变化不断
更新,课程负责人愿尽最大努力,保证如期开课。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
1、全宝富等,电子功能材料及元器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2、黄春辉等,光电功能超薄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邓启刚等,材料化学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
4、游效曾,分子材料 光电功能化合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励杭泉等,材料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6、殷景华等,功能材料概论,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7、赵文元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8、周馨我,功能材料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9、贡长生等,新型功能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0、马光辉等,新型高分子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任课教师简历:
1990.3 日本九州大学,工学博士。光电功能材料研究。
1990.4 日本三菱化学,中央研究所研究员;发光材料与器件研
究、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
1993.4
东京农工大学研究员;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非线性
光学材料研究
1995.4 卡西欧计算机,研究本部研究员;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
1998.4 九州大学副教授
2001.5 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
Back to Top
01034060
开课单位
课程编号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大学化学
中文名称
周学时
2
College Chemistry
英文名称
学 分
2
本科生
授课对象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所属领域
教师姓名
卞江
出生年月 1967.4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化学与物理、生命、材料等学科交叉很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环保、能源、及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本课程给学生介绍现代化学最基
础的原理以及在生产、科研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尽量减少化学中的
定量计算,力图定性地介绍基础化学的物理图象和概念,结合现代活
跃的科研领域和生活实际,介绍现代化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对
化学知识的学习,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
相互交叉渗透的特色;认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依存关系,了
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作用,使学生学会用化学概念分析和解决社会生
活与本专业中同化学有关的问题,提高同学的科学素养。
教材与参考书:
1、唐有琪等,化学与社会,高教社,1997
2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2、周公度,结构和物性,高教社(二版),2000
3、华彤文等,普通化学原理,北大出版社(二版),1993
4、严宣申等,普通无机化学,北大出版社(二版),1999
5、周公度等,结构化学基础,北大出版社(二版),1995
6、邢其毅等,有机化学,北大出版社(二版),1997
7、武汉大学等,无机化学,高教社(二版),1995
8、王夔等,生物无机化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9、苏勉曾等译,固体化学及其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10、彭崇慧等,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任课教师简历:
卞江,副教授,目前担任化学学院一年级本科生“普通化学”和
全校通选课“化学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曾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二等
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化
学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奖励。
从事理论化学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教育部科技
进步二等奖,主持基金委面上基金项目一项,参加两项。
E-mail:bj@pku.edu.cn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编号 01130500
人类生物学导论
中文名称
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Biology 学 分
2
授课对象 非生命科学学院学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柴真
出生年月 1962.8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人类生物学导论”是为生命科学专业以外的各专业学生开设
的、讲述关于人的现代生物学知识的课程。内容包括人体的结构与机
能,人类的遗传,人类的由来等。该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得到关于人
2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类自身的生物学知识,也可以对蓬勃发展的现代生物学有一概括的了
解。这对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促进心身健康,提高全
面素养都是有益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都是与人有关的问题,
这些方面的学生学习“人类生物学”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研究与工作。
国外许多大学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北京大学于 1985 年率先在
国内开出“人类生物学”课程,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少数大学开设此
课。
教材与参考书:
1. 陈守良等编著,
《人类生物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 吴相钰等主编,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任课教师简历:
柴真,女,1983 年获北京大学生理学学士学位,1997 年获瑞典
斯德哥尔摩大学神经化学与神经毒理学博士学位。1983 年起在北京大
学生物系教授普通生物学等课程;1997 年至今主讲生命科学学院主干
基础课“生理学”并承担课程的教学研究,同时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
资助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从事细胞因子对神经元离子通
道影响的研究。2000 年至今,主讲全校通选课“人类生物学导论”
。
以本人为主要教师的“生理学”课程于 1999 年和 2002 年两度被评为
北京大学优秀课程。本人也于 2001 年和 2002 年先后获宝洁奖及北京
大学教学优秀奖。
联系方式:zhenchai@pku.edu.cn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教师姓名
生命科学学院
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
Human Sex, Reproduction and Health
全校学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程红 出生年月 1945.6
25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课程学分
职称
01130871
2
2
教授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本课程每学期开一次。简要讲述人类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与机
能,人类受精、生育、性的发育与分化、性反应、性功能的调节以及
青春期的生物学、生理学基础知识,并讲述人类遗传病、性卫生、性
行为、性传播疾病等基本知识。讲课以多媒体方式进行,并辅以录相、
VCD等手段辅助教学。
教材:陈守良,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北大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许世彤等,性科学与性教育,高教出版社,1996。
2、吴阶平等,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靄理士,性心理学,商务,
4、阮芳赋,性知识手册,科技文献,
5、凯查·杜里安,人类性学基础,农村读物,
6、王明辉,古今性知识杂谈,人民卫生,1998
任课教师简历:
程红,1988年起任教于北大生物学系。主讲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
脊椎动物学、动物生物学等课程,研究两栖动物的进化形态。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编号
01139380
普通生物学(A)
中文名称
课程周学时
3
General Biology(A)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3
全校理科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佟向军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1、结合新资料、新思想和新方法,向同学介绍现代生物学的基
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生命科学中某些新学科的发展。开阔同学的
视野,引起同学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在同学掌握基本知识之后,启发
2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同学进行深入思考。
2、引导同学关注、思考数理化或人文、社会学科与生命科学的
交叉。向同学输送:学科杂交出人才、学科杂交出成果的思想。
3、与同学讨论本学科与生命科学的结合点,以利于同学能对自
己将来的研究志向作出理性的选择。
教学的主要内容:生物的分子,细胞的结构、分化,经典遗传学
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发育的遗传基础,生物内环
境的稳定,生物进化学说和思考,生物多样性进化,生态学基本原理,
人与生物圈,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等内容。
教学以多媒体形式教学,使之形象、直观;加强师生之间对话、
互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本课程每学期开一次,元培实验班及其他系科有兴趣的同学都可选修。
教材:
1、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
1.Campbell,Reece,Mitchell, Biology, 7th edition, 2005
2.Campbell,Reece, Essential Biology, 2001
任课教师简历:
佟向军,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及遗传学系,1988年获博士学位,研
究方向为细胞信号转导,曾在国际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曾获青年教师
教学演示赛二等奖,优秀教学奖。主持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
973、863项目。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课程学分
普通生物学(B)
General Biology (B)
全校文、理科
27
01139350
2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陈丹英 出生年月
1972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根植于人类探求包括自身在内的各
种生命形式的本能之中。当今的生物学正处于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
时候,生物学家们正在揭开困扰人类的生命之谜:什么是人的遗传密
码?癌症是怎样发生的?乃至源源不断的各种人类传染病的病源…。
本课程在讲授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思想的同时,侧重介绍生物学
发展的前沿领域和成就。内容包括:生命的化学基础;生命活动的基
本单位一细胞;遗传与变异:生命的多样性;生命与环境;生命的起
源与演化等。以生物学研究的主题:生命的多层次性,结构与功能的
统一性和演化的思想贯穿始末。生物学建立在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理科的同学将发现数学、物理学和化学规律在生物学中的运用;而对
文科同学而言,在所有的自然科学中,生物学可以说是与人类学和社
会科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拓宽知
识,激发创造性思维,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普通生物学B每学期开课1次,本人负责春季学期课程的教学。
教材: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吴相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生命科学导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2. Essential Biology 2001, 影印版,Campbell N A, Reece J B,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2 年
3.Biology, 5th edit. Campbell NA, Reece JB, Mitchell LG, Addition
Wesley Longman, In’s, 1999
任课教师简历:
陈丹英,理学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
向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及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研究骨干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
2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划(
“973”
)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资助项目。获2005
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2003年开始讲授通选课“普通生物学B”
。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生命科学学院
普通生物学实验 (A)
Laboratory Manual of
Biology
全校文科、理科
课程编号
01139390
课程周学时 3
General
课程学分
1.5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殷莹
出生年月 1954.9 职称
工程师
课程简介:
生命科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一些生物学
的经典实验以及一些现代生物学的实验技术,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实
验训练,使学生既学习了生物学实验的方法技能,提高了生物的基础
理论水平。又获取一定的生物学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生命科
学的学习兴趣。
从认识生命,认识生命现象开始,从微观到宏观,了解生命的基
本结构单位和基本的生命活动。运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显微观察和显微
测量、学习生物细胞的染色技术等。
认识有代表性的动物、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学习实验研究
常用的基本解剖技术。
检验我们周围(空气、土壤;皮肤等)环境中微生物。了解该
细菌的多寡和种类。学习细菌的鉴别染色法。
掌握生物大分子的提取方法、实验原理和生化测定技术。
从分子水平理解生命的本质:垂直板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基因是
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如何观察和分析?凝胶电泳技术鉴定 DNA,GFP 细
胞转化,用肉眼观察基因的转移。
野外教学;认识和了解大自然是本课程重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到
2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校园或植物园等地进行教学,把生态和植物的实验移到室外,更多的
熟悉动植物的种类、在大自然中边教边学边实践,让大家树立保护
环境。热爱自然的理念。
设计完整实验,培养探索精神:选择带有研究性的题目,鼓励学
生自己设计实验、从材料准备开始,完整地独立地完成实验过程。从
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殷莹、郝福英,普通生物学实验,北大教材科,2005
参考书:
1、北大生命科学院编写组,生命科学导论,高教出版社,2004
2、郝福英,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田清徕,普通生物学,海洋出版社,2000
4、钱存柔,微生物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吴敏,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殷莹,普通生物学实验,北京大学教材科,2005
7、张龙翔,高级生物化学实验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8、王重庆,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9、周先碗,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0、扬安峰,脊椎动物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任课教师简历:
殷莹:自1980年至今,一直从事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工作,1998
年学校将普通生物学实验定为主干基础课,被学校聘为该课的主讲教
师。参加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十年间,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
发表科学论文近二十篇,其中本人为第一作者的文章有八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太空探索
Space Exploring
全校本科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30
课程编号
周学时
学 分
00539410
2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教师姓名
焦维新
出生年月
1946.2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太空指的是距地球表面60公里以上直到200AU(日地平均距离)
的广 阔区域。这个区域是宇宙飞船能直接到达的空间范围,也是对
地球的生态环境直接发生影响的区域。随着太空技术的发展,人类的
空间活动越来越向深空发展,这种发展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是本
课要回答的问题之一。本课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太空各区域的特征及对
人类的影响;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方法;太空探索的历史和未来;太空
资源与利用;现代战争的第四维――太空战。
任课教师简历:
讲授本科生的空间探测课已经15年,讲授研究生的空间科学与应
用概论课4年,研究方向也主要是空间探测与太空环境。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课程编号
01235110
中文名称 遥感入门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Preliminary course of Remote Sensing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范闻捷
职称
讲师
课程简介:
遥感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在人造卫星上天之后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但是何为“遥感”,遥感能解决那些问题,如何识别并
应用卫星遥感影像,很多学生却知之甚少。
本课程将从遥感的一些热点问题入手(如在飞船上能否看到长
城,美国导弹预警卫星的预警原理等等)深入浅出地从三个层次讲述:
1)遥感技术,即获取地球表层信息的手段问题,包括遥感器的分类、
工作原理、发展过程,数据传输以及原始数据的预处理等,力图拓宽
学生知识面,对主要对地观测卫星和传感器有概括的了解。2)遥感
3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理论,即遥感数据(遥感器所提供的可测参数值)如何转化为有用的
信息,即可被人类理解的关于地球表层的某种物理的、几何的、生物
学的及化学的参数。不以灌输知识细节为主,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以介绍思想、方法为主,避免繁琐、抽象的数学形式,让学生理解本
学科的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思路。3)遥感应用,即将遥感信息在土
地、环境、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学实
习,让学生了解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充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其
它学科的借鉴意义。
本课课堂讲授时间占80%,学生讨论和实习时间占20%.教学以
多媒体形式教学,使之形象、直观;加强师生之间对话、互动;启发
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1.本课每年开课一次,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课。
2.认真备课、讲课,发挥本人交叉领域研究的优势,努力提高教
学质量;编写讲义、教材。
3.用多媒体展示遥感图像,搜集领域涉及应用的具体实例,在ftp
上公开教学讲义,便于学生复习。
参考书:
1、彭望琭,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梅安新等,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慧平等,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吕国楷等,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马蔼乃,遥感概论,科学出版社,1984
6、遥感研究会编,刘勇卫、贺雪鸿译,遥感精解,测绘出版社,1993
7、徐希孺,遥感物理,北大出版社,2004
8、Shunlin Liang,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of land surface,
WILEY-INTERSCIENCE,2003
9、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4
10、陈述彭、赵英时,遥感地学分析,测绘出版社,1990
任课教师简历:
3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范闻捷,女,讲师,博士。2000年北大城环系自然地理专业博士
毕业,2000年7月~2002年6月在北大遥感所做博士后,研究方向转向
定量遥感。2002年留北大任教。主要从事热红外遥感、定量遥感和生
态遥感。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73”和“863”
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2003年、2004年曾主讲遥感所研究生选
修课《遥感与全球变化》课程,2004年主讲研究生必修课《遥感物理》
。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课程编号
01233170
中文名称 地震概论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Seismology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赵克常
职称
讲师
课程简介:
地震和风雨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本课程就是研究地震的
入门课程,也同时是一门文理皆宜的通选课程,它省略了繁杂的数理
推导,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震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包括地震学简史、地震波、地震仪原理与地震图、天然地震、地
震波的传播理论、地球内部结构的确定、勘探地震学(人工地震)初
步、统计地震学简介、地震预报和地震紧急预案。课堂讲授约占 80%;
讨(辩)论比例约占 15%。观看地震资料影片约占 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选课的同学掌握地震学的基础理论和方
法,并为以后灵活地应用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打下基础;从较深的层
次传播地震科学知识,使同学们增强防震减灾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
同学们临震防卫的能力。
考核:考勤10%,课堂讨(辩)论20%,作业(两次)20%,期
末笔试50%。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3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开课计划: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春季),也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调整。
开课承诺:不断扩充课程素材,认真备课,采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
术,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课,以满足不同院系学生的选课需求,同时
又能使选课学生达到课程要求的水平;严格执行学校通选课管理政
策,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书:
1、Bruce A. Bolt,地震九讲,地震出版社,2000
2、傅承义,地球十讲,科学出版社,1976
3、傅淑芳等,地震学教程,地震出版社,1980
4、傅淑芳、刘宝诚,地震学教程,地震出版社,1991
5、徐明同主编,地震学,黎明文化有限公司,1979
6、宇津德治著,地震学,地震出版社,1981
7、吴忠良、刘宝诚,地震学简史,地震出版社,1989
8、王耀文编译,地震学概要,地质出版社,1960
9、中科院地球所,地震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76
10、柳百琪译,地震学史,地震出版社,1998
11、陈颙等,地球物理学概论,地震出版社,1980
12、史歌,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任课教师简历:
赵克常,讲师,1992年留校任教,现为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员。
教学:
《数理方法》主讲教员,毕业后一直在该组从事教学工作,
从辅导到部分主讲到独立主讲,该课程获北京大学、北京市和全国精
品课程,也多次获教学奖;部分主讲过《热学》和《地磁学》;辅导
过《力学》、
《理论力学》、
《电磁学》;几乎每年都带学生到地震台进
行毕业实习。
科研:在理论地震学方面,用WKBJ方法计算各种介质中传播的理
论地震图的研究;参加过自然基金项目“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对比研
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到极震区采集过余震资料;利用DB16型多波
仪的应用研究;在研项目有创新群体基金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数篇。
3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课程编号
01430020
中文名称 地史中的生命
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Life in Earth History
学 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 普通生物学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孙元林 出生年月 1967.10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以地球历史中的生命演化为主线,追索地质历史中丰
富多彩的生命过程,了解它们发生发展以至绝灭的演化过程,及诸如
板块运动、星球撞击、气候变迁等环境变化对生命所产生的影响,使
人们能够了解过去35亿年来生命演化发展的概况。具体内容包括:
1)化石和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生物分类系统和进化论;3)生
命的起源与早期演化;4)后生动物、寒武纪海洋生物的大爆发;5)
让大地披上绿装-早期的陆生植物;6)脊椎动物从水到陆的过渡;7)
低等两栖爬行类的演化;8)热河生物群(恐龙和鸟);9)鲜花盛开
的大地;10)中生代鱼类生物地理区系之迷;11)生物的大劫难-集
群绝灭;12)现代动物的形成和发展。
本课程由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史前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所5-6位
不同的老师共同讲授。授课的内容中有许多是他们自己近年来的研究
成果,以及我国学者的发现。此外,配合课程教学还安排有参观我校
地质博物馆和进行野外化石采集的活动。
教材:
郝守刚、马学平,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球历史中的生命,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
1、张昀,生物进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2、张永辂,古生物学,地质出版社 1988
3、Levin,The Earth through Time,1983,1988,1992,1996
4、舒德干等(译)
,
《物种起源》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5、Stanley, Steven M., Earth and life through time. New York: W.H.
Freeman, 1986
6、Levin, Harold L., Life through time. Dubuque, Iowa: W.C. Brown
Co., 1975.
7、Wicander, Reed, Historical geology: evolution of the earth and life
through time。Minneapolis/St. Paul: West Pub. Co, 1993
8、Jablonski, David, The Encyclopedia of paleontolog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9
9、Archibald, J. David. Dinosaur extinction and the end of an era
[electronic resource] : what the fossils sa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10、Selden, Paul. Evolution of fossil ecosystems,London: Manson,
2004.
任课教师简历:
孙元林,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史前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
授。主要从事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发表了30多篇科学论文;负责和参与"
地史学"、"地球历史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Back to Top
01430940
开课单位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矿产资源经济概论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Mineral Resource Economy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朱永峰 出生年月
1965.2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3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由于人类对自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促进了矿业的
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对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的进步起到了重
要促进作用。因此,矿产与人类的诞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且,随着
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能够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日益丰富,从最早期
简单地使用石块到冶炼黄铜、青铜、钢铁,直到现代社会广泛开发利
用原子能,每一阶段都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人们对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水平的迅速提高。因此,一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史,同时也
是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有意识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它不仅
受矿产资源状况的制约,更受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矿产资源开发
利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在制定矿
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时,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因为矿产资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
仅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而且在地域之间也是相
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整体。矿产资源经济学家需要确保向工业生产提
供充足的、可靠的和尽可能便宜的矿物原料,这一任务要求矿产资源
经济学家在发现和开采矿床的基础上告诉人们如何能最佳地利用和
分配矿物原料、如何能避免浪费、如何能把给环境造成的负担保持在
一定的限度内。因此,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具体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有效地计划并参与找矿和研究矿物原料矿床;评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
开采项目;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使之免遭浪费,并在矿床开采过程中
保护环境;分析矿产品市场,预测矿产品价格的变化以便保证矿业投
资的最大利润;参与讨论国家矿业政策,为有关决策提供准确的基本
材料。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年秋季开课(根据教学情况会有调整),面向全校各专业各年
级本科生。保证教学质量,争取优异的教学评估。
教材:朱永峰、孙世华,
《矿产资源经济学》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参考书:
3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宋瑞祥,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
,地质出版社,1997
2、扬立忠等,
《新能源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张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吴良士等,
《21 世纪能源矿产和矿产资源》
,地质出版社,1999
5、Willmer FW,
《Economic evaluation in Exploration》
,Seven
von loga,1997
6、Wilson PD,
《The nuclear fuel cycle》
,Oxiford Univ. Press,1996
7、Vermaak CF,
《The platinum-group metals》
,Mintek Publishers,1995
8、Silitoe RH,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of base- and precious
metals deposits》
,Resource Geology,1995
9、Khozin G.,
《Talking about the future》
,Progress Publishers,1988
10、Mackenzie BW,
《矿产资源经济学》,内部出版,1996
11、Malenbaum W.,
《World demand for raw materials》
,E/MJ,1987
任课教师简历:
朱永峰,男,教授。主讲本科生的全校主干基础课《矿床学》以
及地质学系的专业基础课《矿相学》,研究生选修课《宝石矿床》和
《矿产资源评价》。1999年和2001年主讲全校公共选修课《矿产资源
经济概论》,教学评估良好。从事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表学术
论文50余篇,其中国际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编写教材《矿产
资源经济学》
。1997年获得北京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奖;1998年获
北京大学怡和奖.1998年获得“候德封”奖(部级一等奖)
。
Back to Top
课程编号
开课单位 环境学院
课程名称 环境伦理概论
课程周学时
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课程学分
英文名称 Ethnics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C(哲学与心理学)
教师姓名 林官明 出生年月 1969.8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38
01339260
2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给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哲学观点一个合理清晰
而系统概括的介绍。当今的文明倾向于将这类问题简单地处理为科学
上的、技术上的或政策上的问题,可事实上问题远不仅此。这些环境
和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关系到人类的价值这样的基本问题,或者说是
伦理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本课程介绍环境伦理学领域和环境哲学领域在过去二三十年的
发展历程。课程的第一、二章介绍环境思考的哲学实质,以及一些传
统的伦理学理论和方法。第三、四章为应用伦理学模型,即将传统伦
理应用到环境问题当中,代表着环境伦理学的早期工作。但哲学家们
很快就认识到传统理论和原则在新的环境问题挑战面前显得力不从
心,因而开始延拓传统的概念和原则以适合于环境问题。第五、六章
尝试着将道德观点扩展到个体动物、后代、植物及其它自然界的物体。
这类思考中,传统理论和原则保持不变,但它们的范围被拓展到以前
的哲学家未探究的领域。最近几年,这个领域的许多哲学家已开始认
识到简单的延拓对环境问题是不够的,需要进行哲学上的更根本的变
革。第七、八、九、十章研究这些更根本的环境与生态哲学,包括:
生物中心主义(所有生物应受道德上的尊重)、生态中心主义(从传
统的环境关注转为更友善的生态为中心的观点)、深生态学、社会生
态学和生态女权主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程只是对环境伦理作概要介绍,进一步的深
入的研究和探讨需要同学广泛地阅读相应的文献和论著。课程的主要
目的在于能使同学们认识到国内环境问题产生的本质,从而提高环境
意识。
教材:
1、J.R.Desjardins,Environmental Ethics-An Introduction to
2、Environmental Philosophy,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3、林官明、杨爱民,环境伦理-环境哲学入门,北大出版社(待
出)
参考书:
3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林东,奴隶与伙伴,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樊芷芸,环境科学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
4、杨通进,走向深层的环保,四川人民出版社
5、雷毅,生态伦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6、肖平,工程伦理学,中国铁道出版社
7、Pojman Louis,Enviromnental Ethics,Wadsworth Pub,1998
8、John Benson,Environmental Ethics - Anintroduction with
Readings,Routledge,2000
nd
9、Peter Singer,Practical Ethics (2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10、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11、B. J. Nebel、R. T. Wright,Environmental Science: the
Way the World Works,Prentice Hall,1996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林官明,男,北大环境学院副教授,为本科生开设过以下课程:
环境数学模型、环境伦理概论,其中“环境伦理概论”于 2001 年开
始开设,是北大开设的第一个有关环境伦理的通选课。出版译著《环
境伦理学》
(Des Jardins 著,林官明,杨爱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研究领域:大气环境模拟与控制;关注领域:环境伦理、环
境教育;感兴趣的环境伦理方向:环境实用主义。希望:普及环境伦
理教育,知而后行,民众的认知比完美的理论更重要。
注解:由于并不是以伦理学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我的课程主
要是宣扬各家的环境伦理思想,提高同学们的环境伦理修养。即所谓:
知。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环境学院
中文名称 文明与环境导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Civilization and Enviroment
40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课程学分
01339270
2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授课对象 文科和理科二、三年级本科生、硕士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宋豫秦 出生年月 1953.9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以往的社会科学家们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机理,自然科学家们
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关系机理。而事实上人类文明的演进与自然界是密
不可分的。这不仅是重大理论问题,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也具有重大意义。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古今中外关于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经典理论
介绍,中外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的人地关系演变;当代中国重大生态
问题的(如黄河断流、沙尘暴)发生、发展与综合防治的人类行为分
析。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环境科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文
化人类学等。具有古今结合、文理交叉的特点。
本课程虽涉及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但以典型事例分析为主,内容
丰富,浅显易懂,对扩大知识面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有所助
益。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学年下学期开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考试方式拟课堂讨论与
期终笔试(开卷、闭卷或论文)成绩相加。
适当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演讲,可为部分有意深化本领域知识的
同学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参考书:
1、弗·卡特,表土与人类文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2、卡逊,寂静的春天,科学出版社,1979
3、弗道洛夫,人与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进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
4、钱学森,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5、金其铭,人地关系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三联书店,1950
7、余谋昌,文化新世纪-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
8、周穗明,智力圈-人与自然关系新论,科学出版社,1991
4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9、吴彤,人与自然—生态、科技、文化和社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
10、宋豫秦等,环境考古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
11、宋豫秦等,中国文明起源的人地系统简论,科学出版社,2002
任课教师简历:
教学与科研领域:环境生态学、土地荒漠化、人地关系演变与调
控、民族生态学。主要著述包括:环境考古、中国文明起源的土地关
系、土地荒漠化发展过程的人地关系机理。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环境学院
课程编号
01339290
中文名称 全球环境问题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胡建信 出生年月
1962.10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目前全球化环境问题中的气候变化和平流层臭
氧损耗。课程内容包括涉及这些问题的基本理论:气候变化和平流层
臭氧损耗的发生、发展和未来趋势预测;科学研究的进展和评估;全
球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健康和经济损害,尤其是对中国的
影响;国际国内控制全球环境问题的政策、方法、效果及变化趋势。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学年开设一次。
参考书:
1、章基嘉,气候变化的证据、原因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气象出版社,1995
2、林而达等,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气象出版社,1998
3、林而达等,全球气象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模拟,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7
4、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著,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4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5、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展望2000,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6、IPCC,Stabilization of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es: Physics,
Bi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UNEP,1997
7 、 Kiril
Ya.
Ondratyev , Atmospheric
ozone
variability:implic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s,2000
8、William James Burroughs,Climate chang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1
9、Catrinus J. Jepma,Climate change policy: facts, issues and analys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0、薛达元等,《生物多样性公约》技术评注与履约对策,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1995
11、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任课教师简历:
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对策和城市大气质量
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与臭氧层保护和履行议定书
相关的十多项系列研究。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环境学院
课程编号
01339320
中文名称 中国历史地理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以及非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中国通史、普通自然地理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韩茂莉
出生年月
1955.4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中国历史地理是对大学生与非历史地理研究生进行素质教育的
重要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疆域的变迁、
4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政区的设置、人口的迁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
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内容不但是当代学生应该知道的
最起码的国情、历史、文化知识,而且也是焕发爱国主义激情,振奋
民族自豪感的必要教育。
任课教师简历:
曾担任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国土开发史、文化地理、旅游文化、
地图学等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两次获“安泰”奖教金,
历次学生教学评估均为城环系前三名,教学效果很好。
独立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
正在进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各一项,参
加各类国家基金项目多项。出版《宋代农业地理》、
《辽金农业地理》
等学术专著,发表有关中国历史地理专题研究论文30余篇。曾获北京
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
Back to Top
01639020
开课单位 心理学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心理学概论
课程周学时
2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C(哲学与心理学)
教师姓名 张智勇
出生年月 1964.1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方法,主要研究
领域,如感知觉、学习、记忆、语言与思维、意识、智力、人格、情
绪、动机、心理障碍与治疗、社会认知、人际过程等。本课程面向非
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力求内容全面但不面面俱到,讲解深入浅出。通
过讲解学习,学生要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正确的方法论。
本课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和
研究心理学理论和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是非心理专
4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业学生学习了解心理学的首选课程之一。
教材:张智勇,心理学概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8月
参考书:
1、D.Westen ,Psychology,John Wiley & Sons,1996
2、Zimbardo,Psychology and Life,2000
任课教师简历:
教学:主干基础课《普通心理学》主讲人(1998 至今);北京大
学教学优秀奖和北京大学桐山奖教金(1998)
科研: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九五”青年基金项目(1996)独立主
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学部基金项目(1996)参与者;
日本住友基金会海外资助项目(2000)独立主持人。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信息管理系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英文名称
The retrieval and aplications of
课程学分
the electronic resoueces
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03033246
2
2
授课对象 全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教师姓名
肖珑
出生年月
1964.4
职称
研究馆员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课,主要介绍网上各类电子资源
的内容,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类光盘数据库、网络
数据库、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报纸的检索、浏览和下载方法,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在网上查找知识的技能。是一门和英语、计算
机等课程一样重要的基础性、实践性课程。
教材:
肖珑等,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Stephen P, Onli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ncepts, principles , and
4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techniques, Academic Press, 1986
2、王晓玲等,网络时代的电子资源检索与利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3、董晓英,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服务,中国对外翻
译出版公司,2000
4、谢新洲,电子信息源与网络检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5、赖茂生等,科技文献检索(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朱天俊等,中文工具书基础,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7、邵献图,西文工具书概论(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赖茂生等,计算机情报检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赵燕群等,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0、陈雅芝等,实用科技文献检索与教程,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任课教师简历:
CALIS全国文理中心副主任,负责61所重点高校国外数据库的 联
合引进工作,参与组织网络资源导航库建设,并提供成员馆馆际互借
和文献传递服务。
Back to Top
02335130
开课单位 哲学系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科学通史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A General History of Science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D(历史学)
教师姓名 吴国盛 出生年月 1964.9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科学史,是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桥梁,是沟通文理的重要素质
教育课程。通过学习科学史,学生获得自然科学整体的形象、人性的
形象,从而全面的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科学史按照不同的编史方法可分为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分
科史与综合史、国别史与通史等等。本课程是入门性的通史课程,将
全面系统地介绍人类五千年科学发展的全景历史画卷。既讲述西方科
4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学史,也讲述中国科学史;既注重哲学家的思辨传统,也注重工匠的
技术传统;既重视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也重视科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既涉及数理科学传统,也涉及博物学传统。
本课程实行多媒体教学,上千幅科学史上的珍贵历史图片、上百
个科学史料电影片断加入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书: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
2、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家,21 世纪出版社,1995
3、格兰特,中世纪的物理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狄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韦斯特福尔,近代科学的建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6、汉金斯,科学与启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7、科尔曼,19 世纪的生物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8、哈曼,19 世纪的物理学概念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9、拜纳姆,19 世纪医学科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0、艾伦,20 世纪的生物科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1、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2、布鲁克,科学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任课教师简历:
吴国盛,男,哲学系教授、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著作有《希
腊空间概念的发展》、《科学的历程》、《时间的观念》、《自然的退
隐》、《追思自然》、《现代化之忧思》、《科学的世纪》等,译作有
《自然的观念》、《自然之死》,主编有《科学思想文库》、《科学观
念丛书》、《绿色经典文库》、《科学思想史指南》、《自然哲学》(辑
刊)。讲授有研究生必修课《科学史名著选读》、
《自然哲学原著选读》,
全校选修课《科学哲学导论》、《科学思想史》。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编号
新闻与传播学院
47
0183199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跨文化交流学
课程周学时
Intercultural
课程学分
Communication
本科生
B(社会科学)
关世杰 出生年月 1948.11
职称
2
2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教师姓名
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新闻与传播学中,传播学的一个新分支。主旨是如何在
“地球村“时代提高学生理解多种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跨文化
冲突的协商对话的素质;加强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自觉的意识。
任课教师简历:
1984留校任教;1996年,专著《跨文化交流学》获北京市第二届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
课程编号
02431720
中文名称 中国政治概论
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Outline of the Chinese Politics
学 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杨朝晖
出生年月
1953.9
职称
讲师
办公室电话 62767474 邮件地址
zhaohui_yang530@sina.com
课程简介:
向学生介绍有关中国政治的基本状况,并根据情况作一些实际案
例分析。本课程共分五个部分,第一讲绪论,主要涉及政治学与国
际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与方法。第二部分,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基
本政治与政治原则,以及这些思想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的发展变
化,第三部分中国政府组织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各政府部门的职能
及相互间的权力关系。第四部分,中国的立法制度,中国立法制度
的发展,立法根据的划分以及立法程序。第五部分,中国政治体制
4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分析与讨论,中国政治体制改
革中一些重点问题的分析与介绍。
本课程教学注重政治分析的方法论的讨论与介绍,注重启发学生
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参考书:
1、邓小平文选 1-3 卷,人民出版社,1998
2、新一届中国政府跨世纪施政方略,跨世纪的中国上中下卷,红
旗出版社,1983
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决议,人民出版社,1997
4、政治中国——选择的时代、面向新体制,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5、第七次革命——1998 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备忘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6、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今日
中国出版社,1997
7、余昌淼、李伟主编,十五大以后的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
8、中央档案馆编,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9、阿尔蒙德、鲍威尔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
和改革,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0、罗伯特达尔著,王沪宁译,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11、阿兰·艾克静著,张继武等译,政治学的视野与方法,南京
大学出版社,1988
12、袁宝华、翟泰丰主编,
《中国改革大辞典》政治卷,海南出版
社,1992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
1985 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毕业,毕业后留本院任教,先后
开设本科生课程《中共党史》
,
《中国政治概论》、
《中国政治与政治体
制改革》,研究生的《毛泽东思想研究》等课程,曾参与潘国华教授
主编的《香港模式与台湾问题》的写作。
Back to Top
4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02431610
开课单位
课程编号
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边疆问题概论
中文名称
周学时
2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Frontiers
英文名称
学 分
2
本科生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张植荣
出生年月
1964.9
职称
副教授
办公室电话 62765047 邮件地址
zzr97@hotmail.com
课程简介:
新中国是在古老的旧中国基础上成立的,其边疆问题非常复杂。
中国政府为了建立和平的国际环境,确立和平共处、睦邻友好的外交
政策,并解决了大部分的边界问题。本课主要介绍中国边疆问题的起
源,新中国的边疆战略,和主要的边疆问题。基本章节有:中国边疆
问题的起源;新旧中国的边疆战略比较;中印、中俄边疆问题介绍;
南海诸岛争端的由来与我国南疆安全;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西藏
问题的由来及其对我国西南边疆安全之影响;穆斯林原教旨主义的复
兴与我国西北边疆;国际上的边疆划界实践对我国解决边疆问题的启
示。
参考书:
1、马大正,边疆与民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3
2、樊明芳,中国边疆诸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3、一燃,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4、高鸿志,英国与中国边疆危机,1998
5、杨公素,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北大国关学院出版,1997
6、张植荣,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7、彭德清,中华海魂,1997
8、杨金森,亚太地区的海洋政策,海洋出版社,1990
9、赵理海,海洋法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0、林恩显,国际中国边疆学术会议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1984
11、杂志,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社科院史地中心
12、亚太所,当代亚太,社科院亚太所
5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张植荣,男,1964年生,副教授,现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
国政治与外交教研室。留校北大以来,承担多门教学课程及多项科研
项目。发表专著、论文、国际时评数十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
课程编号
02431590
中文名称 印度社会与文化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Indian Society and Culture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E(语言、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陈峰君
出生年月 1936.9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印度是闻名古国,历史文化极其悠久,又是我国南部最大的邻邦,
中印两国友好交往远源流长,印度历史文化对我国影响也极为深厚。
现今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而且正在重新崛
起,它的军事、科技、教育等已进入世界前列,被美国基辛格博士誉
为 21 世纪的世界六极(美中俄日欧印)之一。然而,对这样一个重
量级大国,我们大多青年学生了解甚微,对它几乎神秘莫测。为了满
足同学们渴望揭去它那梦幻般神秘的面纱的愿望,让更多的同学全面
了解喜马拉雅山那边的邻邦,大有必要开设这门较特殊的国别通选
课。开设这门课程除了使同学全面了解印度社会与文化各主要层面
外,还将通过中印对比等方法来培养同学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与分析能
力。相信同学选修此课后,会有令你满意的收获。
本课内容涵盖面较宽,其中包印度历史、宗教、种姓、民族、教
育、科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电影、社会结构、经济发展、
议会政治等。为了加强教学效果将配合印度的电影、录相、图片,以
及进行课堂即兴发言、演讲、讨论会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教材:
5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陈峰君,印度社会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参考书:
1、季羡林,季羡林论印度文化,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2、王树英,宗教与印度社会,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3、刘国楠,印度各邦历史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美)温蒂·朵呢吉·奥弗莱厄蒂,印度梦幻世界,陕西人
民出版社,1992
5、(英)特雷弗·菲希洛克,印度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6、林太,印度的智慧:出世入世浑然一体,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7、王树英,印度文化与民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8、邱永辉,现代印度种性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9、王树英,中印文化交流与比较,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10、陈峰君,东亚与印度:亚洲两种现代模式,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任课教师简历:
陈峰君,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台湾
东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中国亚太学会理事等队员。
多年从事南亚与东亚地区教学与研究。主要作品有:
《印度社会述论》、
《东亚与印度:亚洲两种现代化模式》、《当代亚太政治经济析论》、
《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共产国际与印度》等。在国内外重要学
术刊物上发表百篇论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晚清对外关系的历史与人物
课程周学时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Late Qing
英文名称 Dynasty: History and Personality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D(历史学)
52
02431890
2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教师姓名 李扬帆
出生年月
1970.4
职称
讲师
办公室电话 62755923 邮件地址
yangfanli@sina.com
课程简介: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性的一个时代。发生在此时期的中国
对外关系是在以下两个背景中展开:一方面,19 世纪中期,中国外部
世界的发展已经营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东亚传统国际关系的政治文
化,中外所处时代和地域的差异、列强的侵略政策,使中外关系以冲
突为基本特征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在中外关系发生剧烈冲突的同时,
蒙羞受辱的中国人看待外部世界和反观自身传统的基本格调也在发
生剧烈的嬗变,中国自此卷入了一场迄今仍在进行的大变局。从政治
上来讲,古人留下的有关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有关权术的理论甚至各
种政治词汇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文化上而言,这场变局颠倒
了儒家所谓自格物致知而修齐治平的逻辑:不得不从应付时局开始,
走向政治革命,走向文化革命,最终走向人本身的革命。要把握晚清
外交,不仅要求理清中外交涉典型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要尝试对历
史进行反思。这一段中外关系史,不仅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具有重要
意义,而且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由于具有如此深厚久远文化传统的
中国能在短短一个多世纪里基本实现了和世界异质文明的接轨,因而
其意义也是富于启发性的。在这场惊人的巨变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
顽强的调适能力,看到了中国文化内在的巨大潜力。晚清外交留下了
多少屈辱的历史,又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而穿着儒袍的
中国第一代外交家们所开展的弱国外交,其详情则鲜为人们所知。百
年外交,跌宕多劫。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外交史,更希望能培养
学生的爱国精神,倘若对学生学术思维乃至人生观念的熏陶有所裨益
的话,那将是不小的收获。
该课程主要特点是启发式教学,通过对晚清对外关系个案和人物
的研究,鼓励同学从总体上历史地把握中国外交传统。同时,该课程
还强调比较研究,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该课程是该教师“中国外交
史(上)
”这门课程在国际关系学院8年讲述后的精华内容。
教材:
5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王绍坊,中国外交史: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河南人民出版
社,1988
参考书:
1、(清)文庆等编,筹办夷务始末(道光、咸丰、同治三朝),
北平故宫博物馆,1929
2、杨公素,晚清外交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三联书店,1957
5、
(法)阿兰·佩雷菲,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三联书店,1995
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研究,三联书店,1995
7、苑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1994
8、吴福环,清季总理衙门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1995
9、John K.Fairbank,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10、Mark Mancell,China at the center: 300 years of foreign
policy,N.y.Free,1984
任课教师简历:
1995-至今担任中国外交史、西方外交思想史概论、专业英语精读
等课程教学,多次获教学优秀奖。1996年出版《邓小平外交》(与人
合著)
,1995-2003年在《国际政治研究》
、
《新周刊》等杂志上发表中
国对外关系论文10多篇。2001年承担外交部美国新政府西藏问题政策
及对策研究课题。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教师姓名
国际关系学院
课程编号
02431560
课程周学时 2
American Culture and Society 课程学分
2
美国文化与社会
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B(社会科学)
;E(语言、文学与艺术)
袁明
职称
54
教授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本课是一门全面研究美国的课程。在汲取前两年教学经验的基
础上,继续采取“专题讲座、共同授课”的模式,邀请十五位来自中
美两国的专家学者共同组织教学,从不同专业的角度,全面讲授有关
美国的各种知识。
本课更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每次讲座都充分利用投影、电
脑、DVD 等多媒体声像设备。在课余时间,经常安排学生交流活动,
中外同学一起讨论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了进一步
配合该课程,继续开设辅助的美国电影教学课。在艺术学系外国电影
专家戴行钺教授的指导下,精心挑选了多部有代表性的,同时与授课
内容结合紧密的精彩美国电影在课余时间放映给同学。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本课自2000年春季启动,之后每学年的春季(第二学期)面向全
校学生开设。
参考书:
1、托克维尔(法)
,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
,商务印书馆,1988
2、袁明,Individualism vs. Patriotism<Asian Survey>,Univ.of California
press,1989
3、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三联书店,2000
4、袁明,对中国知识分子看美国的若干思考《美国研究》1989
年第2期,中国社科院,1989
5、Foner,Eric,The New American History,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7
6 、 Eriwin Chemerinsky , Constitutional Law: Principles and
politics,Aspen press,1999
7、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上下册)
,商务印书馆,1999
8、詹姆斯•伯恩斯,美国式民主,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
9、曼昆,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
10、布尔斯廷,美国人(三卷)
,三联书店,1993
11、陶洁,美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1999
5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任课教师简历:
袁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授课程: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原
著选读,美国与东亚,美国文化与社会;主要论著:《国际关系史》、
《向面21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中美关系史上沉
重的一页》
、
《Sino—American Relations 1945-1955》
,多年来在国内社
会科学核心期刊及美国外交期刊上发表有关中美关系的论文多篇。学
术专长: 国家关系、大国关系研究、美国研究。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
课程名称 国际关系与东亚安全
课程编号
周学时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East Asian
02431910
2
英文名称 Security
学 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于铁军
出生年月
1968.4
职称
副教授
办公室电话 62767672 邮件地址 yutiejun@pku.edu.cn
课程简介:
长期以来,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的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
的中心问题。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虽然给传统的国际关系
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但仍然没有改变国际安全作为国际关系核心研
究领域的现实。无论是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当前的国际政治现实来
看,东亚地区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大国利益纵横交错的地区,也是
一个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地区。本课程旨在使同学
在努力掌握近代以来东亚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力
图将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和东亚安全问题结合起来,把东亚地区作为
国际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该地区的历史遗产、力量分布、势力均
衡、军事同盟、多边安全合作、地区热点、经济相互依存以及政治发
展与地区和平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探讨中,既重视理
论的普遍意义,也注意东亚地区所具有的独特性,在理论和现实的双
5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重维度中理解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学年第二学期开课(如无长期出国计划)。
参考书:
1、小约瑟夫·奈 张小明译,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2
2、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阎学通等译,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3、巴瑞·布赞等 朱宁译,新安全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4、李际均,论战略,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5、陈小功主编,军备控制与国际安全手册,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
6、阎学通主编,东亚和平与安全合作(即出)
7、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陈峰君主编,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9、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1
10、Michael Brown et al., eds., East Asian Security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1996)
任课教师简历:
于铁军,男,法学博士,曾讲授过《国际政治思想史》、
《国际政
治概论》
、《专业英语精读》
、《美国与东亚》(合作讲授)等课程;发
表“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
、
“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
性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
、
“观念与实力:美国修正主义对日观
的兴衰”
、
“国际政治理论与中日历史问题”
、
“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理论
的全球治理”
、
“东亚地区的军事同盟”等论文若干,另有译著、时评
多篇(部)
。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
课程编号
57
0243320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中文名称 伊斯兰与世界政治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Islam in World Politics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 无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王联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勃兴,把看似远离现实
的宗教推向世界政治舞台的前沿,伊斯兰及伊斯兰教与世界政治的密
切互动,成为政界、学界和社会大众争论不休的话题。
一系列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摆在世人面前:如何理
解伊斯兰教?如何评价当代伊斯兰复兴思潮和复兴运动?如何认识
伊斯兰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互动?如何认识当今世界格局下,伊斯兰
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是伊斯兰力量的崛起威胁了西方世界的安全,因
而西方国家要展开积极的干预,还是西方的霸权、强权政治妄图主导
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从而引发反美、反西方的伊斯兰力量
的复兴?诸如此类的重大问题,使得对伊斯兰与世界政治关系的研
究,成为当前国际政治学科的一个前沿性课题。
本课即是为了全面、系统地梳理这些问题而进行的一项尝试,通
过对伊斯兰、伊斯兰教的发展和传播,选择典型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
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穿插运用图片和音像资料,从理论、历史和现
实的角度,着重研究世界政治中的伊斯兰与世俗政治、伊斯兰与民族
国家、伊斯兰传统与现代化进程等三方面的问题。
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内外的讨论,使同学们对世界政治中的伊斯兰
因素,得到更为全面、系统的认知和了解,进一步认清世界政治的复
杂性,对课程涉及的主要问题具备鲜明的正确立场,对当今伊斯兰因
素与世界政治的互动有一个宏观把握。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年春季学期开课。
参考书:
5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金宜久、吴云贵,伊斯兰与国际热点,东方出版社,2001
2、吴云贵、周燮藩,近现代伊斯兰教思潮与运动,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0
3、东方晓,伊斯兰与冷战后的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曲洪,当代中东政治伊斯兰:观察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1
5、蔡佳禾,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6、刘中民,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政治发展与国际
关系视角的审视,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
7、马大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稳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8、Milton-Edwards, Beverley,Islamic fundamentalism since
1945,Routledge,2005
任课教师简历:
王联,1967年生,副教授,主要开设的本科课程有:
《国际政治概
论》
(主干基础课)
、
《世界政治中的民族问题》
(专业选修课、全校通
选课)
、
《中东:政治、社会与文化》
(全校通选课)
,以及《民族与民
族主义》
、
《中东政治与社会》
(研究生限选课);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
民族、中东政治,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务院侨办重点项
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2项,主编《世界民族主义论》
(北大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专著
《中东政治与社会》即将由北大出版社出版。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国际关系学院
课程编号
02431880
课程周学时
2
National Relations of Middle-East 课程学分
2
中东地区的国家关系
全校本科生
B(社会科学)
5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教师姓名
王锁劳 出生年月
1964.6
职称
副教授
办公室电话 62765097 邮件地址
wangsuolao@pku.edu.cn
课程简介:
“阿以冲突与和谈”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影
响中东地区乃至全球安全与稳定的重大问题。阿以冲突在理论上源于
19 世纪末兴起于欧洲的排犹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在实践上始于 20
世纪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和建立以色列国。
阿以冲突与和谈历时已久,与世界上主要大国和不少国际组织都
保持着错综复杂的密切关系。本课程在探讨阿以冲突与和谈真相的同
时,也将尽可能分析阿以冲突与和谈背后存在的复杂国际关系,以帮
助学生们认清解决阿以冲突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1、未来三年在每学年的下学期都将讲授这门课;
2、每次讲授这门课,都将增添最新内容;
3、每次授课,都要精心准备,写出讲稿。
参考书:
1、殷罡主编,阿以冲突——问题与出路,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2、尹崇敬主编,中东问题100年,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徐向群、宫少朋主编,中东和谈史,1913—1995年,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巴勒斯坦]马哈茂德·阿巴斯(阿布—马赞)著,奥斯陆之路
——巴以和谈内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
5、季国兴、陈和丰等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战争史,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和中东问题,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
7、[英]理查德·艾伦,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和前途,艾玮
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8、赵国忠主编,海湾战争后的中东格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6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9、杨灏城、朱克柔主编,民族冲突和宗教争端,人民出版社,
1996
10、肖宪主编,世纪之交看中东,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
任课教师简历:
王锁劳,1964年生,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1992—1994年在埃及开罗大学留学,2001—2002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
希伯来大学进修。通晓阿拉伯语和英语,长期从事阿拉伯、伊斯兰与
中东问题的教学和研究。撰写的论文有:
“麦克马洪承诺与巴勒斯坦
争端”、
“9·11事件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
、“两个受害者的冲突”、
“炸弹阴影下的以色列”
、
“沙龙为何急于赶走阿拉法特?”等。所授
课程有:
《阿拉伯历史》
、
《阿拉伯现状》
、
《世界宗教与国际社会》等。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经济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Economic Histor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课程学分
02532590
2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先修课程 无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D(历史学)
教师姓名
萧国亮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讲述 1949 年
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演变的过程。内容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时
空情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1949-1957);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与曲折(1958-1976);经济改革时期的
经济发展(1976-1992);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初步的建立(1992-1999)。本课程力争用新的方法、新的观点
和新的资料来解释距离我们最近的五十年的经济现象,并从这种解释
中获得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经济发展演变过程的理解。
6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史研究在经济科学中的重
要地位和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的过
程及特点,增加经济史知识,明确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掌握进一步研
究经济史的能力。
参考书:
1、董辅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
2、苏星著,新中国经济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年版
3、丛树海等主编,新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1998),上海财经大
学出版社,1999 年版
4、李宗植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兰州大学出
版社,1999 年版
5、汪海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年版
刘忡藜,奠基—新中国经济五十年,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 年
6、宋新中,当代中国财政史,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 年版
7、房维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1949-1980),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年版
8、赵德薪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66),河南人民
出版社,1988 年版
9、[美]. 麦克法夸尔 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
—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10、[美]. 麦克法夸尔 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
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版
1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年版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萧国亮 男,1947年生,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
史专业博士生导师。自1980年以来,发表专著十部,论文一百余篇;
主要著作有《皇权与中国社会经济》(获北京大学第四届科学研究成
果著作2等奖)、《中国娼妓史》等。参与撰写的论著有《上海近代
6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经济史》、《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等。主要论文有《清代两淮盐商
的奢侈性消费及其经济影响》等。完成的研究课题有《马克思主义社
会发展理论研究》等。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经济学院
课程编号
02530070
中文名称 宏观经济学
课程周学时
4
英文名称 Macroeconomics
课程学分
3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 微积分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王志伟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我们的课程体系完整地反映了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
主义各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全貌,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突出强调宏观
经济理论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各种宏观经济学说假定前提的基础上,
给出经济模型,并由此推导出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实现“假定  模
型  理论观点  政策主张”的内在一致性,使学生明了宏观经济
学中各种分歧的存在实际上都源于各自假定的不同,因此可以防止学
生对源于西方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的照搬滥用。第二,顺应当前
国外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发展趋势,综合运用几何模型、代数方法和经
济含义阐释来分析宏观经济理论,从而有助于学生从各种角度理解宏
观经济学说。综合运用流量和存量分析、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以及线
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来处理宏观经济模型,从而可以明确分析各种经
济扰动和政策冲击对各种经济变量的各种潜在影响。现代宏观经济学
实际上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各种宏观经济学说的总汇,我们
努力用一个条理清醒、体系严密的分析框架来反映它。
教材:
Dornbusch, R. and Fischer, S. (1994), Macroeconomics
6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6th edn.,New York: McGraw-Hill.(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7)
参考书:
1、Hall , R. E. and Taylor , J. B. (1986 ),Macroeconomics :
Theory , Performance and Policy, New York: W . W . Norton.
(中译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2 、 Brian
Snowdon 、 Howard
Vane
and
Peter
Wynarczyk(1994),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
论,
(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8)
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
版社,1996
4、Samuelson and
Nordhaus (1998) ,Economics
16th
Ed., McGraw – Hill Inc., New York ( 中译本:萨缪尔森和诺
德豪斯著,经济学(第 16 版)
,华夏出版社,1999)
5、Stiglitz, J. E. (1993),Economics, W . W . Norton Inc.,
New York(中译本: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6、Mankiw, N. G. (1998),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Dryden
Press, New York
(中译本:格里高利·曼昆著,
经济学原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7、Romer , David ( 1996 ) ,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New York: McGraw-Hill.( 中译本:戴维·罗默著,高级宏观经
济学,商务印书馆,1999)
8、Blanchard,
Oliver
J.
and
Fischer, Stanley
( 1989 ), Lectures
on Macroeconomics, Cambridge:MIT
Press. ( 中译本:奥利维尔·琼·布兰查德、斯坦利·费希尔著,
宏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9、Obstfeld , Maurice
and Rogoff , Kenneth (1996 ) :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ambridge:MIT Press.
64
Macroeconomics ,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0、胡佛:《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11、曼奎和罗默《新凯恩斯经济学》
,第1卷,the MIT Press,
1992
12、卡特·麦道克:《理性预期:八十年代的宏观经济学》,上海
译文出版社,1988
任课教师简历:
王志伟,留校至今开设课程有:中级宏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等,发表论文多篇。
Back to Top
课程编号
02533170
开课单位 经济学院
经济学原理(II)
课程名称
课程周学时 3
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Economics(II) 课程学分
3
授课对象 本科生
先修课程 无特殊要求,最好先修经济学院理(I)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职称
教师姓名
胡涛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一门经济学入门课程,同时也是经济
系本科生一年级学生的经济学理论入门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基本的
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目的是通过对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介
绍,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工具并运用所学理论对实
际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政策予以简单的解释和分析。本课程为专业学
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对技术要求更强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打下基础,同时
也对那些试图理解现实经济现象并期望在未来的经济社会里借鉴经
济学的基本方法进行思考的同学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市场经济学,收入与劳动市场中的
歧视问题,收入不平等与贫困问题,国民收入的衡量,长期中的实际
6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经济,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短期经济波动,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
济宏观经济学。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我承诺在未来三年能够保证开课计划。
教材: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下册)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3 年 8 月
参考书: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肖琛(译),《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1999 年
2、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
3、卢锋,《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4 、 Steven D. Levitt, and Stephen J. Dubner , Freakonomics ,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2005
5、杂志类:《财经》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暂缺。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经济学院
课程编号 02530160
外国经济史
2
中文名称
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Foreign Country’s Economic History 学 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研究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周建波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讲授地理大发现以来至二战前外国经济发展的
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将以欧美经济发展为主线,介绍现代工业生产
方式向全世界传播的过程,以及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和
6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教材:宋则行,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1998
参考书:
1、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
1993
2、孙耀君,管理思想史,山西经济,1999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教学经历:曾讲授“外国经济史”
、
“现代营销学”
、
“管理思想史”
、
“国际贸易”
。科研经历:参与著作《中国经济思想通史》、《中国经
济思想史教程》的写作;自著《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
;
发表论文20余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经济学院
课程编号
周学时
学 分
中国经济思想史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
History
全校本科生
B(社会科学)
;D(历史学)
郑学益、周建波
02533340
3
3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教师姓名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详细地介绍传统的中国人对于当时经济形态、经济现
象的认识,包括国民经济管理思想、微观家庭经济管理思想等,将
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建设如
何进行的认识。
参考书: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1-4卷,北大出版社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郑学益,多次评为北大、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是《中国
经济思想通史》重要骨干;自著3本。
6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周建波,曾讲授“外国经济史”
、
“现代营销学”、
“管理思想史”、
“国际贸易”
。科研经历:参与著作《中国经济思想通史》、
《中国经
济思想史教程》的写作;自著《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
;
发表论文20余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光华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
02832220
民商法
中文名称
课程周学时
3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3
本科生
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
无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蔡曙涛 出生年月
职称
课程简介:
课程概述:这是一门为培养专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而设计,兼备管理
和法律特色的课程。考虑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特殊需求以及缺
少系统法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少而
精”,避免过多的法律专业概念与术语,教学重点是民商法在企业管
理实践中的应用,从法律与管理结合的角度阐述相关法律制度的目
标、效率与意义,注重法律原理及原则的指导意义而非具体法律条文
的释义,强调在管理决策中应充分考虑法律规则的约束作用。整个课
程的设计思路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为基础,以企业法律权利获得、行
使与保护为核心,以如何避免出现法律纠纷及出现法律纠纷后如何解
决为主线,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指南,使其在决策过程中能
够及时、准确判断什么时候需要法律专家的帮助,什么时候自己就可
以解决问题。
课程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 3 学分课程的学习,熟悉企业法律环
境的主要特点,掌握民商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对企业设立、经
6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营、终止过程中所涉及主要法律关系的性质、类型、特点有基础性了
解。学生应重点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民商法中核心法律
制度的基本作用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问题。第二,企业设立、经营、
解散过程中当事人的主要权利与义务。权利如何取得,如何行使,如
何保护。义务如何履行,违反义务后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三,企
业经营过程中最常见的法律纠纷是什么,如何防范和解决。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课堂讲授约占80%,案例分
析约占20%。
教材:
1、
《民法》第 3 版(21 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王利明主编,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 7 月
2、
《商法学——原理.图解.实例》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朱羿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参考书:
1、江平、李国光,《最新公司法疑难释解》(新公司法及相关规
定实务丛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年 1 月
2、李国光,
《新企业破产法疑难释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年9月
3、李国光,
《中国合同法条文释解》
,新华出版社,1999 年 3 月
4、江平审定、刘智慧主编,《中国物权法释解与应用》,人民法
院出版社,2007年3月
任课教师简历:
暂缺。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光华管理学院
中文名称 博弈与社会
英文名称 Game Theory (or Game and Society)
69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课程学分
02833390
3
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授课对象 本科三年级,人文社科专业为主,其他专业学生也可选修
先修课程 无要求,但一定的经济学和数学基础对阅读有帮助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张维迎
出生年月 1959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体:一个人做决策的时候,不仅要考虑
自己有些什么选择,而且必须考虑他人有些什么选择,因为没有任何
人的行为是给定的,每个人得到什么是所有人选择的结果。不仅个人
如此,企业、政府、国家等所有组织都如此。比如说,一个汽车厂的
最优定价依赖于其他汽车场的价格决策;政府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考
虑纳税人的反应;美国是否应该攻打伊拉克依赖于俄罗斯和中国如何
反应;如此等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制度(包
括法律、文化等),被称为社会的游戏规则。博弈论是研究和预测互
动情况下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以及这些游戏规则的形成和演变的学科。
它最初由数学家发展,经过经济学家几十年的努力,已成为经济学的
主要研究方法,并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被广泛应用
于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1994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三位对博弈论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博弈论专家;
根据诺贝尔奖得主纳什的生活拍摄的故事片《美丽的心灵》风靡全球;
“纳什均衡”已成为社会科学家分析问题的基本工具----事实上也是分
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工具。在北京大学,自1994年起博弈论被相继引入
经济学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现在,我们决定把博弈论引入高年
级本科生课程。博弈论是一种思维方式,尽管它的研究运用到一些高
深的数学,但博弈论的基本思想是非常直观的。在本课程中,我将从
一些生活的实例入手循序渐进地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学会
运用博弈方法分析现实经济和社会问题。我将特别注意从习惯、社会
规范和法律的形成解释博弈规则(社会制度)的演变。通过这门课程
的学习,我希望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也有助培养他们成为
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因为博弈论告诉我们,社会游戏规则是一个纳
什均衡,遵守游戏规则是每个人的利益所在。
7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2004、2005、2006年春季学期开课。
参考书: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三联书店,2001
3.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三联书店,2003
4.D.Baird,R. Gertner and R. Picker: Game Theory and Law,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中译本《法律的博弈分析》(严
旭阳译)
,法律出版社,1999
5.B.Balebuff and A.Brandenburger: Co-opetition, HarperCollinsBusiness,1996;
中译本《合作竞争》
(王煜昆译)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6.J.Coleman: Foundation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中译本《社会理论的基础》
,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1999
7. E. Posner: Law and Social Norm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8. D. Gambetta: The Sicilian Mafia: The Business of Private
Protec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9. (英)道金斯(Dawkins,R.)著 卢允中,张岱云译,自私的基因,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10. 王则柯,博弈论平话,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任课教师简历:
1994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自1994年以来,先后为北京大学经济
学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开设《高级微观经济学》,
《博弈论与信
息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等课程。主要研究企业理论和中国企业改
革。近几年运用企业理论研究法律和社会信任问题。据《中国社会科
学院引文索引》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率连续几年名列第一。主要著
作有:《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199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7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996)
,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1999),
《产权、政府与信誉》
(2001)
,
《信息、信任与法律》
(2003)
。另有数十篇中英文学术论文
发表。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光华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
02831310
管理学原理
中文名称
课程周学时
3
英文名称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课程学分
3
本科生
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
无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刘学
出生年月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基本目标: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了解中国企业
管理实践中面临的基本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管理理论
和方法的兴趣,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本门课程以管理活动模拟和案例分析为基本方法,致
力于在介绍管理的概念和管理学说史的基础上,对管理者应该如何履
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详尽
阐述,尤其是对目标管理、战略与决策、组织结构设计、领导风格的
适用性等操作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课程以系统提升学生理性思维
能力为重要目标,在讨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审慎设
计的管理模拟活动和精心选择的案例,使管理者设身处地,切身体验
自己在管理思维能力方面的长处与局限性,逐步从事件感知、反应性
行动,发展到模式感知、适应性行动,进而提升到系统结构感知,创
造性行动的层次。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承诺:
2007-2009年,每年春季学期开课
7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教材: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2、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3、约翰•斯通纳等,管理学教程,华夏出版社出版
4、加雷斯.琼斯等,当代管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5、埃森.拉塞尔,麦肯锡方法,华夏出版社
6、德鲁克等著,未来的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
7、西蒙著,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8、Kenichi Ohmae,The mind of the strategist,Mcgraw-Hill,Inc.
9、Sterman,Business Dynamics,Mcgraw-Hill,Inc.
10、Gharajedaghi,System Thinking,Buterworth/Heinemann
任课教师简历:
刘学教授简历
1981.7-1985.7:在沈阳药科大学制药系化学制药专业学习,获学士
学位;
1985.7-1988.7: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8.7-1996.9:在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作,任助教、讲师、
副教授、教授、副院长
1996.9---1999.7: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99.7: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战略联盟、企业生命周期与管理、医院管理等。在国
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译著四部。曾获霍
应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教育创新工程创新标
兵、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二等
奖等。
Back to Top
7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02939991
开课单位 法学院
课程编号
2
课程名称 英美侵权法
周学时
British-American
Tort
Law
2
英文名称
学 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徐爱国
出生年月: 1965.11
职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
侵权行为法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律的基础之一,在大陆法系属于大
民法的一个部分。侵权行为法历史悠久,并涉及到社会生活和法律体
系的各个方面。
教材:徐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9
参考书:李亚虹,美国侵权法,法律出版社,1999
任课教师简历:
讲授过西方法律思想史、英美侵权行为法、外国法制史、中国
法律思想史等课程。在英美侵权行为法的科研方面,任课者出版了《英
美侵权行为》一书,发表了《英美法名誉损害案件的几个问题》、
《英
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侵权责任》和《英美法中侵扰的侵权行为责
任》等一系列论文。
Back to Top
02939999
开课单位 法学院
课程编号
法律导论
2
课程名称
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Law
学 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周旺生
出生年月: 1952.8
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
《法律导论》旨在系统阐述法律的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
7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一)法律概念、要素、形式、体系、权义、
行为、关系、责任等法律本体问题;(二)法律起源、类型、发展和
中国法治现代化问题;(三)法律作用和法律与秩序、法律与正义等
法律价值问题;(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解释和法律监
督等法律运行问题;(五)法律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希望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本课程方面达到律师和类似律师的法律工
作者所应有的水准。
任课教师简历:
1984年起,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曾获多种优秀教
学奖。主持国家九五项目“中国立法与中国立法学”和国家教委跨世
纪人才项目“立法质量研究”。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编号 03130280
社会学系
社会性别研究
课程名称
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Gender Studies
学 分
2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佟新
出生年月 1961.4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性别研究的入门课。培养学生通过个人的经验、阅
读来理解、分析和反思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反思和批判性地分析“知
识”产生的过程;寻找社会变迁的力量。为今后进一步的社会性别研
究、妇女学研究打下基础。
课程分为五大部分,一是理解、认识和分析社会性别,了解研究
社会性别的基本方法;二是从身体和认同的角度分析社会性别的过
程;三是分析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是如何分隔与重叠在一起的,分析
不同社会性别在家庭和劳动中的作用和互动关系;四是从生存方式的
角度来理解全球不同妇女的生存状况以及迈向平等之路的各种可能
性和已有的行动。
7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参考书:
1、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三联,1998
2、金一虹、刘伯红主编,世界之交的中国妇女与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3、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价,三联,1995
4、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三联,1997
5、马元曦等主编,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三联,2000
6、[美]吉利根,不同的声音,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9
7、“农村外出务工女性”课程组,农民流动与性别,中原农民
出版社,2000
8、李小江等编,平等与发展,三联,1997
9、李小江等编,主流与边缘,三联,1999
10、[美]托马斯·拉克尔,身体与性属,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任课教师简历:
1986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现为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Back to Top
03140130
开课单位 社会学系
课程编号
社会学导论
课程名称
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学 分
2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刘爱玉
出生年月:1964.5
职称: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面向非社会学专业但对社会学感兴趣的本科生,目的在于
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学的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了解社会学分析问题
的视角,掌握关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的基本理论,了解社会学研究
的前沿问题,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
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
与基本特点,社会及其结构。社会行动与社会互动,人的社会化,初
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城乡社区与城市化,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7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问题,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教材:朝明谟,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书:
1、戴维·波普诺著 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伊恩·罗伯逊著 黄育馥译,社会学,商务印书馆,1994
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陆学艺主编,社会学,知识出版社,1996
5、胡荣,社会学导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6、艾伦·斯温杰伍德著,社会学思想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1988
7、刘易斯·A·科瑟著、石人译,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0
8、雷蒙·阿隆著、葛智强等译,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
9、韩明谟,中国社会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10、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刘爱玉,副数授。讲授过“劳动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理”、“社会学概论”等课程。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社会学系
生物学对社会科学的启示
What can a social scientist learn
from biology
全校学生
课程编号
03140670
课程周学时 2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郑也夫 出生年月 1950.10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分析和点评进化生物学近年来的一些重要成果和思
想。这些思想涉及:什么是个体、预测是否可能、进步是不是普遍规
7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律、生命周期、快乐与痛苦、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性特征、性
与婚配制度、炫耀与性选择、利己与利他、遗传与环境、领地、生态、
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等等与社会科学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生物学家
在这些基础思想上的新的突破将导致社会科学知识结构的重组。本课
程的内容容易理解,选课之前不需要专门、特殊的知识准备。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城市社会学,消费社会研究,幸福与快乐问题研究,怎样写论文
教材:郑也夫,阅读生物学札记,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参考书:
1、艾克斯罗德,对策中的制胜之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戴蒙德,性趣探秘,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
3、戴蒙德,枪炮、病菌和钢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4、古尔德,自达尔文以来,三联书店,1997
5、古尔德,生命的壮阔,三联书店,2001
6、克罗宁,蚂蚁与孔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赖特,道德的动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8、尼斯 & 威廉斯,我们为什么生病,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9、威尔逊,人类的本性,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10、沃特斯,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9
任课教师简历:
自1982至今,先后任职于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社科院社会
学所、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著作:
《代
价论》
、
《信任论》
、
《城市社会学》
、
《都市的角落》(编)、《知识分子
研究》
、
《阅读生物学札记》
、
《走出囚徒困境》、
《被动吸烟者说》
。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社会学系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78
03131600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英文名称
Methods of Social Survey and Social
课程学分
Reaserch
全校学生
2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邱泽奇 出生年月 1962年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时刻刻需要判断的社会,对社会事物的判断不
同于对自然事物的判断,更不同于日常的生活判断,社会研究方法基
础讲授社会研究的一般方法,但绝不是科普性质的知识。本课程将讲
授社会研究的一般原理(方法论基础)和常用方法,包括:
(1)社会
研究议题的来源;
(2)社会研究的思维逻辑与理论基础;
(3)资料搜
集的常用方法;
(4)资料整理的一般手段;
(5)分析论证的基本技巧;
(6)社会研究成果的主要表达方式;
(7)社会研究方法的应用领域
和经典案例。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年开课一次,使学生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理念、方法和
工具。
教材:
艾尔·巴比著 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2
参考书:
nd
1 、 Earl Babbie , The Basic of Social Research(2 Ed.) ,
Wadsworth,2002
2、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上、下)
,华夏出版社,2001
3、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卢淑华编,社会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7、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8、柯惠新等编,民意调查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9、袁方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0、郭志刚等,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989
任课教师简历:
邱泽奇,社会学系教授,1962年出生,1978年考入大学,1994年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研
究,曾担任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粮食计划署、英国海外发展署(现
国际发展署)
、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卫生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
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安部禁毒局等机构的项目专家,出版学术著作5
部,主编学术著作4部,翻译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社会学系
课程编号
03131410
中文名称 自杀社会问题研究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鄢盛明 出生年月 1965年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基本目的:
自杀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与癌症等一起
成为当今社会中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
家都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专门研究自杀问题的自杀学也已形成。目前,
我国的自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
们关于自杀预防的意识和知识都非常缺乏。根据国外的最新研究成
果,本课程将在对自杀学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有关自杀
的理论、自杀问题的研究方法、国内外特定人群自杀行为的特点与成
因,以及自杀预防的方法与策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修课的学生能
够对自杀问题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掌握识别与应对常见自杀危险
因素的知识,养成一定的自杀预防意识,并为今后从事有关工作打下
一个初步的基础。
8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内容提要:
自杀问题的严重性与危害,自杀问题研究与自杀学
(suicidology),自杀问题研究的基本概念与领域,对于自杀现象的
理论解释,自杀问题的研究方法,自杀的治疗与预防,青少年自杀问
题研究,女性自杀问题研究,农村居民自杀问题研究,其他人群(军
人、囚犯、大学生、老年人等)的自杀问题研究等。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鼓励课堂提问与质疑;期中、期末安排两次
课堂讨论和作业。
参考书:
1. 涂尔干著,冯韵文译,1996:
《自杀论》
,商务印书馆。
2.何兆雄编著,1997:
《自杀病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翟书涛编著,1997: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人民卫生出版。
4.Margaret Pabst Battin. 1995. Ethical issues in suicide.
ByPrentice-Hall.
5.Colin Pritchard,.1995. Suicide—the ultimate rejection?
By Open University Press.
6 . David Lester, Charles C. 2000. Why People Kill
Themselves: A 2000 Summary of Research on Suicide. Thomas
Publisher. LTD..
任课教师简历:
鄢盛明,男,1965年出生,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学位。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政府管理学院
中国政治与政府过程
Chinese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Process
全校本科生
B(社会科学)
81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课程学分
03230870
2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955
教师姓名 徐湘林
出生年月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这是一门介绍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过程的概论性课程。本课程以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理性化进程为主线,主要讲述1949年来中国政治
与政府过程的发展与变革,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与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密
切相关的政治活动和政府运行过程方面的系统知识。课程包括两个主
要部分:介绍和分析当代中国宪政体制的规范性结构和逻辑;介绍和
分析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进行社会管理的实际运行过程。
教材: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参考书:
1、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2、胡伟,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任课简历: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政治学博士。从事比较政治学、中国政治
和公共政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了行政管理学概论、中国政
府与政治、公共政策分析、比较公共政策、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等
课程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外合作研究基金等多项研究项目。发
表论文十余篇,译著两部。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政府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
03230930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
中文名称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Political System of Western Countries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二、三年级学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杨明 出生年月 1949年2月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课旨在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
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当今的基本状况。课程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
8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联邦德国、意大利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例,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资本
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和国家结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资本主
义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以及选举制度。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性质和作
用。
教材:
罗豪才、吴颉英,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参考书:
1、杨祖功、顾俊礼,西方政治制度比较,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
2、曹沛林、徐宗士,比较政府体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3、吴国庆,当代法国政治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4、吴大英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5、吴国庆,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法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6、施雪华,当代各国政治体制—英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7、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8、刘小林,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日本,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9、吕耀坤,德国政治制度,时事出版社,1997
10、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99
11、蒋立峰,日本政治概论,东方出版社,1995
任课教师简历:
副教授,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多门,发表专著和论文多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政府管理学院
中文名称 日本经济
英文名称 Japanese Economy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宋磊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03232080
课程周学时 2
课程学分
2
职称
83
副教授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在现实世界中,日本经济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和我国经济有
着重要的联系。日本经济以及日中经济关系对亚太和世界经济格局的
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在理论研究中,日本经济研究与经济学,国际政
治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前沿密切相关。但
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经济仍然是主要经济体中最经常被误解的一
个。
本课为希望了解日本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多样性的学生开设。本课
的目的有二。第一,准确地讲解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为学生的职业
生涯提供本领域最低限度的知识。第二,简洁地介绍日本经济研究的
理论进展,引导学生深化对市场经济多样性的认识。本课以日本经济
中经济制度的互补性为主线,重点讲授日本的企业战略,工业战略和
国际战略。本课重视对日本经济中主要问题的讲解,但不回避对与日
本经济相关的热点问题的讨论。
本课的教学将运用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方法,但对学生的专
业背景不做要求。每节课从有代表性的案例或事件入手,在引出日本
经济中一个重要问题后介绍对这一问题的理论分析。本课以讲授为
主,辅以讨论。为使不同语种的同学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本课选用有
日文译本的英文材料和有英文译本的日文材料作为主要参考文献。本
课参考文献的作者均为本领域的著名学者。
参考书:
1、R.Boyer and T.Yamada,Japanese Capitalism in Crisis,Routledge,
2000
2、Aoki, M and Dore, R,The Japanese Firm: Sources of Competitive
Strengt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R.Dore,Stock Market Capitalism: Welfare Capitalism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D.Flath,The Japanese Economy,Oxford Univerversity,2000
5、T,Hoshi and A, Kashyap,Corporate Financing and Governance in
Japan,MIT Press,2001
6、Porter Michael,Can Japan Compete? Perseus Publishing,2000
8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7、山田鋭夫 R.ボワイエ編著,戦後日本資本主義,藤原書店,1999
任课教师简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经济系教师、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成
员。宋磊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学系经济学专业和日本研究所日本经济
专业并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国际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春,他在
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部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协助山田锐
夫教授主持日本经济讲座。2002年秋,赴京都大学经济学部从事为期
两年的博士后研究。2004年冬,加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他的主
要研究领域是日本经济,工业战略,经济发展与利益协调,市场经济
的多样性理论。本课主讲教师有多篇关于日本经济的论文在采用匿名
审稿制的日语学术期刊发表。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外国语学院
03834100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课程学分
2
and Western Cultures
全校本科生
B(社会科学)
辜正坤
出生年月 1952年
职称
教授
中西文化比较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教师姓名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从理论角度宏观比较中西文化的若干重要方面。首先
从中西语言之间的异同比较切入,进而宏观比较中西地理、哲学、美
学、法学、伦理学、文学、经济学、科技、医学、宗教及教育等十余
门学科之间的焦点理论异同,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能从
总体上把握中西文化的本质性因素,其日后进行某一专门学科的微观
研究提供若干指导性宏观背景知识。
教材: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作家出版社,2001
任课教师简历:
曾开设“莎士比亚研究”
(英文)等课程。研究领域:中西文化
8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比较,莎士比亚,翻译学。研究成果:主要专著有《莎士比亚研究》
(英文版)
、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理论》
、
《古希腊文学简史》等若干;
重要论文有《中西文化演进七大律》
(英文)等数十篇。
邮件地址:guzk@pku.edu.cn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元培实验班
课程编号
04630030
中文名称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Academic Norm & Paper Writing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苏彦捷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透过介绍人文社科领域里有影响的研究取向及其代表性
的、经典的研究,旨在阐释“什么是学术研究?”
“什么是好的研究?”
“学术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规范?”“如何超越好的研究”等基本问
题,以增进文科学生对学术研究活动的认识和理解:领会学术研究活
动的精神和伦理;了解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和方法;感受好的研究对
严谨性与想象力的追求。本课程亦结合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将学术规
范的训练渗透于课堂学习活动和课程作业中。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本课计划每两年开设一次(春季学期)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
教材:
1、自编教材
2、Gordon, H. (1998). Writing with sources: A guide for students.
Indianapolis,Ind.:Hackett Pub.
3、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1993) (14th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Turabian, K. L. (1987). 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
8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5th 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参考书:
针对每一课的主题,将提供适量的中西文精读文献和扩展阅读文
献。
任课教师简历:
苏彦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元培学院副院长。
苏彦捷教授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完成本科(心理学和社会学)、硕士
和博士阶段的训练,于 1992 年 7 月获理学博士学位。讲授发展心理
学、神经解剖、比较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等本科课程和发展心理学专
题和比较心理学专题等研究生课程。研究兴趣集中在心理能力的演化
和发展,特别是心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社会行为和智力的演化。
研究对象涉及鸟类和非人灵长类以及人类儿童。已经发表论文和著作
百余篇(章)
。现为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学会秘书长,
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报和兽类学报编委,国
际 IUCN 灵长类专家组成员,中国灵长类专家组副组长。
Back to Top
01630040
开课单位 心理学系
课程编号
2
课程名称 社会心理学
周 学 时
2
英文名称 Social Psychology
学
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除心理系)
所属领域 C(哲学与心理学)
教师姓名 侯玉波
出生年月 1968.6.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社会心
理学领域过去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等,同时结合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社会与人际关系等问题的研究。通过这门课的学
习,也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社会以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有
深入地理解,从而培养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处理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并
8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可以从事基本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教材:侯玉波,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
1、Aroson, Social Psychology,2005(有中文版本)
2、Davis Myers,Social Psychology,2005(有中文版本)
任课教师简历:
自1994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心理系为本科生开设主干基础课《社会
心理学》,是该课程校聘主讲教员;1998开始在全校开设了全校公选
课《社会心理学》
,受到广泛好评;先后讲授过《科学训练》、《人际
交往心理学》
、
《心理学史》
、
《决策心理学》等;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
与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包括决策、领导行为、思维方式、社会认识、
中美跨文化研究及老年健康等问题。
Back to Top
02330000
开课单位
课程编号
哲学系
哲学导论
课程名称
周学时
2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英文名称
学 分
2
所属领域
C(哲学与心理学)
教师姓名
吴增定 出生年月 1971年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哲学入门课程,介绍哲学各领域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
自己领悟“什么是哲学”的问题。讲授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人
生的智慧;第二部分:世界的知识;第三部分:社会的基础;第四部
分:因果性问题。每一部分有概论和经典选读两部分,概论介绍该学
科关键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经典选读引导学生在理解
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哲学关键问题的示范,培养
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阅
读哲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8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未来三年,每学年上学期为本系学生开课,下学期为全校学生开
课。
教材:自编经典选读讲义
参考书:
1、王晓朝 译,柏拉图全集(第一二卷)
,人民出版社,2002
2、朱熹,四书集注,齐鲁书社,1992
3、冯友兰,冯友兰选集(下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5、张世英,新哲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叶秀山,哲学要义,新世界出版公司,2006
7、赵敦华,回到思想的本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赵敦华,西方哲学经典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S. N. Stumpf,Philosophical Problems,New York :Graw-Hill,1983
10、罗素著,何兆武译,哲学问题,商务印书馆,2007
任课教师简历:
吴增定,1971 年 8 月 19 日生,副教授。近四年来所开设的课程
主要有现代欧陆哲学原著选读——尼采的《超善恶》
、希腊哲学专题、
西方哲学史、近代欧洲哲学专题;获 2005-2006 年度“北京大学教学
优秀奖”
。
科研成就:
1. 著作:
《尼采与柏拉图主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01
《十九世纪的德国非主流哲学》
(
“尼采”部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论文:
“霍布斯主权学说初探 ”
,
《天津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5 期
“霍布斯与自由主义‘权力之恶’问题”
,
《浙江学刊》,2006 年第 3
期
“从‘国家’重返‘天下’
: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当代意义”
,载于《文
明的和解——中国和平崛起以后的世界》
,人民出版社,2005.11
8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家庭、政治与教育——洛克的政治哲学浅探”,《外国哲学》,2005
年第 11 期
“有朽者的不朽——现代政治哲学的历史意识”,
《思想与社会》第三
辑(
《现代政治与自然》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7
“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
《二十一世纪》(香港),2002 年
第 12 期
“现象学与中国文化” 《哲学动态》
,2001 年第 12 期
“胡塞尔的意义理论”
,
《哲学研究》
,1999年第5期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哲学系
课程编号 02330142
伦理学导论
2
中文名称
周学时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of Ethics
学 分
2
授课对象 北京大学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C(哲学与心理学)
教师姓名
王海明 出生年月 1950.2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一直到19世纪末,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是同一概念。1903年
摩尔发表《伦理学原理》,宣告了另一种伦理学——元伦理学——的
诞生。尔后半个多世纪,元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王国一直居于主导地
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脱离规范伦理学而企图独撑伦理学大厦的元
伦理学开始走下坡路。代之而起的,一方面是“规范伦理学”的复兴;
另一方面则是反对规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的复兴。本课程融会
贯通古今中外伦理学思想,首次使相互排斥的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结合为一门科学。因此,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
部分是“元伦理”,研究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主要研究“应该如何
与事实如何”的关系,从而解决如何才能确立道德真理和如何才能制
定优良道德。第二部分是“规范伦理”,研究优良道德的制定过程,
9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从人的行为事实
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
第三部分是“美德伦理”,研究优良道德规范的实现过程,主要研究
优良道德由社会的外在规范向个人内在美德的转化过程。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年开课一次。
教材:王海明,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
1、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
2、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何怀宏,底线伦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4、弗兰克纳,伦理学,三联书店,1987
5、彼彻姆,哲学的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6、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62
7、摩尔,伦理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3
8、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9、穆勒,功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53
10、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任课教师简历:
1 本科生主
王海明教授主要研究伦理学原理,并讲授6门课程: ○
2 校选课《中外伦理思想比较》
3 研究生必修
干课《伦理学原理》
;○
;○
5
4 研究生选修课《社会伦理学问题研究》
课《伦理学问题研究》
;○
;○
研究生必修课《伦理学概论名著选读》。97年讲授校选课《中外伦理
思想比较》选课人数是331人,7月5日北大校刊对此曾有报道,文章
的题目是:
“由中外道德文化比较课所想到的”
;同年何方川副校长让
王海明写一篇讲授此课的教学总结。一年后,也就是98年,又讲授此
课,讲到第4周确定选课人数,是508人。1997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
奖。著有《新伦理学原理》
、
《寻求新道德》
、
《公正 平等 人道》
、
《伦
理学原理》
,代表作是《新伦理学》
(67万字,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并在《中国社会科学》
(中文版和英文版)、
《哲学研究》、《哲学与文
9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化月刊》
(台湾)
、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香港)等刊物发表形上学和
伦理学论文近百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周学时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学 分
哲学系
宗教学导论
Studies
02330161
2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C(哲学与心理学)
教师姓名
王颂
出生年月
职称
课程简介:
宗教研究由来已久。但按国际人文学界的共识,作为一门现代学
术的宗教学还很年轻,其探索历程不过一百多年。但历经百年努力,
宗教学现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交叉性的人文学科,其主要分支或
研究方向包括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现象学、
宗教史学、宗教哲学、比较宗教研究、世界宗教对话等。宗教学所研
究的对象之复杂,涉猎的领域之广泛,发现的问题之重大,引发的争
论之热烈……已使其成为当今人文社科领域的一门显学或前沿之一。
本课程通过回顾这门交叉性学科及其主要分支的创始者们的探索足
迹,深入评介宗教研究所涉猎的重大课题和前沿问题,旨在开阔选课
者的学术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在未来三年里,本课程的建设和讲授工作主要由 4 位老师承担,
即张志刚教授、李四龙副教授(博士)
、王颂讲师(博士)和吴飞讲
师(博士)
。其中,张志刚教授已在哲学系多年讲授“宗教学导论”
;
李四龙副教授也已多年讲授通选课‘如何理解宗教”
。
未来三年里,上列四位老师将把主要的教学精力投入本课程的建
设和讲授,初步计划先由张志刚、李四龙、吴飞承担第一年的教学任
9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务,以后的两年由四位老师轮流主讲。该课还有可能会有其他老师参
与,如王宗昱教授、孙尚扬教授、徐龙飞讲师等。
教材: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
1、张志刚主编,宗教研究指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缪勒,宗教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夏普,比较宗教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人民出版社版,1995
6、希克,宗教哲学,三联书店,1988
7、梅多、卡霍,宗教心理学:个人生活中的宗教,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0
8、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1
9、Walter H. Capps, Religious Studies: the Making of a
Discipline,Fortress Press,1995
10、Jacques Waardenburg,Class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Religion,Mouton & Co.,1973
任课教师简历:
张志刚,男,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1月,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12月,
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自1982年留校任教以来,
讲过哲学原理、宗教学原理、宗教学导论、宗教哲学、宗教文化研究
等十几门课程。主要科研成果有:《宗教文化学导论》、《走向神圣:
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
、
《宗教学是什么》、
《宗教哲学研究》和《宗
教研究指要》
(主编,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
李四龙,男,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1 年 7 月,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99 年 7 月,北京大学哲
学系博士毕业。自 1999 年留校以来,曾开设“中国佛教史”、
“佛教
哲学”
、
“佛教研究方法”
、
“如何理解宗教”等课程。主要论著有:
《天
9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台智者研究》、《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民俗佛教的形成与特征》、
《现代中国佛教的批判与反批判》
、
《中国宗教名著导论》
(佛道教卷)
等。
吴飞,男,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博士后。2005年6月,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毕业。2003年秋季,参与开设哈佛大学人类学系
Social Suffering一课,任该课助教;2005年秋季,在北大讲授“宗
教人类学”;2006年春季,在北大讲授“生命与爱智”、“基督教哲学
原著选读”
。主要科研成果有:
《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
中的生活和信仰》
、
“尘世生命与美好生活”等。
王颂,男,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讲师。北京大学硕士
毕业,后于日本获博士学位。曾开设“汉译佛典选读(华严经)”等
课程。主要科研成果有:
“净源的三教融合观(日文)”、“关于杜
顺初祖说的考察(中文)”、“净源《仁王经疏》的研究(日文)”
等。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哲学系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环境哲学
课程周学时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C(哲学与心理学)
教师姓名
徐春
出生年月 1965.2
职称
课程简介:
02330500
2
2
副教授
本课程主要从哲学高度探讨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从人文视角出发审视人类文明史在不同发展时期所出现的人与自然的冲突,分析
东西方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态度,着重研究工业文明社会在经济发展
模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内在矛盾,全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对环境问
题引发的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进行分析。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9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在未来三年内根据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
最新研究动态,及本人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
了解前沿问题,增强学生对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这一问题的
深刻认识,使他们能够关注社会发展,树立起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
教材:徐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北京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
1、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岩佐 茂,环境的思想,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3、苏伦•埃尔克曼,工业生态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4、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余谋昌,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
6、黄顶成 王毅,人与自然关系导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1997
7、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1997
8、甘师俊,可持续发展——跨世纪的抉择,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任课教师简历:
徐春,女,1965年2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
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发展理论、环境哲学;人学理论、马克思主
义哲学史。开设过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选读、环境
哲学等,已指导二名硕士研究生。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可持续
发展与社会文明建设”等科研项目。主要著作有:《人类生存危机的
沉思》
、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教师姓名
哲学系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West Aesthetics and Arts 课程学分
西方美学与西方艺术
02330851
2
2
本科生
C(哲学与心理学)
职称
彭锋
95
副教授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尝试将美学理论与艺术作品结合起来讲解,以避免纯粹美
学课程的抽象性和纯粹艺术史课的琐碎性。
西方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是在西方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结晶出
来。脱离西方艺术实践,要抽象地理解这些概念是很困难的。比如,
“美”这个概念就与古希腊的绘画和雕塑很有关系,在我们今天看来
很难确定内涵的“美”,在古希腊人那里是非常清楚的。一般的美学
理论课程很少将美学概念放到艺术和文化背景中去讲解,从而导致抽
象性;一般的艺术史或艺术鉴赏课程很少从美学理论的高度来把握艺
术作品的本质特征,从而很难避免琐碎性。本课程试图将美学理论与
艺术作品结合起来,用美学理论来说明艺术作品,用艺术作品来说明
美学理论,力争避免抽象性和琐碎性。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学年开课一次。
参考书:
1、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北京:三联书店,1999
2、吉尔伯特,美学史,上海译文,1989
3、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1994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1997
5、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81
6、邵大箴,图式与精神,中国人民大学,1999
7、修海林,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1999
8、傅雷,世界美术名作20讲,三联书店,1985
9、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北京大学,1994
10、彭锋,美学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2000
任课教师简历:
1965年生,哲学博士,现任哲学系美学教研室副教授,2000-2001
学年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学年韩国成均馆大学访问学
者,自1997年来担任哲学系主干基础课和校通选课“美学原理”,研
究生课程“中国现代美学”
、
“西方美学专题”等,研究生课程班课程
9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西方美学与西方艺术”
,1999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目前主要从
事中西比较美学研究,出版教材、专著和译著有:。
《美学的意蕴》
(教
材,2000)、《生与爱》(专著,1997)、《诗可以兴》(专著,2003)、
《实用主义美学》
(译著,2002)
、
《哲学实践》
(译著,2002)
。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哲学系
课程编号
02331310
中文名称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课程周学时 3
英文名称 Critical Thinking
课程学分
3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C(哲学与心理学)
教师姓名 刘壮虎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门以对论证的理解、重
构和评估为核心而展开的逻辑思维训练课程。Critical Thinking 课程是
北美高校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新发展起来的逻辑学基础课之一。这一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的思维素质的差异本质不在于对知识掌握多少
的差异,而在于相对独立于各种专门知识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
这一理念也是设计各种著名的能力型考试,如 GRE、GMAT、LSAT
(Critical Reasoning / Logical Reasoning) 的思想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理解、重构和评估出现于自然语
言语境 (如政治演说、法律诉讼、社会评论、商业谈判等) 中的实际
推理或论证的逻辑方法和技能,学习如何使用一般的逻辑知识处理和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辨识论证的要素、结构和方法的分析能力以及从
论 证 中 提 取综 合 信息 的概 括 能 力 ;培 养 提出 和处 理 批 判 性问 题
(Critical questions) 以 及 评 估 论 证 的 有 效 性 (Validity) 和 论 证 性
(Soundness)的逻辑思维能力。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学期开课一次,第一年每次100人。第二年起,每次120人。
9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参考书:
1. 尼尔·布郎、斯图尔特·基利:
《走出思维的误区》,张晓辉等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年。
2. 查菲:
《批判性思维》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3. 谷振诣:
《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人民出版社 2000.
4. Moore, B.N. and R. Parker: Critical Thinking, Sixth edition,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2001
5. M. Neil Brown and Stuart Keeley: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Prentice Hall, Sixth edition, 2000.
6. Richard W. Paul: Critical thinking, 1992.
7. Stephen Toulmin, The Uses of Argumen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8first published, 1999. Reprinted.
8. C.L.Hamblin. Fallacies. 1970. London: Methuen.
9. Darrell Huff,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New
York:W.W.Norton&Company.Inc, 1954.
10. Johnson,Ralp H. and J.Anthony Blair, Logical Self-Defense,
Toronto:McGraw Hill-Ryerson, 1995.
11. I.M.Copi, University of Hawaii, M.K.Burgess-Jackson,
University of Texas, Informal Logic, Arlington Edition 1996.
12. Richard Feldman, Reason and Argument,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ublished 1998 by Prentice Hall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Copyright 1999.
13. 弗朗斯·凡·爱默伦、罗布·荷罗顿道斯特:
《论辩 交际 谬
误》
,施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14. 武宏志,马永侠:
《谬误研究》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15. 龚文庠:
《说服学:攻心的学问》
,人民出版社 1994.
16. 李元授,李鹏:
《辩论学》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任课教师简历:
刘壮虎,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 年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
到哲学系任教至今,一直从事逻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讲授过几乎所有的逻辑课程。主要有:逻辑导论、数理逻辑、
一阶逻辑、模态逻辑、直觉主义逻辑、集合论、递归论、模型论、邻
9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域语义学等。
研究领域涉及逻辑学的多个分支,主要学术著作有:《逻辑演
算》
、
《素朴集合论》等。主要学术论文有:自指性命题的逻辑构造、
邻 域 语 义 学 和 模 型 完 全 性 、 Neighborhood Semantics of Modal
Predicate Logic、复合谓词的逻辑、邻域语义学与推演系统的完全
性、有限全序语义和广义皮尔斯律等。
另外,在学术会议上作过关于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的报告、受聘
为学位中心社会联考的逻辑试题出题专家。
Back to Top
02332336
开课单位 哲学系
课程编号
中国佛教史
2
课程名称
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m
学 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C(哲学与心理学)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周学农 出生年月 1962.8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资料选读和专题讨论。课堂讲授基
本上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参照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
特点,讲授中国佛教历史概况。二、介绍佛教经典的翻译、注释和传
播流通的情况。三、择要讲解中国佛教主要人物思想、宗派源流,及
其理论特色。四、联系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介绍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结合课堂讲授的实际情况,组织资料选读,
并以之为基础进行开放式的讨论。
参考书:
1、
《佛教史》 任继愈 主编
2、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 著
3、
《中国佛教史》
(1—3 卷) 任继愈 主编
9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4、《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著
5、《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 著
6、《中国佛教》
(1—5 册) 中国佛教协会 编
7、《西藏佛教发展史略》 王森 著
8、《佛教经籍选编》
任继愈选编 李富华校注
9、《中国宗教名著导读》
(佛道教卷) 王宗昱等编著
10、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
(1—3 卷) 石峻 楼宇烈等编
11、
《佛光大辞典》
12、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任课教师简历:
主要教学工作简历:1996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
获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留宗教学教研室任教至今。2001年晋升为
副教授。2004年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近年主要从事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禅宗,以及中国近现代佛教
史的研究工作。讲授课程有: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佛教原著选
读(上、下)
、禅宗专题、
《肇论》研究等。
Back to Top
02330860
开课单位 哲学系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艺术与人生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Art and Life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 美学
所属领域 C(哲学与心理学)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张中秋 出生年月 1950.9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艺术与人生》是美育课程,蔡元培先生提倡:
“以美育代宗教”。
我们主要是探索艺术与美在人的生活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讲述
10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宇宙观、人性论、生命精神、伦理道德、艺术修养、审美情操及审美
理想等问题。一方面,使我们理解艺术的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理想;
另一方面,使我们掌握做人的准则,学会认识自我和了解他人。
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时,生存的意义和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我们认为,思考人生哲学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探求人生
大智慧的过程。总之,我们的课程是激励精神,升华情感,实现圆满
的人生境界。
参考书:
1、叶朗,美学双峰,安徽教育,1999
2、叶朗,胸中之灯,安徽教育,1999
任课教师简历:
曾主讲多门课程,包括:
“美学原理”、
“电影美学”、“美学与生
活”(专题讲座)、
“艺术哲学”
(研究生选修课)等,并有多篇文章发
表。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哲学系
文学哲学与文化产业
Cultural
Philosophy
Cultural Industries
课程编号
02333830
课程周学时 2
And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C(哲学与心理学)
教师姓名 陈少峰 出生年月 1964年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以文化产业管理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知识、文化哲学和文化产
业管理三个具有内在关联的部分。在研究文化概念、文化批评和比较
文化的基础上,研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异同,区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
性和经济属性。
其次,研究文化哲学的核心问题如社会核心价值等,以及研究和
10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探讨国家文化战略、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策略等。
再次,研究文化产业的具体问题,包括文化产业的趋势与商机分
析,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区域文化产业战略和发
展模式,企业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项目策划与管理,
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以及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分析等部分。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计划至少每两年授课一学期,必要的情况下每年授课一学期。
教材:陈少峰,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参考书:
1、
(美)塞缪尔·亨廷顿主编,
《文化的重要作用》
,新华出版社,
2002
2、李中华,中国文化概论,华文出版社,1994
3、欧阳友权(主编)
,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4、(美)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5、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
6、(加)弗朗索瓦·科尔伯特,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2002
7、陈少峰主编,北大文化产业(第一辑)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8、向勇主编,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5
任课教师简历:
陈少峰,1993年起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2000年起担任教
授,同时担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
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讲授伦理学、管理哲学和文化产业管理
等课程。主要著作包括《中国伦理学史》
(上下)、《企业家的管理哲
学》
、
《伦理学的意蕴》等多部。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哲学系
课程编号
102
0233003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中文名称 逻辑导论
课程周学时
3
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Logic 课程学分
3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C(哲学与心理学)
教师姓名 陈波
出生年月 1957.8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此课程试图教给学生关于逻辑学的一般观念,逻辑学发展到目前
为止的大致的整体形象,一些最基本的逻辑技术和技巧,以及隐藏在
逻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具体内容包括:
逻辑学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提供识别正确的
(有效的)推理、论证与错误的(无效的)推理、论证的标准,并教
会人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识别、揭露和反驳错误的推理和论证。
推理由命题组成,因此对命题的不同分析就导致对推理和论证的
不同分析,并最终导致不同的逻辑理论。有三种不同的命题分析方法,
于是也有三种基本的逻辑类型:命题逻辑、词项逻辑和谓词逻辑。其
中,命题逻辑研究由联结词决定的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以及复合命题
之间的推理关系;词项逻辑研究直言命题(性质命题)的逻辑性质及
其相互之间的推理关系;谓词逻辑研究量化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相互
之间的推理关系。这三种最基本的逻辑类型是此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重
点。
除此之外,本课程还要讲授归纳逻辑、非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交四次期中作业,算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2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80%。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学期开一次,保证教学质量。
教材:陈波,逻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
1、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
2、周礼全主编,逻辑,人民出版社,1994
3、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0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4、宋文坚主编,逻辑学,人民出版社,1998
5、宋文坚主编,新逻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诸葛殷同等著,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
7、人大哲学系,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8、汉密尔顿,数理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9、王宪均,数理逻辑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10、宋文淦,符号逻辑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1、张尚水,数理逻辑导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2、陈慕泽,数理逻辑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任课教师简历:
陈波,1957年生,哲学博士。1984年底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
系任教,1992年调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
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哲学学院主办的杂志《哲学文献》
(法国巴黎)
中国编委(从2000年始)
,教育部逻辑学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和认
知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97—1998年应邀到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作访问
研究;2001年,应邀到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讲学;2002-2003年,由
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国家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共同资助,
作为CSCC Fellow(研究员)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作访问研究。
专业领域为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其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引论》
(人民出版社,1990)
,
《蒯因》
(台湾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4)
,
《冯·赖特》
(台湾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8),《奎因哲学研究
——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三联书店“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1998),
《爱默生》
(台湾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9),《逻辑哲学
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
(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逻辑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2)
,
《逻辑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等。译著
有:
《哲学百年、新近哲学家》
(主要译者,商务印书馆,1996),
《知
识之树》
(译著,三联书店,2002)
,
《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
(合译,
人民出版社,2001)等。在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发表5篇、英文版2篇。其著作和论文
10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先后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2000;二等奖,
1992),
“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
(一等奖,2003),“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2002)
、
“教育部优秀教材奖”
(二等奖,
2002)
、
“金岳霖学术奖”三等奖(逻辑学类,1990;现代西方哲学类,
1996)等多项奖励。
在教学方面,陈波先后讲授过逻辑学导论、逻辑哲学、西方逻辑
史、蒯因哲学研究、哲学逻辑专题等多门课程,获得过“北京大学优
秀班主任奖”
(1994)
、
“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1995)
、 “北京大学
安泰(项目)奖教金”
(1999)
。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编号
历史学系
02132750
2
2
中文名称
课程周学时
中国通史(古代部分)
Ancient History of China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本科生
先修课程
无
D(历史学)
所属领域
教师姓名
出生年月
职
称
张帆
课程简介:
主要教学目的,是向非文史专业的大学低年级本科生系统、扼要
地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古至鸦片战争)概况。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
线索和内容,在中学课程中已有介绍,但较为简单、浅显。一些大学
生出于个人爱好,阅读过若干历史著作,掌握了不少历史知识,但这
些知识较为零散、不成系统。本课程的开设,将在讲授深度上高于中
学教材,同时又保持相对比较完整、全面的体系,以适应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需要。具体内容,以政治史、文化史有关问题
为主,经济史、制度史等难度较高的问题只进行跨朝代的择要讲授。
10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同时,注意吸收史学界近一、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如新观点的提出、
新材料的发现等,使学生对史学界学术前沿的研究动态有基本了解。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未来三年内均可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做到学术性、知识性与
趣味性相结合。与以前的公共选修课相比较,将进一步压缩讲授内容,
在讲授重点上注意与历史系古代史专业同时开设的其他有关通选课
互有侧重。
教材: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
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63
2、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册)
,商务印书馆,1994
4、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李定一,中华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柏杨,中国人史纲(上下册)
,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
7、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8、张传玺主编,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9、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北京出版社,1983
10、
(日)山根幸夫,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册)
,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1994
任课教师简历:
暂缺。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历史学系
中文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
The
History
of
英文名称 Republic of China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the
106
课程编号
02130290
课程周学时 2
People’s
课程学分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先修课程 无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刘一皋、牛大勇
职称
副教授/教授
课程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
注。这是我们这几代人共同经历的历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习这
段离我们最近的历史,有助于科学地、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五十多年
来经历的风风雨雨,理解当前改革开放的必然性,认清新世纪面临的
各种挑战。本课被历史学系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教学改
革的重点建设课程。
本课面对已经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基本知识的学生,将分专
题深入解析五十多年来的若干重大事件与人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
外交、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从政治运作与社会动员、文
化教育与青年、农村社会及其组织变迁、文化大革命起源与后果等角
度进行跨学科的分析。
授课重点不在于详细讲述历史发展的过程,而在于介绍认识历
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详细的历史过程将通过
学生自学读书来了解。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的原
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史实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中华人民共
和国各方面发展的历史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
力。
本段课程尽可能将课堂讲授与读书、讨论相结合。减少单向灌输
式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钻研和交流的潜能,锻炼学生运用工具、
搜集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预读基本教材和重要参考书,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撰写有批判性的读史报告或书评两篇。将邀请校
外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录象或教学参观。
学习成绩将由读史报告或书评(15分×2)
、期中测验(30分),
期末考试(30分)
、考勤(10分/学期)共同构成。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申报2002至2003学年第一学期上课。隔三个学期或两年后再次开
10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设。
教材:
1、庞松、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郑惠、林蕴晖等主编,五十年国事纪要(多卷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参考书:
1、薄一波,若干重大事件与决策的回顾(1999年),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中央文献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人民出版社,1983年
3、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马若德)主编,剑桥中华
人民共和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1987年
4、邓力群、马洪,当代中国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6、林蕴晖、高化民、丛进、王年一等,强国的方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7、萧克、李锐、龚育之,我亲历过的政治运动,中央编译出版
社,1998
8、韦君宜,思痛录,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
9、苏星,新中国经济史,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
任课教师简历:
牛大勇 博士,1954年生,历史学系教授。曾讲授本科生主干基
础课“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选修课“现代中外关系
史”等;研究生必修课“中国现代史研究”、“中国现代史文献资料阅读
与研究”,选修课“冷战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中国现代史史料学与方
法论”等。著有:
《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五卷(第二著者);论文:
《美
国对华政策与四一二政变》
、
《北伐战争时期日蒋关系的演变》、
《英国
对华政策与国民革命的危机》
、
《影响中国前途的一次空运》、
《不打不
成交:抗战前十年间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
《肯尼迪政府是怎样观察
和对待中苏分歧的》等。
刘一皋,硕士,1954年7月生,副教授。曾讲授中国现代史、中
国现代政治制度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中国现代社会史、口述
史学的理论和实践,1997年获北京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已等奖和国家
10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二等奖(通史课集体奖成员)
。近年来重点研究中国现代农村社会变
迁、社会组织与社会动员、群众运动及城市化进程问题,主持或参与
“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西部人口流动与沿海城市带发展”、
“农村之间的人口流动与中国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变迁”等项目,有相关
论文和专著发表。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历史学系
人类发展与环境变迁
Huma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Change
全校本科生
课程编号
02131260
课程周学时 2
and 课程学分
2
先修课程
世界通史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授课教师
包茂宏
课程简介:
环境史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由文、理、工三科
交叉而成的新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反对环境决定
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倡生态中心主义的新文明观。本课程将从
历史的角度分析人类、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复杂关系,反思人
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环境观和发展观,进而阐述超越现代文明的必然
性。环境史的出现无疑给理解世界历史提供了新视野。以生态和发展
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解释世界历史的框架无疑要比以前把“进
步”
、
“发展”
、或“现代史”作为历史的主线更为全面、客观和科学,
也更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
10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参考书:
1、卡特,
《表土与人类文明》
,中国环境科学,1987
2、沃斯特,
《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
,商务印书馆,1999
3、斯普雷纳克,
《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东方出版社,1988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曾主讲课程:
“世界通史”
、
“世界近代史:亚非拉部分”、“非洲
历史与文化”
、
“人类发展与环境变迁”等
科研:多次参加国家社
科和教育部规划项目的研究。
《非洲通史》多次获奖。最近发表论文
《环境史:历史、理论与方法》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历史学系
课程编号
02138850
中文名称 中国现代社会史
课程周学时
2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先修课程 中国现代史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刘一皋
出生年月 1954.7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中国现代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急遽、复杂的时期。中国现代社
会史的学习与研究,对于加深认识社会变迁的因源与方向,培养全面
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素质与方法,都极为重要。以往中国现代史的
撰写与教学,社会史的内容较为薄弱,既不利于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全
面了解,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就人口结构、政治制度变革、
社会组织与动员、技术进步、行为与生活方式、社会精神文化等重大
社会发展要素分专题讲授,最后总结中国现代社会整合的方式与特
征。课程涉及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大时期,为加深基本史实、
史料及分析方法的了解、把握,侧重于中华民国时期,目的是通过课
11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程掌握中国现代发展诸要素的基本内容,并运用于认识或研究中国社
会发展及变迁。
参考书:
1、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冯尔康主编,中国社会社会结构的演变,郑州:河南人民出版
社,1994
3、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中文译本,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4、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6、何炳棣,中国人口研究:1368—1953(中文译本)
,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9
7、马寅初,新人口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8、李景汉,定县社会调查概况,北平:大学出版社,1933
9、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中文译本),南京:江
苏人民出版社,1986
10、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中文译本),
北京:三联书店,1989 年
11、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北京:三联书
店,2000
12、成汉昌、刘一皋,中国当代农民文化──“百村”调查纪实,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2
13、刘一皋、王晓毅、姚洋,村庄内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
14、张仲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840—1949)
,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
任课教师简历:
刘一皋,历史学系副教授。曾讲授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政治制
度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中国农村社会史、中国现代社会史专
11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题、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近年来重点研究中国现代农村社会
变迁、社会组织与社会动员、城市化进程等问题,主持或参加“中国
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
“中西部人口流动与沿海城市带发展”、
“中国
留美学人口述史”
、
“农村之间的人口流动与中国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变
迁”等研究项目。
Back to Top
02131460
开课单位 历史学系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
课程周学时
2
The
Modernization
of
Latin
America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董经胜
出生年月 1964.10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从历时发展进程的角度,揭示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末一百年来拉
丁美洲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既讲清拉美
现代化道路的较普遍的规律性,又针对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
等主要大国进行较深入的个案分析。注重发展理论和历史事实的有机
结合。老师讲解与同学读书、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包括:1、西方
现代化理论和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2、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延误(独立到 1870 年左右);3、拉美国家现代
化的启动和早期工业化、早期政治变革;4、普雷维什的结构主义理
论和拉美国家进口替代工业化;5、拉美民众主义的兴衰;6、庇隆主
义和阿根廷的现代化进程;7、奥唐奈的官僚威权主义理论与 60-70
年代拉美的军人政权;8、巴西的军人政权与现代化;9、拉美的债务
危机与新自由主义改革;9、拉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10、墨西哥的
新自由主义改革与革命制度党的下野;11、拉美与东亚发展模式的比
较研究;12、全球化时代的拉丁美洲。13、拉美现代化思潮的演进;
11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4、拉美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作用。
参考书:
1、莱斯利·贝瑟尔,剑桥拉丁美洲史,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2、斯基德摩尔,现代拉丁美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3、伯恩斯,简明拉丁美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4、维克托·布尔默-托马斯,独立以来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江时学,拉美发展模式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6、江时学,拉美与东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1
7、吴国平,21世纪拉美经济发展大趋势,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8、曾昭耀,政治稳定与现代化——墨西哥政治模式的历史考察,
东方出版社,1992
9、加里·杰里菲,制造奇迹:拉美与东亚的工业化道路,上海
远东出版社,1996
10、苏振兴,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1、徐文渊,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拉丁美洲的理论、实践与
教训,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12、张宝宇,拉丁美洲外债简论,社科文献出版社,1993
任课教师简历:
讲授过世界现代史、当代第三世界等课程。主要从事拉丁美洲史、
第三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近年主要研究拉美国家
的现代化问题。在《世界历史》
、
《拉丁美洲研究》、
《史学月刊》等刊
发表有关拉美史、拉美现代化问题的论文十几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历史系
课程编号
周学时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113
02131110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英文名称
Politics
and
Culture
Traditional China
in
学
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教师姓名
阎步克、邓小南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采取专题讲授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中国古代史
上有关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社会现象及发展线索的若干专题,力
图使学生自诸多侧面接近历史,深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阎步克,198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任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教授。曾出版专著《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士大夫政治演生
史稿》
,及译著《帝国的政治体系》和《官僚制》。在中国传统政治文
化制度及魏晋南北朝方面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年讲授中国通史基
础课及研究生课程。曾获学校优秀教学奖及国家教学奖。
邓小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曾经讲授中国通史
基础课、宋、辽、金史专题课、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等课程,指导宋
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方向研究生。出版学术专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
诸层面》
、
《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等,并有
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历史学系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西方文明史导论
周学时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学 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1954.2
教师姓名
朱孝远
出生年月
职称
课程简介:
114
02131250
2
2
教授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用中国人眼光透视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分专题讲授西方文明的
特征、民族性格、国民性、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优缺点,并从全球
化角度探讨文明的整合问题。认为东西方互相整合是世界文明发展的
趋势。
任课教师简历:
美国俄勒冈大学博士,北大历史系教授, 博导,入选北京市百
人工程、北大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和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工
程,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讲授二十多门课程,在中外
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及史料翻译45篇,其中5篇被美国人文科学权威
性检索刊物History Abstracts收录。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历史学系
课程编号
02131340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The Modern History of Sino—
课程学分
Japan Relations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
2
全校本科生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臧运祜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从1871年的《中日修好条规》
,到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近百年的中日关系风云际会、恩怨丛生,走过了曲折复杂的历程,为
两国人民难以忘却而永久回味。本课程将近百年的中日关系史划分为
晚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时期,分别进行讲述;以近现代中日两国的
政治外交关系之演变为主要内容,兼及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历史。
在主要讲授百年历史事实的同时,进行中日两国关系的七十余年与三
十余年的纵向历史比较以及横向的国际比较,剖析近现代中国与日本
相似境遇、不同结局的原因以及化干戈为玉帛的归途,为展望21世纪
11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中日关系的发展,打下历史认识的基础。本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史实为
基础,突出重点;将采取灵活多样的考察方式,以启发与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本课程将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可以连续三年开课。
参考书:
1、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1—8卷)
,三联书店,1982
2、张声振,中日关系史(卷一)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3、王晓秋,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田桓,战后中日关系史(1945—199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6、徐之先,中日关系三十年(1972—2002),时事出版社,2002
7、林明德,近代中日关系史,三民书局(台北),1984
8、[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
9、[日]池井优,日本外交史概说(增补本),庆应通信(东京),
1982
10、M.B.Jansen,Japan and China:From War ToPeace,1894
—1972,Chicago,1975
任课教师简历:
1966 年 2 月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历史学博士;1983-1987
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1987-1989 北京大学政治系硕士;1995-1998
中国社科院历史学博士;1998-2000 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
1999-2000 年第二学期、2000-2001 年第二学期在本系开设《中
国现代对外关系史 1900-1950》;2000-2001 年第一学期为本系研究
生开设《中国现代军事史 1903-1953》等。
个人专著《七七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12月版),并发表过《20世纪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关系讨论》等论
文十余篇。
11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Back to Top
02231080
开课单位
课程编号
考古文博学院
考古学导论
课程名称
课程周学时
2
Introduction
to
Archaeology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张驰 出生年月 1964年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同学初步了解考古学的性质及其人文科学中的
地位,中外考古学发展的历史,考古学的田野考察方法和室内研究方法,
当代考古学研究的主要流派、方法和最新进展,从而对考古学有一个概
括性的认识,以便为后续的各项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
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考古学、考古学发展的历程、考古
学研究的资料、考古学的田野研究方法、考古学的室内研究方法、考古
年代学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环境考古学研究、聚落形态研究、埋葬
制度研究、技术与经济研究、人类体质研究和现代考古学的主要流派等。
教材主要是自编讲授提纲和参考资料。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适当配合形象化教学,包括放映考古现场的录像和典型遗迹、遗物的幻
灯片。
教材: 自编教材
参考书:
1、严文明,走向 21 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西安,1997
2、夏鼐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86
3、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北京,1986
4、布鲁斯·炊格尔著,蒋祖棣等译,时间与传统,三联书店,北京,1991
5、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北京,1987
6、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三联书店,北京,1997
7、文物出版社主编,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北京,1999
8、保罗·巴恩著,覃方明译,当代学术入门·考古学,辽宁教育出
11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版社,牛津出版社,1998
9、Kolin Renfrew & Paul Bahn, Archaeology,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Thames and Hadson Ltd., New York,1991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张弛,北京大学考古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
古。主讲过“考古学导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和“田野考古
实习”等课程。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信息管理系
课程编号 03032360
课程名称 中国文化史
周学时
2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英文名称
学 分
2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王锦贵
出生年月
1945.4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中国文化史是一门比较全面、系统反映中国悠久文化历史的基础
课。她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特点与意义,纵向再现数千年中
国灿烂文化的轨迹与辉煌成就,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诸
多领域,辐射面较广,含金量较高。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史,可以在较短
时间里比较集中地、系统地领略到有关中国优秀文化的全方位教育,同
时还可以拓宽文化知识视野,为个人在以后特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
供必备的文化修养及基础知识。
为配合中国文化史教学活动,本课教师特别在北京大学立项,研制
出了《中国文化史》CAI课件,并从2005年开始服务于教学。该课件通
过图片、朗读、音乐、知识单元检索以及链接相关学术讲座等形式,对
活跃课堂教学和进一步改善学习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教材:
《中国文化史简编》,王锦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11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参考书:
1.吴荣政、王锦贵《简明中国文化史》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3.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王锦贵,教授,博导。为本科生开设“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
文献目录学”等多门课程。曾获北大首届优秀教学奖、北大优秀教材奖、
桐山奖等多种奖项。1991-1992年赴莫斯科大学访问研究,特邀为莫斯
科大学亚非学院作系列讲学。有《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简明中国
文化史》等多部著作、译著和论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PKU-Yale Joint Undergraduate
课程编号 04630390
Program
中国考古大发现(至1275年) 周学时
3
China's
Greatest
Archeological 学 分
3
Discoveries to 1275 CE
授课对象 PKU-Yale Joint Undergraduate Program participants
先修课程 None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Valerie Hansen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history from ancient times through the end
of the Song dynasty in 1275 CE. Emphasis on how historians' understanding
has changed because of archeological discoveries since 1899.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archeological exhibits on display in Beijing.
The professor would like to lecture twice a week for 50 minutes in
English, and then will hold an English-language discussion section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lecture on one day, and a Chinese-language
discussion section(to be shifted to English at mid-term) on the other day.
11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ttend 2 lectures + 1 discussion section
参考书:
1、Valerie Hansen,The Open Empire,W. W. Norton & Company,
2000
2、V. Hansen,Negotiating Daily Life in Traditional China,Yale
University Press,1995
3、LI Chi,Anyang,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77
4、Joey Bonner,Wang Kuo-wei: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5、Lothar Ledderose,Ten Thousand Thing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1
6、J. Gunnar Anderson,Children of the Yellow Earth,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and CO,1934
7 、 Pekingman Chronicle of Zhoukoudian, 1927-1937 ,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2000
8 、 A.F. P. Hulsewe , Remnants of Ch'in Law ,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1985
9、Asia Society,Gilded Splendor: Treasures of China's Liao Empire,
ASIA SOCIETY,2006
10、Shaughnessy,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Valerie Hansen teaches Chinese and world history at Yale. After two
years studying Mandarin in Taiwan, she did her doctorat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spent an additional two years in Kyoto, Japan, doing
dissertation research. Now in her eighteenth year at Yale, she and her family
have spent five semesters on leave in China, where she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racking arch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visiting new sites and
museums.
Professor of History 1998-present
Associate Professor 1993-1998
12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Assistant Professor 1988-1993
Books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argues tha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underlay the religious
changes of the Southern Song. In 1100, nearly all people in south China
worshiped gods who had been local residents prior to their deaths. The
increasing mobility of cultivators in the lowland, rice-growing regions
resulted in the adoption of gods from other places. Cults in isolated
mountain regions showed considerably less change.
Negotiating Daily Life in Traditional China: How Ordinary People Used
Contracts, 600-1400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5) analyzes the contracts
used to buy, sell, rent, exchange, and borrow all commodities, whether land,
money, goods, livestock, or people. Land contracts were also placed in
tombs to give the dead title to their grave plots as well as to prevent them
from being sued in the courts of the underworld. Because contracts were so
widely used for all transactions, in this world and the next, this study
concludes, they allow a rare glimpse of how ordinary people understood the
law.
The Open Empire: A History of China to 1600 (W. W. Norton & Company,
2000) links the major political events of pre-modern China with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
This
textbook
draws
on
unconventional
sources—archeological sites, paintings, and fiction—to argue that China
remained open to outside influences throughout its long history.
Collaborative Research
The Silk Road Project: Reuniting Turfan's Scattered Treasures, of which I
was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ran from 1995 to 1998. The project focused
on the documents and art objects found between 1899 and the present in
Turfan, an oasis near the city of Urumqi in China's Xinjiang province.
Plundered and then scattered across Europe and Asia in the years before
World War I, many of the treasures of the Silk Road lie in archives or
warehouses largely uncataloged and effectively lost to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hip. Awarded $170,000 by the Luce Foundation, the Silk Road
12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project brought together a team of twenty-five Chinese and American
scholars who drew on the disciplines of archeology, history, art history, and
religious studies. Over three years, the project held thr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mpiled a bilingual
Chinese-English finding guide to over 3,000 artifacts. See the website at:
http://research.yale.edu:8084/turfan/
Works in Progress
Voyages In World History (with Ken Curtis, under contract to Houghton
Mifflin, projected publication 2009) is an introductory textbook. The readers
of our book will embark on thirty different journeys—starting with
Kennewick man's walk to the New World some 8400 years ago and ending
with Nelson Mandela's travels around the world. In between, students will
travel to Mesopotamia with Gilgamesh, to Africa and Arabia with a Muslim
on the Haj, to Peru with a cross-dressing nun, and to the New World with
the slave Equiano. Each chapter will cover the varied effects of increasing
contact among civilizations, the changing political structures of empire, the
world's religions,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different societies of the world.
A New History of the Silk Road (awarded NEH Fellowship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under contract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resents an
integrated political, social, and religious history of the Tarim Basin. A
continuing stream of arch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philological
breakthroughs has re-awakened interest in the Silk Road in recent decades,
but no one has attempted to do a synthetic scholarly work about the various
sites on both the southern Silk Road—Niya, Endere
, Loulan, Kroraina (Shanshan)—and on the northern Silk Road—Kucha and
Turfan—and where the two routes converged at Dunhuang. My overall goal
is to understand wha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made the
Silk Road flourish.
Articles
"The Impact of the Silk Road trade on a local community: The Turfan Oasis,
500-800," in Etienne de la Vaissiere and Eric Trombert (eds.), Les Sogdiens
12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en Chi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Extreme Orient, 2005), pp. 283-310.
[PDF = 3.5 MB]
"How Business was Conducted on the Chinese Silk Roa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in William Goetzmann (ed.), Origins of Valu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the Yal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Finance,
2005, pp. 43-64). [PDF = 4.1 MB]
"Religious Life in a Silk Road Community: Niya During the Third and
Fourth Centuries," in John Lagerwey (ed.), Chinese Religion and Socie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Field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 279-315. [PDF = 3.4 MB]
"The Hejia Village Horde: A Snapshot of China's Silk Road Trade,"
Orientations 34.2 (February, 2003):14-19. [PDF = 1.2 MB]
The Astonishing Finds from the Turfan Oasis: What They Reveal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Silk Road," in the catalog for The Glory of the Silk Road
exhibition at the Dayton Art Institute, 2003, pp. 32-41. [PDF = 1.4 MB]
"Niya xue yanjiu de qishi." (What We Can Learn from One Hundred Years
of Studying Niya). In Wu Hung (ed.), Han Tang zhijian wenhua yishu de
hudong yu jiaorong (Cultural and Artistic Interaction in a Transformative
Period) (Beijing: Wenwu chubanshe, 2001) pp. 275-298. (Chinese article
with English summary). [PDF = 2.1 MB]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urfan Oasis," Orientations 30.4 (April, 1999):
24-27. [PDF = 1 MB]
"The Path of Buddhism into China: the View from Turfan,"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vol.11, part 2, 1998 [published in March, 2000]:37-66.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is article, done by Huang Shih-shan, appeared in
Dunhuang Tulufan yanjiu volume 4 (1999):17-38.) [PDF = 5.2 MB | pp.
18-39 are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Turfan as a Silk Road Community,"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vol.11, part 2, 1998 [published in March, 2000]: 1-12. [PDF = 1 MB]
"The Law of the Spirits," in Religions of China in Practice, edited by
Donald S. Lopez, Princeton Readings in Relig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284-292. (This same essay also appears in
Facing Death, edited by Howard M. Spiro, Mary G. McCrea Curnen, and
Lee Palmer Wandel.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142-147;
12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and in An Anthology of Asian Religions in Practice edited by Donald S.
Lopez, Princeton Readings in Relig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PDF = 832 KB]
"The Mystery of the Qingming Scroll and Its Subject: The Case Against
Kaifeng," The Journal of Sung-Yuan Studies 26 (1996): 183-200. Author's
translation of this essay appears as "'Qingming shanghetu' suo hui changjing
wei Kaifeng zhiyi" in Qingzhu Deng Guangming jiaoshou jiushi huadan
lunwenji (Collected essays celebrating the ninetieth birthday of Professor
Deng Guangming) Shijiazhuang: Hebei jiaoyu chubanshe, 1997. [PDF = 3.3
MB | pp. 21-28 are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The Qingming shanghe tu: A Black-and-White Reproduction of the Beijing
Qingming Scroll" (This is a pamphlet with an introduction, captions, and
further reading list). Albany, New York: Journal of Sung-Yuan Studies, 1996.
"Why Bury Contracts in Tombs?" Cahiers d'Extrême-Asie 8 (1995):59-66.
Author's translation of this essay appears as "Weishenmo jiang qiyue mai zai
fenmu li" in th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from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Tang
History Conference Tangdai de lishi yu shehui (Society and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edited by Zhu Lei. Wuhan: Wuhan daxue chubanshe, 1997.
[PDF = 1.4 MB]
"Gods on Walls: A Case of Indian Influence on Chinese Lay Religion?" In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T'ang and Sung China. edited by Patricia Buckley
Ebrey and Peter N. Grego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3,
pp. 75-113. [PDF = 3.5 MB]
"Songdai de maidiquan" (Tomb contracts in the Song dynasty). In Guoji
Songshi yantaohui lunwen xuanji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ng history). edited by Deng Guangming and Qi Xia.
Baoding: Hebei daxue chubanshe, 1992, pp. 133-149. [PDF = 1.8 MB | in
Chinese]
"Inscriptions: Historical Sources for the Song," The Bulletin of Sung-Yuan
Studies, 19 (1987): 17-25. [PDF = 1.1 MB]
Translations
Rong Xinjiang, "The Nature of the Dunhuang Library Cave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Sealing," Cahiers d'Extrême-Asie 11 (1999-2000): 247-275.
12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with Zhang Guangda) Wu Zhen, "'Hu" Non-Chinese as They Appear in the
Materials from the Astana Graveyard at Turfan," Sino-Platonic Papers #119,
Summer 2002.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PKU-Yale Joint Undergraduate
课程编号 04630380
Program
北京的前世今生
周学时
2
Beijing Then and Now
学 分
3
PKU-Yale Joint Undergraduate Program participants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 None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Valerie Hansen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Beijing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Primary source readings include memoirs, guidebooks, and social
surveys. Emphasis on exploring the legacy of the past in today's Beijing.
所有选课学生的最终入选,由任课老师决定。
参考书:
1、Gamble,Peking: A Social Survey,George H. Doran,1921
2、Arlington,In Search of Old Peking,H. Vetch,1935
3、Madeleine Yue Dong,Republican Beiji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3
4、Waley-Cohen,Sextants of Beijing,W.W. Norton,1999
5、Wu Hung,Remaking Beijing,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5
6、Lillian Li,Beijing: From Imperial Capital to Olympic City,Palgrave
Macmillan,2007
7、Susan Naquin,Peking: Temples and City Life , 1400-190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
8、David Strand,Rickshaw Beiji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2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989
9、Lao She,Beneath the Red Banner,PANDA BOOKS,1982
10、Princess Der Ling,Two Years in the Forbidden City,1912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Valerie Hansen teaches Chinese and world history at Yale. After two
years studying Mandarin in Taiwan, she did her doctorat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spent an additional two years in Kyoto, Japan, doing
dissertation research. Now in her eighteenth year at Yale, she and her family
have spent five semesters on leave in China, where she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racking arch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visiting new sites and
museums.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PKU-Yale Joint Undergraduate
课程编号 04630400
Program
儒教与中国商业文化
周学时
2
Confucianism and Commerce in China 学 分
3
PKU-Yale Joint Undergraduate Program participants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 None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教师姓名 Antonia Finnane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Confucianism in
relationship to Chinese economic culture. The course supposes no prior
knowledge of Chinese history or culture: it begins simply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ical figure of Confucius, his writings, historical
importance, and present-day relevance. Having grappled with the question,
“what is Confucianism?”, the class will go on to consider another question:
“why has Confucianism both been blamed as the cause of China’s
‘backwardness’ and praised as the secret of China’s economic success?”
12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The focus of study is on commerce and its practitioners in the last
half-millennium, from the commercial revolutio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16th century) to the consumer revolution of present times; and on the
associated ideological environments, from heterodoxy in the late Ming to
Confucian revivalism now. The major problem under consideration is the
ascribed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the economy in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writings.
To expose students to this history of China, to invite their intellectual
engagement in this history,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relationship
to common categories of analysis such as “culture” and “economy,” and to
build writing skills through regular written work submitted as part of the
assessment.
Classes:
The class meets once a week for two hours (one hour lecture, one hour
discussion).
参考书:
1 、 David Faure , China And Capitalism: A Hist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in Modern China,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6
2、Cynthia Brokaw,Commerce in culture: The Sibao book trade in the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s,Harvard Asia Center,2007
3、Yeh Wen-hsin,Shanghai Splendor: Economic Sentiment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1843-1949,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7
4、Madeleine Zelin,The Merchants of Zigong: Entrepreneurship in
Early Modern Chin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5
5 、 Richard Lufrano , Honorable merchants: Commerce and
Self-Cultiv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
6、Gary Hamilton,Commerce and Capitalism in Chinese Society,
Routledge,2006
7、Daniel Bell,China’s New Confucianism: politics and everyday lif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
8、James Legge, trans,Confucian Analects,Dover Publications,1971
12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9、R. Ampalavanar Brown,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Routledge,1996
10、Sherman Cochran,Chinese Medicine Me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6
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简历:
A. Education
1985
PhD, Department of Far Eastern History,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77
Certificate in Chinese, Beijing Language Institute
1974
BA (Hons I); University Medal in History,University of
Sydney
B. Appointments
2008- Professor of History
2006-08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Reader in History
1997-2005 Senior Lecturer (Level C)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1994-97
Lecturer (Level B),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1985-93 Lecturer (Level B) (0.5 fractional)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1989
Lecturer (Level B) (0.5 fractional) Swinburne,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 Visiting Appointments
2008 March-Dec. Visiting Fellow,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Visiting Fellow, Centre for Study of Ancient China, Peking
University
2006 Feb.-Jun. Visiting Fellow, Contemporary China Centr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006 Apr.-May Visiting Scholar, Department of Art History and
12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Archaeolog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2001 Oct. - Dec.
Research Fellow,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Taipei
1998 June
Visiting Scholar, Centr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5-6 Dec.-Jan.
Visiting Scholar,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London
1992, Nov.- Dec. Visiting Scholar, History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1988, Jun.-Dec. Visiting Scholar,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Back to Top
01831610
开课单位 新闻与传播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汉语修辞学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陈汝东 出生年月 1962.11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古人云:
“人而无辞,安所用之。……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
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
之盛事。”修辞是提高说话和写文章能力的功夫。修辞是一道风景,是
一种意境,是一种人生追求。生活离不开修辞,修辞学是人生的必修课。
《汉语修辞学》讲授汉语修辞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修辞学的
基本概念、各种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的结构和功能、语体风格、修辞规
律、修辞原则,以及话语组织、话语理解、话语协调的技巧、方法,综
12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括汉语修辞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程通过汉语修辞学理论
知识的讲授,力图使同学们把握汉语修辞规律,增强修辞交际能力,提
高说写水平和话语理解以及修辞赏析水平,增强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人际
调节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同时丰富同学们的知识结
构,培养同学们的基本素质,拓展理论视野,提高学术素养。
教材: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
2、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德春、陈晨编著,现代修辞学(修订本)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1
4、刘焕辉,修辞学纲要,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5、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陈汝东,认知修辞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7、谭永祥,修辞新格(增订本)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8、黎运汉,汉语风格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9、张炼强,修辞理据探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0、吴礼权、邓明以,中国修辞学通史(当代卷)
,吉林教育出版
社,1998
11、Sonja K. Foss, Karen A. Foss, and Robert Trapp,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Illinois: Waveland Press, Inc.,1985
任课教师简历:
陈汝东,男,博士,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先后毕业于
山东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分获现代汉语专业硕士学位和语言学与应
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韩国顺天
大学、美国Menlo College客座教授,讲授过基础汉语、汉语写作、现代
汉语、汉语语法修辞、实用汉语修辞、汉语修辞学、传播伦理学、Chinese
Customs and Culture等课程,目前研究兴趣涉及语言学、传播学、修辞
学,特别是传播伦理学、语言伦理学、社会心理修辞学、认知修辞学、
认知传播学、言语交际学、对外汉语教学等,著有《社会心理修辞学导
13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
《对外汉语修辞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
《语言伦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认知修辞学》
(广东教育出版
社2001)
《当代汉语修辞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及学术论文50余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新闻与传播学院
课程编号
01832490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Key Points of Interest and
课程学分
Traditional Culture in Beijing
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肖东发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古都北京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内涵深遂,系统完备,举世无双,
是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宝库和立体博物馆,北京大学应
该建立“北京学”
,并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一学科的教学研究基地。
从爱首都到爱祖国,从发挥北京文化底蕴深厚的优越条件,迎接
2008 年奥运会、办好奥运,从到城区改建、扩建中如何切实保护古都
风貌,都足以成为新世纪北京大学的学生加强对北京传统文化学习和研
究的理由。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北京和北大上下两部分:前一部分有12讲:沿革
篇——北京发展史;祭祀篇;宗教篇;文献典籍篇;教育篇;科举篇;
建筑篇;园林篇;艺术篇;戏剧篇;商业篇;娱乐篇;后一部分由5讲:
百年历史:从红楼到燕园;百年传统:从兼容并包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燕园景观;北大名人故居;百年师生:从学界泰斗到群星灿烂;历史使
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每年秋季,第一学期开课、连开三年,逐渐成熟,编出教材。
面向全校文理各系本科生、研究生。
13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注意课程的新颖性、启发性,我已积累一部分音像资料,还可组织参
观。
教材:陈文良、肖东发,北京传统文化便览,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参考书:
1、侯仁之、金涛,北京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侯仁之,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出版社,1988
3、侯仁之,历史上的北京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
4、曹子西,北京通史,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
5、劳允兴、于守和,北京文化综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赵园,北京:城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肖东发,北京之最,台湾册府出版有限公司,1996
8、肖东发、杨承运,古园纵横,华夏出版社,1998
9、肖东发,北京大学人文与风物丛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0、
(瑞)奥斯伍尔德·喜仁龙著 许永全译,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北
京燕山出版社,1985
任课教师简历:
肖 东 发 , 教 授 , 博 士 生 导 师 。 1974 年 10 月 毕 业 留 校 任
教至今。主讲中国书史、中国图书出版史、信息检索与利
用 、 年 鉴 学 研 究 、 出 版 经 营 管 理 等 课 。 出 版 著 作 、 教 材 16
部 ,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160余 篇 , 4次 获 教 学 成 果 奖 、 10余 次 获
优秀科研奖。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新闻与传播学院
英语新闻阅读
English News Reading
大学英语四级以上或同等水平以上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132
课程编号
01832760
课程周学时 2
课程学分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教师姓名 何姝
出生年月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该课程所选用的教材蓝本主要是美国著名新闻院校使用的专业教
材和讲义,其中由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出版的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
英文原版系列之 Melvin Mencher 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为学生课
程指定读物(北大图书馆有)
,配之以《纽约时报》、《中国日报》、《华
盛顿邮报》
、
《洛杉叽时报》等主要英文大报的在线阅读、和其他国内外
英文报纸和杂志的最新文章,如:
《今日中国》(中)、《南华早报》(香
港)
、
《新闻周刊》
(美)
、CNN(美),凤凰卫视(香港)等。《英语新闻
阅读》是在强调阅读的同时要求学生比较中西新闻写作的异同,熟悉类
似《纽约时报》此类大报的新闻、评论和特写的文体,掌握英语新闻阅
读和各报写作风格的要领。通过对照阅读多家英文主流报纸,熟悉一大
批媒体英语词汇,了解时事新闻,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的文
体应非常了解。通过选修该课程,能为将来进入境内外英语媒体打下良
好的基础,尤其是 2008 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为对外报道储备人才;
同时该门课程也是研究和分析中外媒体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授课方式:汉语、英语双语授课,以教师主讲为主。
考核方式:40% 期末笔试测验;10% 出勤;50% 小论文 1 篇(中英文
均可)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如果没有工作上的安排需要外出开会或进修的,原则上本人愿意每
学期开设这门通选课,因为阅读英文主流媒体大报已经成为北大学生的
迫切需要。研究西方新闻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对于希望将来从事新闻工作
和外宣工作的学生也是必要的一课。
教材:何姝,自编powerpoint讲义
参考书:
1、Reme Cappon,News Writing,ARCO,1991
2、Melvin Mencher,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McGraw Hill,
2000
3、Melvin Mencher,Workbook,McGraw Hill,2000
13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4、Siegal and Connolly,The New York Times Manual Of Style and
Usage,Random House,1999
5、约瑟夫吉鲍尔迪,MLA文体手册和学术出版指南,北大出版社,2002
6、沃尔特福克斯,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新华出版社,1999
7、马衰,标准英语写作,北大出版社,2002
8、姚里军,中西新闻写作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9、高振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10、李子坚,纽约时报的风格,长春出版社,1999
11、娜斯,纽约明信片,三联书店,2001
12、端木义万,美英报刊阅读教程(高级本)
,北大出版社,2001
任课教师简历:
所开过的课程:《英语新闻报道与写作》(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英语公共演讲的艺术》(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电影艺术》(Film Art)(所开课程均为英语讲授。
)
研究领域:公共演讲,中西新闻写作比较,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
主要出版物:
1. 1990 《现代外国小说导读词典》
(书)
(集体编撰) 学苑出版社出版
2. 1999 主编《北京大学学生优秀英语作文选评》
(书) (北京大学出
版社)
3. 2000 《英语同义词近义词例解词典》
(书)
(集体编纂) (北京大学
出版社,胡壮麟编)
4. 1989《新概念英语》
(录象带) 北京大学出版社音像部
5. 1993《双向式英语》
(录象带)北京大学出版社音像部
6. 1994《北京工艺》
(英文纪录片)中央电台
7. 1999《马头琴之歌》
(全国“骏马奖”获奖电视记录片) 策划人
8. 1991 “围城里两个少女的命运”
(论文) 《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
言文学 专刊 91 第二期
9. 1992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初探”
(论文)《北京大学
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 92 第一期
10. 1992“汉斯立克论:约翰.施特劳斯”
(译文) 《中国音乐》(92 第
13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一期)
11. 1993“音乐研究中的量化”
(译文)
《中国音乐》
(93 第四期)
12. 1993“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和科学”
(译文)
《音乐的实用知识》
(书)
13. 2001《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写作指南》
(译著)
(北大出版社 2001 年出
版,沈弘,何姝译)
14. 2006 “贝弗利的‘断臂山’
”
,
(评论)
,21 世纪经济报道报
15. 2006 “中国教育的贫困和美国说客的活跃”,(评论)
,21世纪经济
报道报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课程编号
02030330
民俗学
中文名称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Folklore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王娟
出生年月
职称
课程简介:
介绍民俗学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什么是民俗学,其研究对象,民
俗学的类型,民俗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教材: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1998
参考书:李杨(译)
,美国民俗学,汕头大学出版社
任课教师简历:
从1991年至今开设过多门课程,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出版教材、
专著,发表过多篇论文。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课程编号
135
0203391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古代汉语
课程名称
周学时
2
Ancient Chinese
英文名称
学 分
2
本科生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杨荣祥 出生年月
职称
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的基本性质为语言工具课。其主要教学目标为:结
合实际语言现象系统而简要地介绍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
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辅以相应的古文作品的课外阅读,使学生比较清楚
地了解汉语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多侧面、多角度地理
解阅读古籍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从而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独立阅读古代
文献的能力构筑起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框架;并在这一过程中对汉语的
语源有较深入的体察,认识和探求汉语的底蕴。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汉语的发展变化与古今汉语的差异;汉
字的结构和发展;汉语语音系统的历史变迁;汉语词汇的流变;古今汉
语语法的不同;古代特有的修辞手法;古书的注解;古代文体常识等。
本课教学过程包括两部分:
(一)课堂讲授主要知识点;
(二)利用
网络形式安排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一)形成比较适合教学目的和要求的教学体系;
(二)编写出相应的教材;
参考书:
1、吴孟复,古书校读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2、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3、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4、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陈涛,文字学浅谈,大象出版社,1997
6、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商务印书馆,1983
7、李佐丰,文言实词,语文出版社,1994
8、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3
13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9、王凤阳,古辞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10、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11、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任课教师简历:
暂缺。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课程编号
02032240
中文名称 鲁迅小说研究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Disquisition of Luxun fiction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各院系本科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孔庆东 出生年月 1964.9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为教师本人“新世纪鲁迅研究课程建设”系列之一,该课程获
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已经开设过的“鲁迅研究”(上、下)
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效果加以进一步的提高和调整。
本课以鲁迅的《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几本小说集为研
究对象,系统向学生讲授鲁迅小说的文学史价值、思想涵义和艺术成就,
帮助学生理解作为小说家的鲁迅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意义。
本课的授课方式以文本细读为主,采用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
的思路,将学生导入艺术与思想交叉并茂的鲁迅世界。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未来三年内,将开设鲁迅散文研究、鲁迅杂文研究、老舍与现代中
国文化、金庸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戏剧等通选课程。
参考书:
1. 鲁迅,呐喊,人民文学出版社
2. 鲁迅,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
13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严家炎,鲁迅小说的复调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孔庆东,解读鲁迅经典,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
程光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孔庆东,1921:谁主沉浮,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任课教师简历:
1996年,任中文系讲师;2001年任中文系副教授。开设过中国现代
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精读、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
究、鲁迅研究(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老舍与中国现代文化、
金庸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戏剧等课程。
3.
4.
5.
6.
7.
8.
9.
10.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课程编号
02033490
中文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课程周学时
2
Introduction into Chinese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2
Classical Literature
授课对象 非中文专业本科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刘勇强
出生年月 1960年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与经典作品为中心,扼要评述中国
古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源流演变;简略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特色、
社会基础、文化背景、题材风格、文体类别等;并结合古代文论,探讨
中国古代文学的阐释原则与鉴赏方法。课程在介绍古代文学基本知识的
同时,突出文学遗产在当代精神文化构建中的客观存在与积极作用,努
力使文学修养的提高、审美情操的陶冶与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认识相结
13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合。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本课程系中文系尝试性开设的全校性平台课程(主要面向中文、考
古、艺术、历史、哲学),为了保证课程的持续开设,拟由中文系古代
文学教研室共同承担。我们将在开课实践中,总结经验,争取每学年第
二学期均开设,并在适当时候形成一部有特色的教材及配套的作品选。
由于本课由古代文学教研室副教授以上教师轮流主讲,因此,课程在保
证基本内容穏定的前提下,还将展现出各位主讲教师不同的教学风采。
参考书: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全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北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4、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
6、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7、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8、社科院文学所,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9、社科院文学所,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0、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11、顾肇仓,元人杂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
12、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任课教师简历:
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所有副教授以上教师,第一次讲授由刘勇强
教授任课。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文名称 文学概论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139
02039030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Literature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杨 铸
出生年月 1953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面向全校各系学生,探讨讲解文学的基本规律。主要涉及文
学的审美本质、文学的社会属性、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阅读的特点,
以及诗歌、小说等主要文学体裁的特征等问题。力求将对理论的梳理与
对文学作品的剖析紧密结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书:
1、蔡仪,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2、董学文,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3、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任课教师简历:
自八十年代起,即从事“文学原理”、“文学概论”课的教学,此
外还为研究生开设过多门专题课,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并合作完成
了《中国艺术学》等学术专著。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信息管理系
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
The Visual Bible- Christianity in
Western Art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课程学分
03033270
2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张浩达
出生年月 1954.4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课程主要分为五大部分:1、基督教绘画介绍(①圣经故事 ②画家
14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介绍 ③作品介绍 ④图示结构分析)
。2、教堂玻璃画艺术介绍。3、不
同时期艺术流派的介绍。4、同时期其他作品介绍。 5、以圣经故事为
题材的影片分析与鉴赏。
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一部艺术史,除一部分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
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战争等历史外,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人类视
觉认知的历史以及人类用自我创造的视觉形态与符号对人类视觉认知
过程的描述。艺术家带给大众的不仅仅是图像(Image)
,而且还给大众
提供了一个透过其艺术作品以一种全新的态度来审视人生、社会和审视
人类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认知的价值定义和思考。
课程是按艺术和宗教两条线索分别讲授的,这两条线只交叉而不相
互缠绕。注重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看宗教观念上的变迁,并寻找它们
的契合点。站在宗教的角度看艺术和站在艺术的角度看宗教是不一样
的,在课程讲授时,注重后者。在课程中,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除了
可以了解一些艺术与美学的知识,还有机会了解一些基督教中耳熟能详
故事的背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学生,除了可以了解一些基督教的典
故,还有机会通过欣赏一些精美的图画和电影作品,了解艺术流派和美
学观念,并从视觉上得到新的认知可能。而有志从事中、西文化与科技
沟通交流或准备到西方国家去留学的学生,这是了解欧美基督教文化背
景的捷径。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本人保证在每个学年的春季学期开设此课,不会间断。
教材:
《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 张浩达 文庸 荒园 编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参考书:
1. 张浩达 文庸 荒园编著《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2001
2. 苏珊 伍德福特著《剑桥艺术史》剑桥大学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
社 北京,1994
14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3. 温迪 贝克特著《绘画的故事》三联出版社 北京, 1999
4. 韩清华 邱科平主编《世界名画全集》1-4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
2002
5. 康定斯基著《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科学出版社 北京,1987
6. 朱伯雄编著《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浙江文艺出版社 杭州,1996
7. 科西多夫斯基著《圣经故事集》新华出版社 北京,1988
8.段琦编《圣经故事》译林出版社 北京,1994
9.文庸等著《基督教学》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200010.文庸著《圣
经蠡测》今日中国出版社 北京,1992
11.萧潇编著《爱的使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1998
12.南乐山著《在上帝面具的背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1999
13.丹·布朗著《达芬奇密码》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4
14.文庸等著《基督教词典》修订版 商务印书馆 北京,2005
任课教师简历:
张浩达,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视觉传播学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
师。主要教授课程:
《视觉传播学》
、
《广告学概论》、《广告实务》等。
主要研究领域:视觉传播学、广告学、应用领域的视觉信息设计。
在国内外媒介上发表过 50 多件视觉艺术与设计作品、
30 多篇文章。
多次主持和参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策划、视觉设计工作,并被十
多所大学和机构邀请讲学。游历过世界上 12 个国家,能够流利使用英
语和德语对外交流。2004 年北京大学教学改革一等奖、2005 年北京大
学正大奖教金获得者。2004 年北京市级先进科普工作者。
主要著作有:
《简明广告学实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广告设计课堂教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新媒介与网络广告》科学出版社 2000
Back to Top
14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课程编号
03633710
中文名称 禅与园林艺术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Zen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喻天舒
出生年月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极为生动的文化信息载体。它既有可视可触的
感性形式,又因物化着其创造者和欣赏者的文化理念而富于精神意义。
在历史上,中国古典园林曾经十分自然地融入了禅佛教的宗教追求和美
学意趣,以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为指导布置不同建筑群体变化多样的空
间组合,将宗教与建筑的某些基本特性,契合无间地汇聚在了一处。本
课的目的正在通过讨论禅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帮助大家更深入
地理解中国禅文化的特质和古典园林独具的艺术魅力。
任课教师简历:
喻天舒,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所授课程包
括本科生课程的世界文学史(美国文学部分)课、欧美文学史课、西方
文学史课以及五四文学思想主流与基督教文化课;研究生课程则有西方
文论课、西方古典与中古文化课、世界文学名著赏析课。开设过的暑期
学校课程包括西方文学名著导读、20世纪欧洲文学名著选粹等。科研方
面,除发表有关中外文学、文论研究的各类论文外,已发表的著作还有
《五四文学思想主流与基督教文化》
(昆仑出版社,2003年),《西方文
学概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
《禅与园林艺术》
(合著,中国言
实出版社,2006年)等。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外国语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印度宗教
143
03536240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Indian Religions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研究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姜景奎 出生年月 1967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印度被誉为世界宗教的博物馆,在自公元前2000前后起到现在的四
千多年时间里,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在宗教的强力影响下,可以说,
抛开宗教谈印度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太妥当的。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
教,其83%的人口是印度教徒。伊斯兰教、锡克教、耆那教、佛教、基
督教等在印度也有相当影响。本课程将以印度历史为线索,以印度文化
为依托,系统介绍印度宗教的产生(传入)
、发展及影响。印度教将成
为本课程的重点介绍对象,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冲突等也是介绍
的重点内容。在开课过程中,“吠陀教”、
“婆罗门教”、“阿育王正法”、
“三相神”
、
“种姓制度”
、
“印度教虔诚运动与伊斯兰教苏非派”、
“现代
伊斯兰主义与印度教民族主义”
、
“印度人的自然观”等将成为本课程的
专题性介绍主题。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佛教产生于印度,但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佛教
国家,印度教一直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印度教文化一直是印度文化中
的主体文化。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一点至今仍然不清楚,本课程将在这
方面有所“作为”
。此外,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印巴关系及克
什米尔问题,并为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印度提供一定的帮助。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争取每年开一次课。
参考书:
1、林承节,印度古代史纲,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2、刘安武,印度两大史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树英等(译)
,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商务印书馆,1998
4、孙士海等(译)
,印度神话,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5、王世安(译)
,印度佛教史,商务印书馆,1995
6、崔连仲,从佛陀到阿育王,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14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7、林承节,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邱永辉,现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9、闵光沛等(译)
,印度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97
10、蒋忠新(译)
,摩奴法论
11、K.Rajaram,Facets of Indian Culture ,Spectrum India,2000
12、R.Bisnauth,Hinduism for All,A.P.H. Pub. Corp.
任课教师简历:
姜景奎,副教授。现为外国语学院东语系印地语教研室主任;参加
过国家“九五”项目“戏剧叙事学”
、教育部项目“泰戈尔研究”、广东
省重点项目《世界大通史》等的编撰工作;正在独立承担教育部“九五”
项目“印度戏剧研究”课题。迄今为止,先后参加过国内外学术会议14
次,发表论文近30篇,参与编撰专著、论文集等7部。此外,除教授印
地语言文学外,还讲授“印度语言文字文化”
、“东方文化-印度文化”、
“印度现状研究”等课程。获得过多次科研教学奖,如“安泰奖教金”、
“韩静远哲学教育奖助金”
、
“桐山奖教金”等。
邮件地址:jiangjk@pku.edu.cn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课程编号
03634030
课程周学时
中文名称 传记文学:经典人物研究
2
英文名称 Auto/Biography: A Study of Classical Figure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研究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赵白生 出生年月 1964年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传记文学,魅力四射。它的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心理效用和教育
功能,是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如此,它的重要性日益被人认识。卡莱尔
指出:
“历史是无数传记的结晶。
” 爱默生认为:
“确切地说,没有历史,
14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只有传记。
” 大诗人叶芝对传记更是推崇备至。他以不朽的诗才给传记
文学下了一个非凡的定论:
“一切知识皆传记。
”
在中国,司马迁的《史记》为我们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影响个案。梁
启超对传记文学可谓一往情深,他写作的大量传记影响巨大。胡适终生
热爱传记文学,因为他深深地认识到传记文学的价值——“给史家做材
料,给文学开生路。
” 这里,胡适还忽略了传记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它
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读本。
自我情结、成长极限和身份危机是人类的永恒问题,而不朽的传
记名著对这些问题提供了出色的答案。我们将重点剖析一些经典人物,
如费边、恺撒、刘邦、项羽、伊丽莎白、卢梭、富兰克林、梭罗、达尔
文、居里夫人、甘地、胡适等,目的是为了培育一种原创基质和领袖意
识。
此外,本课程还将探讨传记文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家族谱系、事实
理论、虚构现象、结构原理、阐释策略、叙述特征等。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2005年第二学期,2006年第二学期,2007年第二学期。如无特殊情
况,我将如期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上述课程。
教材:赵白生,
《传记文学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
1、陈兰村主编:
《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
,语文出版社,1999年。
2、韩兆琦主编:
《中国传记文学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3、李祥年:
《传记文学概论》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
4、汪荣祖:
《史传通说》
,中华书局,1989年。
5、杨正润:
《传记文学史纲》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6、俞樟华:
《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
7、张新科: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
8、朱文华:
《传记通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
9、[法]勒热讷:
《自传契约》
,杨国政译,三联书店,2001年。
10、Garraty, John A. The Nature of Biography.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57.
14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1. Novarr, David. The Lines of Life. West Lafayette: Purdue UP.
1986.
12. Olney, James, ed. Autobiography: Essays Theoretical and Critical.
Princeton: Princeton UP, 1980.
13. Eakin, Paul John. How Our Lives Become Stories.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P, 1999.
任课教师简历:
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讲授“世界文学理论”、
“英语文学专题研究”
、
“美国文学专题研究”
、
“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
等研究生课程;著有《元首传》
、
《传记文学理论》等,主编《布老虎传
记文库》
、
《独角兽英语阅读文库》
;曾获“北大英语系优秀教学奖”,
“朱
光潜美学与西方文学奖”
、Harvard Yenching Fellowship等。
邮件地址:bszhao@pku.edu.cn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课 程 编 号 03834270
中文名称
课程周学时 2
莎士比亚戏剧名篇赏析
Selected Reading in Shakespeare 课 程 学 分 2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
全校高年级本科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所属领域
教师姓名
黄必康
出生年月 1955.10 职
称
教授
课程简介:
课程必要性:本课程是用英语讲授,面向全校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
人文通选课。莎士比亚戏剧是西方文学的精华,也是英美国家许多大学
的人文必修课,为北京大学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直接用原文
研读鉴赏部分莎士比亚戏剧的名篇名段,是十分必要的。
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提高本科生的西方人文素养和英语文学
的欣赏能力。课程选取莎士比亚戏剧的原文名篇,辅以历史背景等材料
的介绍,通过课堂讲授和讨论,使学生能够:1)增强对西方人文精神
14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的了解,培养综合人文素质;2)对莎士比亚戏剧艺术有个基本的了解,
扩大对西方经典艺术的知识占有和理解;3)用英文阅读欣赏莎士比亚
的部分戏文,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自觉提高英语语言的接收和表述能
力。
课程内容:莎士比亚戏剧名篇原文(以戏剧独白或一定长度的对白
语段为主)共约50段,约1200-1500诗行,内容涉及悲剧、戏剧、历史
剧和十四行诗。讲授中适当穿插戏剧梗概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背
景、以及莎士比亚评论的内容。
课程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辅以适当比例的课堂讨论和朗读练习。
课程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回答问题、戏文朗读等)与期末考试(闭
卷考试或小型论文)相结合: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对选课学生的要求:1)对西方文化(文学)有极大兴趣;2)大学
英语成绩优秀(北大四级或国家四级考试80分以上;3)英语听说能力
较强。
教材:自编
参考书:
1、G. B. Evans,Riverside Shakespeare,Houghton,1974
2、M. Chute,Shakespeare of London,E.P. Dutton,1989
3、G. B. Harrison,Introducing Shakespeare,Cambridge,1965
4、M. LoMonica,Shakespeare 101,Grammercy Books,2001
5、R. Silverbush,Speak the Speech,Faber and Faber,2002
6、M. Dobson,The Oxford Companion to Sh,Oxford University,2001
7、Rex Gibson,Teaching Shakespeare,Cambridge UP,1998
8、Wells,Companion to Shakespeare,Cambridge UP,1988
9、王嘉龄等,莎士比亚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10、张泗洋等,莎士比亚引论(上、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
11、张泗阳等,莎士比亚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01
12、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任课教师简历:
14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黄必康, 教授,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要有关科研成果如下:专
著《形式与政治: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意象与意识形态》 (北京大学出
版社, 2000).
译著《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主要论文“哈姆雷特:政治意识形态死亡阴影中的思想者”载上海外
国语大学《外国语》2001.4);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2001, 5全文转
载。《高校文科学报》论文摘要2002.2;“莎剧《亨利四世(下)》中政
治的园林与绞架的政治”,载《国外文学》北京大学 2000, 4;“马洛的
戏剧与伊丽莎白时代的意识形态”载 《外国语》1997.4;“论西方文论中
的主体性问题” 载 《外国语》1997.2;“试论文学文本与社会语境的问题”
载《外国语》1998.5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1997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课程编号
03835200
中文名称 西方学术精华概论(英文讲授)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The Essentials of Western Scholarshi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先修课程 英语通过3级以上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1952
教师姓名
辜正坤 出生年月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1)让大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
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包括部分自然科学)最重要成就的精华部分;2)
这种了解必须以这些知识的英语表达为前提,以培养大学生直接用英文
进入西方学术领域的能力。本课程的内容是有选择性地包含西方哲学、
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
及部分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基本原理、概念、焦点命题等等。这些学术
成就曾经极大地影响、塑造了西方文化的整体形象。让学生直接用英语
14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的方式接触西方学术语汇,也是增强他们的学术鉴别能力的不可或缺的
教学手段。因此,本课程还适当引入英汉术语翻译理论。当然,由于本
课程涵盖面广,意在提供基础性学术观点,以开阔眼界,所以不可能进
行全面细致的学术探讨,这也是需要选课的同学事先明白的。此外,本
课程与另一通选课程《中西文化比较》在内容上相互呼应,因此选修了
该课程的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时候会觉得更轻松一些;而选修了此课程
后再学习《中西文化比较》课程则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本人保证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开课一次。
教材:
辜正坤著,The Essentials of Western Scholarship(西方学术精
华概论·英文版)
参考书:
1、B.Russell,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Simon & Schuster,
1986
2、Kolak, Martin,The Experience of Philosophy,Wadsworth Publishing,1990
3、Kegan, Ozment,The Western Heritage,Macmillan,1987
4、C. Lemert,Social Theory,Westview Press,1999
5、B. Bosanquet,A History of Aesthetics,Swan Sonneschein,1980
6、Bassis, Gelles,Sociology,Random House,1988
7、Keesing,New Perspectives in Cultural,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8、D. Greenwald,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McGraw-Hill Book Co.,1982
9、Dampier,A History of Science,Cambridge UP,1958
10、E.M.Rogers,Physics for the Inquiring Mind,Princeton UP,1977
11、S. Cornell,Art, A History of Changing Style,Prentice-Hall,1983
12、I.R.Mararyk,Encyclopedia of Contemporary,Toronto UP,1993
任课教师简历:
辜正坤,男,北大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
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文化文学与翻译研究学会会长,曾兼
任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美国瓦西塔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1)中
西文化比较;2)莎士比亚研究;2)翻译学研究;3)诗歌鉴赏学;4)
15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互构语言文化学研究;5)古希腊、罗马文学史。曾在国际和国内学术
界首次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有:1)三欲原动力论;2)翻译标准多元互
补论;3)一国多制互补论;4)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5)莎士比亚阴
阳论;6)人类语言音义同构论;7)玄翻译学原理;8)审美递增递减
律;9)万物自协调原理;10)筛选积淀翻译原理与人类文化发展模式。
在国内外共发表著、译、编、校著作30多种(部),论文100余篇。同时
发表创作水墨国画9幅(并获奖)
。
邮件地址:guzk@pku.edu.cn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外国语学院
课程编号
03835440
美国政治演说中的历史文化评
课程周学时 2
析(英语讲授和讨论)
History and Culture in
课程学分
2
American Political Speeches
授课对象 全校高年级本科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黄必康
出生年月 52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用英语讲授美国政治演说(以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为
主)中的历史和文化思想,通过对英文演说辞的阅读、了解、分析和评
析,可大幅度提高学生英文水平,培养英语演说的知识和技能,积累美
国社会历史文化知识,这是一项通过对政治性英文文本的研习达到文化
素养提高的学习活动,对本校部分英文水平较高,特别是有志赴美深造
的本科生是十分必要的。本课程的目的有三个:1)使学生对英文政治
演说辞的语言和文体修辞特点有个基本的理解和体验;2)培养学生在
公开场合有效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3)对美国社会历史文化中一些
重大历史事件和有影响的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5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美国殖民地、宪政独立、领土扩展与自由经济、南方奴隶制与北方工业
化、内战于战后重建、工业化与经济萧条、一战和二战、冷战与当代资
本主义发展等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中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演说经典篇
目英文原文的阅读和评析,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状况了
解。重点在对原文的理解、文体分析和评析。
课程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辅以适当比例的课堂讨论和朗读练习。
课程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回答问题、课堂讨论、演说模拟等)与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或小型论文)相结合:平时成绩占 40%,期末考试
占 60%。
对选课学生的要求:1)对美国社会历史文化有极大兴趣;2)大学
英语成绩优秀(北大四级或国家四级考试 80 分以上;3)英语听说能力
较强。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本人所授通选课《莎士比亚名篇赏析》已经三年,编著的教材也由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该课申报时时本人承诺三年内再开设1-2
门通选课。考虑到部分优秀本科生对高阶英文的提高和对有关美国社会
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结合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需要,本人申报开设这
门课。此后三年本人可能将再建设一门“英美散文名篇赏析”通选课,
与目前正在开设和将要开设的通选课程交替开设。
参考书:
1 、 Great American speeches , Stratton, Clarence. J.B.
Lippincott, 1921
2、Contemporary American speeches : a sourcebook of speech forms
and principles,Linkugel, Wil A.1969
3 、 Selected American speeches on basic issues, 1850-1950
published 1960
4 、 Great speeches in American history :Jensen, Richard J.
(Richard Jay), 1990
5、The inaugural addresses of the U.S. presidents,2007
6、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 The inaugural speeches of the U.S.
15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presidents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7、American constitutional history : essays,Corwin, Edward
Samuel, 1964
8、Choices : an American government reader,2004,Scott, Greg
2004
9、American government,Volkomer, Walter E.2004
10、American government : power and purpose,Lowi, Theodore
J.2002
11、From these beginnings : a biographical approach to American
history,Nash, Roderick.1998
12、American passages :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Ayers,
Edward L., 2003
13、Inventing America :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Maier,
Pauline, 2003
14、Making America :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Berkin,
Carol.2001
15、The American journey :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Goldfield, David R. 2001
16、Study guide, the American journe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second edition, David Goldfield Klick, Jonathan M. 1998
任课教师简历:
黄必康,教授,外国语学院,美国 2004 富布赖特学者。主要有关
科研成果如下:
专著《形式与政治: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意象与意识形态》 (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00).
译著《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主要论文“哈姆雷特:政治意识形态死亡阴影中的思想者 载上海外
国语大学《外国语》2001.4)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2001, 5 全文
转载。
《高校文科学报》论文摘要 2002.2;“莎剧《亨利四世(下)》中
政治的园林与绞架的政治”,载《国外文学》北京大学 2000, 4;“马洛
15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的戏剧与伊丽莎白时代的意识形态”载 《外国语》1997.4;“论西方文
论中的主体性问题” 载 《外国语》1997.2;“试论文学文本与社会语境
的问题”载《外国语》1998.5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1997
主要教材出版:12册《大学英语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006
年度北京市精品教材;
《大学英语高级读写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1册《泰德时代新托福备考丛书》
2006-200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莎士比亚名篇赏析》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5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外国语学院
课程编号
03834280
课程周学时 2
多元共生的奇观:巴西文化
Cultura Brasileira:O espetáculo de
课程学分
2
Pluralismo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胡旭东 出生年月 1974年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巴西和中国一样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它虽然历史短暂,但其文化却
有着发展中国家中罕有的丰富性,在世界文化之林之中极为耀眼醒目。
巴西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一种没有排他性的多元共生局面,由于历史和
现实的原因,在巴西,欧陆文化、西非黑人文化、亚马孙印第安人文化
和20世纪以来以“世界公民”为宏愿的激进现代性文化混生在一起,造
就了全球最为和睦、枝叶最茂盛的多元文化奇观。了解巴西文化不仅可
以丰富世界文化常识,在琳琅满目的巴西文化硕果中汲取人文素养,更
可以反思在文化冲突日益加剧的世界格局中,如何学习巴西的经验创造
文化上的和平共处局面。
本课讲采用多媒体授课,以教师授课与音频、视频结合的方式,带
15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领对巴西了解尚少的中国学生进入巴西的思想、音乐、舞蹈、文学、电
影、建筑、绘画、宗教、民俗等领域。本课所采用的资料大多是授课教
师在巴西讲学期间搜集的第一手资料,授课形式也将努力采取引领学生
“身临其境”的方式。授课过程中,还拟通过巴西驻华大使馆邀请逗留
中国的巴西文化工作者前来举办小型展览或者演讲。
参考书:
1、索萨,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云南人民出版社
2、孙成敖,巴西文学,外研社
3、John Noble等,Lonely Planet: Brasil,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4、Insight Guides,南美洲,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胡旭东,
《世界博览》杂志2003-2005年巴西专栏,世界知识出
版社
任课教师简历:
胡旭东,文学博士,诗人,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讲师。2003
-2005年初赴巴西国立巴西利亚大学讲学。参与编、著、译有《在北大
课堂读诗》、《新青年DVD手册:世界艺术电影指南》、《责任与激情》、
《希尼诗文集》等书籍。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课程编号
03530190
中文名称 日本文化艺术专题
课程周学时 2
The special topic of Japanese
英文名称 Culture and Art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滕军
出生年月 1955年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作为世界文明有机组成部分的日本文明,虽然在古代受到中国文明
的影响甚大,但日本原初的文明仍然是自发形成的。而且,经过历史的
洗练和提升,形成了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质。在我们探讨最具有日本民族
特色的文化现象时,日本的文化艺术就显得格外地引人注目。而了解日
15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本的文化艺术又是我们认识日本的捷径。本课程的主旨为:走进日本文
化艺术,了解日本文明真髓。
本课程将从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的角度讲授日本文化艺术的精
华部分。课程具体内容如下:日本传统艺术的源流、日本的花道艺术、
日本的花道艺术实践(插花实演)
、日本的大和绘艺术(和服实演)、日
本的雕塑艺术、日本的雅乐艺术、日本的能乐艺术、日本的狂言艺术、
日本的茶道艺术(茶道实演)
、日本的庭园艺术、日本的礼仪文化、日
本的浮世绘艺术、日本的歌舞伎艺术、日本的香道艺术、日本传统艺术
的特性。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以上内容,在本课的开篇将特别简明地讲
授日本的地理自然、日本的历史、日本的民俗信仰、日本的岁时习俗等
日本艺术的基础知识。在适当的情况下现场展示日本茶道、花道、和服
艺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日本的文化艺术及审美意识特征。
教材:
滕军、黄玉梅、张瑜、王善涛著,叙至19世纪的日本艺术,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7
参考书:
1、叶渭渠,日本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魏常海,日本文化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3、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1992
4、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人民出版社,2004
5、滕军,叙至十九世纪的日本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任课教师简历: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1992年出版《日本茶道文化概
论》22万字 中文,1998年出版《茶文化思想背景之研究》 28万字 日
文,1997年中央教育电视台日语教学节目主持人 《日语,你好》52集。
近5年所开过的主要课程有:《日本历史》
(本科生二年级)、《中日文化
交流史》
(全校通选课)
、
《日本传统文化与艺术》
(硕士一年级)、
《日本
民俗学》
(硕士二年级)、
《日本美术史论》
(硕士二年级)、
《日本报刊选
读》
(本科三、四年级)
、
《日语视听说》
(本科二、三、四年级)
。
15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外国语学院
课程编号
授课对象
中俄文化交流史
课程周学时
Study on intercommunication
课程学分
of Sino-Russian cultures
全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
“独联体文化国情概况”等
英文名称
03730740
2
2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查晓燕 出生年月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中国与俄罗斯是相依为邻的两个大国。
从时间上看,与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华民族相比,俄罗斯民
族的历史要短得多。但在近现代,这个民族所代表的俄罗斯文化使俄罗
斯成为文化上的大国。在世界八大文明体系中,俄罗斯文明以其兼居东
西方特色而独占一端、自成一派。自彼得大帝改革始,俄罗斯的国门洞
开,与东西方的交流源源不断。中国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从初具规模
的十八世纪到现今的二十一世纪,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十分丰富和多样。
从民族文化心理、社会发展的变迁角度看,中俄两国有着不少相似之处,
中国的文化人,尤其是“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始终对俄罗斯文化抱有
浓厚的兴趣,他们自身也在为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地书写着篇章。
本课着重从上述几方面进行讲授。
参考书:
1、李明滨著,中国文化在俄罗斯,新华出版社,1993
2、新华出版社,中国与俄苏文化交流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汪介之、陈建华著,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宁
夏人民出版社,2002
4、蒋路著,俄 国 文 史 漫 笔,东方出版社,1997
5、夏康达、王晓平主编,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
15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版社,2000
6、李明滨、郑刚等主编,苏 联 概 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7、[美]史景迁著、廖世奇等译,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7
8、忻剑飞著,世 界 的 中 国 观,学林出版社,1997
9、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主编,多边文化研究(第一卷)
,
新世界出版社,2001
10、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主编,中外文化与文论,四川大学出版
社
任课教师简历:
1991年起在北大任教、副教授(1997年起)、38岁、现为外国语学
院俄语系教师。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艺术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西方音乐史及名曲欣赏
课程周学时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E(语言、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朱秋华
出生年月 1957.10 职称
课程简介:
04330040
2
2
副教授
本课程以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为主线,首先以人文背景为社会环境介绍西方音
乐的演变过程,其次从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介绍巴洛克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浪
漫派及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以代表作曲家与代表作品为讲授重点,运用多媒体教
学手段,采用启发式的授课方法,使学生在了解西方音乐发展概况的同时,也能对
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及音乐知识有一个提高。
教材:朱秋华,西方音乐史,北大教材科,2000
参考书:
1、张洪岛,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1985
15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2、罗伯特·希柯克,音乐欣赏,人民音乐,1989
3、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人民音乐,1987
任课教师简历:
曾开设课程有:“音乐学概论”
、
“中国音乐”、“现代音乐”、“交响
乐名曲欣赏”
。
主要科研成果:
《现代音乐概论》、
《德彪西》、《中国传统管弦乐研
究》
、
《中西音乐文化比较研究》
、
《音乐创作手法分析》。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艺术学院
课程编号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课程周学时
英文名称
History of Chinese Art and famous works 课程学分
appreciation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白巍
出生年月 1963.3 职称
课程简介:
04330050
2
2
副教授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中国美术发展的概况,依据历史发展的顺序,从中国美术缘起到
近代,通过艺术流派及作品的分析,使学习者对中国美术的发展有较完整的了解,
提高审美能力。
教材:中央美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参考书:
1、王逊,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任课教师简历:
开设过“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
“中国美术史专题”、
“中国卷轴
画史”
、
“中国现代画家专题”
、
“中外艺术名著精读”等课程;著有《宋
辽金西夏绘画史》
、
《齐白石传》
、
《张大千》等。
15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艺术学院
课程编号
中国书法史及名作欣赏
课程周学时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history and
课程学分
famous works appreciation
全校学生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E(语言学、文学、艺术学)
教师姓名
高译 出生年月 1962.2
职称
课程简介:
04330670
2
2
副教授
本课程详细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对各种书体艺术表现形式作详尽的讲解
与说明,同时分析讲解中国历代书法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及其作品与同时代
的经典作品。通过大量的作品讲解与分析,阐明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与审美特
性以及审美理念,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文化底蕴和
审美价值,让他们懂得如何更好地理解与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精湛技艺,提高对书
法艺术的鉴赏品位。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计划在三年内,完成《中国书法艺术教程》一书,不断完善课程体
系,力求不断阐释和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认真讲好每节课,以达到学校
精品课程的要求。
教材:自编(尚未出版)
参考书:
1、朱仁夫,中国古代书法史,北京大学出版
2、朱仁夫,中国现代书法史,北京大学出版
3、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4、李志敏著,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5、刘小晴著,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
6、季伏昆编,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7、陈方既著,书法美学思想史,河南美术出版社
8、刘涛、唐吟方编,中国书法史,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
16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9、邱振中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重庆出版社
10、王镇远著,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
任课教师简历:
高译,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美术教研室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出版个人专著《当代名画家精品集-高译画集》。在《北京大学学报》、
《中国书法》
、
《美术观察》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在《文艺研
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书画作品百余幅。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艺术学院
课程编号
04332470
中文名称 中国美术概论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Outline of Chinese Art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及有兴趣的研究生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E(语言、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李松
出生年月 1956.10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中国美术概论》课程通过由浅入深地介绍中国美术的主要类型、
技法、作品、大师与成就、艺术观念,给悠久而丰富的中国美术勾勒出
一个简明、清晰而完整的轮廓,在讲述中国美术的特点和欣赏美术作品
的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迈入中国艺术之门,领略其奥妙、风采和魅
力,并因此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程的编排与讲述方法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面面观。打破一般的按照历史时代顺序的惯例,而是按照艺术
主题的类型和形式的类型分别作专题介绍,如山水画、中国雕塑、中国
色彩、中国当代美术等,每一讲即一个专题,使学生能集中掌握某一方
面的知识,思考某一类的问题;
2、比较观。采取中外美术对比的方法,凸现美术知识的中国特色;
3、文化观。在对美术作品作艺术形式的解读中突出文化观念,理
16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解作者们为什么是这样画而不是那样画(或雕刻)的理由,降低美术专
业的技术性障碍,增进思想文化的深度。
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每次课程辅以大量的精美原作图片观
摩,以视觉作品为中心讲授,同时展开课堂讨论、撰写读书报告和小评
论、参观美术展览等活动。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未来三年内,每学期开课一次,可供挑选的内容有中国绘画史、中
国雕塑史、敦煌与中国宗教艺术、中国20世纪美术等。
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
1、中央美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五千年(8册),人民美术
出版社等,1991
3、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4、杨仁恺,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8册)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6、杨新等,中国绘画三千年,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1997
7、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8、温玉成,中国石窟艺术与文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9、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5
10、李凇,远古至先秦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1、李凇,红黄蓝绿:中外美术对谈录,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任课教师简历:
李松,笔名李凇,男,艺术学系教授,博士。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讲授中外美术史和美术理论。2003年调入北大任教。
专著有《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
(中华书局)
、《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
图像》
(湖南教育出版社)
、
《远古至先秦绘画史》
(人民美术出版社)等。
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学论文奖”和“美术学论著奖”最
高奖。目前主持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美术史研究”。
16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艺术学院
课程编号
04332210
中国电影史
中文名称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History of Chinese Film
课程学分
2
全校本科生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李道新 出生年月 1966.9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中国电影史》课程以 1896 年至 2001 年中国电影发展
历程为经,以第一代至第六代中国导演的艺术探索为纬,以《劳工之爱
情》
、
《渔光曲》
、
《夜半歌声》
、
《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城之春》
、
《红色
娘子军》
、
《闪闪的红星》
、
《城南旧事》
、
《黑骏马》、
《黄土地》、
《红高粱》、
《活着》
、
《霸王别姬》
、
《北京杂种》
、
《小武》
、
《十七岁的单车》等影片
为个案,相对全面地描述中国电影发展状况、总结中国电影发展经验及
教训。
课程目标:《中国电影史》课程力图以史论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梳
理出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使其相对全面地了解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及
现状。
教学手段:以课堂讲述为主,以影片观摩、课堂讨论为辅。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未来三年内,每学年开课一次。
教材:李道新著,中国电影文化史(1896-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待出
参考书:
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1、2)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2、陈荒煤主编,当代中国电影(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钟大丰、舒晓鸣著,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4、张骏祥、程季华编,中国电影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5、卢非易著,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台湾
16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远流出版公司,1998
6、郦苏元、胡菊彬著,中国无声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7、丁亚平著,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8、陆弘石、舒晓鸣著,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9、李道新著,中国电影史(1937-1945)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李道新著,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任课教师简历:
1996-199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助理研究员;
1998-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
2001: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
发表过《波德莱尔是怎样读书写作的》
、
《中国电影史(1937-1945)
》
等独立专著;主要论文有《当代中国电影:现实主义50年》、
《中国电影
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独特处境及历史命
运》
、
《当代电影》
、
《中国早期电影里的父亲形象及其文化含义》。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艺术学院
课程编号
04332710
西方美术史
中文名称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Fifteen Lectures on Western Art History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丁宁
出生年月 1960年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西方美术史是十分迷人的,尤其是经典的美术作品。所谓“经典”
(classical)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lassicus”
,意为“第一流的”。无论是
学文还是学理的大学生,都应该了解西方美术史,这是感受和理悟人类
第一流的文化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有利于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
意识。
16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本课程在博观约取的前提下讲述西方美术史的十五个专题,尤其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和现代主义美术作了较多的介绍。教学将大
略遵循这样一些的原则:第一,艺术家和作品是叙述的重点。而且,也
较为充分地利用美术史现有的研究成果,对重要作品的内在含义作条分
缕析。第二,所选作品大多偏重有人文知识背景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
自身专业的基础上拓展和印证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同样,反过来,也可
以丰富他们原来专业的学习。第三,尽可能疏理出艺术语言发展的主线,
目的是便于学生准确地了解艺术的发展,体会艺术形式变化的意义。第
四,运用多媒体和幻灯等展示大量的图像。
在条件成熟时,将与国际合作部合作,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实地或
原作的考察和研究(另计一学分)
。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本课程计划每年开课一次,力争每学期均可开出;认真备课、讲课;
为“国际化”的教学设想积极做好准备。
教材: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Laurie Adams,A History of Western Art,McGraw-Hill,2001
2、Laurie Adams,Art across Time,McGraw-Hill,2001
3、Laurie Adams,Key Monuments of the Baroque,Westview Press,2000
4、Laurie Adams,Key Monuments of the Italian Renaissance,Westview Press,
2000
5、Laurie Adams,Italian Renaissance Art,Westview Press,2001
6、Ian Chilvers, et al,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Ar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7、Lawrence Cunningham, et,Culture and Value,CBS College Publishing,1982
8、E.H. Gombrich,The Story of Art,Phaidon Press Limited,1979
9、James Hall,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Symbols in Eastern and
Western Art,IconEditions,1995
10、H.W. Janson,History of Art,Harry N. Abrams, Inc.,1991
11、Martin Kemp, ed.,The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Ar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6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2、Edward Lucie-Smith, ed.,The Faber Book of Art Anecdotes,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92
任课教师简历:
丁宁,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入北大前,曾执教
中国美院美术史论系,任系主任和教授。1993-1994年在英国埃塞克斯
大学美术史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为哈佛大学美术系高级访问学
者。主要专著有:
《美术心理学》
、
《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
《艺
术的深度》和《西方美术史十五讲》等;主要译著有:
《传统与欲望——
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
、
《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
、
《注视被忽视的事
物——静物画四论》和《媒体文化》等。在《文艺研究》、
《英国美学杂
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余篇。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全
国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和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
Back to Top
04330010
开课单位
艺术学院
课程编号
艺术概论
2
课程名称
课程周学时
The
Foundation
of
Art
2
英文名称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彭吉象 出生年月 1948.10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艺术概论概括地介绍艺术学学科的历史与现状、艺术与现实的关
系、艺术品构成、艺术创造及接受的规律以及各个具体艺术门类的基本
知识等。此门课是学生学习我系其他具体艺术门类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
课。
教材: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大出版社,1994
参考书:
16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宗白华,美学散步,北大出版社
2、宗白华,西方美学史,北大出版社
任课教师简历:
已讲授了12届“艺术概论”
,此外还开设“影视鉴赏”、
“影视美学”
等课程,受到学生好评。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艺术学院
课程编号
中外名曲赏析
课程周学时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and foreign famous songs and musical 课程学分
compositions
全校学生
04331020
2
2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李静
出生年月 1961.9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从审美欣赏的高度,剖析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引导学
生在欣赏中外名曲的审美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本课分为中国作品、外国作品两大部分,主要介绍中外中小型乐曲
和声乐作品。乐曲包括:器乐独奏、重奏、管弦乐曲、协奏曲、舞剧选
段。声乐作品包括:艺术歌曲、民歌、电影插曲、歌剧选曲等。本课荟
萃古今中外好歌名曲之精华,是人们喜闻乐见、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
名曲。如器乐作品,中国的有: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二胡独奏曲《二
泉映月》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外国作品有:肖邦的
圆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
、圣.桑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
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等。声乐作品中国的有:《叫我如何不想
他》
、
《梅娘曲》
、
《嘉陵江上》
《玫瑰三愿》
、
《半个月亮爬上来》、
《牧歌》、
《兰花花》
、
《康定情歌》等。外国作品有:
《重归苏莲托》、《小夜曲》、
《春之声圆舞曲》
、
《饮酒歌》
、
《我的太阳》
、
《鸽子》
、
《跳蚤之歌》、
《红
16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莓花儿开》
、
《三套车》
、
《星星索等》
。
本课主要介绍音乐欣赏常识,如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中外乐器
介绍、世界著名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介绍。同时,按照音乐作品的
分类,系统的介绍中外音乐名曲,并对音乐作品逐首进行分析,介绍作
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思想内容、结构特点、以及作者的生平,并
配合音像资料,使学生充分领略和体会音乐。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已开设:1、中外名曲赏析(97-03);2、影视音乐(01-03)
;3、
中国近现代音乐简史(97-99)
在此基础上拟开设:1、中国音乐史;2、声乐
教材:李静,中外名曲赏析,电子版
参考书:
1、周青青,中国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3、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1、2、3,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
4、周小川等,音乐剧之旅,新世界出版社,1999
5、张弦等,西洋歌剧名作解说(上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王盛昌等,中外名曲赏析,山西教育出版社,1979
7、王伟任等,音乐欣赏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8、孙继南,中外名曲析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9、张宁等,乘着歌声的翅膀,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10、爱.唐斯,管弦乐名曲解说(上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11、朱振山,外国民歌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12、莫纪纲,歌唱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任课教师简历:
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教材《中国近现代音乐简史》
,撰写了《华
夏简明百科全书》的音乐部分。
Back to Top
16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艺术学院
课程编号
西方歌剧简史与名作赏析
课程周学时
History of Western opera and famous
课程学分
works appreciation
全校学生
04332490
2
2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侯锡瑾 出生年月 1959.11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本课程按照西方音乐的发展线索,选出了西方音乐史上不同时期、
不同音乐风格的十几名著名作曲家的歌剧作品进行赏析。针对普通大学
生对音乐的接受的角度,课程中比较详细介绍歌剧的内容、作曲家、历
史背景、戏剧因素及音乐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和特点,
在课程中,学生不仅能读到歌剧脚本带给他们的丰富文学性,看到绚丽
多彩的舞台的效果,感受戏剧表演的震撼力,听到音乐强烈的感染力。
人声、乐队、布景、服装等,这一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歌剧的综合艺术
的魅力所在。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此课程计划为15讲,从歌剧的诞生的巴洛克时期到典雅质朴的古典
歌剧,从起伏跌宕的浪漫歌剧到丰富多彩的现代歌剧都将在课程中展
现。从每个音乐时期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几名音乐家,并选出每个作曲
家最有名的一部歌剧进行赏析。
由于面对全校学生,要力争把《西方歌剧简史与名作赏析》课办成
音乐教育的普及性课程,使选修此门课程的学生通过此课程,提高对歌
剧艺术的了解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材:侯锡瑾,西方歌剧简史与名作赏析
参考书:
1、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2、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3、保·郎多尔米 朱绍坤等译,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4、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简明牛津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16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5、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6、唐纳德-杰-格劳、克劳德-帕利,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7、张弦等,西洋歌剧名作解说,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8、张承谟,西欧十大名歌剧欣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9、瓦格纳著 廖辅叔译,瓦格纳论音乐
10、黄定宇,音乐剧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
11、慕羽,百老汇音乐剧,海南出版社
12、周小川、肖梦,音乐剧之旅,新世界出版社,1998
13、居其宏,
《音乐剧,我为你疯狂》
,上海教育出版社
任课教师简历:
侯锡瑾,副教授。1987 年到北大任课至今,先后开设过[西方歌
剧简史与名作赏析]、[声乐]、[合唱基础]、[莫扎特音乐专题]、[合唱]
(初)
(中)
(高)等课程。
主要著作:《咏唱着生命的歌》和《声音的嬗变——二战后的音乐
发展》
。编写的教材中,
《普通高校的合唱教程》被列为国家教育部“十
五”教材规划。北大教材《合唱》1995年开始由北大教材科在校内发行。
另外,还指导北大学生合唱团录制CD《乘着歌声的翅膀》由北大出版社
出版。
教学科研获奖简况:1、92、94年指导学生合唱团连续两次获得北
京市大学生“理想之歌”合唱比赛一等奖。2、97年指导学生合唱团赴
西班牙参加“哈巴涅拉与复调国际合唱比赛”
,获得复调合唱第一名。3、
97年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顶新教学奖。4、99年指挥、指导学生合唱团
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并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
5、2001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中,获得女声小合唱
和女声独唱一等奖,并再次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艺术学院
中文名称 艺术史
课程编号
课程周学时
170
04332510
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英文名称 History of Art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D(历史学)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朱青生 出生年月 1957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艺术史是一门人文科学的基础课程。在北大开设此课又兼顾到美育
的需要。所以这门课拟以通史的顺序和相对集中的课题,展开艺术史的
理论和知识的陈述。这门课一共开设八年为一个完整的段落。每次(一
学期时段)讲授一个艺术史时段并侧重论证艺术史中的某一个问题。为
了顾及选修学生的切入水平,每学期讲入正题前用二次课程讲解 1、本
学期内容在艺术通史中的份量、位置和特别意义;2、艺术史的观念和
方法。在结束前用一次课程讲解此段的渊源和影响及其意义。同时,给
学生准备了一部艺术通史教材,要求选课学生在一学期修课期间自己阅
读完成艺术通史知识并用考试检查自我阅读部分(40%);又给学生准备
一部本学期专用中文教材,与讲授部份配合,并作为期末考试的主要根
据(60%)
。
上古部分主要讲授人类艺术的早期阶段的情况,论证艺术如何作为
人的变现方式与方法。同时分析和论证艺术发生的三个层次,即审美感
觉、形式判断和模仿造型能力。
教材:H.W. Janson: 艺术史(上古部分)
参考书:
已在图书馆教学参考书阅览室(新馆三楼)设专门书架,备有中、
英、德、法、日等艺术史参考书籍150种供同学课下阅读。
任课教师简历:
详见:北京大学(www.pku.edu.cn)艺术学系\朱青生名下
Back to Top
开课单位 艺术学院
课程编号
171
0433055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中文名称 影视鉴赏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Appreciation of Film Arts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教师姓名 陈旭光 出生年月 1965.9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本通选课面向全校同学,在精读赏析若干中外电影经典作品和普及
讲解现代影视艺术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电影艺术置于广阔
的艺术维度和宏大的文化背景中做多方面的深入探析。本课程的讲授注
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注重对学生开放性、综合性的现代思维方
式的培养。本课程力图使学生经过学习,能提高艺术修养,加强人文素
质,培养健康良好而又多元开放的审美情趣,并且开阔思路,培养起综
合性、创造性的现代思维能力。
教材:陈旭光,电影艺术讲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
1、陈旭光,艺术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彭吉象,影视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美]汤普森·波德维尔著,陈旭光译,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1
4、[美]路易斯·贾内梯著,认识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5、姚晓蒙著,电影美学,人民出版社,1991
任课教师简历: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博士,中国高教协会影视专业委
员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艺委会理事。
1997 年起留校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任教,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影
视鉴赏》
、
《影视艺术概论》
、《艺术学概论》
,讲授研究生课程《美学艺
术学名著精读》
、
《电影史专题》
、
《当代文化与艺术研究专题》等。著有
《艺术的意蕴》、《电影艺术讲稿》、《艺术之维》、《中西诗学的汇通》、
《诗学:理论与批评》
、
《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 》等,主编《改革 20
年焦点论争 艺术卷》、
《电影经典:文化形象与心灵历史》丛书等。译
17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著有《世界电影史》等。
曾获第8届(2002年)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一等奖,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奖,著作曾
获北京市第五、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大学第八届哲学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Back to Top
17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北京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简介
特色教学项目(必选)
太极拳(男)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倗、捋 、挤、按、
采、肘、靠、腿、顾、盼等定为基本 13 势。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
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
本课程主要学习“24 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
,其内容
精练,动作规范,数量合理,易学易练,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通过练习,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筋脉,
调精神。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缓解身心疲劳,改善人体机
能,增强体质十分有益。
健美操(女)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有氧练习为基础,以
健、力、美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体育项目。
本课程主要学习健美操基本动作(包括基本姿态动作,基本难度动
作、基础动作和基本步伐组合)
。大学生健美操等级锻炼标准之 3-4 级分
套动作。通过练习,培养正确体态,塑造美的形体,提高身体协调性、
灵活性,达到增进健康,激发活力,愉悦身心的目的。并能创编适合自
己锻炼的套路动作。
游泳
游泳是在水的特定环境中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
值,是北京大学独具特色的体育教学项目,也是要求每个学生掌握的一
17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项锻炼、生存的技能。
通过游泳锻炼,能够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培养挑战
自我、战胜自我、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促进身心素质的全
面发展。
游泳课主要教授专项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蛙泳基本技
能,并学会出发、转身、踩水等技术,具备 200 米达标能力。
要求所有在校本科生必须通过游泳 200 米达标。若学生已具备达标
能力,可不选游泳课,其余学生建议选游泳课。(注:由于五四游泳池
的拆除,及校游泳馆的条件与招生人数存在较大缺口,因此,游泳课暂
做如下调整:自 2004 年起,新生游泳课改为选择必修课。2003 级(含)
以前的学生仍按原办法执行)
兴趣选择项目(选择必修)
乒乓球
乒乓球是由两名或两对选手,在球网两端,用球拍轮流击球的一项
球类运动。乒乓球运动因其球体小、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受到
人们的普遍喜爱。参加这项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灵敏、协调、动作速率
和上下肢活动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本课程主要讲授乒乓球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竞赛规则,介
绍乒乓球运动在国际和国内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
本学期开设初级班和提高班。
羽毛球
17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羽毛球运动是灵活、快速、多变的隔网对击性项目。动作易掌握,
器材简便,老少皆宜,充满乐趣,深受学生的喜爱。
参加羽毛球运动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利于心肺功能的
改善与提高,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沉着果断的意志品质。
本课程主要教授羽毛球基本发球、击球、移动技术,单打、双打战
术、基本规则。
本学期开设初级班、提高班。
网球
网球运动是用球拍隔网对击球的对抗性项目。网球运动具有动作舒
展大方、娱乐性、观赏性、健身性强等特点,能培养速度、力量、耐力、
灵敏等身体素质及判断、反应等心理素质。
本课程主要讲授网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规则,引导学生网
球入门,初步掌握正反手击球技术和发球技术。侧重体验在实践中的应
用,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
本学期开设初级班、提高班。
足球
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的集体对抗性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
运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足球运动有很强的锻炼和欣赏价值,经
常参加能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
结协作的思想品质,并可以此为手段,促进锻炼习惯的养成。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掌握足球基本技
术的前提下,着重对比赛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实战能力,了解足球知识
和规则,能够欣赏高水平足球比赛。
本学期开设初级班、提高班。
17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篮球
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性项目。经常从事篮球
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与
提高。通过学习与运动实践,体验勇敢、顽强、竞争、拼搏的进取精神,
培养良好的团队作风。
本课程主要学习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介绍基本
规则,侧重实战体验。寓练于乐,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本学年开设初级班、提高班。
排球
排球运动是以手支配球为主的隔网集体对抗性项目。被称之为“空
中飞球”
。不同人群在不同场地均能练习。
排球运动具有提高运动能力,发展判断、注意、反应等心理素质,
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课程主要讲授排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重点提高实
战能力,以达到增进健康、娱乐身心、体验成功的目的。
本学期开设初级班、提高班。
手球
手球是一项允许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对抗性项目。对抗双方可以用
自己的身体,阻挡对方的移动路线,封挡对方的传球路线和射门角度,
在地面和空中展开激烈的争夺。
手球运动技术多样,由各种各样的奔跑、跳跃和射门组成,要求运
17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动员跑得快、跳得高、跳得远、挥臂有力、反应敏捷、脚步灵活、射门
准确。手球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
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
神。
教学内容包括手球基本知识、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练习,了解规
则和裁判方法,寓赛于乐,提高实战能力。
棒、垒球
棒、垒球是用棒击球的集体对抗性项目。可分为进攻技战术和防守
技战术两大类,技战术内容繁多。
棒球运动风靡全球,其欣赏价值较高,可有效锻炼速度、力量、灵
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判断、随即应变和独立作战能力。比赛中攻守双方
的运动员斗智斗勇,默契配合,场面引人入胜。
垒球运动受棒球运动的影响,有“孪生姐妹”之称,但二者在场地、
比赛球、球棒以及投球技术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差别。棒球只限在男子中
开展,垒球是男女都可以进行竞赛的项目。
本课程主要讲授棒、垒球基本知识、技术、战术和竞赛规则与裁判
方法,懂得欣赏高水平的棒、垒球比赛。
形体(女生)
形体是通过徒手肢体练习,塑造匀称体形和优美体态的一项运动。
是以有氧练习为基础,以增强体质,矫正姿态,培养自信为主要目的的
运动形式。
本课程主要学习形体所含的基本动作组合和正确的练习方法,包括
17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把杆练习和身体素质练习。在音乐伴奏下,通过肢体动作展现自我,培
养优雅的举止和仪态。
本学期开设初级班、提高班。
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是男女二人或多人在高雅音乐的伴奏下,以优美的艺术舞
姿为表现形式的一项运动。是人体形态美、个性美的最直接表现形式。
在美的熏陶和享受中,塑造形象,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展示高雅气质
和风度。
本课程主要讲授摩登舞:华尔兹、探戈;拉丁舞:伦巴、恰恰恰;
普通交谊舞:慢三、平四、伦巴、布鲁斯等。更侧重培养气质风度和社
交礼仪。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具备欣赏舞蹈美的能力。
健美(男生)
健美运动是一项通过徒手或各种器械练习,以发展肌肉,增强体力,
改善形体和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运动项目。
本课程主要学习健美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学会
有针对性地制定健美运动处方,发展肌肉,增强体力,塑身减脂,培养
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及持之以恒、勇于挑战、战胜自我
的优秀品质。
艺术体操(女生)
艺术体操是徒手或手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艺术性较强的
一项女子运动项目。
艺术体操是以“美”和“艺术”为特征,其内容丰富多彩,简单易
学,姿态优美,刚柔相济,塑造美的形体、高雅的气质与仪表。经常练
17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习,能有效提高艺术素养,体现人体美和表现力,增强肌肉、韧带的柔
韧性。
本课程主要学习徒手和基本姿势、基本手型和手法,基本步伐、上肢绕
环、波浪、转体、跳跃及组合练习、轻器械练习。
民族传统健身球、扇
本课程是通过太极健身球为主等轻器械结合健美操、舞蹈等动作,
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甩动球体以不同形式、不同力度来拍打身体不同
部位和穴位,取得与针灸、按摩类似的作用,从而达到通经络、改善血
液循环,促进机体代谢、防治疾病。练习者在轻松愉快之中,不但能锻
炼身体、健美形体、而且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武
术
武术是集踢、打、摔、拿等攻防技击动作与手型、手法、步型、步
法、平衡、跳跃等动作于一体,通过套路与搏击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
质、培养意志、注重内外兼修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本课程主要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擒拿格斗技术,介绍初级
三路长拳、初级剑术及初级棍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一项运
动技能,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达到增长劲力、抗击摔打、克敌制胜、
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自卫防身术
初级自卫防身课是将拳击、武术、散打、摔跤、柔道、跆拳道、空
手道、擒拿格斗等动作进行实用组合教学,通过学习,学生从理论上提
18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高自卫防身意识、预防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在实践中初步掌握自卫防
身的格斗技巧。在提高学生自卫防身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种案例分析,提高学生
的警觉意识及做好格斗的心理准备,分解动作与组合攻击相结合,提高
学生的实战技巧和打斗能力。
体适能
体适能是人们从事需要速度、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身体活动的能
力。体适能课程主要教授与健康体适能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体育活动对
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
法。内容均是经过改造的田径项目、球类活动、体育游戏及模拟定向越
野。旨在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形成体力充沛、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技
能、态度和行为,从而达到终身体育活动的目的。
攀岩
攀岩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勇敢者的运动。攀岩运动是在
悬崖峭壁上比赛攀岩本领的运动,只靠运动员的双手双脚蹬抓岩壁突出
的支点和裂缝,一点点的向上攀登,需要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和精湛的攀
登技巧。必须发挥自身的力量,集耐力柔韧和平衡能力于一身,利用那
些难以把握的支点向上攀爬,完成腾挪、蹿跃、引体向上动作,使人在
惊险的运动中得到美的享受。因此,这项运动被誉为“岩壁上的艺术体
操”
、
“岩壁芭蕾”
。
少林棍术(男生)
少林棍术是武术长器械的一种,它以劈、扫、戳、挑、撩、抡等攻
18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防技击棍法为主,并配合步型、步法、身法、平衡、跳跃等动作构成的
套路练习形式,具有勇猛、快速有力、棍打一大片的特点。是一种适合
于青年人练习的能激发活力与斗志、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
本课程主要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擒拿格斗技术,少林初级棍
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并通过套路与搏击等运
动形式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增长劲力、激发斗志、抗击摔打、克
敌制胜并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目的。
峨嵋剑术(女生)
峨嵋剑术是武术短器械的一种,它以刺、点、撩、截、格、挂、劈、
云、腕花等剑法并配合步型、步法、身法、平衡、跳跃等动作构成的套
路练习形式,具有动作优美,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灵潇洒,流畅矫
健的特点。是一种适合于青年人练习的能激发活力与斗志、塑造高雅气
质与体态、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本课程主要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擒拿格斗技术,峨嵋初
级剑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并通过套路与搏击
等运动形式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增长劲力、激发斗志、抗击摔打、
克敌制胜、塑造完美体质并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目的。
体育综合素质训练
综合素质训练课通过企业培训中成功的体验式训练,跨国企业中先
进的管理培训,结合大学校园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平和综合职业素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它通过活动体验、小组讨论、
课堂讲授和教师引导等方式,主要培养同学们积极的个人行为、高效的
18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人际行为和规范的团队行为等综合素质,在三个方面给同学们带来提
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力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因此,综合素质训练的项目基本上分为三类:个人挑战项目、人际沟通
项目和团队协作项目。个人挑战项目,由一些看似不可能,但通过挖掘
同学们自身潜能却都能完成的活动组成,活动虽小,道理很大,同学们
无不感悟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心理障碍是自身发展最大的障碍;人
际沟通项目,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同学们体会到有效沟通的
要素,积极地贡献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并进行有效的反馈;团队协作
项目,让同学们感悟到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时间、资源和冲突管理的
科学性,执行及管理规则建立的必要性
击剑
击剑运动是古代使用冷兵器进行格斗的形式演变过来的个人对抗
性项目,是奥运会的传统竞赛项目之一。击剑运动姿态优美,动作潇洒
,交锋频繁,战术变化多样,具有健身作用和趣味性。经常从事击剑运
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生理和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击剑运动包括男
子和女子的花剑、重剑和佩剑三个剑种。
跆拳道
跆拳道,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它以腿法为主
,拳脚并用,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强调气势,发声扬威,礼始礼
终,以刚制刚,直来直往,深受广大年轻人喜爱,被世人称为“世界第
一搏击运动”。参加这项运动,能使练习者达到增强体质,掌握技战术
,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授跆拳道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战术和竞赛规则,介绍跆拳
道运动在国际和国内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
18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合球
合球运动是在两性混合组成的社会中,设计的一种男女两性混合组
队参加的运动,提供男女平等合作以达成共同目标的实践情景。目前合
球已发展成一项兼具竞技性与休闲性、风行于近五十个地区国家的运
动。
合球课程主要是透过“先游戏、后训练”
,“先学进攻、后学防守”
,
“得分为核心、合作为手段”
,
“防守是进攻的回应”等教学方法,将合
球的游戏哲学、比赛规则以及基本的攻防技战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
够整体的了解合球运动。
保健课
保健课是为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如有残障或通过医生诊断有各种
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开设的一门适应性体育教育课程(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以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运动人
体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以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和西方体育疗法相结合作为
康复手段,达到适应性体育教育的目的。通过保健课的学习,学生能根
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或疾病康复
的目的。
Back to Top
18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北京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任 课 教 师 简 介
周田宝
女 1944 年 2 月
教授
1966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本科,体操专项。体操一级裁判员、
田径一级裁判员,健美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承担过艺术体操、健
美操、游泳、武术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曾任校田径跳高队教练员。1998
年获教学顶新奖。现任中国大学生体协艺术体操、健美操协会副秘书长。
本学期开设课程: 形体
田敏月
女 1950 年 3 月 教育管理研究员
1976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篮球专项。1997 年获教育学硕士学
位。承担过篮球、排球、健美操、武术、太极拳、游泳等项目的教学工
作。现任中国大学生体协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任
校女篮教练,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本学期开设课程:游泳
武援朝
男 1951 年 8 月
副教授
1998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成人高教,本科,学士学位,游泳专项。
承担过游泳、羽毛球、足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游泳一级裁判员,羽毛
球二级裁判员。曾任校足球队教练。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
本学期开设课程:羽毛球
顾玉标
男 1951 年 3 月
副教授
1976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田径专项。承担过乒乓球、游
18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径二级裁判员,游泳二级裁判员。曾
任校田径跨栏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乒乓球
李志贵
男 1951 年 9 月 副教授
1998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成人高教,本科,学士学位,羽毛球专
项。承担过羽毛球、游泳、排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羽毛球一级裁判员。
1991 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现任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裁
判部主任,北京大学生羽毛球协会秘书长,校羽毛球代表队教练员。
本学期开设课程:羽毛球初级班、提高班
冉文生
男 1952 年 10 月
副教授
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本科,排球专项。多年从事排球专项教学与
校男排训练工作,同时担任游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排球一级
裁判员。受国家委派及泰国政府的邀请训练该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并取
得非常好的成绩。现任校排球女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排球初级班、提高班
胡京翔
男 1954 年 2 月
副教授
1987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专科,田径专项。承担过篮球、
排球、游泳、乒乓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体育教
师”。田径一级裁判员,排球二级裁判员。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体育协
会副理事长,校田径代表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乒乓球
18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李德昌
男 1955 年 3 月生
教授
1982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项。
曾承担游泳、健身健美、排球、太极拳、足球、篮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
田径二级裁判员,台球二级裁判员。国家教育部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
组秘书。曾任校田径十项全能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羽毛球
马立军 男 1958 年 11 月 副教授
1982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
篮球、游泳、太极拳、排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国际级篮球裁
判。荣获全国篮球甲 A“金笛”
,
“银笛”奖,全国优秀裁判员,北京市
十佳裁判员。曾任校田径、篮球女队教练。现任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裁
委会主任,北京市篮球协会裁委会委员,市高校篮协副秘书长。
本学期开设课程:游泳
郝光安 男 1960 年 2 月 教授
1982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项。田径二
级裁判员。承担过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
作。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集体二等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现任大学
生田径协会科研编辑。
本学期开设课程:羽毛球 攀岩
18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张锐 女 1960 年 9 月 教授
1986 年 2 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
获学士学位,1996 年至 2000
年在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0 年获硕士学位。篮球一级裁判,
曾教授篮球、排球、游泳等专业课,自由体操,武术的拳和剑,田径,
健美操,滑冰等普修课。曾获学校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学改革奖,承
担并完成国家九五课题。1999 年至 2002 年在美国旧金山驻外期间曾在加
州圣荷西州立大学体育系学习自卫防身学,并与体育系终生教授陈工合
作撰写论文,论文在国际体育研讨会上发表。
本学期开设课程:自卫防身术
董进霞 女 1962 年 2 月 教授
2001 年毕业于英国斯特拉斯克来德学院,博士学位。体操专项,国
际级体操裁判。中国体操协会裁委会秘书。曾担任北京体育大学女子体
操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形体(女) 体育理论 奥林匹克文化
李杰
男 1962 年 7 月 副教授
1987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足球专项。承担过
足球、太极拳、游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足球一级裁判员,曾任校足球
队教练。1997 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本学期开设课程:足球初级班、提高班
刘丽萍 女 1962 年 6 月 副教授
1983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
游泳、健美操、排球、武术、篮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径一级裁判员,
18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健美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999 年获教学优秀奖(安泰奖)
。曾任舍
宾形体主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形体
何仲恺
男 1962 年 11 月
副教授
2000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中国体
育科学学会会员,排球国家一级裁判。承担过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
物力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育与健康等理论课和排球、太极拳、游泳、
滑冰等技术课的教学工作。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研
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本学期开设课程:太极拳 体育理论
张剑
男 1963 年 10 月 副教授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篮球专项。承担过篮球、游
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篮球一级裁判员。曾获北京大学教学优
秀奖,北京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现任校男篮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篮球初级班、提高班
曹晓培 男 1963 年 2 月 副教授
1986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
过羽毛球、游泳、健身、健美操、排球、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
径一级裁判员。现任校田径队教练。曾获校“安泰”教学金。
本学期开设课程:健美
滕炜莹 男 1965 年 1 月 副教授
1986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
18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过游泳、篮球、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径一级裁判员,全国大学
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副秘书长,校田径队教练。1995 年获北京大学教学
优秀奖。
本学期开设课程:游泳
戴名辉 男 1965 年 10 月 副教授
1988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
过篮球、网球、游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径一级裁判员。曾
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奖。现任校田径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网球
彭芳 女 1965 年 10 月 副教授
1986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武术专项。承担过
武术、健美操、游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武术一级裁判员,健美操国家
级社会指导员,校武术代表队教练员。1997 年获体育教研部“优秀教学
奖”
。
本学期开设课程:武术初级班、提高班 太极拳
萧文革 女 1966 年 10 月 副教授
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过田
径、体操、健美操、武术、游泳、滑冰、篮球、排球、艺术体操等项
目的教学工作。田径一级裁判员、国家级体育社会指导员。曾获体育
教研部“优秀教学奖”
。
本学期开设课程:游泳
黄育
女 1966 年 2 月 副教授
19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987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艺术体操专项。
承担过游泳、排球、篮球、武术等项目的教学工作。1998 年获北京大
学“岗松奖”。艺术体操一级裁判员。现任北京市大学生“两操”协
会副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两操”协会竞赛副主任,校健美操代表队
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健美操初级班、提高班
李海
男 1950 年 9 月 讲师
1978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足球专项。承担
过足球、篮球、排球、武术、游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1994 年获体育
教研部教学优秀奖,曾任校足球队教练。现任海淀区体育舞蹈运动协
会副秘书长。
本学期开设课程:体育舞蹈
武文珠
女 1952 年 3 月 讲师
1977 年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本科,学士学位,乒乓球专项。承
担过游泳、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篮球、排球、滑冰等项目的教学
工作。乒乓球一级裁判员。中国大学生乒乓球协会常务理事。现任校
乒乓球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乒乓球初级班、提高班
刘铮
男 1965 年 4 月 副教授
1989 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
过足球、排球、游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径一级裁判员。
本学期开设课程:足球
19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王丽文 女 1965 年 4 月 副教授
1989 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
担过健美操、排球、游泳、篮球、滑冰、武术等项目的教学。田径二
级裁判员、短跑道速滑二级裁判员。现任校田径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健美操
吴尚辉 男 1965 年 11 月
讲师
1988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
项。承担过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武术、滑冰等项目的教学工作。
曾获“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学优秀奖”
。田径二级裁判员。曾任校赛
艇队教练,现任校田径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游泳
李宁
男
1965 年 11 月 讲师
2001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田径专项。
承担过田径、人体解剖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篮球、太极拳、
健美等课程教学工作。现任校田径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手球 体育理论
黄彬彬 女 1966 年 1 月 讲师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排球专项。承担过排球、
游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排球二级裁判员。曾任校女排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游泳 排球初级班、提高班
19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李朝斌 男 1967 年 10 月
副教授
1989 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本科,双学士学位,田径专项。
曾承担田径、排球、健美、传统体育等项目的教学工作。田径一级
裁判员。现任校田径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太极拳
万平
女 1967 年 3 月 副教授
1988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项。田
径二级裁判员。承担过游泳、健美操、排球、篮球、武术等项目的
教学工作。曾获北京大学“正大”奖。
本学期开设课程:健美操
张戈
男 1967 年 7 月 副教授
2001 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篮球专项。承
担过篮球、排球、田径、健美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任校男篮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篮球 棒、垒球 体育理论
余潜
女 1969 年 1 月 讲师
1996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本科,学士学位,游泳专
项。承担过游泳、健美操、排球、篮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游泳一
级裁判员。现任北京大学游泳协会指导教师,校游泳代表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游泳初级班、提高班
吴昊
男 1971 年 7 月 讲师。
2005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
19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业,教育学硕士学位,13 年教龄。承担过篮球、足球、田径、太极
拳、武术、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编著作和
教材三部,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
本学期开设课程:太极拳 武术
钱永健 男 1974 年 11 月
讲师
1997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田径专项。承担
过健美、篮球、武术、健美操、游泳、太极拳、田径、足球等项目的
教学工作。健美操一级裁判员,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二级裁判员,
国际标准舞国家 A 级裁判员。健美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 年
获北京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岗松奖”
。
本学期开设课程:体育综合素质训练
李玉新 女 1974 年 1 月 讲师
2000 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系,体育教学与训练专业,教育
学硕士学位,田径专项。田径一级裁判。承担过太极拳、网球等项目
的教学工作。田径国家一级裁判,滑雪国家一级裁判。现任校田径队
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网球 太极拳
吴定锋 男 1973 年 8 月 助教
2004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教育学硕士学
位,武术专项。担任过武术、散打、跆拳道、体育舞蹈、田径等项目
的教学工作。武术套路、散打、舞龙舞狮一级裁判员。一级社会体育
指导员。武术五段。
19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本学期开设课程:跆拳道 体育舞蹈
赫忠慧 女 1974 年 7 月 讲师
2000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田径
一级裁判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承担过健美操、太极拳、游泳、
篮球、武术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曾获北京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
大赛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
本学期开设课程:太极拳 体育理论
卢福泉
男 1975 年 6 月 讲师
2001 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
领域及专长为中老年体育保健、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羽毛球国家级
裁判员。
本学期开设课程:网球 体育保健 体育理论 运动、营养与减肥
张亚谦
女 1976 年 12 月
讲师
1999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篮球专项。承担
过游泳、篮球的教学工作。篮球一级裁判员、排球二级裁判员。。
本学期开设:篮球初级班(女) 篮球提高班(男)合球
袁睿超
男 1977 年 3 月
助教
2000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健美操专项。承
担过健美操、太极拳、游泳、篮球、足球等项目的教学工作。健美操一
级裁判员。
本学期开设课程:健美操 健美操提高班
19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吴
飞 女 1977 年 7 月 讲师
2003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乒乓球专项。乒乓球一
级裁判。现任校乒乓球队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乒乓球 板球
闵东旭 男 1977 年 10 月 助教
2005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
士学位。曾在中学、大学从事过足球、乒乓球、网球、排球等教学工作。
乒乓球一级裁判,足球二级裁判。
本学期开设课程:乒乓球 网球
郑重 男 1979 年 4 月 助教
2005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健
美操专项。专业体适能教练员,健美操国家一级裁判员,排球二级裁判
员。现任校赛艇队科研教练。
本学期开设课程:健美操
Back to Top
19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政治理论课
课程编号:04031660
周学时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总学时
2
34
英文名称:Outlin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Histor 学分 2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
课程简介:
这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之一。自 2006 年 9
月始开。该课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
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
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
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
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
任课教师简介:
康沛竹,女,1964 年生,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研
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灾荒问题等。学术研究方
向为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要著作有《灾荒与晚清
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防灾救灾的思想与实践》等。代表作:
19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二十世纪中国灾变图史》(主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防灾救灾的
思想与实践》
、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主编之一)等。开设课
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
、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研究”、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等。
仝 华,女,1951 年生,法学硕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史学会高校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毛泽
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代表作:《中国
革命道德·德行卷》
(合著)
、
《中国共产党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
(副
主编)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主编之一)等。开设课程:毛
泽东思想概论、中国共产党的建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黄南平,男,1954 年生,广东省新会市人。中共党史副教授,马
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统一
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的执
政实践与理论、各国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代表作:《中国政治发展与多
党合作制度》
(合著)
、
《中国政党论纲》
(合著)、
《毛泽东思想概论》
(合
著)。开设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
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刘志光,男,1957 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青年专家委员。研究方
向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中国近现代思想研究及软科学研究。主
要著作有《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解读》、
《东方和
平主义:源起、流变及走向》
、
《区域的崛起——区域创新理论与案例研
究》、
《管理创新》等。开设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与改革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19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冯雅新,女,1966 年生,科学社会主义博士,中共党史副教授、
党支部副书记。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代
表作:
《插图本中国共产党史》
(中宣部项目,合著)
、
《中国革命道德·德
行卷》
(合著)
、
《中国共产党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
(合著)等。开设
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共早期领导人物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
工作史等。
史春风,女,1971 年生,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国近代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商务印书
馆与中国近代文化》等。
张 永,男,1971 年生,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和中共党史。
王久高,男,1972 年生,法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
王文章,男,1963 年生,法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化、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发展。代表作为《中国
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市场》
。
课程编号:04031691(上)
; 04031692(下)周学时
2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
2
学 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下)
英文名称: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1)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2)
19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
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中
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我国普通高校本科学生都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
课。学校目前暂定课内 4 学分,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本课着重讲授中
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
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
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材: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央马克
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
本课程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承担,同时聘任部分院外教授讲授部
分内容。
任课教师简介:
1.陈占安 1946 年生,山东省荣成市人。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文科重点
基地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哲
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历史
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常务理事。学术研究方
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 7
卷)、《中国现代哲学史》、《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革命》、《邓小
20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担任课
程主持人、专题主讲讲师。
2.孙蚌珠 女,1963 年生,辽宁省北宁市人。经济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都经
济学家论坛副主席。是北京市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学术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
论和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换个活法》、《中国面临的
紧要问题》、《走向大市场——国有企业的困境和出路》、《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协助主持本门课程,同时担任课
堂主管教师、专题主讲教师。
3.黄南平 1954 年生,广东省新会市人。中共党史副教授,马克思主
义学院党委书记,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统一战线理
论研究会理事。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
实践与理论、各国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主要著作有《毛泽东民主政治建
设的思想探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等。担任课堂主管教师、
专题主讲教师之。
4.刘志光 1957 年生,河北省迁安市人。中共党史副教授,马克思
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副所长。学术研究方向为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近现代思想研究及软科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小康社
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解读》、《东方和平主义:源起、
流变及走向》、《区域的崛起——区域创新理论与案例研究》、《管理
创新》等。担任课堂主管教师、专题主讲教师。
5.居维纲
1950 年生,北京市人。经济学副教授,曾任马克思主义
学院副院长。学术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经济研究。参加《邓小平理论概
20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教材的编写;发
表了《论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毛泽东社会主义观浅析》、《论国有
无形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四题》等多篇论文;
出版有《企业财务会计》。担任课堂主管教师、专题主讲教师。
6.宋国兴 1965 年生,陕西省武功县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马
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曾到以色列学术访问一年时间。
学术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研究。在《经济科学》、《金
融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合著有《政治经济学》、《国民经
济成长中的中国农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等。担任课堂主管教师、专题主讲教师。
7.聂志红 1973 年生,山西省昔阳县人,经济学博士。马克思主义
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室讲师,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研究
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史和当代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问题。主
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原理》、《消费者行为学教程》等。担任课堂主
管教师、专题主讲教师。
8.仝 华 女,1951 年生,河北省人。中共党史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
国史学会高校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毛泽
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主要著作有:
《中
国革命道德·德行卷》
(合著)
、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
(主编之
一)
、《中国共产党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副主编)等。担任专题主
讲教师。
9.丰子义 1955 年生,山西省应县人。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
京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优秀青年骨
干教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
20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义现代化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与探索》、《现代
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新视野——资本
论哲学新探》、《主体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等。
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10.赵存生 1942 年生,河北省冀县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员,博士
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北京大学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高等教
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大学文化与
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学术研究方向为邓小平理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主要著作有《新时期高等学校党建问题研究》、《理论创新与 21 世
纪的中国》、《与时俱进的理论探索》、《中共十六大与马克思主义理
论创新》、《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11.白雪秋 女,1959 年生,辽宁省岫岩县人。经济学博士,副教
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教育部文科基地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学术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学和
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等,在
《人民日报》、《 当代经济研究》、《求是学刊》、《经济纵横》、《长
白论丛》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12.李少军 1965 年生,云南省红河县人。哲学博士,副教授,马克
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政协海淀区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
理事,全国人学学会理事。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后现
代主义、复杂性探索和民族文化。主要著作有《理想论》、《诗性的智
慧》、《事与物》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13.聂锦芳 1966 年生,山西省寿阳县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
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
20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北京市优秀青年骨
干教师。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主
要著作有《哲学原论——经典哲学观的现代阐释》、《哲学形态的当
代探索》、《超越“后发展”困境——现代化理论图景中的邓小平发
展观》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14.杨 河
1954 年生,四川省绵阳市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
生导师。曾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北京大学党委组织
部长,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时间概念史研究》、《笛卡尔》、
《哲学百年》、《社会 群体 个性——恩格斯早期思想研究》、《马
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15.冯雅新 女,山西省太原市人。科学社会主义博士,中共党史副
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主要
论文有《民族的论人民民主政治建设》、《1921—1927 年中国共产党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张闻天的 社会主义观》等。担任专题主
讲教师。
16.王 玥 女,1962 年生,北京人。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共党史教授,
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党委副书记、哲学与社会科学系主任,全国国史学
会高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理事、监事,北京
市高校中国革命史教研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毛泽
东思想研究、中国禁毒史。主要著作有《中国百年禁毒历程》等。担
任专题主讲教师。
17.康沛竹 女,1964 年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历史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市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
20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要著作有
《灾荒与晚清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防灾救灾的思想与实践》
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18.史春风 女,1971 年生,历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副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国近代文化
史。主要著作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文化》等。
19.孙代尧 1964 年生,湖北省仙桃市人。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
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学
术骨干,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学术研究方
向为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中国现代化和台港澳问题。主要著作有
《巨龙的苏醒—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求索》、《邓小平政治民主化思想
研究》、《台湾威权体制及其转型研究》、《提升澳门经济竞争力战
略研究报告》、《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等;参与过《邓小平理
论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
20.邱尊社 1959 年生,陕西省户县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马
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小企业文化与战略研究所所长。学
术研究方向为金融、证券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著作有《股权问
题研究》、《公司并购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全球化问题研
究》、《资源集成经营——组织行为和组织成本的 经营理论与实践》
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21.刘 军
1975 年生,江苏省徐州市人。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
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讲师。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
学原理。主要著作有《培根》、《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当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20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22.王在全 1970 年生,山东省蒙阴人。经济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
院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教授,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学
术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理论、民营经济。主要著作有《基金理财》、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学》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23.关海庭
1954 年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法学博士,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
理系副主任,现任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
政治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20 世纪中国
政治发展史论》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24.郭建宁
1954 年生 ,江苏省南京市人。哲学博士,教授,博
士生导师, 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副书记。现为北京大学邓小平理
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学术研究方向
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主要著作有《艰辛探索
的哲学轨迹——1956—1966 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研究》、《当代中国
哲学热点问题透视》、《当代中国哲学纲要》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25.孙熙国
1965 年生,山东省安丘市人。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
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马克思
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
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主要著作有《先秦哲学的意蕴》、《拨开智慧的
迷雾》、《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
哲学》、《生活与哲学》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26.李淑珍 女,1951 年生,北京市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
主义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学术研究方向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
要著作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师参考
用书》、《当今时代与时代主题》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20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27.黄俊立 1968 年生。经济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
研究室副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主要著作有
《博彩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政府行为、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研究》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28.王成英 女,1965 年生,黑龙江省人。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
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主
要著作有《当代直接经济与政治》等。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29.王
燕 女,1973 年生,山东省人。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
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国外社会主义、西方
政党政治研究。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注:以上教师介绍,大体上以专题主讲先后排序)
课程编号:04031681
周学时
2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学分
2
英文名称:l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1)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
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我国普
通高校本科学生都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目前暂定课内 4 学
分,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课内 2 学分。
该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
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上)
,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
20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
任课教师简介:
林 娅,女,1945 年生,哲学硕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
导)
。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30 多年。现任马克思主义学
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所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市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高教学会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发表专著 3
部,主编专著 6 部,发表论文 30 多篇。主要研究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
理论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
黄小寒,女,1955 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导),马克
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副所长、支部书记。从事马克思
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多年。对于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有较深入的研
究。代表作:
《自然之书读解——科学诠释学》、
《系统、演化与发展》、、
《论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文)、《认识发生发展的结构基础——对认识
本质的哲学思考》
(论文)等。
孙熙国,男,1965 年 3 月生,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导)、院学位委员会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
义哲学与中国哲学、易学与中国哲学。主要著作为:
《先秦哲学的意蕴》、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陈 静,女,1948 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
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多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列宁哲学
思想。代表作(论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完整表述唯物
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等。
张守民,男,1952 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
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多年。主编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纲
要》,发表论文多篇。对列宁的《哲学笔记》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
研究。
杨 河,男,1954 年生,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
导)。任校党委副书记。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多年。研究方
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代表作:
《时间概念史研究》
、
《笛卡尔》
、
《哲学百年》
(合著)、《社会、
20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群体、个性》
(合著)
。开设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
代西方哲学。
郭宝平,男,1955 年生,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
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多年。主要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马斯洛心理
学。代表作:
《社会利益论》
。
夏文斌,男,1962 年生,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
导),任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多
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现代西方哲学思
潮。代表作:
《走向正义之路》等、
《历史哲学的现代发展》
(论文)
、
《契
约与公平》
(论文)
。
张炳奎,男,1957 年生,哲学硕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认识论问题。代表
性论文有:
《实事求是与实践规律》
、
《关于真理的客观性》等。
李少军,男,1965 年生,哈尼族,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党委副书记。任政协北京市海淀区第七、八届委员,北京市哲
学学会理事、全国人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
后现代主义。近几年先后发表学术论文 10 多篇,学术专著有《理想论》、
《事与物》
、
《诗性的智慧》
。
魏 波,男,1972 年生,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
刘 军,男,1975 年生,哲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
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西方政治哲学。
课程编号:04031682
周学时
2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
学 分
2
英文名称:l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2)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
20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我国普
通高校本科学生都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目前暂定课内 4 学
分,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内 2 学分。
该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
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下)
,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
原理。
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
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
任课教师简介:
黄俊立,男,1968 年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中共党员,北京大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营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曾担任课程: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资本运营等。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年来出
版专著两部:《政府行为、金融市场与经济波动》和《赙彩消费者的行
为分析》
,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王在全,男,1970 年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中共党员,北京大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营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曾担任课程: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证券投资学等。研究
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版专著一部:
《一生的理财计划》
,近年来
发表学术论 10 余篇。
赵 顺,女,1970 年生,经济学硕士,讲师,中共党员。曾任课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力资本等。研究方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白雪秋,女,1960 年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中共党员,经济学
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青年
理论骨干导师。 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资本论》与
现代、现代营销管理、产权经济学、法和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邓小
21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平理论概论等。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出版专著一
部《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主编、参著多部,近年来在《人民日报》、
《当代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
邱尊社,男,1959 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共党员,副教授,曾任课
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国际金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专
题等。科研方向:金融、证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版专著《公司并
购论》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
聂志红,男,1973 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马克思主义
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企业资本市场运作。主编教材两部,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
陈德民,男,1967 年生,法学硕士,在职博士研究生,副教授。1992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留校任教至今。主要讲述“战后
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外交”等课
程。曾进行过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经济全球化、美国经济、韩国经济
等问题的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30 余篇。当前主要从事战争与和平、全
球发展问题和对外投资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的研究。
王燕 女,1973 年生,山东省人。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
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国外社会主义、西方政党政治
研究。担任专题主讲教师。
课程编号:04031650
周学时
2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 分
2
英文名称:An lntroduction to ldeological & Moral Culture and Laws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领域:B(社会科学)
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我国普
通高校本科学生都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自 2006 年 9 月始开。
21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本课主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
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任课教师简介:
祖嘉合,女,1950 年生,教授(博导)
。现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所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持人;任北京大学中外妇女研
究中心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思想教育研究》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思想教
育管理方法、女性学。代表作: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程》、
《略论思想
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
、
《试论道德教育中的知行问题》、《试论女性的
主体意识》等。开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教育管理方法论、思
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程立显,男,1948 年生,英国哲学博士,教授(博导)、现任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应
用伦理学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市伦理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
伦理学与社会公正理论、企业文化。代表作:
《社会公正论——当代青年
的新道德观》、《西方社会公正思想》(英文版)、《伦理学与社会公正》、
《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
、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伦理学问题》。开
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伦理学专题研究、企业文化专题研究。
李毅红,女,1956 年生,哲学硕士,教授。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公共政治课专家组成员兼秘书,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常务
理事兼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道德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
主要成果有《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全国自考教材副主编,《创造
力的培养》第一著作者,《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等。主要
讲授的本科生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青年学等。
秦维红,女,1968 年生,哲学博士,副教授。现任中国人学学会理
事。主要从事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思想道德教育、
21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政治学、人学。代表作:《政者,正也》、《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一点思
考》
、
《论竞争的历史发展与社会作用》
、
《陈独秀学术文化随笔》等。开
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政治学概论、中外政治思想比较研究、社会
思潮与青年教育专题研究。
杨柳新,男,1967 年生,法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道德教
育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代表作:《人力资本与体制创新》、《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
巨大优势》
、
《人文资本与中国乡村的发展》
、
《基础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发
展》。开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思
想政治教育原著选读等。
宇文利,男,1972 年生,法学博士。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
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研究。
张会峰,男,1967 年生,法学博士。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张晓黎,女,1974 年生,哲学硕士,讲师。北京大学党校办公室主
任。主要研究领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研究。代表作:《积极组织
社会实践,努力建设第三课堂》(集体)、《关于基层团组织工作思路的
一点思考》
、
《从当代大学生新特点谈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校
园文化节的举办》
。开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
北京大学学工部教学小组:马正勇等老师(孙丽,副教授;沈扬,
副教授;迟行刚,讲师;杨爱民、讲师。
)
马正勇,男,1972 年生,讲师。现任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自 1997 年起从事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和研究。代表作:
《试论当前德育工
作的几个要求及几点具体设想》
、
《北大的学生管理》
、《知识经济条件下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发展初探》
、
《制度化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
等。开设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
北京大学团委教学小组:刘颖等老师(马伯寅,校团委副书记;于良佐,
校团委副书
记。
)
刘颖,女,1972 年生。现任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1994 年留校工
作,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管理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具有较强的
21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理论素质和实践经验。曾多次给北京大学团校、学生骨干培训班、社团
等学生组织讲座。代表作:
《团的宣传工作的政治内涵》。
Back to Top
21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文科《计算机应用基础(下)》
课程编号:00831611
周学时
3
课程名称:文科《计算机应用基础(下)
》
总学时
54
开课单位: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 分
3
教师和课程简介:
唐大仕 本学期开设课程:程序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以 VB 为工具,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具备
使用程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程序来提高 Word、Excel、
网页制作等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并了解病毒防护、数据加密、企业信
息化、电子政务、人工智能、数字艺术等专题知识。
邓习峰 本学期开设课程:数据库+VB 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践练习完成一个小型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全过程。VB 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了解算法对
程序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实践练习达到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吴云芳 本学期开设课程:网络(含网页制作)+多媒体
教学目标: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WWW 与 HTML 的运作机制,能够使
用软件进行网页设计,并通过源代码进行修改和维护。了解多媒体信息
的内部表示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能借助软件工具进行加工处理。
张化瑞
本 学 期 开 设 课 程 : 网 页 制 作 (HTML+CSS)+ 程 序 设 计
(JavaScript)
215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教学目标:了解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换信息、发布信息的基本知识;
掌握用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控制内容、用 CSS(层叠样式表)控制格
式、用 JavaScript(网页浏览器支持的一种脚本语言)控制动态效果的网页
制作基本技能,并能够使用软件进行网页设计;通过实际的动态网页制
作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输入方便,输出直观;处理规范,功能稳
健。”
常宝宝 本学期开设课程:网络(含网页制作)+多媒体
教学目标: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WWW 与 HTML 的运作机制,能够使
用软件进行网页设计,并通过源代码进行修改和维护。了解多媒体信息
的内部表示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能借助软件工具进行加工处理。
钱丽艳 本学期开设课程:网络(含网页制作)+多媒体
教学目标: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WWW 与 HTML 的运作机制,能够使
用软件进行网页设计,并通过源代码进行修改和维护。了解多媒体信息
的内部表示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能借助软件工具进行加工处理。
穗志方 本学期开设课程:网络(含网页制作)+VB 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WWW 与 HTML 的运作机制,能够使
用软件进行网页设计,并通过源代码进行修改和维护。VB 掌握程序设
计的基本流程,了解算法对程序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实践练习达到具备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陈泓婕 本学期开设课程:网站开发(含网页制作) +数据库
教学目标: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能通过源代码进行修改和维护;从网
216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站规划开始,系统介绍并完整实践简单网站开发全过程。掌握关系数据
库的基本原理,实现完成简单小型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
龙晓苑 本学期开设课程:多媒体软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相应的练习和作品设计,使学生能够利用工具软件
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处理和创意设计。本课程从应用设计角度介绍多
媒体信息(图形/图像、动画)的处理和设计。涉及到的多媒体软件有:
photoshop,illustrator,painter 等。
Back to Top
北京大学大学英语课程
任 课 教 师 简 介
傅国英
女
副教授
217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1984 年北大英语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博士学位在读,曾教过多种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听、说、读、写和语法课程,及校内四级、六级、北
大四级证书培训。曾多年担任三级、四级泛读组长及主持人工作。曾代
表北大为北京市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做示范课。曾两次获得“北京大学教
学优秀奖”
、一次安泰(个人)奖、一次“北大英语系科研优秀奖”
。发
表文章、教材、翻译等 100 多万字。
本学期开设课程: 大学英语三级精读课、泛读课。
高彦梅
女 副教授。
语言学博士。18 年教龄。承担过大学英语及专业精读、泛读、听说、
BBC 英语、翻译等课程。曾获第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优秀奖。发表
著、编著作四种、论文十余篇,另有译作发表于《译林》、
《当代外国文
学》
、
《名作欣赏》等杂志。
开设课程:英语词汇与英美文化、大学英语
辜正坤 男
教授
文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历任中
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文
化与翻译研究学会会长,曾兼任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美国瓦西塔大学
客座教授和北京东方神州书画院一级书画师。研究方向:1)中西文化
比较;2)莎士比亚;2)翻译学;3)诗歌鉴赏学;4)互构语言文化学;
5)古希腊、罗马文学史。曾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界首次提出的新理论新
观点有:1)三欲原动力论;2)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3)一国多制互
补论;4)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5)莎士比亚阴阳论;6)人类语言音
义同构论;7)玄翻译学原理;8)审美递增递减律;9)万物自协调原
218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理;10)筛选积淀翻译原理与人类文化发展模式;11)人类文化演进九
大律。同时发表创作水墨国画 9 幅(并获奖)
。可阅读英语、法语、古
希腊语、拉丁语、德语、日语及世界语文献。在国内外共发表著、译、
编、校著作 40 种(部)
,论文 100 余篇。
姜望琪
男 1949 年 10 生
教授
1974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并留校任教。1980 年获
英国利兹大学硕士(语言学)。承担过普通语言学、语用学、系统功能
语法、语篇分析、英汉对比、泛读等多种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是中国
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现开设课程:大学英语泛读,系统功能语法(博士、硕士研究生),语
用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等。
蒋晓云
女
讲师
教龄 17 年。 担任过大学英语精读、泛读、语法和听说的教学工作。
曾获北大外国语学院教学优秀奖。
开设课程:泛读和听说
焦英
女 1953 年 7 月生 副教授
1974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本科。 31 年教龄。
1975-1976 学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1976-1977 学年考文垂教育学院进修
学习(英国文学、语言学、教育学)
。1998---1999 学年美国阿肯色州瓦
西塔大学工作学习(访问学者)
。
曾教授过大学英语一、二、三、四级的精读、泛读、语法、听说课。
曾荣获 1987-1988 学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和 1995-1996 学年“安泰”
219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教学优秀奖;并曾获得过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称
号。曾参与大学英语泛读教材和各种试题册的编写工作。担任过大学英
语教研室的党支部书记、教研室副主任、一、二、三、四级教学组长,
现任大学英语一、二级教学主持人。
开设课程:大学英语一、二级精读、语法。
解又明
女
1943 年 9 月生
教授
1966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38 年教龄。曾
担任过大学英语 1-4 级 各门课程的教学,包括精读,泛读和听力 及高
级英语选修课。参加高等学校<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泛读 1-6 册的编写和
修订工作,并编写了该教材 1-2 册的教师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
版)。1995-98 曾担任英语系系副主任,主管全校大学英语教学,并启
动设计了北京大学大学英语四级证书考试。曾先后两次获英语系及外语
学院优秀教师奖。自 80 年代起,曾多次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科任
英文翻译及审教。
开设课程:大学英语二级精读
梁菠
男 1974 年 1 月生 讲师
199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本科,语言文学专业;
200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硕士研究生,语言学专业,
语音学方向。5 年教龄,担任过教研室副主任职务,承担过大学英语各
级精泛读和听说课,一级实验班和光华金融实验班的教学工作。2003 年
夏,应邀前往英国牛津参加世界英语演讲交流。在北大学习和教学的十
余年里,一直致力于美国英语语音的教学研究,总结出英语语音学习的
一套系统科学的方法,于 1998 年面向社会,开设菠菠语音培训课程,
220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并于 2002 年至今开设面向全校的美国英语语音选修课,编写出课程讲
义《美国英语语音教程——发音指南》
。
开设课程:美国英语语音,大学英语
刘红中
女 1962 年 10 月生
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大学英语教学。曾发表过多篇有关英美
小说、诗歌和教学方面的论文,编著有《实用旅游英语》、
《大学英语视
听说教程 1-4 册》
。曾先后两次去美国加州圣地戈及美国伊利诺斯州立
大学访学。曾获北京大学---摩托罗拉奖。担任过的课程有:大学英语精
读、听力、口语、泛读、高级英语听力技巧。1998――2005 年曾担任大
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先后分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多媒体教学
和主管全校大学英语教学。
开设课程:大学英语、高级英语听力技巧
梅申友,男,79 年 12 月生。04 年 4 月毕业于北外英语系。
钱清 女 讲师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1999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14 年教
龄。担任过大学英语精读、泛读、听力教学工作。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
石春祯 男 教授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多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教
学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英语测试。
兼任北京大学考试中心主任和主考。
221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兼任北京市《大学英语》杂志编委。
主要著作:
《精编英语阅读理解 220 篇》
(朝华出版社出版)
。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
宋海波
女 讲师
2001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硕士研究生,英语语言学专业。现
今为在职博士研究生。承担过英语各个级别精读、泛读、 听力和口语
的教学工作,参与编写了《全新版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
。2004 年录制精
品课程,并且在由上教社主持的北京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代表
北京大学作公开课。
开设课程:英语二级、三级阅读课程
孙玉 女 1944 年 4 月生 教授
1966 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本科。教龄 39 年。担任过
大学英语各级精读,泛读,语法和听力课教学。曾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
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开设课程:泛读课和听说课。
王静文 女 1973 年生 讲师
1999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英语系,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教龄
6 年。承担过大学英语各个级别的精读,泛读和听力的教学工作。参与
编写了《大学英语教程》
,
《大学英语 6 级考试冲刺训练》
。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
222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王雷 男 1973 年 10 月生 讲师
1996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英语系,学士。2002 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
国语学院,硕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目前承担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讲
授过的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听说和泛读。学术研究兴趣与方向为英语书面
语言和应用语言学。2001 年 6 月在首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学术科技
论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005 年承担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扩
展项目课题。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听说与泛读;应用性与创造性英语写作
王伶 女 1958 年 11 月生 副教授
1982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1996
年获英国米德尔赛克斯大学硕士。20 年教龄。一直承担大学英语各级别、
各种课型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开设课程:大学英语
吴芊 女 1968 年 4 月生 讲师
1987 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本科,后留校执教。1998 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硕士,后留校执教。现在职攻读博士,影视美
学方向。多年来勤于各种课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永远的朋友”于 1991
年获《读者》十年征文优秀奖;
“Fashion”于 1996 年入围由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Poetry 主持的全美诗歌公开赛半决赛。
开设课程:大学英语
徐溯 女 1979 年生 助教
2004 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一年教龄,承担大学
英语精读、听说课程。
开设课程:大学英语一级精读、三级听说。
223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余苏凌 女 1966 年 11 月生 副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学士,北京大学英语系硕士。1994 年开始从
事大学英语教学。2000 年 8 月至 2001 年 5 月在美国 Ouachita Baptist
University 现代外语系任教。曾教授《大学英语教程》一至四册,参加
过四、六级英语辅导班教学工作,并参加了北大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
的建设工作。正式发表语言学、外国文学、英语教学法方面的学术论文
五篇,其中 04 年 12 月发表在《科教论丛》上的论文“有意义的语境:
理论背景及其在练习设计中的应用”荣获该刊物优秀论文一等奖。参加
编写教材、编著五部,如《宗教学专业英语教程》和《大学英语教程》
(北大版)
,个人编写共约 103 万字。荣获 1996-1997 学年度北京大学
教学优秀奖,以及 1997 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本学期开设课程:大学英语综合三级
张桂珍 女 1955 年 7 月生 副教授
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承担过大学英语精读、泛读、听力课
程;英语名著与电影(专题课)的教学。主要出版物:论文《作为妇女
问题小说的〈喧哗与骚动〉
》
,
《华顿对精神与物质的疆界的三重穿越》
;
编著《最新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词汇及操练》(上下册),《大学英语精
读 I 自学辅导》
,
《汉英词典》
(合编)
,
《增进大学英语语法》
(合著),
《大
学英语语法结构重难点分析》(合著),《最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模拟试
题精选》
(合编)
。
开设课程:大学英语;英语名著与电影
张华 女 1962 年 5 月生 副教授
1991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硕士。14 年教龄。
科研方向:
(1)英语词汇学史;
(2)英语词汇语义学;
(3)英语教学法。
教学方向:
(1)大学英语专题课;
(2)大学英语基础课,包括精读、泛
读、写作、听力等。1996 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01 年获外国语
学院教学优秀奖。已出版专业英语教材 4 本,发表论文数 10 篇。
224
北京大学通选课手册·通选课课程介绍
开设课程:大学英语;
《实用英语词汇学》
,
《社科英语文献选读》。
张雁
女 1972 年生 讲师
1997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获硕士学位。之后来北大工作,
在大学英语教研室任教至今,已有 8 年教龄。曾承担过大学英语精读、
泛读、听力以及听说辅导等教学任务,并多次担任小组长和课程主持人。
2004~2005 学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进修一年。
开设课程:大学英语
Back to Top
225
Download